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原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 一作:是人)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傢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參考翻譯

寫翻譯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裡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

文言現象

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於慮:思慮堵塞。衡,通“橫”,梗塞,不順。入則無法傢拂士:拂(b),通“弼”,輔佐。所以動心忍性。 忍,通“韌”,堅韌。這裡作“使(他的性格)堅韌”。詞類活用生於憂患(生)名詞作動詞,生存死於安樂(死)名詞作動詞,死亡▼

參考賞析

寫賞析

創作背景

孟子作為孔子之後儒傢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的學說,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國君實行“仁政”,要與民“同樂”。孟子的思想學說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記載瞭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對話體著作。其顯著特點一是氣勢充沛,雄辯而色彩鮮明;二是善於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闡述事理。此文▼

賞析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短文不但立論高遠,見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論證明晰,邏輯嚴謹,有不容置辯的說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層層深入進行論證,形成壓倒一切的逼人氣勢,在藝術上也很值得稱道。孟子在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圍繞客觀環境與個人和國傢命運的關系,闡述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深刻道理。文▼

賞析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孟子所舉的例證是舜帝、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裡奚六人。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後人常引以為座右銘,激勵無數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奮起。其思想基礎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英雄觀念和濃厚的生命悲劇意識,一種崇高的獻身精神。是對生命痛苦的認▼

賞析三

文章開頭,作者一連列舉瞭六位古代聖賢在困難憂患中崛起的事例,來證明“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一著名論斷。這個推理過程屬於邏輯學上的歸納推理,即由前面六個特殊的事例,歸納出後面帶普通意義的結論;又通過後面的結論,說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