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_徐庶進曹營:徐庶為什麼不棄曹歸漢?_三國人物

  徐庶在《三國演義》中不能算是一個主要人物,但有關他的描寫卻與歷史真實相差甚遠。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納謀士程昱之計從潁川搬取瞭徐庶的老母,並由程昱模仿徐母的筆跡偽作傢書騙取徐庶投曹。徐庶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走馬薦諸葛。到許都後徐庶被其母痛責,徐母並在氣憤之下自殺身亡。從此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   這中間有兩個主要情節與歷史不符:一是徐庶走馬薦諸葛;二是庶母之自殺。   其實,羅貫中寫徐庶走馬薦諸葛在情理上是有破綻的。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未出茅廬時,“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這就是說,徐庶既是亮的密友,同時也深為他的經天緯地之才折服;而且徐庶為人行俠仗義,心胸豪爽,斷非龐涓那樣的妒賢嫉能之輩,怕諸葛亮來瞭會使自己相形見絀;再說,諸葛亮隱居之襄陽隆中與劉備所在之新野不遠,請亮出山並不困難。有以上這三個因素,而徐庶卻要等到投曹時再走馬薦諸葛,與其說是報劉備的知遇之恩,不如說是一種不忠的表現。   他為什麼不早點引薦諸葛亮呢?可見羅貫中在這上面是有疏忽的。劉備在新野之時,徐庶為軍師。可是徐庶當瞭那麼久的軍師,為什麼不跟劉備說這附近還有好多大人物呢?為什麼不幫劉備張羅請這些人出山呢?會不會是怕諸葛亮、龐統這些人搶瞭自己的風頭呢?而到徐庶離開的時候,徐庶才跟劉備說這些人,才讓劉備去請諸葛亮。說瞭以後,徐庶又去找諸葛亮,讓他出山輔佐劉備。而諸葛亮聽徐庶說瞭老媽的事情,明知道徐庶此去其母必死卻不阻止他,這不是很有意思嗎?   按歷史的真實記載,徐庶也確實是在獲取劉備信任後立即舉薦諸葛亮的。而劉備的三顧茅廬正是在徐庶促成下才這麼做的。《諸葛亮傳》中明確寫著:“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如果不是因為劉備深為賞識徐庶的才能,對其言聽計從,那麼,即使劉備再重視禮賢下士,招納人才,也不致有如此之耐心,在關張的埋怨下,幾次三番親自去請一個年齡剛滿26歲的年輕人出山輔佐。史載,諸葛亮出山在公元207年,而徐庶詣曹在208年,由此可知,諸葛亮並不是接替徐庶當瞭劉備的軍師,而是兩人曾經在劉備軍中共事過一年。

三國演義_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武藝精湛的曹丕_三國人物

  曹丕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傢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瞭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許多人都熟知,魏武帝曹操和他的兒子魏文帝曹丕、陳思王曹植,是我國建安文學的創始者。可能許多人還不知道,其中曹丕不僅文章典麗,而且武功精熟。   有一次,曹丕和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將軍鄧展共同飲宴。曹丕一向聽說鄧展精研武術,擅於運用各種兵器,而且還能空手入白刃,因此,曹丕就和鄧展談論起劍術,談著談著曹丕直率地說:“我過去對劍術曾經有過研究,而且也得到高明的傳授,我覺得你剛才所說的某處是不對的。”鄧展聽瞭曹丕的話,很不服氣,要求和曹丕在實戰中較量一下。此時,正是酒酣耳熱之後,大傢正在吃甘蔗,於是就以甘蔗為劍,下殿後對打起來,幾個回合下來,曹丕連續三次都擊中鄧展的手臂,左右皆大笑起來。鄧展不覺臉紅,更不服氣,要求再來一次。曹丕就故意說:“我的劍快而集中,很難擊中對方的面部,因此隻是打中瞭你的手臂。”鄧展說:“別說瞭,我們再來一次吧。”曹丕知道這次鄧展一定會突然間向中路猛攻,就裝假不經意地向鄧進擊,鄧展果然如曹丕所料,猛地沖殺過來,曹丕卻迅速退步閃過。出手如風,從上方截擊,一下打中鄧展的額角,這一下使得一同喝酒的人都禁不住驚叫起來。   這一幕比劍結束後,曹丕和鄧展二人還座繼續暢飲,曹丕笑著對鄧展說:“從前有一個名醫叫楊慶的,他曾叫淳於意將自己的舊秘方全部拋棄,另外教授他的秘術,我看鄧將軍還是把舊技拋棄,接受新的重要的擊劍方法吧。”話音剛落,滿座都不禁歡笑起來。

三國演義_蓋世英雄曹操不怕劉備為何卻怕司馬懿,處處防著他?_三國人物

  大傢以為曹操最害怕的人肯定是最強勁的對手劉備,要不是就是劉備的手下猛將關羽,再者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其實都不是,曹操最害怕的人竟是司馬懿,為什麼呢?司馬懿又不是個武藝高強的人。   首先,這司馬懿就不是個平庸之輩,他小的時候,當時的尚書和司馬懿的哥哥關系很好,他見過司馬懿,還對司馬懿的哥哥說:你弟弟的聰明果斷,你都比不瞭他。   後來,眾人推舉司馬懿做曹操的司空,但是司馬懿不看好曹操,不願意去就職,就裝病。之後,曹操用很強制的手段才把司馬懿“請”到自己的身邊。   他是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傢,他是輔佐瞭魏國四代的重要大臣,那麼他一直是曹操的臣子,為何說曹操最害怕和覬覦他呢?   司馬懿聰明好學,曹洪想讓他幫助自己增長知識,但是司馬懿卻不願意和他來往,曹洪就去曹操哪兒說司馬懿的壞話。但是曹丕和司馬懿很是要好,每次有事都會護著他。其實曹操也早看出來,司馬懿是個老謀深算、城府頗深之人,他還曾說:司馬懿不簡單,他肯定會幹預自己的傢務事的。   司馬懿可以說是個文物全才,他在政治上為曹操出瞭不少力,就拿關羽被殺這件事情來說,都是司馬懿的主意,那個時候,關羽勇冠三軍,曹操感受到瞭威脅,他想要暫時躲掉關羽的威風,於是他多次想把都城遷到黃河以北的地方,但是,司馬懿卻說:其實對於國傢來說,不會有什麼損失,還沒怎樣就遷都的話,這就是在向關羽示弱啊。咱們可以來個離間計,孫權和劉備表面上是聯盟的關系,實際上他們也有內部矛盾,眼看著關羽一天天的壯大,孫權他能坐視不理嗎?我們把這件事告訴孫權,讓他出面來牽制關羽,這樣我們的樊城就不會有什麼威脅瞭。曹操聽從瞭司馬懿的建議,果然,關羽被孫權的部下殺害瞭。

三國演義_三國司馬懿是個怎麼樣的人?李世民是如何評價司馬懿的?_三國人物

  歷史上的魏、蜀、吳三國時期,是一個生存競爭非常激烈的時代,“智者恃謀而立身,勇者恃力而行道”,能夠脫穎而出、名垂青史的,非魏國的司馬懿莫屬。   司馬懿是三國歷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如果沒有他,三國紛爭的歷史大概不會那麼快就結束,也許還會再演繹數十年;如果沒有他,大晉王朝順應民心的統一大業,也不可能那麼水到渠成、來得輕輕巧巧。是他,上承魏之強盛,下啟晉之統一,成就瞭秦皇漢帝那樣的豐功偉業,將天下萬民從亂世爭戰之中解救出來。所以,他堪稱“命世之英,非常之雄”。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處。《晉書》上稱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在筆者看來,最能凸現司馬懿善於規劃自己人生的,便在“聰明多大略”五個字上。   古人雲:“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在封建社會,一個人事業上的建樹,主要在政治、軍事方面;而在政治、軍事方面有所建樹,則全憑個人與上級的關系如何。所以,根據司馬懿輔佐的四個君主,可以大致將他的人生規劃分為四個階段:魏武帝時期、魏文帝時期、魏明帝時期、魏少帝曹芳時期。   李世民是如何評價司馬懿的?   李世民為《晉書·宣帝紀》作史論,指出瞭司馬懿在性格、軍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矛盾或曰不平衡。原文如下:“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裡,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輔翼權重,許昌同蕭何之委,崇華甚霍光之寄。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

三國演義_關羽的資料:後人證實,關羽不姓關而是姓馮_三國人物

  關公關老爺,在中國歷史上可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雖然他與孔子分別被一個稱為“武聖”一個稱為“文聖”,就老百姓來說,關老爺可比孔聖人名氣大多瞭。全國各地的“關帝廟”比比皆是,香火旺盛,信眾們頂禮膜拜,虔誠至至。很多老百姓的傢裡,也供奉著關老爺,一天三遍香,祈求老人傢保一傢平安。   其實說起來,關羽關雲長並不姓關。老人們講三國常說“曹操不姓曹,關羽不姓關”,曹操不姓曹,大傢都知道,他姓夏侯。可是關羽不姓關,知道的人就不多瞭。   指關為姓   關羽本名馮賢?   《黨史博覽》2007年第1、2期有一段毛澤東評論關羽的話,毛澤東講述瞭關羽不姓關的故事,甚至連一些專傢學者也未註意到。1954年,毛澤東漫步在杭州九溪十八澗,給陪同的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芳講起瞭關羽不姓關的故事。他說:關公其實並不姓關,關公是指關為姓。關羽自小很講義氣,可謂俠肝義膽。一次為朋友打抱不平,在傢鄉殺瞭人。當年解州有一惡霸,名叫熊虎,為非作歹,無惡不作。馮賢(關羽)一怒之下,殺瞭惡霸熊虎。他知道殺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瞭出來,打算出潼關,以甩掉官府的追捕。他來到潼關時,還不到五更天,關門緊閉。好不容易熬到開關的時候瞭,他卻又犯瞭愁。那時,官府有一項規定,凡過關的人都要進行登記。   這可怎麼辦?報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就要露出馬腳,那可不得瞭啊。眼看就輪到他瞭,他心急如焚地望著高大森嚴的關門,忽然來瞭靈感:在關門前,何不就說自己姓關呢。危難之際,觀音點化清泉,馮賢洗臉後,面色變紅,這樣就混過關去。這就是指關為姓的由來。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毛澤東不僅給王芳講過,毛澤東也分別和周谷城、談傢楨、趙超構、楊尚昆等人說過。在《張治中與中國共產黨》一書中,毛澤東跟張治中的一次談話中也說過:“曹操並不姓曹,關羽並不姓關。”雖未見史書,但也有一定傳說依據。

三國演義_三國猛將呂佈從來沒有打過一次勝仗,還有3次的背叛記錄_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佈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其實歷史上的呂佈並非如此,他除瞭3次的背叛,戰場上也沒有打過一次勝仗。   呂佈是三國早期名將,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在文學作品中,呂佈是三國第一勇將。京劇有個曲目叫做《三英戰呂佈》,是說三國時期的一流將領關羽和張飛兩人聯手都打不過他,隻是在加上劉備時,三人才勉強和呂佈戰瞭一個平手。關羽“溫酒斬華雄”,“殺顏良,誅文醜”,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張飛橫著丈八蛇矛,當陽橋上一人擋住曹操十萬大軍,這樣兩個人都打不過呂佈,你說這人有多厲害!不過,文學作品免不瞭誇張,真實的呂佈應該是強於搏擊,而統兵打仗卻是個二流人物,且大陣仗勝少敗多,最終被擒。   呂佈本來是丁原的屬下,被董卓收買,殺丁原後成為董卓的心腹。董卓這個人心胸狹小且性格暴躁,曾經因為小事發怒,竟然拔出手戟擲向呂佈。呂佈又和董卓的侍婢私通,害怕事發,心中總是惴惴不安。司徒王允趁機策動呂佈殺死瞭董卓。王允讓呂佈擔任瞭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和王允共同把持朝政,從這時候起,呂佈算是正式獨立走上瞭政治舞臺。   呂佈殺瞭董卓以後,董卓所在的涼州人非常怨恨他,曾經是董卓部屬的將軍李傕等人聯合進攻長安城,呂佈不能抗拒,隻能看著李傕進入長安。此後不久,呂佈再敗,隻帶著數百人逃出武關,想投奔袁術。這可以算是呂佈的第一次失敗吧!   呂佈逃出長安,打算去投奔袁術。他認為,殺瞭董卓,等於是給袁術報瞭仇,因為董卓殺瞭袁術的叔叔袁隗及其族人,袁術必然會厚待他。哪知道,袁術卻對他反復無常的行徑非常討厭,拒絕接納他。呂佈隻好向北去依附袁紹。這時候的袁紹正是用人之際,就和呂佈一起打擊常山的張燕。在這次戰役中,呂佈沖鋒陷陣,作戰勇敢,終於打敗瞭張燕的軍隊。勝利後,呂佈要求袁紹給他增加軍隊,手下士兵也到處搶掠,袁紹不放心,這時呂佈又要求離開,袁紹準備殺瞭呂佈,不成功。呂佈逃往河內,準備與張楊合兵。袁紹令部下追擊,袁紹手下都害怕呂佈,沒有人敢逼近和他廝殺。   這時候,曹操是兗州牧。在曹操率軍東征徐州的陶謙時,陳宮說服曹操的好朋友張邈反叛曹操,把呂佈迎接到瞭兗州。兗州各郡縣紛紛響應呂佈,隻有荀彧和程昱堅持在鄄城。呂佈一到兗州就攻打鄄城,沒有攻下,就撤圍向西,駐紮在濮陽。曹操回軍兗州,在濮陽攻打呂佈。呂佈出兵迎戰,先用騎兵攻打曹操的青州兵。青州兵被打散,曹軍大亂,曹操本人冒火突圍,掉下馬來,左手掌也被燒傷。幸虧有手下將領司馬樓異掩護,曹操總算突圍而出。曹軍將士不見曹操,一時驚懼不已。曹操強忍疼痛到各營巡視,終於穩定瞭軍心。曹軍重新煥發瞭鬥志,再次攻打呂佈。雙方僵持瞭一百多天,趕上蝗災發生,雙方軍糧耗盡,各自撤兵。興平元年(公元194)秋天的九月,曹操退回到鄄城。呂佈來到乘氏縣(今山東省巨野境內),卻被當地人李進擊敗,隻好東屯山陽。李進所居不過縣城一域,兵力瞭瞭,呂佈能被他打敗,可見其能為如何!

三國演義_虎豹騎特種兵司令死後無人能代 曹操說再也不可能有人比上他_三國人物

  三國時期有幾支非常有名的精銳部隊,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卻是勇猛無比,聲名赫赫,如高順的陷陣營、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曹操的虎衛軍和劉備的白毦兵等等。這些精銳的部隊任務並不相同,像高順的陷陣營,顧名思義,就是沖鋒陷陣的,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和曹操的虎衛軍則是側重於保護主帥。冷兵器時代,不管是士兵還是主將,上瞭戰場就有可能投入戰鬥,所以這些部隊也很難給他們一個定性就是一個什麼角色,姑且籠統稱之為現代意義上的特種兵吧。曹操還有一支特種兵,稱之為虎豹騎,因這支騎兵像虎豹一樣勇猛而得名。這支“特種兵”部隊有一任“司令”,在他統領下立功最多,以至於在他死後,曹操說再也不可能有人比上他瞭!這個人就是虎豹營的兼任司令曹純。   曹操對他高度評價:“純之比,何可復得!吾獨不中督邪?”   曹純(170年-210年),字子和,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曹操麾下將領,曹仁之弟。曹純是曹操部下精銳部隊“虎豹騎”的統領者之一,因在平定北方的戰役中頗有功績,被加封為高陵亭侯。死後謚曰威侯。曹純擅戰,甚得人心,為人重綱紀,不失理智,好學問,敬愛學士,聞名天下。   曹純是曹操的堂弟,十四歲喪父,與一母同胞的兄長曹仁分傢居住,後繼承瞭其父的傢業,很有一些財產。曹純傢中僮仆、賓客有上百人之多,但他年紀輕輕便能以綱紀持傢,督禦仆從,管理偌大傢業而不失條理,因此鄉裡人都認為他很有才幹。曹純崇尚學問,尊敬學問淵博的儒士,因此很多儒士都來投靠他,這使得曹純的名聲為遠近所稱頌。   中平四年(187年),曹純年未弱冠即進入朝廷擔任黃門侍郎,年僅十八歲。中平六年董卓禍亂京師,曹操逃到陳留,二十歲的曹純於是跟隨曹操到襄邑募兵,從此開始瞭追隨曹操征戰的戎馬生涯。   建安十年(205年),曹純以議郎的身份參與司空的軍事活動。曹操以袁譚負約為名,率軍進攻袁譚據守的南皮城,曹純督帥虎豹騎跟隨作戰。袁譚不願坐以待斃,遂出兵迎敵,曹軍接戰後傷亡甚多,損失很大,因此曹操想暫緩進攻。曹純進言說:“今天我們不遠千裡來攻打敵人,如果不能徹底消滅敵人而就此退兵的話,必然會折損軍隊的士氣;況且我們已經孤軍深入,難以持久作戰。現在敵人因為暫時的勝利而開始驕傲大意,我軍則因進攻受挫而變得謹慎小心,以謹慎小心的我軍對陣驕傲大意的敵人,我們一定可以獲得勝利。”曹操認為他的意見很好,於是向袁譚發起瞭猛攻,將袁譚打瞭一個落花流水。此役,曹純率領的虎豹騎還斬下瞭袁譚的首級。

三國演義_三國時期趙雲跟隨劉備近30年,為什麼不能成為蜀漢大將_三國人物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瞭非常好的戰果。除瞭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   趙雲這個人在現代人心目當中威望很高,不管是誰給三國的將軍來一個排名,隻要不把趙雲排進前列,恐怕都會遭人罵。更有甚者,有人把趙雲說成是三國第一。就是在古代,《三國演義》的作者,也是硬生生把趙雲塞進瞭蜀漢國的“五虎上將”之列。   但是,歷史上的趙雲恐怕要令有些人失望,他不但不是什麼“五虎上將”,就連一般概念上的大將都不是。在劉備時期,趙雲的職務甚至比魏延都要低一個等級。這可能讓有些人心理非常不平衡,說趙雲雖然職務低,但權力很大,最受劉備重用。這恐怕也要讓一些人失望!像這種職務低權力大信任程度高的人,封建社會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爵位高,比如說曹操手下那個許褚,早在建安九年就被封為關內侯,而這時候的曹操,離自己封王還有九年時間。   再有一種情況就是及早外放,比如東吳的那個周泰,在跟隨周瑜打過赤壁之戰後,不久就成為新建濡須城的前線總指揮,爵位也在孫權沒有稱王時達到瞭臣子的最高級別,陵陽侯。趙雲為亭侯,是在劉禪當皇帝時封的,和魏延相同,低於李嚴。在劉備時期,不說比不上關、張、馬這些老資格的將領,就是後加入的黃忠,也被封為關內侯。   再看職務和將軍稱號,趙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後來升為鎮東將軍,諸葛亮初次北伐兵敗,貶為鎮軍將軍。同時期的李嚴為中都護,統領內外軍事,後轉為前將軍,趙雲死後一年升為驃騎將軍。魏延,劉備時期即為漢中太守,鎮北將軍;諸葛亮準備北伐時,魏延升任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趙雲死後一年,魏延升任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

三國演義_三國的呂佈和關羽都在下邳城被曹操活捉是巧合嗎?_三國人物

  下邳,漢代、三國時期地名。起源是在戰國的時期,齊威王封鄒忌當下邳的成侯,開始稱該地為“下邳”。後來,漢朝平定天下,將郯郡改名為東海郡,轄下有38縣,東海郡的首府是下邳。西元前202年,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定都在下邳。西元72年,漢明帝成立下邳國,封他的兒子劉衍為下邳王。到三國時期,下邳為東部兵傢必爭的城池。是陶謙發跡的屬地之一。   呂佈和關羽都是在下邳城被曹操生擒,三國時期,下邳是徐州治所,也是東部兵傢必爭之地,最初是陶謙的發跡地。呂佈和關羽兩員名將都是在下邳栽瞭跟頭,而且都是被曹操擒住,這是巧合嗎?   按照先後順序,我們先看呂佈,呂佈在下邳,被曹操圍困瞭三個月,沒有沒有糧草,又無救兵,後來,曹操采用謀士荀攸之計,用水淹瞭下邳城,呂佈部將宋憲和魏續擒住陳宮投降瞭曹操,呂佈見曹軍圍城緊,也下城投降,被曹操殺瞭。   呂佈和關羽都在下邳被曹操生擒,這是巧合嗎?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九月,公東征佈。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進至下邳,佈自將騎逆擊。大破之,獲其驍將成廉。追至城下,佈恐,欲降。陳宮等沮其計,求救於術,勸佈出戰,戰又敗,乃還固守,攻之不下。時公連戰,士卒罷,欲還,用荀攸、郭嘉計,遂決泗、沂水以灌城。月馀,佈將宋憲、魏續等執陳宮,舉城降,生禽佈、宮,皆殺之。   這事在《三國志呂佈傳》也有記載:太祖塹圍之三月,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佈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佈。

三國演義_誰說趙雲在戰場無戰功?趙雲在長坂坡斬殺的大將64名_三國人物

  趙雲,公元168年左右出生於常山真定(關於真定究竟在什麼地方,一直頗多爭議,我比較傾向於今河北正定的說法)。及長大成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書·趙雲傳》註引《雲別傳》),這一點無論從古代人還是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都屬於美男子瞭。在初平二年(191年)的時候,黃巾起義大規模爆發,趙雲的傢鄉人推舉他帶領精壯青年投奔公孫瓚,當時河北袁紹勢力最大,其他投軍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紹,公孫瓚看到趙雲當然很高興,於是問他為什麼不投袁紹而要來投我。趙雲不客氣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公孫瓚當時就啞口無言。從這以後,趙雲正式開始瞭他的戎馬生涯。   當時劉備正依托於公孫瓚,聽瞭趙雲的這句話,非常驚訝,要說劉備這人還是非常識人的,料定趙雲不是等閑之人,立刻交好趙雲,等到公孫瓚讓劉備幫助田楷抵拒袁紹,劉備要瞭趙雲隨同前去,為劉備執掌騎兵。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銀甲,白馬銀槍。趙雲的槍法學自三國時期武術名傢童淵。童淵本來隻收徒兩人,一人是“宛城侯”張繡,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張任。兩人均學瞭他的“百鳥朝凰槍”,並且闖下瞭極高的名望。童淵晚年隱居深山,後經趙雲求拜,收瞭趙雲為關門弟子。誰也不知道,趙雲藝成下山後,自創瞭一套“七探蛇盤槍”。初戰成名於公孫贊與袁紹的戰役,當大將文醜追殺公孫贊時,趙雲單人獨騎殺敗文醜,槍挑鞠義,保護公孫贊,並助其反敗為勝。此後趙雲除瞭在新野槍挑曹洪的頭盔,便沒有再殺敵的機會,直到長坂坡當陽道,趙雲在曹操百萬軍中殺瞭個三進三出,才真正一戰威震天,挑翻近百名武將——   1、張旭:使一柄開山嶽。趙雲初沖當陽時殺的第一員曹將。顏良、文醜、高覽張旭是河北最著名的四猛將,號稱“四庭柱”。顏良、文醜被關羽所殺,這次張旭在趙雲面前也隻走瞭一個照面。   2、楊明:使一口刀,被趙雲殺的第二員曹將。趙雲救劉備部將毛仁時一個回合將其挑於馬下。   3、朱慈:使一柄長斧,趙雲救部將茍璋時見面便槍挑瞭他。

三國演義_趙雲的謚號:劉禪追謚尚欠趙雲一個正名_三國人物

  君主時代帝王死後,會依據他生前的所作所為給他一個定性類的稱號,對於一些重要的大臣來說,也會得到這樣的待遇,稱之為謚號。這是一種蓋棺論定,尤其對於大臣,能獲得謚號表明位高權重或者是功勞大,所以,這是一種身後的榮耀。蜀漢國實際建國時間相對較晚還短,獲得謚號的大臣隻有六人,後來劉禪又追謚瞭幾人,前後總共不過十幾個人。趙雲就是這幾個被追謚的大臣之一。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瞭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瞭非常好的戰果。除瞭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於建興七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令追謚趙雲,薑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謚趙雲為順平侯。   按理說,能夠被皇帝追謚享受哀榮,也不應該有什麼可說的吧?但問題在於,趙雲被追謚,是在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五人之後的第二年,這就不免讓人有些不解。

三國演義_三國賈詡能算得上是一個好的謀士嗎?易中天如何評價他?_三國人物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傢,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瞭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傢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傢,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官渡之戰前的關鍵時刻,賈詡說服瞭主公張繡投降曹操,這不但解除瞭曹操的後顧之憂,還增加瞭曹操打擊袁紹的軍事力量。為此,曹操說賈詡是使他“信重於天下者”。賈詡歸附曹操以後,在曹操官渡之戰、關中平定馬超韓遂等諸侯叛亂時多有奇謀,尤其是在曹操立儲和曹丕爭位的時候,賈詡寥寥數語就使天枰偏向瞭曹丕一邊,其智謀的確非同凡響。另外,賈詡在自己遇難脫險、助李傕攻長安、幫助漢獻帝東歸、幫助張繡打敗曹操等事件上,賈詡也多有奇謀。為此,有人說賈詡才是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本來,謀略這東西要想搞一個排名本身就很難,因為你不能給出一個大傢都認可的標準。如果給武將排名,人們還可以有一個力量對比、擊敗對手的量級、斬獲敵人多少等指標來衡量一下,即便如此,人們心中也是各有各的所愛,何況這沒有統一標準的謀士呢?不過,既然有這種說法,那我們就來看看賈詡的謀略究竟有多高,他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三國第一謀士?   賈詡少年時就有人認為他有張良、陳平一樣的奇謀。他曾經州郡舉薦為孝廉,做過郎官,因為有病離開瞭官位。在西行回鄉走到汧(qian)縣時,遇到瞭反叛的氐人,賈詡和同行的數十人都被捉瞭起來。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別把我埋瞭,我傢必定會拿厚禮來贖我。”當時的太尉是段颎(jiong),曾長期為邊關大將,威震西部疆土,所以賈詡拿這種話來嚇唬他們。氐人還真的聽嚇,果然不敢害他,並且還和他結盟送他走,而其他人卻都被處死瞭。

三國演義_三國孫權君臣友誼的小船為何說翻就翻_三國人物

  臣子得君主信任,這叫知遇之恩;君臣關系好,這叫君臣契合,用現在的一種新說法,那就是君臣之間這條友誼的小船,就會一直向前,永不翻船。一個國傢要想有一個好的發展,顯示出它強大的力量,那他的君臣之間的關系必然是融洽的,臣子必然是得到信任的。三國是個亂世,對人才的需求就更加迫切,因而君主也就能夠放手讓臣子施展自己的才華。因而這種君臣友誼的小船,總體上還算比較平穩,多數不會翻船。可以成為典型的當屬劉備,他對待關羽、張飛和兄弟一樣;把自己和諸葛亮的關系說成是魚水關系,得到諸葛亮是“如魚得水”,因此,蜀漢國君臣那條友誼的小船始終不翻。不僅如此,這種關系還延續到瞭下一代,劉禪時期君臣這條友誼的小船還是那麼平穩,始終沒有翻船。曹操雖然比不上劉備,但他也有一大批信任有加的臣子,也有哭郭嘉,重張遼的美談。也就是說,魏國君臣之間友誼的小船雖有搖晃,總體上也不翻船。可是孫權卻是三國的一個另類,在孫權君臣這條友誼的小船上,總是說翻就翻。   孫策死的時候,將弟弟孫權托付給兩個人——張昭和周瑜,還說瞭“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話。孫策去世,張昭“下令各屬地官吏、內外將官,讓他們各自奉行職守”,同時告誡孫權不要隻顧得哀戚悲傷,而是要趕緊出來視事。當時的東吳政權,雖然說是一個“獨立”的小朝廷,但孫策一死,分崩離析的局面隨時都會出現。外部除瞭“天下鼎沸”這個大的局面,內部更是“群盜滿山”,東吳政權這條航船隨時都可能傾覆。更重要的一點,孫策還沒有稱王,一些手裡有兵又有地盤的太守、將軍之類的人,隨時都有可能自立。這個時候,不要說張昭的忠心究竟如何,就是張昭的能力稍有不及,孫權這個政權都不知道該怎樣延續下去,畢竟這時候的孫權還沒有表現出他父兄那般的才能。否則,孫策也不會說:“如果這個弟弟不行,你就自己幹吧!”這句話耳熟吧?沒錯,劉備對諸葛亮也說過,搞不好還是跟孫策學的。就是這樣的一個顧命大臣,和孫權這條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瞭。   孫權初次設置丞相,東吳眾大臣都認為非張昭莫屬,結果孫權兩次任命都不是張昭。那理由更是一個笑話,說是丞相事情多,不是用來優待人的!仿佛張昭根本就幹不瞭丞相,讓他幹屬於優待似的。最嚴重的時候,孫權更是按著刀和張昭說話,威脅說害怕失手殺瞭他。結果人傢張昭說,我知道我的話你聽不進去,但我要竭盡自己的“愚忠”!因為這是太後和桓王(孫策)顧命遺言時時在我耳邊響起的緣故。還說,太後和桓王是把你托付給我,不是把我托付給你。   孫權和張昭這條友誼的小船為什麼說翻就翻?關鍵兩點,一是張昭不讓孫權幹那些和猛獸搏鬥、徹夜飲酒等輕狂之事;二是赤壁之戰前張昭主張“權迎曹操”。這後一條需要說兩句,你孫權既然是征求意見,人傢就應該說出自己的意見,主張投降不一定就是為瞭他張昭自己;你孫權以為投降不好,可你自己為什麼在此後形勢更好時還要投降曹操?關鍵不是張昭這個主意好還是不好,而是孫權心中有另一個算盤。對此本博有專門論述,不再重復。類似的情況,官渡之戰前,曹操手下有些人,寫信給袁紹“通款”,這要比主張投降嚴重得多吧?可是勝利後,曹操一把火把這些信燒瞭。都說曹操是一個“奸雄”,可這件事孫權還真比不上曹操這個“奸雄”。   周瑜也是孫權的顧命大臣之一。周瑜是最早以臣子對待君主的禮節來對待孫權的,周瑜死後,孫權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看起來這條友誼的小船是一生都沒有翻船瞭,問題在於兩件事,一是赤壁之戰前,孫權為什麼不趕緊把周瑜調回來,非要等著魯肅提醒?二是赤壁之戰後,孫權決定讓周瑜和劉備一起進攻蜀地,為什麼周瑜死後這個計劃就不再實施瞭呢?隻因為周瑜死的早,這些疑問也就無從解答。假如周瑜能夠活得長一些,聯系到前面的張昭和後面的陸遜,孫權周瑜兩人這條友誼的小船,會不會也是說翻就翻呢?   魯肅是周瑜介紹、推薦給孫權,後來接替周瑜領兵。魯肅初見孫權,提出瞭“不與曹操直接對抗、鼎足江東,靜觀天下之變、消滅黃祖,進攻劉表,將長江完全據為己有,然後再稱帝圖謀天下”,這可以稱得上是東吳版的“隆中對”,比諸葛亮的還要早。功績是促使孫權下決心抗曹,並讓他召回周瑜授予軍事指揮權;最早預見瞭劉表死後荊州可依靠的力量隻有劉備,並和諸葛亮共同促成瞭孫、劉聯盟,協助周瑜取得瞭赤壁之戰的勝利。

三國演義_三國名將關羽關二哥簡介 關公的社會地位有多高?_三國人物

  關羽(?-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東漢末年(有人認為包含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死後受民間推崇,又被歷代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簡稱關帝君、關帝。佛教界一般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俗稱其為關公、關老爺、關二爺、關二哥等。   關羽(160或162-219)本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山西運城)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由將而候而王而帝而聖,一生忠義仁勇,誠信名冠天下。是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數千年來倍受海內外華人推崇敬仰。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為瞭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地位被抬得越來越高,“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後被尊為“武聖人”。陳隋間,佛都徒假托關羽顯靈,在當陽首建關廟。唐建中三年(782年),關羽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放進武廟,配享薑太公。宋代以後,關羽便被帶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瞭800年的關羽,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長格為“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清代皇帝標榜關羽為“萬世人極”,封之為“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史稿·禮樂志》),在北京修建瞭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瞭文聖孔廟。清代一朝,僅北京一地,關廟就有116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瞭孔子的文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為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

三國演義_三姓傢奴呂佈奉先的簡介 羅貫中如何評價呂佈?_三國人物

  呂佈——“三國第一猛將”   呂佈是三國時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佈”。他和他的坐騎赤兔馬都曾是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人們心中的尤物。但是呂佈的命運並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國歷史的天空像一顆流星一樣劃過,並沒有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不過,由於他的出現,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格局產生瞭重要的影響——制造瞭三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三大變局。由於小說《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影響,呂佈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   呂佈有著非常勇武的性格,可是他又無謀而多猜忌。初為丁原部下,後殺丁原而投董卓,認其為父。遷中郎將,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小事失意,拔手戟擲佈。佈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亦難安。時司徒王允與仆射士孫瑞密謀誅卓,用連環計使呂佈殺瞭董卓,得到瞭美女貂蟬。王允以佈為奮威將軍,儀比三司,封溫侯,共秉朝政。­   呂佈是一個有魅力的人,在亂世之中也占據一席之位,這也說明他的能力。但是可惜的是他雖然有諸如陳宮、張遼等名臣名將,卻始終不能發揮他們的作用,這也歸結為他性格中有剛愎自用的一面。呂佈更是一個愛傢愛美人的人,他原可以逃出白門樓之難,但是為瞭傢人,為瞭貂蟬,他放棄瞭,這也側面表現出他顧傢的一面,卻不是一個在亂世中稱雄爭霸的形象。   羅貫中如此評價呂佈:夜讀三分傳,堪嗟呂奉先。背恩誅董卓,忘義殺丁原。倚仗英雄氣,不從忠直言。白門身死日,猶自望哀憐!   呂佈(?-198),字奉先,漢族,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人。呂佈善弓馬騎射,臂力過人,被喻為堪比西漢名將李廣,同樣有“飛將”的美譽。在民間有“人中呂佈,馬中赤兔”的說法。

三國演義_三國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曹操簡介 毛澤東如何評價曹操?_三國人物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人,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傢、軍事傢、文學傢、書法傢。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先為東漢大將軍、丞相,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其為魏武帝。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傢,養祖父是宦官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漢靈帝時官至太尉。《三國志·武帝紀》中說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審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註《三國志》時間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說可信度不高。曹嵩繼承瞭曹騰的侯爵。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隻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三國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一生以漢朝大將軍、丞相的名義征討四方割據政權,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重大貢獻,同時在北方屯田,對農業生產恢復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詩作具有創新精神,開啟並繁榮瞭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據兗州,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份,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佈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後,逐漸統一瞭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後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毛澤東如何評價曹操:①曹操是瞭不起的政治傢、軍事傢,也是個瞭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瞭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②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瞭人間。

三國演義_徐榮:打敗曹操孫堅兩諸侯的將軍 徐榮是怎麼死的?_三國人物

  徐榮(?-192年),玄菟人(一說為遼東襄平人,《公孫度傳》中說公孫度本遼東襄平人,遷居玄菟,為同郡徐榮所舉,任遼東太守。同郡當是同“玄菟”郡),東漢末年將領。本為中郎將,曾向董卓推舉同郡出身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於汴水之戰中擊敗曹操的獨立追擊軍,以及在梁東之戰中擊敗孫堅的部隊。在董卓死後,受司徒王允的命令與李傕、郭汜交戰,死於新豐之戰,戰死在亂軍之中。   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董卓手下最有名的大將非華雄莫屬。這來自《三國演義》的渲染,畢竟,人們看小說的太多。在《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征討董卓,董卓派出大將華雄迎戰。這個華雄武功十分瞭得,他在打敗瞭諸侯孫堅之後,又不出三個回合斬瞭袁術手下驍將俞涉,立斬瞭韓馥上將潘鳳,一時間諸侯都驚慌失色。幸虧諸侯當中有個公孫瓚,他在前來會師的路上遇到瞭劉備。劉備手下有一個關羽關雲長,是他“溫酒斬華雄”,幫助諸侯涉險過關,要不然,諸侯這仗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打?這麼說來,這華雄也就那麼一回事嘛!不,這關羽是誰?人傢是武聖人,是天上神仙下凡!所以,這就應瞭一句話,不是華雄無能,是關二爺實在太強大瞭。沒辦法,武聖人要出場,華雄隻好委屈一下,來給關二爺祭刀瞭。   其實,這個華雄在正史中隻出現瞭一個名字,就是《三國志·孫堅傳》,是既無戰績,也沒有生平履歷的一個人。但董卓手下另一員將領卻是真正的能戰之將,他對諸侯兩次對陣全部獲勝,且打敗的是當時諸侯中軍事能力最強的兩個,孫堅和曹操。   這個人叫徐榮。   徐榮第一次出場作戰是對陣曹操。   當時,董卓已經將皇帝和京城遷往長安,他自己還留在洛陽,諸侯討伐董卓的大軍駐守在酸棗。袁紹等各軍都害怕他強大,沒有哪個敢先進兵。曹操說:“舉義兵是為瞭消滅暴亂,現在大軍已經匯合,諸位還遲疑什麼?假如當初董卓依仗王室,擁據舊京城,向東進兵以控制天下,盡管他以無道來行政,還是會成為我們的禍害。如今他焚燒宮殿房屋,劫持天子西遷,引起天下震動,百姓不知該依從什麼,這是上天要滅絕董卓的時候,一戰就可以平定天下瞭。”於是,他不顧其他諸侯按兵不動,獨自率領軍隊西進,將占領成皋,隻有陳留太守張邈分出一部分兵,派遣將軍衛茲跟隨他。曹操的軍隊行進到滎陽汴水,碰上董卓的部將徐榮,雙方開戰,曹操兵敗,被流箭射中,所騎的馬也受瞭傷。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馬給曹操,曹操不接受。曹洪說:“天下可以沒有曹洪,但不能沒有您!”於是步行跟隨曹操,等到夜間才逃脫。徐榮見曹操率領的兵很少,卻苦戰瞭一整天,認為酸棗不容易攻戰,也率兵撤退。

三國演義_曹操時期三國第一勇將非曹仁莫屬_三國人物

  曹操手下有個“五子良將”,這讓人會聯想到戲曲、演義當中的“五虎上將”,由於這些人的確是戰功赫赫,再加上話本小說給予他們的戲份要重一些,所以會讓人們誤認為,這“五子良將”就是曹操手下最勇猛、最能打仗的將領。這些人能夠在戰將如雲的曹操手下成為大將名將,在戰爭頻繁的三國自然不缺乏武力和勇氣,否則像華雄和顏良一樣,一戰而被人梟首,又何以在三國長期立足?但要說到為將之勇,曹操手下的這五子良將還真的都排不上首位。那麼,曹操手下可以稱得上是第一勇將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的堂弟。漢末亂起,曹仁暗中糾集少年,有一千多人,周旋於淮、泗一帶。等到曹操起兵,曹仁就跟隨瞭曹操當瞭別部司馬,代理厲鋒校尉。這一時期能達到這一職務的惟有夏侯惇、夏侯淵兩人,外臣隻有荀彧一人(三人都名列曹仁之前)。當然,曹仁能夠任這一職務得益於手裡有兵和曹氏族人,那日後的升遷就靠的是實力瞭。  曹操擊敗袁術,曹仁殺敵數量和繳獲戰利品頗為可觀。曹操征討徐州,曹仁經常督帥騎兵充當先鋒部隊。又作為側翼部隊攻打陶謙的將領呂由,獲勝後,回頭與大軍在彭城匯合,大破陶謙軍。曹操征伐呂佈,曹仁獨自帶領一支部隊進攻句陽,攻陷敵城,活捉瞭呂佈的部將劉何。曹仁在跟隨曹操鏟平黃巾軍以及迎接漢獻帝建都許縣這幾件事情上都有功勞,因此被任命為廣陽太守。由於曹操器重他的膽氣和謀略,沒有讓他去上任,而是以議郎身份統領騎兵。曹操征討張繡,曹仁單獨攻取其他的縣城,俘虜男女三千多人。曹操撤軍,遭到瞭張繡的窮追猛打,屢戰失利,士氣低迷不振,曹仁用心賣力地激勵將士,曹操也受到瞭這種勇氣的鼓舞,於是得以擊退張繡。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袁紹派劉備到許昌以南攻略諸縣,諸縣紛紛響應劉備,曹操為此十分憂慮。曹仁認為,諸縣背叛是擔心大軍難以支援他們,但劉備的這支部隊是剛剛組合起來的,還沒有形成較強的戰鬥力,現在果斷進攻必定能夠打垮劉備。曹操很欣賞,派曹仁前去攻打劉備,果然打得劉備丟盔棄甲,因而全部收回瞭叛變諸縣。要知道,這時候的劉備,關羽、張飛都在身邊,曹仁能夠迅速地將其打敗,可見該有多麼勇猛。回到官渡前線後,曹仁又在雞洛山打敗瞭袁紹攻擊曹軍側翼部隊的韓荀,袁紹從此再也不敢分兵出戰。在曹操親率大軍火燒烏巢之前,曹軍還有一次燒毀袁紹千輛運糧車的戰鬥,這次戰鬥的指揮者就是曹仁,所率領的將領則是史渙、徐晃等人。   真正能夠體現曹仁勇猛的戰役是在荊州。當時曹操任命曹仁為代理征南將軍,留守江陵,抵禦周瑜。當時情況,東吳赤壁獲勝,士氣正旺,周瑜率領數萬士兵前來攻擊江陵。而曹軍由於大部隊染上瘟疫隻好退到北方,曹操本人也因為西北有事而回到瞭許都。曹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留守江陵的。周瑜的前鋒部隊數千人來到江陵城下,曹仁觀看之後,挑選瞭三百名勇士,派部曲將領牛金前去挑戰。敵兵是牛金兵的多倍,牛津很快就陷於瞭重圍。長史陳矯等人都在城上觀戰,眼見得牛金等人覆沒在即,人人都驚慌失色。曹仁吩咐侍從牽自己的馬來,準備親自出城參戰。陳矯等人拉住他說:“敵兵人數眾多,氣勢不可阻擋。就算舍棄瞭這幾百人又有什麼關系,將軍您何必以身赴難呢!”在這些人看來,曹仁出城必死無疑。曹仁不理睬眾人的勸阻,披掛上馬,帶領手下數十名親兵沖出城門。在距離敵兵百餘步處,有一條河溝,陳矯等人都認為曹仁隻是隔溝聲援牛金,但曹仁卻徑直跨越河溝,沖進敵人的包圍圈,將牛金等人解脫出來。但是,還有一部分兵士尚在敵人的包圍圈當中,曹仁再一次沖入,救出瞭那些士兵,同時又斬殺瞭數名敵兵,逼迫敵人開始後退。陳矯等人起初見曹仁執意沖出去救援,都十分擔憂,及至曹仁得勝歸來,驚嘆說:“將軍真是天人啊!”後來,曹仁因為兵少而江陵已經成為一座孤城而隻得撤出,但他在江陵和周瑜周旋瞭一年,為曹操整個戰略佈局贏得瞭時間。  曹仁在跟隨曹操平定馬超、韓遂等西北叛亂以後,又一次被任命為征南將軍駐守樊城。關羽發起襄樊之戰,當時漢水暴漲,於禁等人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於禁投降瞭關羽。曹仁率領數千名士兵據守著樊城,城墻隻有幾版高還沒被淹沒。關羽乘船攻城,圍瞭好幾層,城裡城外斷絕瞭音信,糧食所剩無幾,援兵不知何在。曹仁激勵將士,表示瞭誓死守城的決心,將士們被他的精神所感召,都心無二志,決心與城池共存亡。直到徐晃援軍趕到,大水也漸漸消退,徐晃從外面打破瞭關羽的包圍,曹仁才得以突出重圍。  曹丕繼任魏王,曹仁被任命為車騎將軍,都督荊州、揚州、益州諸軍事。孫權派將軍陳邵占據襄陽,朝廷命令曹仁前去討伐,曹仁與徐晃一起打敗瞭陳邵,進駐襄陽。  曹丕當皇帝,曹仁被任命為大將軍,後來又升為大司馬。這是曹魏的最高軍職,曹操時期能和他同職的隻有夏侯惇和夏侯淵兩人,曹丕時期隻有夏侯惇一人。  說曹仁是曹氏傢族的第一勇將一點都不為過。從內部來說,夏侯惇官職雖在曹仁之上,但夏侯惇多為掌兵,臨陣方面似乎稍遜於曹仁;夏侯淵鎮守西北,拒敵悍將強兵,非勇猛無以獲勝,但他死於戰陣,總有點晚節虧輸;曹彰雖亦勇猛,但缺少曹仁的百戰履歷,也隻能是屈居其後瞭。從外部來說,曹仁直接和間接對陣的名將有呂佈、關羽、張飛、馬超、周瑜,以及周瑜手下的東吳大將,這些人個個英雄蓋世,但曹仁絲毫不落下風。相反,曹仁還憑自己的大勇,讓這些人在他面前徒嘆奈何!再看他所統領的將軍,除張郃外,五子良將幾乎都是他的部屬。難怪有人會說,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這樣的古代勇士也不能在他之上。魏國的將領,隻有張遼能夠排在他身後。放眼三國,有幾個將領又能有曹仁之勇!可以說,曹操時期三國第一勇將非曹仁莫屬。

三國演義_蜀漢之主劉備是倚靠什麼發跡起傢的?_三國人物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傢,史傢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魏蜀吳三國好比三個企業集團公司,劉備起步最晚,創業資本最少,企業生存條件最惡劣,因而占有的市場份額也就最小。三傢當屬曹魏公司最大,公司老板曹操有老子留下的自有資金,這讓他能夠以此為本金招兵買馬,並以此為資本聯合起來和市場惡霸董卓鬥爭,這讓他的企業集團很快有瞭一個像樣的規模。後來,曹操又帶著自己的資金加入瞭瀕臨倒閉的大漢天下公司,讓漢獻帝劉協當瞭管不瞭事情的董事長,自己則當瞭總經理,在整個天下搞投資,公司很快就發展壯大起來。於是,曹操在打敗瞭最強的競爭對手袁紹以後,大搞遠方聯合,相鄰兼並,很快成為瞭規模、員工和市場份額都屬第一的企業。東吳這個企業分為三個階段:老董事長孫堅成立瞭一個長沙小公司,被袁術限制著不讓大發展,隻有很少一點點資金,公司員工也是寥寥無幾。但他反對市場惡霸董卓時積極拼命,讓他在天下尤其是在老傢江南一帶非常有名。由於生存需要,他必須得替別人賣命,卻不想早早就死瞭。他的大兒子孫策開始隻能繼續在袁術公司打工,因為能力出眾,袁術給瞭他一個班組長之類的官當。在袁術為江南事情頭疼的時候,孫策提出來去幫助袁術把江南擺平。   憑著老爹的名聲,舅舅的一點兒資助,還有他自己出眾的管理和市場開拓能力,孫策很快成立瞭屬於自己的“會稽”公司。又因為袁術成立瞭一個“仲氏”公司要取代漢獻帝,天下人紛紛將矛頭對準瞭他,孫策趁機完成瞭真正的獨立。隻是孫策在兼並過程中不大講理,隻知道一味砸別人的廠子摘別人的牌子,得罪瞭不少人。有一個叫許貢的人,手下有一個忠心耿耿地員工,氣憤於老板被殺,就把孫策給暗殺瞭。好在這時候的孫策已經將公司經營成瞭相當規模,手下還有兩個天下少有的管理人才——張昭和周瑜,孫權就是這樣繼承瞭東吳集團企業。

三國演義_命可以給錢不能給的曹魏大將——曹操堂弟曹洪_三國人物

  據說古代打瞭敗仗受傷,最害怕的是傷到瞭腿,因為傷瞭腿就不能跑,逃走保命的機會渺茫。同理,將軍沒有瞭馬,就如同傷瞭腿一樣,其危險程度會極大增加,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能給你一匹馬,這無異於將自己的半條命給瞭你。曹操手下大將曹洪,就曾經演繹過這樣的故事。   那是在諸侯起兵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等人害怕董卓兵強,都不願意率先進攻。曹操卻認為這是戰勝董卓的好機會,就獨自帶兵西進攻擊董卓,想首先占領成皋。陳留太守張邈給瞭將軍衛茲一部分兵,讓他跟隨曹操。曹操進軍到達滎陽汴水,正好碰上董卓的部將徐榮,雙方立刻開戰,曹操兵敗,自己被流箭射中,所騎的馬也受瞭傷。曹洪把自己的馬給曹操,曹操沒有接受。曹洪說:“天下可以沒有我曹洪,但不能沒有您。”於是步行跟隨曹操,到瞭夜間趁機逃跑。曹操來到汴水旁,水很深不能涉水渡過,曹洪就沿著水邊找船,找到後這才和曹操一同渡過。後來見這些諸侯們不思進取,隻想擁兵自重,曹操的建議又沒有人采納,於是就回到瞭老傢亳州去招兵買馬。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堂弟,曾經擔任過蘄春縣長。他和揚州刺史陳溫關系較好,就帶領傢兵千餘人去陳溫那兒招募士兵,招募到廬江帶甲士兵二千人,東到丹楊,又招募到數千人,就帶著這些兵和曹操在龍亢匯合。曹操征討徐州的陶謙,張邈在後方的兗州背叛,將呂佈迎接而來,幾乎占領瞭整個兗州。曹操回兵奪取兗州,曹洪作為開路先鋒,先占據瞭東平、范縣,收集糧食供應部隊,而當時正是饑荒非常嚴重的時候。打敗呂佈以後,曹操根據曹洪的前後功勞,任命他為鷹揚校尉,不久升任為揚武中郎將。曹操準備將漢獻帝迎接到自己的地盤上,派出的先頭部隊就是由曹洪率領的。定都許縣後,曹洪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曹洪作為別部征討劉表,在舞陽、博望等地擊敗劉表的將領,因作戰有功,升任為厲鋒將軍,封為國明亭侯。又因為屢次追隨曹操征伐,被任命為都護將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打仗不要命的人,卻是一個十足的吝嗇鬼。還是曹丕當魏王太子的時候,曾經向曹洪借一百匹絹,曹洪沒有滿足他的要求。魏王太子就是未來的魏王,有些人恐怕送禮還怕送不進去呢,曹洪卻不借給,也實在是夠吝嗇的啦!絹在當時是貴重之物,是不是曹洪拿不出這多的錢財來?應該不是。曹操當司空時,為瞭做出表率,每年征調的稅賦,都讓縣令評定資財。曹操老傢譙縣的縣令評定曹洪傢的資財和曹操傢的一樣。曹操說:“我傢的資財哪裡能和曹洪傢一樣呢!”可見曹洪不是拿不出這百匹絹來。   得罪瞭皇帝是個什麼後果?當然是“曹丕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於是借著曹洪的門客犯法一事,將曹洪打入大牢並要處死他。要說曹洪的傢人和賓客犯法,那可是有前科的,還是在曹操當大將軍時,滿寵任許縣縣令,曹洪的宗親賓客就“數犯法”,被滿寵抓瞭起來。曹洪找人求情不成,就求到瞭曹操面前,曹操想赦免瞭他,就找去管事的,結果滿寵先把人殺瞭,曹操也無可奈何。隻不過這個曹洪記吃不記打,這回又犯到瞭曹丕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