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周培源

人物簡介  周培源(1902.8.28-1993.11.24),我國著名科學傢、教育傢、社會活動傢,是中國近代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周培源歷任人大代表、政協副主席、中國波蘭友好協會會長、九三學社主席等職位,被譽為 和平老人 , 傑出的民間外交傢 。周培源在學術上的成就,主要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和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的研究;他從事教育工作60載,培養瞭一大批力學傢和物理學傢;晚年仍為三峽大壩工程盡心盡力。周培源為人正直,文革期間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仗義執言 。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2年8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的一個書香之傢。父親周文伯是清朝秀才。母親馮瑛生有一子三女,周培源排行第二。
  1919年,考入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中等科。學習期間,發表數學論文《三等分角法二則》,受到當時數學教授鄭之蕃的贊許。
  1924年,由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
  出國留學
  1924年秋天,因成績優秀,被清華學校派送去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系繼續完成大學課程。
  1926年春、夏兩季分別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1927年,周培源入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繼續攻讀研究生。他先從師貝德曼,後改從E.T.貝爾做相對論方面的研究,次年獲理學博士學位,並獲得最高榮譽獎(Summa cum laude)。
  1928年秋,他赴德國萊比錫大學,在W.K.海森伯(Heisenberg)教授領導下從事量子力學的研究。
  1929年,赴瑞士蘇黎世高等工業學校,在S.泡利(Pauli)教授領導下從事量子力學研究。
  回國任教
  1929年回國,被聘為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其時年僅27歲,並先後在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授。
  1932年,周培源與王蒂澄女士結婚,生有四個女兒。王蒂澄退休前,一直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教書。
  1936年至1937年,據清華大學休假規定,周培源赴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院從事理論物理的研究。其間參加瞭愛因斯坦(Einstein)親自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並從事相對論引力論和宇宙論的研究。
  1937年,他假滿回國。不久,抗日戰爭爆發。7月底,平津淪陷。8月,侵華日軍開進瞭清華園。周培源受校長梅貽琦之托,安排學校南遷,曾先後任長沙臨時大學和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在這期間,他抱著科學傢應為反戰服務,以科學拯救祖國危亡的志向,毅然轉向流體力學方面的研究。
  赤子之心
  1943年至1946年,周培源再次利用休假赴美國。他先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從事湍流理論研究,隨後參加美國國防委員會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海軍軍工試驗站從事魚雷空投入水的戰事科學研究。當時,周培源明確提出:不做美國公民;隻擔任臨時性職務;可以隨時離去。
  1946年7月離職去歐洲參加牛頓誕生300周年紀念會和國際科學聯合會理事會;他還參加瞭在法國召開的第六屆國際應用力學大會,並被這次大會以及會後新成立的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選為理事。同年10月,周培源由歐洲重返美國。
  1947年2月,與夫人攜三個女兒全傢離開美國返回上海。4月回到北平,繼續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並相繼擔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81年因年事已高,周培源主動辭去瞭校長職務。
  1951至1982年間,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1952年,在北京大學領導創辦瞭中國第一個力學專業,即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還領導建造瞭北京大學直徑2.25米的三元低速風洞。相繼任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長、副校長、校長、黨委副書記。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並曾任數理化學部的常務委員。
  1957至1986年間,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
  1958至1986年間,先後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名譽主席。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2年10月6日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一篇5000多字的闡述基礎理論的教學和研究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的文章,同時還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提出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的三點建議。
  1978年3月開始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至1981年5月)。6月27日,中共中央批準,周培源正式就任北京大學校長。10月7日周培源為團長的中國教育代表團抵達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主要參觀、訪問瞭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大學。
  1980年周培源處理復雜的派關系讓他不堪重負,身心俱疲,選擇瞭 激流勇退 。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在北京逝世。
周培源女兒
  1930年某個星期日,周培源到一同學傢中作客,無意中發現一張女子照片,他原以為是這位同學的妻子劉孝錦,其實照片的主人叫王蒂澄,是劉孝錦的同學,北平女子師范大學的學生。周、王兩人相識兩年後,於1932年6月18日在北平的歐美同學會舉行瞭婚禮,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親自主持瞭婚禮。
  周培源的大女兒如枚、二女兒如雁相繼問世,王蒂澄因身體虛弱而得瞭嚴重的肺病。周培源把夫人送至香山眼鏡湖邊的療養院療養瞭一年。他自己則挑起瞭既為人父又為人母的雙重責任。在女兒看來,父母雖然性格不同,卻恩愛一生, 人傢一輩子沒紅過臉 ,母親1989年癱瘓之前,兩人每年都要踏青、遊玩。
周培源力學競賽
  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為教育部委托主辦的大學生科技活動,目的在於培養人才、服務教學、促進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建設。有助於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有助於增進大學生學習力學的興趣,吸引、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有助於發現和選拔力學創新的後繼人才。
  1986年8月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的《力學與實踐》編委會上,北京大學武際可教授建議舉辦一次大學程度的力學競賽,獲得一致贊同。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鄭哲敏院士聽取瞭有關工作匯報並安排《力學與實踐》編委會(競賽組織委員會)籌辦。
  從1992年到2004年的第2至5屆競賽可以看作這項競賽活動發展的第二階段。為瞭鼓勵青年學生學習老一輩科學傢為科學的獻身精神,這項競賽從1996年第三屆起改名為 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
周培源 愛因斯坦
  周培源認為愛因斯坦對現代物理學做出瞭開創性貢獻,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自然科學傢,他曾兩次用 沒有先例 描述愛因斯坦。
  周培源說,愛因斯坦 一生在科學上最豐產的一年是1905年。這一年從3月到9月的6個月裡,他先後發表瞭光電效應理論、佈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在3個領域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當時他不過26歲,他的研究工作隻能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而且沒有名師指導。這在科學史上是沒有前例的。
  周培源還說,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傢和一位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的思想傢,同時還是一個正直、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他深切體會到一個勤懇的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對社會需負怎樣的責任。他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而不要成為禍害。他一貫反對侵略戰爭,反對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反對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為人類的進步進行堅決的鬥爭。凡是他所經歷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凡是他所瞭解到的社會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開譴責,否則,他就覺得是在 犯同謀罪 。這突出地表現在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同德國納粹的鬥爭和 50 年代同美國麥卡錫分子的鬥爭。一個在自然科學創造上有歷史性貢獻的人,對待人類社會問題又如此嚴肅、熱情,在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當愛因斯坦在中國受崇尚時,周培源這樣評價,當愛因斯坦在中國受到非難時,他仍是這樣評價;當愛因斯坦和周培源都身處逆境時,周培源更是這樣評價。事實上,周培源對愛因斯坦的評價,多數是在極困難的政治條件下做出的。
人物評價
  他是一個有鋒芒的人,有人沉默、有人順從、有人阿諛時,他能像大河奔突著向前。(武際可評)
  他是一個豁達而公正的人,一位傑出的科學傢和教育傢,亦有高度的行政才能。(陳省身評)
  由衷欽敬他那一貫的為探求真理獻身、不計榮辱、不畏物議,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王淦昌評)
  中國科學、教育界最受尊敬的領導者之一。(周光召評)
  自己從事物理學習的好老師。(錢三強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