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失蹤

唐代詩人駱賓王下落之謎:徐敬業兵敗後神秘失蹤

  以一句“試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誰傢之天下”而讓武則天赫然變色的駱賓王,是初唐詩壇的活躍人物,為“初唐四傑”之一。他是四傑中年輩最長、閱歷最多之人,其遺聞也最富有傳奇色彩,其中他的下落至今仍舊是一個謎。  駱賓王一生壯志飄零,沉淪下僚。唐高宗儀鳳四年(公元679年)時,他被升任為侍禦史,又因屢次向武則天上書言事而被誣下獄。在獄中,他寫下“露重飛難進,風高響易沉”的千古名句抒發自己的悲憤。  武則天稱帝後,大肆斥逐李唐王室舊臣,並大量起用武氏傢族成員。公元684年,對武則天政權極為不滿且自身仕途失意、鬱鬱不得志的駱賓王參加徐敬業發動的揚州兵變,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這其間,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曌檄》。該檄文歷數武則天的穢行劣跡和陰謀禍心,備述起兵的目的,申明大義。結尾處“試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誰傢之天下”,氣勢非凡,極富號召力。據說武則天看瞭檄文後,赫然變色,連忙詢問檄文為誰所寫。被左右告知是駱賓王,十分惋惜,並說:“這個人有這麼大的才能,卻流落到這個地步,這是宰相的過錯啊。”惜才之心溢於言表。但是由於徐敬業武略不夠,所以揚州兵變才三個月就遭到失敗。唐人郗雲卿在《駱賓王文集序》中記載道:“文明(唐睿宗年號,684年),與敬業於廣陵共謀起義,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後來《新唐書·駱賓王傳》沿用這個說法,也用“賓王亡命,不知所之”來描述駱賓王的下落。駱賓王的下落之謎由此而始。   筆者總結出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兵敗後駱賓王被殺。  《舊唐書·駱賓王傳》、《資治通鑒》、《新唐書·李勣傳》等書都如此記載。此說法認為,徐敬業兵變失敗後,駱賓王等人準備入海逃往高麗句,抵達海陵時,遇到風浪受阻於遺山江中,駱賓王被徐敬業的部將王那相所殺,傳首東都,並牽連傢族。具體記載如《資治通鑒》說:“乙醜,敬業至海陵界,阻風,其將王那相斬敬業、敬猷(yóu)及駱賓王首級來降。”另外,駱賓王的世交宋之問曾寫過一篇《祭杜審言學士文》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宋之問也說駱賓王“不能保族而全軀”。由此看來駱賓王不僅自身不保,而且傢人乃至族人都遭到牽連而被殺。  第二種說法:駱賓王在兵敗後逃脫隱居,也有人說他削發為僧。  唐人郗(xī)雲卿在《駱賓王文集序》中所謂“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就是駱賓王未被殺的證明。根據這種說法,兵變失敗後,官軍沒有捕獲徐敬業和駱賓王,他們害怕武則天會治他們的罪,因此以假亂真,殺瞭兩個面貌酷似徐、駱的人,將其首級報送京師。事實上,駱賓王和徐敬業二人均逃脫並在後來落發為僧。最早說駱賓王出傢為僧的人是唐人孟棨,根據他的《本事詩》記載,宋之問有一次在杭州靈隱寺玩月賦詩,吟出兩句:“鷲領鬱岧嶢,龍宮鎖寂寥。”然而苦於沒有佳句可續。正在這時,走來一位老僧,聽完宋之問的詩後,立刻說道:“何不雲: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並接著連吟十句詩完篇,句句精妙非凡,令宋之問驚嘆不已。老僧吟完一去不復見,宋之問再去拜訪也沒有找到他的影蹤。後來宋之問向人打聽這位老僧,得知此人竟是駱賓王。  另外,駱賓王還曾逃匿於今天的江蘇南通一帶。根據明代萬歷年間首輔大臣朱國楨《湧幢小品》所記載,明朝正德年間在南通城東發現瞭駱賓王的墓,墓主衣冠如新。這座墓後來被遷到瞭狼山,至今遺跡猶存。清人陳熙晉的《駱臨海集箋註·附錄》中還記載說,雍正年間有自稱是李勣十七世孫的李於濤,他說他們傢的傢譜中記載說,揚州兵變失敗後,駱賓王與徐敬業的兒子一起藏匿於邗(hán)之白水蕩(即今南通所屬的啟東縣一帶),後來駱賓王客死崇州,據說駱賓王的陵墓就是徐敬業的兒子修的。  第三種說法:駱賓王投江而死。  唐人張鷟在《朝野僉載》說:“駱賓王《帝京篇》曰:‘倏忽摶風生羽翼,須叟失浪委泥沙。’後與李敬業興兵揚州,大敗,投江水而死,此其讖(chèn)也。”就是說,駱賓王最終死於江水中。不過這種說法加入讖語之說,其沒有資料加以旁證。  總之,除瞭《新唐書·駱賓王傳》說駱賓王“不知所之”外,其他所有的正史記載都說他是兵敗被殺。而宋之問說駱賓王“不能保族而全軀”的那句話,則更是有力的證據,因為憑宋之問和駱賓王的親密關系,宋之問的話是足可信的。至於孟棨《本事詩》所言宋之問與駱賓王在靈隱寺月夜聯句一事,純屬荒誕不經,因為宋之問和駱賓王本是熟識的密友、世交,相逢時怎麼可能會不相識?  孟棨的《本事詩》固然存在缺漏,但這並不排除官軍為邀功請賞而用假首級報送朝廷的可能性。同朝人郗雲卿是奉詔搜緝駱賓王的遺文,他說駱賓王“因致逃遁”,必定是有所根據的,不可能信口雌黃。至於宋之問的“不能保族而全軀”,並不能作為駱賓王被殺的證據。因為宋之問是駱賓王的好朋友,他自然是熟悉駱賓王的,那麼他可能是在辨認出報送京師的乃是假駱賓王的首級後才說的那句話。他可能說出真話嗎?一來他要幫好友活命,肯定不能說真話,二來恐怕他也不願意得罪送交首級的官軍。所以,用宋之問的一句話作為駱賓王被殺的證據,是難以站住腳的。  由於這些關於駱賓王下落的史籍記載的互相矛盾,這樁公案一直爭論不休,何時能有定論?恐怕要等到新的、確鑿的材料出現後才可能知道。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歷史上駱賓王兵敗於靈隱寺而後竟削發出傢唐初文壇神童駱賓王生死謎局:到底流落何方駱賓王哪個朝代的 初唐四傑之駱賓王資料介紹駱賓王簡介 唐初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駱賓王生平王勃《秋日仙遊觀贈道士(一作駱賓王詩)》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中國歷史上的千古謎案:七位帝王竟然神秘失蹤

  古代帝王,包括因種種原因被廢黜而下臺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書一般都有詳盡的記載。然而盤點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卻發現有7位帝王被廢黜後竟生死不明,好似人間蒸發,給史書留下一片空白,也給後人留下一團迷霧。  1、劉賀:當瞭27天皇帝,因荒淫無度被趕下臺。  公元前74年,22歲的漢王朝第六任帝王昭帝劉弗陵,因死時沒有兒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劉賀幸運地被權傾朝野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扶上瞭漢王朝的帝王寶座。劉賀是個典型的浪蕩公子、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劉賀:當瞭27天皇帝,因荒淫無度被趕下臺,即位後他不理朝政,終日和寵妃飲酒作樂,更荒唐的是,劉賀竟召先皇宮女淫亂。大臣的勸諫,他根本聽不進去。霍光和大司農田延年商議後,稟報太後,決定廢黜劉賀皇帝。  不久,霍光召集丞相、禦史、將軍、列侯等朝廷大官至宮中,共商廢黜皇帝劉賀之事,群臣同意瞭霍光的意見。霍光又將此事告知皇太後,皇太後聽後勉強同意,等到召見劉賀時就佈置禁兵把守宮中。待皇太後責問劉賀之時,霍光等出班奏本,指陳他即位以來僅27天,就做下瞭1127件荒唐事,皇太後當即表示同意劉賀“當廢”。霍光隨即上前解其玉璽,扶劉賀下殿。劉賀離開瞭尚未坐熱的帝位,被押送到始封地昌邑,從此便再也沒有消息。  2、曹芳:自身不爭氣,被司馬傢族趕下臺。  曹魏王朝的第三任帝王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養子。公元239年,曹叡病死後,年方8歲的曹芳登上瞭魏國的帝位。曹芳即位後,由曹操的侄孫、大將軍曹爽和太傅司馬懿輔政,不過曹爽被司馬懿所殺,魏國的軍政大權也落入司馬懿之手。令人遺憾的是,曹芳也是一個太不爭氣的帝王,成人後沉溺於酒色中不能自拔。曹芳越是昏愚,司馬氏父子越是專橫。公元251年司馬懿死後,正時快20歲的皇帝曹芳,對司馬兄弟的專橫日益不滿,左右臣僚勸曹芳誅殺司馬昭,以解除司馬兄弟對朝廷的威脅。詔書都寫好瞭,可曹芳畏懼司馬兄弟的勢力,不敢下詔。事後司馬兄弟得知瞭這一情況,就合謀廢黜曹芳。司馬師假借皇太後令召集群臣,商議廢黜皇帝曹芳。眾臣懾於司馬傢族的勢力,不敢有異議。司馬師又派皇太後叔父郭芝去告知太後,當時太後正和曹芳對坐。  郭芝直截瞭當將司馬師欲廢曹芳的事告知瞭太後和曹芳,曹芳惶恐不已,太後也很不高興。太後要求見司馬兄弟,然而郭芝不答應,隻要求曹芳快點交出璽綬。曹芳迫於司馬師的威勢,遣人取來瞭璽綬。司馬師得到皇帝璽綬後,又遣使者授予曹芳齊王印綬,讓其移居宮外。曹芳此後再也沒有瞭消息。   3、元曄:做瞭5個月皇帝,從此生死不明。  公元530年,北魏王朝在野心傢爾朱榮等人的折騰下,已經到瞭崩潰的邊緣。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北魏大權旁落爾朱氏手中,於是詐稱皇太子出生,召爾朱榮入朝。爾朱榮入宮落座後,見少卿魯安、典禦李侃希等抽刀從東側門闖入,當即起身直奔禦座。孝莊帝橫刀膝下,親手殺死瞭爾朱榮。爾朱榮死後,他的侄兒汾州刺史爾朱兆為瞭替死去的叔父報仇,發兵攻入京師洛陽,俘掠瞭元子攸。後來長廣王元曄,被爾朱兆擁立登上瞭帝位。元曄即位後,即封爾朱兆為大將軍,並進爵為王。這樣北魏的大權仍為爾朱氏把持。爾朱兆自以為擁立有功,不僅殺死皇子,污辱嬪妃,還大殺宗室成員和朝廷其他官員。  後來爾朱兆滿載著掠奪的財物到瞭晉陽時,又留下叔父爾朱世隆牽制元曄。爾朱世隆也是一個心腸毒辣的野心傢,留守洛陽不久,就密謀趁元曄母親衛氏出行之際,遣數十人在街巷中將其殺死。公元531年,一直覬覦北魏王朝大權的爾朱世隆以長廣王與孝莊帝關系疏遠且無威望為由,欲廢黜長廣王另立親近。時逢元曄出行郊山,爾朱世隆擅作禪文,硬是逼迫元曄禪位於曾裝聾扮啞達8年之久的廣陵王元恭,元曄被迫交出帝位後,被降為東海王。做瞭5個月帝王的元曄,從此以後也生死不明。  4、孫亮:奪權的消息傳到敵人耳中,不戰而敗。  孫亮是吳王朝的第二任帝王,早在父親孫權在位時,就因母貴而被立為太子。公元252年,孫權病終,年僅9歲的孫亮在大將軍諸葛恪等人的扶持下,登上瞭帝位。諸葛恪大權在握,發兵20多萬攻打魏城淮南,數月餘後以失敗告終。孫亮的堂侄、侍中孫峻乘機在孫亮面前誣告諸葛恪圖謀政變,將諸葛恪一傢全部誅殺。諸葛恪被誣殺後,吳王朝的大權又落到瞭孫峻和其堂弟、時任大將軍的孫綝手中。不久孫峻因病暴死,這樣孫綝就獨攬軍政大權。一向倨傲的孫綝根本不買孫亮的賬。年齡雖小但頭腦比較清醒的孫亮與大將軍劉承、黃門侍郎錢紀密謀,決定誅殺孫綝,奪回大權。孫亮命皇後的兄弟全紀將此事通報給任衛將軍的皇後之父全尚,並再三告誡不可走漏消息,然而消息還是傳到瞭孫綝耳中。  孫綝得知後,立即發兵包圍瞭皇宮。皇帝孫亮聞訊,十分憤怒,帶箭執弓欲出,準備和孫綝拚個死活。侍中近臣、乳母等人怕孫亮敵不過孫綝,一起拖住他不讓出去。隨後,孫綝遣中書郎李崇奪瞭孫亮的皇帝璽綬,並強迫眾臣在他制造的孫亮罪過的佈告上簽名。後孫綝遣將軍孫耽將孫亮送回會稽,又派人將全尚在貶往零陵的途中殺死。16歲的孫亮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瞭下落。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誰是古代歷史上陪葬女人最多的帝王?大漢朝漢高祖劉邦祭孔子:一場封建帝王的文化秀夏朝皇帝列表及簡介:細說大夏王朝的17位帝王古代帝王的“廟號”和“謚號”是什麼意思?健康的傢庭造就瞭完美的帝王:揭秘漢明帝劉莊古代文化之避諱:古人取名字要避諱之前七代帝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5、阿速吉八:稀裡糊塗被推上帝位,在混戰中失蹤。  公元1328年,阿速吉八的父親、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病死後,阿速吉八理所當然成為帝位繼承者。然而,大權在握的僉書樞密院使燕鐵木兒,為保自己的功名富貴,卻決定擁立武宗海山之子、鎮守江陵的懷王圖帖睦爾為帝,他召集百官,當場宣佈:“立江陵懷王圖帖睦爾為帝,有敢不順者斬!”隨後燕鐵木兒與西安王入守內庭,分別派心腹到樞紐地段防守,派遣守衛軍長嚴把通往皇宮的街巷。萬無一失後,燕鐵木兒派人迎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不久圖帖睦爾便在大都稱帝。  留守上都的左丞相都爾蘇因不滿燕鐵木兒的所作所為,又立皇太子阿速吉八為皇帝。阿速吉八年方9歲,稀裡糊塗地當瞭帝王。這樣元王朝一時在大都和上都出現瞭兩個帝王。圖帖睦爾大為惱怒,命燕鐵木兒率兵攻打上都,最後上都一方戰敗。天順帝阿速吉八在這場混戰中也神秘失蹤。  6、李重茂:被太平公主扶上帝位又攆下臺。  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後,太平公主與上官昭容又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後主持朝政大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李重茂即位,年僅16歲。依附韋太後的中書令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等人秘密上書韋太後說:“應該早些廢去殤帝,改朝換制,以便韋氏一統天下。並宜早些除掉圖謀不軌的太平公主,以掃清立國換制之路。”不料如此重要的機密,竟被與宗楚客關系密切的兵部侍郎崔日用獲知。  崔日用即派寶昌寺僧普潤秘密告知李旦之子、太平公主的侄兒李隆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合議後,發兵誅殺瞭韋太後、安樂公主以及親韋後的武延秀,中書令宗楚客等人。太平公主後又暗中密謀迎立曾被武則天廢黜的李旦復位。次日蒙在鼓中的李重茂照舊上朝,朝堂之上太平公主突然向大臣們宣佈說:“皇帝打算讓位於其叔父,眾臣同意嗎?”這時目瞪口呆的李重茂還不明白是咋回事!太平公主於是說道:“天下之心已歸順相王,這座位也不再屬於你瞭!”。下朝後皇帝李重茂被囚禁於內宅,李重茂的哥哥、任集州刺史的譙王李重福在一些原被貶出朝廷的官吏支持下,自立稱帝,同時封弟弟溫王為皇太弟。然而沒過幾天李重福即兵敗被殺。被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扶上臺又攆下臺的李重茂,再也不知所終。  7、朱允炆:敵不過強勁對手,焚宮後消失。  600多年後,同樣的災難又降臨在明王朝第二任帝王、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上。朱允炆是繼太祖朱元璋之後登上帝位的。朱允炆即位時,已經20多歲,即位不久,針對“諸王擁兵自重”的現狀,他聽從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等人建議,決定削奪各地藩王的權力。建文帝考慮到燕王朱棣勢力強大,因而未對朱棣下手,他先廢周王,以此牽制燕王。不久又削除瞭湘王、齊王、代王、岷王4個親王的藩王爵位,並將他們廢為庶人。朱允炆的所作所為,當即引起瞭朱棣的警覺。就在朱允炆稱帝的第二年,朱棣以祖訓“如果朝廷內已無忠臣,而奸佞之輩滿朝,則親王可以訓兵待命,為天子清除掉周圍的奸臣”為由,舉兵發難。   朱棣曾在父皇在世時,就多次受命帶兵出塞征戰,故起兵僅一個月,就攻下瞭北平周圍許多重要的關口和州縣。建文帝和齊泰等人商議後,以朱棣謀反為由,發佈告示,要討伐燕王。但建文帝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將領,隻好派年已古稀的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北上討伐燕王朱棣,結果隻有13萬兵力的南軍被朱棣統領的北軍打得一敗塗地。消息傳到南京,建文帝和黃子澄商議對策後,又派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取代耿炳文。  李景隆調集各道兵馬,糾合耿炳文的餘眾,共計50萬兵力,紮營於河間。朱棣得知此情後,對諸將說:“李景隆是紈絝子弟,何時還學過佈兵打仗,今領50萬來犯,不過是第二個趙括罷瞭。”果然交戰不久,南軍又一次大敗。多次擊敗南軍後,燕王朱棣乘勝揮師南下,包圍瞭京師。無可奈何之中,建文帝遣人與朱棣議和,並以割地為條件。一心要奪得帝位的朱棣根本不予理睬,向京師發起瞭猛攻。建文帝的叔父、谷王朱穗,以及屢戰屢敗的李景隆,面對朱棣的威勢,開門放入燕師。建文帝聞訊,知道形勢再也扭轉不回來,遂縱火焚宮。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終未能找到建文帝。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至今仍是一團迷霧。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國抗戰女兵被俘後失蹤之迷:被日軍弄到哪去瞭

  二戰期間,在日軍占領和駐紮的地方,總有一個名叫慰安所的機構。在這個機構的外面,排著長隊的日本兵等待著輪到自己發泄獸欲。在慰安所簡陋的房子裡,一名“慰安婦”一天必須接待眾多的男人。日軍在占領地區普遍設立瞭這種被日本政府默認的強奸中心。在這一制度奴役下,40多萬日軍設立的慰安所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婦女,慘遭日軍的蹂躪。  這裡所說的“慰安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強迫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在戰爭中,日軍士兵對占領區無辜女性的強奸行為,不但不會受到軍事法庭制裁,反而被認為是士兵勇猛的表現。在日軍高層縱容下,這種令人發指的罪惡,在日軍的侵略戰爭中一直延續著。  日軍的“慰安婦”制度起源於日軍的一次失敗。1917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先後派去兵員7。2萬人。日軍對俄國女性施暴,導致性病蔓延,一萬多名日軍官兵染病,比戰死的還要多。這些患者既不能參加演習,也不能執行勤務,更談不上參加戰鬥,嚴重影響瞭日軍的戰鬥力。作戰剛開始就損失瞭相當於一個師團的兵力,自然打不過在數量上占優勢的俄軍,遭到瞭慘敗。西伯利亞戰爭失利的教訓,導致日本軍部開始建立賣春制度,征集由軍隊直接管理的賣春婦。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日軍官兵所到之處除燒殺搶掠外,最駭人聽聞的就是大肆強奸當地婦女。長期的禁欲生活,使日本軍人積蓄瞭太多的性能量。在被占領區,他們一方面充當殺人機器,另一方面也自發地、幾乎是情不自禁地、不約而同地獸性大發。  當時的日軍,從高級軍官到普通士兵,是一支獸欲肆虐的軍隊。  最慘絕人寰的是那次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日軍在城內到處追逐中國婦女,無論老幼,無一例外地實施強奸,然後殺掉。有的日軍甚至幹脆不扣軍褲上面的紐扣,將生殖器直接露在外面,奸殺一個又去追逐另一個。  “慰安婦”絕大多數是被強迫征集而來的,像征軍夫一樣,強行攤派名額。朝鮮半島早在日軍侵華之前,即已處在日本統治之下,所以朝鮮婦女是較早遭受被征募凌辱的。   從朝鮮半島究竟征集瞭多少婦女,目前已無確切的資料。根據漢城報紙的記載,從1943年到1945年,共動員瞭20萬年輕的朝鮮婦女加入“挺被日寇殺害的中國慰安婦身隊”,其中約有5~7萬人充當瞭“慰安婦”,因而“挺進隊”就成瞭“慰安婦”的代名詞。日軍之所以優先從朝鮮和日本婦女中征召“慰安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防間諜。一位原職業軍人是這樣說的:‘慰安婦’朝鮮‘慰安婦’也可以放“日本可以放心,心,她們即便天天和士兵在一起,也不會向敵方泄露情報。之所以不征集中國女性作‘慰安婦’,就是為瞭防諜。正因為如此,所以喜歡朝鮮‘慰安婦’,內鮮一體,也就是把日本內地人和朝鮮人作為一個整體,其防諜意識非常強。把朝鮮女性編為‘慰安婦’,多少有這些因素。”相關閱讀推薦:日軍菲律賓暴行 強征慰安婦戰敗後當食物充饑!揭秘侵華日軍裡的日籍慰安婦:為國傢賣身是傳統滅絕人性!中國女俘憶逃跑失敗後被日軍恐怖酷刑揭秘二戰:日軍強征的慰安婦67.8%為中國籍婦女慰安婦憶逃跑失敗遭遇日軍恐怖酷刑!慰安婦慘狀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朝鮮“慰安婦”基於上述原因,在侵華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不敢多招中國“慰安婦”。但隨著戰爭在中國的擴大和升級,侵華日軍人數劇增,朝鮮和日本的“慰安婦”已不能完全滿足獸兵的需要,日軍便開始瘋狂地誘逼中國女子充當“慰安婦”。  在占領地和戰場上,日軍主要通過使用肉體暴力、綁架、強迫和欺騙等手段來征集中國“慰安婦”。被擄掠為“慰安婦”的中國婦女,原來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其中有教師、工人、農民、學生、職員、尼姑、修女和店員等。至少有20萬中國婦女,先後被逼迫為日軍的性奴隸,日軍的慰安所遍及中國的20多個省,中國成為日軍“慰安婦”制度的最大受害國。  充當過日軍特務的永富博道,後來在“亞洲戰爭的真實證言”國際電視會議上公開證言:“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我作為日軍特務機關的一名成員,專門負責誘拐中國婦女。部隊從上海向南京進攻途中,我本人負責設置瞭六個慰安所。在沿途,我把一些逃難的中國年輕婦女誘拐到慰安所。”   日軍的鐵蹄踏上美麗的海南島以後,日軍部隊就進村寨去強捕少女,供其開設慰安所。在強征勞工時,日軍挑選美貌的漢族和黎族女子,投入“快樂房”慰安所。  1940年,日軍一支部隊侵入山西省方山縣,設立據點,立即要求偽政權征召“花姑娘”。於是,偽政權將“花姑娘”的人數攤派到各村。日偽宣稱有姑娘的交姑娘,沒姑娘的交大洋,最後,他們不僅建成瞭慰安所,還得到大筆錢財。  日軍還設下各種圈套,引誘婦女墜入陷阱。他們經常以招聘女招待和洗衣婦等名義誘騙婦女上當。日軍在上海的特務機關,到市中心誆騙婦女。他們放出野雞汽車,候在娛樂場所前面,等顧客上車後,汽車飛馳,到瞭僻靜地方,將男子拋下或幹掉,女客便從此無影無蹤。一時,失蹤女子無數,人人自危。   根據1938年6月7日日本軍方的調查報告,在徐州會戰中,日本華北方面軍第2軍獨立混成第3旅團第6聯隊長小男一雄,曾將23名中國女軍人從俘虜營中強行押到森林地帶,在那裡建立瞭慰安所,供日軍官兵淫亂。這些女俘虜遭到日軍侮辱,有的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報仇,慰安所裡曾發生中國女戰俘刺殺壓在她們身上的士兵或者割下日本兵生殖器的事件。日軍官兵因此對充當“慰安婦”的中國女戰俘提高瞭警惕。而當她們失去瞭作為性工具的利用價值時,便被日軍拖到空地上,當做新兵練習用的活靶子。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在漫長的抗戰歲月中,中國抗日軍隊中有許多女兵被俘,她們的命運是極為悲慘的。日軍第14師團的士兵田口新吉後來回憶道:一抓到這些人,“日軍在作戰中,立即送到後方的大隊本部去。如果她們受瞭傷,就由醫務室先給她們治傷,如果沒有受傷,就由情報官對她們進行審訊,這是通例。但是,這些中國女性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瞭。士兵們有時偷偷傳說:這些當官的傢夥又幹好事瞭。但誰也不會去追查這些中國女人的去向。當時,日本軍隊中從來就沒有建立過女俘虜收容所,那麼這些女人被弄到哪裡去瞭呢?我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把她們弄去當‘慰安婦’瞭。”  日軍第2957部隊占領湖南衡陽附近的村莊後,立即抓瞭兩名美貌的少女回兵營,一個一等兵情不自禁地高呼:“從今日起開設慰安所,各位請來光顧。”  日軍占領桂林時,以設立工廠為名招募女工,強迫她們充當軍隊的性奴隸。日軍在廣州和香港以招募護士和醫務人員前往海南為名,騙招300多名青年女子,其中相當部分是學生,小的隻有17歲,大的也隻有20歲。她們被押到昌石縣石祿慰安所,從此掉入地獄深淵。

解密契丹王朝神秘失蹤之謎:契丹人今在何方?

  1922年6月21日,一位名叫克爾文(Kervgn)的比利時傳教士,在中國內蒙古巴林右旗一座被盜掘一空的古墓中,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滿瞭奇怪的類似文字的符號。當時,沒有人能識別這猶如天書的符號。這些符號公諸於世後,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些“天書”究竟來自何方,它們又給世人傳達怎樣的信息呢?  據考證,這是一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那麼,那些符號會不會是契丹文字呢?據史書記載,契丹人建立遼國後確實曾經創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傳瞭,後人見都沒有見過。  專傢們斷言:“天書”無疑就是早已被歲月掩埋的契丹字。 結論一出,人們興奮異常,也充滿期待,這一個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歷史會不會由此顯現出來呢? 此後,在當年遼代的疆域內,又陸續出土瞭更多的契丹文字和文物,通過對文字的破解人們或許能更多地瞭解契丹。1986年,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發現一座契丹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它是迄今為止出土遼代文物最多的墓葬。墓穴喪葬制度明顯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雖然墓中的屍骨已經風化,但包裹他們全身的銀絲網絡和蓋在頭上的黃金面具記錄瞭主人生前的雍容華貴。墓中的陪葬品從金器、玉器到生活用具精美絕倫,體現瞭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從一個側面反映瞭騎馬打仗之外的契丹。顯然,這個貴族墓葬是瞭解契丹人所建立的豐富多彩的遼朝的一扇窗口。  那麼,一個消失的王朝,會通過這扇窗口顯現出它的本來面貌嗎?  契丹,像他們的文字那樣神秘而遙遠  契丹的本意是“鑌鐵”,也就是堅固的意思。這是一個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為一個中國北方民族就已經出現在《魏書》中。他們兵強馬壯,驍勇善戰。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機的部落首領統一瞭契丹各部,於公元916年建立瞭契丹國,947年改國號為大遼。大遼王朝最強盛時期,曾經雄霸中國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一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謂氣壯山河。  契丹王朝在中國北部持續存在瞭200多年,與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在此期間,中國中原地區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被阻斷,以至亞歐大陸中西部國傢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治之下。於是,契丹成瞭全中國的代稱。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裡第一次向西方介紹東方時,就以契丹來命名中國,時至今日,在斯拉夫語國傢中,仍然稱中國為“契丹”。在中國,幾乎傢喻戶曉的《楊傢將》,講的就是1000年前,宋朝軍隊在楊傢將率領下與強大的契丹軍隊激戰沙場的故事。 契丹人  契丹民族不但創造瞭強大的軍事王國,而且創造瞭燦爛的文化,遼寺和遼塔就是其文明程度的體現。至今在黃河以北地區保存下來的古佛寺和佛塔,有的始建於遼代,有的在遼代翻修過。它們巍峨雄偉,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堅固挺拔。尤其山西省應縣的釋迦塔,是全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塔式建築,歷經多次地震而不毀。不難看出,創造如此輝煌文明的民族,一定有著相當的經濟基礎和雄厚的工程技術力量。同時,也可以看出契丹王朝對各種文化兼收並蓄,除瞭大量吸收中原漢族人才以外,還通過和宋朝的貿易獲得先進的生產技術。契丹這個馬背上的梟雄,確實在中國北方開創過一派繁華的時代。  然而,如此一個強大的民族,竟如同過眼煙雲一般在天邊的地平線上消失得無影無蹤瞭。  大遼滅亡  契丹王朝的滅亡不難從史書中查到。據記載,大遼和北宋對峙長達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終滅掉大遼的卻是曾經歸附於契丹的女真人。  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在大遼的疆域內攻城掠地,並於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後,完全取代瞭盛極一時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員耶律大石帶領下被迫向西遷移,在今天的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瞭西遼,又稱哈喇契丹國。這個帝國也一度強盛,但最終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所滅。之後,契丹的殘餘勢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瞭起兒漫王朝,但不久還是在黃沙彌漫的異國他鄉銷聲匿跡瞭。 遼代武士  契丹文化的消失  在中國歷史上,雖然改朝換代頻頻發生,但原有的文化傳統總能代代相傳。然而契丹王朝滅亡後,整個契丹文化也隨之消亡瞭。  分析發現,從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這短短的300多年間,中國出現瞭遼、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由於取得政權的統治者分屬於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也導致瞭整個民族的地位和相關文化都發生瞭轉換。女真人的金朝取代契丹人的遼朝後,曾下令清除那些反抗的契丹人,其中一次見於史書的殺戮就持續瞭1個多月。很有可能契丹文化也在這時遭到舍棄。  另外,金朝剛建立時,並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隻好沿用漢字和契丹字。當女真文字參照漢字創立後,金朝皇帝就下令廢止瞭契丹字,契丹文字可能由此失傳。以此類推,契丹文化的衰亡也就不難理解瞭。相關閱讀推薦:令宋太宗膽寒的契丹皇後蕭燕燕:十七歲步入朝!千古名相耶律楚材簡介:改變元朝歷史的契丹貴族百萬契丹人都去哪兒瞭?古契丹在中國的哪個地方金滅遼三大經典戰役:2萬女真人滅掉70萬契丹兵大遼太後蕭燕燕:鐵馬紅顏契丹族第一女英豪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耶律楚材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員劉鳳翥,在破解古老的契丹文字方面造詣深厚。他是目前全世界認識契丹文字最多的專傢。劉鳳翥說,關於契丹文字有兩個缺憾:一是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契丹文字都是在碑刻上發現的,都是墓志銘。二是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發現任何用契丹文編寫的書籍。因此,不僅解讀契丹字還有許多困難,而且從已經破解的文字中也很難找到足以反映契丹全貌的描寫。針對有學者推斷契丹文字並不成熟,還不足以記載歷史的觀點,劉鳳翥認為契丹文字已經比較完善,隻不過它失傳得太久瞭。  在北京的頤和園,有一座耶律楚材祠,耶律楚材墓就在其中。耶律楚材是契丹人,在他出生時大遼已經消亡65年。當時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統治著中國北方,種族等級制度非常嚴格,契丹人在4種等級中排行倒數第二,處處面臨歧視。但耶律楚材卻非比尋常地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曾經擔任相當於宰相的高職。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契丹人,卻在遼代滅亡僅僅幾十年之後就忘卻瞭本民族的文字,以至於耶律楚才要重新學習契丹文字。  在耶律楚材撰寫的《湛然居士文集》中,曾經提到他在西遼學習契丹字的經歷。耶律楚材的努力可謂用心良苦。他學會瞭契丹字,卻幾乎沒有使用的機會。在他去世後,史書中有關契丹人的記載也隻剩下瞭片言隻語。耶律楚材成為契丹人最後的亮點。   契丹人哪去瞭  契丹文化消失瞭,那麼,契丹作為一個民族,為什麼也在歷史中漸漸消失瞭呢?

令人震驚!南京二十多處南朝古墓為何神秘失蹤?

  南京的南朝石刻天下聞名,石刻本是帝王陵墓前神道上的擺設,神道盡頭就應該是陵墓,可有誰知道,那些南朝石刻主人們的陵墓,竟然大部分都沒找到!南京近日開始對部分南朝石刻進行整修保護,然而記者卻從主持修繕的專傢處瞭解到:南京33處列入保護的南朝石刻、國傢級文物中,竟然隻有5~6處找到瞭陵墓,其餘大  分墓下落不明,墓主人也因此身份成謎!  這些墓為什麼會“失蹤”?是千年過後河流山川改變瞭地形?還是為瞭不讓盜墓賊發現,帝王們故佈疑陣把自己的墓藏瞭起來?這些墓如今還存在嗎?會不會已經被盜挖一空?  9處南朝石刻主人是誰至今是謎  近日,南京開始啟動第二批南朝石刻的保護計劃,梁臨川靖惠王蕭宏墓神道石刻、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神道石刻、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石刻和侯村陵墓石刻4組石刻、7隻大型石獸、6根石柱、2隻龜趺都將成為繼蕭秀墓之後“穿衣戴帽”的石刻。  記者瞭解到,本次整修為侯村陵墓設計瞭一系列的園林修復及保護計劃,可該項目到現在也沒有個正式的名字。為什麼?因為地處侯村的是一座“失考”墓,也就是說主人不知道是誰,因為墓到現在也沒找到!負責本次整修工程的專傢、東南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所長周琦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在南京的南朝石刻中並不少見。  但是這卻有些“說不通”。“按照常理,石刻是神道上的石刻,神道是墓的神道,沿著神道就能找到墓,范圍不大,並不會費很大工夫,可是怎麼會還有這麼多的石刻找不到墓,找不到自己的主人呢?”周琦告訴記者,南朝石刻就以南京及周邊最具代表性,石刻很多,其中列入文物保護的就有33處,這其中“失考”墓、也就是連主人名字也不知道的墓就有9處。  大墓一般都有墓志,雖然也有墓志風化找不到姓名的情況,可一般找到墓就可以有多種線索來確定主人,可見失考墓大多連墓都沒找到。大大的石刻、明擺的線索在那裡,南朝石刻又是南京的代表文化之一,這麼多年過去瞭就是找不到,作為建築專傢的周琦也感到奇怪。   那麼,考古學傢們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已經認定的南朝墓主也大多不對?  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王志高,曾寫過多篇有關南朝石刻墓主人身份的考證論文,他一見記者就坦言:南京何止9處墓的“主人”找不到呢?就算是現在大傢在各種文章中看到的什麼“梁武帝與簡文帝父子墓”,還有很多人到荒郊野外去尋古,有時還會就他們的事跡感懷一番……可這些墓究竟是不是他們的,“那大多都不準!”  王志高告訴記者:目前對於南朝石刻墓主人的說法大多來源於民國時期的朱希祖和朱偰父子。他們寫瞭《六朝陵墓調查報告》、《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金陵古跡圖考》等學術專著,主要都是根據一些考古文獻來認定石刻的年代和主人身份,“可那也是推斷的多,現在看來大多數都不準,比如南京的麒麟鋪、方旗廟、石馬沖、獅子沖等地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都需要重新考定。”  王志高告訴記者:目前能確定身份的隻有蕭儋、蕭景等為數不多的幾處,其中蕭儋是因為神道中的一塊碑被搭瞭房子、完整地保留瞭下來,上面有他的職位、名號,蕭景也是因為神道華表上有他的職位,所以才能確定身份無誤。“此外最牢靠的方法就隻有找到墓、進行考古發掘,如果從墓志上找到名字或找到印章什麼的,那當然才能真正確定身份。”  可奇怪的是,南京就這30多處重要的“保護石刻”中,至今卻依然隻有5~6處找到陵墓的所在。難道尋墓就那麼困難嗎?那些貪婪的盜墓者會放過如此明顯的目標嗎?相關閱讀推薦:解密朱元璋為什麼把祖宗葬在水裡:水底古墓之謎古墓裡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長明燈怎麼制造的?三百年幹屍驚悚復活之謎:專傢在古墓中嚇瘋?古墓中駭人聽聞的11大機關暗器!令人防不勝防探秘世界詭異神秘十大著名古墓:古墓的離奇詛咒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根據石刻為何找不到那些帝王墓?  “找到的有蕭容墓、蕭秀墓、蕭宏墓、蕭偉墓 ……大部分都是考古發掘找到的。”王志高告訴記者,按照帝王們生前身份的高低、陵墓的規制大小,一般墓都在正對神道500米、800米或1000米的地方找到,所有的石刻神道肯定都有對應的墓。在他看來,“這些墓不是不見瞭,而是沒有去找。”一般來說,地下的東西挖上來如果沒法保護好,還不如就保存在地下,“因此如果不是施工發現瞭古墓或發現盜墓的跡象,我們是不會主動去找墓挖的。”王志高如是說。  可神道石刻人人能找到,考古隊不去挖,難道就不怕盜墓者去找嗎?不動土挖掘可以,可現在連方位都沒有經初步探測確定,如何保護呢?  就此,南京文物專傢蔣贊初、賀雲翱都有話要說,他們認為:作為南京著名的歷史遺存,這方面的考證工作太落後瞭。有關南朝石刻的基本信息如此缺失,居然從未有人系統地整理過,這幾乎令人難以置信。  古墓若不及時找將會永遠找不到?  那麼這些墓今後還有可能找到嗎?等到找到之時,會不會已經被盜掘一空瞭呢?“古墓百分之九十以前都已經被盜過。”文物專傢們如是說。可盜墓者隻要隨葬財寶,就算找到被盜過的墓,好歹也能確定一下主人身份,研究一下當時的墓葬習俗和文化發展情況啊!  但記者卻瞭解到,這些墓如果不及時被找到,如果已經被徹底損壞,就有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瞭,墓主人將永遠成謎!這是為什麼呢?  王志高告訴記者,他曾經在江寧方青廟參與一座南朝石刻陵墓的考古,當時按照石刻神道方位,認為墓就在正對神道的一處凸起的山包上,結果挖開瞭整個山包都沒有。   最後考古隊認為“可能是在旁邊的一處山包裡”,可是前幾年江寧開發濱江開發區,已經把那個山頭推平瞭,這才知道考古隊一開始就判斷錯瞭。“這要是當時推土機一下就推平瞭,沒及時發現沒停工,這座墓瞬間就徹底損毀瞭,永遠也找不到瞭。”考古專傢表示:這類開發不僅會變化當地的地形,使得墓按照常理找不到,還有可能使古墓永遠滅失。南朝石刻究竟有多少是因此而墓葬難尋?又有多少還存於世上?沒找到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有關南朝石刻謎團遠不止這一個。  神道盡頭的墓主為何會神秘消失  朱氏父子曾經在《六朝陵墓調查報告》裡面提到:神道石刻到墓地的距離大約在800~1000米的范圍內,而且墓葬是在神道的中軸線上,兩者朝向是一致的。“依照這個結論,我們曾經很順利地找到瞭南朝的墓葬,比如蕭恢墓和蕭儋墓。”曾多次參加六朝陵墓考察的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雲翱告訴記者,既然多次考古發掘證明瞭依據神道石刻能夠找到墓地所在,為什麼一千多年之後,那些守護者(神道石刻)和它們的主人會失去聯絡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社會建設帶來的地形、地貌的變化。賀雲翱說:“比如江寧的宋武帝劉裕初寧陵石刻。我們知道,江寧是近年來發展比較快的一個地方,那邊要蓋房子搞工程,開山、炸石的很多,這麼大的動作肯定會使當地的地形地貌發生變化,而這正是我們進行考古勘探時很重要的一個依據,一旦被破壞,會給我們尋找陵墓設置很大的障礙。”而記者從南京市博物館研究員王志高處也瞭解到相關的事實。  第二個原因是石刻被人為挪動過。南朝的神道石刻和墓葬之間原先有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關系,一旦石刻被挪動瞭位置,就會出現失之毫厘、謬以千裡的效果。“比如原來石刻是50度角擺放的,你把它搬一下變成80度角,那兩者指示的1000米外的陵墓的距離就相差非常大瞭。以1000米為半徑畫個大圓?這個勘探面積大得不得瞭,現在看來是不現實的。”賀雲翱告訴記者,之所以宋武帝劉裕墓到現在還沒找到,也和這個原因有關。“朱偰先生在解放前的一次考察中發現,劉裕陵神道上的石麒麟是淹沒在泥土裡面的。而上世紀50年代,為瞭保護南朝石刻,就對這對石麒麟進行瞭提升,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挪動瞭位置。現在看來,已經很難再去考證它們原來的位置瞭。”還有一種更壞的可能性。由於南朝石刻過去長期處在一個缺少保護的環境裡,很多在當地修路或者搞建築的工人缺乏認識,他們會以為這隻是一些普通的石頭雕塑,就把那些體積小的龜趺、石碑拿去修路瞭,這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國抗戰女兵被俘後失蹤之秘:被日軍弄到哪去瞭

  二戰期間,在日軍占領和駐紮的地方,總有一個名叫慰安所的機構。在這個機構的外面,排著長隊的日本兵等待著輪到自己發泄獸欲。在慰安所簡陋的房子裡,一名“慰安婦”一天必須接待眾多的男人。日軍在占領地區普遍設立瞭這種被日本政府默認的強奸中心。在這一制度奴役下,40多萬日軍設立的慰安所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婦女,慘遭日軍的蹂躪。  這裡所說的“慰安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強迫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在戰爭中,日軍士兵對占領區無辜女性的強奸行為,不但不會受到軍事法庭制裁,反而被認為是士兵勇猛的表現。在日軍高層縱容下,這種令人發指的罪惡,在日軍的侵略戰爭中一直延續著。  日軍的“慰安婦”制度起源於日軍的一次失敗。1917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先後派去兵員7。2萬人。日軍對俄國女性施暴,導致性病蔓延,一萬多名日軍官兵染病,比戰死的還要多。這些患者既不能參加演習,也不能執行勤務,更談不上參加戰鬥,嚴重影響瞭日軍的戰鬥力。作戰剛開始就損失瞭相當於一個師團的兵力,自然打不過在數量上占優勢的俄軍,遭到瞭慘敗。西伯利亞戰爭失利的教訓,導致日本軍部開始建立賣春制度,征集由軍隊直接管理的賣春婦。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日軍官兵所到之處除燒殺搶掠外,最駭人聽聞的就是大肆強奸當地婦女。長期的禁欲生活,使日本軍人積蓄瞭太多的性能量。在被占領區,他們一方面充當殺人機器,另一方面也自發地、幾乎是情不自禁地、不約而同地獸性大發。  當時的日軍,從高級軍官到普通士兵,是一支獸欲肆虐的軍隊。  最慘絕人寰的是那次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日軍在城內到處追逐中國婦女,無論老幼,無一例外地實施強奸,然後殺掉。有的日軍甚至幹脆不扣軍褲上面的紐扣,將生殖器直接露在外面,奸殺一個又去追逐另一個。  “慰安婦”絕大多數是被強迫征集而來的,像征軍夫一樣,強行攤派名額。朝鮮半島早在日軍侵華之前,即已處在日本統治之下,所以朝鮮婦女是較早遭受被征募凌辱的。   從朝鮮半島究竟征集瞭多少婦女,目前已無確切的資料。根據漢城報紙的記載,從1943年到1945年,共動員瞭20萬年輕的朝鮮婦女加入“挺被日寇殺害的中國慰安婦身隊”,其中約有5~7萬人充當瞭“慰安婦”,因而“挺進隊”就成瞭“慰安婦”的代名詞。日軍之所以優先從朝鮮和日本婦女中征召“慰安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防間諜。一位原職業軍人是這樣說的:‘慰安婦’朝鮮‘慰安婦’也可以放“日本可以放心,心,她們即便天天和士兵在一起,也不會向敵方泄露情報。之所以不征集中國女性作‘慰安婦’,就是為瞭防諜。正因為如此,所以喜歡朝鮮‘慰安婦’,內鮮一體,也就是把日本內地人和朝鮮人作為一個整體,其防諜意識非常強。把朝鮮女性編為‘慰安婦’,多少有這些因素。”相關閱讀推薦:日軍菲律賓暴行 強征慰安婦戰敗後當食物充饑!揭秘侵華日軍裡的日籍慰安婦:為國傢賣身是傳統滅絕人性!慰安婦憶逃跑失敗被日軍恐怖酷刑【圖】揭秘二戰:日軍強征的慰安婦67.8%為中國籍婦女慰安婦憶逃跑失敗遭遇日軍恐怖酷刑!慰安婦慘狀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朝鮮“慰安婦”基於上述原因,在侵華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不敢多招中國“慰安婦”。但隨著戰爭在中國的擴大和升級,侵華日軍人數劇增,朝鮮和日本的“慰安婦”已不能完全滿足獸兵的需要,日軍便開始瘋狂地誘逼中國女子充當“慰安婦”。  在占領地和戰場上,日軍主要通過使用肉體暴力、綁架、強迫和欺騙等手段來征集中國“慰安婦”。被擄掠為“慰安婦”的中國婦女,原來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其中有教師、工人、農民、學生、職員、尼姑、修女和店員等。至少有20萬中國婦女,先後被逼迫為日軍的性奴隸,日軍的慰安所遍及中國的20多個省,中國成為日軍“慰安婦”制度的最大受害國。  充當過日軍特務的永富博道,後來在“亞洲戰爭的真實證言”國際電視會議上公開證言:“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我作為日軍特務機關的一名成員,專門負責誘拐中國婦女。部隊從上海向南京進攻途中,我本人負責設置瞭六個慰安所。在沿途,我把一些逃難的中國年輕婦女誘拐到慰安所。”   日軍的鐵蹄踏上美麗的海南島以後,日軍部隊就進村寨去強捕少女,供其開設慰安所。在強征勞工時,日軍挑選美貌的漢族和黎族女子,投入“快樂房”慰安所。  1940年,日軍一支部隊侵入山西省方山縣,設立據點,立即要求偽政權征召“花姑娘”。於是,偽政權將“花姑娘”的人數攤派到各村。日偽宣稱有姑娘的交姑娘,沒姑娘的交大洋,最後,他們不僅建成瞭慰安所,還得到大筆錢財。  日軍還設下各種圈套,引誘婦女墜入陷阱。他們經常以招聘女招待和洗衣婦等名義誘騙婦女上當。日軍在上海的特務機關,到市中心誆騙婦女。他們放出野雞汽車,候在娛樂場所前面,等顧客上車後,汽車飛馳,到瞭僻靜地方,將男子拋下或幹掉,女客便從此無影無蹤。一時,失蹤女子無數,人人自危。   根據1938年6月7日日本軍方的調查報告,在徐州會戰中,日本華北方面軍第2軍獨立混成第3旅團第6聯隊長小男一雄,曾將23名中國女軍人從俘虜營中強行押到森林地帶,在那裡建立瞭慰安所,供日軍官兵淫亂。這些女俘虜遭到日軍侮辱,有的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報仇,慰安所裡曾發生中國女戰俘刺殺壓在她們身上的士兵或者割下日本兵生殖器的事件。日軍官兵因此對充當“慰安婦”的中國女戰俘提高瞭警惕。而當她們失去瞭作為性工具的利用價值時,便被日軍拖到空地上,當做新兵練習用的活靶子。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在漫長的抗戰歲月中,中國抗日軍隊中有許多女兵被俘,她們的命運是極為悲慘的。日軍第14師團的士兵田口新吉後來回憶道:一抓到這些人,“日軍在作戰中,立即送到後方的大隊本部去。如果她們受瞭傷,就由醫務室先給她們治傷,如果沒有受傷,就由情報官對她們進行審訊,這是通例。但是,這些中國女性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瞭。士兵們有時偷偷傳說:這些當官的傢夥又幹好事瞭。但誰也不會去追查這些中國女人的去向。當時,日本軍隊中從來就沒有建立過女俘虜收容所,那麼這些女人被弄到哪裡去瞭呢?我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把她們弄去當‘慰安婦’瞭。”  日軍第2957部隊占領湖南衡陽附近的村莊後,立即抓瞭兩名美貌的少女回兵營,一個一等兵情不自禁地高呼:“從今日起開設慰安所,各位請來光顧。”  日軍占領桂林時,以設立工廠為名招募女工,強迫她們充當軍隊的性奴隸。日軍在廣州和香港以招募護士和醫務人員前往海南為名,騙招300多名青年女子,其中相當部分是學生,小的隻有17歲,大的也隻有20歲。她們被押到昌石縣石祿慰安所,從此掉入地獄深淵。

中國抗戰女兵被俘後失蹤之秘:被日軍弄到哪去瞭

  二戰期間,在日軍占領和駐紮的地方,總有一個名叫慰安所的機構。在這個機構的外面,排著長隊的日本兵等待著輪到自己發泄獸欲。在慰安所簡陋的房子裡,一名“慰安婦”一天必須接待眾多的男人。日軍在占領地區普遍設立瞭這種被日本政府默認的強奸中心。在這一制度奴役下,40多萬日軍設立的慰安所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歐美各國的婦女,慘遭日軍的蹂躪。  這裡所說的“慰安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強迫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在戰爭中,日軍士兵對占領區無辜女性的強奸行為,不但不會受到軍事法庭制裁,反而被認為是士兵勇猛的表現。在日軍高層縱容下,這種令人發指的罪惡,在日軍的侵略戰爭中一直延續著。  日軍的“慰安婦”制度起源於日軍的一次失敗。1917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亞,先後派去兵員7。2萬人。日軍對俄國女性施暴,導致性病蔓延,一萬多名日軍官兵染病,比戰死的還要多。這些患者既不能參加演習,也不能執行勤務,更談不上參加戰鬥,嚴重影響瞭日軍的戰鬥力。作戰剛開始就損失瞭相當於一個師團的兵力,自然打不過在數量上占優勢的俄軍,遭到瞭慘敗。西伯利亞戰爭失利的教訓,導致日本軍部開始建立賣春制度,征集由軍隊直接管理的賣春婦。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日軍官兵所到之處除燒殺搶掠外,最駭人聽聞的就是大肆強奸當地婦女。長期的禁欲生活,使日本軍人積蓄瞭太多的性能量。在被占領區,他們一方面充當殺人機器,另一方面也自發地、幾乎是情不自禁地、不約而同地獸性大發。  當時的日軍,從高級軍官到普通士兵,是一支獸欲肆虐的軍隊。  最慘絕人寰的是那次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日軍在城內到處追逐中國婦女,無論老幼,無一例外地實施強奸,然後殺掉。有的日軍甚至幹脆不扣軍褲上面的紐扣,將生殖器直接露在外面,奸殺一個又去追逐另一個。  “慰安婦”絕大多數是被強迫征集而來的,像征軍夫一樣,強行攤派名額。朝鮮半島早在日軍侵華之前,即已處在日本統治之下,所以朝鮮婦女是較早遭受被征募凌辱的。   從朝鮮半島究竟征集瞭多少婦女,目前已無確切的資料。根據漢城報紙的記載,從1943年到1945年,共動員瞭20萬年輕的朝鮮婦女加入“挺被日寇殺害的中國慰安婦身隊”,其中約有5~7萬人充當瞭“慰安婦”,因而“挺進隊”就成瞭“慰安婦”的代名詞。日軍之所以優先從朝鮮和日本婦女中征召“慰安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防間諜。一位原職業軍人是這樣說的:‘慰安婦’朝鮮‘慰安婦’也可以放“日本可以放心,心,她們即便天天和士兵在一起,也不會向敵方泄露情報。之所以不征集中國女性作‘慰安婦’,就是為瞭防諜。正因為如此,所以喜歡朝鮮‘慰安婦’,內鮮一體,也就是把日本內地人和朝鮮人作為一個整體,其防諜意識非常強。把朝鮮女性編為‘慰安婦’,多少有這些因素。”相關閱讀推薦:日軍菲律賓暴行 強征慰安婦戰敗後當食物充饑!揭秘侵華日軍裡的日籍慰安婦:為國傢賣身是傳統滅絕人性!慰安婦憶逃跑失敗被日軍恐怖酷刑【圖】揭秘二戰:日軍強征的慰安婦67.8%為中國籍婦女慰安婦憶逃跑失敗遭遇日軍恐怖酷刑!慰安婦慘狀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朝鮮“慰安婦”基於上述原因,在侵華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不敢多招中國“慰安婦”。但隨著戰爭在中國的擴大和升級,侵華日軍人數劇增,朝鮮和日本的“慰安婦”已不能完全滿足獸兵的需要,日軍便開始瘋狂地誘逼中國女子充當“慰安婦”。  在占領地和戰場上,日軍主要通過使用肉體暴力、綁架、強迫和欺騙等手段來征集中國“慰安婦”。被擄掠為“慰安婦”的中國婦女,原來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其中有教師、工人、農民、學生、職員、尼姑、修女和店員等。至少有20萬中國婦女,先後被逼迫為日軍的性奴隸,日軍的慰安所遍及中國的20多個省,中國成為日軍“慰安婦”制度的最大受害國。  充當過日軍特務的永富博道,後來在“亞洲戰爭的真實證言”國際電視會議上公開證言:“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我作為日軍特務機關的一名成員,專門負責誘拐中國婦女。部隊從上海向南京進攻途中,我本人負責設置瞭六個慰安所。在沿途,我把一些逃難的中國年輕婦女誘拐到慰安所。”   日軍的鐵蹄踏上美麗的海南島以後,日軍部隊就進村寨去強捕少女,供其開設慰安所。在強征勞工時,日軍挑選美貌的漢族和黎族女子,投入“快樂房”慰安所。  1940年,日軍一支部隊侵入山西省方山縣,設立據點,立即要求偽政權征召“花姑娘”。於是,偽政權將“花姑娘”的人數攤派到各村。日偽宣稱有姑娘的交姑娘,沒姑娘的交大洋,最後,他們不僅建成瞭慰安所,還得到大筆錢財。  日軍還設下各種圈套,引誘婦女墜入陷阱。他們經常以招聘女招待和洗衣婦等名義誘騙婦女上當。日軍在上海的特務機關,到市中心誆騙婦女。他們放出野雞汽車,候在娛樂場所前面,等顧客上車後,汽車飛馳,到瞭僻靜地方,將男子拋下或幹掉,女客便從此無影無蹤。一時,失蹤女子無數,人人自危。   根據1938年6月7日日本軍方的調查報告,在徐州會戰中,日本華北方面軍第2軍獨立混成第3旅團第6聯隊長小男一雄,曾將23名中國女軍人從俘虜營中強行押到森林地帶,在那裡建立瞭慰安所,供日軍官兵淫亂。這些女俘虜遭到日軍侮辱,有的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報仇,慰安所裡曾發生中國女戰俘刺殺壓在她們身上的士兵或者割下日本兵生殖器的事件。日軍官兵因此對充當“慰安婦”的中國女戰俘提高瞭警惕。而當她們失去瞭作為性工具的利用價值時,便被日軍拖到空地上,當做新兵練習用的活靶子。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在漫長的抗戰歲月中,中國抗日軍隊中有許多女兵被俘,她們的命運是極為悲慘的。日軍第14師團的士兵田口新吉後來回憶道:一抓到這些人,“日軍在作戰中,立即送到後方的大隊本部去。如果她們受瞭傷,就由醫務室先給她們治傷,如果沒有受傷,就由情報官對她們進行審訊,這是通例。但是,這些中國女性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瞭。士兵們有時偷偷傳說:這些當官的傢夥又幹好事瞭。但誰也不會去追查這些中國女人的去向。當時,日本軍隊中從來就沒有建立過女俘虜收容所,那麼這些女人被弄到哪裡去瞭呢?我聽到的一種說法是把她們弄去當‘慰安婦’瞭。”  日軍第2957部隊占領湖南衡陽附近的村莊後,立即抓瞭兩名美貌的少女回兵營,一個一等兵情不自禁地高呼:“從今日起開設慰安所,各位請來光顧。”  日軍占領桂林時,以設立工廠為名招募女工,強迫她們充當軍隊的性奴隸。日軍在廣州和香港以招募護士和醫務人員前往海南為名,騙招300多名青年女子,其中相當部分是學生,小的隻有17歲,大的也隻有20歲。她們被押到昌石縣石祿慰安所,從此掉入地獄深淵。

一代闖王李自成神秘失蹤後的最終結局到底如何?

  導讀:李自成,字鴻基,陜西延安府米脂縣人,是明末農民起義軍最主要的領袖之一,又稱李闖王。崇禎三年(1630年),李自成在陜西米脂揭竿而起,聚眾起義,後來,又率眾投奔瞭當地的另一股農民軍高迎祥。崇禎九年,高迎祥被俘就義之後,李自成被推為闖王,成為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李自成很會用兵,他知曉明軍的實力,很會利用地形有時聚殲敵人。在他的領導之下,起義軍連戰連捷,先後攻陷瞭很多明朝州府,並順利的進入四川,擊殺明朝總兵侯良柱。崇禎十年的冬天,李自成率眾圍攻成都,因實力懸殊,攻城失敗,後又在梓潼遭到明朝總兵左光先的伏擊。將士傷亡慘重,幾乎全軍覆滅,李自成僅率領部將劉宗敏等十八騎勇士突圍逃入陜西的深山之中。  崇禎十二年,李自成經過三年的準備和恢復,再次舉兵攻明。轉戰陜甘、河南一帶,在河南李自成斬殺明朝的萬安王。順利得與當地農民軍首領會師,部眾發展到數十萬人之多。後李自成率軍連戰連捷,攻克宜陽,取得盧氏。李自成在轉戰的過程中,先後有許多有知識的人加入,如對李自成產生瞭重要影響的牛金星、李巖等人就是在這一時期加入李自成的起義軍的,並很快成為心腹謀士。   後來李自成采納李巖的建議提出瞭“均田免糧”的口號,“迎闖王,不納糧”,李自成的起義軍得到勞苦大眾的一致擁護。崇禎十四年春,李自成在城內守軍的策應下攻陷洛陽,殺死瞭民憤極大的福王朱常洵。不久李自成又率軍圍開封,數攻不克,轉戰鄧州,擊殺明朝總督傅宗龍。崇禎十五年,李自成與羅汝才以20萬的部隊再圍開封,激戰20餘日未能攻克,但卻回師攻破河南襄城,俘斬明總督汪喬年和降明的農民軍首領李萬慶。繼而攻克陳州,與當地農民軍會合,返師第三次圍開封。先殲滅出城突襲的三營明軍,後連破鄭州、滎陽、上蔡,掃清開封周圍明軍據點。  明督師丁啟睿、總兵左良玉率師十餘萬挺進朱仙鎮。李自成以部分兵力繼續圍城,率主力占領朱仙鎮有利地形迎擊明軍,獲得大勝,俘虜明軍數萬人。崇禎十六年正月,李自成攻克襄陽,提出瞭“三年不征,一民不殺” 口號,李自成被擁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隨後,李自成采納謀士顧君恩計策,制定先取關中、再攻山西、後取北京的作戰方略。親自率大軍北上河南,在汝州之戰中殲滅明軍4萬餘人,迫使孫傳庭敗逃陜西。乘勢追擊,盡殲鎮守潼關的明軍,擊殺孫傳庭,占領潼關、西安等地。隨即分兵追殲明軍殘部,連下延安、漢中、榆林諸重鎮。相關閱讀推薦:李自成失敗原因: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為什麼失敗?揭秘闖王李自成兵敗後生死之謎:隱居出傢當和尚?李自成侄孫李來亨抗清:三百年流不盡的英雄之血明亡三百六十年祭:不造反就餓死 能怪李自成嗎?帝國龍脈:李自成和崇禎帝互斷龍脈之謎明末福王朱常洵的淒慘結局:被李自成裊首燉湯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李自成稱大順王,改西安為西京。隨後李自成率軍強渡黃河,攻進山西境內,攻克太原。然後,李自成兵分兩路,一部由大將劉芳亮率領攻河北,自己同大將劉宗敏率主力部隊北上寧武關,從北面迂回圍攻北京,李自成率領大軍順利攻下大同、宣府、昌平。於三月十七日攻到北京城下,此時,明朝的崇禎皇帝已經無軍可調,守城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的兵士。崇禎急調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和江南明軍率兵勤王。但是已經為時已晚,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攻破瞭北京城,崇禎帝朱由檢在萬念俱灰,自縊於煤山之上。  李自成在攻陷北京之後,開始被勝利沖昏瞭頭腦。這些農民出身的起義軍將領以為攻陷瞭北京,除掉瞭明朝的皇帝,就是大功告成,可以坐享天下瞭。李自成和劉宗敏等人也都開始忙於修建宮室,搜羅美女,對明朝的官員進行追贓。他們沒有及時的追剿依然據有江南的幾十萬明軍,也忽視瞭重兵在握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起初的時候,李自成還想招降吳三桂。但是,由於義軍將領在追贓的過程中,致使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自殺殉國,更讓他不能忍受的是,自己心愛的寵妾陳圓圓也被義軍大將劉宗敏搶瞭過去。吳三桂一怒之下投降瞭清朝的多爾袞,打開城門引兵入關。在清軍和明朝降兵的合擊之下,李自成的大順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瞭陜西潼關,潼關之戰,大順軍再次失利,被迫退出陜西,轉戰河南、湖北。準備奪取東南作為抗清基地,但是清軍卻對大順軍緊逼不放。派出重兵節節阻擊,南明政權的明軍也順勢攻擊大順軍。導致李自成在湖北武昌、陽新、江西九江接連失利,東下的去路也被切斷。後來,李自成率軍到達九宮山一帶,此後便失去瞭蹤跡。幾十萬的大順軍也像蒸發似的,一下子就沒瞭,而關於李自成最終的結局,後人也提出瞭許多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種最具代表性說法是李自成在九宮山被地主團練攻殺。提出這種說法的最主要的依據是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給朝廷的奏報和南明王朝駐湘將領兵部尚書何騰蛟給唐王的報告。阿濟格的奏報中稱:“李自成兵盡力盡,僅帶親信20人,竄入九宮山中,被村民圍困,無法脫逃,自縊而死。他派人前去驗屍,而屍體已經腐爛,無法辨認。何騰蛟給唐王的報告也稱,自己的部眾將李自成斬於九宮山下,隻是丟瞭首級。但是,這兩個說法似乎都存在許多可疑之處,令人難以盡信。因為李自成是一位“萬金之賞莫能購,十道之師莫能征” 的軍事奇才,不僅驍勇異常,而且還很有謀略。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他的生死對清王朝或南明王朝統治者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在阿濟格和何騰蛟的報告都存在模糊之處。阿濟格的奏報中說李自成的屍體“屍朽莫辨”,何騰蛟的報告中則稱屍體無頭。也就是說兩位將領都沒有親自看到死得這個人就是李自成。而是根據別人的報告,臆斷這就是李自成,便急忙上瞭折子功請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時,手下尚有40餘萬兵馬,駐九宮山一帶的至少也有數萬人,絕非奏報中所稱的僅帶20名親信。況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殺,他的幾十萬大軍豈能善罷甘休?九宮山能平靜嗎?然而,事實上,當時九宮山很平靜,那幾十萬大軍也很平靜。也就是說,李自成遇難九宮山說,要麼是兩位將領為瞭邀功請賞而造出來的,要麼是這是李自成與其部下故意施放的煙幕彈。用李自成以死作緩兵之計。這樣一方面,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對這支大軍的敵意;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清軍對他的攻擊。以便可以等待時機成熟時東山再起。  另外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李自成沒有死,而是在夾山寺出傢做瞭和尚。這一說法,最早見於《澧州志林》的記載,書中說李自成兵敗之後並沒有死,而是跑到瞭湖南的石門夾山寺出傢做瞭和尚,法號奉天玉。後來這個人便到夾山寺探訪,寺中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和尚還記的夾山寺過去的事情,告訴他奉天玉和尚是順治初年入寺的,聲音像是西北的人。他還在寺中他親眼見過一幅李自成的畫像。1981年,在石門夾山寺發現瞭奉天玉大和尚墓。據考查,在一個瓷壇中盛的遺骨,與李自成身材相近。墓中陪葬物與李自成傢鄉陜西米脂縣的習俗相同。此後,考古人員又在夾山寺“敕印”的石龜和“奉天玉詔”

中共最年輕開國上將神秘失蹤:曾結怨江青

  1930年,毛主席將14歲的肖華交給紅四軍政委羅榮桓時說:“這孩子日後會有大出息。”於是,肖華便從興國的“赤患”成長為少共國際師政委;從冀魯邊區的“娃娃司令”錘煉成共和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因為年輕,使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具有瞭某種傳奇色彩。當一部《長征組歌》唱遍神州大地的時候,人們又認識瞭一個詩人肖華。然而,“文革”中,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肖華卻神秘地失蹤瞭。七年過去瞭,他又在毫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肖華的失蹤成瞭一個謎。  肖華結怨江青葉群“文革”中慘遭報復  肖華盡管對毛主席十分崇敬,但對他身邊的江青一直保持著距離。原來,戰爭年代肖華在江青的傢鄉工作時,就瞭解到江青品行不好。“文革”前,江青一直想到總政兼職,並找肖華談過,肖華沒有答應。50年代,一位中央領導人的夫人向肖華反映葉群的男女作風問題。從那時起,肖華成瞭葉群的一塊心病。“文革”開始後,林彪的權力急劇膨脹,葉群以”左”派面貌頻頻亮相。那些可能對自己政治生命構成”威脅”的人,成瞭她報復的對象。於是,在對待肖華的態度上,江青和葉群有瞭共同語言。兩個女人議論肖華時,曾惡狠狠地說:”人傢欺負咱們,咱倆聯合起來,你的仇我報,我的仇你報。”  “文革”初期,林彪、江青向肖華頻頻發難,指使造反派對肖華抄傢和多次批鬥。葉劍英、徐向前等幾位老帥為肖華伸張正義,與陳伯達、江青之流進行瞭針鋒相對的鬥爭。毛主席也明確表示保護肖華。周總理為瞭保護肖華,維護軍隊的穩定,在1967年3月3日,召開瞭總政系統及軍隊院校造反派參加的6000人大會。會上,總理專門批評瞭造反派揪鬥肖華、沖擊軍隊的惡劣行徑,然後,講瞭肖華的革命經歷,從早晨9點一直講到中午12點。  周總理憤慨地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比我瞭解肖華,他是我看著長大的,他連衣服都穿不好時,我就認識他。他是毛主席調來的,毛主席信任他,培養他,他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就是毛主席。他從紅小鬼到總政治部主任,跟著毛主席南征北戰幾十年,總是處於鬥爭的第一線,哪裡困難哪裡去。這樣一個好同志,怎麼會反對毛主席,反對黨呢?你們會唱《長征組歌》嗎?你們能寫出來嗎?對毛主席沒有深厚的感情是寫不出來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一句是傳神之筆,《長征組歌》每一段我都會唱,你們為什麼不準唱?你們憑什麼說《長征組歌》是大毒草?”   6000人大會之後,穩定沒幾天的形勢又開始瞭無政府狀態。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受林彪、葉群的唆使,組織造反派繼續對肖華進行批鬥。肖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工作瞭兩個月。此間,林彪、江青一夥又在策劃一個大動作。罪惡之劍在一步步向肖華逼近。  5月13日,在林彪、江青的挑動下,分屬兩派的軍隊和地方造反派為文藝演出由誰參加的問題,大打出手,死傷多人。肖華果斷地平息瞭這場武鬥。而林彪、江青一夥卻翻雲覆雨,挑動造反派,把這次事件嫁禍到肖華頭上,葉群指使造反派把批判肖華的大字報貼到天安門廣場。周總理見情況不妙,立即讓肖華夫婦搬到山上。還未來得及動身,造反派的幾十輛汽車就包圍瞭肖華的傢。肖華被批鬥一個多月,身患肝炎的他被折磨得精疲力竭。他不得已給毛主席寫瞭一封信。毛主席很快指示:造反派不要再搞瞭,肖華身體本來不好,讓他休息幾天,若真有問題,“書面檢查,以此瞭案”。然而,事情並未瞭結,一個置肖華於死地的陰謀正在加緊策劃。  林彪一道黑令肖華神秘失蹤  文革初期,毛主席在天安門接見紅衛兵,要肖華參加。“四人幫”得知後,佈置一夥人截住肖華的車,致使肖華未能參加。1967年7月25日,林彪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瞭他們操縱的人,指示說:要徹底砸爛總政閻王殿。自此,肖華被連續批鬥。八月,在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的操縱下,一大批造反派瘋狂地沖進總政大院,把標語貼滿墻壁。其中一則標語尤令人註意:“毛主席說,肖華是扶不起的天子”(粉碎“四人幫”後,肖華的夫人王新蘭曾向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瞭解毛主席是否說過此話?工作人員都未聽說)。  1967年12月,在林彪、江青一夥的操縱下,造反派炮制瞭一份《關於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肖華的罪行和處理意見的報告》,分別上報毛澤東、林彪、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在這份充滿誣陷、不實之詞的報告中,他們羅列瞭肖華的“六大罪狀”,對於“總政閻王殿”的問題,他們是這樣說的:“總政治部長期被彭德懷、黃克誠、譚政、羅瑞卿、肖華所把持,經過他們苦心經營,變成瞭水潑不進、針插不進的資產階級獨立王國,一個劉、鄧設在我軍的黑店。”1968年初,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把肖華極其秘密地關押在離總政不遠的一個叫做松樹胡同的小院裡。從此,肖華”失蹤”瞭。  關押肖華的小屋隻有5平米,小屋的窗戶用鐵板釘死瞭,屋裡吊著一隻日夜通明的100瓦燈泡,一個槍口從門上的小孔伸進來。看守規定肖華睡覺必須臉迎著燈光和槍口。由於肖華“態度頑橫,拒不交待問題”,常被打得遍體鱗傷。肖華的食譜是:早飯,半個窩頭、一碗玉米面糊;中飯,一個窩頭、一碗菜湯;晚飯與午飯同。七年之間,天天如此。肖華獲釋時,全身浮腫,毛孔出血,望之令人滄然。相關閱讀推薦:出師未捷身先死:抗美援朝戰爭壯烈犧牲的高級將領林彪唯一沒戰勝的對手:共和國開國上將陳明仁陳明仁簡介:從蔣介石嫡系將領到共和國開國上將哪位開國上將曾擊殺日本少將 逼日軍下戰書單挑?歷史揭秘:抗美援朝影響瞭臺灣問題的解決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肖華失蹤王新蘭苦苦尋夫  林彪、江青也沒放過肖華的夫人王新蘭。在肖華被抓的前5個月,王新蘭就被抓走瞭。這位從小參加紅軍的女戰士被關瞭三年,遭受瞭種種非人的折磨與磨難。後來未作任何結論,又莫名其妙地放瞭。她出獄後就開始打聽肖華的下落。因為當時社會上傳言肖華已不在人世瞭,有的說被秘密處決瞭,有的說自殺瞭,有的說病死瞭。後來王新蘭在一張小報上看到一條消息:張春橋說:”林副統帥說過,肖華三反分子這個案子,什麼人也翻不瞭。”王新蘭由此判斷,丈夫還活著,而且還在抗拒著強加在他頭上的罪名。  為瞭丈夫,王新蘭給毛主席寫瞭一封長信,為丈夫伸訴。她找到王震,王震通過葉劍英把信交給瞭毛澤東。毛澤東批示:”王新蘭說肖華不是三反分子,請中央政治局討論。”但由於當時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幹擾,這封信也不瞭瞭之,王新蘭陷人漫長的等待之中。  1971年春,總政的一個老水暖工輕輕地敲開瞭王新蘭的門,把他在松樹胡同修管道時見到肖華的事告訴王新蘭。他還活著!王新蘭心中的一塊石頭落瞭地。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溫都爾汗,使王新蘭看到瞭希望,但是肖華依然沒有消息。  兩年過去瞭,王新蘭苦苦等待著。由於心力交瘁,她的心臟病發作,住進醫院。在醫院,王新蘭給周總理寫瞭一封要求見肖華的信。總理很快批示讓他們見面。王新蘭和孩子們被帶到一間會議室。”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是他們別後5年的第一次見面。神情有些呆滯的肖華見到傢人,目光中閃過一絲驚異,但又立即恢復瞭原先的樣子。幾個孩子見活潑開朗的父親成瞭這副模樣,忍不住哭瞭起來。王新蘭怕肖華看到自己的眼淚,背過身默默流淚。  專案組的人一直坐在旁邊,一傢人什麼話也不敢說。氣氛相當沉重。肖華隻是不停地說,”我很好,你們不要擔心。”肖華的兒子肖雲借攙扶父親上廁所的機會,把事先寫在手心的”林彪死瞭”的字偷偷給父親看,肖華一怔,目光亮瞭一下。在探望結束時,肖華突然對王新蘭說:”新蘭,你自己要多保重!”一句話沒說完,王新蘭的眼淚像斷瞭線的珠子流下來。   肖華重見天日為民鞠躬盡瘁  肖華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失蹤”瞭七年,終於引起瞭毛主席的註意。  1974年9月,在慶祝建國25周年前夕,中央派人將出席天安門國慶觀禮的人員名單送毛主席審定。毛主席仔細看瞭一遍名單,什麼話也沒說,退瞭回去。過瞭幾天,經修改的名單又送到主席面前,主席看後又退瞭回去,依然什麼話也沒說。9月29日,第三次將名單送來後,毛主席看瞭半天,拿起筆,親手添上瞭肖華、劉志堅兩個人的名字。  ”四人幫”慌瞭,指示專案組立即釋放肖華,並為肖華趕制軍裝。專案組來通知肖華出去時,肖華顯得異常平靜。肖華抗拒出去,他說:”當初你們為什麼抓我?現在為什麼放我?我要一個文字結論。”造反派亂瞭陣腳。原來,肖華和總政一大批領導被打倒關押,完全是林、江兩個反革命集團聯合”砸爛總政閻王殿”的直接結果。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毛澤東竟然想起瞭已被關押七年的肖華,而肖華偏偏不出去。他們擔心毛澤東再過問,無奈之中,開車來接王新蘭。  王新蘭見肖華穿瞭八年的軍裝已經爛成一條條的,忍不住落淚。她關心的是丈夫早點離開這裡,回到那個雖然破舊但不失溫暖的傢。她勸丈夫:”主席讓我們回去就回去,是是非非怎麼說得清,孩子們都在傢等著你呢。”肖華怔瞭半天,終於嘆瞭一口氣,說:”好吧。”9月30日,肖華出席瞭國慶招待會。周恩來感慨萬分地握著肖華的手,久久不放,卻沒有說出一句話。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羅佈泊九大詭異事件 羅佈泊彭加木失蹤最恐怖

  導讀: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裡的羅佈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瞭他的遺體。  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公佈已幹涸的羅佈泊“大耳朵”衛星照片以來,“大耳朵”被認為是羅佈泊東湖的幹涸湖盆。在最近結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險之路”科學考察中,研究人員發現瞭羅佈泊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由此測算出羅佈泊古湖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裡。  為揭開羅佈泊的真面目,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更為羅佈泊披上神秘的面紗。有人稱羅佈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 ,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遊蕩,枯骨到處皆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路過敦煌時,在《大唐西域記》中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許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遠的地方,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生。  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卻在羅佈泊東部發現瞭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麼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裡的羅佈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瞭他的遺體。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傢彭加木在羅佈泊考察時 失蹤,國傢出動瞭飛機、軍隊、警犬,花費瞭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毯式搜索,卻一無所獲。2007年終於在羅佈泊發現瞭一具幹屍,但最後經過波折的DNA鑒定卻斷定這具幹屍不是彭加木。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輛客貨小汽車去羅佈泊找水晶礦,一去不返。兩年後,人們在一陡坡下發現3具臥幹屍。汽車距離死者30公裡,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蘭農場職工3人乘一輛北京吉普車去羅佈泊探寶而失蹤。後來的探險傢在距樓蘭17公裡處發現瞭其中2人的屍體,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汽車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傢餘純順在羅佈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當直升飛機發現他的屍體時,法醫鑒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於偏離原定軌跡15多公裡,找不到水源,最終幹渴而死。死後,人們發現他的頭部朝著上海的方向。(餘純順就是上海人)  1997年,甘肅敦煌一傢3口在父親的帶領下,前往樓蘭附近尋寶,結果一去不 復返,最後3人屍體被淘金人發現。  1997年,昌吉有4個人開著大卡車,到羅佈泊南岸的紅柳溝找金礦,結果沒有瞭消息。1998年,有人在紅柳溝附近找到瞭4具屍體和一部爛車。相關閱讀推薦:詭異的殺傷力!揭秘那些不為人知的三國特種兵揭秘:末代皇帝溥儀與妻子洞房花燭的詭異一幕33張讓人毛骨悚然的詭異老照片 你敢進來嗎?十分詭異:長征300紅軍六盤山集體離奇死亡之謎納粹德國名將曼施坦因:策劃史上最詭異奇襲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2005年末,敦煌有人在羅佈泊內發現一具無名男性屍體,當時據推測該男子是名“驢友”,法醫鑒定其並未遇害。這具屍體被發現後,也引起瞭國內數十萬名“驢友”的關註,更有人在互聯網上發出瞭尋找其身份的倡議,最後在眾人的努力下,終於確定瞭該男子的身份,並最終使其遺骸歸回故裡。經查明,該男子是2005年自行到羅佈泊內探險,但為何死亡,卻一直是個謎……  有人說,著名科學傢彭加木在羅佈泊神秘失蹤,入選20世紀世界十大之謎當之無愧,因為它最具懸念,最讓人震驚,最不可思議!  隻身出走

代雍正受過:十三王爺從失蹤到官至極品的秘密

  雍正即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任命四大總理事務大臣,這其中就包括瞭幾乎被人遺忘瞭的十三阿哥允祥。  允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在敘齒的阿哥裡面排行十三,比雍正小八歲。允祥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外公是參領(正三品的武官)海寬,其母傢地位在康熙的妃子裡面算不上高,但也還可以。章佳氏大概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進宮,從生孩子的情況來看,康熙應該對她頗為寵愛。章佳氏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瞭允祥,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生瞭“八公主”,康熙三十年(1671年)又生下“十公主”,六年中生瞭三個子女,而且全部成活,這在康熙的妃子裡面是不多見的。  不幸的是,章佳氏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便早早離開人世,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大的胤祥隻有十四歲,兩個小的公主分別為十三歲和九歲)。章佳氏的死還引起一場風波,當時三阿哥允祉因在百日內違反喪儀剃發,結果遭到從郡王降為貝勒的處罰(按喪制,皇子在母妃去世百日內不得剃發),這也從側面反映瞭康熙對章佳氏的痛惜。  章佳氏去世後,康熙對失去瞭親生母親的三個孩子很是憐惜,後來允祥被送到雍正的生母德妃那裡代為撫養,由此也拉近瞭雍正和允祥的關系。後來,雍正還奉命給允祥講解算學,一起“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每歲塞外扈從,形影相依”。允祥寫瞭詩後常向雍正請教,雍正後來把他寫的詩全部搜集起來裝訂成冊,可見兩人關系非同一般。  在康熙中期出生的皇子裡面,十三阿哥允祥和十四阿哥允禵(比允祥小兩歲)的表現最為出色。巧合的是,他倆的師傅也是同一個人,即國舅佟國綱的兒子法海。佟國綱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鄂倫岱,這個人和他的父親一樣,脾氣火爆,性格直爽,是典型的武人;另一個是法海,這個人是卻是文才,他在二十四歲的時候考中進士,在這一向尚武的滿洲貴族中是極為少見的。法海做皇子們師傅的時候,也不過二十七歲。允祥和允禵的才幹突出,這和法海的教導有方應該是分不開的。 雍正  由於母親的早逝,康熙對允祥特別照顧,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從康熙三十七年(1798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間,允祥幾乎參與瞭康熙所有的出巡。由此可見,當時允祥是極得康熙的寵愛的。但是,康熙四十七年的廢太子事件,卻徹底改變瞭允祥的命運。  允禩的兒子“菩薩保”同志(弘旺)在《皇清通志綱要》裡說: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十一月,上違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開釋。” 《清世宗實錄》裡,雍正帝在稱贊允祥的時候,說他“於皇考時敬謹持身,廉潔立品,未嘗圖利幹預一事,糾黨邀結一人,……其安分自守,傢計空乏,舉國共知。”然而,《雍正起居註冊》中又記載這樣幾句話:“怡親王前因二阿哥之事無辜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隨即鑒宥。數年以來,王敬謹持身,廉潔立品……”  讀者如果看得仔細的話,就會發現在《清世宗實錄》裡的“於皇考時敬謹持身,廉潔立品”這句話同樣出現在《雍正起居註冊》中,但《雍正起居註冊》裡卻多瞭“怡親王前因二阿哥之事無辜牽連,一時得罪,皇考隨即鑒宥”這一句。如此看來,弘旺在《皇清通志綱要》裡說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十三子和皇太子、皇長子一起被圈禁,就有可能是事實瞭。  之所以要囉囉唆唆把這三個材料拿來對比,主要是為瞭說明一個問題,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廢太子的時候,允祥到底做瞭什麼,爾後的十幾年間何以消失不見,而在雍正登基後又為何會突然東山再起,一舉超越其他兄弟直封親王,成為雍正的寵臣?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讓人疑竇頓生的是,在《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朝的事件)中,卻沒有允祥被圈禁的記錄。而後面關於允祥的怪事一樁接著一樁。首先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清聖祖實錄》中記載說除瞭允褆,廢太子允礽、允祉、胤禛、允琪和允禩都開釋瞭,唯獨沒有提到允祥,不知道是有意的遺漏還是允祥當時沒有被開釋。假如沒有開釋的話,這說明允祥的問題可能比允礽還要嚴重;假如是有意遺漏的話,那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接著往下看,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在復立允礽為太子的同時,再次給皇子們封爵,其中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允琪被封為親王,七阿哥允祐、十阿哥允礻我被封為郡王,九阿哥允禟和十四阿哥允禵被封為貝子,連八阿哥允禩也恢復瞭貝勒之爵。唯獨有允祥什麼都沒有。康熙第一次給皇子們封爵的時候是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當時允祥年紀太小沒挨上,情有可原;但這次比他小兩歲而且還在廢太子事件中得罪過康熙的允禵都封貝子瞭,允祥這次也沒被封,這就是十分奇怪瞭。結合上面的記錄,允祥沒有被封的原因可能是當時他根本就沒有被開釋。  就這樣,在康熙的年長皇子中,允祥是惟一沒有王爵、“光著身子”的阿哥。對照其先前受到的寵信,如果不是允祥犯有重大過錯的話,斷不至於此。更蹊蹺的是,隨後的十幾年裡,康熙每次給皇子們發獎金,四千兩、五千兩的發,但每次都沒有允祥的份。後來雍正給允祥封親王後,說他十幾年來,“傢計空乏,舉國皆知”,主要就是指的這事。所以,雍正要給允祥落實政策,一次性給他發二十六萬兩銀子,把前面十幾年沒有落著的獎金全補回來。但允祥堅決不受,最後拗不過,隻得減半收取,拿瞭十三萬。  由此可見,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廢太子後,康熙對允祥的看法發生極大的變化,允祥的地位也一落千丈,由受寵變為有意的排斥和疏遠。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康熙在允祉、允祥和允禵三人的請安折上朱批道:“胤祥並非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不行約束,必將生事,不可不防。”當時允祥與其他皇子一起恭閱上述朱批,看到這樣的評語心裡恐怕極不是滋味,在那個時代,被斥為“不忠不孝”,這幾乎等同於永不任用,隨時有被圈禁的危險瞭。  在此之前的一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也沒有允祥的任何記載。在康熙四十九年,允祥重新出現在康熙的隨駕名單中,他在這年二月的時候隨同去瞭五臺山,這說明允祥當時已被開釋;當年閏七月,允祥又被派往蒙古祭奠去世的“三公主”。這樣看起來的話,允祥似乎是重新復活瞭,但結合六月的那個朱批,允祥似乎又還沒有得到康熙的信任。不然的話,康熙怎會讓允祉等人對他加以管束呢?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太子允礽再度被廢。當年十一月,康熙給皇子們發獎金,允祉、胤禛、允琪、允祐、允礻我幾個親王和郡王發瞭五千兩,允禩、允禟、允祹和允禵幾個人也發瞭四千兩。允祥還是一文未得。  這就奇怪瞭。按道理,無論允祥是反太子還是保太子,這太子的復立復廢,他終歸會押對一次吧,怎麼會一直受到歧視呢?難道真像二月河小說裡說的,康熙是把他雪藏起來,為雍正服務?這顯然是小說的想象而已。從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以後,允祥這個名字在康熙末年的官方文件中便基本銷聲匿跡,不再出現。他既沒有出現在隨駕的名單中,也沒有出現在留京的名單中,似乎真的被雪藏瞭——至少《清聖祖實錄》上沒有記載。  不過,在康熙的朱批裡還能看出點蛛絲馬跡,康熙出巡的時候曾在給皇子們的批示中問起允祥腿病之事,並曾親閱禦醫奏折進行指點。如此看來,允祥是因為生病而不能隨駕,據說他的腿病時好時壞,很長時間也未能完全痊愈。但是,因腿病不能隨駕或者辦事,這和封爵發賞似乎沒有本質的聯系。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由此看來,關於允祥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廢太子事件中的情況,其中一定隱藏著巨大的秘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允祥在那次事件裡一定是犯瞭錯的,而且是不可饒恕的大錯。弘旺在《皇清通志綱要》裡將允祥同廢太子胤礽及被永久圈禁的允褆並列,這也說明允祥在那次事件中罪過甚大。《永憲錄》裡還有個旁證,說允祥事發後,其師傅法海也受到降職處分,並從皇子的師傅隊伍中開除。法海的同僚徐元夢,稱法海是“以侍皇子得過”。  從法海的情況來看,他和允禵等人關系很好,由此可以推斷他是屬於反太子的一派,但反太子派在一廢太子中遭受嚴重挫敗。也許法海曾在當時的反太子行動中出謀劃策,而允祥又曾在這個事件中有過非常之舉,隻不過在修撰《清聖祖實錄》的時候已經被刪除瞭,後人無從得知具體細節。而主修《清聖祖實錄》的張廷玉則是在雍正的指導下進行的,把雍正朝的重要人物允祥的事跡編得七零八落,以張廷玉的水平,若不是有意而為之,簡直就是難以想象的。  更奇怪的是雍正對允祥遭遇的解釋,他說允祥“對皇父盡以子道,對二阿哥盡以臣道。由於與二阿哥好,橫遭大阿哥妒忌、陷害,因而株連於二阿哥。自被株連後,多年來惟感激皇父之恩,而對允禵等人胡鬧之事,從不過問,亦不敢越雷池一步。”雍正說大阿哥允褆妒忌允祥,這有點立不住腳,因為當時允褆的最大敵人是太子允礽,而允祥當時不過二十三歲,並沒有什麼勢力可言。但若說允褆陷害允祥,雍正又沒有具體說明細節。以康熙的睿智和能力,一般的陷害斷難得逞,因此極有可能是有什麼把柄落在允褆或者康熙手裡瞭,這才導致允祥遭到這麼嚴厲的處罰。  當然,也不能排除雍正嫁禍於允褆的可能,特別是在結合雍正即位後對允祥的過度熱情和超親王待遇,雍正的舉動更是讓人覺得詫異。如此看來,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廢太子事件中,似乎又和雍正有莫大的關系。或許,更大膽的推測是,難道允祥當時做瞭雍正的馬前卒,甚至可能替雍正背瞭黑鍋?不然,為何在《清聖祖實錄》中對允祥的記載遮遮掩掩,而修實錄的張廷玉卻能配享太廟?(雍正遺詔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就特意提到他纂修《清聖祖實錄》的功勞)  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允祥重新出現在隨駕名單中。雍正即位後,允祥的地位更是如火箭般的速度上升,成為雍正初期最為耀眼的政治明星。他很快被封為怡親王,總理事務大臣,並管理戶部三庫及其戶部事務等。由此,允祥便在雍正的領導下,成為雍正朝初期炙手可熱的第二號人物。  允祥的第一件事是領導清查虧空。雍正在即位前查辦京倉的時候便已知悉朝廷的財政其實都是數字遊戲,多年的虧欠已使朝廷財政危如累卵,於是他派允祥親自出馬,加以嚴查。允祥接手這個事情後,毫無容情,就算是皇親國戚,也決不姑息。比如他追索十二阿哥允祹在內務府上的虧欠,逼得這個兄弟把自己傢裡的傢具器皿都拿到街上去賣,以此來償還虧空。十阿哥允礻我也被追索瞭幾萬兩銀子,最後連傢都被抄瞭。  總的來說,允祥的才幹還是很突出的,在這幾年裡,他整頓和完善戶部的管理制度、總理京畿的水利營田事務、經辦兩淮鹽務、督辦工部圓明園事務等諸多事務。另外,允祥還負責瞭宗室內部的事務,“凡宮中府中,事無巨細,皆其一人籌劃料理,無不精詳妥協”,基本就相當於現在的總理瞭。在處理雍正臨時加派的任務時,允祥也能讓雍正感到滿意。雍正七年(1729年)設立軍機處後,允祥出任瞭首席軍機大臣,可謂是如日中天,權傾一時。  在雍正即位後的前幾年裡,允禩成為他的左膀右臂,經常代雍正傳旨發令,代表雍正辦理各種事務,雍正對他信任有加,大加贊賞。三年服制期滿後,雍正召集群臣討論四位總理事務大臣的功過,結果允禩被評為無功有過,允祥則是無過有功,雍正還賞賜給允祥一個郡王的爵位,讓他隨便挑個兒子去承襲。但允祥堅決推辭,雍正沒辦法,隻好給他加瞭一萬兩的俸銀。  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由於允祥政績卓然,雍正親自寫瞭一個匾送給他(雍正似乎有送匾的癖好,不過匾也分好壞),上面寫瞭八個字:“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這八個字的評價不可謂不高。也就在這一年,雍正把所有的對手都基本收拾幹凈,他的心情大概非常之好。由於允祥被封為怡親王後,一直沒有舉行正式的封王慶典,於是在當年十一月的時候,雍正決定給允祥風風光光的搞一次慶典,也借機慶祝他們的勝利。當日慶典非常隆重,大學士馬齊為冊封正使,其弟領侍衛內大臣馬武為副使,文武百官群集祝賀,雍正親自宣讀表揚信,場面熱鬧非凡,允祥幾乎已經到瞭人臣榮耀的極致。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面對雍正的恩寵和賞賜的時候,允祥卻總是表現得無比的謙抑,比如補給他二十六萬銀子,他死活不收,最後隻收瞭一半;給他一個郡王的名額,這樣的好事,一般人本是求之不得,但允祥卻有功不居,有獎不受,一再推辭。允祥的謙抑和清醒,恐怕和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他自幼對雍正的性格作風極其瞭解,他深知雍正是個好表現的人,決不容許別人搶自己的權力和風頭;其次可能也是康熙四十七年的廢太子事件對他的打擊太大瞭,由此允祥也謹言慎行,敬恪有加,終其一生。  雍正七年(1729年)的時候,允祥又立下大功。當時雍正在挑選自己的陵墓位置的時候,本是選擇瞭河北遵化東陵的九鳳朝陽山,但雍正後來認為這裡“穴中之土有砂石”,將之廢棄不用,而選擇瞭與東陵相距三百多裡的河北易縣泰寧山(即後來的清西陵)。但這樣的話,離父親的陵墓太遠,雍正又覺得有點說不過去,很是為難。這時,允祥摸透瞭雍正的心思,他上奏說:“歷代帝王營建之地,遠或千餘裡,近亦二三百裡”,他舉出漢唐時期帝王的陵墓也是散佈在陜西各地,有的也相距甚遠。允祥的話,等於是為雍正另辟陵墓提供瞭理論依據。這樣,清代的陵墓便分為東陵和西陵兩個陵墓區,其後代子孫也隻能隔代分別在兩地安葬。  在挑定瞭自己的陵地後,雍正很高興,便打算把西陵旁邊的一塊候補的“中吉之地”(雍正那塊陵地是“上吉之地”)賞給允祥做陵地,想讓允祥死後也能陪伴自己身邊。不知為何,允祥是死活也不肯答應,後來他自己在離西陵六十裡外的淶水縣水東村挑瞭一塊“平善之地”,作為自己的安息之地。雍正聽後,未置可否。  由於政務過於繁重,允祥在輔佐瞭雍正七年多後,終於在雍正八年(1730年)的春天一病不起,雍正得知後十分著急,他不但親自過問允祥的治療情況,還經常為之祈禱。後來,允祥自知餘日無多,他唯恐自己會被埋入雍正替他選好的那塊“中吉之地”,便再次請求將自己的陵墓確定在淶水縣的那塊“平善之地”,雍正沉吟再三,終於同意。允祥怕雍正反悔,便立刻命手下人去那裡取一塊土給他,並吞食下去,作為確定陵地的標志。  當年五月初四,允祥病情惡化,雍正得到消息後,急忙趕往怡親王府看望。還沒有等到雍正到達,允祥便永遠的閉上眼睛,走完瞭他短暫而榮耀的一生,終年四十五歲。按允祥的年紀,本應該是政治傢最黃金的時期,可惜的是,允祥卻就此倒下瞭。這個每日“殫竭心思”的雍正朝總理或許就是累死的。  在這數年間,雍正戰勝瞭他所有的對手並建設瞭日漸強大的大清王朝,但是,他的事業再成功,再輝煌,沒有人和他分享與交心,雍正也隻能和清風明月說話瞭。如此看來,這雍正朝的盛世年華,看起來又多少有點蒼涼。  在清朝兩百多座王爺園寢中,允祥的園寢是規模最大、最壯觀的,其園寢的神道有3裡多,這在親王的園寢裡是極為罕見的。從現在的話來說,這是超標準的豪華版。事實上,允祥生前一再交代傢人按普通親王的規制建造,千萬不得逾越,不然自己心裡不安。但是,允祥死後,園寢的事情由雍正親自來負責,他為瞭表示自己對十三弟的哀悼,將其規模大大擴大,遠遠超過瞭其他親王級別的陵寢。  從規制來看,允祥的園寢最前方是龍首龜趺神道碑,碑刻“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怡賢親王神道碑”十五個大字,接著是三門四柱的石制火焰牌坊,隨後是一座五孔橋和三門四柱七樓的超大石牌坊,牌坊以西有一對華表,後面是刻有雍正禦制碑文神道碑亭(後毀),再後是規模宏偉的大殿,大殿之後則是允祥的圓形寶頂(棺柩所在地)。可惜的是,此園寢近代被盜,後來又在戰爭中毀壞,建國後,除瞭三裡長的神道牌坊保存下來外,其他的地上建築已蕩然無存。  康熙的兒子裡面,除瞭雍正皇帝一脈,唯有怡親王的王爵沿襲最久,從雍正的“允”子輩傳到乾隆的“弘”字輩,再傳到“永”字輩、“奕”字輩,在道光的時候傳到怡親王載垣,後來道光駕崩的時候載垣被任命為“顧命大臣”。1861年,咸豐在熱河駕崩,載垣再度被任命為“顧命八大臣”之一,不過,在隨後慈禧太後發動的“辛酉政變”中,載垣被賜令自盡。一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怡親王”的王爵才恢復,接著到瞭“溥”字輩,最後傳到“毓”字輩毓麒,因清朝被推翻而結束。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裡?揭秘成吉思陵墓失蹤之謎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裡?一般人可能認為,成吉思汗就葬在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那兒有成吉思汗陵。實際上不是的,這個建築俗稱“八白室”,可以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塚,而非其實際葬處,而且過去是移動的,並不固定一處。“八白室”就是八個蒙古包式的帳殿,所供奉對象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供物,除瞭其中一個放著成吉思汗靈樞外,其餘分別放著忽蘭哈敦、古日佈勒津高娃哈敦、成吉思汗弓箭、寶日溫都爾、成吉思汗馬鞍、成吉思汗坐騎畫像,最後一室叫商更翰爾閣,存放成吉思汗生前秘檔。還有一種說法供奉的不是物品,而是成吉思汗等八個人,分別是成吉思汗、孛兒帖夫人、忽蘭夫人、也速夫人、速幹夫人、別裡古臺、哈撒爾、拖雷和夫人。  成吉思汗實際葬處到底在哪?近年來,日本、美國的考古專傢動用瞭衛星推測工具,也未能找到蛛絲馬跡;《元史》上給出的答案也隻有四個字“葬起輦谷”,比描述成吉思汗死亡經過的20個字,還少瞭16個,真可謂惜墨如金。作為明一代大文臣,宋濂如此行文,大概也是一種無奈,“起輦谷”是什麼地方可能他也搞不清楚。  “輦”,古代帝王乘的車子,“起輦谷”字面意思應該是成吉思汗乘車起步的地方,可以理解為成吉思汗成為蒙古各部首領,直到最後建成橫跨歐亞大陸這一超級蒙古汗國的發祥地。“起輦谷”的具體位置,爭議很大,說法不同,有人說在內蒙境內,有人說位於外蒙(今蒙古國),還有說在寧夏、甘肅、新疆、北京一帶,至今不休。 圖: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  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認為,成吉思汗葬在阿爾泰山。“一切大汗和成吉思汗——他們的第一個主人——死後都必須葬在一座叫阿爾泰的高山上。無論他們死在什麼地方,哪怕相距有一百日的路程,也要把靈柩運往該處,這已經成為皇室一種不可改變的傳統慣例。”照此說法,起輦谷就在阿爾泰山一帶瞭,對這種說法,不少人認為馬可·波羅記錯瞭,甚至中文譯者也在譯文下面標註出“此說有誤”。但近來的考古發現似乎證明馬可·波羅此說並非空穴來風,在阿爾泰山脈所在的青河縣三道海子附近,新疆考古專傢發現瞭一座有人類改造痕跡的山陵,有成吉思汗當年西征時修建的古棧道,有“輦”經過,疑為成吉思汗陵寑所在。  明人龔之玥著《後出塞錄》,認為,起輦谷在北京房山縣,但響應者甚少。  清人張鵬翩認為,元朝諸帝後駕崩皆潛厝於歸化城(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老城)北九裡之“祁連山”。  清人張穆著《蒙古遊牧記》,認為,“史稱起輦谷其地在今賽因諾顏左翼右旗與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之交無疑也”,今河套伊克昭盟騰格泊西北。  民國著名地學傢張相文著《成吉思汗陵寢辨證書》,認為,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忽幾爾圖溝”。這裡有一個傳說,1226年成吉思汗第六次統帥大軍出征西夏,路經今伊金霍洛時手中的銀柄蟒鞭掉落地上。成吉思汗認為這裡是他百年後的葬身之地,當即令兵士在此築敖包作記,將馬鞭埋下。第二年,成吉思汗病死後,屍體運經此地時無法前行,靈車輪子就是不動。眾人跪拜大呼“起輦”,車輪果真轉動瞭,於是就下葬此處,名“起輦谷”。“伊金霍洛”就是皇陵的意思,今天成吉思汗陵即位於此。  民國著名蒙古史學傢屠寄著《蒙兀兒史記》,認為,起輦谷在今土謝圖汗中旗之東庫倫。相關閱讀推薦:成吉思汗唯一敗仗:被俘下屬被煮成70鍋人肉!成吉思汗十三翼的組成:十三翼戰役名稱的由來成吉思汗死後誰繼位 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簡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最終結局 死後秘不發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簡介 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還有人認為,起輦谷在千裡山。靠近黃河有一座千裡山(今內蒙古境內),山間有溝名千裡溝,蒙古語為“其額勒”,與“起輦”諧音。“起輦谷”就是從“千裡溝”諧音變化而來。這個說法的佐證是,在千裡山上有成吉思汗與其傢族的畫像,附近還有多達百餘口的已廢棄古水井,這些古井名為“敖楞腦海音其日嘎”。據說此名緣於成吉思汗當年出征時所帶的108隻獵狗。此處被推測為成吉思汗當年統帥的幾十萬大軍駐紮之處,成吉思汗死後即葬於此。  南宋徐霆疏證彭大雅之《黑韃事略》,認為,起輦谷應該在克魯倫河(今蒙古國境內,又譯瀘溝河)河畔;“霆見忒沒真之墓,在瀘溝河之側,山水環繞。相傳雲:忒沒真生於此,故死葬於此,未知果否。”但這一說法,作者本人似乎信心不足,未能肯定,稱“未知果否”。不過,現代考古添瞭新證,上世紀九十代前後,日本與蒙古聯合考古隊動用瞭衛星設備,在這一帶發現瞭大量蒙古貴族古墓,證實是古代蒙古貴族傢族葬地,成吉思汗及其他元諸帝陵是否隱藏其間,後來未有說法,不瞭瞭之。  成書於19世紀的《多桑蒙古史》認為,起輦谷應該在斡難河、怯綠河、禿刺河等三河源頭處的佈爾罕山一帶,即今蒙古肯特山地區。這一說法與《黑韃事略》所記瀘溝河之側相呼應,一個說河,一個說山,都是這一帶,現代不少學者比較相信這個地點,因為這裡是成吉思汗的博爾濟錦傢族發祥聖地,元朝後嗣諸帝或許皆隨先祖而葬。這裡據說還是成吉思汗指定葬處,有一個傳說,成吉思汗生前曾經在肯特山上的一棵榆樹下靜坐長思,忽然間起立,突發靈感,對隨從表示死後就葬在這裡。 圖:“成吉思汗陵”前成吉思汗雕塑  但也有觀點認為,所謂起輦谷一說是成吉思汗後人的障眼法。實際上,成吉思汗就葬在他病死的六盤山附近(今寧夏境內)。根據蒙古人過去的風俗,一個人死後屍體腐爛,靈魂就上不瞭天堂,一般在三天之內屍體就要下葬。成吉思汗死時正處夏天,不可能千裡迢迢把屍體送回發祥地的。  前蘇聯考古專傢則認為,成吉思汗葬在貝加爾湖底。這個說法可能不少人認為不可能,但卻從中國古代的堪輿術中找到瞭理由。堪輿術認為,風水寶地可以是水城,如果取“水城”而葬,要看其潮頭高低,水色是否清白。若潮頭似龍首高起,水色如銀,則是大吉。顯然,貝加爾是一座水城,是塊聚氣藏龍的風水寶地。  為什麼成吉思汗的埋葬地點會有這麼多種說法?有理由相信這是成吉思汗後人當年有意散佈虛假信息。但成吉思汗陵至今為何找不到?根本原因還是元朝帝王施行“秘葬”所致,秘葬讓成吉思汗的後人也搞不清楚祖宗的歸葬之所到底在哪。秘葬,又叫潛葬,就是秘密下葬,避免為外人察覺,為蒙古人崇尚。如果像漢族帝王那樣,卜吉地,營地宮,起山陵,宋濂那樣的大學者在編撰《元史》時就不會繞著走,僅給出“葬起輦谷”4個字。  元朝帝王的葬式不同於中原帝王。過去蒙古人信奉薩滿教,祭祀的是先人的魂靈,而不是屍骨,其魂靈所在並非屍骨下葬之處,即重魂靈輕屍骨。所以相對來說,不像漢人,對埋葬屍骨的陵墓特別看重,對屍骨的處理比較簡單。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元史》卷七十七《國俗舊禮》所記載的元朝帝王崩後下葬方式,是這樣的:  “凡宮車晏駕,棺用香楠木,中分為二,刳肖人形,其廣狹長短,僅隻容身而已。殮用貂皮襖,皮帽,其靴鞍,系腰,盒缽,俱用白粉皮為之,殉以金壺瓶二,盞一,碗碟匙箸各一。殮訖,用黃金為箍四條以束之。輿車用白氈,青緣納失失為簾,覆棺亦以納失失為之。行前,用蒙古巫媼一人,衣新衣,騎馬,牽馬一匹,以黃金飾鞍轡。籠以納失失,謂之金靈馬。日三次,用羊奠祭。至所葬陵地,其開穴所起之土成塊,依次排列之。棺既下.復依次掩覆之。其有剩土,則遠置他所。送葬官三員,居五裡外,日一次燒飯致祭,三年後返。”  從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元朝帝王的葬俗確實很特別,與中原帝王葬式區別很大,甚至連棺槨也要,其“棺材”是用一段大木挖空而成。下葬時很仔細講究,挖穴不能用亂鏟,要一塊塊取,依次放好;棺下葬後,再按次序歸位,不留痕跡。不像中原帝王那樣大張旗鼓,大興土木,唯恐天下人不知其下葬地方。  在下葬後,地面不留痕跡。《黑韃事略》,“其墓無塚,以馬踐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沒真之墓,則插矢以為垣,邏騎以為衛。”元末明初人葉子奇在其所著的《草木子》稱,汗陵“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其子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春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時,則以所殺駱駝之母為導視其躑躕悲鳴之處,則知葬所矣。故易世之久,子孫亦不能識也。”另外還有說法,在成吉思汗下葬後,葬地四周栽植瞭大量樹木,若幹年後小樹長大成林,就沒有人能發現分辨出確切的葬地瞭。

唐山大地震第3集劇情 弟弟面臨截肢 姐姐失蹤

  唐山大地震第3集劇情介紹  小達的右手被嚴重的砸傷需要截肢治療,小登則毫無氣息地躺在瞭一旁,李元妮抱著女兒,嚎啕大哭。  當安置好小達李元妮重返小登的身旁,跟著餘震一片高墻傾倒砸向李元妮,她昏迷瞭,被人抬走。  暴雨傾註中小登醒瞭,牡滄“救小達”的聲音連續的回蕩著,她扯下瞭那個新書包扔在一旁一個死去孩子的身上,母親的聲音如利劍在她稚嫩的心頭刻下深深的印跡。  解放軍的救助雄師來瞭,小達要被送出唐山醫治瞭,小林匯報李元妮:“為瞭小達你必需活下去。”  震後已有一個月瞭,小登在解放軍設立的孤兒院裡時常想念父親,她終於偷偷跑出來摸到父親單元,看到的是父親身亡的訃告。  小登在自傢的廢墟從中摸到瞭爸爸給媽媽的赤色耳飾和新拍的全傢福。  許是天意,小登和李元妮擦肩而過。  小達傷愈,李元妮帶兒子回到唐山,她來到自傢廢墟,對天禱告;但願萬大成能輔佐本身找到小登。她深信小登沒有死。她在廢墟上給小登留下瞭字條:“登,我是媽媽,我和弟弟此刻住在城北的地動棚,假如你返來就去那裡找我們。地動棚前有一個空場,是物資站,你找到物資站就能找到我們。”  小登回到孤兒院與董老師撞個滿懷。董老師在地動中失去瞭女兒,震後她一直在孤兒院裡事情。得知小登與本身的女兒同年同月同日生,董老師對她多瞭一份存眷。  李元妮操作一切事情之餘逐個孤兒院的去尋找著小登。小林責無旁貸地替她照顧著小達。小達默默地蒙受著母親因失去小登而激發的苦悶,以及對本身感情需求的疏忽,甚至他要去照顧由於苦悶而喝的酩酊爛醉陶醉的媽媽,他認定:是我篡奪瞭姐姐生的但願。  孤兒院,一次次尋親的到來和離去,小登堅信:媽媽不要我瞭。相關閱讀推薦:唐山大地震第2集劇情 地震突發二個孩子被埋唐山大地震第1集劇情介紹 唐山普通一傢的生活

美國間諜飛機在中國失蹤的內幕:真相驚人!!!

  導讀:神秘543部隊:在北京郊區清河的一座禮堂裡,中國第一支地空導彈營誕生瞭。1958年6月的一天,張伯華上校來到空軍副司令員成鈞中將的辦公室,一個重大任務在等著他。很快,一道道調令飛向全國各地的雷達部隊、飛行部隊、高射炮部隊、探照燈部隊和防化學部隊。沒有解釋,團級幹部當營職,營職幹部當連職,高職低配,到一個神秘的543部隊報到。  在北京郊區清河的這座禮堂裡,張伯華親眼目睹瞭中國第一支地空導彈營的誕生。新中國如此急切地建立地對空導彈部隊,有著極為現實而且緊迫的原因。上世紀50年代,美國給臺灣的一種RB-57型偵察機從超高空深入大陸偵察,那時,解放軍的兵器還無法在這樣的高度上作戰。當時的作戰報告這樣描述:殲擊機緊急起飛攔截,盡管飛行員拼死把飛機上升到極限,仍舊相差2000米高度。50年代,航空兵頻繁起落,四處追殺那些膽大妄為的空中間諜,而美國給臺灣的RB-57型高空偵察機卻不斷改進,越飛越高。  高空戰略偵察的最早提倡者是科達膠片公司雇員、美軍第67空中偵察聯隊的退役指揮官萊格霍恩,他相信,由當時飛得最高的轟炸機改裝成的高空偵察機RB-57最終能夠滲透進前蘇聯和中國境內近1300公裡,可以拍攝到這兩個國傢內85%的情報目標。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為什麼如此執著地要對她做高空偵察呢?朝鮮戰爭中,美國和中國第一次發生正面沖突,結果令美國感到意外,在戰爭後期,美國就開始重新評價中國的實力和位置。因此,來自中國大陸的情報越來越重要,空中間諜的最佳基地就是臺灣。在臺灣島北端,有一個桃園機場,間諜飛機開始從這裡頻繁進入大陸,它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北京。   1953年秋的一天,在美國五角大樓,來辦事的洛克西德飛機公司開發計劃主任助理卡特意外瞭解到一個內幕,政府中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並不喜歡RB-57,認為隻有上升到21000米以上的極限高度,才能躲過米格戰鬥機的致命攻擊。相關閱讀推薦:新報:中國敢於單挑日菲越 不把美國放在眼裡外媒:中國甚至不把美國放在眼裡難以想象!安倍突然轉身三拳重擊美國 奧巴馬暴跳如雷美國曝光中國真正航母殺手 比DF-21D導彈更厲害專傢:中國不挑戰美老大地位 也不接受美國統治日驚呼:中國在中東出手瞭

古代哪幾位皇帝下臺後人間蒸發?皇帝失蹤之謎

  古代封建帝王,包括因種種原因被廢黜而下臺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書一般都有詳盡的記載。然而,盤點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卻發現有7位帝王被廢黜後竟生死不明,好似人間蒸發,給史書留下一片空白,也給後人留下一團迷霧。  1、劉賀  當瞭27天皇帝,因荒淫無度被趕下臺  公元前74年,漢王朝第六任帝王、22歲的昭帝劉弗陵死時因沒有兒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劉賀幸運地被權傾朝野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扶上瞭漢王朝的帝王寶座。劉賀是個典型的浪蕩公子。這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實在不是當帝王的料兒。即位後,他不理朝政,終日和寵妃飲酒作樂。  更荒唐的是,劉賀竟召先皇宮女淫亂,大臣的勸諫,他根本聽不進去。霍光和大司農田延年商議後,稟報太後,決定廢黜劉賀。  不久,霍光召集丞相、禦史、將軍、列侯等朝廷大官至宮中,共商廢黜劉賀之事。聞聽霍光要廢黜皇帝,眾人驚愕失色,沒人敢發言。隻有田延年手握寶劍,附和霍光之意。接下來,群臣同意瞭霍光的意見。霍光又將此事告知皇太後,皇太後勉強同意。霍光當即將劉賀從封國帶來的200多名心腹官宦一網收捕,下瞭獄。   解決瞭劉賀的心腹後,皇太後召見劉賀,並佈置禁兵把守宮中。待皇太後責問劉賀之時,霍光等出班奏本,並由尚書令宣讀劉賀的惡狀,指陳他即位以來僅27天,就做下瞭1127件荒唐事。當尚書令讀到劉賀“當廢”時,皇太後當即表示同意。霍光隨即上前,解脫其玉璽,奉獻給皇太後,轉身扶劉賀下殿。  劉賀離開瞭尚未坐熱的帝位,被押送到始封地昌邑,從此便再也沒有消息。相關閱讀推薦:明成祖朱棣曾找到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崇禎子女下落之謎 明亡後崇禎的子女跑哪去瞭?西施下落之謎 美女西施曾給范蠡生瞭一個兒子?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是怎麼死的?建文帝的下落元天順帝阿速吉八簡介 在位1月下落不明的幼帝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2、曹芳  自身不爭氣,被司馬傢族趕下臺  曹魏王朝的第三任帝王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養子。公元239年,曹叡病死後,年方8歲的曹芳登上瞭魏國的帝位。  曹芳即位後,由曹操的侄孫、大將軍曹爽和太傅司馬懿輔政。曹爽和司馬懿明爭暗鬥,最後,曹爽被司馬懿所殺。魏國的軍政大權,從此落入司馬懿之手,年幼無知的曹芳,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幌子而已。  令人遺憾的是,曹芳也是一個太不爭氣的帝王。成人後沉溺於酒色中不能自拔。曹芳越是昏愚,司馬氏父子越是專橫。  公元251年,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繼續專權。這時,快20歲的曹芳,對司馬兄弟的專橫日益不滿。不久,左右臣僚勸曹芳誅殺司馬昭,以解除司馬兄弟對朝廷的威脅。詔書都寫好瞭,可曹芳畏懼司馬兄弟的勢力,不敢下詔。   事後,司馬兄弟得知瞭這一情況,就合謀廢黜曹芳。司馬師假借皇太後令召集群臣,商議廢黜曹芳。眾臣懾於司馬傢族的勢力,不敢有異議。  司馬師又派皇太後叔父郭芝去告知太後。當時,太後正和曹芳對坐。郭芝直截瞭當將司馬師欲廢曹芳的事告知瞭太後和曹芳,曹芳惶恐不已,太後也很不高興。  太後要求見司馬兄弟,然而郭芝不答應,隻要求曹芳快點交出璽綬。曹芳迫於司馬師的威勢,遣人取來瞭璽綬。司馬師得到皇帝璽綬後,又遣使者授予曹芳齊王印綬,讓其移居宮外。曹芳此後再也沒有瞭消息。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3、元曄  做瞭5個月皇帝,從此生死不明  公元530年,北魏王朝在野心傢爾朱榮等人的折騰下,已經到瞭崩潰的邊緣。這時,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北魏大權旁落爾朱氏手中,於是詐稱皇太子出生,召爾朱榮入朝。  9月的一天,孝莊帝在明光殿埋伏下士兵,遣使去喚爾朱榮來見太子。  爾朱榮入宮落座後,見少卿魯安、典禦李侃希等抽刀從東側門闖入,當即起身直奔禦座。孝莊帝橫刀膝下,親手殺死瞭爾朱榮。  爾朱榮死後,他的侄兒,汾州刺史爾朱兆為瞭替死去的叔父報仇,發兵攻入京師洛陽,俘掠瞭元子攸。長廣王元曄,被爾朱兆擁立登上瞭帝位。  元曄即位後,即封爾朱兆為大將軍,並進爵為王。這樣,北魏的大權仍為爾朱氏把持。元曄稱帝後,爾朱兆自以為擁立有功,殺死皇子,污辱嬪妃,大殺宗室成員和朝廷其他官員。不久,爾朱兆滿載著掠奪的財物到瞭晉陽。臨走之際,留下叔父爾朱世隆牽制元曄。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最終消失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雲:“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到瞭秦始皇時,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隻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征。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後,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尊為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後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然而,它在流傳1000多年後,卻神秘地失蹤瞭。幾千年來,有關它的傳說也無不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之璧”。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塊璞玉,獻給厲王。楚王讓玉工辨識,玉工鑒定為石頭,楚王以欺君罪斷卞和左足。後來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斷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讓人把璞剖開,果然是寶玉,因稱稱為和氏璧。楚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威王將和氏璧賞賜給他。但是不久昭陽就將它丟失,有人懷疑是他的門人張儀偷走,拘留張儀審訊。張儀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後來到瞭秦國,後被拜為秦相。  戰國時,趙惠文王從太監纓賢處得到瞭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後,打算強取,後來藺相如據理力爭,將和氏璧“完璧歸趙”。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趙,得和氏璧。嬴政一統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為璽,即為傳國璽。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過洞庭湖口,這時風浪驟起,龍舟將傾,於是始皇將璽拋入湖中,祈神鎮浪,傳國璽就此第一次失蹤。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從此,傳國玉璽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次,盡嘗坎坷流離之苦。   秦子嬰元年(前207)冬,劉邦率軍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奉上始皇璽。秦亡後劉邦即天子位,傳國璽得歸劉漢。因禦服其璽,世世傳受,稱為“漢傳國璽”,也稱“漢傳國寶”。  西漢末年(公元8年),王莽專權,當時皇帝孺子年僅2歲,傳國璽置於長樂宮,由元帝王皇後代為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後大罵:“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將傳國璽摔在殿廷,玉璽被摔碎一角,後來用黃金鑲補。公元23年十月,王莽被殺,璽被校尉公賓所得,獻給綠林軍將領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給更始帝劉雲。劉雲為赤眉軍所擄後,傳國璽落入赤眉軍擁立為帝的劉盆子手中。後來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東漢光武帝劉秀。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為宦官所害。袁紹領兵入宮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傳國璽,返宮後傳國璽查無下落。  東漢未年,董卓叛亂,天下豪強在袁紹、袁術的率領下討伐董卓,洛陽城內一片混亂,董卓棄城逃往長安。孫堅率兵駐紮在洛陽城南宮殿中,一天突然發現宮殿中一口井內閃著五彩的光,孫堅感覺奇怪,於是命令手下人下井探望,不想卻撈著一位宮女的屍體,婦女的脖子上戴著一個錦囊,打開一看,內有一個用金鎖鎖著的朱紅小匣,啟開小匣,裡面有一玉璽,上面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璽缺一小角。孫堅知道這正是秦始皇的“傳國璽”,竊喜這莫非是天意讓他當皇帝。孫堅將璽秘藏於妻吳氏處,沒想到他手下的一個士兵與袁紹是同鄉,將此事之袁紹。袁紹早有篡奪帝位之心,當然想占有“傳國璽”,他下令扣押瞭孫堅的妻子,孫堅被逼無奈,隻好交出玉璽。後來袁氏兄弟敗在瞭曹操的手下,“傳國玉璽”又回到瞭漢獻帝的手裡。相關閱讀推薦:傳國玉璽在哪?解開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國玉璽下落 傳國玉璽在唐朝是怎樣傳承的?揭秘:聖旨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來歷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曹魏代漢,傳國璽作為“君主神授”的象征,落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西晉受禪,傳國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此後,北方陷於五胡十六國分裂動蕩的局面,“傳國璽”幾經輾轉,又落人東晉征西將軍謝尚之手,謝尚把它用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獻給晉穆帝,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傢。公元420年,劉裕廢東晉恭帝自立為帝,國號宋,史稱劉宋;在南朝,傳國璽歷經瞭宋,齊,梁,陳的更迭。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攻破官城,劫得“傳國璽”,不久侯景敗死,他的部將侯子鑒將玉璽投到瞭棲霞寺的井中,有一個寺僧將玉璽撈出收存,後來他的弟子將玉璽獻給瞭陳武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公元589年,滅陳統一全國,傳國玉璽入瞭隋宮。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於是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公元630,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唐朝。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溫篡唐後,“傳國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被契丹擊敗,登樓自焚,玉璽也遭焚燒,下落不明。郭威建後周後,遍尋傳國璽不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一個農夫在耕田時發現瞭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這就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懷疑它的真偽。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走,“傳國璽”也被大金國掠走,隨後便銷聲匿跡。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傳國璽忽然出現於集市,伯顏命人購買,玉璽從此歸入大元。伯顏曾將元帝國從各處收繳來的歷代印璽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大明。大元朝廷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初,明太祖遣徐達入漠北,追擊遁逃的蒙古朝廷,期望得到傳國璽,最終還是空手而返。至此,經歷瞭一千五百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璽就此湮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   明清兩代,偶爾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噪,但是都是附會、仿造之贗品。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有一名陜西人得到一塊玉印,據稱為傳國璽,呈獻明孝宗,但明孝宗對此深表懷疑,沒有采用。明末,相傳由元順帝帶入漠北的傳國璽,為其後裔林丹汗所有,林丹汗兵敗之後,璽落入後金太宗皇太極手中,皇太極因此稱皇帝,定國號為“大清”,表示要占領中原,取代明朝的統治。清朝初期,故宮交泰殿藏禦璽39方,其中一方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的玉璽被稱為傳國璽。但乾隆欽定禦璽時,卻將這塊玉璽剔除在外。由此可見,這是一塊“傳國璽”的贗品。直到1912年11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璽”復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鐘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至今仍無下文。據說,玉璽現在臺灣的故宮博物院,這隻是一種猜測,臺灣方面沒有承認此事。  由是,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傳國玉璽”數隱數現。自從五代時期傳國王璽失蹤,這塊國寶真假難辨。那麼,真正的傳國璽到底在哪裡?至今沒有人能回答。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美國間諜飛機在中國失蹤的內幕:真相驚人!!!

  導讀:神秘543部隊:在北京郊區清河的一座禮堂裡,中國第一支地空導彈營誕生瞭。1958年6月的一天,張伯華上校來到空軍副司令員成鈞中將的辦公室,一個重大任務在等著他。很快,一道道調令飛向全國各地的雷達部隊、飛行部隊、高射炮部隊、探照燈部隊和防化學部隊。沒有解釋,團級幹部當營職,營職幹部當連職,高職低配,到一個神秘的543部隊報到。  在北京郊區清河的這座禮堂裡,張伯華親眼目睹瞭中國第一支地空導彈營的誕生。新中國如此急切地建立地對空導彈部隊,有著極為現實而且緊迫的原因。上世紀50年代,美國給臺灣的一種RB-57型偵察機從超高空深入大陸偵察,那時,解放軍的兵器還無法在這樣的高度上作戰。當時的作戰報告這樣描述:殲擊機緊急起飛攔截,盡管飛行員拼死把飛機上升到極限,仍舊相差2000米高度。50年代,航空兵頻繁起落,四處追殺那些膽大妄為的空中間諜,而美國給臺灣的RB-57型高空偵察機卻不斷改進,越飛越高。  高空戰略偵察的最早提倡者是科達膠片公司雇員、美軍第67空中偵察聯隊的退役指揮官萊格霍恩,他相信,由當時飛得最高的轟炸機改裝成的高空偵察機RB-57最終能夠滲透進前蘇聯和中國境內近1300公裡,可以拍攝到這兩個國傢內85%的情報目標。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為什麼如此執著地要對她做高空偵察呢?朝鮮戰爭中,美國和中國第一次發生正面沖突,結果令美國感到意外,在戰爭後期,美國就開始重新評價中國的實力和位置。因此,來自中國大陸的情報越來越重要,空中間諜的最佳基地就是臺灣。在臺灣島北端,有一個桃園機場,間諜飛機開始從這裡頻繁進入大陸,它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北京。   1953年秋的一天,在美國五角大樓,來辦事的洛克西德飛機公司開發計劃主任助理卡特意外瞭解到一個內幕,政府中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並不喜歡RB-57,認為隻有上升到21000米以上的極限高度,才能躲過米格戰鬥機的致命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