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Month: September 2014

揭秘:大奸臣秦檜的親信何鑄為何位列五大賢臣?

  導讀:何鑄,紹興初遷殿中侍禦史,數奏論時政。提出為官要光明正大,賞罰分明,取信內外。時朝議欲遷溫州諸宮殿神像至湖州,沿途必需迎奉,勢必騷擾地方。鑄上疏勸阻:“浙東旱荒,若加勤動,恐道路怨咨。乞務從簡約,不得過多騷擾。”遷神像事遂止。紹興十一年(1141),何鑄時任禦史中丞,秦檜誣陷嶽飛下獄,命鑄主持審訊。  杭州嶽王廟天下聞名,河南湯陰的嶽飛廟就沒這麼大的名氣瞭。盡管如此,湯陰的嶽飛廟絕對值得一看。且不說那氣勢宏偉的建築不讓杭州嶽王廟,隻說那三十多尊彩色塑像就能把你帶入到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這裡不僅有陷害忠良的秦檜等大奸臣塑像,而且有偉岸挺拔的五大賢臣塑像。哪五大賢臣?原來是周同、宗澤、韓世忠、梁紅玉和何鑄。前面四位相信讀者都耳熟能詳,無不欽服,那何鑄憑什麼也會躋身賢位呢?  略通宋史的人應該知道,作為禦史臺諫官的何鑄本是秦檜的親信,雖有“風聞言事”的使命,更多的卻是秉承秦檜旨意,遂與奸黨交章彈劾嶽飛,說瞭嶽飛許多不實之詞,“乞速賜處分,俾就閑祠,以為不忠之戒”。何鑄是秦檜對金國主和的幹將,又是同一奸黨,所以他彈劾嶽飛也就再所難免瞭。   可是,身為秦檜奸黨的何鑄是怎樣進入湯陰五賢祠的呢?且慢驚訝,《宋史》雖然說得簡略,卻還是能夠找到答案的。何鑄,字伯壽,餘杭人,政和五年進士,歷官州縣,後入京為官,不斷提升,直至拜禦史中丞,成為南宋大臣。皇帝趙構和奸相秦檜要除掉異己分子嶽飛,首先肩負審問使命的人就是何鑄,可見皇帝和奸相對他是多麼信任。然而就是這一提審,成就瞭他的賢臣之名。相關閱讀推薦:秦檜親筆遺囑引出歷史真相:千古罪人是冤案?不可思議:秦檜毒辣陰險的老婆王氏竟是李清照表妹揭秘:大奸臣秦檜老婆與金國太子的亂世戀情唐宋八大傢無一是狀元 陸遊因秦檜未得功名秦檜賣國之謎:歷史上秦檜到底是權臣還是奸臣?秦檜後人 中國史上著名奸臣秦檜有沒有後代存在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既而閱實無左驗,鑄明其無辜。” 也就是說,嶽飛把衣服一撕,露出瞭背上的字,何鑄馬上明白嶽飛是冤枉的瞭。應該說,他本來就明白嶽飛是冤枉的才對,要不,他也不會在秦檜的唆使下與同黨交章彈劾嶽飛瞭。那麼是否可以認為,身為京官的何鑄並不知前線實情,其彈劾是受瞭秦檜的蒙蔽呢?史書沒有說,筆者也不敢亂猜。不過,他一看到嶽飛背上的字就天良發現,至少是太簡單瞭。合乎邏輯的推理,也許是他先看到瞭嶽飛背上的字,再看到瞭嶽飛身上那些標志戰功的累累傷痕,接著聽瞭嶽飛的凜然陳詞,這才有如醍醐灌頂,幡然悔悟,頓覺前非瞭。再進一步推理,在對金國主和這一點上他同秦檜站在一起,卻不是一個賣國賊,他深知,正是因為有嶽飛這一班戰將,主和才有瞭根基,無論如何,嶽飛是不能死的。有瞭這一心理基礎,才會有他後來同秦檜的辯論。  何鑄將嶽飛的冤枉告訴瞭秦檜,秦檜不悅,說“此上意也”。何鑄大有豁出去的情緒,是“上意”也不行。他說:“鑄豈區區為一嶽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一直辯得秦檜啞口無言。請註意他的辯詞邏輯,強敵當前,不能殺嶽飛這樣的大將,殺瞭他就失瞭軍心,於國傢不利。並且他還用瞭“無故”一詞。這就再明白不過瞭,他認為這是冤獄。  如果何鑄是個真正的奸臣,慢說他不會“明其辜”,就算“明其辜”瞭也不會冒著巨大風險去和秦檜辯論。他明明知道,同秦檜背道而馳的後果是不可想象的。事實也正是如此,從這以後他就在趙構和秦檜面前失寵,不久秦檜準備將他流放嶺南,隻是因為趙構不同意,才“止謫徽州”。   何鑄是餘杭人,同湯陰縣八桿子都打不著,卻進瞭湯陰的五賢祠,享受一代又一代湯陰人的祭祀,原因就在這裡。也許是何鑄的大義感動瞭另一個審問官周三畏,當他們“明其辜”之後,就掛冠出走隱居深山瞭。史書上對何鑄有這樣的評價:“鑄孝友廉儉。既貴,無屋可居,止寓佛寺。其辯嶽飛之冤,亦人所難。”至此,我們對何的看法就應該更全面些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蔣介石五個孫子不同的人生際遇 蔣介石孫子簡介

  導語:冷暖人生,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蔣孝慈、蔣孝嚴同為蔣介石的孫子,卻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際遇,他們有些在蜜罐裡長大,有些卻在苦水裡泡大;有些享盡親情的關愛,有些卻默默地獨自在成長與成材……      出生在蘇聯的愛倫  1935年12月,蘇聯西伯利亞刮起瞭多年未遇的颶風。  黎明前,在距“塔哈”車站隻有一公裡的烏拉爾機械廠工人宿舍裡,漆黑的沉寂中突然傳來一陣嬰兒降生的啼哭。  這簡陋破敗的宿舍裡住著個年輕的中國人,他的俄文名字叫尼古拉,而此人的真名和來蘇前的經歷,在剛剛建立不久的蘇維埃烏拉爾機械廠還不為人所知,甚至就連與他結為夫妻的俄羅斯少女芬娜,也還一無所知。尼古拉盡管早就加入瞭共產黨,可是,到任何時候他都是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的嫡生之子。這個在蘇聯西伯利亞荒原裡誕生的孩子,就是蔣介石傢族的第三代——蔣氏五兄弟中的長子!蔣經國當時不敢為他以蔣氏命名,卻為他取瞭個同樣有俄羅斯特色的名字——愛倫。  愛倫在蘇聯出生不久,從中國來到蘇聯已經十餘年的父親,忽然收到國民黨駐蘇聯大使館的一封公函。要蔣經國馬上從西伯利亞前往莫斯科,原因是1935年1月23日,他在蘇聯《真理報》上發表的一封信引起瞭國內的關註。   蔣介石的五個孫子: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蔣孝慈、蔣孝嚴。   蔣經國一傢(左上側兩個是蔣經國與章亞若所生的蔣孝嚴、蔣孝慈兄弟倆前左為:蔣孝武、前右為蔣孝勇、後排大哥為蔣孝文)  這是蔣經國首次在俄羅斯政治舞臺上公開亮相,公開向遠在中國執政的父親蔣介石宣佈堅決對峙的政治立場。蔣經國的信是寫給奉化溪口的母親毛福梅的:  “親愛的母親:您把我送到莫斯科已經有十年瞭,我們分離的時候,您說出瞭您的願望。您希望我幸福、富有,今天我已經達到瞭。但是我達到的方式跟您當時說的大不相同,您的兒子已經成瞭真正富有的人。但這富有既不是田產,也不是銀行的鈔票,而是人類實際生活的知識和解放被壓迫、被剝削人們的辦法。一九三七年您給我的信要我馬上回傢,這個要求到今天還沒能實現。但是您的兒子已經開始瞭新的生活道路,他也永遠不會回來瞭。也許永遠不會再落入父親——那個笨蛋的手中,去做一個可憐膽小的孩子。……”  愛倫第一次看到那封信的中譯本,已經是三十歲的成年人瞭。這樣言詞激烈的信,本可讓愛倫的父親與統治中國國民黨的祖父發生徹底的決裂,甚至可能因為政治觀點的極端對立導致父子的分道揚鑣。然而就在這封絕情信傳到中國不久,愛倫的父親蔣經國竟然與失和多年的祖父蔣介石發生瞭一次戲劇性的悲歡離合。在蔣介石和蔣經國中間暗中牽線的人,居然是一位共產黨人——當年以哲人的智慧使西安一場劍拔弩張的兵諫得以和平解決的周恩來。周恩來通過共產國際領導人的從中斡旋,最後才讓蔣經國一傢順利得到瞭回國的機會。這樣,在俄國出生的愛倫才得以回到蔣傢的故裡溪口。  第二個來軍校鍍金的蔣傢子弟  1945年春天的一個上午,蔣孝武在戰時的山城重慶降生瞭。  那一年正是日本即將戰敗的前夕,也是其母蔣方良隨蔣經國從江西贛州來重慶不久。蔣孝武與他哥哥蔣孝文有所不同,他從出生時起就生活在十分優越的政治世傢裡。那時蔣經國已回國多年,蔣介石也鑒於國民黨官場的形勢,開始考慮到自己的後事,所以事事都希望讓蔣經國在重慶官場上拋頭露面。1949年蔣孝武隨全傢來到陌生的臺灣。 蔣孝武  蔣孝武置身在蔣氏傢族的光環裡,有強烈的優越感。無論在臺灣長安東路讀小學,還是後來在士林地區的中學時代,蔣孝武都沒有把時間用在學業上。他和蔣孝文比試的不是彼此的學業成績,而是在如何搞惡作劇般的遊戲進行不懈的較量。到蔣孝武中學畢業前夕,他的學習成績已經滑到全班最低的位置。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蔣介石的“十二門徒”:誰是最搶手的學生?民國史上最牛釘子戶:不給蔣介石擴建老傢讓道1927年的蔣經國:為何加入共產黨高呼打倒蔣介石震驚!蔣介石曾參與刺殺希特勒 派密使表示支持大揭秘!蔣介石的第一謀士陳佈雷為何神秘自殺?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蔣介石一直為這幾個不爭氣的孫子心煩意亂,依孝武的學業觀之,現在讓他投考大學,顯然力不從心。與其那樣趕鴨子上架,倒不如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孝武小時候喜歡舞槍弄棒,不如去當一個軍人。  事隔一個月,在中學成績江河日下的蔣孝武,忽然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機會,來到鳳山軍校報瞭到。  蔣孝武入校不到一個月,就因軍事教官的嚴格訓導,發生過一場爭執。教官們對多次違犯紀律的蔣孝武進行批評時,這位蔣傢二公子居然當眾給那不識時務的教官以無情的痛責。以後所有教官都長瞭見識,他們對我行我素的蔣孝武種種違紀劣跡雖看在眼裡,卻再沒有任何人敢當面教訓他瞭。這樣,蔣孝武就成瞭鳳山軍校中的特殊學員。他每天睡到太陽老高才起床,到飯廳吃飯時也可以不像普通學員那樣排隊打飯。更有甚者他還要點自己喜歡的飯菜,讓廚師特別為他開小灶。他隻聽自己喜歡聽的課程,凡是不喜歡的功課,他隨時可以離開鳳山軍校,開著小轎車去臺北和高雄兜風。  在蔣介石看來,蔣緯國雖有兒子孝剛,但蔣緯國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子,故而就把蔣經國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後繼人。特別是長孫蔣孝文生病以後,蔣介石把全部希望都寄予在蔣孝武身上。  蔣經國也感到對不起父親:“孝武當初進鳳山軍校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因為將來如若讓他們在臺灣發展,沒有大學文憑恐怕是不行的。所以我想,最好的辦法還是讓孝武進大學?然後再讓他出國深造……”   蔣經國夫婦與母親和長子孝文  蔣介石聽瞭這個主意,點瞭點頭說:“這倒是個好主意,我看,索性就讓孝武到臺灣大學當插班生吧。”這樣,蔣孝武就順利進瞭臺灣最高學府政治系當瞭插班生。  “將軍夢”破滅與商海弄潮  1948年10月,蔣經國的三子蔣孝勇,出生在動蕩不安的上海。  那時的蔣傢及其國民黨政權已處於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的重重包圍之中,蔣孝勇就是在這種形勢下來到這個世界的。  蔣孝勇是在臺灣度過童年並長大的。他和兩個兄長不同的,是蔣孝勇雖然也生在政要傢庭,但他從小勤奮,好學進取。他從小就有種自強自立的精神,但是盡管如此,蔣孝勇的學業也與兩個哥哥一樣,始終不能成為他所在學校和班級中的佼佼者。後來,當蔣孝勇中學畢業後,蔣介石和蔣經國又商量許久,竟然又打起瞭讓他進鳳山軍校學習的打算。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蔣孝勇心裡十分清楚,在他祖父蔣介石的眼裡,鳳山軍校始終是蔣傢寄予厚望的地方。因為蔣介石始終認為,蔣傢第三代在他百年之後是否能夠繼續其衣缽,關鍵在於是否手中握有兵權。蔣孝勇能否在臺灣政壇發跡,最好也像他當年躋身政治舞臺時一樣,首先從國民黨的軍界幹起。  蔣孝勇就這樣放棄考大學,直接進入瞭鳳山軍校。果然不出蔣介石和蔣經國所料,蔣孝勇來軍校後既不開汽車闖禍,也不隨便觸犯校規。他是個精靈懂事的孩子,有一陣子蔣孝勇在鳳山軍校內接受軍事訓練確實刻苦。在有關機械化武器課程的考試中,蔣孝勇也多次獲得高分,名列前茅。就在蔣孝勇正熱衷習練軍事的時候,忽然在一次夜間軍訓時,冒險翻越一條溝塹,他不慎扭傷瞭腳。  幾個月之後,蔣孝勇的足疾有所好轉,他也有重回軍校上課的心願,但因為鳳山軍校的課程拉得實在太多,他已經無法趕得上瞭。  祖母宋美齡說:“依我看索性就別讓孝勇再回軍校瞭,他那隻受傷的腳好不容易才治好,萬一將來在軍校裡繼續受訓,如果再要扭傷瞭,又將如何得瞭呢?”  因宋美齡和蔣介石一錘定音,不久,腳疾痊愈的蔣孝勇便遵從祖父祖母之命,走進瞭臺灣大學政治系的課堂。他在政治系教授連戰的指導下,很快成為該系一位活躍學生。  蔣孝勇雖然生活在政治傢族裡,可他看透瞭國民黨官場的爾虞我詐,喜歡上與政治全然不搭界的商貿。他認為自己的選擇不該是從政為官之道,而是想另辟蹊徑,走一條與政治風馬牛不相及的經商之路。  “這樣也好。因為人各有志嘛!”蔣經國從瘦削精幹的蔣孝勇簡短談吐中,已經體察到他從內心厭惡國民黨官場的本性。他雖然有些失望,但蔣經國終究是善解人意的父親,深知子女的前程擇業,不可以違心強求。他喟嘆說:“孝勇,我想,即便允許你經商,也不能當民間的商人。那樣和咱們蔣傢的前輩反差太大瞭。我看,你不妨先在國民黨的財務委員會裡任個職,怎樣?”  就在那次談話之後,蔣孝勇擔任瞭國民黨中央的財務委員會委員,同時進入“鴻霖集團”——包括臺灣旅遊、餐飲、娛樂和貨運的大型綜合企業公司。蔣孝勇的老誠持重及管理企業的靈活手段,再加上他獨有的特殊身分,使一度並不景氣的鴻霖集團年利潤迅速飚增。不久,為謀求更大的發展,蔣經國又建議蔣孝勇接管臺灣一傢頗具實力的黨營公司——中興電器公司,一上任就當上瞭董事長。蔣孝勇上任以後,“中興”便一改以前的頹局。由於蔣孝勇的神力,凡是臺灣所有大型冷氣設備的安裝,一律劃為蔣孝勇的“中興公司”承包安裝。眨眼幾年過去瞭,從前在實業上沒有多少經驗的蔣孝勇,很快就變得名聲日隆瞭!

盤點中國史上最癡情的八位帝王:不愛江山愛美人

  西楚霸王項羽的絕命哀歌  西楚霸王項羽 (前232-前202),姓項,名籍,字羽,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軍領袖,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著名軍事傢、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中國史上最強武將。是力能舉鼎氣壓萬夫的蓋世豪傑。號西楚霸王。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江東斬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冊封十八諸侯,大政皆由羽出,號為“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瞭一場風雲,寫下瞭一段不朽的神話。  虞姬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常隨項羽出征。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項羽被劉邦困在瞭垓下,劉邦手下有不少人會唱楚歌,項羽幾番突圍失敗,兵孤糧盡,夜晚聽到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楚營裡的將士們聽見傢鄉的歌聲,軍心渙散,都紛紛逃跑瞭。楚霸王看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什麼也不留戀,隻惦記著愛妾虞姬。兩人飲酒帳中,不由悲傷地唱起瞭《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淒然起舞,忍淚唱起《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的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歷史上少見的絕命悲歌,也是愛情的悲歌,虞姬唱罷,拔劍自刎。  項羽悲痛萬分,在倉促間隻好草草掩埋瞭虞姬,隨即項羽帶著八百騎兵連夜突圍而出,被漢軍追至烏江,烏江亭長說江東還是霸王的地方,漢軍沒有船,讓霸王渡江東山再起。項王說,自己已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謝絕的烏江亭長的好意,將烏騅馬送給烏江亭長,然後率領28個子弟兵執短兵器和殺來的漢軍再次拼殺,最後慷慨地自刎。  項羽的《垓下歌》使這位殺人如麻的屠夫多瞭一些柔情,他與虞姬的愛情故事廣為傳頌,同富貴,共生死,確實很感人,比梁祝的故事淒美多瞭。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歷史上為皇帝老公哭瞎一隻眼的癡情皇後?揭秘:癡情皇帝唐玄宗李世民為何還要征召四萬宮女中國歷史上最讓人驚悚的癡情皇帝:後燕君主慕容熙中國十大癡情帝王:史上唯一不娶妃子的皇帝是誰民國秘史:揭秘為汪精衛懸梁自盡的癡情女子分頁:1/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漢宣帝劉詢與平民皇後許平君  漢宣帝劉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本名劉病已,字次卿,西漢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9月10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在位)。他是漢武帝劉徹嫡曾孫、戾太子劉據孫子、史皇孫劉進之子。因漢昭帝無子,昌邑王劉賀又被廢,所以在公元前74年9月10日(農歷元平元年七月庚申日),18歲的劉病已先被上官太後封為陽武侯,隨後即被立為皇帝。公元前64年6月(農歷元康二年五月),改名劉詢。  許平君是昌邑(今山東金鄉)人。她出生在一個境遇淒慘的傢庭裡。許平君的父親名叫許廣漢,因被誣告“從行而盜”而受腐刑成瞭一個宦官,先擔任過掖庭丞,後轉任暴室嗇夫——宮廷監獄的典獄官。就在許廣漢做宮廷典獄官的時候,劉詢來到瞭掖庭接受文化教育,和許廣漢同居一間宿舍,兩人成瞭舍友。卻不想相處日長後,許廣漢和劉病已到成瞭忘年交。很自然的,劉病已認識瞭同樣在獄墻邊長大的許平君,也掀起瞭一段讓人感傷的帝國情事。而這位許平君更是史有明載得到皇帝丈夫愛情的為數不多的後妃之一。  許廣漢的女兒——許平君,此時也已待嫁閨中。在媒人的撮合之下,許廣漢不顧夫人反對接受瞭這位無依無靠、窮得叮當響,連婚禮都無法籌備的沒落王孫做自己的女婿。婚後,身無分文的劉病已搬進瞭嶽父許廣漢的傢裡,名曰娶妻,實質上是個依靠嶽父生活的上門女婿。這年劉病已十七歲,從此掀起瞭中國歷史上一段關於帝國皇帝和平民皇後的佳話。  劉病已的處境貧寒並沒有妨礙他和許平君之間的夫妻情誼。許平君對丈夫體貼入微,劉詢活瞭十七年,直到這個時候才知道有人噓寒問暖是個什麼滋味。他對不嫌棄自己的妻子和嶽父感激涕零。結婚的第二年,小夫妻生下瞭一個兒子。兒子出生還不滿百日,命運便展示瞭它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魔力:劉病已被霍光選中,成為大漢王朝的第十任皇帝。   初登大寶的劉病己深知霍光的位高權重。作為武帝的托孤忠臣,霍光的確是兢兢業業為漢傢天下著想,他擁立昌邑王為帝,卻又把他拉下寶座。這樣的能力也不能不讓劉病已感激霍光擁立之餘又有幾分忌憚。於是劉詢對霍光是禮敬有加,對霍光,劉詢對他都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的。  就隻除瞭一件事。一件讓霍光不喜不樂的大事。這就是立皇後。當時眾公卿都認為霍光之女霍成君是最佳的皇後人選,甚至於集體上書。為什麼?因為霍光與皇室聯姻,於霍光是固崇,於皇傢則是籠絡權臣,於眾臣則是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以霍光為首的領導班子周圍,既然老霍與天子都成瞭一傢人,那麼大傢多討好老霍也不算忤逆天子吧?  然而,這時候,皇帝卻下瞭一道莫名其妙的詔書:我在貧微之時曾經有一把舊劍,現在我十分的想念它啊,眾位愛卿能否為我將其找回來。這道尋故劍的旨意情真意切,每字每句都在講述皇帝眷戀舊情的心意。總算群臣也是揣摩上意的好手,開始一個個請立許氏為皇後,許平君成為大漢皇後。這便是典故“故劍情深”的源頭。  患難夫妻,糟糠之妻,劉病已對許平君的愛之深,情之切,讓人好生感動。許平君是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後嗎?應該是,因為隻有她是與自己愛的人自由戀愛,幸福生活在一起的,隻有她才能感覺到故劍情深的感動,三宮六院,宮怨深深,但是這裡也有一曲傳誦瞭2000年的偉大愛情。分頁:2/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漢光武帝劉秀鐘情一生  漢光武帝(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即劉秀,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57年在位,謚號光武,即光紹前業之意,廟號世祖。字文叔,漢族,南陽蔡陽人(今湖北棗陽),漢景帝後裔,漢高祖九世孫。他在位期間,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  劉秀沒即位前曾說:“作官當作執金晤,娶妻當娶陰麗華”。執金晤是京城負責治安的二千石的大官,通常都是帶著外貌威武雄壯、盔甲旗幟鮮明壯觀的京城衛隊巡遊皇城四周。隻要他們出現,市面上的宵小惡徒就聞風而逃,是一個非常威風的職務。當時的劉秀還沒有天下大志,覺得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就是當執金吾,娶陰麗華。這兩個理想,陰麗華他是娶到瞭,執金吾他卻沒做到,因為他做瞭皇帝。  劉秀即位後,欲封陰麗華為後,但陰麗華為瞭幫助劉秀鞏固皇位,讓劉秀封功臣的妹妹郭氏為後瞭。後來劉秀還是廢瞭郭皇後,立陰麗華為後,此時的陰麗華已經是白發蒼蒼的老太婆瞭,這就是流行歌曲裡唱的最浪漫的事,與你慢慢變老。劉秀的後宮甚少,孩子基本上都是陰麗華和郭妃所生,作為皇帝劉秀也算是個癡情皇帝瞭。   劉秀和陰麗華之間的感情,是古代宮廷史上最美好浪漫、最感人肺腑的亮點,像劉秀這樣非常好的人兼非常好的皇帝在歷史上真是鳳毛麟角。陰麗華一生謙德,相夫教子,主理後宮,不曾幹預朝政,更能約束傢人。不像西漢的那些皇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把朝綱弄得烏煙瘴氣。劉秀一生信任陰麗華,全靠她的輔佐而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這才出現瞭“光武中興”的時代。可惜像他這樣的帝王、像他和陰麗華這樣少年盟誓、一生相守的皇傢浪漫愛情故事,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也隻有這麼一個。分頁:3/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數民族的政治傢和改革傢。他崇尚中國文化,實行漢化,禁胡服﹑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瞭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方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對中國起瞭重要的作用。  孝文帝也是一個多情種,卻鮮為人知。孝文帝的養母(就是那個淫蕩的馮太後)在世的時候,孝文帝愛上瞭太後的親戚馮潤小姐,於是把她娶到宮裡。可是太後卻不喜歡馮小姐,沒隔多久,就以馮小姐得病為由,把小姐趕出宮外,並且立馮潤的妹妹為後。孝文帝鬥不過太後,就忍瞭下來。  三年之後,馮太後去世瞭,孝文帝立即把馮潤小姐接進宮內。可是馮潤小姐愛的不是孝文帝,回宮後竟然把自己的妹妹逼走,還毒死瞭另一個嬪妃高美人,並把她的孩子搶來當繼子。孝文帝太愛馮小姐瞭,忍受瞭她所做的一切。後來,孝文帝為瞭事業,出宮打仗去瞭,馮小姐趁機和她的心上人私通,還要把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弟弟,公主忍無可忍,就跑到前線告密瞭。   馮小姐知道醜事暴露瞭,於是一不做而不休,又策劃謀殺孝文帝,可是又暴露瞭。孝文帝還是愛馮小姐,又忍受瞭這一切,沒有殺她。但孝文帝的心已經碎瞭,終於在33歲那年鬱鬱而終,在臨死前下遺詔,要馮小姐隨他到天堂見面,死也要一起死。這樣的男人可謂千古第一癡情子,不管他所愛的人對他如何殘酷,他還是愛著她,就連死也要在一起。分頁:4/9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北齊後主高緯  高緯(556-577年),字仁綱,南北朝時期北齊第五位皇帝,565-576年在位,後主。北齊武成帝高湛的長子,母親為胡皇後。天保七年(556年),生於並州的王邸。少年時容儀美好,為父親寵愛,拜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大寧二年(562年),立高緯為皇太子。河清四年(565年),武成帝禪位於他。天統四年(568年)高緯親政。  高緯(556年578年)是北齊的最後一位皇帝,共在位12年,一生幹盡荒唐之事,在歷史上也屬於惡君昏帝的“典范”。單看《北史》中記載的“或殺人,剝面皮而視之”的大手筆,其殘忍暴虐程度便可窺之一斑。高緯養鷹,“割犬肉以飼之,至數日乃死”。割活狗的肉喂鷹,狗好幾天才死。額滴神啊,凌遲狗,這哥們玩的就是殘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殘暴的男人,卻是一個癡情種!  高緯本是好色之徒,無能之輩,但認識瞭馮小憐之後就再也離不開她瞭,就是上朝時也把她抱在懷裡。馮小憐為什麼能讓高緯如此著迷?自然是小憐年輕貌美,風情萬種。而且人也聰明,善於察言觀色,能在男人最需要感覺的時候,適時去撩動一下他的心弦。

現代花木蘭傳奇郭俊卿:如何女扮男裝5年之久?

  導語:郭俊卿,女,遼寧省凌源縣人,1931年出生,1945年參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她女扮男裝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樣沖鋒陷陣,屢建奇功,1950年作為特等戰鬥英雄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被譽為“現代花木蘭”。1983年病逝。  從不脫衣睡覺,也不和大傢一起洗澡、上廁所  郭俊卿是全國特等女戰鬥英雄。1931年生,遼寧省凌源縣人。出身貧苦,從小就對地主階級充滿強烈憤慨。1945年,為瞭給被地主害死的父親報仇,她隱瞞自己的真實性別,又把年齡報大兩歲,用假名郭富參軍。先後當過通信員、警衛員、班長、連隊文書和副指導員。在艱苦的戰爭歲月裡,她女扮男裝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樣,沖鋒陷陣,征戰沙場,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出生入死,屢建奇功,被譽為“現代花木蘭”。  郭俊卿到部隊後,政治思想覺悟提高很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她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為人民服務就要服務到底。為完成黨的任務,就要不怕流血犧牲。”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次,班長讓她在4個小時以內,將一個命令送到30公裡外的部隊。天黑路險,她騎著快馬在大山溝裡奔馳,提前完成瞭任務。在返回的路上,馬已累死,她背著馬鞍,走瞭三四公裡路回到駐地。在部隊這個大傢庭裡,她以深厚的階級感情,熱心關懷著戰友們。平時誰有病,她幫助做病號飯;行軍途中,她幫助同志們扛槍、背背包,搶救傷病員。一次行軍路過沒腰深的河,她帶頭將病號一個個背過去,而自己因受涼落下瞭婦科病。   1948年初,郭俊卿調到東北野戰軍某部三連四班任班長。不久,平泉戰鬥打響。郭俊卿帶領的四班作為突擊班,擔負奪取城東第二道山梁的重任。當時,全班隻有十來支老式步槍和幾十顆手榴彈,戰士大都是初上戰場的新兵,而面對的是60多個裝備精良的敵人。戰鬥開始後,郭俊卿搖著紅旗沖在最前面。突然,跑在她身邊的副班長中彈犧牲。她高喊著“為副班長報仇”,帶頭沖上山梁。敵人發起瞭反沖鋒,她帶領戰友同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最終取得瞭戰鬥的勝利。郭俊卿因為指揮機智勇敢,帶病堅持戰鬥,立瞭功。團裡還給四班頒發瞭“戰鬥模范班”錦旗。  為瞭不暴露女兒身的秘密,5年中,郭俊卿從不脫衣睡覺,也不和大傢一起洗澡、上廁所。1950年4月,勞累過度的郭俊卿生病住進醫院,被醫生發現瞭女兒身。同年9月,她作為特等戰鬥英雄,出席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傢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相關閱讀推薦:一個中國士兵堵截美騎2師8個小時:抗戰史最牛戰神中國抗戰史上著名戰役:淞滬會戰中國有可能贏嗎揭秘:抗戰歷史上百團大戰取的瞭哪些主要戰績元代的蒙古習俗:女子未嫁時要“女扮男裝”女扮男裝捕快思琪簡介 大明按察使思琪結局如何?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女扮男裝上戰場  機智聰慧的郭俊卿出生在遼寧省凌源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傢中。父親給地主幹苦活,幾年後便含恨而死。生性倔強的郭俊卿不得不剃瞭光頭,扮成男孩外出打工。  1945年,14歲的少女虛報年齡、喬裝成男孩參加瞭八路軍,她給自己改名為郭富。  第二年,組織上調她去騎兵通訊班,她多次出色完成任務。1947年6月,她光榮地加入瞭中國共產黨。  無論怎樣掩飾,班裡的戰友們還是發現瞭一些蛛絲馬跡:“你們註意瞭沒有,小郭富這傢夥從來不跟咱們一起解手!”“這小子有點怪,跟他鬧著玩時老躲躲閃閃的。”  戰友們決定揭開這個謎。一次,趁郭富不備,戰友小李一把將她抱住,氣得郭富一邊拔刀一邊大哭,嚇得戰友們再也不敢鬧瞭。   戰爭使郭富很快成長為基層指揮員,她被任命為我軍某部機炮連支部書記。這時,遼沈戰役開始瞭。她帶領戰友參加瞭著名的、犧牲慘重的大拉子山阻擊戰,為錦州的解放作出瞭重大貢獻。  不久,東北野戰軍揮師南下。行軍途中,已任副指導員的郭富跑前跑後地唱歌鼓動,還幫炊事班背行軍鍋。大年初一,部隊組織秧歌隊,郭富頭戴假發,身穿旗袍,一邊唱歌一邊扭著腰,把看熱鬧的人笑得前仰後倒:“這個解放軍演得真像個女人!”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現代花木蘭”名揚四方  5年的艱難轉戰,使郭富得瞭嚴重的婦女病。她高燒不退,蒼白的臉上流著虛汗。醫生來瞭,可是郭富雙手緊捂著肚子不讓檢查。責任心極強的女醫生發現,郭富喉部平坦、腿上汗毛很少……  首長來瞭,郭富哭瞭。她終於吐露瞭女扮男裝參軍殺敵的真情。  郭富是個女的!這消息成瞭爆炸新聞,全軍上下引起瞭轟動。軍長賀晉年得知後說:“郭俊卿是巾幗英雄,是當代花木蘭,是我們四十八軍的驕傲!”  1950年9月,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後,作為人民解放軍的先進人物,郭俊卿和戰鬥英雄張明、趙興元參加瞭以馮文彬為團長的中國青年訪蘇代表團。在接觸的過程中,郭俊卿對同在第四野戰軍的副團長趙興元從心裡敬佩,這是英雄對英雄的愛慕。一天晚上,郭俊卿找趙興元:“人傢說咱們倆要結婚瞭?”趙興元說:“咱們兩人太突出瞭,不合適。”郭俊卿哭瞭。她渴望愛情,而傾心愛慕的人卻拒絕她的愛。   因為有病,她切除瞭子宮,她要求醫生把她變作一個男人。一傢有名的醫院為她做瞭手術。但這樣一來卻造成瞭混亂,這個草率的決定給組織出瞭難題,也導致瞭她的悲劇人生。  她以男性的身份和形象踏入社會,並改名“李民”。黨組織保送她到人民大學政治系學習,她和一位女同學相愛瞭。可是戀愛一段時間後,她們分手瞭。她畢竟不是男人。  其實,有一個人深愛著郭俊卿,他和她共過生死患難,那是戰火錘煉的深情。他就是郭俊卿的老排長。郭俊卿思前想後,果斷地斬斷瞭這溫馨而惱人的情絲。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從人民大學結業後,郭俊卿又改名“郭富”,轉業到北京市手工業管理局工作,後調至山東省歷城縣手工業管理局,不久又調任青島市一個被服廠的廠長。在青島當被服廠廠長時,她又恢復瞭“郭俊卿”的原名。  “文化大革命”中,郭俊卿被人揪鬥。鋪天蓋地的大字報誣蔑她是“假花木蘭”,“造反派”掀掉她的帽子,揪住她男式的頭發,對其謾罵、毆打,還讓她坐“噴氣式”……得到郭俊卿受難的消息後,組織上將她調到山東西部的曹縣任民政局副局長,她再次改名“郭富”。  1981年4月,郭俊卿離休瞭。離休前,她給上級有關部門打報告,要求將“郭富”改為“郭俊卿”,並恢復她本來的女性身份。上級批準瞭她的請求。現代“花木蘭”郭俊卿公開瞭她的傳奇人生。  1983年9月23日凌晨,郭俊卿離開瞭她為之奮鬥的和平歲月,年僅52歲。她被安葬在常州市烈士陵園中,鮮花和芳草擁抱著她,她是大地的女兒。   這位女扮男裝南征北戰的現代花木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唯一的女特等戰鬥英雄。郭俊卿的傳奇人生搬上瞭新中國的銀幕,以她為原型拍攝的《戰火中的青春》激勵和教育瞭翻身做主的億萬中國人。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俄媒體驚曝內幕:普京大帝“命大”逃過7次暗殺

  導讀:2012年總統大選候選人普京在2012年2月28日公開回應“暗殺未遂”事件說,他從1999年起就生活在暗殺的威脅中,“我從來不怕也不會 怕”。在俄羅斯,普京有“最受尊敬的政治傢”之稱,他鐵骨錚錚的硬漢形象和溫和親民的領導作風已經深入人心,他剛柔相濟,能力非凡,能 一呼百應喚起俄民眾的“英雄”情結。  在兩屆總統任期內,普京遵循恢復俄羅斯大國形象的初衷,對內采取相應舉措,加強聯邦政權的權力,整頓經濟秩序、打擊金融寡頭,加強軍隊建設;對外努力改善國際環境、拓展空間、維護本國利益,在國際舞臺上逐步恢復強國地位。普京是俄羅斯近百年來除列寧之外唯一能用外語同外國元首對話的領導人。他同德國總理長談,同奧巴馬調侃,瀟灑自如;他一襲黑色 燕尾服拜會英倫女王,盡顯紳士風度。談到反恐時,他斬釘截鐵蹦出“把車臣匪徒淹死在馬桶裡”,充分顯示其剛直率性。   同時,普京還有鐵漢柔情的一面。他連續十年通過電視和廣播直播方式同俄民眾進行親民連線活動,直接回答民眾的各種提問,平等近人的交談中展顯溫和親民的一面。訪日閑暇,他與鄉村小柔道手切磋技藝;在學生演唱歌曲卡殼時,他一展歌喉幫其解圍;村民邀他遊泳, 他二話不說就跳進河裡;在傢鄉的慈善音樂會上,普京親手操琴演奏,與運動員合影,他不拘形式地蹲在前排……相關閱讀推薦:沒他不會的事兒!男神普京的23個業餘愛好大盤點普京與前妻柳德米拉的愛情:夫人曾是個萬人迷普京曾振奮人心作表態

揭秘:柳宗元因何從青年才俊跌落為長居蠻荒的囚犯

  導讀:古今有成就者,無不坎坷,但坎坷的形式各有不同:陶淵明不能忍受為五鬥米折腰而躬耕歸隱;蘇東坡在入朝與遠謫的起伏中,悟透人生的荒涼;還有人經歷的是長夜漫漫的悲劇,歷盡痛苦……將這樣的苦難嘗到極致的,也許就要算唐朝中期偉大的思想傢和文學傢柳宗元瞭。從一個活躍在中唐政壇的青年才俊,陡然跌落為長居蠻荒之地的“囚徒”,他何以自處?又何以令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才學升華到如此高的境界?這是柳宗元讓我們永遠不能停止探尋的問題。  柳宗元出身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柳氏。唐朝人喜歡說自己先世出於高門,許多是不能相信的,但柳宗元的傢族卻是貨真價實的門閥貴族。北朝時期,黃河以東地區的柳氏,就與薛氏、裴氏一起,並稱“河東三著姓”。 唐朝立國後,柳氏也被皇室倚重。唐高宗李治一朝(公元649年—683年),柳傢光在尚書省(相當於國務院)同時做官的就達20多人,權傾一時。但也就是在高宗時期,柳傢開始走向衰敗。當時,柳宗元的高伯祖(與柳宗元之高祖子夏為兄弟)柳奭(音同“是”)是高宗的宰相,高宗第一任皇後王皇後是柳奭的外甥女。後宮鬥爭中,王皇後敗於武則天,柳宰相也受到牽連,先是被貶,後來幹脆被誅殺。武則天上臺主政後,打擊舊姓,柳氏從皇親國戚降為普通人,僅剩下良好的傢風不絕如縷。   柳宗元的老朋友韓愈,說柳宗元正直、真誠,不計利害,為理想奮不顧身。柳宗元的這種品性正遺傳自他的父親柳鎮。柳鎮曾在晉州(今山西省境內)做官,他的上司是個粗暴而嗜殺的武夫,官府裡的人都不敢得罪他。看到無辜受刑的人快要被打死時,隻有柳鎮會去據理力爭,甚至親身為無辜者抵擋鞭笞棍棒,即使上司暴怒也毫不退避。柳宗元的母親盧氏也出身世傢,通曉詩書,文采不凡。柳宗元4歲時,父親孤身在外,盧氏帶著孩子們暫住長安西郊鄉下。傢中沒有書籍,她就背誦口授。稍大一些,柳宗元開始跟著在外地做官的父親遊歷,增長瞭見識,鍛煉瞭文采。十一二歲時,他隨父親在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李兼的幕府中生活瞭一段時期。李兼幕府中人才很多,像當時著名的文人權德輿、楊憑都在其中。柳宗元在父輩的圈子裡,已經受到矚目,被看成是“童子有奇名”者,楊憑還將9歲的女兒許配給他。相關閱讀推薦:史上最有人情味的春節:唐朝四百死囚回傢過春節解讀玄宗之後唐朝皇帝:沒有一個正常冊立的皇後揭秘:古代史上最早離婚協議書唐朝提倡好合好散盤點那些死於非命的唐朝皇後:大多都死得很慘!柳宗元簡介 唐代著名文學傢哲學傢柳宗元簡介柳宗元的故事介紹:柳宗元被貶到到柳州的故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公元789年,柳鎮擔任殿中侍禦史,是個監察部門的小官員,卻在審理案件時得罪瞭權傾一時的宰相竇參,被陷害而貶到蘷州(今重慶市奉節縣)。17歲的柳宗元為父親送行,走瞭近百裡,依依不舍,而剛強的父親,隻對兒子說瞭一句“吾目無涕”,就踏上瞭遠去的道路。  公元792年,陷害瞭柳鎮的竇參獲罪貶死,陸贄為相,氣象更新,柳鎮冤案昭雪,柳宗元也在第二年中瞭進士。又過瞭5年,他考中博學鴻詞科(由吏部,大體相當於今天的人事部所舉行的人才選拔考試),被正式任命為集賢殿書院正字,這一年他才26歲。集賢殿書院正字,相當於皇傢圖書館的校對員,是剛入流的小官。按唐朝慣例,進士出身,授正字,然後出任京畿的縣令、縣尉(相當於縣長、縣公安局長),再回中央做官,是仕途上的快車道,柳宗元在集賢殿書院正字任上3年期滿,就調補為京畿地區的藍田(今陜西省藍田縣)縣尉,無疑是踏上瞭升遷的捷徑。  實際上他並未到任,由於才華出眾,柳宗元被留在京兆府(相當於首都市委)負責文書工作。同時,他也活躍在長安才俊之士的圈子裡,與劉禹錫、韓愈等一批俊彥之士,友情甚篤。這批青年才子胸有大志,常在一起針砭時弊。公元803年,柳宗元剛滿31歲,調任監察禦史裡行(相當於國傢監察部高級官員助理),走入瞭朝廷決策中心,好友劉禹錫等3人也同時被晉升。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武俠小說奇才金庸傢事揭秘:最難忘童年時的丫環

  導讀:金庸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的背景更為驚人。出生在浙江海寧名門望族的金庸與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是表兄弟。金庸的母親是徐志摩的姑媽。蔣百裡是他的姑父,錢學森是他的表姐夫,而金庸與另外一位銀屏大作傢瓊瑤竟然還有親戚關系  1914年臘月的一天,江南水鄉錢塘江北岸的袁花小鎮,查氏赫山房張燈結彩,新郎查樞卿與新娘子徐祿結為夫婦。袁花查傢和硤石徐傢同是海寧的名門望族。查傢在清代“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稱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傢”,賜以“澹遠堂”、“敬業堂”、“嘉瑞堂”等匾額。徐傢則是古鎮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經營著醬園、綢莊、錢莊。徐祿是詩人徐志摩的父親最小的堂妹,年方19,長得嬌秀嫵媚。曾在杭州女子學校念完中學,學得一手娟秀小楷字,還會繪畫繡花,做的繡花小鞋遠近聞名。  盡管徐祿隻比徐志摩大瞭一歲,按輩份說,徐志摩得叫她一聲“姑媽”。硤石與袁花兩鎮相距僅14公裡。袁花查傢非常富裕,有田地3600餘畝,佃戶百戶之多,傢中雇有不少男女傭仆。查樞卿是個心地純厚之人,受過西洋教育,傢裡藏書很多。他常在“敬業堂”書房裡款待文人,禮請士大夫,與學者名流切磋聚首,品酩暢談。成親以後,他與徐祿感情篤深,先後生下長成的有良鏗、良鏞、良浩、良棟、良鈺五子和良、良璇二女,查良鏞(金庸)是老二,幼年時深得母親的關懷厚愛。   1937年,日寇侵入江南,袁花慘遭轟炸,查樞卿夫婦帶著全傢(此時,金庸在嘉興讀書不在傢)逃難逃過錢塘江去,在餘姚庵東鎮落腳時,徐祿得瞭急性菌痢,查樞卿親自采摘草藥,和雞湯讓妻子服用。妻病亡時,他悲痛欲絕,日夜守靈不肯離開。這年,金庸隻有13歲。對於母親的懷念,金庸在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借以描寫陳傢洛回到海寧時的感受,寄寓著他自己的感懷:“……已牌時分已到達海寧城的西門安戌門。他離傢十年,此番重來,見景色依舊……回憶兒時母親幾次攜瞭他的手在此觀潮,眼眶又不禁濕潤起來。望著大海,兒時舊事,一一湧上心來……”1994年,金庸回故鄉觀潮,與人說過他童年時和母親一起觀潮的情景。相關閱讀推薦:金庸小說中的大理古國的神秘由來:探秘大理段氏揭秘金庸小說中的第一高手是誰?絕對出乎你意料!金庸小說中的第一高手是誰?絕對出乎你意料!金庸小說中的十大女中豪傑:武俠世界不隻有男人!漫談金庸筆下十大惡人:歐陽鋒機關算盡居首位金庸武俠人物十大尼姑排行榜:滅絕僅排第四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2000年第1期《收獲》雜志上,人們驚喜地看到瞭一篇名為《月雲》的散文標題下,赫然署上瞭封筆18年之久的金庸的手寫體大名。這是一篇自傳體懷舊之作,他回憶中的童年丫環“月雲”,其實是他後來的繼母顧秀英。在江南這一帶,解放之前窮苦的農民常將女兒或賣或抵押給地主傢或有錢人傢做丫頭。顧秀英是在11歲時押給查傢的,起先伺候老太太(金庸的祖母)。剛來時,她長得又黃又瘦,看起來很醜,幾年以後出落得水靈靈的,變得好看多瞭,又機伶,生性溫和誠實,與童年金庸比較親近,比如帶他去湖邊看白鵝,捉蝴蝶玩,兩人快快樂樂地在小路上奔跑;雨天背著送他去學堂念書。  秀英長到20多歲時被母親領回,後來去瞭上海做女傭,因而,查傢逃難時她沒有跟著過江。徐祿病亡滿3年,查樞卿續弦,小他17歲的顧秀英便做瞭他的新妻子,擔當起撫育幼子的責任。後來,她先後生下良鋮、良楠、良斌、良根四子和良琪、良珉二女。秀英是位賢妻良母,對丈夫唯謹唯慎,處處謙讓;對前房和親生的兒女,沒有親疏之別,給予同等的母愛。解放初,丈夫早逝。1958年,在無糧無柴的歲月裡,她賣掉瞭所住的兩間老房,被誣以“地主婆要反攻倒算”的罪名,遭受三日三夜的毒打。回到傢,她對兒女們說:“什麼苦我都能忍受,隻盼著養大你們,有書念,對得起你們早死的父親。”顧秀英於1989年去世,享年77歲。   金庸是個很重感情的人,他少年時離傢,格外留戀親生父母的愛撫,因而也忘不瞭童年時的丫環,對這一位繼母格外親近。雖然他早早去瞭香港,以後沒有與顧秀英相聚過,但他還是寫瞭一篇6000餘字的文章,追念這位平凡的繼母。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武則天與佛教:推崇佛教竟強制百姓不許殺生吃肉!

  導讀: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頗有佛緣,女皇武則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則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當作自己登上權力頂峰的思想武器。她一當上皇帝,便宣佈“釋教開革命之階,升於道教之上”。除劃撥專款大修寺廟,大造佛像,大量翻譯佛經外,還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熱潮。在強制性的全民崇佛運動中,有一道禁殺牲畜、禁捕魚蝦的命令,曾鬧出瞭不少趣聞。  不殺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是佛門弟子基本的行為準則。但不準普通老百姓吃肉,實施起來無疑有很大難度。為瞭查驗禁屠令的執行效果,武則天特命宰相婁師德下基層巡視。宰相視察工作,基層官吏自然要設宴接待。宴席上,首先送上來的是一盆羊肉。基層官吏解釋說:這羊不是我們殺的,是狼咬死的。既然是狼咬死的,吃瞭當然不算犯禁。接著送上來的是一盤魚。基層官吏又聲明:這魚也是狼咬死的。婁師德一聽噴飯大笑:你咋這麼笨呢,應該說這魚是水獺咬死的才對。歡笑聲中,美味佳肴很快成瞭腹中之物。   由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武則天的禁屠令在基層的執行狀況估計不會太理想。事實上,古往今來的任何一項政令,如果不得人心,最終結局必定是草草收場。後來,武則天大約也覺得這個禁令有點過分,因而在處理違禁案例時,對當事人十分寬容。左拾遺張德的妻子生瞭一個男孩,便偷偷地殺瞭一頭羊宴請賓客。其中有個叫杜肅的人,飽吃一頓羊肉之後,居然寫瞭一紙狀文向皇帝告發張德。相關閱讀推薦:李唐王朝復興能在武則天死後是狄仁傑的功勞?唐高宗為何默許武則天清洗朝廷 屠殺他的親舅舅?解讀:太平公主為何沒像母親武則天那樣當上女皇 為武則天守陵的石像為何都沒腦袋?乾陵無頭石像武則天入宮後嬪妃再無生育記錄!看她顛覆古代政治李世民為何不愛武則天?解密唐太宗喜歡的三類女人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第二天上朝時,武則天對張德說:“你妻子生瞭一個男孩,可喜可賀啊。”張德向武則天拜謝。武則天又道:“可是羊肉從哪裡弄到的呢?”張德趕緊叩頭連稱死罪。武則天道:“我禁止宰殺牲畜,是吉是兇難以預測。可是你邀請客人,也該有選擇地交往。無賴之人,不能一起聚會。”然後拿出杜肅的狀文給他看。杜肅賣友求功不成,反遭奚落,嚇得直冒冷汗。武則天顯然認為杜肅出賣朋友事大,而張德違犯禁屠令事小。由此可見,連武則天自己後來都不把禁屠令當回事瞭。  還有一樁趣事。一天,洛陽定鼎門外翻瞭一輛草車,藏在草車上的兩隻被殺的羊頓時露瞭餡。這無疑犯瞭禁屠令。目睹此事的護門人立即將線索報告禦史彭先覺。彭先覺可能晚來瞭一步,沒能抓到拉草車的人,便想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他上書給皇帝說:“合宮尉劉緬專門管理屠宰之事,他沒有覺察到這件事,應罰他吃一頓棍棒,羊肉則可送給尚書省的官員們吃。”劉緬聽說後很是害怕,趕緊做瞭一條加厚的褲子等著打屁股。沒想到,第二天武則天在彭先覺的奏疏上批示:“禦史彭先覺奏請杖打劉緬的意見不妥。羊肉應給劉緬吃。”消息傳開,滿朝官員皆拍手稱快,隻有彭先覺羞慚不已。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秦始皇很自戀 過於迷信武力使子孫後代丟瞭江山

  導讀:在中國歷史上,皇權的更迭方式千奇百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要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登上皇帝寶座,另一類則是采取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手段君臨天下。前者一般被稱作“順取”,後者被稱為“逆取”。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傢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傢庭則各有其不幸。套用托爾斯泰的話說,順取天下的帝王們都是相似的,而逆取天下的皇帝們卻存有相當大的不同。有意思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二代皇帝卻是靠“逆取”的方式獲得皇位的,可以說開瞭一個惡劣的先例。這一切,還要從公元前210年7月丙寅日說起。  那一天,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突然病逝。始皇帝是在出巡途中突然得病身亡的。當時,他的車駕所在是沙丘,沙丘在今河北廣宗縣境內,距秦王朝的大本營 秦京咸陽尚有千裡之遙。隨侍在側的知名人物有李斯,當時他是左丞相;有趙高,他是宦者,時任主管皇上車駕的中車府令;還有秦始皇的一個兒子胡亥。秦始皇的突然病逝使剛剛統一天下不久的全國性政權大秦王朝的最高權力出現瞭真空。按照秦始皇嬴政的本意,他是想千秋萬代永遠保有天下的,為此,在病逝之前,他曾親自撰寫詔書,下令遠在長城以外蒙恬軍中的長子扶蘇火速回咸陽繼承王位。   扶蘇是個比較聰明有為的人物,始皇帝選擇他作為繼承人應該說還是比較有眼光的。倘若他真的能夠入承大統,說不定中國後來的歷史就需要改寫。然而,一場陰謀,使得秦始皇的計劃和扶蘇的皇帝夢都化為泡影。秦始皇的另外一個兒子胡亥當時成瞭這場陰謀的最大受益者 受趙高、李斯等人的推戴,他取其兄而代之,成瞭秦二世。原本不在“榜單”上的胡亥是怎麼成為秦二世的呢?這是我們饒有興趣的一個問題。應該說,這與第一代“董事長”秦始皇所犯的錯誤有很大的關系。秦始皇一生可謂多姿多彩,但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考量,在皇位傳承和確保國傢長治久安方面,他卻至少犯瞭四大錯誤:相關閱讀推薦:項羽30萬大軍挖不動秦始皇陵!秦陵十大難解之謎揭秘:地宮水銀究竟藏著秦始皇怎樣的隱秘心事?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他生命最後十年裡都做瞭什麼?揭秘巴寡婦清:中國最早女首富 秦始皇的座上賓秦始皇鑄造的十二銅人究竟去哪瞭?秦始皇為什麼要鑄造十二銅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一是過於迷戀制度創新。在席卷天下、包舉宇內、並吞六國後,他沒有采納一些臣子的建議,像西周和東周那樣,分封諸子為王,把天下分成一個一個的諸侯國,讓這些諸侯國按照與皇帝血緣關系的遠近,層層拱衛中央政權,而是把天下分成幾十個郡縣,委派那些與他本人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去做郡守或者縣令。這種非血緣治理的方式至少在當時還令整個秦國的百姓很不適應,秦始皇可能過於低估瞭習慣性思維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他所創立的大秦帝國很快為此付出瞭高昂的代價。  二是他在進行制度創新時,唯獨忽略瞭皇位傳承的制度設計。而這一點恰恰關系到他是否可以千秋萬代保證秦朝永不變色。在秦朝以前,無論是西周還是東周,無論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總的來說,還是基本遵循嫡長子繼承的原則,也就是在一個國傢最高統治者權力的傳承中,繼承人一般必須具有嫡長子的身份。所謂嫡長子,就是由國王或國君的嫡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盡管這一遊戲規則有時也會由於種種原因而被打破,但總的來說,秦代以前的中國社會基本是按照這個遊戲規則進行統治者的權力傳承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雖然把自己的稱呼變成瞭“朕”,把名號變成瞭“皇帝”,但皇位傳承的遊戲規則卻一直沒有明確向天下人進行公示。所以,在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的事實,那就是無論是秦始皇心目中理想的繼承人長子扶蘇也好,還是後來事實上的繼承人第18個兒子(加上早夭的8個兒子,胡亥應為第26子)胡亥也好,他們都沒有諸侯王的封號,換句話說,他們之間並不存在著等級尊卑的關系。每個人都有資格問鼎皇位,這也為胡亥篡改遺詔埋下瞭伏筆。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是秦始皇過於自戀。很多人看瞭電視劇《康熙王朝》之後,都對主題歌《向天再借五百年》產生深刻印象。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的皇帝始作俑者並不是康熙,而是秦始皇。他掃平六國,統一天下後,就把自己的長生不老提上瞭議事日程,並多次派遣所謂的術士如徐福等人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在後來的事實證明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藥都不過是騙人的把戲之後,秦始皇仍然頑固地認為“海上仙山”確實存在,自己確實可以長生不老,因此非常諱疾忌醫,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缺乏自知之明,最終死在瞭遠離首都千裡之外的出巡途中,使得皇位傳承遭遇重大變數。  四是秦始皇過於迷信武力或者過於重視“硬實力”建設,而忽視“軟實力”建構。他在任期間,搞所謂的焚書坑儒,實際上是自毀統治根基。在焚書坑儒之後,沒有迅速建立起有利於其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的核心價值體系和道德氛圍,而隻是給人以一種天下可以逆取或詐取的錯誤觀感。所以,他死後不久,陳勝、吳廣這兩個滿身是泥的農民兄弟就揭竿而起,打的旗號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至少這四條失誤使得秦始皇想要子孫萬代而為君的願望根本不可能成為現實,即使不是胡亥篡權,秦國的江山也難以千秋萬代永不褪色。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臺六年創下六項中國之最

  凡看過電視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和《滄海百年》的觀眾,想必對劉銘傳這個名字並不陌生。正如姚永森先生在《劉銘傳傳》裡寫的那樣,劉銘傳的一生主要做瞭三件大事:第一是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第二是保衛臺灣、抗擊法國侵略者;第三是擔任首任臺灣巡撫六年時間內開發和建設臺灣。  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號大潛山人,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安徽合肥人。淮軍將領,曾參與鎮壓太平軍,激戰“捻軍”,洋務派骨幹,臺灣省首任巡撫,率軍擊敗法國艦隊的進犯,且編練新軍,從事建設鐵路等一系列洋務改革,為臺灣的現代化奠定瞭深遠的基礎。被譽為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中國清朝末期的將軍和大臣,是淮軍重要將領。  早期經歷  劉銘傳,公元1836年9月(清道光十六年七月)出生於合肥西鄉(今肥西縣)大潛山麓的劉老圩。劉傢世代務農,父劉惠,生6 子,劉銘傳最幼,排行第六。兒時患過天花,鄉裡稱“劉六麻子”。劉銘傳11 歲時,父親病故,隨後大哥三哥又相繼去世,其他幾個哥哥各自成傢,此後便與母親周氏單獨生活。母子相依為命,靠販私鹽為生。劉銘傳性情豪爽,同當地青年人相處甚好。有一天,劉傢因繳不出團隊的糧食,被當地土豪侮辱。劉銘傳向土豪警告道:“你們不能再作威作福,欺侮鄉民,否則,我就要宰掉你!”土豪見是一個赤手空拳的毛頭小子,狂笑道:“孺子還敢阻擋我嗎?”劉銘傳奪下土豪的佩刀,手起刀落,劈下那土豪的頭顱,跑回鄉裡大呼:“某土豪給我殺死瞭,你們要保衛傢鄉,就跟我來吧!”當即有數百名鄉裡青年表示擁戴。劉銘傳便領著這些青年,在大潛山修圩築寨,開始瞭團練生涯。 劉銘傳畫像  公元1862 年(同治元年)二月,李鴻章受曾國藩指派,到合肥招募淮軍。劉銘傳同張樹珊、潘鼎新、吳長慶等各領本部團練投奔。曾國藩對這批新募淮勇極為重視,所有器械糧餉的供應悉仿湘軍,手訂營制,親到校場檢閱,命劉銘傳充任“銘字營”營官。“銘字營”中多為劉傢子弟,劉銘傳在營中職務最高,輩份也最高,其骨幹將領皆為劉傢子弟和劉銘傳辦團練中結納的“同裡敢戰之士”,他們絕對服從劉銘傳的指揮,成瞭劉銘傳起傢的重要幫手。  四月,劉銘傳率領“銘字營”和張樹聲的“樹字營”等淮軍一起,從安慶乘坐外國商船馳往上海駐防。五月二十日劉銘傳率部與太平軍初次接戰,先後占領杭頭和新場兩地,直迫南匯城下。此時,南匯太平軍守將吳建瀛和劉玉林發生動搖,通過當地團練頭目前來“乞和”。因吳建瀛還有所猶豫,劉銘傳一面派部將前往劉玉林處聯絡勸降,一面與潘鼎新率部進逼城下,劉玉林乘機挾持吳建瀛出城投降。吳建瀛是安徽人,部下士卒也多是皖北籍,劉銘傳以鄉情、高官厚祿相引誘,將吳部駐南匯太平軍1 萬多人中老弱裁剪淘汰,收編為8

太平公主秘史:太平公主出嫁前為何出傢當道姑?

  導讀:史書中記載太平公主是一個模范孝女。根據《新唐書·公主傳》的記載,她為瞭替母親武則天給外祖母楊夫人盡孝,小小年紀出傢當瞭女道士。按推算,她那時最大也隻有七歲,當道士隻是順從母命走走過場。  不過,話說到瞭唐高宗時期,吐蕃請求與唐朝和親。那時候,唐高宗身邊待字閨中的隻有十二三歲的太平公主。吐蕃人事先摸清情況,開口便要太平公主和親。想到太平公主幼年時當過女道士,道教崇尚宗教獨身主義。於是武則天下令,馬上給太平公主修建一座道觀,就叫太平觀。十幾歲的小太平像模像樣地履行瞭受戒儀式,出傢瞭,這樣吐蕃沒話說瞭。雖然太平公主真的出傢,不過按照唐高宗和武則天當時的想法,一旦吐蕃徹底死心,便讓女兒還俗的。可是,當時高宗身體每況愈下,武則天忙著積聚勢力奪權,都沒心思管她。道觀中的太平公主,眼看著自己的大好青春悄悄溜走,心裡難免有些著急。  有一天,她想出瞭一條妙計。唐高宗在宮中設宴,宴請親族,太平公主忽然從天而降,她身穿紫袍,腰圍玉帶,頭戴黑巾,手持弓箭,走到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深施一禮說:“父皇母後,我給你們跳舞助興吧。”說罷,載歌載舞起來。看著女兒英姿颯爽,一副青年武官的打扮,唐高宗和武則天哈哈大笑,說:“你一個女孩傢,又不是武官,怎麼打扮成這樣?”太平公主馬上說:“既然我不適合這樣打扮,那把這身行頭賜給我的駙馬好嗎?”就這樣,給太平公主選駙馬提上瞭議事日程。最終,唐高宗給太平公主選中瞭年輕英俊的薛紹。薛紹出身河東大族薛氏,與太平公主又是姑舅兄妹,父親也是駙馬,當過左奉宸衛將軍,母親是唐高宗的親姐姐城陽公主。   開耀元年(681年)七月,高宗夫婦為太平公主舉行瞭盛大而隆重的婚禮。婚禮禮堂設在萬年縣的縣衙。但太平公主的婚車實在太豪華太龐大瞭,萬年縣衙的大門根本進不去。高宗和武則天當即決定,拆墻!按照唐朝風俗,婚禮都在晚上舉行,可是當時街道也沒有路燈啊,隻能點火炬。結果從長安城最東北的大明宮(興安門)出來,一直到城東南的萬年縣衙,一路上火炬點成瞭一條火龍,把道邊的槐樹都給烤焦瞭。就這樣,太平公主通過自己的一番努力,終於如願以償嫁給瞭心愛的貴族少年。相關閱讀推薦:解讀:太平公主為何沒像母親武則天那樣當上女皇 揭秘:武則天到太平公主 唐朝女人都愛欺負男人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的恩怨情仇:為一個男人反目震驚!太平公主把自己情人送武則天做“間諜”揭秘:太平公主少女時代 太平公主為何少年出傢?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關系如何?兩人為何有仇

流氓大比拼:秦朝丞相李斯為何死在宦官趙高之手

  導讀:關於“李斯之死”,史學及關心歷史的各屆人士均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趨同的結論是“李斯栽在趙高之手”,不同的是“李斯為什麼會栽在趙高之手”的深究。一個丞相死於一個宦官之手,是政治傢和陰謀傢的差別所致嗎?  蠅營狗茍的宦官趙高當然算不上是政治傢,然而作為一個輔佐暴君二十餘年,甚至在焚書坑儒方面助紂為虐的副手,李斯能逃出陰謀傢的范疇嗎?作為暴君的助手,李斯首先提出瞭焚書的建議。李斯的這個建議,使秦帝國統治所及之處,到處點燃瞭焚書之火,秦以前古典文獻,除瞭秦國的歷史書籍和“醫藥卜筮種樹之書”,盡皆化為灰燼,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遭到瞭前所未有的摧殘——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難道這手段還不夠流氓嗎?  縱觀兩千年國史,應該一目瞭然的是,所謂政治傢與陰謀傢是個合並同類項,唇齒相依,並無涇渭分明。我看“李斯之死”,是因為他隻有貪心卻無野心,從而導致手段不如趙高更流氓所致。李斯與趙高的區別,不是政治傢與陰謀傢的區別,而是“野心”所造就的流氓程度的高低。眾所周知,李斯是“倉鼠哲學”的締造者,老鼠“倉廁所兩重天”情景令李斯深受啟發並由此確立瞭自己的人生觀,那就是倉鼠哲學——謀取好的位置,保住好的位置。這逐步成為中國歷代基層官員普遍生存哲學,他們鉆營有術卻隻看眼前利益,其流氓手段不夠野,必被大流氓玩傢所克。   李斯從一個基層官員,當到“國傢總理”,作為他的抱負,這已經是登天到頭瞭。倉鼠的最高理想隻不過是鉆到好地方吃飽喝足,決沒有想過自己獨霸天下。所以,在爭權奪位上,手段不夠野。而李斯的對手趙高雖然出身低賤,但野心卻遠在李斯之上。從趙高步步為營的手段上看,他的最終目標是皇位——學習嬴政好榜樣。這可是倉鼠李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秦始皇用法傢之術,一統天下,做到瞭國君的極致,他的威風勾起瞭無數人的皇帝夢。從落魄的貴族子弟到市井二流子,直至“不完整的男人”,都想“大丈夫當如是”。相關閱讀推薦:李斯趙高聯手殺死的一代名將:大將蒙恬怎麼死的秦朝丞相李斯為什麼會被腰斬?李斯被處死的原因秦二世為什麼要處死李斯?李斯被滿門抄斬的原因李斯的兒子是誰 大秦宰相李斯的兒子是怎麼死的李斯簡介 秦代著名的政治傢文學傢丞相李斯生平趙高是怎麼殺掉李斯的?趙高和李斯的權力之爭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從野心而論和流氓手段而論,趙高與項羽劉邦在同一條線上,而李斯根本是不入流的。所以,趙高與項羽劉邦,都是天下的大玩傢,李斯卻隻不過是詐著膽子被脅迫的參賭者。把最高理想設定為皇帝的宦官趙高,猶如一支野性十足的“老貓”,一步步玩死瞭“倉鼠”李斯。他先利用李斯的貪心怕失去既得利益,脅迫其參與政變,而後又利用其野心不足搶占制高點反守為攻——流氓無底線,野心無極限。這就是趙高之才,高於李斯之處。趙高淘汰李斯,隻因前者比後者更流氓。如果說李斯的流氓度是三級的,則趙高為a級。一個想當皇帝的人,以大流氓手段弄死一個隻想保住“倉鼠”之位的人,豈不正好“一物降一物”?!  總結李斯之死,果真是成也哲學,敗也哲學。“倉鼠哲學”成就瞭他的官場之路,但最後卻束縛瞭他的手腳。乃至作繭自縛,無法升級為大流氓,終被大玩傢老貓趙高所克。從抱負來看,他不是什麼大政治傢,隻不過是個大一點的官僚,這樣的官僚無論怎麼折騰都是“鼠類”陣營,無論從哲學的角度還是流氓手段上講,他栽在沒有底線的“老貓”趙高手中,是毀人遊戲玩出的必然結果。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胡適為何會死心塌地跟隨蔣介石“逃離”大陸?

  1948年11月29日,共產黨所屬東北野戰軍會同華北軍區主力共100萬人,在北平、天津、張傢口地區聯合發起平津戰役,與國民黨軍傅作義部60萬人展開決戰。12月12日,北平城被解放軍包圍,南苑機場失守,國民黨軍氣脈已竭,力不能支,平津即將陷落。蔣介石急派飛機空投手諭致平津守軍各軍長,以鼓舞士氣。手諭末尾以悲壯無奈的口氣道:“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13日,北平西效炮聲隆隆,解放軍發射的彈片從清華園上空“嗖嗖”掠過,校內師生及傢屬大為驚恐,紛紛逃跑躲避,清華陷入混亂。鑒於此情,校方隻好宣佈停課,師生員工自尋出路。  在國民政府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危急時刻,朱傢驊、傅斯年、杭立武、蔣經國、陳雪屏等在蔣介石授意下,於南京緊急磋商謀劃“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搶救計劃”細節辦法,很快擬定瞭“搶救人員”名單。名單包括四類:  (一)各院校館所行政負責人;  (二)因政治關系必離者;  (三)中央研究院院士;  (四)在學術上有貢獻並自願南來者。  北大要南遷?  計劃既定,立即實施。南京方面急電北大秘書長鄭天挺,令其迅速組織胡適等重量級知識分子火速南下,共商圖存大計。密電到達,胡適卻以籌備北大50周年校慶為由不肯起身,而接到電文的清華校長梅貽琦也磨蹭觀望。當時北平出現瞭一股北大將要南遷的謠言,身為北大校長的胡適為穩住師生情緒,在積極籌備校慶活動的同時再三辟謠:“北京大學如果離開北平就不能稱為北京大學瞭,所以決無搬遷之理。”事實上,面對解放軍的咄咄進迫,胡氏曾有過把北平各大學遷往南方,再度成立像抗戰中長沙臨時大學或西南聯大的念頭,但僅僅是一個念頭而已,尚未來得及詳細籌劃,解放軍潮水一樣湧來,國民黨軍在排空連壁的疾風猛浪中翻瞭幾個跟頭便成瞭縮頭烏龜,躲在高大城墻包圍的城中不敢冒頭,隻偶爾從箭垛的垛口,露出兩隻黑豆一樣的小眼珠,滴溜亂轉著尋找可以逃跑或投降的機會。面對這些烏龜王八蛋的軟骨癥加飯桶做派,胡適深覺失望和學校南遷無望。既如此,號稱平津教育界“定海神針”的他,就面臨著一個必須抉擇的急迫問題——是留,還是走?   而此時,鑒於胡適在中國政學兩界不可忽視的巨大存在,共產黨方面也加緊瞭對其拉攏、爭奪行動。根據中共高層指令,幾個地下黨、原胡適的弟子紛紛潛入北平,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做胡的政治思想工作。早些時候已棄教職走出清華園,秘密潛入解放區等待出任中共高官的吳晗,曾專門指派嫡系找到胡適密談,讓胡留在北大,不要無事找事地跟著國民黨亂跑找死。  當然,這次交談,吳晗的指令不再代表過去自己向國共兩黨宣稱的“我們人民”,而是代表“我們中國共產黨”。但是,胡適沒有聽從這位前愛徒,現以高官大員自命者的指令,乃冷冷地回瞭一句:“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意思是我不相信,你吳弟子也不要懸在“兩渚岸之間,不辨牛馬”的陰陽界中做著美夢,還是早一點鞋底抹油——開溜的好。最後,胡適旗幟鮮明另加斬釘截鐵地讓來使告訴吳晗三句話:“在蘇俄,有面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們來瞭,沒有面包也沒有自由。” 胡適  吳氏知胡老師心意已決,遂放棄瞭努力,但共產黨高層仍不死心,便以其他的方法進行心理攻勢。據時任北大教授兼東方文學系主任的季羨林回憶,當解放軍包圍北平郊區時:“我到校長辦公室去見胡適,商談什麼問題。忽然闖進來一個人——我現在忘記是誰瞭,告訴胡適說解放區的廣播電臺昨天夜裡有專門給胡適的一段廣播,勸他不要跟著蔣介石集團逃跑,將來讓他當北京大學校長兼北京圖書館館長。我們在座的人聽瞭這個消息,都非常感興趣,都想看一看胡適怎樣反應。隻見他聽瞭以後,既不激動,也不愉快,而是異常平靜,隻微笑著說瞭一句:‘他們要我嗎?’短短的五個字道出瞭他的心聲。看樣子他已經胸有成竹,要跟國民黨逃跑。但又不能說他對共產黨有刻骨的仇恨。不然,他決不會如此鎮定自若,他一定會暴跳如雷,大罵一通,來表示自己對國民黨和蔣介石的忠誠。我這種推理是不是實事求是呢?我認為是的。”老季又說:“因此,說他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說他‘一生追隨國民黨和蔣介石’,都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相關閱讀推薦:胡適的妻子如何防止婚外情:一把刀斬掉情絲胡適為何不敢與原配夫人離婚?胡適為何怕老婆?書生胡適為何可放肆批評蔣介石?胡適與蔣介石的關系胡適幾個女人:胡適最心儀的婚外戀人究竟是誰?民國美男子胡適生命中的女人們:胡適有幾個老婆?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蔣介石兩次親自打電報摧促胡適飛南京  直到1948年12月12日,胡適接到南京教育部長朱傢驊親自拍發的密電:“明天派專機到平接你與陳寅恪一傢來京”,胡適才有離平的打算。當國民黨派出的飛機飛抵北平上空時,南苑機場已被解放軍控制,飛機無法降落,隻能空返。14日,蔣介石兩次親自打電報摧促胡適飛南京,並派專機迎接。胡得此消息,決定乘機南飛,臨行前,他派人勸輔仁大學校長兼好友、與陳寅恪齊名的史學大師陳垣共同乘機赴京,陳垣不從。令胡適想不到的是,不但老友陳垣不從,即使他的小兒子胡思杜也表示暫留在親戚傢,不隨父母南行。這一拒絕令胡適夫婦大為吃驚,心中惱怒又不知如何是好。  1941年,胡思杜投奔在美當大使的胡適進入美國學校讀書,1948年夏回到國內,8月30日到北平圖書館報到,成為北圖的一名職員。據胡適辦公室不掛名的秘書鄧廣銘回憶說:“當時胡思杜不願意隨胡適南飛,他剛從美國回北平不久,對國內這幾年的情況不熟悉。他說:我又沒有做什麼有害共產黨的事,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結果胡適夫婦就把他留下來瞭。”因事涉緊急,胡適無法也無力在短時間內做通這個腦後長有反骨的兒子的政治思想工作,眼見胡思杜周身充溢著一股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的牛烘烘的叛逆氣味,胡適夫婦頗感無奈,隻好強壓怒火,按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或者兒要守傢的古訓——隨其便瞭。胡適對兒子說瞭幾句不要再像在美國讀書時那樣——整天出去吃喝嫖賭,正事不幹,除瞭工作,要好好蹲在傢中照看傢產與書籍之類的話,便告辭而去。未久,胡適驅車來到鄧廣銘傢中,急切地詢問能否找到陳寅恪,並謂昨日南京政府來電,說今日派專機抵達南苑機場,“搶救”胡與陳寅恪等著名教授離平。胡打電話至清華問詢陳氏的情況,告之已回城內,但不知具體落腳何處,因而要鄧廣銘想辦法尋找。  陳寅恪失明  1943年年底,陳寅恪辭別傅斯年邀請,自重慶攜傢繞過南溪李莊,徑直赴成都燕京大學任教。到校後,與早些時候由史語所轉赴燕大任教的李方桂一傢同住學校租賃的民房,生活艱難。時陳寅恪身體極度虛弱,右眼失明,上課之後回到傢中,仍在昏暗的燈光下用唯一的左眼緊張地備課和研究學術。1944年春,陳寅恪上課地點改在華西大學文學院,一傢隨之遷入華西壩廣益宿舍,居住條件稍有改善。因物價仍在飛漲,陳傢柴米不濟,夫人唐筼時常犯心臟病,可謂饑病交迫,令人心焦。在此種情形中,陳氏每個星期都要身穿長衫,夾著包袱到教室上課。因生活困苦,營養不濟,陳寅恪左眼視網膜剝離加重,終致失明。這年11月23日,陳寅恪給傅斯年與李濟的信中寫道:“弟前十日目忽甚昏花,深恐神經網膜脫離,則成瞽廢,後經檢驗,乃是目珠水內有沉淀質,非手術及藥力所能奏效,其原因是滋養缺少,血輸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明瞭),衰老特先,終日苦昏眩,而服藥亦難見效,若忽然全瞽,豈不大苦,則生不如死矣!” 陳寅恪  關於陳寅恪失明的經過,陳寅恪女兒流求回憶說:“一個早上,父親突然發現兩眼一片漆黑,失明瞭。先叫我通知他當天不能上課,隨後往進存仁醫院。”又小彭筆記:“父親在存仁醫院由眼科醫生開刀。聽父親說,在成都開刀時手術不怎麼理想,視網膜皺在一起,以後雖到英國醫治,已無法再弄平。”1945年2月,陳寅恪作《目疾久不愈書恨》表達自己憤懣哀婉之情。詩曰:  天其廢我是耶非,嘆息萇弘強欲違。  著述自慚甘毀棄,妻兒何托任寒饑。  西浮瀛海言空許,北望幽燕骨待歸。  先君柩暫厝北平,待歸葬西湖。  彈指八年多少恨,蔡威唯有血沾衣。  詩中的“西浮瀛海言空許”句,指幾次欲赴英講學而未成行,這個心願直到抗戰勝利之後方才得以實現。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1945年秋,英國皇傢學會與牛津大學為實現以前的承諾,再次邀請雙目失明的陳寅恪赴倫敦,由英國醫生療治目疾,希望治好後留牛津講學。陳氏接受邀請,由成都起程經昆明,轉印度,乘水上飛機赴英,進入對方安排的醫院接受治療,但手術最終失敗。陳夫人唐筼於1946年2月19日在成都致信傅斯年求援,並談及史語所事,信中說道:“寅恪本有意隨郭子傑兄結伴赴美國,看更有無其他方法補助左眼之模糊,又恐所帶之款不夠,此事正在躊躇中,請先生與騮先先生、立武先生一談如何?”又說:“元白詩箋證稿筼已請人著手抄寫,俟寅恪歸來,再刪改後即可付印。此項抄寫費是否可出自史語所?大約三萬左右(並未詳細計算)。史語所何日出川?有何計劃否?燕大成都方面整個的關門結束,教授之去留以北平、燕大之聘書而定,受聘者始能談到回平的話。北平方面已屢來信拉寅恪(哈佛研究院隻是研究工作),而寅恪尚無答復。先生之意如何?望有信直接寄英,以助其考慮。”  正在重慶和昆明之間為處理西南聯大學潮焦頭爛額的傅斯年接信後,作何努力與答復不得而知,但從後來的情況看,籌款之事似乎沒有多大成效。在倫敦醫病的陳寅恪,先是由著名眼科專傢Sir Steward Duke-Elder負責診治,第一次手術後有進步,但眼睛吸收光線尚無好轉,仍模糊。第二次手術想粘上脫離之部分,失敗。但情形似比出國時好一些,醫告無須再施手術。陳寅恪尚存最後一線奢望,遂請在國外訪學的熊式一教授,把英倫醫生的診斷書寄給時仍在美國的老朋友胡適請求援助。胡托人將診斷書送往哥倫比亞眼科學院咨詢,對方告之亦無良策,無法手術,胡適“很覺悲哀”,百忙中隻好托在美訪學的全漢昇帶瞭一千美元給陳,以示關照。1946年4月16日,胡適在日記中寫道:“寅恪遺傳甚厚,讀書甚細心,工力甚精,為我國史學界一大重鎮,今兩目都廢,真是學術界一大損失。”  另據小彭筆記載:陳寅恪“到英國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方結束,營養很差,雖用電針貼合視網膜,由於網膜皺在一起,無法復原”。

秦淮八艷馬湘蘭傳奇:高官將其拘捕隻為一睹芳顏

  導讀:講馬湘蘭的故事,可以省一點力氣,她生於嘉靖二十六年,死於萬歷三十二年,兩頭都搭不上亂世,而且,謝天謝地,她的愛人也不是什麼士子清流,這些使我終於能夠避開政治——政治這東西我不懂,我有的,隻是一點常識。都說馬湘蘭並不美,姿首如常人,卻能為六院冠冕,她的魅力,在容顏之外。  首先是氣質不錯,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其次聰明,吐辭流盼,善窺人意,光靠這兩點,能在秦淮河畔站穩腳跟,但將諸艷群芳全壓下,做到金字塔尖的位置,馬湘蘭憑借的,是一份不讓須眉的豪爽。豪爽這個詞,不是放在男人身上才成其為魅力,胳膊上跑馬拳頭上立人,那是孫二娘式的簡單粗糙。豪爽是清澈的眼眸,開闊的器局,是對瑣屑細事的忽略和遺忘,是相逢意氣為君飲的痛快淋漓;豪爽還可以是一往情深之子靡他,拼將一生休,盡君一日歡,隻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豪爽女子,才會有如此灼熱忘我的愛情。  這樣的女子,怎能不被人愛慕,粉絲成堆呢?關於馬湘蘭的豪爽,有很多傳說,比如說她視金錢如糞土,時常揮金以贈少年,比如說小丫鬟失手跌碎她的玉簪,她反而要贊碎玉之聲的清脆美妙。蜀錦纏頭,步搖條脫,她一概不放在眼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你盡可以放松心情,不必在談笑風生的同時,提防她話語中的埋伏,猜度她下一步的舉措。但是,豪爽也是一把雙刃劍,大開大合的性情,使她不會因某種顧慮,就為難自己。那年有個孝廉聽說瞭她的名頭,專程跑來拜訪,馬湘蘭嫌這人不靠譜,面都不給他見。三十年河東轉河西,幾年後,這傢夥居然混到瞭禮部主事,冤傢路窄,馬湘蘭恰有一事犯到瞭他手裡,這傢夥公報私仇,全不顧眾人說項,一定要將馬湘蘭拘捕。   在主事的大堂前,昔日的失意粉絲,現在的傲慢老爺,居高臨下地看著這個女人,冷笑道,人人都說馬湘蘭與眾不同,如今看來,也是徒有虛名。馬湘蘭面不改色,反唇相譏,說,就是當年徒有虛名,才有今日不名奇禍。主事見她答得巧妙,不由一笑,將她釋放。說到底,這位主事大人並不真想和她過不去,把馬湘蘭傳喚到大堂上,可能隻是想滿足當年一個情結,用這麼一個辦法,見到瞭偶像,省下瞭出場費,還耍瞭威風,就是有點唐突佳人——難怪人傢馬湘蘭當年不待見他。相關閱讀推薦:秦淮八艷董小宛簡介 亂世名妓董小宛是如何死的?青樓女子緣何萬金贖男人:秦淮八艷之一寇白門多情未瞭身先死:揭秘秦淮八艷之馬湘蘭生平介紹秦淮八艷之卞玉京簡介:外表冷清內心狂野的奇女子秦淮八艷之顧橫波簡介:俠骨芳心顧眉生生平故事

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給前夫兒子 親子被殺!

  她曾大膽地選擇瞭自己的命運,她紮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壯的野草,頑強地活瞭下來。她一嫁再嫁,生兒育女。12年,無邊歲月,遠比人們的想象更悲慘、更淒涼。  民間,把王昭君描繪成薛寶釵、林黛玉那樣的大傢閨秀:頭戴銀狐冠,身披紅鬥篷,懷抱一隻哀怨的琵琶,風情萬種地站在草原上。官方,則把她旌表為高瞻遠矚的“愛國者”,少女細瘦的“小蠻腰”,愣是挑起瞭“胡漢和親,邊塞安寧”的政治重擔。她深明大義的覺悟,酷似一名“黨代表”或者“政委”。絡繹不絕的文人騷客也七嘴八舌地抒情,好像王昭君原本就是全天下讀書人相識恨晚的“紅粉知己”……  後人,謬托知己,憑借甜膩俗爛的口味粗暴地打扮著王昭君。殊不知,這位聲名顯赫的古典美女,在無限風光的背後,還隱藏著滿肚子的黃連苦水。  從鮮花,到獵物  很早就聽過一條謎語:姐姐要回來(打一地名),謎底是“秭(姊)歸”。秭歸,水土養人,出過大詩人屈原,西漢時歸屬南郡。秭歸有座寶坪村,林木豐美,香溪環繞。公元前52年,一聲響亮的嬰啼使村裡那戶王姓人傢笑逐顏開。女孩兒落地瞭,取名王嬙,字“昭君”。   老來得女,爹娘樂顛顛地捧著、供著。兄嫂也疼進瞭骨縫兒裡,唯恐刮風吹掉小妹妹一根汗毛。親人環繞,嬌生慣養,俊俏的小女孩兒,蹦蹦跳跳,嘻嘻哈哈。荊楚的細雨滋潤她一天一天地長大……  公元前36年,西漢朝廷的日子越來越寬裕,不必再像文景時代那樣勒緊褲腰帶瞭。尤其是匈奴,窩裡鬥,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靠近中原,好在既親近,又溫順;北匈奴,不服天朝管,幸而遠在漠北。沒戰亂,有錢花,真是太平盛世。漢元帝“飽暖思淫欲”,便動起瞭“選秀”的歪點子。說白瞭,就是把天下美女,都拽到他自己床上去。  巍巍漢宮,就是一口“活棺材”。人常說:宮門深似海。那種地方,人壓人、人踩人,鉤心鬥角,想熬出頭兒?難死瞭。女人,十月懷胎,可以生下一個孩子;倘若守在皇帝身邊,恐怕十個女人都受孕,最終一個也養不活。   王傢人當然知道皇宮是個“虎狼窩”,他們個個兒提心吊膽,生怕官府上門找茬。其實,怕也沒用,王昭君名冠南郡,連叫花子都知道:她定然是郡守大人和縣令老爺瞄準的第一獵物。  烏雲滾滾而來。果然,脅肩諂笑的官差叩響瞭王傢門環。朝廷是天,皇帝就是老天爺,他喜歡什麼就是什麼,想誰就是誰——無上權力,足以左右整個天下,區區一名小女子,又算得瞭什麼?  王昭君含淚微笑,向每個表情悲壯的親人拜辭。收拾收拾,走吧——這,就是命!  早春三月,滿山遍野的菜花,一片金黃。16歲的王昭君,緩緩登上瞭香溪岸邊的官船,她默默地禱告:“總有一天,我還要回來。”相關閱讀推薦:王昭君三嫁匈奴單於後服毒自盡?王昭君怎麼死的漢朝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孔三代:王昭君嫁給瞭誰?揭秘: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孫三代的悲情秘史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王昭君為何被稱為落雁陳世美之冤與王昭君之痛 解讀被誤會的歷史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冷美人·辣妹子  披星戴月地走瞭三個月,隱隱約約望見瞭長安。迎候王昭君以及眾多“秀女”的並非漢傢宮闕,而是地地道道的監獄——“掖庭”。  “掖庭”,曾是一座皇傢監獄,高墻矮窗,關押犯罪的王室成員和宮女、太監,漢武帝專門增設“掖庭獄”。幾經演變,這座臨時看守所,被改裝成簡陋的“儲秀宮”,盡管地方不怎麼樣,可是便於管理。當傢人號稱“掖庭令”,職位不算高,卻執掌權衡,一手遮天。他輕蔑地瞥瞭瞥這群如花似玉、鄉音各異的小美人兒,暗自笑道:漂亮頂個屁!見不著當今皇上,休想當娘娘。奓刺兒?敢!都得聽老爺我的……  王昭君百無聊賴地守著一盞孤燈,她苦思冥想也弄不明白,究竟什麼叫做“出頭之日”。莫非就耗在這口不透氣的“活棺材”裡,等待哪天皇帝佬兒心血來潮,把自己召去“寵幸”一回?最後,領個或大或小的封號?倘若“青絲熬成白發”,一輩子見不著皇帝呢?難道朝廷還肯安置一個鶴發雞皮的老太婆嗎?笑話!大概,給皇帝當個小老婆,到頭兒瞭——這就是望眼欲穿的“出頭之日”。  夜深瞭,心涼瞭。王昭君斜臥在枕上,鬱鬱寡歡,蛾眉緊蹙。一天又一天,她空洞地捱著,俊美的大眼睛望不著一絲明天的曙光。  16歲,美,而且嬌慣,王昭君滿腹少女的優越感。她素面朝天,優雅地走在花枝搖曳的小姐妹中間,既不肯取悅誰,也不願屈尊俯就誰。最要命的是,她不買上邊的賬。漫說賄賂幾串銅錢一匹絹,就是淺淺的笑臉,也不給一個。“土皇帝”們當然沒好氣兒,隔三差五就話裡話外地“敲打”這個傲慢的“冷美人”。  日子一長,早就失去耐心的王昭君變得空前焦躁,她居然公開耍性子,和“掖庭令”唱起瞭對臺戲。  《後漢書》透露瞭這樣一個細節:“(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禦,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苦等三年,音空信渺。那個傳說中的“大救星”——當今皇帝陛下,到底在哪兒呢?有些小姐妹心眼兒靈活,明裡暗裡好一陣打點,旋即被召進內廷,侍奉天子。王昭君並不在乎能否侍寢,但她非常看中自己在“美人堆”裡的名次和地位。這種“名位”,絕非朝廷冊封的嬪妃等級,而是少女的自我認同和價值兌現。王昭君覺得:“我最出色。”然而殘酷的現實,偏偏把她丟進瞭殘花敗柳之中。驕矜的自尊與淺薄的虛榮,第一次遭受到瞭嚴重的挫傷。這正應瞭孔子那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青春年少、爭強好勝的王昭君,怎能保持心理平衡?她當然會“積悲怨”。小脾氣一上來,既不梳洗,也不打扮,弄得形容憔悴,蓬頭垢面——就是鬧!鬧完瞭,還會請示頭頭兒一聲:“我要回傢。”   回傢?天大的笑話!皇傢禁地可不是酒肆茶樓,想來就來,願走就走——老老實實呆著吧!“掖庭令”那一點報復心終於得到瞭滿足,他盼望這朵水靈靈的鮮花趕快蔫瞭、癟瞭,立刻變成豬不啃、貓不舔的廢物才好呢。  “掖庭令”鼠肚雞腸,並非“壞事兒”的關鍵。在皇帝和王昭君之間,還有一道橋梁——宮廷畫師毛延壽。王昭君哪肯把那種“狗腿子”放在眼裡,仍像對付“掖庭令”那樣,高掛一臉秋霜。想不到,毛延壽就是皇帝的眼睛。也許,他畫誰漂亮,未必得幸;但是畫誰粗鄙,則一定不會得幸。皇帝跟前的紅人,毀一個不服管教的小丫頭還不容易?畫筆輕輕一點,王昭君嫵媚的杏眼下,便多瞭一顆“亡夫淚痣”——妨人呀!誰要這種女人誰倒黴,何必呢?元帝漫不經心地扭過頭去,王昭君“掖庭待詔”,就成為一盤死棋。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嫁人,就是賭  歐洲人悲觀,把婚姻說成男女“摸黑走路”,彼此既不清楚攜手同行的是誰,也不知道氣喘籲籲地奔向什麼地方。說俗點兒,趕上什麼算什麼,婚姻就是湊合,稀裡糊塗地瞎過唄。  婚姻,的確有點賭博的意味。走投無路的王昭君淪落到瞭這一步。見皇上,沒門;待詔,等於慢性自殺。好歹挪挪窩兒,總比現在強。這一天,總算盼來瞭!  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第三次來朝,他附帶瞭一個政治條件——迎娶漢女,自請為婿。說來可笑,呼韓邪大約40歲,與漢元帝年齡相仿。本來雙方“相約為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好哥們兒,一旦結親,單於豈不小瞭一輩?  匈奴原是漢朝的死對頭。公元前201年,漢朝開國不久,劉邦便率領32萬大軍對匈奴用兵,結果,被40萬敵軍圍在瞭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南一帶),活活地困瞭七天七夜,劉邦服軟瞭。逃回長安之後,劉邦便千方百計討好匈奴人,靠送金銀佈帛、茶葉美女混日子。直到漢武帝時代,胳膊腿粗瞭,軍事和外交才占瞭上風。呼韓邪時期的南匈奴,已遠非昔日橫勇無敵的大匈奴,他們“一邊倒”,溫和親漢。這次,他興沖沖地跑進長安,就是要實施“和親大計”,迎娶一位漢室公主,替代剛剛過世的老婆。  漢元帝爽快地答應瞭這門政治婚姻,送幾個女人算什麼?天朝有的是。和親,是妥協的產物,如今不用那麼低三下四的瞭,漢朝皇帝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賞親”:傳旨,在宮中物色五名人選,供單於定奪——“掖庭”也被劃進瞭這個圈子。王昭君聞訊,應聲而起——嫁!哪怕天涯海角,隨雞隨狗,也強於這口活棺材。弱小的女子,敢在人生的牌桌上賭一把,相當不簡單!此刻,她隻屬於她自己,把全部籌碼押瞭上去。

揭秘孝莊身邊神秘女蘇麻喇姑:不吃藥終年不洗澡

  蘇麻喇姑死後葬於孝莊太後昭西陵東,現地面建築已無存,隻剩一個寶頂尚在。  歷史上的蘇茉兒的確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爾沁大草原一個貧苦牧民之傢,生年大約在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前後。最初名字叫蘇茉兒,或蘇墨爾,為蒙語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後,宮中上下都尊稱她為蘇麻喇姑。  由於蘇麻喇姑天生美麗聰慧,遠近皆知,被科爾沁貝勒府看中,讓她進府當上瞭貝勒寨桑的二女兒本佈泰的貼身侍女。這位二小姐不是別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後。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本佈泰雖然隻有13歲,但已出落得像一個大姑娘瞭,明眸皓齒,嬌美動人。就在這一年,本佈泰在其兄長吳克善的護送下,長途跋涉到瞭後金都城盛京,與後金汗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成婚,當時皇太極34歲。蘇麻喇姑作為本佈泰的貼身侍女,也隨主人陪嫁到瞭盛京。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蘇麻喇姑隨已被尊為皇太後的本佈泰到達北京。  這位來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從進瞭貝勒府以後,眼界不斷擴大,文化修養也迅速提高。她不僅蒙語講得好,而且很快掌握瞭滿語和漢語,特別是那一手漂亮的滿文,贏得瞭全宮上下的稱贊。於是,她奉孝莊皇太後之命,充當瞭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滿文老師。  蘇麻喇姑與孝莊文皇後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廝守達60餘年,二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瞭一般的主仆關系。特別是在皇太極駕崩後,孝莊文皇後剛剛31歲,青春鼎盛便過上瞭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與她年齡相仿、一直獨身的侍女蘇麻喇姑,當然是她的最佳人選。相關閱讀推薦:孝莊姐妹與姑姑同嫁皇太極的真相:大福晉無法生育揭秘孝莊文太後身邊最神秘的女人:蘇麻喇姑孝莊文太後身邊最神秘的女人:蘇麻喇姑簡介蘇麻喇姑:孝莊身邊最神秘的女人 蘇麻喇姑是康熙初戀?傳兩人曾愛得死去活來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莊文皇後病逝。這給蘇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擊,使她陷入瞭悲傷、孤獨、無聊之中,這時的蘇麻喇姑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瞭,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她的身心健康是極為不利的。為瞭排解她的悲傷和孤獨,康熙皇帝決定把庶妃萬琉哈氏(後來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交由蘇麻喇姑撫養。胤是康熙二十四年出生的,這時隻有3虛歲。按清宮慣例,隻有嬪以上內庭主位才有資格撫養皇子。讓蘇麻喇姑撫養皇子,表明康熙帝對蘇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視。蘇麻喇姑對於康熙帝的這一安排,當然心領神會,感激非常,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為瞭報答浩蕩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來,把一個女人天生的母愛和全部的精力傾註到瞭胤 身上。  蘇麻喇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孜孜不倦的言傳身教,使皇子胤祹健康成長。後來胤祹成為一位頗有政治頭腦和才幹的皇子,曾多次奉旨辦理各種政務。在康熙末年爭奪儲位的激烈鬥爭中,胤祹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後,他不僅沒有遭到打擊、排擠,相反還被封為郡王。到瞭乾隆朝,胤祹晉封為和碩履親王,授為議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祹以79歲高齡壽終正寢。在康熙帝的35個皇子中,他是最高壽的。胤祹能榮列藩封,參與政務,並高壽而終,與蘇麻喇姑的精心培養、指點教誨有直接的關系,因此他對蘇麻喇姑的感情也明顯比其他皇子深。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蘇麻喇姑去世,終年90多歲。  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兩個與人不同的特點:一是終年不浴,隻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二是終生不吃藥,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藥物。她的這兩個特殊的生活習慣就連康熙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們曾有不同的解釋,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過,她的身體卻一直很好,活到瞭90多歲,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當然算是難得的高壽。  蘇麻喇姑園寢於雍正三年二月動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將蘇麻喇姑葬入該園寢內。這座園寢坐北朝南,主要建築由北到南有:地宮上建寶頂,前建園寢門3座、亭堂3間、大門3間,環以朱垣。門外建東西值房、東西廂房。寶頂位於園寢縱向中軸線上。  如今,蘇麻喇姑的寶頂依然存在,許多遊人慕名前往,去憑吊和懷念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真實的武松:在江湖賣藝被知府賞識當捕快?

  導讀:武松,因打虎而成為中國傢喻戶曉的人物。在《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裡,他也是個重要角色。當我們聽說書人棚栩如生地講述那一個個鮮活的打虎情節時,心生傾慕的同時,也非常好奇地想發同:武松確有其人嗎?  武松,山東清河縣人,傢中排行第二,又叫武二,綽號。行者。他幼年父母雙亡,與兄長武植(入稱武大自)相依為命,由武大郎撫養長大。武松長得儀表堂堂,行俠仗義。練得一身好武藝。因為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瞭隻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為衙門捕頭。因嫂嫂潘金蓮與當地富戶西門厭勾搭成奸並害死武大郎。武松獲悉真相後,將潘金蓮和西門慶殺死,因此獲罪流放孟州。後幾經周折。投奔梁山,成為“三十六天罡”之一。後來宋江接受招安,遠征方臘,武松因此斷瞭一臂,不想回京城,就在杭州六合塔出傢為僧。這是小說《水滸傳》裡的武松。   按照《滸傳》的說法,武松最後在杭州六合塔出傢為僧,他與杭州的關系應十分密切。在《浙江志》、《杭州府志》、《臨安縣志》等地方志裡都找到瞭關於武松的記載。根據這些記載,我們可以知道:武松本來是一個跑江湖的賣藝人,浪跡江湖,後來到杭州獻藝。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武松,看他武藝高強。相貌奇偉,就邀請他加入杭州府,做瞭名捕快,後因為立功被提拔為提轄,很受知府高權的賞識。然而好景不長,高權因為得罪瞭權貴被罷官,作為他的心腹的武松自然也未能幸免,被解職趕出瞭知府衙門。新來的杭州知府叫蔡銎,是當朝太師蔡京的兒子,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當地人稱他為“蔡虎”。出於義憤和為民除害的願望,武松決定刺殺蔡銎。這一天,他埋伏在蔡府門外,等到蔡銎出來時,便飛快沖上去,在蔡望及其手下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猛地抽刀,向蔡銎連砍幾刀。蔡銎當場斃命,武松則被蔡手下圍攻擒獲,因遭重刑慘死監獄。杭州百姓感激他為民除害,把他的遺骸葬在杭州西冷橋畔。後人還給他立瞭一塊碑,上面題寫“宋義士武松之墓”。相關閱讀推薦:血氣方剛美貌風流 武松和潘金蓮到底有沒有那事專傢:武大郎應比武松小250歲 與潘金蓮很恩愛!揭秘:水滸傳中潘金蓮挑逗武松為何沒有成功?武松電視劇第17集劇情:大郎托夢 武松回鄉《金瓶梅》潘金蓮對武松西門慶的感情有何不同?《武松》鄆哥是誰?武松中的鄆哥是幹什麼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武松的墓一直在杭州。後人為瞭紀念他,舉行過不少活動。到瞭清朝的時候,還有人記載,杭州人在鐵的根據是南宋的一些書籍。最早提到宋江等三十六人作亂的,是南宋人王稱的移《東都事略》。在該書中這樣描述宋江等人:“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抵抗者。”可惜他沒有說這三十六者到底是誰。第一次指出三十六個姓名的,是南宋畫傢龔開。他寫有《宋江三十六人贊》,其中就有“行者武松”的名字,其贊語為“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從這段贊語看來,武松似乎已經出傢受戒,可他什麼戒律都不放在心上,酒色財氣樣樣具備,還動不動就要殺人。不過,龔開並沒有給我們提供關於武松的更多消息。龔開在《宋江三十六人贊》的序裡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可見在當時已經有宋江等人的故事流傳。並且在宋人的話本裡面就已經有瞭他們的故事瞭。比如說南宋羅燁的《醉翁談錄》裡面,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篇目,雖然我們已經看不到這些篇目的內容,但從名字看來,其中的《武行者》一篇應該是講武松的。到瞭南宋末年,一部對宋江等人記載詳細的書《宣和遺事》出現瞭。該書從楊志賣刀寫起,包括智取生辰綱、九天玄女授天書等情節,最後寫到宋江等人受招安平方臘,基本故事已經和後來的《水滸傳》很相似瞭。可見《水滸傳》正是以此為藍本創作的。在這本書中,武松在“三十六人”中排名第三十,僅僅出現瞭名字,並沒有什麼故事情節出現。  正是由於南宋時期的這幾部書,很多人堅信武松是歷史上的真實人出來的。可見,在金聖嘆看來,《直和遺事》所記載的宋江等三十六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隻不過,有關他們的故事是後人憑空編造出來的。  不過,《宣和遺事》可能是金聖嘆幼時記憶深刻的部書,感情上難免對它認同很深。而據現代人的考究,《宣和遺事》也隻是宋人的筆記體小說,或者是說書人的底本,其故事大多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因而,我們隻能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對待其中的內容。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也可能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編造出來的。至於歷史上是否真有武松其人,仍然還是一個謎。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楊貴妃征服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導讀:唐玄宗李隆基與其貴妃楊玉環的纏綿哀怨故事,幾乎無人不曉。《楊太真外傳》、《開元天寶遺事》等若幹野史筆記資料,甚至於把他倆說成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生死戀情”,這無疑帶有不少演義的成分,應該不足證信。關於他倆的真實戀情,《新唐書·則天武皇後楊貴妃傳》、《資治通鑒》卷215—216中所記則大抵不虛。那麼,楊玉環究竟憑啥征服唐玄宗,讓“三千寵愛在一身”呢?難道僅僅是後人所說的“姿色冠代”、“色壓六宮”?  楊玉環確實是美艷絕倫、雍容華貴。但如果說她單純憑姿色讓唐玄宗對其迷戀得幾近專一,似乎難圓其說。且不論唐玄宗“後宮佳麗三千人”(實際遠不止這數,最多時達八千人),其中應該可找出幾個貌可比楊玉環而較之更為年輕清純的美少女。就是楊玉環引薦的那三個自傢姐姐,論姿色風韻與楊玉環也是難分伯仲。再說楊玉環還有“狐臭”之疾,靠常年泡溫泉、洗藥浴掩飾。  楊玉環征服唐玄宗的“法寶”有三:  一是天生麗質,而且挺有女人味,符合唐代崇尚的豐腴肥碩審美標準;二是興趣相投,其藝術天賦讓唐玄宗感到“知音”難得;三是迎合有度,有時甚至是“欲擒故縱”。   《新唐書》上說楊玉環“姿質天挺”,“善歌舞,曉音律。”可見,這楊玉環不光是有張漂亮的臉蛋,豐艷的肌態,還是個藝術天才。她不僅歌喉甜美,舞姿優雅,又通曉音律,彈得一手好琵琶,擅長擊磬。當年諸王、郡主及宮中姐妹都拜她為師,自稱“琵琶弟子”。唐玄宗畢生嗜好歌舞,而且應該是歷代帝王中音樂天賦最高的一個。他能作曲並演奏多種樂器,其中尤偏愛傳自西域的羯鼓。他曾選拔數百名一等樂工,在宮中設梨園加以培訓,有時自己親自教授法曲,這便是有名的“皇傢梨園弟子”。相關閱讀推薦:震驚!楊貴妃死裡逃生到日本竟是一場人為騙局!揭秘:唐朝名伶謝阿蠻與楊貴妃到底是什麼關系?揭秘:唐朝歷史上傳說楊貴妃出逃日本的歷史真相年長的安祿山為何認楊貴妃當幹娘?安祿山與楊貴妃138斤的楊貴妃為何備受寵愛?楊玉環為何沒被封後震驚!揭開楊貴妃墓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密!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藝術上的趣味相投,應該是唐玄宗迷戀楊玉環的一個重要因素。《新唐書》又說楊玉環是“智算警穎,迎意輒悟。”楊玉環的確是天性聰慧,善於揣摩唐玄宗的心理,懂得如何迎合。野史上說某日唐玄宗與親王下棋,並令賀懷智獨奏琵琶,楊貴妃站在棋局前觀戰,眼看皇帝要輸,便將懷裡的貓扔在棋盤上,擾亂瞭棋局,唐玄宗因此十分高興。當然,這可能是一個演義罷瞭。  《新唐書》、《資治通鑒》中則記載瞭楊玉環與唐玄宗之間的兩次重大沖突,似乎可認為是楊玉環使的“欲擒故縱”之計。當皇帝的整天介聽膩瞭阿諛奉承話,而楊玉環卻在皇帝面前耍性子。天寶五年,她竟對玄宗出言不遜,皇帝一怒之下令其回她哥哥傢中。這天,唐玄宗悶悶不樂,午膳也不用,見誰都不滿意,還用鞭打人。高力士試探著奏請把貴妃院中備用物品送給楊玉環,玄宗便賜禦膳給貴妃。到晚間,高力士就跪奏請接回貴妃,於是打開宮中禁門迎回楊玉環。從此,楊玉環愈加受到寵愛,其他嬪妃則受冷落。  四年後的天寶九年,楊玉環故伎重演,再度觸怒玄宗被送回楊傢。左右相勸說“貴妃有違聖意,但陛下為何不讓她死在宮中,讓她在宮外丟陛下的人呢?”玄宗聽後很後悔,即派宦官給楊玉環賜禦膳。於是,楊玉環便痛哭流涕地對宦官說:“前次得罪陛下,陛下仁慈讓我重返宮中;這次離宮恐怕再也見不到陛下瞭,這頭發是父母所給,把它獻給陛下以表誠心”。說罷就剪下一撮頭發讓人呈獻玄宗。玄宗見後立馬派高力士把楊玉環召回宮中,並從此更加寵愛。   楊玉環就是憑借如此三大“法寶”,徹底征服瞭唐玄宗。玄宗與她是“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幾乎是形影不離。玄宗在宮中稱楊玉環“娘子”,待她的禮儀規格等同於皇後。宮中專為這位貴妃織棉刺繡及鑄造、雕刻金玉器物的工匠,大致有一千人。楊玉環的父母、叔伯、兄弟、姐妹一一得到玄宗的封賞,她的三個姐姐被分別冊封為韓國、虢國、秦國夫人,可隨便出入宮廷。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清史:康熙與終身未嫁的侍女蘇麻喇姑有何關系?

  在清初,真有一位叫蘇麻喇姑的蒙古女人。這個女人的出名,不是因為史書的記載和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而是因為近些年來影視劇的熱播,《康熙帝國》、《康熙王朝》等將蘇麻喇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歷史人物演繹得神乎其神,以至達到瞭傢喻戶曉、孺婦皆知的程度。  一個男人的成功,往往身後都有一個或者幾個女人。康熙皇帝也是男人,他的成功同樣也離不開女人在背後的支持。  在康熙身後,除瞭祖母孝莊文皇後對他有著重要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女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民間傳說甚廣,富有傳奇色彩的蘇麻喇姑。  在清初,真有一位叫蘇麻喇姑的蒙古女人。這個女人的出名,不是因為史書的記載和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而是因為近些年來影視劇的熱播,《康熙帝國》、《康熙王朝》等將蘇麻喇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歷史人物演繹得神乎其神,以至達到瞭傢喻戶曉、孺婦皆知的程度。蘇麻喇姑在皇宮中的正式身份隻是一名侍女,是孝莊皇後的貼身丫鬟,既與大清皇室沒有血緣關系,更不是清朝皇帝的嬪禦,卻與大清皇室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她一生經歷瞭大清的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她親眼目睹瞭大清王朝從開基立業到開創“康熙盛世”的全過程。她是清初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經歷者和見證人。從現有的資料推算,她應該比康熙帝大40歲。死後以嬪禮安葬在她的主人孝莊文皇後昭西陵東側的新城馬莊。   這個富有諸多傳奇色彩的女人在歷史長河中是如何走過來的呢?  蘇麻喇姑出生在科爾沁大草原一個貧苦牧民之傢,生年大約在明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前後。最初名字叫蘇茉兒,或蘇墨爾,為蒙語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蘇麻喇姑天生美麗聰慧,遠近皆知,被科爾沁貝勒府看中,在府內當上瞭貝勒寨桑的二女兒本佈泰的貼身侍女。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本佈泰出嫁時,蘇麻喇姑作為本佈泰的貼身侍女,也隨主人陪嫁到瞭盛京。公元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大清。之所以改國號,是皇太極為瞭避免關內漢人因後金曾帶給中原地區的戰亂和災難而引起的仇恨和反感。為什麼取名“大清”,據說“大清”國號源於五行學說的“水克火”的意思。因為“清”從“水”,明朝的“明”從火,水能克火。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蘇麻喇姑隨已被尊為皇太後的孝莊皇後到達北京,住進瞭金碧輝煌的紫禁城。  蘇麻喇姑自從當瞭侍女,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社會環境,使得她的眼界不斷擴大,文化修養也迅速提高,她不僅蒙語講得好,而且很快掌握瞭滿語、漢語,尤其是那一手漂亮的滿文,贏得瞭全宮上下的稱贊。於是,奉孝莊皇太後之命,她充當瞭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滿文老師。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孝莊身邊神秘女蘇麻喇姑:不吃藥終年不洗澡揭秘孝莊文太後身邊最神秘的女人:蘇麻喇姑孝莊文太後身邊最神秘的女人:蘇麻喇姑簡介蘇麻喇姑:孝莊身邊最神秘的女人 蘇麻喇姑是康熙初戀?傳兩人曾愛得死去活來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蘇麻喇姑心靈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傢裡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觀,因此她曾參與過清朝衣冠飾樣的制定。不僅如此,早年的草原生活和後來的塞外經歷,使蘇麻喇姑練就瞭不凡的馬上功夫。騎馬自然是好的出行方式,因此,每次為主人孝莊文皇後到宮外辦事,她都是騎馬而行。  蘇麻喇姑與孝莊文皇後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時間長達60餘年,兩人之間實際上早已超出瞭一般的主仆關系。特別是在皇太極駕崩後,孝莊文皇後剛剛31歲,青春鼎盛便過上瞭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與她年齡相仿、一直獨身的侍女蘇麻喇姑,自然成瞭最佳人選。在公開場合她們是主仆關系,但在私下裡,情如姐妹,正因為如此,蘇麻喇姑在宮中的實際地位很高,頗受尊敬。孝莊文皇後稱她為格格,這是清朝皇室女兒的專用稱號;順治皇帝與她論平輩;康熙皇帝則稱她為“額涅”、“額娘”,即母親;康熙帝的眾皇子們,則尊稱她為祖母。而蘇麻喇姑卻很有自知之明,始終謙恭謹慎。她在孝莊皇後和康熙面前總是畢恭畢敬,小心侍奉,自稱奴才。她把康熙帝奉若神明。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孝莊文皇後病逝。這給蘇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擊,使她陷入瞭悲傷、孤獨、寂寞之中,這時的蘇嘛喇姑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瞭,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她的身心健康是極為不利的。為瞭排解她的悲傷和孤獨,康熙皇帝決定把庶妃萬琉哈氏(後來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允祹交由蘇麻喇姑撫養。允祹是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出生的,這時隻有3虛歲。按清宮慣例,隻有嬪以上的內庭主位才有資格撫養皇子。讓蘇麻喇姑撫養皇子,表明康熙帝對蘇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視。蘇麻喇姑對於康熙帝的這一安排,當然心領神會,感激非常,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為瞭報答浩蕩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來,把一個女人天生的母愛和全部的精力全部傾註到瞭撫養允祹上。在蘇麻喇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孜孜不倦的言傳身教下,允祹後來成為一位頗有政治頭腦和才幹的皇子。允祹曾多次奉旨辦理各種政務。在康熙末年爭奪儲位的激烈鬥爭中,允祹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後,他不僅沒有遭到打擊、排擠,相反還被封為郡王。到瞭乾隆朝,允祹晉封為和碩履親王,授為議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允祹以79歲高齡壽終正寢。在康熙帝的35個皇子中,他是最高壽的。允祹能榮列藩封,參與政務,並高壽而終,與蘇麻喇姑的精心培養、指點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允祹對蘇麻喇姑的感情也明顯比其他皇子深。允祹長大成人後,蘇麻喇姑過上瞭悠閑自在的生活。   蘇麻喇姑信仰佛教。她信仰佛教在一定意義上是為瞭報答皇恩。念佛誦經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內容。她經常發自內心地表示:“願意多活幾年,為主子叩頭祈禱,以盡奴才的一點心意。”她還說,自己存活一世,“隻是為主子念佛祈福罷瞭”,“蒙主子厚恩,每日隻是在佛像前盡力為主子祈禱,祝願主子萬萬歲”。她一生沒有結婚,據《嘯亭雜錄》一書記載,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兩個令人不解之謎。一是終年不浴,隻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然後再把這些用過的臟水喝掉;二是終生不吃藥,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藥物。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慈禧太後一年消耗15萬個蘋果是幹什麼用的?

  導讀:慈禧太後是歷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後”,這一點在飲食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就拿負責慈禧個人飲食的壽膳房來說,這個坐落在頤和園大戲樓東側的炊事班共由108間房屋組成,占有八個院落,在裡面上班的廚師足足有128人!如此大規模的炊事班別說是供應一個人的夥食,就是伺候一個整編師都綽綽有餘瞭。  按照清朝宮廷的夥食制度,皇帝一天的標準夥食包括:盤肉22斤、湯肉5斤、豬肉1斤、羊2隻、雞5隻、鴨3隻、白菜菠菜香菜韭菜共19斤、各種蘿卜60個、各種瓜每種1個、苤藍及閉蕹菜6斤、蔥6斤、醬和清醬各3斤、玉泉酒4兩、醋2斤、牛奶100斤、乳油1斤、香油1斤、芝麻1合5勺、澄沙3合、白糖核桃仁黑棗各12兩、玉泉山水12罐。慈禧太後的夥食標準最初和皇帝大體相同,但是到後來,隨著自己享受欲的提速,她的夥食標準逐漸超過瞭皇帝。從數量來說,僅每天的兩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的兩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於質量更是沒得挑,這128個火頭夫都是全國數得著的名廚,手藝精湛,但又各有特長。所用原料是從各地采辦的上品,包括“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等精品。做菜時候的講究就更多瞭,譬如豆芽,就要求一根兒一根兒地把豆芽根兒上的須全部摘掉,同時還不能弄斷豆芽本身。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謂是頂級國宴,雲集瞭眾多名廚、名菜,至於價值,毫不誇張地說,她吃的絕對是“真金白銀”!   有一年,慈禧太後想過下火車癮,就把自己龐大的禦用炊事班搬上瞭自己的專列。雖然是在火車上搭建的臨時禦膳房,但是無論是人數還是規模一點都不湊合,一共占瞭4節車廂,其中1節車廂裝著50座爐灶,每灶負責做兩種菜,共用廚師100名。每餐備正菜100種、糕點水果糖食幹果100種。當然,慈禧是貨真價實的凡夫俗子,沒有天篷元帥那樣的海量,所以這麼多道菜除瞭離她本人最近的區區幾道菜,其他的基本都是湊數,裝點老佛爺臉面的。這些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待她用餐完畢,或者倒進泔水桶喂豬,或者分給女官、宮女、高級太監們打牙祭。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慈禧如何推知官員忠心:靠過壽禮品貴賤劃分比紫禁城還奢華的慈禧太後陵墓:數億珍寶遺失真相慈禧身邊形形色色的男人們:她有八大“緋聞男友”揭秘慈禧太後懷孕:究竟哪個神秘男人有這能力!同治與慈禧鬥氣不召嬪妃同床 出宮狎妓染梅毒晚清慈禧面對列強武力威脅放硬話:一把黃土也不給!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慈禧本人還是有名的“吃才”,對吃像對美容一樣有研究,這就造成瞭她對食物過度的講究。就拿她喝的茶來說,為瞭保證一個“鮮”字,泡茶用的水是當天從玉泉山運來的泉水,所飲的花茶不是經過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剛采摘的鮮花。鮮花和茶一起泡入茶盅,這樣做出來的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茶的質量上去瞭,飲茶的道具也不能寒酸瞭,所以慈禧用的茶杯都是上等白玉做成,就連茶托都是純金打造。每次用茶時,還有一套頗為講究的程序。先是兩名太監雙手小心翼翼捧著茶托,恭恭敬敬敬送到慈禧面前,然後悠揚地喊一聲:“老佛爺品茗瞭!”慈禧才慵懶地開始喝茶  除瞭日常菜品,慈禧還有自己的喜好,隨時餓瞭或者饞瞭,就隨時指定某廚師做菜。為慈禧做菜的著名廚師有王玉山、謝二和張永祥等人。其中,王玉山善做“抓炒”,被稱為“四大抓”———抓炒裡脊、抓炒魚片、抓炒腰花、抓炒蝦。慈禧還有一項愛好就是吃點心,在她60大壽時候的點心就有:萬字餅、壽字餅、福字餅、祿字餅、吉祥餅、福壽餅、長春餅、鶴年餅、七星餅、松壽餅、如意餅、百花酥、三桃酥、花桃酥、松仁酥等。  慈禧太後最怪僻的一項嗜好是擺果聞香,每年消耗的水果同樣價值不菲。根據記載,僅蘋果一年就超過158000個。以下是光緒二十三年慈禧和光緒帝、隆裕皇後三人所消耗的鮮果清單: 蘋果158320個、秋梨111750個、棠梨77300個、紅肖梨53295個、柿子2275個、文官果2400個、石榴310個、甜桃4344.5筐、酸桃302.5筐、櫻桃429筐、李子920筐、杏694筐、沙果491筐、檳子770筐、葡萄16385斤、鮮山楂16663斤,核桃、栗子、紅棗、黑棗、白果、榛子、曬山梨、英俄瓣共計2356石7鬥7升5合7勺。慈禧統治時的大清王朝是百姓生活最為艱難的時期,百姓除瞭應付規定的稅負,還要受到西方列強的間接盤剝。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