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效鉤弋夫人故事:咸豐帝駕崩前緣何不殺慈禧?

  咸豐十年九月初五( 1860年10月18日),英國軍人縱火焚燒圓明園。此刻,大清帝國的咸豐皇帝早已不在北京城,他已較為安全地逃往塞外的熱河行宮。熱河(承德)雖可茍安,但帝國南方有太平軍,北方有洋鬼子,爛攤子一大片。更為嚴重的是,咸豐離駕崩已然不足一年,他首先要考慮的是皇位繼承的問題。

  咸豐隻有一個兒子載淳,本不存在權力交接的隱患,但載淳有一個強勢的媽——慈禧。在駕崩之前,該如何處置懿貴妃(慈禧),成為咸豐的當務之急。逃到熱河之後,咸豐羸弱的體質愈發吃不消,而懿貴妃趁機參與朝政的野心,也被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鑒於歷朝歷代後宮幹政的危害性,清代皇帝對後妃涉政非常敏感,咸豐也不例外。但他身體不濟,隻能既讓慈禧去批閱一些奏章,又時刻防范她過多的參政議政。可是,咸豐的健康每況愈下,懿貴妃卻不加收斂,處處出頭,指點江山,使得咸豐欲廢之而後快。

  據當時官員潘祖蔭的筆記所載,在承德,咸豐曾對心腹寵臣肅順說,他馬上會效仿“鉤弋故事”。鉤弋是一個女人,乃漢武帝晚年的妃子,被封為“鉤弋夫人”。她為漢武帝生下太子劉弗陵。漢武帝死之前,劉弗陵才七八歲,而鉤弋夫人正當青春。為瞭防止太後與外戚專權的局面出現,漢武帝果斷地賜死鉤弋夫人,永絕後患。

  顯然,近兩千年前的鉤弋夫人,此刻便是懿貴妃。《清稗類鈔》也清楚地寫到咸豐要主動效法漢武帝,除掉懿貴妃。但是,後來民國時期的文人黃秋嶽在其筆記體史料匯編中卻說,有一次,懿貴妃不按聖旨辦事,獨斷專行,咸豐很生氣,便偷偷地向肅順訴苦。肅順很直接地建議咸豐,“請用鉤弋故事”。後來,李翰祥大導演的《垂簾聽政》,也用瞭這個“段子”。

  不管效法鉤弋故事是咸豐主動提出來的,還是肅順的首倡,已成歷史之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咸豐皇帝呆在承德的最後時光,總是在心裡琢磨,要不要殺懿貴妃。

  對於肅順來講,他當然樂見懿貴妃做第二個鉤弋。肅順與懿貴妃勢不兩立,早已公開化。懿貴妃作為皇帝獨子的生母,雖強勢,但因清朝“後宮不得幹政”的嚴格祖制,她亦不敢過早、過多地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懿貴妃深諳“廣積糧、高築墻、緩稱王”的厚黑學。

  而肅順就不同,他官居協辦大學士之位,雖是“協辦”,但因咸豐對其無比信任,使其比“大學士”的權力都大,是咸豐朝後期帝國實際上的宰相。肅順是愛新覺羅的宗室貴族,其兄端華為世襲的鐵帽子王。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關鍵是肅順脾氣暴躁,很少給人好臉色看。而且,他作為宗室後人,卻非常討厭滿族人,喜歡有才幹的漢族官員,其門下網羅瞭大量漢族士人,堪為清代的孟嘗君。大名鼎鼎的曾國藩,正因有他的提攜與眷顧,才能施展拳腳,與太平軍廝殺鏖戰。

  肅順還是一位改革傢,他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大都針對滿族人。他革的是滿族特權階層的“命”,勢必會得罪一大批滿族官員與貴族。可是,因有咸豐的器重,他無所畏忌,連咸豐的六弟恭親王奕,他都不放在眼裡。當年的懿貴妃,後來的慈禧,因出身於滿人中層官員傢庭,他也等閑視之。肅順幾乎成為滿人的全民公敵。

  咸豐不忍心殺慈禧,除瞭他本身儒弱的性格原因之外,還有很多“客觀因素”。第一,醇親王夫妻以身傢性命做擔保,求咸豐免慈禧一死。醇親王奕譞是咸豐的七弟,其大福晉乃慈禧的胞妹。有瞭這多層關系,奕譞夫妻當然力保慈禧。慈禧也報之以李,後來的光緒與溥儀兩位皇帝,皆為奕譞之後。

  第二,恭親王奕看來,咸豐即便不傳位於自己的幼子,也應該是他“鬼子六”,而輪不到其他人。

  還有一個無可奈何之處,即咸豐早年喪母,對於失去母愛有著切膚之痛,他不忍心讓自己的繼承人也幼小無依。正所謂“父”所不欲,勿施於“子”。這是咸豐童年的心病,也是他一輩子的隱痛,他不願意如此殘忍地去主動造成這種悲劇。

  咸豐的童年遭遇,卻成就瞭慈禧,讓她逃過這一大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清晨,咸豐帶著巨大的猶豫與遺憾,死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慈禧便接手統治大清帝國近半個世紀。

相關閱讀推薦:

慈禧太後獲得咸豐皇帝寵幸之謎:慈禧如何上位的

咸豐孝德顯皇後怎麼死的?孝德顯皇後墓在哪?

咸豐帝孝德顯皇後簡介 孝德顯皇後薩克達氏生平

慈禧後人揭秘宮闈:咸豐死於自殺 光緒不肯洞房

曾國藩傢書背後的委屈:因何為何被咸豐罵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