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俞大維

人物簡介  俞大維是國民黨陸軍中將,抗戰期間領導兵工企業,被譽為 兵工之父 ,1949年去臺灣後擔任 國防部長 ,他還曾擔任過交通部長、組織研究原子彈等。俞大維傢族龐大,他是曾國藩的外曾孫、是黃敬的叔叔,與蔣經國是兒女親傢,此外還與傅斯年、葉劍英、陳寅恪等都有姻親關系。

人物經歷
  回國任軍政部參事
  1928年,國民政府初步統一全國,就開始軍隊現代化。曾求助於英、美列強,但皆無動於衷,不得不轉求於德國。兵工署署長陳儀去德國考察,請俞大維回國任職。
  1929年6月俞大維返國,任軍政部參事。
  1930年5月,俞大維第二次赴德,任商務專員,負責采購軍備,並專門學習軍事,包括兵器制造、戰役分析,尤其是彈道學。他用德文寫瞭四十多本筆記,說: 這兩年學到的比哈佛三年學的還多!
  再次回國任署長
  1932年,俞大維回國。1933年,他擔任兵工署署長並兼任兵器教官,陸軍中將。兵工署負責軍火制造及維修等。由於國傢工業條件不足,軍火大半仰賴外購,來源分散,制式不統一,面對日本灼灼逼人的侵略態勢,改進武器生產是極迫切的工作。
  俞大維就任後,首先籌建新廠,加強生產能力,積極在德國大量采購機器、材料等,以21廠為例,所用鋼材九成以上是德國料(德國槍炮鋼料品質至今仍是世界聞名),至抗戰勝利時仍有存量。
  其次,建立研究開發體系。成立理化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彈道研究所、精密機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光學研究所、炮兵技術處、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處等,高薪聘請外國專傢來華教導,同時在國內延攬人才隨專傢工作,使武器研發在中國紮根。如 兩彈元勛 任新民、屠守鍔、姚桐斌、孫傢棟,黃緯祿和火箭專傢徐蘭如、沈正功、謝光選等人均在俞大維領導下的兵工機構打下瞭堅實基礎。
  第三,提高兵工企業的效率,他認為考量效率的重點在於建立成本會計制度。他令各兵工廠普遍實施成本會計,使兵工生產企業化,全國工廠企業紛紛仿效,對我國工業水準的提升有深遠的影響。
  最後,建立標準化生產和檢驗制度。大量生產是二十世紀新發展的生產方法,要求產品的零件能夠互換。俞大維兼技術司長,會同各研究機構,訂定各項軍品的規格及圖樣法規,在各兵工廠設立樣板工廠,加強制造能力與產品精度。並建立零件、半成品檢驗,進而建立整套質控制度。在此基礎上,建立武器制式制度。
  選定從德國毛瑟槍改制的中正式步槍為制式步槍,性能優越,堅固耐用,適合中國人體型。輕機槍則選定捷克式輕機槍,構造簡單,拆裝方便,故障甚少。重機槍選用德國馬克沁機槍,性能優良,水冷耐用,故障亦少。三種步機槍口徑均為7.9毫米,彈藥通用,簡化生產與補給。當時日軍三八式步槍和機槍的射程與殺傷力均不如我軍。
  火炮方面,適應當時的經濟能力,並求短期能大量生產,選擇迫擊炮為生產目標。制式選82毫米,是仿造法國佈朗德81毫米迫擊炮,重量較輕,適宜山地作戰,以後逐步生產60毫米及150毫米迫擊炮。
  經過四年準備,國軍已有數十個步兵師更換瞭新的制式裝備,所制武器精確性不遜列強,並且適合中國人體能,適應國內交通狀況。
  1937年,抗戰爆發,設在東南地區各兵工廠西遷後方。當時運輸狀況極端困難,以江船上溯宜昌,再以人力,用繩索將船拖拽過峽谷湍流,有時每日僅前進數百米,上岸後,還要鑿山開路,遇水搭橋,遷往崇山峻嶺間,以免於敵機轟炸。俞大維督導兵工廠西遷,用他的話講是 有條不紊,全師而退 。
  八年抗戰中,俞大維自豪的是軍火供應不匱乏,無人抱怨 彈藥沒有瞭 ,當然這是指輕武器的彈藥,中國當時不能生產重武器。
  講授彈道學
  抗戰期間,俞大維還到重慶的兵工學校講授彈道學,復旦大學、中央大學、重慶大學都聘俞大維開講座,但他以公務太忙而拒,可見他對培育兵工人才的苦心!
  俞大維還兼任兵器教官,每三個月率21廠有關員工至靶場驗查武器性能。
  俞大維在重慶期間,華羅庚一傢也逃難到重慶。俞大維幫他找瞭房子,兩傢人住得很近,便於探討數學。有道數學題俞大維解不出,請教過許多外國專傢也無答復,想不到華羅庚在一夜之間就解出,而且非常簡捷。俞大維對華羅庚很是佩服。
  研究原子彈
  1945年11月,軍政部部長陳誠、次長兼兵工署長俞大維,邀請吳大猷(物理)、曾昭掄(化學)與華羅庚(數學)商談研究原子彈。專傢意見是我國毫無基礎,隻能由培育人才著手。陳、俞采納此議,聘吳大猷、曾昭掄及華羅庚三人率領王瑞駪、唐敖慶(化學)、孫本旺(數學)及李政道、朱光亞(物理)於46年赴美學習。
  任交通部長
  1946年5月,俞大維任交通部長。內戰時期,交通混亂,鐵路公路隨修隨毀,隨毀隨修。俞大維設置一個會報室,掛一張全國詳細大地圖,路電郵航等均在圖上繪出。每日上午九時,俞主持會報,聽取路電郵航等各司報告後,即口頭指示解決辦法,各單位主管即將指示下達辦理,不需要再行批示。
  因陸上交通遭破壞,俞大維就致力發展航空運輸。因交通阻塞,郵遞極為遲緩。俞大維決定可利用空郵者,無論付航空郵資與否,一律交付空運。空郵數量大增,最高時占全部空運量百分之十。以往累月經年到達的郵件,數日即可送到。
  人物晚年
  俞大維於1965年,因病請辭國防部長。繼任者是他的親傢 蔣經國。
  俞大維的長子俞揚和生於德國,是空軍軍官學校第16期畢業生。20歲時,在美國完成飛行訓練,回到中國,參加對日作戰。他參加空戰三十多次,最後一次被敵機擊落,跳傘受傷,不能再服役,就離開瞭空軍,擔任民航駕駛員。
  1959年底,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在美國遇到俞揚和,一見鐘情。因為俞揚和結過婚,蔣經國要求愛女三思而行。俞大維泰然,認為兒女成年,有權自主。1960年5月,兩人悄悄結瞭婚,雙方父母皆不在場。1961年,他們生瞭一個兒子。孩子的出世不僅得到祖父母的歡心,也得到外祖父蔣經國、曾外祖父蔣介石的寵愛。但是蔣孝章的兄弟孝文、孝武、孝勇至死沒有接受這位姑爺。
  俞大維從國防部長下來後,已近70,不再上班瞭。整日坐守書城,手不釋卷。讀 詩經 ,先讀瑞典漢學傢高本漢的英譯本,讀出興趣,再回頭看原典,愈讀愈感覺真是寶貴的遺產,先民智慧的結晶。70歲以後參照德譯本讀易經。他說:幼年讀線裝書,中年讀英文、德文書,現在又讀線裝書,讀來讀去還是中國書深奧。
  他九十歲那年,摔瞭一跤,後腦勺摔破瞭。治療後,他叫人找瞭本微積分,說: 你念一道習題,我來做做看。 結果答案正確,老人很得意: 我腦子沒跌壞!
  李登輝執政後,俞大維贈李登輝 老子校釋 、 墨子閑話 以及 齊民要術 三本書,並提供 執中治國 建言, 民主就是妥協,妥協就是執中。執中治國就是走中間路線 。希望李登輝講話不要引用聖經,要去聽聽老百姓在講甚麼話,老百姓隻想大傢團圓、吃飯,打打麻將,這就是安定。李登輝聽不進他的話,李的理想是臺獨,他要讓臺灣民眾追求臺獨,而不是安定。
  一位記者問俞大維: 李登輝就任總統以來,是否遵循你的走中間路線,以人為師,到處請益的建言?
   李登輝,是復旦大學的校長嗎?他己死掉瞭。 他回答。
   李登輝死掉瞭,死掉瞭! 他繼續著說,並用右拳連連打記者的左胸。
   不是那個李登輝,是現在我們的總統,臺灣人李登輝。 記者說。
   噢!噢!我不認識! 他如此回答。
  俞大維在大陸奮鬥20年,敗於中共。在臺灣奮鬥20年,成果歸於臺獨。
  1993年7月8日,俞大維去世,去世前的5個月皈依佛門,法號 凈維 。
俞大維傢譜
  山陰俞氏傢譜輩份排行的用字是 文明大啟聲振傢邦 ,俞大維乃是出自俞文葆這一支。俞文葆有三子一女,即俞明震、俞明觀(鼎)、俞明頤和俞明詩。俞明震是晚清大詩人,生有一子五女。一子即俞大純。俞明觀生二子(大緒、大經)二女(大慈、大蕊)。俞明頤就是俞大維的父親,娶曾國藩嫡親孫女曾廣珊,生五子(大維、大綸、大紱、大絜、大綱)五女(大緈、大絢、大縝、大絪、大綵)。俞明詩最小,嫁給俞明震的好友陳三立做繼室,生四子(隆恪、寅恪、方恪、登恪)二女(康晦、新午)。目前居住臺灣的92歲老壽星俞大傑女士,是俞大維的堂妹,其父是俞明臨,系屬另一支遠房的傢族。
  俞大維有三個兒子。長子俞揚和,曾任空軍軍官,退伍後定居美國,娶蔣經國之女蔣孝章為妻,生有一子俞祖聲。俞揚和今年已經八十多歲瞭。次子俞方濟長期在俞大維身邊生活,現已去世。三子俞小濟一直住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藏書甚多,尤以佛書為最,其中還有梵文貝葉經。俞小濟至今仍保有他父親許多相關資料,如哈佛學生證和在柏林大學聽愛因斯坦講課的聽課證等。未來有可能會將這些遺物捐獻給建立在金門榕園的俞大維紀念館。
  俞大維的傢世十分顯赫,不但名人眾多,還跟許多知名的傢族結為姻親。
  父親俞明頤曾任湖南督練公所(清政府訓練新軍的部門)兵務總辦,母親曾廣珊為中國清朝末年名臣曾國藩之孫女,他是曾國藩的外曾孫。
  大伯俞明震為晚清著名詩人、教育傢,曾任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督辦(即校長)
  堂哥俞大純曾任交通部隴海鐵路局局長。堂哥兒子俞啟威曾與江青同居,曾任天津市長、中共第一任機械部長。堂哥孫子俞正聲是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
  姑丈陳三立是知名詩人。表哥陳寅恪是知名歷史學傢,表姐曾憲植的丈夫葉劍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妹俞大彩是知名學者、國立臺灣大學前校長傅斯年的妻子,妹俞大縝曾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妹俞大絪亦曾為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著名化學傢、教育傢曾昭掄的妻子;弟俞大綱是中國戲曲專傢;弟俞大紱是植物病理學和微生物學傢,曾任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子俞揚和,娶中華民國蔣經國總統的女兒蔣孝章為妻,孫俞祖聲。
俞大維陳寅恪
  俞大維與陳寅恪在美國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連續同學七年。陳先生的母親是他的姑母,陳先生的妹妹是他的夫人,陳先生的父親陳三立、祖父陳寶箴與俞大維的父輩、祖輩相交很深,所以,俞大維與陳寅恪是兩代姻親,三代世交,七年同學。
人物評價
  俞大維為人通情達理,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俞大維處事原則一是瞭解全局,掌握重點。二是負責,責任不往下推。他說: 議之於眾,而決之於一,責任則歸我。
  俞大維用人,可用五個字概括:訪、用、信、敬、宥(you:寬恕)。求才先訪察,可用即用,用則充分信任,而且予以尊重。部下有過,盡量予以勸說而曉以大義並予原宥寬恕。他曾對陳誠提及宥才的重要,不必計較小過。
  俞大維的一生與蔣介石密不可分,蔣介石對他的信任和滿意是無與倫比的。
  在他任職兵工署長期間,為瞭兵工廠的撤遷,蔣介石破例在漢口召見他。在這以前和以後,蔣介石對他的工作沒有任何不滿。
  俞大維接任交通部長時,卸任部長俞飛鵬告訴他:很高興你來接任,我們同是俞傢,不過交通部長很難辦,因為蔣介石對大小事都會用電話垂詢。但俞大維任交通部長三年中,僅接過一次蔣的電話。那是淮海戰役時,蔣軍被圍困,正值冰天雪地,部隊全賴空投補給。蔣介石問:今天部隊有無收到空投糧食?俞答:投到瞭。蔣問:你怎麼肯定投到瞭。俞答,是我親自去空投的。
  俞大維任國防部長期間,他的辦公室與蔣介石的辦公室有一道門相通。兩人來往隻須幾步,可是十年任期,俞不曾踏入蔣辦一步,蔣也不曾來俞室一次。
  俞大維對蔣介石是很感激的。蔣介石去世次年開始,每年蔣的生日和忌日,他必到慈湖磕頭二次,風雨無阻,即使九十多歲,坐輪椅。俞大維說,他隻向母親和蔣介石磕頭行大禮,以感養育和知遇之恩。
  俞大維兒時受到系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中國傳統教育重倫理,辨是非,文章是載體,義理是核心。
  俞大維不僅僅廣讀古籍,更重要的是他以效法聖賢為人生目標。他曾向母親詢問曾國藩的做人處世的原則,老夫人說: 文正公一生嚴明治軍,謹慎治事,勤儉治傢,恪守民族傳統美德,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這成為俞大維一生遵循的原則。因此,中國傳統文化是他的體,是他的髓。
  中學的缺陷是 百年來,西學東漸,中國傳統日漸凋落,曾國藩倡洋務,要求傢人積極學習西學。西學重思維,辨層次,知識技能是載體,思維方法是核心。俞大維學習西學,不僅掌握瞭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他掌握瞭科學知識的精髓,才能大學畢業3年就拿到哈佛的博士,25歲就能在國際頂級雜志發表文章。
  俞大維曾問一位先生,到紐約是否至音樂大廳一遊?答曰曾往。俞問有何意見?答以 聲光俱佳,此劇場正訓練美女百人,身高一致,跳舞進退齊一,面貌、身材、服裝無一不美。 俞曰: 你是學管理的,不應隻註意前臺之表演,應該到後臺去學習,看看此一百人如何進出前後臺,如何管理才是學問!又如中國人的結婚喜筵,常常宴開一百餘桌,如何調派侍者分配服務?如何能同時上菜撤盤?同一道菜如何能夠同時做出一百餘盤?餐廳與廚房的管理也處處都是學問。
  俞大維不僅有能力看出問題,更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來自西方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才是科學的本質,掌握以後才能舉一反三。既可用於改造兵器工業,又可用於提高運輸效率。
  學習西方的方法是為瞭革新中國,中學仍是俞大維的體,所以他在老年又讀線裝書,感到還是中國書深奧。
  一語概之,俞大維是中體西用的典范!
  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西化和如何保存傳統。西化的方向有自由主義,有馬列主義等。傳統的定義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俞大維、胡適、陳寅恪等給出瞭他們的答案。
  在他們凋亡後,產生他們的土壤已經不存在。
  大陸以馬列主義為立國之本,中學傳統已經斷裂。臺灣隨著去中國化,對中華民族復興的貢獻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