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散文:想象張若虛

無疑地,那是揚州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時光。它不是人們所熟知的“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鹽商之都,而是屬於雲蒸霞蔚、氣象萬千的初唐,一個剛從混亂混血中涅槃的民族,正向著世界,向著宇宙,睜開一雙澄明而無限憧憬的眼睛。多少次,我想象著那樣一個美麗的春夜,孤獨的詩人,在寂寞的江流聲裡踱步,徘徊,被一種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蒼茫壅塞胸懷。突然,從蓊鬱的花林那邊升起,一片最初的月光擊中瞭他。他感到自己的軀體開始透明,並隨著江月一同浮升,一同俯瞰這片廣博而溫馨的大地,一個波光灩灩的夢幻世界。於是,仿佛江水的自然流瀉一般,這樣的詩句從他的胸中汨汨而出:“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何等氣象!僅此數句,已足已使一個詩人永生。然而,神明天啟的詩句,繼續連袂而至,幾乎使我們屏住瞭呼吸:“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此時,他感到自己易朽的軀體,如同一葉扁舟,被潮水的韻律推湧著,在水天一色的月光裡,飄向一個永恒的境界,載著人間的情愛,思念,期待。
在中國文學中,能與西方相抗衡的,惟有詩歌。《春江花月夜》的誕生,於浩瀚的中國詩史,不啻是一個奇跡,那種對時間的從容追問,身心與宇宙俱溶為一體的空茫之境,均惟東方所特有。但對於尚興趣而乏玄思的中國文化傳統,《春江花月夜》又同時是一個異數。如果如梁宗岱先生所言,他曾為中國尋找出一首具有宇宙意識的偉大詩篇——《論語》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那麼,我認為還應立即補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而在純詩的意義上,後者更是空前絕後的。
然而,在漫長的詩史中,張若虛是寂寞的,即使近於同一流派的李白、蘇軾這樣的大詩人,也未對這位前輩詩人表示應有的尊敬,甚至未置一詞。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傑作,無不是從《春江花月夜》胎出。相反,他們對一些二流詩人表現瞭異乎尋常的熱情,如李白對寫下七律《黃鶴樓》的崔顥的嘆服,蘇軾對婉約纏綿的秦少遊的推崇。這不禁使我想到歌德對三流音樂傢澤爾特的完全信任,卻對偉大的貝多芬視而不見。這是一個頗值得玩味的現象,顯然,這幾位偉人所推舉的對象,都不能對他們的天才提出挑戰,動搖他們的位置,他們完全可以以寬容的心態而對之。況且,在喜以詩才炫勝的中國古代,以自己才華的短處,與贊美對象的擅長打個不分勝負,也是一件令人愜意的事。無論多麼偉大的詩人,都首先是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可以想象,李、蘇初觸《春江花月夜》的瞬間,一定會有一種被電流擊中的感覺,並發出“既生亮,何生瑜”的嘆息。這裡,我們必須充分理解“明月”對於中國詩人的特殊意義,在中國詩史中,詩人所詠嘆的對象,以明月為最多,亦最佳,明月實際上已成瞭大自然,或人類所面對的整個宇宙的象征,“明月詩人”已成瞭中國詩人所向往的最高桂冠,在這一原則問題上,天才而自負的李、蘇當然都是不會拱手的,最合適的選擇,自然是沉默。但在歷史最終饋贈給人類的這三大“明月詩人”中,李白的明月最雄奇飄逸,蘇軾的明月最富於情思,而張若虛的明月則是懸的最高的。他不僅以自己的“孤篇”蓋全唐,他甚至已成瞭一種象征:一個詩人,與他的整個世界的全部努力,就是為瞭最終成就一首偉大的詩篇。
博爾赫斯在他的一篇精彩隨筆《論惠特曼》中曾寫到:一直存在著兩個惠特曼,一個是由一生枯燥乏味的日子構成的凡俗肉軀,另一個則是由詩歌的天國般的宇宙所提煉出的偉大象征。而後者在本質上,可能更接近真實。這使得我的這篇文章的展開,有瞭充足的勇氣,甚至產生瞭更大的野心,試圖同時從形而下和形而上兩方面,勾勒出一個詩歌藝術大師的形象。作為張若虛的同鄉,我有資格這樣要求自己,並進而索要一本完整的《張若虛詩集》。然而,我們所面臨的事實又是如此的令人難以置信,張若虛僅留存下一首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首僅為文史研究者知曉的《代答閨夢還》,這簡直是造化弄人。看過《代答閨夢還》朋友應有這樣的感覺,全詩艷麗工整,欲出宮體之籬,似啟溫李之風,一般詩人作出此等詩來,應頗可自負瞭。然而,若站在偉大的《春江花月夜》身邊,則不啻天上人間,顯的局促,拘謹,沒有能夠充分地鋪展,放開。這裡,歷史又出瞭一個謎,為什麼這首平淡的詩作,能和《春江花月夜》一道,掛在張若虛的名下,唯一合理的解釋,它應是張若虛的少年成名之作,而有機會僥幸流存。如果仔細品味,此詩奏鳴曲式的結構,對時光流逝的悵然詠嘆,都是張若虛風格的,並預示瞭日後的發展。但不論怎麼說,此詩隻能充當《張若虛詩集》的底座,在這底座與塔尖的《春江花月夜》之間,按常識推斷,至少應佈滿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這樣風華的詩句。共2頁,當前第1頁12※本文作者:莊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