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唐太宗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後:李世民用盡一生去愛她

  自幼投奔舅舅

  隋仁壽元年二月六日,長安永興坊,高氏為丈夫長孫晟誕下瞭他們的第二個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兒,小字觀音婢。

  高氏出身北齊皇族宗室,她的丈夫長孫晟亦是北魏拓跋氏宗室長之後,不過此時此刻新添幼女的長孫夫婦並沒有想到,他們懷中的這個小女兒日後將會有著比他們更為顯赫的身份,乃至成為母儀天下名垂青史的一代賢後。

  大業五年,右驍衛將軍長孫晟逝世,年僅八歲的長孫氏與母親及哥哥長孫無忌一並被異母兄長長孫安業趕出傢門,高氏無奈之下隻得帶著一雙年幼的兒女投奔哥哥高士廉。

  高士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與薛道衡、崔祖浚並稱先達,結為忘年之交,如此具有名師風度的人自然不會嫌棄自己的妹妹,他將高氏與長孫兄妹接回傢,對他們十分照顧。後來高士廉被貶為硃鳶主簿要遠赴嶺南上任,為瞭安頓好妹妹一傢,特意將自己的大宅賣瞭另買瞭座小一些的宅子安置好他們。高士廉又見唐國公的次子李世民表現得非同一般,便做主將外甥女許配給李世民為妻。

  年僅十二嫁於李世民

  大業九年,年僅十二歲的長孫氏嫁給瞭李世民,婚後長孫氏回永興坊省親,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張氏在長孫氏居住的地方看見瞭一匹高頭大馬,而且鞍勒等物準備得一應俱全,就把這件事告訴瞭丈夫,於是高士廉令人占卜瞭一番,占卜的人說:“此女貴不可言。”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後李淵在長安稱帝,改元武德,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冊封其妻長孫氏為秦王妃。

  武德二年,秦王妃長孫氏與李世民的長子誕生於承乾殿,故以此殿為名,取名李承乾。不過承乾有著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所以此二字雖為宮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時卻有著無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當為唐高祖為這個孫子親賜。


  武德三年,長孫氏為李世民誕下第二子,取名李泰。同年六月,李承乾與李泰分別被冊封為恒山郡王與宜都郡王。

  武德四年,長孫氏為李世民生下瞭一個女兒,取名麗質——天生麗質難自棄,單從這名字中就可想見李世民對這個寶貝女兒的喜愛之情。同年,唐高祖又將宜都郡王李泰進封為衛王,加授上柱國,以繼李元霸之後。原本作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後的爵位原本最高不過是從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淵卻將其封為瞭正一品的衛王(而不是從一品的嗣衛王)並授予上柱國的勛官,這對李世民一傢來說是莫大的恩寵。

  這一年的七月十日,唐高祖廢五銖錢,發行開元通寶。唐高祖特別準許李世民可以自己鑄三爐的錢,據唐玄宗時的大臣鄭虔所說,歐陽詢奉上蠟樣時,王妃長孫氏曾不小心在蠟樣上留下瞭一點指甲的痕跡,於是開元通寶鑄造完成後上面便有瞭一縷“掏文”。

  武德五年,李世民將長孫氏的侄子、長孫熾之孫長孫傢慶任命為長子李承乾的侍讀。

  武德七年,唐高祖將恒山郡王李承乾徙封為中山郡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後,將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儒學大師雙雙任命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令他們教導李承乾儒學經典,同年,李世民又將長孫氏的另一個侄子,也就是長孫傢慶的胞弟長孫祥任命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又因為妻子長孫氏的身體不太好,李世民在經過太原的時候想到妻子曾經在玄中寺聆聽鐘聲並修葺寺廟一事,便特意到玄中寺拜會寺中的高僧道綽大士,供奉瞭大量珠寶,以此為妻子祈福。

  隨著大唐江山的統一,李世民大部分時間都留在瞭京城,又因為功高震主,秦王府與太子李建成的摩擦積怨也日漸加深。長孫氏便充分發揮瞭自己身為女眷的優勢,時常進宮侍奉高祖與他的後宮嬪妃,盡力彌補彼此之間的嫌隙。

  武德九年,秦王府與東宮的局勢越來越緊張,長孫氏與房玄齡“同心影助”,共同輔佐李世民。最後,李世民為瞭自保不得不率先帶領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門埋伏,長孫親自為將士們分發盔甲,勉勵眾人,將士們都感激萬分。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成功誅殺瞭李建成與李元吉後,被唐高祖立為皇太子,而長孫氏也被冊拜為皇太子妃。

相關閱讀推薦:

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生瞭幾個孩子?分別是誰

李世民的四妃都是誰?韋貴妃真的代替瞭長孫皇後嗎

武媚娘傳奇中的文德皇後與長孫皇後是一個人嗎?

長孫皇後死後誰管理唐太宗的後宮? 古代後宮故事

長孫皇後怎麼死的 歷史上長孫皇後是因何而死

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榮登後位

  八月二十一日,唐太宗登基後的第13天,就將自己的妻子長孫氏冊立為皇後,並追贈自己的嶽父長孫晟為司空、齊國公,謚曰獻。十月癸亥,又立嫡長子中山郡王李承乾為皇太子。

  貞觀元年,唐太宗將玄武門之變中功勛第一的長孫無忌襲爵齊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又因為長孫無忌與自己年少時就是好朋友,如今又是外戚與功臣的雙重身份,唐太宗對他格外重視,經常讓他出入自己的居室之中,又授予瞭尚書右仆射的要職。三月癸巳,長孫皇後舉行瞭親蠶禮。

  同年,長孫皇後的叔父長孫敞因為受賄被免官,唐太宗卻因為長孫敞是妻子叔父的緣故,經常命人送絹給他,供他開銷,不久又讓他以宗政卿的官銜退休,又加授瞭金紫光祿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

  十二月,長孫皇後的異母哥哥薛國公長孫安業與李孝常、劉德裕、元弘善等人謀反事泄,按罪當死,但長孫皇後卻流著淚向丈夫求情:“安業之罪,萬死無赦。但他早年將我和母親趕出傢門,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殺瞭長孫安業,世人必然會認為我是仗著陛下的寵愛報復兄長。”於是別的主犯全部被誅,甚至李孝常的幾個兒子也因連坐全部被殺,惟獨長孫安業得以免於一死。

  貞觀二年,長孫皇後反對哥哥長孫無忌擔任要職,常常對丈夫說:“我身為一朝皇後,尊貴已極,實在不願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漢朝的呂傢和霍傢外戚正是前車之鑒,希望陛下千萬不要任命我的哥哥為宰相。”唐太宗一開始並沒有聽從妻子的意見,堅持給瞭長孫無忌高官厚祿,於是長孫皇後私下讓哥哥主動辭去這些職位,直到唐太宗最終不得不答應,隻加封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的虛銜,長孫皇後這才喜笑顏開。


  五月,衛王李泰改封越王。李泰因為是長孫皇後所生的緣故而寵冠諸王,唐太宗令其遙領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竟然有22州之多!比同時受封的親王封地多瞭近兩倍。

  六月庚寅,長孫皇後在麗正殿生下瞭第三個兒子李治,唐太宗欣喜異常,不僅大宴五品以上的官員,賜帛有差,還下令隻要是在這一天出生的人都可以領取糧食。據說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後的“洗三朝”時,長孫皇後將當年丈夫從晉陽宮中得來的玉龍子與綴滿珍珠的朱紅襁褓一並賜給瞭這個小兒子。從此,這枚“廣不數寸,而溫潤精巧,非人間所有”的玉龍子就成為瞭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們代代相傳。

  子女備受恩寵

  同年,長孫皇後的長女,年僅八歲的李麗質被冊封為長樂公主,食邑三千戶。

  貞觀五年正月庚戌,唐太宗封長孫皇後之子李治為晉王。同年,唐太宗召法師元琬於苑內德業寺為長孫皇後寫藏經。

  貞觀六年,唐太宗與長孫皇後特所鐘愛的長樂公主將要出嫁,唐太宗特別下令讓有司準備比長公主多一倍的嫁妝,然而不久之前禦史大夫韋挺剛剛上表批評過時風:“今貴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極歡宴;唯競奢侈,不顧禮經。……若不訓以義方,將恐此風愈扇。”結果唐太宗竟然“頂風作案”,要為自己的愛女準備的嫁妝甚至比長公主還要多許多,此舉自然而然招徠瞭魏征的嚴厲制止。

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魏征認為嫁妝比長公主多一倍不合禮法,極力諫止,唐太宗下朝後將這件事告訴瞭長孫皇後,長孫皇後感嘆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曉原來魏征果然是於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為臣下卻能夠秉直上諫,這份品行實在是難能可貴。”於是下旨賞賜瞭二十萬錢與四百匹絹給魏征,並特意囑咐道:“我希望鄭公能夠一直將這份敢於直諫之心保持下去,認為不對的就直說,不要因為君臣之禮而有所諱言。”

  三月,唐太宗與長孫皇後到九成宮避暑。四月癸卯,夫妻二人在散步時,發現丹霄殿西面有片土地略感濕潤,於是用手杖通導,即刻便有泉水湧出,隨即用石檻圍住,將之引伸為一個水渠。又因泉水出自丹霄殿之西,唐太宗便在丹霄殿置酒宴請諸位大臣,並賜帛各有差。而由魏征撰稿、歐陽詢正書的《九成宮醴泉銘》,記敘的正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後散步時發現醴泉的這件趣事。

  幾個月後,長孫皇後所生的小公主滿月,唐太宗十分欣喜,大宴群臣於丹霄殿。九月丙申,太子李承乾來九成宮朝見,唐太宗高興之餘大宴東宮官屬,又賜帛各有差。

  十月乙卯,唐太宗與長孫皇後自九成宮回到長安,唐太宗親自侍奉太上皇李淵,與長孫皇後一起獻上飲食服飾等,直到夜深瞭才離開。唐太宗想要親自送太上皇回去,太上皇不肯答應,讓太子李承乾代為相送。

  貞觀七年,在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後,長孫皇後與唐太宗的愛女長樂公主出嫁,而駙馬不是別人,正是長孫無忌的嫡長子,未來的趙國公,現在的宗政少卿長孫沖。同年,長孫皇後的幼子晉王李治遙領並州大都督一職,那麼並州又是什麼地方呢?


  根據史書的記載,並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說李治得到的是太原這塊封地。但凡對唐朝有所瞭解的人就會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貴為北都,在政治、軍事、經濟上可謂是地位全面超然。因為太原不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鎮,更是李唐的龍興之地!而唐太宗卻輕描淡寫地將晉王這個封號給瞭李治,又將地位如此獨特的太原封給瞭他,唐太宗對妻子所生的這個小兒子的寵愛之心也由此可見一斑。

  同年,越王李泰也在遙領鄜州大都督及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的同時,又被授予瞭左武侯大將軍、雍州牧等職位,而在別的同齡皇子已經遠赴封地上任的時候,李泰不僅仍舊留在父母的身邊沒去封地上任,唐太宗甚至還下令讓他搬進武德殿居住。

  貞觀八年三月甲戌,太上皇李淵在兩儀殿大宴西突厥使者,唐太宗與長孫皇後親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異寶,長孫皇後又親自為唐高祖梳頭,為他戴上冠冕,並感慨道:“至尊年事已高,頭發都全白瞭。”眾人無不傷感流涕,一傢人***尋常百姓一樣。

  唐太宗為愛妻祈福

  庚辰,長孫皇後與唐太宗一起駕幸九成宮,一天夜裡柴紹匆忙前來上報說有急變,唐太宗不得不穿上盔甲離去,而同床共眠的長孫皇後雖然正抱病在身,但也堅持要一同前往,宮人紛紛勸止,長孫皇後卻說:“陛下如此震驚,我又如何能夠安心養病?”

  貞觀九年三月,長孫皇後舉行瞭親蠶禮。同年長孫皇後身體不適,唐太宗擔憂之下接連請瞭曇藏法師、法常法師等諸位得道高僧進宮為妻子受戒祈福。後來曇藏法師逝世於會昌寺,長孫皇後與太子李承乾皆派人前往為其吊喪,唐太宗又下詔安葬瞭曇藏法師。法常法師也因為為皇後受戒的緣故,得到唐太宗的旨意有幸成為瞭空觀寺上座。

  貞觀十年,隨著長孫皇後病重,李承乾為母親的病情十分憂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為母親祈福,但長孫皇後毫不猶豫地拒絕瞭,並說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變的。何況赦免囚犯是國傢大事,崇尚佛教又是陛下所不為之事,怎麼可以因為我一介婦人而亂瞭天下的法度呢?”承乾於是把這件事告訴瞭房玄齡,唐太宗與朝中大臣十分感慨,大臣們紛紛請求大赦天下,但是長孫皇後堅決拒絕瞭大赦一事。

  唐太宗雖然不忍違逆妻子的意思,沒有大赦天下,但是卻另辟蹊徑,想到瞭用別的方法來為愛妻祈福。

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四月,唐太宗下詔說:“皇後虛風日久,未善痊除,修復廢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並好山水形勝有七塔者,並依舊名置立。”唐太宗下令大修天下392所廢棄寺廟,希望佛祖能夠保佑妻子早日康復。相州的修定寺,益州的善寂寺,皆是因此得到修復的寺廟,大名鼎鼎的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此親自撰寫瞭《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一文並流傳至今。而明明崇尚佛教本是自己所不為之事,但是為瞭從死神手裡搶回妻子的生命,唐太宗還是為瞭。

  然而,盡管唐太宗想方設法想要從死神手裡將愛妻的生命奪回來,卻天不遂人願,這一年的六月己卯,長孫皇後拋下瞭少年時代相伴至今的丈夫,拋下瞭剛剛弱冠的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拋下瞭出降不久的愛女長樂公主以及更為年幼的4個兒女,崩於長安太極宮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

  唐太宗對妻子的深切追念

  長孫皇後盛年而逝,留給丈夫、兒女的是無盡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對妻子的離世悲慟萬分,諸位皇子公主也悲傷異常,尤其是晉王李治,哀慕感動瞭周圍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於是做出瞭令世人矚目的舉動:親自撫養瞭長孫皇後的一雙兒女晉王李治與晉陽公主,成為瞭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親自撫養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親自撫養公主的皇帝!

  試想中國上下五千年有過多少位皇子,有過多少位公主,又有幾個能有這份殊榮被皇帝父親親自撫養?而長孫皇後的兒女並沒有因為母親人走茶涼,反而享受到瞭這等殊榮,這實在是唐太宗這個性情中人情之所至下的驚世舉動!

  九月丁酉,長孫皇後將要安葬昭陵,虞世南為此撰寫瞭一篇《文德皇後哀冊文》,而提到長孫皇後的謚號“文德”二字,又是說來話長。


  皇後有謚號是從東漢開始的,但直到隋朝,所有的皇後都隻有單謚而不是復謚,隻不過史官為瞭便於區分,才將她們的謚號和皇帝的謚號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時候,追謚竇皇後為“穆皇後”,唐高祖死後合上他的謚號即為“太穆皇後”。而長孫皇後卻在逝世後直接被唐太宗上瞭復謚“文德”。

  根據春秋禮法,單謚為正,雙謚非正,在古人看來,隻有當單謚不足以道盡逝者的美好品德時,才會用上復謚。所以復謚極為罕見,縱觀貞觀十年長孫皇後逝世之前,也就隻有劉感這位忠君死節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淵賜瞭復謚“忠壯”,除此之外再沒有人有過復謚。

  而長孫皇後的“文德”這兩個謚號皆為美謚,尤其是“文”這個字。唐人認為“文”是最好的謚號,“為美無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謚裡,也沒有哪個謚號能比文還要美好。可見在唐太宗的心目中,隻有“德”這個單謚並不足以表現出妻子的美好,隻有再加上唐人最為尊崇的“文”這個謚號,才能表現出長孫皇後的盛德。

  十一月庚寅,長孫皇後安葬昭陵,唐太宗親自為妻子撰寫碑文,特別提及瞭長孫皇後臨終前曾百般囑咐過要“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的心願,所以唐太宗親自選定瞭九嵕山為帝陵墓址,因山為陵,“鑿石之工才百馀人,數十日而畢,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以完成妻子的願望。

  長孫皇後下葬時,唐太宗又特意挑選瞭名聲嘉美、英俊可愛、博通諸藝、富於才情的於尚范、袁公瑜、齊世武、獨孤士餮、宋思真、陸紹、崔玄籍、郭敬宗等少年為挽郎。

  就在這段百官為皇後服喪的期間,又發生瞭一件事。中書舍人許敬宗看到歐陽詢的相貌醜陋怪異,大笑出聲,唐太宗知道後十分生氣,立馬將許敬宗貶為瞭洪州司馬。許敬宗不僅一下子官職連降3級,而且還從京官被貶為瞭地方官員,罰得極重。

  而唐太宗對妻子的追念遠遠不止於此。長孫皇後逝世後,唐太宗度人在宗聖觀出傢,為皇後追福。

  又根據史書的記載,長孫皇後安葬進昭陵的玄宮後,唐太宗下令讓人在五重石門外修建棧道,令宮人起居供養一如皇後生前。而這條棧道直到唐太宗駕崩後合葬昭陵玄宮,這才拆除。

  唐太宗又因為十分思念妻子,在上苑中建瞭層觀以登高眺望昭陵。一次,唐太宗和魏征一起登上層觀,唐太宗指著昭陵讓魏征看,魏征則回答說:“臣老眼昏花,看不清,臣以為陛下是在讓臣看獻陵(唐高祖帝陵),如果是在看昭陵,那麼臣看到瞭。”唐太宗聞言潸然淚下,不得不流著淚毀掉瞭層觀。

分頁:4/7頁  上一頁234567下一頁

  事實上在這個百善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裡,唐太宗如此張揚地思念妻子被魏征嘲弄譏諷也是理所當然的,但唐太宗對愛妻的思念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發洶湧難以自控,以至於他在一次給魏征的回詔中,公然向大臣傾訴說起瞭自己喪偶之後的悲苦心情——“頃年以來禍釁既極,又缺嘉偶,荼毒未幾,悲傷繼及。凡在生靈,孰勝哀痛,歲序屢遷,觸目摧感。自爾以來,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如此一字一血淚,當真令人唏噓不已。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將隻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為祭祀長孫皇後時用的廟樂。

  按照慣例,隻有當皇帝駕崩後,皇後才能跟隨丈夫一同配享太廟,但唐太宗卻早早將長孫皇後配享太廟,並且連指定的廟樂也是隻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這需要唐太宗何等的深情與重視,才會讓妻子與自己的祖先們一起享受同等級別的祭祀?

  貞觀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令律宗南山宗初祖釋道宣為妻子寫瞭《大般涅盤經卷》作為供養經,以此為長孫氏追福,這部經書後來由清末民初的收藏傢李盛鐸所收藏。

  同年十一月辛卯,魏王李泰發願為母親長孫皇後所造的龍門山三龕落成,唐太宗駕幸伊闕,親自檢閱佛龕。而伊闕佛龕之碑上的《三龕記》則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傢之一的褚遂良書寫,是龍門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字畫奇偉,名垂千古,其工程之浩大,裝飾之宏偉壯麗,乃至“有金銀之語”,足可見李泰對母親長孫皇後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見唐太宗對此佛龕之重視。

  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在太平觀內為長孫皇後建造瞭一尊元始天尊像,為已逝世的愛妻追福。


  同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將年僅8歲的小女兒封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戶。衡山郡即是衡山所在之地,衡山自古以來便是五嶽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則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內縣皆不得以封。”唐太宗卻大方地將衡山作為封邑,封給瞭這個嫡出的小女兒。

  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意欲謀反的事情敗露,而通觀歷史上那些走上謀反之路並失敗的皇子,下場往往隻有身首異處這一種結局。但是輪到李承乾時,唐太宗卻沉默瞭。

  承乾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感到失望,為瞭將愛子栽培成為合格的儲君,自己付出瞭多少的心血與精力!隻是李承乾逼宮謀反固然是大錯特錯,但唐太宗終究還是愛著這個兒子,更不想讓逝去的妻子傷心,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帶頭違反法律規定,這該如何是好呢?於是唐太宗將這個棘手的問題拿到瞭朝上,扔給瞭諸位大臣——你們說說,該怎麼處置承乾?結果沒有一個大臣敢回答。

  因為關於皇子謀反一事該如何處理根本就無需商討,按律當誅,可現在唐太宗卻當著眾大臣的面公開詢問要怎麼處理李承乾之事,很明顯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殺瞭李承乾。最後還是通事舍人來濟站瞭出來,說:“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於是唐太宗下令將李承乾廢為庶人,流放黔州,總算是保住瞭兒子的一條性命。而來濟也因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縱然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因為奪嫡而雙雙被貶,唐太宗也因此傷透瞭心,但為瞭同時保全這三個心愛的兒子,唐太宗果斷立瞭年幼但性格溫和的幼子李治為太子,並說瞭這樣一段話:“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而意欲奪嫡的魏王李泰所得到的最大處罰,也不過是降瞭一級爵位,隻被貶為瞭東萊郡王,後又改封順陽郡王。

  李承乾作為謀反案的主謀保全瞭性命,隻被廢為庶人,但身為從犯的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卻依舊難逃一死。杜荷死後,唐太宗心疼女兒,於是親自為她挑選瞭薛瓘作駙馬,而為瞭讓城陽這一次的婚事再無缺憾,唐太宗特意令人占卜瞭一番,卜文則顯示:“兩火俱食,始則同榮,末亦雙悴。若晝日行合之禮,則終吉。”

  按照當時的慣例,婚禮應於傍晚時分舉行,不過根據占卜的結果,婚禮需要白天舉行才會吉利。於是唐太宗決定破例將城陽的婚禮改在白天舉行,但此舉卻遭到瞭馬周的強烈反對,唐太宗不得不作罷。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城陽與薛瓘的婚事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夫妻二人婚後感情十分和睦,他們的兒子薛紹正是日後唐高宗愛女太平公主的駙馬。

  八月,正值青春少艾的長樂公主病逝,唐太宗對愛女的早逝悲痛異常,下令讓長樂公主的墓使用瞭三道石門的規格——這不僅是在昭陵現已發掘的陪葬墓中獨屬一份,即便是在整個已發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隻有“號墓為陵”、按天子等級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屬這一情況。

  然而皇傢的不幸並沒有就此戛然而止。唐太宗一直親自撫養在膝下的晉陽公主也因病逝世,年僅十二歲。唐太宗悲傷不能自己,甚至一個多月都不能正常飲食,每天要哀傷數十次,身體也因此變得羸弱不堪。大臣們紛紛進諫勸慰,唐太宗則答道:“我又怎麼會不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如此悲傷根本無濟於事呢?隻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無法控制自己的悲慟。”

  最終唐太宗隻得強忍悲傷,下詔給有關官員,將晉陽公主封邑所得的餘錢於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為不幸夭折的愛女的往生祈禱,同時也希望能夠借此給予自己一絲絲的安慰。

  貞觀十八年十二月,李承乾逝世於黔州,唐太宗為此輟朝,並以國公禮安葬瞭他。

分頁:5/7頁  上一頁34567下一頁

  貞觀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唐太宗親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他,提及往事時不禁潸然淚下。

  貞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於長安崇仁裡,唐太宗帶著病體執意要親臨宅邸吊喪,並對前來阻攔的房玄齡說:“我這次前往,不隻是為瞭君臣之義,更是為瞭當年允婚的情誼,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義重,你不用再勸我瞭。”於是唐太宗帶著數百騎士兵從興安門出發,一直到瞭延喜門,長孫無忌上前說道:“陛下聖體抱恙,此時前去吊喪是大忌,陛下念及亡舅的舊情,臣很感激,但亡舅臨終前曾說過:‘陛下對我恩情甚重,我死瞭以後也許會親自前來吊喪,而我隻不過是朝堂上很普通的一員,活著時對陛下沒什麼幫助,怎麼可以死後還要讓陛下如此勞煩,如果我泉下有知,一定會十分愧疚的。’”長孫無忌跪在唐太宗的馬前流著淚極力勸止,唐太宗這才答應回宮。

  同年十一月,唐太宗將順陽郡王李泰重新進封為濮王,食邑一萬戶。

  貞觀二十二年六月,太子李治為瞭紀念母親長孫皇後,修建瞭一座被唐玄奘評價為“壯麗輪奐,今古莫儔”的大慈恩寺。如此宏偉富麗的大慈恩寺,面積之大甚至占據瞭整個晉昌坊的半坊之地,共修建瞭10多座院落,1897間房屋,雲閣禪院,重樓復殿,十分奢華,用今天的話來說,這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如果沒有皇帝的支持和允許,即使是太子,也沒有這個能力與膽量這麼做,而《詔建大慈恩寺》這封詔書也證明瞭這座規模宏偉的寺廟得以修建,正是出自唐太宗本人的旨意。

  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下詔令太常卿李道宗帶領九部樂,萬年令宋行質、長安令裴方彥等人各率縣內音聲及諸寺幢帳,務必要讓大慈恩寺顯得莊嚴肅穆,並下旨度瞭三百名僧人,請瞭五十名得道高僧。隨後,唐太宗又帶領太子李治與百官在安福門樓執香爐,目送高僧與各種佛像、經卷、舍利等依次奉進大慈恩寺,各種奇珍異寶“眩日浮空,震耀都邑”,甚至一眼都望不到盡頭。

  貞觀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就在長孫皇後的生辰這一天,唐太宗將妻子所生的小女兒衡山公主下嫁長孫詮,唐太宗還因此特意將長孫詮的父親長孫操升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風,與京兆尹、馮翊並列為三輔,地位非同一般。唐朝將州縣分為八個等級,岐州位列第二,僅次於雍州、洛州、並州,中晚唐時更是一度被定為瞭西京,所以長孫操身為一介臣子,隻因兒子尚主便被提拔為瞭岐州刺史,唐太宗對衡山有多重視可想而知。但是公主出降的儀式極為繁瑣,所以遺憾的是直到唐太宗駕崩,婚禮仍未完成。

  五月己巳,唐太宗崩於九成宮含風殿。八月庚寅,唐太宗下葬昭陵玄宮,與長孫皇後同穴而葬。

  隨著唐太宗的逝世,一代貞觀帝後的故事似乎就此落幕。其實不然,從古至今各種關於貞觀帝後的傳說一直屢出不窮,至今未歇,比如長孫皇後懷孕患重病,孫思邈引線診脈傳頌千古;又比如唐太宗為產後體虛的愛妻訪求一種名為蜜碗的美食;再比如唐太宗親自釀瞭葡萄酒與長孫皇後共飲等等。


  而關於長孫皇後的種種事跡,也歷來為世人所喜聞樂見,如長孫皇後所作《春遊曲》,唐太宗對妻子的這首詩是“見而誦之,嘖嘖稱美”,但偏要有老學究認為長孫皇後作為一代賢後卻“作情艷,恐傷盛德”;又如長孫皇後一雙保存至宋時的岐頭履,“以丹羽織成,前後金葉裁雲為飾,長尺,底向上三寸許,中有兩系,首綴二珠”——這雙岐頭履由鮮艷光燦的羽毛織成,黃金珍珠點綴其中,後來傳到宋代秘庫中。此履制作精細絕倫,宋朝畫傢米芾奉命為文德皇後履作畫題字,後又流傳到明代,亦被時人當做國粹來保存,有人欲出數萬錢隻為看一眼,主人仍不許。

  而這隻遺履的出現,也使長孫皇後“佈衣補丁”求賢德的說法不攻自破。一雙鞋子尚且如此華麗,那麼衣飾的華麗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事實上史書記載的也是長孫皇後對這些衣飾物品的態度是夠用即可,杜絕不必要的鋪張浪費,而不是說她苛求自己,隻穿破舊或打著補丁的衣服。而這雙飾金綴珠、丹羽織成的遺履也恰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長孫皇後燦若丹羽,金裹珠耀的華麗一生:

  確實是驚世華麗,在一個男尊女卑,丈夫是天的社會裡,即使嫁的是一個普通男人也不能輕易說“不”,對皇帝就更不用說瞭。但長孫皇後卻常常氣定神閑對皇帝丈夫說“不”——不想發表意見時,無論皇帝如何問,就是不說;不想讓兄長為官時,即使皇帝反對,兄長也一定要辭官;想要赦免兄長時,就算兄長犯瞭謀反罪,也一定要皇帝下旨赦免;認為某人無罪時,即使皇帝大怒,她也依舊頂風而上,從容辯白;更有甚者,就連死後的墓葬形式都要親自選定……長孫皇後的強勢令人佩服,不過更令人佩服的是願意縱容長孫皇後強勢的那個男人——唐太宗李世民。

  在一個男權的世界裡,一個女人無論多麼強勢多麼出眾,若沒有男人的垂青,她幾乎不可能名垂青史,所以長孫皇後能成就一場驚世華麗,成為千古傳頌的一代賢後,唐太宗居功至偉。

分頁:6/7頁  上一頁4567下一頁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唐太宗的後宮那麼風平浪靜,是長孫皇後的寬容慈悲感動瞭這些嬪妃嗎?不,當然不是!寬容慈悲並不能阻擋爭寵出頭之心,史書中不乏善良的皇後被得寵的妃子踩下去的例子,能讓後宮風平浪靜真正平息瞭爭寵之心的隻有皇帝本人。也正因為唐太宗隻愛長孫皇後一人,後宮中這些除瞭生育皇子外再無記載的無寵嬪妃們並不會蠢笨到以卵擊石自尋死路,隻能安分守己,後宮中自然也就沒有任何爭風吃醋的事情發生。

  很多人奇怪,長孫皇後為什麼不妒忌後宮,為什麼會善待後宮?原因很簡單,後宮是自古以來的制度,並非唐太宗才有,何況歷數唐太宗後宮的嬪妃,基本上除瞭因為生育皇子而被記載瞭一筆外再無更多的記錄——對於早已三千寵愛在一身的長孫皇後而言,這些無寵後宮又有什麼值得她妒忌呢?這個世上錦上添花者也許不多,但更多人也還不屑於落井下石,面對已無力還擊的這些弱者,長孫皇後照顧她們,善待她們一些又何妨呢?

  很多人奇怪,魏征明明阻撓皇帝給長樂公主加嫁妝,長孫皇後卻重賞魏征,這是在假裝賢德嗎?她難道就不想親生女兒嫁得風光些?答案很簡單,因為她的女兒一直很風光,“上以公主皇後所生,特愛之,敕有司資送倍於永嘉公主”,這句話已經勝過瞭世界上的任何奇珍異寶,這句話就是長樂公主最為珍貴的嫁妝。

  很多人奇怪,長孫皇後臨終前為什麼要說“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難道她不想傢族榮耀嗎?理由很簡單,當一個皇後不用去擔憂人走茶涼,反而擔心皇帝莫要賞賜太多時,必然是因為皇帝已經對自己的傢族實在太好瞭。

  其實千百年來唐太宗和長孫皇後一直是官方和民間雙重認可的恩愛夫妻,不僅正史上的記載數不勝數,就連各種野史和民間傳說也是層出不窮。直到最近幾年,不知出於什麼緣故,或許是因為長孫皇後沒有仗著唐太宗對自己的寵愛殘害妃嬪、禍國殃民,又或許是一些無聊八卦人士的獵奇以及嘩眾取寵心理,導致一些人硬是把一對鶼鰈情深的恩愛夫妻說成瞭怨偶。

  也許有人會說一千年前的事誰能知道呢,唐太宗愛誰隻有他自己清楚。可這些人不信任千百年前歷史見證者們留下的錚錚記載,卻偏偏相信千百年後現代人用“深邃”到穿越的目光“親眼見證”唐太宗錯綜復雜、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史,並美其名曰“大唐氣勢”。如果非要這樣才是所謂的“大唐氣勢”,那麼很遺憾,唐太宗並沒有這份氣勢,他很“庸俗”、很“落伍”地隻鐘情於自己的妻子、隻對自己的妻子深情一生。

分頁:7/7頁  上一頁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