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東漢大臣張禹:如何成為當權者鄧太後的主心骨

  張禹很有自信,成瞭鄧太後的主心骨

  張禹,字伯達,東漢前期趙國襄國縣人。張禹的祖父叫張況,張況的同族姐姐樊嫻都嫁給瞭舂陵宗室劉欽,生瞭三子三女,其中二兒子就是光武帝劉秀。至於為什麼張況姓張,而他的同族姐姐樊嫻都卻姓樊,還真沒查到相關資料,反正光武帝都認瞭,筆者就啥也不說瞭。

  張況曾經多次前往南陽,見過劉秀,後來劉秀作瞭大司馬,出巡河北,路過邯鄲,此時張況是邯鄲郡吏,又見到瞭劉秀。劉秀為人真誠,說話比較帥性,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幽默感。劉秀見到張況時非常高興,說:“乃今得我大舅乎!”

  劉秀任命張況為元氏縣令,然後升任涿郡太守,又兼任常山關長。赤眉軍進攻關城,張況以高齡出戰,結果戰死沙場,劉秀非常悲痛。張況的兒子張歆,也就是張禹的父親,本來替人報仇逃亡在外,後來也投奔到劉秀麾下,被任命為淮陽國相,又調任汲縣縣令,死在任上。

  張禹自幼為人厚道,生活節儉,父親張歆過世的時候,汲縣縣吏贈送瞭他數百萬錢,他一分錢也沒有接受,還把田宅推給瞭伯父,自己隻是找瞭個寄宿的地方。

  漢明帝永平八年,張禹舉孝廉,開始瞭他的仕途。漢章帝建初年間,張禹升任瞭揚州刺史,開始獨當一面。那年,張禹過江巡查,江水洶湧澎湃,人們說江中有伍子胥的神靈,難以渡過。張禹說:“子胥如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然後乘舟而過。


  張禹巡查地方,所有的郡縣、所有的村鎮、所有的防所,隻要是有人的地方,他一定會前去,不管路途多麼艱險,他都在所不辭,所到之處,他一定會親自審查案件,一定會親自考察人才。江南地區山高皇帝遠,常常十幾年見不到朝廷的使者,大傢看到張刺史如此敬業愛民,非常高興,“怨德美惡,莫不自歸焉。”

  漢章帝元和二年,張禹轉任兗州刺史,幹得也很好。元和三年,他擔任瞭下邳國相。徐縣北面有個水利工程,叫蒲陽坡,旁邊有很多良田,但由於年久失修,田地遇水則水遇旱則旱,收成沒有保障。張禹對治水很有感覺,他沒有耗費多少民力,隻是開瞭幾個水閘,就灌溉良田數百頃,把農具和種子借給農民,獲得瞭大豐收,盡管安置流民的房屋就蓋瞭一千多間,可張禹仍然在大樹下面辦公。

  張禹執法既嚴格又顧及人情,他的功曹史戴閏原本在太尉府供職,在地方上很有影響。那年戴閏跟隨張禹巡查,利用公車裝運瞭私人物品,張禹聽說後派人責問,戴閏不敢隱瞞,立刻說出瞭實情,張禹認為戴閏已經認識到錯誤瞭,讓他自己主動去監獄。人們看到戴閏都進瞭監獄,“自長史以下,莫不震肅。”

  漢和帝永元六年,張禹升任大司農,接著又加官太尉,這已經是三公之位瞭。漢和帝對張禹非常敬重,也非常信任,後來漢和帝南巡,張禹以太尉的身份兼職衛尉,負責留守洛陽。聽說漢和帝的車架要進入江陵,張禹認為皇帝不宜冒險遠行,就用快馬上諫。漢和帝認為有道理,回復說:“祠謁既訖,當南禮大江,會得君奏,臨漢回輿而旋。”然後重賞瞭張禹。

相關閱讀推薦:

大樹將軍馮異:堪稱東漢歷史上最傑出的將領!

東漢名將虞詡“增灶”退敵:三千人嚇退羌族大軍

鄧禹是怎麼死的:東漢開國第一功臣的結局如何?

“大老虎”梁翼:東漢最跋扈將軍 連皇帝也敢殺

張禹簡介 東漢成帝時期光祿大夫關內侯張禹生平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張禹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充滿自信,我心正而民自從,隻要政府能夠善待民眾,就一定會得到民眾的認同,根本用不著為江山社稷擔憂,也不會出現以下犯上的亂局。張禹的自信既不是道路自信,也不是理論自信,更不是制度自信,他的自信來自自己的心靈,隻要一心為民,隻要一心為國,說實話,辦實事,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老百姓沒有不認同的。

  漢和帝死後,漢殤帝即位,隻有一百天大,鄧太後考慮到宮中沒有一個男人,很不踏實,此時張禹已經晉升為太傅,就讓張禹住在宮中,每五天回傢一次。鄧太後和張禹都是為人正直的人,不會做出有違道德的事情,但鄧太後女人當政,心裡不安,她確實是把張禹當成心理依靠瞭。每次朝見的時候,都會對張禹行特殊的贊禮,讓他特殊專座,不與三公同列。張禹開始並不知道這一層,他建議拿出廣成苑和上林苑的空地讓人們耕種,鄧太後同意瞭。

  漢殤帝死後,漢安帝即位,宮中已經有男人瞭。張禹也意識到問題瞭,他多次上書辭職,鄧太後勉強同意,賞賜牛一頭,酒十斛,讓他回府居住,但必須繼續任職。不久,以策立漢安帝有功為名,加封張禹為安鄉侯,與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封侯。當年秋天賊寇、暴雨、洪水一起到來,按照天人感應的理論,這應該是朝廷失德的表現,應該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徐防、尹勤都被免職瞭,張禹認為自己也應該免職,他多次上書乞骸骨,最後還是被任命為太尉,降瞭一級。

  永初四年,鄧太後的母親新野君病重,鄧太後車架回娘傢,親自侍奉老人,一住就是一個多月,朝中事務也都在鄧太後娘傢辦理。張禹和司徒夏勤、司空張敏上書,認為侍奉老人是應該的,但宿衛、辦公都非常不便,“宜且還宮,上為宗廟社稷,下為萬國子民。”經過多次進諫,鄧太後回宮,大傢一顆心放肚子裡瞭。

  鄧太後也比較倒黴,趕上連年災荒,弄得府庫空虛。張禹把自己封邑的三年租賦捐給瞭政府,好讓中央借給地方。永初五年,因為陰陽不和,天氣異常,張禹被免職,兩年後在傢裡過世。

  知道張禹過世,鄧太後非常悲傷,以後的一切都需要她一個人頂著瞭。鄧太後派使者為張禹治喪,任命他的小兒子張曜為郎中,讓他的長子張盛繼承他的爵位。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