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史鐵生

人物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 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傢。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癥,靠著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曾自稱說 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 。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激勵瞭無數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享年59歲。

  
人物生平
  1951年,1月4日生於北京。從小跟奶奶生活。
  1964年,畢業於東城區王大人胡同小學。
  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1969年,上山下鄉運動展開,自願到陜北延安農村插隊。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產隊關照讓其擔任飼養員,放牛喂牛。
  1971年,9月史鐵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誼醫院,一年有半,治療結束之時即輪椅生涯開始之日。
  1974年,到某街道工廠做工。
  1981年,因患腎病回傢療養。後從事寫作。
  1998年,被確診為尿毒癥,需隔日透析以維持生命,其經費主要由中國作傢協會和北京市政府負擔。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史鐵生因突發腦溢血在北京宣武醫院去世。根據遺願,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器官捐獻給醫學研究,12月31日凌晨6時許,其肝臟移植給天津的一位病人。

  
史鐵生作品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 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著名小說傢,散文傢。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等。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瞭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作品有:
  《好運設計》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5年3月初版)
  《務虛筆記》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2004年出版)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廣州出版社(2001年出版)
  《往事:史鐵生作品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插隊的故事》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合歡樹》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宿命的寫作》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散文雜文》 華文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我的丁一之旅》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關於詹牧師的報告文學:關於一部以電影為舞臺背景的戲劇之設想》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病隙碎筆(史鐵生人生筆記)》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活著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以前的事》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寫作的事》史鐵生 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4月出版)
  《史鐵生自選集》 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務虛筆記:中國當代名傢長篇小說代表作》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史鐵生散文/插圖珍藏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信與問:史鐵生書信序文集》 花城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2008年1月出版)
  《我與地壇》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命若琴弦》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原罪 宿命》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病隙碎筆》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史鐵生小說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扶輪問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妄想電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合歡樹史鐵生
  原文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瞭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麼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 老師找到傢來問,是不是傢裡的大人幫瞭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 我聽得掃興,故意笑: 可能?什麼叫可能還不到? 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註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瞭。除去給人傢畫彩蛋,我想我還應該再幹點別的事,先後改變瞭幾次主意,最後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瞭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瞭白發。醫院已經明確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沒辦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別浪費時間啦! 根本沒用! 我說,我一心隻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廢人救出困境。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 她說,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然而對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後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醫院的大夫說,這實在太懸瞭,對於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瞭也好,死瞭倒痛快。母親驚惶瞭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 怎麼會燙瞭呢?我還直留神呀! 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瞭不可。
  後來她發現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 那就好好寫吧。 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於絕望。 我年輕的時候也最喜歡文學, 她說。 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 她說。 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 她提醒我說。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瞭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瞭希望。
  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瞭。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瞭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
  獲獎之後,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傢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隻準備瞭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 她心裡太苦瞭。上帝看她受不住瞭,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在樹林裡吹過。
  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傢。
  母親去世後,我們搬瞭傢。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兒去。小院兒在一個大院兒的盡裡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願意去那兒小院兒,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兒裡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尤其想到我又沒瞭母親,但都不說,光扯些閑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傢的茶,吃西傢的瓜。有一年,人們終於又提到母親: 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瞭! 我心裡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夥就不再說,忙扯些別的,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裡現在住瞭小兩口,女的剛生瞭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瞭一棵剛出土的 含羞草 ,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裡長,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瞭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裡。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瞭。母親高興瞭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瞭傢。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瞭。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著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著,那兒還有個剛來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小院兒裡隻有那棵樹。
  院兒裡的老太太們還是那麼歡迎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大夥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瞭正式工作。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瞭,傢傢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過道窄到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夥說,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瞭。這麼說,我再看不見它瞭。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我搖著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著回傢。人有時候隻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瞭,會想到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賞析
  《合歡樹》是史鐵生用樸實的語言譜寫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震動瞭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著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它又是兒子對母愛的一首熱烈深摯的頌歌。
  文章大致以時間為序,信筆而書,如水如雲,質樸中顯風采,真情潛藏於字裡行間,讓人玩味不盡。
  下文將用列舉條目的方式,逐一闡明我對具體教學問題的個人見解。
  關於母親的形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敘事寫人,著力表現母親。文章前一半,作者成功地描寫出瞭年輕和中年兩個階段的母親。在母親的前後變化中,兩個階段的母親形成鮮明對照,這樣就寫活瞭母親,豐富瞭母親。 我 10歲時的母親,自信,爭強好勝,急著表現自己,此時的她,是那樣的率真可愛。她自己動手做藍地白花的裙子,在 我 眼中她是世上最好看的女的,表現瞭她年輕漂亮有活力,是她熱愛美、熱愛生活的鮮明寫照。而當時的 我 ,少不更事,為自己獲得第一名而興奮得意,對母親未能及時表揚誇贊 我 非常不滿,特別掃興,於是故意把母親氣得夠嗆。兩人的沖突,寫得有波折、有情味、有戲劇色彩。 我 20歲以後的母親有瞭巨大變化:為治兒子的病盡心竭力,到處奔走,堅持執著,同時內心在希望 失望(絕望) 希望的交替中掙紮。憂愁焦慮帶來瞭星星白發,對兒子的安慰、摯愛以及鼓勵幾乎成瞭她生活的唯一。希望之火一再點燃,表現瞭母親對 我 的感情之深之執著,不甘失敗挫折,不願輕易放棄;兒子是她生活的唯一,不懈探尋拯救兒子的方藥。文章下半部分的追憶(插敘),記述瞭母親移栽合歡樹的故事,表現為兒子操心勞力的母親背著沉重的精神重負、人生責任,在焦心、奔走、忙碌的同時,還珍貴地保留瞭一絲愛美愛生活的天性。這一情節從另一方面揭示瞭中年以後的母親的精神世界和性情為人,補充、豐滿瞭母親的形象。通過描寫母親表現出的文章主題,不僅是贊美母愛的偉大,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之情,也表現瞭母親對人生的態度。文章在描寫母親的傷感悲抑中透露出一種積極的明朗的希望,這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特征。
  本文一開頭就寫瞭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沖突,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有人認為,一是設置一種懸念,吸引人們閱讀;二是作鋪墊,引出後文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三是對比反襯,以自己小時候的無知與後來的反思作對比,烘托自己的情感。第二、三兩種回答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都未能切中肯綮。我的理解是:第一自然段寫 我 和母親的沖突,既與第二、三、四段密切相關,又與第八自然段(即母親種合歡樹的段落)不可分離。首段寫瞭 我 與母親的沖突,寫母親向 我 炫耀她當年的優秀等等,寫 我 與母親頂嘴 把母親氣得夠嗆。由此我們看到,她雖然已經是10歲孩子的母親瞭,但仍然具有年輕人的性情。首段最後還用 我 承認正在做藍底白花裙子的母親聰明並且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性這一細節,從側面表現瞭母親年輕時的風采。在那樣困難而單調的年代,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改善、美化自己的生活。她是那樣富於青春氣息和女性美,她又是那樣愛美,愛生活。首段篇幅雖然不長,但是寫對話,寫沖突,一波三折;描寫細節,具有戲劇色彩,並且很有情味。它與第二、三段中母親的沉重、焦心、堅忍與蒼老、憔悴形成呼應,構成對比,突現瞭母親的巨變,突出瞭中年母親的性情、形象和對殘疾的兒子盡心盡力的關愛、付出。母親喜歡花草樹木的細節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表現出母親雖處困境但心存美好、光明和希望。
  關於合歡樹。合歡樹,花美,半紅半白,形似絨球,清香襲人;日落而合,日出而開。花葉清奇,綠陰如傘,植於堂前供觀賞。合歡樹是這篇文章的線索。有人說:合歡樹是一種愛的見證,它見證瞭母親對 我 無私的付出。這個說法有些牽強。我以為,文章著力寫合歡樹並且以合歡樹為標題,用意大致在於:第一,合歡樹是母親在為 我 多方奔走尋找工作,自己精神上非常痛苦、壓力極大的情況下栽種並艱難成活下來的。母親去世後,它儼然成瞭 我 對母親的記憶與思念之情的象征,這與本文的題旨是相一致的。第二,結合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來看,它還應該是母親愛美、愛生活的態度的表現,而表現母親愛美、愛生活也是《合歡樹》的重要題旨。也有人說,合歡樹是 我 的象征,因為 我 和合歡樹一樣都得到瞭母親的愛。說合歡樹象征作者自己,太過於勉強。母親對合歡樹的感情與對 我 的感情的深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至於為什麼要以 合歡樹 為標題呢?我的理解是:一是因為栽種合歡樹以及合歡樹後來的茁壯成長是母親人生最後幾年較用心的事兒,另外合歡樹的栽種也表現瞭母親對生命的態度和生活情趣,同時合歡樹又是作者關於母親的記憶的象征物,是對母親的回憶的寄托物,是作者寫此文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的憑借物。如此說來,文章以 合歡樹 為題應該是合情合理的。
  關於大雜院中鄰居對我的態度。這應該被看作是有用的 閑筆 。它拓展瞭本文的社會生活空間,自然而又巧妙地描畫出作者所處的親和溫馨的社會環境。雖然直到後半篇才寫到這一內容,但它所表現的人與人之間親熱的關系、老北京所固有的人文風情,讓人感到溫暖親切,心裡變得明朗而寬慰,這也許就是母親、 我 能堅韌地、執著地生活下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吧。這樣說來,本文的題旨因此又變得豐富深刻瞭一些。
   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願意去那個小院兒,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 我心裡一陣 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 文中兩次寫推脫,一次寫心裡抖,說明瞭什麼?我想,應該是作者害怕觸景生情、睹物傷懷,它是作者對脆弱細敏的感情的重壓持一種逃避態度的表現。這樣寫,還顯出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和愛的深切與內隱。
  作者在倒數第二段裡說悲傷也成瞭享受,為什麼?因為作者此時特別愛靜,想一個人獨自靜靜地呆一會兒,不受他人的影響幹擾,讓自己感情的閘門完全打開,盡情宣泄,獨自一人去品味咀嚼這種感情。這樣做對於此時的他來說,可以看作是一種享受,因為他此時雖然沉浸於悲傷,卻真正擁有瞭自我,擁有瞭獨立的空間,擁有瞭思想的自由與流瀉感情的自由,獨享瞭難得的清靜自在。
  文章的語言淡雅、樸素,娓娓道來深切母愛,就仿佛和讀者在聊天是不經意談談起母親,說起合歡樹一般,內心的深情沒有像蓄勢待發的洪水噴湧而出,仍是如涓涓細流,閑話傢常一一道來,懷念、悲痛之情潛藏於字裡行間,除卻華麗辭藻與刻意雕飾,思緒所至,筆觸所到,深切雋永的真情蘊涵其中,等待有心人細嚼。
  於文章托物言情的寫法。文章寫母親去世七年後,作者獲獎,因躲避繁雜回到舊居,引出母親種合歡樹的一段往事以及回大院與鄰居談到合歡樹的舊事。雖未直寫對母親的深切懷念,隻寫瞭當人們提及合歡樹時我 心裡一陣抖 ,但這些已足以令人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思念。他實際上情系 合歡 ,情系母親,隻是因為害怕觸物傷懷,才不願直面合歡樹而已。合歡樹今天已高與房齊,而種樹人已離世七年,因而作者在合歡樹身上還寄托瞭 人何以堪 的悲傷與真摯深切的思念。另外,還可以這麼說,合歡樹身上寓含瞭作者對母親愛美愛生活的情懷態度的肯定和贊美。托物言情,使得文章的表達委婉含蓄,讓人咀嚼回味。
  
史鐵生名言
  1、難以捉摸、微妙難測和不肯定性,這便是黑夜。
  2、人有三種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來隻能註定是自己,人生來註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並且是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第二,人生來就有欲望,人實現欲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欲望的能力,這是一個永恒的距離。第三,人生來不想死,可是人生來就是在走向死,這就意味著恐懼。上帝用這三種東西來折磨我們。不過有可能我們理解錯瞭,上帝原是要給我們三種獲得歡樂的機會。
  3、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瞭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瞭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瞭英雄。我常以為是眾人度化瞭佛祖。
  4、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5、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6、以生不逢時的一類的大話來開脫自己和折磨自己。
  7、不應該因為現實的不滿意,就遷怒於那亙古的夢想,說它本來沒有。
  8、死是一件無須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瞭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9、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殘疾。
  10、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話語稱起來不重,但稍有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當然,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紮傷。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賞析: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餘;舍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
  11、用一種方式拒絕一種生活。關於自殺和死亡。
  12、是天堂也是地獄的地方,我想是有一個簡稱的:人間。
  13、一個人,出生瞭,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隻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瞭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14、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許諾,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後的恭維,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難的時候可以領受。
  15、我決心做一個好孩子。我暗自祈禱,別讓我走那條路別讓我走上那條歧途吧,讓我做個好孩子。但是我每時每刻都感到,那座廟院夜晚裡的可怕消息從過去躲進瞭未來,出身 它不在過去而在未來,我看不見它躲在瞭哪兒,我不知道它將在什麼時候出來找我,但隻要我不可避免地長大我知道我就非與它遭遇不可。
  
史鐵生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201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鐵生。
  該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自己在地壇中得到的生命啟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寫自己對母親的後悔和無盡的思念;第三部分寫自己與地壇不可分割的情感。
  作者是在雙腿殘疾的沉重打擊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瞭的時候 走 進地壇的,從此以後與地壇結下瞭不解之緣,直到寫這篇散文時的15年間, 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 。作者似乎從這座歷經400多年滄桑的古園那裡獲得瞭某種啟示,汲取瞭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瞭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裡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瞭在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與事,述說瞭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於命運和生死問題的感悟。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短篇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傢史鐵生著,選自《史鐵生散文自選集》。文中描述瞭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瞭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對母愛的贊美,以及史鐵生對 子欲養而親不待 的悔恨之情,及對先年對母親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動。
  《秋天的懷念》,盡管文字很樸實,但卻是作者生活的真實體驗,表露出真情實感。《秋天的懷念》當時是作者人生最波折的時候寫的文章。字裡行間裡流露瞭他滿心情緒的宣泄,以及對生活如此不公的抱怨。可是他想表達的並不是在這層面上,他不隻是告訴大傢他的情緒、他的憤懣,他想說的是當你的不幸降臨,並不真的天崩地裂瞭,你的不幸也是你親人的不幸,記住關心你的人比你更難過。史鐵生的母親隻是想讓兒子,看看 北海的菊花開瞭…. 告訴他的兒子坦然面對生活。可是兒子與母親並沒有一起去看北海的菊花,但兒子從母親的死真正領會瞭生活的真諦!也就是無論生活把你打倒多少次你都要勇敢的站起來,微笑面對生活。事實也是如此,之後史鐵生的作品充滿勵志,《我與地壇》鼓舞瞭無數的人。《秋天的懷念》,感傷、淡淡、平靜,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瞭菊花。,要好好兒活 。借花朵的各種顏色象征母親堅強的品格,讓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氣,也懂得瞭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秋天的懷念》2013年已被編入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第1學期第一單元的第2課p5~9,小學語文冀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4課(p94~96),和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二單元(兩代人的心靈溝通)第六課p23~24。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P59-61。
  
個人評價
  史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跡,在漫長的輪椅生涯裡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人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恒,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裡寬厚地微笑 韓少功評
  史鐵生完成瞭許多身體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對於人的命運和現實生活的沖突,沒有停留在表面進行思考,而是去拷問存在的意義。 鄧曉芒評
  史鐵生絕對是新時期中國最優秀的作傢之一,他不是通過作品傳達思想,而是引導讀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義 王又平評
  史鐵生當然是優秀的。因為他是個殘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別的作傢所沒有的一股靜氣。史鐵生的作品過於關註生死、宗教、信仰等問題,有人對這一點持保留意見,但我覺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 王蒙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