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睢陽之戰的歷史背景:安祿山叛軍被阻睢陽

  睢陽之戰的背景: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守睢陽作》

  金庸小說中寫大俠郭靖苦守襄陽,以一城之地力抗強虜多年,讀者無不為其“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氣概所折服。然而,此為小說傢言。在真實的歷史上,也有這樣一個英雄,以殘兵病卒,獨抗數十倍於已的悍敵,直至幾乎全部戰死。他就是這首詩的作者張巡。在安史之亂中,張巡盡忠報國、義薄雲天,堪稱千古忠烈。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的正氣歌裡曾寫道:“為張睢陽齒”,指的正是張巡咬碎牙齒,力拒叛賊的烈烈英風。

  提起張巡,很多人都以為他是一名武將,其實他是進士出身。他是開元末年中的進士,當時是第三名。天寶年間,張巡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因不肯阿附楊國忠等權貴,雖然他政績卓著,卻並未升遷,在清河任職期滿後,被調到真源(今河南鹿邑),還是當一個小縣令。張巡為官清正,雖為小小縣令,也盡自己所能,秉公執法,除暴安良。當時有個叫華南金的土豪,魚肉鄉裡,無惡不作。張巡一上任就拿瞭他,依律殺之。老百姓都拍手稱快。

  安史之亂發生後,因賊勢浩大,有不少唐朝官吏紛紛降賊。而張巡卻在形勢非常危急的時候挺身而出,以數千兵卒力敵叛賊令狐潮的數萬大軍。張巡晝夜苦戰,大小戰鬥共四百多次,殺敵上萬人,給令狐潮的賊軍以沉重打擊。至德二載(757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為瞭奪得江南富庶之地,派賊將尹子奇率同羅、突厥、奚等蠻族精銳之兵,共十幾萬人,氣勢洶洶地殺來。張巡迫於形勢,隻好退至睢陽,與那裡的太守許遠合兵一處,共守睢陽這個軍事要地。

  唐朝時的睢陽城,即現在的河南商丘。河南、江蘇交界處的中原地區,歷來是兵傢必爭之地。“九裡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楚漢鏖兵,就是在這一帶決勝負。直到現代,我軍與老蔣的淮海大戰,也是發生在此處附近。淮海大戰,蔣軍一敗,南京總統府很快就插上瞭紅旗。說來此處正是江南門戶,此地一失,江南半壁,終究難保。張巡和尹子奇當然都知道此地的戰略地位,尹子奇的十幾萬猛悍賊兵拼命攻打睢陽城,太守許遠雖是奸臣許敬宗的曾孫,然而他卻不同於乃祖,十分忠義。他自認為軍事能力不如張巡,毅然將兵權讓給瞭張巡。張巡之為人,高風亮節,赤誠待人,故而很多人對他都心服口服。從後面的事情來看,如果不是張巡有極高的威信,睢陽城中絕不會有那麼強的凝聚力。那樣艱苦的環境,放在別的城中,早有人開城投降瞭。張巡不同意?也會有叛兵捆瞭他去獻功。正是因為張巡的個人魅力,才使得一大批人才聚集在他身邊。像大將南霽雲,本來是尚衡手下部將,但他見瞭張巡後,說什麼也要投靠在張巡手下。他原來的“老板”用金銀財寶厚祿挽留,南霽雲堅決謝絕。南霽雲神勇善射,賊兵隻要敢近他百步之內,無不應弦而倒。

  賊軍頭目尹子奇,十分狡猾,一直藏在眾多賊兵中間。神箭手南霽雲想一箭結果這個賊頭,但卻不知道誰是這廝。於是,張巡想出一個計策,這次賊兵又來攻城時,他讓弓箭手射出草棍做成的箭。有賊兵中“箭”後,以為城內箭已經射完瞭,就樂呵呵地拿瞭這支“箭”向賊頭尹子奇匯報,大將南霽雲早已看見,弓開如滿月,射去似流星,一箭射中此賊左眼,賊兵因此暫時退去。

  可惜此賊並未被射死,隻是變成瞭獨眼龍而已。賊兵弄來瞭新式武器–鉤車、木馬等攻城工具想破城,但卻被張巡用火攻法將敵人的攻城車統統燒毀。張巡巧計百出,賊軍損兵折將,氣為之沮。最後,賊人無奈,仗著人多,層層圍困,意圖困死睢陽城中的將士。張巡正是在這種非常危急的情況中寫下這首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