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寓言故事

獻鳩放生_寓言故事

古來有句俗話:“行善積德”。這句話是勸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災荒年間,有些殷實人傢為救那些饑寒交迫的災民免於餓死,捐米賑災,皆為積德之舉。太平年間,將魚、龜放遊到江河水池,將鳥放飛到大自然,叫“放生”,皆為積善之行。後來,有人在大年初一這天,把捉來的鳥雀放生,名之曰“愛生靈”。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給很優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瞭很久,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後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麼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為地造成的災禍哩!”  趙簡子聽瞭門客的一席話,背著雙手在府門裡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瞭一陣子,默默地點瞭點頭說:“對的。”  這篇寓言揭露瞭某些人隻講形式,不講效果,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偽善行為。

藥商競富_寓言故事

有三個從外地來的商人都在同一個集市上賣藥材。第一位藥材商專門從產地購進貨真質優的上等藥材,根據進價定售價,差價不大,從不謀取暴利。按理說,這種誠實商人應該先富起來,可他的生意蕭條,鋪面冷清,隻有少數知根底的人來買他的藥,隻能勉強維持生計。  第二位藥材商對質優質劣的藥材都收購進來,售價隨顧客的意願而定,出價高就給優等品,出價低就給劣等貨。因為選擇餘地較大,利潤有大有小,所以生意總的說來還比較好,綜合效益還比較可觀。於是,兩年以後,這位藥商成瞭一名殷實的小財主。  第三位藥材商則專門去大量收購價廉質劣的藥材,然後略作加工,再換上精美的包裝,儼然是一種名牌精品的派頭,可售價並不比另兩傢高多少,有時顧客還價或者添加一點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滿足。因為“一個便宜三個愛”,外觀也挺有檔次,經營也靈活,所以許多人都爭先恐後地來買藥,生意總是特別興隆,從不愁銷路。不到兩年,這位商人大發起來,成瞭遠近聞名的一個大富翁。  這個故事說明不同的經營之道有不同的結果。第一位藥商可貴,第二位藥商可嘆,第三位藥商則可恥。不僅在市場,而且在其他方面都應當一要誠實、二要靈活、三要不斷改進。

三人成虎_寓言故事

魏國大夫龐恭和魏國太子一起作為趙國的人質,定於某日啟程赴趙都邯鄲。臨行時,龐恭向魏王提出一個問題,他說:“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隻老虎,君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是兩個人對您這樣說呢?”魏王說:“那我也不信。”龐恭緊接著追問瞭一句道:“如果有三個人都說親眼看見瞭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說道:“既然這麼多人都說看見瞭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龐恭聽瞭這話以後,深有感觸地說:“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這裡!事實上,人虎相怕,各占幾分。具體地說,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力量對比來論。眾所周知,一隻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查,隻憑三人說虎即肯定有虎,那麼等我到瞭比鬧市還遠的邯鄲,您要是聽見三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說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說出這點疑慮,希望君王一定不要輕信人言。”  龐恭走後,一些平時對他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瞭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願意召見他瞭。  看起來,謠言惑眾,流言蜚語多瞭,的確足以毀掉一個人。隨聲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雲亦雲,被假象所蒙蔽。

一枕美夢_寓言故事

  魏國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鄉,經常有愛裝扮成鄉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沒。有一天,傢住黎丘農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瞭酒,醉醺醺地往傢走,在半路上碰到瞭裝做自己兒子模樣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邊假惺惺地攙扶老人,一邊左推右晃,讓老人一路上受夠瞭罪。老人回到傢裡以後,不脫鞋、合著衣,倒在床上就睡著瞭。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後,想起自己醉酒回傢時在路上吃的苦頭,把兒子狠狠訓斥瞭一頓。他氣憤地對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你有孝敬我的義務。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讓我吃盡瞭苦頭。我問你,這究竟是因為我平日對你不夠慈愛,還是因為你生瞭別的什麼壞心?”  老人的兒子一聽這話,像是在晴天裡聽見一聲霹靂。這到底是哪來的事呢?老人的兒子感到十分委屈。他傷心地落著淚、磕著頭,對父親嘆息地說:“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對您做這種不仁不義的事呢?昨天您出門不久,我就到東鄉找人收債去瞭。您從集市走回傢的那一陣子,我還在東鄉辦事。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東鄉去問一問。”  老人知道自己的兒子素來誠實、孝順,因此相信瞭他的話。可是那個長得很像自己兒子的人到底是誰呢?老人想著想著,一轉念記起瞭黎丘鬼怪。他恍然大悟地說:“對瞭,一定是人們常說的那個鬼怪作的孽!”說到這裡,老人忽然心生一計。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個爛醉,然後趁著酒興在回傢的路上刺殺那個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瞭酒。他一個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兒子因為擔心父親在外醉酒回不瞭傢,正好在這個時候從傢裡出來,沿著通往集市的那條路去接父親。老人遠遠望見兒子向自己走來,以為又是上次碰到的那個鬼怪。等他的兒子走近的時候,老人拔劍刺瞭過去。這位老人由於被貌似自己兒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終竟誤殺瞭自己的親生兒子。  看來,當人們不辨真偽時,欺詐的鬼蜮伎倆容易得逞,而善良誠實反遭戕害,真是可悲呀。

畫鬼最易_寓言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很高明的畫傢,這天被請來為齊王畫像。畫像過程中,齊王問畫傢:“比較起來,什麼東西最難畫呢?”  畫傢回答說:“活動的狗與馬,都是最難畫的,我也畫得不怎麼好。”  齊王又問道:“那什麼東西最容易畫呢?”  畫傢說:“畫鬼最容易。”  “為什麼呢?”  “因為狗與馬這些東西人們都熟悉,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隻要畫錯那怕一點點,都會被人發現而指出毛病,所以難畫,特別是動態中的狗與馬難畫,因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於鬼呢,誰也沒見過,沒有確定的形體,也沒有明確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隨便畫,想怎樣畫就怎樣畫,畫出來後,誰也不能證明它不像鬼,所以畫鬼是很容易的,不費什麼神。”  畫傢的高論證明:如果沒有具體的客觀標準,就會容易使人“弄虛作假”和“投機取巧”。唯心論最省力,因為它不受客觀實際檢驗,可以瞎說一氣,而唯物論則要接受客觀實際的檢驗,所以很費工夫。

頑固的蹶叔_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強,又常常自以為是,愛跟別人唱反調。  蹶叔在龜山的北面種糧食,又想與人傢倒著來。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種水稻,卻在又低又潮濕的地方種高粱。他有個很忠誠的朋友,見他這樣做不會有什麼好處,就好言勸說他道:“高粱適合種在旱的地方,水稻宜於種在低濕的地方,可是你現在正好相反,違反瞭水稻和高粱生長的習性,那怎麼能獲得豐收呢?”蹶叔聽瞭朋友的話,一點都沒放在心上,還是我行我素。結果他辛辛苦苦地種瞭10年地,每年都歉收,糧倉裡一點儲備也沒有。眼看就快沒飯吃瞭,他這才去看朋友的地,發現朋友正是像他勸說自己的那樣種地,所以獲得瞭豐收,不由得懊悔萬分,就向朋友道歉說:“您說得對啊,我知道改悔瞭,不再不聽勸告瞭。”  後來,蹶叔到汶上這個地方去做買賣。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慮,看到別人搶購什麼貨物,他也一定進什麼貨,處處都硬要和人傢競爭。這樣一來,他的貨一到手,積壓得厲害,使他手上的貨總是賣不出去,價錢被壓得極低。蹶叔的朋友擔心他吃虧,就又教他說:“善於做買賣的人要進別人暫時不爭不搶的貨物,這樣,一旦等到機會來瞭,就可以獲得好幾倍的利潤,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蹶叔又不聽。過瞭10年,蹶叔常常虧本,終於入不敷出,到瞭非常困窘的境地。這時,蹶叔才又回想起瞭朋友的話,意識到朋友是正確的,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現在知道自己錯瞭,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敢不改悔。”  有一天,蹶叔要駕船出海,邀請瞭他的朋友一起去海邊。他的朋友將他送上船,告誡他說:“等你到瞭海水歸聚之處,一定要返航回來,不然船一進去就再也出不來瞭。”蹶叔表示自己記住瞭,會聽朋友的話。蹶叔駕著船隨著波濤向東駛去,航行瞭些日子,到瞭海水歸聚的深淵邊上。這時候,他又犯瞭那頑固的老毛病,不相信朋友的告誡,還是繼續前進,結果船卷入深深的大壑中。蹶叔就在這黑暗的地方,忍受著顛簸和孤獨,非常艱難地過瞭9年。直到一次趕上大鯤化為大鵬時激起的巨浪,才總算被沖出瞭大壑,可以回傢瞭。  蹶叔回到傢裡,頭發全白瞭,形體枯瘦得就像根蠟燭,親朋好友沒有一個人能認得出他來。蹶叔再次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拜瞭兩拜,還對天發誓說:“我如再不改悔,請太陽作證懲罰我。”他的朋友笑著說;“改悔是改悔瞭,但還有什麼用呢?”人們都說蹶叔三次改悔就度過瞭一生。  蹶叔直到碰得頭破血流,付出瞭慘重的代價,才知道改悔,白白浪費瞭大好青春。我們做事情,應該吸取這個教訓,不要一意孤行,遇事多聽聽大傢的意見,才能獲得成功。

患得患失_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後羿。他練就瞭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立射、跪射、騎射樣樣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幾乎從來沒有失過手。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從左右的嘴裡聽說瞭這位神射手的本領,也目睹過後羿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後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一個人演習一番,好盡情領略他那爐火純青的射技。  於是,夏王命人把後羿找來,帶他到禦花園裡找瞭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瞭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著說:“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瞭使這次表演不至於因為沒有競爭而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則:如果射中瞭的話,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現在請先生開始吧。”  後羿聽瞭夏王的話,一言不發,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沉重。然後,後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  想到自己這一箭出去可能發生的結果,一向鎮定的後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抖,瞄瞭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後羿終於下定決心松開瞭弦,箭應聲而出,“啪”地一下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後羿臉色一下子白瞭,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加不集中瞭,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離譜。  後羿收拾弓箭,勉強陪笑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瞭王宮。夏王在失望的同時掩飾不住心頭的疑惑,就問手下道:“這個神箭手後羿平時射起箭來百發百中,為什麼今天跟他定下瞭賞罰規則,他就大失水準瞭呢?”  手下解釋說:“後羿平日射箭,不過是一般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發揮。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績直接關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靜下心來充分施展技術呢?看來一個人隻有真正把賞罰置之度外,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神箭手啊!”  患得患失、過分計較自己的利益將會成為我們獲得成功的大礙。我們應當從後羿身上吸取教訓,面臨任何情況時都應盡量保持平常心。

狐假虎威_寓言故事

有一天,一隻老虎正在深山老林裡轉悠,突然發現瞭一隻狐貍,便迅速抓住瞭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瞭。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後,前景一定不妙,於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瞭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於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後,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瞭,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瞭一圈之後,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瞭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並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瞭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瞭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瞭一回威風。對於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濫竽充數_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瞭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瞭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瞭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瞭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傢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裡得意極瞭。  其實南郭先生撒瞭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傢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傢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瞭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瞭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瞭,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瞭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瞭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隻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瞭,隻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瞭。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瞭一時,騙不瞭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隻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樂不思蜀_寓言故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傢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瞭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瞭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薑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瞭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薑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瞭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瞭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瞭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瞭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裡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瞭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裡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傢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裡。’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瞭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隻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傢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傢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瞭。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瞭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染絲的聯想_寓言故事

  墨子在經過一傢染坊時,看見工匠們將雪白的絲織品分別放進熱氣騰騰的染缸裡,浸泡良久後取出,在晾曬時就變成不同顏色的織物瞭。工匠們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認真。  墨子仔細地觀察瞭染絲的全過程後,頓有所悟,不覺長嘆一聲,自言自語地說:“本來都是雪白的絲織品,而今放到青色顏料的染缸裡浸泡後就變成瞭青色,放到黃色顏料的染缸裡浸泡後就變成瞭黃色。所用的顏料不同,染出來的顏色也隨之不同。如果我們將白絲先後放到五種不同顏色的染缸裡各染一遍,它就會改變五次顏色瞭。如此看來,染絲的時候,人們就不能不謹慎從事啊。”  接著,墨子又從染絲的原理引伸開去,進一步產生聯想,從而深深地感到,其實在人世間,不僅是染絲與染缸的顏料有關,即使是一個人、一個國傢,不也存在著一個會染上什麼顏色的問題嗎?  這則寓言提醒人們,對於一個涉世未深、純潔無瑕的青少年,當他身處五顏六色的社會大染缸之中時,一定要牢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擇善而從,以促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長。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_寓言故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傢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瞭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瞭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薑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瞭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薑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瞭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瞭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瞭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瞭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裡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瞭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裡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傢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裡。’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瞭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隻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傢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傢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瞭。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瞭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齊桓公見鬼_寓言故事

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齊桓公有一次在沼澤地裡打獵,由齊相管仲親自為其駕車。突然間,桓公看見瞭一個鬼?他趕緊握著管仲的手,驚魂未定地問:“仲父你看到什麼瞭嗎?”  管仲如實相告:“我什麼也沒有看到。”  齊桓公回宮以後,嚇得丟魂失魄,從此就病倒瞭,竟至幾天臥床不起。這時,有個名叫皇子告敖的讀書人,主動求見桓公,對他說:“這是您自己傷害瞭自己的身體,鬼怎麼能傷害得瞭您呢?一個人的體內如果產生瞭怒氣並且鬱結起來,那麼他的魂魄就會遊離於體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氣上升而不下降,人就會愛發脾氣;怒氣下降而不上升,人就會發生健忘;而如果這股怒氣不上不下,恰好鬱結在身體的正中,它就會傷害心臟,這時人就要生病瞭。”  齊桓公聽後,不禁半信半疑地問道:“那麼,到底世間有沒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內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ji)。院子裡的糞土堆上,有個叫雷霆的鬼住在那裡;在東北方的墻腳下,時常有倍阿鮭(gui)蠪(long)一類的鬼出沒其間;在西北方的墻腳下,則有泆(yi)陽鬼安傢;水中的鬼叫罔(wang)象,丘陵的鬼叫峷(xin),山上的鬼叫夔(kui),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澤地裡的鬼則叫委蛇(wei yi)。”  齊桓公趕緊追問:“那委蛇是怎樣的形狀呢?”  皇子告敖形容說:“委蛇嘛,像車轂(gu)那麼大,像車轅那麼長,穿著紫衣裳,戴著紅帽子。委蛇特別不喜歡雷車發出的隆隆聲響,一聽到這種聲音就會抱頭而立。誰如果能見到委蛇,那就是將要成為霸主的一種先兆!”  齊桓公聽瞭這一席話,頓時笑逐顏開。他興奮地說:“我所見到的正是你說的這種委蛇呀!”於是,他趕緊重整衣冠,與皇子告敖對坐交談。還不到一天的時間,齊桓公的病就不知不覺地好瞭。  俗話說:“疑心生暗鬼。”齊桓公見鬼是一種心理病態,皇子告敖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去滿足齊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這個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神童的不幸_寓言故事

  有個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個農人傢庭。他傢裡祖祖輩輩都是種田人,沒有一個文化人。他長到5歲瞭,還從未見過紙墨筆硯是個什麼模樣。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著向傢裡人要紙墨筆硯,說想寫詩。他父親感到十分驚訝,馬上從鄰居那裡借來筆墨紙硯,方仲永拿起筆便寫瞭4句詩,而且還給詩寫瞭個題目。同鄉的幾個讀書人知道瞭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傢來看,一致認為他寫得不錯。於是這件事很快傳開瞭,知道的人不免個個稱奇。  從此,方仲永傢熱鬧起來,經常有人來傢玩,有的當場出題要小仲永作詩。小仲永不論什麼題目,他都能立刻成詩,而且內容深刻雅致,文采絢麗多姿,得到眾人贊賞。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傳到瞭縣裡,引起瞭很大震動,人們都認為他是個神童。縣裡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賞方仲永,連他父親的地位也隨著提高瞭不少。那些人對方仲永的父親另眼相看,還經常拿錢幫助他。這樣一來,方仲永的父親便認為這是件有利可圖的好事情,於是放棄瞭讓方仲永上學讀書的念頭,而是每天帶著方仲永輪流拜訪縣裡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機會表現方仲永的作詩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誇贊和獎勵。  這樣一來,神童漸漸才思不濟,久而久之,由於隻一味憑著一點“天才”而沒有後天的再學習,方仲永終至每況愈下。到十二三歲時,作的詩比以前大為遜色,前來與他談詩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瞭二十歲時,他的才華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並無什麼不同,人們都遺憾地搖著頭,可惜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終於變成瞭一個平庸的人。  可見,一個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註重後天的學習是不行的,不註意接受新知識,到頭來隻會落在別人後面。

靈猿受窘_寓言故事

  在原始的大森林間,到處都生長著高大挺拔、鬱鬱蔥蔥的喬木,如葉形橢圓的楠木、葉子對生的梓樹、可防蟲蛀的樟樹、可做染料的櫟(li)樹等等。它們枝繁葉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種善於飛騰、跳躍的靈猿,生活在這原始大森林裡,恰似如魚得水。您瞧,它們在這些又粗又直的喬木之間輕盈敏捷地攀援,時而躍上,時而落下,不時還會扯住一很藤蔓,蕩到另一棵大樹的樹杈上去小憩片刻。它們在大森林內嬉戲玩耍,逍遙自得,神氣活現,好不威風,儼然就像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一般,誰也奈何它不得。由於它們的身體十分靈巧,行蹤無定,哪怕是像後羿、逢蒙那樣的神射手吧,恐怕也沒有辦法去瞄準它。  然而,若是將這群靈猿趕到一片荊棘叢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會變成另外一番景象瞭。那裡盡是生有長刺的柘(zhe)樹、滿身棘刺的酸棗、味道酸苦的枳(zhi)樹等等。在這些渾身長刺的灌木叢中,靈猿再也不敢輕舉妄動瞭,它們無樹可攀,無枝可跳,善於騰躍的本領無法施展,稍有行動,往往就會被繁枝利刺紮得疼痛難忍,真可謂是危機四伏。因此,它們隻能小心謹慎地在林間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戰戰兢兢地爬行,全身緊張得直打哆嗦,好不淒惶!  同樣是這群靈猿,為什麼在喬木林和灌木叢中的表現竟有天壤之別呢?這並不是由於靈猿的筋骨突然得瞭什麼急病而變僵硬瞭,而隻是因為它後來所處的環境,使它不能充分施展其攀援騰越的本領所造成的結果啊!  靈猿受窘的遭遇說明,任何一種技能技巧能否得以充分施展,除主觀努力外,客觀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時甚至還會起決定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客觀環境,使各種人才都能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該是何等重要啊。

玉器和瓦罐_寓言故事

  韓昭侯平時說話不大註意,往往在無意間將一些重大的機密事情泄露瞭出去,使得大臣們周密的計劃不能實施。大傢對此很傷腦筋,卻又不好直言告訴韓昭侯。  有一位叫堂谿(xi)公的聰明人,自告奮勇到韓昭候那裡去,對韓昭侯說:“假如這裡有一隻玉做的酒器,價值千金,它的中間是空的,沒有底,它能盛水嗎?”韓昭侯說:“不能盛水。”堂豁公又說:“有一隻瓦罐子,很不值錢,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嗎?”韓昭侯說:“可以。”  於是,堂谿公因勢利導,接著說:“這就是瞭。一個瓦罐子,雖然值不瞭幾文錢,非常卑賤,但因為它不漏,卻可以用來裝酒;而一個玉做的酒器,盡管它十分貴重,但由於它空而無底,因此連水都不能裝,更不用說人們會將可口的飲料倒進裡面去瞭。人也是一樣,作為一個地位至尊、舉止至重的國君,如果經常泄露臣下商討有關國傢的機密的話,那麼他就好像一件沒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幹的人,如果他的機密總是被泄露出去瞭,那他的計劃就無法實施,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幹和謀略瞭。”  一番話說得韓昭侯恍然大悟,他連連點頭說道:“你的話真對,你的話真對。”  從此以後,凡是要采取重要措施,大臣們在一起密謀策劃的計劃、方案,韓昭侯都小心對待,慎之又慎,連晚上睡覺都是獨自一人,因為他擔心自己在熟睡中說夢話時把計劃和策略泄露給別人聽見,以至於誤瞭國傢大事。  堂谿公開導韓昭侯的故事告訴我們,有智慧的人很善於說話,能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治國安邦的大道理;能夠虛心接受意見、不唯我獨尊的人,才是明智的領導者。

泥偶與木偶_寓言故事

山東省境內的淄水河畔,有一個泥塑的人偶和一個木雕的人偶。在一個天旱無雨的季節甲,泥偶和木偶曾有一段朝夕相處的經歷。時間一長,木偶漸漸看不起泥偶,因此總想找機會譏笑它。  一天,木偶帶著嘲笑的口吻對泥偶說:“你原本是淄水西岸的泥土,人們把泥土揉合起來捏成瞭你。別看你現在有模有樣,神氣十足,等八月一到,大雨嘩嘩而下,淄水一下子猛漲起來,你很快就會被水泡成一堆稀泥瞭。”  那泥偶並不在意,它以十分嚴肅的口吻對木偶說:“謝謝您的關心。不過,事情並不像你所說的那樣可怕。既然我是用淄水西岸的泥土捏成的泥人,即使被水沖得面目全非,變成瞭一堆稀泥,也僅僅是還瞭我原來的面目,讓我回復到淄水西岸罷瞭。而你倒是要仔細地想一想,你本來是東方的一塊桃木,後來被雕成瞭人。一旦到瞭八月,大雨傾盆而下,引起淄水猛漲,波浪滾滾的河水將把你沖走。那時,你隻能隨波逐流,不知會漂泊到什麼地方。老兄,你還是多為自己的命運操操心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聰明人”,在嘲笑別人的時候,應該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之處。隻有這樣,才能夠保持謙虛謹慎,使自己進步得快一些。

扁鵲施換心術_寓言故事

  魯國的公扈、趙國的齊嬰兩人生病之後,一道去請神醫扁鵲為其診治。在扁鵲的精心調理之下,他倆的病沒用多少時間就痊愈瞭。可是,扁鵲卻對公扈和齊嬰說:“你們倆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從體外侵入到體內的五臟六腑所致,因此隻需用藥物和針灸治療便能解決問題。這幾天我發現你們身上還潛伏著一種病,那是從娘胎裡帶出來,並隨同你們身體的發育而一道生長的。這種病很危險,我願意再給你們治一下,怎麼樣?”  公扈和齊嬰回答道:“我們想聽聽這種病有些什麼癥狀,然後再作決定。”  於是,扁鵲先對公扈說:“你有遠大的抱負,又善於思考問題,遇事能有很多的辦法,但遺憾的是氣質較為柔弱,在關鍵時刻往往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坐失良機。”接著,他又轉向齊嬰:“那麼你呢?則正好與公扈相反。你對未來缺乏長遠的打算,思想比較簡單,然而氣質卻很剛強,為人處事少用心計,卻喜歡獨斷專行。”最後,扁鵲對他倆說:“現在如果讓我將你們的心來個互換,你們就都可以變得完美無缺瞭。”  公扈和齊嬰聽瞭扁鵲的分析之後,都願意接受換心手術。於是,扁鵲讓他們二人分別喝下一種麻醉藥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這其間,扁鵲便將二人的胸腔打開,取出心來,交換安放。手術完畢之後,又在傷口處敷上神藥,等他們蘇醒轉來後,仍如術前一樣健康強壯。他們一同辭謝瞭扁鵲之後,就各自回傢瞭。  可是,由於心已互換,結果公扈就回到瞭齊嬰的傢,而齊嬰則回到瞭公扈的傢。這兩傢的老婆孩子都不認識回傢的人,於是都發生瞭爭吵。公扈、齊嬰無法可想,隻好請扁鵲出面解釋。扁鵲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瞭這兩傢人,這樣才使爭吵得以平息。  這則寓言故事是借用神醫扁鵲的名義,用換心術來打比方,說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一個人隻要善於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他就會逐漸趨向完美。

涸轍之魚_寓言故事

莊子傢已經貧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瞭,無奈之下,隻好硬著頭皮到監理河道的官吏傢去借糧。  監河侯見莊子登門求助,爽快地答應借糧。他說:“可以,待我收到租稅後,馬上借你300兩銀子。”  莊子聽罷轉喜為怒,臉都氣得變瞭色。他忿然地對監河侯說:“我昨天趕路到府上來時,半路突聽呼救聲。環顧四周不見人影,再觀察周圍,原來是在幹涸的車轍裡躺著一條鯽魚。”  莊子嘆瞭口氣接著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據稱,這條鯽魚原住東海,不幸淪落車轍裡,無力自拔,眼看快要幹死瞭。請求路人給點水,救救性命。”  監河侯聽瞭莊周的話後,問他是否給瞭水救助鯽魚。  莊子白瞭監河侯一眼,冷冷地說:“我說可以,等我到南方,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把西江的水引到你這兒來,把你接回東海老傢去罷!”  監河侯聽傻瞭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麼行呢?”  “是哇,鯽魚聽瞭我的主意,當即氣得睜大瞭眼,說眼下斷瞭水,沒有安身之處,隻需幾桶水就能解困,你說的所謂引水全是空話大話,不等把水引來,我早就成瞭魚市上的幹魚啦!”  遠水解不瞭近渴,這是人們的常識。這篇寓言揭露瞭監河侯假大方,真吝嗇的偽善面目。諷刺瞭說大話,講空話,不解決實際問題之人的慣用伎倆。老實人的態度是少說空話,多辦實事。

穿井得一人_寓言故事

  春秋時代的宋國,地處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澤,而且幹旱少雨。農民種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澆灌。  當時有一戶姓丁的農傢,種瞭一些旱地。因為他傢的地裡沒有水井,澆起地來全靠馬拉驢馱,從很遠的河汊取水,所以經常要派一個人住在地頭用茅草搭的窩棚裡,一天到晚專門幹這種提水、運水和澆地的農活。日子一久,凡是在這傢住過莊稼地、成天取水澆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勞累和厭倦。  丁氏與傢人商議之後,決定打一口水井來解決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灌溉難題。雖然隻是開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徑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進行井壁加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傢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幹瞭半個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傢的人像過節一樣。當丁氏從井裡提起第一桶水時,他全傢人歡天喜地,高興得合不上嘴。從此以後,他們傢再也用不著總是派一個人風餐露宿、為運水澆地而勞苦奔波瞭。丁氏逢人便說:“我傢裡打瞭一口井,還得瞭一個人哩!”  村裡的人聽瞭丁氏的話以後,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無關其痛癢並不在意的。然而誰也沒有留意是誰把丁氏打井的事掐頭去尾地傳瞭出去,說:“丁傢在打井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瞭一個人!”以致一個小小的宋國被這聳人聽聞的謠傳搞得沸沸揚揚,連宋王也被驚動瞭。宋王想:“假如真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瞭一個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聽個水落石出才行。”為瞭查明事實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問丁氏。丁氏回答說:“我傢打的那口井給澆地帶來瞭很大方便。過去總要派一個人常年在外搞農田灌溉,現在可以不用瞭,從此傢裡多瞭一個幹活的人手,但這個人並不是從井裡挖出來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說明,凡事總要調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輕信流言,以訛傳訛,造成視聽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