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XXX同志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這次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是市委九屆五次全會和市“兩會”之後,市委、市政府緊接著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的總體部署,總結去年“三農”工作,部署今年“三農”工作任務,把握“兩個趨向”,加大統籌力度,全力推動我市“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下面,我根據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見,講四個問題:一、充分肯定成績,不斷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
2004年,是我市上下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奮力前進的一年,是統籌城鄉發展紮實推進的一年,也是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勢頭、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一年。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統籌城鄉發展這一主線,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戰勝禽流感疫情和持續旱情、多次臺風襲擊等災害,全面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市農業總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3.5;農民人均純收入6202元,同比增長11.8。回顧去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個特點:一是統籌城鄉發展措施更加有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兩個一號文件精神,出臺和落實瞭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措施,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方面明顯加大瞭投入和扶持力度。特別是實行農民種糧直補政策,全市糧食生產出現恢復性增長,扭轉瞭1997年以來連續7年下滑的趨勢,實現瞭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和效益“三增”。深入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111個示范村建設全面啟動,104個村莊完成瞭整治任務,122公裡景觀線整治工作全面鋪開。組織實施“圍墾”、“千庫保安”、“萬裡清水河道”、“千萬農民飲用水”、“康莊”等工程,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大力實施“百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對17萬農村勞動力進行瞭素質培訓。建立健全農村“五保戶”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失土農民社會保障等制度,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堅持把農業產業化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產業化經營邁出新的步伐。目前全市已擁有“國”字號農業特產之鄉13個,百畝以上的優質特色農業基地100多個。啟動市級“強龍”工程建設,全市產值超億元農業龍頭企業已有18傢,新增省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6傢。深入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在外建立各類農產品基地130多萬畝。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新增省級示范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傢、市級示范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5傢。成功舉辦中國(溫州)特色農業博覽會,共有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789傢企業參展,簽約協議16億元。三是農村各項改革進一步得到深化。不斷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完成瞭1892個行政村二輪土地承包的掃尾工作。在搞好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積極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免征種植糧食農民的農業稅。四是“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順利推進。把欠發達地區發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繼續實施人口遷移、產業培育、環境優化、山海協作“四大工程”,有力推進欠發達地區奔小康步伐。去年新建續建下山脫貧項目119個,搬遷山區農民6700戶2.6萬人;市、縣兩級共落實幫扶資金2910萬元;改造和建設扶貧開發基地5.2萬畝。五是抗災救災取得重大勝利。面對持續旱情和多次高強度的臺風襲擊,全市上下思想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做好災情疫情的抗禦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瞭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切實維護瞭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六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深入開展以“先鋒工程”和“三級聯創”為抓手的農村黨建工作,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四民主、兩公開”建設,認真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繼續在農村開展“化糾紛、解難題、辦實事”活動,進一步鞏固瞭農村基層執政基礎。
總的看,去年全市的“三農”工作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措施紮實,亮點不少,成效明顯。我們一定要充分肯定成績,進一步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去年工作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各方面大力協作、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級黨政領導、涉農部門工作人員、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致以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把握“兩個趨向”,精心謀劃新階段的“三農”發展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指出:“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對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思想認識和政策取向上的進一步升華,是對國際發展經驗的精辟概括,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是指導我國經濟

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是制定農業和農村發展政策的基本依據。省委習近平書記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認真學習和領會“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務必執政為民重“三農”,務必以人為本謀“三農”,務必統籌城鄉興“三農”,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這對於我們順應“兩個趨向”,正確把握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新階段後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三農’工作的客觀規律,切實做好“三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從我市實際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現在我市已全面進入瞭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一是從發展格局看,農村搞農業、城市搞工業的傳統發展格局已經突破,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鄉商品市場得到迅速發展,城鄉互動發展的態勢比較明顯,廣大農民已成為工業化、城市化的主體和受益者。二是從產業結構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比重逐步提高,農業與二、三產業之間發展的關聯度加大,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三是從城鄉結構看,城市經濟和城市人口的比重明顯提高,城市已成為我市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城鄉間發展的關聯度不斷加大,城鄉聯動發展的格局初露端倪。四是從就業結構看,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的比重不斷提高,勞動力跨區域流動逐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鎮就業規模擴大的關聯度不斷加大,城鄉分割的就業格局正在打破。五是從區域結構看,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區域間發展的關聯度不斷加大,欠發達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六是從社會結構看,農民生活方式封閉落後的狀況已經突破,城市文明迅速向農村輻射,城市農村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關聯度不斷加大。七是從體制結構看,城鄉微觀經濟主體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已成為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環節,農村發展與宏觀管理體制改革的關聯度不斷加大。
在新的發展階段中,我們要緊密結合溫州“三農”工作實踐,順應“兩個趨向”,按照省委習近平書記提出的“五個務必”的要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客觀規律,精心謀劃新階段的“三農”發展大事,努力開拓“三農”工作新局面。在實際工作中,要努力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一定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國傢富,農村穩、天下穩”。農業是安天下的、穩民心的戰略產業;農民是發展和穩定的基本力量;農村穩定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無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水平,無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降到什麼程度,“三農”的基礎地位都不會變。過去,我們主要依靠農業為工業提供積累,農村支持城市發展,農民在整個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作出瞭巨大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也形成瞭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導致瞭農村發展的嚴重滯後。現在,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我市去年人均GDP已達到瞭2200多美元,工業化、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這既是一個有利於“三農”問題根本解決的戰略機遇期,也是一個容易忽視“三農”利益、導致社會矛盾大量凸現的社會敏感期。當前,我市“三農”發展態勢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三農”發展還面臨不少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還沒有根本破除,農村產業“低、小、散”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仍然不足,區域差別、城鄉差別、貧富差別仍在繼續拉大,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多,農村不穩定因素仍然不少,農村改革發展仍然處在攻堅階段。能否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直接關系到全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持續繁榮,也是對各級黨委、政府駕馭工作全局能力的重大考驗。我們一定要站在歷史的、發展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三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一定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緊抓好。
第二,一定要把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舉措。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永恒的主題,發展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溫州“三農”發展能有今天良好的局面,首先靠的是發展;今後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還是要靠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註重把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與我市實際結合起來,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逐步走出瞭一條有溫州特點的農業農村發展路子。可以講,溫州發展快是因為農村發展快,溫州經濟活是因為農村經濟活,溫州人民富是因為農民率先富。本世紀頭20年,是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破解“三農”難題的黃金機遇期。現在,“三農”工作的外部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三農”發展的內涵也發生瞭重大變化。這就要求各地要用新思路和新辦法,去解決“三農”發展中的新問題和新矛盾。我們一定要增強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把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舉措,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切實掌握“三農”發展的新規律和新特點,進一步明確“三農”的發展策略、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式,切實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加快“三農”發展。
第三,一定要把統籌作為總攬“三農”工作的基本方略。回顧我市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我們走的是一條一二三產業聯動、城鄉聯動、區域聯動、多種所有制經濟聯動的發展路子。說到底,這是一條“統籌”之路。但是,這種“統籌”還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和很不平衡的。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加快建設的形勢下,我市城鄉發展不統籌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業仍是弱質產業,農村仍是落後社區,農民仍是弱勢群體。統籌城鄉發展,是現代化進程中最重要、最棘手的一大難題,也是關系“三農”發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問題。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後一個“趨向”的重大意義,確立以統籌城鄉發展方略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更加自覺、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推進統籌城鄉發展,不能“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民論農民”,要實行以工哺農、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把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統籌考慮,把農村繁榮進步放到整個社會進步中統籌規劃,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的總格局中統籌安排,把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統籌安排協調,更加有效整合工業化、城市化、農業農村現代化並舉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發展格局。
第四,一定要把改革作為推動“三農”工作的強大動力。改革是推進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大膽推進以市場化為取向的農村改革,率先推行農村聯產承包制改革,率先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市場化,率先推進鄉鎮企業股份化和市場化,率先推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率先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瞭農村生產力,激發瞭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使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宏觀體制改革滯後於微觀體制改革,城鄉改革不配套等問題日漸突出,嚴重制約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越來越成為影響“三農”發展的障礙。可以講,農村改革又到瞭一個新的攻堅階段。如果農村改革不突破,農村發展就缺乏內在動力。我們一定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大力推進農村改革,革除一切影響“三農”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力求在推進城鄉配套、農村稅費、國民收入分配體制、農村投融資體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不斷為“三農”發展添活力、強動力、增後勁。
總之,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出發,準確把握“三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在總結成績中探索規律,在把握“兩個趨向”中謀劃方略,在統籌發展中創新思路,不斷提高駕馭“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進我市“三農”又快又好發展。
三、加大統籌力度,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進程中推動“三農”新發展
在新的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本質,就是研究探索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進程中,如何加強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和保護,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是推動“三農”發展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大動力。隻有工業化的加速發展,才能為反哺農業提供物質條件;隻有城市化的加速推進,才能使農村人口、農村勞動力加速向城市和二、三產業轉移;隻有市場化機制的不斷完善,才能為“三農”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搞好新時期“三農”工作,既要在“三農”內部下功夫,更要在“三農”外部找出路;既要充分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更要充分發揮“三化”對“三農”的帶動作用。
根據新的發展形勢和我市實際,今年全市“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的總體部署,把握“兩個趨向”,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充分發揮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對“三農”的帶動作用,深入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農業增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