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天驕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所面臨的挑戰:和札木合的交惡

  征服蔑兒乞惕人後,鐵木真的勢力開始壯大起來。他依附於紮木合,伺機發展。他們倆人嚴格來說還可以稱得上是遠方的親戚,同屬於乞彥部。同祖的根源,再加上小時候的童年友誼,讓他們堅定瞭共同統一草原的夢想。不過,在群雄爭霸草原的年代,鐵木真和紮木合之間不可能有長久的友誼,更不可能有共同成事的基礎。因為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   他們各自也都知道共同統一草原的夢想在他們兩人之間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之後的大戰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瞭。這個和平的氛圍倒是年齡稍長的紮木合首先打破的。   鐵木真和紮木合在一起生活瞭大約一年半,一天,紮木合對鐵木真說:“依山居住,牧馬的人可得帳房住;靠水居住,放羊的人可得飲食吃。”鐵木真當時並不清楚紮木合的真正意思。回去後把這件事告訴瞭妻子孛兒帖,精明的孛兒帖很自然的理解紮木合不願再和鐵木真一起的含義。於是,鐵木真連夜離開瞭紮木合。   鐵木真一路前行,願意追隨他的人陸續地從紮木合那裡加入到瞭他的隊伍。其實,本來在紮木合的隊伍中就有一半左右是鐵木真父親的舊部,當鐵木真父親死後就歸順到瞭紮木合部。這次重投舊東傢,恰恰說明瞭鐵木真此時的威望和實力是處在上升的階段,也是被大傢所公認的。這為他日後的稱汗打下瞭很好的基礎。相反,這也同時突出瞭此時紮木合內部已經開始分裂,人心思動的想法在開始蔓延。   在後來變化不定的混亂中,鐵木真慷慨、英武的聲譽越傳越遠,漸漸地有其他部族集合到他的帳前。鐵木真於公元1183年成為蒙古乞顏部的可汗。他即汗位以後首先做的事,就是克服舊式聯盟那種互不統屬、易於分裂的弱點,建立一套有利於汗權的制度,這使他得到瞭一支精悍的護衛軍。   這時鐵木真深知憑借此時自己的力量還不是強大王汗的對手,同時也要照顧到仍具有實力的紮木合,避免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他稱汗之後,立即派使者報告瞭自己仍然必須依靠的“王汗”。同時,派人向紮木合通告瞭他稱汗的情況。盡管紮木合對鐵木真稱汗一事無可奈何,但他不甘心就此失敗,他暗地蓄積力量,準備討伐鐵木真這位昔日的安答。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世界的敵人是怎麼煉成的?

  12世紀中後期,鐵木真統一瞭蒙古草原,這也是蒙古草原第一次得到統一。鐵木真在蒙古語裡是金剛的意思,很貼切。蒙古草原上有很多的部落,蒙古部隻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塔塔爾部、汪古部,篾兒乞部等,但是金剛把這些部落都滅掉瞭,所以草原上的民族統稱為蒙古族。   1206年,鐵木真稱成吉思汗,蒙古汗國建立。成吉思汗的意思是擁有四海的汗。蒙古的對外戰爭,西到中亞俄羅斯,南到印度河,然後還打西夏和金。他們的西征一共進行瞭三次,是野蠻民族對人類文明的最大摧殘,當然客觀上也使東西方進行瞭物質文化的交流。   第一次是成吉思汗本人指揮20萬大軍滅掉瞭中亞的回教大國花剌子模,大概在今天的那幾個斯坦的位置。蒙古軍攻城有個規矩,如果這個城沒有抵抗就投降的話,那麼破城後超過車輪高的男子一概殺死,婦女兒童工匠留做奴隸。如果這個城市敢抵抗,破城之後,雞犬不留,全城夷為平地,播種牧草。像玉龍傑赤、撒馬爾罕這些古城就是因為這樣而找不到瞭,因為他們抵抗瞭,都被後來播種的牧草所蓋。蒙古人在戰場上每殺死一千人就倒吊一具屍體用來計數,一場戰役下來,戰場上倒吊的屍體比比皆是,極其野蠻殘忍。   蒙古人的貨幣上印的是成吉思汗,但是今天蒙古跟我們不是一個國傢,我們沒必要把它當作祖宗,更沒必要把他的所謂西征看做是中國人的驕傲。假如當初日本人征服瞭中國,我們還要歌頌日本?雖然中國也有蒙古族,但成吉思汗出生在外蒙古,埋葬在外蒙古,跟咱不是一回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亡國滅種,沒有什麼可值得紀念的,更不能把它當做驕傲。你被別人滅瞭,還說真好,屬於恬不知恥。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主力一直打到印度河,今天的巴基斯坦,但那太熱瞭,所以成吉思汗班師回去瞭。   西征的另一支偏師由蒙古名將哲別和速不臺指揮,打到瞭太和嶺,就是今天的烏拉爾山脈。後來成吉思汗在攻西夏時死掉,他死的時候,密不發喪,直到第二天西夏投降。如果西夏知道他死瞭就該抵抗瞭,西夏的皇族也因此全被殺幹凈。成吉思汗的遺體被運回到蒙古老傢,叫起輦谷,這個地在哪兒不知道,因為他們走瞭一條沒人知道的路,沿途見一人殺一人,不能讓你看到大汗出殯。到瞭那個地方埋葬之後,萬馬踏平,不起墳頭,播種牧草。儀式完成後殺一頭小駱駝,讓母駱駝眼睜睜看著,來年祭祀的時候,趕上這個母駱駝,母駱駝走到這個地方自然很痛苦,哀嚎不已,大傢就知道這是成吉思汗的陵,於是就舉行祭祀。母駱駝一死,再沒人知道他埋在哪瞭,肯定是外蒙古,但找不著。今天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的成陵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塚,不是他的屍身所在地。   成吉思汗是金盔金甲金盤子金碗金筷子,靠著一棵大樹死的。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兒子無用 女兒們作用很大!

  在成吉思汗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的兒子所扮演的角色始終相當有限,沒有什麼長進,而他的女兒則相反。隨著她們的成熟和閱歷不斷增加,她們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成吉思汗已經把所有的小王國統一起來,並將它們牢牢地置於他女兒們的控制之下,他也已和西夏結盟,雖然關系一般,並不算十分友好,但是總算實現瞭對絲綢之路上河西走廊的控制。他現在可以采取行動,向一個大國發起挑戰瞭。在他的後半生中,他將采取兩個重大行動:首先是1211年至1215年在中國北方進行的戰役,然後是1219年至1224年對中亞穆斯林的進攻。他的女兒們在這兩場重要戰役中發揮瞭極為重要的作用,盡管她們的作用各有不同。  1211年,成吉思汗襲擊瞭中國北部的女真統治者,但他的完美計劃幾乎立即遭到瞭挫敗。正當他的騎兵和女真軍隊激烈作戰時,汪古部發生瞭叛亂。一些心懷怨恨的派系突然起來反抗年輕的阿剌海。叛亂分子試圖殺死她,雖然他們沒有抓住她,但是卻殺害瞭阿剌兀思和其他許多蒙古人的同情者。阿剌海勉強逃得一命,除瞭救得自己的生命之外,她還設法將她的兩個繼子帶到瞭她父親的軍隊中臨時避難。  雖然成吉思汗與汪古部的一個氏族建立瞭緊密的同盟,但是其他一些氏族心懷不滿,不願向一個異族女王叩頭,尤其是不願屈服於一個來自野蠻的蒙古族的女王。當成吉思汗的女兒遣散汪古部長的其他妻子時,她也摧毀瞭她們傢族的權力基礎。這些妻子的傢人未能在新的權力系統中享有任何威望和獎賞,因此他們轉而反對她。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因為阿剌兀思是成吉思汗忠實的婚姻盟友,殺害他犯下瞭蒙古人眼中最嚴重的一樁罪行。   隻有二十歲的阿剌海別吉被迫面對這些敵人,而此時蒙古軍隊能否取得成功,她的父親將變得有多強大,仍然是未知數。雖然成吉思汗已經讓阿剌兀思做瞭汪古部長,但是舊的精英仍偏向他們的傳統盟友:中國北方的女真統治者。女真人不斷向他們提供絲綢和珠寶,在舉行大的政治活動時邀請他們到皇宮赴宴。這些汪古人對蒙古人的看法和漢人一樣,認為他們是骯臟的野蠻人,穿著破爛的羊毛和獸皮衣服,住在氈制帳篷中,大口嚼著淡而無味的動物肉,鍋裡從頭到尾煮著整隻動物。  當汪古部發生暴亂時,成吉思汗正率軍在中國北部(今山西省大同市一帶)作戰。他的士兵已穿越汪古部領土,正要侵入遼國。他原以為,把自己的女兒安插到汪古部作為統治者,在發動入侵時後方和側翼就有瞭安全保證。但是汪古叛軍也理解這一戰略,他們清楚地看到他們對成吉思汗所構成的威脅。蒙古軍隊的大部現在已經在其南部和東部與女真軍隊對壘,而汪古部則對他們的北部和西部構成威脅。如果汪古部起來叛亂,他們就可以從兩面夾擊蒙古軍隊。至少,汪古部的叛亂將分散蒙古軍隊的註意力,從而減輕對女真的壓力。  成吉思汗絕不會容忍如此反抗他女兒的行動,因為她是代表蒙古帝國來實行統治的,他也絕對不能允許在他的背後出現這樣一個危險的敵人。於是,他派遣瞭一支隊伍和阿剌海一起與叛軍作戰,很快就把他們擊敗瞭。  鎮壓汪古部的叛亂以後,成吉思汗打算像過去那樣對汪古部采取大規模報復行動。對反叛的草原部落,如塔塔兒部,他一直習慣於這樣做。這一懲罰意味著每一個叛亂者都要被處死,他們傢中比蒙古車輪高的所有男性都要被殺掉,然後把婦女和孩子在蒙古的忠實盟友部落中重新加以分配。  阿剌海阻止瞭屠殺。她說服父親不要懲罰整個國傢,而隻懲罰參與刺殺阿剌兀思的那些人。成吉思汗要求對阿剌兀思被殺一事展開調查。他要知道,“誰殺瞭我們的忽答?這樣,我就可以進行報復”。他要求把曾經“傷害他的朋友的那個人”交給他,並下令把兇手和他的傢人處死。相關閱讀推薦:解密:成吉思汗的鐵蹄踏遍歐亞為何單單攻不下印度一生60餘戰無敗績的中國最牛帝王:成吉思汗的戰績中國史上被箭射死的四位皇帝:成吉思汗中毒箭而亡揭秘丘處機和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為何待之如國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後魂歸何處?成吉思汗陵墓謎案分頁:1/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汪古部可能是曾反抗成吉思汗的人中最幸運的,他們的好運氣完全來自他們的統治者阿剌海。隨著帝國的擴張,蒙古軍隊離傢越來越遠,力量分佈越來越薄弱,成吉思汗不能再容忍任何異議,或表現出任何憐憫。汪古部是唯一一個他允許在反抗以後繼續作為一個國傢存在的部落。阿剌海似乎決心證明他饒恕汪古部並不是一個錯誤。她使他們一直忠於蒙古人,並把他們融入瞭蒙古帝國管理的核心。  阿剌海恢復瞭她的統治,並和她的繼子鎮國結婚。她著手把汪古部社會重新整合在一起,但顯然要在她父親不斷擴張的蒙古帝國領域之內。在以後的四年間,當她的父親在中國北方一個接一個城市作戰的時候,她在有條不紊地統治著汪古部。她保護瞭汪古部免受她父親憤怒的懲罰,以此證明瞭她對汪古部的忠誠,因此,她的臣民從此再未質疑過她的統治。  征服一個帝國很難,統治一個帝國更難。對於蒙古人來說,這項任務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他們剛建國二十多年,有書面語言還不到兩年。他們不能像依賴商人經營的商業系統那樣,僅僅依賴某一部分人來管理如此龐大的帝國。穆斯林管理者采用的規則和漢人多有不同,二者又都不同於基督徒。在市場上人們可以創造性地把不同文化的商品結合在一起:中國生產的絲綢袍子、從波斯來的錦緞腰帶、西伯利亞貂皮領子、印度孔雀羽毛、威尼斯珠子以及來自阿富汗的綠松石等。但是,政府系統、行政運作以及法律等,就不能這麼容易地分頭選取,加以組合瞭。穆斯林法源於《古蘭經》,隻能用阿拉伯語宣讀,而且依賴於以穆罕默德的遊歷為基礎的歷法,因此,要采用他們的管理體系,需要接受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和宗教。同樣,中國的管理系統也不能脫離中國的書面語言和歷法。政府系統遠比市場復雜,各部分互相聯系得也更密切。   既然不能簡單地采用現有的系統,蒙古人不得不發明一種新的系統。由於男人一直忙於戰爭,這項任務主要是由統治著絲綢之路沿線各王國的蒙古女人完成的。作為蒙古人中老資格的女王和蒙古帝國最大部分的統治者,阿剌海主持建立瞭一個政府。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求她學會閱讀和寫字。她在哪裡學的,怎麼學的,我們不得而知。一個由中國南方宋朝宮廷派出的特使匯編瞭他訪問蒙古的廣泛報道,他寫道,阿剌海不僅具有初級文化程度,她每天還要花很多時間閱讀。他甚至具體說明她很喜歡宗教經文,但他沒有說明是哪種宗教。據宋朝特使報道,她對藥有特別研究。她還在她統治的地區建立瞭醫療設施。  從對她首都遺址的考古調查我們得知,她的城市中有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建築,可能也有儒教和道教的機構和神職人員。這麼多不同的宗教和語言共存於一個小城市,說明瞭這是一個各種文化兼收並蓄的世界性都會,而這正是蒙古帝國的顯著標志。蒙古人沒有統一的宗教,也沒有試圖把自己的宗教強加給他們的臣民,相反,他們鼓勵所有宗教蓬勃發展。蒙古人,比如阿剌海,往往從不同的宗教思想、物件和習慣中挑選最適合他們個人口味的,正如他們選擇最合乎他們口味的當地食物一樣。這種滿足個人偏好的權利不僅女王獨有,也是每一個蒙古人都享有的。  阿剌海別吉塑造瞭一個強大的蒙古國際主義模式。作為她的傢庭和國傢第一個統治定居文明的成員,她發明的文化和組織模式成為蒙古帝國的模式。她的首都的模式,後來被窩闊臺汗建在蒙古的首都哈剌和林所仿效,然後被忽必烈汗建在內蒙古的上都(在西方一般稱做世外桃源)所仿效,最後這種模式也應用在瞭忽必烈汗的首都汗八裡,中國人稱之為大都,即後來的北京。  成吉思汗征服瞭中國北方,女真金朝向他屈服,但後來他們逃到瞭更遠的南方,於是北方落入瞭蒙古人之手,而女真則成瞭蒙古和南宋之間的一個緩沖區。成吉思汗一直希望,女真作為他的新屬國,可以繼續管理中國北方,因此,當女真人逃往南方,把北方留給成吉思汗來控制時,他便沒有一個政府來管理這片土地。他不能留在中國,也沒有治理這個國傢的意願。於是他向他的女兒阿剌海求助。阿剌海已經是戈壁以南除瞭她父親以外權力最大的蒙古人瞭。當成吉思汗在1215年撤回蒙古時,他就把蒙古在中國的領土交給她管理。成吉思汗把蒙古駐軍的統帥權交給瞭札剌亦兒傢族的木華黎將軍,他軍隊的大多數戰士都來自札剌亦兒傢族,長期以來他們一直是孛兒隻斤傢族忠誠的追隨者。但實際統治者則是阿剌海。分頁:2/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由於成吉思汗把精力越來越多地投入大規模入侵中亞穆斯林領土的計劃中,難以兼顧中國北部的事務,於是便越來越依賴阿剌海,而阿剌海已經證明瞭自己的能力。她能夠獨立行事,不管離開自己父親的移動宮廷多麼遙遠,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著整個蒙古帝國最大的利益。成吉思汗明白自己將離開多年,於是把治理已征服土地的責任交在瞭兩個人的手中。他把控制漠北蒙古高原土地的責任交給瞭他最小的弟弟鐵木格·斡惕赤斤,而把漠南新征服的土地交給瞭他的女兒阿剌海別吉控制,並賜給她監國公主的頭銜。她的權力擴大瞭,原來隻統治位於今內蒙古隻有一萬餘成員的汪古部,而現在她將統治中國北方地區數千萬人民。  阿剌海定期派遣部隊幫助在漢族地區和中亞作戰的父親。其中從漢族地區派去的部隊包括醫療人員,他們把中醫的聲譽傳播到瞭穆斯林世界和西方。  通過把他的三個女兒安插在絲綢之路沿線為女王,成吉思汗控制瞭當地的領土以及中國與穆斯林國傢之間脆弱的商業聯系。隨著在1219年入侵中亞,成吉思汗開始瞭一個新階段,不隻是控制貿易聯系,而且把它深入擴展到中東的制造業中心。正如他征服中國北方開始瞭接管當地制造業的過程一樣,他的軍隊也把目標對準瞭穆斯林世界的工藝中心,從而把蒙古統治一直擴展到絲綢之路的兩個主要終點站。  在成吉思汗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的兒子所扮演的角色始終相當有限,沒有什麼長進,而他的女兒則相反。隨著她們的成熟和閱歷不斷增加,她們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征服的國傢越來越多,形式多樣,生態環境各異,不斷對蒙古人提出新的軍事和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   成吉思汗的女兒的角色是漢人難以理解的,不過他們對她們的權力也產生瞭帶有某種困惑的尊敬。但是波斯人對他另一個女兒的感覺卻不同,說得好聽點,是產生瞭困惑,說難聽些,是感到厭惡和恐懼。漢人看不起蒙古婦女的行為,認為她們違反瞭復雜的禮儀,而穆斯林則譴責她們,認為她們不道德,她們的所作所為是對宗教的侮辱,更可能形成對文明的威脅。  雖然成吉思汗在戰鬥中失去瞭許多女婿,但是,如果他的女婿是在叛軍手中被殺害的,則通常會引起極為殘忍的報復。汪古部叛亂者幸運的命運和十年後尼沙佈爾叛亂者的遭遇形成瞭強烈對比,尼沙佈爾在十年之後也殺瞭成吉思汗的一個女婿,當時成吉思汗在中亞進行的血腥戰役正處於高潮,但最終的勝利尚未確定。  尼沙佈爾位於今天的伊朗東部,在蒙古人入侵時,是呼羅珊地區的重要城市之一。雖然在呼羅珊占主導地位的是波斯文化,但實際上它是突厥帝國花剌子模的一部分,包括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由於毗鄰豐富的綠松石礦,尼沙佈爾是象征波斯文化的標志性的藍綠色的源頭。該市生產的精美釉面瓷器代表瞭當時的藝術和技術水平。波斯人最喜愛的詩人歐瑪爾·海亞姆於1048年出生在那裡,死後也葬在那裡,他的詩用近乎神奇的美麗辭藻給這個城市罩上瞭一層美麗的光環,同時也對波斯文學產生瞭深遠影響。綠松石城市、詩歌和陶瓷,代表著波斯文明的最高水平,而由一個異教徒公主領導的軍隊摧毀這座城市則是對所有伊斯蘭教教徒最嚴重的羞辱。對穆斯林世界來說,這個事件是整個蒙古時代的標志性事件。  這個故事是由波斯作傢術外尼首先詳細披露的,他在穆斯林歷史學傢中以詳細和準確的歷史記載而聞名,但是,他曾積極參與蒙古政治生活,因此是一個政治傾向性明顯的歷史學傢。術外尼曾親身參與並經歷過他所描寫的很多事件,他也曾詢問過見證人,其中許多人和他關系密切。分頁:3/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蒙古人攻占花剌子模汗國的主要城市佈哈拉、撒馬爾罕以及首都烏爾根奇以後,花剌子模蘇丹逃到瞭尼沙佈爾。可是他不但不著手為戰爭作準備,反而沉湎於葡萄酒和放蕩行為。術外尼說,“他不務正業,一味地尋歡作樂”,“由於要為女人安排首飾,他沒有精力訓練軍人,而他忙於給妻子寬衣解帶,因此忘記瞭解決重要事務上出現的混亂”。蘇丹和他的仆人無度地吃喝宴樂,因此,當蒙古人逼近時,他醉成瞭一團爛泥,他的仆人不得不用冷水澆頭弄醒他。1220年5月12日,他放棄這個城市,向西逃往伊拉克。  明智的尼沙佈爾人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抵抗蒙古人。他們服從命令投降,並同意協助蒙古人追擊他們的前統治者蘇丹。蒙古軍隊統帥蘇不臺率軍而來,波斯人犒勞他們,喂他們的馬。對於蒙古人來說,接受食物是一個具有高度象征意義的行動,不僅表明瞭被征服的人民的屈服,更重要的是表明,蒙古人會接受他們的投降,讓他們作為屬國存活下去。尼沙佈爾人也向追捕蘇丹的後續蒙古部隊提供瞭給養。  有很短一段時間,蒙古人不再來瞭。由於蒙古部隊來得越來越少,加上有謠傳說蘇丹已經打敗瞭蒙古人,因此人民中反抗和報復情緒不斷增長。他們以為蒙古浪潮已經過去瞭,他們很高興,以為既擺脫瞭蒙古人的統治,也擺脫瞭蘇丹的統治。術外尼描寫道:“誘惑人的惡魔在人們的大腦裡下瞭一個蛋。”  穆斯林似乎沒有意識到,其實蒙古軍隊的主力尚未抵達。1220年11月,成吉思汗的女婿脫忽察兒率領一萬戰士到達,這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所率領主力的先頭部隊。第三天,從城墻發射的一支箭擊中瞭脫忽察兒,他當即斃命。據術外尼記載,波斯人根本不知道倒下的那個戰士是誰,因此當蒙古人撤出時,他們以為已經打敗瞭蒙古人。從1220年至1221年餘下的冬季,尼沙佈爾人似乎認為,他們已經成功地把蒙古人永遠趕走瞭。尼沙佈爾守軍共有三千支弩、三百臺投石器以及大量石腦油,可以點著後從城墻上投向蒙古人。   蒙古人是在1221年4月7日(星期三)早晨開始發動攻擊的。到瞭星期五中午祈禱時間,蒙古人已經填平瞭護城河,第一次攻破瞭城墻,並在已經控制的一段城墻上公然升起瞭他們的旗幟。戰鬥進行得很激烈,從當晚一直到第二天,蒙古人一直向前推進,最終控制瞭所有的城墻和城市周圍的防禦工事。根據後人可能比較準確的記載,七萬名士兵在尼沙佈爾戰鬥中喪生。  尼沙佈爾人發現自己被困在他們自己的城墻內。對於蒙古人來說,這正是他們獵殺野生動物的方式:用籬笆把他們圍起來,然後任意殺害。首先,脫忽察兒的遺孀,成吉思汗的一個女兒,切斷瞭流進城市的水源,並命令人們離開該城。在把尼沙佈爾人疏散到平原以後,她在士兵的保護下進入城市,圍捕那些拒不服從撤離命令的人。  蒙古人打獵的時候,總是讓一些動物逃逸以便繼續繁殖。按照類似的方式,即使當整個城市要被毀滅,他們也會允許極少數人活下來。脫忽察兒的遺孀把工匠從人群中挑出來,留作將來使用。蒙古人對掌握任何技能的人都很尊重,不管是鐵匠、抄寫員、木匠,還是紡織藝人等都會受到尊重,但是被打敗的士兵或無技能的人對他們來說毫無用處,這個類別中也包括富人。  阿剌海別吉在叛亂者對她進行反抗並殺害她的丈夫以後,仍然起來捍衛她的國傢。但是,和阿剌海截然相反,成吉思汗的這個女兒覺得她和殺害她丈夫的叛亂分子沒有任何聯系。因此她下令焚燒空城,然後殺掉除工匠以外的所有人。拿歷史學傢宏達迷兒的話說,“隻要是能動的,她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來”。盡管一百七十四萬七千人被處決的說法絕不可信,因為它遠遠超過瞭實際人數約一百倍,但它表達瞭人們心中對蒙古人的恐懼。用熱愛自己祖國城市的波斯歷史學傢術外尼的話說,“在瘋狂的復仇怒火中,甚至連貓和狗都不得存活”。他寫道,在蒙古人毀滅尼沙佈爾以後,“房屋被夷為平地,沒入塵土”,“玫瑰花園變成瞭火爐”。  穆斯林學者認為,這個女兒很可能就是禿滿倫,但原始的波斯記錄並沒有提及她的名字。蒙古人征服瞭這麼多城市,他們沒有把它們一一記錄下來,因此這個事件也不見於他們的記載。除非將來一些迄今未知的史料被發現,否則她的名字將可能永遠不得而知。分頁:4/8頁  上一頁2345678下一頁  在蒙古人征服的一長串城市中,尼沙佈爾的陷落並沒有多少戰略意義,但它給穆斯林世界帶來瞭深深的恐懼,不僅因為這個城市在文化上的重要性,而且因為這個城市毀滅在一個異教徒女人的手中。當時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穆斯林都會敏銳地感覺到即將到來的由蒙古人造成的厄運,這場災難似乎早已在他們心愛的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話中預示過瞭:“不管是在尼沙佈爾,還是在巴比倫,生命之酒一點一滴不斷滲出;生命之葉一片一片凋零。”  穆斯林和基督教歷史記載都使用瞭那個未知蒙古公主的故事,以說明蒙古人在戰爭中是多麼野蠻,他們按性別和年齡把人頭骨壘成金字塔形狀,他們是殘酷無情的征服者,甚至連戰敗城市的貓和狗都全部殺死。盡管這些畫面不斷重復用於描述蒙古戰爭,這些歷史記錄似乎也準確記載瞭死亡人數,但卻從來沒有提及把敵方士兵和平民嚇得魂飛魄散的那位女子的姓名。史書隻說她是成吉思汗的女兒、拖雷的姐姐,以及武士脫忽察兒的遺孀。  成吉思汗鼓勵有關蒙古人的可怕故事的傳播。他的軍隊人數比他所面對的敵軍少得多,和他試圖征服和控制的大規模的人口相比更是少得可憐,因此成吉思汗學會瞭依賴宣傳和公關取勝的法寶,在這方面一點不亞於他對自己軍隊的依賴。從童年時代所受到的一系列可怕的虐待中,他掌握瞭一個不可思議的能力,他能夠分辨出人們最想要的是什麼,最擔心的是什麼。他成功地使用這兩種策略來建造他的帝國大廈。  所有在蒙古沖擊下崩潰的文明中,穆斯林遭受的損失肯定最大,而受益最少。經過1219年和1224年之間成吉思汗在征服戰爭中的全面屠殺,中東的穆斯林國傢再也沒有恢復他們在世界商業體系中的經濟和文化實力。   幾千年來,中亞沙漠定居的人們在貿易過程中把貨物從一個綠洲從容地輸送到下一個綠洲。中國絲綢緩慢地輸往羅馬,在那裡被拆成絲線,一根根地零售,同樣,刻有羅馬皇帝頭像的銀幣穿越沙漠,流向中國。小群駱駝商隊,在某些地區是毛驢商隊,把綠洲中的村莊連接起來,使貨物從一個村莊轉移到另一個村莊。每個綠洲的貿易商都要小心地保持與下一個站點的貿易關系,但每個社區和許多相互交織的貿易路線會因為當地的氣候和政治格局而發生變化,或者繁榮或者衰微。這種由一連串小心翼翼地守護著的小商路構成的不定型系統,使得任何一個單一商隊都無法走完整個路線。在緩慢地在整個絲綢之路上穿行時,每個商品都會被交易十幾次。  隨著尼沙佈爾的陷落、花剌子模汗國的殘破以及波斯城市的征服,絲綢之路已成為蒙古人的通衢。數千年來第一次發生瞭一個強權完全控制絲綢之路的情況,從中國北部,穿過中亞地區,南到印度河,西至歐洲的門檻高加索地區的所有商業貿易都落入瞭蒙古人之手。貨物從北極圈流到印度洋,從中國內地的作坊流到波斯城市,從不間斷。除瞭甘肅走廊的一個關鍵地段被蒙古的半屬國西夏王國所統治以外,成吉思汗的女兒控制瞭從中國至中亞穆斯林地區之間的所有國傢。在他的女兒和他強大軍隊的幫助下,成吉思汗已經完成瞭亞歷山大大帝曾經嘗試過但卻沒有完成的一切,這一切也是羅馬人、阿拉伯人和中國人曾經夢寐以求的。  雖然蒙古人擁有絲綢之路貿易系統的所有權,但是因為他們對商業貿易一竅不通,因此不得不交給商人來運作。蒙古人開放瞭所有的貿易路線,依賴一個統一的貿易體系和一致的政策,他們獲得瞭豐厚的回報,享受到各種奢侈品。其實,蒙古人所做的隻是提供一套穩固的基礎設施,包括安全的路線、沿途的定點休息站、充足的水井、供換乘的牲畜、快捷的郵政服務、穩定的貨幣、橋梁,無論任何國籍或宗教,所有客商均可平等使用。  成吉思汗的女兒並沒有創造這個貿易線路的連鎖網絡,但她們加速瞭這個網絡的運行。蒙古人對一個由貿易中繼站和休息站構成的洲際系統的組織和保護使得超級商隊可以在絲綢之路上行進,這種商隊不僅規模比以往大得多,而且由於可以根據需要隨時獲取生活用品以及更換牲畜,可以旅行得相當遠。成吉思汗開辟瞭新的繞過小定居點的線路,摧毀瞭橫亙在貿易線路上的整個城市。蒙古線路類似於現代的高速公路,它使商隊不隻連接兩個綠洲,而是整個一連串綠洲,因為商傢現在可以在一次旅程中行進數千公裡。分頁:5/8頁  上一頁345678下一頁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對絲綢之路上一連串王國的統治依賴於控制聯絡點和運動方向,而不是占用大面積的土地。漸漸地,蒙古人發展出瞭一個類似於現代企業的投資體系。因此,阿剌海別吉在中國可以持有伊拉克的動物股份和她妹妹扯扯亦堅在西伯利亞的毛皮股份,阿勒坦則擁有漢地的絲綢股份,而她們都收到瞭阿勒坦的畏兀兒綠洲的葡萄酒。  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女兒們在世的時候,這個蒙古帝國規劃與其說是一個帝國,不如說是一個龐大的全球性公司,每個兒子和女兒負責管理其中的一部分,並提供一系列特殊的商品。成吉思汗的女兒們經營著一個國際金融組織,幾乎使每個人都受益。通過由她們統治的相互連接的王國,蒙古人創造瞭一個新的世界性貿易體系,貨物和信息流動大大加快,遠遠超過以前。  在這個龐大的商業系統中,成吉思汗每個女兒的王國都有它自己的特殊角色。阿勒坦的畏兀兒部經營著蒙古帝國的通訊中心,畏兀兒部位於東方的中國、北方的蒙古和西南方的穆斯林之間,因此他們正好處於龐大的蒙古郵政系統的中心位置,這個系統把整個帝國統一起來,使消息能夠迅速傳遞出去,無論在長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是空前的。畏兀兒人在這個系統中並沒有充當騎手的角色,相反,他們主要擔任翻譯、抄寫員和辦事員等工作。由於從事這種專業工作,他們在信息搜集和一般情報方面對蒙古統治者提供瞭重要幫助。  成吉思汗不允許軍事信息被寫下來,而隻能用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傳遞。因此,信使必須學會用“韻語和隱語”撰寫並背誦軍令。有時收到命令的人可能不理解,但信使可以進行解釋。這種特殊的軍事詩歌形式是一種最具有戰略意義的通信方式,但處理比較世俗的事務時,政府則采用畏兀兒文字書寫的蒙古語。在畏兀兒人的影響下,蒙古人開始瞭知識的飛躍。畏兀兒人的圖書館早就藏有大量從梵文翻譯過來的手稿,但在蒙古人統治下,許多藏文手稿也被翻譯成瞭畏兀兒語。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後魂歸何處?成吉思汗陵墓謎案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朔漠,把草原的旋律借助雷鳴般的馬蹄傳到瞭西亞東歐,奏出瞭空前絕後的宏偉樂章……700多年過去瞭,曾經的輝煌早已化作歷史的煙塵,功過留與後人說。然而,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最後魂歸何處,卻始終是個謎……  公元1226年秋,64歲的成吉思汗仍然雄心不已,率領大軍“去征唐兀(西夏),以夫人也遂同行”(據《蒙古秘史》)  公元1227年,吞並西夏的戰鬥還沒有結束,已近古稀的成吉思汗感到瞭不適。戎馬一生的一代天驕和眾多老人一樣,無法抗拒歲月沉重的枷鎖。他留下大軍繼續攻打西夏都城,自己帶著親信怯薛軍(禁衛軍)移到六盤山避暑。這次移兵就如牧人率領自己的羊群到一處水草更豐美的地方駐牧一樣自然,然而這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遷移。  是年8月,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終於向死神低下瞭桀驁高貴的頭顱,病逝於薩裡川哈剌圖行宮,享年66歲。臨終前,他命令自己的子孫將出降的西夏國王及王族全部處死,以此作為一個強者給予敵人的最後裁決。   傳說中,成吉思汗的手下將領遵循遺詔“密不發喪”,由最忠心的部下把遺體運回故鄉,下葬到趕造好的陵墓中。部下出動瞭萬千駿馬來回奔跑將墓地踏平,然後植木為林,並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最後,為首的將領命令800名士兵將造墓的2500多名工匠全部殺死,而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滅口。而另據元末葉子奇的《草木子》記載,成吉思汗下葬後,除馬匹踏平墓地外,為便於日後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墳上殺死瞭一隻駝羔,將羔血撒於其上,並派騎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長出以後,墓地與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時,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讓當時被殺駝羔的母駝作為向導,如果母駱駝停在一個地方久久徘徊,哀鳴不已,那麼這個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  700多年過去瞭,漫漫草原,茫茫戈壁,神秘的成吉思汗陵墓就如同從來不曾存在過一樣,渺無蹤跡……  成吉思汗地墓地找到瞭嗎?  一旦找到成吉思汗陵墓,將使發現特洛伊城和埃及法老圖特安哈門陵墓的轟動效應相形見絀,成陵中的珍寶將比秦始皇陵中的還要壯麗。——日、蒙聯合考古隊  2004年10月6日,一條爆炸性新聞在國內外媒體出現——一支日本和蒙古的聯合考古隊日前宣佈:他們找到瞭成吉思汗的“靈廟”!如果靈廟身份得到確證,那麼將會在靈廟方圓12公裡內鎖定成吉思汗的陵墓。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此發現屬實,那麼它將比特洛伊城和圖特安哈門陵墓的發現更加激動人心,或許會成為21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10月4日,日本、蒙古聯合考古隊在位於距離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約150英裡的阿夫拉加市達爾根哈安村附近,發現一座建在四角形基座上的13到15世紀的靈廟遺址。在靈廟的下方是一座幾乎已成廢墟的石頭平臺,在石頭平臺的下方藏有許多坑洞,裡面埋葬著許多戰馬的骨灰和遺骨。從戰馬遺骸的數目之眾來看,這座陵墓的主人顯然地位非比尋常。在方形的基壇上約11米見方的范圍內還發現瞭作為靈廟遺存的基石和柱穴,因為沒有發現瓦和磚,所以推測上面所建應該是帳篷。考古學傢認為,這個石頭平臺應該就是陵墓的原始地基。在靈廟內,還發現從上面看為“凸”形的、高約40厘米的石壁,上面有燒火的痕跡。基壇的周圍發現瞭埋灰和馬骨的坑,考古隊認為這是為祭祀成吉思汗而燒馬等“燒飯”儀式的證據,這與中國史書的記載一致。另外,在靈廟的南側,出土瞭刻有作為皇帝象征的龍的紋樣的香爐,這則與14世紀波斯歷史書的記載相一致。相關閱讀推薦:天驕成吉思汗創中國一夫多妻記錄:史載娶妻44人成吉思汗臨終前的遺囑:顛覆後世中國千年格局成吉思汗一生最大敗仗是什麼?將士被俘遭活煮!揭秘:讓成吉思汗也敬三分的一代奇才是誰?成吉思汗墓在哪兒?歷史上成吉思汗陵究竟藏在哪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考古發掘隊的負責人之一、日本新瀉大學的白石典之助教授介紹稱,距這個陵墓7英裡之內密佈著各個時代的蒙古首領陵墓。種種跡象顯示,這裡應當就是傳說已久的成吉思汗陵墓。  各國考古專傢對成吉思汗墓地確切位置的圈定,比較認同4個地點。一是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蒙古國杭愛山;三是中國甘肅的六盤山;四是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裡山。不過,這些都隻是推測,至今仍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  此前,2000年8月,美國探險傢、億萬富翁穆裡·克拉維茲率領著由科學傢、考古教授和翻譯組成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來到烏蘭巴托尋找成吉思汗陵墓。2001年8月16日,克拉維茲的考古隊在烏蘭巴托東北300多公裡處的森林中發現瞭一個被城墻環繞的墓地,裡面包括幾十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探險隊由此向外界宣佈“找到瞭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後來被證明是匈奴墓。  2002年4月,這個考古隊又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裡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音譯)發現瞭一個由城墻環繞的墓地,裡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被稱為“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4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說,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墻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而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考古隊人員的生命安全受到瞭威脅,於是決定放棄挖掘。不過,真實情況據說是考古隊受到瞭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   美國考古隊這次出師未捷的考察給人們留下瞭重重謎團和極大的希望,尤其是蒙古政府的阻撓,更讓人們深信,為蒙古民族所崇拜的聖祖成吉思汗就安葬在那裡。  然而,這次蒙日考察團的“重大發現”,雖然證明瞭克拉維茲考古隊所指出的地點確實有驚人秘密,卻非但沒能讓人們感到撥雲見日般的快感,反而引起瞭一系列爭論,其中最大的反對意見是,作為一個遊牧民族,蒙古民族的風俗和文化決定瞭蒙古族不大可能進行這樣大規模的墓葬,即使是這個民族的締造者也不能例外。那麼,這個遊牧民族地喪葬方法究竟是怎樣的呢?  蒙古族的喪葬習俗  不得損壞土壤,嚴禁破壞草場;不得將奶食與其他食物灑於地上,違者處斬;禁止在夏秋兩季白晝下水洗浴及在水中洗手……不得在草甸洗曬衣服;有失火、放火者,全傢問斬。  ——《成吉思汗大紮撒》  在蒙古遊牧民中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孩子問他的母親:我們蒙古人為什麼總是遊牧和遷徙,就不能定居在一個地方呢?他的母親告訴他,如果在一個地方定居,那麼地母神——額圖根會很疼的。蒙古人的遊牧和遷徙,就像血液在地母神身上流淌,使她渾身舒暢。  這個故事生動而簡潔地詮釋瞭蒙古人對於人和自然關系的理解。在他們看來,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所作所為要與自然維持一個和諧的關系。成吉思汗所制定的《成吉思汗大紮撒》,是蒙古人第一部成文法典,其中嚴格規定瞭對於草原保護的法令,如不準在草地挖坑、不準焚燒草地、不準向草地潑灑穢物等等。因為這些都是對“騰格裡”也就是長生天的褻瀆。  在這樣視人為自然一部分的思想之下,蒙古人對於死者的安葬,就與其他農業文明有著很大的不同。蒙古人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的肉身來自於大自然,去世瞭也應該回歸大自然,早日安葬,靈魂方可升天。人去世3天內就應該處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為的是怕屍體腐爛,靈魂上不瞭天堂。從蒙古人信奉的薩滿教來講,祭奠先人主要是祭靈魂,不是祭屍骨。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按照蒙古民族的觀念,人將死時,他的最後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據記載,成吉思汗去世時,就是拿白色公駝的頂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如果不喘氣瞭,說明靈魂已經附著在這團白色駝毛上,這時遺體就可以處理掉,而把這團駝毛保存在衣冠塚裡。因此,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銀棺靈樞中,保存的是成吉思汗逝世時的靈魂吸附物——白公駝頂鬃,而不是成吉思汗的遺骸。20世紀50年代成陵落成時,銀棺被打開過,並發現瞭這團駝毛。可惜在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中,這團駝毛連同衣冠塚裡的馬鞍、弓箭,全部被毀棄掉,真正屬於成吉思汗的貼身物品一件都沒有瞭。  成吉思汗逝世之後,靈柩運回蒙古草原。但是成吉思汗是如何安葬的,葬於何處,是否隨葬有大量珍寶,至今眾說紛紜。  有觀點認為:成吉思汗的遺體安葬於今蒙古國的鄂嫩河、克魯倫河、圖拉河三河發源的大肯特山的一處山谷中,建有陵墓。然而問題在於:成吉思汗逝世之時正當盛夏,遺體如何能運回數千裡之外的肯特山一帶而不腐爛?路途遙遠,非數十日不可到達;而當時深受薩滿教影響的蒙古人的傳統觀念對屍體腐爛更為忌諱。   1935年,在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地下發掘出瞭一隻鐵制小櫃,櫃中所藏一本殘破的蒙文小書,系曾隨成吉思汗出征的蒙古將領突拔都所記成吉思汗逝後的情況。據1939年成書的《伊克昭盟志》所引,“大汗出征突薨,因大汗×××××(因字跡殘破難識,以×相代,下同)議舉天葬。……丞相奉汗衣冠寶劍,熏沐置七寶箱內(原按:即當今之銀棺),使神駝載運,擬葬××××。行大漠四十七日……,又行××日至平漠窪地,駝立不行,臣民以主喜悅,為營葬於窪地高原(原按:當系今伊金霍洛旗),設戍守護……四處覓寶劍,至百裡外草地上尋獲,就其地置為為寶庫(原按:即今內蒙古之蘇勒定霍洛),四時享祭。”如果這一記載屬實,則成吉思汗逝後即擇時、擇地“天葬”,然後以靈柩盛骸骨、遺物,北返蒙古草原安葬。  自成吉思汗開始,蒙古帝王均實行“秘葬”。成吉思汗逝後10餘年,南宋朝廷曾派彭大雅、徐霆出使蒙古,回歸後合編《黑韃事略》,其中說,“霆見忒沒真(即鐵木真)之墓,在瀘溝河之側,山水環繞。相傳雲:忒沒真生於此,故死葬於此,未知果否。”“其墓無塚,以馬踐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沒真之墓,則插矢以為垣(闊逾三十裡),邏騎以為衛。”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北元時期,以致蒙古帝王的陵墓,至今一座也沒有被人發現。  值得重視的是,在鄂爾多斯地區的蒙古族中一直流傳著成吉思汗葬於這一地區的傳說。在鄂托克旗有一些地名與成吉思汗的安葬有關。而在阿爾寨石窟,則有成吉思汗安葬圖、成吉思汗黃金傢族崇拜圖。相傳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時,曾經在這裡養傷,並且指揮、部署軍事行動,至今遺跡尚存。至於成吉思汗是否逝世於這一地區,逝世後是否在這裡舉行天葬,是否安葬在這一地區,則有待於深入、系統的研究瞭。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那麼,歷史記載的成吉思汗去世後的安葬,會不會僅僅是後人的猜想和臆斷呢?從成吉思汗開始,歷代蒙古大汗和元朝皇帝的安身之所全都杳無蹤跡。即使全都是“秘葬”的方式,也應當能找到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但是什麼都沒有找到。是不是所有汗王和皇帝都是采取瞭蒙古傳統的保留靈魂而忽視屍體的安葬方式呢?  當年克拉維茲考古隊在蒙古進行考古的時侯,土耳其考古學傢宣佈發現瞭蒙古帝國中亞統治者比爾格可汗的陵墓,裡面發現瞭2800件金、銀、珠寶,這個發現令人怦然心動。人們猜測,成吉思汗的陵墓裡也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和圖特安哈門國王陵墓裡出土的寶物一樣令人目不暇接,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麗。但是,比爾格可汗已經是一位伊斯蘭教徒,他已經是一個遠離草原文化的蒙古人瞭,他的墓葬難以代表生活在蒙古本土的蒙古可汗們,更代表不瞭成吉思汗。  鏈接:  蒙古族的喪葬習俗,經過元、明、清各個朝代,有瞭許多變化,特別是喇嘛教傳入後。人死瞭以後,給死者穿上新衣服、新靴,用白佈纏身,然後把屍體放在勒勒車上(也有的不用勒勒車,而是用馬或駱駝馱),用鞭抽打牲畜,不用人駕馭,讓它任意奔走,任意顛簸。死屍掉在哪裡無人管,車走到哪裡去也無人管。直到第三天才沿車轍去找屍體。找到屍體後,如果屍體已經被野禽、野獸吃掉,就認為已經升上瞭天堂。要是禽獸沒吃,就要請喇嘛來念經,給他贖罪。  也有的和這種葬法略有不同,就是裝屍體的車要有人駕馭,但也是讓車子任意顛簸,或是趕車向山上走,屍體在哪裡落地,哪裡就是吉祥的葬地,馬上用土塊、石塊把屍體圍起來。第三天與前述方法一樣。這種葬法的特點是“求天卜地”,流行的范圍很廣。  喇嘛寺廟影響較大的地方,也有的實行火葬。喪禮過後,將死者與棺木一同火化,有的把骨灰撒於山河。傳統習俗以火葬為主,除寺廟葛根活佛以外,不修墳墓。從民國初年開始,火葬、土葬並行。   土葬分兩種:一種是將逝者屍體裝入白佈葬袋運至墓地,按照頭北腳南的姿勢把屍體放入坑內掩埋,墓穴上面用石頭堆成墓包,墓包上立達日其格(一塊白佈上寫有藏經或蒙經的靈魂幡)。另一種是用檀香木水或芳香草水洗逝者全身,入殮後讓逝者頭部平視,雙手合十,盤腿而坐。然後在棺中填滿香和芳香草,在棺外罩紫色或黑色佈棺罩。棺材安放好後,燒香,點燈,上供,守靈3~5天。出靈時,棺材從窗戶抬出(意為死人和活人不能同走一個門),兒女親友要面地而臥,讓棺槨從身上慢慢移過。再由逝者的兒子舉著柳條桿白旗(上書瑪尼字)引路,將棺材運至墓地下葬。3天後,傢人要前往墓地擺供品祭奠。用於拉棺槨的車,3天內不能進屯,須在野外向外側翻放3天,方可取回。  成吉思汗永遠活在他的子孫心中  成吉思汗的墓地是一個千古之謎,而這個千古之謎,作為成吉思汗子孫的蒙古人卻從未急著將它解開,他們從未因為找不到自己祖先的埋葬之地而感到遺憾。在他們心目中,成吉思汗不朽的靈魂,早已安息在“聖祖之靈的禁地”——鄂爾多斯高原的伊金霍洛。  這裡是成陵的所在地,是蒙古人祭祀祖先的聖地。就如走進草原隨處可見的敖包,裡面並沒有牧民們的先人,但卻是牧民們所堅信的先人靈魂的所在。  據傳說,當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西夏時,路經鄂爾多斯草原的包爾陶勒蓋,目睹這裡的美景,十分陶醉,留連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隨從要拾馬鞭時,被成吉思汗制止。大汗對左右說:“我死後可葬此地。”成吉思汗在六盤山逝世後,屬下準備將他的靈柩運回故地安葬,但靈車路過鄂爾多斯草原時,車輪突然深陷地裡,馬拉人推紋絲不動。大傢想起瞭成吉思汗生前的話,於是就地將成吉思汗安葬在瞭鄂爾多斯草原上,並留下500戶“達爾扈特”人守護。  成吉思汗安葬在鄂爾多斯的說法,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專傢所否定。但是,成吉思汗去世後,幼子拖雷在木納呼格佈爾(陰山以南的鄂爾多斯)建立瞭白色宮帳,安放成吉思汗靈位和遺物,進行祭祀,從此,這裡便成為蒙古汗國的“奉祀之神”和“總神祗”。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窩闊臺汗繼位後,進一步完善瞭成吉思汗的祭祀,並在都城哈拉和林建立瞭成吉思汗祭祀宮帳。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在上都建立瞭成吉思汗祭祀靈宮,稱為“朱剌斡爾朵”(黃色宮帳)。公元1266年,忽必烈在元大都建立祭祀成吉思汗等祖宗的太廟,並欽定祭祀制度,作為在元朝建立後對蒙古汗國時期“總神祗”的延續。同時,忽必烈還欽定瞭成吉思汗四時大典,並每年率黃金傢族成員從大都專程到上都西北郊的祖宗祭祀宮舉行盛大的祭奠。  公元1510年,達延汗重新統一蒙古各部,重建萬戶制,將全體蒙古劃為6個萬戶,並將分散的成吉思汗八白宮集中在鄂爾多斯萬戶,重新規范瞭祭祀制度。  17世紀初,鄂爾多斯萬戶額林臣,將八白宮遷至黃河南岸的伊克昭。至此成吉思汗八白宮及旗徽等奉祀之神,全部集中在鄂爾多斯。  公元1649年,清朝在鄂爾多斯實行盟旗制,額林臣被封為多羅郡王。額林臣於是把成吉思汗八白宮遷往自己的封地——郡王旗境內的巴音昌霍格河畔,並將這個地方改名為“伊金霍洛”,意為“聖祖之靈的禁地”或“聖祖的院落”。  清朝初期,對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八白宮)的稱呼,開始出現瞭“成吉思汗陵墓”之類的話,以訛傳訛,成吉思汗祭祀宮帳逐漸便成為“成吉思汗陵”。  這塊禁地是保存成吉思汗靈魂的地方,它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耶路撒冷在穆斯林心中的地位一樣,神聖而不可侵犯。日本侵略中國時,曾經想把成吉思汗陵東遷並控制起來,以此要挾蒙古各旗對於日本占領的承認。為保護成吉思汗陵寢,當時的國民政府於1939年把成吉思汗靈柩先後遷移到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  1954年4月1日,新中國的中央政府將成吉思汗的靈柩移回鄂爾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瞭陵園,並將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遺物逐步集中到瞭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的祭祀至今已延續瞭776年,在人類歷史上大概是絕無僅有的。成吉思汗逝世的第二年(公元1228年),其第三子窩闊臺繼承汗位,並舉行瞭為期3天的盛大祭祀,甚至挑選出40名出身於貴族、大臣傢庭的美女,“用珠玉、首飾、美袍打扮,穿上貴重衣服,與良馬一道,被打發去陪伴成吉思汗之靈。”(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濟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上冊,第215頁。)  此後,祭祀的方式發生瞭明顯的變化。落後、原始的以美女殉葬的方式被淘汰,而將成吉思汗的靈柩、生前用品和夫人們的靈柩安置於八座白色的蒙古包之中,稱為“八白室”,蒙語稱之為“鄂爾多斯”,即“宮帳群”之意。在成吉思汗的功臣、戰將的子孫中,選出500戶,專司管理“八白室”和祭祀事宜,世代相傳,稱為“達爾扈特”,意為“神聖的人”或“自由的人”。達爾扈特在蒙古人中的地位十分特殊,他們不納捐稅、不服徭役、不任官職、不當兵,也不隸屬於蒙古各部、旗,隻由濟農管轄。時至今日,達爾扈特仍在進行著延續瞭770多年的成吉思汗祭祀,這已經形成瞭具有豐富內涵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現象。  成吉思汗的祭典,分年祭、季祭、月祭。其中以農歷3月21日的春祭大典(也稱為“查幹蘇魯克祭典”)最為隆重。大典由濟農主持,達爾扈特遵照儀規各司其責,祭典井然有序,蒙漢群眾踴躍參加,並在祭典後進行貿易活動。  因此,成吉思汗陵墓是符合蒙古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祭祀成吉思汗英靈的層次最高、規格最高的場所。人們尊敬成吉思汗,崇拜成吉思汗,紀念成吉思汗,就應該到成吉思汗陵祭祀一代天驕的在天之靈,感受、認識博大精深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分頁:5/6頁  上一頁3456下一頁  隻要這裡的香火綿延不斷,隻要這裡的祭祀文化傳承不絕,那麼成吉思汗墓地在哪裡,對於蒙古人來說,意義就不太大。就如蒙古國總統巴嘎班迪訪華提起這個問題時的回答一樣:“成吉思汗去世時說過一段話,他說,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因此,我們遵循成吉思汗的這一遺囑。我認為,成吉思汗陵墓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這並不重要……讓它永遠成為一個謎,使那些願意猜謎的人繼續猜這個謎吧。”  也許,作為一個生於草原、長於草原、熱愛草原,並從草原走向世界的英雄來說,以藍天綠地作為他的墓穴,才能真正襯托他那震古爍今的豪情吧。  鐵馬金戈已然不在,叱吒風雲的時代早已過去,盤弓硬弩也已被數百年的時光消磨得暗淡無光。英雄成為一個神話,活在厚重的史書和我們忙裡偷閑的記憶之中。  光陰似箭,成吉思汗的身體已然塵歸塵、土歸土。但我們問每一位牧民成吉思汗英魂的歸宿時,他們都說:聖祖沒有離去,草原依舊廣闊,他的靈魂就在我們身邊,他就如長生天一樣時時刻刻庇佑著我們;他的靈魂在悠揚的蒙古長調裡,在每一個敖包的每一塊石頭裡,在克魯倫河千年流淌的九曲十八彎裡;他保佑他的子孫年年水草豐美、牛羊興旺……  在每一座氈包和每一所房子裡,我們都看到瞭掛在墻壁正中的成吉思汗的畫像和牧民供奉祈禱時虔誠的面容。滿臉皺紋的老額吉,臉膛黑裡透紅的漢子,稚氣未脫的尕娃子……牧民對成吉思汗的景仰就猶如“雄鷹對於蒼天的向往”,而且他們堅信聖祖對他們的庇護千年不變,就像“太陽永遠照耀大地”一樣。  鏈接  世界最偉大的征服者  人生之快樂莫如殲首或仇敵如木拔根,乘其駿馬,納其妻女以備後宮。  有草皮的地和有星的天之間的世界就是上天賜給蒙古人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一位叱吒風雲、顯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業績對於中國各民族的融合和現今版圖的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成吉思汗是他的稱號,他的真名叫鐵木真,意為“鋼鐵”,姓孛兒隻斤,蒙古乞顏氏。他出生的時候,蒙古草原正處於群雄爭霸、殺伐不已的時代。由他祖先和佈勒可汗建立的蒙古汗國已經衰落,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致力於重新統一蒙古各部的戰爭。但是約在公元1170年,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其部眾被其他貴族瓜分。也速該的遺孀珂額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瞭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瞭鐵木真堅毅勇敢的性格。  鐵木真成年後,與自己父親的安達(結拜兄弟)克烈部脫斡零勒汗以及自己的安達札木合聯合,逐漸壯大瞭自己的力量。鐵木真籠絡人心,招徠人馬,最後脫離札木合,建立瞭自己的斡爾朵(行宮)。  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公元1196年,鐵木真和脫斡零勒汗出兵助金,於斡裡札河打敗塔塔兒人。金授鐵木真以“紮兀提忽裡”(統領各部的首領)官職,封脫斡零勒汗為王(脫斡零勒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之後,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瞭對王汗的臣屬地位。公元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在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的大戰中獲勝,消滅瞭札木合勢力。公元1202年,鐵木真消滅瞭四部塔塔兒,占領瞭呼倫貝爾草原,實力猛增。但這又使得王汗對他的疑懼之心大起。公元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公元1204年,鐵木真消滅瞭乃蠻太陽汗的斡爾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源(今蒙古鄂嫩河)召開忽裡臺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  勃興的蒙古汗國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開始瞭征服世界的征途。首先,為瞭消滅世仇金國,先後於公元1205年、1207年、1209年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迫使其請和,從而積累瞭豐富的攻城經驗。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開始正式南下攻金。公元1215年,蒙古軍占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占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曾經雄霸中國北方的金帝國從此一蹶不振。公元1218年,由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帝國也在成吉思汗追剿乃蠻殘部的進軍中轟然倒塌。  與此同時,中亞的花剌子模帝國在蘇丹摩訶末的帶領下建立瞭一個龐大的伊斯蘭帝國,並試圖向東方發展。公元1219年,其訛答剌城守將將成吉思汗派去通商的450名商人殺害。摩訶末蘇丹傲慢地拒絕瞭成吉思汗懲辦兇手的要求,並殺害瞭前往交涉的蒙古使者。面對著遙遠而陌生的敵人,成吉思汗祭天3日後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瞭戰爭。戰場上的主動權全在蒙古一方。訛答剌城、不花剌城、新都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都城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烏爾根奇)相繼陷落,威震西方的花剌子模帝國面對蒙古鐵騎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統治者摩訶末蘇丹一路向西逃跑,大將哲別、速不臺奉成吉思汗之命窮追不舍,使其逃至裡海孤島病死。哲別、速不臺率軍繼續西進,遠抵克裡木半島,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國紛紛降伏。公元1221年,拖雷占領呼羅珊全境。成吉思汗追擊新蘇丹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公元1222年,在占領區置達魯花赤監治。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起程回國。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公元1227年夏歷7月12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  成吉思汗統一瞭蒙古各部,締造瞭蒙古民族。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瞭基礎,使得後輩們最終完成瞭宋太祖趙匡胤、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都未能完成的統一大漠南北的偉業。他軍事才能卓越,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註重詳探敵情、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成吉思汗作戰具有野蠻殘酷的特點,大規模屠殺居民,毀滅城鎮田舍,破壞性很大,尤其是西征給西亞、東歐等國傢帶來瞭深重災難。  但是,不能不看到成吉思汗對暢通東西方通道所做出的貢獻。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兵鋒隻達印度恒河流域;11至13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抵達兩河流域;漢朝努力經營西域,其勢力隻到達蔥嶺附近;唐代安西四鎮,並沒有越過碎葉地區……東西方都力圖實現歐亞兩大洲的聯系,卻一直隻能是向往。成吉思汗的西征,連同後來幾次西征,終於打開瞭東西方的陸路交通線,並把中原的交通制度推行到通往西方的道路上。在海上交通線出現之前,東西方商旅、使者往來,文化的接觸、交融和互相影響,多由這條道路承擔。  自此,一代天驕將草原的旋律借助雷鳴般的馬蹄傳到瞭西亞東歐,奏出瞭空前絕後的宏偉樂章……分頁:6/6頁  上一頁456下一頁

天驕成吉思汗創中國一夫多妻記錄:史載娶妻44人

  導讀:在中國,談到皇帝們的婚姻時,有一句話廣為流傳,那就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有人從“一夫多妻”制推論出每個皇帝都有數不清的妻妾,換言之,至少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事實果真如此嗎?美國《僑報》對一些史料進行分析後,得出瞭一些鮮為人知的新結論。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系杜撰  三宮,其意本來是指古代諸侯夫人的宮,《谷梁傳·桓公十四年》有“甸粟而納之三宮”的記載,范寧註曰:“三宮,三夫人也。”楊士勛疏曰:“禮,王後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故知三宮是三夫人宮也。”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三宮”指的是諸侯夫人(頂多是個王後),而不是皇帝的妻子。  “六院”疑是從“六宮”演義而來。  “六宮”,本義是指古代皇後的寢宮,後來代指皇後或皇帝的其他妻子。《周禮·天官·內宰》中有“以陰禮教六宮”的記載。鄭玄解釋,皇後寢宮有六,其中一正寢,五燕寢,合起來即六宮。唐人白居易《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漢書·馬皇後紀》:“後辭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宮莫不嘆息。”這兩個“六宮”都是用的引申義。  “七十二嬪妃”來歷不詳,或許是從“三”的倍數而來,或許純是言成數以表其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顯然是個杜撰的說法。那麼,正確的說法是什麼呢?   《二十五史》任何一個朝代的“後妃傳”之前都會有一段大同小異的概述:古者天子娶後,三國來媵,皆有娣姪,凡十二女;諸侯一娶九女,所以正嫡妾、廣繼嗣、息妒忌、防淫慝、塞禍亂也。後亡,則媵為繼室,各以其敘。無三媵,則娣侄繼室,亦各以其敘。繼室者,治其內政不敢正其位號,禮廟無兩袝,不並尊也。魯成風始兩袝,宋國三媵,齊管氏三歸,《春秋》皆譏之。《周禮》內宰,其屬則內小臣、閽人、寺人次之,九嬪、世婦、女禦、女祝、女史、典婦功、典絲、司服又次之。《昏議》稱“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不與《春秋》、《周禮》合。後世因仍其說,後宮遂至數千。(《金史·後妃傳》)相關閱讀推薦:耶律楚材簡介:讓成吉思汗敬也三分的一代奇才!成吉思汗臨終前的遺囑:顛覆後世中國千年格局成吉思汗一生最大敗仗是什麼?將士被俘遭活煮!揭秘:讓成吉思汗也敬三分的一代奇才是誰?揭秘:成吉思汗縱橫亞歐大陸為何唯獨不攻印度成吉思汗陵墓的詛咒顯現:800年詭異詛咒之謎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皇帝的妻子其正式的稱呼應當是:“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別的叫法,如: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婕妤、才人、美人、昭儀、姪娥、八子、充依、良人、采女、淑妃、淑媛、貴人、常在、答應、女史等。  皇帝的妻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隋書·後妃傳》中記載,在隋代“貴妃、淑妃、德妃是為三夫人,品正第一;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是為九嬪,品正第二;婕妤一十二員,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員,品正第四,是為世婦;寶林二十四員,品正第五;禦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是為女禦,總一百二十,以敘於宴寢” 。  從以上資料可明顯看出,皇帝的妻子不能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稱之。   成吉思汗妻子最多  皇帝的妻子,是一個外圍可寬可窄的概念。  從廣義上說,凡是宮裡的女子(皇帝本人的親生母親及女兒除外)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但若是如此劃分,則嫌太過寬泛。事實上皇宮裡百分之九十的女子是不能得到皇帝垂青的,唐詩、宋詞中有許多關於宮中怨女的描寫。所謂“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白居易)”,所謂“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蘇逢)”,真是舉不勝舉。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因此,這些在皇帝的勢力范圍之內的女人並非全算皇帝的妻子。有人專門對正史所載皇帝的妻子(包括“妾”)做過統計,結果發現,富有四海的皇帝們既有一夫多妻的,也有一夫一妻的。本處所說的“一夫一妻”是指在官修正史中除瞭“一妻”以外再沒有別的妻子的。  這裡面有可能存在著兩種情況。一種是這些皇帝們真的是一夫一妻,如五代十國時南吳的讓帝楊溥。此人雖然名為皇帝,實際上還不如一個囚徒,舉個例來說,他常常挨打,被其手下的大臣說揍就揍,這種囚徒似的皇帝根本不敢娶幾個老婆。再如元朝的寧宗皇帝懿璘質班,他死時隻有七歲,其妻答裡也特迷失與他同年,小小年紀有一個老婆可能都形同虛設,根本不可能多“配備”更多的妻子。另外一種情況是這個皇帝本來一夫多妻,但由於正史中隻留下眾多美人中的一個人的芳名,後人無從知曉。  一夫多妻者中的“多”字上限在44個,創此“中國紀錄”者是元太祖成吉思汗,最少者不過2人。不同的朝代“多”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在明代以前(包括明代),各個大的帝國諸任皇帝中總是“一夫多妻”與“一夫一妻”並存,惟有清代12任皇帝全部一夫多妻。   過去人們常說“多妻多子多福”,且不說妻子一多,難免會有爭風吃醋、勾心鬥角之事發生,而且多妻也未必多子。如南宋高宗皇帝趙構有妻7人,卻沒給他產下一個子嗣,到瞭最後,還得從族人秀王趙子稱那裡過繼來一個義子繼承皇位,這個義子就是南宋第二任皇帝孝宗趙伯琮。明熹宗朱由校有妻4人,也沒留下一個子嗣,帝位隻好留給他的弟弟朱由檢(崇禎)。清穆宗載淳(同治)有妻5人,也沒有留下一個子嗣,帝位隻好由其堂弟兼表弟載湉(光緒)繼承。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有人開玩笑說,因為是周公定的周禮,而不是“周婆”定的周禮,所以,一夫多妻似乎成瞭一件亙古不變的常理。但並非所有的正宮皇後(皇帝的正妻)都能對此容忍,一個最有名的例子是隋文帝楊堅的正牌妻子獨孤皇後,她與丈夫結婚時就逼丈夫表態“誓無異生之子”。楊堅當瞭皇帝之後,有一次“花”心大起,臨幸瞭一個復姓尉遲的宮女,獨孤氏立即采取斷然措施,將尉遲氏處決,保住瞭丈夫與她一夫一妻的局面。但她一去世,隋文帝就又冊立瞭好幾個妻子。  檢閱古今史籍(正史),從未發現有哪一位皇帝曾經有過“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以前的一些通俗文學作品以及民間口頭文學中,常常把隋煬帝楊廣和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顏亮“提”出來示眾,說他們如何如何地荒淫,有成千上萬的妻妾。這種誇大其辭一方面可能是由於無知和誤解,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創作者們所帶有的一種灰色的欣賞心理。  中國歷朝開國皇帝娶妻多少  秦始皇無記載。  西漢高祖劉邦有妻5人,她們是:高皇後呂雉、戚夫人、趙夫人、管夫人、孝文太後薄氏;東漢光武帝劉秀有妻2人,她們是光武皇後郭聖通、光烈皇後陰麗華。   三國時代:魏文帝曹丕有妻2人,她們是:文昭皇後甄洛、文德皇後郭女王;蜀昭烈帝劉備有妻3人,她們是:昭烈皇後甘氏、穆皇後吳莧、孫夫人;東吳大帝孫權有妻7人,她們是:夫人謝氏、夫人徐氏、皇後潘氏、皇後朱氏、大懿皇後王氏、敬懷皇後王氏、夫人袁氏。  西晉武帝司馬炎有妻6人;東晉元帝司馬睿有妻3人。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南北朝時期:  南朝宋武帝劉裕有妻3人;南齊高帝為一夫一妻;梁武帝蕭衍有妻子3人;陳武帝陳霸先有妻2人。  北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有妻3人;文宣帝高洋有妻3人;北周孝閔帝為一夫一妻。  隋文帝楊堅有妻3人。  唐高祖李淵為一夫一妻。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太祖朱溫有妻3人;後唐莊宗李存勖有妻4人;後晉高祖石敬塘為一夫一妻;後漢高祖劉知遠為一夫一妻;後周太祖郭威有妻4人。  北宋太祖趙匡胤一夫三妻;南宋高宗趙構有妻7人。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為一夫一妻。

成吉思汗的兒子 揭秘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兒子們

  成吉思汗的兒子:孛兒隻斤·鐵木真,歷史上蒙古帝國的締造者,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傢和軍事傢。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接下來由小編來探秘下成吉思汗的兒子。  說起元朝的皇帝,大傢最熟悉的應該是在毛澤東心目中“隻識彎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和定都北京、改國號為元的元世祖忽必烈,於是有不少人就想當然地以為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兒子,實際上他們之間是隔著一代人的,這代人當然就是成吉思汗的兒子們。  成吉思汗記錄在案的嫡生兒子共有四個,分別是術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他們和他們的兒子們有的曾經監國執政,有的繼位當瞭蒙古大汗,有的率兵西征,創建瞭和蒙古汗國不相上下的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各自有著或精彩,或悲壯,或荒唐的人生經歷。  術赤雖然是成吉思汗的長子,但他的出身一直很有爭議。當年,鐵木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力量還不夠強大的時候,他的妻子孛兒臺被敵人蔑兒乞部俘虜,並被迫做瞭別人的老婆。數月後,鐵木真借助札木合、王罕的大軍消滅瞭蔑兒乞部,孛兒臺得以回到成吉思汗身邊,而術赤就是在孛兒臺返回途中出生的。因為從孛兒臺被俘到她生下術赤,時間不多不少正好九個月,所以術赤究竟是孛兒臺在被俘前所懷還是被俘後懷上的,一直眾說紛紜,但深明大義的成吉思汗對術赤和別的兒子一視同仁,從未慢待。  1213年,蒙古軍兵分三路進攻金國,術赤和二弟察合臺、三弟窩闊臺率右路軍攻打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州縣,連克雲內、東勝、武州、朔州等地。1218年,術赤又獨自領兵討平吉利吉思等部落的反抗。次年,他參加西征,領軍攻下昔格納黑、八兒真(都位於現在的哈薩克斯坦)、氈的(位於錫爾河北岸)等地,接著和察合臺等部會師,攻下花剌子模首都玉龍傑赤(今土庫曼斯坦的尼亞烏爾根奇)。後來,術赤因和察合臺矛盾激化,便擅自還師,回到瞭自己的封地——從欽察草原到花剌子模的廣大地區。   1227年,術赤病逝,他的次子拔都在兄弟們的擁戴之下繼承父親的位置成瞭大汗。  拔都是蒙古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他繼承父位後於1235年率領四大傢族的年輕宗王們統兵遠征欽察、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國,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征戰,拔都征服瞭上述諸國(匈牙利國因為窩闊臺大汗去世而未全部征服),最終建立瞭東起額爾齊斯河,南至裡海,西達斡羅思,北迄伏爾加河上遊,面積廣大,地大物博的金帳汗國。  察合臺是成吉思汗的次子,但他一直自視為父親的長子,把術赤看做“蔑兒乞野種”,這也是他和術赤不和的主要原因。相關閱讀推薦:鐵木真簡介 蒙古帝國可汗成吉思汗鐵木真生平托雷死亡之謎:成吉思汗的兒子托雷是怎麼死的成吉思汗死後誰繼位 成吉思汗為何傳位給三子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是不是他的親生兒子?成吉思汗之死:解讀成吉思汗三道著名的遺囑成吉思汗的大兒子簡介 孛兒隻斤·術赤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察合臺和術赤一樣在滅金和西征中立下瞭赫赫戰功,所以成吉思汗把畏吾兒(即維吾爾)以西直至阿姆河之間的草原地區(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新疆地區)分封給他。這就是歷史上的察合臺汗國。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察合臺受命留守蒙古大斡耳朵。雖然察合臺和長兄術赤不和,但他和三弟窩闊臺相處非常融洽,所以父親成吉思汗逝世後,察合臺就遵照遺命擁戴窩闊臺登上大汗之位,並親自帶頭執臣屬之禮。窩闊臺即位之後,作為哥哥的察合臺一直謹守臣下禮節,維護大汗尊嚴,深受窩闊臺信任。另外,察合臺熟悉法令,執法嚴峻,窩闊臺對他極為尊重,每逢汗國大事,必先遣使咨詢商議,征得他的同意後才有所行動。  1241年5月,察合臺先窩闊臺七個月病逝。後來,元世祖忽必烈見自己的祖父、父親、大伯父、三伯父都有瞭皇帝的稱號,便懷著同情之心追謚二伯父察合臺為元聖宗忠武皇帝。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術赤和察合臺之間的矛盾成就瞭窩闊臺的輝煌——成吉思汗既不想傷害長子術赤,也不想傷害內心不承認術赤長子地位的察合臺,於是他在遺囑中把大汗之位傳給瞭三兒子窩闊臺。  令人奇怪的是,成吉思汗指定的繼承人窩闊臺卻不能順利登上大汗之位,因為蒙古的庫裡爾臺制(部落議事會制度)仍然在起作用,窩闊臺必須等待庫裡爾臺大會的最後決定。在王位空缺的兩年內,由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監國攝政,因為按照蒙古舊制,父親的財產應由最小的兒子繼承。  成吉思汗逝世兩年後,即公元1229年的秋天,庫裡爾臺大會勝利召開,在會上推選新大汗成瞭最重要的議題。王公大臣們有的主張恪守舊制,立幼子拖雷,有的主張遵守成吉思汗遺命,立三子窩闊臺。當時,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已死,二子察合臺全力支持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勢單力孤,所以在四十天的馬拉松會議之後,窩闊臺取得瞭最後的勝利。  窩闊臺能夠成為成吉思汗的繼承人,也得益於他的性格和能力。他做事“量時度力”,很少犯錯,做人公正謹慎,善於決斷,而且慷慨大方,樂善好施,在四兄弟中最有主政能力,在軍民中也很有威望。  窩闊臺執政的中前期,他在名相耶律楚材的輔佐之下,完善法令,安撫百姓,滅掉金國,西征歐洲,震撼瞭整個歐亞大陸,以至於現在美國高中的歷史試卷中還有這樣的問題:窩闊臺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但是,窩闊臺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人,他人性中殘忍、暴虐、貪婪、荒淫的一面也很突出,特別是在他的統治後期。  窩闊臺在征戰過程中有多次屠城的暴行,死在他命令下的士兵、百姓據說多達兩千萬,中亞文化名城花剌子模就毀在他的手裡。進入晚年後,窩闊臺逐漸變得沉湎酒色,縱情享樂,成瞭一個驕奢荒淫的昏君,結果搞得天怒人怨,舉國不安,自己最終也因為酒色過度而一命嗚呼。  窩闊臺的殘忍還表現在他對親兄弟拖雷的心狠手辣、冷酷無情上。   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嫡子,自幼隨父征戰,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公元1213年,二十歲的拖雷率兵攻占金國德興府(今河北省涿鹿縣),後又隨父親成吉思汗攻克金國的雄、霸、莫、河間等河北州郡和山東各州郡。公元1219年,拖雷與父汗統率主力西征。他們穿越沙漠,跨過阿姆河,占領瞭中亞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區。  公元1127年,成吉思汗死後,相當於蒙古國議會的庫裡爾臺大會按照祖制讓拖雷暫時監國,以便將來在新一屆大會召開時繼承汗位,但是,後來在庫裡爾臺大會上,因為二哥察合臺堅決支持三哥窩闊臺,拖雷最終遵照成吉思汗的遺旨,讓窩闊臺登上瞭大汗的寶座。  拖雷曾經監國執政,曾經控制掌握著蒙古國百分之八十的軍隊,因此,即使他承認瞭窩闊臺的大汗地位,願意做三哥的左膀右臂,心機頗重的窩闊臺仍然對他心存芥蒂,將他視為汗位的最大威脅。  公元1230年,即窩闊臺繼位的第二年,拖雷和窩闊臺分兵攻打金國。公元1231年冬天,拖雷在均州三峰山(在今河南禹州境內)乘雪夜天寒盡殲金軍主力部隊,乘勝攻占瞭河南諸郡,隨後與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窩闊臺軍會合,共慶勝利。  拖雷剛剛立下的赫赫戰功引起瞭窩闊臺更深更重的猜忌,表面的觥籌交錯、舉杯言歡掩蓋瞭窩闊臺已經浮起的殺心。  班師回朝途中,窩闊臺假裝得瞭重病,拖雷來看望他。窩闊臺安排好的巫師念著咒文,將窩闊臺的疾病滌除在水杯中,拖雷為瞭表示對兄長和大汗的愛戴,拿起杯子祈禱,祝窩闊臺早日恢復健康,並喝下瞭杯中除病的水。很快,窩闊臺病愈,拖雷告辭回營,但幾天後拖雷卻不明不白地死瞭,因為窩闊臺指使巫師在拖雷端起的水杯裡下瞭毒。  躺在龍床上的窩闊臺看見拖雷喝下毒水時,臉上肯定露出瞭殘忍狠毒、陰險可怕的笑,但他並沒有笑到最後,笑到最後的是被他害死的拖雷,更準確地說,是拖雷的妻子和兒子們。  1241年,窩闊臺死於好色酗酒,他一死,他的老婆、兒子、兒媳、孫子陷入瞭爭權奪利、互相拆臺的混亂狀態,搞得傢不像傢,國不像國,最後,一直在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拖雷傢族異軍突起,拖雷的長子蒙哥在金帳汗國大汗拔都的支持下通過庫裡爾臺大會登上瞭汗位。蒙哥去世後,他的弟弟忽必烈順利繼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既政績卓著,又得享長壽的元世祖。  拖雷的另一個兒子旭烈兀也非常有出息,他在蒙哥和忽必烈兩位兄長的支持下,滅掉瞭都城在今伊拉克巴格達的黑衣大食,建立瞭東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包小亞細亞,南抵波斯灣,北至高加索山的伊爾汗國。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簡介 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

  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成吉思汗,蒙古著名的英雄,一生戰功赫赫,滅國無數,為以後元朝的建立奠定瞭雄厚的基礎。成吉思汗的死一直是歷史上的謎團,那麼成吉思汗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孛兒隻斤·鐵木真(1162—1227),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遊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國稱帝,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輦谷。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謚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謚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死因傳說  雖然歷史書上講成吉思汗是病死的,但歷史的真實是非正常死亡。不過,關於成吉思汗的死亡原因,卻有不同的說法。其中,西夏王妃咬死說或窩闊臺毒死說可能性最大。  1、西夏王妃咬死說。《蒙古源流》記載,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西夏乞降,並根據成吉思汗的要求獻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西夏王妃對成吉思汗深惡痛絕,在成吉思汗猥褻她時,一口將成吉思汗的下體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當日殞命。  2、被雷劈死說。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電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親生氣導致母親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別害怕雷電,1227年夏,成吉思汗誤入雷區,被雷電擊中致死。  3、被馬踩死說。蒙古人撰編的《蒙古秘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汗墜馬。”墜馬之後,被後面的馬踩中而死。  4、中箭說。1227年初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戰時膝部中瞭毒箭,最終致命。意大利著名旅行傢馬可·波羅在自己的遺著中認為:成吉思汗死於箭傷。《聖武親征錄》說,成吉思汗受箭傷有三次:1202年闊奕壇之戰、1212年攻西京之戰、1226年攻西夏時膝部中箭。估計最後一次箭傷對其身體影響較大。《世界侵略者傳略》、《史集》、《元史譯文》、《綱目譯文》等國外、國內書籍都說“汗病八日死”。  5、中毒說。民間另有傳說,“中毒說”這種說法,來源於《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是十三世紀意大利商人,於1275年到達中國。其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當政時間,在元朝有過17年的交往。其在遊記中記敘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瞭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勢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成吉思汗對窩闊臺越來越不滿意,想改立拖雷為儲汗,窩闊臺為維護自己的汗位,與成吉思汗喝酒時,下藥將成吉思汗毒死。相關閱讀推薦:成吉思汗的後代 揭秘現今的成吉思汗的千萬後裔成吉思汗的兒子 揭秘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兒子們托雷死亡之謎:成吉思汗的兒子托雷是怎麼死的成吉思汗死後誰繼位 成吉思汗為何傳位給三子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是不是他的親生兒子?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最終結局 死後秘不發喪

  成吉思汗的結局: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他氣貫長虹的戎馬生涯中,誰也想不到他會與小小的西夏王國產生難解難分、生死相關的聯系。歷史上,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鐵騎摧毀瞭西夏王國,他自己卻在6次征討西夏、即將大獲全勝之時,於歸程中在西夏境內的薩裡川命歸黃泉。那麼,西夏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封建王朝?成吉思汗為何要六征西夏?  黨項建西夏  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個與宋、遼(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區,地處我國西北部,所以,歷史上稱之為“西夏”。  西夏是公元11世紀至13世紀以古代羌族的一支——黨項族為主體,包括部分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封建割據政權。如果從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在今陜西北部建立夏州政權算起,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滅亡為止,西夏王國曾有347年的悠久歷史;如果從1038年李元昊稱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也有189年的歷史。   黨項族是如何發展壯大起來的呢?據史料記載,黨項族原來居住在今四川、西藏、青海等省的交界地區,占據的區域“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界春桑,北鄰吐渾,有地三千餘裡”。他們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過著“不知嫁穡,土無五谷”的原始遊牧部落生活。唐朝初年,逐漸向今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遷徒。唐朝末年,定居在夏州(今陜西橫山縣西)一帶的黨項族平夏部,參加瞭唐朝對黃巢農民起義軍的鎮壓,其酋長拓跋思恭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爵號夏國公。從此以後,逐漸形成為一支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  宋朝初,黨項貴族李繼遷(拓跋恩恭後裔)附遼抗宋,遼國封其為西平王。1002年,李繼遷攻占今寧夏靈武市西南的靈州為西平府,並因其“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遊,扼守西陲要害,且百姓習華風,尚禮好學”等諸多優勢,就此定都於西平,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為西夏建國奠定初步基礎。之後,李繼遷之子李德明將都城由靈州遷到懷遠鎮(今寧夏銀川市),改名興州。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即位,自號“嵬名”,自稱“吾祖”(即可汗之意),並升興州為府,定名興慶府,後改稱中興府。1038年,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王朝。在嵬名仁孝統治的54年中,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瞭頂峰。  蒙古汗目的崛起  13世紀初,蒙古部乞顏酋長鐵木真以傑出的軍事才能,擊敗瞭西起阿爾泰山、東至興安嶺,南起陰山北麓、北至貝加爾湖的漠北草原各遊牧部落,於1206年創建瞭蒙古汗國,結束瞭漠北數百年的分裂歷史。  剛剛建立起來的蒙古汗國,規模不大,國力也不強,遠不如臨近的金國和花刺子模國,甚至不如西夏和西遼。尤其是強大的金國的存在,對蒙古汗國的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的威脅。金國長期以來對蒙古部實行“減丁”政策,曾經殺害過成吉思汗的曾祖——蒙古部的首領俺巴孩汗。因而,成吉思汗與金國有著刻骨的世仇之恨,滅金之志早已有之,但這時蒙古汗國的國力較弱,需要進一步壯大自己,否則,隨時都有被金國扼殺在搖籃裡的危險。為瞭進一步鞏固和壯大自己的汗國勢力,為滅金創造有利條件,成吉思汗首先向臨近的還未能降服的國傢、部落派遣使者招諭、勸降,以便發動一次擴張疆域的戰爭。  西夏與金國相比較,隻有城塞防守而無長城之防護,這對蒙古騎兵來講毫無繞道避險之處,更無遭受遲滯之虞。由於西夏國地處金源邊堡長城西端,先征服西夏之後,可以從長城西端和西夏東境之間隙進攻金國,這樣既避開長城之防,又保障瞭側翼安全,一舉兩得。先滅西夏,可以從西邊對金實施戰略包圍,砍斷金國的右臂;可以獲取大量財物以增強實力;可以求實踐而練兵,提高軍隊戰鬥力。故此,從1205年到1227年,成吉思汗先後6次對西夏進行瞭長期的征戰。相關閱讀推薦: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簡介 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成吉思汗的兒子 揭秘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兒子們托雷死亡之謎:成吉思汗的兒子托雷是怎麼死的成吉思汗死後誰繼位 成吉思汗為何傳位給三子成吉思汗手下大將:成吉思汗手下蒙古四傑是誰?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六征西夏  成吉思汗征滅西夏前後經歷23年,時間延續如此之久,並非蒙古軍無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間,他征服和統一瞭境外諸部落。南攻北伐,東征西討,滅國四十。在此轉戰南北的長期而激烈的戰鬥過程中,可以說,成吉思汗無暇顧及西夏之事,更無全力進攻西夏的可能,隻有從西域還軍後才能騰出手來進攻西夏。另一方面,西夏始終不甘心臣服於蒙古汗國,每當蒙古軍出兵攻打時,在力不能支的情況下,則無奈求和歸降,一旦勢力有所恢復,形勢對自己有利和有機可乘時,就“禮意漸疏,消極納貢”,“陰結外援,蓄異圖”。在23年的戰爭中,西夏毀約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於西夏的偽降,使情況更加復雜化,形成瞭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加之蒙古軍遠征歐、亞的廣大地區,無法盡早地解決西夏問題,這就是成吉思汗征滅西夏的戰爭為何用時較長的根本原因。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資、攫取經濟利益。因此,采取瞭淺嘗輒止的策略,攻克力吉裡寨(今中衛縣)後迅速撤回,但擴張的企圖顯而易見。1207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在夏境擄掠數月,因糧草不濟而退兵。1209年3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再攻西夏。在賀蘭山中段的克夷門遭到夏軍重創,蒙古軍傷亡慘重,相持兩個月以後,蒙古大軍還是包圍瞭中興府。夏國主親自上城督戰,守城將士拼死防禦。兩個月後,蒙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漲之機,引水淹城。中興府被圍困達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無數。後來,城墻坍塌,決堤的河水四溢,蒙古軍隊也受到洪水的淹溺,在萬般無奈之時,借夏主納女求和之機,順水推舟,同意退兵議和。  1218年12月、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兩次調集兵力伐夏,西夏兩位國主遵頊、德旺雖調兵遣將拼死抵抗,皆因軍事實力過於懸殊而屢戰屢敗,以請降遣人質作為條件,換取蒙古軍退兵。此間,西夏軍隊廣大將士誓死保衛自己的疆土,打過不少勝仗,給蒙軍以沉重打擊,一度極大地鼓舞瞭西夏軍民的鬥志。但是,就蒙夏之間整個戰局而言,還是以西夏王國盡失西域的河、瓜、甘、肅、涼諸州而告終。   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勝利後,借口西夏遲遲不納人質,以65歲高齡親率大軍第六次攻打西夏。在搶占黃河九渡、攻克應理城後,兵分兩路向西夏都城挺進。11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攻靈州,夏末主派遣大將率10萬大軍緊急赴援,途中被蒙古軍隊擊敗。已廢太子德任率領固守靈州的夏兵與蒙古軍隊進行死戰,戰鬥激烈的程度為蒙夏作戰以來所少見。最後因夏兵傷亡慘重而失敗,靈州失陷。成吉思汗對西夏軍民的拼死抵抗十分惱火,於12月命令蒙古軍隊攻克鹽州,並派兵四處搜索,燒殺搶掠,夏民“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  大汗逝去,西夏亡  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中興府,自己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黃河進攻積石州,以徹底卡斷夏軍後路。夏軍日夜在都城堅守、抵抗。多次打退蒙軍的進攻。5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因天氣炎熱,在六盤山避暑休整,派人前往中興府諭降。6月,西夏境內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瞭抵抗能力。西夏末主走投無路,隻得派遣使節告諭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  7月,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區的清水(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重病,病中立下遺囑:死後暫秘不發喪,待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統統殺掉。成吉思汗太熟悉西夏的一貫作風,20多年的交手使他再也不會相信西夏的“改邪歸正”。不久,末主投降蒙古,蒙軍帶著末主及幾位夏將行至薩裡川時,成吉思汗病亡。為瞭防止夏主生變,蒙古軍隊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夏末主等殺死,並一舉蕩平中興府。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後隕落在與小國西夏的征戰途中,可見,西夏對於成吉思汗來說是有著不解之緣的。成吉思汗6次攻打西夏的戰爭也成為蒙古帝國戰爭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世界征服者 縱橫歐亞大陸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歷史上最偉大的、常常也是最有利可圖的事業,並不是創建一傢企業,而是建立一個帝國。如果時光倒流,我們在1170年的漠北草原上遇到這個九歲的孩子,根本無法預見到他未來震驚世界的成功:那一年他父親被仇敵毒死,孤兒寡母被親朋拋棄,依靠掘草根、拾果子、打土撥鼠來度日,用他母親的話說,“我們除瞭影子之外無夥伴,尾巴之外無鞭子”。此外,他是個文盲,甚至不算特別勇敢,也沒有有力的追隨者,因為爭奪一條魚的糾紛,這個野蠻少年還殘忍地射殺瞭傢裡唯一敢反抗他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在戰亂頻繁的漠北高原上,他所帶領的小傢族處於絕對劣勢,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機會。  但在三十多年後,他以“成吉思汗”的名字震撼瞭整個歐亞大陸,由他指揮的蒙古騎兵無情地侵入從東歐到朝鮮的幾乎所有文明核心區,建立起迄今為止幅員最為遼闊、也是史上唯一一個橫跨整個歐亞大陸的大帝國,被稱為“世界征服者”,所獲財富不計其數。他那奇跡般的勝利,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草原上的領袖鐵木真,這位手握黑血塊降生的蒙古領袖,在一開始並不註定成為“世界征服者”。雖然世人通常首先註意到他那罕見的軍事天才,但對他一生的業績來說更重要的也許是其政治才幹——這是早年的不幸回饋給他的最大禮物。從青少年時代起,他就竭盡全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奮起參與草原上的政治活動。他並沒有忘記九歲時父親臨死前訂下的親事,在十七歲那年迎娶瞭孛兒帖(日後她所生的四個兒子都將成為蒙古帝國的傑出人物);然後將妻子陪嫁的黑貂皮襖(這是他當時為數不多的珍貴財產)獻給父親當年的好友、克烈部首領汪罕,後者愉快地接受瞭他的尊敬,將他視為義子,答應鼎力幫助他的事業——雖然汪罕終將為此後悔。不論如何,在汪罕和結拜兄弟札木合的幫助下,鐵木真擊敗仇敵蔑兒乞惕部,事業從此大有轉。   他的征服事業首先取決於他能否組織起一個戰無不勝的堅實團體。從青年時代起,他就顯露出一種令人驚異的堅強品性,能折服一切接近他的人。他最初的追隨者博爾術與他本來素昧平生,在他追逐盜馬賊時偶遇,便一見傾心,他們之間這種命運的結合,至死未變。這仿佛一個滾雪球效應:越來越多的人傾慕這位青年領袖的統率能力、公平公正、對朋友的忠誠和對效勞者知恩必報的品格,主動前來投奔他。戰亂中的蒙古人,也是在“用腳投票”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互相征戰的部落領袖們的觀感。  事實上,正是這種道德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瞭他後來的事業。在他被推舉為成吉思汗之後不久,他和札木合之間的戰爭因下屬爭奪馬匹的糾紛而爆發。結果戰勝者札木合用七十口大鍋烹煮擒獲的敵軍首領,這種不必要的殘忍刑罰非但沒有起到懾服俘虜的目的,反而使幾個重要首領離開札木合,投奔成吉思汗。結果成吉思汗雖然在軍事上失敗,卻取得道義和政治上的重大勝利,贏得越來越多的追隨者,不斷取得對乃蠻部、塔塔爾人、以及克烈部的勝利。  成吉思汗絕不是一個沒有頭腦的野蠻人,每一次戰爭他都會使自己的行為合法化:他指責札木合背叛盟誓、對汪罕則有史詩般的“成吉思汗的聲訴”、對金朝的戰爭是為瞭復仇。而他向中亞的擴張序曲甚至更像是一次道義上的自衛:1219年,成吉思汗派遣的有500峰駱駝馱運金銀、中國綢緞和珍貴皮毛的商隊,由450名商人率領西進,被花剌子模邊境軍人以間諜為名屠殺,貨物全被沒收,此即“訛答剌慘案”。成吉思汗要求交出犯罪的地方長官、並賠償損失,結果其使者被處死,隨從被割去胡須,他這才震怒之下率大軍西征,一舉滅亡花剌子模汗國。相關閱讀推薦:成吉思汗不選長子接班原因:懷疑術赤不是親生成吉思汗幾個兒子?成吉思汗四子托雷死於誰手成吉思汗的死因的五種離奇說法:成吉思汗之死成吉思汗陵墓:成吉思汗陵創世界哪十項之最?探尋成吉思汗陵墓詛咒是否存在? 成吉思汗墓之謎

野狐嶺大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大破金軍經典之戰

  野狐嶺大戰:野狐嶺大戰,名為大戰,是因為這一戰的價值決定瞭歷史,不是因為在這裡舉行瞭一場30萬人對7、8萬的大沖殺,它其實是一連串的戰鬥組成的一個戰役。就好像官渡之戰這個戰役先後最起碼有白馬、延津、官渡、烏巢四個戰場,但因曹操堅持與袁紹主力在官渡一線對峙奠定勝負基礎而得名一樣。野狐嶺大戰得名的來由也是如此。  由於野狐嶺大戰是在中都西北地區進行的一系列戰鬥組成,所以它被史官賦予瞭很多名字,譬如:獾兒嘴大戰,這是以木華黎突擊的具體地段而命名;澮河堡之戰,這是蒙古軍最終追殲金國主力的戰場地點為名;之所以現在大部分口徑統一為野狐嶺大戰,是因為正是野狐嶺,決定瞭金國北方戰局的全盤崩潰。  1210年,成吉思汗正式斷絕和金國的歲貢,1211年二月,在怯綠連河誓師,親率大軍南下,蒙金戰爭開始。近十萬人的行動必定有大量蛛絲馬跡,但金國對待此事的態度一直很松懈,甚至禁止百姓談論北方邊事,得知這一消息金主才開始倉促佈置,他一面調集軍隊向北方佈防,一面求和延緩時間。  金國的主力,也就是這時候開始調動的。衛紹王以平章政事獨吉思忠(獨吉千傢奴),還有完顏承裕(完顏胡沙)行省事於西北路,率領金國主力向中都北的桓州、昌州、撫州(內蒙河北交界處)運動,並授予西京留守紇石烈執中(胡沙虎)行樞密院事,西京也就是現在的大同,打算依托界壕邊堡在中都西北和西南跟蒙古人打防禦戰。   正如官渡之戰的起點是袁紹自黎陽南下一樣,野狐嶺大戰的起點此刻就已經開始瞭。獨吉思忠率領主力抵達北部後,第一件事就是加固界壕修築邊塞,他看300公裡界壕雖然有城墻,但沒有女墻副壁,所以組織軍兵調集民夫大修土木工程,打算用這種辦法來阻止蒙古軍南下,號稱“用工七十五萬”。相關閱讀推薦: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世界征服者 縱橫歐亞大陸成吉思汗不選長子接班原因:懷疑術赤不是親生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裡朝見成吉思汗幾個兒子?成吉思汗四子托雷死於誰手成吉思汗的死因的五種離奇說法:成吉思汗之死成吉思汗陵墓:成吉思汗陵創世界哪十項之最?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但是這種消極防禦法除瞭勞民勞兵降低戰鬥力和挫傷士氣外一無所獲,重新修繕長達300公裡的界壕邊塞費時費力,而實際上隻要集中兵力突破一點,整條300公裡的防線就會全落空。成吉思汗就是這麼幹的:分兵三萬給三個兒子去打西京牽制紇石烈執中,自己集中七八萬的兵力重點突破烏沙堡後發揮機動作戰的優勢繼續迅猛推進又奪烏月營,獨吉思忠苦心構築的300公裡界壕就這樣泡瞭湯。  烏沙堡陷落的消息傳到中都,衛紹王解除獨吉思忠指揮權,改由完顏承裕主持軍事。因為蒙古軍推進的速度迅猛無比,所以完顏承裕被迫倉皇撤退,他被蒙古軍隊的機動靈活震懾,擔心成吉思汗可能繞過進軍主力徑直襲擊空虛的中都,所以主動放棄桓、昌、撫三州的堅固城墻,徑直退往野狐嶺一線,打算憑借山勢來阻擋蒙古軍。成吉思汗的倒土跑馬上城,也就是這時候在兵力空虛人心惶惶的桓、昌、撫三州實行的。其實這法子其笨無比,充分說明瞭當時剛出草原的蒙古軍隊缺乏器械的攻堅能力之弱,但同時也很能凸現出蒙古將士一往無前的銳氣和堅忍不拔的鬥志。  完顏承裕沒有以大兵力跟蒙古人決戰,也不敢困守城市讓出通向中都道路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但他若是能一面以相對優勢的兵力譬如十五萬左右來防禦野狐嶺,同時在三州留下數萬兵力打城池防禦戰,不難給蒙古人造成重大傷亡,那樣成吉思汗前進仍有金軍主力橫路,同時三州不克後路堪憂,有可能就退兵或者改道。  而完顏承裕率退守野狐嶺的做法,實際上是把三個富裕殷實滿是糧食和人口的城池白白送到瞭蒙古人的嘴裡,讓成吉思汗下一步的進攻再無後顧之憂。且桓州是金國牧監之地,完顏承裕不戰而退使成吉思汗輕易拿下桓州,取牧監的軍馬數百萬分給諸軍,從此蒙古軍勢大振,而金人騎兵自此幾乎枯竭。就算是棄城退守也沒他這樣棄的沒水準的,好歹也該堅個壁清個野吧。   成吉思汗抓住時機,掃蕩三州後,向野狐嶺進兵。此時金機動兵團數字不詳,又說三十萬,有說四十萬,完顏承裕讓他們分據險要,嚴防死守。這個主意貌似不錯,山地作戰小兵力憑借地形就能抵擋大軍,同時也讓蒙古騎兵陷入無用的境地,但其實是犯瞭跟獨吉思忠修300公裡界壕同樣愚昧的錯誤。  山勢地形雖然能加強軍隊防禦能力,但同時也是分散自己的兵力,將領指揮傳達的速度,還有軍隊互相救援的速度都大打折扣,敵人隻要一路重兵突破下去,其他險要的己方兵力相當於全部閑置,因此絕不是大兵力決戰的好地方。完顏承裕在野狐嶺一線分據險要的做法其實是自己分散瞭自己的兵力,自掘墳墓。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成吉思汗發現瞭完顏承裕這樣做的缺陷,仍采取重兵一路突破的做法,使木華黎率八魯營自獾兒嘴通道發起猛烈突擊,因為山勢險要,蒙軍全部下馬步戰,憑借高昂的鬥志和銳氣殺得金軍大敗,木華黎部一路沖殺,直向完顏承裕的中軍指揮部突過去。  完顏承裕這時可以說已經喪失瞭大部分的軍事指揮能力,大部分的軍隊分散在野狐嶺各個山口險要,根本來不及聯絡調動,更別提支援瞭。而前方兵敗如山倒,蒙古人來勢太快太猛,他隻得拉起手頭能調動的部隊向宣德方向逃走,主將下落不明,兵力再龐大也沒用,金兵軍心渙散,紛紛逃走,被蒙古人漫山遍野追殺,死者蔽野塞川,30萬主力就是這樣瓦解的。  完顏承裕手頭還有數千人,在逃亡的路上不少潰散的兵馬又跟他匯合,到瞭澮河堡時總算重新集結瞭數萬人,但他來不及喘息,成吉思汗親率追兵趕到瞭。最後的決戰地就是這個澮河堡,圍困和又激戰瞭三天後,金兵喪失瞭最後的抵抗能力,成吉思汗親率3000精騎突入敵陣,隨即數萬蒙古軍對金兵發起全面總攻,鮮血染紅瞭澮河川,完顏承裕隻身逃走,他倒是撿瞭一條命,隻是從此金國的中央機動兵力已不復存在,中原成瞭蒙古人來去自如的屠宰場。  完顏承裕當然是個庸將,早在守備野狐嶺的時候這傢夥就開始盤算著退路,當時三州和周邊的地主豪族聯絡他,說願為和蒙古交戰的前驅和眼耳,這廝卻隻顧向他們盤問去宣德的路程不問其他,於是諸豪帥失望而歸,後轉投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席卷口外三州後,這傢夥變得相當怯懦,已經早在心理上被打敗瞭,事先就留好瞭退路準備溜號瞭。最糟糕的是,金國的庸將絕不止他一個。就連戰績顯得比較牛的完顏天驥,也就是蒙古第一次圍攻中都時的金國中都守將,其實也是個顧頭不顧腚的主兒。   八月間野狐嶺大戰結束,蒙古軍順勢拿下德興府,而後一直沖到現在的延慶(註意,是沖不是打),居庸關守軍直接棄關跑瞭,蒙古軍於是順利越過居庸關直抵中都。這場大戰後,曾經不可一世的女真人元氣大傷,不久後就在蒙古和南宋夾擊下滅亡。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野狐嶺大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大破金軍經典之戰

  野狐嶺大戰:野狐嶺大戰,名為大戰,是因為這一戰的價值決定瞭歷史,不是因為在這裡舉行瞭一場30萬人對7、8萬的大沖殺,它其實是一連串的戰鬥組成的一個戰役。就好像官渡之戰這個戰役先後最起碼有白馬、延津、官渡、烏巢四個戰場,但因曹操堅持與袁紹主力在官渡一線對峙奠定勝負基礎而得名一樣。野狐嶺大戰得名的來由也是如此。  由於野狐嶺大戰是在中都西北地區進行的一系列戰鬥組成,所以它被史官賦予瞭很多名字,譬如:獾兒嘴大戰,這是以木華黎突擊的具體地段而命名;澮河堡之戰,這是蒙古軍最終追殲金國主力的戰場地點為名;之所以現在大部分口徑統一為野狐嶺大戰,是因為正是野狐嶺,決定瞭金國北方戰局的全盤崩潰。  1210年,成吉思汗正式斷絕和金國的歲貢,1211年二月,在怯綠連河誓師,親率大軍南下,蒙金戰爭開始。近十萬人的行動必定有大量蛛絲馬跡,但金國對待此事的態度一直很松懈,甚至禁止百姓談論北方邊事,得知這一消息金主才開始倉促佈置,他一面調集軍隊向北方佈防,一面求和延緩時間。  金國的主力,也就是這時候開始調動的。衛紹王以平章政事獨吉思忠(獨吉千傢奴),還有完顏承裕(完顏胡沙)行省事於西北路,率領金國主力向中都北的桓州、昌州、撫州(內蒙河北交界處)運動,並授予西京留守紇石烈執中(胡沙虎)行樞密院事,西京也就是現在的大同,打算依托界壕邊堡在中都西北和西南跟蒙古人打防禦戰。   正如官渡之戰的起點是袁紹自黎陽南下一樣,野狐嶺大戰的起點此刻就已經開始瞭。獨吉思忠率領主力抵達北部後,第一件事就是加固界壕修築邊塞,他看300公裡界壕雖然有城墻,但沒有女墻副壁,所以組織軍兵調集民夫大修土木工程,打算用這種辦法來阻止蒙古軍南下,號稱“用工七十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