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天地會

臺灣三傑陳永華:清朝歷史上反清復明天地會大哥

  導讀:陳永華父名陳鼎。陳鼎明朝天啟七年1627中舉人;1644年中進士。甲申之變後回鄉躬耕,永歷二年(1648),鄭成功攻克同安,授陳鼎為教諭。西元1634年(崇禎七年),陳永華出生。後來,清軍攻陷同安,陳鼎在明倫堂自縊。當時陳永華十五六歲,為博士弟子員。清軍入城後,陳永華出逃。當時鄭成功占據廈門,圖謀恢復明朝江山,於是延攬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陳永華,鄭成功與他談論時事,後並且高興地說:“復甫,你是當今的臥龍先生。”後授予參軍,並以賓禮相待。但據考證,陳永華此人平時不善言談,隻有在部分政見等政治方面的談論才能發揮。  永歷十二年(1658年),鄭成功與諸將討論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認為不行,隻有陳永華力排眾議,認為可行。鄭成功很高興,於是派他留守廈門,並輔佐世子鄭經。鄭成功對鄭經說:“陳先生是當今名士,我留下他輔佐你,你應當以老師之禮待他。”1662年,鄭成功攻克臺灣,授予咨議參軍。1662年5月,鄭成功病死臺灣,其子鄭經繼位。鄭經很是倚重他,軍國大事必詢問他。   永歷十八年(1664年),金門、廈門丟失,陳永華隨鄭經回到臺灣。第二年,晉升勇衛,並加監軍禦史之職。1665年,陳永華向鄭經提出瞭“建聖廟,立學校”的建議,認為這刻不容緩。但是,鄭經的回答卻是“荒服新創,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暫待之將來”,認為此事為之過早。陳永華引經據典,力陳教育之重要。他認為,臺灣沃野千裡,遠濱海外,民風淳樸,如果可以舉薦有才能的人來輔佐政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養生息,便可以趕上中原地區。所以,應當擇地建立聖廟,設立學校“以收人才,庶國有賢士,邦本自固,而世運日昌矣”。鄭經被說服,同意設立學校,發展臺灣文教事業,並授命陳永華負責有關事宜。  陳永華於是創建瞭一套自上而下較為完整的教育體系:全臺設立“國子監”,作為臺灣最高學府,各府、州、縣分別設立“府學”、“州學”、“縣學”。此外,還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區的各社也要設立“小學”,由此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學受教育。同時,為瞭減輕高山族同胞的負擔,陳永華鼓勵他們送子入學,特地規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鄉塾讀書者,蠲其徭役”。把教育與選拔人才相結合,而且大力推行大陸的科舉制度。在此之外,規定臺灣境內兒童必須“八歲入小學,課以經史文章”。他還推行三年兩試,“照科、歲例開試儒童以提高教育水平。他還推行瞭舉薦人才的制度,州試有名送府,府試有名送院,院試取中,便可以準充入太學,仍按月月課。然後,三年取中試者,補六官內都事,擢用升轉”,成為官員。   不久之後,陳永華在承天府寧南坊擇地開始建造聖廟學院。1666年 春正月,聖廟建成,旁建明倫堂。三月,又建學院,陳永華親任主持,聘請禮官葉亨為國子助教。由於在學校初建,中原文化。永歷二十年,他又主持修建瞭臺灣第一所孔廟,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永歷二十八年,由於發生瞭三藩事件,清廷因為無暇東進,鄭經會師伐清,克臧監國,永華以東寧總制使留守臺灣輔佐。幾年之後,清廷處理完內陸叛亂之後,開始著手處理臺灣事務,加之鄭經在軍事上不利,從大陸撤退,陳永華自慚護駕西征無效,十分心憂,終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即病逝,與夫人合葬天興州赤山堡大潭山,即今臺南縣柳營陳永華鄉果毅後,後來清朝把他的骸骨遷葬回泉州,現存的僅是空塚。在他死後,臺灣鄭氏朝廷給他謚號“文正”。相關閱讀推薦:清朝歷史上的反清復明天地會與“朱三太子”案清朝歷史上的反清復明天地會與傳說中的陳近南揭秘:國父孫中山為什麼會加入“天地會”?歷史上真的有天地會嗎?清代秘密團體天地會簡介 天地會密檔記陳近南:武功不高的和尚 善於謀略金庸筆下的陳近南史上有無其人?陳近南原型是誰

鄭成功:竟然是清朝反清復明天地會的祖師爺?

  導讀:天地會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秘密會黨,關於它的起源,據學者們考證,已可歸納為十二種之多,即:鄭成功創立天地會說;天地會始於康熙十三年甲寅說;天地會始於雍正十二年甲寅說;福建藤牌兵創立天地會說;天地會始於明季說;天地會始於乾隆二十六年說;天地會始於乾隆三十二年說;天地會始於雍正年間說;天地會始於雍正初年說;以“萬”為姓集團餘黨創立天地會說;廣義天地會始於雍正年間,狹義天地會始於乾隆年間說;天地會始於明末清初說等。  自從十九世紀初葉以來,陸續發現瞭各種天地會秘密文件,除各種圖像外,其文字部分,依照其性質,可以分為結會緣起、誓詞、祝文、口白、歌訣、詩詞、對聯、隱語、雜錄等項。各項文字經過輾轉傳抄,既多訛脫,又有異文。其中西魯犯境,僧兵退敵,清帝火燒少林寺,劫餘五僧結拜天地會的故事,是學者們討論天地會起源問題時所引用的主要資料。但是天地會秘密文件所述結會緣起,或詳或略,神話成分居多。其所述人物、時間、地點,亦互相抵牾。所以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後世流傳的各種天地會秘密文件,多敘述少林寺被清帝焚燒後、劫餘五僧拜長林寺僧長萬雲龍為大哥,以陳近南為香主,在高溪廟起義,萬雲龍失機陣亡,五僧分往各省傳會,成為天地會的五祖。於是有學者根據這些傳說加以考證後,多認為萬雲龍大哥就是影射鄭成功,陳近南就是影射陳永華,於是得出結論,相信天地會就是起源於臺灣。最早提出鄭成功創立天地會的說法,是辛亥革命時期的歐榘甲、陶成章、章太炎等人。這是革命黨人出於革命目的所造的“英雄譜系”,藉此激發民族大義。  武俠小說傢金庸在《鹿鼎記》裡,糅合歷史與虛構。蔡德忠向新入會的韋小寶如是介紹天地會歷史:“本會的創始祖師便是國姓爺,原姓鄭,大名上成下功??我和方兄弟、馬兄弟、胡兄弟、李兄弟??都是國姓爺軍中的校尉士卒”。隨著金庸小說風靡華人世界,鄭成功、陳近南的名字、“地震高岡,一脈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這樣的天地會暗語,便廣為流傳。 相關閱讀推薦: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簡介 鄭芝龍結局為何被殺?施瑯為何背叛鄭成功降清:父親弟弟被鄭成功冤殺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竟是大海盜!傳奇海盜王鄭芝龍鄭成功的“皇”粱夢:想成獨立王國做大清朝藩屬歷史上神秘的陳近南:鄭成功謀士臺灣諸葛陳永華鄭成功麾下的異國戰士:沿海地帶最先使用雇傭兵

天地會密檔記陳近南:武功不高的和尚 善於謀略

  天地會陳近南: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陳近南是誰?天地會的總舵主。天地會又是什麼組織?一個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江湖幫會。  在《鹿鼎記》裡,陳近南是個“文士打扮的中年書生”,他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興邦定乾坤,還非常講義氣,是大多數武林中人的偶像。他又是鄭成功的部下,在鄭的授權下一手創建瞭天地會,天地會的十大堂主也大多是鄭成功的戰將。武俠小說不可能符合史實,而且沒必要符合史實,但金庸先生也不是憑空虛構,因為天地會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陳近南這個名字也曾經被天地會的會員廣泛傳頌。  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院藏有天地會的一系列內部材料,這些材料記載瞭天地會的起源。材料顯示,康熙初年,中國西部某少數民族侵犯內地,朝廷派兵平叛,連連失利。這時候,福建莆田少林寺的武僧前來投軍,靠著精湛武藝打退瞭敵人,之後返回少林,拒絕瞭朝廷的封賞。一個大臣對執政者說:這些和尚立瞭大功卻不受封賞,肯定是別有所圖,他們的作戰能力那麼強,萬一起兵造反,朝廷很難撲滅,不如出其不意殺瞭他們。執政者聽信讒言,派大軍包圍莆田少林寺,放瞭一把大火。大火燒瞭好幾天,把寺廟燒成一片瓦礫,大多數僧人都死瞭,隻有五個武僧逃瞭出去。  這五個武僧都有俗傢姓名,分別叫馬超興、方大洪、胡德帝、蔡德忠、李色開。為瞭報仇,他們決心訪求高人,組織一支義軍反抗清廷。他們聽說廣東惠州某寺廟有個和尚叫萬雲龍,武功遠在他們之上,於是就趕到惠州,邀請萬雲龍做瞭首領。還有個叫陳近南的和尚,武功不高,但是足智多謀,文才出眾,被他們請來做瞭軍師。後來他們跟政府軍打瞭幾仗,萬雲龍不幸犧牲,陳近南總結教訓,認為僅憑幾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想跟清廷對抗,必須成立一個龐大的組織。在陳的策劃下,他們成立瞭天地會,下設五個“房”,五僧分別擔任五房的房主,陳近南則擔任總房主兼軍師。然後陳近南派五個房主分赴廣東、廣西、浙江、福建、雲南、貴州、江西、湖北等地發展會員。   幾十年過去瞭,天地會成瞭一個龐大的、組織嚴密的幫會,成員遍佈南方諸省,甚至發展到瞭臺灣。這時候陳近南已經去世,馬超興、方大洪等房主也死瞭,新的首領相繼出現,但不管哪一任首領執掌天地會,都尊稱最早犧牲的萬雲龍為大哥,並尊稱馬超興、方大洪、胡德帝、蔡德忠、李色開等五人為“五祖”。相關閱讀推薦:金庸筆下的陳近南史上有無其人?陳近南原型是誰歷史上真有韋小寶!原型或為康熙年間禦前侍衛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天地會是一個反對朝廷的幫會,所以為政府所不容,它的會員一有不慎就會遭到逮捕。為瞭安全起見,陳近南編瞭一些暗語,讓會眾彼此聯絡的時候使用。暗語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是“地振高崗千古在,三合河水萬年流“,譬如會眾張三半夜到會眾李四傢去,張三在外面一敲門,李四就喊:“地振高崗千古在!”張三如果說“三合河水萬年流“,就表明是自己人,如果說別的,那就證明不是天地會的人。  互不相識的會眾在路上邂逅,也有一些暗語可以迅速識別對方身份。甲問:“兄弟從哪兒來?”乙說:“明。”又問:“往哪兒去?”乙再答:“清。”說明乙是天地會的,暗語裡隱含瞭“去清”的意思。假如在晚上,還可以這樣隨口說一句:“今晚月亮怎麼不明?”正確的回答是“復明自有團圓時”,這個暗語裡面隱含瞭“復明”的意思。  在不列顛博物院收藏的天地會文獻中,還記載瞭一個人的名字:朱洪英。這個人自稱是明朝崇禎皇帝的直系後代,他在天地會創立的時候加入,並成為陳近南和其他五個僧人的精神支柱。因為他的名字裡有個“洪”字,所以陳近南他們又管天地會叫“洪門”。  以上記載跟金庸先生的描寫很相像,也有明顯的不同:第一,金庸筆下的陳近南是個書生,文武雙全,而不列顛博物院的文獻則顯示陳近南是個和尚,武功不高,隻擅長謀略;第二,金庸筆下的天地會骨幹是鄭成功的部下,而上述記載則顯示來自莆田少林寺的五個武僧是主要頭領,跟鄭成功沒有關系;第三,金庸筆下的萬雲龍就是鄭成功,而在天地會的內部傳說裡,萬雲龍是來自廣東惠州某寺廟的和尚;第四,金庸筆下的天地會有十堂,上述記載裡的天地會隻有五“房”;第五,金庸先生把傳說中陳近南設計的暗語做瞭一些藝術處理,像“地振高岡千古在,三合河水萬年流”這個口令,既不押韻,又不對仗,金庸改成瞭“地振高崗,一派溪山萬古秀;門朝大海,三江合水萬年流”,優美多瞭;第六,關於天地會又名洪門的來歷,不列顛博物院文獻給出的解釋是源於“朱洪英”這個名字,而金庸筆下的洪門源於“漢”字的繁體形式“漢”,漢人江山被滿洲人占瞭,沒有瞭土地,把“漢”去掉土,就是“洪”。   但不列顛博物院文獻裡所記載的天地會起源也極可能是天地會發展到一個階段之後故意虛構的,因為還有一些文獻表明,陳近南不是和尚,而是道士;另一種文獻(乾隆年間某個天地會會員被捕後的供述)則顯示陳近南非僧非道,本是翰林院學士兼兵部尚書,因為遭到清廷的不公正對待,憤而辭職,和莆田少林寺的武僧合創瞭天地會。這些記載都是傳說,彼此之間有差異,說明一定有一些傳說不符合事實,或者所有的傳說都不符合事實。  在金庸先生筆下,陳近南原名陳永華,這不符合事實。歷史上確實有個陳永華,是鄭成功的得力助手,官封禦史總制。他的女兒也確實嫁給瞭鄭成功的兒子,但他從來也沒創辦過天地會,另外他也不會武功。陳近南可能是虛構的人物,天地會卻是真實存在的組織,還發動瞭幾次轟轟烈烈的起義,給滿清的統治造成瞭相當大的沖擊。最大的一次起義是臺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發起的,林在乾隆五十一年起兵反清,次年被清廷撲滅,雖然隻持續瞭一年多時間,卻把臺灣大半納入天地會的控制之下,北起淡水,南到東港,“所過之處香案疊疊”(林爽文以順天盟主身份發佈的告示),臺灣人民拿起鐮刀加入天地會,占領城市,驅趕貪官,剪掉發辮,改換服式,臺灣一時變色。  為瞭撲滅這起暴動,乾隆動用瞭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浙江、湖南、四川七個省的軍隊,耗費的軍費占瞭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林爽文起義失敗之後不到五年,臺灣南路和臺灣北路又先後爆發瞭兩次起義,也都是天地會發起的。到瞭嘉慶七年,廣東惠州天地會首領蔡步雲起義。嘉慶十一年,廣東潮州天地會首領張四田起義。嘉慶後期,從天地會衍生出“小刀會”、“紅花會”和“平頭會”,分別在廣東、福建、新疆和湖北從事抗清活動。這時候天地會的會員甚至發展到東南亞,一份文獻上顯示,蘇門答臘島上的華僑有相當一部分竟然是天地會會員。直到辛亥革命前夕,革命黨人陶成章創建“龍華會”,其組織形式還參照瞭天地會的架構。當然還有我們的“鑒湖女俠”秋瑾,也是天地會的會員——她加入的“三合會”是天地會在晚清的一個化名。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國父孫中山為什麼會加入“天地會”?

  凡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或改編的影視片),都知道有個與清朝對立的組織——天地會。那位風流倜儻、武功卓著的幫主陳近南,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但各位不要以為“天地會”隻是金大俠的小說杜撰出來,它是真正存在的一個團體;它的教義宗旨也真如小說中所寫的:反清復明!  但如果說:推翻瞭清政府,結束瞭中國封建統治,後被尊稱為“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國父”孫中山,也是天地會成員。有些人可能會不相信。  但那是千真萬確的事!孫中山加入的天地會海外的分支——洪門,所屬的堂口叫“致公堂”(也就是中國致公黨的前身)。而且孫中山在堂口裡的職位相當高,並封為“洪棍”,又稱“元帥”,是執掌堂口的刑罰大權的人。孫中山也被洪門致公堂口的人尊稱“大哥”!  那麼,孫中山為什麼會加入幫會的?原來孫中山在國內的革命運動屢屢受創,開始他寄望於李鴻章,後來又想與康有為一派共同組織起義,都未成。當時的情況是孫中山無錢、無勢、無力。為瞭籌集活動經費,向海外華人務捐是唯一出路。但在1896年(甲午戰爭失敗《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翌年)孫中山第一次赴美時,因當地保皇黨勢力大,孫中山尚未全面瞭解洪門在華僑中的地位,故未能得到海外華僑的支持,因此收效甚微。   他回憶當時從舊金山到紐約,橫穿北美大陸:“所到之處向當地華僑宣傳革命道理,陳述清廷腐敗,祖國處於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如不迅速推翻‘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腐朽清王朝,無以拯救祖國。然而,每處歡迎革命者,不過數人數十人而已”。  1903年,當孫中山再次(取道日本)赴檀香山時,他已經對具有悠久歷史、並在東南亞和美洲一些國傢華僑中有著較大影響的海外洪門組織有瞭較深的瞭解,其中知悉當時的美洲華僑十之八、九皆屬洪門天地會各堂口之人,那裡的洪門力量十分雄厚。為把這股力量納入革命的軌道,使海外廣大華僑能直接或間接地起來參加和支持當時國內的革命運動,他認識到自己非親自參加洪門組織不可。因此,他遂於同年所聽從瞭其舅父楊文納的建議,請當時的洪門老前輩“叔公”鐘水養(又有史學傢考證為:鐘兆養)介紹,於1904年1月11日,毅然加入瞭該地(檀香山致公堂)天地會組織,並在當地“國安會館”特別舉行的入闈儀式上,當場被封為‘洪棍’(相當於今天的元帥一職)”。據考,這個入堂檔案至今仍保存完好,其記錄為:“天運甲寅癸卯年念五念四日,在會館大放洪門招賢納士,香邑孫逸仙領票鐘國柱保。”從此,他便被洪門中人尊為“孫大哥”。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蔣介石是如何博得國服孫中山的信任揭開宋慶齡嫁給孫中山的難言之隱:27歲的懸殊!蔣介石眼中唯一能跟孫中山相提並論的奇人是誰?孫中山的“無米之炊”:就任大總統時竟身無分文歷史上的今天7月12日 孫中山興兵討伐袁世凱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據說,入會前,保皇派曾極力阻撓,幸得鐘水養力排眾議,表示歡迎,鐘說:“洪門宗旨,在於反清復明。孫先生雖未入洪門,已實行洪門宗旨多年。此等人應竭力接納之不暇,何可拒之門外,致貽違反宗旨之譏諷?”  孫中山入會後,積極幫助洪門整理門戶。當時美洲的洪門組織達26個之多,雖然有統一的設在舊金山的總部,但那時的狀況卻是山堂分立,名稱不一,聯絡松散,組織與組織之間行動上常有分歧,再加上以康有為為首的保皇會從中挑唆和誤導輿論,幾乎使一向具有愛國傳統的洪門組織,忘記瞭自己“反清復明”的本來宗旨。有鑒於此,此時以赴美聯絡會員為已任的孫中山,一邊廣泛地向洪門人士解說洪門成立的淵源和奮鬥史,一邊竭力向他們宣傳國內革命的形勢和前途,使得美洲致公堂的領導人(包括司徒美堂)和那裡的大多數成員更加明白瞭自己的歷史使命。  孫中山以洪門“大哥”的身份,積極向當地的洪門前輩建議進行堂務改組,爭取各地分堂成員註冊,並受美洲致公總堂委托,親自起草重訂瞭《美洲致公總堂八十條公章》。其章程規定曰:一首先美洲洪門組織統一名稱為致公堂;二明確規定‘本堂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奮鬥宗旨’”。這個章程今天看來,它不僅比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同盟會成立大會上提出的同一綱領要早一年零四個月,而且它的提出也有力地影響瞭海外洪門後來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並成為海外洪門組織最終實現“改堂為黨”走向政黨的歷史轉折點。   1911年5月孫中山先生第三次親自赴美。此次美洲之行,孫中山一方面作出瞭令當地同盟會分會會員一律加入致公堂,與致公堂合並的決定;另一方面又多次與美洲致公堂首領黃三德磋商具體聯合事宜,並成立洪門籌餉局,為國內武裝起義籌備軍餉。  從此,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和影響下,海外各地致公堂洪門天地會的成員,紛紛直接或間接地參加瞭孫中山領導和發動的反清武裝起義,其中,在著名的黃花崗之役沖鋒陷陣、獻身捐軀的72名烈士中,就有29位是海外華僑和洪門人士。  在經濟上,海外洪門組織還慷慨捐資輸財,籌集巨額經費支援國內革命,僅1910年至1911年間,美洲致公總堂就為國內起義籌款抵押大廈5座,捐款數十萬美元助餉革命;加拿大洪門致公堂甚至把該堂的公產作為抵押,得到的錢全部捐獻給國內的革命鬥爭。正因為海外洪門在辛亥革命中做出瞭巨大貢獻,所以孫中山先生曾經說:“華僑是革命之母。”,海外洪門組織從原來以“生存自衛、俠義除奸、經濟互助”為宗旨,到自覺接受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民主革命政治綱領,積極投身國內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洪流,不僅通過辛亥革命擴大瞭自身社會影響,增強瞭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而且,經過辛亥革命的洗禮,使洪門組織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並為後來中國致公黨的成立,完成瞭組織上和幹部上的準備。  由此可見,孫中山是最後完成天地會的幫旨的人。他所領導的辛亥革命,當時的天地會洪門是起著極大的作用。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天地會失敗之後珠寶藏在瞭哪裡? 天地會寶藏之謎

  天地會寶藏之謎:2007年6月,考古人員在江西省撫州市的黎川發現瞭一處大型的船式建築。這座建築遠看如船,有船頭、前艙、後艙、甲板,甚至船篷之分,船頭一致朝向東南,青山在側,依水而建,站於高處相望恍如巨船乘風破浪,甚為奇觀。更為蹊蹺的是,船屋的房屋間數是108間,而且一律磚石為底,竹木編墻,青磚灰瓦,飛簷翹角。船屋所在的村莊位於距離黎川縣城40多公裡的大山坳裡,這裡交通閉塞,山高路陡,似乎隻有村前一條叫做紅水的河流可以通往外界,保持連通。然而誰能想到這是一個臥虎藏龍、養族生息之地呢。  更使人驚奇的是,村內的船形古屋,據傳是當年天地會組織反清復明的秘密基地,屋內埋藏著大量天地會的寶藏。100多年來,很多人無數次在這古宅院落裡“掘地三尺”,至今還在尋尋覓覓,但就是沒有寶藏的蹤影。這筆天地會的寶藏到底藏在哪裡呢?  一、經世百年的豪宅船屋  道光二十四年(1844),鴉片戰爭的炮聲在東南沿海一帶剛剛停息,一座稱為“大夫第”的豪華住宅卻在這片山高林深之地點響瞭竣工的爆竹。據當地人介紹,“大夫第”的意思就是由大夫級官員修建的私宅。這座豪宅的落成在鄉間引起瞭非同的反響,以致當時的《黎川縣志》都為它記上一筆:“建築面積約10畝,房屋高6米,磚木結構、一進三廳、每廳三層,共108間。”但奇怪的是,除此之外,《黎川縣志》卻沒有更多的記述,比如它的屋主是誰,“大夫第”的由來等等都無一字提及。時間過去150多年之後,這座豪華古宅重新被世人關註。  古宅呈三角形,東窄西寬,宛如一條自西向東的船。院墻高6米多,磨磚對縫,渾然一體,在它的周圍數座古屋護衛環繞,形成一片頗為壯觀的建築組群。這種船形古建築,在我國古建築中還是第一次發現。也許因為船形古宅是全村最大的建築,越是走近它,就越會感到它的高大。 遠眺黎川洲湖船屋  至於古宅到底有多少房間,一直沒有定論。就是現在住在古宅中的人傢也說不清,有的說有200多間,有的說有107間,有的說是108間。為瞭進一步核實古宅到底有多少房間,村長帶瞭七八個人,用傳統的插香點數的方法,每個房間插一燭香,就是這樣,也來來回回的數瞭五六遍,還是數不清。每次統計出來的數都不一樣,總是相差二三個數。  這座古宅的房屋結構,非常復雜,有些是大房套小房,一進門,屋屋相通,許多暗房迷宮似的散佈於樓上樓下,一不小心就會數漏。最後還是縣文物部門規定瞭統一的標準,一些儲藏室和根本不能住人的小暗房一概不算,統計出的房間數字最後竟然和傳說中講的一樣是108間,這對古宅是洪幫的秘密聯絡點的說法提供瞭依據。因為108間房可能是仿照梁山泊中108位好漢這樣一個數字建造的,“水滸傳”一直是民間幫會組織效法的范本,洪門也不例外。  雖然有重重的迷霧,但古宅本身卻是一座體現當時最高水準的建築。豪宅內有30多個天井,廳堂寬敞明亮,門窗鉤花燙金,梁椽處處浮雕,連燕子巢都雕成形態各異的動物,栩栩如生。砌墻的磚塊均由田泥包裹小卵石特制,隔溫良好,冬暖夏涼。磚墻用糯米飯摻和石灰壘砌,經多道工序粉刷,滑潤無比。正房、偏房、橫廳、書房、雜房、工房、廚房、膳房錯落有致。風火磚墻間立其中,排水系統設計科學,一百多年水火無憂。從屋內走出,爬上鄰近高處,俯瞰整個村莊,船形巨宅逆水向東,周圍數座古屋護衛驅逐,相當氣派。  這是我國建築史上的傑作,它成功的利用風阻隔熱原理,把連成一片的院落分割成瞭數個防火安全區。這座以磚木結構的大宅院,取暖、作飯,大量使用少不瞭柴木,這種極易發生火災的混合體由於防火墻的使用,百年來一直平安無事。  特別是宅院的地下水系統,每天都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傾瀉而出,150多年瞭居然從未發生過下水道堵塞現象。宅內所有天井,雨過即幹,不留積水。據這裡的老住戶講,這條下水道從地下直通到下面的河裡,可古宅的地面與河水隻有很小的落差。為什麼這麼多年還能保持暢通無阻?村裡的人說,在下水道建好後放進兩隻巨龜,它們在裡面不停地清除著從古宅流下的污物。村裡的很多小孩在河邊玩耍時都曾看見過這兩隻大烏龜。  古宅庭院是村裡夏季的最佳納涼地點,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古宅內的溫度最高也沒有超過27度,和開著空調的房間差不多。因為古宅內無論是房間,還是庭院,建築造型都是呈豎立的長方形狀,有如煙囪的原理一樣,這種結構加速瞭空氣的流動。更奇怪的是,古宅房間內一年四季不見蚊蟲,盡管緊緊圍繞在古宅墻外的就是蚊蟲肆虐的豬欄和水田。  這麼一座象征著傢族基業的巨型豪宅,如今卻成瞭無主之宅。洲湖村的歷史上也鮮有達官貴人的記載。這座建在小山村裡的豪華大宅,到底是誰的功業,它背後又隱藏著什麼秘密呢?相關閱讀推薦:清代皇帝一天24小時都如何安排? 皇帝住在哪裡金庸筆下的陳近南史上有無其人?陳近南原型是誰歷史上真有韋小寶!原型或為康熙年間禦前侍衛 上海青幫老大黃金榮:蔣介石都曾下跪拜其為師民國黑幫老大王亞樵簡介 暗殺大王是怎麼死的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二、神秘宅主為何造屋似船  據查證,船形古宅的主人叫黃惠樓。洪門研究者分析,黃惠樓很可能就是洪門的一名幹將,關於黃惠樓的資料十分稀少,隻有零零碎碎的傳說和記載:相傳,黃惠樓原來本是個傢境一般的小商販,從販賣皮油起傢。憑著精明勤勞,年輕的黃惠樓在短短的三十年時間裡,迅速發展成為一名在黎川至光澤、福州、臺灣一路有20多傢當鋪的巨商大賈。為瞭誇富鄉裡,同時也為瞭在傢鄉置辦一份永久的祖業,黃惠樓請來風水先生,在這四面環山、形似女式兜肚的洲湖村,以巨款購得“臍眼”這一風水寶地,修建瞭這座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豪宅。  古宅的大門朝向也為人們提供瞭一點關於主人的線索,那就是古宅的大門是朝東開的。古代建築十分講風水,尤其是對門的朝向極為重視。主人若是經商,按後天八卦講,商字屬金,而南方屬火,火克金,也就是說宅院大門如果開在南面,不利經商,而朝向是東方,也就是屬土的方向。土生金,很吉利。由此可見,宅院主人極有可能是商賈。  這座船形豪宅建成以後,黃惠樓卻很少來這裡住,很快豪宅就成瞭一座“無主之宅”,不僅如此,黃惠樓的後人不久也不知所蹤。隻有許多不明身份的人來來往往,在這裡住宿,更確切的說,這座豪宅成瞭山村中的一所公共住宅。  村裡一位據說是黃氏遠親的人,至今還保存著一批黃氏傢譜,但這個傢譜裡有關黃惠樓的記載,依然是語焉不詳。  黃惠樓既然是“洪門幹將”,這倒可以揭開黃惠樓一夜暴富和豪宅建在深山小村裡的謎團。不長住豪宅,又突然消失的問題似乎也迎刃而解瞭,那就是他作為洪門的一員,參加瞭1852年有史可查的閩南小刀會和洪門起義。起義失敗後,他逃到瞭海外,從此古宅成瞭公產,留給瞭村裡的人們。  黎川縣洲湖村的這座宅院有很多謎團,它的謎,幾乎可以串連成串。古宅最大的謎團,還是它的船形結構。為什麼房主要把房子建成船的形狀,而不是內地比較常見的四合院,這著實令人迷惑。 黎川洲湖船屋墻壁上刻著的“明”字  而且,在船屋和它的周圍又接連發現一連串神秘的符號和圖案。船屋中36個天井、72個地漏、108間房屋似乎在向我們暗示著什麼。一百六十多年的歲月滄桑,使老屋變得斑駁破損,但是在雕梁畫棟之間,我們仍然能清楚地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房子的屋梁是油漆過的,而窗格、門板、廊柱卻沒有油漆。在船屋建造前期不惜工本地投入,卻放棄瞭最後一道工序,到底出瞭什麼問題呢?一個意外的發現更是透露出船屋暗藏的玄機。黃氏宗祠外墻皮突然脫落,磚墻上赫然出現瞭一排“明”字。  專傢由此推斷,這座船屋或許與清代以反清復明為旗號的秘密幫會——天地會有著某種特殊的聯系。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三、屋飾暗合天地會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鐵騎橫掃中原,清政府實行“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野蠻政策,民族矛盾日趨尖銳,在這樣的背景下,抗清鬥爭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南方各省紛紛展開。天地會正是在這樣烽火連天的動蕩歲月中產生的。在清朝268年的統治時期,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號召,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抗清鬥爭。  康熙中期以後,隨著康乾盛世的到來,民族矛盾的緩解,清朝統治逐漸趨於穩固,天地會的反清鬥爭不得不以秘密方式進行,鴉片戰爭後也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秘密結社,對外稱天地會,對內則稱“洪門”。因為金庸小說《鹿鼎記》中的描述而更為它蒙上瞭一層神秘色彩。  那麼在歷史上,天地會與黎川這片土地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在縣檔案館的清代黎川縣志上可以發現,從順治年間開始,在黎川就開始存在著天地會的早期組織“百花英盟”的活動。  在清代,黎川稱為新城,屬建昌府所轄,府治設在鄰近的南城縣,當年,官兵清剿百花英盟,由於大山阻隔,最快的路線是走水路,但是從南城出發,沿撫河到洪門水庫要一天,從洪門水庫沿資福河到洲湖又要一天。關山重重,水路迢迢,令官軍鞭長莫及。這裡是號稱閩西第一關的“杉關”,距離洲湖村東南12公裡,自古就是從江西進入福建的必經之路。

歷史上真的有天地會嗎?清代秘密團體天地會簡介

  天地會,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 ,俗稱洪幫 。天地會創立的時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至今尚無定論。其成員,最初多為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轉化而成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 、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及其他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以後成分日益復雜,但仍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天地會以反清復明,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口號,反映瞭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  天地會,通稱“洪門”,外稱天地會,因會內成員“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拜日為兄,拜月為姊” 而得名,載於正史的有著三點會、添弟會、小刀會、袍哥會、哥佬會、等十多個異名,是近世華人世界最大的民間社團組織,青幫也隻是天地會的一個分支。  初創時原系下層勞動者互助性秘密團體,後因屢遭清廷鎮壓,反滿色彩日濃。乾隆年間以“順天行道”,“剃除貪官”及“爭天奪國”為口號。嘉慶以後,又提出“興明絕清”及“反清復明”等口號,清末又增加瞭反滿內容。為對付清廷鎮壓及便於吸收會眾,不斷創立新的名稱,成為擁有數十種名目的秘密結社系統,因組織分散,未形成統一領導,在同一地區的組織間亦互不統屬。無固定的教義與崇拜對象,但有嚴格的會規,後發展為三十六誓,要求會眾忠於誓言,嚴守秘密。  天地會一直深處民間,逃避滿清公傢的查緝。其起源有下列諸說。  反清復明說  反清復明說:認為天地會是明朝遺民所創辦,或鄭成功麾下陳永華參與草創的組織,有“反清復明”的宗旨。  互助團體說  互助團體說:認為天地會是社會下層人士組織的互助團體,成立之初並無“反清復明”的宗旨。  軍人團體說  退伍綠營、湘軍、楚軍等軍人,有武無職,遂時常參與江湖黑道組織,謀取所得,卻屢遭公傢查禁,憤而抗清,托言“延平王克復之志”,行黑幫擄掠不法之實。四川一帶稱之為袍哥會。  在清代,天地會曾多次發動武裝鬥爭,重要的有乾隆五十一年臺灣林爽文起義,六十年臺灣陳周全起義,嘉善起義,咸豐元年至五年廣西大成國、太平天國起義,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廈門小刀會起義。辛亥革命時期,三合會、哥佬會中許多成員參加推翻滿清的武裝頭爭,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與海外洪門有著不解之緣。   在馬克思筆下,天地會還是中國最早與共產國際發生過組織聯系的民間社團。李大釗曾援引馬克思在為《紐約論壇報》(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