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名廚

從名妓到名廚:解析秦淮一代歌女最華麗的轉身

  導讀:秦淮名妓,即金陵秦淮河畔的名妓。而秦淮河曾是明末清初名滿天下的“紅燈區”,美女如雲,佳麗三千,人人千般旖旎,個個萬種風情。其中最有名是八位絕色女子,她們無不天生麗質、才藝出眾,又堪稱立身高潔、領導風尚的典范,世人便送瞭一個響亮的名字——秦淮八艷。然而,隨著時光的推移,這八位姑娘如今早已風流雲散,化作“美麗的走影”,融進歷史的一片絢爛的霞光之中。  古往今來,妓女從良,最難得到天遂人願的歸宿,“秦淮八艷”也沒逃脫這個不幸的歷史規律。當然,也曾經有不少誤入風塵的女子極力擺脫這個歷史規律的束縛,但可惜得是,“彩雲易散,霽月難逢”,過不瞭幾天,就算到瞭盡頭,不是重新“回鍋”,就是含憤自殺。最有名的莫過於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瞭。秦淮名妓之一的董小宛算是其中的幸運兒,從良之後,跟瞭一位有情有義的好男人,兩口子恩恩愛愛,卿卿我我,整整地過瞭九年的幸福生活。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號青蓮,金陵人士。她很小就下海做瞭秦淮歌妓,而且持有“南京教坊司樂籍”。當時持有這個證件的人就是“公務員”,董小宛端的就是類似現代所說的“鐵飯碗”。董小宛的名與號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又稱“針神曲聖”,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名廚,曾“自西湖遠遊於黃山白嶽之間”。清初著名文人吳梅村題董白小像詩,對她遊歷黃山作瞭描述:“鈿轂春澆鬥畫裙,卷簾都道不如君。白門移得絲絲柳,黃海歸來步步雲。”性好清靜,每到幽林遠壑,就眷戀不舍,因厭棄喧鬧奢靡,獨居蘇州半塘達六年之久。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獨坐撫瑤琴。黃鸝亦似知人意,柳外時時弄好音。”從這首董小宛首題為《綠窗偶成》的小詩可以看出,董小宛不僅是色藝雙全的美女,而且是個好動不好靜的才女。因此,她不願意安坐青樓招商引客,而是時常陪著客人外出遊玩。其時,董小宛醉心於山水之間。在旖旎風光的襯托下,她也容易湧動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給人以嬌媚之笑。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人之邀,遊太湖、登黃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就在董小宛離開秦淮河不久,卻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尋訪她,那位公子就是江南才子冒辟疆。冒辟疆,名襄,江左如皋人士。文采風流,盛於一時。但他也沾染瞭一般豪門子弟的浪漫風習。一方面,他年少氣盛,顧盼自雄,主持清議,矯激抗俗,喜談經世大務,懷抱報國壯志;另一方面,又留戀青溪白石之勝,名姬駿馬之遊,過著招蜂惹蝶的公子哥兒的生活。冒辟疆最早從方以智那裡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才色雙絕的董小宛。吳應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嘖嘖稱道小宛。而董小宛也時時在名流宴集間,聽人說起冒辟疆,知道復社中有這樣一位負氣節而又風流自喜的高名才子。相關閱讀推薦:秦淮八艷:一群三百年前就感動中國的八個奇女子細說明末的秦淮八艷:中國古代名妓們的最後輝煌秦淮八艷馬湘蘭傳奇:高官將其拘捕隻為一睹芳顏秦淮八艷董小宛簡介 亂世名妓董小宛是如何死的?青樓女子緣何萬金贖男人:秦淮八艷之一寇白門多情未瞭身先死:揭秘秦淮八艷之馬湘蘭生平介紹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崇禎十二年鄉試落第,冒辟疆聽說小宛住在半塘,但多次訪尋,都是失之交臂。終於在三年後的春天,冒辟疆在到南京鄉試歸來途中,見到瞭臥在病榻上的董小宛。於是,便他們二人開始瞭才子佳人的浪漫交往。但是在與冒辟疆的愛戀嫁娶中,董小宛處處主動,煥發出向往自由、尋覓真情的個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舉步躊躇,顯露出一個大傢公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弱點。不久鄉試揭榜,冒辟疆再次落第。這時他已過而立之年,既然仕途難成,便索性打定主意歸鄉隱居。董小宛對他的決定由衷地贊同,她早就向往那種佈衣素食、朝夕相依的平淡生活。什麼夫貴妻榮,在她看來都不過是過眼雲煙。在當時“江南三大傢”之一的錢謙益和柳如是的幫助下,董小宛走上贖身從良之路,成為瞭冒辟疆的小妾。這時已是崇偵十五年隆冬季節,冒辟疆與董小宛頂風冒雪趕往如皋。一路上,他們不願意放棄觀光賞景的好機會,走走停停,尋幽訪勝,直到第二年初春才到達如皋的冒傢。  冒傢十分通情達理,順利地接受瞭董小宛這位青樓出身的侍妾。因為他們相信冒辟疆的眼光。這時冒辟疆的父親已從襄陽辭官歸傢,一傢人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冒辟疆的原配妻子秦氏體弱多病,董小宛便毫無怨言地承擔起理傢主事的擔子來,恭敬柔順地侍奉公婆及大婦,悉心照料秦氏所生二男一女。此時的董小宛雖說是偏房小妾,但也算終身有瞭依靠。她籠絡丈夫的手段幾乎來自天性,尤其要駕馭冒辟疆這樣的花花公子,就難上加難。作為小妾,可施展的餘地並不大,但董小宛自由看傢本領,那就是一手絕佳的烹調手藝。吃好喝好,自然能勾住男人的嘴,管住男人的胃,攬住男人的心。   俗話說,女人會作飯,就能栓住瞭男人的心。董小宛天生就是“美廚名師”的材料。據說,她“口輕”,不待見肥美甘甜的吃食。便用一小壺芥茶溫淘米飯,隨後,就著兩小碟水菜香豉細嚼慢咽。偏偏冒辟疆“口重”,最喜歡甜食、海味和臘肉熏腸。怎麼辦?乖巧伶俐的董小宛立刻換口味,挖空心思替丈夫緩解口腹之欲。她還精心制作花露,采擷新鮮花蕊,將花汁滲融到香露中。這樣制出的花露入口噴鼻,世上少有。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聊以消渴。另外,她親手醃制咸菜,黃者如金,綠者如翠。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可謂花樣百出,不一而足。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董小宛還醉心於研究食譜,就像清初著名文人袁子才一樣,把解讒的經驗編纂成一部香滿天下的《隨園食單》。董小宛可是有心人,既總結理論,也玩真格的,聽說哪兒有新鮮風味,必定跑去討教。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又叫“走油肉”,就是她的手藝,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董小宛還是制作糖點的高手。早在秦淮河畔之時,她就曾用芝麻、炒面、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這種甜點,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如今,揚州的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以及如皋水明樓牌“董糖”,都是款待四海賓朋的土特產。  董小宛最愛晚菊。有個朋友送給冒辟疆幾盆名為“剪桃紅”的菊花,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濃條婀娜。小宛見到“剪桃紅”,非常喜愛,特意將花放在床邊。每天晚上,高燒綠燭,用白色屏風圍起三面,放一張小椅子在花間,調整好菊花,讓菊影具有參橫妙麗之態,然後身入花間,使人在菊中,菊與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畫。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後時刻,她還叫冒辟疆把“剪桃紅”搬到床前給她看枝葉是否茂盛,可有蟲害。董小宛和冒辟疆都喜歡靜坐聞香。小宛最珍愛東莞人視為絕品的“女兒香”。她“隔紗燃香”,講究品香時的風味與情調。這很像當下的“小資”,喝一碗豆腐腦,也要鋪開餐巾,播放爛漫的古典音樂。他們兩口子就這麼牛氣,往清幽的屋子裡一坐,紗幃低垂,門戶半掩,在明月清風中,靜享絲絲縷縷,沁人心脾的沉香。有這樣的幸福生活,董小宛自然是心滿意足。   不想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的時候,冒辟疆突然病瞭兩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進,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藥煎湯,緊伴枕邊照料瞭六十個晝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不能仰臥,小宛就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寢,自己則坐著睡瞭整整一百天。冒辟疆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處的九年中享盡。  艱難的生活中,飲食已是難飽,董小宛的身體又十分虛弱,加上照顧辟疆連續幾場大病,使得她身體頃刻間垮瞭下來,連續二十多天喝不進一口水。由於體質已極度虧虛,冒傢多方請來名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徹心扉的哀哭聲中,董小宛不幸仙逝,年僅二是八歲。臨終之時,她手中緊握著冒辟疆鐫有“比翼”、“連理”四字的那對金釧。冒傢上下恍惚傷痛,葬之於如皋影梅庵,歷代文人多有憑吊。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董糖的故事 名廚董小宛為丈夫冒辟疆發明出董糖

  著名烹飪理論專傢陶文臺教授在《中國烹飪史》一書中稱“董小宛為很有造詣的女廚師”;1998年儲文良先生撰寫的《中國古代十八名廚》,其中就有董小婉;《中華網——中國旅遊》曾列出“中國古代十大名廚”,董小婉名列第八。由此可見,董小婉在中國食品工藝、技藝史上寫下瞭光輝的一頁。由“名妓”成“名廚”的,董小宛是唯一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人。  董小宛是明末清初金陵夫子廟一著名美貌歌妓、藝女。她“面暈淺春,纈眼流視,香艷玉脂,雲鬢花顏”,與馬湘蘭、李香君、柳如是、顧眉生、卞玉京、寇白門、陳圓圓齊名,並稱“秦淮八艷”。她通詩文、善書畫、曉音律、擅烹飪,是個藝術和美食的全能才女,在張岱《陶庵夢憶》,以及白石道人編著《奩艷》等書中,均用大篇幅介紹過她。她的丹青妙作《彩蝶圖》現藏南京市博物館、她的象牙柄玳瑁團扇也在安徽藏傢發現。  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江蘇省如皋才子昌襄(字辟疆),應試金陵,與董小宛一見鐘情,兩人互為愛慕,情心同結,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結為連理枝。據稱冒辟疆平時喜吃甜食。有一次他臥病床上,數日不思飲食。小宛深知辟疆憂國憂民,眼看大明有亡國之虞,志士怎不憂心如焚?但小宛主張從長計議,盡力為國為民多做些實事,如果投筆從戎更好。  冒辟疆感激小宛知遇情深,才強支病體,服些藥食。董小宛為使冒辟疆盡快康復,便親自下廚,選用優質芝麻和白糖熬成膏狀,再用芝麻白糖粉層層包裹,切成方塊的酥糖雙手捧至病榻之前。冒辟疆連日食此美味,病體恢復很快。不久,他毅然告別小宛,離開金陵溫柔鄉趕赴揚州生死場,投到民族英雄史可法摩下……   因董小宛所創的這種酥糖酥松香甜、入口易化、食後留香,老少咸宜,故小宛常年制作,並以此糖饗客,饋贈親友,天長日久,商賈仿作供市,稱作“董糖”。“時,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無不以品嘗如皋董糖為歸”。傳說,一次史可法路過如皋造訪水繪園,女主人特地拿出銀鍋、銀鏟親自操作,精心制作出一塊塊獨特風味的酥糖款待貴賓,並多做瞭兩箱酥糖請客人帶回去犒勞將士。這位抗清名將連連謝道:“此去揚州,如能獲勝,我一定派人來學做此糖,取名董糖,遍饗全軍。”“董糖”之名蓋源於此。清《崇川咫聞錄》雲:“其精美,首推董糖。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創。”  精制董糖十分考究,大致分制糖粉、熬飴糖、成型三道工序。以地產大麥焦屑、黑芝麻、麥芽飴糖為基本原料,另加配方制作成各式董糖,如在糖骨用響子碾壓成紙狀薄片以後,將桂花和焦屑、黑芝麻一齊均勻灑之,謂之桂花董糖,以此類推還有玫瑰董糖、水蜜桃董糖、西瓜董糖等。董糖的制作器具有籮篩、粗篩、鍋鏟、蘆穄把、簸箕、碓臼、切刀、壓尺、響子、案板、炒鍋、燒鍋等,主要原料為飴糖、芝麻粉、大麥焦屑、輔料桂花、桃汁膏、西瓜膏等。   董糖“甜而不膩,糯而不粘、酥而不碎”,文人墨客贊之日:“香召雲外客,味引洞中仙”香港著名作傢董橋在文章裡談到:“董糖聽說是董小宛發明的甜點。老先生說董小宛跟冒辟疆歸隱如皋水繪園水明樓,騷人墨客時常在園中吟詩作畫,小宛用霜糖、飴糖、芝麻研制出這款酥糖招待客人,大傢稱贊,遠近馳名,幾十年後成瞭如皋著名土產。我吃瞭兩塊真的又香又酥又不膩,老先生笑得整張臉像亮瞭燈似的燦爛:‘吃出你們董傢甜姐兒迷人之處瞭吧!’”安徽作傢陳永平稱贊董糖:“散發出比酥糖還要香淳清甜的愛情故事和才女遺韻,猶如一幅歷史畫卷呈現在眼前,讓人感到‘秀色可餐’!”相關閱讀推薦:秦淮八艷董小宛簡介 亂世名妓董小宛是如何死的?名妓董小宛有沒有被順治納為妃子?董小宛與董鄂妃名妓董小宛與冒辟疆的生死之戀:董小宛嫁給誰瞭?順治的董鄂妃是不是秦淮八艷中的董小宛?揭秘中國古代婚姻制度:董小宛貌美亦隻能做妾

揭秘中國歷史上那個十大名廚:憑借廚藝當上宰相

  歷史上十大名廚:民以食為天。中國美食,舉世公認,烹調技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成果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勤勞智慧使者的結晶,亦是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歷史上出現瞭諸多的著名廚師,精美絕倫的肴饌豐富瞭祖國飲食文化的內容。  彭鏗原是陸終氏的三子,是帝堯時代的廚藝師,常得到帝堯欣賞,受封後建立大彭氏國。封地就是昔日彭城(現為徐州)。徐州龍山北麓有一口古井,相傳即是彭鏗用過的井。彭鏗廚技高超,屈原《天問》說:“彭鏗斟雉帝何饗”。漢以前,野雞稱雉,漢呂後當政,避諱,始改野雞。彭鏗烹制的野雞羹味極美,帝堯歡心。這位彭鏗可謂是華夏第一位著名的廚師瞭。  易牙也名狄牙,為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於煎、熬、燔、炙,又是調味專傢,制作的菜肴酸甘咸淡都是美味可口的,得寵於齊桓公。齊桓公在春秋時是霸主之首,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威名顯赫。但其晚年卻昏庸無道,吃喝玩樂無所不為。他山珍海味吃膩瞭,居然異想天開,竟想品賞人肉的味道,《管子.小稱》篇曾專門記載瞭這一事:“夫易牙以調味事公,公曰:『惟嬰兒之味未賞』。於是蒸其首而獻之公。”君王欲吃嬰兒,臣子易牙不辦,即為不忠,隨時便有殺身之禍;若辦,去找別人傢的嬰兒,必是傷天害理。無奈易牙橫下心來將自己的大兒子害瞭。昏君齊桓公居然十分高興,並給瞭易牙一定的權力。待到齊桓公病倒在床,易牙把宮門堵塞起來,並且築起高墻,把齊桓公困在宮內,活活餓死。六十七天的屍體置於床上,蛆蟲爬出宮外,卻無人問津。過去封建統治者的衛道者一直破口大罵易牙是“殺子媚上”的罪人,並不譴責主謀齊桓公,顯然是不公正的。   伊尹為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傳說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嬰兒於空桑之中,獻給莘氏之君,有莘之君命令一個庖人撫養這個嬰兒。這位廚師把嬰兒撫養大瞭,取名摯,又名阿衡(即伊尹)。伊尹由於養父的言傳身教,烹飪技藝日益增高。伊尹在有莘氏期間參加過餐飲業的勞動,精通烹割之道。後到瞭商湯那裡,他為瞭接近湯,陳說自己的治國之策,就抱瞭砧板,燒制瞭一隻鵠羹(大雁之羹),還做瞭一味魚肉之醬獻給商湯,因而得有機會與商湯交談,並以烹飪之術來比喻治國之道。商湯很器重他的建議,並任命他做瞭當朝宰相。相關閱讀推薦:震驚世人的凌遲案!滿清十大酷刑之凌遲的歷史揭秘中國歷史上十大名妓的死亡迷團:結局太慘!十大毒婦是誰?盤點中國古代最狠毒的十大毒婦古墓驚聞!中國古代帝王反制盜墓賊的十大毒招中國十大未解之謎:中國古代有哪十大未解之謎?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太和公─專諸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聞名天下。吳國公子姬僚代嫡繼位。原來應該繼承王位的公子姬光,拜請勇士專諸除掉姬僚。專諸得悉僚愛吃魚,在太湖畔拜太和公為師,學做廚師,學藝三個月,終於把炙魚手藝學成瞭。姬僚貪吃這道好菜,特來參加姬光的傢宴,專諸置短劍於烤好的鯉魚腹內,借上菜之機靠近姬僚,當場把僚刺斃,專諸作為一名膳夫也被衛隊亂刀殺死,公子姬光奪取王位,一代炙魚名廚,成瞭爭奪王位的犧牲品。濁氏西漢時專賣胃脯的濁氏,她的胃脯是用羊胃做的,常在農歷十月制作。先燒沸湯,把羊焯洗幹凈,然後在羊胃中放花椒末、生薑末等拌好的香料,放在陽光下曝曬,使其幹燥。這種胃脯可以久貯不敗,利於遠行食用,且味道很美,所以濁氏靠這銷路廣的胃脯發瞭大財。她是我國香肚的創始人。  膳祖唐穆宗時丞相段文昌飲食很講究,曾自編《食經》五十章。因他曾被封過鄒平郡公,當世人稱此書為《鄒平郡公食憲章》。他的兒子段成式編《酉陽雜俎》記載瞭當時許多珍貴的名食,有許多都是記載自傢的飲食。段文昌府中廚房題額叫“煉珍堂”,出差在外,住在館驛,段文昌便把供食的廚房叫“行珍館”。主持“煉珍堂”和“行珍館”日常工作的就是膳祖,每天吃何菜肴,如何修治原料,如何烹調咸熟,都由這位“老婢”指揮,並且由這位女廚師帶徒傳藝。段府四十年間,這女廚師長從一百名女婢隻選中九名傳藝,《酉陽雜俎》書中各食均出自膳祖之手。她也是有名有姓的,為瞭尊敬她,稱她為膳祖,說她是段府廚膳的老祖。  劉嫂子據《春渚紀聞》載:宋高宗宮中,有位女廚師劉娘子。宋高宗登基前,她就在趙構的藩府做菜瞭。她烹制的菜肴高宗總是滿意的。按皇宮規定:主管皇帝膳食的負責官員叫尚食,隻能由男人擔任,而且還是五品官,可是劉娘子是女流,不能擔當此官,然而皇宮裡的人多稱她是“尚食劉姑子”。劉娘子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宮廷女廚師。   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從開封逃難到杭州,因丈夫姓宋排行老五,大傢都稱她宋五嫂。那時從北方逃難來杭州的中原人很多,官民思鄉難歸,很想嘗點鄉味以解鄉思。宋五嫂在錢塘門外開瞭一傢小飯店,專營魚羹,因是傳統汴京風味,頗能招徠那些異鄉之客。一日高宗趙構乘龍舟遊西湖,曾嘗其魚羹,龍顏大悅,於是名聲大振,宋嫂魚羹身價倍增。“曾經禦嘗,人爭赴之”買魚羹的人越來越多,這位流落他鄉的女廚師頓時遂成富嫗,人們把她奉為“膾魚之師祖”。方恒泰(西湖)詩雲:“小泊湖邊五柳居,當筵投網得鮮魚,味酸量愛銀刀膾,河鯉洛妨總不和。”他贊的五柳居醋魚,有人說即是宋嫂魚羹。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董桃媚據袁枚《續新齊諧》載:清乾隆年間,福建曹能始飲饌極精,因為他傢有一位技藝高超的廚師董桃媚。曹傢舉辦傢宴,招待賓客,筵上佳肴必定要董桃媚掌勺才能稱意。後來曹能始同年某人將到四川擔任督學,缺少象樣的廚師,決心要帶一江南高廚入川,曹答應派董桃媚去,但董不肯並說:“桃媚,天廚星也,因公本仙官,故來奉侍,督學凡人,豈能享天廚之福乎?”曹怒,便驅董出門,董揚長而去,自此,人們就稱董為天廚星。  王小餘清乾隆時,是袁枚傢的掌勺大廚師,是一位烹飪專傢,身懷技藝,有高明豐富的理論經驗。他燒的菜肴香味散發到十步以外,聞到的人無不咋舌想吃的。他對於烹飪技藝頗有研究,曾發表過一系列高見,這些技術上的真知灼見,對袁枚影響很大,袁的《隨園食單》有很多篇幅得力自王小餘的見解。袁枚喜歡王小餘,對王的要求亦很嚴。王死後,袁枚為瞭紀念這位優秀廚師,專門寫瞭一篇《廚者王小餘》。王小餘是我國古代唯一死後有傳的名廚師。   除此以外,創制“輞川小祥”風景拼盤的五代時的尼姑梵正、善制菜蔬糕點(灌吞董糖、卷酥董糖)的清初董小宛、做熏魚的幹嘉之時的孫春陽、做“十樣豬頭”的江鄭堂、做拌鱘蝗的江南溪、做雜錦豆腐羹的文思和尚、蕪湖做豆腐皮的敬修和尚、天津做狗不理包子的高貴友、河南做道口燒雞的張炳、禦膳房的抓炒大王王玉山等等都是歷史上的著名廚師。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