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康世恩

人物簡介

  康世恩(1915~1995),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傢、我國工業戰線傑出的領導人、新中國石油工業和化工戰線卓越的開拓者、原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國河北懷安人。康世恩是中共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常委。他還擔任中國石油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山西朔縣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縣委統戰部部長,犧盟決死隊第四縱隊團組織股股長,犧盟太原中心區組織部部長,晉綏八分區行政公署專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綏雁門軍區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第九師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玉門油礦軍事總代表、黨委書記,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長,北京石油管理總局局長,石油工業部副部長,江漢油田會戰副總指揮,燃料化工部第一副部長,石油化工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傢經委主任,國務院財經委員,國傢能源委員會副主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國務委員等職。1995年4月21日卒於北京。
  
人物生平
  康世恩同志1915年4月20日出生於河北懷安縣田傢莊。1935年在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讀書時,參加瞭著名的 一二九 學生運動。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學習,同年參加 民族解放先鋒隊 ,擔任清華大學學生救國會常委。193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擔任120師民運部工作員,山西朔縣戰地動員委員會主任,晉綏八分區專員。
  解放戰爭期間(1946年至1949年),他擔任晉縣綏雁門軍區政治部主任、一野三軍九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瞭保衛延安和榆林戰役、瓦子街戰役以及解放蘭州的戰鬥,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瞭積極貢獻。
  1949年至1955年任玉門油礦軍事總代表、黨委書記,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長,北京石油管理總局局長。燃料工業部石油 管理總局局長,石油工業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兼大慶油田會戰指揮部總指揮,華北石油 勘探會戰部總指揮,石油工業部主要負責人、黨委書記,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兼江 漢石油會戰指揮部副指揮,燃料化學工業部主要負責人,石油化學工業部部長、黨的核 心小組組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傢經濟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兼任國傢計劃委員會副 主任、黨組副書記,國務院財經委員會委員、國傢能源委員會副主任、黨組第二書記, 國務委員兼石油工業部部長等職[1] 。1955年7月至1956年9月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助理、黨組委員(1955年10月起)。1956年10月至 文化大革命 初期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委員、黨委書記(1965年2月起)。
  六十年代初,康世恩同志參與領導和直接指揮瞭大慶石油會戰,為我國石油自給做出瞭重要貢獻。當時,國傢面臨著三年自然災害帶來的巨大困難,蘇聯又撤走專傢,中斷我國的石油供應,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作為石油會戰總指揮的康世恩,代表石油部黨組向黨中央表示:下決心拼命也要拿下這個大油田。他親自組織調遣各油田力量,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展開大規模的勘探開發工作。
  期間,康世恩同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住帳篷,戰嚴寒,帶領幾萬名會戰工人,發揚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的革命精神和 三老、四嚴 作風,敢打硬拼,艱苦奮鬥,奪得瞭大慶石油會戰的勝利,開創瞭陸相地層尋找大油田的先河。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瞭決定性勝利之後,康世恩揮師南下,進入地跨遼寧、河北、山東、河南等省的渤海灣地區,組織指揮勝利、大港、遼河等石油會戰。創建瞭一個又一個新的石油基地,從根本上改變瞭我國石油工業的面貌。
  1967年至1969年 文化大革命 中受沖擊。1969年至1971年任湖北省革委會副主任兼江漢油田會戰指揮部副指揮。1970年6月至1971年9月任燃料化學工業部革委會第一副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1971年9月至1975年1月任燃料化學工業部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代組長。1975年1月至1978年3月任石油化學工業部部長、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8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其間: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兼任國傢經濟委員會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2月任國傢經委黨組書記;1978年9月至1979年3月兼任國傢計劃委員會副主任;1979年3月至1981年3月任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
  1979年11月25日,渤海2號鉆井船在渤海海面上翻沉,72人遇難身亡,直接經濟損失3735萬元,當時主管石油工業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傢經委主任康世恩對這一事故沒有認真對待和及時處理,在國務院領導工作中負有重要責任,決定給予記大過的處分。這樣的處分決定,在共和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對一向紅旗飄飄、戰功顯赫的石油工業戰線來說,這種打擊是空前的,以往一聲吼,也能讓地球抖三抖的百萬石油工人,此時一下在全國人民面前抬不起頭來,受到的屈辱不言而喻。
   渤海2號 翻沉事故的發生,是由於石油部領導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不尊重科學,不重視安全生產,不重視職工意見和歷史教訓造成的。石油部領導對此負有不可推諉的重大責任。
  1980年至1982年5月兼任國傢能源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黨組第二書記;1981年3月至1982年5月兼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國務委員。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除滿腔熱情地做好培養青少年的工作外,還時刻關心著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
  康世恩同志是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
  康世恩同志在長期領導石油工業的過程中,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按照毛澤東同志的《實踐論》、《矛盾論》指導中國的石油勘探和油田開發,他善於把石油科學的一般原理和中國地質條件結合起來,解決實際問題,豐富和發展瞭中國石油地質、油田開發的理論和應用科學。他參與領導和組織指揮瞭克拉瑪依、大慶等十大石油會戰和其他油氣田的勘探開發,對新中國石油工業的開拓和發展做出瞭重大貢獻。
  1995年4月21日,康世恩同志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0歲。
  
渤海二號事件
   渤海2號 鉆井船是1973年由國外引進的一艘自升式鉆井平臺,由沉墊、平臺、樁腳三部分組成,為大型特殊非機動船,用於海洋石油鉆井作業。遷往新井位時,應卸載,使全船負有可變載荷減到最少,下降平臺,提升沉墊,使沉墊與平臺貼緊,排除沉墊壓載艙內的壓載水,起錨,各樁腳安放楔塊固定,最後由拖船拖航。1979年11月25日,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 渤海2號 鉆井船在渤海灣遷移井位拖航作業途中翻沉,遇難72人,直接經濟損失達3700多萬元。這是天津市、石油系統建國以來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歷史上少見的。
  當時主管石油工業的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傢經委主任康世恩對這起重大事故極為震驚,他及時果斷地向有關部門作出指示,令全力查清事故原因,向遇難者傢屬表示深切的慰問。那些日子,康世恩悲痛之餘,時時思索事故的諸種因素。
  1980年8月25日,康世恩列席瞭黨中央書記處、國務院召開的聯席會議,會議在研究 渤海二號事件 時,認為康世恩負有直接責任,決定給予他記大過處分。康世恩成為瞭我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受記大過處分的第一人。
  1981年,在第五屆人大代表提案的呼籲下,沉船被打撈上岸,基本查清瞭翻沉的真實情況:經科學鑒定,確認不是石油部的責任事故,而是該船體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
  1982年6月15日,國務院發出《通知》指出: 鑒於近兩年康世恩同志在石油工業部的工作卓有成效,國務院決定撤銷對康世恩同志記大過的處分。
  
人物評價
  康世恩同志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他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貫徹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在工作中,他重視把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強調任何時候都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他善於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堅持 實事求是 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為我國經濟發展和民族振興,執著追求,鍥而不舍。
  康世恩同志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他善於聽取各種不同意見,經常召開有技術人員、工人群眾和領導幹部參加的 三結合 座談會,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形成正確的決策,進而指導工作。他十分重視調查研究,經常深入基層,與幹部、工人談心,從群眾中汲取營養。他高瞻遠矚的領導藝術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作風,深受廣大幹部、群眾的敬佩。
  康世恩同志虛心好學,勤於思考,勇於開拓進取。他努力汲取國內外新的科技成果,重視研究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在實踐中創新發展。由於他幾十年發一日的刻苦鉆研,苦心探索,他成為黨內學識淵博的一名工業管理專傢和石油專傢。
  康世恩同志為人正直,堅持真理,顧全大局,心胸開闊,光明磊落;他為黨的事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和得失;他艱苦樸素,清正廉潔,以身作則,嚴於律已,嚴格要求子女、親屬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他愛護幹部,關心群眾,不姑息,不護短,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他高尚的革命情操和無私奉獻精神,為廣大職工深深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