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墓葬

戴笠墓葬與九龍寶劍下落之謎:戴笠墓被毀消失!

  戴笠墓葬與九龍寶劍下落之謎:汪精衛墓有址無墓。在南京,還有一座這樣的墓,這就是國民黨第一特務戴笠墓。  戴笠墓傳奇之處,最大的地方倒不在於墓之本身,而是墓內一件特殊的隨葬品——清朝皇帝乾隆下葬時的隨葬寶物—— 一把“九龍寶劍”。因為這個惹出瞭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至今真相難清。  1953年2月,毛澤東來南京謁中山陵(詳見本書“陵墓傳奇南京第一墓——中山陵”相關內容)時,特地詢問戴笠墓一事。當聽說“已被廢除瞭”,毛澤東惜稱,“不要把他搞掉,留作當反面教員嘛!”  先飛上海會情人胡蝶卻出事  戴笠墓的具體位置在哪兒?如果不是知情人士指點,局外人是找不到的。  據中山陵園管理局文博專傢、曾參加平毀戴笠墓的劉維才老人回憶,戴笠墓位於中山陵園靈谷寺無梁殿西側,原國民革命軍陣亡烈士第三公墓的范圍內。  戴笠生於1896年(一說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死於飛機失事。  出事前的3月16日,戴笠乘一架222號客機,由北平飛到天津。此客機是戴笠的專機,由北平航委會撥給他乘用的,系運輸機改成。   在天津住瞭一夜,戴笠計劃第二天由天津起飛,到上海,再轉往重慶。  戴笠當時在北平的事務繁忙,本來是離不開的,但他不回重慶不行。因他請求蔣介石成立全國警察總監部,並希望由自己來兼警察總監,但卻出現瞭另一競爭對手李士珍,李的後臺是時考試院長、與蔣關系非同一般的戴季陶。戴笠擔心“老頭子”礙於戴季陶的面,把警察總監一職給李士珍,於是急急要見蔣介石。  本來應該由天津直接飛往重慶的,但戴笠想念多日未見的上海老情人、有夫之婦胡蝶,想到上海過一宿後再走。  當天,上海、南京一帶的天氣不適合飛行,機場明確告知瞭戴笠,但戴笠權欲、情欲攻心,一意孤行,結果出瞭事。  戴笠撞機的諸多巧合  沈醉時為軍統局總務處少將處長,是戴笠的親信,他從始至終參與瞭戴笠喪事的全過程。從去飛機失事現場尋找殘骸,到後期安葬,沈醉都是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回憶錄還是有一定可靠性的。  據沈醉著《我所知道的戴笠》,上午九時左右,戴笠的222號飛機由天津起飛。到上海時天氣很糟糕,正降大暴雨,上海機場不同意降落,便轉飛南京。當時南京也正下著大雨,機場勉強同意降落。  由於雲層很低,又是雷雨,飛機與地面聯絡很困難。在穿雲下降時,飛機其實已越過機場,飛到在南京東邊300裡外的江陰去瞭。飛行員還一再與地面聯絡,但到十二點半以後,聯絡突然停止,地面再也呼叫不出“222”瞭。  其時,戴笠的專機已撞在江陰板橋鎮南的一座山上。  沈醉在回憶錄中的回憶是有錯誤的,戴笠墜機的地點不是在“300裡外的江陰”的,而是離南京30多裡的岱山,位於城南江寧區境內。具體位置在南京南郊板橋與西善橋、谷裡交界處。山不算很高,海拔183米,方圓19.6公裡。  板橋當地人傳說,岱山的名字來源於一個神話傳說,據說當年秦始皇鞭方山(詳見本書“鎮王氣事件傳奇秦始皇東遊鎮壓東南天子氣”一章相關內容)時,鞭梢把幾塊大石頭打到瞭谷裡和板橋之間,於是就形成瞭今天的岱山。  後據附近一些現場目擊居民說,在大雨中,飛機飛得很低,先撞在一棵大樹上,才沖到不到200米高的山上。在一聲巨響之後,接著便是一片大火,因帶的汽油很多,在雨中一直燃燒兩小時左右才熄滅。相關閱讀推薦:西安事變戴笠心機極深的遺囑:戴笠遺囑寫的什麼戴笠故居住宅天羅地網機關遍佈 看後讓人不寒而栗傳奇美女間諜產下戴笠“遺腹子”:戴笠私生子事件揭秘戴笠最寵愛的民國美人陳華:因何說戴笠是自殺戴笠究竟怎麼死的?戴笠死後屍首為何用水泥封裝?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機上共有10人,無一生存,個個燒得焦黑,身首肢體均殘缺不全。機身也被燒毀,隻留下尾部還可看出它的編號來。  過去有“大將忌地名”的說法,戴笠之死當時也傳是“回傢因果”命理註定。戴笠原名戴春風,字“雨農”,戴笠飛機撞的山叫“岱(戴)山”,山腰上有一條水溝叫“困雨溝”;岱山在板橋境內,而板橋姓戴的人又特別多,當地有“板橋的戴,西善橋的蔡”的俗語……山腳下有一座不大的“戴傢廟”,你說巧不巧?  但好多人都說,這是戴笠殺人太多,遭報應瞭。  “戴雨農將軍殉難處”石碑  因為大雨連續沖刷,屍體全都沖到那條“困雨溝”內。軍統本來打算準備在岱山山腰建立一座石塔作為紀念,後因花錢太多,局務會議上沒有通過,而在原址立瞭“戴雨農將軍殉難處”石碑。蔣介石還下令,把岱山正式改名瞭“戴山”,山下的戴傢廟也修飾瞭一番,讓他的死魂靈在“傢”裡安居。  由於時間太長和政治上的原因,“戴雨農將軍殉難處”石碑後來就失蹤瞭。2009年5月,南京當地主流媒體《金陵晚報》就讀者來信,發起瞭一次“尋碑活動”。該報著名文化記者於峰與筆者一道,親自前去探尋,竟然找到消失瞭幾十年的石碑。  事後,於峰給筆者提供瞭他此次尋訪石碑的書面經過——  岱山距離板橋街隻有五公裡,從原處看,這座小山鬱鬱蔥蔥,山體幾乎完全被樹木覆蓋。岱山腳下有一個隧道工地,沿著工地旁邊的一條小路,可以走上岱山。剛上山的時候,還有一段石頭臺階。走瞭一會兒,記者來到一個平臺,“蕭虎”(《金陵晚報》讀者,筆者註)指著平臺旁邊樹叢裡的一條若隱若現的小路說,要順著這條小路才能找到“戴”碑。在幾乎沒有路的樹叢中穿行,腳下是落下來堆積得很厚的竹枝竹葉,旁邊是藤條、荊棘、野樹以及各種鮮艷的無名小花。路途中,隔一段距離,就會出現一兩塊大石頭。“蕭虎”說,這些石頭在這條路上出現,顯得很突兀,很可能是戴笠屍體找到瞭以後軍統特務做的記號,以方便日後他們來憑吊他們的“戴局長”。   走瞭十幾分鐘後,來到瞭一片密林,在林間的一塊小空地上,“戴雨農將軍殉難處”碑就赫然立在那裡。石碑已經殘損,根據記載,這塊碑上已經有“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三月 戴雨農將軍殉難處

唐代“巾幗宰相”上官婉兒墓葬被發現?

  導讀:上官婉兒,一代女皇武則天時期的第一女官、女詩人。昨天上午,陜西省文物局在其新浪官方微博“漢唐網”發佈消息稱,在陜西省咸陽發現瞭她的墓。  陜西考古人員在咸陽附近發現一座破壞較嚴重的唐墓,墓葬規格一般,出土隨葬品不多。但根據其中的一方墓志銘推斷該墓的主人可能是唐代著名女官上官婉兒。目前考古人員正對墓葬進行清理和發掘。當地相關部門將在本周內召開發佈會公佈更多信息。  西安9月9日從陜西省文物局相關部門獲悉,跟隨武則天長達27年的唐代女官上官婉兒,是中國古代著名才女,其埋骨之地近日在陜西咸陽被發現,墓制普通,墓中存有墓志。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即上官昭容,唐朝陜州陜縣人(今河南三門峽)。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的妃嬪。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期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因“離間二聖、無人臣禮”的罪名被殺,連累全族獲罪,兒媳鄭氏帶著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配入掖廷為奴。武後稱帝之後,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她八面玲瓏,足智多謀,在武則天、唐中宗時期對朝政都有著重要影響,且能文擅詩,才華橫溢,大力提倡發展文化,《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傳奇女子一生大起大落  上官婉兒生於664年,死於710年7月。又名上官昭容,是唐高宗時期宰相上官儀的孫女。祖籍唐朝陜州陜縣人(今河南三門峽)。她是唐代女官、女詩人,皇妃。她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跌宕起伏。與武後、中宗相始終。憑借才氣,她一步步登上權力高峰,又影響瞭當時的文風。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因替唐高宗起草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所殺。那時,剛出生的她就隨母鄭氏配入內廷為婢。14歲時熟讀詩書,聰敏異常,一次武則天當場出題,她須臾成美文。武則天大悅免除其奴婢身份,讓她掌管宮中詔命。  隨後上官婉兒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在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她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  在710年的權力爭奪中,上官婉兒被殺。當時,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先殺瞭韋後,李隆基不顧說情,執意殺上官婉兒於旗下。到瞭開元初年,他又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20卷,令張說作序。但可惜的是,此集已經失傳。流傳下來的隻有《全唐詩》收上官婉兒32首詩。相關閱讀推薦:武則天為什麼要重用上官婉兒?一代女官上官婉兒歷史上的上官婉兒簡介 唐朝女官上官婉兒生平武則天的“巾幗首相”上官婉兒怎麼死的?女官上官婉兒是怎麼死的?上官婉兒死因揭秘

秦始皇陵新發現大批少女陪葬!99座小型墓葬之謎

  秦始皇陵考古新發現:大批未成年少女被碎屍陪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張衛星介紹,在墓道填土裡發現瞭不同數量的亂葬人骨,應該和年輕女性有關系,且殘缺不全,說明陪葬者是在別的地方被處死,然後簡單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裡,而不是墓室裡,從葬行為殘酷、血腥。  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傢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殘暴”這個詞也一直伴隨著對他的評價。在剛剛結束的為期五年對帝陵陵寢小型墓園的考古發掘結果再次印證瞭這一點。  99座小型墓葬統一指向封土堆  經過40年的勘探和發掘,目前秦始皇帝陵共發現陪葬坑188座,絕大部分並未進行發掘,兵馬俑一二三號坑是發掘較深入的幾個,但也還有大量工作沒有完成。墓坑數量最為集中的區域就是陵寢內城的小型墓園,被稱為“秦始皇陵的輔葬遺存”。  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99座小墓,考古人員發掘瞭10座,種種細節不僅顯示出死者殉葬的慘狀,也印證瞭史料上關於後宮為始皇陪葬的記載和秦始皇一人獨尊等級森嚴的觀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張衛星介紹,在墓道填土裡發現瞭不同數量的亂葬人骨,應該和年輕女性有關系,且殘缺不全,說明陪葬者是在別的地方被處死,然後簡單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裡,而不是墓室裡,從葬行為殘酷、血腥。   帝陵9座城門精確定位地宮位置  考古發現地下皇城仿照秦國都城咸陽建造,大體呈回字形。有內外兩道城墻,很多重要的遺跡分佈在兩條軸線上,總共9座城門都在南北軸線上。雖然城門並不是在城墻的正中間,但是其連接線交匯的地方直指帝陵封土堆的核心。  陵寢建築面積相當於20個足球場  龐大的陵寢建築占地面積達到17萬平方米,相當於20多個足球場的面積。道路作為遺址的骨架也在此次考古發掘中得到瞭精確定位,由石頭鋪就的環形和十字形道路系統。體現瞭秦始皇的權利和等級觀念。相關閱讀推薦:如何正確評價秦始皇?如何看待秦始皇的歷史功過古代帝陵10大謎團:秦始皇陵到底何時能打開?秦始皇殉葬美女是以何手段處死的?毒死或坑殺?秦始皇陵地下是否存在水銀大海? 揭開兵馬俑之謎揭秘秦始皇終其一生不立後之謎:風流母親埋禍根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秦始皇殉葬者數量驚人!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女性曾經遭受諸多不公正待遇。  尤其是在荒蠻的奴隸社會,“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性總是作為一種生育和服務工具,被男性隨意玩弄踐踏,生死不由命,也不由己,更別說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  古代慘無人寰的女性殉葬制,將女性的社會地位推到瞭最低谷,也是女性遭遇悲慘命運的最巔峰。  秦始皇死後創殉葬人數之最  實際上,中國古代帝王讓生者從死,歷史很長。讓身邊人殉葬,與可以隨心所欲和他所看中的女人性交一樣,也算是帝王們的特權之一,隻不過是繼任者替他完成的。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後,殉葬者數量驚人,大概創造瞭歷史之最。朱元璋的殉幾十個人,與之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嬴政人殉確切數字有多少,至今是謎,但可以推算出一個大概,稱其有數千人並非不可信。   嬴政是位好色之君,史上有記載,他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也將六國後宮的女人們給“統一”瞭,全部充實到自己的後宮裡面,即所謂“始皇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坂上,南臨渭”。其後宮女人數量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出來。而這些女人,全都殉葬瞭。  《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記載: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從這段文字看,不隻後宮女人從死,參與陵寢建設的工人也無一幸免,都成瞭“殉葬品”。  秦王墓塚出土殉人骸骨184具  但人殉並非是在封建社會才出現的現象,更不是“始皇帝”的發明創造。  秦國的人殉史,在中國古代是很出名的,《史記·秦本紀》(卷五)有這樣的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從這段文字中可知道,秦武公死後,有66人殉葬。  但秦武公的殉葬人數還不是最多的,目前已知最多的是秦穆公。據近年公開的考古資料,從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專傢即著手對位於陜西鳳翔縣一帶的秦公陵區進行考古,至20世紀80年代,歷半個世紀才結束。  這項考古有多項重大的發現,其中“秦公一號”大墓的發現震驚史學界,此大墓為秦穆公的墓塚。發掘過程中共出土殉人屍骨多達184具,與《史記》等書上所記的秦穆公殉人177基本接近,殉葬者之多令人驚訝。為什麼會多出來,估計是當時現場臨時殺掉的。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人殉制出現在原始社會  主流觀點認為,人殉制出現在原始社會。  殉制在中國出現,並非以奴隸和戰爭俘虜為對象,而是以妻妾為開端的。這種說法很有意思,從考古發現來看,情況也確實如此。如在一度被認為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內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在這個旗的納林塔鎮朱開溝村曾發現瞭一個面積巨大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1974年至1984年十年間,內蒙古文物考古隊在這個村進行全面考古發掘。其中發掘出的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引起考古專傢的註意,墓內女人是屈肢側身,臉朝男人。專傢認為,這個女人是殉葬者,可能就是這個男人的生前配偶。  考古還發現,在年代大約公元前4040—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早期的墓葬有多人合葬,多人二次合葬,多為同性合葬,早期偏晚則已出現男女合葬墓。中期以後的墓地也發現男女合葬。經性別鑒定,這些男女合葬墓均為男左女右,一次入葬,其中一座中的男子還與一幼女合葬。考古界學者認為,這應該是一種非正常死亡,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同時死亡的,猜測是傢長奴隸制下殺妾殉葬的遺跡。  後來的帝王殉葬者,絕大多數是被幸過的後宮女人,應該是古代早期這種妻妾殉葬習俗的遺留和繼續。 秦代墓葬中發掘的屈膝殉葬者遺骸  人殉興盛於殷商衰於西漢  中國古代人殉現象在殷商時代最為突出,證據之一是目前的考古發現。這一時期發掘出的王塚貴族墓(殷墟墓葬),幾乎座座都有數量不等的殉人。人殉數量少的幾十,多的上千。概因當時用奴隸殉葬已成為一種葬制。上面提到的秦公大墓,也處於奴隸社會這樣的時期。在進入周後,人殉現象才開始減弱。  秦朝滅亡後,到瞭漢朝,殉葬之風衰敗瞭。分析認為,秦王的殘暴遭天下人共怨,加上當時長期戰爭造成的人口劇減,從民間走出來的佈衣皇帝劉邦意識到瞭人心和人力的重要,所以不再實行人殉,同時鼓勵婦女多生育。但這一說法專傢並不都是贊成的,劉邦死後是否有人殉也待考證。  劉邦之後禁止人殉,但不等於當時沒有殉葬現象,實際上也沒有絕跡。  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從有人上書提出廢除人殉制,可以看出當時人殉現象的廣泛存在。時儒生董仲舒上書,稱“鹽鐵皆歸於民;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後可善治也”。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去奴婢,除專殺之威”,就是建議朝廷打擊當時的人殉現象,這一建議得到瞭劉徹的重視,並影響到隨後諸位皇帝的執政行為。史載,在漢宣帝劉詢在位時,趙繆王劉元要求16個婢女從死,這一醜聞曝光後,劉元一族被取消瞭封國稱號。  殉葬是古代一種野蠻又極其殘忍的習俗。  在原始社會,人死瞭要把他之前用過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品等一起埋葬,算是死者的陪葬品。  到瞭奴隸社會,隨著人類智慧的開啟,相信人死後還仍舊活在另一個世界,他完全可以享受到生前世界的一切待遇。於是,陪葬品就越來越貴重,生前擁有的,死後也要帶走,繼續享有。  而奴隸社會是一個男權社會,僅作為生育工具和附屬品的婦女,儼然也成瞭男性的物品。所以,男性死亡之後,自己的配偶也要跟著死亡,並一起埋葬。  地位比較高的奴隸主貴族,更是在陪葬品上大做文章,不僅要諸多牲畜、貴重物品、奴隸、自己的妻女陪葬,甚至還有大肆搜羅一些美女陪自己雲遊到另一個世界,繼續他的奢華享受。   我國夏商時代,活人陪葬習俗盛行。在諸多古墓挖掘中,均發現有大量的活人殉葬現象。  秦始皇不僅打造聲勢浩大的軍團為自己陪葬,殘暴而無能的秦二世胡亥,甚至還將“數以萬計”的秦始皇後宮“未生子”的嬪妃宮女趕入酈山秦陵,然後封死陵墓,將她們活活悶死。  漢朝之後,人殉得以遏制,代之以陶俑、木俑。活人殉葬葬禮,轉入地下,不太大張旗鼓地進行。  但是,好景不長。到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打瞭一輩子仗,殺瞭一輩子人,覺得自己從一個和尚起傢,千辛萬苦打下一片江山著實不易,可是沒享受幾天,就要撒手西去,著實不公平。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所以,他死後,生前的諸多妃嬪麗人隨他去瞭。在強人朱元璋面前,再強的人都不能逞能的,何況一群弱女子。  直到齷齪皇帝朱祁鎮死時,才突然良心發現,說瞭句,“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從而終止瞭活人殉葬的惡習。這也算是朱祁鎮對中國歷史最積極最有意義的貢獻瞭。  那麼,那些殉葬的女性是如何被處死的呢?  一種是先殺後埋。不管是自殺、他殺、服毒、上吊,還是砍腦袋,總之是讓殉葬者沒氣瞭,然後扔進主人的墓坑裡。  有些帝王將相或者富貴人傢,在處死殉葬者時,讓其吞食水銀。水銀是劇毒物質,能在瞬間使人斃命,而且據說死後屍體不易腐爛,不管時間多久,都能保持皮膚的光澤與滑潤,猶如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