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揭秘順治皇帝地宮空棺之謎:順治為何突然不治而亡

  許多年來,清東陵遭到瞭以孫殿英為首的軍閥、土匪們的一次次殘目忍睹的洗劫,入葬的五位皇帝中的康熙、乾隆、咸豐、同治等四位皇帝陵寢地宮連同皇後嬪妃的陵園全部遭到盜掘和毀壞,而順治皇帝的孝陵成為所有陵寢中唯一沒有遭到盜掘的陵墓。因為所有的盜掘者都知道,順治皇帝地宮中那把扇子和一雙鞋子是不值得一盜掘的。

  奸佞獻讒驚破鴛鴦夢

  順治二年,江南名妓董小宛被洪承疇(早年由明降清,後成為南下清軍主帥)所強搶。洪氏本想自己霸占獨享,因董小宛誓死不從,才將她移花接木送入皇宮,成瞭順治皇帝的愛妃。

  洪承疇恐董小宛於己不利,便向太後進言道:“昔睿王以荒淫於酒色,幾至國政荒墜,賴天地祖宗神靈,使之早世殞命……太後縱不念老臣之心,還不念太祖太宗創業之艱難乎?”

  太後聽後勃然大怒,立召順治,令其將董小宛遣送出宮。順治帝一向惟母命是聽,不敢爭辯,隻好含淚遵命。於是,孝莊皇太後將董氏逼居西山玉泉寺。不久董小宛失蹤,順治帝悲痛欲絕,於是偷偷溜出紫禁城,直奔五臺山,削發入寺修行瞭。


  舍棄皇位遁入空門後

  順治臨出宮時,已將後事做瞭安排。並寫瞭一道上諭放置在禦案上。諭詔中定玄燁為皇太子,持服27日後即帝位。此詔一傳,各王公大臣異常驚疑:昨日早朝上皇上身體還好好的,怎麼一夜之間就駕崩瞭?且遺詔中也沒有說明病因!縱然群臣有千般疑惑、萬種猜測,可是喪事還得照辦。不久,8歲新主玄燁登基,次年改元康熙。

  當年,順治皇帝遁入空門後,在五臺山絕頂處修瞭三間草房,終日念禪打坐。


  皇兒訪父五上五臺山

  幾十年後,康熙率部平息瞭葛爾丹叛亂。想起瞭五臺山上的父皇,便有瞭前去看望的打算。

  待一行人到五臺山後,康熙將侍從留在山中,一個人走進清涼寺,再由一位老方丈領至山頂極峰處茅屋前,獨自進屋拜見父親。隻見一白發老僧,靜坐打禪,宛若枯人朽木。康熙忍不住雙膝跪倒老人身前,泣不成聲地說:“父皇,兒來瞭!”隻見那老僧雙目微睜,復又閉攏,其態如初,不再理會。過瞭半響,不見老僧有何表示,康熙隻好悄然退出茅屋。臨走時還叮囑老方丈不準聲張此事,以後要好生看待這位老僧,必有重賞。

  康熙離開五臺山後,關於順治出傢在五臺山的傳聞在社會上越傳越廣。康熙帝一生共巡幸五臺山五次,方才不去,隻是秘密派人將父皇生前使用的一把扇子、一雙鞋子帶回,埋入清東陵地宮,而順治皇帝本人壓根就沒有入葬陵寢。

相關閱讀推薦:

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帝掘墓鞭屍真相:多爾袞悲慘結局

名妓董小宛有沒有被順治納為妃子?董小宛與董鄂妃

揭秘:大清帝國順治皇帝朝攝政王多爾袞悲情傢事

順治帝寢內為何陪葬著17位格格?順治妃子的慘劇

揭秘:清朝順治皇帝到底有沒有在五臺山出傢嗎?

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順治為什麼會突然不治而亡?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裡子時,深宮傳出瞭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在養心殿駕崩。

  就在順治駕崩後的第三天,不滿八歲的康熙登上瞭紫禁城金鑾殿的寶座。皇宮中很快恢復瞭平靜,但是讓人們迷惑的是,24歲的順治皇帝,一向身體強健,從未聽說有什麼疾病纏身,為什麼會突然不治而亡?

  對於順治皇帝的死亡,《清世祖實錄》中的記載異常簡短,“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

  為什麼關乎生死的大事,以寥寥數字敷衍瞭事,甚至對死因隻字未提?面隨順治死因存在的種種疑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宮檔案研究專傢李國榮決定,從塵封多年的歷史檔案中,解開這個困擾史學界多年的謎題。

  作為記錄順治皇帝生平最權威的檔案——《清世祖實錄》中有一段關於順治死前的最後記錄。順治患病是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到初六順治已經是病入膏肓。《清世祖實錄》中用瞭200多字記載瞭順治死前的活動,而描述他的死亡卻僅有11個字,時間,地點,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的線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不僅如此,清朝皇室傢譜《玉牒》中也僅僅隻是記錄瞭順治駕崩的時間,對於順治皇帝的死因依然是避而不談。


  同樣讓人費解的,是順治臨死之前留下的遺詔。因為在整篇遺詔中,順治開列瞭多達十四條的朕之最。為什麼順治會對自己平生所為如此內疚自責?這樣的自責似乎很不符合一代天子離開人世時最後的心情。

  相傳,順治皇帝迷戀上瞭一位江南名妓董小宛,而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後對此極為不滿,設計害死瞭董小宛。然而就在董鄂妃死後剛過百天,宮中傳出順治駕崩的消息。短短一百天裡,貴妃去世,天子駕崩,為什麼這一切如此巧合?

  當時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吳梅村,寫下瞭一首《清涼山贊佛詩》。詩中寫道:“陛下壽萬年,妾命如塵埃。願共南山槨,長奉西宮杯。”當時順治皇帝與董小宛的故事傳得沸沸揚揚,人們不免猜想,吳梅村在詩中所寫的陛下,會不會就是順治皇帝。此外,詩中還寫道:“可憐千裡草,萎落無顏色”。千裡草——草下千裡重疊,這分明是個董字。於是,人們更加確信詩中的妾,指的就是董小宛。而陛下,無疑就是深愛著董小宛的順治皇帝。反復研讀吳梅村的詩句,人們對其中的一句詩,百思不得其解:“八極何茫茫,日往清涼山。”據吳梅村筆記記載,詩中的清涼山,指的就是佛教聖地五臺山,順治生前從未到過五臺山,為何詩中會說順治“日往清涼山”?

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根據清宮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記載,順治皇帝14歲那年,在遵化打獵的時候,認識瞭一位在山洞內靜修的法師。從這以後,順治就與佛教結下瞭不解之緣。順治十四年,在太監的精心安排下,20歲的順治在京師海會寺,同高僧憨璞(pú)聰見面。憨璞(pú)聰對佛法的闡釋深深觸動瞭順治。從此,順治對佛教產生瞭濃厚的興趣。

  順治崇佛已久,而且早有出傢之意,董鄂妃死後,他曾經一度傷心欲絕,無心朝政,病逝於養心殿也許僅僅是個對外托詞,順治並沒有死,而是遁入空門,削發為僧瞭。

  據《起居註》記載,康熙即位後不久,孝莊皇太後曾多次帶著他上五臺山禮佛。

  此類活動本可以在北京舉行,可他們偏偏不遠千裡來到五臺山。如此看來,順治在五臺山出傢修行,也許才是隱藏在禮佛背後的真相。

  庚子之變的時候,慈禧太後西逃,當地要接待她,就從五臺山借瞭一些用具。有人說那些用具跟宮廷用具相似,可能是順治當年用過的。

  如果將這些細節綜合起來,關於順治死亡之謎似乎可以還原成這樣的一個過程:孝莊害死瞭董小宛,順治心灰意冷之下,以病逝為托詞,到五臺山出傢為僧。而孝莊唯恐此事為天下人所知,於是便假借順治之名,偽造遺詔。遺詔中的種種自責,無疑也就是孝莊強加給順治莫虛有的罪名。


  對於這樣的說法,李國榮卻持有不同的意見。因為從順治的感情基礎和思維方式分析,遺詔中的自責並非不合情理。順治入主中原以後,面對著一切都感到陌生。因此,他必須盡量的去熟悉與適應這一切,甚至背離他自身原有的一些傳統習俗。這就使他陷入一種困惑與矛盾之中,在他內心深處常常有幾分自責的成分。同時,順治受到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影響,曾經一度篤信基督教,形成瞭感恩所得、自我懺悔的性格。在位期間,他屢次下詔白責,並要求各種文書不能稱自己為“聖”。

  在順治朝的翰林院學士王熙的《自撰年譜》,李國榮找到瞭關於遺詔撰擬的記載,沒有想到,在書中還意外的發現瞭關於順治死因的線索。書中寫道,在王熙應召進入養心殿以後,病榻上的順治帝對他說,朕得瞭痘癥,恐怕是好不瞭瞭。所謂的痘就是天花,順治皇帝從患病到駕崩,隻有五天的時間。他的病癥與天花病極為相似。那麼順治皇帝會不會就是天花病死去的。

  重新審視之後,順治出傢的說法又有疑點浮出水面。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在《影梅庵憶語》中詳細追憶瞭自己和董小宛的相識:己卯初夏,他和董小宛第一次見面。己卯——也就是明崇禎十二年,這一年董小宛16歲,而順治才兩歲。

  董鄂妃並非董小宛,她也並非使孝莊設計害死的。事實上,董鄂妃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夭折,悲痛不已,因傷成疾而去世的。據僧人傳記《續指月錄》記載,愛妃辭世,順治萬念俱灰,決心遁入空門。順治十七年十月,高僧茆溪森為順治在萬善殿舉行瞭皈依佛門的凈發儀式。然而之後的記載卻將故事引向瞭出人意料的結局。順治皇帝剃光瞭頭發要出傢瞭,這個消息激怒瞭孝莊,她火速叫人把茆溪森的師傅,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到北京後,聽說弟子茆溪森為順治剃發,當即叫人架起柴堆,要燒死茆溪森。順治得知這件事情後,無奈之下隻好決定蓄發留俗,不再出傢。

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從種種史料和跡象推斷,順治患天花而去世,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順治患病去世,應該屬於正常死亡。然而清宮檔案為什麼對順治的死因隻字未提,諱莫如深,難道順治死亡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順治真的死於鄭成功的炮轟?

  順治死後,朝廷依照他的遺囑,將他葬在瞭清東陵。這塊風水寶地,是順治十四歲那年的冬天,順治在遵化躲避天花時發現並確定下來的。一代天子,竟為天花所迫,不得不離開皇宮,將自己放逐於北方的寒山凍水之間。對於天花,當時的人們幾乎是談之色變。為瞭不引起朝野的恐慌,清朝正史中有意隱去瞭順治死於天花的事實,也是在情理之中。

  順治年間,一個叫張宸的官員在個人筆記中記載,正月初七這一天,朝廷傳諭民間不許炒豆,不許點燈,不許倒垃圾。

  這些禁忌隻有在皇帝“出痘”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因此,史學專傢們更加確信順治皇帝就是因為天花死去的。


  王戎笙,中國社科院明清史研究專傢,10年前,他曾經發表瞭一篇關於順治遺詔的學術論文,從而引發瞭歷史學界對順治死因的再度關註。《張氏醫通》中這樣描述天花的癥狀:痘瘡成漿之時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應,自語呢喃,如邪祟狀。從天花的病癥推斷,順治臨死前根本不可能神志清醒,他也就根本不可能親自口授遺詔。那麼,王熙在《自撰年譜》中所記載的,順治臨死前口授遺詔,開列自己的十四條罪狀,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誰來繼位和輔政大臣兩大難題,這些事情又究竟該如何解釋呢?

  《王熙自撰年譜》中記載,順治是在初七清晨子刻駕崩的。而據《平圃雜記》所載,張宸是在初八上朝時,才得知順治駕崩的消息。不僅順治駕崩時間的記載相差瞭整整一天,順治哪一天得病,史料上的記載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清實錄》中記載,二那天,順治感到身體不適。《平圃雜記》中卻說,初二順治到憫忠寺看太監吳良輔剃度。而據《自撰年譜》記載,王熙初一到初三連續三天進宮請安,但是都沒有說順治生病。而且初三這天,順治還和王熙討論事情。

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天花發病初期,體溫急劇上升,之後便是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如果順治真的染上瞭天花,那麼他就不可能在初二發病初期,冒著高燒到憫忠寺看太監吳良輔剃度。就算是回來之後才發病,第二天,恐怕也很難在就關系重大的事情和王熙談論。而且讓人們感到費解的是,為什麼王熙對於討論的內容,僅僅用瞭——俱不敢載四個字簡單代過。如果說王熙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苦衷,為什麼他要如此遮遮掩掩,閃爍其詞。

  究竟是為什麼,史料在這麼多關鍵之處的記載,會有如此之多異常明顯的出入,這似乎很難用記述者的失誤來簡單地下結論?會不會是順治皇帝的死亡另有隱情呢?

  1992年,一個普通的下午,居住在廈門的鄭萬齡,在傢中整理父親留下的遺物。鄭傢是鄭成功的後代,鄭萬齡的父親去世後留下不少和先族相關的書籍。然而,就在整理的過程中,一本書吸引瞭鄭萬齡的註意……

  鄭萬齡發現的手抄本叫《延平王起義實錄》,這本書就是以日記的形式記載瞭鄭成功的戎馬生涯。

  2004年4月20號,《廈門晚報》的頭條新聞——順治被鄭成功斃於廈門,吸引瞭無數的目光。而這個驚人的消息就是來自《延平王起義實錄》的一段記載:有人密報鄭成功,高崎之戰中,順治皇帝在廈門思明港被炮擊沒,清軍將領達素不敢對外公佈這個消息。

  此外,手抄本上還有一段關於太師鄭芝龍被害內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順治帝死因:太師鄭芝龍降清後,屢次寫信勸兒子鄭成功投降都以失敗告終,但順治並未將他治罪。順治被炮斃於廈門後,輔臣蘇克薩哈與鄭芝龍有仇,向康熙建議:“鄭成功可以用炮擊死我們的先皇,皇上難道就不能處死他的父親嗎?”康熙采納瞭他的意見,即位不久後,鄭芝龍就被處死。

  民間傳說,明末清初,鄭成功據島抗清,順治皇帝禦駕親征,來到廈門。鄭成功的部隊沿岸與清軍激戰。就在這一次的激戰中,順治皇帝被鄭成功炮轟而死。港中江魚因食皇帝肉而形變,成瞭無鰾江魚。如今這個籠罩著濃鬱神話色彩的傳說,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已經變得模糊不清,順治皇帝真的死在廈門海戰當中瞭麼?

  廈門文史專傢洪卜仁認為,順治很有可能親征的。而且清兵統帥達素之死,也存在著頗多疑點。《延平王起義實錄》中稱,順治被炮斃後,達素畏罪自殺。在今人研究鄭成功的另一部重要史料——《海上見聞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十月清調達素回京問罪,達素在省吞金而死。如果這個記載屬實,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逼迫達素選擇瞭這條不歸路?

  清史專傢何齡修仔細研究瞭廈門文史專傢提供的種種史料,提出瞭質疑。在記錄鄭成功事跡的《先王實錄》裡邊沒有這種說法。而且鄭成功本人在出兵恢復臺灣之前的講話中,也隻提到去年打敗達素軍隊一陣,並沒有說打死瞭順治。不僅如此,南明大臣張煌言在給永歷皇帝的所有奏報中,也從來就沒有過關於順治被鄭成功炮斃的片紙隻言。顯然當時並沒有這樣的說法。此外,清軍與鄭成功的部隊激烈交戰是在五月,那麼順治被炮斃的話,不能超過五月,因為五月以後沒戰事瞭。但是到瞭順治十八年正月,新皇帝才即位,這也就意味著皇位虛懸半年,權力真空必將導致政治混亂,這種情況在極權統治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發生。

  《延平王起義實錄》帶給專傢們的,依然是一片茫然和疑惑。順治是否禦駕親征來過廈門?又是不是真的死於鄭成功的炮轟?除瞭一份傢傳的手抄本和一個遙遠的傳說,專傢們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力的佐證。而也就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答案的迷失讓順治死於廈門的說法成為一個無法解開的謎。

  究竟是什麼奪走瞭一代天子年輕的生命,也許永遠無法得到確卻的答案。人們隻能依靠著史料中的零星記載,盡可能去還原那段歷史本來的面目。從各種史料和跡象推斷,順治死於天花的可能性最大,但這依然不是最終的定論。順治神秘的死亡也許就在紫禁城的靜默中永遠被塵封瞭。然而,歷史正是因為有瞭諸多難以猜測的謎題,才會顯得如此耐人尋味。

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