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明朝平民服飾的特點 明朝民間男女服飾有哪幾種?

  明代平民百姓服飾明代平民男子一般服飾為搭護(屬於半臂一類的衣服)、直身(與道袍相似的寬大長衣)、程子衣、褲褶、裙等。婦女的服飾,隨隨各人的傢境及身份的變化,有各種不同形制,普通婦女服飾比較樸實,主要有襦裙、背子、襖衫雲肩及袍服等。袍服是由背子演變而來,特點為低領、對襟、寬袖,領、袖花邊較少或不用,衣長及足。左圖為戴網巾或笠帽的農民(明崇禎十年刻本《天工開物》插圖)。中圖為梳髻、穿對襟衫的農婦(明崇禎十年刻本《天工開物》插圖)。右圖為裹巾、穿窄袖衫的男子及穿襦裙的婦女(明萬歷年間刻本《人鏡陽秋》插圖)。

  明代的服飾上采周漢,下取唐宋,集歷代華夏服飾之大成,崇古而不泥古,長於創新流變。故形制之繁雜、紋彩之斑斕,質料之多樣,裁制之精巧都大大超過瞭以往各代。

      明代男子的日常服飾

  明代庶民男子的日常服飾,洪武年間規定:“戴四方平定巾,雜色盤領衣..穿皮紮”。四方平定巾亦稱“方巾”,是一種四角方正,可以折疊的輕便紗帽。據載,朱元璋因奇其形狀、喜其名稱而令天下吏民俱服之。盤領衣即圓領長袍,因其領形似盤,故名盤領衣。皮紮是十分簡便粗糙的皮履,多為北方人穿用,江南則可穿蒲草編的鞋子。頭頂方巾,身穿盤領長袍,腳蹬皮紮,是明初平民男子最為普遍的裝束。然而這種用行政命令硬性規定的千篇一律的穿戴方式不能維持長久。至洪武末年,民間服飾已悄悄地“巧制新樣”,此後男裝便日漸豐富起來。查諸史籍,明代200多年間,男子服式變幻繁多,其中流行最為普遍的有以下十幾種:直綴、罩甲、、衫、褡護、褲褶、程子衣、褲、褂、裙、衫等等。


      這些服飾的款式、色彩、面料都隨著社會風俗的變遷而多有變異。如直綴,明初庶民大多遵守政府規定穿“青佈直身”,但後來,許多人都不是用佈,而是用絹、綢等華麗面料來裁制,顏色也由單一的青色轉而出現瞭沉香色、元色、醬色、玉色、淡藍等,款式變得愈來愈長,尤其是衣袖非常肥闊,以至於民間諺語這樣形容:“綿綢直綴蓋在腳面上”,“二可怪,兩隻衣袖象佈袋。”又如罩甲,本是騎馬儀衛穿用的黃色短衫,正德以後衣身變長,不僅諸軍步卒服用,市井小民也仿其制,用素花棉佈裁制者頗多,富貴人傢或以綢緞為之,下擺還常加飾絲穗,遂使罩甲成為廣為流行的“時世妝”。

  一般說來,無論古今中外,男子服飾比之女子服飾都要簡練平實得多,但在明代這種差異明顯縮小,男服的變幻與流行周期與女服相去無多。

相關閱讀推薦:

明朝皇帝服飾具體介紹 明朝皇帝的衣服有幾種?

明朝錦衣衛服飾:中國古代最帥的公務員制服

明朝官員服飾介紹 明朝文武官員服飾特點及含義

清朝官員服飾介紹 清朝官員的服飾等級區分

清朝民間服飾介紹 揭秘清代民間男女服飾特點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尤其是巾帽形制的繁盛,足以同時髦多變的女裙相媲美,明代史籍中留下正式名稱的男子巾帽就不下40種,其中的唐巾、晉巾、席帽、萬字巾、二儀巾、東坡巾、折角巾、華陽巾等是承繼前朝,其他則多為明代所獨創或更新之制,如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統帽(瓜拉帽)、網巾、儒巾、飄飄巾、老人巾、瓦楞帽、邊鼓帽、砂鍋片、縑巾、陽明巾、金錢巾、凌雲巾、煙墩帽等等。同一款式的巾帽,在不同時期也不盡相同。如四方平定巾,洪武時高矮大小適中,“其後,巾式時改,或高或低,或方或扁,或仿晉唐,或從時制”,到明末則變得十分高大,故民間有“頭頂一個書櫥”的形容。鄉村野老、市鎮卒販們所喜戴的帽子,其樣式也各隨風尚而變,弘治時流行平頂,形似截筒一般,到正德年間則帽頂收攏,做成桃尖模樣。名目繁多而又因時變異的男子巾帽,充分展示瞭明人極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一個角度反映出明代服飾的不拘一格、宏富大氣。

      明代女子的日常服飾

  在服飾王國中,婦女的裙裝因其世代盛行、常變常新而被譽為“月季花”,服飾風尚的變化往往首先從女裙開始。明代的女裙姿彩紛呈、出奇更新,近300年中,究竟有多少種式樣實在難以計數。僅就大體而言,從質料上分有綾裙、綿裙、羅裙、絹裙、綢裙、絲裙、紗裙、佈裙、麻裙、葛裙等;從工藝上分有畫裙、插繡裙、堆紗裙、蹙金裙、細褶裙、合歡裙、鳳尾裙等;從色澤上分有茜裙、鬱金裙、綠裙、桃裙、紫裙、間色裙、月華裙、青裙、藍裙、素白裙等,除瞭詔令嚴禁的明黃、鴉青和朱紅外,裙色盡可隨意。在美不勝收的明代女裙中,最能代表明人裁制工藝和審美情趣的當數鳳尾裙和月華裙。鳳尾裙用各色綢緞刺繡鑲縫而成,制造時需將不同色彩的料子剪成大小規則的長條,每條分別精工繡制圖案,然後在條幅兩側鑲繡金線,碎逗縫合後,裙擺五彩繽紛,精致富麗猶如鳳尾。月華裙則是一種手繪彩裙,用料十幅,每幅色澤不同,都采用含水分較多的淺淡顏色,或粉或白,或嫩綠或鵝黃,先在每幅上輕描淡繪,再縫合一起,腰部打襉,每襉一色,微風吹過,裙裾飄拂,色如月之光華,清新淡雅,格調脫俗,有著較高的審美欣賞價值。

  明代婦女非常註重裙子長短寬窄以及與上衣的搭配,追求時尚,講究美觀,其千變萬化令人目不暇接:弘治年間流行上短下長,衣衫僅掩裙腰,富者用羅緞紗絹,兩袖佈滿金繡,裙則用金彩膝,長垂至足;正德年間,上衣漸大,裙褶漸多;嘉靖初衣衫已長至膝下,去地僅五寸,袖闊四尺餘,僅露裙二、三寸;同時還流行插繡、堆紗和畫裙;萬歷末年又流行大紅地繡綠花裙;至崇禎時,裙色轉而趨向淡雅,專用素白紗絹裁制,隻在下擺一、二寸處刺繡精致花邊作壓腳;崇禎末年又流行細褶長裙,追求一種動如水紋的韻致。萬歷時期的顧起元曾經這樣描述南京婦女的裝扮:“留都婦女衣飾,在三十年前猶十年一變。邇年以來,不及二、三歲,而首髻之大小高低,衣袂之寬狹修短,花鈿之樣式,渲染之顏色,鬢發之飾,履綦之工,無不變易。說明江南城鎮婦女衣飾的流行周期很短,乃至二、三年一變,”這種現象在以因循守舊為特征的封建社會裡是極為罕見的,明代民間服飾的生命力之旺盛,流變性之突出由此可見一斑。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