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關羽北伐為何不殺降卒斷送劉備一統天下的希望

  關羽北伐水淹於禁七軍後,寧可養著三萬多降卒也不殺降,為瞭解決吃飯問題,關羽隻好去孫權的地盤上搶糧食,再次觸怒瞭孫權,導致孫權與曹操聯手,派兵偷襲荊州,關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也徹底斷送瞭劉備集團一統天下的希望。

  西漢時期,有中興英主之稱的漢宣帝劉詢與時為太子的漢元帝劉奭討論治國之道時,曾說道:“漢傢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這是一代英主對治國之道的終極思考和選擇。此後兩千年,中國帝王的治國之道基本沿用這一方略,從不外乎王道和霸道兩者。

  那麼,什麼是王道?什麼又是霸道?簡而言之,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王道”重於“德”,“德”勝“術”而“王”,而“霸道”重於“術”,“術”勝“德”則“霸”。

  孟子說得更明白:“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依靠武力、假托仁義,是為霸道;依靠道德、推行仁政,是為王道。漢代大學問傢劉向,也曾在《新序·善謀》中解釋說:“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禮義。”

  至於王道與霸道的效果,孟子也給出瞭答案:“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王道優於霸道,是三歲孩子也明白的道理,但為什麼一生倡行仁政的孔子,“明王道,幹七十餘君”,結果卻是“莫能用”?答案隻有一個:以力服人簡單易行,見效快,以德服人則難以實現,見效慢。面對一個強者,眾人不敢不服,不服就打到你服為止,因此推行霸道隻需要強化統治機器就可以做到。若想推行王道,首先要搞清楚誰有德、誰無道?一方面需要人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人們有堅持是非的定力,不因自己的利益而左右是非判斷,更不能顛倒是非、指鹿為馬,所以需要教化民眾,樹立社會統一的價值觀。

  因此,在諸侯征戰、弱肉強食的時代,孔子提倡的王道註定被束之高閣。後來一統天下的秦國,則是推行霸道的典范。戰場上砍一顆人頭,則賜爵一級,“劫以刑,驅以賞”,有功則賞,有過必罰,驅使秦國軍民煥發出彪悍無比的戰鬥力,終於剪滅戰國群雄。

  但大秦帝國的命運大傢都很熟悉,秦始皇臆想中的千秋萬世隻傳瞭二世,便落得“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秦朝滅亡的原因,賈誼也早已在《過秦論》中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漢朝吸取前代教訓,確立的治國之策,正是“以霸王道雜之”,崇尚以德服人、以孝治天下,如果你不聽話,那麼對不起,隻好以力服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究竟是王道多一點,還是霸道多一點,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做法,但終歸沒人敢丟掉“王道”二字。

相關閱讀推薦:

關羽恃才傲物:其實隻是替劉備背黑鍋

劉備未救關羽的苦衷:路途遙遠兵力吃緊

關羽之死:誰是武聖關羽兵敗身亡的真正兇手?

關羽比劉備大一歲 歷史上劉關張並未桃園三結義

三國貂蟬慘死聖人關羽刀下真相:貂蟬真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