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割據

最先出頭的割據勢力董昌:做瞭錢繆晉升的踏腳石

  董昌(?-896年),杭州臨安人。唐末任義勝軍節度使,割據兩浙,後自稱大越羅平國皇帝。   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守將王郢叛亂,攻掠浙東、浙西諸州,身為地方豪強的董昌組織土團軍隊抵禦,因功升任石鏡鎮將。中和三年(883年),杭州刺史路審中到杭州赴任,董昌率兵擋駕,路審中不得進,董昌就自稱都押司,自己管理州中事務。鎮海節度使周寶無力控制董昌,隻好表請朝廷任命董昌為杭州刺史。董昌擊敗劉漢宏,兵力增強,升任義勝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右仆射。黃巢起義軍退出長安後,唐僖宗從蜀中回到長安,董昌取越民裴氏的藏書入獻,補秘書之缺,唐僖宗任命董昌兼任諸道采訪圖籍使。   起初,董昌為政廉正公平,百姓安居樂業。當時,藩鎮割據,天下的貢奉不入唐室,隻有董昌堅持向朝廷大量進貢珍寶,他每十天派人向百姓征收一次,而且每次派遣五百士卒押送,如有差錯,全體處死,因此朝廷對董昌特別厚待,先後加封董昌為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爵隴西郡王。   董昌看完朝廷詔書,賞使者每字一匹縑,即依制設官。董昌小人得志,逐漸自高自大,假托神靈以欺騙眾人。為自己立生祠,用香木雕刻自己的像,內部挖空,用金玉絲綢做內臟,戴著官帽坐著,又做妻妾在旁邊侍候,各種優倡在前面鼓吹,又有屬兵排列守護在門階兩旁。   在其屬州做土馬獻到祠裡,擺上供品祈福,編出話說什麼祭祀後,土馬若嘶鳴且流汗,就能得賞賜。董昌則說:“有人來祭供酒菜,我就會感應而醉。”那年蝗蟲飛集祠旁,董昌派人捕捉後將它們沉入鏡湖,告之說:“不為災。”有個客人曾說:“我曾到吳隱之的祠堂裡去遊覽過,隻有一個木頭人。”董昌聽說後,生氣地說:“我不是吳隱之那樣的人。”就將那客人在祠前殺害並分屍。   最初,董昌取消鹽的專賣取悅百姓,使百姓能豐衣足食。後來法規日漸嚴酷,笞刑往往達到百千下,或是有小過錯就殺全傢,刑場上血流成河,地都染成赤色。據他的刑律,有五千多姓的人傢要遭滅族,董昌說:“誰能孝順我,就免誰死。”大傢都說願意效忠。董昌用優厚的待遇養著他們,稱之為“感恩都”,在他們手臂上刻上這三字然後宣誓,親屬們都號哭著與他作別。凡有人告狀,董昌從不審查案情,而是與他們賭博,輸瞭的就死。他所用的人也都取賭博中的得勝者。

唐末名將李愬:藩鎮割據期間大唐最後的救火隊員

  涼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代中期名將,太尉、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謀略,善騎射。因傢族背景任協律郎、衛尉少卿等職。 從小慈孝過人,李晟死後,與兄李憲堅持為父廬墓三年。歷任太子右庶子,坊、晉二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太子詹事。  元和十二年(816年),任左散騎常侍、鄧州刺史、禦史大夫、隨唐鄧三州節度使,奉命與田弘正、李光顏等人討伐割據淮西的吳元濟。於次年(817年)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淮西。戰後以功拜檢校尚書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八州觀察使、上柱國,封涼國公。後任武寧節度使,大破叛亂的李師道,連續十一戰皆勝。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任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節度使,旋即改任魏博節度使。長慶元年(821年),田弘正遇害,李愬欲派兵為其報仇,因病重未果,隻得返回洛陽養病,任太子少保。同年十月卒,贈太尉,謚號武。   早年經歷  李愬早年因父親的功勞封官,任太常寺協律郎,後升任衛尉少卿。他的生母早逝,由晉國夫人王氏撫養,到王氏去世,李晟因為他不是王氏的親生兒子,命他穿緦麻喪服為王氏服喪,李愬哭叫著不願意,李晟被他感動瞭,因此讓他穿對生母的齊衰喪服服喪。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李愬和二弟李憲在墓邊搭棚住著守孝,唐德宗李適怕會讓他們傷身而不讓,下詔命他們回傢。過瞭一夜,李愬光著腳又去瞭,德宗知道不能改變他的意願,就允許他服滿喪期。期滿後,被任命為右庶子,後調任少府監、左庶子。又出京任坊、晉二州刺史。因政績優異,加職金紫光祿大夫。又任庶子,多次升遷後任太子詹事、宮苑閑廄使。他有謀略,擅長騎馬射箭。  征討淮西  自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起,一向有志於削平藩鎮的唐憲宗李純便對淮西用兵,討伐擁兵自立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但卻久戰無功,至元和十二年(公元816年),唐鄧節度使高霞寓大敗於鐵城,又命袁滋掛帥,袁滋也無戰功。李愬上疏自薦,願到前線效力。宰相李逢吉也認為他的才能可以任用,於是在同年十二月甲寅日任命他為左散騎常侍,兼任鄧州刺史、禦史大夫、隨唐鄧三州節度使, 為西路唐軍統帥。  當時兵將戰敗之後,士氣低落,他瞭解到這情況,就不整理訓練軍隊。有人說部隊渙散,他說:“叛軍正對袁尚書的無所作為感到放心,我不想讓他們加強戒備。”於是假裝告訴各軍說:“天子知道我慈愛並忍耐心強,所以讓我來安撫調養你們。至於作戰,不是我的事。”兵將們相信瞭並很高興。他又遣散樂妓,不曾設宴奏樂,兵將受傷的,他親自去探望。叛軍因曾打敗高霞寓、袁滋二人,且因李愬的名聲地位不高,因此叛軍沒有增加戒備。  李愬沉著勇敢善長謀略,對部下真誠,因此能利用不利形勢,出敵不意進行襲擊。他就職不久後便策劃襲擊蔡州,上表請求增派兵力,憲宗頒詔將昭義、河中、鄜坊的步、騎兵兩千人撥給瞭他。元和十三年(公元817年)二月初七,李愬派十將馬少良率騎兵十餘人巡回偵察,遇到吳元濟的捉生虞候丁士良,與他交戰,將他擒獲。丁士良是吳元濟手下驍將,經常危害東部唐、鄧州等地。大傢請求將丁士良的心剜出來,李愬答應。不久,李愬把丁士良叫來,當面責問他,丁士良並無恐懼的神色。李愬說:“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便命令為他松綁。丁士良主動請求為李愬效力,李愬便任命他為捉生將。丁士良感激,就說:“叛將吳秀琳率兵幾千人,一時無法打敗的原因,是因為陳光洽為他出謀劃策。我能抓住陳光洽並使吳秀琳投降。”李愬聽從瞭他的建議,丁世良於二月十八日將陳光洽生擒而歸。  三月初五,李愬由唐州移兵屯駐宜陽柵。不日,吳秀琳率文城柵(今河南遂平西南)軍隊向李愬投降。二十八日,李愬領兵來到文城西面五裡,派唐州刺史李進誠率兵士八千人來到城下,召呼吳秀琳,城中箭石密集如雨,大傢無法上前。李進誠回來後報告認為吳秀琳是詐降。李愬說:“這是等候我前去哩。”便立即來到城下,吳秀琳收起兵器,一頭伏在李愬的馬前,李愬撫摩著他的脊背,好言安慰,收降瞭吳秀琳的三千人馬。並起用其勇將李憲,為他改名為李忠義。並將文城各將的女眷全部遷移到唐州。唐鄧軍中的士氣便又振作起來,人人都有準備打仗的決心。前來投降的敵軍在道路上一個接著一個,李愬便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一一安置。得知歸降者傢中有父母需要照料的,便發給糧食與佈帛,打發他們回去,還說:“你們都是朝廷的百姓,不能丟下親屬不管。”大傢都感動得哭起來。二十九日,李愬派山河十將董少玢等分別出兵攻打各處柵壘。當天,董少玢占領馬鞍山,攻克路口柵。四月初二,山河十將馬少良占領岈山,擒獲淮西將領柳子野。 不久,李愬的山河十將媯雅、田智榮攻克冶爐城。初七,山河十將閻士榮攻克白狗、汶港兩處柵壘。十四日,媯雅、田智榮攻破西平。五月初二,李愬派柳子野和李忠義襲擊朗山,擒獲瞭守將梁希果。十八日,李愬派方城鎮遏使李榮宗攻克青喜城。相關閱讀推薦:唐末大將高駢:淮南軍閥卻最終毀在自己篤信鬼神中國古代最殘暴的軍隊:唐末真正吃人的黃巢部下後唐末帝李從珂是如何登上皇位的?黃巢起義爆發的背景 唐末轟轟烈烈的大起義李克用簡介

北平王王處直:五代前期割據幽州部分的軍閥

  王處直(?~922年),字允明,五代十國初期北平國的統治者,王處存之弟。公元900年,王處直繼任義武軍節度使,從而成為唐朝末期北方的一個割據者。909年,後梁朱溫封王處直為北平王,建立北平國。921年,其養子王都發動兵變,囚禁王處直,次年,王處直被王都殺死。   王處直,字允明,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王氏祖輩世代都是長安的富族,其父王宗,善於經商,很是富貴,並且出任唐朝的神策軍吏、金吾大將軍、左街使,遙領興元節度使。其兄長王處存,因為父親的地位,在定州得到瞭右軍鎮使的職位,後來又升遷為驍衛將軍、左軍巡使。   乾符二年(875年),黃巢起義軍攻陷唐朝都城長安,唐僖宗出逃川蜀。王處存得到消息後,悲痛不已,隨即自行率本部兵馬去為皇帝護駕,先派二千兵馬前往山南保護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涇原行軍司馬唐弘夫擊敗黃巢軍將領林言、尚讓,王處存從渭北率五千精兵,乘夜進入京師。黃巢軍見形勢不利,率軍撤離。王處存進京後,市民因為歡慶而堵塞瞭道路,隊伍因此而被沖亂。黃巢聞訊後,從灞上回軍再襲長安,唐弘夫戰死,黃巢軍再次奪取長安,王處存大敗而歸。   為瞭平定戰亂,王處存以結為姻好為名,請李克用出兵幫助剿滅叛亂,李克用出兵後,長安隨即被收復。隨後,王處存又派大將張公慶率精兵三千,結合諸軍在泰山進攻黃巢起義軍。   立功   乾符六年(879年),王處存因為在平定黃巢起義中所立功勛,被任為義武軍節度使。從此,王氏開始世襲統治定州。

李愬夜襲蔡州之戰:藩鎮割據局面在中唐稍稍緩解

  【“懸軍奇襲,置於死地而後生”】   李愬雪夜襲取蔡州,擒獲吳元濟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襲戰的典型戰例。   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閏八月,彰義軍(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卒。其子吳元濟隱匿少陽死亡的消息,徑自接掌軍務,擁兵自立。淮西一鎮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今河南信陽)、光(今河南潢川)區區三州之地,周圍都是唐朝州縣,勢孤力單。十月,一向有志於削平藩鎮的唐憲宗以嚴緩為蔡、申、光招撫使,決定對淮西用兵,討伐吳元濟。   元和十年(815年),吳元濟在唐軍的四面圍攻下負隅頑抗,並派人向成德王承宗、淄青李師道求援。王、李一面上表請求赦免吳元濟,一面出兵策應淮西,派人燒毀朝廷儲藏的錢帛糧草,刺殺力主討伐的宰相武元衡。憲宗不為其所動,擢升主張用兵的裴度為宰相,令其主持征討,並以韓弘取代作戰一年、無功可言的嚴綬。同時,又將刺殺武元衡之罪歸之於王承宗,下令對成德用兵。   元和十一年(816年),唐軍進攻成德。各路唐軍因缺乏最高統帥,難以協調行動,被王承宗逐一擊破。淮西戰區的唐軍因主帥韓弘養寇自重,隻能各自為戰。東路唐軍擊敗淮西軍,攻占鏊山(今河南丘東)。北路唐軍連敗淮西軍。南路唐軍亦攻破申州外城。西路唐軍先敗淮西軍於朗山(今河南確山),但隨即大敗於鐵城(今河南遂平西南)。中外為之震驚。但憲宗決意繼續用兵,並以名將李晟之子太子詹事李愬為西路唐軍統帥。   元和十二年(817年),討伐淮西的戰事進入瞭關鍵的一年。五月,憲宗下令停止對成德用兵,決心集中力量,先平定淮西。這時,北路李光顏率河陽、宣武、魏博、河東、忠武諸鎮唐軍渡過溵水,進至郾城,擊敗淮西兵3萬,殲滅十之二三。郾城令董昌齡、守將鄧懷金舉城降唐。吳元濟得知郾城不守,十分恐慌,將親兵及蔡州守軍全部調往北線,以增援董重質防守的洄曲。淮西軍的主力和精銳都被吸引到瞭北線。這就為西路唐軍奇襲蔡州創造瞭條件。

民國軍閥割據混戰 各方勢力一覽表

  一:北洋軍閥  袁世凱。北洋軍閥的創始人是清末權臣李鴻章,袁世凱於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並成為清廷的精銳武裝力量。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民國實現第一次形式上的統一。  二:直系軍閥:  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馮死後,曹錕、吳佩孚繼起首領。主要人物有李純、王占元、蕭耀南、陳光遠、蔡成勛、孫傳芳等。  三:皖系軍閥:  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為首的一派,被稱為皖系軍閥。系北洋軍閥的主力,勢力最大。主要頭目有徐樹錚、盧永祥、靳雲鵬、倪嗣沖、陳樹藩、段芝貴等。  四:奉系軍閥:  奉系軍閥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因其首領張作霖系奉天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吳俊升、張作相、孫烈臣、張景惠、楊宇霆、張宗昌等。   五:晉系軍閥:  晉系軍閥集團統治山西38年之久。晉系軍閥集團以閻錫山為首領,還有幾位主要將領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等。  六:滇系軍閥:  滇軍是舊中國軍閥割據時代一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軍閥勢力。以唐繼堯為首的一些新軍軍官熱衷於獨裁專制、窮兵黷武。它們靠在反清反袁鬥爭中鉆營,把雲南新軍變成一支控制滇政,稱霸西南的軍閥隊伍。  七:桂系軍閥:  民國時期以廣西及當地人為中心結成的一個軍政派系。依時間和代表人物可以分以下兩派:陸榮廷等為代表的舊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等為代表的新桂系。  八:西北軍:  西北軍泛指清朝末年、中華民國初年在中國西北地區發跡的軍閥,主要成員有馮玉祥所統帥的“國民軍”。後來楊虎城所部17路軍也被稱為西北軍。於1919年改編為“西北邊防軍”,名稱之始。  九:黔系軍閥  黔系軍閥也是西南軍閥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由於貴州是一個貧瘠、弱小的省份,因而它具有依附性和掠奪性兩個突出的特點。所謂依附性,是指黔系軍閥在其形式和發展過程中,常常要依附鄰省如滇系軍閥等大勢力;所謂掠奪性,是指黔系軍閥在對外發展過程中,矛頭常指向四川、湖南等比較富庶的地區。  其他還有一些軍閥,比如湘系軍閥:譚延闓,程潛,趙恒錫;四川軍閥:尹昌衡,胡景伊,劉存厚,熊克武,劉湘,劉文輝,楊森等;浙系軍閥:孫傳芳。在此不一一介紹。  軍閥割據,在當時隻要是手裡有錢有兵就能有地盤,今天依附於他,明天又依附於另一個他。相關閱讀推薦:民國時期哪個軍閥風流成性連自傢胞妹都不放過?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張宗昌的國際縱隊“後宮”歷史上軍閥張宗昌竟信迷信:曾畫數萬道符送士兵揭秘近代史上最荒淫無恥的軍閥“青海王”馬步芳秀才成瞭兵:揭秘一代軍閥吳佩孚的復雜人生

黃袍加身的時代:藩鎮割據導致皇位的不斷更替

  歷史上有兩次“黃袍加身”,兩次“黃袍加身”的主人公是一主一仆,分別是郭威和趙匡胤,郭威是被逼無奈之下的被動“黃袍加身”,趙匡胤是主動“黃袍加身”。郭威雖然是被逼無奈,但在那個年代被逼就造反,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何況這被逼之中也有故意的成分,縱觀二人的行為,本人也隻能說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  郭威,小名“郭雀兒”,五代後周王朝的建立者,後周太祖。曾為後漢的螂都留守,後漢隱帝嫌“厭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鄴都去謀殺郭威,以激起瞭郭威叛變。950年冬郭威發兵南向,攻入開封,推翻瞭後漢王朝,951年2月13日,即位建元,國號周,史稱後周。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負氣,深為李繼韜所賞識。有一次,郭威酒醉殺人,為官府拘押。李繼韜暗中將其放走,後又招至麾下。後李繼韜為唐莊宗所殺,其部眾悉為收編。郭威因略通文墨、書算,升為軍吏。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歸附劉知遠部下。劉知遠起兵太原,即位稱帝,封郭威為執掌揮務的樞密副使,並在臨終時將太子劉承托孤於郭威和史弘肇。劉知遠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劉承即位,是為漢隱帝,進封郭威為樞密使。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朝廷屢次出兵討伐,均無功而返。隱帝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後立柵築壘,分兵圍困。李守貞屢次突圍,均被挫敗,相持日久,城中糧草俱盡。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舉攻進城中,李守貞自焚而死。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繼歸降,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又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因“權高震主”,漢隱帝與朝臣對郭威十分疑忌。於是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滅郭威及宣徽使王峻;詔令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以企一舉鏟除郭威勢力。不料李弘義反以詔書密示於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見事情緊急,即采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隱帝令郭威誅殺諸位將領。於是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  就這樣,一個“清君側”,讓郭威登基稱帝,是為後周。  趙匡胤,老趙是郭威的部下,948年,老趙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  公元960年,契丹和北漢發兵南下,後周執政大臣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裡的陳橋驛,兵變計劃就付諸實踐瞭。趙匡胤的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正月初三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的聲音幾裡外都能聽到,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就這樣,再一次的“黃袍加身”,老趙跟著上司郭威學到瞭“黃袍加身”的手段,還真不枉兩人主仆一場。很多時候我們都說巧合,其實很多的巧合都是人為的安排。相關閱讀推薦:黃袍加身的歷史真相:趙匡胤登基事先早有預謀誰是“黃袍加身”的第一皇帝?並非宋太祖趙匡胤歷史開瞭相同的玩笑: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好運氣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黃袍加身——中國歷史上最高明的奪權

唐朝藩鎮割據現象解密:過於強大內附的民族過多

  安史平而藩鎮之禍方始。從安史之亂平定到唐末,一百多年裡藩鎮割據與唐政府相對峙著。大部分的時間內,藩鎮的形勢是比較穩定的,很多文人士子競趨於藩鎮使府弄個一官半職,甚至還稱贊藩鎮是“藩嶽作鎮,輔我京室”,“為王爪牙,為國藩垣”。藩鎮長期穩定的存在,並不是能用唐王朝的姑息茍安政策可以解釋得通的,必須要從藩鎮本身來尋找。那麼藩鎮割據背景究竟是什麼?   唐朝的國勢,在唐玄宗的天寶時期達到瞭興盛的頂點。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統治開始動搖。費瞭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平定瞭動亂,但安史餘黨仍然盤踞在河朔一帶,成為和唐中央對抗的藩鎮,而在唐朝中原內地乃至江南、嶺南地區也設置瞭許多藩鎮。藩鎮割據和藩鎮林立的局面是唐中後期政治形勢的突出點。由於藩鎮的割據,大唐帝國元氣大傷,昔日的豐采英姿不見瞭蹤影。但唐王朝並沒有奄奄一息,此後仍然維持瞭一個半世紀,這一現象其實與藩鎮割據勢力又有密切關系,因為內中存在著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的關系,這引起瞭人們格外的重視和深思。   關於唐代藩鎮割據現象的一個基本問題是藩鎮割據的經濟社會背景,而人們的認識卻各不相同。那麼藩鎮賴以存在的社會背景到底是什麼?   早在上世紀50年代,著名史學傢韓國磐就率先提出瞭這一問題,並進行瞭系統思考。他認為安史之亂以後,莊園經濟迅速發展,大土地私有制進一步發達,而藩鎮節度使往往就是大土地所有者或大莊主。他們為保護和長享自己大土地所有的利益,不讓他鎮和朝廷染指,就很容易造成獨霸一方的封建割據局面。形成藩鎮割據的根本原因,在於當時的經濟方面。首先是藩鎮節帥為瞭保持和鞏固本鎮大土地所有者或大莊主的利益,其次是藩鎮獨占本鎮的財賦。加上安史之亂前節度使的權力日益增重,安史之亂後莫不競擁強兵,使割據局面既成之後,還日甚一日。   這一觀點得到瞭許多人的贊同。有人進而認為,藩鎮的士兵都很精悍,地方色彩非常濃厚,特別是牙軍,都為本地富豪之子,是割據地區地主階級的代表,是地主階級對割據者武裝支持的體現。節度使大量征收賦稅、註意農業投入、從事商業活動,建立瞭豐厚的物質基礎。有人說,河北道經濟條件十分優越,藩鎮割據者便憑借瞭這一物質力量,作為他們進行割據一方的經濟基礎。大地主經濟與軍閥勢力相結合是割據的主要條件。節度使們掌握著大量的屯田、營田,自己成為大土地私有者或大莊園主,他們在一定的經濟力量的支持下擁兵自重。   不過一些人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們提出並不是所有藩鎮都是割據的,有些據有大片莊園的節度使(如郭子儀)也沒有割據行為,在藩鎮統治下的莊園也並不擁護、支持割據,而且同樣是大土地所有制的北宋,當時皇帝還鼓勵武人們購買好的田宅,為什麼就沒有地方割據現象?唐代中後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發達的是兩京及江南地區,但這些地區並沒有形成割據。唐代的藩鎮節度使並不是以大莊園主的身份進行割據的,而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資格自擅一方,其財政基礎依賴於封建國傢的賦稅收入,而不是自給自足的大莊園經濟,其武力憑借法律上屬於國傢的軍隊,而不是亦耕亦戰的部曲傢兵。藩鎮政權采取的遊離於中央集權之外的特殊的政體形式,並不是當時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形態上產生的。還有人指出,著名的大土地私有者都是官僚、貴族,而不是割據的藩帥。唐代後期的屯、營田是藩鎮軍隊存在的基本條件,但這不是大土地私有制,相反是為應付大土地私有制的發展而興起的土地國有制的新形式,藩鎮軍事體制下的經濟生活,正是土地國有制的表現形式,是土地國有制在特殊條件下的反映。

藩鎮割據是哪個朝代的?藩鎮割據是怎麼形成的?

藩鎮割據是哪個朝代的?藩鎮割據是怎麼形成的? 藩鎮割據是由於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和私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藩鎮割據是哪個朝代的?藩鎮割據是怎麼形成的?   藩鎮割據是哪個朝代的?唐代安史之亂後出現的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強大、互相爭戰的局面。藩是保衛,鎮指軍鎮。封建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但發展結果往往形成對抗中央的割據勢力。這是由於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和私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  當時節度使獨攬一方軍政財權,其職位由子弟或部將承襲,不受中央政令管轄。至9世紀初,全國藩鎮達四十餘個,他們互相攻伐,或聯合對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屢圖削弱藩鎮,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續近兩個世紀,有唐一代,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成為兩大頑疾。至北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結束。後代史傢把這種局面統名之為“藩鎮割據”。藩鎮割據的問題對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產生重大影響。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時期,為防止周邊各族的進犯,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節度使,賦予軍事統領﹑財政支配及監察管內州縣的權力,共設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見天寶十節度使)。其中特別是北方諸道權力的集中更為顯著,經常以一人兼任兩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就是憑借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而發動叛亂的。安史之亂爆發後,為瞭抵禦叛軍進攻,軍鎮制度擴展到瞭內地,最重要的州設立節度使,指揮幾個州的軍事;較次要的州設立防禦使或團練使,以扼守軍事要地。於是各地出現不少節度使,防禦使,團練使等大小軍鎮。後來擴充到全國。  這些本是軍事官職,但節度使又常兼所在道的觀察處置使(由前期的采訪使改名)之名,觀察處置使也兼都防禦使或都團練使之號,都成為地方上軍政長官,是州以上一級權力機構。大則節度,小則觀察,構成唐代後期所謂藩鎮,亦稱方鎮。方鎮並非都是割據者,在今陜西省﹑四川省以及江淮以南的方鎮絕大多數服從朝廷指揮,貢賦輸納中央,職官任免出於朝命。但是今河北地區則一直存在著名義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而實際割據一方,不受朝命,不輸貢賦的河北三鎮;今山東,河南,湖北,山西也曾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存在類似河北三鎮的藩鎮;還有一些倚仗自己實力對中央跋扈不馴,甚至舉行叛亂的短期割據者。

劉黑閥簡介 隋末唐初割據勢力之劉黑閥生平介紹

  劉黑閥簡介:劉黑闥(?-623年),貝州漳南縣(今山東武城漳南鎮)人,隋末唐初割據勢力。少時與竇建德為知己好友。隋末從郝孝德參加瓦崗軍,李密敗後,為王世充俘虜。後逃回河北,依附竇建德,封漢東郡公,以驍勇多謀著稱。竇建德死後,劉黑闥召集竇建德舊部起兵,後自稱漢東王,建元天造,都於洺州。與唐朝多次交戰,先敗於秦王李世民之討,後死於太子李建成之征。  劉黑闥年輕時狡詐蠻橫,嗜酒好賭博,不治產業,傢境貧困缺吃少穿,同鄉竇建德時常給以資助。後來,農民起義軍紛起,劉黑闥投奔郝孝德,嘯居山林,後來歸順李密,成為偏將。  武德元年(618年),瓦崗軍潰敗,李密投降唐朝,劉黑闥被王世充俘虜。王世充一直聽說他勇猛強悍,便讓他擔任騎將,守衛新鄉(今屬河南)。劉黑闥看不起王世充,不久率部逃回河北,投奔好友竇建德。竇建德大喜,任命劉黑闥為將軍,封漢東郡公,並命他率兵東西襲擊。竇建德有瞭什麼謀劃,必然命令他一個人負責偵察,經常乘隙鉆進敵方偷看虛實,有時出乎對方意料之外,乘機猛攻,戰果豐碩,軍中稱作“神勇將軍”。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建德被唐軍所敗,夏政權滅亡,躲藏在漳南縣老傢,種蔬菜自給,閉門不出。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高祖下令將竇建德斬首,又強征竇建德舊將范願、董康買、曹湛、高雅賢、王小胡等人到長安。范願等人既憤竇建德被殺,也鑒於王世充降後,部將不能保全。於是決定起兵反唐,並通過卜卦問得知奉姓劉的為主能夠成事,就去找竇建德舊將劉雅。劉雅認為天下已平,不願起事。范願等怒斥劉雅不義,殺之而去。又找到劉黑闥,陳說因由。劉黑闥大喜,殺牛會眾,招得百十號人,一舉襲破漳南縣城。後又大敗貝州刺史戴元詳、魏州刺史權威,盡收其器械及餘眾二千人。七月十九日(8月11日),劉黑闥在貝州漳南設壇,祭奠竇建德,自稱大將軍,正式大舉起兵。  八月二十二日(9月13日),劉黑闥攻陷歷亭,屯衛將軍王行敏戰死。竇建德故將舊吏紛紛殺死唐朝官吏,響應起義。八月二十六日(9月17日),深州人崔元遜殺其刺史裴晞,叛附於劉黑闥。唐兗州總管徐圓朗也起兵響應  九月,劉黑闥大敗淮安王李神通、幽州總管羅藝聯軍。十月初六日(10月26日),劉黑闥攻陷瀛州,抓獲刺史盧士睿,又攻陷觀州。  十一月十九日(622年1月6日),劉黑闥攻陷定州,殺死總管李玄通。十一月二十七日(1月14日),杞州人周文舉殺其刺史王孝矩,投降劉黑闥。  十二月初三日(1月19日),劉黑闥攻陷冀州,殺總管麹棱。十二月十二日(1月28日),劉黑闥在宋州擊敗左武候將軍李世績,生擒薛萬均兄弟,兵勢大盛。突厥頡利可汗也派人馬來援。唐廷震動,十二月十五日(2月1日),派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征討劉黑闥。劉黑闥兵鋒不減,十二月十七日至十九日(2月3日―5日),三天之內又接連攻陷邢州、魏州、莘州,殺魏州總管潘道毅。半年之間,便全部恢復瞭竇建德原先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