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成語典故_圍魏救趙是誰的故事?圍魏救趙發生在什麼時期?

  導讀:“圍魏救趙”這句成語指避實就虛、襲擊敵人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魏國國都大梁即現在的開封。因魏國國都在大梁所以魏國也稱梁國,其國君魏惠王也稱梁惠王。那時侯,天下大亂,戰國七雄——秦、齊、楚、燕、韓、趙、魏諸侯紛爭,各國君主窮兵黷武,向外擴張土地。中原地區的兼並戰爭此起彼伏。公元前365年,即位剛六年的魏惠王為避強秦的威脅,同時又覺得大梁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於增強自己的國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圖霸爭雄,便將都城自安邑、即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遷至大梁。魏國在大梁經歷瞭惠王、襄王、昭王、安釐王、景王、王假等六君,共140年。公元前225年,秦大將王賁率兵攻魏,因久攻不下,便引鴻溝水灌大梁,三個月後大梁城破,魏王假不得已出城投降,魏國滅亡。

  魏惠王名瑩,在位52年,“惠”是其謚號。魏惠王當政時魏國是戰國諸雄中最為強大且第一個自稱為王的國傢。

  公元前354年,趙國國君趙成侯為瞭擴張勢力范圍,派兵攻占瞭自己的近鄰——弱小的衛國的漆和富丘,企圖迫使衛國臣服。而此時的衛國是魏國的附屬國,如果趙國的企圖得逞,則魏國的勢力必將會縮小。魏國豈能坐視不管,於是梁惠王便派大將龐涓率主力大軍長驅北上,一舉包圍瞭趙國都城邯鄲。趙國腹背受敵,既要應付正面衛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又要應戰背面來勢兇猛的魏國的攻擊,逐漸力不從心、難以招架。為瞭擺脫困境,趙王急忙派人沖出重圍,去齊國求援,為瞭促使齊國答應出兵相助,趙王來瞭點物質刺激,許諾把中山之地,也就是現河北省正定縣一帶,送給齊國作為答謝。

  故事講到這裡,有必要把魏國人龐涓和他的同學齊國人孫臏作以交代。龐涓和孫臏師從曠世奇人縱橫傢的鼻祖鬼谷子王禪,學習兵法和縱橫權謀。學業結束之後,兩人各奔東西。作為魏國人的龐涓辭別瞭老師,回到瞭自己親愛的祖國,當上瞭梁惠王的將軍,且很受梁惠王寵信。表面上龐涓十分風光、自命不凡,但內心一直有一種不安。因為龐涓生性氣量狹小,十分嫉妒孫臏的賢明與才能,他十分清楚自己在許多方面比不上孫臏,特別是他知道義兄孫臏對祖傳孫子十三篇的學習比自己更得其要義,一旦有機會,便會比自己更勝一籌。自己要想顯赫一世獨霸一方,必須想方設法阻止孫臏入仕為官,為此龐涓采取瞭一系列壓制、殘害孫臏的卑鄙行動。他以請孫臏到魏國與自己共同輔助梁惠王為名,暗中派人把孫臏騙到大梁,孫臏至大梁後,龐涓便多次在梁惠王面前誣告孫臏私通齊國,使其獲罪,而後便假借罪名用“臏刑”,也就是削去臏骨的酷刑使孫臏兩腿殘廢,—這也就是稱其為孫臏的原因,並給其“鯨面”即在孫臏臉上刺字,企圖逼使孫臏永遠隱姓埋名無法入仕作官,如此以來,龐涓以為世上就再也沒有技高其一籌的對手同他競爭瞭。

  一系列的遭遇使孫臏逐漸認清瞭龐涓的醜惡嘴臉,便想法逃離魏國,但一直沒找著機會,尤其身為殘疾人,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誰知,天有不絕人之路,之後不久,齊國的使臣淳於髡及禽滑來到魏國,孫臏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與齊使相見,並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和願為祖國效力的誠心實意打動瞭齊使,兩位使者把孫臏藏在車中秘密帶回瞭齊國。齊國大臣田忌聞訊,親自把孫臏接到傢中,待為上賓,並把他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在位37年,“威”是其謚號。齊威王向孫臏請教兵法,孫臏對答如流,齊威王甚為佩服遂拜孫臏為老師。孫臏是孫武後裔,其所著兵書《孫臏兵法》久已失傳。所幸的是,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出土瞭《孫臏兵法》的竹簡,使這部曠世奇書得以重見天日。

  齊國國君齊威王接到趙國的求救信後,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出兵吧,顧慮自己的國傢雖然也是一個大國,但是國力遠不及魏國強大,而且此前曾經被魏國擊敗過,齊軍中至今仍心有餘悸,畏魏情緒很大;不出兵吧,又恐對齊國不利,為慎重起見,齊王便召集文武大臣計議,諸大臣意見不一,互不相讓,以善諫著稱於世的齊相鄒忌不主張出兵救趙,理由是魏趙兩國交戰,不論誰勝,實力都要受損,對齊都是有利的。而齊大夫段幹明則主張出兵,他認為,見死不救不僅會造成趙國失利,使魏國更加強大,從而對齊國形成威脅;而且會使齊國失去趙國這個友好的鄰邦、留下不仁不義的惡名。緊接著,段幹明提出瞭齊國暫不急於直接出兵救援,讓魏趙相互殘殺,待雙方兩敗俱傷之後再去進攻魏國。可先聯合宋國南攻襄陵,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睢縣,在魏的後方作騷擾性的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