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明世宗朱厚熜簡介 明朝嘉靖皇帝的名字是什麼?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年號嘉靖。嘉靖皇帝並不是武宗的兒子,也不是孝宗的孫子。由於武宗荒淫,沒有留下子嗣,孝宗則是單傳,隻有武宗一個孩子,因此,孝宗一脈到瞭武宗駕崩也就斷瞭香火,皇位繼承人就要從最近支的皇族中選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興王朱佑沅被確定為最近支的皇室,當時興王已經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兒子朱厚驄來繼承皇位,他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明世宗嘉靖皇帝簡介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嫡子。1521年–1566年在位,在位45年(在位時間之長在明代皇帝中僅次於其孫子明神宗)。早期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後史譽之謂“中興時期”。但不久與楊廷和等朝臣在議父興獻王尊號的問題上發生爭論,史稱“大禮議”之爭。後期崇信道教,並癡迷於煉丹,致使後來發生“壬寅宮變”,從此不再理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駕崩,終年60歲。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命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於北京十三陵之永陵。


  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爆發瞭“議禮之爭”,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早在嘉靖皇帝由藩邸進京的時候,未即位的嘉靖皇帝與朝臣們就迎接的禮儀發生瞭爭執,結果以朝臣的妥協告終,緊接著,嘉靖皇帝的生母進京,又發生瞭類似的事情,最後朝臣又做瞭讓步。

  這兩件事可是說是議禮之爭的導火索,從嘉靖皇帝主觀來講,他從外藩即皇帝位,對朝廷的舊臣並不十分信任,而且他不希望以過繼給孝宗皇帝當養子的身份來入繼大統,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帝,這一點標榜尊崇先師孔子禮教的大臣門是無法同意的,眾大臣表現的空前團結,反對的奏章壓的世宗喘不過氣來,就在世宗準備讓步的時候,一個叫張璁的人站瞭出來,幫瞭嘉靖皇帝一個忙。他寫瞭一篇文章,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瞭許多理論依據,而且引經據典批駁瞭群臣的觀點,嘉靖皇帝看後深受鼓舞,張璁也得以加官進爵,成為議禮派的首領(當時的反對大臣們稱為護禮派)。

相關閱讀推薦:

明武宗朱厚照簡介 揭秘明武宗朱厚照的豹房秘史?

明孝宗朱佑樘簡介 明孝宗一生隻有張皇後一妻?

明代宗朱祁鈺簡介 朱祁鈺為何沒被葬入十三陵?

明英宗朱祁鎮簡介 朱祁鎮和錢皇後有沒有兒子?

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朝中出現瞭議禮派與護禮派的對立,由於嘉靖皇帝的支持,議禮派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雙方的鬥爭也日趨激烈,經過幾回合的你來我往,終於爆發瞭“血濺左順門”事件。由於議禮派逐漸占據上風,護禮派群臣決定集體向皇帝進諫,於是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給事中二十一人,禦使三十人等共二百餘人的龐大隊伍,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哭聲,喊聲震天。嘉靖皇帝派人將為首的幾為大臣押入監獄,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騷動,世宗皇帝殺心頓起,將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一時間錦衣衛從四面八方圍來,左順門前血跡斑斑。左順門事件以皇帝的勝利,護禮諸臣的失敗告終,通過這件事,嘉靖皇帝不僅實現瞭追封自己父親為皇帝的願望,而且樹立瞭新皇的威信,開始瞭他的專制統治。嘉靖統治時期的另一個重要事件就是“壬寅宮變”由於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好燒煉,求長生,因此凡是能夠延長壽命的方法他都喜歡嘗試,有人告訴嘉靖皇帝用每天早上的露水煉丹效果很好,可以長生,於是,嘉靖皇帝組織瞭許多宮女清早為他去采露,采露工作非常辛苦,宮女們實在忍受不瞭,決定殺死嘉靖皇帝。

  一天清晨,宮女們趁嘉靖皇帝熟睡之時,潛入幹清宮,眾人按住嘉靖皇帝,用繩子勒住他的脖子,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由於緊張宮女將繩子系成瞭死扣,怎麼也收不緊,一個宮女害怕起來,他跑出幹清宮呼救,方皇後馬上領人來救架,嘉靖皇帝大難不死,宮女們全部被捕,幾天後被凌遲處死。這就是震驚中國的“壬寅宮變”。嘉靖皇帝對道教的崇拜並沒有因此而減弱,他到處搜羅方士,秘方,許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許多文人也因為給嘉靖皇帝撰寫青詞(道教儀式中向上天禱告的詞文)而入閣成為宰相,當時民間就有“青詞宰相”的說法。嚴嵩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善於寫青詞,善於揣測皇帝的心思,因此盡管嘉靖皇帝對他的貪贓枉法瞭然於心,但就是不舍得處理他,嘉靖後期,皇帝專心燒煉,長時間不上朝,朝政把握在嚴嵩手中,他立朋黨,除異己,威風八面,後來由於年老,思維緩慢,不能再為嘉靖皇帝撰寫青詞,才被嘉靖皇帝找借口罷黜瞭。嘉靖朝的軍事可謂喜憂參半,北邊蒙古不斷侵擾,一次竟打入京畿(史稱庚戌之亂),另外駐在邊關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瞭將領們克扣軍糧,另一方面厭惡瞭頻繁的戰鬥,因此經常爆發邊卒的叛亂。攪的明朝的北邊幾乎沒有安寧過。


  與此相反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卻取得瞭決定性的勝利,湧現瞭像戚繼光、於大猷等著名抗倭將領,總督胡宗憲采取剿撫並重的辦法,幾乎徹底解決瞭長達百餘年倭寇問題。這也算嘉靖皇帝不多的功績吧。

  時間流到瞭嘉靖皇帝生命的最後幾年,由於長期服用丹藥,嘉靖皇帝不光身體越來越差,而且脾氣越來越壞,許多大臣動輒被殺頭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皇帝為瞭修煉,又大肆建造宮殿,國庫極度空虛。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嘉靖皇帝走完瞭他的人生道路,將皇位傳給瞭他的三子裕王朱載後。

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後妃子女

  基本介紹

  明世宗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又非常好色,因此他是明朝妃嬪最多的皇帝,僅僅留下封號的後妃就達80多位,這還不算曾受臨幸而未得封號的宮人。

  四位皇後《明史》有傳,曹端妃、閻貴妃、王貴妃等人在《明史》、《明實錄–明世宗實錄》有記載。其它絕大部分妃嬪的名號和生育情況散見於《明書》、《國榷》、《宛署雜記》,有的來自於考古發掘。文貴妃的資料來源於《萬歷野獲編》,馬貞妃的資料來自《昌平山水記》。

  皇後(4位)

  陳皇後,即孝潔皇後,原配妻,流產血崩而死,年20歲。初謚悼靈,後改謚曰“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聖肅皇後”,合葬永陵,祔廟;


  張皇後,即廢後張氏,初為順妃,陳皇後死,繼立為皇後。後來廢死冷宮。無謚號;

  方皇後,即孝烈皇後。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德嬪,晉德妃。嘉靖二十七年在坤寧宮大火中遇難。謚曰“孝烈端順敏惠恭誠祗天衛聖皇後”,世宗遺命祔廟,但穆宗以孝潔元配故,未祔太廟,移主弘孝殿,葬永陵;

  杜皇後,即孝恪皇後,明穆宗生母,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康嬪。晉康妃。崩,謚榮淑康妃。穆宗即位,尊謚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後”,遷葬永陵,祀主神霄殿。

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皇貴妃(3位)

  閻貴妃(?–1541年),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麗嬪。嘉靖十二年(1533年)八月生皇長子“哀沖太子”,十三年晉麗妃,十五年晉貴妃,十九年病死推測年20多歲。贈皇貴妃,謚曰榮安惠順端僖皇貴妃。世宗對她母子二人的去世頗為傷感,在當年晉封瞭所有為他生育子女的後宮妃嬪。與王貴妃、鄭賢妃等六位妃子、二位太子合葬於明十三陵的“世宗賢妃墓”。

  王貴妃(?–1553年),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莊嬪,十五年生皇次子“莊敬太子”,晉昭妃。十八年因兒子立為皇太子,次年正月晉為皇貴妃。三十一年太子病故,次年她亦死,推測年40歲上下。謚曰端和恭榮順溫僖皇貴妃;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即“世宗賢妃墓”。

  沈貴妃(?–1581年),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封僖嬪。晉宸妃、晉貴妃,十九年正月封皇貴妃。未生育,撫養曹端妃的第二個女兒寧安公主。萬歷九年病死,年60多歲,謚曰莊順安榮貞靜皇貴妃。葬於悼陵。


  貴妃(3位)

  馬貴妃,謚曰榮安貴妃。生平不詳,封號見於《明書》;

  文貴妃,入宮時間不詳,初封敬妃,後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世宗六十大壽前二日(一說前三日)晉封貴妃,與尚壽妃同時冊封。其父加封指揮同知。於萬歷年間去世,謚曰恭僖貞靖貴妃,葬悼陵。資料見《萬歷野獲編卷29、卷30》。

  周貴妃,生平不詳。《世宗嘉靖實錄》卷二百四十一載:嘉靖十九年九月甲寅”葬貴妃周氏於孝潔皇後陵次”,推測她最遲在嘉靖十九年就已經去世。葬於明十三陵“世宗賢妃墓”。

分頁:4/7頁  上一頁234567下一頁

  妃(41位)

  (一)以下17位妃,見《明史》、《明書》、《國榷》、《世宗嘉靖實錄》、《昌平山水記》、《宛署雜記》等史料:

  文恭妃(?–1532年),她是嘉靖元年(1521年)朝廷為世宗皇帝大婚、在民間大規模選美時的前三名,封恭妃。後因罪被軟禁。十一年憂傷而死,世宗下令葬禮一切從簡。謚曰悼隱恭妃。

  曹端妃(?–1542年),生常安公主、寧安公主,寵妃之一。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發生“壬寅宮變”,她受誣陷,被方皇後借機以凌遲酷刑處死,推測年不滿30歲。

  尚壽妃(1549年–1610年),本為宮女。嘉靖四十年(1561年),13歲的她皇帝被臨幸,封美人、壽妃,住毓德宮(萬歷年間改名永壽宮),是世宗晚年很得寵的妃子之一。嘉靖四十五年,世宗和她玩過傢傢,在帳子裡放焰火,結果引起火災,把毓德宮給燒瞭,但皇帝沒有怪罪她,還於當年八月冊封她為壽妃。幾月後世宗亦病死,輿論因此把皇帝的死歸罪於她。她死於萬歷三十八年,年62歲。

  楊榮妃(?–1566年),原為宮女,得世宗臨幸,還未及冊封,她就在嘉靖四十五年的大火中為保護皇帝和尚壽妃遇難。追贈為榮妃,謚曰恭淑安僖榮妃,葬禮按皇貴妃的規格辦理,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的“世宗賢妃墓”。同時贈其父楊朝宗為“驃騎將軍錦衣衛指揮史”,恩賞其兄楊延美為“錦衣衛指揮儉事”。

  鄭賢妃,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首,封賢嬪。十五年死,約20歲出頭。謚曰懷榮賢妃。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即“世宗賢妃墓”。

  沈安妃,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為安嬪。十五年進封為安妃,無出,卒年不詳。(參見《明書》、《宛署雜記》);

  盧靖妃,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為和嬪。十六年(1537年)生景恭王朱載圳,晉靖妃。她在萬歷年間以高齡去世,葬於悼陵;

  江肅妃,嘉靖十五年封恭嬪,次年生潁殤王朱載(土啇),十九年晉肅妃。

  包宜妃,生平不詳。《明穆宗實錄》隆慶三年九月記載“己卯,世廟懿妃趙氏薨,命治喪禮儀殺宜妃包氏三之二。”據此推測她最遲在隆慶三年(1569年)已經去世。

  趙懿妃(?–1569年),嘉靖十六年生皇六子戚懷王朱載沴,十九年晉懿妃。隆慶三年九月病死,不知何故,明穆宗嚴令她的葬禮從簡,其規模隻有包宜妃的三分之一;

分頁:5/7頁  上一頁34567下一頁

  陳雍妃(?–1586年),嘉靖十六年封雍嬪,八個月後生薊哀王朱載。十九年晉雍妃,次年生歸善公主。萬歷十四年以高齡去世。

  馬貞妃,嘉靖四十五年六月薨,賜謚曰榮安。葬天壽山之陵次,喪葬禮儀同閻貴妃。史料見《昌平山水記》。葬於明十三陵陵區內的“世宗賢妃墓”。

  趙榮妃,生皇八子均思王朱載(土夙),其他事跡不詳;

  張德妃,生嘉善公主,謚曰榮昭德妃;

  楊淑妃,謚曰端靜恭惠淑妃。

  王麗妃,謚曰恭僖麗妃。

  徐永妃,謚曰端惠永妃。

  (二)以下24位妃子的名號見《宛署雜記》或《明書》,葬於北京西郊的金山妃子墓,生平謚號不詳:王靖妃、於宜妃、宋宜妃、王宸妃、褚晏妃、褚靜妃、張常妃、王莊妃、彭安妃、杜莊妃、王康妃、張和妃、高和妃、高安妃、張安妃、王徽妃、張淑妃、王貞妃、陳靜妃、王懷妃、何睦妃、耿平妃、吳定妃、李順妃。

  嬪(31位)

  (一)嘉靖十年三月二日,嘉靖帝欲仿古禮為九嬪之選,在民間選美,冊選如下九嬪:鄭氏為賢嬪、方氏為德嬪、王氏為莊嬪、閻氏為麗嬪、韋氏為惠嬪、沈氏為安嬪、盧氏為和嬪、沈氏為僖嬪、杜氏為康嬪,時年在14-18歲之間。其中的7人後來分別晉為皇後、皇貴妃、妃,隻有1人未得晉封。

  韋惠嬪,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之一,事跡不詳。

  (二)如下6個嬪女,不是嘉靖十年三月冊選的“九嬪”,名號見《國榷》:

  王寧嬪(?–1542年),入宮途徑、封嬪時間不詳。據說她是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的主謀之人(待考證),被方皇後下令凌遲處死。

  李敬嬪,嘉靖十四年十月由其父自薦、未經挑選而直接入宮,冊為敬嬪,無出,事跡參見“敬嬪”詞條。

  趙榮嬪;盧靖嬪;江恭嬪;任順嬪。

  (三)如下25位嬪女,俱葬金山。名號見《宛署雜記》縣始墳墓:莊嬪王氏、惠嬪韋氏、常嬪陳氏、常嬪李氏、裕嬪王氏、懷嬪王氏、禦嬪黃氏、宛嬪趙氏、常嬪馬氏、常嬪劉氏、常嬪楊氏、常嬪張氏、康嬪劉氏、常嬪傅氏、常嬪張氏、常嬪劉氏、昭嬪張氏、常嬪武氏、寧嬪郭氏、靜嬪田氏、安嬪孟氏、麗嬪宋氏、和嬪任氏、常嬪高氏、常嬪王氏。

分頁:6/7頁  上一頁4567下一頁

  皇子

  長子朱載基,生二月即死,追封哀沖太子,閻貴妃所出。

  二子朱載壑,母王貴妃,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為太子,十七歲時夭折,謚莊敬太子;

  三子朱載垕,母杜皇後,封裕王,後繼位為皇,即明穆宗;

  四子朱載圳,母盧靖妃,封景王,嘉靖四十五年去世,無子廢封,謚景恭王;

  五子朱載墑,母江肅妃,封潁王,謚潁殤王。

  六子朱載?,母趙懿妃,封戚王,謚戚懷王。

  七子朱載?,母陳雍妃,封薊王,謚薊哀王。

  八子朱載堸,母趙榮妃,封均王,謚均思王。

  公主

  常安公主,名朱壽媖,母曹端妃,嘉靖十五年八月生,未下嫁。嘉靖二十八年七月薨,年十四。追冊。

  思柔公主,名朱福媛,母王徽妃,後常安公主二月薨,年十二,追冊。

  寧安公主,名朱祿媜,母曹端妃。嘉靖三十四年下嫁李和。萬歷三十五年薨。

  歸善公主,名朱瑞嬫,母陳雍妃。嘉靖二十年正月六日生,二十三年薨,年四歲。追冊,葬祭視太康公主(朱秀榮)。

  嘉善公主,名朱素嫃,母張德妃,嘉靖三十六年下嫁許從誠。四十三年薨。

分頁:7/7頁  上一頁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