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中國古代十二個武功值最高的霸主:誰當居第一?

  中國封建朝代哪個朝代的皇帝個人武功最厲害?

  第十二位:商紂王

  據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勇武過人。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瞭長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兩個主要的敵手:西部的周方國及東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裡被稱作人方)。

  一部《封神演義》讓商紂王成瞭世人心目中的一代暴君,可是真實的商紂王又是什麼樣的呢?首先,”紂王”並不是正式的帝號,是後人硬加在他頭上的惡謚,意思是”殘又損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會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臉上抹灰吧!他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

  據正史所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瞭長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兩個主要的敵手:西部的周方國及東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裡被稱作人方)。

  由於周方國在西部行征伐之權,國勢迅速強大,自周侯季歷至西伯姬昌僅僅兩代,周方國開辟的領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隻不過文王曾與紂王在山西黎城惡一場,被打得大敗,如果不是來自東夷的軍師薑子牙在商王國東部策反東夷作亂,恐怕文王的統一大業將就此完結,而文王被俘、囚於羑裡很可能就發生在這場戰爭中,最終姬昌很可能被紂王處死,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被釋放回傢?自此,武王姬發韜光養晦、勵精圖治,而紂王則變生肘腋、兩面受敵。擊敗周軍以後,紂王略作休整,便兵發東夷,無暇西顧,使周方國得以重整旗鼓。


  在對付東夷的戰爭中,紂王一方占盡優勢。為瞭永絕後患,紂王甚至建起瞭一條通往東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調兵鎮壓夷人的反抗。夷人盡管善弓,但商軍的箭鏃以青銅打造,精巧而鋒利,其射程遠、殺傷力大,而且商軍作戰部隊中甚至出現瞭“象隊”,古書上說:“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大象象牙輕易地戳穿瞭東夷人的胸膛然後把屍體拋向空中,東夷的軍隊一批批倒瞭下去。被紂王指揮的商軍一陣沖殺,層層包圍,東夷人的部隊大部分做瞭俘虜?

  據說,商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一直打到長江下遊,降服瞭大多數東夷部落,俘虜瞭成千上萬的東夷人,取得大勝。從此以後,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開發,中部和東南部的關系密切瞭。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瞭東南地區,使當地人民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瞭生產。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歷史貢獻,應該記到紂王身上。從《左傳》記載的時間看,他很可能是在這次征伐東夷的戰爭中,路過有蘇氏部落擄獲瞭妲己。

  但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卻幾乎拖垮瞭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紂王大軍盡出,指向東方,都城內防禦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帶領之下,奇兵突襲,於牧野一戰功成,而這時商王的大軍遠在東南,無力援手,牧野之戰的商軍,並非商王朝的精銳之師,而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囚徒。即便如此,牧野之戰也打得慘烈非常,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的那樣,奴隸與囚徒們臨陣倒戈,周武王幾乎是兵不血刃地贏得瞭勝利。

相關閱讀推薦:

盤點: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十大武功最高強的人!

金庸小說人物武功最理性排行榜:誰武功最高境界!

梁山十二大高手武功綜合實力排名!梁山誰最厲害

歷史上十個武功卓著的北伐名將排行榜!【圖】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黃飛鴻:武功其實一點也不高

分頁:1/12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十一位:成吉思汗

  他發動瞭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他創建瞭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國傢,他將軍事藝術推向瞭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他是世界歷史階段上影響最大的人物,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成功者,他給人類帶來瞭最大的災難,他的作為給後人留下瞭最大的爭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世界影響力的帝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三代鏖戰幾十年,統中國,掠歐洲,征印度,戰埃及,並朝鮮,侵日本,入越南,平爪哇,先後滅亡四十多個國傢,征服七百二十多個民族,發動瞭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蒙古騎兵橫掃十三世紀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踏出瞭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傢—蒙古帝國,創造瞭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成吉思汗生於蒙古貴族世傢。九歲時,父親被毒死,母親帶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瞭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使鐵木真從苦難中崛起,逐步擔當起歷史賦予他的重任。

  使他由一個弱小部落的首領,成為統一蒙古、統一中國、征服歐亞大陸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後人難以比肩的戰爭奇才。他逢敵必戰,戰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瞭極點。成吉思汗一生進行過無數次的戰爭,無一敗績。


  兵鋒所向,號稱世界征服者的西方常勝軍人仰馬翻,一敗塗地。黃金傢族三代麾下的鐵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瞭俄羅斯、奧地利、德國、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亞…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成瞭戰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於腳下。

  什麼人才能稱得上戰神?惟有成吉思汗!就連桀驁不馴的軍事奇才拿破侖提起成吉思汗也自嘆不如。

  各國學者雖然對成吉思汗評論各異,褒貶不一,但在兩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功者,是對人類歷史產生過最大影響的人。上個世紀將要結束之際,美國、日本等國發起瞭評選千年偉人的活動,結果揭曉列成吉思汗為“千年風雲第一人”。成吉思汗留給後人一種民族的自豪,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英雄人物。西方學者稱成吉思汗為“全人類的帝王”。

分頁:2/12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十位: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於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出生於武功別館,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後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為皇後,即長孫皇後。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被突厥十萬騎圍困於雁門(今山西代縣),李世民應募從屯衛將軍雲定興前往救援,提出虛張軍容,晝引旌旗數十裡,夜以鉦鼓相應的疑兵計。時值東都及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縣北),迫使突厥始畢可汗解圍而去。十三年六月,與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陽),首戰獲勝,促使李淵決意西向關中。任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封敦煌郡公。七月隨李淵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淵一度動搖,欲還師更圖後舉。世民堅決主張繼續進軍,提出先入咸陽,號令天下的方略。八月,進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輕騎至城下,誘隋守將宋老生出戰,繼而率騎猛沖其側背,配合李淵、建成正面攻擊,斬宋老生,克其城。九月,軍至河東(今永濟西南),力主急速進軍長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軍西渡黃河,順利占領渭河以北地區,各大族豪強紛至軍門投效,數支農民起義軍亦來歸附,兵力迅速發展至13萬人。十一月,會諸軍攻克長安。李淵立代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改大業十三年為義寧元年。以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公,義寧二年三月,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

  他使一個國傢有瞭傲視群雄的氣度,他使一個民族有瞭崇高的國際地位和輝煌的經濟文化成就,他令世界各國紛紛前來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可謂萬國來朝,德化遠播。他鑄造的強盛國力和開放包容的心態,使一個民族贏得瞭外族空前絕後的尊重。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武全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生於貴族世傢,18歲隨父舉兵反隋,統領三軍,為唐王朝統一全國立下瞭頭號戰功。隨後成為唐朝第二代皇帝,史稱太宗。北方草原民族突厥首領一直窺視中原千裡沃野,乘太宗立根未穩之時,親率二十萬鐵騎威逼長安,兵臨城下,唐朝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在國傢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生性強悍善於用兵的李世民處亂不驚,親率大軍擊退強敵。隨後李世民審時度勢,力排眾議,做出瞭傾其府庫向強大的突厥媾和以換取國傢生養發展時間的艱難抉擇,從而使國傢民族避免瞭覆亡滅族的危險。胸懷大志、性格堅韌的唐太宗決心盡快帶領軍臣民眾振興大唐,消滅稱雄北方多年的突厥,實現國傢一統,重振大漢雄風。在以後的三年多時間裡,李世民臥薪嘗膽,勵精圖治,他一方面發展生產,增強國力,另一方面加強軍隊訓練,提高唐軍的戰鬥力,打造出瞭一支能夠與突厥鐵騎爭鋒的騎兵。唐朝對荒漠梟雄的反擊戰終於打響,按照李世民的精心計劃,一支具有超強作戰能力的精銳騎兵千裡迂回到突厥大軍背後發起突襲。飽含報國熱情的大唐將士同仇敵愾,大獲全勝。唐太宗以超凡勇氣和軍事才能,統帥唐軍一舉擊退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實現瞭國傢的大統一。戰爭過後,太宗為瞭讓國傢迅速走向和平建設的軌道,竭力摒棄仇恨,實行民族團結政策,大膽地將處於災荒中的數十萬遊牧民族部眾遷徙到內地,將良田劃給他們耕種,讓遊牧民族絕處逢生。這次規模宏大的人口遷移拯救瞭草原百姓,他們深為唐太宗對各民族愛之如一的博大胸懷所感染,幾百年間兵戈相見積淀下來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兒女在大唐廣闊疆域內和睦相處,共建東方強國,進一步實現瞭民族大融合。

  歷經多年戰火,貞觀初期的唐朝民生凋敝,百廢待興,年僅二十九歲的李世民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為國傢選擇瞭“揠武修文”的和平建設道路,推行瞭一系列開明的治國方略,堅定不移地把理政的重點放在支持促進農桑上,大膽裁官安民,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虛心納諫,使得唐朝走上瞭一條快速發展之路,一幅用熱血和汗水描繪的盛世鴻圖,開始展現在中華這塊曾經多災多難的遼闊大地上。唐太宗以過人的領導力,舉重若輕地駕馭著身負超凡智略的中華英才,做到瞭治國與治人的完美結合,在文治武功上均取得瞭超凡建樹,被史傢公認為中國古代最有作為的帝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千古帝王的典范。

分頁:3/12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九位:明太祖朱元璋

  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孤苦無依,入皇覺寺為僧。率兵出征,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興死,被韓林兒封為左副元帥。1356年,領兵攻占集慶,改名應天府,建江南行省,稱吳國公。實行“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之計,積畜實力,1364年,滅陳友諒,自稱吳王,1367年,滅張士誠,後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舉兵北伐,進攻元大都,終於打敗瞭不可一世的兇悍的蒙古人。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在位三十年(1368年-1398年),建立瞭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之後加強中央集權,穩定政治局勢,調整生產關系,恢復發展經濟,為明朝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還為明朝的長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並多為清朝所繼承,對此後的歷史發展產生瞭深遠的影響。朱元璋的歷史功績,遠遠超過中國歷次農民戰爭後新王朝開國皇帝。


  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朱元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響當當的大人物。誰都知道,作為明朝的創業皇帝,少年時代的朱元璋隻不過是元末淮河流域間的一個放牛娃,隻不過是一個為瞭勉強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瞭三年的小和尚。但就是這個曾經一無所有的逃荒者,打從24歲投奔農民起義軍,從一名小兵開始起步,僅僅經過17年傳奇般的奮鬥與征戰,乃竟登上瞭堂堂一朝開國天子的寶座!

  不過有關朱元璋的評價,卻從來都是眾說紛紜、毀譽交加,以至於直到今天,這種集中奉獻給他的敬仰、贊美與唾沫,仍然可以在網絡上掀起一場暴風雨般的爭論——如果刺激得當的話。可無論怎樣看,以朱元璋傳奇而光輝的軍事履歷和治國生涯,他顯然都有充足的理由當選為中國封建社會位居前三名的最偉大的政治傢和軍事傢之一。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沒準。

  有關朱元璋的負面言說,比如殺功臣和所謂的文字獄,本文就不再涉及瞭。

分頁:4/12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第八位:北魏太武帝拓拔燾。

  拓跋燾出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燾自小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燾繼位後重用漢族大臣崔浩等,整頓吏治,勵精圖治。 拓跋燾善於使用騎兵,親率大軍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取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滑臺(今河南滑縣東)等地,統一瞭中國北方。

  公元423年,13歲的拓拔燾繼承帝位,本來他並不為父親所喜,是因為以崔浩為首的一批漢臣力挺,才終保住瞭“繼承人”資格。少年時代的拓拔燾聰明英武,文武雙全,對北魏朝廷的漢族文臣也禮敬有加,而且,拓拔燾的母親是漢人,這也使漢臣們對他大為認同,認定其將來是做明君的好材料,從此悉心培養,至於希望其將來登基後大行漢化,尊儒尚孔,引導鮮卑民族融入漢族文明的願望,那自是不言而喻的。

  可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他們培養出的,非但不是文質彬彬的好青年,卻是黃河以北最兇猛的戰爭怪獸。估計,他們連悔青腸子的時間都沒有—–後來全被拓拔燾幹掉瞭。


  五胡十六國猛獸不少,拓拔燾卻成就最高,原因不在於他善良,而是他智商最高,所以,他完成瞭之前猛人猛獸們都沒做完的事情—終結五胡十六國時代。

  拓跋燾在歷次戰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並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從諫如流。但是在晚年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

  452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殺害,時年四十五歲,謚號太武皇帝,廟號世祖。

分頁:5/12頁  上一頁345678910下一頁

  第七位:劉宋開國皇帝劉裕

  劉裕祖籍徐州沛縣,和漢高祖劉邦是老鄉,但是同是寒門出身,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到處都在嚷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白手起傢,算是趕時髦,可幾百年後的劉裕並沒碰上好時候,他所生活的東晉南北朝,門閥世族占據高位,英雄先要看出處,沒個好祖宗,任你滿腹才華卻也啥用沒有,這樣的世道,一個出身貧賤的小子最後卻踩到瞭世族高門的脖子上坐起瞭江山,這樣的事情,不是奇跡是什麼?說能打!劉裕自然有先天優勢,從小到大打架打大的,橫的怕不要命的,身為北府軍的一員,憑著作戰勇敢從士兵到軍官,從軍官到大將,真正是一刀一劍,踩著無數顆血淋淋的人頭,從東晉朝廷裡拼出瞭自己的位置。

  劉裕是在戰術上敢於創新的軍事傢,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巧妙佈陣,利用優勢彌補瞭自己的短處,使“卻月陣” 成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術,充分顯示瞭卓越的軍事才能。

  劉裕在戰中的軍事思想具體表現在:在戰術革新上,他吸取瞭早期陣法的不足,大膽地將水軍用於陣中,利用水軍的優勢來克制騎兵,開創瞭戰術史上的新篇章。在戰術指揮上,他采取弧形方式列陣,增加抵抗能力,又將弩、槊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殺傷力。在兵力配置上,他將幾個兵種結合起來,協同作戰,以水軍為後援、以戰車列陣禦敵、以步兵殺傷敵人、再以騎兵發起追擊。在作戰指導上,他適時選擇戰機,利用魏軍的挑釁,做到“臨境近敵,務在厲氣;十分巧妙地選擇戰場,使自己能夠安全占據制高點;利用陣中士卒的心理,將其置之死地,以絕士卒後退之心;抓住敵人遲疑之機,迅速派兵跟進佈陣;利用魏軍的人多勢眾的心理,示弱縱敵;取勝後又及時派兵增援,適時發起追擊。在整個作戰過程中,劉裕部署周密,水路各軍配合密切,謀略運用完美,戰術使用得當,使強大的魏軍鐵騎無機可乘,處處被動,堪稱戰術史上的奇跡。


  劉宋初期,因劉裕在晉朝末期收復北方的青、兗、司三州,大致擁有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成 為東晉南朝時期疆域最大,實力最強,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的一個王朝。自潼關以東、黃河以南直至青州已為南朝版圖,江淮流域得到保障,這是祖逖、桓溫、謝安經營百年所未能達到的。

分頁:6/12頁  上一頁4567891011下一頁

  第六位:清太宗皇太極

  皇太極是17世紀東方首屈一指的軍事傢。無論是戰略眼光,還是用兵謀略,以及軍隊建設,都遠勝其父,對於滿清王朝來說,努爾哈赤是一個拓荒者,皇太極,卻是實實在在的建設者。

  皇太極,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可以說是清朝第一位正式皇帝。他不但博覽群書,推崇和積極學習漢文化,同時也具備過硬的軍事能力,有勇有謀!他的文治武功為清入主中原奠定瞭堅實基礎,同時他的政策方略也給予後世深遠的影響,毫不誇張的說,他所做的一切客觀上也推動瞭康乾盛世的實現!總起來說,皇太極的方針策略可以概括為:殘明、聯蒙、優漢、易俗。

  首先,實行“殘明”方針,皇太極曾發動五次大規模的對明征剿戰役,從關內掠奪瞭大量財富和人口,明朝經濟每次都遭到重創,明朝為支持戰爭,不得不四次征收遼餉,為明的滅亡埋下瞭隱患的種子!皇太極一方面不與明朝決戰,降伏或斬殺明朝將領,殲滅軍隊的大批有生力量,如反間計殺袁崇煥,兩次降伏名將祖大壽;另一方面與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農民起義軍形成瞭對明朝兩面夾擊之勢,一點點蠶食著大明朝的精氣神。正如他所計劃的那樣,明王朝這棵參天大樹被他一斧一斧砍在腳下!崇禎皇帝就算再怎樣奮發圖強,也是無可奈何!


  其次,聯蒙政策。皇太極這一思想傳聞來自於他對三國故事的理解,他曾將明朝喻為曹魏,蒙則喻為孫,聯蒙既可以鞏固西北,免去後顧之憂,同時又可壯大自身實力!試想,滿騎兵與蒙騎兵聯合,將是一股多麼可怕的力量!事實證明皇太極這一政策是相當正確的!顯然亡國的痛楚決定瞭明朝與蒙不可能聯合,當時蒙古諸部中唯一能與女真匹敵的是成吉思汗後裔—林丹汗,皇太極聯合蒙古各部以計謀將其困死於大漠,其殘部歸降皇太極!皇太極後來通過與蒙古聯姻、定期與蒙古各部會盟鞏固滿蒙關系!至天聰九年,蒙古各部均誠心歸順,他仿照八旗制度,成立瞭蒙八旗。因漢官兵不斷來歸,他又組建瞭漢八旗,滿蒙士兵精於騎射,在明軍中一直有“滿人過萬不可敵”的傳說,而漢八旗以火器為主,皇太極也因此一改以往單兵種作戰的方法,推行步兵、騎兵、炮兵結合的新兵種組合,提高瞭軍隊戰鬥力!

  由於與少數民族關系的成功解決,康熙面臨三藩之亂的時候才沒有兩面夾擊的危險,從而能夠從容的鎮壓各路叛軍,也為後世康乾盛世的出現奠定瞭堅實基礎!

  優漢政策。體現在優待漢官漢將,如十年內擒住明朝大將祖大壽兩次,終使其歸降,而這祖大壽又是吳三桂的舅舅,也許這其中還有微妙的關系;對漢民實行以懷柔為主鎮壓為輔的策略,從而緩解瞭民族矛盾;實行科舉制,在未進關之前就已經舉行過四次科考和祭孔,並派漢臣范文程入民間考察,會見遼東飽學之士,吸納到清朝,以此化解人們反滿的情緒。

  清入關後,多爾袞堅持皇太極的優漢政策,以順治的名義頒旨,廢除剿餉、遼餉、練餉,大赦天下,極大地緩和瞭民族矛盾。清朝入關後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是皇太極思想的延續!皇太極培養瞭多爾袞,影響瞭莊妃,也就是孝莊皇後!所以我們在贊嘆康乾盛世的同時,也應該細細的品讀皇太極的這些方針策略。不要遺忘千古一帝皇太極!

分頁:7/12頁  上一頁56789101112下一頁

  第五位:明成祖朱棣

  朱棣這個人,歷史上鼎鼎有名,先在北平當燕王,常年和蒙古騎兵打仗,後來朱元璋死後又扯旗造反,奪瞭侄子建文帝的位,自己當起瞭皇上,年號永樂,在位期間,北征蒙古,南平安南,遷都北京,派鄭和下西洋,明朝最有面子的事全讓他幹瞭個遍。最後又病勢於北伐歸來的途中,起於戰爭,成於戰爭,死於戰爭,說他是馬上皇帝,那是再恰當不過。大凡名將帶兵,或勇猛或狡詐,或善攻或善守,總有一定作戰風格。朱棣呢?既能身先士卒,又能決勝千裡之外,既狡詐專兵,又迅猛如烈火。一句話,軍事全才。

  更厲害的是,他還是個富有創造力的戰術大師,獨創性的作戰手法幾乎引領瞭中國軍事作戰思想的一場革命。

  朱棣是位馬上天子,因武功而立威名,因武功而奪皇位,因武功而拓疆土。他的一生起於兵,最後也死於行軍的途中。

  作為一位封建帝王,明成祖用一代雄主來形容是不為過的.他奠定瞭中國的輝煌.且看他各方面的才能.

  軍事:打著與吳楚七國之亂一樣的旗號,卻有著不同的結局,竟一舉摧毀瞭建文帝的中央政權,這與他早年在長城以北的作戰履歷是分不開的.日後又五征蒙古,且次次親征,每戰必勝.邊境無事數十年.創下瞭守天下的皇帝中,戰功最顯赫的紀錄.


  政治:除瞭消滅一群建文帝的心腹手段殘酷外,明成祖在政治上還是不錯的,後人說他表裡洞達,知人善任.永樂年間,各類人才燦若星河,如騫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都是獨當一面的人才,就連太監中,也有像鄭和與王景弘一樣張顯才華.明成祖用人不錯.且躬行節儉,能力出眾,每遇大災,能做到自己朝告,全國夕賑.盡解藩王兵權,鞏固中央政權.提出為滯之首寬猛適中.更不易的是,明成祖毅然遷都北京,站在反侵略第一線,定下瞭天子守國門,君死守社稷的祖訓.崇禎自縊與之不無關系.對比起明朝皇帝的報國勇氣,那些清朝皇帝老佛爺之流……唯一不足的是寵幸宦官,開明宦官幹政風氣.(畢竟宦官不一定有鄭和的素質)

  經濟:財政高度集中,推行富民政策.明成祖五征蒙古,六下西洋,尚能國傢無事,偶遇大災,也能朝告夕賑.相當不容易.假如沒有明成祖的經濟政策,明朝很可能會耗盡國力.

  文化:編<永樂大典>,保存古代典籍.

  外交:屢派鄭和下西洋,推行和平外交觀念.雖然其中不乏大中國主義,但主體思想卻是”厚往薄來””共享太平之福”,故諸國心甘情願向明朝進貢稱臣.屬國遍及西洋南洋,跨越亞非兩洲,實古代未有之盛事.如今某國宣傳”中國威脅論”時,我們可以用明成祖的和平外交觀念來進行反駁.永樂7年,設奴爾幹都司,統轄西起顎嫩河,北臨西伯利亞,東至庫頁島,南瀕日本海的廣大領土.在對蒙古戰爭中,無疑取得瞭有利地位.西北堅決抗擊帖木爾帝國東進.整盤外交有張有弛,瀟瀟灑灑.

分頁:8/12頁  上一頁67891011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