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散文:蔥香油餅

最記得,在故鄉,小奶奶烙的蔥花油餅是小村的一絕。那些個年代,每逢誰傢來瞭貴客,必定都捧瞭半盆面粉去小奶奶傢央她給烙張體面的大油餅。
  也不過是普通的大鐵鍋,和面的方式也是眾所皆知,可是小奶奶烙出的油餅就是與眾不同。蒲團大小一張,外表是金黃金黃的酥皮兒,泛著淡淡的蔥香。用手輕輕撕開來,薄皙透亮的層次裡混合著細碎的蔥末兒,卻並不真的透窟窿,一層一層的象極瞭那時上學寫字用的白紙。每一次我都想認真數一數那張大油餅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多層數,每次都沒能等到數完饞蟲就等不及瞭。
  長大後離開小村來瞭城裡,見識瞭多彩多姿的生活,很快就淡忘瞭故鄉的許許多多。畢竟,隨著時光的流長,日子是在一天天往好處變化的,童年的小村充斥著過多的辛澀與清貧,那是一顆愛慕浮華的心不願意多多回想的……
  隻是,偶爾會吃到蔥花油餅,也就不禁勾起淡淡的回憶。現如今不少街頭與飯館都擺著一個巨大的電餅鍋,一些看似噴香的油餅可以很容易地從那裡統一出爐。咬開來,油碌碌的表皮之下隻有略帶咸澀的面粉味兒,與故鄉小奶奶做的油餅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但這並不妨礙一些人的喜歡,有時為瞭生活為瞭充饑,人們是無暇顧及一種食品的品性的。而有些人,則往往是在溫飽解決之後開始有事沒事地懷念或者思索一些逐漸變得遙遠的東西……
  比如說我。在吃厭瞭饅頭、面條、水餃之後的日子,開始頻頻回味與尋找一些曾在記憶中留香的滋味。其實也不止是我,很多人都在如此做著,想念著那些遙遠瞭的野菜粑粑、豆面球、地瓜湯,想念著這泛著淡淡麥香與蔥香的蔥油餅。
  嘗試著跟媽媽學做過,那時小奶奶曾專門教過媽媽招數。先用適量的開水把面粉燙好和好,然後反復地揉搓,直到面團變得光潔細膩象是可以輕揉出油來為止。再用搟面杖均勻有力地攤平面餅,塗抹上食油,最好是用一點新提煉的豬油,撒上細細切碎的小蔥末兒、食鹽卷好,然後再把長長的面卷有規律地疊合回歸至面餅狀,再攤再搟,熱少許油下鍋。面卷的疊合是關鍵,火候更是關鍵,每一個環節都不可糊弄。要用當年新收割的麥秸桿燒火,往灶堂裡添加的時候也要註意分寸,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心急。一個人半彎瞭腰鍋上鍋下忙活著,聞著清新的麥秸香與淡淡的蔥油香混合的味道,恍惚有一點簡單的幸福讓人眩暈。
  聽著麥桿兒輕爆出叭叭啦啦的聲響,看著鍋底一點一點慢慢鼓起來的碩大油餅,這時可以滕出一隻手去將它輕微轉動,以防止鍋底有些部位著火不均而忽視瞭哪一點長出金黃色的機會。隨後,憑瞭經驗用手把底面肯定已經變得香脆誘人的面餅翻轉過來,再開始微火烙另一面。同樣的需要經驗與直覺來控制時間,感覺油餅熟瞭,就將灶堂裡的火稍息,抓起油餅用一種瀟灑優美的姿態從半空中摔下去。要摔得有力有分寸,摔得恰到好處。你若立於旁邊,可以感受到那油餅摔下來的聲響,既不是沉悶的“撲通”聲,也不是清脆的“喀嚓”聲,而是一種柔和柔軟的有如一團棉花落地的聲音,重復著不急不燥,有點象一個淡定隨和的人的脾性,怎麼摔也摔不破它。也許,跟那個正在鍋灶間忙碌的人有一點象像呢!……
  照同樣辦法做瞭,可是我烙出來的油餅用媽媽打趣的話來說,那是連同嘴唇數整三層。非但如此,那油餅的正反兩面的金黃色也不均勻,甚至有糊黃的跡象。吃到嘴裡的口感倒是比街面上的強一些,卻達不到小奶奶烙的十分之一的標準。我清清楚楚地記得,小奶奶烙的油餅外皮有時幾乎不用油煎鍋,卻能淡淡地透著油香,就好象是面餅內的豬油受不瞭熱的誘惑鉆出來瞭一樣。還有,小奶奶烙的那個油餅,光聞一聞外皮,就能嗅到新收割的麥香。那時每每放學從她傢的小窗後走過,隻要用鼻子一聞,就知道她又在烙蔥油餅瞭。而我所烙的,除瞭花生油的味道跟蔥花熟透瞭的味道,其它的味道就根本免談瞭。共2頁,當前第1頁12※本文作者:滄桑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