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曹丕代漢的神秘預言 曹丕是怎樣當上皇帝的?

  導讀:東漢末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名的亂世,常言道“亂世出英雄”,自然那些“英雄”也多是些野心勃勃之輩,是為“梟雄”。那時的袁術就是其中很不安分的一位。

  袁術是當時割據淮南的一位大軍閥,他還是割據冀州的軍閥袁紹的族弟,勢力非常強大。當時的天下早就流傳開瞭“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語(劉秀在致公孫述的信中就引用過),因為這句讖語很是模糊,可以有不同解釋,所以很容易就會被各種人加以利用。而在當時的袁術看來,“當塗”可作當途,也就是大路的意思,自己的名字叫術(繁體字),就是大路的意思;而自己的字是“公路”,這就更是明白無疑瞭。正好那時又趕上他從孫堅手裡得瞭傳國玉璽,於是不自量力,立即宣佈稱帝。

  槍打出頭鳥,那時天下洶洶未定,其他諸侯勢力正好可以憑借*漢賊的名義消滅袁術。於是,曹操、劉備、呂佈、孫策等四路人馬一齊殺向瞭袁術所在的壽春城,結果袁術不敵逃往汝南,還想繼續做帝。後來,諸侯聯軍又打到瞭汝南,袁術隻得北上去投奔他的哥哥袁紹。不想,在途中又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擊潰。袁術被迫逃回老巢壽春,後來因為天氣酷熱他就命人出去找蜂蜜,可是怎麼也找不到,鬱悶至極的袁術於是大叫一聲道:“我袁術至於如此(命薄)嗎?”絕望之際,遂吐血而亡。

  鑒於袁術那血的教訓,老奸巨猾的曹操就一心隻想做他的“周文王”,不過,在他生前,他早已經為自己的兒子做“周武王”掃清瞭一切障礙。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後,其次子曹丕襲位為魏王。不久,他就和自己的謀臣們開始積極籌劃取代名存實亡的漢傢天下瞭。


  魏太祖曹操像,出自《歷代古人像贊》。漢獻帝劉協很識趣地提出瞭禪位的請求。可是這曹丕也不能太露骨,總要作作謙讓的文章的,再說關鍵的一步——輿論——還沒有邁出呢。於是,曹丕毫不遲疑地拒絕瞭漢獻帝的第一次禪位請求。

  接著就是博士蘇林、董巴的上言,他們從天文歷象上總結出瞭一條“驚人”的規律:歲星在某次,某次所對應的國就興旺發達、接受天命。其推理過程是這樣的:

  歲星(木星的古稱)在天空運行,每十二年行一周天,所以天穹上的黃道就按歲星的運行劃分為十二等份,這就是“十二次”。而古人又把地上的州域或王國對應於天上的十二次,天上十二次中的某次發生瞭什麼變異,那麼與它對應的那個地區或王國也就會出現吉兇災祥。這應該就是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的升華。

  按照東漢大經學傢鄭玄的《周禮》註,這十二次和十二分野的對應如下:星紀——吳越;玄枵——齊;娵訾——衛;降婁——魯;大梁——趙;實沉——晉;鶉首——秦;鶉火——周;鶉尾——楚;壽星——鄭;大火——宋;析木——燕。

相關閱讀推薦:

曹丕的女兒東鄉公主簡介 東鄉公主嫁給瞭誰?

甄宓首任丈夫袁熙簡介 甄宓是怎麼被曹丕搶走的

曹睿是誰的兒子 魏明帝曹叡生父是袁熙還是曹丕

曹植簡介 曹植為何會在奪嗣之爭中輸給曹丕?

魏文帝曹丕簡介 歷史上的曹丕是怎麼死的?

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這裡的十二分野中沒有魏,但曹操所封的魏在趙地,分野自然應定為大梁。尤其,曹操在世時曾說“茍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所以蘇林博士就很自然地拿周與魏相比。而周文王開始受命為西伯,正是歲星在鶉火的那年,周武王伐紂,也是歲在鶉火。

  不得不說,蘇博士的這種說法是對於古代十二分野說的一次大創新。然而試想,歲星每十二年要把十二次運行一周,那麼按此說法,十二個國就都要輪番受命一次,這豈不會搞得天下大亂?這些禦用文人、學者,為瞭取媚於自己的主子,極盡牽強附會、阿諛奉承的恬不知恥的下作之事。

  但是,這個新理論對此時的曹丕卻很有用,他禁不住就聯想起來:光和七年(即中平元年,184年),歲在大梁,父王曹操開始靠討黃巾起傢;十二年後,即建安元年(196年),父王曹操開始迎漢獻帝至許昌,拜大將軍,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又過瞭十二年,建安十三年(208年),父王開始位居丞相;再過十二年,即今年,就該他曹丕受命為天子瞭。

  其實這些都是騙人的小把戲,根本經不起用心的推敲。比如,若是按照這種理論算的話,那麼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晉封為魏王,次年又設天子旌旗,都不是“歲在大梁”,這又該作何解釋呢?不過,人傢蘇林、董巴二位博士還有後招兒,這魏應受命為天子的另一個根據,正是他們從“緯書”中摘下來的兩句話,並加以附會而成:


  一、建安二十五年,是庚子年。經典緯書《詩推度災》中說:“庚,就是更換;子,就是此。庚子就是要對眼下的政權進行更換。”(“庚者,更也。子者,茲也。聖人制法天下治。”)但這個根據也實在有些勉強,六十年就是一個甲子,難道每隔六十年就要“更茲”一次嗎?

  二、《詩推度災》又曰:“王者佈德於子,治成於醜。”這是說今年天更命以聖人制治天下,佈德於民也。這個說服力也不夠強,因為並沒有指明這“聖人”是誰。所以曹丕還是覺得時機不夠成熟。

  在這之後不久,左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一同上表說:“魏應當取代漢,已被圖緯所證,而且例子很多。”群臣於是趁勢上表勸說魏王曹丕順應天命人心,但是這個曹丕還是端著架子不批準。他得先讓李伏、許芝等人把證據都擺好。

  這樣,精心準備瞭良久、已經胸有成竹的許芝就為曹丕擺出七條他應代漢的有力證據:

  魏文帝曹丕像,出自《圖像三國志》。第一,當時風傳有鳳凰、黃龍、麒麟等“祥瑞”出現,而經典《易傳》即《易緯》中就說:“上下流通聖賢昌,闕應帝德鳳凰翔,萬民喜樂無咎殃”、“聖人受命,闕應鳳凰下,天子虜”、“黃龍見,天災將至,天子絀,聖人出。”(《宋書?符瑞志》)也就是說“祥瑞”一出,正是改朝換代之契機。

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第二,經典緯書《春秋玉版讖》中說:“代赤者魏公子”,魏公自然就是指曹操,他的兒子自然就是指曹丕,而“赤”者正是指漢,因為漢高祖自稱是赤帝的兒子。

  第三,經典緯書《春秋佐助期》中說:“漢以許昌失天下。”

  第四,《春秋佐助期》還說:“漢以蒙孫亡”,漢朝到瞭“蒙孫”時就要亡瞭。漢朝傳瞭二十四帝,現在的獻帝早已(被他曹氏父子折騰得)昏昏蒙蒙、糊裡糊塗瞭,所以合該著滅亡。

  第五,經典緯書《孝經中黃讖》中說:“日載東,紀光火。不橫一,聖明聰。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歸功致天平。”這“日載東”,隸書中“日”字上有兩個“東”字,也就是“曹”字;而“不橫一”,即是個“丕”字,這已經把曹丕名字都寫明白瞭。而且,漢朝國運已經四百年瞭,該是“易姓而王”的時候瞭。

  第六,經典緯書《易運期》中說:“言居東,西有午,兩日並光居日下。其為主,反為輔,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言居東,西有午”是“許”字,“兩日並光居日下”就是“昌”字,這就說明漢朝到瞭建都許昌就該亡瞭。而魏受土德,氣色為黃,曹丕就是要受命的聖人。

  第七,《易運期》還說:“鬼在山,禾女運,王天下。”“鬼在山,禾女運”,就是“魏”字,這就是說曹魏要“王天下”。

  如此言之鑿鑿,讓曹丕再也無話可說瞭。時機總算是成熟瞭,於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月十三日,漢獻帝在高祖廟祭祀,然後派代理禦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詔冊,正式禪位於魏。魏王曹丕又三次假惺惺地上書推辭後,才在繁陽設壇為最後的時刻做準備。二十九日,曹丕正式登壇接受璽綬,即皇帝位,燃火祭天地、山川,改國號、年號,並大赦天下。

  折騰瞭大半天,曹丕這個大舅哥終於如願以償地將漢獻帝這個妹夫趕下瞭臺,他自己成瞭“魏文帝”。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曹丕的妹妹也就是漢獻帝的皇後,憎惡父親和哥哥的行為,尤其是怨恨他們拿自己做政治的犧牲品。所以當曹丕派人向她索取玉璽時,她拒絕瞭好多次,實在無可奈何時,她竟當著使者的面大罵哥哥,並將玉璽拋擲於地,涕淚滿面地說:“老天一定不會保護你!”

  後面還有更有意思的。據說,孫權在聽聞曹丕做瞭皇帝後,很是氣憤,就對群臣們說:“這小子比我歲數還小,就先做瞭皇帝,我怕是趕不及瞭。”這時候就有一個名叫闞澤的人站瞭出來,他安慰孫權說:“主公莫氣,雖然您要比曹小二做皇帝晚,但做皇帝的時間卻肯定比他長。”孫權就問他是咋知道的。這闞半仙兒就說:“曹小二不到十年就該歸天瞭,主公您就看他的丕字,拆開就是‘不’、‘十’二字,不十自然就是不到十年啊。”

  還真讓他說中瞭,曹丕果然隻做瞭七年皇帝就死瞭,時年僅四十歲。

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