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上位

唐高宗昏聵:是否因高宗無能才致使武則天上位

  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在文德皇後長孫氏所生諸子中排行第三。由於他得瞭風眩病,眼睛無法看東西,就讓武則天替他處理政務。武則天最後控制瞭朝廷大權,於是人們對唐高宗的昏庸就堅信不疑瞭。不過,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   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於病弱,655年,在武則天成為皇後之後,他就讓武則天參與朝政,時人稱為“二聖”。對唐高宗在歷史上的作用,一般認為他是個昏庸之主。范文瀾先生說:“唐高宗臨朝,臣下來奏事,不會作判斷,要宰相提出意見,才算自己有瞭主意。他這種昏懦的性格,勢必扶植起統治階級內部的腐朽勢力,引導國傢從亂到亡的道路。”這樣的說法,把唐高宗這個人徹底否定瞭。   主張高宗昏庸的觀點認為唐高宗患風眩不能視物,百官奏本常由武後代為參決。自顯慶五年(660年)起,政事都委托給武後,權力和皇帝相等。但武則天不久就作威作福,連唐高宗要辦的事也受她控制,唐高宗十分不滿。麟德元年(664年),武後常讓道士入宮行“厭勝”之術,被宦官王伏勝上告。高宗大怒,找西臺侍郎上官儀來商量。上官儀說:“皇後專恣,海內所不允,請廢之。”唐高宗就命上官儀起草廢皇後詔書。不料武後安插在唐高宗身邊的耳目隨即將此事報告武後,武後立刻到高宗面前解釋。唐高宗昏庸懦弱,心有不忍,又怕武後發怒,竟說:“我本來沒有廢你的心思,都是上官儀教我的。”於是,武後指使許敬宗誣告上官儀、王伏勝和廢太子李忠謀反,都被處死,與上官儀有來往的大批朝官,都遭流放或貶官。從此,每當唐高宗上朝,武後都坐在簾後,大小政事都參與裁決,升黜官員或生死大事,都憑武後決定。此後,唐高宗隻是名義上的皇帝,直至弘道元年(683年)在洛陽宮中病死。   與其相反的觀點認為,說唐高宗昏庸是缺乏根據的。說他“昏庸”,最早見於《新唐書》。《新唐書》卷76《則天順聖皇後武氏傳》說:“(武後)已得志,即盜威福,施施無憚避,帝也懦昏,舉能鉗勒,使不得專。”同書卷105《長孫無忌傳》也說:“帝暗於聽受。”同卷《褚遂良傳》說:“帝昏懦,牽於武後。”歐陽修說他昏庸的主要論據,認為唐高宗為武則天所控制,並按其旨意貶殺瞭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唐代書法傢褚遂良書《雁塔聖教序》  其實,褚遂良被貶在武則天當皇後之前,長孫無忌的被殺,是在武則天當上皇後不久的事情。一些專傢認為,這時的武則天還沒有把皇後的位子坐熱,怎麼就能夠“盜威福”貶殺高宗的顧命大臣?實際上,貶殺褚遂良和長孫無忌的不是別人,恰恰就是唐高宗自己。在立武則天為皇後的過程中,這兩位老臣堅決反對,而一心想立武則天的是唐高宗,因而他是武則天最有力的支持者,很明顯,褚遂良、長孫無忌和唐高宗在立武後問題上產生瞭較大的矛盾。不僅如此,長孫無忌憑著國舅的地位,專橫跋扈,而褚遂良以顧托之重,也是“悖戾犯上”。兩人以元老重任自居,一心想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隻是想著曾經對唐高宗有功,根本沒有把高宗放到皇帝應有的崇高地位,而唐高宗此時血氣方剛,對他們的表現早已不滿。當許敬宗誣陷兩人時,唐高宗不派人仔細調查,立即削去長孫無忌的太尉官職和封地,安置到邊遠的黔州。已死於貶地的褚遂良,也被削去官爵。兩人的兒子都在放逐途中被處死。可見,褚遂良和長孫無忌被殺,是武則天的心願,但更是高宗的旨意。整個過程中根本不存在唐高宗被武則天控制的問題,唐高宗的昏庸無從談起。   一些人認為,高宗顯慶以後,唐中央政府與吐蕃、突厥、高麗等或戰或和,以及研討方略、獎懲將士等全系唐高宗決策,對公卿宰臣的任用黜陟也是如此。從唐高宗去世到武則天稱帝,共經歷瞭7年時間,武則天的力量主要是在這個時期集聚起來的,而在此之前,武則天雖然預問朝政,但權力有限,不能左右朝政。   唐高宗在位前14年中,他的政績之犖犖大者主要有:一、他繼續推行瞭唐太宗時加強中央集權的各項制度。二、唐高宗在位前期,至少是尚能維持國力於不墜,而統治區域還稍有擴展。三、唐高宗在位期間社會經濟仍在向上發展。唐高宗政績之所以史書記載較少,也不突出,其原因可能是即位初期元老勛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權重,精明而又有才幹的武則天為皇後後,又直接參與執政。

中國歷史上成功上位的10個歌姬:麻雀如何變鳳凰

  武則天傳奇的故事告訴我們麻雀不僅能變成鳳凰,還可以變成君王,也就是說,英雄不問出處,美女也不用問出身,在刷臉的世界,古往今來都一樣,美女但凡能有點腦子其實都還是能為自己掙到一個體面的身份的,即使不是伴駕帝王側,做個相候夫人更是毫無壓力的。  10.田倩,身份:管仲夫人  說田倩要先說下管仲。管仲是公元前686年前後齊國的丞相。當時齊國經濟比較落後,生產力不發達,管仲合理地開設瞭青樓來增加國傢財政,據說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妓院。《列女傳》卷六中記載瞭《齊管妾倩》的故事,田倩就被後人號稱中國歷史第一歌姬。  青樓女子都是無師自通的哲學傢,她們知道如何讓自己的才貌在人群裡大放光彩。於是機會給有準備的田小姐等來瞭。  那時齊國有個人叫寧戚,有報國之心卻並不得志。一天齊桓公視察農事,見寧戚趕著牛,唱“浩浩乎白水!”齊桓公感覺奇怪,“什麼人唱如此令人費解的歌詞?”齊桓公問管仲,管仲也不知道“浩浩乎白水”是什麼意思,在妓院找田倩作樂時訴瞭心事。  順口問田倩,寧戚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田倩大意回答:寧戚把自己比成一條水中悠遊之魚,但如果被人釣起,它也就不能再回到水中去瞭。當前國傢還沒真正強盛,他想為國效力,不願做個袖手旁觀的人!  一語驚醒夢中人,管丞相明白眼前這個女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趕緊請齊桓公做主把田倩許配給自己。美麗聰明的女人總是容易被人愛慕,又據說齊桓公接見田小姐時也是驚為天人有過嘆息,可所謂君無戲言,齊桓公也隻能作罷,管仲就大擺筵席迎娶瞭田倩過門。   9.趙姬,秦始皇母後     趙姬,我一直認為這是個很悲慘的女子,她本是秦昭襄王時邯鄲妓院裡的一個長得不錯的歌姬,能歌善舞。在一次獻藝時不巧被大商人呂不韋看中,呂不韋有的是銀子,於是趕緊把她給贖出來做瞭自己的小妾。 初嫁呂不韋的日子必定是快樂的。一個有錢又有想法的男人,要給一個女人歡愉實在是輕而易舉,無非是柔情蜜語和揮金如土,然而好景不長,呂不韋大概在為趙姬贖身時就已策劃好瞭這個女子的未來,一個商人既然不缺錢,不缺女人,那麼必定會有些東西是他們深切希望擁有的,比如權力。於是就把已經懷有自己骨肉的趙姬送給嬴子楚,也就是日後秦王嬴政的爹。  趙姬的心情沒人沒關心,反正最終,她聽話瞭,心甘情願為這個男人去做一切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包括把自己交給另外一個男人太子子楚。 後來子楚即位當瞭秦國的大王。趙姬曾經肚子裡的孩子理所當然地成瞭太子。子楚死後,太子成瞭大王,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呂不韋也終於熬成丞相,得到瞭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權力,趙姬自己也做到瞭榮耀至上的太後。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古代歷史上美女們都是如何沐浴洗澡的呢?第一竟是她!誰才是真正的水滸“第一風流美女”金庸筆下三十大美女驚艷排行榜:誰是第一美女古代美女的標準是什麼?古人竟是這樣選美的西遊記中最美艷的女妖精竟是她!美女妖精大比拼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8.衛子夫,漢武帝皇後  衛子夫出身寒微,她母親是平陽公主傢的傭人,她自然一出生就為奴,做瞭公主傢的歌妓。想這衛子夫不僅是美,還有不錯的頭腦。不然平陽公主不會在眾多歌妓裡就單單看中她,用來勾引她的皇帝弟弟鞏固地位。  大傢都知道衛子夫和漢武帝劉徹相識就是在他姐姐平陽公主傢玩。在一群歌女裡,劉徹一眼看上瞭她。衛子夫作為一個平陽公主隨時準備奉獻給皇帝的驚喜,心裡清楚這對自己意味著什麼,於是,當劉徹起身要去幹什麼時,平陽公主就巧妙地為他們安排瞭一場邂逅。仿佛是不經意間,劉徹就與那名叫衛子夫的女子不期而遇啦。劉徹看見那女子一頭烏發在眼前閃閃動人的掠過, 就這樣,沒有水晶鞋,南瓜車,但我們的漢朝灰姑娘也遇見瞭她的王子,被劉徹帶回瞭宮中。  但是宮廷的日子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後宮美女那麼多,還有一個霸道善妒的陳皇後,據說有至少一年的時間,劉先生根本就沒想到要見衛子夫。於是在一次宮裡遣散年老宮女時,衛子夫決定賭一把,在要給皇帝審批遣散的宮女名單裡加上瞭自己。可人兒梨花帶雨,悲悲切切地站在一排年老宮女裡,顯得那麼落寞和讓人憐愛。劉徹一樣在人老珠黃的宮女中拉著她的手,決定許給她一個未來。灰姑娘衛子夫的人生從此開始瞭華麗轉身。  最後我想說的是世界上所有有夢想的灰姑娘不見得誰比誰純真,畢竟想讓自己有更美好的生活也是一種向上的理想。

張作霖指定東北軍繼承人是誰?張學良如何上位的

  對於繼位者,張作霖生前未留任何遺囑。圍繞這個寶座的歸屬,東北軍政內部展開瞭激烈的鬥爭。“小諸葛”楊宇霆主持會議,公佈瞭所謂的“遺囑”,但“東北軍總司令”卻不是張學良。名單上的人選究竟是誰,張學良又是如何最終上位的?  東北的平靜絕非偶然,它緣自於一位新人已掛上帥印。  張學良,字漢卿,一般人稱他為“小六子”,其實是喊他的乳名,並非指他排行老六。  老張除瞭在外面英雄一世外,在傢裡的業績也堪稱優良,共有八子六女,十四個孩子。張學良是長子。  小張十九歲入東北講武堂炮兵科訓練,第二年即畢業入伍。作為東北第一公子,當然不可能屈尊去當兵,而是直接擔任瞭老張衛隊的上校旅長。在乃父光輝的照耀下,小張肩上的牌牌是以火箭速度更換的,短短幾年,就升為瞭東北第三混成旅旅長,授少將銜。  在從軍到接班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小張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當然旁邊也少不瞭有人輔佐,或者說是貴人相助。  張學良人生中的第一個大貴人自然非郭松齡莫屬。郭是東北講武學堂的教官,長得人高馬大,得瞭個外號“郭鬼子”。一個老師,一個學生,師生情誼十分深厚。後來郭鬼子被張作霖抓住要殺頭的時候,張學良還曾想方設法要通過送老師出國的辦法予以搭救。   人都說小張敬師如父,有情有義,孰不知除師生情之外,小張實際對郭老師也依賴甚深。  郭松齡不僅是位優秀的軍事教育工作者,真實戰場上也一樣不含糊。他能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軍校教官,一躍成為奉軍中的主要將領,雖不排除小張在老子耳邊經常吹風說好話的因素,其自身才能突出也是主要原因。  當時奉軍中的大小軍官多為胡子出身的老派人物,打仗就知道拼命往前沖,根本不知道什麼練兵方法、指揮藝術,屬於一幫典型的不懂科學的大老粗。  郭松齡不一樣,他訓練得法,自成體系,經其一手帶出來的部隊不僅技戰術動作嫻熟,而且紀律嚴明,成績冠於全軍。  槍打出頭鳥,這個規律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郭老師一走紅,便引來紅眼病無數。周圍閑言碎語不斷,說郭某人的部隊,軍紀當然是好,可是好看並不一定中用,真打起仗未必能行。(“異口同音,謂公所練之軍隊,紀律雖佳,未必善戰。”)  很快,郭老師就用戰場實績說話瞭。在直奉歷次戰爭中,郭松齡的第八旅戰鬥力之強,不僅令老派人馬瞪目結舌,就連同為新派的“士官系”也刮目相看。  老師照應學生是理所應當的。張學良當時帶的第三旅,經常和第八旅一起作戰,甚至被混在一起,統稱為“三八”旅。  “三八”旅打瞭勝仗,大傢心裡都明白郭松齡功勞很大,但就是沒人肯說郭老師好,都誇張公子用兵有方。  理由非常簡單:嫉妒加拍馬屁嫉妒郭松齡,拍張傢父子的馬屁。  “三八”旅打得好,長官就升得快。張學良不久就因功而由少將晉升為中將,成為第三軍團軍團長。  不管別人怎麼吹捧,小張自己還是拎得清的。他對郭老師十分器重,有時甚至到瞭縱容的地步。  民國十一年(1922年),奉軍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敗北。老張當時很鬱悶,不知如何才能走出困境。這時,張學良及時獻上瞭“整軍經武”方案,即重新改良和整頓軍隊一攬子計劃。  老張雖然是胡子出身,卻閱歷豐富,非等閑之輩,馬上大加稱贊並予以采納。相關閱讀推薦:張學良因何事曾想槍殺父親張作霖?張學良的故事獨鬥袁世凱、段祺瑞、張作霖三大軍閥的民國傳奇張作霖簡介:一代梟雄張作霖的“東北王”之路張作霖臨死前留下瞭什麼遺言?張學良傢族之謎張作霖把兄弟吳玉相原型是誰?歷史上有吳玉相嗎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經過“整軍經武”,奉軍力量大大增強,成為其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得以取勝的一個重要因素。  事實上,“整軍經武”的很大一部分智慧都來自於奉軍中的高手郭松齡和楊宇霆。  對於郭松齡來說,“整軍經武”是奠定他地位和實力的一個新起點。師徒倆從東北講武學堂中提拔和重用瞭一大批年青軍官,形成瞭在奉軍中有一定影響力的“講武系”。  這個門派掛的是小張的牌子,實際掌門人卻是已由郭老師轉變而來的郭將軍。  兒子有進步,老子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生子當如孫仲謀。自己再英雄一世也有盡頭,隻有接班人長能耐瞭,自己以後睡覺才能睡得踏實安穩。  可惜張學良的過分縱容與信任反而害瞭自己的老師,郭鬼子翅膀硬瞭,他要取代自己的老板,由自己來當主角唱大戲,結果被更會唱戲的張老板把性命都給開掉瞭。  對郭松齡,張作霖可謂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因為他認為,自己除瞭老婆之外,什麼都給瞭對方,連今後將要繼位的兒子都托付給他,實際居於太師之位,而郭卻迫不及待,恩將仇報,竟然要取自己“主公”的性命,那還瞭得。  少瞭郭松齡這個生命中的貴人兼導師,張學良從此就難瞭。   以後不管遇到什麼難以搞定的困境(包括“九一八”),他都會喃喃自語:要是郭松齡在,就好瞭……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大帥府內對於張作霖的去世一直密而不宣。  有時候一個人活著與否,並不是他一個人的私事,而是關系無數人升沉禍福的公事。  人們從大帥府的公告中瞭解到,“大帥”隻是在爆炸中受瞭點輕傷,現在安然無恙。不僅能吃能喝能聽小曲,隔三岔五還要應小報的要求,在八卦新聞版登張生活照什麼的。  輕松和假像隻能用於表面維持,大帥府的人其實早已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們在等待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仍留在關內的張學良。  五雷轟頂,萬箭穿心,心如刀割,這些都能用來描述當時小張的心情。  但我覺得,在巨大的悲痛和震驚過後,留在小張腦海裡的,更多的恐怕還是一種茫然和無所適從。  畢竟事件太突然瞭,完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不管怎樣,還是回去再說吧。  治安惡化到這個地步,不化裝是不行瞭。  想來想去,現在隻有當兵的最安全,而當兵的裡面,又隻有夥夫最不引人註意。於是小張乘著天色昏暗,剃瞭頭(隻有長官才留長發),帶上飯勺,扛著大鍋,在幾名得力衛士的保護下,混在撤退士兵中間,坐上悶罐車就回瞭奉天。  在那裡,他將接受一場嚴峻的考驗,並迎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貴人。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小諸葛楊宇霆  傢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大帥走後,必須有人主持大局。  在此背景下,東三省議會聯合會召開瞭。  會議主持人是一直擔任奉軍總參議(相當於總參謀長)的楊宇霆。  如果說郭松齡是奉軍中不可多得的軍事幹才,那麼這位楊先生就是奉軍中首屈一指的軍政兩用人才。  人送楊宇霆綽號:小諸葛。  請千萬不要小看瞭這麼一個名號。雖然平時我們給別人起外號往往是件不禮貌且不受歡迎的事,但“小諸葛”絕對是個例外。  根據歷史記載,真實的諸葛孔明其實未必如《三國演義》和傳說中那樣英明神武。但經過人們幾千年來的演繹和想像,這個形象已被大大神化,成瞭上知天文地理,下懂雞毛蒜皮的世紀完人和超級偶像。  能被人冠以諸葛稱謂(哪怕是小諸葛),就表明這個人本身也有點接近神人瞭。我隻知道,要論有影響的人物,在此之前,湖南的左宗棠算一個,在此之後,隻有廣西的白崇禧獲得過這一光榮稱號。 楊宇霆與張學良  楊宇霆,少年時即有過目成誦之才,十六歲考中秀才,廢科舉後,入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是奉系高層中絕無少有的高級知識分子,“士官系”的代表人物。  此人有宰相之才,善於軍事政治兩手抓,是老帥張作霖生前最為器重和仰仗的“大管傢”。張作霖時代,臺前是老張在指點江山,幕後卻是他楊先生在出謀劃策。  在任期間,大管傢忙著幫老板搞裝修,創傢俱,可謂勞苦功高,成績突出。簡單收集一下,至少包括以下“四大件”:制定田賦制度、修築戰備公路、督辦兵工廠、創建東北海軍。  定田賦,錢有瞭;修公路,路有瞭;辦工廠,槍有瞭;建海軍,水路優勢也有瞭。  所謂高手一亮招,便知有沒有。四件不多,但件件抓到瞭點子,捏住瞭要害,遠慮近憂,一網打盡。  若論治軍理政和戰略眼光,其人超出郭松齡遠甚,可算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第一人!  老張在選賢任能方面是從來不差的。  但是楊先生也有缺點,而這個缺點後來給他帶來瞭殺身之禍。  那就是與處理軍政方面的能力相比,他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似乎要差一點。  往好瞭說叫做對人嚴厲,往壞裡講就叫心胸狹窄,總之人緣很不好。當然這也與奉軍內部派系太多,關系太復雜有關。  奉軍裡面,隨著歷史的沿革,粗粗一分就可以分成兩派:老派和新派。  以跟隨老張打江山出來的老兄弟為一派,稱為老派,代表人物是張作相、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這些人。他們大多屬於草莽英雄,早年打打遊擊劫劫糧草還湊合,下瞭山後打正規戰就不那麼靈光瞭。  除瞭老派,就是新派。但新派內同樣還能分出三六九等。  一派稱為“士官系”,軍官大多為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材生,代表人物為楊宇霆、韓麟春、薑登選等。一派稱為“講武系”,匯集瞭東北講武學堂的精英,代表人物就是郭松齡,其背後實際支持者為張學良。  楊先生的做事原則是對事不對人,除瞭老帥,哪門哪派都敢招呼。  這是一個牛人:我是孔明,我怕誰?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作為新派的楊宇霆曾利用“整軍經武”的機會,大膽樹立新派,把老派人物都排擠在外。毫無疑問,老派人可都不是吃幹飯的,這梁子算結下瞭。  同是軍校出來的,作為海龜的“士官系”與土鱉“講武系”素來明爭暗鬥,隔閡很深,到“講武系”的郭松齡搞叛亂被捕後,“士官系”的盟主楊宇霆又以總參議的身份下達瞭對他的處決令(其實就是他不下,老板張作霖也會逼著他下),這可就把“講武系”全給得罪光瞭。  就連“士官系”內部也有一些人對他不滿意,認為他性情高傲,喜歡高高在上,頤指氣使。  怪來怪去,什麼都不怪,就怪奉軍裡山頭太多,廟不算挺大神仙卻不少。要想在這個蜘蛛網裡做老好人,除非什麼都不幹,做個真正的和稀泥的老油條。  偏偏楊宇霆不是這樣的人,所以換老板的時候,大傢也很想把這個過於嚴厲的管傢一並換下去。  可是現在局面如此詭異,遍觀東北軍政各界,除瞭他楊某人,沒人能壓得住陣腳。於是,人們隻好又把他推到臺前,由他來主持這個對於東北命運來說極其重要的會議。  明爭暗鬥  東三省議會聯合會的核心是出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的人選名單。  此前,這個保安總司令的頭銜是屬於張作霖的。也就是說,誰當瞭這個總司令,誰就真正繼承瞭老帥的衣缽。  事實上,在會議前,各派經過明爭暗鬥、相互妥協後,已基本內定瞭總司令人選。  會議隻是走個過場而已。隻有不明真相的少數人需要猜謎。   不過謎底很快就要揭開。  我可以告訴諸位的是:這個人絕不是張學良。  因為皇姑屯事件是個猝發事件,張作霖中招後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昏迷狀態,幾乎什麼都沒交待。他身前也未指定任何人接班。畢竟帝制早已廢除,共和也已實行多年,雖然子繼父業趨勢十分明顯,但不到那一步,誰也不好意思把話說得過於明白。  老張在世,小張承繼大統自然毫無懸念。但現在老張不在瞭,大傢都得繼續端碗吃飯,誰能保證自己這碗飯繼續吃香吃好,就得好好惦量惦量瞭。  別怪世態炎涼,隻能說人性本來如此。  楊宇霆認為,小張肩膀尚顯稚嫩,恐怕暫時很難勝任老張留下的這副擔子。  不是他一個人這樣想,相當多的人都作如是觀,特別是在平定郭松齡一役之後。  接著,楊先生又把自己給排除瞭。他有自知之明,既然是“小諸葛”,角色定位就是輔佐型的能臣,在心理上就沒有“登大寶”的準備和打算。  更何況,他也知道這麼多年來,自己在朝野上下樹敵頗多,即使有這想法,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  他需要提出一個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名單。  在宣佈這一名單之前,這位大管傢也充分考慮到瞭小主人的情緒和心理承受力。  因此,會場上“適時”地出現瞭一份《大元帥遺囑》:  我在回來的路上不幸挨瞭炸,現在快不行瞭(“今病勢已駕,殆朝暮人間矣”)。我成人當兵後就發誓要以生命報效國傢,所以早就不怕死瞭,現在我已經五十四歲瞭,死瞭倒也沒什麼,就是還沒完成我的救國志向(“惟是救國之志未遂”),太遺憾瞭。現在我把守衛治理奉天的重任,交給我兒子張學良,你們要幫我多料理他。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這絕不是張老爺子的語調,倒是很像孫老爺子(孫中山)的絕筆。如果老張當時還能撐著立下斷氣遺囑,絕不至於這麼假文酸醋,他隻會說:媽拉巴子是免票,後腦勺子是護照,老子今天是過不瞭這一關瞭,弟兄們帶著小六子好好幹吧……  楊參議到底做過秀才,愣是無中生有地把老張打扮成瞭個文化人。  “假遺囑”的前段部分明顯是在應付差事,任何一個當過兵的人死翹瞭以後都可以加以套用(隻需修改一下死亡時的歲數)。  實質體現在後面那句話:守衛治理奉天。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擺明這是個地方官,沒有誰做瞭省長還兼國傢主席的道理,所以這就意味著小六子的東三省總司令肯定是當不成瞭。  這就是楊宇霆和會議參加者們準備留給張學良的面子。  有人說,這份《大元帥遺囑》是楊宇霆之流違背張學良意願偷偷炮制出來的。  違背張學良意願,這可能是事實。因為他並沒有明確主動地表示過不想繼任掌門。但“偷偷”就談不上瞭。畢竟事關重大,大帥沒來得及留遺囑這件事在內部知情人中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如果這份假遺囑不是得到瞭與會的大多數人(包括張學良)同意,誰敢再重新捏造一份出來並當眾宣讀?  就像任何一次頒獎一樣,安慰獎總是放在最前面的。  大傢都把期待的眼神投向瞭楊宇霆,等著他宣佈那個特等大獎的獲得者。  謎底隨即揭開,果然是他!  會議主持人隨後提出表決,一切毫無懸念,因為贊成的人遠遠超過半數。  但是人們發現,偏偏這個人沒有到場。立刻有未舉手的人提出,鑒於被選舉人本人不在場,這樣推舉有欠妥當,不合規矩。  楊參議不愧是官場老手,回答從容不迫:本人不在而推舉甚多,說明眾望歸一。  再沒有任何異議。   主持人當場宣佈:選舉結果有效。  命運大逆轉  此時,張學良的心一定已經悲涼到瞭極點,但他隻能選擇被動接受,此外沒有其它任何辦法。  東三省最高軍政長官就要新鮮出爐瞭,這個人卻不是他。  就在這時,歷史的天秤又一次發生瞭驚人的逆轉,一個人忽然出現在會場門口,並引起瞭一片驚呼聲。  此人身著孝袍,腰系麻繩,腳蹬麻鞋,不像是開會來的,倒像是奔喪來的。  張學良人生中第二個貴人來瞭!  張作相,時任吉林省督軍兼省長,老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擔任奉軍第二軍軍長,是張學良的頂頭上司。  聽名字,你可能會認為他與張作霖有什麼親戚關系。其實不是,兩人同姓純屬巧合。盡管不是血緣上的親戚,但這兩人絕對有過命的交情。歷史上,張作霖兩次結盟,張作相均榜上有名。  張作相之所以能“眾望歸一”,說得直白一點,是因為隻有他才是當時各派均能接受的人物。  郭鬼子造反,十萬精銳直逼奉天,形勢危如累卵,幸虧他和吳俊升兩人拼死護主,才轉危為安。此事不僅使老張感慨系之,認為關鍵時候還是幾個老兄弟最忠心,而且為他自己在老派中贏得瞭信任。  郭部兵敗,除處決郭鬼子外,老張氣惱之下,還準備將叛亂將領一律處死。幸虧張作相以平叛功臣之身再三苦諫,才保住瞭他們的性命。  郭老師鬧事,小張同學自然不能免責,用老張的話說,自己兒子“信任郭鬼子已經勝過信任他老子”瞭。按照老張的性格,死罪雖可免(總要有人接班),活罪卻難逃,也是張作相充分發揮好人做到底精神,使盡渾身解數,做工作,說好話,總算讓小張得以全身而退。  無論老派還是新派,對張作相隻有兩個字的評價:厚道,三個字的評價:真厚道。  既有與老帥八拜結交的資歷,又有平叛立功的業績,還不會為難兄弟們,這樣的人,不選他,選誰?  在會議召開前,已經有人把總司令軍服送到瞭張作相府上。  但是張作相用實際行動表明瞭自己的態度。  進入會場後,他手捧那套保安總司令的軍服,把它放在瞭張學良面前。  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人人面面相覷。小張本人也手足無措,連忙站起來表示自己太年輕,各方面經驗不足,還是敦請老叔(張學良對張作相以叔伯輩相稱)統管東三省軍政大權為好。  當著眾人的面,張作相聲淚俱下,動瞭真感情:老帥在世時,經常要我關照漢卿,我如就任此職,無顏面對九泉之下的老帥。漢卿年輕有為,子承父業名正言順,大敵當前不能再拖瞭。  這些話入情入理,真是說到小張心坎裡去瞭,一時間既感動又激動。  對會議的選舉結果和任命,張作相表示實難從命,理由是要趕回錦州給母親辦喪事(“作相不孝,傢母歸天,作相隨即赴錦治母喪”)。  一個多星期後,即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東三省省議會聯合會推翻舉手表決的方法,改用選票推舉,結果張學良順利當選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實踐出真知,誰說二者不可得兼的。  毫無疑問,在時年二十七歲的少帥走上紅地毯的那一刻,他心裡一定充滿瞭對那個被他稱為老叔的人的無限感激之情。  大傢沒有看錯,這確實是一個天底下少見的忠實厚道之人。  當東北王的桂冠向他招手時,他毅然選擇瞭放棄,隻為瞭一句承諾:老帥在世時,我答應老帥要關照漢卿!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神龍政變如何迫使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顯如何上位

  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女帝武則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復辟的事件。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力圖擁立李顯為君,故稱武則天的男寵:麟臺監張易之、司仆卿張昌宗謀反,率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  次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禪讓於太子。第四天,李顯正式即位,是為唐中宗。二月初四甲寅(3月3日),復國號為唐,武周朝終結,因為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稱之為革命。     政變經過  長安四年(704年)十二月,80歲的武則天因病避居迎仙宮。  武則天的病情很嚴重。朝堂無主,宰相也難見女皇。迎仙宮中隻有張易之、張宗昌侍奉武則天左右,外人不得入內。史載:“則天不豫。張易之與弟昌宗入閣侍疾,潛圖逆亂。”張易之兄弟有沒有造反謀逆的計劃呢?我們找不出確切的證據來。但張易之兩人極有可能怕武則天去世後不僅權勢不在,還可能大禍臨頭,所以結納羽林軍將帥和部分大臣以防不測也是可能的事情。反正當時長安城中出現瞭“易之兄弟謀反”的傳聞和帖子。  張柬之和桓彥范、敬暉等大臣決定乘機誅殺張易之,逼病重的武則天讓位,復辟唐朝。張柬之利用職權迅速安排桓彥范、敬暉兩人擔任羽林將軍,掌握禁兵,為政變提供保障。當時皇太子李顯在北門起居。桓彥范、敬暉利用禁軍將軍身份拜謁李顯,密陳政變計劃,得到太子的贊同。張柬之早年在外地擔任刺史時,曾與荊州長史楊元琰一同泛舟。談起武周的亂象,兩人相互約定:“他日你我得志,當彼此相助,同圖匡復。”張柬之此時也推薦楊元琰擔任羽林將軍,共同籌劃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在迎仙宮的消息越來越少。政變集團決定就此發難。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聯合左羽林將軍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楊元琰、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官兵五百餘人向宮中進發。其中李湛、李多祚前往東宮迎接皇太子李顯。李顯毅然出宮,走到瞭羽林軍的前頭。一行人走到玄武門時,官兵們看到太子出面,山呼萬歲。張柬之、桓彥范等人就簇擁著李顯沖向迎仙宮。在宮門口,守衛與叛亂者發生瞭小規模沖突。張柬之簇擁著李顯輕易就斬關而入。當時武則天在迎仙宮的集仙殿養病。張易之、張昌宗兩人就在集仙殿內,聽到外面喧囂,拿著兵器出來觀看。在廊下,洶湧而來的羽林軍將張易之兄弟當場殺死。張柬之等人事先還分派羽林軍去各自的傢中斬殺張易之的哥哥、汴州刺史張昌期,司禮少卿張同休。張傢兄弟的腦袋很快就出現在天津橋南。長安的士庶百姓見瞭,沒有不歡叫相賀的。有的人還臠割張傢兄弟的肉,在一夕之間就隻剩下骷髏架子瞭。   卻說殿內的武則天聽到外面人聲雜沓,心知有變,撐起病體出來察看。她看到瞭張易之兄弟的屍體,看到張柬之等人持劍而來,大致知道瞭什麼情況。武則天畢竟是政治老手。隻見她緩緩地回到病床,聚斂精力厲聲問道:“何人作亂啊?”張柬之推擁著李顯,並示意武士們湧到武則天病床前,說道:“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誅二逆,怕計劃漏泄,所以事先沒有稟報皇上……”  武則天強硬地打斷張柬之的話,怒目瞪著李顯,喝問:“這是你的主意?你怎麼敢這麼做?現在張傢兩兄弟已經伏誅瞭,你還不快回到東宮去!”  張柬之同樣強硬地回答:“太子不能再返東宮瞭。以前高宗皇帝將太子殿下托付給陛下。現在太子年紀已長,天意人心都歸順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皇帝的厚恩,所以奉太子誅賊,請陛下立即傳位太子,上順天心,下孚民望。”   武則天這才明白張柬之此行不單是為瞭誅殺張易之兄弟這麼簡單,而是沖著自己的皇位來著。這是逼宮。突然間,武則天感覺到一陣暈眩。她沒有精力再跟兒子和大臣們理論瞭,隻能默默地低下頭。“謝皇上恩準!”張柬之朗聲謝恩。  當時,相王李旦也率領南衙禁兵在宮外加強警備,配合宮內的政變行動。李旦和李顯一樣是個懦弱的皇子,他為自己今天的行動嚇瞭一跳。一旁參與行動的兒子李隆基驚訝地看著父親。李旦意識到在兒子面前要維持一個果敢、英武的父親形象,忙挺直瞭腰板。就在他膽戰心驚的時候,宮外傳來瞭陣陣歡呼聲。李旦的一顆心落瞭下來。  政變成功瞭!  神龍政變的血腥氣隻停留在當天的張氏兄弟之死上。張柬之和李顯並沒有大開殺戒。  病中的武則天得到瞭妥善安置。她雖然被迫將國政交給李顯監國,並在不久之後禪位給瞭李顯,成瞭“大聖皇帝”。1年後,武則天即將逝世。朝廷適時公佈瞭武則天的“遺制”。武則天在遺制中說要“祔廟”、“歸陵”,也就是主動要求歸附到李唐的宗廟,去丈夫高宗的陵墓合葬。武則天還主動要求去掉帝號,自己不願意做皇帝瞭,改稱“則天大聖皇後”。武則天最終還是作為唐朝的皇後進入瞭乾陵。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之前朝廷公佈的所謂武則天“遺制”極可能不是武則天的意願,但之後公佈的赦免武則天情敵王、蕭二傢及政敵褚遂良、韓瑗等人子孫親屬的罪行,令他們復業的內容極可能是她真實的意思。相關閱讀推薦:唐朝歷史上神龍政變後續:武三思韋後亂政奪權唐朝神龍政變的過程:細說武則天走下神壇的經過神龍政變的背景:女皇武則天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什麼是神龍政變?歷史上哪個朝代發生的神龍政變神龍政變:大唐王朝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最後歲月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沒幾天,武則天在上陽宮仙居殿去世,享年83歲。唐朝上謚號為“則天大聖皇後”,祔葬於唐高祖乾陵。唐睿宗李旦在李顯之後即位,給“則天大聖皇後”改瞭一個字,叫“天後”,不久又追尊為“大聖天後”,改號為“則天皇太後”。  武則天最終還是失敗瞭。  神龍政變又被稱為“五王政變”。因為政變後,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  對於張柬之等人的政變行動,當時和後來的人都持支持肯定態度。唐人皇甫澈就在《賦四相詩·中書令漢陽王張柬之》一詩中寫道:  周歷革元命,天步值艱阻。烈烈張漢陽,左袒清諸武。  休明神器正,文物舊儀睹。南向翊大君,西宮朝聖母。  茂勛鏤鐘鼎,鴻勞食茅土。至今稱五王,卓立邁萬古。  但是張柬之五人的下場並不好,這和他們的政治幼稚病有關。當初,敬暉和桓彥范等人誅殺張易之兄弟後,洛州長史薛季昶曾經對敬暉說:“二兇雖除,呂產、呂祿那樣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們應該借著兵勢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暉多次向張柬之提起,張柬之都不同意,敬暉也沒堅持。薛季昶感嘆道:“我不知道日後會死在什麼地方瞭。”之後,武三思勾結李顯的韋皇後,“內行相事,反易國政”,武氏傢庭武三思等及其羽黨仍當權用事,“為天下所患”。一些議論就將責任推卸給敬暉。   武三思勾結韋皇後,譖毀張柬之等,最後抓住敬暉的一個把柄告發瞭張柬之等五人。唐中宗李顯下詔說:“則天大聖皇後,往以憂勞不豫,兇豎弄權。暉等因興甲兵,鏟除妖孽,朕錄其勞效,備極寵勞。自謂勛高一時,遂欲權傾四海,擅作威福,輕侮國章,悖道棄義,莫斯之甚。暉可崖州司馬,柬之可新州司馬,恕己可竇州司馬,玄暐可白州司馬,並員外置。”張柬之五人都被貶官。敬暉在失掉權柄,受制於武三思後,每每推床嗟嘆惋惜,直至彈指出血。政治鬥爭往往是殘酷的,沒有後悔藥可吃。張柬之這時才說出當初不乘勝追擊,順便將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傢勢力鏟除幹凈的原因:“這應該是皇上的事情。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以勇烈聞名。我留下武傢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夠親自鋤奸立威。現在大勢已去,再來說這些都沒有意義瞭。”敬暉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殺。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袁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  殺害張柬之五人的唐中宗李顯實在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他確實控制不瞭處於轉折關頭的唐朝天下。新的政變已經在長安城裡醞釀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大禹做瞭什麼功績使他得到舜的重視上位?

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瞭極高的威望。 天子的聲威教化甚至達到瞭荒漠的邊陲。 於是帝舜召集各部落酋長舉行隆重的祭祀,在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治水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今河南登封縣)為其封國。 帝舜在位33年後,正式將禹推薦給上天,讓他作為帝位的繼承人。又17年,舜在南巡中逝世。舜死後,禹守孝三年,仍按傳統的禪讓制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自己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記夏本紀》)。禹於是再即天子位。南面接受天下諸侯的朝拜,在嵩山陽城(河南登封縣郜成鎮)建都,國號為夏後。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大禹建立夏後政權後,追封先代遺民,賜給土地,賜給姓氏,並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背我天子的各種措施。”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日歷,以建寅之月為正月。 禹帝立為天子後,舉用皋陶為帝位繼承人,把他推薦給上天,並把國政授給他,但是皋陶沒有繼任就死瞭。禹把皋陶的後代有的封在英、六兩地,有的封在許地。後來又舉用瞭益,把國政授給他。

三國歷史上哪幾位小妾修成瞭正果而成功的上位?

  曹操夫人卞氏  曹操一生共有十五位妻妾,前三位依次是丁夫人、劉夫人、卞夫人,結發妻子丁夫人沒有生育,劉夫人育有一子一女,長子叫曹昂,女兒叫清河長公主,劉夫人早死,其子女托付丁夫人撫養,曹操征張繡,其子曹昂陣亡,丁夫人愛子心切從此返回娘傢,曹操多次去接無奈丁夫人心如死灰情願織佈為生也不願與曹操再續前緣。恰此時,歌妓出身的卞夫人被曹操看中納之為妾。  董卓作亂,曹操刺殺董卓未遂逃離京城,消息傳到曹操的老傢亳州,曹操手下人惶恐不安,尤其袁術傳言曹操兇多吉少,於是都要求散夥回傢,卞氏沉著冷靜的說:夫君吉兇還未明確,若就此散夥,一旦夫君回來,有何面目再相見呢?如果真的大禍臨頭,你們再決定去留又有何妨!大傢認為卞夫人說的對,於是都留瞭下來,卞夫人有膽有識聰明機智很受曹操寵愛。卞氏身上有很多中國婦女的優良傳統,她孝悌、節儉,經常慰問丁夫人,從不穿華麗的衣裳,也不佩戴首飾,傢具喜用黑色。她為人坦誠,曹操每次獲得豐厚的戰利品都帶回來讓其挑選,卞氏開始不要,但架不住曹操的殷勤,便隨意選取其中中檔的留下,曹操問,為什麼不選上等的?卞氏答:“取其上者為貪,取其下者為偽,故取其中者。”   曹操封魏王,曹丕做太子,百官皆來祝賀,而卞夫人沒有露出喜色,有人問,兒子做太子,你為什麼不感到高興呢?她說:魏王以曹丕年長,所以立為後嗣,我唯恐教導無方,有什麼可以高興的呢!曹操聞聽贊曰:“怒不變容,喜不失節,實在難得。”卞夫人從一個歌妓到小妾,最後成為皇太後、太皇太後,這裡面除她自身所具有的品德之外,其所付出的艱辛也隻有她一個人知道。  劉備夫人吳氏  劉備是三國中最重友輕色的一代帝王,也是後宮最不昌盛的一位,在顛沛流離中先後娶瞭甘夫人、糜夫人、孫夫人、穆夫人四位夫人,其中,甘夫人、糜夫人在戰亂中相繼過世,孫夫人偷偷跑回娘傢東吳就再也沒有回來,劉備平定益州時有人勸他納劉焉(原益州牧)兒媳吳氏為妾,劉備覺得與劉焉同族娶之不厚道。劉備又聽說吳氏與哥哥吳壹自幼喪失雙親,其父生前與劉焉有舊,因而隨劉焉入蜀,當時有善相之人說吳氏以後當大貴,劉焉有異志於是納為兒媳,不久劉焉父子相繼去世。法正以晉文公娶侄媳婦而稱霸諸侯的例子予以勸諫,劉備聽從勸諫娶為夫人。後來劉備稱王,封吳氏為王後,劉備建立蜀漢稱帝,吳氏為皇後,後主繼位,尊稱皇太後。於公元245年去世與劉備合葬惠陵,死後追謚穆夫人。   孫權夫人潘氏  孫權治國有方,然而後宮卻最亂。子女爭權、寵妃爭位鬧得不可開交讓孫權大費腦筋。起初潘氏的父親因犯法被處死,潘夫人與姐姐屬於罪犯傢屬被沒入後宮充當宮女,但潘夫人長相甚美又有一套拿手絕活——女紅,孫權無意中發現瞭潘氏就把她召入後宮,潘氏運用紡織技藝為孫權精心繡繪山川地圖,從此孫權行軍打仗隻帶她一人隨行,為瞭避免露宿野外遭蚊蟲叮咬,潘氏又制作瞭紫綃緯帳,因此備受孫權寵愛,生太子孫亮,立為皇後。   潘氏雖被立為皇後,但她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袁夫人是袁術的女兒,孫權曾有意立袁夫人為皇後,袁夫人以自己無後為由將皇後讓給瞭潘氏,可潘氏不僅不感恩反而想方設法讒害袁夫人以及後宮眾多侍妾,後來孫權得病,潘氏欲效仿呂雉專權故事,宮女們聯合起來趁潘氏睡覺的時候將其勒死。雖然潘夫人下場可悲,但這不能抹殺她是孫權生前唯一被立為皇後的一位。相關閱讀推薦:三國歷史上曹操親手授予“光榮之傢”的人是誰?三國最戲劇性的時刻:皇帝被殺隻處置瞭從犯三國歷史上的曹魏的智囊荀彧為何找個剩女結婚? 揭秘:三國歷史上是何許人要聯合馬超反叛劉備?揭秘:三國歷史上曹操都殺瞭哪些朋友和故交?魏文帝曹丕:三國史上媽和老婆先救誰的始作俑者

武則天書法:上位不僅靠宮鬥 女皇書法造詣也很高

  熱播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中,年輕時的武則天在復雜的宮廷政治鬥爭中,因聰慧、果敢、善良、正直而立於不敗之地,而歷史上真實的武則天,僅靠“宮鬥”自然是不能上位的,成為一代女皇,還需要更多“利器”,學識是最重要的一項,從她存世的書法作品中可見一斑。  史上女書法傢,“後宮”居上品  能夠進入中國書法史的女書法傢並不多,尤其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更是寥若晨星,如今為普通人熟知的古代女書法傢隻有兩位,一位是“書聖”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另一位就是女皇武則天。大多女書法傢很難留下一點斷簡殘篇,能讓後人親眼目睹的作品少之又少,而女皇武則天留下瞭一方《升仙太子碑》,以證其書法造詣。  清代的厲鶚先生在他所著《玉臺書史》中記錄瞭211位中國歷史上的女書法傢,這也是迄今為止為數不多的對我國古代歷史上女書法傢的整體梳理。其中第一卷《宮閨》中的女書法傢最多,共有55位女書法傢,可見“後宮”女書法傢在歷史上的地位之重。讓人驚訝的是,從漢代的孝成許皇後起,共有29位“皇後”進入書法史,另外,還有貴妃、公主、女官共二十餘人。女書法傢中皇後如此之多,一是她們地位顯赫,更有“話語權”,正史記載中方有其一席之地,而另一個原因就是書法讓這些女性不同於尋常之輩。  《玉臺書史》記錄的這29位皇後中,其他人的敘述不過二三十字,卻給武則天千字篇幅的記載,可見其在書法史上地位之重。   李世民推崇王羲之 李治鐘情於翰墨  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中,才人徐惠為瞭博得李世民歡心,投其所好,勤練王羲之《蘭亭序》,這是唐代後宮的真實寫照。  唐太宗李世民是文武兼備的英才。據《全唐書》記載,李世民喜好文藝,擅長詩文,對王羲之的書法尤其鐘愛,在其一生中,不遺餘力地重金求購王羲之的作品,對《蘭亭序》更是推崇備至,他曾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做贊,還專門寫瞭書法論著《筆法訣》、《論書》《指意》等傳世,李世民的《溫泉銘》唐拓片現存法國巴黎大學圖書館。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武則天與佛教的前世今生緣:武則天為何崇佛武則天和佛教關系:武則天如何利用佛教登上皇位揭秘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三大貢獻:科舉、水利和詩賦李世民死後令無子嗣嬪妃出傢僅誰例外?非武則天唐高宗有戀母心理:武則天成功上位竟是這原因

唐高宗有戀母心理:武則天成功上位竟是這原因

  唐高宗李治歷來都被一些人看作是昏懦之君,被武則天以媚術迷惑,致使李唐王朝大權旁落。其實在這段歷史時期,唐高宗的作用往往被人們忽視瞭。事實上,高宗之所以會如此迷戀武則天,是由於他的戀母心理,使他對武則天產生瞭一種似母親又似情人的感情。  現代心理學證明,兒子有一種強烈地渴望母親的照料、保護、無處不在的愛和贊許的欲念。這種心理被稱之為戀母心理。具體到唐高宗李治,就是指他對其母長孫皇後的依戀和愛戀。那麼,長孫皇後在高宗的心裡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長孫皇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夫人,並為其養育瞭三個兒子。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李治最小,自然最得母親的寵愛。史稱長孫皇後喜好讀書,做事必按禮法。對她的公公唐高祖十分孝順,又賢德寬厚,與後宮眾嬪妃皆能融洽相處,待宮中諸王子、公主猶如自己親生兒一般,因此宮中無不愛戴。在李治幼小的心靈中,母親是溫柔而又慈愛的。  在唐朝創業之初,長孫氏隨李世民征戰南北,與她的哥哥一樣,為唐朝的創建立下瞭大功。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兄逼父,這和時人的道德行為是不相符合的。關鍵時刻,是長孫皇後挺身而出,親慰將士,使軍心大振,一舉殲滅瞭李建成、李元吉的勢力,使李世民順利地登上瞭皇位。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治逐漸感悟到,他的母親是英明果斷、不讓須眉的女中豪傑。   太宗即位後,長孫氏被冊封為皇後,母儀天下。她不僅將後宮管理的有條不紊,還積極輔佐太宗,對太宗有極大的影響力。每逢大臣直諫,觸怒瞭太宗,她總會從中調節,力陳諫臣忠君愛國。一次唐太宗退朝後怒氣沖天地說要殺“田舍翁”,長孫皇後問是怎麼回事。太宗說魏徵總是在上朝的時候侮辱我。長孫皇後聽後,馬上換上朝服向太宗祝賀,並說:“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徵直,是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一番話讓太宗頓感欣慰。魏徵能在唐太宗身邊多年直諫而不遭貶殺,與長孫皇後對太宗的規勸不無幹系。甚至是在長孫皇後病重之時,還不忘國事,勸太宗把被貶的房玄齡召回朝中加以重用:“玄齡事陛下,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洩,非有大故,願勿棄之。”她死後不久,太宗就把房玄齡召回,官復原職。長孫皇後就是這樣時時刻刻地幫助著丈夫,即使到瞭垂危之際還告誡他要“親君子,遠小人,納忠諫,屏讒慝” 。長孫皇後死後,唐太宗看著她生前所寫的《女則》一書,痛苦道:“皇後此書,足可垂於後代。我豈不達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規諫,輔朕之闕,今不復聞善言,是內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可見,長孫皇後是深謀遠慮,參政甚深,對太宗極有影響力的一位富有智慧的女人。李治當時雖然年幼,但也逐漸明白,母親是一個深謀遠慮,有極強的議政、參政能力之人。  可惜,如此溫柔慈祥、英明果斷的母親竟然在李治8歲時永遠地離他而去瞭!8歲的孩子,正是享受母愛的年齡,失去母親使他痛不欲生。“哀慕感動左右,太宗屢加慰撫”。母親的早逝給高宗的心靈帶來瞭深重的創傷。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在男人身上,當他們還小的時候,母親以及其他照顧他們的女性對他們的情愛,日後出現在記憶裡,也是一份重大的力量,指導他們去趨向女人。”對母親的愛使男孩“總在尋找一個能代替母親形象的女人,因為這個形象從他最稚嫩的年代開始,早已統轄著他的心靈”。這段話用在李冶身上是極其適合的,因為他的心靈中的確是被他母親占據瞭。  勾利軍教授認為,之後十多年,李治對母親的思念更深瞭,他在潛意識中一直在不斷地尋找與母親相似的女人,直到他遇到瞭武則天。相關閱讀推薦:唐高宗李治廢立皇後之謎:如何廢王皇後立武則天揭秘唐高宗廢太子李忠:為躲避刺客竟穿女人服裝唐高宗李治:被老爸和老婆的光芒掩蓋的大唐皇帝武則天搞定唐高宗李治的“殺手鐧”到底是什麼?母女共侍唐高宗的悲慘結局:揭唐高宗的亂倫癖好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李治與武則天初遇時,還隻是個年輕的太子。武則天則剛剛入宮,是太宗的才人。當時李治身邊並不缺少女人,但武氏的成熟穩健以及她頗似長孫皇後的氣質深深地吸引瞭高宗。很快,武則天就由太宗的後妃變成瞭高宗的情人。而到永徽年間,高宗在感業寺又見武媚娘時更是感慨萬分,相對落淚。此時的武氏歷經坎坷,更透露出一種成熟女人的風韻,一種頗似母親的氣息,這強烈地吸引著高宗。  此時的高宗,初登帝位,心請十分壓抑。一方面,他懦弱的性格使他無法駕禦群臣;另一方面,輔政大臣以長輩自居,時時拿太宗來壓他,動輒訓導,使得高宗除瞭點頭答應外毫無發言權。太宗雖死,但消失的隻是他的肉體,他的餘威仍舊壓在高宗身上,甚至籠罩著整個朝廷。此時的高宗多麼希望能得到母親的支持和安慰啊!就在這時,武氏再次出現。雖然武氏與長孫皇後實際上有很大的差別,但在高宗眼裡,她們是多麼相似啊!  武則天性格剛烈,又有豪氣。這在她入宮之初就表現無疑。她在做太宗才人時,曾自告奮勇為太宗馴一匹名叫獅子驄的寶馬。此馬肥壯暴烈,無人能馴。武氏說隻要給她三樣東西,她就能馴服此馬:“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這種勇武剛烈的性格正是高宗所缺乏的,但又是他最需要的。看來武氏最令高宗傾倒之處就在這裡。有瞭這種氣概,高宗就能增強信心,使他在群臣面前挺直腰桿說話。   同時,武氏又是溫柔的。史稱“武氏巧惠,多權數,初入宮,卑辭屈體以事後,後愛之,數稱美於上”。武氏重回宮後,對當時高宗的皇後王氏“卑辭屈體”,服侍得體貼周到,王皇後對她贊不絕口。她侍奉高宗則更是加倍地溫柔體貼,使高宗感受到瞭如母親般無微不至的關懷。  在武則天當上皇後和參政之後,她在政治上的能力與才華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武氏在太宗身邊服侍瞭12年,卻未被其重視。太宗英明睿智,慧眼識天下英才,卻偏偏對身邊這個相伴數十年的“中國歷史上最奇特之人物”視而不見。反倒是他懦弱無能的兒子發現瞭這個奇女子,並對她依戀終生。是來自高宗心靈深處的對母親的摯愛,使他發現瞭這個頗似母親的女子。對高宗來說,武氏是情人,更是母親;是妻子,更是得力的助手。有瞭她,高宗可以擺脫太宗的陰影,可以駕禦群臣,可以開創另一個“貞觀之治”。事實也證明,武氏的能力並沒有讓他失望。  李治歷來被一些人看成是昏懦之君,被武則天以媚術迷惑,致使李唐王朝大權旁落。在對唐高宗——武則天這一時期的歷史研究中,高宗往往是被研究者忽視的一個人物。如在高宗冊封武則天為後一事上,許多學者或立足於武後自身條件和她的主觀努力;或著眼於社會環境,強調事件的客觀背景,對高宗在這個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卻極少有論及。事實上,最先提出立武氏為後的,是高宗;最後拍板決定的,還是高宗。他的戀母心理,使他對比自己年長四歲的武則天產生瞭一種似母親又似情人的感情,也給予他力量去與反對者爭執,甚至是去求他的舅舅輔政大臣長孫無忌。高宗的戀母心理,在對武則天的依戀中表現無疑。  勾利軍教授以女性的眼光細膩地分析瞭唐高宗的心理活動,為我們展現瞭高宗和武則天關系的一個特殊之謎,相信會引起許多讀者的共嗚,促使大傢進一步思索。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清朝入選秀女爭寵上位的非常手段:選秀重看身份

  電視連續劇《甄嬛傳》開始的一幕就是清朝皇室大選秀女,許多八旗出身的名門閨秀進入瞭選秀的行列。經過層層篩選,17歲的女兒甄嬛與沈眉莊、安陵容3人被皇帝看中而一起入選進宮。3人進宮後由於傢世和門第的不同,以及其父官職地位的不同而被冊封的封號和位份也不同。沈眉莊因父親官居濟州協領而被冊封為貴人,位份較高,住進瞭富麗堂皇的咸福宮;父親是大理寺少卿的甄嬛被冊封為“常在”,則入住偏僻的碎玉軒;窮鄉僻壤來的縣丞之女安陵容地位最低,隻被冊封為“答應”,卻和另一位“答應”一起入住延禧宮。  清朝的後宮,上至皇後,下到宮女,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旗人,是清朝獨有的。因此,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後宮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獨有的後宮。  清太祖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創立瞭八旗制度,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來的狩獵組織的基礎上建立的,是軍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軍事、生產等多方面職能。以黃、白、紅、藍四色旗幟為標志,組成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八旗。清入主中原後,旗人又有八旗和內務府包衣三旗的區別。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這是清政權賴以統治的主要支柱;內務府包衣三旗則是清皇室的奴隸,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盡管清初將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稱為秀女,但挑選的方法和她們在宮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選一次,由戶部主持,可備皇後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即三代以內、血緣關系比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其中雖然也有一些人最終被逐漸升為妃嬪,但承擔後宮雜役的,都是內務府包衣之女。到瞭清代後期,包衣三旗的應選女子就不再稱為秀女,而在挑選宮女時,就明確地說“引見包衣三旗使女”瞭。所以說,能夠成為清廷後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挑選秀女的目的,除瞭充實皇帝的後宮,就是為皇室子孫拴婚,或為親王、郡王和他們的兒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們要走進紫禁城高高的宮墻,也就不那麼簡單瞭,必須經過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嚴格審查旗屬與年齡,不在旗的想參加選秀,勢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選秀,也是自討苦吃。順治朝規定: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閑散壯丁傢中年滿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備選秀女,十七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乾隆五年,即公元1740年進一步規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規定的年限之內因種種原因沒有參加閱選,下屆仍要參加閱選。  沒有經過閱選的旗人女子,即使到瞭20多歲也不準私自聘嫁,如有違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長官,即所在旗都統要進行查參,予以懲治。然而,就在這一規定發佈的第二年,閩浙總督德沛上瞭一道奏折,請求乾隆皇帝允許他年過17歲的兒子恒志與兩廣總督馬爾泰的女兒完婚,但是,馬爾泰的這位千金還沒有參加過選秀女。此事令乾隆皇帝大為惱火,命令德沛立即趕赴京師,當面訓飭,同時強調:“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選看後方準聘嫁。  凡在旗的人,理宜敬謹遵行。近見尚有未經選看之秀女聘定許字者,朝廷大臣等有奏事之責者,雖系蒙朕恩俞允,究與體制未協。選看八旗秀女,原為王、阿哥等擇取福晉;若在未經挑選之前即行結親許字,非為廢弛舊制,並恐無奏事責任之人,或不敢陳奏之人,伊等已行許字之女,朕因不知,另指他人,亦大有關系;且八旗秀女,於十三四歲即行選看,並無耽擱之虞。”相關閱讀推薦:大清朝時期皇帝選秀女:拼的隻是傢世與美貌無關揭秘:古代皇帝選妃步驟 秀女需進行裸身體檢古代如何選秀女?咸豐皇帝當年怎樣挑選漂亮秀女清朝皇宮選美真實現場照片:清代如何選秀女?揭秘清代後宮是如何挑選秀女的? 秀女是做什麼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據說,乾隆皇帝當時振振有詞地說瞭三條理由:其一,每三年一次的選秀女是為諸王和眾皇子挑選妻室,並非是為瞭給自己充實後宮;其二,一旦因選秀拆散瞭他人的姻緣,也是因為沒有遵守“我朝定制”,違法在先,並非皇傢的責任;其三,即使為瞭選秀等上三年兩載,應選秀女也不過十六七歲,不會耽誤她的終身。最後,乾隆皇帝命令“戶部通行傳諭八旗,所有未經選看之秀女,斷不可私先結親,務須遵例於選看後再行結親聘嫁。”  乾隆二十年,即公元1755年,再次補充規定:應閱視的秀女,在未受閱選之前私自與宗室王公結親者,其母傢照隱瞞秀女例議處。至於參選秀女的年齡,根據清宮檔案,到清末光緒年間,最小的是11歲,大的可達20歲。  每到準備挑選秀女的時候,先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準後,立即行文八旗都統衙門,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因為有病、殘疾、相貌醜陋而確實不能入選者,也必須經過逐層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統咨行戶部,戶部奏明皇帝,獲得允準後才能免去應選的義務,聽其自行婚嫁。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到京城。由於眾多秀女的傢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傢尚有車輛,而兵丁之傢隻能雇車乘坐。因此,乾隆時規定:“引看女子,無論大小官員、兵丁女子,每人賞銀一兩,以為雇車之需。……此項銀兩,……著動用戶部庫銀。”秀女們抵達京城後,在入宮應選的前一天,坐在騾車上,由本旗的參領、領催等安排次序,稱為“排車”,根據滿、蒙、漢排列先後的次序。最前面是宮中後妃的親戚,其次是以前被選中留瞭牌子、這次復選的女子,最後是本次新選送的秀女,分別依年齡為序排列,魚貫銜尾而行,車樹雙燈,上有“某旗某佐領某某人之女”的標識。  日落時分發車,入夜時進入地安門,到神武門外等待宮門開啟後下車,在宮中太監的引導下,按順序進入順貞門。秀女們乘坐的騾車則從神武門夾道東行而南,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北行,經北街市,然後再經地安門來到神武門外,這時,已是第二天中午瞭。初選完畢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依次登上她們來時所乘坐的騾車,各歸其傢。這種井然有序的排車法,是嘉慶年間的一位名叫丹巴多爾濟的額駙發明的。  當應選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走下騾車後,先由戶部司官維持秩序,再由太監引入宮中。禦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閱選秀女的場所。一般每天隻閱看兩個旗,根據各旗參選秀女人數的多少進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後選閱,但有時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  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這叫做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撂牌子。然後,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復選,復選而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經復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還有兩種命運:一是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傢;一是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後妃的候選人。如果成為後妃的候選人,手續會更為復雜,初次“引閱”之後,屢屢“復看”,有“記名”的,這是被選中留牌子的;有“上記名”的,這是皇帝親自選中留牌子的。最後,還要經過“留宮住宿”進行考察,在留宮住宿的秀女中選定數人,其餘的都撂牌子。  當“秀女”二字映入人們眼簾時,人們的直覺是秀女應有沉魚落雁之貌,然而,靚麗的容貌是否是當選秀女的主要標準呢?這裡有一張清末應選秀女的照片,似乎很難將這些面孔與任何一個表述美貌的詞匯聯系起來,非但如此,少女們愛美的天性也成瞭非分之想。  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閱看時,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而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好色”也是極不名譽的,“美女禍國”從來都是帝王和他們的大臣們翻雲覆雨的護身符,因而這一標準總在若即若離、諱莫如深的撲朔迷離中。乾隆四十三年,即公元1778年,一位縣學生員攔下禦駕,懇請乾隆皇帝就削減皇後烏拉那拉氏喪儀之事下罪己詔,致使龍顏大怒,但仍未忘記陳述那拉氏冊後“並非以色選愛升”,後來失寵,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總之絕不肯承認自己好色。  清朝皇室公開的兩條標準,一是品德,一是門第。清代冊封皇後、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寬仁、孝慈、溫恭、淑慎,“誕育名門”、“祥鐘華閥”等等。其中,門第又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光緒皇帝的皇後隆裕的相貌奇醜,但她是慈禧皇太後的侄女,因此,她成瞭皇後。被光緒皇帝視為紅顏知己的珍妃入選時,她的父親是侍郎長敘,祖父是曾任總督的裕泰,伯父是廣州將軍長善,長善又是大學士桂良的女婿,是恭親王奕訢的連襟,因此他他拉姐妹雙雙入選為珍、瑾二嬪。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敬事房傳旨:原任公爵之女著封為妃,將軍之女著封為妃,知府之女著封為嬪,員外郎之女著封為嬪,欽此。這道敬事房傳下的聖旨,更說明瞭秀女的傢世和門第,不僅關系到秀女本人是否入選,而且關系到入選後她在宮中的地位。所以,清宮選秀女,絕非是在選美,而是在“拼爹”。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慈禧太後獲得咸豐皇帝寵幸之謎:慈禧如何上位的

  慈禧太後獲得咸豐皇帝寵幸之謎  咸豐二年(1852年),那拉氏慈禧已是17歲的大姑娘瞭。她出落得俊美可愛,嬌媚迷人。恰在這一年,皇太後為咸豐帝挑選秀女。經層層篩選,慈禧幸運地被選中瞭。同時被選中的還有後來成為皇後的鈕祜祿氏。當時,鈕祜祿氏被選為嬪,比那拉氏高一級。那拉氏被選為貴人。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那拉氏被封為蘭貴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歲的那拉氏正式入宮,住在長春宮。這長春宮的正殿高懸著乾隆帝的禦筆匾額,上書“敬修內則”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誡後宮妃嬪要嚴格遵照祖宗傢法行事,謹慎地規范自己的一切言行。  蘭貴人看到這四個字做何感想呢?這位爭強好勝的年輕女子是不會受任何規條約束的。她想的是如何不擇手段地攫取到更高的權位。但是,談何容易。  清代後宮妃嬪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皇後以下的妃嬪共分七級。第一級是皇貴妃,第二級是貴妃,第三級是妃,第四級是嬪,第五級是貴人,第六級是常在,第七級是答應。以上統稱內廷主位。  慈禧年輕時半身像  當時,慈禧隻是一個貴人,是第五級。慈禧對她這個地位,很不滿意。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但她深知,不能過於著急,要一步一步來,一個等級一個等級地去爭取。實踐證明,慈禧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二年的努力,她晉為懿嬪;又過二年,晉為懿妃;再過一年,晉為懿貴妃。也就是說,隻經過短短五年的時間.慈禧便由第五級的蘭貴人躍升為第二級的懿貴妃瞭。此時的慈禧已經22歲瞭。在咸豐帝的眼裡,她是越發地美麗瞭。  慈禧在眾多的妃嬪中脫穎而出,固然有天賜的自然機緣,但也不能否認獨造的人為因素。從某種程度講,這獨造的人為因素正是天賜的自然機緣的前提。在妃子如林、宮女如雲的宮廷內部,一個年輕的妃子要想盡快超升,隻有獲得皇帝的青睞和寵幸。那麼,蘭貴人是怎樣獲得咸豐帝寵幸的呢?這要先從咸豐帝談起。  咸豐帝是個悲劇人物,他是個憂患皇帝和風流天子。咸豐帝生於道光十一年六月八日(1831年7月16日),死於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他18歲當皇帝,31歲病死,在位約12年。  說他是憂患皇帝,是因為他在位的12年,在他看來,沒有一天是平安無事的。對咸豐帝來講,內憂外患無一日不在。  內憂是指以太平天國為首的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歲生日這天,拜上帝會宣佈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而此時,咸豐帝即位剛剛8個月。這對年僅18歲的青年皇帝咸豐是個沉重的打擊。咸豐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853年5月6日),太平軍攻入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天京為太平天國首都。太平天國起義歷時14年,遍及18省,幾達大半個中國。咸豐帝死後三年,這個大起義才被鎮壓下去。也就是說,太平天國大起義伴隨瞭咸豐帝一生。  外患是指英、法、俄、美諸列強醞釀與發動的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諸列強發動瞭第二次鴉片戰爭。在這之前,就處於醞釀階段,然後步步升級。他們先攻廣州,次攻天津,再攻北京,直逼得咸豐帝北逃熱河。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同治孝哲毅皇後真的是被慈禧虐待致死的嗎咸豐死前不殺慈禧的原因:早年喪母 怕幼兒孤苦!揭秘:清朝時期慈禧點狀元為何看上倒數第一名?慈禧太後有幾個兒子你知道嗎?慈禧竟共兩個兒子精通梳流行發式:揭開李連英討慈禧喜歡之秘訣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一個年輕皇帝,對內要對付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一次農民大起義,對外要對付武裝到牙齒的英、法、美、俄世界上幾個最大的資本主義強國的侵略,他感到力不從心,捉襟見肘。可以說,一個年輕而軟弱的皇帝遇到瞭復雜且艱難的局勢。  不僅如此,咸豐帝還是個不爭氣的風流天子。面對風雲變幻的局勢,他一籌莫展,便開始追求聲色,貪圖玩樂瞭。他即位之初,年輕氣盛,也想幹一番大事業,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統治。漢史氏說:“觀其初政,非不思振作有為。曾不數年,晏安如故。”他久居宮內,初涉政壇,對國內國外情況,均不甚瞭瞭。面對風雲變幻的局勢,他一籌莫展,便開始追求聲色,貪圖玩樂瞭。  他戀女色。《滿清外史》載:  已而洪楊之亂日熾,兵革遍天下,清兵屢戰北,警報日有所聞。奕詝(咸豐帝)置不顧,方寄  情聲色以自娛,暇輒攜妃嬪遊行園中。  這裡的園指的是圓明園。圓明園是一座大型皇傢園林,兼有禦苑和宮廷兩種功能,距北京城40裡。自雍正帝始,圓明園便成為清朝歷代皇帝春秋駐蹕之所,即是夏宮。圓明園景觀各異,宛若畫境。且禮節比紫禁城的要求可疏簡些。皇帝為求舒適與方便,都願意住在這裡,前朝皇帝於三四月始入園,八月往熱河木蘭秋狝,然後回宮。咸豐帝比前任有過之而無不及,極為貪戀園居。他是剛過新年即赴園。熱河秋狝後,尚須返園,至十二月始還宮。或者幹脆不往秋狝,一直在園中住下去。其原因在於宮禁森嚴,必須恪守祖制,不得縱情聲色。所以,咸豐帝托言因疾頤養,在園內耽延時日。 咸豐皇帝畫像  園居久瞭,在他眼前轉來轉去的全是清一色的滿洲女子,不免生厭,便捉摸起婀娜多姿的漢族女子來。本來清代傢法極嚴,入關之初,順治帝之母莊妃,因福臨春秋未壯,恐他日惑於女色,因於宮門外豎二塊鐵牌,上書:“敢以小腳女子入此門者斬。”小腳女子是指漢族女子,因滿族女子是不纏足的。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祖制也是可以打破的。某奸佞大臣為阿諛奉迎咸豐帝,便心生一計,“托言天下多事,圓明園地在郊外,禁禦間,夜徼宜加嚴密。內侍既不敷用,且親近左右,恐不能周至,今雇民間婦女入內,以備打更,巡邏寢室四周,更番為役。文宗(咸豐帝)旨允之。此數十女子,始得入內。每夕以三人輪直寢宮外,人執梆鈴一,入夜則於宮側擊之。文宗因召入,隨意幸焉”。理由可謂冠冕堂皇,然不過是為滿足咸豐帝的心理變態的需求而已。  以後,咸豐帝在這數十名年輕貌美的漢女中挑選出更為佳麗動人的,加以位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春。“文宗漁色,於圓明園隅,暗藏春色,謂之四春,世競傳之”。這四春是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羅春。她們都是良傢女子,是被迫入宮的。《清稗類鈔》對四春的稱呼不同:“園中侍有五春之寵,所謂天地一傢春者,乃孝欽後(慈禧)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皆漢女分居之。”除四春之外,咸豐帝還鐘情於一位曹寡婦。這位山西孀婦,長得美妙絕綸,特別是一雙小腳,不到三寸。她的鞋也與眾不同,鞋底是菜玉做的,內襯香屑,鞋尖綴著光彩奪目的明珠。入宮後,“咸豐帝最眷之”。  咸豐帝因近女色,不得不借助於秘藥。《十葉野聞》記下瞭一個故事:  咸豐中,貴陽丁文誠翰林。一日,上疏言軍事,上大嘉賞,特命召見。上方駐蹕圓明園。文誠於黎明詣朝房,候叫起。時六月初旬,天氣甚熱,丁方禦葛衫袍褂,獨坐小屋內。忽顧見室隅一小幾,幾上置玻璃盤一,中貯馬乳蒲桃十數顆,極肥碩,異於常種,翠色如新擷者。私訝六月初旬,外間蒲桃(葡萄) 結實,才如豆耳,安得有此鮮熟者。方渴甚,遂試取一枚食之,覺甘香迥異常品,因復食二三枚。俄頃,腹中有異征,覺熱如熾炭,陽道忽暴長,俄至尺許,堅不可屈,乃大驚。顧上已升殿,第一起入見己良久,次即及己,無如何,則仆地抱腹宛轉號痛。內侍不得己,即令人掖以出,然尚不敢起立,亦不敢仰臥。其從者以板至,側身睡其上,舁歸海淀一友人傢中。友,故內務府司官,習知宮內事,詢所苦。文誠命屏左右,私語以故。友曰:“此媚藥之最烈者。禁中蓄媚藥數十種,以此為第一,即閹人服之,亦可驟生人道。與婦人交,藥力弛則復其初。此必內監竊出,未及藏庋,而君誤食之爾,然亦殆矣。”急延醫診視,困臥十餘日始起。  這位文質彬彬的翰林總算機智,裝病脫險,沒有露醜。但這媚藥是咸豐帝所用則是無疑的。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為補陽氣之不足,咸豐帝常飲鹿血。他常近女色,毫無節制,身體愈來愈差。問禦醫如何才能使身體強壯起來,禦醫對癥治療,建議他可以飲鹿血,借以補陽分之虛虧。咸豐帝立命養鹿100餘匹,每天都喝鹿血。北逃熱河時,他還想帶著這些鹿走。但由於兵荒馬亂,未能如願。  咸豐帝還是個酒徒。但一飲即醉,一醉便耍酒風。“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幸免於死,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所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大概他心中苦悶,借酒澆愁,拿人泄憤吧?  他有些藝術細胞,愛看戲,有時親當導演,甚至粉墨登場。無論在紫禁城,在圓明園,還是在熱河行宮,他都經常點戲看。他親自指導太監演戲,教過《教子》《八扯》等戲,並學習演唱過《朱仙鎮》《青石山》《三岔口》《平安如意》《”四盟山》《問路》《羊肚湯》等戲。他當皇帝真不如當個演員更合適。  他還吸鴉片。即位不久,他就吸上瞭鴉片煙。這種煙叫益壽如意膏,又稱紫霞膏。太平軍所向披靡,占領瞭半個中國,他“宵肝焦勞,恒以此自遣”。北獰熱河後,江山有失掉的危險,他“更沈溺於是”,此時吸的鴉片叫福壽膏。   咸豐帝就是這樣一個不爭氣的風流皇帝。他戀女色,吃媚藥,飲鹿血,嗜醇酒,喜觀劇,吸鴉片,整天過著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他本來體質就差,還因騎馬受過傷。那是“為皇子時,從獵南苑,馳逐群獸之間,墜馬傷股。經上馴院正骨治之,故終身行動不甚便。咸豐初,京中市井語有“跛龍病鳳掌朝堂’之謠,謂慈安善病也”。可見,他是個行動不便的”跋龍”。加之,縱情聲色,所以“體多疾,面帶黃”。  看著一天天地衰弱下去的皇帝不知何時會丟下她們而去,那拉氏憂心如焚。面對咸豐帝的玩世不恭,溫良的皇後鈕祜祿氏,束手無策。工於心計且抱負遠大的那拉氏,既看到皇帝不久於世,又深知皇後無能為力。那麼,就隻有靠自己。  那拉氏在謀劃著攫取最高的皇權。  那拉氏之所以得到瞭咸豐帝的寵幸,是有原因的。  一是姿容超群,美貌無雙。她是天生麗質,無與倫比。她自己曾得意地對別人說:“入宮後,宮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為我所制。”美到遭人嫉恨的程度,可見有多麼美瞭。《十葉野聞》記載瞭咸豐帝迷戀那拉氏的情景:“當文宗(咸豐帝)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長恨歌》中所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大有唐明皇愛慕楊貴妃的浪漫味道哩!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二是聰明伶俐,善體人意。智慧卓犖不凡,性格機敏善變。這為那拉氏邀得專寵提供瞭不可或缺的契機。《滿清外史》記道:“少而慧黠。”《清稗類鈔》記道:”有機智,遇事輒先意承旨,深嬖之。”

揭秘民國富商張靜江:替孫中山管錢 幫蔣介石上位

  在民國史上,有這麼一位功高蓋世、人送外號“現代呂不韋”的奇人:不僅是二十世紀初江浙財團的四大亨之一(其一生在商場創造瞭現代中國的許多“第一”:第一個創辦證券交易所,第一個創辦西湖博覽會),而且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孫中山稱他為“革命聖人”、“中華第一奇人”;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毛澤東稱他是“有經濟眼光”的人。  他就是民國富商、政壇元老張靜江。  能幹“商界奇人”出國開拓商務  張靜江,浙江湖州南潯鎮人,其祖父張頌賢與外祖父龐雲,“均為絲商巨賈,個性又都開朗豪爽、冒險進取、熱心公益,人傑(張靜江的名)自幼受熏陶”,兩人對張靜江一生的影響很大。張靜江自小愛打抱不平,當時被大人們稱為“小俠”。這個少年俠客在一次沖進火海救人時被嚴重燒傷,雖然大難不死,但落下終生殘疾,髖骨摔折,股骨斷裂,走路一跛一跛的。但這絲毫未改他的豪俠性格。  90年,欽差大臣孫寶琦奉命出使法國,身邊缺一個機敏能幹的商務隨員。有人引薦張靜江,孫寶琦大為賞識。張靜江在巴黎獨資經商,開辦通運公司,專營古玩瓷器,兼營絲茶綢緞,並在美國紐約開設分公司。巴黎許多服裝客商都趕來同他談生意,希望通過這個年僅二十多歲的“商界奇人”打開中法商路。這個身體殘疾的中國早期商務隨員,就這樣在清末民初擔當瞭出國開拓商務的領路人。 張靜江  仗義賣掉茶店資助孫中山革命  張靜江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之所以被稱為“現代呂不韋”,是因為沒有他的仗義疏財,就沒有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沒有他的鼎力相助,就沒有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迅速崛起與大權在握。  905年8月,張靜江與孫中山在赴法的輪船上相遇,之後便成為終身摯友,一直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籌資助款。  短短的航程中,孫中山與張靜江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上岸後兩人揖別,張靜江給孫中山留下瞭地址,並約定瞭日後互通電報進行聯絡的暗號。他對孫中山說:“你今後若有困難,在給我的電報中以ABCDE為數碼,A為法郎一萬元,B為兩萬元,C為三萬元,D為四萬元,E為五萬元。我一接到你的電報,立即將款子給你匯去。”  孫中山見過太多口惠而實不至的“支持者”。況且,要真正拿金錢贊助革命,須要有一種毀傢紓難的精神,張靜江真能做到嗎?孫中山將信將疑,至美國後讓黃興辦理,以探真假。結果錢分文不少,如數領取。此舉令孫中山大為驚奇,認為遇到瞭革命“奇人”。相關閱讀推薦:張靜江:孫中山和蔣介石心目中的“革命聖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自此以後,每遇革命款項不濟,孫中山便想到瞭張靜江的匯款之約,而張每次均能按時如數將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於款項不支,反清起義無法舉行,張靜江將他在巴黎通運公司所經營的一個茶店賣掉以資起義。孫中山曾言:“自同盟會成立之後,始有向外籌資之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名者,張靜江也,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  地位“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為瞭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 9 4年7月8日,孫中山在日本籌建中華革命黨,並任命張靜江為財政部長,為此孫中山曾言:“張原屬富豪出身,黨內財務,唯張所為。”可見張靜江在孫中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9 8年“討袁之役”失敗,張靜江又往東京、巴黎,支持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被任命為財政部長。  袁世凱死後,張靜江回國開辦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與蔣介石交往密切,曾是蔣介石加入中華革命黨的監誓人。  90年月4日,張靜江遵照孫中山之命到上海創辦證券交易所,繼續為革命籌措經費,使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一步步地渡過難關。孫中山對張靜江的仗義疏財之舉一直深銘於心。

一刺成名!揭秘曹操如何借行刺董卓“成功上位”

  廣告的手法很多,有極力渲染誇大功效的,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  而曹操,基本屬於後者。大丈夫生逢亂世,自當建功立業,名垂青史。但幹事業是需要本錢的,要麼有錢糧,像淮南袁術,地廣糧多;要麼有威望,像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隻要振臂一呼,總不乏追隨者。  曹操的處境有些特殊,也有些尷尬。雖說也是祖上有名,但到瞭曹操這裡基本沒留下多少資本,動不動還會被人稱作“宦官之後”。雖然混到瞭驍騎校尉的位置上,卻時常要受到漢末那些腐儒舊臣們的節制和輕慢。  和平時期也就罷瞭,隻是混口飯吃。但在這個群雄驚奇的當口,如何脫穎而出、縱橫天下自然就成瞭擺在曹操面前的首要思考。既然沒有錢糧,那就需要名聲。問題是如何才能獲得名聲呢?做法當然是“做廣告”。要不,誰能知道你的志向呢。  就在曹操跟著何進、袁紹瞎混的時候,黃巾起義爆發瞭,全國一下子陷入瞭混亂之中。為保衛京師,大將軍何進奏請天子下詔讓董卓率兵勤王。董卓這一來不要緊,戀著就不想走瞭。因為手握重兵,勢力是一天比一天壯大。時隔不久,狼子野心就暴露出來瞭,廢少帝,立劉協,殺大臣,戮百姓,搞得朝堂上下烏煙瘴氣。此時的朝廷,生殺予奪,全在董卓的一閃念。  面對董卓亂政,血腥鎮壓,朝堂上的臣子們敢怒不敢言。王允還算清醒,利用自己過生日的機會,召集漢朝舊臣到府中一聚。因為心情不好,喝著喝著就大瞭。想起董卓的種種暴行,眾大臣不禁“掩面而哭”。到瞭這個時候,這些臣子們還在顧忌面子(哭起來也是羞羞答答的)。就在群臣近乎表演的哭泣中,卻有一人“撫掌大笑”道:“滿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眾人抬頭一看,原來是驍騎校尉曹操。見曹操擾亂氣氛,不悲反喜,王允對著曹操就是一頓斥責。不料曹操說道:“非笑別事,笑眾大臣無一計殺董卓也。某雖不才,略施小計,可斷董卓頭,懸於都門外,以謝天下。”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曹操的“廣告”開始瞭。王允一聽大喜,趕緊避席求教。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其實,也不是曹操好出風頭,或一時心血來潮,早在董卓亂政之初,曹操就知道此人定不能長久,早就有瞭取而代之、謀取天下的打算。問題是董卓手握大權,又有呂佈從中相助,要想殺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曹操隻能不動聲色,暗中積蓄力量。在別人避之尚且惟恐不及的情況下,曹操卻是主動接近,逐步取得瞭董卓的賞識和信任。相關閱讀推薦:曹操與紅顏知己蔡文姬的故事:曹操為何不娶蔡文姬揭秘:三國中為何曹操與張繡仇人相見分外熱情?揭秘:華佗能為關羽刮骨療傷為何不能為曹操治病?揭秘:三國時代“好色”才子為何曹操侄女殉情?曹操手下猛將如雲:誰是曹操手下第一流的猛將?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此時,當王允問曹操有何高見的時候,曹操毫不掩飾的說道:“近日操近身以事董卓者,實有意圖之。”接著,曹操就說出瞭自己的計劃:“聞司徒有七寶刀一口,願借與操入相府,可刺殺之。”那麼,刺殺董卓一定非用寶刀不可麼?其實也全不盡然。誰都知道,普通的刀子一樣能殺人。但曹操是何等心機之人,這麼說自然有他的道理,他想的是帶上一口寶刀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獻刀為名,順利進入相府;二是一旦事情敗露,也好借以脫身。由此可見,曹操對於能否行刺成功並無多大把握。更準確一點講,曹操並非一定要殺死董卓。  既然知道沒有把握,曹操為何還要弄出這麼大的動靜來呢。其實,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深入虎穴、冒險行刺必定會引起朝野和天下震動,成功與否,自己都將成為眾望所歸的大英雄;而去瞭不殺,又可以為自己迅速積蓄力量贏得寶貴的時間和空間。想來按曹操一貫的脾氣秉性,怎麼可能甘心去為別人“做嫁衣”呢。假若刺殺成功,朝廷權力必定重新回到王允等人手中,自己充其量就是一個“刺客”的角色而已。而如果失敗被殺,那就得不償失瞭。一舉兩得的辦法就是,搞一個“假行刺”事件,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很顯然,暫時留下董卓性命,對自己有利。  曹操的這種心態,到瞭相府之後表現的尤為明顯。其實,如果曹操真想殺董卓,至少有兩次機會不容錯過。但因為曹操有自己的打算,自然就讓這看似極度兇險的刺殺行動變成瞭曹操一個人的表演瞭。  機會之一:曹操進入相府,當董卓聽曹操說“馬羸,行遲”的時候,立即讓呂佈去為曹操挑選一匹良馬來。此時一對一,應該具備瞭最佳刺殺時機。但曹操卻是“意欲拔刀,懼卓有力,不敢下手”,刺客怕被行刺的人,顯然有些說不過去。其實不是曹操不敢殺,而是不想殺,董卓再有力,這一刀下去還能再有反抗的機會?   機會之二:董卓側過身之後,曹操又“急掣寶刀在手”。結果這個動作卻被董卓從鏡子中看到瞭,於是急忙回身,質問曹操。曹操一見,趕緊倒轉刀把,跪下說道:“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這一次,看似兇險,其實卻是曹操故意做給董卓看的,為的就是給董卓造成一個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假象。  董卓接過一看,果然是一口寶刀,沒來得及多想,順手就遞給剛剛回來的呂佈,然後領著曹操看馬去瞭。趁著這個機會,曹操不敢怠慢,說一句“願試一騎”,快馬加鞭就逃走瞭。見曹操遠去,呂佈才對董卓說:“恰才曹操有刺父之狀,及被喝破,故推獻刀。”直到此時,董卓才有所警覺:“吾亦甚疑。”在這個環節上,曹操把握的極其到位,既給董卓留下一個大大的疑問,又不至於讓董卓提前識破,傷害性命。  事情終於查清瞭,曹操確有行刺的重大嫌疑。於是董卓立即畫影圖形,發下海浦文書,全國通緝曹操。這一來,曹操頓時名聲大震。而曹操,顯然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名氣大瞭就有瞭資本,就能積聚力量。於是回到傢鄉,散盡傢財,招募兵勇。因為有董卓給自己做的免費廣告,“應募之士,如雨駢集”,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最後“曹兵壯士五千,屯於陳留。”曹操終於具備瞭一爭天下的基本條件。而此時,後來與之爭雄的劉備,還在四處依附打遊擊呢?  在權謀詐術上,曹操的確堪稱絕頂高手,一般人很難望其項背。怪不得汝南高士許劭早年這樣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今日觀之,此言不虛。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漢武帝在後宮爭鬥中上位之謎:其上位幕後推手是誰

  漢武帝劉徹,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後王娡。七歲時被冊立為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瞭西漢王朝最強盛最輝煌的時期。古代史料《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他也因此成為瞭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大漢天子卻是一個在五個女人爭鬥夾縫中登上大位的皇帝。有關史料上所說的“太子生母栗姬因嫉妒錯過好局,長公主與王美人連手廢榮立彘。”就是說的這件事情。  漢景帝元年,即公元前156年,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降生人間,被取名為劉彘,後改名劉徹。當時圍繞在劉徹周圍有五個女人,這五個女人雖然身份不同,地位不等,但是她們卻都是大漢王朝後宮中既能呼風喚雨,也可點石成金的漂亮美女。她們把大漢王朝攪弄得昏天黑地,腥風血雨,但是隨著薄皇後和太子劉榮的被廢,以及竇太後力挺梁王繼位的失敗,這個毫不起眼的“徹兒”,後來竟成為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一代君王漢武帝。   第一個女人:薄皇後  在這場爭奪皇位的連環大戲中,這五個女人第一個登臺出場的女人是薄皇後。  薄皇後,漢景帝劉啟的第一個皇後。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他的祖母就給他指定瞭這門親事,因而薄氏也就成為瞭太子妃。而這個太子妃在漢景帝即位以後,自然也就成瞭薄皇後。然而薄氏雖貴為皇後,卻一生始終沒有懷孕生子。這在“母以子貴”的帝王之傢是一個致命硬傷!漢景帝有十四個兒子,分別出自六個妃嬪,唯獨這個正宮皇後沒有子此,不知道是當時的天意使然,還是薄皇後的命運不濟?  於是,大漢王朝因為薄皇後的無子繼位而引發瞭一場宮闈的爭鬥,更是一場後劉啟時代的皇位角逐。  正因為“皇後無子”,也就是漢景帝沒有嫡子,他的十四個兒子都有瞭被立為太子的可能。這樣,劉徹也就突破瞭“立嫡”第一關。雖然如此,但是還有難以逾越的第二關,也就是“立長”關。排行第十的劉徹距離太子之位依然遙遙無期。相關閱讀推薦:史上最離譜皇後:漢武帝生母嫁瞭人生完孩子再入宮!衛子夫隻是漢武帝的生育機器?劉徹最愛是王夫人揭秘:漢武帝第一任皇後阿嬌為何敗給草根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究竟最喜歡誰?衛子夫陳阿嬌還是李夫人漢武帝為李夫人招魂是怎麼一回事?李夫人怎麼死的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第二個女人:王娡,漢武帝的生身母親。  這時,劉徹生命中第二個重要的女人出現瞭。這個女人就是漢武帝的生母王娡。  王娡,漢武帝的生身母親。但她早年由母親臧兒做主,嫁入金王孫傢,生下一個女兒。女兒嫁瞭金龜婿,臧兒本已志得意滿。算命先生突然向臧兒泄露天機:你的兩個女兒將來都能大福大貴。王娡已經嫁得很不錯瞭啊!但是,臧兒不滿足,於是再次決定,把王娡從金王孫傢裡奪回來,重新嫁入瞭帝王傢!  不久,王娡和妹妹王兒姁先後被臧兒送入大漢的宮中。沒想到這個被送到太子宮中的王娡,竟然一口氣生瞭一個皇子,三個公主,一龍三鳳。而她妹妹王兒姁更瞭不得,接連生瞭四個皇子。  漢景帝四年,即公元前153年,四歲的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同年,漢景帝又封他的長子,也就是栗姬的大兒子劉榮做瞭皇太子。王娡拋夫棄女,投身大漢後宮,生瞭龍子,封地封王,首戰告捷。但是,她的野心並沒有到此終止,畢竟膠東王距離皇太子之位相差甚遠,王娡不會就此偃旗息鼓。   第三個女人:長公主劉嫖  第三個影響少年劉徹命運的女人是長公主劉嫖。長公主也稱館陶公主、竇太主,她是竇太後的第一個女兒。長公主的女兒陳阿嬌,就是那個名傳千古的“金屋藏嬌”的阿嬌。長公主的眼光相當高,正所謂“嫁人不要嫁別人,一定要嫁皇帝接班人”。隻有當朝太子才配得上她傢的金枝玉葉。  劉嫖下手很快,即刻向新立的太子劉榮拋去橄欖枝。但是,劉嫖覺得十拿九穩的這門親事立即就告吹瞭,原因是被太子劉榮的母親栗姬拒絕瞭。就再劉嫖碰瞭一鼻子灰的節骨眼上,皇十子劉徹的母親王娡王美人來到瞭她的面前。於是長公主劉嫖和王美人王娡一拍即合,當即定下瞭攻守同盟,意欲聯手獨霸後宮。  其實,這個攻守同盟並不復雜,就是將長公主的女兒阿嬌嫁與王美人的兒子劉徹,再擁立劉徹為太子。長公主劉嫖為瞭讓女兒能當上大漢的皇後,她一心要成為廢立太子的操盤手。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第四個女人:栗姬  長公主劉嫖和王美人王娡聯手首先要對付的,就是影響劉徹命運的第四個女人栗姬。  栗姬是漢景帝長子劉榮的生身母親,為漢景帝一共生瞭三個兒子。漢景帝四年,即公元前153年,栗姬的大兒子劉榮被冊封為太子,但栗姬卻意外地沒有被封後,心中對此十分不滿。就在此時,長公主劉嫖前來向她提親,然而卻遭到栗姬不計後果地就斷然拒絕瞭。栗姬的斷然拒絕,不僅得罪瞭大漢的長公主,同時也使劉榮的太子寶座失去瞭有力的支撐,這是栗姬所始料不及的。  於是,這位大漢的長公主便開始“倒栗挺王,廢榮立徹”全面操盤。她的第一步,就是利用自己與漢景帝的姐弟關系,攻訐栗姬。長公主對景帝說,栗姬派她的侍者在長公主背後詛咒和唾罵她。漢景帝的城府極深,當時並未發作,但他對栗姬的好感指數從此一路暴跌。劉榮當上太子還不到一年,栗姬失寵,劉榮被廢為臨江王。  第五個女人:竇太後  影響劉徹命運的第五個女人便是當時左右大漢朝政的竇太後。  竇太後,名漪,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瞭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津有味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皇後呂雉以皇太後的操縱國政。當時,竇氏年輕貌美,雖居皇宮卻未得高祖臨幸,但依然嫵媚動人,而且聰明伶俐有餘。呂後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竇氏因傢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裡。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瞭,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裡瞭。就這樣她去瞭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願,但到瞭代國,代王劉桓卻非常喜歡她,先與她生瞭個女兒劉嫖,後又生瞭兩個兒子,長子劉啟和次子劉武。   代王原來的王後生瞭四個兒子後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為漢文帝後,原王後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死。這樣,文帝即位不久,於前元元年,即公元前180年的春天冊封竇氏為皇後,長子劉啟立為太子,劉嫖封為館陶長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為代王,後封為梁孝王。  文帝去世後,景帝劉啟即位。這時已經雙目失明的竇皇後成瞭皇太後。竇太後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景帝對這個同胞手足也感情至深,不僅同輦進出,而且想傳位於他。初元三年,即公元前154年,當時還未立天子,在一次傢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後,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心卻很歡喜。竇太後聽瞭也極高興。皇太後又提出想以武為嗣,征求大臣意見。大臣們都反對,劉武繼位之事失敗。於是,她就轉而支持劉徹登上瞭太子之位。  其實,中國帝王史上,“太後現象”不容小視。所以,做瞭皇太後的竇氏,在皇帝的繼承權上,是很有發言權的,而與王美人一條心的長公主正是竇太後的親生女兒。而劉徹不僅是自己的的孫子,也是自己的外孫。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史上最強寡婦慈禧是怎樣上位的?慈禧如何奪得大權

  道光皇帝死瞭,年輕的咸豐皇帝即位,中國即將迎來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如果,道光皇帝能像他的老祖宗一樣多生幾個兒子;如果,咸豐皇帝沒有娶那個葉赫那拉氏的女孩;如果,咸豐皇帝當年摔死瞭而不是摔成瞭殘疾……  帝國的氣數  道光皇帝應該可以算是一個比較稱職的皇帝,他不但厲行節儉,而且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康熙字典》自編纂結束以後,幾乎所有人都恭維地稱贊其一處錯誤都沒有,偶爾敢於站出來指出錯誤的大都慘遭文字獄。道光登基以後,沖破傳統觀念委派王引之作《字典考證》20卷,糾正瞭它的錯誤。  道光在位期間,大清帝國的國勢正逐漸走向衰敗。為瞭鞏固自己的統治,他也曾進行瞭一些小的改革,如漕糧海運、票鹽法以及取消封礦政策等。此外,他還整頓吏治,處理瞭一大批貪污官員。  帝國在道光皇帝的主持下,逐漸煥發瞭新的活力,隻可惜那該死的鴉片戰爭,將剛剛燃起的一絲希望徹底澆滅。從此,道光皇帝患上瞭“西方列強恐懼癥”,在堅船利炮的陰影下惶惶不可終日。   一晃十年時間過去瞭,晚年的道光皇帝自知時日無多,在帝國未來繼承人的事情上卻始終猶豫不決。他本來生有九個兒子,不料前三個兒子都英年早逝,四兒子奕詝(後來的咸豐皇帝)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瞭太子。可是道光皇帝對這個資質一般的兒子並不十分寵愛,反而對從小就聰明伶俐、善於變通的六兒子奕訢(後來的恭親王)偏愛有加。  奕詝有一次騎馬的時候不慎失足摔成瞭骨折,好瞭以後卻落下瞭殘疾,腳有些跛。無論從智慧和外表來說,奕訢都強於奕詝,道光皇帝內心還是偏愛奕訢。可是按照傳統,皇長子如果沒有大的錯誤,皇位就應該傳給奕詝,這也讓道光皇帝非常煩惱。據說道光皇帝晚年曾經多次將奕訢的名字寫在瞭立儲匣的密旨裡。  但是奕詝和弟弟奕訢相比,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比奕訢要老成持重得多。這一點可是非常重要,盡管奕訢聰明機智,但是從繼承皇位的角度上考慮,道光帝最終還是選擇瞭穩重、仁愛的奕詝。  有一次,道光帝命諸子到南苑去打獵,出發前奕詝的師傅杜受田悄悄地對他說:“阿哥到瞭圍場,隻管坐觀他人騎射,千萬別發一槍一矢,你手下人也不準捕一獵物。要是皇上問起來,你就說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命,以幹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之長與諸弟競爭。這樣一定能討得皇上歡心。”奕詝聽後,依計行事。  奕訢好表現,復命的時候捕獲最多,而奕詝這邊卻一隻獵物都沒有,大傢嘴上不說,暗地裡都竊笑奕詝無能。道光也非常奇怪,問奕詝是怎麼回事,於是奕詝就把師傅教給他的話說瞭一遍。道光帝聽後果然大喜,說:“是真有人君之度矣。”  最後,道光帝選擇瞭奕詝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是後面的咸豐。以奕詝的能力和變通,當上皇帝應該比平庸好色而短命的咸豐強很多,至少也不會有後來慈禧太後的垂簾聽政把持朝政近半個世紀。可惜命中註定,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大清帝國的氣數已定,註定要走上不歸之路。相關閱讀推薦:驚悚秘聞:慈禧“詐屍”的真相 雙手長有白毛!梅蘭芳傢族與慈禧太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關系?揭秘慈禧死後面貌為何仍如50多歲?慈禧的奢華保養光緒一生最痛恨的人竟不是慈禧!光緒死前寫下哪兩字中國歷史上三個女皇的千秋功罪:呂後 武則天 慈禧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皇帝很鬱悶  咸豐登上皇位時,年方20,可謂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可是他註定是一個極其不走運的皇帝,從做上皇帝開始,就要應付父親給自己留下的一副爛攤子。  1851年,也就是咸豐元年,爆發瞭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席卷瞭整個大江南北的太平軍起義,送給瞭咸豐皇帝一個大大的驚喜。  和每一個剛上臺的領導一樣,咸豐開始臨政時也很想有一番作為,但沒多久他就發現朝中積弊已久,國傢更是面臨著內憂外患。大清帝國就像是一艘失去瞭帆的巨輪,正一步步被歷史的洪流拖向毀滅的深淵。咸豐皇帝努力想要將這艘巨輪駛上正確的航線,卻發現遠非他的能力所及,久而久之也就心灰意冷,隻顧沉湎於美酒和女色瞭。  咸豐的鬱悶,也和他的身體不好有關。野史上說,咸豐患有肺癆而且常年沉湎於酒色導致內虛,聽人說喝鹿血既有利於肺,又可以壯陽,於是就在圓明園裡養瞭大群的鹿,甚至去避暑山莊逃難的時候也想把鹿帶上。  咸豐皇帝的鬱悶,還有一部分是由於自己的兄弟奕訢。  在當上皇帝之前,奕詝和奕訢的關系是十分融洽的。奕詝的親生母親在他10歲的時候就抱病身亡瞭。於是,道光皇帝就把奕詝交給奕訢的生母靜皇貴妃一起帶養。奕詝和奕訢兄弟兩人在上書房裡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習武,兒時建立的深厚友誼並沒有因為立儲的事情而受到多大影響。   奕詝當上皇帝後,對奕訢非常信任和看重,封他的母親靜皇貴妃為康慈皇太妃,又封奕訢恭親王。後來,咸豐甚至打破祖制,任命奕訢為軍機大臣上行走,入軍機處才兩個月,就被提為“首揆”,當時奕訢隻有二十一歲。  皇兄沒有因為立儲的事情猜疑自己,反而對自己格外恩典,奕訢自然力圖傾情回報,哪怕肝腦塗地。但這時出瞭個意外,讓兩兄弟的關系出現瞭裂痕,也沉重打擊瞭咸豐的精神。  咸豐五年,康慈皇太妃病危,咸豐帝因其對自己有養育之恩,也經常前去探問。有一天咸豐去請安的時候,正好太妃剛剛睡醒,還沒睜眼,以為身邊的人是親兒子奕訢,就說:“阿瑪本意立汝,今若次,命也,汝宜自愛。”大意是說:“先皇本來是想讓你做皇帝的,現在你沒有當上皇帝,隻能認命瞭。你要自己多保重啊。”皇太妃說完以後,才發現站在身邊的不是自己的親兒子奕訢,而是咸豐皇帝,場面頓時尷尬至極。皇太妃於是轉身裝睡,不再言語。  從此以後,咸豐心裡開始有瞭疙瘩,對奕訢也起瞭猜疑之心。過瞭幾天,奕訢遇上前來看望母親的咸豐,咸豐就問情況怎麼樣瞭,奕訢哭著說母親恐怕沒得救瞭,希望皇兄能盡快給母親一個皇太後的封號。  咸豐帝聽後支吾瞭兩聲,既沒說同意,也沒說反對。奕訢一時心急,以為皇帝同意瞭,當時想著爭取讓母親活著獲得封號,就急急忙忙地趕到軍機處,命令大臣們準備冊封典禮。  這下咸豐騎虎難下,隻好勉強同意瞭封號,尊康慈皇太妃為康慈皇太後。但是,咸豐對奕訢的自作主張非常惱火,加上前面聽到康慈皇太妃說的那些話,心裡更是怒火中燒。  沒多久,康慈皇太後去世。剛過幾天,咸豐就開始找奕訢的麻煩,他以辦理母後喪儀不周的名義,將奕訢趕出軍機處,罷免一切官職,罰他回上書房讀書。  咸豐做瞭11年皇帝,幾乎沒有一天是清凈的,耳邊總是那些內外交困的聲音,桌上永遠都是各地奏上來的壞消息。一個正常人連續11年每天都聽壞消息估計也會崩潰,何況是一個被酒色掏空瞭身子還患有嚴重肺癆的病人?  終於,在英法兩個強盜的聯手沖擊下,咸豐連傢都不要瞭,帶著老婆孩子逃到瞭避暑山莊。一路上的顛簸和驚嚇,讓咸豐脆弱的神經最終崩潰。咸豐皇帝死瞭,也許他是帶著憤怒和屈辱死的,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立誰做接班人的問題上他沒有遇到和他的父親一樣的難題,因為他隻有一個兒子。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強勢的寡婦  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每一個軟弱男人的背後,總會站出來一個強勢的女人,一如歷史上的武則天。慈禧太後就是這樣一個強勢的女人,強到可以把持大清帝國的朝政幾十年。  慈禧太後,姓葉赫那拉,出生於北京,滿洲鑲藍旗人,於咸豐二年(1852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後冊封懿嬪。1856年3月,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沒多久又晉封懿貴妃。  人們對於慈禧的評價,無外乎敗傢、保守、愚昧、賣國等等,其實不然。人沒有生下來就大奸大惡的,所有的一切都要看後天的環境如何造就。慈禧的童年,應該也有過小女孩的美好憧憬,身為女子,她應該也有過黛玉葬花一樣的委婉哀怨吧。  但是,宮廷裡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讓每個身處其中的人不得不變得工於心計、老辣多疑。自幼就聰明機智的慈禧自然明白成王敗寇的道理,幾十年的宮廷鬥爭讓她成為瞭一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  生在滿族的女子,每個人在經過皇宮選秀之前是不允許私自談婚論嫁的。皇宮選秀每三年一次,沒有選上的人才可以自己安排婚事,選上的就要進宮陪王伴駕。所謂一入侯門深似海,多少女子將大好的青春年華浪費在瞭深宮內院的寒來暑往之間。  年輕的慈禧是幸運的,她在獲得皇帝的寵愛之後,順利地為他生下瞭一個兒子。咸豐皇帝體弱多病,想必也影響到瞭他的生育能力,所以最終到死也隻有慈禧給他生瞭一個兒子。舊社會講究母以子貴,正是這唯一的兒子讓年輕的慈禧撈足瞭政治資本,更加得到咸豐皇帝的寵愛。咸豐甚至讓慈禧代筆批閱奏章,也讓慈禧有瞭接觸政治的機會。但是這一切對於苦難的中國人面來說,卻是不幸的。

曹操上位之路:與袁紹玩老鼠戲貓的遊戲

  太尉為三公,後漢以來,都是安排老幹部的虛位子,這讓袁紹很不爽。曹操聽說袁紹不爽,心裡暗喜,隻要你在乎這個,認我的紅頭文件,咱就能玩你。於是再下詔,自己退一格做司空、車騎將軍,把大將軍這頂大帽子送給瞭袁紹。別看這一段隻是任命的詔令飛來飛去,其實是曹操在玩老鼠戲貓的遊戲。  曹操迎奉獻帝,本不待勸。謀士荀彧還是講瞭幾條理由:“……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這都是站在曹操的利益角度看問題,迎天子有三大利益:一、人望,二、人心,三、人才。都以人為本。  迎天子以後到底能加分多少,曹操沒底,何況加的都是軟實力,不是兵馬糧草,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假,但能令的都是小諸侯,但是要令比自己更強大的諸侯,以曹操一貫的現實主義作風,他還不至於昏頭到這個地步。  自己實力不夠,迎奉天子等於暴露野心,袁紹一直把曹操當成自己的小兄弟,以曹操的老板自居,曹操對此焉能不知。自己迎奉天子以後,等於宣佈不認大哥做老大瞭,這應該是曹操最顧忌的。另外,漢天子是一個不值錢的古董,以前在地攤上流轉,袁紹可以不理,甚至盼望著讓李傕、郭汜這類宵小把他徹底毀瞭,現在曹操這樣稍有實力的人一叫價,就會把更有實力的袁紹叫醒,曹操知道,一旦進入拍賣行硬拍下去,自己目前還拍不過袁紹,這個風險,曹操是要算到的。  曹操接駕,遂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遷都許昌後,再任大將軍,任命是蓋著皇帝玉璽的哦。也許是喜不自禁,也許是火力偵察,許都發出瞭莊嚴的聲音,批評袁紹搞分裂打內戰。  袁紹一看:“耶?還真讓他們說中瞭,曹阿瞞真把自己這個村長當幹部瞭。”  不管怎麼說,既然皇帝下詔瞭,還得回個話吧,袁紹不得已寫瞭一份檢查。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曹操看到這份檢查想必心花怒放,嘿,請天子到咱傢產生效益瞭。曹操見好就收,馬上又以天子的名義“以紹為太尉,封鄴侯。”不知道這是不是曹操挾天子後令的第一個諸侯,反正一推一拉之間,曹操已經把新武器試驗完畢。  太尉為三公,後漢以來,都是安排老幹部的虛位子,這讓袁紹很不爽。曹操聽說袁紹不爽,心裡暗喜,隻要你在乎這個,認我的紅頭文件,咱就能玩你。於是再下詔,自己退一格做司空、車騎將軍,把大將軍這頂大帽子送給瞭袁紹。  別看這一段隻是任命的詔令飛來飛去,其實是曹操在玩老鼠戲貓的遊戲。  曹操此時,在戰略上藐視袁紹,但在戰術上相當重視袁紹。曹操地處戰略走廊,四面走風漏氣,強敵環伺,何況又把天子接進自己的大營,真是“瞞本無罪,懷璧其罪”。當時割據之群雄皆有危機感,所以都撅著屁股打造根據地,守一州郡以待天下變。隻有曹操的心態最為進取。劉備也進取,那是因為找不著立足之地,所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指的是進取心。曹操處四戰之地,必須確定以攻為守的戰略,才能存活,隻有確定進攻進攻再進攻的戰略,才能發展壯大。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高崗人生中三次偶然:稅制改革風波助其火速上位

  1933年7月28日,西安東大街騾馬市的福盛樓飯館先後進來4個人。他們一邊小聲談論,一邊開始尋找僻靜的座位落座。還未入座,便見一人匆忙出去,4人並未在意。點好菜後繼續談論。大概過瞭半個小時,匆忙出去的人與另一個人進瞭餐館,坐在瞭另一桌。坐瞭不到三分鐘兩人又匆匆離去,離去前仔細辨認瞭一下4人的臉。過瞭一會,兩人再次折回飯店。4人感覺事情不妙,一人去結賬,招呼另3人先走。其中兩個人到瞭門口就被叛徒陳建文帶領的國民黨特務捉住瞭。另外一人因為喝瞭口茶耽擱瞭一會,趁亂逃脫。結賬者見形勢不妙,機智地從後門逃脫。這4人,結賬的是賈拓夫,被捕的是杜衡、簫章,他們都是當時中共山西省委的主要領導,喝瞭口茶僥幸逃脫的便是高崗。他們在福盛樓開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行動計劃等問題。杜衡被捕後不久叛變,而因為喝瞭口茶的偶然,高崗僥幸逃脫。逃脫後高崗代表陜西省委去瞭陜甘邊,而陜甘邊之行成為瞭高崗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由於中共陜西省委執行左傾教條主義錯誤路線的領導,在1933年6月初到8月初的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陜甘邊的黨和紅軍損失慘重,陜甘邊的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在此關鍵時刻,8月14日,陜西省委代表高崗、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總司令王泰吉、紅四團團長黃子祥、政委楊森、陜甘邊特委負責人習仲勛、張邦英等,陜甘邊遊擊隊總指揮李妙齋、耀縣遊擊隊隊長王伯棟、政委張秀山等西北地區黨政軍代表在陳傢坡召開會議,研究陜甘邊地區的革命力量如何統一行動、怎樣創建主力紅軍的問題。會議就是否集中領導、統一指揮產生瞭激烈的爭論。高崗力主將分散的小股革命武裝力量統一起來集中行動,堅持創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方針。經過通宵達旦的討論,會議最終以高崗為代表的、主張統一行動的意見達成共識,決定成立陜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王泰吉任總指揮,高崗任政委。此次黨政軍聯席會議,對重建紅二十六軍起到瞭重大作用,也為高崗後來在謝子長、劉志丹犧牲後成為西北根據地代言人的地位奠定瞭基礎。  毛澤東的基本觀點一直認為,應該觸動私有財產,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在這一點上,他對劉少奇以及周恩來的一些言行是不滿的。他說:“‘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這種提法不明確。走向而已,年年走向,一直到十五年還叫走向?走向就是沒有達到。”在如何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問題上,高崗始終跟隨毛澤東的思路,得到瞭毛的欣賞。  “刀下留人”  1935年,正當西北根據地反“圍剿”鬥爭進入關鍵時期,王明“左”傾錯誤卻在陜北惡性發展。9月下旬,陜北“肅反”拉開帷幕。10月1日這一天,首先秘密逮捕瞭陜甘邊蘇維埃政府秘書長張文華等5人。不久,包括劉志丹、高崗、習仲勛、高朗亭在內的大批陜甘邊特委、陜甘邊蘇維埃政府的領導幹部先後被誘捕。緊接著,200多名為創建西北根據地出生入死的優秀同志倒在瞭自己人的槍口下。  恰在此時,毛澤東和黨中央其他領導同志在吳起鎮聽聞瞭西北蘇區“肅反”的消息。他們立即派遣中央組織部部長李維漢和白區工作部部長賈拓夫等人,攜帶電臺作為先遣隊去尋找劉志丹等人。在陜北蘇區“肅反”的情報被證實後,毛澤東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所逮捕的幹部交給中央處理”。毛澤東及時的電令拯救瞭劉志丹、高崗等人的性命。巧合的是,中央紅軍決定開赴陜北,國民黨的一張報紙起到瞭關鍵性作用。1935年,在張國燾采取分裂行動後,黨中央和毛澤東果斷決定率領一、三軍團單獨北上。但是,北上去哪裡?9月,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後,在甘肅哈達鋪繳獲瞭幾馱書籍和報紙,而其中的一張報紙上恰刊登有徐海東率紅軍和陜北劉志丹紅軍會合的消息,並且還有“匪區”略圖,毛澤東興奮異常。第二天,中央紅軍即向陜北開進。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11月3日,在下寺灣召開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以董必武為主任的黨務委員會,審查西北錯誤“肅反”事件。僅僅4天後,中央黨務委員會即下令釋放瞭劉志丹、高崗、習仲勛等因西北錯誤“肅反”而被關押的100多人。12月13日,毛澤東由前線回到瓦窯堡,接見瞭劉志丹、高崗等人。  在之後的幾年,西北紅軍和根據地的主要創立者劉志丹和謝子長先後去世,資歷類似高崗的閻紅彥、王泰吉、楊森等也非走即亡,歷史就這樣把大難不死的高崗推到瞭前臺,成為瞭西北根據地的代言人。高崗敢說敢幹的工作作風加上中共中央照顧山頭政策的需要,他步步高升。從1937年擔任陜甘寧邊區保安司令,到1938年擔任中共陜甘寧邊區委員會書記,再到1941年擔任中共西北中央局書記。短短幾年,高崗登上瞭他在西北的權力頂峰,並開始步入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機構。  毛澤東的基本觀點一直認為,應該觸動私有財產,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在這一點上,他對劉少奇以及周恩來的一些言行是不滿的。他說:“‘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這種提法不明確。走向而已,年年走向,一直到十五年還叫走向?走向就是沒有達到。”在如何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問題上,高崗始終跟隨毛澤東的思路,得到瞭毛的欣賞。  稅制改革風波  新中國建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有稅制已明顯與經濟形勢相脫節。因此,1952年召開的全國財經會議上,決定修正稅制。同年12月31日,政務院財經委員會頒佈瞭《關於稅制若幹修正及施行日期的通告》和《商品流通稅試行辦法》,《人民日報》同日發表瞭《努力推行修正瞭的稅制》的社論,文中說道,要“公私一律平等納稅”。新稅制雖然公佈,但商品流通稅的各項實施細則並未及時公佈,商業部調整牌價的通知未及時下達,商人對各種稅率如何調整及納稅手續一時難以適應,致使一些私商紛紛提款購物存貨,導致市場發生混亂,一些地方出現瞭搶購、停業的局面。這種情況引起瞭毛澤東的極大關註。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1953年1月15日,毛澤東給周恩來、鄧小平、陳雲、薄一波等人寫信,對新稅制提出瞭嚴厲批評。薄一波回憶說:周總理收到信後,連夜給毛主席寫回信,談瞭處理辦法。可見他把毛主席這封信的分量是看得很重的……我很註意信中兩句話:“此事我看報始知,我看瞭亦不大懂,”已預感到事情有些嚴重瞭。毛澤東之後又對“公私一律平等納稅”的說法進行瞭嚴厲的批評,“這個新稅制得到資本傢叫好,是‘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盡管之後各部門做瞭一系列的補救措施,但毛澤東依然認為政務院犯瞭“分散主義”的錯誤。於是在組織上對中央政府進行瞭重大改組,對中央領導重新進行瞭分工。周恩來任書記的中央人民政府黨組幹事會被撤銷,中共中央主席開始直接對各黨組小組和分黨組幹事會進行領導。5月15日,政務院又發佈《關於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財政經濟部門的工作領導的通知》,把政務院20個部中的8個部:重工業部、輕工業部、一機部、二機部、紡織工業部、燃料工業部、建築工程部、地質部等,劃歸時任國傢計委主任的高崗領導。1953年正值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幾乎所有分工領導工業化的部委都劃歸高崗管理。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周恩來的工作被大范圍地削弱,高崗的權力得到瞭極大的加強。而此時距高崗從東北進京不過八個月的時間。  高崗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得到如此的信任和重用呢?其實早有端倪。1950年春,關於東北富農問題黨內出現瞭爭論。高崗認為,面對農村生產發展的恢復,富農的增多,應該通過組織起來的辦法,使個體逐步地向集體方向發展,使農民發傢致富,黨員不應該剝削別人,不應該雇工,而有責任參加變工組。劉少奇則認為,現階段的變工互助不可能發展成將來的集體農莊,沒有機器工業的集體農莊是鞏固不瞭的。因此,雇工、單幹應該放任自流,黨員雇工、參加變工與否,應有完全的自由。之後圍繞陜西省委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對工會工作方針的不同意見又產生瞭分歧。毛澤東的基本觀點一直認為,應該觸動私有財產,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在這一點上,他對劉少奇以及周恩來的一些言行是不滿的。他說:“‘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這種提法不明確。走向而已,年年走向,一直到十五年還叫走向?走向就是沒有達到。”在如何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問題上,高崗始終跟隨毛澤東的思路,得到瞭毛的欣賞。或許毛澤東心中早有調整人事的想法,新稅制改革造成的混亂恰為高崗的上位提供瞭機遇。  這次的“偶然”或許不如前兩次的突然,但突然而降的權力未見得就是好事。“五馬進京,一馬當先”的高崗,這時已不僅是當先,已然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過快的升位和過大的權力也沖昏瞭他的頭腦,他錯誤地判斷他已獲得瞭足夠的信任和實際的威望,到瞭取代劉少奇在黨內地位的時機。已經走到人生頂峰的他頭腦發熱地期盼更高的權力和地位,這為他悲劇的人生結尾埋下瞭伏筆.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從才人到一代女皇:揭秘武則天上位的步步驚心

  一代女皇武則天:眾所周知,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然而她的政治開局並不是一帆風順。若不是精密算計,步步小心,這個十四歲便進宮的女人可能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武則天出生於一個商人之傢,他的父親早年靠木材生意致富,後來成為瞭唐高祖的“軍火提供商”。雖然被唐高祖尊為“太原元從功臣”,但武則天的父親並不能為她提供一個顯赫的出身。因為關隴集團在一百多年間一直控制著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權,按照當時的門第觀念,隻有關隴集團成員的子弟才算是名門望族,才有資格在朝廷中擔任要職。武則天的父親雖然個人能力使他躋身士族之列,但從血統上看卻仍然屬於不足一提的小戶人傢。因此,武傢被排擠也成瞭自然而然的事情,要想攫取更高的職權更是難於登天。  公元636年,武則天以才人身份入宮,被賜名“媚娘”。作為最低級的內官,她隻能照顧唐太宗的生活,卻無法取得任何寵幸。這位聰慧早熟的少女便托身於比自己還要小四歲的太子李治,她絞盡腦汁接近李治並博取他的好感,年輕而懦弱的太子很快便傾心於媚娘。眼看武則天的命運即將出現轉機,太宗卻在此時病危,他擔心再度出現西漢呂雉專權的局面,便把武則天叫到床前,話中透露出想要將其賜死的苗頭。  沒想到武則天卻極其機智地表示,皇上的身體未必不能痊愈,所以自己也不敢馬上赴死,倒是願意削發為尼,用這種方式來報答皇上的聖恩。得到應允之後,武則天慌忙收拾行裝,準備出傢。太子李治雖然不舍卻又無可奈何。  一直到唐太宗去世周年忌日,已成為唐高宗的李治去感業寺敬香,才又在“機緣巧合”之下與心中的媚娘重逢。兩人相見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後知道以後,王皇後便順水推舟,鼓動高宗將武則天接回宮中。其實王皇後內心的真實意圖是利用武媚娘來便制衡當時正得寵的蕭淑妃。進宮之初,武則天謙恭地侍奉皇後,深得皇後的喜愛。不料,高宗不久之後就開始專寵武則天,將其封為昭儀。同時失寵的皇後和蕭淑妃開始轉而聯手對付武則天。面對排擠打壓,武則天也在苦苦地尋覓著一勞永逸的上位之道。   由於出身卑微,武則天處在宮中後妃和朝前士族大臣的夾擊之下,要想靠正常手段上位是幾乎是不可能的。直到公元654年春,武則天生下一個靈巧可愛的女兒,她那殘忍的鬥爭靈感一觸即發。那一日也是機緣巧合,王皇後剛剛探視過女嬰,武則天就接報準備迎接高宗。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將女兒掐死,再蓋上被子,若無其事地出去迎接皇上駕到。相關閱讀推薦:少女武則天:揭秘年輕美麗的武則天為何不得寵? 李治愛上武則天原因:她身上有自己缺乏的健碩古代女皇: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不隻一個武則天!揭秘武則天最滿意的接班人是誰? 武則天立嗣之謎武則天無字碑迷:武則天的“無字碑”竟然有字!武則天的神秘預言:狄仁傑為何罵武則天是鸚鵡?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高宗進入內室之後,武則天笑靨如花,毫不慌亂。高宗興奮地打開被子,卻隻看到女兒的屍體。武則天即刻作出瞭一百八十度反轉的高難度情緒表演,大聲悲號。李治質問過左右侍女之後,在心中勾勒出瞭事情的來龍去脈。就這樣,武則天成功地為王皇後安上瞭一個永世不得翻身的罪名。在關隴集團中,堅決支持王皇後的柳爽已經被迫辭職,剩下一個頑冥不化的太尉長孫無忌,對武則天的封官許願,軟磨硬泡等手段毫不動搖。武則天漸漸明白,自己要想取得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於是便在出身寒門又不得志的官吏中尋求支持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書中舍人李義府首先奏請皇上廢王皇後而立武則天。盡管關隴集團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苦苦進諫,但唐高宗還是於公元655年十月將王皇後貶為庶人。同年十一月,武則天被冊封為皇後,她的兒子李弘被立為太子。武則天眼見稱後的目的已經達到,便加緊攫取權力的步伐。她將王皇後與蕭淑妃逼死在冷宮,又將長孫無忌權力集團的主要人員殺害或貶謫,到瞭公元659年,舊的勢力團夥被徹底摧毀,朝中的權力收歸中宮。介於唐高宗身體狀況不佳,武則天開始涉獵政事。顯慶年間,她已經掌控實權,與高宗地位相當瞭。  武則天專權一久,便開始作威作福起來,權力受限的唐高宗非常憤怒,授意宰相上官儀起草詔書,準備將武則天廢為庶人。不料,這事被安插在上官儀身邊的眼線稟報給瞭武則天,於是武則天在高宗面前大展演技,聲淚俱下地讓唐高宗覺得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情有可原的。於是,貶謫武則天一事不瞭瞭之,倒是上官儀因此而遭到誣告,連累兒子一起被處死,妻女也被收入宮中成為奴婢。  武則天的專權之路,實際上也是與太子權力的博弈過程。最初,高宗想把皇位傳給太子李弘,於是視權如命的武則天便用毒酒殺死瞭自己的親生兒子。李弘死時七竅流血,倒也很像是舊疾復發,並沒有引起他人太多的猜忌。李弘死後,武則天的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高宗多次想讓位於他,都遭到瞭武則天的堅決反對。過瞭幾年,武則天發現李賢對自己並不是言聽計從,便將他廢為庶人幽禁起來,轉而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顯繼位為唐中宗,武則天以皇太後的身份臨朝稱制。隨著中宗的羽翼漸豐,武則天又未雨綢繆地將他廢為廬陵王,改由四子李旦繼位,也就是唐睿宗。  但睿宗被控制在長安城的權力中心之外,不得參與政事。不過,武則天仍然覺得不妥,又派人逼死瞭廢太子李賢,為自己登基稱帝掃除瞭一切可能的障礙。李唐宗室知道武則天有除盡李氏宗族之心,人人自危,不斷有人揭竿而起。不過武則天臨危不亂,她先是不失時機地斬除瞭裴炎、程務挺等人,又調兵遣將,不到兩個月就徹底平息瞭揚州所發生的徐敬業叛亂。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武則天的所作所為起到瞭殺雞儆猴的作用,她嚴厲地訓誡眾臣:“如今你們倔強能倔強得過裴炎嗎?亡命有人亡命得過徐敬業嗎?善戰有人善戰得過程務挺嗎?這三個人可謂能力出眾,威望過人,可到頭來還不是被我誅殺。所以奉勸各位不要隨便以身試法,貽笑大方。”果然,從此以後,朝中不再有人敢隨意造次。  公元688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暗中派人將一塊鑿有“聖母臨人,永稱帝業”字樣的白石獻給武則天,並謊稱這塊石頭是在洛水偶然得到的。武則天十分高興,選定吉日禮謝上天之後便正式加尊號為“聖母神皇”。滿朝文武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改稱武則天為“陛下”。  李唐宗室所殘存的勢力十分清楚他們將要面臨的滅頂之災,韓王李元嘉、瑯邪王李沖、越王李員先後起兵。然而,得益於武則天多年來的文治武功,這一時期唐王朝武力強盛,人心安穩,大部分人都不願意為一傢一姓的改弦易轍而疲於奔命。武則天的兵馬一到,李氏諸王的軍隊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沒有絲毫的戰鬥力。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武則天便將李氏諸王的叛亂鎮壓下去。  平叛成功之後,武則天收緊手腕,決心徹底清除異己。她設置告密箱鼓勵告密,如果告密有功就可以破格升官,如果告密失實也不追究責任。如此一來,從各方湧來的告密者甚眾,再加上別出心裁的酷刑和冷血無情的酷吏,武則天掀起瞭一場恐怖的大清洗運動。無數大臣屈死在這場運動中,李唐宗室被殺者更是多達數百人。  至此,朝中氣氛已是緊張肅殺,無人敢言更無人敢逆。公元690年7月,東魏國寺裡的僧人在撰寫的經書中稱武則天為彌勒佛轉世,應該代替唐朝成為東方的主人。不久侍禦史傅遊藝便投其所好,率百姓九百多人在宮門外請求武則天改國號為周。武則天假意推辭,卻暗中提拔傅遊藝為侍中。   不久,朝中百官、遠近百姓和道士僧人組隊向武則天再次請願,人數達到六萬之多。武則天隻得“順應民意”,於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改唐為周,在洛陽即位,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從才人到女皇,武則天的功過一言難盡。無論是縝密算計的智慧還是不擇手段的殘暴,無論是鞠躬盡瘁的統治還是血腥至極的鎮壓,武則天總是那麼令人印象深刻。也許,身後的一塊無字碑,便是對她此生最恰當的概括。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揭秘:唐朝時期大奸臣楊國忠是如何發跡上位的?

  楊國忠發跡:唐玄宗天寶四載,有一天,玄宗正跟楊貴妃和她的三個姐姐一塊玩遊戲。什麼遊戲呢?樗蒲。這是一種博彩類的遊戲,有點像今天的擲色子。每一輪剛賭完,邊上一個滿臉堆笑的中年人馬上就報出各傢輸贏的點數和錢數。算得分毫不差,比電腦還靈。賭瞭幾輪下來,唐玄宗看瞭看記得幹幹凈凈,明明白白的賬本子,笑瞇瞇地對這個人說:真是個好度支郎!一聽這話,中年人趕緊跪瞭下來,說:謝陛下誇獎,以後還請陛下多多栽培!這個人是誰呀?他本名叫楊釗,後來改名叫楊國忠。  一提起楊國忠大傢就知道瞭,那是唐玄宗時代最著名的奸相啊。好多人都認為,他什麼本事都沒有,就因為是楊貴妃的哥哥,靠著裙帶關系才受到玄宗的重用。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在楊國忠的發跡過程中,唐玄宗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楊國忠的來歷。楊國忠是何許人也?他的本名叫楊釗,並不是楊貴妃的親哥哥,而是貴妃的從祖兄,關系比較遠。他的老傢在蒲州永樂,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父親一輩子就當瞭個小官;母親姓張,都很早就死瞭。雖然他的父母沒什麼名氣,但是,說起他的舅舅,那可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瞭。他的舅舅就是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  按說,以他舅舅當年的影響力,應該對楊釗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吧?非常遺憾,張易之得寵的時候楊釗還小,等他長大的時候,張易之早就在神龍政變中死於非命瞭,成瞭人們嘲笑的對象,楊釗別說從他那兒得不到什麼幫助,不吃掛落已經不錯瞭。楊釗沒能從父母那裡繼承什麼遺產,但是,倒是繼承瞭美貌的基因瞭,從父親這邊說,楊傢人個個漂亮,要不也不會誕生楊貴妃;從母親這邊說,張易之的妹妹當然更是錯不瞭。所以,楊釗也長得高大白皙,很符合唐朝美男子的標準,而且,從小就能說會道。一個一表人才而又伶牙俐齒的孩子如果多受點教育,在任何時代都會成為弄潮兒,可惜,楊釗缺的就是教養。他因為父母早死的緣故,沒正經受過什麼教育,長大之後就成瞭一個小混混。能幹的事就兩樣,一是喝酒,二是樗蒲。喝酒靠基因,靠練,樗蒲要想贏靠什麼呀?一靠算計,二靠運氣。楊釗在牌場子裡摸爬滾打,算計能力倒是不錯,可惜運氣一直不怎麼樣,漸漸的把傢底都輸光瞭。親戚朋友誰敢招惹這樣的浪子啊?都遠著他。   在傢鄉混不下去瞭,怎麼辦呢?中國古代要想發跡,無非是兩條道,文的是考科舉,武的就是當兵。楊釗不學無術,科舉當然沒什麼希望,索性一咬牙,當兵去瞭。到哪裡當兵呢?四川。不過,楊釗雖然當兵瞭,但是,似乎並沒有直接參加戰鬥,而是去負責屯田瞭。屯田自然是為瞭解決軍隊的經濟問題,在這個崗位上,楊釗做賭徒時候練就的算計本領有瞭用武之地瞭,把屯田工作幹得有聲有色。按說,工作出色應該升遷瞭吧,可是,楊釗點背,節度使不待見他的為人,不僅沒給他升官,反倒打瞭他一頓鞭子。不過,畢竟他的業績在那裡擺著呢,雖然挨瞭一頓打,但是過瞭幾天之後,楊釗還是混上瞭一個官職,什麼呢?新都縣的縣尉。相關閱讀推薦:楊貴妃兩次被唐玄宗攆出宮之謎! 楊玉環秘史揭秘:楊玉環為何一直隻是貴妃而不封為皇後呢?楊玉環是怎樣從壽王妃變成貴妃的?楊貴妃秘史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楊玉環為何被稱為羞花楊貴妃墓 揭秘楊貴妃楊玉環的真正墓地在哪裡?楊玉環之兄楊國忠在馬嵬驛被亂箭射死內幕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瞭縣尉,該苦盡甘來瞭吧?還沒有。中國古代每個官職都有任期。任期滿瞭之後,如果不能升遷或者調動,那就得下崗瞭。下崗的官員每年還可以憑任職資格到吏部繼續參選,等候新的任命,但是,在等待期間,工資可就沒瞭。楊釗的這個新都尉幹滿一屆之後就下臺瞭,隻能靠積蓄活著。可是,楊釗不是好賭嗎?掙點錢都貢獻給賭場瞭,所以也沒什麼積蓄,坐吃山空,很快這日子就過不下去瞭。怎麼辦呢?想回傢鄉吧,連路費都沒有;留在四川吧,也沒什麼出路。怎麼辦呢?可能有人會說,楊貴妃的父親不就在成都當官嗎?楊釗可以找他呀。楊貴妃的父親當時確實在四川,可是,不知是他本身也不富裕還是懶得搭理這個不成器的堂侄子,反正從現存的史料看,楊釗沒能從他那兒得到什麼幫助。  求親不如靠友,親戚指望不上瞭,有個朋友來幫忙瞭。誰呢?鮮於仲通。鮮於仲通本來是漁陽人,進士出身,但是,也沒當什麼官,就在四川當寓公,很有錢,也算是當地的一霸。這個鮮於仲通也不知怎麼回事就看中楊釗瞭,總覺得這個小夥子有前途,目前隻是時運不濟罷瞭,不會潦倒一輩子。再說瞭,自己又不缺錢,就經常周濟他。有瞭鮮於仲通的資助,楊釗就又在四川住下來瞭。就在這時候,楊貴妃的父親楊玄琰去世瞭。雖然楊釗平時和他傢沒什麼來往,但是,這時候也按照慣例,來給堂叔料理喪事瞭。當時,楊貴妃還隻是一個不滿十歲的小孩子,但是,她的三個姐姐可都是大姑娘瞭,而且各個都漂亮。楊釗是浪蕩子出身啊,一看這幾支姐妹花,眼睛都直瞭,整天就圍著他們轉。我們不是講過,楊貴妃的二姐,就是後來的虢國夫人,也是風流放蕩的性格嗎?也看中瞭堂哥的一表人才。  沒過幾天,兩個人居然就私通起來。女孩子對心上人總是很癡情的,楊傢二姐看到楊釗這麼落魄,就把自己攢的私房錢偷偷給他瞭。大概也是希望他能拿這筆錢立個門戶吧。可是,我們前面不是說過,楊釗是個賭徒嗎?手裡一有錢,他的心又癢瞭。拿著錢直奔賭場。結果怎麼樣?輸瞭個一幹二凈。把堂妹的錢都輸光瞭。錢沒瞭當然也就沒臉再見堂妹瞭,楊釗腳底抹油,逃跑瞭。跑到哪裡去瞭呢?跑到陜西去瞭。他不是當過新都縣尉嗎?這時候,吏部又任命他當陜西扶風縣尉瞭。但是,在扶風縣尉這個崗位上,楊釗還是隻幹瞭一屆,又下臺瞭,生活馬上又沒瞭著落。怎麼辦呢?這時候,楊釗又想起鮮於仲通來瞭,這個人慷慨大方,幹脆,還去投奔他吧,又回四川瞭,繼續依靠鮮於仲通生活。這時候,楊釗已經四十多歲瞭,漂泊瞭半生,還在寄人籬下,看不到一點前途。   楊國忠的前半生是到處漂泊,寄人籬下,並沒有日後發跡的征兆。堂妹楊玉環雖然當瞭貴妃,但是因為和楊國忠的親戚關系太遠,並沒有給他任何好處。就在楊國忠山窮水盡,苦度光陰的時候,有人註意到瞭他這個貴妃堂兄的身份,把他推到瞭玄宗的身邊,楊國忠的命運開始時來運轉瞭,那麼這個人是誰呢?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震驚!歷史上以“皇子”身份上位的女嬰皇帝是誰

  導讀:存在即合理。黑格爾這一理論意思是說,凡是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現實的。當然,黑格爾所說的“合理”是一個中性詞匯,不能狹義地理解為正確的、應該的,而應該是現實的、實際的。筆者認為,應該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理解“存在即合理”這一觀點,即存在的事物都是現實的,都應該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能憑個人喜好和意願來否認和抹殺。歷史,原本就是過去的現實。  一件事,無論你承不承認,就那麼發生瞭;一個人,無論你喜不喜歡,就那麼存在瞭。歷史上這些人和事的出現和存在,不以後人的意志為轉移。大唐武則天革唐命,立新朝,稱皇帝,臨終卻要求“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對自己稱帝一事全盤否定,但她確實當過皇帝,你能不說她是一代女皇嗎?同樣道理,北魏元姑娘登帝位,受朝拜,見史冊,可是僅一天就被廢黜,後來不知所蹤,但她也確實當過皇帝,你能否認她曾是一個女皇嗎?筆者認為,元姑娘不僅是女皇,而且是比武則天早150多年的女皇,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元姑娘(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之女,生母為元詡最寵愛的嬪妃潘外憐,祖母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胡太後,也就是靈太後。元詡一生僅此一女。這祖孫三代,如果生於一個普通傢庭,少不瞭些人倫之樂;然而他們生在帝王之傢,無情的政治漩渦把他們攪得一傢人不是一傢人,而無辜的元姑娘也被迫淪落為政治犧牲品。事情的緣由,還得從胡太後和孝明帝元詡這對冤傢母子說起。   元詡即位時,年僅六歲,不能處理朝政,故由其母胡太後臨朝稱制。胡太後掌權後,淫亂宮闈,寵信奸佞,導致“朝政疏緩,威恩不立”。隨著年紀增長,元詡對胡太後的所作所為越來越反感,越來越不能容忍,加之胡太後一直不肯歸政放權,而且肆無忌憚地排除異己,壓制元詡,對元詡“所親幸者,……多以事害焉”,致使“母子之間,嫌隙屢起”(《魏書》),關系越來越僵,裂痕越來越深。胡太後權力欲望極強,對遲早要親政的元詡產生瞭對立情緒,但她要維持臨朝稱制的合法性,必須要保住元詡這個傀儡,除非元詡生下可以繼承皇位的皇子。相關閱讀推薦:胡太後簡介 北魏孝明帝的生母胡太後生平介紹拓拔弘簡介 南北朝時期北魏獻文帝拓拔弘介紹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為何英年早逝? 孝文帝之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哪個民族?孝文帝的歷史功績北魏孝武帝是怎麼死的?南北朝孝武帝元修簡介北魏為什麼會有立子殺母這種規定?北魏歷史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初夏,元詡的嬪妃潘外憐懷孕,這件事激活瞭胡太後害死元詡的念頭。在胡太後看來,隻要潘外憐生出皇子,她就可以殺掉元詡,然後扶持皇子登基,好繼續以太皇太後的身份掌控朝政。為瞭能提前知道潘外憐腹中胎兒是男是女,胡太後煞費心機,“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維虺遂彰”(《魏書》)。這段文字意思是說,潘外憐懷孕後,胡太後盼著得孫子,但經過占卜,潘外憐腹中胎兒並非兒子,而是女兒。正如《小雅斯幹》所雲:“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即通過占夢預測腹中胎兒性別,夢到熊羆這兩種動物,生兒子;夢到虺蛇這兩種動物,生女兒。也就是說,元姑娘還在潘外憐肚子裡的時候,胡太後就已知其多半為女兒身。  即便如此,但胡太後對潘外憐能意外地生下皇子仍抱有幻想。孝昌四年(528年)正月乙醜(正月初七),潘外憐生下一個女兒,史稱元姑娘,與之前占卜結果一樣。元姑娘的降生,打亂瞭胡太後殺子立孫的計劃。但是,對於這個結果,胡太後早有計謀對策,那就是隱瞞元姑娘的真實身份,“假稱統胤”(《魏書》),即對外宣稱元詡有瞭皇子,有瞭皇位繼承人。為瞭讓外人相信,胡太後於次日特意大赦天下,改元武泰。胡太後此舉隱藏的動機,元詡雖不甚明瞭,但內心不安,這對冤傢母子之間長久以來摩擦出的政治火藥也到瞭一觸即發的地步。  為瞭奪回皇權,元詡於當年二月“密詔(爾朱)榮舉兵內向,逼於太後”,秘密征調遠在北方的大都督爾朱榮率眾前來逼宮,幫他推翻胡太後,借力掌握朝政。然而,元詡關鍵時候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當爾朱榮大軍行至上黨(今山西長治)時,“帝復以私詔止之”(《資治通鑒》),讓爾朱榮就地紮營待命。這件事暴露後,胡太後的面首鄭儼、徐紇二人最為緊張,擔心自己小命不保,悚懼之餘,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說太後鴆帝”,密謀除掉爾朱榮的幕後指使者元詡,使爾朱榮犯闕“清君側”沒瞭馬首,死瞭心。二月癸醜(二月二十五日),“帝崩於顯陽殿,時年十九”(《魏書》)。元詡的死,讓元姑娘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任人打扮的政治玩偶。政治,向來是實權統治者的政治。   元詡暴死,朝野憤嘆納罕。為瞭轉移視線,穩定人心,二月甲寅(二月二十六日)早朝,胡太後抱著還不滿五十天、仍在襁褓中的“偽皇子”元姑娘即皇帝位,接受百官朝拜,並大赦天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皇帝就此誕生,可惜她命運多舛,曇花一現。見朝臣反應比較平靜,人心已安,接受瞭新帝即位的事實,胡太後自以為順利過關,於是再耍伎倆,於次日早朝宣稱“潘嬪本實生女”,“國道中微,大行絕祀”,“今宜更擇嗣君”,表明昨天立的皇帝其實是女兒身,是因為“於時直以國步未康”(《魏書》),不得已而為之,並宣佈廢黜女嬰皇帝,改立已故宗室臨洮王元寶暉世子、年僅三歲的元釗為新皇帝,是為幼主。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從“甲寅,太後立皇女為帝,……乙卯,釗即位”(《資治通鑒》)看,元姑娘在位僅一天(《魏書肅宗紀》和《資治通鑒》)就被廢黜。胡太後為何要廢黜元姑娘,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其一,元姑娘以女兒身即位,於禮不妥,其真實身份遲早會露餡,紙裡包不住火,胡太後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其二,元姑娘是元詡之骨血,成人後一旦得知父親暴死真相,難免會起復仇之心,胡太後不會傻到搬石頭砸自己腳;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胡太後根本沒真心實意地擁立元姑娘,而是早就有意於元釗,元姑娘不過是胡太後手中試探和應對眾臣的一張擋箭牌,是擁立下一任傀儡的過渡和跳板。  胡太後肆無忌憚、厚顏無恥地廢立,愚弄瞭朝野,愚弄瞭天下,也給瞭早就蠢蠢欲動、染指神器的爾朱榮一個很好的出兵借口。爾朱榮聽聞元詡暴死、偽皇子廢立、幼主登基這一系列荒唐鬧劇後大怒,上表抗議胡太後“……舉潘嬪之女以誑百姓,奉未言之兒而臨四海”,言稱要“雪同天之恥,謝遠近之怨”(《魏書》),於是率領大軍進犯京師洛陽,並於當年四月在河陰(今河南孟津)制造瞭歷史上著名的“河陰之變”,先“沉太後及幼主於河(按:黃河)”(《資治通鑒》),後屠殺宗室、公卿、大臣等顯要人物兩千餘人,場面之血腥令人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