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張愛萍

人物簡介  張愛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早年加入共產黨,為中國革命事業鞠躬盡瘁,建國後又在國防科技建設方面貢獻巨大,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等榮譽。張愛萍在建國後又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人大常委、華東軍區參謀長等職位。 文化大革命 中,張愛萍慘遭迫害,被批鬥、囚禁6年之久,甚至左腿落下殘疾,文革後又復出國防工作,即使退休後仍然關系國傢和軍隊建設。

人物生平
  人生初期
  張愛萍同志1910年1月9日出生於四川省達縣羅江口鎮張傢溝一個農民傢庭。1925年春入達縣中學,開始參加革命活動,任學生會副主席。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羅江口黨支部書記、臨時縣委委員,積極組織學生、群眾進行革命活動。1929年6月赴上海參加黨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市閘北區委委員、副書記。曾兩次遭外國巡警和國民黨保安隊逮捕,在獄中進行瞭堅貞不屈的鬥爭,保持瞭革命氣節。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紅14軍1師歷任小隊長、政治指導員、中隊長、大隊長。在攻打老虎莊、泰州的戰鬥中,作戰勇敢,左臂負傷。
  1930年底,張愛萍同志到中央蘇區工作。歷任共青團閩西特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共青團蘇區中央局秘書長,共青團萬(安)太(和)中心縣委書記,共青團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少年先鋒隊中央總隊部訓練部部長、參謀長、總隊長,中央反帝擁蘇大同盟青年部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參與創建少共國際師和紅軍後備兵源的組織動員工作,創作瞭少共國際師師歌歌詞,參與編輯團中央機關報《青年實話》,主編少先隊中央總隊機關刊物《少年先鋒》,發表數十篇文章。先後參加第三、四、五次反 圍剿 作戰。1934年春入紅軍大學學習,同年9月任紅3軍團第4師第12團政委。長征中,歷任紅3軍團第4師政治部主任,第11團、第13團政委。在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四渡赤水、勇奪婁山關、大戰老鴉山、保衛遵義城以及搶占白層渡口、金沙江堵敵、青石嘴痛殲敵騎兵等戰役、戰鬥中,他率部英勇戰鬥,沖鋒在前,多次擔負軍團前衛和後衛,為紅軍主力開道,掩護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的安全。長征到達陜北後,任中央軍委騎兵團政委兼代團長。他刻苦學習騎兵技術和戰術,很快成為優秀的騎兵指揮員。為配合紅軍大部隊東渡黃河抗日,他率部轉戰長城內外的榆林、靖邊、定邊、安邊地區,縱橫馳騁,屢建奇功,有效地牽制瞭敵軍。1936年6月,進入紅軍大學學習。1937年上半年,任抗日軍政大學教員。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愛萍同志受毛澤東同志委派赴上海任中共江浙省委軍委書記,組織滬杭寧地區抗日遊擊戰爭。1938年春,任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做統戰工作。同年4月下旬,赴浙江金華進行統戰工作,秘密發展黨員,組織抗日隊伍。8月中旬赴河南確山,發展武裝力量,組建新四軍挺進縱隊。1939年1月,任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同年6月,赴津浦路東開辟敵後根據地,任八路軍、新四軍皖東北辦事處處長,廣泛團結、擴大抗日力量,僅用3個月就建立瞭包括5縣16區的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同年12月,任新四軍第6支隊第4總隊總隊長兼政委,開辟蘇皖邊區敵後抗日根據地,後任八路軍蘇皖縱隊政委。1940年8月,任八路軍第5縱隊第3支隊司令員,率部挺進淮海、鹽阜地區,接應江南新四軍渡江北上,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3師第9旅旅長,第3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副司令員。1942年12月,任第3師副師長兼第8旅旅長、政委,兼鹽阜軍分區司令員、政委及鹽阜地委書記,統一指揮鹽阜地區的反 掃蕩 鬥爭。他運用靈活多樣的作戰樣式,領導軍民粉碎瞭2萬餘日、偽軍的大 掃蕩 。1944年9月,任新四軍第4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率部轉戰在徐州以南、津浦路東西的廣大戰場,連續作戰,收復失地,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瞭貢獻。
  解放戰爭初期
  解放戰爭初期,張愛萍同志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在指揮部隊破擊津浦鐵路頑敵的戰鬥中頭部負重傷,後赴蘇聯治療。1948年底,他傷愈回國,任第三野戰軍前線委員會委員。渡江戰役伊始,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任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他堅持以人民軍隊為基礎,招賢納士,廣羅人才,團結教育原國民黨海軍人員,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創辦瞭我軍第一所海軍學校及第一個海軍技術研究指導機構━━海軍司令部研究委員會。從接管國民黨海軍機構、艦船開始,不到兩年時間,就建起一支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海軍部隊。
  建國初期
  1951年初,張愛萍同志任解放軍第7兵團暨浙江軍區司令員。後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參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共華東局委員。他組織指揮沿海島嶼的剿匪作戰,消滅瞭國民黨軍殘部及潛伏特務,深入海防前線勘察地形,部署修築工事,有力地加強瞭浙東地區海防建設。1954年8月,任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負責組織指揮大陳列島戰役。同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他於1955年1月組織指揮瞭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一舉攻占一江山島,大陳列島不戰而克,解放瞭浙東沿海全部敵占島嶼,給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圖謀以沉重打擊。他到總參謀部任職後,任總參黨委副書記、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負責軍事行政、裝備、軍務等工作。他反對一切照搬外軍的做法,主張從我軍實際出發進行編制體制建設,註重建章立制工作,主持制訂瞭《關於改變組織體制的決議(草案)》、《總參謀部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法十條》、《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解放軍的發展方向及組織編制》、《全軍組織、裝備八年規劃》、《對改變我軍陸軍師編制的意見》等重要文件,為我軍正規化建設做出瞭突出貢獻。
  受命國防建設工作
  張愛萍同志長期從事國防科學技術和國防工業戰線的領導工作,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傑出領導者。1955年12月,他參加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研究制訂全國科學技術遠景規劃工作,擬制瞭《關於十二年內我國科學對國防需要的研究項目的初步意見》、《關於軍隊內部建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自1959年9月,先後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中央專委委員兼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委員,主持國防科技、裝備和國防工業工作,組織領導 兩彈一星 大協作、大會戰,先後4次擔任核試驗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場試驗總指揮,成功地組織瞭我國第一代地地導彈、首次原子彈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彈爆炸試驗。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工作面臨嚴重困難的關鍵時刻,他深入全國各地的核工業單位調查研究,向中央建議集中全國力量,加速攻關,並呈報瞭《關於原子能工業建設的基本情況和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的報告》,為中央決策提供瞭科學依據。他長年奔波在大漠深處、深山僻壤,與科學傢、工程技術人員和參試部隊官兵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為解決核試驗中的難題,嘔心瀝血,殫精竭慮,提出瞭許多關鍵的指導性意見。1964年2月,任地地導彈專門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建立導彈作戰基地及組建導彈部隊領導機構的工作。1965年6月,向中央軍委呈報瞭《關於組建導彈部隊領導機構問題的報告》,得到軍委批準。1966年6月6日,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他親赴全國各地勘察、選址,為第二炮兵和我國戰略核力量的建設與發展傾註瞭大量心血,做出瞭重要貢獻。
   文化大革命 中,張愛萍同志慘遭迫害,被批鬥、囚禁達6年之久,左腿致殘。但他剛直不阿,正氣凜然,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瞭堅決的鬥爭。1975年3月,他復出後任國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工作,提出 要盡快拿出武器裝備上的 殺手鐧 來 ,領導制訂並組織實施瞭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星等尖端武器裝備的研制計劃,成功組織瞭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尖兵一號 的發射。
  1977年3月後,張愛萍同志再次復出,歷任中央軍委委員、國防科委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傢科委第一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並兼任中央專委辦公室主任、中央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主任。他團結帶領廣大幹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撥亂反正,全面整頓,很快恢復瞭正常工作秩序。他集中精力抓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星的研制試驗,創造性地建立瞭武器裝備研制試驗工作中的總設計師和行政總指揮 兩條指揮線 制度。1980年5月,他成功地組織指揮瞭中國第一顆洲際導彈的發射。同年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主持國防科委、國防工辦、軍委科裝委合並組建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1982年9月,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同年11月,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他強調在進行國民經濟建設的同時必須加強國防建設,走民富國強的路子。他建議並組織領導瞭我軍機械化集團軍試點工作;加強瞭國防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並親臨現場組織指揮潛地導彈和地球同步衛星發射。他十分重視我軍信息化建設,對 銀河 巨型計算機、軍用漢字系列微機等信息裝備的研制給予極大支持。他倡導 保軍轉民 工作,為秦山核電站等重大項目傾註瞭大量心血。他出訪瞭許多國傢,積極開展軍事外交和對外國防科技交流與合作,促進瞭我軍與世界各國軍隊的友好交往,促進瞭我國國防科技的進步。他積極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為國防建設和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特別是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做出瞭重大貢獻。
  1987年11月,張愛萍同志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退居二線後,他仍十分關心黨、國傢和軍隊的建設,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熱心參與開拓老年事業和關心下一代的工作,撰寫瞭大量回憶文章,出版瞭詩詞、書法、攝影選集。著有《神劍之歌》、《張愛萍軍事文選》等,為後人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
  晚年
  張愛萍同志是著名的將軍詩人、攝影傢、書法傢。他以詩、書、攝影為武器,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熱情謳歌真善美,無情鞭撻假惡醜。他的大量詩詞、書法、攝影作品,藝術地記錄瞭黨史、軍史重要事件及重大活動,對弘揚革命傳統、振奮軍心士氣、陶冶道德情操,起到瞭積極作用,產生瞭廣泛影響。
  張愛萍同志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張愛萍子女
  長子張翔,次子張勝,女兒,張小艾和張志凱。2012年2月2日李又蘭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張翔將軍是無產階級革命傢、軍事傢,國務院原副總理,原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軍委原副秘書長,原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張愛萍上將的長子。
  張翔中將曾任第二炮兵裝備技術部副部長,第二炮兵副參謀長、副司令員。2001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是全國政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理事會副會長。2009年10月16日上午,張愛萍將軍銅像落戶於湖南省衡陽市南華大學。張愛萍將軍之子,全國政協委員,第二炮兵原司令員張翔將軍與南華大學黨委書記鄒樹梁為銅像揭幕。
  張勝是著名將領張愛萍次子,四川達縣人。1964年入伍,上世紀80年代曾擔任總參謀部作戰部戰役局局長,後擔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兼戰役局局長,戰略研究室主任。1994年退役,著有《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一書。
  張小艾—-中國人類生態學會副秘書長,博士
  張志凱是中共開國上將、前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女兒。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之妻,現已退休。俞正聲夫人張志凱現已退休,他們育有一子。曾任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張愛萍女婿
  俞正聲是張愛萍的女婿。
  張志凱是張愛萍的女兒,曾任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丈夫是俞正聲,二人有一個兒子。
張愛萍故居
  張愛萍將軍故居在今羅江鎮高石村,先祖南宋末年即為當地望族。今北外鎮青杠村明月龍明代將軍墓,即是張傢早期為國培養的棟梁明威將軍張翼龍。
人物評價
  張愛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學習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我們在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軍隊的征程上奮勇前進。我們今天紀念張愛萍同志,就要學習他對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執著追求的堅定信念;學習他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敢於戰勝一切敵人和壓倒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學習他以大局為重,大公無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的高尚品德;學習他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抓實幹,勇於創新的優良作風。
  張愛萍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在長達78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生死關頭,還是身處逆境,他對黨和人民始終無限忠誠,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瞭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決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敢於堅持真理,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疾惡如仇,愛憎分明。
  張愛萍同志具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具有卓越的組織領導才能。他勇挑重擔,不畏艱險,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創新。他能文能武,軍政兼優,博學多識,多才多藝。他具有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優秀品德,光明磊落,襟懷坦蕩,公道正派,善於團結同志一道工作。他堅持求真務實,不務虛名,不尚空談,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工作嚴謹細致,雷厲風行。他顧全大局,嚴於律己,淡泊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善於識才,敢於用才,勇於護才,視科學傢和技術人員為良師益友,與科學傢們建立瞭深厚的友誼。他熱愛人民,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意見,體察民情,關心群眾疾苦。他生活簡樸,清正廉潔,始終保持瞭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
  張愛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學習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