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周折

古代帝王“立儲”因何大費周折?如何選定未來皇帝

  中國歷史,人才輩出,江山更迭。“傢天下”的封建體制決定瞭,確保政權永固,國運不衰,是所有現世之君都為之關註和思考的現實問題。  為江山和後代子孫計,老皇帝一般在活著的時候,就要提前作出謀劃和安排。這期間,除瞭要進行強有力的政治統治、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之外,及早選擇一位有為的後世之君,就成為擺在歷代帝王面前的首要任務。古人叫立儲,現在叫做接班人。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儲君既定,還要為未來的皇帝選擇一位德才兼備、堪稱國器的老師,也就是太子太傅。  太子太傅,權力不大,但使命光榮,主要任務是對未來的皇帝進行特殊教育,以便將來堪當大任。這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崗前培訓,隻不過這個培訓隻在太子一人中進行。當然,教學內容也是有很大區別的,除瞭要熟悉掌握國傢的政治、軍事形勢和社會環境之外,帝王心術從來都是不可或缺的。說白瞭,就是教儲君如何駕馭群臣,興利除弊,做個好君王。這門功課,也隻有皇帝和未來的皇帝能夠學,其他人是不能(或是不敢)亂加揣摩的。因此,那些所謂的聖明之君就總是顯得高人一等,見解獨到,甚至令臣子們難以捉摸。  其實,這也正是君王們很願意看到的。有的人聰明,總是能揣摩到君王的心思。如果說這種心思是用在報效君王、建功立業上還好,如果要用在見風使舵或者耍小聰明上就非常危險瞭,像三國時期的楊修,雖然很聰明,但終究缺少大智慧。既不會奸詐小人的見風使舵,更不懂睿智君子的韜光養晦,且處處顯擺,最終還是被曹操要瞭腦袋。   之所以會如此的處心積慮,甚至無所不用其極,理由似乎隻有一個,那就是為瞭維護帝王的統治地位,不至於君弱臣強,大權旁落,受制於人。即便是這樣,老皇帝還是會有一萬個不放心,生怕死後兒子鎮不住群臣,導致江山易主。為保險起見,勢必就要整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花招來。  辦法雖多,卻也逃脫不掉兩種渠道。一是清除異己,誅殺權臣;二是臨終托孤,大臣輔政。前者主要是針對那些功高蓋主的重臣,為避免將來對新皇帝不利,先提前收拾幹凈;後者主要是基於皇帝年幼,尚不能擔當國傢重任,而江山又不能拱手於人,唯有的辦法就是為其選擇一個或是幾個既有能力,又能忠君侍主的大臣輔佐朝政,代替皇帝行使權力。等到皇帝長大成人,再還政於君王。  其實,這兩種辦法都各有利弊,也都是無奈之舉,較難把握。決勝關鍵在於,後世之君是否具備領導一個國傢的能力。對於後世之君能力較弱,臣子又相對強勢的,皇帝老兒斷然是不會放心的。皇帝不放心,就會睡不好覺。睡不好覺,可能就要發神經。而一旦把你惦記上,做臣子的就要非常小心瞭。這個時候,及時夾起尾巴做人或許還有得救,要是再不收斂,我行我素,說不定哪天就掉瞭腦袋。相關閱讀推薦:點評中國十大最相似的父子皇帝:哪隊父子是情癡?揭秘殺死61位皇帝的驚天“十三殺” !誰殺瞭皇帝努爾哈赤立儲之謎:皇太極和多爾袞誰是繼承人清廷“正大光明”匾秘聞:秘密立儲隻一次立儲遺患:成吉思汗最喜歡的兒子拖雷之死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開始也是大封特封功臣的。及至後來,對一起打天下的那幫臣子們卻是怎麼看怎麼都覺得不放心、不順眼,一來也是這些功臣太過驕縱,二來就是太子朱標過於懦弱。對比之下,權衡再三,朱元璋還是對功臣們下瞭黑手,誅殺一度到瞭腥風血雨的地步。對朱元璋的這些做法,太子朱標內心有些不忍,就勸朱元璋善待功臣。朱元璋也不說話,隻是將一條滿是荊棘的木杖扔到瞭朱標腳下,並命其用手抓起來。朱標用手一抓,頓時被紮破瞭手掌,棍子也丟到瞭地上。這時,朱元璋才不無意味地說:“我就是要把這些“刺”提前給你削幹凈,好讓你將來坐穩江山啊!”。直到此時,太子才真正領會瞭皇帝老爹的真正意圖。  “刺”最終是讓朱元璋給削幹凈瞭,國傢的軍事人才也因此消失殆盡,而朱標太子的執政能力卻未見有多大提高,且很早就去世瞭。沒辦法,朱元璋又將皇位傳給瞭孫子朱允文,也是一邊言傳身教,一邊繼續“拔刺”。到瞭此時,國傢人才已經被朱元璋殺得差不多瞭,剩下的一些盡管老實本分,但在白色恐怖的政治環境下,早就已經喪失瞭治國濟世的本事和勇氣。而這時,那些在外的諸侯王們卻是日漸崛起,不斷壯大。朱元璋在的時候,自然是誰也不敢輕舉妄動,等朱元璋一死,燕王朱棣(明成祖)馬上起兵造反。最終殺入京城,奪瞭皇位,連建文帝也不知所終。如此看來,穩固政權,治理國傢,單靠拔刺是解決不瞭根本問題的。  真正的偉人,沒有一個是靠別人教出來的,包括我們的朱皇帝!   同樣是刀光劍影,同樣的驚心動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對象,卻導致瞭截然不同的歷史命運。當年,清朝的順治皇帝入關不久就因病去世。臨終前,將皇位匆匆傳給瞭兒子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因皇帝年幼,順治就指定瞭四名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幼主,料理朝政。按說順治皇帝思慮也夠周密瞭,四個大臣同時輔政,既增強瞭執政力量,又可以相互牽制,無論如何也不至於大權落入一人之手。像“雙保險”,看起來安全多瞭,但後來還是出現瞭鰲拜亂政的問題,甚至一度到瞭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這是大臣輔政的最大弊病,怕的就是大臣們心懷異志,權大欺主。但順治皇帝應該是選對人瞭,玄燁最終還是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非凡膽略,一舉生擒瞭鰲拜。而就是這個過程,讓玄燁磨礪瞭意志,增長瞭才幹,樹立瞭威信,鞏固瞭皇權。從此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也才有瞭後來的平三藩,收臺灣,剿滅葛爾丹的不朽偉業。  順治皇帝當然來不及拔刺,但這些刺卻讓後來的康熙皇帝自己一一拔掉瞭,並最終成為一代聖君明主。這樣尷尬的局面,恐怕朱元璋至死也都是始料未及的。  當然,朱元璋和順治,絕不可同日而語,采取的方法也是大相徑庭,但其最終目的卻都是一樣的。區別在於他們選擇的後世之君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這就必然給歷史留下兩種不同的結局。前者是破壞性的,卻帶著一些偏愛;後者是建設性的,卻帶著極大的風險。但於歷史而言,應是後者,對國傢和人民更為有利。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