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古代

古代抗擊匈奴的第一名將是誰?李牧遠勝衛霍二人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北部邊境的良將,長期駐守雁門,防備匈奴。  作為領兵在外的將領,李牧享有極大的自主權,譬如,他有權根據需要設置官吏,防地內城市的租稅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為軍隊的經費。每天宰殺幾頭牛犒賞士兵,教士兵練習射箭騎馬,小心看守烽火臺,多派偵察敵情的人員,對戰士待遇優厚。訂出規章說:“匈奴如果入侵,要趕快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有膽敢去捕捉敵人的斬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傳來警報,立即收攏人馬退入營壘固守,不敢出戰。像這樣過瞭好幾年,人馬物資也沒有什麼損失。可是匈奴卻認為李牧是膽小,就連趙國守邊的官兵也認為自己的主將膽小怯戰。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趙王發怒,把他召回,派別人代他領兵。  此後,每當匈奴進犯,新上任的將領就出兵迎戰。也許是綜合實力不濟,趙軍屢次失利,損傷慘重,以至最後趙國北部邊境上已經無法繼續耕田、放牧。被逼無奈,隻好回過頭來再請李牧出山。這次輪到瞭李牧擺架子,他閉門不出,推說有病。面對趙王的一再強求,他說:“您如果一定要用我,就必須給我完整的指揮權,其實我的要求也不高,隻是讓我和原來一樣可以自己決定迎不迎戰就行瞭。”事情到瞭這個份上,趙王還有不答應的道理?   於是,李牧開始瞭一項深謀遠慮的事業。  李牧再次走馬上任。老將領,老辦法,老對策,不論匈奴如何叫陣,李牧一概當縮頭烏龜,弄得匈奴好幾年都一無所獲。世界人民都認為李牧膽怯,可李牧似乎從不介意。邊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賞賜可就是無用武之地,因此心裡也很鬱悶。因此,大傢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都盼望著實實在在地打一仗。在這樣的背景下,李牧暗中準備瞭精選的戰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敢於沖鋒陷陣的勇士五萬人,善射的士兵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訓練作戰。同時放出大批牲畜到處食草,放牧的百姓也是漫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馬舍棄給匈奴。  單於堅信李牧和他的軍隊沒有一點戰鬥力,就率領大批人馬入侵。他哪知李牧早已暗中佈下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驕傲慣瞭匈奴根本沒有任何防備,就在毫無戒心的情況下與李牧的精兵交鋒瞭。結果可想而知,李牧大敗匈奴,斬殺匈奴士兵十餘萬,單於狼狽遁逃。  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趙悼襄王元年(前244),趙國派李牧進攻燕國,攻克瞭武遂、方城。過瞭兩年,龐煖打敗燕軍,殺死劇辛。又過瞭七年,秦軍在武遂打敗並殺死趙將扈輒,斬殺趙軍十萬。趙國便派李牧為大將軍,在宜安進攻秦軍,大敗秦軍,趕走秦將桓齮。李牧被封為武安君。又過三年,秦軍進攻番吾,李牧擊敗秦軍,又向南抵禦韓國和魏國。  趙王遷七年(前229),秦國派王翦進攻趙國,趙國派李牧、司馬尚抵禦秦軍。秦國向趙王的寵臣郭開賄賂很多金錢,讓他施行反間計,造謠說李牧、司馬尚要謀反。趙王便派趙蔥和齊國將軍顏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趙王便派人暗中乘其不備逮捕瞭李牧。很快,李牧就被秘密處決,這是典型的“不得好死”啊。  李牧不明不白地死後三個月,趙國就被滅掉瞭,“趙國”從此成瞭一個歷史名詞。相關閱讀推薦:李牧破匈奴:第一個以步兵圍殲騎兵的名將唐朝歷史上真的有李牧嗎?和李君羨是同一個人嗎《武媚娘傳奇》中武媚娘“初戀”李牧的結局如何運動戰大師李牧:第一個把匈奴打的不敢南下的將領李牧簡介 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武安君李牧生平

古代歷史上24歲為大司馬封侯——東漢之鄧禹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更始帝登基,而當時綠林軍豪傑許多人都向更始帝推薦鄧禹,但是鄧禹不肯跟從。等聽到光武帝劉秀在河北起事時,就策馬北渡,追隨光武帝到瞭鄴。光武帝見到他很高興,對他說:“我有封官的權力,先生遠道而來,想做官嗎?”鄧禹說:“不願意。”光武帝說:“既然這樣,那先生想怎麼樣呢?”鄧禹說:“但願您的威德能夠被四海所知,而我能夠在其中效犬馬之勞,這樣我就能名垂青史瞭。”光武帝大笑,就留瞭鄧禹夜談。鄧禹進一步說:“諸將都是起於草莽,他們隻是想發財,圖個快活而已,沒有什麼深謀遠慮,也不會尊敬主上安定百姓。明公您素有美名,並且為更始帝立瞭大功,天下人都為之折服,而您的帳下軍紀嚴明,賞罰也很公平。為今之計,不如延攬天下英雄,取悅民心,復立漢高祖的基業,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以您的資質,天下不難定”光武帝大悅,就和鄧禹商定計策。  當時光武帝任用將領,都會咨詢鄧禹一下。凡是鄧禹舉薦的,光武帝都會認為他們是人才,並且光武帝認為鄧禹是一個好的伯樂。而當時赤眉軍向西入關,更使帝讓王匡、成冊、劉均等領兵抵抗。光武帝認為赤眉軍一定會攻下長安,就想趁機背叛更始帝,此時山東地區有變,不知把西邊的事情托付給誰。而光武帝認為鄧禹素有大度,因此就讓他負責西征的戰略。光武帝拜鄧禹為前將軍,拿著符節,而其帳下有兩萬精兵,讓他向西入關,並且讓鄧禹自己選擇副將以下的人選。建武元年,鄧禹從箕關領兵入河東,河東都尉守城不出。鄧禹攻打瞭十天,終於拿下,獲得輜重千餘乘。而進攻安邑,幾個月不能攻下來。更始帝手下的大將軍樊參領著數萬人馬,從大陽度過,想要攻打鄧禹,鄧禹就派幾個手下的將軍在解南迎敵,取得瞭勝利,並且斬殺瞭樊參的首級。而王匡、成冊以及劉均等人合力攻打鄧禹,其手下有十幾萬兵力。鄧禹戰事不利,等到黃昏時分,戰事暫時停止,而鄧禹手下感覺大勢已去,就勸說鄧禹幹脆趁著夜色逃走吧,鄧禹不聽。  第二天癸亥時刻,王匡認為這是個不吉的時刻,就不出兵攻打瞭,鄧禹因此得以停整兵器,重新調整部隊。第二天早晨,匡全軍出攻鄧禹,鄧禹下令軍中不得妄動;王匡軍既到營下,鄧禹傳令諸將鼓噪並進,大破王匡軍。王匡等都棄軍逃走,鄧禹率輕騎急追,俘獲劉均及河東太守楊寶、持節中郎將弭瞗,都殺瞭,收繳符節六個,印綬五百,兵器不可勝數,於是平定瞭河東郡。光武帝即位,讓逝者拜鄧禹為大司徒,封為酂侯。鄧禹當年才二十四歲。   鄧禹——24歲被封為大司徒,封侯  當時三輔的軍隊接連覆敗,赤眉軍所過之處殘暴掠奪,百姓不知所歸。聽說鄧禹每每乘勝獨克而部隊紀律嚴明,於是都望風攜老扶幼迎接鄧禹軍隊,歸從的日以千數,人眾號稱百萬。鄧禹每到之處,常停車住節,慰勞問好,父老童稚,白發垂髻,擠滿在他車下,莫不感激歡樂,於是鄧禹名震關西。光武帝數次下詔褒獎鄧禹。諸將豪傑都勸鄧禹直接攻長安。鄧禹說“:不然,現在我部眾雖多,但能打仗的卻少,前面沒有可依賴的積蓄,後面也沒有可供轉運的資財。赤眉軍剛剛攻取長安,財富充實,士氣銳不可擋。然而盜賊群居,無整天的打算,財谷雖多,變故萬端,哪能堅守下去呢?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廣人稀,谷米牲畜多,我們暫時整軍北道,就糧養士,以觀察赤眉軍的弱點,才可以設法進攻他們哩!”於是引軍北至縌邑縣。鄧禹所到之處,擊破赤眉軍別將諸營保,郡縣都開門歸附。  光武帝認為關中沒有平定,而且鄧禹很久沒有進兵,下敕說:“司徒是堯;逆賊是桀。長安的老百姓惶惶不可終日,這時應該趁機進兵討伐,撫慰長安百姓,這是百姓所希望的。”鄧禹仍然執著於以前的想法,派馮音、宗歆守住詢邑。二人爭權互相攻打,馮音殺瞭宗歆,並反擊鄧禹,鄧禹派使者報告光武帝。帝問使者“:音最親愛的是誰?”使者說“:是護軍黃防。”帝猜度馮音和黃防不能久和,勢必發生對抗。因此告訴鄧禹說:“逮捕馮音的,必是黃防。”於是派遣尚書宗廣拿著符節招降黃防。 相關閱讀推薦:鄧禹是怎麼死的:東漢開國第一功臣的結局如何?鄧禹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生平鄧禹是誰?鄧禹是怎麼死的?鄧禹簡介 協助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的鄧禹生平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 解密中獎排名圖東漢鄧禹敬神的故事

古代歷史上無聊給寵物封官的史上第一混賬皇帝

  中國的封建王朝每到亡國的關口時,總會冒出一兩個特別混賬的皇帝,大行亡國之道,搞出一些隻有外星人才能想出的招數折騰老祖宗傳給自己的江山。這些皇帝多半都是高智商、低素質的矛盾混合體,他們天資聰慧,或是國畫聖手,或是詩壇巨匠,在業餘愛好方面是博士後的水平,但在自己的主業– 治國方面卻是小學生的水平。譬如我今天要提到的北齊後主高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縱觀整個南北朝,高瑋是這一百多年間少有的”行為藝術大師”、音樂傢和舞蹈傢,擁有一雙孫悟空似的火眼金睛,看人比伯樂看馬還準。然而不幸的是,在北齊五個混蛋皇帝中,他卻是治國理能最差的一個。自毀長城、好色誤國、臨陣脫逃……什麼能讓國傢滅亡得快,他就做什麼。如果亡國敗傢也有無師自通的天才的話,高瑋就是瞭。  與其他亡國之君相比,高天才滿身的缺點完全拜自己的口吃所致,用一條邏輯語言表述的話就是:因為口吃,所以自卑;因為自卑,所以自閉;因為自閉,所以變態;因為變態,所以亂國。高洋之後的幾任皇帝,也大都繼承瞭他的暴虐性格,其中尤以高瑋的父親高湛為甚。高湛生性嗜殺,曾經當胸給瞭親侄子樂陵王高百年一刀,然後一腳踢入池中,”池水盡赤”。掩埋屍體的時候,怕侄子未死,還親臨現場監督。高湛二十七歲的時候,天上有彗星出現,史官奏稱此乃”除舊佈新之象,當有易主”,意思是今年要誕生一位新皇帝。高湛想來想去,能跟自己搶皇位的親戚都殺得差不多瞭,為瞭”應天象”,就把皇位傳給自己的長子高緯,自己做起瞭”太上皇”。  高瑋的口吃是人所共知的,皇帝幾乎每天都要和大臣打交道,打交道少不瞭用舌頭辦事。試想一下,高高的金鑾殿上,面對一群口水比黃河還多的文武百官,自己一張嘴便是”有有有……本本……奏奏……來”,這是件多沒面子的事。高湛並非沒想過這一點,而且他還有一個比高瑋好上一千倍的兒子 –高儼。高儼是高湛的三兒子,既聰明又勇敢,生就一副威嚴的氣勢。高瑋是一身的缺點,而他卻是一身的優點。當他還隻有十二歲的時候,就替父親批閱奏章,一雙目光虎虎生威,大臣們見瞭無比畏懼。大概是過於強勢經常訓人的結果,高儼患有喉病,治療時需要用鋼針直刺入喉,高儼就讓太醫生刺,連眼睫毛都不眨動一下,比關老爺還要生猛。高儼不滿自己的軟蛋哥哥占據太子寶座,就對老爹說:”我哥哥這樣一個儒弱的人怎麼當群臣的老板呢?”高湛對這個小兒子喜歡得不得瞭,有好幾次都想把高瑋廢瞭,但還沒來得及去做就暴死瞭。  天生的殘疾、父親的不滿、弟弟的鄙視,所有這些給高瑋造成瞭不小的精神壓力。原本的他”幼而令善,及長,頗學綴文”,是個求學上進的好孩子,如果生在書香門第傢,即便殘疾也可以在良好的傢庭氛圍中成長為一個好人。但他偏偏生在帝王傢,父輩的血腥示范讓他早早見識瞭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殘酷。一隻瘦弱的狼長期生活在惡狼周圍,久而久之,不是進化為同樣兇殘的狼,就是退化成一隻披著狼皮的羊。不幸的是,高瑋是後者,他的自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起來的。高湛死後沒多久,極端自信的高儼公開向極端自卑的高瑋宣戰瞭。起因是權臣和士開告黑狀,高瑋還沒壯起治弟弟罪的膽,高儼就在侍中馮子琮的竄掇下,帶上自己的三千娃娃兵殺進皇宮,要搶哥哥的飯碗。高瑋當時嚇壞瞭,哭得哇哇大叫,跟老娘道別的話都提前說瞭。幸好大臣斛律光及時趕到,勸高瑋說這些娃娃們都是瞎起哄,隻要皇帝陛下您一露面,那些人肯定嚇回去。高瑋結結巴巴瞭半天,還是按照斛律老爺爺的話做瞭。果然,他一露面,高儼的娃娃兵就作鳥獸散瞭,比來的時候跑得還快,隻剩下高儼小朋友愣乎乎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斛律光這時出來幫他們和稀泥,讓兄弟兩個暫時都消瞭氣。不過,受到打擊的高瑋還是找機會殺瞭弟弟,要不然自己以後見瞭他還得自卑。   經過高儼搶飯碗這件事,高瑋的自卑心理更加嚴重瞭。具體表現就是整天窩在皇宮裡練蝸牛功,幾乎很少接見大臣。即使大臣向他匯報工作,他也不敢抬頭看他們,好像每次都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摁著他的腦袋似的。每當聽到有大臣長篇大論,他都會結結巴巴提醒他們:有話快說,有屁快放。至於你來我往的討論更是沒影的事兒,漸漸地,朝政大事就被晾在瞭一邊。  但是時間總是要打發的,高瑋不管國事,自然就要找點別的事來消遣。大傢看電視都知道,當結巴的人半天說不出話來時,總有人勸他唱出來。高瑋就是如此,雖然吐字不快,但是唱歌還是有一手的。某天,他突發靈感創作瞭一首《無愁》曲,為瞭獲得別人的認可,給自己長期以來的自卑心理壯壯膽,他在宮裡舉辦瞭一次聲勢浩大的個人演唱會。公演那天,他”邀請”眾多的太監、宮女免費前來觀賞。坐在演出場地中央,他一邊彈著心愛的土琵琶,一邊傾情獻聲。為瞭搞出點氣氛,他還叫瞭一百來人伴舞。從此,他的《無愁》曲一炮走紅,百姓人盡皆知,並一致稱呼他為”無憂天子”。相關閱讀推薦:盤點中國古代14大神箭手排名:第一名居然是他!名臣伍子胥、刺客專諸:原來都和古代的南京有關宮廷秘聞:揭秘古代皇帝選妃侍寢的七大獨門絕活古代同性戀的十二種叫法 同性戀在古代的叫法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身材最奇麗的皇後是誰?中國古代宦官史上的奇跡,五個“第一”的童貫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過足瞭歌星癮,高瑋又想體驗下叫花子的滋味。他在皇宮裡建瞭一座要多破有多破的貧民窟,自己化身叫花子,以一身”鞋兒破、帽兒破”

因不想當官被逼死瞭的古代孝子:介子推簡介

  在大火中,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的大柳樹,燒焦死去  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瞭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下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也受到連累,為瞭躲避禍害,流亡出走。流亡途中,重耳受盡瞭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瞭。隻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瞭過去。介子推為瞭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瞭一塊肉,用火烤熟瞭就送給重耳吃。當時,重耳感動極瞭,拉著他的手說:“要是以後,有我重耳當傢作主的日子,我一定不會忘記您的割肉奉君之恩。”君臣執手相對哭泣。  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瞭君主,就是歷史上記載的春秋五霸之一中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瞭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勸晉文公莫要忘記介子推當年割肉奉君之恩,應該對介子推報以高官厚祿。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瞭幾趟,介子推不來。介子推讓差人回復晉文公說,自己不願做官,隻願在傢奉養老母,頤養天年。晉文公覺得介子推是故意推脫,隻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傢時,隻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瞭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禦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瞭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瞭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瞭。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瞭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瞭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隻吃寒食。  臨走,他伐瞭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瞭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隻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瞭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瞭一下枝,編瞭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傢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傢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瞭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隻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隻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介子推雖有功於君王,但不居功自傲,面對高官厚祿不為心動,真是難得的一顆“百姓心“啊!介子推“舍身赴義”的潔芳善行,成為中國傳統觀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淵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句話就是贊美像介子推這樣的仁人志士啊!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孕育和造就瞭中國歷史上無數英雄豪傑,構成中華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奸偽欺罔、人世謬舉的憤懣,他的割股食君的犧牲精神,正是中華民族淳厚尚儉、信實禮讓的傳統美德的體現;從更深層次上看,在介子推身上蘊涵著對祖國的深沉赤誠的愛戀之情。晉獻公嬖驪姬,殺申生,昏於傢,亂於國,而重耳則成為振興晉國的希望。介子推的行為是他篤信愛晉國須愛重耳的自然表露。也許,正是這種對祖國的摯愛,才是人民永遠懷念介子的根本原因。  介子推血詩最後一句,勸諫晉文公“勤政清明復清明”,更是讓後人深思,現在我們這個時代能有幾人像介子推一樣,經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又有幾人像晉文公那樣,做到飲水思源,不忘人予的點滴之恩啊!身為一國之君,親帥群臣登山祭奠。清明節本是緬懷先人的一個節日,但是這個節日如今變味瞭,成瞭某些人擺闊耍酷的日子,回傢隻是攀比誰的車好,誰的錢多,誰的地位高。不可一世的嘴臉,像極瞭“鬼子還鄉”。有些幹部總覺得自己官小,利用手段和關系到處跑官,還有的利用官員這頂官帽子,養小蜜包二奶,沒有倒在憂國憂民勤政廉政的路上,而是倒在瞭女人懷裡。  “勤政清明復清明”是警世鐘,時刻敲響它,真是能響徹人的心靈啊!相關閱讀推薦:春秋時的諸侯爭霸:西周分封制帶來的可怕惡果春秋貪官羊舌鮒:中國貪官的“開山鼻祖”揭秘:春秋史上因老婆太漂亮而亡國喪命倒黴國君歷史上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古代帝王也愛養寵物 春秋皇帝竟帶白鶴出征作戰一鳴驚人的楚國版:楚莊王勵精圖治早就春秋五霸

揭秘:古代皇帝選妃子入宮前如何進行身體檢查

  古代的時候,能進入後宮給皇帝當妃子的女人並不多。  皇帝有權精選全國女孩中的精華入宮為其服務。被選中的女孩入宮前都要接受嚴格的身體檢查。皇傢會對其年齡、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況進行瞭解、測試。  體檢時,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細。容貌嬌好,身材秀長,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點瑕疵,即便皮膚上長瞭一顆小黑痣,都會被淘汰掉。  采選女孩年齡下限最低11歲  對采選進宮的女子,首先在年齡上有明確的要求。東漢時要求,13歲以上,20歲以下。  但各朝要求不盡一致。三國時吳主孫皓要求,“十五六歲簡閱”;南北朝時北齊要求年14歲以上,20歲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時則要求15歲以上,20歲以下,最小不能低於13歲。  中國男人似乎都有一種處女情結,這就是過去常說的“老牛吃嫩草”性心理。一般說來,13歲以上是女孩子月經初潮前後,正是花季年齡,這個年齡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態。  但也有把采選女孩的年齡下限定在11歲的,明世宗朱厚熜便幹過這種事情。   雖有朱元璋的“15歲以上”祖令限制,但是變態的朱厚熜根本不考慮。《明會要》記載,明穆宗朱載垕在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便選300名13歲至16歲民間淑女進宮,這還算正常的。朱載垕的前任、明世宗朱厚熜則征選11歲至16歲淑女入宮,而且選過多次。據說,朱厚熜是聽信道士之言,目的是采女孩初潮時經血煉制壯陽丹服用。有的女孩未到自然來月經的時候,便施催經術,強行采經血。  需要說明的是,采選宮妃是大面積的。但具體到個別的現象,年齡則不必考慮。隻要有姿色的,皇帝看上的,連寡婦都可選入後宮。如對接收、籍沒而來的宮妃,就不會有年齡的限制,“情人眼裡出西施”,隻要皇帝喜歡就行。  正式進宮前進行“全面體檢”  很顯然,采選時對女孩的年齡要求,僅是最基本的條件,但不是主要條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評判的兩個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條件,而人品則是主觀的東西。通常情況下,皇帝對妃子的生理條件特別在意。  東漢光武帝劉秀當政時,派朝中大臣下去幫他物色後宮。《後漢書·皇後紀》(卷10)記載:  (劉秀)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閱視良傢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禦。  這裡的“擇視可否”,就包含體檢程序。當時,凡是被相中的女孩都是有姿色的,最後統統用車子拖到後宮裡進行挑選。挑選後,還要再來一番擇選,主要進行生理檢查,看其是否是處女,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挑出最最漂亮的女孩供皇帝禦幸。  體檢要不要脫衣服?答案當然也是肯定的。裸體檢查要檢查哪些方面?從史料記載來看,乳房的大小,對稱情況應該是一個常規項目,而陰道的形狀、陰毛的濃淡、腋毛的多少,肛門是否有痔瘡,也是不可忽視的環節。古代男人認為,腋下無毛或少毛的女孩是上品,這樣的女孩最受寵。而如果生有痔瘡,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或許有讀者會問,負責體檢的是不是太監?是的,是有經驗的女太監,即宮中女官。相關閱讀推薦:宮廷秘聞:揭秘古代皇帝選妃侍寢的七大獨門絕活木匠皇帝朱由校的選妃經歷:層層篩選面試決定揭秘光緒選妃為何不許美女報名?光緒帝選妃經過宮廷秘聞:古代皇帝選妃侍寢的十大獨門絕活秀女也瘋狂:咸豐帝選妃竟遭少女當眾辱罵?

揭秘:誰是古代歷史上陪葬女人最多的帝王?

  據文獻記載推測,中國歷史上殉葬美女最多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的後宮是古代帝王中人數最為壯觀的,他在滅瞭六國後,將六國後宮裡的美女,也一並“接收”瞭。秦始皇後宮內可謂是真正的“美女如雲”,因為美女太多,住的地方都沒有,秦始皇還專門為這些美女建造瞭一兩百裡相連的華麗宮室,給她們居住,供自己戲樂。秦始皇一死,這些女人慘瞭。秦二世說,“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意思是,秦始皇後宮沒有生育過的嬪妃,不宜放他們出去”。這些女人最後沒有人能再活著,統統被處決殉葬。秦二世在為其老子處理後事時,是如何處決秦始皇生前眾多嬪妃的?這在史書上沒有交代,成瞭一個歷史謎團。到底有多少漂亮的女人殉葬瞭秦始皇?《史記》上也沒有確數,司馬遷用春秋筆法,以“死者甚觽”一帶而過。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死的人很多,數量巨大。近年來考古學傢對帝陵陵寢小型墓園為期五年的考古發掘結果也再次印證瞭這一點。  經過40年的勘探和發掘,目前秦始皇帝陵共發現陪葬坑188座,絕大部分並未進行發掘,兵馬俑一二三號坑是發掘較深入的幾個,但也還有大量工作沒有完成。墓坑數量最為集中的區域就是陵寢內城的小型墓園,被稱為“秦始皇陵的輔葬遺存”。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99座小墓,考古人員發掘瞭10座,種種細節不僅顯示出死者殉葬的慘狀,也印證瞭史料上關於後宮為始皇陪葬的記載和秦始皇一人獨尊等級森嚴的觀念。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張衛星介紹,在墓道填土裡發現瞭不同數量的亂葬人骨,應該和年輕女性有關系,且殘缺不全,說明陪葬者是在別的地方被處死,然後簡單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裡,而不是墓室裡,從葬行為殘酷、血腥。   相關閱讀推薦:手握三十萬大軍 秦始皇長子扶蘇為何不奪位?歷史解密:秦始皇兒子們的下場以及後世之孫解密:秦始皇為何要放棄北伐匈奴而修建長城?秦史解密: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背後真正動機?跨越歷史的大比拼:秦朝秦始皇大戰隋朝隋文帝歷史上孟薑女哭長城的真相?竟然是後人栽贓秦始皇!

中國古代娘子軍:古代女兵在戰場有什麼特殊服務

  中國歷史上的女將,數不勝數  中國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後婦好,她帶兵東征西討,鼎助夫君將商朝版圖擴大瞭數倍。婦好不僅善戰,還掌管著祭祀與占卜的權力,連武丁都怕她三分。  此後,中國軍中女將層出不窮。西漢末年,先後出現瞭兩個農民起義女領袖呂母、遲昭平;北朝,有眾所周知的花木蘭;隋朝初年,有排除障礙帶領所轄八州歸附隋朝的冼夫人。  至唐代,唐高祖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組建一支部隊,為創建大唐江山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這支部隊軍紀嚴明,作戰英勇,得到瞭廣泛擁護。今山西平定縣的“娘子關”,就是因平陽公主的駐軍而命名的。  宋朝,有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軍從杭州飽掠財物北歸,梁紅玉指揮宋軍,把金兀術的軍隊困在瞭黃天蕩,使金軍喪膽,再也不敢輕易越過長江南侵。她的名氣,毫不遜於她的丈夫韓世忠。  明朝,赫赫有名的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是列入國傢編制的“正牌”女將軍。她自幼隨父習文練武,善騎射,通詩文,有智謀。丈夫死後,繼任其職,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陽抗擊後金,也曾親率三千“白桿兵”北上鎮守山海關。  清兵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戰功卓著,累功至太子太保、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據說,崇禎皇帝還寫詩誇贊她:“學就四川作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1860年,英法侵略軍占領北京後四處擄掠,十九歲的謝莊女子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瞭謝莊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成為傳誦一時的英雄。  抗日戰爭時期,有兩位蒙古女王公——西旗的奇仲芳和東旗的巴雲英,都曾率領數百蒙古親兵,開展抗日遊擊戰,並受到瞭宋美齡的稱贊。  蓬蓬亂世,名垂青史的中國女將,數不勝數。同樣是巾幗女豪的秋瑾在詩中寫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非常時期,女兵必出現在戰場  史料記載,古代中國既有女兵,也有女兵部隊。戰國初期,《墨子》載:“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諸男、女有守於城上者,什六弩、四兵。”可見,烽煙四起的戰國,女兵的比例可不小。  顧頡剛在《女子當兵和服徭役》中說:“一部《左傳》中記事不少,而絕未有壯女當兵之痕跡。”但他認為:“殆戰國時屢發大規模之戰爭,丁男不足則以丁女繼之……必至全國動員而後已。”非常時期,女兵必出現在戰場上。  漢朝初期,也有女兵,《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城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  古代匈奴的婦女都是女戰士。《資治通鑒》中記載,公元前36年漢朝軍隊討伐西域的郅支單於,把匈奴軍困於郅支城內,匈奴軍誓死抗擊:“單於乃被甲在樓上,諸氏、夫人數十皆以弓射外人。”戰情危機之時,匈奴女人也上戰場。  太平軍中的女兵部隊有10萬之眾。湘軍情報匯編《賊情匯纂》中稱“賊素有女軍”,並詳細羅列瞭太平軍女軍的編制。定都天京後,太平軍女兵編為40個軍,一個軍約有2500人。僅在天王府裡服役的女兵,就有三千,不僅在危急時刻保護過天王的性命,最後也陪太平天國同歸於盡。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將領左寶貴戰死,《點石齋畫報》報道,其夫人發誓為夫君報仇,把金銀首飾都捐獻出來,招募士兵,組成一支三千人的部隊,據說都是巾幗女性,“別稱一軍”,從甘肅開到北京,請求赴抗日前線。  當時媒體發出感嘆:“若左夫人者,亦女中之奇傑歟。”但也有文字爆料,說左夫人招募的士兵都是陜西、甘肅兩省之人,他們“多系耳戴銅環,衣服捆邊,與女裝差近”,說左夫人所帶的其實絕大多數是男兵,但她的部隊中也有相當數量的女兵。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梁山女將扈三娘其實是宋江的夢中情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軍事傢:女將婦好的傳奇人生歷史揭秘:二戰中最瘋狂的群體 日本娘子軍太恐怖紅色娘子軍原型結局:革命失敗後嫁國民黨軍人巾幗不讓須眉:紅裝戰袍娘子軍平陽公主李秀寧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古代的女兵部隊通常做些什麼  那麼,中國古代的女兵在軍中通常做些什麼?軍中怎麼管理女兵?  《墨子》載:“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梁撤屋。”戰國時期的女兵,主要幹的是挖戰壕洞穴、守衛城池、挖土拆房等等輔助工作。  太平軍的女兵部隊所從事的通常是軍需生產,以及修理工事、搬運糧草、舂米、搓麻繩、埋死屍等工作。清朝人謝介鶴在《金陵癸甲紀事略》中記載, 1853年-1854年間,太平軍進攻清軍江南大營時,讓女軍派人挑著裝滿糠的大籮筐遠遠跟著。  一旦得手,太平軍乘勝追擊,女軍就用糠填埋廢棄營地的壕溝,而後用籮筐把戰利品挑回去。定都天京後,時而也有廣西籍太平軍女軍官出戰,曾國藩對於這些“大腳蠻婆”深為忌憚。  “戰爭已加速瞭中國婦女的抬頭與解放。”抗戰期間,除瞭部隊中的女軍人之外,中國普通婦女的表現也極其出色。  1938年5月國民政府在牯嶺召開全國婦女會議,設立婦女指導委員會,領導全國婦女的戰時工作,組織婦女參加戰地慰問團、擔架隊、遊擊隊等組織,幫助破壞敵後的公路,切斷交通,一起消滅侵略者。  戰時長達240英裡的川甘公路的修建,其中就有幾千甘肅婦女的貢獻,甘新公路的修建,也有當地婦女的貢獻,當時所使用的工具都是極其簡陋的鏟鋤和刀斧。婦女指導委員會在全國設立瞭九個辦事組為抗戰服務,其制度之完備,不啻於一個規模龐大的“女兵陣營”。   中國古代要求女兵與男兵分開管理,禁止男、女兵相接觸,所謂“慎使三軍無相過”,男兵女兵混雜一起,會影響戰鬥力,這無疑與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思想密切相關。  概而言之,我國傳統思維強調“男主外女主內”,隻有非常時期,女性才會出現在戰場,戰場上的中國女性博得瞭一個亮麗名字叫“巾幗英雄”。毛澤東說:“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女兵部隊越來越受到政治傢、軍事傢們的重視。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古代第一個女皇帝不是武則天 哪兩人更早稱帝?

  導讀: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皇,但是中國第一個女皇帝不是她。歷史上比武則天更早稱帝的女人有兩個:一個誕生於北魏,不過隻是另一個女人佈置的一場鬧劇;另一個則唐高宗時期貨真價實的女皇帝陳碩真。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皇,但是中國第一個女皇帝不是她。歷史上比武則天更早稱帝的女人有兩個:一個誕生於北魏,不過隻是另一個女人佈置的一場鬧劇;另一個則唐高宗時期貨真價實的女皇帝陳碩真。  鬧劇女皇帝  515年,北魏宣武帝駕崩,時年六歲的肅宗孝明帝即位。由於肅宗年幼,其母胡太後臨朝聽政。孝明帝十九歲時密謀逼迫太後歸政於己,沒想到機密泄露,胡太後先下手為強,將孝明帝的嬪妃剛生下的女孩謊稱男嬰,立為“太子”,並大赦天下。不久,胡太後又毒死瞭孝明帝,立假太子為帝,改年號“武泰”。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早於武則天一百五十六年。  這個事情要從胡太後說起。  胡太後名叫胡承華或胡充華,她的發跡純屬偶然。她本是一介平民,歷史記載她進入皇宮是因為她的母親,還有一說是因為她的姑姑是個比較有名氣的尼姑,而北魏是非常推崇佛教的,這個尼姑便利用經常進宮講經的機會推薦胡承華進瞭皇宮。  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女人肯定都是有本事的。胡承華的魄力在她懷孕之後就體現出來瞭。  早在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建國之初,因為看多瞭漢、晉時代的外戚專權,於是立瞭一個規矩:立太子則殺生母。胡承華進宮時,這個規矩還存在。那時候後宮的妃子們因為怕生下太子而喪命,在懷孕後就想辦法把胎兒打掉,沒在肚子裡弄死的就在出生後弄死。胡承華有瞭身孕後,有人勸她把孩子弄死,她說瞭一句流傳千古的話:“天子哪能沒有兒子!你們怎能那麼自私,隻顧個人生死而不顧國傢前途!”而且祈禱能生個兒子,並立為太子。可見這個女人不簡單。  她後來真生瞭個兒子,並立為太子,叫元詡。按規矩胡承華是要被殺頭的。但是宣武帝愛極瞭這個女人,最後竟然讓她在後宮、朝廷的鬥爭中活瞭下來。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很快,太子元詡當上瞭皇帝,這時的胡氏已成瞭胡太後,把持瞭朝政——開國皇帝拓跋珪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瞭。剛開始,胡承華勤政愛民,為她獲得瞭聲譽。接著,她開始鏟除異己,獨掌大權。  權利會讓人失去理性。小皇帝長大後,按道理胡承華要還政於帝,但是誰願意放開手上的權利呢?於是,胡承華毒死親生兒子,立瞭皇帝剛生下一個月的女孩為皇帝。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胡承華當然不會錯把女孩當男孩,她隻是為自己稱帝做鋪墊。後來她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把這個小女皇帝廢掉瞭,立瞭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做瞭皇帝。雖然胡承華沒有稱帝,但是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她自己也自稱為“朕”“寡人”。歷史上把持朝政的女人很多,但是敢自稱“朕”“寡人”的除瞭武則天,就是這個胡承華瞭。   也就是說,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女嬰在另一隻手的操弄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而是操弄這場鬧劇的胡承華,卻借這個嬰兒成瞭名義上的皇帝。  陳碩貞發動起義後,得到當地人民的廣泛擁護,在很短的時間裡,義軍就發展到數萬人。唐朝統治者十分不安,急於將其剿滅,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對起義地區實行封鎖,限制其發展,控制人口流入義軍。進入該地區的人,包括僧侶,一律受到盤查。  為瞭打開局面發展力量,陳碩貞指揮義軍攻克瞭睦州許多屬縣,如桐廬、於潛(今浙江昌化東南)等地。然後,陳碩貞揮兵進入今天的安徽境內,攻打歙州(今安徽歙縣)。由於唐軍的頑強抵抗,義軍攻勢受挫,撤出戰鬥。陳碩貞進入安徽的意圖沒能實現。  從歙州撤出後,陳碩貞調整瞭戰略,由集中兵力進攻改為分路出擊,采用運動戰與襲擊戰結合的方式擴大勢力范圍。在此方針下,陳碩貞命將領童文寶統兵四千,偷襲婺州(浙江金華)。不想,童文寶率兵進入婺州後,即被官兵發覺。於是,童文寶變更戰術,強行推進。這時,擔任婺州刺史的是崔義玄,此人在隋末群雄並起時也是個不甘寂寞的活躍人物,先投奔李密,未受重用,改投李淵。崔義率在城中收到義軍攻來的警報後,立即集合文官武將,準備發兵抵抗。官員們懾於義軍的聲威,紛紛說:“陳碩真有神靈護衛,敢與其兵對抗者,無不殺身滅門,還是回避為上。”這時,一個叫崔玄籍的司空參軍站出來說:“順天心合民意的起兵,有時尚且不能成功,陳碩貞不過是個有點法術的女人,一定堅持不瞭很久。”崔義玄聞聽此言,大喜過望,立即命崔玄籍為先鋒官,他自己統率大兵跟進,阻止瞭義軍的進攻。  陳碩貞聞知童文寶在婺州受阻,帶領主力到婺州參戰,參戰的義軍達數萬人。然而,義軍雖然在人數上占優勢,但起義才一個來月,戰士未經訓練,戰鬥力有限,過去能克州陷府,憑的是聲威和拼勁,如今聲威和拼勁雖在,但面對訓練有素的官兵就顯得力不從心,尤其是這種你爭我奪的對峙戰又是義軍所未經歷過的。所以,婺州境內的相持,雖然官方很有壓力,義軍同樣受到阻挫。雙方都在尋求擊敗對方的辦法。  陳碩貞為瞭改變客地作戰、敵情不熟等不利條件,不斷派出間諜,剌探敵情。有一次僅被唐兵擒住的間諜就達數十人。這個數字可能被敵人誇大過,但以常理推之,數萬人的義軍使用的間諜肯定不止此數。  崔義玄為盡快打敗義軍,主要采取兩項措施:一是派人去鄰近州府搬取援兵,二是穩定軍心。一天夜裡,崔義玄對手下人說,剛才看見有一顆星附入敵營,他斷言,自己一定勝利,對方一定滅亡。其實這不過是崔義玄為鼓舞軍心,煞費苦心編造的故事而已,但這故事在古代卻能打動人心,因為,當時的人都相信地上的每個人都對應著天上的一顆星,人亡則星落。  當年十一月底,揚州長史房仁裕接到崔義玄的求援後,馬上發兵進至婺州,與崔義玄聯兵向義軍發起進攻。此次戰役的場面如何,由於缺乏史料,難以盡知。但從戰鬥結局看,參戰的數萬義軍,除一萬多人被俘外,其餘大部分戰死。數萬人以命相抵,場面無疑驚心動魄、可歌可泣。“文佳皇帝”陳碩貞及仆射章叔胤在戰鬥中被俘,最後英勇就義。  當地百姓不肯相信陳碩貞已死,他們編造瞭一個傳說,說當起義軍最後被圍困在一個山頭上時,陳碩貞立馬山頭,回顧左右,義軍已經所剩無幾。她揮舞雙劍,準備再沖下山去。房仁裕和崔義玄指揮官兵萬箭齊發,頓時箭如雨下,陳碩貞舞動雙劍,遠遠看去隻見兩團白光護著她的全身。官兵的箭輪番向那兩團白光射去,最後,陳碩貞胸腹連中數箭,兩團白光漸漸收斂瞭。就在官兵一擁而上,想抓住陳碩貞時,忽然天邊飄來一朵彩雲,一隻巨大的鳳凰降落在山頭,嚇退瞭官兵,然後載著陳碩貞騰空而去。於是,那山現在就叫“落鳳山”。  陳碩貞的事業在婺州終結瞭,雖然她從起兵到兵敗身亡,不過一個多月時間,但是在東南引起的震動極大。她以女子之身自稱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今天,在青溪的“天子基”、“萬年樓”等遺跡中,似乎仍可找到當年的“文佳皇帝”的影子。也許有人說北魏時期的傀儡女皇和唐高宗時期的女皇帝陳碩真,都不如武則天的影響大,也不夠名正言順,按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可能把二者並稱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女皇,誰稱得上是中國第一個女皇還有爭議。但無論如何,就算北魏的傀儡女皇稱不上是正牌的第一女皇,也輪不到武則天,因為還有陳碩真擋在武則天前面。雖說陳碩真起義並未波及整個中國,但她畢竟比武則天早稱帝六十五年,從她的起義所引起的巨大影響,還有她的思想來看,她也足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女皇。所以這麼說來,武則天算不上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皇。(來自人民網)相關閱讀推薦:安樂公主天價百鳥裙裡的女皇夢:安樂公主百鳥裙唐朝秘史:女皇武則天娘傢那些難以啟齒的醜事!揭秘:美女皇後陰麗華竟是古人娶妻的最高標準歷史上最“二”的才女皇後是誰?揭漢成帝許皇後不當女皇也“出名”:呂雉如何成為最狠毒的女人

揭秘:是誰幫助瞭古代中國領先世界1000年?

  公元105年,蔡倫造紙成功,距今已1910周年。紙的發明和使用,使中國文明擺脫沉重的竹簡,走上瞭快速發展道路,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蔡倫是位宦官,他的一生,他的成就,都跟這個身份渾然一體,無法分開。我們熱衷於討論英雄和權貴,而對蔡倫這樣偉大的發明傢沒有足夠的敬意,隻能說明我們的價值觀存在巨大的問題。  史書上關於蔡倫造紙的記載十分簡略,隻說“倫乃造意,用樹皮、麻頭及敝佈、魚網以為紙”。作為一項偉大的發明,材料的選取、工藝的改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過程必然艱難曲折,涉及的技術問題也很復雜,擱在現在,寫幾十篇論文、幾部書都沒有問題,但史官卻十分吝嗇,隻用瞭不足20個字全部交代完瞭。不過,這個記載雖簡略,卻很確切,認定紙的發明人是蔡倫,長期以來,成為定論。但近些年來,頗有人提出異議。有人說,蔡倫之前的史書上,就已經提到“紙”。這倒好解釋,《後漢書》說得很清楚,“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紙”這個字,從字形和許慎《說文解字》看,就是跟絲織品有關系,是用來抄寫文字的絲質纖維品。或許蔡倫給新產品命名時,用瞭一個已有的舊字,“紙”才有瞭現在的含義。  否定“蔡倫造紙”的人,主要的證據是考古學發現的西漢紙。1957年,西安市郊灞橋磚瓦廠工地發現西漢古墓,墓中有成疊的古紙殘片88片。經考古學傢考證,認為這一墓葬不會晚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比蔡倫造紙的年代要早200多年。另外,1973年至1974年,在甘肅漢居延遺址也發掘出兩張西漢後期的麻紙。但有研究者使用現代儀器觀察“灞橋紙”,發現絕大多數纖維和纖維束都較長,說明它的切斷程度較差,是由亂麻、線頭等纖維自然堆積而成,沒有經過剪切、打漿等造紙的基本操作過程,不能算真正的紙。其餘幾種所謂西漢古紙,也都十分粗糙,充其量不過是紙的雛形。   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既然此前已有紙,蔡倫就不能算紙的發明人,頂多隻是改進瞭造紙術。這種說法有點像“抬杠”瞭。瓦特之前,也已經有蒸汽機,法國人丹尼斯·巴本制造瞭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英國人紐科門造出瞭工業用蒸汽機,並已在煤礦使用。但瓦特還是被公認為蒸汽機的發明者,認為是他叩開瞭工業革命的大門。一個偉大的發明,必然有長期的積累過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蔡倫采用常見而便宜的新材料,摸索出剪切、漚煮、打漿、懸浮、抄造、定型幹燥等一整套工藝,這些在造紙史無疑具有劃時代意義。從《後漢書》的記載看,蔡倫於105年把自己造的紙獻給漢和帝,“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從這些記載看,蔡倫造的紙,紙質必定達到一定水平,並且與以前所謂的“紙”有著本質區別,很快流行開來。如此看來,尊蔡倫為紙的發明者,沒有任何問題。  幾年後,皇帝令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五經、諸子、傳記、百傢藝術”,而令蔡倫監典其事。校訂完成後,蔡倫大量用紙抄寫,頒發給全國各地,形成用紙抄寫、傳播儒傢經典的一次高潮,更促進瞭紙張的應用。公元121年,漢安帝親政,想起祖母和父親的仇怨,拿蔡倫出氣,令他“自致廷尉”,就是找廷尉自首,“倫恥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飲藥而死”。《後漢書》裡的這些細節,讓人感受到蔡倫強烈的自尊、自愛。全世界造紙技術隻有一個源頭,就是蔡倫的造紙術。其他地區都沒能獨立研究出這項技術。造紙工藝極其復雜,能創立整個造紙流程絕非易事。  蔡倫是最被低估的科學傢,在他生前如此,身後亦如此。蔡倫生前,官高位顯,受封龍亭侯,“邑三百戶”,但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是一個成功的宦官,與他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無關。他一生的榮辱沉浮,乃至最終飲鴆自盡,都跟他偉大的發明完全無關。偉大的發明,沒有給蔡倫增加一點榮耀。這足以說明,東漢時期的價值取向存在嚴重的問題。牛頓死的時候,給他抬棺的有三位公爵、兩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海關官員亞當·斯密參加宴會,所有的貴族、富商都為他起立,斯密說:“先生們,請坐。”首相來到他身邊:“博士,您不坐,我們是不會坐的。哪有學生不為老師讓座的道理?”這是英國人對智慧和創造力表達的尊敬,遠遠超過紙的發明者在東漢受到的尊敬。  拿1900多年前的東漢與工業革命前夕的英國相比,或許不公允;造紙術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大概也超出瞭東漢人的想象。但即便時至今日,我們對蔡倫表達的尊敬仍是不夠的。蔡倫十多歲來京師,在這裡生活瞭46年,他一生的成就,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我們遊走洛陽——昔日的漢魏故都和如今的洛陽,都沒有發現可以憑吊蔡倫的地方。或許洛陽歷代名人太多,傢底太厚,顧不上蔡倫?人們熱衷談論歷史上那些英雄、權貴,比如曹操、關羽等等,但若以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而論,蔡倫遠遠超越他們。這個人曾助中華民族卸去簡牘的重負,用紙張書寫出多姿多彩的文明華章。對文明做出如此貢獻的人物,一個民族,一個國傢應該有足夠的尊重。在西方,卻有人給瞭蔡倫足夠高的評價。美國人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選入瞭7位中國人,按排名順序分別是:孔子、蔡倫、秦始皇、毛澤東、老子、隋文帝、孟子。蔡倫位居“100名人”的第七位,排名遠在我們熟悉的哥倫佈、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哈特對蔡倫的評語是:“紙的發明,使中國文化得到迅速發展。”相關閱讀推薦:蔡倫為什麼要發明造紙術?蔡倫為什麼要當太監秦漢時期的科學大爆炸:從天文發現到蔡倫造紙造紙能手蔡倫:作為個權臣最後不可避免被清算蔡倫與他的龍亭侯國:東漢發明傢蔡倫是怎麼死的解密:最早現代意義上的紙是西漢的蔡倫發明的?蔡倫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首創宦官幹政曾整死多人

被做成人彘:古代歷史上死得最慘的美女竟是她!

  在中國歷史上,自恃美貌,橫挑強敵,死得最慘的美女當屬西漢劉邦的妃子戚夫人。  歷史上的人彘事件  人彘,就是把人變成豬的一種酷刑,即砍斷四肢,剜出眼珠,用銅註入耳朵,使其失聰,用喑藥灌進喉嚨割去舌頭,破壞聲帶,使其不能言語,然後扔進廁所。遠遠望去好像真的是一頭血肉模糊的豬在蠕動,慘不忍睹。  莫言無辜受誅戮,隻緣帝王興起時——其實沒有幾個帝王是一時興起而殺人。其實宮廷殺人的目的、種類有很多,從大的方面講,主要有這麼幾種,一種是遠古時期祭祀用的人殉和人牲。一種是按照王朝法制依法處死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在宮廷鬥爭中被殺的人。那些遠古時期的人牲和人殉沒多少好說的;宮廷按照法制處死有罪的人也無可厚非。但是,那些在宮廷鬥爭中殺人的事情就沒那麼簡單瞭,那些最令人發指最慘無人道的殺人方式卻也往往誕生於此。巍巍皇宮,九重之地,曾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又有誰知道就是在這金碧輝煌的繁華背後到底發生瞭多少父子相殘、手足相誅的人生慘劇呢。同其他的鬥爭相比,宮廷內部的爭鬥表面上看起來,統馭之下,一團和氣,但實際上宮廷中的爭鬥要遠比世人想象的殘酷許多。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在宮廷爭鬥中殺人的例子實在數不勝數,遠如秦朝李斯、趙高為瞭擁立二世胡亥矯詔逼死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又如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伏兵誅殺手足謀奪皇位。如果這些從場面上來講也許還不夠悲慘,還不夠驚心動魄,那再看看北齊皇帝高洋殺人的故事和西漢初年呂後處置戚夫人的手段,就不會有人再懷疑宮廷鬥爭的殘酷性瞭。從宮廷達官貴人們的爭執到後宮萬千芬黛的算計與自相殘殺,表面上莊嚴恢宏的皇宮重地實在像一個無形的屠宰場。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在宮廷的鬥爭中喪失瞭性命。   呂後為何制造人彘慘劇?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並非隻有皇帝才能做出變態殺人的慘劇來。比如西漢時期,高祖皇後呂後所制造的人彘慘劇,絕對不亞於任何一位殘暴皇帝的作為。  西漢初年,高祖劉邦死後,惠帝軟弱,皇太後呂雉弄權。為瞭穩固自己手中的權力,維護自己兒子的帝位,呂後使出各種手段打擊宮廷對手。高祖在世之時,戚夫人受寵,呂後曾為之倒光瞭醋瓶子,再加上劉邦駕崩之前曾經動議立戚夫人之子趙如意為太子,則更加加劇瞭呂後對戚夫人母子的懷恨。  劉邦死後,呂後就開始四處活動起來,她偷偷地和自己的親信審食其商量要殺害功臣。她對審食其說:“朝廷中的大將,當年和高祖一樣,都是平民百姓,後來對著皇帝稱臣,現在又要他們來輔助年輕的皇帝,他們怎麼會甘心呢?我看不如把他們一個個除掉,也免得以後生些麻煩。”有人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即跑去告訴大將酈商。酈商對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經死去4天瞭,你們卻打算殺害功臣,這不是給天下制造危險嗎?陳平和灌嬰帶著10萬兵馬駐守在滎陽,樊噲和周勃率領20萬兵馬在平定燕代,如果他們聽說皇帝已經去世,朝廷又想殺害他們,那他們聯合起來造反不就壞事瞭嗎?”審食其把這話轉告呂後,呂後也覺得不能輕舉妄動,就把太子劉盈立為皇帝,這就是漢惠帝。相關閱讀推薦:擋熊救駕的美女妃子竟是她!漢元帝寵妃馮媛簡介戴笠最寵愛的軍統美人竟是她!幫他打下半壁江山古龍小說裡第一美少女竟是她!古龍十大絕色女神西遊記中最美艷的女妖精竟是她!美女妖精大比拼給五個皇帝當過太後的女人竟是她!母儀天下王政君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呂後制造“人彘”慘劇嚇傻漢惠帝  漢惠帝劉盈剛滿17歲,他天生軟弱無能,身體又不太好,這樣呂後就掌握瞭朝中的大權。呂後本是個極有心計、性格剛強的人,她一旦掌瞭朝中的大權,就開始瞭對一個個敵手的打擊。呂後平常最恨的,就是深受高祖寵愛的威夫人。劉邦一死,呂後就讓人將戚夫人抓起來,囚禁在宮中的長巷——永巷內,這裡原先是囚禁犯罪的宮女的地方,押解瞭許多宮內的犯人,戚夫人一旦失勢,在這裡受盡瞭犯人們的凌辱。但呂後並不滿足,她讓人剃光戚夫人的頭發,用鐵鏈鎖住她的雙腳,又給她穿瞭一身破爛的衣服,關在一間潮濕陰暗破爛的屋子裡,讓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數量的米,就不給飯吃。這時候,戚夫人和劉邦的兒子 如意在趙國作諸侯王,戚夫人想到往昔,又想起兒子,非常傷心,就一邊舂米,一邊唱著哀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裡,當使誰告汝!”呂後聽到戚夫人的哀歌後,就把戚姬的兒子趙王如意從趙國封地上召到京城裡來,準備殺害他。  惠帝劉盈心地善良,聽說母親呂後把如意召來,知道母親想要對如意下毒手,他很可憐這個年幼無辜的弟弟,決心加以保護,於是乘趙王未入長安之前,背著呂後到城外去迎接。他把趙王一直接回自己的宮寶居住,起居飲食都在一起,呂後雖然痛恨如意,卻沒有機會對如意下手。一天,漢惠帝清早起來出去打獵,如意正在睡懶覺,惠帝就沒有忍心叫醒他。呂後終於找到瞭可乘之機,她立即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給毒死瞭。惠帝打獵回來一看,如意早已毒發身亡,惠帝隻得抱著這位兄弟的屍體大哭瞭一場,厚葬瞭事。   趙王已死,戚夫人失去瞭最後的靠山,呂後就讓人砍掉戚夫人的手和腳,挖掉眼珠,弄聾耳朵,又灌瞭啞藥,把她叫做“人彘”,放在廁所裡面。過瞭幾天,呂後又叫漢惠帝來看。惠帝從未聽說過“人彘”,覺得很新穎,便即跟著太監去看。宮監曲曲折折,導入永巷,趨入一間廁所中,開瞭廁門,指示惠帝說:“廁內就是‘人彘’。”惠帝向廁內一望,看見是一個人身,既無兩手,又無兩足,眼內又無眼珠,隻剩瞭兩個血肉模糊的窟窿,身子還稍能活動,一張嘴開得甚大,卻不聞有什麼聲音。看瞭一回,又驚又怕,不由的縮轉身軀,顧問宮監,這是什麼東西?宮監說出戚夫人三字。一語未瞭,把惠帝嚇得幾乎暈倒,勉強按定瞭神,想問個底細。宮監附耳說是呂後砍掉她的手足,挖去她的眼睛,熏聾她的耳朵,再強灌下暗藥,使之不能言語,然後半死不活地拋入廁所,折磨至死。當時臥在地上的戚夫人,已不像一個人形,成瞭一段血肉模糊的東西。惠帝大哭起來,回去後大病一場,臥床歲餘不能起。他派人對太後說:“人彘之事,非人所為。戚夫人隨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慘苦?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惠帝大病一場。  劉盈看到瞭廁所中的這個血肉模糊無四肢的光頭怪物的時候,嚎啕大哭,即病瞭一年多。後來,因為“人彘事件”的刺激,他從此沉迷於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僅在“人彘事件”發生七年後,就抑鬱而亡。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戚夫人與劉邦的相識。      戚夫人是劉邦在最落魄的時候得到的。  在和項羽的最初幾次對陣中,劉邦都是輸傢。彭城一戰,劉邦更是被打得丟盔棄甲,連父親、老婆都成瞭項羽的俘虜。劉邦一路逃到山東定陶,在一戶戚姓人傢意外地遇到瞭美人戚姬,也就是戚夫人。  戚美人當時年不滿二十,擅跳“翹袖折腰”舞,且花樣繁復,極具韻律美。戚美人還長於鼓瑟,劉邦也是個音樂傢,常常聽著聽著就跟著唱起來。劉邦對戚美人很寵愛,無論行軍打仗都帶著她。作為第一夫人的呂雉對此並無怨言。因為她早在滅楚之後就成功轉型為劉邦的政治助手,而戚夫人不過是老公的紅顏知己,職責分明,兩不相幹。但是戚美人卻逐漸有些不滿意自己的定位瞭,也想涉足政壇。  戚美人生有一子,劉邦取名為如意,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他對這個兒子有多喜歡。劉邦稱帝後,立發妻呂雉為皇後,立呂後所生之子劉盈為太子;封戚美人為夫人,劉如意為趙王。   劉邦老覺得劉盈這個兒子軟弱仁慈,不像自己。或許是愛屋及烏的原因,他對劉如意非常喜歡,常說:“這個孩子像我!”這些話讓戚夫人有瞭奪權的欲望。於是,她夜夜在劉邦的耳邊吹風,要求廢瞭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  作為政治傢,呂後對於床笫之爭毫不在意,但廢立太子是大事,而且是與自己前途密切相關的大事,她就不能不管瞭。起初,劉邦左右為難,搖擺不定。最後心裡的天平還是傾向瞭美麗的戚夫人。  與呂後的鬥爭:註定敗局。     

謠言是怎樣煉成的?古代可以致命的謠言和傳謠?

  謠言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中國古人把造謠簡稱為“謠”,把傳謠簡稱為“諑(zhuó)”,合在一起叫“謠諑”。在造謠與傳謠的過程中通常有這樣幾種做法:   一、童謠   本來童謠是專門為小孩子作的短詩,在古代卻被認為能預示世運或人事。   西漢末,公孫述稱帝後廢除五銖錢,老百姓因此被盤剝至赤貧,蜀中兒童便四處傳唱童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黃牛指王莽,白腹即指公孫述,五銖是漢錢。這首童謠是在預言公孫述會像王莽一樣被消滅,漢朝江山就要恢復。果然到瞭公元36年,公孫述被劉秀消滅,其結局一如王莽,漢政權得以“光復”。   二、讖緯   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兇的隱語,緯是漢代附會儒傢經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如果把“讖”稱為狡猾的狼的話,那麼,儒傢經義就如同狼身上的羊皮瞭。

酷吏在古代並非貶義詞:強項令董宣就是“酷吏”

  東漢初年,有一位不畏權勢、執法嚴明的官員,名叫董宣,因為在任表現良好,被任命為北海相(北海為東漢諸侯國,在今山東昌樂一帶,北海相就是輔佐北海國君的相國)。   董宣上任後,請當地的豪強大族公孫丹來做掌管春秋祭祀的官。公孫丹要修建一座豪華的宅第,請來算卦的人卜算吉兇。算卦的人占卜之後,說:“住宅蓋好後,會有人死去。”聽瞭這話,公孫丹命兒子殺掉一個過路的行人,將屍體放在住宅裡,來應驗這個兇兆。   董宣知道這件事後,立刻派人捉拿公孫丹父子,斬首示眾,這下可惹惱瞭公孫丹的族人。他們聚集瞭三十多人,手持兵器堵在董宣府第門前,大聲號哭喊冤,引來很多看熱鬧的人,一時間紛亂異常。   不過,董宣可不怕他們。他查明公孫丹曾依附王莽,還可能私下勾結海盜,以此為由,將鬧事的人全部抓起來關進監獄,然後又全部殺掉。青州地方官認為他殺人太多,上瞭一道奏章告他的狀,並將他關入牢房,又判瞭死刑。   臨刑前,光武帝派來赦免董宣的使者正好趕到,免去董宣的死罪,又將他送回牢房。接著,光武帝查明董宣無罪,不僅釋放他,還給他升官,一直升到洛陽令,讓他掌管首都洛陽的大小事務。   當時,洛陽令是最難當的官。皇親國戚、大小貴族都住在洛陽,其中不乏紈絝子弟。他們鬥鷹走狗,縱容自己的子弟和下人違法亂紀,無惡不作,卻沒人敢管。百姓受瞭欺壓後無處喊冤,隻能忍氣吞聲。董宣接過瞭這個燙手的山芋。

“中國”一詞在古代歷史上竟然僅僅是個形容詞?

  導讀:我們知道,在今天“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但在這之前就一直有“中國”的稱法。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商朝時期。它在當年的含義是:京師(首都)和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為中國。先秦時期,在中原地區分佈著眾多大小諸侯國,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不過是京師附近的一小塊地方,所以就把京師所處的這塊地方稱為“中國”,意思是,京師是在中間的國傢。後來歷朝歷代都延續瞭這種稱法,凡是帝王直接統治的地區都稱為中國,一直到清代,清王朝疆土比各朝代都大大地擴展瞭,皇帝統轄的地區早已不僅僅是京師附近,於是“中國”一詞就成瞭清代所屬全部領土的代名詞瞭。  它的第二個含義是這樣的:華夏族、漢族所居住的地區為中國。先秦時期,漢族主要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中原一帶,建立瞭眾多的國傢。在中原地區的四周,有不少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傢,如此一來,中原就成瞭中央地區,於是就稱這個地區為“中國”。當時中原諸侯林立,因此這個“中國”並不是指的哪個具體國傢,而是泛指在這個地區漢民族建立的國傢。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王朝的領土面積在日益擴張,凡是在此建立政權的國傢都自稱為中國。   由此可以知道,“中國”一詞在古代僅僅是個形容詞,形容一個地區的方向、范圍、管理等情況。古代中國的歷代王朝都沒有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的。相關閱讀推薦:中國歷史上典型的十大暴君:盤點古代暴君列表揭秘古代也有戶外辦公系統:乾隆曾配書寫文具箱古代歷史上的婚姻也玩非誠勿擾:元宵節忙相親古代男子腰間掛“玉佩”有何講究?唐代的酒應顏色發綠?中國古代哪個朝代才有白酒揭秘古代歷史上的“非誠勿擾”:唐朝流行搶進士

解析希臘精神:古代西方哲學思想的最原始集合

  “希臘精神”的特點是“求健康”、“好學”、“創造”、“愛好人文”、“愛美”、“中庸”、“愛自由”。“中國精神”和“希臘精神”有得一比,但在“愛自由”方面特別欠缺。   “何謂希臘?何謂希臘人?”《希臘的遺產》([英]F·I·芬利主編,張強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開宗明義提這樣的問題。冒失地談論“希臘精神”之前,不如先請畢生研究希臘文化的羅念生先生說幾句,他的話更有體會:“希臘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高峰,是近代文明的源泉。近代的西方哲學、文學、藝術,以及民主政體,都是從希臘傳來的。”羅先生還提到,“希臘精神”的特點是“求健康”、“好學”、“創造”、“愛好人文”、“愛美”、“中庸”、“愛自由”。希臘人的“種種精神,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這最後一種愛自由的精神。”(《希臘漫話》,1941年)換句話說,羅先生認為:“中國精神”和“希臘精神”有得一比,但在“愛自由”方面特別欠缺。   雖然學者們認為希臘和中國的文化最為相像,都主張“人文主義”,但是兩者其實存在著巨大差異。前輩學者羅念生已經發現,中國人在追求“自由”的時候遠不如希臘人。這種差異導致瞭中西文化的分途,正需要認真探究。當我們被今年博大精深的雅典奧運會開幕式折服,並擔心四年後北京奧運會可能被這裡的兒戲導演們弄坍臺的時候,最後的爭議,常常是歸結到中國和希臘的文化差異。那麼,“中國精神”和“希臘精神”的差異到底從何而起呢?   懷揣這類問題,《希臘的遺產》可以一讀。雖然本書沒有專門從“跨文化”的角度來比較希臘和中國,但是書中正面詮釋的“希臘精神”,可以幫助中國人理解自己。以“自由”為特征的希臘文化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循此路徑,我們或許能找到中國文化的某些缺陷。本書主編芬利教授在“引論”裡作瞭提示:“城邦”是理解輝煌希臘的關鍵詞——   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城邦不止是希臘文化得以展現的舞臺。希臘文明給我們一個突出的印象:它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城市文明。柏拉圖的《理想國》、亞裡士多德的《政治學》,都是以城邦為單位籌劃的。他們的“天下”,就是“城邦”。在希臘語言文字傳統裡,“城邦”(Polis)是最重要的一個詞。希臘人最重視的“政治”(Politics),來自這個詞。所謂“政治”,就是城邦事務,是城市市民自己的事情。後來英語和法語裡出現的“警察”(Police)一詞,先頭也是指那些管理“城市”的人。“城市,而非鄉村,是處理公務之地,是大部分宗教中心所在之地,是大型建築和雕塑坐落之地,是開展教育、軍事訓練以及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之地。”(第3頁)   

古代“三尺”含義多:紙張發明以前曾指代法律

  導讀:中國傳統文化中,常常有“三尺”這個數量詞,含義卻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三尺”好理解,就是指距離。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劉邦總喜歡吹噓自己憑“三尺劍”得天下,這個“三尺”有講究。原來,周朝規定:佩劍分為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最高級別的上制,佩劍長三尺,所以又用“三尺”來指定劍。當時劉邦不過區區亭長,有沒有資格佩三尺劍,就不得而知瞭。  唐朝王勃在《滕王閣序》裡則提到“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大傢千萬別誤會這“三尺”是王勃的身高,王勃可不是侏儒。這個三尺指的是系在腰間的紳帶。《禮記·玉藻》載:“紳長制,士三尺。”鄭玄解釋說,“紳,帶之垂者”,即下垂的那部分。官爵高低,就看腰帶垂下來的長度,越長的官爵越高,士這個級別的,垂下來的長度為三尺。王勃自況為“士”,所以自稱“三尺”。順便說“微命”,不是說命不值錢,而是指周朝的官爵等級,《禮記·王制》規定,官爵等級分為九個層次,最高的是“九命”,例如伯為九命,公、侯、伯手下的士,等級為“一命”,最低等級的士沒有“命”。所以王勃說自己“微命”,就是說自己等級低微。   紙發明以前,法律條文刻在三尺竹簡上,故而“三尺”又指代法律。相關閱讀推薦:他才是古代武功第一的太監:“東方不敗”的原型揭秘:在古代小說中未婚的公主也可自稱“哀傢”古人是如何過元宵節的?揭秘古代元宵節習俗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有巡視組:如果貪腐罪加三等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皇權下是如何抗震救災的?地震後為什麼多雨?原理類似古代“擂鼓求雨”

讓我們看看古代朋友圈中難以想象的毒辣手段!

  俗話說:朋友有好壞之分,朋友不是越多越好,此乃社交常識,自古皆然。“管鮑之交”需推重,“高山流水”的知己更要珍惜,但是狐朋狗友切不可交,交之往往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古人雲:“人心之險,勝於山川。”從古至今,因為交錯瞭朋友而鑄成大錯悔恨終身的、甚至帶來殺身之禍的例子數不勝數,“千金難買好朋友”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古代朋友圈裡到底有多“毒辣”?  一、龐涓,嫉賢妒能害朋友  春秋時期,龐涓和孫臏都是平民出身,兩個人同時拜鬼谷子先生為師,一起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情誼深厚,並結拜為兄弟。孫臏年長為兄,龐涓年輕為弟。龐涓學成之後到魏國為官,很受魏王的賞識,因而執掌魏國兵權。龐涓帶領魏國大軍入侵周圍的諸侯小國,他每戰必勝,每攻必克。於是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去到魏國朝賀,表示臣服。不僅如此,他還打敗瞭當時已非常強大的齊國軍隊。這更鞏固瞭他在魏國的地位。而龐涓自己,也認為取得瞭蓋世奇功,不時向人誇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誰的氣勢!  而這期間,孫臏卻仍在山中跟隨鬼谷子學習。他原來就比龐涓學得紮實,加上鬼谷子見他為人誠摯正派,況且正是一代兵聖孫武的嫡系後人,就把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十三篇》傳授與他。孫臏認真學習瞭《孫子兵法》後,才能更遠遠超過龐涓瞭。龐涓覺得自己的官越當越大,需要有人來幫襯自己,於是就引見自己的師兄孫臏給魏王。沒想到魏王對孫臏十分敬重,便冊封他為副軍師,與龐涓一起掌握兵權。這樣龐涓就嫉妒起來瞭,深感孫臏對自己的地位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於是就私改瞭孫臏的信件,並向魏王告發孫臏有“背魏向齊之心”。孫臏被魏王賜以刖刑及鯨面,兩個膝蓋被挖,臉上被刺上“私通敵國”四個字。但是,龐涓仍要對孫臏趕盡殺絕,孫臏故意裝作瘋子才僥幸逃過一死。   二、李斯,挑撥離間坑朋友  戰國時期的李斯和韓非二人同拜荀子為師,有著深厚的同窗之誼,李斯雖然明裡承認韓非的學問比自己高出一籌,但他心裡對韓非常懷嫉妒之情。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學識淵博,治國有方,深受秦王政的器重。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佐助秦王政制定瞭吞並六國,實現統一的策略和部署,並努力組織實施。結果僅僅用瞭十年的時間,就先後滅瞭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傢,第一次完成瞭統一大業。秦王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傢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屢建奇功。  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韓非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國強兵的計策,但都未被韓王采納。韓非寫瞭《孤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瞭韓非的文章,極為贊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秦王覺得韓非胸懷安邦濟世之才,便欲留他在秦國效力。但是一直嫉妒韓非才華的李斯卻對秦王說,韓非是韓國公子,一定不會幫助秦國,這是人之常情。留下韓非必生禍端,大王如不及早處置,將來若有瞭禍端後悔就晚瞭。秦王輕信瞭李斯的話,就下令處死韓非。李斯受命後,立即吩咐手下將毒藥送給韓非,逼他自盡。韓非提出要見秦王,李斯沒有同意他的要求。就這樣,韓非被自己的同門兄弟李斯毒死於大牢之中。後來,秦王發現自己操之過急,想下令釋放韓非時已經來不及瞭。  三、蕭何,見風使舵蒙朋友  蕭何與韓信,共同輔佐劉邦奪取天下,建立大漢王朝,可謂是立下汗馬功勞。漢高祖劉邦將自己同他們二人作瞭一番比較,得出的結論是兩個“不如”。他說:“填國傢,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早年來投奔漢中王劉邦時,劉邦並沒有看重韓信。韓信一氣之下趁一個月夜出走。蕭何知道後便立即驅馬追回瞭韓信,在蕭何的說服下,劉邦設壇拜將,冊封韓信為大將軍。這使韓信掌握瞭劉邦軍隊的兵權。因此韓信對蕭何心懷感激之情,並一直視蕭何為自己的良師益友,對蕭何的話無不聽從。當今戲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講述的就是這段膾炙人口的故事。  劉邦死後,呂後執掌朝政,有人舉報韓信準備謀反。呂後也覺得韓信功高震主,便不分情由要除掉韓信,但又怕韓信不肯就范,就令蕭何想個辦法。作為韓信的朋友的蕭何此時卻屈從於呂後的天威,便以慶賀平叛勝利為名,將韓信蒙騙到皇宮之中。韓信一進宮,就落入瞭呂後設計好瞭的圈套。結果呂後以謀反的罪名將韓信殺死於長樂宮鐘室。一代名將就這樣因輕信自己的朋友之言而死於非命。相關閱讀推薦:陸抗和羊祜:吳國和西晉兩國之間是對手更是朋友揭秘:古代歷史上朋友圈中難以想象的毒辣手段揭秘:三國歷史上曹操都殺瞭哪些朋友和故交?太監竟然也有女朋友:魏忠賢宮中打架隻為情人齊國名相管仲:小人和君子也能成為好朋友

中國十大名將軍事宣言排行榜:古代霸氣戰鬥宣言

  軍事宣言一般都是作戰前的口號或者戰鬥檄文中清點語句。我國一直流行著先禮後兵的思想,所以出兵作戰都要講究名正言順。所以戰鬥宣言基本上成為約定的認識。千年文化,總結出瞭不少的軍事戰鬥宣言,這裡排出其中的前十名句,為後人學習。  NO 10――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眈眈。贏政大帝做夢也始料不級,他的帝國竟隻經二世即崩,而敲響喪鐘的正是一群襤褸的佈衣和囚徒。有道是英雄無貴賤,青衣多豪俊。封建王朝伊始,勞動人民就用行動宣告: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的!  排行第十  英雄指數:95豪情指數:95綜合指數:95  NO 9――匈奴未滅,何以為傢?  什麼是黃金時代?什麼是盛世之音?霍驃騎登上狼居胥山,他的豪情穿越千年,告訴今人:胸懷天下,以國為傢!在這種以國運為註的毫賭中,類似《流星》《還珠》的蠅頭小情隻能是自決天下,猛醒吧,青年!!  排行第九  英雄指數:96豪情指數:95綜合指數:95  NO 8――中流擊楫,力復中原!  為什麼中華民族沒有變成猶太人?為什麼我們的姐妹不是大篷車下哭泣的吉普塞女孩?因為中華民族是有意志的。祖狄同志立馬大江之上,擊楫和歌,力復中原。他白手起傢,知其不可為而為,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這就是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  排行第八  英雄指數:96豪情指數:96綜合指數:96   NO 7――驅逐靼虜,振興中華!  中華五千年,4700年都站在世界的顛峰,百餘年來的積弱,每戰每敗,幾乎每個帝國主義國傢都降黑手扼向中國。統治階級麻木不仁,國民苦難深重。孫總理大聲疾呼:驅逐靼虜,振興中華!自此國人始拋開幻想鬧革命,用行動向世界證明,中華民族是不會被淘汰的!·  排行第七  英雄指數:96豪情指數:98綜合指數:97  NO 6――不到長城非好漢!  長城是中華民族千年不屈的圖騰,古今多少英雄兒女把血肉埋在它的腳下。二十世紀30年代,南方的一群英雄跋涉萬水千山,把革命的火種傳遞到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六盤山頭,紅旗漫卷西風,毛爺爺立馬回首: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三軍俱開顏。古老的長城,又將迎來它新的生命。  排行第七  英雄指數:99豪情指數:97綜合指數:98相關閱讀推薦:歷代名槍名將:中國歷史上35位最擅長使槍的武將三國“戰神”級名將的死法大全:各死在誰手上?歷經四朝而不倒:名將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中唐第一名將王忠嗣:他的死差點毀掉瞭整個唐朝三國歷史上呂佈竟然曾派人劫持曹魏名將夏侯惇?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NO 5――還我河山!  中華民族是有骨氣的!江山如畫,英雄好漢。北方的異族踏破瞭半壁江山,統治者節節敗退,抱殘守厥,民眾埋沒在血海中掙紮。嶽武穆酒杯一舉: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厥!大志大勇!氣壯山河!!  還我河山!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還我河山!直搗黃龍,與君痛飲。  還我河山!!  排行第五  英雄指數:100豪情指數:97綜合指數:98  NO 4――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時候是不可戰勝的。經歷瞭抗戰的浴火再生,整個民族都覺醒瞭。掃除一切醜惡反動勢力的洪流浩浩蕩蕩,摧枯拉朽。長江天險豈能擋住革命前進的腳步?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將革命進行到底!!  排行第4  英雄指數:98豪情指數:100綜合指數:99   NO 3――中國不會亡!  中國不會亡!  大刀扛在肩,赤膽忠心來報國。無數中華的好兒女唱著此歌,把熱血和生命灑在深愛的國土上。聽黃河在咆哮!揚子江在咆哮!!珠江在咆 哮!!長城內外,白山黑水發出最後的吼聲!  中國不會亡!  這是中華民族的涅磐梵音!  這是中華民族的浴火重生!  排行第三  英雄指數:100豪情指數:100綜合指數:100  NO 2――抗美援朝,保傢為國。  中華民族真正站立起來瞭,所以敢於直面最強大的敵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垮美帝野心狼!百餘年瞭,中華民族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為的就是一個自強,一個尊嚴。大國是打出來的,威風是拼下來的。長津湖畔,上甘嶺上,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用自己的血肉築起瞭新的長城,朝鮮一戰,不僅再造瞭一個戰神,而且讓我們自豪的宣告: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瞭!!!  排行第二  英雄指數:100豪情指數:100綜合指數:100  NO 1――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隨著漢武帝的一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我們中華大地開始瞭大中國,大漢族,大和平的時代。  衛青、霍去病等將士揮師北上西進,掃除靼虜,為我中華爭光!!!!  排行第一  英雄指數:100豪情指數:100綜合指數:100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古代土豪有多富 北宋名臣寇準奢侈燃燭

“土豪”原是指地方上有錢有勢的傢族或個人,如今有瞭新的內涵,指代一些有錢又很喜歡炫耀的人。前些天一則新聞說,有澳大利亞公司生產專供“土豪”的黃金廁紙,每卷紙價值八百萬元。如此視金錢如糞土的舉動,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實際上,要是往回走幾百年,古代土豪們的奢侈生活一點也不比現在“遜色”。  後蜀國君孟昶喜用七寶溺器  孟昶是五代後期後蜀最後一個君主。孟昶其人,貪酷無比,生活更是奢侈無度。他在位三十一年,把蜀地搞得民怨沸騰,國力凋敝,國傢也最終被宋主趙匡胤所滅。滅蜀後,蜀國宮廷中的寶物珍玩自然也就悉數落入瞭趙匡胤的腰包。有一天趙匡胤檢視所得,見庫中有一物甚是稀奇,周邊飾以寶石、金、玉之類,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原來是孟昶曾經用過的溺器。啥是溺器,通俗地說那就是孟昶平日裡用來撒尿的尿罐子。趙匡胤看罷不由長嘆:“自奉如此,欲求無亡,得乎?”於是下令將此物連同其他繳獲而來的奢侈品一並焚毀瞭事。  北宋名臣寇準奢侈燃燭  一說到北宋名臣寇準,許多人的腦海裡馬上就會浮現出那個剛正不阿、心憂國難的寇老西兒形象。殊不知,寇準雖忠卻也奢靡無度。據《宋史·寇準傳》中描述:“(寇)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傢未嘗油燈,雖庖所在,必然炬燭。”試想,在那個尚點燈燃燭的年代,寇準整晚醉生夢死,大點燈燭,那是何其的浪費。  《錦繡萬花谷》又記載說,寇準一生都奢侈無比。他到各地為官,一旦離任,後任官員收拾房子,一準能看到廁所裡結垢成堆的蠟油。後來,司馬光教育兒子時,就幹脆以寇準的故事作為反面教材,動輒以“近世寇萊公(準)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傢風,今多窮困”等為說教之詞。  南宋酒官吃羊肉吮汁吐滓  如果說孟昶、寇準那是大“土豪”,他們生活奢靡本就稀松平常的話,但是那些古代的小“土豪”的奢侈行為照樣會讓人瞠目結舌。據宋代筆記《夷堅志》記載,南宋紹興年間鎮江府有一酒官,生活富足,無日不會客,飲食也極為講究。下面的差役們要請他吃飯,如果不是他自己指定的飯店他都不會去,就是到瞭飯店,飯菜如不出於自己相熟廚師之手,也不會動筷子。最叫人難以想象的是他非常喜歡吃羊肉,但是吃羊肉“唯嚼汁,悉吐其滓”。眾人不解,他則笑答:“食肉,以汁為精,吮其汁則足矣。肉,醃之物,固當舍之。”就是這樣一個大富翁,幾年後卻因敗傢而流落街市,“著破佈裘,裘半為泥所污,跣足行,形容不可辨”。有老朋友偶爾碰到請他吃羊肉,其見肉即食,大快朵頤。大傢笑問為何食肉,他又振振有詞:“羊肉,肉中珍物,舍之可惜。”眾皆大笑,以譏其敗傢之行。  明代土豪食用  一年隻取兩粒的鷓鴣米  五代、宋朝的土豪們已然如此,明清時期的土豪更為誇張。王士禎在《居易錄》中記載這樣一個故事,說弋陽有個人叫汪少偉,因為人仗義、好客灑脫,見盡瞭世面。有一次,朋友請他吃飯,但飯桌上隻上瞭半碗米飯。汪少偉以為吝嗇,稍顯不悅,但一嘗才發現此米香滑異常,為平生所未見。原來這種米產自四川,是將稻谷種在鷓鴣鳥的尾巴上,一根尾羽所產之米,一年隻取兩粒食用,其餘則舍棄不用,明年再種再收。汪少偉恍然大悟,方覺此人竟富貴至此。相關閱讀推薦:寇準簡介:“不學無術” 四起四落 客死他鄉歷史上真實的寇準品質清廉嗎?寇準是怎樣一個人名臣也幹缺德事:寇準巧計廢太子北宋七品小官馮拯是怎樣扳倒副宰相寇準的?揭秘真實的名臣寇準:生活奢靡 典型花花公子

羅馬帝國與古代中國有哪五次的“激情碰撞”?

  公元前後兩個世紀,歐亞大陸東西兩端雙峰並立的是強大的東漢時期和羅馬帝國。東漢時期對西域的經略和羅馬帝國對地中海東部的擴張,造成兩大帝國“雞犬相聞”之勢,推動瞭兩大帝國間向對方的探索。  自《後漢書》,至《晉書》、《魏書》和《北史》,對西域大秦國的描述基本類似,表明瞭自東漢至北朝這五、六百年間,西域有一個大秦國,即羅馬帝國!  公元97年,東漢使者甘英,由京師洛陽出發首次踏上瞭羅馬帝國的領土,但在將要渡海前往羅馬帝國的首都時,被安息人勸阻,未能成行!但甘英卻是史書中記載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  3年後,羅馬帝國的商人卻來到東漢首都洛陽,開始瞭之後的一個半世紀中5次中國之行的第一次旅行!  羅馬帝國5次遣史來中國,東漢2次,三國時期1次,西晉2次。其中4次到瞭洛陽,1次到瞭吳都!   第一次:  公元100年,羅馬帝國屬下的蒙奇兜訥(今譯為馬其頓)地區遣使到東漢首都洛陽,向漢和帝進獻禮物。漢和帝厚待兩國使者,賜給兩國國王代表最高榮譽的紫綬金印,表示瞭邦交上的極大誠意,這也是羅馬帝國與中國通使交往的最早記載。  值得註意的是,不僅漢籍史料記載瞭這次羅馬與中國的首次激情碰撞,西方文獻同樣有此記載。  中國文獻中的描述並非虛詞,古希臘羅馬的記載可為佐證。公元二世紀希臘地理學傢托勒密在著作《地理志》中根據另一位地理學傢推羅的馬林努斯(Marinus)著作的一個片段提到,一位以經商為業的馬其頓人梅斯·提提阿努斯(Maes Titianus)曾記載從幼發拉底河到位於中亞某地的石塔的路程;梅斯本人未到過賽裡斯國(Seres),但他派自己手下一批人到過那裡。  西方文獻中,稱中國為“Seres”(賽裡斯),稱中國的首都洛陽為“Sera”(賽拉)!    第二次:  66年後,羅馬帝國國王,正式遣使到東漢京師洛陽,標志著兩國正式建交。《後漢書》、《南史》、《梁書》都有明確記載,東漢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羅馬使者到達洛陽,“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安敦”就是當時在位的羅馬皇帝安東尼·庇烏(Antonin Le Pieux

女人天下:從呂後和武則天看古代的強人政治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結發妻子呂雉,性格剛毅很有謀略。劉邦奪取天下後,呂雉順理成章成為漢決策集團重要人物。她不甘心以皇後自居,而是謀求更大權勢,為此,她采取的策略是殺人立威。第一個被她選中的就是已被廢為淮陰侯並監視居住的韓信。她趁劉邦在外征戰之際,與蕭何用計殺掉瞭韓信,從而成功震懾瞭其他功臣。不久,梁王彭越被劉邦其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呂雉,彭訴說無罪,呂雉答應為他說情,將其帶回咸陽。她對劉邦說:“你把彭越放走,等於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殺掉並剁成肉醬分賜與其他諸侯王。劉邦稱帝八年間,呂後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對鞏固漢朝統一政權起瞭重要作用,並為她日後掌權作瞭充分準備。劉邦去世後,她的兒子劉盈即位為帝,呂雉開始獨掌大權。對於原劉邦所寵幸之妃嬪,多僅進行常規處理,如有子者,與其子就國為諸侯王太後。獨有戚夫人,因其曾幾欲奪孝惠帝劉盈太子之位,呂雉堅決不放過,她將戚夫人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稱為“人彘”。公元前188年(孝惠七年)八月戊寅,劉盈憂鬱病逝,發喪期間,隻見呂雉幹哭,不見落淚。張良之子張辟強擔任侍中,年僅十五歲,對丞相陳平說:“太後隻有孝惠帝一個兒子,如今死瞭,卻隻見她幹哭而不悲傷,你知道是什麼原因?”陳平反問:“是什麼原因?”張辟強說:“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後害怕你們這班老臣。您現在應請求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傢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後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幸免於禍患。”陳平就按照張辟強的計策去做,呂雉果然高興,哭起來也顯得哀痛。呂氏的權勢便從此開始。劉盈死後,太後身份的呂雉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太後,為中國太後專政的第一人,變天成功。  在大權獨攬8年後,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並且告誡他們:“高帝平定天下以後,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很快就死瞭,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兵變。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然而其威風及身而亡,她死後,那些在她生前被打壓的劉姓勢力卷土重來:先是齊王劉襄發難於外,接著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變瞭的天又變瞭回來。   800多年後,又一部由女性書寫的變天賬在大唐轟轟烈烈地上演。這次的主角是武則天。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則天年十四歲時,唐太宗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則天依唐後宮之例,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然而,此時她已於即位的高宗李治有瞭私情。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永徽二年(651年),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裡,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於是武則天入宮做起瞭妃子。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傢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後來武則天又向李治建議讓她一起上朝,臨朝聽政。合稱二聖,使她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瞭。到瞭永淳二年(683)十二月,李治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武則天之子)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後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後。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後之父韋玄貞為侍中,宰相裴炎力諫,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借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九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瞭十萬部眾。武後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的女強人一多半都是山西人!你知道幾個?殘忍呂雉濫殺劉邦子孫的原因何在?守活寡心變態揭秘:蕭燕燕、劉娥、高滔滔為何沒有成為武則天?忽必烈之母:一生生過四位皇帝的傳奇女強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強人有哪些? 史上十大女強人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武則天至此權傾天下,為鞏固其地位,她大張告密之風,任用酷吏。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瞭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傢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為獎勵告密,武則天對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殺安南王李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李賢二子,唐之宗室被殺戮殆盡,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嶺南。武則天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瑯邪王李沖,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瑯邪王李沖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隨著宗師枝葉的剪除,武則天變天也加快瞭步伐,終於在載初二年(691年)九月,由侍禦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後準所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尊號聖神皇帝,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為皇嗣,賜姓武氏。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到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隻有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謀反,於是發動兵變,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則天退位,史稱神龍革命。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李顯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武則天的變天賬到此結算。  兩百多年後,又發生瞭一起內部的變天時間。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隻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後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范質。范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范質隻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這下悲催瞭:公元960年2月3日(正月初三日),趙匡胤統率大軍出瞭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瞭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瞭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瞭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瞭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瞭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裡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開始瞭。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佈,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後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隻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卒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瞭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瞭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瞭趙宋王朝。  這些另類的變天,較之那種靠農民起義(實際上大多是流氓或者說流民)起義來改朝換代的模式,應該有更為積極的意義:首先,它局限於統治者內部,再打再殺,也就成百上千人的事,對老百姓而言可謂水波不興;其次,基本上不會造成社會動蕩,這一點較之那種動輒死幾十萬幾百萬人,社會經濟大步後退的所謂農民起義而言,尤其明顯;最後,則是每一次變天後,也都解放瞭生產力,帶來瞭社會進步。比如呂後變天之後,就是鼎鼎有名的“文景之治”;武則天則開啟瞭“開元之治”;而趙匡胤更是中國最後一個文明頂峰趙宋王朝的奠基人。所以,這另類變天,我們當樂觀其成。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