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太武帝拓跋燾

人物簡介  太武帝拓跋燾是北魏第三位皇帝,是明元帝拓跋嗣的長子,他在位期間多次擊敗柔然穩定邊境、向南擊敗劉宋、鎮壓蓋吳起義,最終統一中國北方;整頓吏治,勵精圖治,然而晚年刑罰殘酷殺戮過多。拓跋燾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太武帝滅佛這件事瞭,因他滅佛一事致使北方地區佛教一度衰弱。公元452年,拓跋燾被宗愛秘密殺害,享年45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天賜五年(408年),拓跋燾出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宮。拓跋燾出生時,體態容貌與常人大不相同,他的祖父道武帝拓跋珪十分驚奇,高興地說: 完成我的事業的,必定是這個孩子。
  天賜六年(409年),道武帝去世,拓跋燾的父親太子拓跋嗣繼位,是為明元帝。
  泰常七年(422年)四月初二日,明元帝封拓跋燾為泰平王,並任命拓跋燾為相國,加授大將軍。同年五月,拓跋燾監管國事。十一月,拓跋燾親自統領六軍出鎮塞上。明元帝生病時,命拓跋燾總管朝中事務。拓跋燾聰明大度,應付裕如。
  泰常八年(423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去世。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燾繼位,成為北魏第三位皇帝,是為北魏太武帝。
  統一北方
  始光二年(425年)胡夏的立國者赫連勃勃病死,其子赫連昌繼位。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燾親率大軍攻打胡夏。始光四年(427年)魏軍攻胡夏首都 統萬城(陜西省靖邊縣白城子)時,拓跋燾將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故意示弱,誘固守之夏軍脫離堅城,當夏軍出城追逐時,又采納崔浩分兵潛出襲其後之計,大獲全勝,俘虜赫連昌,赫連定即位於平涼。神麚三年(430年)拓跋燾再攻胡夏,奪取安定、平涼、長安、臨晉、武功等地,盡得關中之地。胡夏名存實亡(赫連定在滅西秦之後,被吐谷渾所殺,胡夏滅亡)。
  延和元年(432年)後魏攻打北燕,燕主馮弘送小女兒(即左昭儀馮氏)進宮和親。太延二年(436年),魏軍攻克北燕國都和龍(今遼寧朝陽),北燕滅亡。
  延和二年(433年)魏朝又攻占瞭宋、魏之間氐人楊氏建立的仇池國。
  胡夏滅亡後,北涼向魏國稱藩,後魏封北涼國君沮渠蒙遜為涼王。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燾親征北涼,以南涼的最後一代君主禿發傉檀之子禿發破羌為向導,兵不血刃降服北涼諸鎮,國君沮渠牧犍在內外交困之下,帶文武百官面縛出降。北涼滅亡。
  從431年到439年的九年中,拓跋燾先後將胡夏、北燕、北涼這三個小國消滅,並於433年進攻漢中,攻滅楊氏建立的後仇池國,結束瞭十六國紛爭的混亂局面,將柔然、吐谷渾以外的北方諸胡統一於魏朝大旗之下。
  鎮壓起義
  拓跋燾是一位開明君主,推行的政治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安定,推進瞭鮮卑(有學者主張錫伯族就是鮮卑族後裔,但證據不充分)封建化的進程,但拓跋燾畢竟是封建帝王,沒有擺脫民族的界限,更沒有停止過對各族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因此,在拓跋燾統治時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仍然十分尖銳。
  盧水胡是匈奴別部,因居於盧水而得名,自東漢以來聚居於湟中(今青海湟水兩岸),其後漸分佈於秦、隴,杏城鎮(今陜西黃陵西南)等地。後魏平定關中後,在這裡設置軍鎮,加強對盧水胡的控制。大魏政府遷徙瀘水胡人,加重其賦稅。太平真君六年(445年),關中地區爆發瞭盧水胡蓋吳領導的武裝起義。
  起義爆發後,魏長安鎮副將元紇率軍前往鎮壓,被擊敗。於是,關中各族人民盡皆響應,起義軍擴大到十萬餘人,分兵三路,一路由白廣平率領向西南攻取新平(今陜西彬縣)、安定(今甘肅臨涇);一路向東南攻取臨晉(今陜西大荔南),從東面威逼長安;蓋吳自領一軍攻取李潤堡(今陜西大荔北),直插渭北,準備進攻長安。拓跋燾急忙調發高平鎮(今寧夏固原)敕勒騎兵趕赴長安,又令將軍長孫拔調集並、秦、雍三州之兵屯守渭北。
  與此同時,聚居於河、汾間的河東蜀在薛永宗領導下於太平真君六年(445)十一月襲擊魏在河東的牧場,奪取馬匹,組織瞭一支三千餘人的騎兵,在汾曲(今山西新絳附近)發動起義。蓋吳派人和薛永宗取得聯系,薛永宗接受蓋吳的任命為秦州刺史,先後攻取聞喜(今山西聞喜)、弘農(今河南靈寶),逼近潼關,隊伍亦發展到五萬餘人。
  兩支起義軍連衡相應,結成犄角之勢,聲威大震,北起杏城,南至渭北,西抵金城(今甘肅蘭州),東及河東,以陜西中部為中心,包括甘肅東部、寧夏東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的廣大地區都處於起義軍的控制和影響之下。蓋吳派使臣趙綰上書宋文帝,希望劉宋政權能出師河、陜,形成對北魏南北夾攻的態勢。
  在關中統治搖搖欲墜的情況下,拓跋燾親自領軍征討,他采取分兵牽制、各個擊破的策略,由殿中尚書乙拔將三萬騎討蓋吳,西平公寇提將萬騎討白廣平,自領主力進攻薛永宗。太平真君七年(446)正月,大軍兵臨汾曲,利用當地豪強建立壁壘,隔斷薛永宗和蓋吳的聯系,隨後乘起義軍沒有戒備的情況下發起突然襲擊,鎮壓瞭這支起義軍。二月,拓跋燾率軍渡過黃河,至洛水橋(今陜西大荔境內)。蓋吳聞訊後北撤,在杏城遭到魏軍包圍,損失嚴重,再次上書宋文帝,希望劉宋政權能出師援救,但未能如願,八月,蓋吳被叛徒所殺,起義軍被鎮壓。
  在鎮壓蓋吳起義的過程中,拓跋燾對沿途響應起義的各族人民進行瞭殘酷殺戮,力圖以民族高壓政策來扼殺反抗鬥爭,暴露瞭其統治者的本性。
  大破柔然
  柔然在魏朝建立之初就是其大敵。拓跋燾十二歲便遠赴河套抗擊柔然的入侵,把邊塞軍務整頓的有聲有色。始光元年(424年),拓跋燾即位後不久,柔然可汗牟汗紇升蓋大檀率六萬騎兵進犯雲中(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拓跋燾率輕騎赴擊,被柔然軍包圍達五十重,拓跋燾聲色剛毅威嚴,不為所動,這才穩定瞭軍心。後北魏軍射殺柔然大將於陟斤,柔然乃退。始光二年(425年),拓跋燾整頓兵馬,突襲柔然,大破柔然軍隊主力。從此,拉開瞭魏朝對柔然的戰略大反攻的序幕。神麚二年(429年),拓跋燾分兵兩路,取道黑山(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和大娥山,大舉攻打柔然。拓跋燾親自率領輕騎軍長途奔襲,出奇制勝,很快就抵達栗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俘虜敵軍甚眾。從光始元年(424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49年)25年間,拓跋燾13次率軍進攻柔然,擊潰高句麗等柔然附屬部落,擴地千餘裡,後設六鎮抵禦柔然入侵。終於使柔然 怖成北竄,不敢復南 , 邊疆息警矣 。從此之後,柔然一蹶不振。這是既漢武帝重創匈奴之後,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太武滅佛
  在拓跋燾皇帝鎮壓蓋吳起義的同時,發現關中地區的佛寺內藏匿武器,拓跋燾懷疑僧侶與蓋吳相勾結,於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詔滅佛。宣佈佛教為邪教,在各地焚毀所有的佛像和佛經,沙門無少長悉坑之,禁止佛教的傳播。
  拓跋族入主中原後,承中原佛法之事,接受瞭佛教這一思想武器,用它來敷導民俗,因此,從魏太祖拓跋珪開始,魏朝統治者大都敬禮沙門。拓跋燾繼位之初也是如此,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但是佛教勢力發展過於迅猛,佛教徒人口增加,拓跋燾在軍事戰爭中日益感到人力的缺乏;另外佛教進入中原後也吸收瞭讖緯學說,搞一些神秘理論,妨害到瞭皇帝的權威。加之,拓跋燾所寵信的崔浩深信道教,在崔浩的詆毀下,拓跋燾漸漸疏遠佛教。在太延四年(438年),拓跋燾詔令五十歲以下沙門盡皆還俗,以從征役,解決翌年西伐北涼所需的人力問題,在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拓跋燾又下滅佛詔,指責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齊政化,佈淳德於天下。規定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有私養沙門及師巫、金銀工巧之人在傢者,限於二月十五日前遣送官拓跋,不得藏匿。過期不送,一經查實,沙門身死,主人門誅,以加強政治控制。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下詔滅佛更是使佛教遭受瞭毀滅性的打擊。
  鮮卑上層人士多信奉佛教,他們以太子拓跋晃為首,盡力維護佛教的利益。太子拓跋晃雖下令焚毀瞭大量寺廟佛塔,卻也有意放緩瞭執行法令的時間,暗中保護一些僧侶逃脫性命,並收藏瞭一些經文和佛像。太子拓跋晃與拓跋燾在宗教問題上認識的差異成為幾年後的宮廷變亂的誘因之一。
  經過拓跋燾的滅佛,北方地區佛教勢力一時陷於衰落,直到拓跋燾死後,繼位的文成帝拓跋濬頒佈瞭復佛法詔,才得以復蘇並發展。
  碑刻之獄
  崔浩歷仕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三朝,無論是平定北方、西域諸國還是對南朝作戰,崔浩的謀策都對大魏軍隊的勝利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後崔浩官至司徒。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善於謀略的大傢,卻不善自謀。他自己篤信道教,就諷喻魏太武帝滅佛。拓跋燾言聽計從,尋個機會在全國大殺和尚,毀滅佛寺。而當時後魏上至太子、公卿,下至庶民百姓,信佛的人不計其數,崔浩此舉得罪瞭一大批鮮卑貴族。加之崔浩主修國史時,又直書其原,不避忌諱,內容涉及大魏王朝先輩許多同族殺戮、荒暴淫亂的史實。文人喜功,崔浩又把國史銘刻於石碑上,費銀三百萬,方一百三十步,想使內容萬代流傳。
  鮮卑貴族、諸王以及嫉恨崔浩的群臣紛紛上言,惹得拓跋燾怒不可遏,這位還未完全開化的胡人武夫,他不僅盡誅崔浩全族,又族誅與崔浩有姻親關系的范陽盧氏,河東柳氏以及太原郭氏。由於燕趙漢人的幾個大族遭受沉重打擊,魏朝一直欣欣向榮的制度性漢化蒙上瞭一層陰影。《魏書》評價:崔浩才藝通博,究覽天人,政事籌策,時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於子房也。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謀雖蓋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豈鳥盡弓藏,民惡其上?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後世研究魏史的專傢,無不對崔浩被誅一事深加推究,以為此事件是魏朝上層統治階級內部 胡漢矛盾和鬥爭的結果 。
  確實,崔浩掌權後, 齊整人倫,分明姓族 ,提高瞭漢人高門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抑制瞭鮮卑勛貴的跋扈。但是,從本質上講,崔浩的所有行動皆是服務於魏朝皇權統治,隻是在後期因一直受世祖寵信而 得意忘形 ,最終竟敢於和太子爭任官員, 校勝其上 ,完全忘掉瞭道傢 明哲保身 、 功成身退 的宗旨。雖有如許 閃失 ,筆者認為,拓跋燾也不是一直深思熟慮地想殺掉作為 漢族 的崔浩。一向以來認為世祖殺崔浩是鮮卑貴族報復漢族的種族矛盾的暴發的看法是化簡為繁,小題大做。
  世祖晚年,征伐四克,已經感覺自己就是萬能的天下大帝。加上多年酗酒成性,以及中年男人的性情喜怒無常,想殺誰就殺誰,想把誰族誅就把誰族誅,真是處於喪心病狂的狀態。崔浩倒黴,正撞上有人告他修國史 暴揚國惡 ,一怒之下,魏太武帝便率意作出如此殘暴、令人發指之舉。
  南擊劉宋
  神麚三年(430年),大宋皇帝劉義隆北伐,魏朝將士王慧龍、韓延之、司馬休之等人率軍頑強抵抗,反擊宋軍,宋軍無力抵抗,後魏先後攻克金墉、洛陽、虎牢、滑臺等地。此為後魏南朝第二次大戰(第一次為423年魏明元帝拓跋嗣同南朝劉宋的大戰)。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春,拓跋燾率大軍南征劉宋。魏軍長驅直入,直達懸瓠(今河南汝南)城下。魏軍遭到瞭劉宋汝南太守陳憲的頑強阻擊,被迫撤軍。
  南朝劉宋經過元嘉之治後,國力昌盛,劉義隆幻想 封狼居胥 ,於是在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秋,不顧群臣反對,再次下詔北伐,拓跋燾親率大軍抵抗。劉宋前期戰略失誤,喪失主動權。魏軍在拓跋燾的指揮下,攻占東平(今山東東平)、鄒城(今山東鄒縣),後來,魏軍兵分四路南下,攻宋懸瓠城(河南上蔡縣東),宋將陳憲堅守苦戰,魏軍死傷甚重,敗退,繞過懸瓠;後攻彭城,劉宋徐州刺史劉駿(宋文帝子)決心堅守,魏軍攻城又不克,繞過彭城,率軍南行;後攻盱眙城(江蘇盱眙縣)又不克,又率軍繞過盱眙,南行直到瓜步(江蘇六合縣境),聲言要渡長江。宋沿江戒嚴,每戶都得出丁男來服役,王公大臣傢子弟也不能免。魏兵缺糧,前面有大江,後面有宋兵堅守城鎮,隻好退走。魏太武帝攻盱眙,向宋守將臧質求酒,臧質給他一罐便尿。魏太武帝受辱,大怒,全力攻城三十日,魏兵屍體高與城平,仍不能攻入,又隻好忍辱退走。
  魏軍為瞭泄憤,撤退時經過宋朝江北六州,遇房便燒,所過之地,化為灰燼,淮南一帶,幾乎成瞭無人區。 自是道裡蕭條,元嘉之政衰矣 。南方 元嘉之治 的盛世局面一去不復返並隨後日益衰落,而北方也因為損失瞭大量的士兵馬匹,《資治通鑒》載當時北魏 士馬死傷過半,國人並尤之 ,好多年無法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遇弒而死
  拓跋燾晚年脾氣暴躁,誅戮過多。而他卻又常常在殺完人之後後悔莫及。由於刑罰嚴酷,國內曾經幾度政治混亂。後又在中常侍宗愛的煽動下,他又逼死瞭太子拓跋晃,正平二年二月初五日(452年3月11日),太武帝被宗愛密謀殺害,享年45歲,在位29年。不久群臣為其上廟號世祖,謚曰太武皇帝。葬於雲中金陵。
拓跋燾之孫
  文成帝拓跋浚
  陽平幽王拓跋新成
  京兆康王拓跋子推
  濟陰王拓跋小新成
  汝陰靈王拓跋天賜
  樂良厲王拓跋萬壽
  廣平殤王拓跋洛侯
  任城康王拓跋雲
  南安惠王拓跋楨
  城陽康王拓跋長壽
  章武敬王拓跋太洛
  樂陵康王拓跋胡兒
  安定靖王拓跋休
  趙王拓跋深
太武帝滅佛
  北魏為瞭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為兵。那時,由於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所以銳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他還聽信宰相崔浩的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
拓跋燾之死
  拓跋燾晚年脾氣暴躁,誅戮過多。而他卻又常常在殺完人之後後悔莫及。由於刑罰嚴酷,國內曾經幾度政治混亂。後又在中常侍宗愛的煽動下,他又逼死瞭太子拓跋晃,正平二年二月初五日(452年3月11日),太武帝被宗愛密謀殺害。
  望著空曠曠的大殿,拓跋燾猛地想起一個人來,乜斜一雙醉眼道: 高允呢?怎麼沒有看到他! 宗愛略有不滿地道: 高允好長一段時間沒進宮瞭,當值不來,不當值也不來! 皇帝有詔。時間不大,高允步入大殿,邊走邊哭,歔欷落淚,悲不能止。拓跋燾長嘆一聲,放下酒杯淚流滿面,一句話沒說,擺擺手讓他出宮。左右侍從奇怪地問道: 高允無言而泣,陛下因何為之悲傷? 拓跋燾嘆息道: 崔浩被殺時,高允應該死。東宮苦諫,才得以幸免。今無東宮,所以高允見朕悲傷。 宗愛此時此刻後怕起來,拓跋燾喜怒無常,性情不定,說不定哪一天想起兒子的好處來,把自己給喀嚓瞭,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個邪惡的念頭湧上他的心頭。
  次年二月宮裡傳出拓跋燾駕崩的死訊。宗愛謀殺瞭拓跋燾,謀殺過程過於機密,史書沒有載明用什麼手段。可憐一統北方的一代勇武之君沒能馬革裹屍,戰死疆場,卻死在無恥的閹宦小人之手。世事無常,誰又能預料呢?和東晉孝武皇帝司馬曜的死一樣,沒有一個人出面調查拓跋燾的死因。權臣們就擁立嫡皇孫拓跋濬還是立皇三子東平王拓跋翰展開激烈辯論,久議不決。宗愛得罪太子拓跋晃,又和拓跋翰不和,兩人都不想立。宗愛地位卑賤,又沒有軍權,如何鬥得過那些大臣。世上的事隻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宗愛密召皇六子拓跋餘入宮,矯赫連皇後(赫連勃勃的女兒)詔,召集權臣們入宮開會,宮門內埋伏瞭三十多名宦官。
人物評價
  總評
  魏太武帝拓跋燾,雄才大略,聰明雄斷。在位期間,借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一舉統一瞭中國北方,使西晉末年以來北方地區的割據混亂局面得以結束,為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提供瞭有利條件,當時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時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也極為罕見。此外,他廣泛搜羅漢族士人,整肅吏治,修訂律令,督課農桑,崇尚儒學,推動瞭魏朝的封建化進程。
  歷代評價
  拓跋珪: 成吾業者,必此子也。
  魏收《魏書》: 世祖聰明雄斷,威豪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
  沈約《宋書》: 佛貍篡偽,彌煽雄威,英圖武略,事駕前古,雖冒頓之鷙勇,檀石之驍強,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東舉龍碣,總括戎荒,地兼萬裡,連騎百萬。
  李延壽《北史》: 太武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出,周旋夷險。平秦、隴,掃統萬,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絕跡,廓定四表,混一華戎。其為武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至於初則東儲不終,末乃釁成所忽,固本貽防,殆弗思乎。
  虞世南: 太祖、太武,俱有異人之姿,故能辟土擒敵,窺覦江外。然善戰好殺,暴桀雄武,稟崆峒之氣焉。至於安忍誅殘,石季龍之儔也。
  張大齡《晉五胡指掌》: 而太武雄才大略,威服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