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合葬

中國歷史上兩個皇帝合葬一墓在一起的是哪兩個?

  導讀:我國唯一的兩個皇帝合葬在一起的是唐高宗跟武則天.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執政女皇,是中國封建社會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傢,同時又是對唐文化發展極有貢獻的詩文兼長的文學傢,堪稱女才子。武則天被唐太宗選召入宮時年僅14歲。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駕崩,高宗接位。高宗母親長孫氏是北鮮卑族拓跋氏之女。鮮卑族保留瞭父死子可妻其後母的收繼婚制。高宗便為此由將武媚娘接回宮中,封為昭儀,深受高宗寵幸。  永徽六年(655),被立位皇後。武則天位居皇太後,親朝稱制。第二年廢中宗立睿宗。690年,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有廢睿宗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執政的女皇。武則天在位期間共使用瞭17個年號,是中國歷史上使用年號最多的皇帝。武則天死後謚則天皇後,葬於乾陵,並於高宗葬在一起,這座墓也成為瞭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個皇帝的合葬墓。   陵墓前有無字碑。無字碑乃紀念武後之碑。據說武後曾遺言,墓碑不立文字,功過由後人評說。但歷經一千二百多年之後,墓碑已被後人刻滿。歷來對武則天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無字碑卻又是一大獨創。武則天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傢,在文學上也可稱為大傢。作為帝王,她對文化事業所作的貢獻是誰以否定的。 相關閱讀推薦:李淵親自為武則天父母做媒內幕:武則天父母是誰揭秘:蕭燕燕、劉娥、高滔滔為何沒有成為武則天?解密武則天傳世遺物“武曌金簡”:上刻有其懺悔?武則天的父親是誰?武則天父親竟是唐朝開國功臣武則天殺死親生女兒於史無證:武則天女兒的死因武則天和太平公主私生活有多亂?史上最強女色狼

風流乾隆帝一生最愛的五個女人:死後與她們合葬!

  乾隆皇帝一生最愛的五個女人 死後與她們合葬  乾隆的後宮中光是有貴人以上名分的嬪妃就有37名,更不用說還有因為品級太低而無法統計具體人數的那些常在們。不過後宮妃嬪人數雖然眾多,但其中真正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的,則是孝賢皇後、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以及孝儀皇後這五位。也正因為這五位後妃是乾隆真正付出瞭感情的女人,所以乾隆親自將她們安葬進瞭自己的裕陵地宮中,這樣一來,無論是日後黃泉相聚還是共赴來生,乾隆的身邊都有這五位佳人相伴不離瞭。而這樣的舉動也是放眼大清王朝的獨一例:乾隆是清朝十三帝中唯二在地宮中安葬進瞭除皇後之外的嬪妃的皇帝,而且安放進地宮的妃嬪竟有三位之多!就算是之前的雍正皇帝,也隻不過是將年貴妃一人葬進瞭泰陵地宮。  那麼能得到一代大帝乾隆皇帝的青睞,究竟都是怎樣的女子呢?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後妃41人,其中有5個女人與之合葬。她們是:孝賢純皇後、孝儀純皇後、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因為這5個女人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幸和乾隆皇帝合葬在裕陵地宮。  NO1、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後富察氏  雍正五年(1727年),她16歲的時候,被雍正帝指婚給弘歷為嫡福晉。富察氏一入宮,就得到瞭夫君的尊敬。那麼,富察氏何以獲得如此的禮敬呢?   第一,出身高貴。富察氏的先祖旺吉努,率領族眾歸順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戰功煊赫;曾祖父哈什屯,歷經皇太極、順治兩朝,功勞卓著,贈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康熙時任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父親李榮保,任察哈爾總管;伯父馬齊,康雍乾三朝保和殿大學士;伯父馬武為領侍衛內大臣。  第二,節儉。我們談到清帝後妃的時候,往往用節儉這個標準來衡量是不是合格。這很好理解,大清發祥於關外,條件艱苦,歷來節儉。這位中宮皇後是非常節儉的。資料《嘯亭續錄》裡面舉瞭兩個例子,一是皇後的首飾,“珠翠等飾,未嘗佩戴,惟插通草絨織等花”。這很瞭不起,身為中宮高位,卻不戴金銀珠寶。二是敬獻給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銀線織成,她認為那樣很浪費,而是用鹿羔絨織成,獻給皇帝,以示“不忘本之意”(《嘯亭續錄》)。皇後的這種做法,就給後宮做出瞭榜樣。  第三,勤勉。皇後在宮中非常勤勉,有責任心。照顧太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侍孝聖憲皇後,恪盡婦職。”(《嘯亭續錄》)照顧夫君,更是無微不至,盡職盡責,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特點瞭。資料記載,乾隆帝身上曾長瞭癤子,很厲害,禦醫說:“須養百日,元氣可復”(《郎潛紀聞二筆》)。皇後聽到這個消息後,怕奴才們照顧不周,便主動搬到乾隆帝寢宮外面,日夜照顧,直到一百天滿,乾隆帝康復之後才回宮。  乾隆帝為瞭表達對皇後的敬愛,便決定立她的兒子做太子。  雍正八年(1730年),皇後生下瞭弘歷的第二個兒子,這讓弘歷欣喜若狂。弘歷把給這個孩子起名的權力交給瞭父皇。雍正帝極為重視:“當日,蒙我皇考命為永璉,隱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清高宗實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就為將來這個皇子做皇太子做好瞭準備。乾隆帝即位後,肯定要學父皇秘密立儲的辦法的。於是,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把寫有永璉為皇太子的匣子,放到瞭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並且告知瞭諸王大臣:“朕已命為皇太子矣。”(《清高宗實錄》)  這是乾隆帝首次立儲。他是十分認真的,皇後雖然並不明確知道,但是,也會隱約瞭解一些。所以,她心懷感激,更加努力。可是,不幸發生瞭。相關閱讀推薦:解密乾隆六下江南之謎:為何乾隆74歲仍要下江南康熙晚年為何能從97個孫子中記住12歲的乾隆?乾隆女兒成和珅兒媳之後命運如何?乾隆皇十女是誰乾隆陵墓謎案:地宮裡發現完整女屍 面目如生!乾隆17位皇子選嘉慶繼位的真相!乾隆繼承人之謎分頁:1/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這個永璉是個短命的孩子,於乾隆三年(1738年)“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清高宗實錄》),竟然一命嗚呼,年僅九歲。這讓乾隆帝、中宮皇後都很傷心,這是沒想到的事情。但乾隆帝並沒有虧待這個孩子。他一面命人把早年秘密立儲的詔書取下來,一面佈告天下,要隆重治喪,按照皇太子的禮儀行禮。一方面,在東陵的西面朱華山,修建瞭規制很高的皇太子園寢,準備將這個隻有九歲的孩子葬入。孝賢皇後和乾隆帝的第一次努力,就這樣失敗瞭。  但是,皇後並沒有氣餒,她知道,這個時候一定要再努力才有機會。所以,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終於又有瞭結果,皇後又生下瞭一位皇子,這就是皇七子永琮。這個名字無疑是乾隆帝給起的,具有特殊的含義。琮,《周禮.春官》記載:“以黃琮禮地”,就是用於祭地的玉器。很明顯,乾隆帝對這個皇子也是寄予瞭厚望的。乾隆帝也確實因為他是嫡子,而“可屬承祧”(《清高宗實錄》)。真是天不作美,這個孩子僅僅活瞭兩歲,就出天花而亡。而這個孩子去世這天,恰恰是大年三十,宮裡因此而沉浸在悲痛氣氛之中,往昔過年的歡樂氣氛蕩然無存。乾隆帝能說什麼呢?他也隻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瞭。  第一,勸解。永琮的去世,無疑給皇後以最大的打擊,她的憂傷心情可想而知。所以,這個時候也隻有乾隆帝能夠撫慰皇後的心靈。乾隆帝責無旁貸,他考慮到皇後:“乃誕育佳兒,再遭夭折,殊難為懷。”(《清高宗實錄》)便曲為勸解,使她心裡好受些。  第二,提高喪葬規格。按說,這個皇子永琮並沒被真正立為皇太子,他的喪葬也就是一般皇子那樣就可以瞭。但是,乾隆帝為瞭安慰皇後,還是進行瞭破格處理,“皇七子喪儀,應視皇子從優”(《清高宗實錄》),並把永琮葬入瞭朱華山皇太子園寢,與他的親哥哥永璉葬到瞭一起。   第三,自責。乾隆帝對這兩次“太子之喪”,沒有絲毫責怪皇後的意思,而是進行瞭自我檢討。他說我本來想實現“元後正嫡紹成大統”(《清高宗實錄》),讓皇後所生皇子做太子,以前到現在都沒有實現過。這種以嫡子承統,“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清高宗實錄》),我做到瞭,那既對得起列祖列宗,也對得起中宮皇後,是多好的事啊。可是,事與願違,出瞭這麼不幸的事,“此乃朕過耶”(《清高宗實錄》),這都是我的錯。  第四,陪同出遊。這麼鬱悶,這麼沉重。春節都沒有過好,大傢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乾隆帝深知太後心情不爽,皇後就更不要說瞭。於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初四,春節過後一個月,就決定侍奉母後,陪著皇後出遊泰山。傳說登山有辟邪的作用,去去邪氣,是很好的事情。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乾隆帝確實喜歡遊山玩水,他會找出種種借口,到名山大川盡興遊覽。  這次山東之行,規劃得很到位,由於乾隆帝很崇拜孔子,於是先到曲阜拜孔子。然後,登泰山一覽美景。最後,到濟南,看那遠近聞名的趵突泉。從二月初四到三月初八,過去瞭一個多月,決定返程回京。可是,皇後就在這返回的途中出瞭大事。  三月十一日,乾隆帝一行達到德州,決定改行水路,沿運河北上。可是,就在這天晚上,皇後卻死在瞭船上。關於皇後之死,我們查閱瞭一些史料,發現是由於她的皇子病逝,悲傷過度,加之連日勞累,感染瞭風寒,不幸猝然離世。這真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情,真是太突然瞭。皇後此行,本來是乾隆帝精心安排,為她排解愁悶的一次旅行,卻不幸讓她走上瞭不歸之路。就連皇太後都很驚訝,她聞聽噩耗,趕忙來到皇後的船上,看著死去的皇後,很久都沒有離開。分頁:2/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乾隆帝為瞭表達自己對皇後的尊敬、禮敬,做瞭最後的努力:  第一,推恩母傢。乾隆帝為瞭報答孝賢皇後,格外照顧她的娘傢人:“故寵侍後族,先後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清宮述聞》)一個傢族就有14人封有爵位,可真是太離譜瞭。所有這一切的榮寵,都是來源於對孝賢皇後的敬愛。孝賢皇後的弟弟傅恒官至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對此,乾隆帝說:“傅恒之加恩,亦由於皇後。”(《清列朝後妃傳稿》)同時,還通過富傢與皇傢聯姻的形式,榮寵孝賢的母傢,比如孝賢皇後侄子福隆安娶高宗第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娶孝賢皇後侄女為嫡福晉。   第二,為皇後喪事大興案獄。皇後去世後,乾隆帝異常煩悶,心情急躁不安。所以,他看什麼都不順眼,不斷處置王公大臣,興起瞭一個又一個案獄。比如“永璜案”,永璜是他的長子。孝賢皇後和她的兩個嫡子病逝,永璜表現得不夠悲傷,乾隆帝覺得永璜心存僥幸:“母後崩逝,兄弟之內,惟我居長,日後,除我之外,誰克肩承重器?遂至妄生覬覦。”(《清列朝後妃傳稿》)意思是,永璜在覬覦太子之位,永璜究竟有沒有這種想法,並無確切史料。但是,遭到父皇如此打擊,永璜早已暈頭轉向,誠如乾隆所說:“若將伊不孝之處表白於外,伊尚可忝生人世乎?”(《清列朝後妃傳稿》)永璜不久在惶恐中去世。比如“光祿寺案”,他認為光祿寺這些人辦事不認真,應付他,準備祭祀用的桌張不幹凈:“光祿寺所備餑餑桌張俱不潔凈鮮明。”(《清高宗實錄》)於是,他處置瞭光祿寺大批官員。比如“剃頭案”,在孝賢皇後喪期內,發生瞭總督周學健、塞楞額,巡撫彭樹葵、楊錫紱等地方大員剃頭的事件,其中,好多省份的大小官員也都紛紛剃頭,乾隆帝大怒,殺一儆百,將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賜令自盡,對其他官僚也給予不同懲處。此外,他還不斷興起瞭其他的案件,懲處瞭好多人。

年羹堯胞妹死因及其與雍正合葬之謎:年貴妃之死

  年羹堯胞妹死因及其與雍正合葬之謎  這是個可悲的女人。如果她生在平常百姓傢,或許她站在陽臺上,任一抹溫陽輕撫臉龐;她可以坐在閨房中品讀著老莊散文的流暢清新和醇厚浪漫,如沐浴在一片梵樂、馨香之中。  “於虛靜中揮灑放誕,於達觀中流露些許狡”的莊子,知道瞭天地大道,法乎自然,也在深深的思索著我們的心到底可以遨遊多遠。借用南宋張孝祥一句詞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但這位可悲的女人,悲處竟然無人可說。  她偏偏生在年傢,偏偏是湖廣巡撫的千金女兒,又偏偏是川陜總督年羹堯的親妹妹,這也罷瞭,她偏偏嫁給瞭後來成為九五之尊的四阿哥……  她隻是個女人,在那個時代,她沒有選擇,正如她悲苦的日子及短命的悲劇一樣,她沒有選擇。  一、府邸患難,相濡以沫  那一年皇太子的叔外公索額圖被皇帝幽禁瞭,那一年,四阿哥已經感覺到二阿哥遇到瞭麻煩。一旦胤礽被廢,他本人謀求皇儲的機會就到瞭。   他當然知道,要贏得皇阿瑪的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盡管如此艱難,四阿哥還是暗中網羅人才,以便當機會到來時能全力一搏。而年氏傢族就是四阿哥頗為關註的力量。  年遐齡時任湖廣巡撫,他的兩個兒子年希堯、年羹堯都是難得的人才,其中尤其是年羹堯,絕對是個出將入相的種子選手。而年傢在被撥到四阿哥門下後,整個傢族自然同四阿哥的沉浮連到瞭一起。  巧就巧在,年傢有女初長成。四阿哥有心、年傢父子有意,於是年氏就成瞭四阿哥的側福晉。年氏在進入藩邸後都10年瞭,才生下個女兒,不久還夭折瞭。但四阿哥對她仍一往情深,不離不棄。  他後來成瞭雍親王,喜極而泣,緊接著她就一個接一個地生兒子,對她來說,這的確是遲到的君澤。  可是,在她的心中,丈夫是個城府極深的人,成婚都快20年瞭,她始終丈夫的心思。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儲位久虛的現狀,他從來都是含而不露。有幸的是,與兒女私情上,倒是府邸患難,相濡以沫。相關閱讀推薦:雍正時期兩位高官的“大降級”:年羹堯與隆科多年羹堯之死:雍正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堯的真正原因外戚威脅皇權 雍正皇帝為什麼要殺心腹年羹堯?年羹堯之死:年羹堯為何淪落到傢破人亡的結局? 年羹堯為何會淪落到傢破人亡的下場?年羹堯之死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二、兄功赫赫,君恩綿綿  皇阿瑪賓天之後,正是我一龍沖天!四阿哥在做準備,十四阿哥卻未能抓住良機。而有所作為年羹堯已經坐鎮西安瞭。  雍親王搖身一變,已被大小臣工三呼萬歲瞭。  到雍正元年十月,年羹堯已經繼十四阿哥之後出任忽遠大將軍瞭。雍正畢竟是雍正,他很很清楚,被十四阿哥打敗的準噶爾部以及漠西蒙古,肯定會利用清王朝立嗣出現矛盾、無暇西顧的機會,興風作浪的但如果讓有實戰經驗的股肱之臣坐鎮西陲,就可以高枕無憂瞭。  雍正一高興,立即冊封把年側福晉升格為年貴妃為,其名號僅次於皇後烏拉那拉氏。而為他生下弘歷的女人,也隻是個熹妃!  妹以兄榮,娘傢的力量,貴妃心裡明白,是兄長在西北的作用決定瞭自己的封號,當年的四阿哥變瞭,他隻是個皇帝。  年羹堯受任不久,青海的心腹大患就趁準喀爾部被清軍擊敗的機會,稱霸西陲,發動叛亂。   年羹堯立即率兵到青海作戰,並在西寧東北的郭隆寺一舉殲敵近萬。但逃到柴達木——距西寧一千餘裡的羅卜藏丹津,依舊保存著十萬兵力。不摧毀羅卜藏丹津,西寧就別想太平!  於是年羹堯接受部將嶽鐘琪的建議“以精騎五千,馬倍之,兼程搗其不備”,立即派嶽率領一支精銳的部隊直奔羅卜藏丹津的大帳。當清軍抵達時,“賊尚未起,馬皆無銜勒,倉皇大潰”,此戰殲敵八萬,羅卜藏丹津的母親、兄弟、姐妹及頭目全都被俘獲,隻有羅佈藏丹津本人因化裝成婦女才得趁亂逃跑。此次進兵,清軍從西寧出發到抵達柴達木大獲全勝,僅僅用瞭十五天的時間。經過這次征戰,清王朝在青海的統治得到鞏固。  到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初九,全殲羅佈藏丹津的捷報已經送抵禦前。對於這次“軍士無久役之勞,內地無轉餉之費,克奏朕功,永清西徼”的戰果,雍正評價極高,親自撰寫瞭“平定青海碑文”,頒發各省。  年羹堯及其父均因平定青海的功勞被賜予一等公,嶽鐘琪也因此被賜予三等公。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三、功高震主,山雨欲來  該年九月,年羹堯奉命來京覲見這個做妹夫的皇帝。  此時他確實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路之上督撫跪迎。而當十月抵京時,王公大臣前往郊迎,得意到極點的大將軍竟然不向皇親國戚們還禮。在一片恭維聲中,年羹堯居然也毫不推辭地坐在瞭“天子禦前”。  他雖然對二舅子並未公開發作,但她卻感到剛剛建立殊功的兄長已經失寵瞭……  枕邊人懂枕邊人。處於人生曲線最高點的年羹堯以及年氏傢族與年氏本人,再往前隻能是走下坡,就看坡度是陡峭還是平緩瞭。實際上,下跌不取決於年氏傢族,而取決於他的政治需要。用眼下時髦的話說,就看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瞭。  這,並非年貴妃過於“庸人自擾”,她畢竟同雍正一起生活瞭將近20年,雖然她一直未能捉摸透丈夫,但對於丈夫一旦得志、不能容人的個性,是略知一二的。連同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雍正都不能放過,還能饒得瞭誰呢?   她不僅為兄長、為傢族、也為自己的命運惶惶不安。難道年傢也會像佟傢一樣,不過是四阿哥手中用以對付皇位競爭者的一塊石頭?這才是真正的“狡兔死,走狗烹”啊……  兄長年羹堯在冷靜下來之後,也意識到自己在無意中惹惱瞭主子,在回到西安後,他就在奏折中寫道:“奔走禦座之前三十餘日,毫無裨益於高深,隻自增其愆謬。反己捫心,惶汗交集。”而雍正在朱批中已經正式向年羹堯發出訓斥:“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至返恩為仇”——“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四、鳥盡弓藏,禍及年妃  年羹堯的一再認罪並未能換取雍正的些許寬容,雍正在給大臣奏折的朱批中一再點年羹堯的名,為在政壇上徹底清除年羹堯、隆科多的影響,而大造輿論。  雖然她料到會有這一天,但這一天也的確來得太快瞭。他還沒捂熱皇帝的寶座,就迫不及待要除掉兩個幫他挫敗競爭對手的人瞭……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身為川陜總督的年羹堯因“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向皇帝具本祝賀。雍正抓住本章中把“朝乾夕惕”寫成瞭“夕惕朝乾”這一筆誤而大做文章,斥責道:“年羹堯平日非粗心辦事之人,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歸朕耳。朕自臨禦以來,雖不敢以乾惕之心足以仰承,然敬天勤民之心時切於中,未嘗有一時懈怠,此四海所共知者。今年羹堯既不以’“朝乾夕惕”許朕;則年羹堯青海之功在朕許與不許之間,而未定也。朕今降旨切責,年羹堯必推托患病,系他人代書;夫臣子事君,必誠必敬,縱系他人代書,豈有不經目之理?觀此,則年羹堯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雍正認定筆誤是別有用心,等同“不敬”之罪……四月十二日,雍正下令罷免瞭年大將軍的總督之職,調任杭州將軍。  如果事情能到此結束,對年貴妃也就萬事大吉瞭。實際上,在頒佈將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的同時,已經把年羹堯給監視起來。

揭秘:為何宋美齡和蔣介石不“合葬”?

  “上帝讓我活著,我不敢輕易去死,上帝讓我去死,我決不茍且地活著。”  而今,宋美齡跨過三個世紀,走完瞭漫長的人生旅程,絕代風華隨著她的駕鶴西去而成為永遠的回憶,但她身後留下的種種疑團卻無法煙消雲散,讓人們久久猜測……  在106歲生日之前,由於宋美齡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好,所以當時即有宋美齡身後事的種種傳聞向外發散。這些傳聞都沒能得到證實,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希望自己死後不回臺灣安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外間有諸多的傳說。  一種說法是篤信基督教的宋美齡以前曾經表示,一切都將交給上帝,身後不會隨同蔣介石合葬在臺灣。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執意不回臺灣,但有分析人士稱,蔣介石和蔣經國逝後一直沒有下葬,這可能跟蔣介石一直想葉落歸根回大陸有關。蔣緯國指出,蔣介石生前選定在南京紫金山、枋山、四明山三個地點,蔣經國則希望歸葬浙江奉化母親的墓旁。當時作為蔣傢第三代惟一合法代言人的蔣孝勇,則坦白稱移靈是傢務事,蔣傢有蔣傢的處理方式。  第二種說法是宋美齡希望葉落歸根。因為位於上海的宋氏墓園,除瞭有宋氏三姐妹的二姐宋慶齡的墓地,宋氏三姐妹的父母也都是安葬在這裡。因為受限於兩岸的政治因素,宋美齡一直無法親自到墓園祭拜父母,所以幾年前她特別委托別人代她獻花致意。因此有人推測,宋美齡可能在身後選擇和父母一起長眠在上海的宋氏墓園。  第三種說法是美國紐約僑界傳出的,聲稱宋美齡已經在當地買好一塊墓地,作為自己的安葬之地。由於宋美齡已表明死後想葬在紐約,紐約上州芬克裡夫墓園已備好宋美齡的室內墓地。 蔣介石  盡管宋美齡的長眠之地眾說紛紜,但外界相信年事已高的她心中早已經做瞭妥當的安排。  106歲的宋美齡生前沒有留下任何傳記或回憶錄,也沒有留下完整的音像資料。生前,也有人勸宋美齡寫點傳記留下點什麼,但都被她委婉地拒絕瞭,聲稱一切都留給瞭歷史。她堅持認為,時間會讓歷史還原。  不過,日前,臺灣有心人卻根據支離破碎的記錄片在臺灣公共電視上播出瞭紀錄片《世紀宋美齡》。該片分為3集,第一集是《東方與西方》,以宋美齡一生的巔峰之作揭開序幕,回到1943年中國對日抗戰最艱困的時期,宋美齡以一口有美國南方口音的英文對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接受《世紀宋美齡》采訪的臺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分析當年風行美國的“宋美齡現象”,穿旗袍說英文的宋美齡留給美國無限的想像空間,對美國可說是“致命的誘惑”。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1991年9月21日,宋美齡再度離開臺灣,到達紐約。本來不願赴美的宋美齡,為何又改變瞭主意呢?據臺報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宋美齡在臺灣的親族凋零,生活寂寞。宋美齡自1986年10月從美國返臺後,5年時間裡,蔣傢遭逢3次大的變故:一是蔣經國的去世,二是長孫蔣孝文的去世,三是她非常能幹的孫子蔣孝武也突然去世。尤其是蔣孝武的去世,間接地向人們宣告:“掌控臺灣政局長達40年的蔣氏傢族,正式退出政治舞臺瞭。”雖然宋美齡在蔣孝武病逝後表現得“相當堅強”,但蔣傢第三代重要人物的死,對她肯定是個沉重的打擊。再有與“臺獨”的抬頭有密切關系。第三,與宋美齡的健康狀況有關。宋美齡自1978年以來,視力、聽力等嚴重衰退,醫生認為臺灣的氣候於她不相適宜,而紐約天氣較適合。  宋美齡曾被視為“蔣傢最後一位精神象征”,她此去美等於為蔣氏傢族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劃上瞭句號。  臺灣《時報周刊》報道,宋美齡的名下沒有一點財產,也沒有任何收入,那麼這些年她都是靠什麼生活的,每年大約需要多少錢呢?  宋美齡淡出臺灣政壇後,與臺灣關系最密切的部門除瞭她一手創辦的學校和醫院外,就是“總統府”瞭。她雖然人在美國,2003年臺灣“總統府”還是為其編列瞭 3位事務工作人員和兩名司機,共416萬元新臺幣,下同預算。而派駐美國的醫療人員,每人每月的薪水至少有5萬元,再加上節假日獎金,一年6個人至少得600萬元。所以為瞭照顧宋美齡,一年支出至少1000萬元。  如此禮遇宋美齡,自然有其依據。蔣介石去世後,臺灣當局在 1978年5 月發佈瞭“卸任總統禮遇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卸任總統”配偶除可應邀參加大典外,還可以享有交通工具車輛2輛及司機2名;處理事項人員3人或4人及事務費;臺灣內外醫療包括私人醫生與健康檢查所需的一切費用以及視實際情況由“國安局”提供安全警衛。“總統府”根據這些規定,2003年編列瞭416萬元的預算。值得註意的是,按規定,宋美齡無論在臺灣還是在海外,所有醫療費用完全由臺灣當局支付,這方面都是實報實銷,沒有上限。  不過,也有傳聞說,宋美齡靠的並不全是臺灣方面提供的開支,更有蔣傢人當年的“秘密資金”,至於真相如何也許隻有宋美齡自己知道。  抗戰爆發後,宋美齡穿梭來往於國民黨和美國政府高層中間。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成為第一個在美國議會和國會的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的外國人。  在美國時,宋美齡刻意在言行舉止上表露一番中國式的民主作派,但美國人很快看出瞭隱藏在其內心的獨裁專制,一次,在白宮的一次午宴上,正巧談起美國礦工工會正在罷工,羅斯福便問宋美齡,如果蔣介石遇上此事會如何處理。宋美齡沒有開口,卻用塗著指甲油的長指甲對著喉頭劃瞭一道弧線。羅斯福不覺心中一凜,慶幸自己幸虧是坐在她的對面,而沒有並排坐在沙發上。“這是一個像鐵一樣硬的女人。”羅斯福事後評價她道。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唐高宗是和誰合葬的?我國唯一合葬的兩位皇帝是誰?

  唐高宗在863年駕崩,葬於乾陵,那麼後來和唐高宗合葬的人是誰?我國唯一合葬在一起的兩位皇帝是誰?答案就是武則天,武則天死後和自己的丈夫葬在瞭一起。為此,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瞭一對夫妻兩代帝王的陵墓。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位皇帝——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最豐富、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被稱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跡”。  據史書記載,當年唐高宗在洛陽病逝後,陳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陽設置陵寢,但武則天為瞭遵照高宗“得還長安,死亦無恨”的遺願,把唐高宗葬在瞭乾陵。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十一月,武則天崩逝於洛陽上陽宮,臨終遺囑“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中宗皇帝滿足母後“歸陵”的遺願,力排眾議,命人挖開乾陵羨道,啟開墓門,於神龍二年五月將武則天合葬入乾陵玄宮。  武則天為何會選擇與唐高宗合葬呢?武則天爭奪皇位之時,用盡瞭權謀手段,如果另設陵墓,伍子胥鞭屍復仇的故事很可能又會重演。而與高宗合葬,既可以避免身後慘遭羞辱,又可以陪伴高宗,永享子孫後代的香火祭祀。

宋美齡四大謎團:為何堅決不與蔣介石合葬?

  導讀:宋美齡作為蔣介石的最後一任妻子,她是民國政治舞臺上的一個關鍵人物,集美貌、財富、權力、榮譽於一身。宋美齡跨過三個世紀,走完瞭漫長的人生旅程,絕代風華隨著她的駕鶴西去而成為永遠的回憶,但她身後留下的種種疑團卻無法煙消雲散,讓人們久久猜測……  謎團一:為什麼不回臺灣安葬?  在106歲生日之前,由於宋美齡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好,所以當時即有宋美齡身後事的種種傳聞向外發散。這些傳聞都沒能得到證實,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希望自己死後不回臺灣安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外間有諸多的傳說。  一種說法是篤信基督教的宋美齡以前曾經表示,一切都將交給上帝,身後不會隨同蔣介石合葬在臺灣。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執意不回臺灣,但有分析人士稱,蔣介石和蔣經國逝後一直沒有下葬,這可能跟蔣介石一直想葉落歸根回大陸有關。蔣緯國指出,蔣介石生前選定在南京紫金山、枋山、四明山三個地點,蔣經國則希望歸葬浙江奉化母親的墓旁。當時作為蔣傢第三代惟一合法代言人的蔣孝勇,則坦白稱移靈是傢務事,蔣傢有蔣傢的處理方式。  第二種說法是宋美齡希望葉落歸根。因為位於上海的宋氏墓園,除瞭有宋氏三姐妹的二姐宋慶齡的墓地,宋氏三姐妹的父母也都是安葬在這裡。因為受限於兩岸的政治因素,宋美齡一直無法親自到墓園祭拜父母,所以幾年前她特別委托別人代她獻花致意。因此有人推測,宋美齡可能在身後選擇和父母一起長眠在上海的宋氏墓園。  第三種說法是美國紐約僑界傳出的,聲稱宋美齡已經在當地買好一塊墓地,作為自己的安葬之地。由於宋美齡已表明死後想葬在紐約,紐約上州芬克裡夫墓園已備好宋美齡的室內墓地。   盡管宋美齡的長眠之地眾說紛紜,但外界相信年事已高的她心中早已經做瞭妥當的安排。  謎團二:為何不留任何文字?  106歲的宋美齡生前沒有留下任何傳記或回憶錄,也沒有留下完整的音像資料。生前,也有人勸宋美齡寫點傳記留下點什麼,但都被她委婉地拒絕瞭,聲稱一切都留給瞭歷史。她堅持認為,時間會讓歷史還原。  不過,日前,臺灣有心人卻根據支離破碎的記錄片在臺灣公共電視上播出瞭紀錄片《世紀宋美齡》。該片分為3集,第一集是《東方與西方》,以宋美齡一生的巔峰之作揭開序幕,回到1943年中國對日抗戰最艱困的時期,宋美齡以一口有美國南方口音的英文對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接受《世紀宋美齡》采訪的臺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分析當年風行美國的“宋美齡現象”,穿旗袍說英文的宋美齡留給美國無限的想像空間,對美國可說是“致命的誘惑”。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的今天9月28日 蔣介石東渡向宋美齡求婚蔣介石的秘密替身:連宋美齡也經常弄錯的後果宋慶齡宋美齡是因為什麼原因均終生未生育?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謎團三:晚年為何堅持在美?  1991年9月21日,宋美齡再度離開臺灣,到達紐約。本來不願赴美的宋美齡,為何又改變瞭主意呢?據臺報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宋美齡在臺灣的親族凋零,生活寂寞。宋美齡自1986年10月從美國返臺後,5年時間裡,蔣傢遭逢3次大的變故:一是蔣經國的去世,二是長孫蔣孝文的去世,三是她非常能幹的孫子蔣孝武也突然去世。尤其是蔣孝武的去世,間接地向人們宣告:“掌控臺灣政局長達40年的蔣氏傢族,正式退出政治舞臺瞭。”雖然宋美齡在蔣孝武病逝後表現得“相當堅強”,但蔣傢第三代重要人物的死,對她肯定是個沉重的打擊。再有與“臺獨”的抬頭有密切關系。第三,與宋美齡的健康狀況有關。宋美齡自1978年以來,視力、聽力等嚴重衰退,醫生認為臺灣的氣候於她不相適宜,而紐約天氣較適合。  宋美齡曾被視為“蔣傢最後一位精神象征”,她此去美等於為蔣氏傢族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劃上瞭句號。  謎團四:在美巨額支出靠誰?  臺灣《時報周刊》報道,宋美齡的名下沒有一點財產,也沒有任何收入,那麼這些年她都是靠什麼生活的,每年大約需要多少錢呢?  宋美齡淡出臺灣政壇後,與臺灣關系最密切的部門除瞭她一手創辦的學校和醫院外,就是“總統府”瞭。她雖然人在美國,2003年臺灣“總統府”還是為其編列瞭3位事務工作人員和兩名司機,共416萬元?新臺幣,下同?預算。而派駐美國的醫療人員,每人每月的薪水至少有5萬元,再加上節假日獎金,一年6個人至少得600萬元。所以為瞭照顧宋美齡,一年支出至少1000萬元。   如此禮遇宋美齡,自然有其依據。蔣介石去世後,臺灣當局在1978年5月發佈瞭“卸任總統禮遇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卸任總統”配偶除可應邀參加大典外,還可以享有交通工具車輛2輛及司機2名;處理事項人員3人或4人及事務費;臺灣內外醫療包括私人醫生與健康檢查所需的一切費用以及視實際情況由“國安局”提供安全警衛。“總統府”根據這些規定,2003年編列瞭416萬元的預算。值得註意的是,按規定,宋美齡無論在臺灣還是在海外,所有醫療費用完全由臺灣當局支付,這方面都是實報實銷,沒有上限。  不過,也有傳聞說,宋美齡靠的並不全是臺灣方面提供的開支,更有蔣傢人當年的“秘密資金”,至於真相如何也許隻有宋美齡自己知道。  抗戰爆發後,宋美齡穿梭來往於國民黨和美國政府高層中間。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成為第一個在美國議會和國會的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的外國人。  在美國時,宋美齡刻意在言行舉止上表露一番中國式的民主作派,但美國人很快看出瞭隱藏在其內心的獨裁專制,一次,在白宮的一次午宴上,正巧談起美國礦工工會正在罷工,羅斯福便問宋美齡,如果蔣介石遇上此事會如何處理。宋美齡沒有開口,卻用塗著指甲油的長指甲對著喉頭劃瞭一道弧線。羅斯福不覺心中一凜,慶幸自己幸虧是坐在她的對面,而沒有並排坐在沙發上。“這是一個像鐵一樣硬的女人。”羅斯福事後評價她道。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宋慶齡為何沒有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

  宋慶齡於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生前遺囑,骨灰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東側。宋慶齡為何沒有提出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成為後人評說的話題。今天,我們將通過一些歷史資料為您揭開這一謎團。  宋慶齡與孫中山在反對聲中完婚  宋慶齡從美國畢業後,也加入瞭父親與姐姐的行列,協助孫中山處理英文信件。1914年9月,宋靄齡回上海與孔祥熙結婚,宋慶齡接替姐姐,做瞭孫中山的秘書。  斯諾曾在30年代問宋慶齡是如何愛上孫先生的。她答道:“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而是出於敬仰。我偷跑出去協助他工作,是發自少女浪漫的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  1915年6月,宋慶齡特地為她和孫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的意見,宋傢上下像遭遇大地震一樣。宋嘉樹夫婦更是震怒驚駭,破口大罵孫中山。   孫中山的友人亦紛紛表示異議,稱他與年齡相差如同父女的宋慶齡結婚“會折壽的”。  1915年6月,孫中山將原配從澳門接到日本辦理離婚手續。10月的一個夜晚,宋慶齡在女傭的幫助下,爬窗逃走,去瞭日本。10月24日中午,孫中山到東京車站接她,第二天上午即在日本律師和田傢中辦理結婚手續,當時孫中山49歲,宋慶齡22歲。  宋嘉樹在女兒離傢出走後,立即與妻子搭船追至日本攔阻。宋慶齡向斯諾回憶說:“我父親到瞭日本,對孫博士大罵一頓,我父親想要解除婚約,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征得雙親同意,但他未能如願,於是就和孫博士絕交,並與我脫離父女關系。”  宋慶齡到瞭晚年提及當初違抗父命與孫中山結婚,說:“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很難過,心中十分沉痛。”相關閱讀推薦:孫中山三份遺囑揭秘:宋慶齡蔣介石因何事決裂孫中山去世時宋慶齡多少歲?宋慶齡孫中山差幾歲孫中山與宋慶齡 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傳奇愛情宋慶齡曾有一份遺囑密存瑞士銀行?宋慶齡秘聞宋慶齡有孩子嗎?宋慶齡瞞著傢人與孫中山結婚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宋慶齡選擇宋氏公墓  1925年初,孫中山因病逝世,不到半年,他的好友廖仲愷遇刺中彈身亡。廖仲愷及其妻子何香凝都是最早的同盟會成員,是孫中山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據記載,孫中山在彌留之際曾親囑何香凝:“我死後,請善視孫夫人(宋慶齡)……”  鑒於這段經歷,宋慶齡與何香凝關系非同一般。何香凝的子女從小就尊稱宋慶齡為“叔婆”或用英語稱之為“安娣”(Aunty)。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病逝於北京。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願,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  何香凝逝世的9年後,宋慶齡病逝於北京。在逝世前半個月,她被授予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名譽主席”稱號。很多人猜測,她會選擇與何香凝相似的方式——與孫中山合葬或是葬在中山陵。但在她的遺體火化的第二天,骨灰就用專機運往上海,安葬於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留下許多謎團。   宋慶齡的遺願  其實這麼做完全是出於宋慶齡的遺願。在她逝世前三個月,被她一直尊稱為“李姐”、16歲就到瞭她身邊幫助料理傢務達53年之久的李燕娥因病逝世。宋慶齡囑咐李燕娥的骨灰與她的骨灰要葬在一起。在她為此給私人秘書的書面指示中,“畫瞭一個草圖,標明李姐和她自己墓碑的位置應在她父母合葬墓的左右等距,都平放在地上”。  宋慶齡為什麼沒有提出與孫中山合葬或附葬於中山陵?廖承志在《我的吊唁》一文中解釋說:她一生地位崇高,但她從未想過身後作什麼特殊安排。臺灣有些人說,她可能埋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她想也不曾想過這些。中山陵的建造構思,她不曾參與過半句,也不願中山陵因為她而稍作增添,更不想為此花費國傢、人民的錢財。  宋慶齡傳記的作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補充說:她會認為,孫中山的歷史業績是他的功勛,她不應去分享。另外,中共建政前,國民黨中曾有人對她作為孫中山遺孀的地位妄加訾議(在1922年“中山艦事件”之前,雖然已結婚七八年,但國民黨內仍有人故意稱她為“宋小姐”,以示不承認她的“孫夫人”的身份),她氣憤地說:“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這也許可以作為另一個原因。她父母的墓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破壞,後經周恩來下令修復。是不是因此而使她覺得她必須永遠陪伴在父母身邊?她一生為公,但在她看來,死是私人的事情。  看來,個性嫻靜、內斂,思想卻絕不封閉、不膚淺的宋慶齡,給研究者們留下瞭一個不大不小的謎。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宋慶齡與父母的感情  宋慶齡把她身後的安葬看成“私人的事情”,安排與她的父母及傢人、與終身為她服務的“李姐”葬在一處,符合她的思想和性格。  宋慶齡懷著某種歉疚之情依戀雙親,尤其是她的母親。已年過八十時,她在一封私人信函中回憶自己22歲時在上海不辭而別,投奔流亡日本的孫中山並舉行婚禮的樣子:  我的父母看瞭我留下的告別信後,就乘下一班輪船趕到日本來,想勸我離開丈夫,跟他們回去。  我母親哭著,正患肝病的父親勸著……  盡管我非常可憐我的父母——我也傷心地哭瞭——我拒絕離開我的丈夫。   1931年7月23日,宋慶齡的母親病逝於青島,流寓柏林的宋慶齡立即啟程回國。在火車上,當她聽一位親戚講述她母親患病及去世的經過時,十分悲痛,“幾乎哭泣瞭整整一夜”……  對宋慶齡刺激最深的還是“文革”破四舊時,上海的紅衛兵砸爛瞭她雙親在萬國公墓的墓地。《宋慶齡傳》記述:“墓地遭破壞的照片從上海寄到北京時,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看到她精神上支持不住而痛哭起來。廖夢醒把這些照片送給周恩來。周總理下令上海市有關部門立即將宋墓修復,並在竣工後拍瞭照片寄給宋慶齡。但並沒有全部照原樣修復。原來的墓碑上列著所有六個子女的名字,而新墓碑上隻有宋慶齡一人……‘文化大革命’告終之後,又重新換瞭墓碑,完全復原。”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孝莊下葬之謎 孝莊皇後為何不能與皇太極合葬?

  孝莊下葬之謎:孝莊皇後,又稱莊妃、孝莊文皇後、孝莊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名佈木佈泰,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傢。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後的侄女,順治的生母,康熙的祖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太後和太皇太後。1688年,孝莊去世,死後不能和丈夫皇太極合葬昭陵,還被排斥在瞭河北遵化清東陵孝陵外。孝莊皇後為何不能和丈夫合葬昭陵呢?她又為什麼會被葬在孝陵圍墻外呢?  原因之一:孝莊改嫁多爾袞  按照當時的規矩,一般死的比皇帝晚的皇後要在皇帝陵墓外面修建專門的後陵,而孝莊的陵墓卻是修建在瞭孝陵紅墻外。原因可能是,孝莊下嫁瞭多爾袞,改嫁的人不能和前夫葬在一塊兒。  但是有人說,孝莊沒嫁給多爾袞,順治之所以叫多爾袞皇父而不是皇叔是因為,福臨即位的時候,年紀很小,自己即位又是多爾袞出瞭大力氣的,那時候,睿親王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兩個人都攝政,福臨便稱呼叔叔為“皇叔攝政王”。後來,多爾袞打敗李自成,趾高氣揚起來,於是,順治五年,擺佈著福臨叫他“皇父攝政王”。叫“父”的可不一定就是“父”瞭,周武王稱薑子牙為“尚父”可不代表武王真認瞭子牙做爹爹。在清代的各種史料中,並沒有沒提孝莊下嫁一事,孝莊下嫁多爾袞隻是一個緋聞而已。  原因之二:莊妃托夢   傳說,孝莊去世後,康熙不忍心讓祖母漂泊異鄉,於是下令將祖母靈槨移往盛京與太宗皇帝合葬。孝莊小祥一過,一百二十八名杠夫抬著大靈轎從北京東直門一路東去,剛到遵化孝陵大紅門前,孝莊棺槨的靈轎就突然特別沉,轎夫實在抬不動瞭,整個轎子也不停地晃蕩起來,轎夫們休息片刻後。轎夫們繼續上路時,一百多個大漢愣是抬不起孝莊的靈轎!  很快,康熙知道瞭這件事情,召集文武大臣,詢問此事,卻沒得出答案。康熙退朝後,茶飯不思,想著孝莊以前慈愛的教誨,康熙不知不覺睡著瞭……忽然,在他眼前出現瞭一片祥雲,還伴隨著美妙動聽的仙樂,雲霧繚繞中,一個身影慢慢出現,康熙定睛一瞧,是皇祖母!不禁熱淚盈眶,趕忙跪下叩頭。孝莊對他說,自己實在舍不得和兒子孫子離得太遠,因此不想去千裡迢迢的盛京和皇太極團聚瞭。“我的棺槨停在我兒子的陵墓外面,就在那裡給我下葬吧!”說完,孝莊飄然而去。驚醒後,康熙記起瞭這回事,就下令在祖母靈柩停下處,修建瞭昭西陵。相關閱讀推薦: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後“青梅竹馬”的關系之謎 揭秘:孝莊太後如何在密室政治中玩弄4個男人孝莊文皇後簡介 孝莊皇後為何嫁給姑父皇太極?孝莊之死:孝莊太後為何死後37年難以下葬?歷史上的多爾袞怎麼死的 多爾袞與孝莊的關系

雍正帝死後合葬的2位女人是誰? 雍正帝暴死之謎

  歷史上雍正皇帝是哪一年死的?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年僅58歲的雍正帝在圓明園死去,在位時間13年。當天夜裡,雍正帝的遺體就從圓明園運回瞭紫禁城。弘歷任命履郡王允祹、和親王弘晝、公納穆圖、內大臣海望、刑部尚書徐本、都統傅鼐、吏部左侍郎普泰、兵部左侍郎楊汝為辦理喪儀大臣。  八月二十四日申刻(下午3—5時)大殮,梓宮停放在乾清宮正中。八月二十七日頒大行皇帝遺詔。九月十一日奉移梓宮於雍和宮永佑殿安放。十一月十二日行上謚禮,恭上廟號曰“世宗”,謚號為:“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十一日奉移梓宮往易州泰陵,將梓宮停安於隆恩殿正中。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初二日辰時,雍正帝梓宮葬入泰陵地宮。三月初五日神牌升祔太廟、奉先殿。嘉慶四年(1799年)五月十一日加上謚號“睿聖”二字。廟號、謚號全稱是:“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簡稱“世宗憲皇帝”。  與雍正帝同時入葬泰陵地宮的還有兩個女人,即孝敬憲皇後和敦肅皇貴妃。   孝敬憲皇後是雍正帝的原配皇後,滿洲正黃旗人,烏喇那拉氏,內大臣管步軍統領事、承恩公費揚古之女,生年待考,生辰為農歷五月十三日。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或二十九年,康熙帝將剛十幾歲的烏喇那拉氏指配給胤禛為嫡妃。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子弘暉。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冊立為皇後。烏喇那拉氏出身於名門望族,受過正統的封建禮教的教育,知書達理。她被立為皇後以後,責無旁貸地擔起瞭主持後宮的重擔。她以賢淑的美德和得當穩妥的方法,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為雍正帝免除瞭後顧之憂,使他得以全力以赴、專心致志地處理國傢政務。那拉氏稱得上是一位賢內助。  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皇後染病在床,到月底病情轉重,移住到暢春園。大病初愈的雍正帝支撐著虛弱的身體,特地去暢春園看望瞭自己的這位結發之妻。胤禛剛回到自己的寢宮,皇後就去世瞭,時為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未刻。雍正帝想立刻返回暢春園親視皇後小殮、大殮,眾臣見雍正帝身體難以支持,苦苦勸阻才作罷。從九月三十日起,雍正帝輟朝五日,成服縞素。在京諸王以下及文武各官;公主、王妃以下及旗下二品命婦以下俱齊集暢春園舉哀,持服二十七日。因當時紫禁城宮殿正在修繕,皇後梓宮隻得停放在暢春園的九經三事殿內正中。  與自己生活瞭40餘年的原配皇後去世,作為丈夫竟未能守在旁邊,親視殮奠,雍正帝很覺不安,也深怕別人有所議論,於是在十月初三把大臣們召來,特意向他們作瞭一番解釋。雍正帝對皇後的病逝確是十分悲痛的,十月初四他發出一道上諭,對皇後進行瞭全面總結和高度評價,他是這樣說的:  皇後那拉氏作配朕躬,經四十載,奉侍皇祖妣孝惠章皇後、皇考聖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後,克盡孝忱,深蒙慈愛。服膺朕訓,歷久而敬德彌純;懋著坤儀,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節儉,待下寬仁。慈惠播於宮闈,柔順發於誠悃。昔年藩邸,內政聿修;九載中宮,德輝愈耀。茲於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惓惟壼職,襄贊多年。追念遺徽,良深痛悼。相關閱讀推薦:雍正皇帝為何不葬入欽定的皇陵? 雍正的墓在哪雍正暴卒屍體無頭之謎:雍正帝真正死因是什麼?雍正死後誰繼位 大清朝清世宗雍正傳位給瞭誰?雍正有幾個皇後?為何史書上雍正會多一個皇後?雍正皇帝15位兄弟生死之謎:雍正的兄弟結局如何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初七日,皇後梓宮從九經三事殿奉移到京西的田村殯宮暫安。十二月初十日行冊謚禮,謚大行皇後為“孝敬皇後”。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乾隆皇帝給孝敬皇後謚號增加十個字,並系世宗廟謚。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二十二日,孝敬皇後奉移易州泰陵,敦肅皇貴妃金棺隨同奉移,乾隆帝沿途護送。因為泰陵隆恩殿內停放著雍正帝的梓宮,為表示恭敬之意,卑不動尊,所以孝敬皇後梓宮停放在隆恩殿西邊的蘆殿內。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初二日辰時,孝敬皇後梓宮隨雍正帝梓宮入葬泰陵地宮,敦肅皇貴妃金棺也隨同入葬。三月初五日,孝敬憲皇後神牌隨雍正帝神牌升祔太廟。嘉慶四年(1799年)五月十一日加上謚號“莊肅”二字,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十二月十一日又加上“安康”二字,最後謚號為:“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後”,簡稱“孝敬憲皇後”或“孝敬皇後”。  自從康熙帝的景陵開始祔葬皇貴妃,雍正帝的泰陵則延續瞭這一做法,使之日後成為一種定制而得到瞭很好的執行。這在當時來說,能祔葬在皇帝陵,是這個女人最大的榮耀,同時也是一種對其尊貴地位的認同。決定皇貴妃能否祔葬在皇帝陵,有三個條件:  1.該皇貴妃是皇帝的寵妃;  2.皇帝陵地宮有空餘的棺位;  3.該皇貴妃在皇帝入葬前死亡。  敦肅皇貴妃是年羹堯的親妹妹,年羹堯是雍正帝最大的仇傢,最後被列出92款大罪被勒令自裁而死的,那麼他的妹妹作為雍正帝妃子,沒有受到影響嗎?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歷史上是怎樣記載這段歷史的吧!   敦肅皇貴妃,年氏,漢軍鑲黃旗。她是湖廣巡撫年遐齡的女兒,是廣東巡撫年希堯、川陜總督年羹堯的妹妹。年氏出生並生活在這樣的傢庭裡,受到瞭嚴格的、正統的封建教育和良好的文化教育。早在康熙年間,年氏就已是皇四子胤禛的側福晉瞭,其地位僅次於孝敬皇後,高於乾隆帝的生母。年氏端莊淑賢,通情達理,深受胤禛的寵愛。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十二日酉時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二十五日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初九日生皇八子福惠。胤禛即位後,年氏於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被封為貴妃,同年五月初十日生皇九子福沛。十二月二十二日舉行貴妃的冊封禮。  年氏雖然是一位女流,但善於觀察事物,很有政治頭腦。她深知兄長年羹堯有擁戴之功,是皇帝的寵臣,以後又屢立戰功,加官晉爵,榮耀異常。但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而她素聞兄長不僅恃寵而驕,狂妄自大,更為嚴重的是目無君主、欺壓群臣、僭越違制。年氏雖然從皇帝的言談話語中洞察出對兄長的不滿,但她不相信兄長會做出不軌之事,內心隻是希望社會上的傳言是因為嫉妒而編造出來的誹謗。然而雍正二年(1724年)年氏回傢省親,使她開始相信傳言是真的瞭。為此年氏為其兄整日地擔驚受怕,忐忑不安。因為她在傢裡看到瞭被兄長霸占強娶的蒙古貝勒之女,看到瞭年府的傢人們身穿朝服與國傢命官平起平坐,看到瞭兄長年羹堯妄自尊大、狂傲驕縱的神態。回到皇宮以後,她思前慮後,權衡利弊,決定以退為守,也許還能保住她哥哥的性命,於是她把回傢看到的一切如實地都告訴瞭皇上,並表示瞭對兄長的不滿。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雍正帝對年氏這種忠君愛國、大義滅親的精神深受感動,但卻沒有因為年氏而寬恕年羹堯,依然加緊對年羹堯的打擊行動。年氏本來身體就虛弱,加之長期為兄長擔驚受怕,寢食不安,體質越來越差,到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已經病情嚴重,最後竟然臥床不起。十一月十五日雍正帝也預感到年氏的病情不妙,於是向禮部發出一道諭旨:  貴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後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和平。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疾盡禮,實能贊襄內政。妃素病弱,三年以來,朕辦理機務,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確診治,凡方藥之事,悉付醫傢,以致躭延日久。目今漸次沉重,朕心深為軫念。貴妃著封為皇貴妃。倘事出,一切禮儀俱照皇貴妃行。  雍正帝對於年氏所作所為說不出絲毫的差錯,但他本人借口公傢公務繁忙而不去探視,僅以醫生治療為說詞。雖說是在這個時候特意加封年氏為皇貴妃,但這也隻是一種變相的冷落,因為這個時候正是雍正帝忙於策劃年羹堯的罪行。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剛晉升為皇貴妃7天的年氏,尚未來得及行冊封禮就病死在圓明園。也就在這個月,其兄年羹堯被逮回京受審,年氏死後剛半個月,年羹堯被賜令自盡。   年氏本來體弱多病,她為胤禛生的三子一女連續夭亡,心情不好,又缺少夫愛,加之整日為自己兄長安危擔驚受怕,她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與雍正帝有一定的責任。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年氏金棺由圓明園奉移到阜成門外十裡莊殯宮暫安。十二月被冊謚為敦肅皇貴妃。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二十二日,敦肅皇貴妃金棺隨孝敬皇後梓宮奉移泰陵,三月初二日辰時葬入泰陵地宮,金棺位於雍正帝梓宮右(西)側,比左側的孝敬皇後的梓宮稍後些,以示尊卑有別。  敦肅皇貴妃年氏能祔葬在泰陵地宮,究竟是雍正帝的本意還是乾隆帝做主安排的,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年氏因其兄功勞晉升為貴妃,後文晉升為皇貴妃,沒有因其罪受處罰,這在歷史上還是少見的。是因其深明大義得寵,還是生育功勞大,且前有待研究;但她的死,與其兄獲罪和雍正帝的冷落,還是有很大關系的。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武則天為何願意與唐高宗李治合葬? 乾陵之謎

  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瞭一對夫妻兩代帝王的陵墓。盡管在風雨之中飄搖瞭1 300年,但竟然未遭盜掘,實屬罕見。到底是怎樣的機關暗道使乾陵幸免於難?武則天當上皇帝難道是“梁山為陵,女人主事”的應驗麼?巨大的無字碑到底又隱藏瞭怎樣的歷史真相呢?  乾陵位於陜西省乾縣城北6公裡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裡,修建於公元684年,歷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巖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征。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瞭一對夫妻兩代帝王的陵墓,它奇跡般地躲過瞭一場場浩劫,保存著千年前的風姿,卓然於梁山之上。這使得乾陵被渲染上瞭一層層神秘的色彩。  作為乾陵的主人和中國的唯一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名號似乎更勝其夫唐高宗。據說武則天小時候就有異相。當時名聞天下的星相傢袁天罡曾到武傢赴宴。席間,武士彟請袁給傢人相面。袁天罡看瞭夫人楊氏後,說:“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貴子!”看瞭武氏二子元慶、元爽後,說:“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並不富貴終身!”這時,乳母抱著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則天走瞭出來。袁天罡上前審視瞭一會兒,說:“此小郎君神色非凡,不易知曉,讓他走走看。”於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瞭幾步,袁天罡又讓她抬頭看,大驚道:“此子龍睛鳳頸,伏羲之相,必極顯貴!”袁天罡又從側面將孩子審視瞭一會兒,又驚奇又遺憾地說:“可惜是郎君,若是女孩,當為天下主!”   果然多年以後昔日的女娃搖身一變成瞭一代女皇。武則天稱帝後,廣開仕途,開創“殿試”“自舉”“武舉”制度,廣泛吸納人才;獎勵告密,任用酷吏,屢興大獄,打擊士族顯貴,以維護自己的絕對統治地位。在她統治的近50年間,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得到瞭蓬勃發展。同時,加強和改善瞭唐王朝與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晚年豪奢專斷,宮闈穢亂,侄兒武三思把持朝政,政憲大亂。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十一月,武則天崩逝於洛陽上陽宮,臨終遺囑“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終年82歲。次年五月,中宗護則天靈駕還西京,八月與其夫合葬於乾陵玄宮。  武則天一生雄心萬丈,巾幗不讓須眉,怎麼會在死後甘心放棄帝號,和唐高宗合葬呢?這既是她的明智之舉,也是不得已為之的選擇。當年武則天為瞭爭奪皇位,用盡瞭權謀手段,幾乎使整個李氏王朝不復存在。一旦武則天另設陵墓,伍子胥鞭屍復仇的故事很可能又會重演。而如果她選擇與高宗合葬,既可以避免身後慘遭羞辱,又可以陪伴高宗,永享子孫後代的香火祭祀。相關閱讀推薦:為何武則天守陵的61尊石像為何都沒腦袋(圖)李治與武則天 武則天是如何三招搞定李治的?李治是怎麼死的?唐高宗李治死於服食丹藥?謎案!黃巢率40萬起義軍盜武則天墓為何失敗唐高宗武則天乾陵:地宮裡的寶貝最少有500噸?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乾陵的選址  而關於乾陵的選址,也和這位女皇執政扯上瞭關系。關於乾陵的選址,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長孫無忌和專管天文歷法的太史令李淳風為自己選擇陵寢之地。一日,二人尋視到梁山上,隻見此山三峰高聳,主峰直插天際。東隔烏水與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與婁敬山、歧山相連。烏、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圍住地中龍氣。梁山乃是世間少有的一塊“龍脈聖地”。長孫無忌和李淳風選好陵址後,回京稟報高宗。袁天罡聽說後,極力反對。原來他曾為高祖選陵址到過梁山,深知此山風水的優劣之處。他對高宗說:“梁山從外表上看是一塊風水寶地,但細看有許多不足之處:一是梁山雖東西兩面環水,能圍住龍氣,但與太宗龍脈隔斷,假如百姓選祖塋於此,是可以興盛三代,但作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後江山有危。大唐龍脈從昆侖山分出一支過黃河,入關中,以歧山為首向東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堯山。今太宗已葬九嵕山,為龍首。陛下不可以後居前,況梁山又非龍首,而是周代龍脈之尾,尾氣必衰,主陛下治國無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兩峰似女乳狀,整個山形遠觀似少婦平躺一般。  陛下選陵於此,恐從此後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屬木格,南二峰圓利,屬金格。三座山峰雖挺拔,但遠看方平,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龍氣助金,地宮營主峰之下,主陛下必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見,若陵址定於此山,陛下日後必為女人所傷!”然而高宗還是毅然選擇瞭在梁山建陵,袁天罡一聽,仰天嘆曰:“代唐者,必武昭儀。”他怕將來受牽連,就辭官不做,出外雲遊去瞭。  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據文獻記載,弘道元年高宗死後,陳子昂等人極力主張在洛陽設置陵寢,但武則天遵照高宗“得還長安”的遺願,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瞭吉地,命吏部尚書韋待價為山陵使,戶部郎中韋泰真為將作大匠,動用兵士和民工20餘萬人,按照“因山為陵”的葬制,將梁山主峰作為陵塚,在山腰鑿洞修建地下玄宮。《新唐書?陳子昂傳》載:“山陵穿復必資徒役,率癯弊之眾,興數萬之軍,調發近畿,督扶稚老,鏟山背石,驅以就功。”   武則天於神龍元年病故後,中宗皇帝滿足母後“歸陵”的遺願,力排眾議,命人挖開乾陵羨道,啟開墓門,於神龍二年五月將武則天合葬入乾陵玄宮。至此以後,乾陵作為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一陵葬兩帝的陵園立於梁山之上,而塵封的木門也再也沒有向世人開啟過。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揚州隋煬帝與蕭後合葬墓:蕭皇後身高約1.5米

  牙齒和3D技術確定隋煬帝墓主身份  揚州兩古墓為隋煬帝蕭後合葬墓;出土蹀躞金玉帶等最高等級文物;另一省級文保“隋煬帝陵”系誤判  據新華社電記者16日下午在江蘇揚州召開的隋煬帝墓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佈會獲悉,此前在該市發現的疑似隋煬帝陵經過考古發掘論證,確認為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埋葬之地。墓葬中不僅出土大量隨葬品,還發現瞭兩顆男性牙齒和女性人骨遺骸。  今年3月,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一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磚室墓,墓志清楚寫著“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樣。考古專傢推測,該墓志表明墓主為隋煬帝楊廣。但該市已有一處公佈為省級文保單位隋煬帝陵,是由清嘉慶年間大學士阮元經考證並出資修復的。  隋煬帝僅餘兩顆牙齒  16日上午,國傢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在揚州組織召開揚州曹莊隋唐墓葬考古發掘成果論證會,中國考古界權威專傢黃景略、徐光翼、王巍等10餘專傢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據介紹,截至目前,聯合考古隊完成勘探面積109000平方米。其中一號墓為方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墓葬通長24.48米,東西連耳室寬8.22米,殘高2.76米。墓室用磚與隋代江都宮城用磚一致。   除墓志外,墓中還出土瞭玉器、銅器、陶器、漆器等珍貴文物100餘件(套)。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帶,不僅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也是古代帶具系統最高等級的實物。四件銅鋪首通體鎏金,獸面直徑26厘米,與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銅鋪首大小相近。墓內兩顆牙齒鑒定為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根據出土的“隨故煬帝墓誌”、十三環蹀躞金玉帶、鎏金銅鋪首及大量文官俑、武士俑、騎馬俑等高規格隨葬品,結合文獻的記載,確認一號墓主人是隋煬帝楊廣。  蕭皇後遺骸約1.5米  二號墓為腰鼓形磚室墓,由主墓室、東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組成。出土玉器、銅器、鐵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餘件(套)。其中玉器有白玉璋1件,質地瑩潤;銅器有編鐘、編磬、銅燈、銅豆等,成套的編鐘16件、編磬20件,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出土的隋唐時期的編鐘編磬實物,填補瞭中國音樂考古史上的一項空白。墓內保存有部分人骨遺骸,經南京大學體質人類學專傢鑒定為大約56歲、身高約1.5米的女性遺骸。根據墓葬形制、墓內出土高等級隨葬品和對人骨遺骸的鑒定,結合文獻記載,判明墓主人是隋煬帝蕭後。  據悉,墓葬所在區域至今尚未發現陵園遺跡,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相關閱讀推薦:隋煬帝為何被葬於揚州?隋文帝被弒殺之謎 千古風流人物:迷倒六個君主的奇女子蕭皇後歷史上的蕭皇後是誰?李世民強搶楊廣之妻蕭皇後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釋疑  考古專傢為何稱作“墓”而非“陵”?隨著真墓現身而被稱作“偽陵”又將如何自處?  為何墓葬如此寒酸?  亡國之君草草下葬,歷經多次遷移  一般來說,皇帝死後下葬的陵寢被稱作“帝陵”。此次專傢卻罕見地使用瞭“帝墓”這個稱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說:“最重要的原因是,隋煬帝在下葬的時候身份已不是帝王,政治上失去瞭皇帝的地位。盡管唐朝在下葬時仍然按照帝王的規制,出土的隨葬品跟大明宮也是一樣的規格,但嚴格意義上,仍然隻能稱作帝墓而不是帝陵。”  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這位生前據稱好大喜功的帝王,死後所安葬的主墓室僅有6米多長,8米多寬,僅從規模上看確實十分寒酸。  考古專傢分析,這種“寒酸感”與其死因和多次遷移有關。畢竟從公元618年被宇文化及縊死後草草下葬,歷經多次遷移,直到公元648年才最終與病死的蕭後合葬。但從考古意義上來說,其發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2013年重大考古成果。 影視劇中的蕭皇後  “偽陵”何去何從?  也是重要歷史遺存,繼續予以保護  在西湖鎮考古發現之前,揚州已經有一座隋煬帝陵,位於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是清代嘉慶年間的大學士阮元捐建。  一位考古專傢表示,阮元所采用的考證方法與現代考古技術顯然不可比,他隻是考察瞭地形地貌,結合當地的傳說,就認定那裡是隋煬帝陵。現代的考古發掘是重實證的,顯然後者的結論更加科學。此前一些考古專傢也曾對槐泗鎮槐二村的隋煬帝陵持懷疑態度,並一直在探尋隋煬帝葬身的確切地點。  既然真墓已無疑義,那麼“偽陵”是否將面臨著“摘牌”的命運?  此次考古發掘領隊、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傢平表示,並不會因此全盤否定阮元的考證,而且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上來看,阮元所考證和修繕的隋煬帝陵也是重要的歷史遺存,還會繼續予以保護。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