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創辦

創辦中國幼兒園的第一人是誰?揭秘晚清重臣端方

  現在小朋友進幼兒園成瞭不少傢長的老大難問題,盡管國傢出臺瞭不少措施,但幼兒園依然很緊張。幼兒園並不是當代中國人的專利,早在光緒二十九年即1902年9月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創辦瞭中國第一所幼兒園,這個人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端方。  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金石學傢。本來是漢人,姓陶,號陶齋,後改姓為托忒克氏,民族改為滿洲正白旗人。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人,歷督湖廣、兩江、閩浙,宣統元年調直隸總督,後被彈劾罷官。  端方於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人,捐員外郎,後遷候補郎中。曾經支持戊戌變法,但在變法失敗後受到瞭榮祿和李蓮英的保護,並沒有受到株連。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的時候,又被任命為任直隸霸昌道。不久清廷在北京創辦農工商局,將其召還主持局務。端方趁此機會上《勸善歌》,受到慈禧賞識,被賜三品頂戴。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太後大悅,命天下張貼,京中呼為‘升官保命歌’”。  創辦中國第一所幼兒園  1902年端方被任命為湖廣代理總督,當時的兩湖總督是張之洞,張之洞主張改革傳統教育的同時,開始認識到“西學”的重要性,著手試辦以“西學”為主的新式學堂,並且開始書院改革,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兩湖書院,開辦的新式學堂中,最為著名的是自強學堂。1902年,兩湖書院改為兩湖高等學堂,分科為八門,成為一所包括文、理、法三科的綜合性高等學堂。後又經過多次改革,最終成為一新式學堂。  此時的端方也趁機借窩下蛋,在武昌小學堂內創辦瞭中國的第一所幼兒園——湖北幼稚園(現在臺灣依然保留這種稱謂,大陸也有人這麼叫)。而且聘請瞭日籍保姆野美智慧等三人負責經營辦理。除此之外還擬定瞭《湖北幼稚園開辦章程》。  幼稚園主要招收五到六歲的兒童,人數為八十人,學制為一年。開設的課程有行儀(應該就是禮儀之類的)、幼稚園語、手技(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勞動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日語、唱歌,遊嬉等七個大類,可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除此之外,園服、課本、學習用具全部免費提供,況且隻要戶口是湖北的,符合規定,學費全免(這點兒和現在的高考差不多,有地域歧視,不主張)。但夥食不負責提供。除此之外,端方還是第一所省立圖書館的創辦人,還派出瞭二十多名幼女赴日本學習師范教育。 端方  撲朔迷離的死因  據《清史稿·端方列傳》記載,宣統三年,即1911年5月,端方任命為川漢粵漢鐵路督辦大臣,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政府宣佈“鐵路幹線國有政策”,政策規定:宣統三年(1911年)前所有集股商辦的幹線,必須由國傢收回。端方想與湖廣總督瑞澄爭功,所以就強行將四川當地民辦鐵路收歸國有。  說是國有,其實則是與美、英、法、德四國銀行團訂立總額為六百萬英鎊的借款合同,公開出賣川漢、粵漢鐵路修築權。由此激起瞭川湘鄂人民的保路運動。6月17日,成都各團體兩千餘人在鐵路公司開會,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四川各族人民、各階層人士也紛紛加入保路鬥爭的行列。教師學生、農夫苦力、商人士兵、回族同胞、羌族土司、基督教徒、僧尼道士以各種形式集會演說,掀起群眾性的反帝愛國熱潮,揭露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鐵路、清政府賣國賣路的罪惡行徑。  為瞭鎮壓四川人民的保路運動,1911年11月,清廷派湖北新軍前去鎮壓,新軍由端方帶領,因而造成武昌空虛,為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義奠定瞭基礎。端方帶領湖北新軍抵達四川資州後,在資州待瞭十來天。其時,武昌起義的消息已經傳來,軍心動搖。據隨同其入川的一位士兵回憶:“端方為穩定軍心,極力籠絡部下。有的士兵生病瞭,端方派其弟到軍營問候;有的士兵亡故瞭,端方修書哀悼;沿途官民送吃送喝的勞軍,端方做出先嘗毒的姿態。甚至有的士兵受不瞭跋涉之苦,端方竟然下令雇轎抬著他。”  盡管如此,悲劇還是發生瞭。軍官劉怡鳳率領士兵闖入端方的房間,出言不遜,咄咄逼人,端方最終沒有屈服。最終,端方和他那曾經留學日本研究鐵路的六弟端錦,均被殺害。  這是其死因的最普遍的一種說法,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兩種說法。  一說是“欽差(即端方)(在資州)正擬進省,忽接由省發來的急電,謂北京失守,兩宮出狩陜西,有旨令午帥(端方)率領鄂兵由陜赴晉勤王。午帥當時向各兵演說,預備北上。兵士反對勤王,因此大嘩”,造反兵士互相煽動,並殺害端方兄弟。這是端方傢丁的說法。  另一種說法是端方在資州的處境兩難,進不能攻,退不能守,於是端方就謀劃獨立,軍隊卻不聽令。因而遇害。  無論怎樣,端方的死始終是一個悲劇,他作為當時清朝“體制內”的官員,能夠有超越時代的意義倡導憲政方面的言行,並且作為中國新式教育的創始人之一,在當時那個時代,實屬難得。難怪他死後有人為他抱屈。  在端方死後,受他提攜的光緒狀元張謇更是寫挽聯“物聚於好,力又能強,世所稱者,燕邸收藏,三吳已編《陶齋錄》;守或匪親,化而為患,魂其歸半,夔雲慘淡,萬古同悲《蜀道難》!”悼念,盡陳其悲傷之情。其中的《蜀道難》則是1912年在日本留學的王國維為端方寫的一首悼亡詩的名字。相關閱讀推薦:晚清三大軍政集團的環鏈關系 晚清三大軍政集團晚清最會做官的徐世昌:從窮書生到大總統的傳奇晚清政府參加芝加哥萬國博覽會 景泰藍奪一等獎揭秘真實的晚清生活:老照片還原百年前中國社會鐵帽子慶親王奕劻:名副其實的“晚清第一貪”

民國軍閥如何辦教育?張作霖創辦瞭東北大學

  張作霖創辦的東北大學理工樓  從關於民國的史料中發現,過去一向被我們視為不顧人民死活、隻顧靠武力爭奪地盤的軍閥,竟也會不遺餘力地興辦教育。無論是在軍閥割據時期,還是在戰亂時期,許多軍閥都十分重視教育。幾乎個個尊師重教,他們的某些做法,讓我們感到汗顏和感動。  陳炯明勸學手段獨特  民國十年,陳炯明為瞭推動廣東教育,成立瞭廣東省教育委員會,聘請當時著名的教育傢、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陳獨秀當委員長,將義務教育和社會教育同時推進。  那時候,民間比較守舊,沒文化的人不重視教育,有文化的遺老反對新式教育,政府花大力氣建成瞭國民小學和高等小學,大多數傢長卻不願意把孩子送進學校。傢長們認為讀四書五經比讀數理化有前途,更看不慣男女同校。  為瞭改變這種現狀,時任廣東省省長的陳炯明聽取陳獨秀的建議,成立“巡回教員”制度,給新式學校的老師發補貼,讓他們在課餘時間輪流到附近的私塾授課,給裡面的學生講新知識。半年之後,傢長終於明白瞭新式教育的好處,終於把孩子送到新式學校就讀瞭。  陳獨秀還建議陳炯明大搞社會教育,提高成年人的文化修養,陳炯明悉數采納。當時社會教育的手段主要有三種:一、辦市民大學,請文化名人辦固定講座,市民免費入場聽講;二、搞通俗講演,在全省宣講新思想和新式知識;三、設流動圖書館,當時叫做“巡回文庫”,由省政府出資購買一大批圖書,每天搖著鈴巡回於各個街道,讓市民免費借閱。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廣東的教育終於走在全國前列。   張作霖:“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  民國五年,張作霖出任奉天省長,剛上任就說:“學務為造就人才之所,振興國傢之基,關系最重,而奉天又處特別地位,若不從整頓教育入手,更無以希望。”他還訓令東北各縣縣長,要求每個縣每年的教育經費務必占到全縣年度總經費的40%,哪個縣達不到這個標準,把縣長開除公職。他規定的這個教育經費比例,比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都要高。  民國七年,奉天國立師范學校成立,在該校就讀,學雜費一律免收。當時師資力量嚴重短缺,為瞭多培養教學人才,不但免收學雜費,而且還給在師范學校讀書的學生免費提供食宿,而且夥食相當不錯,有菜有湯,周末還有豬肉和海參打牙祭。  民國九年,由於北洋政府經費欠缺,在日本留學的幾千名公費留學生沒有瞭經濟來源,張作霖聽說後,自己掏腰包,給他們匯去10萬大洋。  民國十二年,東北大學正式成立,張作霖每年批給這所大學的經費是大洋160萬元,而當時南開大學常年經費是40萬元,北京大學常年經費是90萬元,清華大學每年經費也隻有120萬元。張作霖有句名言:“寧可少養五萬陸軍,也要辦東北大學!”  平心而論,張作霖給留學生匯款,用的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合法收入。不過那時候各省督軍、省長無一不貪,貪來的錢用到教育上,總比買豪宅包小蜜要強得多。 齊燮元  齊燮元自辦“希望小學”  民國十年前後,駐守江蘇的軍閥叫齊燮元,他是吳佩孚的部下,後來在日軍侵華期間當瞭漢奸,在歷史上名聲很臭。但他也幹過一件好,主要就是在江蘇建立希望小學。  齊燮元在南京創辦過一所很大的貧兒院,說是貧兒院,其實跟現在的希望小學沒有區別,也是專收那些傢庭困難沒條件讀書的孩子入學。在民國十年,齊燮元辦的這所貧兒院招收瞭430個男生,320個女生,規模比當時南京最大的國民小學都要大。這些學生不用交學費,不用交住宿費,學校還發給他們衣服和零花錢。經費從哪兒來呢?剛開始是齊燮元自己掏腰包,後來是財政撥款,學生在手工課上學會木工、刺繡之後,周末時拿到夫子廟去賣,賣的錢也能補貼一部分學校的開支。  齊燮元還在江蘇督軍府辦過一所規模較小的學校,專收智力發展有缺陷的孩子,也是學費全免,他和他的妻子親自去教。  齊燮元推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他教學生語文、數學,不用備課,唯獨教品德課時,需要把教材上的內容一句一句標上記號,凡是自己覺得很難做到的道德標準,他隻問學生那些道德對與不對,而不要求大傢按照那些道德去做。單從教學上看,這倒是個很可愛的老師。相關閱讀推薦:盤點那些妻妾成群的民國軍閥:民國姨太太現象誰是晚清民初政壇第一皮條客?民國軍閥段芝貴民國軍閥割據混戰 各方勢力一覽表民國軍閥主要將領和地盤詳細資料:各系軍閥實力民國軍閥楊森12妻妾奇異的私生活:楊森妻妾十二釵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曹錕:誰敢對教授不禮貌,就要誰的腦袋  佈販子出身、外號“曹三傻子”的曹錕,在做直隸督軍時,也在原保定農業專門學校的基礎上,辦瞭一所綜合大學——河北大學。可貴的是曹錕沒用軍隊的那套來辦大學、管大學,盡管他也在大學裡安排瞭一些昔日的副官馬弁,但是這些人都成瞭伺候教授的跑腿的。曹錕知道自己沒文化,他經常說,自彝是一個推車賣佈的老粗,什麼都不懂,辦大學還得靠教授。隻要他在學校,就經常在教授休息室候著,對下課的教授噓寒問暖。大暑天,曹錕在教室外面看見教授講課滿面流汗,就命令校工送毛巾到課堂上給教授們擦汗,後來幹脆在教室裡裝瞭鐵櫃,裡面放上冰塊用來降溫。每逢發工資的時候,曹錕都囑咐行政人員把大洋用紅紙包好,用托盤托著,恭恭敬敬地送給教授。當時河北大學的教授的工資雖然比北京的一些大學稍低,但對於物價比北京低得多的保定,一個月兩三百塊大洋的工資已屬天價。曹錕沒有文化,卻偏愛給學生訓話,每次訓話必強調尊重教授。他說:“這些教授都是我辛辛苦苦請來的,如果誰敢對教授不禮貌,我就要誰的腦袋。”當然,也沒有哪個教授把所謂的學生不禮貌行為告訴曹錕,也沒有誰真的掉瞭腦袋。  閻錫山:下指標包村辦“強迫教育”  閻錫山在山西推廣義務教育,具有“強迫”的味道,挺符合民國前期稱義務教育為“強迫教育”的特色。  閻錫山的方法是這樣的:先在山西省城太原推行義務教育,然後在其他城市推行,然後在縣城推行,然後在三百戶以上的村落推行,最後在小村莊推行。  閻錫山曾留學日本,深受現代文化的影響。他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在教育方面頗有建樹。山西當年的教育被稱為中國教育的典范。閻錫山率先在全省實行中小學免費義務教育,他要求全省從省會到村莊,幾年內統統建起國民小學。然而各地由於財力所限,無法全部新建校舍,不少地方就占用孔廟、土地廟、關帝廟、龍王廟等原有的公共建築作為校舍,而占用孔廟必然遭到遺老的反對,占用其他廟宇也會遭到善男信女的反對。閻錫山就派兵辦“強迫教育”,為瞭使建校更順利,閻錫山直接讓軍官去辦學,他給手下的旅長團長營長連長都下瞭硬指標:每人包定幾個村,在兩年內把學校建起來。建成以後,直接擔任該學校的校長。自1942年開始,山西全境適齡兒童入學率,每年都能達到80%以上。這麼高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即使是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何況中國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韓復榘:從不拖欠教育經費  韓復榘以大老粗著稱,也是搞笑大王。他說的話雖然難聽,但卻也頗有幾分道理。比如說用人問題,韓復榘就有個大前提,用正人不用歪人。他走馬上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後,便把一些術士、僧道類人物,統統請出瞭衙門,取而代之的是新派文人,如大名鼎鼎的何思源、梁漱溟等等。  何思源他本是蔣介石的人,能出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乃出於蔣介石的一手安排。但這並不等於說,何思源出任該職,完全靠人際關系,他本人是有真才實學的。  韓復榘是由河南省政府主席平調山東的,新省府班底,基本上都是他從河南帶來的,隻有何思源來自南京方面。韓復榘也許是為瞭給何思源這位欽定的人物一個下馬威,就聲言要省財政削減教育經費。何思源聞之,怒氣沖沖地找到韓復榘,說教育經費不但不能減少,以後每年還要增加,否則他就要走人。身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的韓復榘,不僅沒有被觸怒,反倒不斷安慰何思源,並保證決不拖欠教育經費。  韓復榘在山東主政七年,山東的教育事業不僅不落人後,且發展迅猛。就是教育工作本身,韓復榘也總是放手讓何思源去做,他從不橫加幹涉,更未向教育界安排過一個親信。  劉文輝:如果縣政府大樓比學校好,把縣長就地處決  1935年,四十歲的劉文輝被侄子劉湘逐出成都,落草雅安,出任西康建省委員會主任。1939年1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任命劉文輝為西康省主席。  主政西康期間,他十分重視教育。1939年,在一次演講中,他對國立康定師范專科學校的學生們說:“你們這些學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們國傢很需要你們,你們是我們國傢的後起之秀。特別是我們這個康定、康巴地區文化素質比較差,希望你們,好好地學習,把你們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們的知識提高,將來為這個康巴做點貢獻。”  1930年代,攝影師孫明經在西康省考察時發現,當地的學校校舍大都寬敞明亮,學生衣著整齊,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縣政府卻破爛不堪。好奇的孫明經就問一位縣長:“為什麼縣政府的房子總是不如學校?”縣長回答:“劉主席說瞭,如果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劉文輝的話是有些不中聽,但話粗理不糙:教育不興,焉能把西康“變邊地為腹地”?  為瞭表示對劉文輝的響應,當時的巴安縣縣長趙國泰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務,親自到當地小學代課教書,當起瞭國語老師。他的行動起到瞭很好的示范作用。劉文輝治下的西康省,重視教育早已成為自上而下、實實在在的行動。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張之洞是怎麼死的?張之洞創辦瞭哪些工業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於貴州。張之洞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註重教育和治安,創辦瞭中國首個幼兒園。那麼張之洞是怎麼死的呢?他的一生創辦瞭哪些工業呢?  宣統元年(1909)四月,張之洞以高股籌集不易為由,與德、英、法三國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借款550 萬英鎊籌建粵漢鐵路。宣統元年(1909)六月,張之洞病重,八月二十一日(七月初六日),奏請開去各項差額,攝政王載灃親臨探視,當天,張之洞在哀嘆“國運盡矣”聲中去世,清廷謚以“文襄”。  張之洞創辦的工業及學堂:  1869年(同治八年),在武昌創建經心書院。  1883年(光緒九年)5月,設洋務局、桑棉局、鐵絹局。  1884年(光緒十年)6月,在廣州籌辦省城防務及瓊廉潮州防務。  1887年(光緒十三年)6月,創建廣雅書院,設辦理洋務處;8月,創辦水陸師學堂。   1889年(光緒十五年)1月,請總理衙門阻止法國在越中邊境接通電線;2月,請緩造津通鐵路,改建腹省幹路;4月,籌設槍炮廠;5月,鑄錢廠建成;8月,調補湖廣總督,奏設紡紗廠;9月,上諭贊許修築蘆漢鐵路計劃。  1890年(光緒十六年)2月,奏請移設槍炮廠於湖北,設礦務局(後改名鐵政局);4月,籌建槍炮廠於漢陽大別山,籌建織佈局於武昌城外;5月,創建兩湖書院;9月,勘定煉鐵廠基於大別山;11月,曉諭兩湖商民自購機器開采煤礦。  1891年(光緒十七年)2月,織佈廠開場興建;6月,設方言商務學堂,設湖北輿圖總局;9月,煉鐵廠開工興建。  1892年(光緒十八年)1月,選譯洋務書籍;2月,派工匠赴比利時煉鋼廠學習;5月,發美國棉籽令民試種。  1893年(光緒十九年)1月,漢陽鐵廠若幹廠房告成;10月,煉鐵廠工程竣工;11月,設自強學堂。  1894年(光緒二十年)2月,煉鋼廠開爐。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8月,議設商務局;12月,奏明創練自強軍,奏陳籌辦江浙鐵路。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1月,創辦儲才學堂,招商設紗廠於州(今南通);4月,鐵廠招商承辦;5月,設官錢局;8月,創設武備學堂。  1897年(光緒二十三歲)7月,紡紗局成;10月,籌設農務學堂。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1月,奏請設立粵漢鐵路總公司;4月,創設漢口商務公所、制麻局,撰《勸學篇》。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2月,修武昌南北江堤;4月,創辦《商務報》;12月,設農務局。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7月,設學務處綜理湖北全省學堂事務。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5月,改兩湖書院改為兩湖大學堂,自強學堂為文普通學堂,武備學堂為武高等學堂,設武普通學堂,創建湖北師范學堂;9月,設銅幣局。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2月,奏設三江師范學堂;12月 奏請重定學堂章程,陛呈請訓,面奏”化除滿漢畛域”。  1904年(光緒三十年)7月,籌備粵漢鄂省鐵路贖款,建兩湖勸業場;9月,改槍炮廠為湖北兵工廠,議結宜施教案。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4月,粵漢鐵路建成;7月,奉旨督辦粵漢鐵路;8月,粵漢鐵路贖路約成;9月,與袁世凱會奏立停科舉推廣學校;11月,設川漢鐵路於武昌。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6月,開辦湖北印刷局;7月,批準漢口商辦水電公司。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1月,設憲兵。相關閱讀推薦:張之洞簡介 晚清張之洞如何征服慈禧連升四級?張之洞的四次葬禮:2006年屍體被發現又被悄悄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