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皇太極簡介

皇太極
  中文名稱: 皇太極
  性  別: 男
  朝  代: 清代
  生 卒 年: 1592~1643
  國  別: 中國

  生平簡介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朝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其母葉赫那拉氏。皇太極生於明萬歷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寧遠戰敗身亡後即後金汗位,在位17年,卒於清崇德八年(1643)。廟號“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統一整個東北,並南下朝鮮,西征蒙古,屢挫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四月,改稱帝號,建立起關東一統的大清帝國,將族名改稱“滿洲”。他雄心勃勃地揮師西進,兵鋒所指,京畿震驚。經過松錦兩次決戰,盡殲明軍精銳,山海關外,僅存寧遠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極博覽群史,氣度恢弘,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向往漢族文化,興利除弊,優禮漢官,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他促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

  後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創建者。滿族,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在位十七年。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1626)在沈陽繼後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聰。他對內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相繼征服瞭蒙古和朝鮮,並對明朝頻頻用兵,步步進逼,將西部邊界擴張至錦州、寧遠一線。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國號大清,正式稱帝。(參見彩圖插頁第105頁)

皇太極繼位之初,後金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外部受到明朝、蒙古、朝鮮的包圍,處境孤立。內部由於貴族分權勢力的矛盾、沖突日益嚴重。他雖繼承瞭汗位,但實際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按月分值”政務。權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虛名”。為瞭加強中央集權,推進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極采取各個擊破的手段,打擊、削弱分權勢力,提高汗權。天聰四年,皇太極以阿敏棄守灤州、永平(今河北盧龍)、遷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將其終身幽禁。五年,莽古爾泰同皇太極發生口角時,竟拔刀相向。皇太極遂以“禦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爾泰大貝勒銜。至此,四大貝勒,僅剩他和代善兩人。六年,皇太極終於廢除瞭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務的舊制,改成自己南面獨坐,取得瞭汗的獨尊地位。另外,皇太極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傢統治機構,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國傢權力。三年,建立瞭由滿漢知識分子組成的“文館”,職掌“翻譯漢字書籍”,“記註本朝政事”,為皇太極推行漢化運籌帷幄。五年,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國傢行政事務。十年,又將“文館”擴充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統稱“內三院”,負責撰擬詔令、編纂史書、掌管和起草對外文書與敕諭、講經註史、頒佈制度等。稍後,又建立瞭都察院,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皇太極通過這套政權機構,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在經濟上,由於努爾哈赤晚年在遼東實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為奴”的政策,漢人紛紛逃亡和暴動,生產凋敝,社會動蕩不安。為瞭緩和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皇太極執政伊始,便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針,把原先努爾哈赤所推行的漢人每十三壯丁編為一莊,按滿官品級分給為奴的政策改為每備禦止給壯丁八人、牛二頭、以備使令,其餘漢人分屯別居,用漢官管理,使大量漢族奴隸取得瞭“民戶”地位,成為後金政權下的個體農民。天聰五年,皇太極頒佈《離主條例》,其中規定:凡奴隸主犯有私行采獵、擅殺人命、隱匿戰利品、奸污屬下婦女、冒功濫薦、壓制申訴等罪,許奴仆告發,準其離主。這一條例,限制瞭滿洲貴族的某些特權,有利於奴仆爭取改變自己的身分和地位。為瞭促進農業生產,皇太極註意體恤民力,凡有妨農務的工程,一律不復興築,使百姓能“專勤南畝,以重本務”。經過幾年的努力,農業有瞭較大發展,糧食基本上能夠自給,社會矛盾得到緩和。

皇太極在國內大力實行改革時,並沒有放棄努爾哈赤對外進行擴張的政策。他認為要戰勝明朝,首先要征服蒙古和朝鮮,這既可以解除後顧之憂,又可以利用他們的力量,共同對付明朝。天聰元年一月,皇太極不宣而戰,命阿敏、濟爾哈朗、阿濟格等人,率三萬大軍進入朝鮮,迫使朝鮮簽訂《江都和約》。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又以朝鮮“屢敗盟誓”,“助明害我”為由,親率十萬大軍入侵朝鮮,包圍南漢山城。國王李倧被迫投降,稱臣納貢,允諾與明朝斷絕往來,並將王子送沈陽為人質。對蒙古,皇太極則采取“懾之以兵,懷之以德”的政策。首先爭取受察哈爾林丹汗欺凌的科爾沁、喀喇沁等部的歸附。天聰二年,達成共同征討林丹汗的協議。經過幾次征戰,林丹汗勢力大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灘出痘病死。九年初,皇太極命多爾袞等率精騎一萬人渡黃河西進,至托裡圖,俘獲瞭林丹汗子額哲及其部眾一千餘戶,統一瞭漠南蒙古。為瞭籠絡蒙古封建上層分子,皇太極用聯姻、賞賜、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襲職例、崇奉喇嘛教、與西藏僧俗頭領建立聯系等手段,贏得瞭蒙古諸部的支持和效忠。

皇太極深知滿族要想入主中原,必須取得漢族地主階級的支持。因此,他十分重視漢族地主知識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將的作用,對他們采取招降收買政策。天聰三年,首次考試儒生,網羅瞭兩百名漢族知識分子。此後又多次舉行考試,分別優劣,量才錄用。五年,大凌河戰役後,對大批降將賜以莊田、奴仆、馬匹,並委以官職。天聰七、八年間,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等明朝將領紛紛自願來投,皇太極對他們封王封侯,寵榮備至。隨著蒙古的臣服,明朝將領的降順,皇太極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大大增強瞭軍事力量。

天聰十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稱帝,從此全力以赴地對明朝發動進攻。是年秋,他命阿濟格統兵入關,掠奪人畜十八萬。崇德三年,又命多爾袞、嶽托率軍入關。攻破城池五十多處,虜獲人口四十六萬,金銀百餘萬兩。為瞭從正面打開山海關,自五年三月起,發動瞭錦州戰役。明廷派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十三萬大軍往援錦州祖大壽。皇太極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大敗明軍。七年二月,松山城陷,洪承疇被俘,祖大壽在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關外僅剩寧遠一孤城。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宮中猝然病死,葬沈陽昭陵。廟號太宗,謚號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