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功勛

中興大唐之李光弼:他建立的功勛並不比郭子儀小

  李光弼,營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長。父親李楷洛,開元初年任左羽林將軍同正、朔方軍節度副使,封薊國公,以驍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氣節,有品行,善騎射,能讀班固的《漢書》,年少從軍,有大將軍氣度,被提拔為左衛郎。天寶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都虞侯、朔方軍都虞侯。   天寶五載(746),河西節度使王忠嗣任命他為兵馬使,兼赤水軍使。王忠嗣器重李光弼,說:“李光弼將來一定能接替我的官職。”李光弼戰功卓著,有“名將”之稱。天寶八載(749),擔任河西節度副使——邊境大軍區副司令員,封薊郡公。天寶十一載(752),被朝廷任命為單於大都護府副大都護。天寶十三載(754),朔方節度使安思順上奏朝廷,任命他為朔方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安思順喜歡李光弼的才能,想把女兒嫁給他,李光弼托病辭官。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聽說這件事,上奏朝廷,李光弼被召回長安。   安祿山謀反,註意扶植個人勢力。他手下高邈最有謀略,知道李光弼有將才,勸安祿山延請李光弼入幕,任命李光弼為左司馬。安祿山沒有采納高邈的建議,但不久便後悔瞭,安祿山為失去李光弼感到憂慮,常常憂形於色。後來,時間久瞭,安祿山安慰自己,雖然沒有得到李光弼,史思明也足以抵擋李光弼,心理上才找到一點兒平衡。在後來的戰爭中,李光弼與史思明的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各有長短,謀略相當。   一、東出井陘關,收復常山郡   安史之亂發生,封常清、高仙芝先後戰敗,被斬於潼關。朝廷又以哥舒翰統兵東征。不久朝廷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收兵河西。河東、河北方面迫切需要一名良將領兵,郭子儀向玄宗推薦瞭李光弼。天寶十五載(756)正月,朝廷任命李光弼為雲中郡太守、河東節度副使。因為河東節度使乃親王遙領,所以節度副使就是實際上的河東大軍區實際長官。二月,轉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訪使,率朔方軍五千人與郭子儀會師,東出井陘關,收復軍事要地常山郡,切斷瞭占領洛陽的安祿山與范陽老巢的交通。安祿山急令史思明奪回常山。當史思明率數萬兵馬來救常山時,被李光弼擊敗,李光弼率軍乘勝收復藁城等十多個縣,南攻趙郡。朝廷任命李光弼為范陽長史,兼河北節度使。   三月八日,李光弼又率軍攻克趙郡。從安祿山之亂發生,官軍與叛軍反復爭奪常山郡,這一帶不斷成為激烈的戰場,死人無數,遍佈戰死、餓死者的屍體。李光弼祭奠那些陣亡的將士和餓死的百姓,把被敵人關押的人放出去,發誓平息叛亂,實現個人建功立業的抱負。六月,又與蔡希德、史思明、尹子奇等人在常山郡嘉山大戰,這些人都是安祿山手下的猛將,被李光弼打得大敗,史思明露頂赤腳而逃。這一仗殺敵上萬人,俘虜四千。河北十多個郡歸順朝廷。

大將樂毅:在燕國,趙國都能建立不世功勛的名將

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諸侯征伐,今日楚強,明日趙弱,其翻覆之勢,可謂波譎雲詭。王侯將相既然無種,何妨都去試試。於是,謀士謀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將層出不窮。樂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國小民寡,被趙所滅,後又去趙適魏,在代魏使燕的過程中,被燕昭王奉為上賓,開始瞭他的傳奇一生。 盡忠者可言“忠臣不事二主”,跳槽者則雲“良禽擇木而棲”。樂毅早年的頻繁跳槽,正是後者。事實上,作為中山人的樂毅,在亡國後已無瞭傢國之念,所以無論是齊,或燕,或楚,或秦,於他而言,不過浮雲。重要的是有一個平臺,讓他發揮。 拜將伐齊成就功名 燕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平臺。地處燕國以南的齊國很強大,先趁燕國內亂打敗瞭燕,又敗楚於重丘,敗魏、趙於觀津,助趙滅中山、破宋,將領地拓寬瞭千餘裡。燕雖偏小,燕昭王的仇怨卻不可遏止。 燕趙多壯士,但燕人似乎特別記仇。昭王如此,後來的太子丹亦如此。於是乎,樂毅獻上瞭“舉天下而伐之”的方略,即聯合楚、魏、趙、韓諸國,組成“五國聯軍”,共同伐齊。 戰爭的興起往往與個體的私怨極為相似。這就好像幾個經常受欺負的孩子聯合起來,將那個欺負他們的人教訓一番。

影響忽必烈的三個漢人是誰?元朝統一的重要功勛

  成吉思汗雖然橫掃歐亞大陸,卻沒有滅掉宋朝一統天下。之後窩闊臺汗、貴由汗、蒙哥汗等雖然屢屢發起對宋朝的騷擾和攻擊,但都沒有滅掉宋朝統一中國,而忽必烈做到瞭,建立起統一的元朝。比起他的前輩,忽必烈在思想、策略、用人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他重用漢族儒生,改革蒙古舊制,采取比較進步的政策。他這種思想的形成,與三個漢人分不開–劉秉忠(子聰和尚)、姚樞、郝經。  子聰俗姓劉,名侃,字仲晦,為官後改名劉秉忠。史書說他”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八歲入學,日誦數百言。”十七歲即為邢臺節度使府的令史,算得上是位大器早成的神童。子聰博學多才,天文、地理、律歷無所不精,對《易經》造詣尤深。”論天下事瞭如指掌”,忽必烈”大愛之”。他是忽必烈招納的第一位漢族儒生。  郝經字伯常,自幼傢貧,他白天打柴買米供養母親,晚上苦讀詩書。在一次戰亂中,其母被煙火熏死,當時才九歲的郝經,居然用野菜拌著蜜汁將母親救活。此事傳到大將軍張柔耳中,特將郝經接到府中,待為上賓。張傢有許多藏書,郝經幾乎都讀遍瞭。後來,張柔聽說忽必烈招納賢士,便推薦瞭郝經。忽必烈問以”治國安民”之策,郝經陳述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姚樞字公茂,柳城人,是當時有名的程朱理學傢。他向忽必烈提出上千言的治國之道,從定典章、立綱常到興辦學校、重農桑等幾乎都涉及到瞭。   這三個人幾乎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點上,都對忽必烈有重要的影響。主要有:  一、退回封賞,避免懷疑。蒙哥把漠南大片土地全賞給瞭忽必烈。他飲酒慶賀,獨姚樞悶悶不樂:”我看此事非福,而是禍。天下乃大汗的天下,他把大片肥沃之地都給瞭你,他要什麼?你不蓋過大汗瞭嗎?”忽必烈第二天便將漠南封地退回給蒙哥,避免瞭一場可能的殺身之禍。  二、杜絕濫殺,爭取民心。忽必烈奉命征討大理,在一次軍中宴會上,姚樞講瞭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的大將曹彬攻占南唐後不殺一人,市不易肆的故事,委婉地勸諫忽必烈不要濫殺。忽必烈當時沒有說話,第二天出發時,在馬上大聲對姚樞、也是對全軍說:”汝昨夕言曹彬不殺者,吾能為之,吾能為之!”但是,不濫殺說說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忽必烈的鐵騎包圍大理城以後,采納姚樞等人建議,派玉律術等三名使臣前去勸降。大理國王段興智有歸降之意,但大權在握的外戚高和、高祥為瞭杜絕段興智投降的念頭,卻暗中將使者殺害。脾氣暴烈的忽必烈急瞭,下令殺光城裡的人。姚樞、郝經苦苦相勸無果,而劉秉忠則把當權者比作牧羊人,把老百姓比作羊群,”牧羊人得罪瞭你,你拿無辜的羊出氣,這公平嗎?”忽必烈立即將”屠城令”改為”止殺令”。史書是這樣記載的:”裂帛為旗,書止殺之令,分號街陌,由是民得相完保。”相關閱讀推薦:阿裡不哥下落之謎:阿裡不哥與忽必烈汗位之爭揭秘蒙古大軍兩次伐日慘敗之謎!忽必烈的創痛!盤點古代十大吃貨皇帝:趙匡胤、忽必烈均上榜!揭秘:元世祖忽必烈為什麼要跨海攻打日本?忽必烈為何禁止以高麗女子為妃? 元朝時期的外交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這些漢族儒生的影響下,忽必烈對軍隊約束較嚴。伯顏攻下南宋皇都臨安(杭州),史書稱之為”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華如故”。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忍辱負重,以屈求伸。蒙哥在阿裡不哥和宰相阿藍答兒等的慫恿下,乘忽必烈遠征大理之機,以其封地官員貪墨和府庫虧空為由,設立以阿藍答兒和劉太平為首的鉤考局,對其官員進行鉤考。除少數幾個資深官員外,幾乎全都關進監獄,嚴刑拷問,不少人被折磨死。  忽必烈被激怒瞭,氣勢洶洶地要去與蒙哥辯理。又是姚樞、郝經和劉秉忠三人把他攔住瞭。他們認為,蒙哥就是要使忽必烈做出過激行動,以便抓住把柄將其整掉。忽必烈明白利害關系以後,不但自己赤背負鞭去向蒙哥請罪,而且把妻子和兒子送到和林汗廷作人質。這一做法果然解除瞭蒙哥的懷疑,撤銷瞭鉤考局,使忽必烈躲過一劫。  四、果斷撤兵,搶登汗位。蒙哥在第二次攻打南宋時,暴死在四川釣魚山前線。此時,忽必烈正在攻打圍困日久的鄂州(今武昌),留守和林汗廷的阿裡不哥是忽必烈的嫡親兄弟,二人一向不和。  蒙哥去世的消息傳到忽必烈大營以後,姚樞郝經這些謀士們分析瞭形勢,懇請忽必烈立即撤軍,回和林汗廷商議擁立新大汗事宜。但忽必烈一是立功心切,二來對阿裡不哥的野心認識不足,堅持攻下鄂州以後再班師。就在這時,留守開平料理王府事務的劉秉忠,以王妃察必的名義送來緊急情報,把阿裡不哥圖謀搶登汗位的種種跡象密報給忽必烈。他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立即撤軍,搶在阿裡不哥之前登上汗位,爭得瞭主動權。   另外,在以後的建立元朝,制訂典章法度,設立官吏機構,以及治理國傢等方面,姚樞、郝經、劉秉忠等人,都發揮瞭極為關鍵的作用。  忽必烈對這些漢族官員始終是信任的。建立元朝以後,他們都被封官晉爵,委以重任,都得到瞭善終。而這些漢族大臣,也始終沒有對忽必烈起過二心。郝經奉命率使團出使南宋,被賈似道秘密關押達十六年之久,但對忽必烈的忠心始終不改,一時傳為佳話。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青幫大頭目杜月笙對中國抗戰的功勛究竟有多大?

  抗日戰爭中的杜月笙  在大陸的報刊、書籍中,人們常看到有關舊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的文字,大多述及他的種種劣跡,間或提到,杜講義氣,有骨氣,在抗戰中作瞭一些貢獻。也許這也是污點斑斑的黑社會頭子人生的另一面。《北京日報》刊文,請《海內與海外》雜志社編輯部副主任朱小平對這位傳奇人物在抗日戰爭的貢獻進行瞭解讀。  黑色的防刺背心酷似“防彈背心”,非常硬,拿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  文章稱,杜月笙是舊中國上海青幫(亦稱安清幫)的大頭目。蔣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奪取政權,杜月笙在政變中起瞭關鍵的作用,雇用流氓為上海總工會送錦旗放煙霧、誘騙殺害總工會委員長、中共黨員汪壽華等,致使上海總工會80萬會員群龍無首,數千工人猝不及防被蔣介石殺害。作為舊上海黑社會的大頭目,杜月笙身上有很多污點,但是,他也並非漆黑一團。在抗戰中,他曾多年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做過一些有益的慈善事業,特別是他任副會長時正值抗戰前後,於救助傷兵輸送物資、建立抵抗部隊,做出瞭貢獻。文章認為,杜月笙在抗戰中大致有四大貢獻。  全面抗戰爆發後,杜月笙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名義組織上海市救護委員會,救護瞭抗日受傷軍民數萬人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全面進攻上海,上海守軍奮起抗戰。杜月笙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名義,聯合各團體組織上海市救護委員會,並同時成立救護隊10隊、急救隊13隊、臨時救護醫院24所,征集救護汽車98輛,並特約公、私醫院16所收容受傷軍民。據統計,杜月笙所領導的救護輸送醫療工作,共救護瞭抗日受傷軍民44398人。此後,杜月笙又籌劃在松江、昆山、蘇州、無錫、杭州、南京等地設立重傷醫院,每年醫院少則收治傷員二三百人,多則達三四千人。南京淪陷之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各地工作人員大多撤退到漢口。杜月笙親自乘飛機到漢口,與政府有關部門統一商定救護方針,在漢口成立臨時救護委員會,設置醫療隊37隊,後因需要逐漸增加至178隊,共有工作人員近3000人。據統計,至抗戰結束,紅十字會所救護的軍民總數已達260萬人。這一可觀的成績,與紅十字會廣大工作人員的努力分不開,但杜月笙在其中的領導作用不容忽視。救護工作所需的物資、車輛,許多都出於杜的號召,也不排除他自己的“毀傢紓難”。在這一點上,他號召他所能影響的團體包括他的幫會組織捐助抗戰,是起瞭很大作用的。在抗戰中,他堅持在上海,包括參加抗敵後援會工作,直至11月上海淪陷,他才秘密撤退。 杜月笙圖片(杜月笙年輕時照片資料)  在上海抗戰中,與戴笠共同創建瞭一支1萬人的武裝遊擊部隊,配合正規軍,參加抗戰  杜月笙在上海抗戰中所辦的另一件大事是與戴笠共同創辦瞭“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參加抗戰。盡管戴笠一生以與中共作鬥爭為己任,但在抗戰中,他的思想傾向基本屬於黃埔系中主戰的少壯派軍人陣營,在這一點上,“人之愛國,誰不如我”的杜月笙與他是一致的。兩人本來即為摯友,在抗日這一點上又有共識,所以兩人商定在上海建立一支1萬人的武裝遊擊部隊,以幫會和工人為基礎,配合正規軍作戰,並負責肅諜防奸等工作。杜月笙自己出錢捐贈瞭5000支快慢機手槍,又利用自己的影響,動員瞭幫會成員、工人、學生、店員、失業青年入伍。10月,這支僅以一月時間倉促成立的遊擊部隊,在上海南市和蘇州河兩岸配合正規軍與日寇作戰,盡管作戰力差,但大多成員異常英勇頑強,為中華民族抗戰作出瞭犧牲。據事後統計:別動隊戰死兵共1500人以上,受傷500餘人。據說,杜月笙頗為悲痛,他不是心疼錢,而是哀憐那些為國捐軀的青年,其中很多人是他的徒弟。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理事室遷移香港後,杜月笙親自主持工作,籌措救護事業經費  1938年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理事室遷移香港,杜月笙親自主持工作,並設立總辦事處,以接受海外捐助的物資,並同時籌措救護事業的經費。可以說,杜月笙此時是非常辛勞的。當時,國民黨政府還設有中央賑濟委員會。“八·一三”抗戰後,蔣介石安排杜月笙為該會常委,負責粵、桂、閩三省稱第九救濟區工作。為瞭工作方便,杜月笙將第九救濟區辦事機關與中國紅十字會機關合設於香港九龍柯士甸道他的宅寓也在此,並在香港最大的飯店辟有房間,專與各方接觸。當時,海外僑胞對抗戰捐助的物資及對難民的救濟品,都由杜月笙接收運往漢口或重慶。同時,杜還負責與戴笠合作佈置向淪陷區搜集情報及鋤奸策反工作。據說,上海另一幫會頭目張嘯林投敵被暗殺,也與杜月笙有關。另外,轟動中外的高宗武、陶希聖脫離汪偽集團,並公佈“汪偽密約”,也是杜月笙與戴笠共同策反的。相關閱讀推薦:杜月笙長孫:蔣介石曾拜在我祖父門下當門徒!民國黑道大哥杜月笙感慨:蔣介石完全把我當尿壺真實版上海灘:舊上海黑幫大佬杜月笙的最後歲月揭秘:蔣介石為何要氣死老朋友杜月笙背後的秘密梅蘭芳美艷嬌妻為何要下嫁杜月笙?孟小冬離婚內幕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香港淪陷後,杜月笙撤退重慶,主持紅十字會會務工作,辦理前方救護、後方空襲救護、醫療等工作  在抗戰的開始階段,海外物資大部分通過香港轉運國內,杜月笙以紅十字會名義辦理接收、轉運,為抗戰事業做出瞭一些貢獻。香港淪陷後,紅十字會總會於1940年移設重慶,杜月笙也撤退重慶,主持會務工作,辦理前方救護、後方空襲救護、醫療等工作。1942年,杜月笙籌建瞭重慶醫院,當時有床位300張,各科設備齊全,是當時最先進的戰時後方醫院,受到輿論的稱贊。另外,杜月笙在搜購、搶運戰略物資方面也做瞭大量工作。抗戰勝利後,杜月笙返回上海,督促上海復員工作,並協助恢復、加強瞭上海紅十字會分會的組織,對該會推進各種社會服務工作奠定瞭基礎。  上世紀50年代後,杜月笙客居香港。1952年,他彌留前對妻子雲:“把我的屍骨帶回上海,葬在浦東高橋老傢。”但他的遺願終未實現,1952年11月遺骨被運往臺灣,至今暫厝臺北南效大尖山麓。  杜月笙不去臺灣的內情:蔣介石拿我當夜壺  杜月笙晚年曾忿忿然說:”蔣介石拿我當夜壺,用過瞭就塞到床底下。”這一形象比喻,既是這位大亨對蔣介石怨恨的發泄,又是失寵後淒楚處境的哀嘆。  抗戰後,杜月笙自以為勞苦功高,想趁蔣介石論功行賞的機會,撈個有影響的職位過過官癮,他把目光定格在上海市市長,起碼當個副市長。他把這一想法透給瞭軍統局長戴笠。戴笠心領神會,轉達給蔣介石。   1945年8月底,杜月笙帶著一幫隨從,前呼後擁興沖沖回到上海。始料不及,走到半路,傳來千真萬確消息,蔣介石已任命錢大鈞為上海市市長、吳紹澍為副市長,負責接收上海全權。原來是蔣介石對杜月笙的態度發生瞭變化。  令杜月笙沮喪的事還在後頭:火車快到上海時,門徒上車報告,市政府已通知取消原定的歡迎儀式,連本已搭起的牌樓也已拆除,北火車站還貼出瞭”杜月笙是黑勢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標語。杜月笙聞訊氣上加氣,為避免難堪,臨時改在上海西站下車。靠站時,竟沒有一個要員迎接。  1946年夏,蔣介石為體現”民主政治”,下令”民選”上海市參議會議員。杜月笙信以為真,有意競選議長席位,於是組織門徒大張旗鼓活動,擺出種種理由宣揚議長一職非杜月笙莫屬,又不惜大把花錢拉票。哪知就在勝券在握時,傳來蔣介石的口信:議長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擔任。潘公展是CC系骨幹,蔣介石的親信。這對杜月笙不啻冷水激頂,自知胳膊擰不過大腿,無奈何作瞭識時務的”俊傑”,在選舉結果他當選議長後,馬上宣讀瞭一份”辭職呈文”:”上海系通都大邑,議長責任重大,本人為多病之人,不能擔此重任,辜負諸公厚意,多請原諒,再予改選。”主持選舉大會的市長吳國楨立即表示接受聽從本意,另行重選。於是第二次投票,選出潘公展為議長。  一件件,一樁樁,杜月笙與蔣介石的矛盾日益加深。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大戰役結束,內外交困中的蔣介石被迫下野。杜月笙知道蔣傢王朝氣數已盡,開始謀慮去從。為退路辦瞭三件事:賣瞭杜美路上的一處公館,得款60萬美元;改任意揮霍為量入支出,裁減雇員,緊縮開支;去瞭香港一次,物色準備購買的住宅。  1949年3月下旬,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被蔣介石請去南京,對他說:”上海看來是難以守住的瞭,杜先生應有所準備,必要時攜傢小去臺灣,協助黨國共圖復興大業。”  杜月笙似乎料到蔣介石的這番”關心”,爽快地說:”我是準備放棄上海以後的退步瞭。”  蔣介石曾聽說,中共方面委托黃炎培等,勸杜月笙留在上海,他無論如何不願杜月笙被”統戰”過去,便以告誡的口吻加瞭幾句:”杜先生與中央合作有年,民國16年清黨時,為鏟除共黨鼎定上海立下大功,也因此與共黨結怨甚深。共黨是講階級講鬥爭的,他們決不會放過你,切不可有絲毫的僥幸,以早日去臺灣最好。”   杜月笙的話仍是半明半暗:”總裁放心,我對共產黨絕無僥幸之心。”蔣介石聽瞭當然不滿意,雙方不歡而散,但蔣並不就此罷休,還要設法爭取,把杜月笙逼去臺灣。  對於去留與去向,杜月笙早有盤算權衡。雖然中共方面通過黃炎培等勸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斷反共20餘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就殺瞭包括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在內的眾多共產黨人,可謂血債累累,所以不敢不走。至於去哪裡呢?與蔣介石嫌隙既生,孑然一身去臺灣,還不是寄人籬下?杜月笙選擇瞭去號稱自由港的香港。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盤點林沖對梁山的十大功勛:林沖是個什麼樣的人

  豹子頭林沖是《水滸傳》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最早上梁山的核心頭領,在梁山的兩次領導人變更過程中都起到瞭決定全局的關鍵作用,對梁山的發展壯大有著不可或缺的決定意義,是僅次於奠基者王倫、開拓者晁蓋、壯大者宋江之外對梁山最為重要的人物。可以說沒有林沖,就沒有梁山;沒有林沖,就沒有此後的一百零單八將。  TOP10 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梁山上的大事小情,隻要用得著林沖的地方,林沖必不推辭,竭力去做。無論是做為主力先鋒,還是替別人壓場作援;無論是兵團大仗,還是小道設伏,林教頭從來不挑不揀,不埋不怨。林沖這樣既能幹,又不講條件,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幹部,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領導最喜歡的幹部。擱現在,林沖必是愛崗敬業標兵、技術能手、全勤獎,突出貢獻獎等等一系列獎項的大滿貫得主。更難能可貴的是不論林沖的身份、地位如何改變,踏實敬業精神卻是始終如一,從不因個人的榮辱變遷而對山寨之事有絲毫怠慢。  即使林沖最後功成名就、身居大頭領的高位,仍舊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殊無半點倚老賣老、居功自傲的官僚作風。從上梁山伊始,至征方臘病逝,幾乎梁山上的所有戰事,無不有林教頭橫槍立馬的身影,以其實際行動為梁山樹立瞭紮實苦幹之風,堪稱梁山上的第一勞模。  功勛指數:6.0   TOP9 一始而終,忠義楷模  林沖身上有許多懦弱、退讓和隱忍的性格缺陷,但在忠義的大立場上卻顯得十分堅定。在宋江入主梁山之後,梁山內部的權力平衡被打亂,派系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許多人開始在晁、宋二人之間重新站隊,原先晁蓋的心腹或如吳用般改弦易轍,或如公孫勝般置身事外,而本非晁嫡系的林沖卻一直忠於晁蓋,在晁蓋活著的時候從未有過二心,更在晁天王中箭生命垂危之際,拼命保護晁蓋,並全心全意照顧晁蓋直到身死。  從晁蓋處處委以林沖重任和最後遺囑明顯抑宋挺林的表態來看,晁蓋對林沖也是深信不疑,是晁蓋心目中最可倚重的心腹大將。以宋江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焉能看不出晁蓋“文靠吳用,武倚林沖”的權力格局,斬斷瞭吳用、林沖這兩個臂膀,晁天王便是任人宰割的甕中捉鱉。   可以想象宋江對吳用和林沖下過怎樣的苦功,連晁天王的發小吳用最終都抵制不住誘惑被宋江拉下瞭水,林沖能夠做到巋然不動則愈顯得難能可貴!林沖的此舉雖然在短時間內加劇瞭派系鬥爭,延長瞭梁山集權統一的進程,但林沖所樹立的忠義之風,卻是梁山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贏得瞭包括對手在內的所有人的欽佩,宋江坐穩山寨之位後也不忘將林沖作為彰顯自己忠義的一面旗幟。正是林沖、魯智深等正義之士的存在,才使梁山忠義的美名具有瞭真正的感召力,避免瞭僅僅停留在口頭說義和紙上談義的尷尬。所以從長久來看,林沖對於晁蓋忠心所產生的精神價值是遠遠利大於弊的。  功勛指數:6.5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水滸中大刀關勝何以力壓林沖成為五虎之首?原著水滸傳武將實力大排行:林沖竟未進前10!林沖的師傅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的師傅是誰?林沖的妻子是誰?林沖的妻子究竟是怎麼死的豹子頭林沖是怎麼死的?梁山好漢林沖的簡介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TOP8

商穆王祖乙簡介 使商朝再度中興功勛卓著的明君

  商穆王(祖乙)子滕前1388年—前1370年在位19年  祖乙,生卒年不詳,河亶甲子。又稱且乙,姓子名滕(一作勝),中國商朝第十四任國王。河亶甲病死後繼位,在位19年,病死,葬於狄泉。祖乙在位時,遷都於邢(又稱耿,今河南省溫縣東)。他幾次出兵平服瞭蘭夷、班方等國,解除瞭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甲骨文中稱他為中宗祖乙,和大乙、太甲合稱為“三示”他為河亶甲之子,河亶甲彌留之際令他即位。他在位時商朝再度興盛。《竹書紀年》稱他的廟號為中宗。《今本竹書紀年》稱祖乙在位期間,將國都由相遷至耿,後又遷都於庇。由其弟祖辛即位。  個人簡介  祖乙,商朝國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後繼位,即位後遷都於邢,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瞭恢復和發展,商朝又興盛起來。在位19年(一說75年)。祖乙在位時,曾四次遷都,公元前1525年,祖乙將國都由相(今河南省.內黃縣)遷都於耿(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由於河患,再次遷都於邢(今河北省邢臺市)。最後一次遷到庇(今山東魚臺)。他幾次出兵平服瞭蘭夷、班方等國,解除瞭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甲骨文中稱他為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稱為“三示”(意為三位功勛卓著的祖先)。病死,葬於狄泉。由其子祖辛即位。  人物生平  祖乙,姓子名乙,一名滕,河亶甲的兒子。在位19年,即位後遷都於庇,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瞭恢復和發展,商朝又興盛起來。當時,天氣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祖乙,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瞭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瞭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瞭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萬分懼怕萬年因創建歷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於是,他陰謀策劃,派瞭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刺客攀上日月閣,見萬年正在閣上觀察星鬥,便張弓搭箭,準備射死他。誰知,刺客被衛士發現,被當場緝拿。祖乙知後,懲處瞭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瞭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瞭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春節由此而來。  祖乙即位後,遷都於耿,在今山西省河津市。祖乙遷耿不久,黃河發生大澇,結果沖毀瞭都城。當時輔佐朝政的是巫咸的兒子巫賢。司馬遷說:“帝祖乙立,殷復興,巫賢任職。”巫咸是太戊時的名臣,巫賢則是祖乙的名臣,在復興商王室的過程中功勞很大。當耿都被大水沖毀後,巫賢建議遷都於邢(今河北省邢臺市),祖乙采納瞭他的建議。後來又發大水,最後遷到瞭庇。所以《古本竹書紀年》中說:“祖乙滕即位,是為中宗,居庇。”與《史記》並不矛盾。  庇都靠近大彭國,彭伯忠心於商王室,是商王朝很好的屏障。同時,庇地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有利於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所以,遷都後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瞭恢復和發展,商王室又興盛起來。相關閱讀推薦:商前平王河亶甲簡介 在位時穩定瞭商朝的局勢商思王外壬簡介 即位後諸侯叛亂標志著商的衰敗商孝成王仲丁簡介 死後諸弟爭奪王位引發九世之亂商中宗太戊簡介 商王朝在位最長久的有為之君商元王雍己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