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重臣

從馬奴到漢武帝托孤重臣:西漢傳奇大臣金日磾

  “咸陽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傢養馬來”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縣新店子一號漢墓中室的壁畫上,可以看到幾個以母賢子孝為題材的故事。其中一幅畫的主人公,是深受漢武帝賞識、重用並“篤慎忠心,數十年無過失”的西漢名臣金日磾。金日磾本是匈奴人,而漢武帝一生更以討伐匈奴而功績卓著。身為異族降臣,金日磾卻在武帝的朝廷中擔任瞭要職,並在武帝病重時臨危受命,輔佐幼帝。他不僅為維護國傢統一和社會安定方面建立瞭不朽的功績,自己也成為華夏多民族大傢庭的歷史傳奇。  休屠王太子淪為漢宮馬奴  金日磾(音金密低,前134年-前86年),字翁叔,武威郡休屠縣(今甘肅民勤縣)人。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因其父休屠王曾作金人祭天,漢武帝賜姓金。  “金日磾出生的第二年,西漢的竇太後薨瞭,而被奶奶管制多年的漢武帝正卯足瞭勁,大刀闊斧地實現著自己的理想抱負。金日磾14歲那年,一場漢匈戰爭結束瞭他作為匈奴休屠太子的命運。”內蒙古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於志勇說。  據《漢書》記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春、夏,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率一萬騎穿焉支山、居延澤,快速突襲千餘裡,斬八千餘人,擊破休屠部,並獲其祭天金人;同年夏,又引萬騎,突入隴西、北地二千裡,在張掖縣附近的祁連山下,斬三萬餘人……昆邪(也作渾邪)王、休屠王慘敗,匈奴大單於“欲誅之”。走投無路的兩人合謀降漢,但休屠反悔,昆邪王殺瞭他,並率自己的部下和休屠王的部下降漢。金日磾兄弟與母親,因受休屠王牽連,被罰為官奴婢,金日磾被分配到宮中飼養馬匹。   ”漢代養馬實業空前繁榮。因武帝愛馬,僅他在位時官馬就達四十萬匹。馬匹一般主要用於交通、耕畜和戰事。漢代養馬設六個牧師苑三十六個分所,任用少數民族官員管理馬政。在和林格爾漢墓壁畫中專門畫瞭金日磾就可以證明。對於自小生活在草原上的他來說,養馬、挑馬、馴馬應該像一種生活本能瞭,所以他養的馬一下就被武帝看上瞭。”於志勇說。  一天,武帝帶著眾妃嬪、宮女,檢閱宮中飼養的馬匹。當數十名馬奴牽著馬匹經過殿下時,別人都偷看殿上的貴人,武帝發現隻有身材挺拔、儀表堂堂的金日磾目不斜視。且“馬又肥好,上異而問之,具以本狀對”。酷愛馬的武帝大為賞識,讓人將他褐色的長發梳成瞭漢人的發髻,還戴上瞭不準奴隸戴的發冠。提拔他作管理養馬的馬監,後一步步升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漢武帝:為何臨終前處死所有年輕有子的妃子?揭秘童年漢武帝如何改變命運:“金屋藏嬌”揭秘漢武帝和他寵愛的女人:一個都沒有好結局!漢武帝的王夫人是誰?歷史上真實的王夫人結局如何秺侯金日磾:漢武帝時期的匈奴族朝廷重臣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嚴以克己備受寵信  “金日磾也是出身王族,氣質不凡。想想他‘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按現在的尺寸換算身高近1.9米,但卻處世謹慎,本分守己,從不敢有所閃失。因此很受武帝寵愛。”據於志勇介紹,武帝“甚信愛之,賞賜累千金,出則驂乘,入侍左右”,一時間,皇親貴戚多暗中嫉妒,說什麼的都有。武帝聽而不聞,反而更加寵信他。  金日磾的母親是匈奴休屠王的閼氏,平素教誨兩個兒子很嚴格,使武帝大加贊賞。後來她病世,武帝還下詔為其畫像並懸於甘泉宮,金日磾每次隨武帝到甘泉宮,都會祭拜一番。“和林漢墓的壁畫,就頌揚瞭閼氏的品行與美德,描繪出一個教子有方的母親。應該就是出自於此。”於志勇說。  受母親影響,金日磾對子女管教也甚嚴。武帝很喜歡他的兩個兒子,經常讓孩子陪伴在駕前。小孩子深受寵愛,有時就忘乎所以瞭。有一次,甚至攀著皇上的脖子爬到背上,被金日磾狠狠地瞪瞭一眼,嚇壞瞭。邊哭邊跑。武帝埋怨金日磾道:“何怒吾兒?” 孩子漸漸長大瞭。一次,金日磾偶爾撞見長子和宮女打鬧嬉戲,怒不可遏”而殺之。漢武帝聽說後大怒,金日磾叩頭謝罪並說出“惡其淫亂”的緣故。使武帝深受感動,並更加信賴他。  護駕及時生擒叛賊  漢武帝晚年,因誤用奸臣江充使太子受誣陷,蒙冤而死。知道真相後,武帝非常後悔,一怒將江充傢族全部殺掉。  當時的侍中、仆射馬何羅兄弟因與江充交好,在圍攻太子的時候出瞭不少力,害怕受株連起兵謀反。當時已經是侍中駙馬都尉的金日磾察覺瞭他們的異志,就暗中監視他們。何羅也發現自己被監視,也不敢貿然行動。   據《漢書.金日磾傳》記載,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夏六月,武帝巡遊林光宮,金日磾因不適在殿中休息。何羅兄弟乘機殺掉使者起兵。第二天早晨,武帝還睡著未起。馬何羅想趁機潛入臥室行刺,發現事情不對的金日磾拼力將他抱住,大聲高呼:“馬何羅反!”左右衛士一擁而上,欲殺馬何羅,漢武帝恐誤傷金日磾而制止瞭。金日磾一人奮力將馬何羅舉起,摔在殿下。不久其它同謀也被擒獲。這以後,金日磾忠孝的名聲在朝野上下傳揚開瞭。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漢書》中記載,自從跟隨武帝後,金日磾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幾十年如一日。皇上賞賜的宮女他不要;武帝想選他的女兒進宮以示恩寵,也被他婉言拒絕。這種連深受綱常禮教浸淫的漢官都難持之以恒的嚴謹,讓武帝常常在驚訝之餘更加敬重。有人說,後來道教傳說中三隻眼的‘馬王爺’就是以金日磾為原型的。我想一方面是因為他懂馬,另一方面是他的精神吧!”於志勇說。  漢武帝托孤  “武帝病危時,令寵信的霍光與金日磾輔佐他年僅8歲的小兒子劉弗陵來繼承皇位,也就是後來的漢昭帝。”於志勇說。  位高權重之時,金日磾仍舊十分低調,說“臣外國人,不如光。”於是,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做副手,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禦史大夫,共同輔佐少主。  昭帝即位後,封金日磾為磾侯,他堅決推辭。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 年),在病床上接受瞭封爵的第二天,金日磾病逝,葬於茂陵附近,被朝廷追謚為敬侯。  ”如果按《漢書》所載,金日磾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入漢時十四歲算,他去世時應為整五十歲。慣於在草原上遊牧的匈奴人,一生在異鄉漢朝生活瞭整整三十七年,真是令人感嘆。”於志勇說。

嘉慶皇帝簡介:嘉慶禪讓繼位 為何要殺重臣和珅?

  嘉慶誅和珅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經濟方面的,你是貪官,有軍事方面,要振奮軍心。有政治方面的,維護皇帝的皇權,千桿獨斷,可能這三個因素比較起來,軍權和相權的矛盾可能更重要一些。  公元1796年正月,在皇帝寶座上坐滿瞭六十年的乾隆,將帝位禪讓給瞭他的第15子嘉慶。他成為瞭清王朝惟一的一位由禪讓繼位的皇帝。  84歲的乾隆雖然當上瞭太上皇,但依舊以訓政的名義繼續大權在握,掌控朝政。  公元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病逝,此時的清王朝已經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民生困頓,階級矛盾愈加尖銳。乾隆留給嘉慶的已不再是什麼盛世,而是一個矛盾叢集、問題成堆的正急劇走向沒落的衰敗之世。  這些難題無疑使嘉慶面臨嚴峻的考驗。而嘉慶也因此成為瞭清朝歷史上一位起到轉折作用的帝王。如果嘉慶能夠興利除弊解決危機,那麼大清王朝將繼續康雍乾盛世的繁榮,如果他無力解決這些社會危機,那麼大清王朝也就從他開始走向衰敗。此時的嘉慶皇帝成為瞭決定大清王朝發展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位皇帝。   究竟平庸的嘉慶皇帝有著怎樣的性格?  大貪官和珅為何深得乾隆的寵信?  嘉慶皇帝為何要扳倒先父寵信的這位朝廷重臣?  他又是怎樣果斷迅速誅殺和珅?  乾隆嘉慶和珅,他們之間有著怎樣微妙的關系?  我講一下嘉慶,果斷迅速誅和珅.  嘉慶用瞭幾個辦法,第一個辦法叫欲擒故縱。  嘉慶在做皇子的時候,對和珅這個問題已經是看在眼裡,恨在心上,但是沒有辦法,乾隆雖然退位瞭,還是太上皇。朝鮮人記載,說乾隆接見朝臣的時候,嘉慶侍坐在旁邊,說上笑亦笑。乾隆笑,他跟著真也好假也好,也跟著笑。上喜亦喜,乾隆一高興,他跟著也樂一下,高興。這個時候和珅還受到乾隆的寵信,他如果動瞭和珅,那叫投鼠忌器。這個時候有人給嘉慶說,和珅飛揚跋扈應該懲治,嘉慶怎麼說呢?叫欲擒故縱,說你不明白,說和珅是太上皇的寵臣,我還正要準備重用他呢,而且把這風放出去,麻痹和珅,穩住和珅,這是第一。  第二,調虎離山。乾隆是嘉慶四年正月初三病死的,死在皇宮養心殿。乾隆死瞭,大內要辦喪事,當天就把乾隆小殮,然後就在乾清宮放上梓宮,就是棺材,開始祭奠,成立治喪委員會,和珅他是大學士,就算在治傷委員會,嘉慶說,說你是大行皇帝,就是死瞭以後叫大行皇帝,你是大行太上皇帝的重臣,你心裡頭很悲痛在這兒守靈,24小時不能離開,就等於把和珅軟禁在乾隆的靈堂上,用一條無形的繩索把和珅捆在乾隆的梓宮,就是棺材上,這一招很厲害,嘉慶用一條無形的繩索把權臣和珅捆在瞭乾隆棺材的旁邊,切斷瞭和珅同外面的所有聯系,你軍機大臣不能開會瞭,你步軍統領你調不瞭兵瞭。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第三,突然襲擊。和珅萬萬沒有想到,還沒有過三九二十七天,就開始來處置和珅瞭,他心理想至少要大喪辦完之後,才顧上他的事,緊接著嘉慶就頒佈瞭上諭,說南方白蓮教這個戰事打得不好,責任,地方的將領有責任,朝廷裡面大員有責任,這責任當然就是指和珅和福長安。然後,有一個人叫王念孫就上瞭一個奏章,列舉和珅的罪狀。嘉慶,根據官員的彈劾,就免瞭和珅大學士等等重要職務,先軟禁起來,完瞭,讓官員討論,直省到總督、巡撫,京官的大員你們討論和珅的事情,怎麼辦?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說和珅是罪大惡極,純屬於小人,應當處置,直隸總督一帶頭,各地紛紛表態,這就是爭取輿論,這是第三點。第四,懲治和珅.先抄他的傢。抄和珅的傢。光宴席的金碗碟,就是金的餐具,32座,4288件。銀的餐具32座,4288件。我就說這一項,在和珅傢裡那個夾墻裡頭,和司庫裡頭,抄出黃金三萬二千兩。私窖裡頭,在和珅的地窖裡頭,抄出白銀 二百萬兩,查抄他的房子,出租的房子1001間半,他一個傢人叫劉權,不彈劾沒彈劾成的劉權,傢裡一個仆人,抄他傢,抄出白銀20萬兩。當然還有其他的罪狀瞭。然後嘉慶宣佈和珅二十大罪狀。怎麼辦?許多大臣說要千刀萬剮,嘉慶想,當年康熙治鰲拜的時候沒有殺呀。雍正治年羹堯的時候,是讓他自盡的。   我也想說一下就是嘉慶殺瞭和珅沒有解決和珅現象。和珅可以看做是一個人,一個大貪官,也可以看做是一個現象,代表一種社會現象。所以我把和珅叫做和珅現象,什麼是和珅現象呢?就是帝王老年長期專制的一個產物。這裡面我插一個事情,就是《清史稿》講到嘉慶殺和珅的事情的時候,他說,他說唐朝的代宗殺瞭李輔國,就用瞭一個禦卒,把這件事給解決瞭,《清史稿》做者時候,就是說嘉慶要殺和珅,那麼代宗和李輔國是怎麼事情呢?《舊唐書》裡說,李輔國是傢貧他傢裡是養馬的,小時候閹割瞭,到宮裡做太監,他養馬養得比較肥,就把他派到太子東宮裡頭去養。   沒有文化,正好趕上安史之亂,他就勸太子要繼位,正好在軍政混亂的時候,肅宗就繼位瞭,這李輔國就官升瞭,就升成管傢瞭。後來這官就逐漸升,升到中書令,升成宰相,一個小太監又沒有什麼文化,最後官做到一統三司中書令,和和珅有相似之處。新的皇帝代宗繼位之後就要殺這個李輔國,怎麼殺呀?派瞭一個禦卒,就派瞭一個俠客,夜裡頭到瞭李輔國傢,把他殺瞭,殺瞭以後把頭割下來,扔到什麼地方呢?扔到豬圈裡頭,有說扔到廁所裡頭,這代宗還保密這事,派人刻瞭一個木頭,給李輔國安上,把李輔國還埋葬瞭,安葬瞭。唐代宗用一個人就把李輔國就幹掉瞭。  嘉慶誅和珅有相似之處,這裡面我們也可以悟出一個道理來,唐代宗殺李輔國是做一個個人現象,殺瞭就完瞭,嘉慶誅和珅是做一個個人現象,做一個個案處理,沒有舉一反三,沒有深入地研究和治理和珅現象。我說,嘉慶在和珅這個事件上有他聰明之處,就是迅速果斷,誅殺和珅,沒有株連九族,沒有擴大化,這是他聰明之處。他失誤之處就是表明嘉慶是一個平庸的皇帝,沒有就這件事情進行有關的改革,緩和社會的危機。所以,嘉慶殺瞭和珅,乾隆以來的盛世危機沒有緩和,反而加劇。  嘉慶25年的帝王生涯,是碰到一個又一個的社會危機,除瞭和珅的事情之外,南方的白蓮教,北方的天理教,東南海上的騷動,八旗的生計,采礦的封礦,國庫的枯竭,財政的枯竭,鴉片的流入,漕運的難題等等,都作為個案處理,沒有把這些社會矛盾社會危機聯系起來看,是個什麼問題,怎麼進行改革,沒有從制度上去進行處理和改革,所以我說嘉慶胸中沒有大格局,掌上沒有大手筆,就事論事,所以他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傢,也不是一個改革傢,而是一個平庸的皇帝。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但是嘉慶做一個皇帝來說,他是有仁的一面。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大理寺卿叫楊懌會,受嘉慶召見,夏天很熱,他呢,挑簾就進去瞭。進去以後一看。“上”嘉慶是汗流滿面,搖著扇子揮汗,他先跪下請安,完瞭嘉慶跟他問詢很多的問題,談的時間比較長,他就看他說嘉慶汗流滿面,始終沒有揮扇,始終沒有扇扇子,這個問題說明什麼問題呢,當然說明嘉慶他皇帝的自尊,也說明他尊重臣下,這麼熱你沒用扇子我也不用扇子,所以嘉慶做一個人來說,還是可以的。  第二個例子就是嘉慶蠲免天下的錢糧,安徽有個巡撫,安徽巡撫就上報三百萬兩銀子,他一看各地報的銀子三百萬兩,他就說數太多,裡頭有水分,他吩咐各府州縣,一律砍40%,重新造冊上報。下面就反映時間太急,時間太緊來不及,這個事情嘉慶知道瞭,嘉慶就說,嘉慶說瞭八個字,嘉慶說:“損上益下,朕之願也”。我蠲免就是上面有點損失,下面老百姓得到點利益,這是我的本意,我的意願,你幹嗎要砍40%?這個巡撫,叫姚祖同趕緊就把三百萬造冊上報瞭,就蠲免瞭三百萬兩銀子。  從這兩件小事情樂意看出來,嘉慶還是有儒傢仁愛為君的這個思想,所以我說,清朝皇帝裡面,沒有昏君,沒有頑君,頑皮的頑,沒有頑君,也沒有暴君。但是有庸君,平庸的庸,嘉慶是庸君。   我舉一個例子,白蓮教的事情,嘉慶思考,他寫瞭首詩,他是這樣說的:  “內外朝臣盡紫袍,何人肯與朕分勞,玉杯飲盡千傢血,銀燭燒殘百姓膏,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平時慢說君恩重,辜負君恩是爾曹。”  中間的這四句,玉杯飲盡千傢血,官員豪富,用酒杯飲的不是瓊江玉液,是千傢百姓的鮮血,銀燭燒殘百姓膏,夜間歌舞輝煌,燒得不是蠟燭,是百姓的民脂民膏。他還說呢,說天淚落時人淚落,歌聲高處哭聲高,你是官員在那兒歌舞,高歌歡唱,擁著歌妓在那兒歡唱,哭聲高,歌聲高處哭聲高,從這四句詩來看,嘉慶還是有一點仁愛之心的。他那四句就不是,那四句就說,平時慢說君恩重,你們都是君恩重,辜負君恩是爾曹。都是你們辜負君恩,所以老百姓生活才不好,我覺得這首詩還是有一點意思,做一個帝王裡頭,能說那四句就不錯瞭。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首詩一方面說明嘉慶皇帝有一種仁愛的思想,他看到瞭民間的疾苦,看到瞭官員的貪污腐敗,但是,做一個皇帝來說,這還不夠,看到還不夠,嘉慶光看到和珅問題,看到貪官腐敗,沒有進一步的想,這些貪官腐敗,這些和珅現象,從自己皇帝身上找原因,從社會制度找原因,所以嘉慶殺瞭和珅,甚至於殺瞭幾個貪官污吏,並沒有解決清朝社會的危機。嘉慶一件一件地處理社會危機,同時又一時一地的升華社會危機,到瞭他兒子道光的時候,社會危機更加深重,內外交困,四面楚歌,英國的大炮寇打瞭大清帝國的國門。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秺侯金日磾:漢武帝時期的匈奴族朝廷重臣

、  他出身於顯赫的匈奴皇族,卻被漢武帝賜姓“金”,從“降虜”、“馬奴”一躍而成為漢朝首屈一指的重臣。為瞭莊重朝儀他怒殺行為不檢的愛子,為瞭保護漢帝他以身相拼,為瞭輔佐少主他鞠躬盡瘁……金日磾,以其傳奇的經歷和正直忠孝而譽滿天下!  金日磾(前134-前86年,日磾音密低),字翁叔,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匈奴出身的朝廷重臣,是一位有著遠見卓識的匈奴族政治傢。他本叫日磾,由於他曾鑄銅人像(又稱金人)以祭天,遂被漢武帝賜姓”金”,稱金日磾,從此他的子孫就都姓瞭金。  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金日磾少年時期,正是西漢王朝與匈奴王朝頻繁戰爭的苦難歲月,西漢王朝經過六七十年長期的休養生息之後,到漢武帝時國力已經很強盛,於是對匈奴發動瞭幾次大規模的戰爭,而其中的河西之戰(公元前121年即元狩二年三月)則奠定瞭金日磾一生的命運。  在河西之戰中,匈奴的渾邪王、休屠王率領的軍隊在祁連山遭到漢軍的攻打。匈奴慘敗,兵將死傷無數,匈奴政權遭到沉重打擊。匈奴單於失去瞭大片領土,十分怨恨二王,想借機殺掉他們。渾邪王和休屠王得知後,決定降漢,漢武帝接受瞭他們投誠的請求,派霍去病率兵接應。但是在關鍵的時候,休屠王因中途反悔而遭到渾邪王的殺害,金日磾無所依靠,便與母親闊樂、弟弟金倫一起成為瞭漢朝的“降虜”。  金日磾當時十四歲,被安排在黃門署養馬。因為他從小生活在草原上,精通馬術,宮廷馬經他調養,匹匹高大肥壯。有一次,漢武帝在遊逸宴樂時,讓十多個馬奴牽出馬來供他們觀賞,當時有許多宮女在場,有些馬奴忍不住偷看宮女,隻有金日磾神態莊重,目不斜視。身材高大英武的金日磾以他正直的人品和熟練的養馬技能恨快贏得瞭漢武帝的註意和器重,不久便拜他為馬監,又提升他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金日磾在受到重用後更加嚴於律己,武帝對他越發敬重,賞賜金日磾累計達千金,待遇也比其他臣子優厚。朝中一些大臣十分嫉恨,紛紛抱怨,但武帝不為這些流言蜚語所動,反而更加器重他。  金日磾的母親教子有方,金日磾繼承瞭他母親的優良傳統,對子女管教甚嚴。金日磾有兩個兒子,小時候長得非常逗人喜愛,均為漢武帝做“弄兒”(陪伴皇帝嬉戲的人),常陪伴在武帝身邊,深受武帝所寵愛。可是弄兒長大後行為不檢點,有一次,竟在皇宮裡和宮女嬉戲,恰好被金日磾看見,金日磾怒不可遏,以其“淫亂”而將其子殺死。漢武帝得知後怒而責備金日磾,金日磾向漢武帝陳述瞭殺子的原因,漢武帝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從此更加信任金日磾。  《南史·杜驥傳》中記載“嘗侍宋文帝,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純潔,漢人莫及。”金日磾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盡忠職守,他一生多次識破並挫敗叛亂活動,在維護漢王朝的統治和社會安寧方面,建立瞭不朽功績。  漢武帝晚年體弱多病,懷疑有人使用“巫蠱”事件(“巫蠱”就是把木偶人埋入地下,附以巫術詛咒,就可以置人於死地。是一種迷信的做法)。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孫賀涉嫌被人告發,死於獄中。次年,直指繡衣使者(宮號)江充制造“巫蠱”事件,誣告太子,太子被迫起兵殺瞭江充等人。武帝發兵追捕太子,太子出兵抗敵,激戰五天,死者數萬人,太子也自殺而死。後來,江充陷害太子的真相大白,漢武帝深悔自己受騙上當,於是殺瞭江充的宗族、黨羽,參與此事的莽何羅兄弟恐受株連,就想陰謀反叛,不料被機警的金日磾覺察,莽何羅兄弟也發現金日磾對他們有疑心,遲遲不敢下手。  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夏六月,武帝出行住在林光宮,日磾也隨同而往。一天夜裡,莽何羅發兵,第二天凌晨,乘漢武帝尚未起床,企圖潛入臥室行刺時,被金日磾發現而拼力將他抱住。左右衛士欲殺莽何羅,漢武帝恐誤傷金日磾而制止瞭手下,金日磾一人奮力將莽何羅舉起,摔在殿下,其它同謀也均被擒,這場行刺案件被粉碎後,金日磾以忠孝著稱於朝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危,立八歲的兒子弗陵為皇太子,拜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拒絕瞭輔政大臣的任命,表示願作霍光的助手,於是武帝拜金日磾為車騎將軍,”授以後事”。委托霍光與金日磾共同輔佐少主漢昭帝弗陵即帝位,這兩位漢匈名臣不負聖恩,緊密團結,創建瞭兩漢歷史上“昭宣中興”時期的大業。  漢昭帝初年,遵照漢武帝的遺囑,封金日磾為秺侯,但金日磾以昭帝年少而不受封。第二年,金日磾病重,漢昭帝又封他為秺侯,日磾才在病床上接受瞭印綬。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六年)九月,金日磾病逝於長安(今西安市),年僅四十九歲,謚為”敬侯”。  金日磾傢族在他死後日益顯赫,在中國北方民族中,像金日磾傢族這樣長期在中原漢族王朝任官而又子孫繼續封侯,是很少見的。金日磾為漢王朝竭力盡忠,鞠躬盡瘁,贏得瞭後世的贊譽,被認為是我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將領之楷模。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北魏崔浩簡介 北魏歷史上的重臣崔浩怎麼死的?

  崔浩(?-450年),字伯淵,小名桃簡,清河郡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人。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瞭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傢”。  崔浩出身於清河崔氏,是崔玄伯的長子,母親盧氏是盧諶的孫女。和范陽高門盧玄是表兄弟。連姻皆士族。《魏書·崔浩列傳》說他:“少好文學,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傢之言,無不關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長相如美貌婦人,自比張良。  崔浩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謀臣之一,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做出瞭貢獻。崔浩屢次力排眾議,根據星象和人事判斷時機,使太武帝得以依次成功擊滅胡夏、滅北涼並出擊柔然,這些軍事行動使北魏得以解除來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脅。尤其是北涼的滅亡,使北魏打開瞭通往西域的商道。  拓跋燾鎮壓蓋吳起義的過程中,曾親見寺僧藏匿武器,崔浩篤信道教,主張崇道廢佛。北魏太武帝下令關閉長安沙門,焚燒寺院,搗毀佛像,史稱“三武之禍”。寇謙之以殺僧過多,曾苦求崔浩,阻止滅佛行動,“一境之內,無復沙門”。 崔浩畫像  但由於崔浩試圖“齊整人倫,分明士族”,盧玄勸他:“夫創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宜其三思。”[2]又敢於和太子爭任官員,引起鮮卑貴族的不滿。  神麚二年(429年),崔浩與弟崔覽、鄧穎、晁繼、黃輔等共同著述《國書》。太延五年(439年)崔浩因修“國史”不避忌諱,著作令史閔湛、郗標竟勸其刻史於石上,樹在道路的兩旁,費銀三百萬,高允曾預言:“閔湛所營,分寸之間,恐為崔門萬事之禍。吾徒無類矣。”。  於是“北人咸悉憤毒,相與構浩於帝”,此事最終得罪瞭太武帝,被囚於木籠之內,“送於城南,使衛士數十人溲於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夷九族,牽連范陽盧氏、河東柳氏以及太原郭氏,“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  陳寅恪認為:“崔浩之死,或以為是華夷之辨的民族問題,或以為是佛道之爭的宗教問題,其實不然,其主要原因應在社會階級方面,即崔浩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終因國史之事罹禍。  至於佛道之爭極可能是崔浩致死的原因之一,《魏書釋老志》記載太武帝拓跋燾西征蓋吳到長安,看到寺廟中多有兵器,怒曰:“此非沙門所用,當與蓋吳通謀,規害人耳!”而崔浩本信天師道,遂“因進其說”,最後太武帝“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  太子拓跋晃與崔浩在宗教上是分歧的,他“素敬佛道。頻上表,陳刑殺沙門之濫,又非圖像之罪。”可是太武帝不願買帳,反而變本加厲的下詔“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銅人者,門誅。”直到崔浩死後才“頗悔之”。在廢佛問題上,崔浩與太子拓跋晃雖是沖突的,但拓跋晃所上的表文並未言及崔浩。相關閱讀推薦:北魏皇帝列表 歷史上北魏皇帝共有多少個?花木蘭傳奇辛夷花為何會成為北魏的禁忌?北魏拓跋紹簡介及生平 清河王拓跋紹怎麼死的?花木蘭傳奇中北魏拓跋燾是誰? 拓跋燾怎麼死的

三國時曹魏重臣董昭簡介 董昭是一個怎樣的人?

  導讀:董昭(156-236年),字公仁,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人。原仕袁紹,多有功勞,因受讒言而離開,成為張楊的謀士,後隨張楊迎接漢獻帝,被拜為議郎。董昭建議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深受曹操信賴。後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魏王。曹丕、曹叡執政期間,董昭也多有謀劃,官至司徒。  董昭是南宋宋寧宗時期的太傅餘博文(張國強飾)得意門生,有一兒子董明軒及女兒董玉喬玉喬與博文之長子餘靖青梅竹馬,論及婚嫁。  董昭一生的事跡:  太傅餘博文得罪宋寧宗而招殺身之禍,董昭按博文計劃先行將他告發。立功後成為太傅,輔助大王子趙貴誠登上皇位,並遵照博文意願極力阻止餘靖踏足官場。  眼見餘靖投靠對頭人楊次山,董昭借助「籌鐵論」風波讓餘靖看清次山真面目,又讓他瞭解自己當年苦衷。二人冰釋前嫌,並且一起合謀造王大計。  餘靖、董昭陪伴貴誠出使金國議和,期間貴誠遭陷害被俘。因為餘靖將罪名獨攬,董昭亦隻被處罰免職。董昭承諾餘靖代為照顧弟妹,不料中途出瞭差錯令兩人不知所終。  事後董昭遭次山窮追猛打,兒子董明軒)更遭次山陷害,董昭唯有犧牲女兒玉喬將她下嫁次山,全傢才得免一死。及後董昭如喪傢犬般依靠次山,實情卻是忍辱負重等候反擊時機。   十年後餘靖獲釋,董昭說服其一齊繼續進行當年造王大計。可是董昭處事心狠手辣,為求鏟除次山一黨不惜動用陰險計謀,餘靖對此表示不滿,董昭反視之為造王障礙,誓要將他清除。  及後董昭得悉貴誠身邊太監常喜真正身份乃是餘靖之弟餘清,竟設計陷害餘靖,以除心腹大患。相關閱讀推薦:諸葛亮罵死瞭誰?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罵死的是誰?諸葛亮的兒子是誰?三國諸葛亮兒子叫什麼?歷史上孫堅怎麼死的?三國孫堅死後被葬在哪裡?三國孫堅簡介 孫權父親孫堅歷史上是怎樣的人?三國裡劉備的兒子阿鬥是怎麼死的 劉禪怎麼死的劉禪簡介:三國蜀國後主劉禪的資料簡介

左宗棠簡介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個怎樣的人?

  導讀: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樸存,號上農人,湖南湘陰人(今湖南湘陰縣界頭鋪鎮)。自幼聰穎,14歲考童子試中第一名,曾寫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的對聯以銘心志。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舉,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由好友胡林翼保薦,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下,為抵抗太平軍多所籌劃。1856年,因接濟曾國藩部軍餉以奪取被太平軍所占武昌之功,命以兵部郎中用。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曾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1861年太平軍攻克杭州後,由曾國藩疏薦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同治元年(1862年),組成中法混合軍,稱“常捷軍”,並擴充中英混合軍,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升閩浙總督。1864年3月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論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軍入江西、福建追擊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至1866年2月攻滅於廣東嘉應州(今梅縣)。鎮壓太平天國後,倡議減兵並餉,加給練兵。1866年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獲準試行,即於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員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求是堂藝局(亦稱船政學堂),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時逢西北事起,旋改任陜甘總督,推薦原江西巡撫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一年後,福州船政局(亦稱馬尾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1867年,奉命為欽差大臣,督辦陜甘軍務,率軍入陜西攻剿西捻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殘酷鎮壓瞭陜甘回民起義。陜甘任間,繼續從事洋務,創辦蘭州制造局(亦稱甘肅制造局)、甘肅織呢總局(亦稱蘭州機器織呢局),後者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1864年6月,新疆庫車爆發農民起義,建立熱西丁政權;7月,和田建立帕夏政權;10月,伊犁建立蘇丹政權;1865年1(轉載自第一范文網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月,浩罕國(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的浩罕市一帶)軍官阿古柏入侵新疆;3月,烏魯木齊建立清真王政權;1871年7月,沙俄武裝強占伊犁;1872年6月,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車、和田、阿克蘇、烏什、庫車懸掛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國旗並發行貨幣;1874年,日本國入侵臺灣。在這種局勢下,清廷內部爆發“海防”、“塞防”之爭李鴻章等認為兩者“力難兼顧”,主張放棄塞防,將“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同年5月,左宗棠以64歲的高齡,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4月,左宗棠坐鎮甘肅酒泉,收復新疆戰役打響。1876年,指揮多路清軍討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闐(今和田),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阿古柏在絕望中服毒自殺。左宗棠隨即上疏建議新疆改設行省,以收長治久安之效。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時,抨擊崇厚一任俄國要求,輕率定議約章,喪權失地,主張“先之以議論”,“決之於戰陣”。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肅州抵哈密坐鎮,命令三路大軍並進,徹底擊潰瞭阿古柏殘餘勢力,收復大片國土。1881年初,中俄《伊犁條約》簽定,中國收回瞭伊犁和特克斯河上遊兩岸領土(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和北面的齋桑湖以東地區卻被沙俄強行割去)。左宗棠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左宗棠在新疆期間,為保證軍糧供給,發展地方經濟,曾大力興辦屯墾業,其功績遺澤至今。  1881年夏,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國艦隊在福州馬尾發動突然襲擊,福建水師全軍覆滅,左宗棠奉命督辦福建軍務。11月抵福州後,積極佈防,並組成“恪靖援臺軍”東渡臺灣。1885年病故於福州。著有《楚軍營制》(附條規),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  您可以訪問第一范文網(www.DiYiFanWen.com)查看更多與本文《左宗棠簡介》相關的文章。相關閱讀推薦:晚清宮女回憶:光緒帝是如何召幸珍妃的?(圖)張之洞簡介 晚清張之洞如何征服慈禧連升四級?英雄挑江山:左宗棠與大清國的興亡榮祿:晚清的最後一位滿族大佬 解析晚清官場上隱權力:清官也難拒“腐敗”

左宗棠後人在哪?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後代名醫輩出

  導讀:早在2000年,美國《新聞周刊》評選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3位中國人:第一位是毛澤東,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身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軍功赫赫,治傢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亂世出瞭不少治國能臣,而後代良醫輩出,清白傢風令後世稱道。  科舉之途屢屢不順  左宗棠,字季高,號樸存,湖南湘陰縣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卒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傢南宋時從江西遷來湖南,在那裡定居500多年。左宗棠父親左觀瀾教書20多年,生活清貧。左宗棠3歲時,跟祖父上山采栗子,采到栗子沒有吃獨食,而是回傢與兄長平分。祖父誇他:“這孩子分栗子很公平,還知道謙讓,以後有出息。”  少年時,左宗棠以優異成績考上秀才。可他的科舉之路很不順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參加湖南鄉試,試卷沒能被閱卷的考官看中。眼看與舉人資格失之交臂,幸好這是為道光皇帝五十大壽開的恩科,主考官從5000餘考卷中又選瞭6份,左宗棠名列增補的6人之首。  此後,左宗棠考進士三次落榜。有一次落榜,竟是因為湖南人多中瞭一個進士,而湖北人少瞭一個,硬把左宗棠撤下,換上瞭一個湖北人。左宗棠決定不再參加會試,開始尋找新的報國途徑。他23歲結婚時,在新房自寫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對自己的勉勵,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道光十七年(1837年),兩江總督陶澍回老傢省親,途經醴陵,縣公館的一副對聯引起瞭他的註意:“春殿語從容,廿載傢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陶澍大為贊賞,提出要見作者。這個作者,正是左宗棠。陶澍和20多歲的左宗棠一見如故,徹夜長談。左宗棠拜陶澍為師,落魄的窮舉人,就這樣做瞭兩江總督府的幕僚。誰知好景不長,兩年後陶澍病死於南京,左宗棠失去靠山。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在老傢置瞭幾畝薄田,回傢務農。  軍功成就曠世奇才  左宗棠雖在傢隱居,卻已然聲名在外。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回原籍養病,途經長沙,指名要見左宗棠。左宗棠振奮不已,日夜兼程趕往湘江,上林則徐的官船時過於激動,一腳踏進水裡。林則徐見到衣裳濕透的左宗棠,笑著問:“這就是你的見面禮?”二人一直談到天亮,林則徐告訴左宗棠新疆的危局,將耗費數年心血整理的新疆資料和繪制的地圖交給左宗棠。這為左宗棠後來新疆平亂埋下伏筆。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進攻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知道左宗棠的軍事才能,派專使請出40歲的左宗棠守長沙。左宗棠與太平軍初戰長沙城下,太平天國西王肖朝貴戰死;再戰湘潭,太平軍主力被擊破。聲名大振的左宗棠,率部從江西打到浙江,同治元年(1862年),左宗棠升為浙江巡撫,次年攻下瞭湯溪、龍遊、蘭溪,占領金華,攻克瞭義烏、諸暨。左宗棠一路勝利一路升官,10多年中,當上瞭閩浙總督。  左宗棠軍功赫赫,不斷升遷,開始自負起來。傳聞他常說自己是牽牛星下凡,愛在飯後摸著大肚子說:“我不負此腹也!”有一次,他又手摸肚子,問身邊一個差官:“你知道我這肚內是什麼嗎?”差官說:“是燕窩海參?”左斥責道:“這是什麼話!我腹中都是絕大經綸!”差官出來後咂舌道:“左大人說他肚裡有絕大金輪,能吞下去真不簡單啊!”  左宗棠喜歡把自己比作諸葛亮,有時在寫給別人的信中甚至署名“老亮”。他的一個下屬林壽圖喜歡開玩笑,當左宗棠自吹自擂時,林笑說:“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左宗棠很高興。兩人後來又說起,當時有很多人自詡為諸葛亮,林壽圖說:“此葛亮之所以為諸也。”左宗棠把臉一沉,因為“諸”和“豬”是諧音,左宗棠覺得丟瞭面子,後來找瞭個借口把林趕走瞭。相關閱讀推薦: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意義:垂暮之年抬著棺材去西征左宗棠與曾國藩的關系:左宗棠為何看不起曾國藩左宗棠的英雄事跡:晚清收復新疆的第一功臣如何評價左宗棠? 晚清名將左宗棠簡介及名言左宗棠怎麼死的?晚晴重臣左宗棠是被誰害死的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西征路插滿左公柳  曾國藩對左宗棠提攜頗多,但左宗棠並不很“服”他。左宗棠比曾國藩隻小一歲,但曾國藩統領湘軍時,左宗棠隻是個幕僚。左宗棠在給曾國藩的信裡卻不肯自稱“晚生”,隻署“愚弟”,他的傲氣,讓兩人關系逐漸惡化。傳說有一次兩人見面,曾國藩表面平靜,內心怨氣難消,出瞭個上聯:“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吾意見常相左(嵌入左季高三字)。”左宗棠也不示弱,對道:“藩臣當衛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君經濟有何曾(嵌入曾國藩三字)?”  後來,曾國藩奉命處理“天津教案”,對洋人態度軟弱。一向主張對外強硬的左宗棠拍案大罵,二人斷交。  但左宗棠本人在民族大義上確實不含糊。同治四年(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入侵新疆喀什噶爾等城,宣佈成立“哲德沙爾汗國”。光緒二年(1876年),左宗棠讓護衛抬著一口棺材,親率6萬湖南子弟入疆平亂。他的大軍翻天山,穿沙漠,歷時兩年,收復新疆全境,是晚清歷史上最揚眉吐氣的大事件,也是抗拒外來侵略的光彩一頁。左宗棠下令,在西征路上遍植楊柳,並寫下一首七絕:“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這種楊柳,後來被稱為“左公柳”,至今猶存。  光緒十年(1884年),法軍進犯臺灣基隆,又偷襲福州馬尾港,福建水師覆滅。清廷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他在福建整頓防務,援助臺灣清軍,使法國侵臺陰謀沒有得逞。正當捷報頻傳時,慈禧太後一意求和,下令停戰。左宗棠眼睜睜看著軍事勝利換來的是不平等條約,氣得口吐鮮血,暈倒在地。一年後,彌留之際的左宗棠口授遺折:“臣督師南下,逾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不能瞑目。”9月5日,左宗棠病逝於福州,次年歸葬於湖南長沙。  未獲《環球人物》雜志事先書面許可,任何媒體不得轉載《環球人物》雜志圖片及文字內容,違者《環球人物》雜志將追究其侵權責任。   “左騾子”的清白傢風  左宗棠一生剛直不阿,綽號“左騾子”。早在長沙幕府期間,永州總兵樊燮貪贓枉法,自恃身為滿人,又是湖廣總督官文的親戚,拒不服罪。左宗棠堅決把他繩之以法。面對咆哮公堂的皇親國戚,左宗棠大義凜然地喝斥:“紈絝子弟,國之碩鼠,有何面目見爾列祖列宗?”官文向咸豐皇帝誣告左宗棠,把他的話篡改為“八旗子弟,國之碩鼠”,說他“頭上有反骨”。咸豐帝下旨“就地正法”。幸而大臣中有人力保,左宗棠才躲過橫禍。  手握大權,左宗棠要發財易如反掌,但他一生清廉。他與晚清巨富胡雪巖交往頗深,胡雪巖為左宗棠籌措糧餉,左宗棠任命胡為軍中總理糧臺,還保薦他為候補道,後來更奏請皇帝,給胡加授佈政使銜,賞穿黃馬褂。胡雪巖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左宗棠在東南用兵順利,又在西北連戰連捷,在財政上得益於胡雪巖支持。兩人可謂典型的官商合作。說這樣的合作不謀私利,當然有人不信,就向朝廷告發。但朝廷調查的結果是,胡雪巖的財力支持,為左宗棠的軍事行動立下瞭汗馬功勞,而左宗棠一身清白。慈禧太後非常高興,隨即對滿朝文武下瞭一道口諭:30年不準參奏左宗棠。  左宗棠共有4個兒子,名為孝威、孝寬、孝勛、孝同。他得子較晚,大兒子孝威出生時,左宗棠已經35歲。兒子7歲時,他離傢到長沙當幕僚,此後戎馬生涯,與傢人聚少離多,甚至一連6年都不能與傢人見面。他對子女的教誨主要是靠書信。他寫信教導兒子:“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讀書做人,先要立志,想古來聖賢豪傑是我這般年紀時,是何氣象?是何學問?是何才幹?我現在哪一件可以比他?”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四子均已長大成人。左宗棠為左氏傢塾寫下一聯:“要大門閭,積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讀書。”他本人的表率作用,對子女產生瞭極大的影響。當時人們稱贊說:“公(指左宗棠)立身不茍,傢教甚嚴。入門雖三尺之童,見客均彬彬有禮。雖盛暑,男女無袒褐者。煙賭諸具,不使入門,雖兩世官致通顯,又值風俗競尚繁華,謹守荊佈之素,從未沾染習氣。”  左宗棠的兒子中,隻有老四孝同在軍中當過較大的官,甲午戰爭時,曾任湖南巡撫的吳大澂在遼寧邊關統帥大軍,左孝同總辦營務。戰後,左孝同就退出瞭軍隊。  後代名醫不少  左宗棠的墓地,在湖南省長沙縣跳馬鄉楊梅河白竹塘。據當地農民回憶,左墓在1975年毀過一次,當時村裡要修橋,有人說左墓有很好的石料,就挖開瞭墓。左宗棠當時“看起來與活著時一樣”,大概1.6米高,辮子有尺把長,一見風,皮膚就慢慢變黑,後來腐爛瞭。他墓裡面“沒什麼東西”。當地農民在山上另挖瞭個坑,把左宗棠的屍骨藏起來。後來重修,才把遺骨葬到原地。左宗棠的祠堂“左文襄公祠”,上世紀50年代被改成工人文化宮。  左宗棠後人當官的不多,孫子左念恒做過餘杭太守,是個詩人。到瞭第四代以後,多學者,多名醫。左宗棠的曾孫左景鑒是著名外科專傢,毛澤東早年在湖南搞農民運動的時候,左景鑒也搞過農運。上世紀50年代,他奉命入渝籌建重慶醫學院,在上世紀60年代與黃傢駟、裘法祖、吳階平並稱為中國外科的“四把刀”。據左宗棠曾孫女婿梁賜龍回憶,“文革”時,左景鑒被打成牛鬼蛇神,被迫去打掃廁所。有好幾次,他掃著掃著,來人通知讓他趕快換衣服,北京的首長要做手術,“飛機在那裡等著”。   左景鑒的兒子左煥琮是外科專傢,1994年,蔣經國之子章孝慈到北京求醫,為他做手術的就是左煥琮。左景鑒的大女左煥琛也是學醫的,是影像醫學及心血管病專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過上海市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左氏後人中,還有一位旅法華裔漢學傢左景權,在敦煌學方面頗有成就。  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腐蝕與防護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所創造的左氏定律,至今是化工防腐處理的一個重要定律。他曾撰文回憶王震將軍對左宗棠的評價。1983年8月,王震將左景伊邀至自己傢中,談瞭3個小時,還將個人珍藏的《左宗棠年譜》送給左景伊。王震說:“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這個評價,對左宗棠還是蠻高的。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步騭簡介 三國時期孫吳重臣及將領步騭生平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最初避難至江東,孫權統事,召為主記。後遊歷吳地,又任海鹽長,還任東曹掾,出領鄱陽太守。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往交州,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孫權稱帝,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  赤烏九年(246年)代陸遜為丞相,次年去世。  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  步騭的祖先為周代晉國大夫楊食,因其采邑在步這個地方,遂以步為氏。後步氏族人中有名步叔的人,是孔子七十弟子之一。根據史記記載此人為步叔乘,字子車。秦漢之際步氏族人有為將軍者,以功封淮陰侯,步氏於是成為淮陰大族。步騭是淮陰士族步氏的後人,孫權的步夫人與其同族。  漢末擾攘,步騭遷居到江東避亂,到江東後生活困苦。後與同齡的廣陵人衛旌相識交好,二人白天靠種瓜自給自足,在晚間則努力研習書籍。步騭廣泛地學習各種學問和技藝,各種書籍無不通讀博覽,他性格寬雅深沉,能夠折節降志,屈己辱身。  會稽人焦矯(曾擔任過征羌令,人稱焦征羌)是郡中的豪族,其門客放縱無理、霸道胡為。步騭與衛旌在其地盤上謀生,擔心被他們所侵凌,於是共同帶著名帖和瓜果,前往獻給焦矯。到其府邸後,焦矯正在室內睡覺,兩人隻得在外面等待。  過瞭一段時間,衛旌等得不耐煩瞭,想要就此離去,步騭制止道:“我們來的初衷就是畏懼他勢力強大,如今到來拜訪未果又擅自離去,想以此來表示清高,隻會與他結怨而已,過瞭很久,焦矯開窗看見瞭他們,於是命人在外面鋪上座席,讓他們坐在室外,而自己卻在室中帷幄端坐。衛旌越發覺得恥辱,但步騭神色言談自若。焦矯安排他們就餐,自己的大案上堆滿瞭佳肴美味,卻以小盤盛飯給步騭。衛旌,隻有少許蔬菜而已。衛旌心中鬱悶,難以下咽,而步騭卻把飯菜全部吃光。其後才與衛旌告辭而去。衛旌怒罵步騭:“你怎麼能忍受這種侮辱?”步騭答道:“我等本是卑微低賤之人。主人以低賤之禮招待我等,本來就很恰當,有什麼可恥辱的?”

王朗簡介 三國時期魏國經學傢重臣王朗生平

  王朗(?-228年11月),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北)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經學傢、重臣。  王朗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服喪。服畢,舉孝廉,不應。徐州刺史陶謙舉其為茂才,拜治中從事。後遷會稽太守,在任四年,獲百姓愛戴。孫策攻會稽,王朗為其所敗,逃亡不得,遂降,孫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後為曹操所征,輾轉數年才到。拜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後為魏國軍祭酒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曹丕繼王位,遷禦史大夫,封安陵亭侯。不久曹丕建立魏朝,改禦史大夫為司空,王朗進爵樂平鄉侯。魏明帝即位,遷司徒,進封蘭陵侯。太和二年(228)去世,謚成侯。  王朗學識淵博,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還撰有《集》三十四卷。  王朗博學多聞,校註儒傢經典,很有名氣。公元246年(正始六年)12月,以王朗所作的《周易傳》作為學習《易》學的人必須考核的內容。  後世把他註解裡的思想稱為“王學”。王朗子王肅便是”王學“的代表人物。王肅所註《尚書》、《詩》、《論語》、《左傳》等,在晉代列於學官,立有博士。今失傳。因王肅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外祖,故借朝廷支持而盛行,一度壓倒“鄭學”,”王學“在東晉後逐漸衰亡。

陳群簡介 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傢曹魏重臣陳群生平

  陳群(?-237年2月7日),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傢、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  陳群早年被劉備辟為豫州別駕,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後又轉任參丞相軍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陳群為魏國的禦史中丞,後任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漢,陳群為尚書令,晉爵潁鄉侯。公元225年,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次年,曹丕駕崩,陳群受詔輔政。曹叡即位,晉封陳群潁陰侯,增邑五百戶。公元237年病逝,謚靖侯。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瞭突出的貢獻。陳群撰有《集》五卷,今已佚失。其餘見於《全三國文》。

李嚴簡介 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托孤之臣李嚴生平

  李嚴(?-234年),後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李嚴得知這個消息後,認為以後再也不會有人能夠起用自己瞭,因此心懷激憤而病死。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璋任命李嚴守綿竹抵抗劉備,和黃忠戰瞭四十多回合不分勝負,被孔明安排黃忠詐敗包圍後投降。劉備死前,召諸葛亮和李嚴聽受遺命。亦提及李嚴運糧不繼,假稱東吳來侵犯,使得諸葛亮退兵,但又向後主奏說糧食充足,不知諸葛亮為何退兵,結果被諸葛亮貶為庶民。到諸葛亮死時,李嚴亦因失去復官機會,大哭病死

衛瓘簡介 三國魏國及西晉時期重臣將領衛瓘生平

  衛瓘(220─291年),字伯玉。河東安邑人(今山西夏縣北)。三國時期魏國及西晉時重臣、將領,書法傢。魏國侍中衛覬之子。  出身於官宦世傢,年輕時於魏國仕官,後任廷尉。參與伐蜀戰爭,出任監軍、鎮西軍司。蜀漢亡後,與鐘會一道逮捕鄧艾,鐘會叛變時,帶兵前往鎮壓。又命田續殺鄧艾父子。回師後轉任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封爵菑陽侯。  西晉建立後,歷任青州、幽州刺史、征東大將軍等職,成功化解瞭邊境的威脅,因功進爵菑陽公。後入朝為尚書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領太子少傅。後遜位,拜太保。晉惠帝即位後,與賈後對立。不久,賈後唆使楚王司馬瑋矯詔誅殺衛瓘,終年72歲。其子孫九人均遇害。  衛瓘善隸書及章草。不僅兼工各體,還能學古人之長,是頗有創意的書法傢。唐朝張懷瓘《書斷》中評其章草為神品。  衛瓘出生於儒學官宦世傢,高祖衛暠在漢明帝時是著名的儒士。父親衛覬,任曹魏尚書。由於傢庭的影響和父輩的熏陶,衛瓘青少年時就以“性負靜有名理,明識清允”,受到鄰裡、親朋的稱贊。他10歲時喪父,從小便磨煉自立的能力。先世襲亡父的爵位閺鄉侯。年僅20歲就做瞭曹魏的尚書郎。  當時魏國法度嚴苛,權臣專政。但衛瓘則堅持秉公辦事,不親不疏,尤其是涉及大大小小的訴訟,總是明之以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令人信服。10年間歷任通事郎、中書郎、散騎常侍等職。  公元260年(景元元年),魏元帝曹奐即位後,衛瓘官拜侍中,持節慰勞河北,後轉任廷尉。

曾國藩簡介 晚清重臣湘軍創立統帥者曾國藩生平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之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戰略傢、理學傢、政治傢、書法傢、文學傢,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毛澤東曾說:“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博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進懼傾記。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表達出對這位已故鄉人的推崇之情。  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瞭幾代中國人,以至他雖已去世一百餘年,提起曾國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這句話從某一角度,概括瞭曾國藩的個人作用和影響。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傢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為優等。父麟書,有田產,不事耕種,醉心功名,然童試17次皆不第,父設館授徒。曾國藩幼從父學。道光十三年(1833)入縣學為秀才。翌年就讀於長沙嶽麓書院,同年中舉人。此後赴京會試,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貢士,旋赴殿試,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選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職京師,結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鑒等。二十七年任四川鄉試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讀,後年升侍講學士。二十七年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二十九年任禮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咸豐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後丁憂在湘鄉老傢,此時奉詔以禮部侍郎身份幫同湖南巡撫督辦團練,創建湘軍。最後升至總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瞭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瞭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瞭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瞭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瞭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瞭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怎麼教育子女的?晚清重臣曾國藩的傢風

  曾國藩是怎麼教育子女的?中國歷史上的很多官宦之傢,再怎麼興旺都過不瞭三代,而曾國藩傢卻代代出英才。不僅曾國藩自己的兒子個個成才,曾傢的孫輩中還出瞭曾廣鈞這樣才華橫溢的詩人,曾昭掄這樣世界著名的化學傢,曾孫輩中又出瞭曾寶蓀、曾約農這樣有影響的教育傢和學者。  曾國藩從小寒窗數十年,備受艱辛,深知名譽、地位、傢業來之不易。他目睹那些達官顯宦傢庭的官二代們,不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就是揮霍浪費,吃喝嫖賭,最終傢業蕩然無存,為此深為憂慮不安。於是,他教育子弟,首先就從做人開始。曾國藩在清末官場中是屬數一數二的風雲人物,但他卻從不以勢壓人,更不許子弟作威作福,當敗傢的紈子弟。  他知道高官子弟最易驕奢淫佚,而驕佚二字“皆敗傢之道也”,“是萬惡之源”,“由驕而奢而淫而佚,以至於無惡不作”,因此他時時告誡子侄要戒驕戒佚。傢裡男的出門須走路,不許雇工坐轎或騎馬,而傢裡的妯娌、女兒、媳婦,老老小小皆紡紗織佈,養魚養豬。即使他的夫人也得參加勞動,為全傢作出表率。曾國藩時時告誡兒子不可假父之名而行事,要潔身自好。   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曾紀澤與傢人乘船去金陵省父,曾國藩寫信給紀澤,告誡他一路上不掛大帥旗,不驚動地方長官,“煩人應酬”。同治三年七月,曾紀澤赴長沙科舉考試,曾國藩又告誡他不許和考官疏通,“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  曾國藩反對買田、置屋、積錢留給子孫,他認為“做官發財可恥”,把做官得來的金銀留給子孫更是“可羞可恨”!子孫若是賢才,不用靠父輩遺產也能自立。如果是不肖子孫,那給他留多一分錢,他就會多造一孽。因此曾國藩發誓“絕不留銀錢與後人”。  自小在農村長大的曾國藩視“勤”是人生第一要義。他在北京任官時,多次購買北方的大白菜、茄子種子寄回,並告訴傢人的栽培技術。為瞭不讓子侄們有紈子弟的大少爺作風,他多次在傢書中要其子侄們半耕半讀,連拾柴收糞這些事也“須一一為之”。  曾國藩曾說:“吾不願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他所追求的“秀才”,不是傳統的讀書做官的仕人,而是能夠明白事理、才德雙修的君子。正是在這種傢教原則和方法的引導下,曾國藩的傢庭教育取得瞭極大的成功,曾氏傢族出瞭大批的人才。同時,曾國藩傢庭教育思想不斷地被人們所推崇和借鑒。相關閱讀推薦:曾國藩的後代 揭秘曾國藩的子孫後代現今在何處曾國藩的生平簡介: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傳奇人生曾國藩發跡史:揭開曾國藩九年連升十級之謎 左宗棠與曾國藩的關系:左宗棠為何看不起曾國藩

年羹堯的下場 雍正重臣年羹堯什麼時候死的

  年羹堯的下場:大清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功臣,早在雍正即位前,他是雍正帝的心腹。他也曾被康熙委任為川陜總督,成為西部邊陲的重要大員。然而,他飛黃騰達之後,漸漸居功自傲,狂妄自大,也就漸漸失去雍正的寵信,最終被處於死刑,一個戰功卓越的封疆大吏一日之間變味千古罪人,這樣的變化使朝野上下為之瞠目。這個人就是年羹堯。  年羹堯,屬漢軍鑲黃旗,原籍安徽懷遠。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堯被任命為內閣學士,不久後升任為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年羹堯戰績斐然,深得康熙帝的欣賞,康熙五十七年,康熙親自任命他為四川總督,統管軍政和民事。康熙六十年,年羹堯入京朝見,康熙親自賞賜給他弓箭,並升他做瞭川陜總督,成為西部邊陲的重要大員。九月,青海地區的郭羅克地發生叛亂,年羹堯率軍平叛,他一邊從正面進攻,一邊利用當地土司之間的矛盾,令他們互相牽制,以番攻番,很快就平定瞭叛亂,康熙六十一年,撫遠大將軍胤禎回京,年羹堯奉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管理軍務。  早在雍正即位前,年羹堯已經是雍正帝的心腹。等到雍正帝繼承大統,更加倚重年羹堯,對其委以重任,加官進爵。年羹堯也忠心耿耿,在青海戰事中屢建奇功。雍正帝初期對他甚是信任,曾用“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來形容他和年羹堯的關系。雍正帝經常派人前往年羹堯軍中,對他進行封賞,奇珍異寶應有盡有,年羹堯受到雍正帝的寵信在當時無人能及。   然而,也正是這種無以復加的寵信,讓年羹堯志得意滿,漸漸居功自傲,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以至於做出瞭許多超出本分的事情,最終招致雍正帝的猜忌和警覺,落得個傢破人亡的下場。  雍正二年,年羹堯進京參見雍正帝。在前往京城的途中,年羹堯命令都統范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道迎送。進京之時,王公以下的官員紛紛下跪迎接,年羹堯自恃功高,不將這些人放在眼裡,徑直策馬而過。有些王公大臣下馬問候,他也隻是高傲地點點頭。即使是在雍正帝面前,年羹堯也不加以收斂,驕傲無禮,毫無人臣之禮。開始時,雍正帝考慮到他勞苦功高,采取瞭寬容的態度,但是年羹堯卻沒有醒悟,依然我行我素。一直在大刀闊斧整治朋黨和政敵的雍正帝,猜忌心和警覺十分敏感,於是,僅僅飛黃騰達兩年的年羹堯,就這樣失去寵信,最終被處死。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年羹堯落得個悲慘下場看似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事實卻並非如此。年羹堯向來個性十分狂傲,他任川陜總督時,便做出許多逾越體制的事情。他命文武官員逢五、逢十在轅門做班,並在轅門、鼓廳畫上龍,就連吹鼓手也身著蟒袍,一切都仿照宮廷的禮制。根據清朝的制度,地方大員必須行三跪九叩全禮,跪請聖安,恭迎聖詔。但年羹堯竟然兩次“不行宣讀曉諭”。此外,他在與督撫、將軍往來的咨文中,直呼官員的名字,擅用令諭,語氣模仿皇帝,他膽大妄為不把皇上放在眼裡。他的所作所為都在消磨雍正帝對他的耐心,漸漸地失去瞭雍正帝的寵信,雍正也堅定著要懲治他的決心。  雍正三年,年羹堯依然目中無人,他在奏折中將“朝乾夕惕”寫成“夕惕朝乾”,顛倒瞭次序。積怨已久的雍正帝這時候正準備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專制,也一直找不到懲治年羹堯的理由。這時候機會來瞭,雍正帝大怒,決定著手處置年羹堯。四月,他下令解除年羹堯的大將軍職務,六月吏部上書彈劾年羹堯,列舉瞭他九十二條罪狀。十二月,年羹堯被處於死刑,其子年富也被斬首,其他十五歲以上的兒子全部被發配邊疆。  真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在那樣復雜的政治鬥爭中,凡事都不可過於狂妄,凡事都要為自己留條後路。雍正帝在眾兄弟的猜忌中登上皇位,為鞏固政權和地位,他打擊朋黨,殘害眾兄弟已令人心驚膽戰。即便有再高的功勞,也要保持謙虛和謙遜。年羹堯正是因為不識時務,有瞭功勞得瞭寵信便驕傲狂妄,目中無人。而雍正帝最恨的就是這樣一種人,在他心中,一直擔心著年羹堯掌控瞭兵權,會發生宮廷政變。於是,曾經戰功卓越的封疆大吏年羹堯一日之間就被雍正帝判定為千古罪人,一直深受雍正帝寵信無人能及的年羹堯一下子就成為雍正帝懲治的頭號政敵,這種變化不知情著很難適應,於是,朝野上下包括老百姓都為之瞠目!相關閱讀推薦:年羹堯的妹妹叫什麼 年羹堯的妹妹怎麼死的?年羹堯是怎麼死的?雍正朝大將軍年羹堯之死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簡介 年貴妃兒子是怎麼死的?年羹堯是如何成為雍正心腹大臣的?年羹堯結局年羹堯怎麼死的 揭秘歷史上的年羹堯是因何而死

年羹堯簡介 歷史上的滿清重臣年羹堯是漢人嗎

年羹堯簡介: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那最後年羹堯的下場如何?雍正二年(1724)人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年羹堯的妹妹是胤禛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封為貴妃。年羹堯的妻子是宗室輔國公蘇燕之女。  歷史上真實的年羹堯  雖然年羹堯後來建功沙場,以武功著稱,但他卻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不久授職翰林院檢討。翰林院號稱“玉堂清望之地”,庶吉士和院中各官一向由漢族士子中的佼佼者充任,年羹堯能夠躋身其中,也算是非同凡響瞭。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堯遷內閣學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據清人所著的《永憲錄》記載,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30歲。對於康熙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折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到任之後,年羹堯很快就熟悉瞭四川通省的大概情形,提出瞭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而他自己也帶頭做出表率,拒收節禮,“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康熙對他寄於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後來,年羹堯在擊敗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佈坦入侵西藏的戰爭中,為保障清軍的後勤供給,再次顯示出卓越才幹。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年羹堯為四川總督,兼管巡撫事,統領軍政和民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堯進京入覲,康熙禦賜弓矢,並升為川陜總督,成為西陲的重臣要員。這年九月,青海郭羅克地方叛亂,在正面進攻的同時,年羹堯又利用當地部落土司之間的矛盾,輔之以“以番攻番”之策,迅速平定瞭這場叛亂。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撫遠大將軍、貝子胤禵被召回京,年羹堯受命與管理撫遠大將軍印務的延信共同執掌軍務。  年羹堯成為雍正心腹大臣  到瞭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更是備受倚重,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隆科多是胤禛的親娘舅,在胤禛繼位前已為他效力多年,二人的親密程度自不必多言。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發出上諭:“若有調遣軍兵、動用糧餉之處,著邊防辦餉大臣及川陜、雲南督撫提鎮等,俱照年羹堯辦理。”這樣,年羹堯遂總攬西部一切事務,實際上成為雍正在西陲前線的親信代理人,權勢地位實際上在撫遠大將軍延信和其他總督之上。雍正還告誡雲、貴、川的地方官員要秉命於年羹堯。同年十月,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青海局勢頓時大亂,西陲再起戰火。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  到瞭雍正二年(1724年)初,戰爭的最後階段到來,年羹堯下令諸將“分道深入,搗其巢穴”。各路兵馬遂頂風冒雪、晝夜兼進,迅猛地橫掃敵軍殘部。在這突如其來的猛攻面前,叛軍土崩瓦解。羅卜藏丹津僅率200餘人倉惶出逃,清軍追擊至烏蘭伯克地方,擒獲羅卜藏丹津之母和另一叛軍頭目吹拉克諾木齊,盡獲其人畜部眾。羅卜藏丹津本人因為化裝成婦人而得逃脫,投奔策妄阿拉佈坦。這次戰役歷時短短15天(從二月八日至二十二日),大軍縱橫千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敵營,犁庭掃穴,大獲全勝。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威名也從此震懾西陲,享譽朝野。  平定青海戰事的成功,實在令雍正喜出望外,遂予以年羹堯破格恩賞:在此之前,年羹堯因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羅克之亂的軍功,已經先後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又以籌劃周詳、出奇制勝,晉升為一等公。此外,再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此時的年羹堯威鎮西北,又可參與雲南政務,成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相關閱讀推薦:雍正為什麼殺年羹堯?年羹堯被雍正處死的原因年羹堯的下場 雍正重臣年羹堯什麼時候死的年羹堯的妹妹叫什麼 年羹堯的妹妹怎麼死的?年羹堯是怎麼死的?雍正朝大將軍年羹堯之死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簡介 年貴妃兒子是怎麼死的?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雍正寵信年羹堯  年羹堯不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問題上大權獨攬,而且還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他有權向雍正打小報告,把諸如內外官員的優劣、有關國傢吏治民生的利弊興革等事,隨時上奏。他還經常參與朝中大事的磋商定奪。比如耗羨歸公政策的推行,最早在康熙末年就有官員上疏建議,年羹堯也曾提出,但為康熙所斥責而未果。到瞭雍正上臺後,山西巡撫諾岷等人又奏請實行,朝野上下一時議論紛紜。在此情況下,雍正特地征詢年羹堯的意見:“此事朕不洞徹,難定是非,和你商量。你意如何?”律例館修訂律例,雍正閱後發給年羹堯看,要他提出修改意見。  雍正二年(1724年)冬,年羹堯入京覲見之前,雍正因其要來,就命各省地方大員赴京集會,四川巡撫蔡珽以沒有可以會商的事務提出不同看法,雍正又就此向年征詢意見。以年的行止來定其他地方督撫的行動,可見雍正把年羹堯的地位置於其他督撫之上,以使其政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頻頻與詢問年羹堯的意見,並給予他很大的權力。在年羹堯管轄的區域內,大小文武官員一律聽從年的意見來任用。元年四月,雍正命范時捷署理陜西巡撫,不久想要改為實授,把原任巡撫調為兵部侍郎,雍正特和年商討這項任命。另一次雍正在安排武職官員時“二意不決”,就征詢年羹堯的意見,問他如果將陜西官員調往他省升用“你舍得舍不得”,要他“據實情奏來,朕依爾所請敕行”。四川陜西以外官員的使用,雍正也經常征求年的意見。一次河南開歸道一職缺出,雍正一時“再想不起個人來”可以任用,就與年羹堯商量其人選。還有一次,雍正聽到對京口將軍何天培的為人有不同意見,就問年羹堯是否也有所耳聞,並希望他據實上奏,以決定其去留。年羹堯密參署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不能擔當巡撫重任,雍正遂將趙革職。江西南贛總兵缺出,朝廷擬用宋可進,年羹堯奏稱他不能勝任,請以黃起憲補授,雍正便依從瞭年羹堯的意見。   青海平定之後,雍正在給年羹堯奏折的朱批中寫道:“爾之真情朕實鑒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年羹堯進京期間,即與總理事務大臣馬齊、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雍正還因為他“能宣朕言”,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年羹堯儼然成瞭總理事務大臣。  雍正跟年羹堯的私交也非常好,並且給予特殊的榮寵。雍正認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運,如果有十來個像他這樣的人的話,國傢就不愁治理不好瞭。平定青海的叛亂後,雍正極為興奮,把年視為自己的“恩人”,他也知道這樣說有失至尊的體統,但還是情不自禁地說瞭。  為瞭把年羹堯的評價傳之久遠,雍正還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臣民瞭: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這簡直就是以對年羹堯的態度來判斷人們的正確與否。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至此,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到瞭無以復加的地步,年羹堯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來人臣罕能相匹的。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入京覲見,獲賜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非常之物。年羹堯本人及其父年遐齡和一子年斌均已封爵,十一月,又以平定卓子山叛亂之功,賞加一等男世職,由年羹堯次子年富承襲。  在生活上,雍正對年羹堯及其傢人也是關懷備至。年羹堯的手腕、臂膀有疾及妻子得病,雍正都再三垂詢,賜送藥品。對年父親遐齡在京情況,年羹堯之妹年貴妃以及她所生的皇子福惠的身體狀況,雍正也時常以手諭告知。至於奇寶珍玩、珍饈美味的賞賜更是時時而至。一次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保證鮮美,雍正令驛站6天內從京師送到西安,這種賞賜可與唐明皇向楊貴妃送荔枝相比瞭。  雍正對年羹堯寵信優渥,並希望他們彼此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他對年說: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左宗棠怎麼死的?晚晴重臣左宗棠是被誰害死的

  導讀: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傢、政治傢、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一生親歷瞭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率軍平定同治陜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左宗棠生於清仁宗嘉慶十七年(1812年),左宗棠生性穎悟,少負大志。5歲時,他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1827年(道光七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他不僅攻讀儒傢經典,更多地則是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至寶,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瞭很大的作用。  1830年,19歲的左宗棠入學長沙城南書院,師從山長賀熙齡,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在這年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他參加在省城長沙舉行的鄉試,因“搜遺”中第,但此後的6年中,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  時清朝政治腐敗,經濟凋敝,他目睹時艱,在其居室為聯自勵雲:“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左宗棠在醴陵淥江書院主講17年,1837年,兩江總督陶澍回鄉省親,他書寫瞭一副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傢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陶澍看後,將他視為奇才。後入陶澍幕府,並與陶結為親傢。 晚晴重臣左宗棠  名滿天下的林則徐對左宗棠也十分器重,兩人曾在長沙徹夜長談,對治理國傢的根本大計,特別是關於西北軍政的見解不謀而合。林則徐認定將來“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屬,特地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寶貴資料全部交付給左宗棠。  後來,林則徐還多次與人談起這次會見,極口稱贊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絕世奇才”,臨終前還命次子代寫遺書,一再推薦左宗棠人才難得。  1851年起先後入湖南巡撫張亮基、駱秉章幕府,為平定太平軍籌劃。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年),升任兵部郎中。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由曾國藩舉薦由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撫,並組成中法混合軍和擴充中英混合軍與太平軍作戰,克金華、紹興等地,升任閩浙總督。相關閱讀推薦:重臣左宗棠有幾個兒子?左宗棠的兒子怎麼死的左宗棠簡介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個怎樣的人?英雄挑江山:左宗棠與大清國的興亡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1864年,克杭州,並受封一等恪靖伯。之後致力於剿滅東南太平軍殘部。1866年,在福州馬尾辦船廠,也就是後來的福建船政局,並創辦求是堂藝局,培養海軍人才。同年,改任陜甘總督,其間創辦蘭州制造局。後創辦甘肅織呢總局。此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然而該廠從未盈利。  1867年2月,授欽差大臣督辦陜甘軍務,定“先捻後回”方略,次年參與平定捻軍。1873年12月14日,授協辦大學士,次年9月18日授東閣大學士。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5月,奉命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1876年定“緩進急戰”方略,指揮劉錦棠、金順諸軍鎮壓阿古柏、白彥虎,次年收復除伊犁地區外的新疆全部領土,並為新疆建省開發等預作規劃。1878年3月由一等恪靖伯,晉二等恪靖侯。1881年2月入北京任軍機大臣,10月改任兩江總督。  1884年6月入京任軍機大臣,9月以欽差大臣督辦閩海軍務,當時左宗棠對李鴻章簽訂條約完全不能理解,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李鴻章惱怒之餘,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攻擊“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並誣告臺灣道劉璈,彈劾誣告劉璈十八款,使他們失去兵權並喪命。左宗棠上書朝廷為屬下鳴冤叫屈,一個月後於7月27日(陽歷9月5日)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太傅,謚號文襄,後歸葬於長沙石門鄉相竹村。  《中華上線五千年》中寫道:中法戰爭後,中國打瞭勝仗反而簽訂瞭合約,清軍將領左宗棠接到慈溪太後的旨意命令停止進攻,歸還土地,左宗棠憤恨不已,對著將領說“我不管什麼合約不合約,我要把洋人趕出中國”之後口吐鮮血而死。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重臣左宗棠有幾個兒子?左宗棠的兒子怎麼死的

  導讀: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軍事傢、政治傢、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一生經歷瞭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陜甘同治回變和收復新疆維護中國統一等重要歷史事件。左宗棠共有4個兒子,名為孝威、孝寬、孝勛、孝同。  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兒子:  長子:左孝威(1846-1873),字子重,舉人,以蔭為主事,平新疆時去軍中省親。隨父親入住軍帳,受寒致疾,回傢後一病不起,先卒,旌表“孝行”;  次子:左孝寬(1847生),是個郎中,死因不詳;  三子:左孝勛(1853生),兵部主事,死因不詳;  四子:左孝同(1857-1924),字子異,江蘇提法使,死因不詳。  左宗棠的兒子中,隻有老四孝同在軍中當過較大的官,甲午戰爭時,曾任湖南巡撫的吳大澂在遼寧邊關統帥大軍,左孝同總辦營務,戰後,左孝同就退出瞭軍隊。 左宗棠相關閱讀推薦:左宗棠的故事:左宗棠移營左宗棠簡介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個怎樣的人?英雄挑江山:左宗棠與大清國的興亡

李鴻章的生平簡介 揭秘晚清重臣李鴻章發跡史

  李鴻章簡介:李鴻章(1823-1901),亦稱李合肥,漢族人,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其先祖本姓許, 李鴻章從江西湖口遷至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李鴻章的八世祖許迎溪將次子慎所過繼給姻親李心莊。李傢到李鴻章高祖時,終於勤儉致富,有田二頃。父親李文安(1801-1855)經多年苦讀,終於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與曾國藩同年考取同榜進士,使李氏傢族成為當地名門望族。  李鴻章出生於合肥縣東鄉(今肥東縣,現屬合肥瑤海區)磨店鄉。李鴻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1899),後來也官至總督;三弟李鶴章、四弟李蘊章、五弟李鳳章、六弟李昭慶(1835-1873),後來也都非富即貴。  至於李鴻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身後被慈禧太後稱贊為“再造玄黃”之人。清朝追贈其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  李文安在科舉入仕前,長期在傢鄉以課館為業。 李鴻章六歲就進入傢館棣華書屋學習。他少年聰慧,先後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為師,攻讀經史,打下紮實的學問功底。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國藩宅邸受曾補習教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歲的李鴻章考中進士,選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同時,受業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三年後翰林院散館,獲留館任翰林院編修。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瞭太平天國。  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的洋務事業。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辦瞭一系列民用企業。  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辦各類新式學堂。李鴻章所要進行的事業是想讓中國工業化,軍事化,教育化,但他隻成功瞭一半。  中外力量對比懸殊的格局,使李鴻章產生瞭嚴重的懼外思想,在對外交涉中始終堅持“委曲求全”的方針。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李鴻章受命,作為全權大臣赴日本議和,在《馬關條約》簽字。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鴻章、奕劻代表清廷簽署瞭《辛醜條約》,賠款4億5千萬兩 。簽約後兩個月,被李鴻章倚為強援的俄國政府再度發難,提出“道勝銀行協定”,試圖攫取更大權益,並威逼李鴻章簽字。“老來失計親豺虎”,氣惱交加,李鴻章嘔血不起,於九月二十七日去世,臨終時“雙目猶炯炯不瞑”,帶著無盡的遺憾,走完瞭他78歲的人生歷程。  李鴻章一生共簽下30多個條約,大多為不平等條約。近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史料出現,對這位清末重臣也逐漸評價多元化。相關閱讀推薦:梁啟超評價李鴻章:位居諸葛亮之下 郭子儀之上李鴻章是漢奸賣國賊嗎?看國外對李鴻章評價左宗棠和李鴻章之比較:晚清重臣的文鬥與武鬥李鴻章後人三位是億萬富翁:揭秘李鴻章傳奇傢族甲午諜戰:李鴻章曾欲欺瞞朝廷,保全日本間諜?

左宗棠和李鴻章之比較:晚清重臣的文鬥與武鬥

  導讀:左宗棠和李鴻章,這兩個人可以說是從洋務運動之後整個中國後來90年的引領者,這兩人屬於不同陣營,卻出自同一集團,都出於曾國藩的湘軍大帳之下,不過當李鴻章還隻是一介文書的時候,左宗棠就已經是楊秀清的座上賓客瞭,不僅是楊秀清,即使是在當時的帝國實際上的元首慈禧老太婆心中,左宗棠的地位也是明顯高過李鴻章的,慈禧對左宗棠的心態是有目共睹的尊仰有加,但是對李鴻章,恐怕大多數時候應該是被逼無奈的一種態度,純屬利用,沒用就扔,就如曾國藩所言,李少荃這個人就是太會做官瞭!而左宗棠的頂戴花翎卻是一刀一槍真本事幹回來的,在這一點上李鴻章是不如左宗棠的。但單就斂財之術上左宗棠卻又是遠遜李鴻章,另人費解!  當帝國內戰進行到白熱化的時候,李鴻章還隻是一介幕僚而已,而左宗棠已經開始獨立領軍作戰。當李鴻章回淮之後,在國內位列前排的徽商集團的直接支持下創建瞭後來雄霸帝國的淮軍集團,就兵出上海之後,更是背靠江浙財閥及外國資本主義財團,可謂財雄勢大,兵強馬壯!在當時所有被曾國藩考慮到的人當中,最後就李鴻章選擇瞭上海也是可以看出李鴻章這個人已經是一個對現代文明有深刻認識的現代中國人,但是,他當時在主要戰區是沒有任何地位的!統兵打仗他不行,至少在曾國藩帳下他是排不上主要位置的,所以他選擇瞭上海,沒有位置也不能排除是主要原因,而後來他在曾國藩出問題的時候落井下石,更是體現出瞭一種報復心態,在李鴻章尚未成軍的時候左宗棠已經在和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農民軍出身的的青年軍事天才李秀成,陳玉成浴血奮戰。李鴻章的淮軍以安徽本地的團練鄉勇為士兵基礎,但是其背後強大財富力量才是他真正的王牌,而在淮軍兵出上海之後得到瞭更為強大的江浙財團以及帝國主義財團直接支持,正是擁有瞭巨大的財政支持,淮軍才會在那麼短的時間迅速膨脹。  李鴻章和左宗棠最大的不同點是在當帝國內戰結束之後才出現端倪,天京戰役結束之後,曾國藩就開始力主裁軍,湘軍好幾十萬的驕兵悍將血戰多年,尚未論功行賞也就罷卻要裁軍當時的反對聲有多強可想而知,更有甚者,要湘軍北上推翻滿清朝廷光復“漢室”,但是曾國藩卻沒有那麼做,在這一點上對他我是欽佩的,他至少是愛國的也愛他的民族,這一點可以用後來孫中山及國民黨強逼清帝退位所造成的歷史來證明他的抉擇是正確的。可是李鴻章卻是另有打算,以捻軍未滅為由抗拒裁軍。當捻軍被滅之後,淮軍不弱更強,更能說明這個人的私心之重!   內戰完全結束之後,中國開始瞭洋務運動,在這場以漢族官僚集團為中心的進步改革當中,在中國歷史當中正式出現瞭左中右三者的政治傾向,簡單劃分,曾國藩,張之洞等居中,左宗棠,沈保楨一派偏左,而恭親王,李鴻章則是很確定的右派領袖,三者的政治傾向在其對外來文明的對待態度上是各具特色的,中間派立主西學為用,中學為體;右派則極力推行全盤西化,李鴻章是主張全盤西化的,但是這個人權謀之術非常高明善於隱匿;左派則把重心放在瞭吸收先進文明,自力更生尋求改革道路之上!  三者各自籌辦瞭不少現代工業及軍隊,比較有代表的以江南制造局與馬尾造船廠,中間派因為“天津教案”偃旗息鼓就不多談,江南制造局與馬尾造船廠模式相近,隻是前者越走就越落在時代之後,而後者卻是激情澎湃越發生命!如果不是左宗棠走得太早,後來也許中國的歷史不會那麼悲哀,就財力而言李鴻章能調動的財力遠勝左宗棠,可是其右翼本質決定瞭他絕對不會真心全意的去熱心進步改革,他熱心的隻是他的地位及財富!這也是中國左右兩大陣營最根本的區別。  提到現代工業就不能不說福建水師,因為軍艦是那個時代最高層次的工業集成實體,福建水師創立之初走的也是北洋艦隊的模式,一個字,買,可是在根基打下之後,由全頭是買逐步轉變為買主造輔,更慢慢走向自主建造,兩大中流砥柱在買和造的傾向上已經出現瞭嚴重分歧,李鴻章在權謀上的高明更是在這一點上顯露瞭出來,造是非常耗費的,而且自主制造所能帶來的效果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揮出來的,所以在這個問題無疑李鴻章是非常高明的,他選擇韜光養晦一心積累財富,這樣做的結果是他為他的政治團隊積聚瞭強大的財政基礎,這一點,左宗棠輸給瞭他不少,可是,正是李鴻章的這種行為導致瞭最高權力對他產生瞭懷疑,這樣的結果在甲午戰爭之後,淮系團隊一朝崩析!左宗棠與李鴻章的不同選擇在政治上就產生瞭不同的效果,慈喜實際上是很恨左宗棠的,江南地區是當時的國庫主要來源,左宗棠幾乎獨攬一方財政,大半個中央朝廷都對他非常不滿,但是卻又沒有理由彈劾他,錢都用在瞭國傢利益之上,沒有誰能挑得出他的把柄,更有些保守派大臣以耗費過重為由多次要求關閉馬尾造船廠,從此足可見自主建造是多麼的困難,這是一個可以把手燒掉的燙山芋,而他並沒有放棄更沒有退後,一力苦撐;而李鴻章避重就輕的行為就可以看到他在政治上的手段高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瞭財富之上,既不得罪人,又能得到保守派的支持。在1880年之前其實福建水師就已經是亞洲第一瞭,隻是這隻艦隊的領袖太過清高,沒有任何一個文人能不厭煩他,所以在輿論眼裡這隻亞洲的無冕之王是沒有任何理由給它加冕的。在財政問題上就不能忘記一個小人物,一個太監,他是慈喜在內廷最信任的宦官,慈喜能隻手遮天這個太監是立下瞭汗馬功勞的,甚至於沒有這個太監也不會有慈喜的後來的,說到這個太監就必須提到那位滿族最可憐的皇帝,同治皇帝,幼年喪父,又有一個惡毒的母親,他是非常痛苦的,可是他的血統是優良,我是反對血統主義的,可是這個就活瞭19年的皇帝卻是我很喜歡的,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並且是個很勤奮的君主,他支持改革的傾向是很明顯並且富有激情,甚至可以說遠遠超過瞭海的那一邊那個日本人的君主,大傢要理解一點,明治沒有那麼一個強勢的母親,如果有,我可以肯定他同同治相比,隻能算一個懦夫。那個不知死活的太監,竟然敢到當時中國最激進的地方去挑釁他的君主,足可見那個女人的權力欲望已經到瞭什麼地步,自己的兒子,表面上的一國之君,被一個太監挑釁,這大概也算那個時代的一個奇跡,結果呢,小皇帝恨他入骨,可是他沒有那個實力去挑戰他的母親,他是沒有權力對他母親的寵臣下手的,左宗棠這個時候站瞭出來,他對皇帝是很忠誠的,忠誠到甚至於敢去對抗帝國實際上的統治者,安得海是怎麼死的,這筆帳慈喜是絕對要算在左宗棠身上的,可是她沒有,也不敢!相關閱讀推薦:左宗棠後人在哪?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後代名醫輩出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意義:垂暮之年抬著棺材去西征左宗棠與曾國藩的關系:左宗棠為何看不起曾國藩左宗棠的英雄事跡:晚清收復新疆的第一功臣如何評價左宗棠? 晚清名將左宗棠簡介及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