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吳佩孚為什麼被稱為三不將軍?

  北洋軍閥吳佩孚,在教科書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是鎮壓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制造“二七大慘案”的元兇。而在歷史的另一面,他堅持“不舉外債,不入租界,”“足為中國舊軍人最後一個典范”。

  1924年9月8日,新鮮出爐的《時代》周刊讓美國人大吃一驚,這期的封面人物居然是個黃種人!照片下的說明是“General Wu(吳將軍)”和“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國最強者)”。“吳將軍”就是吳佩孚。那時,他被北洋政府授予將軍府孚威上將軍稱號,手握重兵,出任直、魯、豫三省巡閱使,駐軍於京漢路,是當時實力最強,控制地域最廣,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軍閥。

  這大約是吳佩孚一生最為煊赫的時候。頂峰過後,便是江河日下。登上《時代》封面一周後,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把奉系打回關外,大獲全勝。而這一次,由於直系大將馮玉祥10月22日發動北平政變,吳佩孚一敗塗地,隻得浮海南逃。雖然中間曾短暫再握重兵,然而,北伐一起,直系潰敗,這位昔日“中國最強者”身邊隻剩下自願追隨的衛隊,四處流寓。

  吳佩孚本是一介書生,22歲考上秀才,會寫詩、繪畫,字也寫得好,熟讀《易經》、《春秋》,有“儒將”之譽。

  上海《民生》雜志曾在1939年創刊號上專門描述過吳佩孚的日常生活:他雖身居要職,無奈賦性剛毅,廉潔自守,與其部屬同甘共苦,所以說到他的衣服方面,當在職時除瞭數襲必備的軍服外,西裝和華服一件也沒有的。……他的衣料全系國產所制,絕無一襲非國貨之物,即傢中眷屬亦然如是,至於西服則吳將軍終生並未穿過。關於他的食物嗜好,倒可把“節食淡飯”來形容他。他權勢雖然煊赫,為瞭杜絕任人唯親,曾下過一道手諭,蓬萊吳姓五世之內不得依傍他為官。

  由於從小受到相對良好的傳統教育,秀才從軍,在國傢大義上,吳佩孚比許多純粹的隻為保存和擴大自己的實力,隻為升官發財的軍人要旗幟鮮明得多。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不降日本人。

  “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結束流亡生涯,遷居北平。然而,他手無兵權,縱然滿腹抗日之志,亦有心無力,隻得寓居什錦花園,靠研究陰陽學說,與舊部對聯唱和度日。

  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謂華北自治運動。上門來拉吳佩孚下水的日本特務、漢奸一撥接著一撥。吳佩孚一直不為所動,他告誡自己的舊部:“若另組政府,實國傢不幸中之尤不幸矣。自治者,實自亂也,自治者,人治也。治其所治,非吾人所謂治也。”

  “七七”事變後,北平危急。吳佩孚拒絕南逃,在客廳的墻壁上掛上瞭關羽和嶽飛的畫像,設置香案祭拜,以示自己以忠義的關羽、嶽飛為榜樣,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的決心。

  然而,日本人怎麼會放過他呢?1938年7月12日,日本五相會議正式通過《伴隨時局的對話謀略》要綱,第一條就是:“啟用中國一流人物,削弱中國現中央政府及中國民眾的抗戰意識,並釀成建立鞏固的新興政權之氣勢。”毫無疑問,吳佩孚就是“中國一流人物”。

  據吳佩孚的隨員、英文翻譯陳文會回憶,北平陷落後,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門勸降吳佩孚,吳佩孚罵道:“你年紀比我大,還當日本人走狗,賣國求榮,真是白發蒼蒼,老而不死。”遂與江朝宗絕交。

  1937年10月,日本大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前來拜會吳佩孚。吳氏坦率表示:“爾等就商於我,首須急速撤兵;次則將所有占據地方之軍政、財政,及一切行政交還,顧問、指導官必須取消,經濟統制亦應立即解除。我為主,日為客;我發命令,日本人亦當極端服從。能如是,自可建議政府,恢復和平。”

  在淪陷的北平,無論日本人和漢奸們怎樣利誘威逼,吳佩孚都不改其志。為明志,他買瞭一具棺材放在客廳裡。

  1939年12月,吳佩孚因牙病病逝於北平。

  1940年1月24日,吳佩孚發喪。送葬隊伍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吳佩孚的同窗摯友李際春的挽聯:

  不愛錢,不蓄妾,不入租界,執簡以書,是為真不朽;

  同投軍,同就學,同拯國難,扶棺痛哭,豈獨念私情。

  在他逝後,中共發言人董必武向記者發表談話,評價道:吳佩孚雖也是一個軍閥,他有兩點卻和其他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是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矢。表現瞭他不願意依靠外國人討生活的性情,他在失勢時還能自踐前言,這是許多人都稱道他的事實。第二,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的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較他同當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是難能可貴。

  董老之評語,實為吳佩孚一生蓋棺論定。

  相關背景:

  吳佩孚(1874—1939),字子玉,蓬萊人。清末秀才。北洋軍閥首領。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投天津武衛前軍當兵。光緒二十八年(1902)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學習。歷任北洋第三鎮參謀、營管帶、炮兵第三標標統等職。1912年任第三師炮兵第三團團長、師部副官長,1914年升任第六旅旅長。1917年參加討伐張勛復辟戰役,任西路先鋒。1918年隨曹錕征湘,升任第三師師長兼前敵總指揮。1920年參加直皖戰爭,戰後升任直魯豫巡閱副使,翌年兼兩湖巡閱使。1922年發動直奉戰爭,升任直魯豫巡閱使,控制瞭北京政府及鄂、豫、直、陜等省,成為北洋軍閥直系首領。1925年,在武漢組成14省討賊聯軍,自任總司令。1926年聯合奉系軍閥張作霖,進攻北京馮玉祥的國民軍。同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吳師在京漢路被擊潰,經河南逃至四川,依附地方軍閥楊森等。1931年後蟄居北平。1939年12月病死於北平。

相關閱讀推薦:

任性軍閥吳佩孚:從窮秀才到大軍閥的跌宕人生

吳佩孚:上世紀20年代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軍閥

吳佩孚為何成為登上《時代》封面的首位中國人?

不懂政治的吳佩孚:隻能做梟雄做不成能君

從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吳佩孚怎樣實現瞭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