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判斷

唐朝戰神王忠嗣之死:唐玄宗晚期失去瞭自主判斷

  王忠嗣是唐朝中期人,在大唐帝國的軍事史上絕對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他是玄宗時期最出色的軍事傢之一。歷史評價他用兵如神,智勇兼備,尤為難得的是,他品質高尚,無論是在朝廷還是軍隊中都有極高的威望和地位。在他九歲那年,父親以帝國軍官的身份戰死沙場,玄宗皇帝在慰問王傢人時看到瞭王忠嗣,就說道:“你是大將之後,將來長大成人定是良將。”玄宗皇帝用他至高無上的權力實踐瞭這句話,王忠嗣不惑之年時就已經成為帝國的邊疆元帥,任四鎮節度使,統領帝國勁兵二十多萬。在西北與吐蕃的戰爭中,王忠嗣屢立戰功,並且為帝國培養瞭一批諸如哥舒翰、李光弼這樣的軍事人才。但王忠嗣的軍事思想卻趨向於保守,他認為對吐蕃的戰爭雖然持續地勝利,卻不能主動進攻,而是采取防守安邊的策略。他常對自己的部下說,當太平時期的元帥,隻要愛護士卒,勤加訓練即可,不要耗費國傢的力量去求自己的功名。   王將軍所以能得帝國上下的尊敬,其在軍事的這種思想可能是一個原因。如他所言,太平時期不要折騰,倘若對手不是太得寸進尺,應該為自己和對手留一點餘地。但他的這種思想卻與皇帝玄宗的思想大相徑庭。玄宗在執政後期,已經陷入一個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國的怪圈。對周邊地區動用武力,乃至於極限,是他的一貫思想。玄宗時代,與周邊地區的戰爭大都由唐帝國主動挑起。這當然是歷史規則,誰強誰折騰。而王將軍的思想顯然是不被玄宗皇帝所喜歡的,幾年後,玄宗皇帝認為王忠嗣手握重兵卻不能建立大功業,漸漸地對他產生瞭不滿。   就在不被皇帝信任的時候,王忠嗣又為自己雪上加霜。他給玄宗皇帝的一份奏章中提到一個關於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的問題,王忠嗣認為,安祿山必反。安祿山必反這一預言恐怕隻有玄宗不相信。前任宰相張九齡就預言過,甚至連不懂帝國格局的詩人李白都發出過提醒。但玄宗就是不信。王忠嗣提出的這個問題使得玄宗略加重視,這是因為王忠嗣手握重兵,其所提出這一預言的依據也是認為安祿山手握重兵,並從安祿山的為人處世上下定論,此人非奸即惡。玄宗皇帝還沒有做好準備該如何應對王忠嗣的預言,宰相李林甫及時站瞭出來。李林甫與安祿山的關系很好,二人臭味相投,並且互有所求。他立即上言,認為王忠嗣是四鎮節度使,想要造反,要比安祿山的成功性大。這個詆毀是相當惡毒的。李林甫如此詆毀王忠嗣,還有一個原因。唐制,地方節度使如果功勛卓著,並是知識分子,就有機會進入朝中為宰相。李林甫不想讓王忠嗣進入長安為宰相,所以盡量詆毀他,並且建議玄宗皇帝從當時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少數民族將領中選擇一個人來擔任節度使。玄宗同意瞭他的意見。   王忠嗣得知這樣的消息後,立即請求辭去二鎮的節度使職位,以避功高震主之嫌,玄宗立即批準。不過,王忠嗣還是沒有從這件事情上看到自己的危機。一個看不到自己危機,或者說死守自己主義的人必將會面臨危機。   就在王忠嗣主動解下二鎮節度使後不久,玄宗皇帝命令他攻擊吐蕃的石堡城。石堡城並非是一座城,它以懸崖為城,有金湯之固,根本不怕敵人架雲梯,打隧道,沒有一般城池所具有的顧慮,大型攻城器械也因為道路的不便而失去作用。它居高臨下,扼守著軍事要道,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王忠嗣幾乎沒有任何考慮,就告誡朝廷說,石堡城形勢險固,非死亡數萬士卒不能拔取,不如等待有利時機,再行攻取。玄宗皇帝看到這樣的言語後,當然是非常不滿的。他撇開瞭王忠嗣,而是讓王將軍分兵數萬給另一位將軍董延光,讓董將軍去攻石堡城。

怎麼判斷一個人的品性氣質

一個人的氣質是平和還是躁動,應從他的神情來判斷。   一個人的品性是光明還是晦暗,應從他的目光來判斷。   一個人表現得勇敢,還是怯懦,可以從他體表和面部和筋脈突現的情形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