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奠定

吳越國第一大將顧全武:奠定吳越國基礎的重臣

  顧全武(866—930),餘姚城南徑橋灣人,五代時吳越國武肅王錢鏐手下名將,少年時曾出傢為僧,故又名顧和尚;以卒伍起傢,效力於割據兩浙的錢氏政權,南征北伐,屢立戰功,常侍錢鏐左右;積功升遷,任武勇都知兵馬使,為兩浙第一名將。   乾寧二年(895)二月,越州節度使董昌聽從妖人惑言,在越州稱帝,自稱大越羅平國,屯兵石侯。時有團練副使錢鏐將董昌的反叛行為上報朝廷,唐昭宗即削董昌官爵,封錢鏐為浙江東道招討使,率軍討董昌。錢鏐即派遣顧全武討伐董昌,命其率軍圍攻越州,初戰即斬董昌裨將崔溫、李蕙。徐應起兵響應董昌,又被顧全武打敗。董昌再遣徐珣、李元賓來抵禦,仍被顧全武戰敗,李元賓投降。董昌又派遣裨將湯臼守石城,袁邠守餘姚。   乾寧三年二月,顧全武率軍與湯臼戰於石城,斬首千餘級,隻有湯臼孤身逃脫。董昌不敢出兵救援。三月,顧全武率軍直攻餘姚,袁邠堅壁防守,不敢出戰。董昌遣將領徐章前來餘姚救援袁邠。顧全武率軍埋伏於半途,待徐章軍兵過半,橫出攻擊,殺二百多人,活捉徐章。四月,袁邠見此局勢,隻好獻出餘姚城投降。顧全武即率軍圍攻越城。五月,董昌令眾將出戰,遇顧全武輒敗。董昌有侄董真,驍勇善戰,遇顧全武亦敗。顧全武攻破五雲門入城,攻破越州城,捉獲董昌,把董昌及其傢人三百餘口、文武官員百餘人,用船押送杭州。舟行至錢清的小江南,董昌說:“我與錢鏐從鄉裡起兵,我是大將軍,現在有何面目去見錢鏐。”即乘人不備,投水而死。餘者被押解將領全部處死。顧全武即以俘殺董昌之功,加檢校太保、明州刺史。   光化元年(898),顧全武率師渡過杭州灣,直攻防守嘉興城的董昌餘部,激戰於嘉興城外,捉獲將領李宗禮、頓全。吳興守將田頵見嘉興城破,即率軍潛逃,顧全武追擊百餘裡,斬首千餘。又率軍攻蘇州,城中糧絕,守將臺濛隻得棄城逃跑。顧全武取得蘇州、無錫諸城,直趨崑山城。崑山城守將是打虎將秦裴,十分驍勇,他受命領三千兵防守崑山城。顧全武以萬餘人攻打,久攻不下。秦裴每次出戰,讓病弱者披甲執矛,強壯者使用弓弩,每每殺退顧全武。但是時間一久,秦裴出戰的兵力越來越少,顧全武見機勸降。秦裴封瞭一個厚厚的信封給顧全武,顧全武自鳴得意地召眾將觀看,啟開函件後,顧全武面紅耳赤,原來裡面是經書一卷(顧全武曾做過和尚)。顧全武勃然大怒,說:“你秦裴不怕死,竟然以此來戲弄我。”當即增加兵力攻城,同時引水灌城,城壞食盡,秦裴不得已投降。當時,錢鏐決意將降卒殺盡,顧全武即替秦裴向錢鏐說情,得以不殺,救活瞭全體降卒,時人稱顧全武是一位有度量的長者。   吳王楊行密聽說秦裴食盡而降,傷感落淚,大罵販私鹽出身的錢鏐“鹽販子”,罵和尚出身的顧全武“禿驢”。顧全武屢次率兵與楊行密建立的吳國作戰,攻破淮南軍十八座大營,俘獲淮南將士三千人,殺死田頵千餘人,田頵從湖州敗回。   由於顧全武殲滅瞭董昌,有識有度,擴大瞭錢鏐勢力范圍,能佐輔錢鏐保據兩浙。兩浙吏民向朝廷進萬人請願書,請以錢鏐兼領浙東。朝廷不得已,以錢鏐為鎮海、鎮東軍兩鎮節度使。天復二年(902),封錢鏐為越王。顧全武提議為保全兩浙,必須與吳國楊行密結盟,緩急有救。錢鏐即派顧全武與公子錢元璙同往淮南,結盟而歸。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的一個舉動奠定大宋朝的軟弱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如願登上皇位後,一日閑暇,他召謀臣趙普,問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帝王換瞭八傢,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吾欲息天下之兵,立國傢長久之計,又怎樣入手去做呢?”趙普雖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不是什麼大儒,可亂世之中像他這種半桶水的讀書人最為靠譜,於是答道:“陛下您能言及此事,真乃天下蒼生之福!世道紛亂,皆因方鎮太重,君弱臣強。如果想安定天下,隻有先從方鎮大將下手,收其兵,奪其權,制其錢糧,如此,天下自安!”  趙匡胤不停點頭。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嘆瞭一口氣,給他們講瞭一番自己的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瞭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艱難瞭,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   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聽瞭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瞭。”  一席話,軟中帶硬,使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鍋,一時都驚恐地哭瞭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  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回旋餘地,當時宋太祖已牢牢控制著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隻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瞭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優遊於傢,全得善終。  特別是石守信,晚年好佛,積財巨萬,但全都拿去興建瞭佛寺,死後被追封為”武威郡王”.  罷去石守信等人軍權後,宋太祖又想召符彥卿掌統軍隊大權。符彥卿此人,乃已故後周世宗柴榮的老丈人,是五代百戰名將。  他曾令契丹人聞名喪膽。其父符存審,也是當時名將。符彥卿十三歲即精曉騎射,由於是老符第四子,當時人稱”符第四”,驍勇無雙。符彥卿是後周朝世宗老丈人,按理講宋太祖最應猜忌他,但這位老將軍命好,其長女是周世宗皇後,次女又嫁給瞭宋太祖之弟趙光義,不知不覺中給自己上瞭政治方面的”雙保險”,故而趙氏兄弟待之甚厚.對於趙匡胤想讓符彥卿領軍一事,趙普不同意,押下任命詔不發,力勸宋太祖深思利害。太祖皇帝不高興,說:“我待符彥卿甚厚,他日後豈能負我!”趙普馬上回言:“周世宗待陛下也厚,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一句話,趙匡胤默然,馬上收回委任詔命.符彥卿也算真正好命,宋太祖未讓他掌軍,其實最終也是保護瞭他,老爺子得以“對賓客終日談笑,不及世務,不伐戰功,”七十八歲高壽善終於傢.  軟硬兼施之下,宋太祖終於坐穩瞭皇位。他又把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  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制的加強,以後宋太祖還兌現瞭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的女兒則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緊接著,老趙又采用”更戍法”,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並把”抑武用文”作為基本國策確定下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重文事,抑武將,守內虛外,強幹弱技,雖然從根本上在內部消除瞭對中央朝廷的威脅,卻也奠定大宋朝軟弱的基因,種下瞭日後兩宋亡國的種子。  註: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諸將  石守信 高懷德 王審琦  張令鐸 趙彥徽 羅彥環相關閱讀推薦: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宋朝以文制武制度的根源所在重文輕武的經典手筆:趙匡胤如何完成杯酒釋兵權歷史上的今天8月22日

皇太極政治成功的保障:漢化四方針奠定統治基礎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稱為四貝勒。皇太極12歲喪母,20歲帶兵打仗,35歲登極,在位17年,52歲去世,是清朝繼努爾哈赤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   皇太極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當時,中國上空有四顆耀眼的明星:一顆是清太宗皇太極(1592~1643年),一顆是明崇禎帝朱由檢(1611~1644年),一顆是農民軍領袖李自成(1606~1645年),再一顆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1592~1634年)。這四個人,各代表自己民族或集團的利益,參與瞭那場空前慘烈而又可歌可泣的政治角逐。最後結局是:林丹汗敗死青海打草灘,時年43歲;崇禎帝逼迫皇後自殺、砍傷親生女兒、走上煤山自縊,時年34歲;李自成在紫禁城做瞭一天皇帝,敗死在九宮山,時年40歲。林丹汗、崇禎帝、李自成的基業,最後都歸瞭皇太極和他的子孫們。   皇太極成為最大的贏傢絕非偶然,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他都顯然比對手要技高一籌。   文治:革弊圖新   皇太極在文治的棋盤上,調整關系,革弊圖新,有四步高棋:   革除弊政,調劑滿漢。努爾哈赤晚年,特別是進入遼河平原以後,實行瞭一些錯誤政策——大量遷民,按丁編莊,清查糧食,強占田地,滿漢合居,殺戮諸生,遭到遼東漢民的反抗,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漢人有的向飲水、食鹽中投毒,有的把豬毒死出售,有的攔路擊殺單獨出行的滿人,有組織的武裝暴動也此起彼伏。努爾哈赤卻沒有停止對漢人的奴役和屠殺,繼續執行高壓政策。結果矛盾進一步激化,人口逃亡,丁壯銳減,田園荒蕪,“民將餓死”,寇盜橫行。

奠定西夏基礎的李繼遷:元昊的西夏國由此發展

  李繼遷,生於乾德元年(公元963年),銀州防禦使李克儼之子,很小就以智勇雙全聞名於氏族中,12歲便被授予管內都知蕃落使,主管境內的少數民族部落事務,這也為他後來煽動諸部反叛打下基礎。李繼捧獻土入朝,氏族內多有不服,其中尤以19歲的李繼遷最為激動。宋使來宣他們入朝時,他與弟弟李繼沖、漢族謀士張浦商議,表示拓跋氏占據西夏五州三百餘年,不能拋棄祖宗基業。張浦指出如果入朝則再難重返,但現在起事也難成功,隻能暫時先逃到漠北,再逐漸聯絡各部酋長,徐圖興復。   於是李繼遷帶著傢屬和親信數十人逃出銀州城,來到地斤澤(今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東北的巴顏淖爾湖),聚集當地黨項民眾,拿出祖先拓跋思忠的畫像,開展政治煽動演說。拓跋思忠是拓跋思恭之弟,曾在協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的戰鬥中犧牲,得到唐僖宗的大力表彰,是黨項族的一個英雄典范。當李繼遷以他作為祖先進行煽動時,在黨項部民中引起強烈反響,不少人和李繼遷一同淚流滿面,紛紛表示願意追隨他興復拓跋氏的傢業。這些部民缺乏公民意識,完全把自己當做封建領主的私有財產,成為瞭分裂割據分子的利用對象。從此,李繼遷開始瞭他漫長的獨立道路。   但李繼遷顯然還是太年輕缺乏經驗,在剛剛聚攏一幫人後立即向夏州發起瞭進攻,結果宋軍根本沒正眼看他,直接把他當做普通的小股叛眾襲擾鎮壓瞭,李繼遷又退回地斤澤。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的李繼遷終於清醒的認識到,憑他現在的實力還遠遠不能和大宋帝國相抗衡,於是遣使入貢,爭取時間發展壯大。但他非常不老實,很快又進攻葭蘆川(今陜西佳縣)等地的宋軍,他的對手是田欽祚、袁繼忠、荊嗣這些名將,他怎可能是對手,均大敗而回。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他始終沒有引起宋人的重視,一直都在暗中壯大自己,很快就擁有瞭兩萬餘人的作戰部隊。這時宋廷開始采用招攬的政策,要求五州官員以錢糧優待的政策招引外逃的黨項部民歸業,很多部民因為生活沒有出路而響應,李繼遷的部下也有一些動搖。李繼遷實在坐不住瞭,要出兵攻打銀、夏。張浦執拗不過,隻好退一步講:”朝廷在銀、夏重兵把守,確實無法攻打,但是宥州有橫山作為屏障,我們可以聚集諸部攻打再據險堅守,作為興復祖業的基地。”於是李繼遷糾集瞭附近的一些部落攻打宥州,結果又沒有成功,再次逃回地斤澤。   雖屢戰屢挫,但李繼遷有私有部落這個後盾,仍在頑強奮鬥。他在地斤澤繼續積蓄力量,並派出李繼沖四面招攬蕃部來歸。不久咩嵬部酋長,叫做魔病人乜崖素這麼一個好名字的,他糾集南山諸部來投靠李繼遷,李繼遷的力量突然壯大瞭許多,於是策劃瞭一起攻打夏州西北王庭鎮的計劃。李繼遷率數萬騎閃擊王庭鎮,當地守軍猝不及防,尹憲在夏州也來不及救援,被李繼遷俘獲牛羊駝馬上萬。這是李繼遷取得的首場勝利,極大地鼓舞瞭士氣,但同時也暴露瞭實力,引起尹憲等人的重視。   尹憲和都巡檢使曹光實商議瞭李繼遷的情況,認為是一個不小的威脅,應該及時鏟除,於是派人偵得瞭李繼遷在地斤澤的準確位置,制定瞭一整套作戰方案後,派出數千精騎直搗巢穴。這一下李繼遷可知道厲害瞭,被斬首500級,焚毀四千餘帳,李繼遷和李繼沖棄眾而逃,妻子和老母都被宋軍俘獲,遭受瞭最慘痛的一次失利。   但李繼遷還是不認輸,又將敗眾聚攏在夏州北部的黃羊坪,以興復祖業激勵眾人。周圍的蕃部確實都是李氏世代部民,對他很有認同感,又紛紛依附於他,其中野利氏酋長還將女兒嫁給他,李繼遷很快又恢復瞭元氣。李繼遷等人總結被曹光實襲擊的經驗,認為很難和他這種正規指揮官對抗,商議以詭計誘殺曹光實。李繼遷先向曹光實詐降,曹光實本來就輕視這小股土匪,又想獨吞功勞,於是瞞過尹憲,非常輕率的同意受降,隻帶一百騎前往受降,慘遭殺害。緊接著李繼遷用曹光實的旗號誘開城門,借助內應,巧妙的攻占瞭銀州!

昆陽之戰:劉秀通過這仗奠定瞭光武中興的基礎

由於先前征討劉秀失敗瞭,王莽於是再征召42萬大軍,命令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尋前往南陽鎮壓。他甚至把上林苑中飼養的虎、豹、犀、象等動物驅趕南下,想以聲勢嚇人。並且將一個高過丈餘,腰有十圍的兇壯巨人名叫巨毋霸的大力士,改名為“巨母霸”,封為壘尉,即防守堡壘之人,派上戰場。表面看來,確實聲勢煊赫,王莽遂把這支部隊命名為“虎牙五威兵”,號稱100萬。於公元23年夏季,南下與嚴尤、陳茂會合。 王莽的百萬大軍經過潁川郡時,“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裡。”正好與劉秀所帶的在昆陽北邊陽關聚(今河南禹縣西北)巡查的幾千人遭遇。漢軍見新莽軍太盛,不待命令就爭相逃命。當時北伐軍總共才有2萬人,且分散在所占領的四郡。一時集中不起來,即使集中起來,也會被這百萬雄師碾為齏沫。劉秀等人哪敢正面與之交鋒,沒辦法,也就跟隨眾人退回昆陽據城死守。漢軍將士們無不內心怯懦,驚魂未定,皆言不可抵擋,商量著逃跑的辦法,士氣低沉如暮雲。劉秀這時顯露出瞭他臨危不懼的英雄本色,他說昆陽是軍事重鎮,不能丟。現在敵強我弱,逃也免不瞭一死;唯有拼死一戰,或有勝機。但因劉秀資歷淺,在更始諸將領中威望不夠,認為他“素日小敵怯,何來大敵勇?”所以沒有多少人信服。劉秀表示,願身先士卒,殺出重圍,去郾城、定陵搬兵。他隻要王鳳、王常等人死守昆陽就行,等待援軍。當時昆陽守軍隻有八九千人,劉秀遂帶著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偏將軍鄧晨等13名心腹騎兵,由南門乘黑夜殺出。 新莽將領王邑很輕視漢軍,並不把這十幾匹人馬放在心上,認為是逃兵而已;而更始將領王鳳則認為這十幾匹馬,要想沖過新莽的陣營,那也簡直就是神話。因此,就在昆陽被重重包圍的情形下,決定投降。但王邑拒絕瞭,他說:“百萬雄兵,所過當滅,今日屠此城,以血礪刃,豈不快哉!”決心屠城立威,因此不肯接受王鳳的投降。王鳳頓成哀兵,唯有死守。昆陽城堅,王邑一時攻取不下,形成僵局。 劉秀到郾城、定陵一帶遊說,郾城、定陵兩縣都是舂陵子弟兵,義氣千秋,甘願同生共死。因此他先帶回來1000多人組成先頭部隊,回兵救昆陽。王邑自恃兵力雄厚,驕妄輕敵,“意氣甚逸”,又自以為是,和王莽一樣,都是“腐儒”角色,迷信“聲威”之類虛的東西,並不把這股小部隊太當回事,僅派幾千人的巡邏隊阻擋劉秀。劉秀一改平日儒雅的形象,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沖鋒陷陣,來回沖殺,接連斬殺幾十個新莽兵。軍威大振,更始將領贊嘆道:“偏將軍是見小敵怯、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於是紛紛忘死,殺向敵陣。就這樣,劉秀首戰告捷。 劉秀不但勇猛,而且極有智謀,他寫瞭一封宛城已派大軍增援昆陽的書信,不日即可抵達,在送往昆陽途中,故意丟棄於地。王邑軍撿到後爭相傳看,王邑得知後大驚,加之新敗,軍心遂如秋草遇霜一樣,立時搖落。 而劉秀由於首戰告捷,個個意氣昂揚,恨不再戰。於是劉秀又在陸續趕來的援軍中,挑選精壯,組成一支3000人的敢死隊,如狼嚎叫似的向王邑的大本營猛沖。新莽軍本就是征召來的各地郡兵,鬥志不強,又新敗怯敵,恐懼像瘟疫一樣蔓延。王邑又擔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營堅守陣地,不準擅自出兵。這等於自捆手腳,隻能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因此雙方剛一交鋒,陣腳即亂,那些虎、豹、犀、象,首先傷瞭自己人,又不像訓練場上可以收攏。不多時,司徒王尋就死於亂軍之中,副帥一死,士氣頓挫。而堅守昆陽城內的王鳳守軍,趁機殺出城外,夾擊王邑軍。王邑腹背受敵,加之此時天助劉秀,風狂雨驟,滍川盛溢,王邑軍驚恐,爭著逃命,互相踐踏,溺死者不計其數,浮屍百裡,水為之塞。王邑﹑嚴尤﹑陳茂輕騎踏著死屍渡水而去,一口氣跑瞭上百裡才停下。王邑回到洛陽隻剩下長安勇敢數千人。百萬雄師就這樣一敗塗地,王莽的主力遂告覆沒。漢軍則戰果輝煌,盡獲武器輜重。

周世宗柴榮:如何為北宋開國奠定瞭良好基礎?

  柴榮,也叫郭榮,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西南)柴傢莊人。生於公元921年(後唐天佑十八年),死於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六月),終年三十八歲。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至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即位後周皇帝,史稱周世宗,在位時間五年。是後周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五代時期最為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和統帥。  公元921年(後唐天佑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柴榮出生於在邢州龍崗縣一幢別墅裡。柴榮的父親柴守禮、祖父柴翁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父親柴守禮是後周太祖郭威妻子柴氏的哥哥。  公元926年(後唐天成元年),柴榮六歲時,郭威在洛陽娶姑媽柴氏為妻。據說,柴氏原為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禦。同年四月,後唐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作亂,後唐莊宗李存勖被亂兵所殺。李嗣源(後唐明宗)進宮後,柴氏被放回傢。行至汴水(黃河至開封一線),天陰下雨不止,隻好住於旅舍。偶遇郭威,看他體貌非凡,一見傾心,而郭威亦聞柴氏賢淑,多有愛慕。接她回傢的父親柴守禮知女兒志不可奪,隻好同意他們在外與郭威成婚。  柴榮幼年時傢境已經開始每況愈下,年未童冠的柴榮隻好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媽柴氏,隨侍左右。史稱柴榮“謹厚”,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被收為養子,改名郭榮。當時,郭威傢境並不富裕,柴榮未及弱冠就開始擔負起瞭管傢之責,歷經磨難,所以少年老成,精於理財,善於揣摩,長於調度。  公元936年(後晉天福二年),柴榮十六歲時,郭威的妻子柴氏病逝。為瞭資助傢用,柴榮外出經商,曾往返於江陵(今湖北江陵)販茶,行千裡路,人間冷暖自有更深體會。“柴榮悉心經度,郭威甚憐之”。成長時期的心態和經歷,打磨著他最初的性格,決定瞭後來的性情和習慣。柴榮成年後不敢停頓、凡事親力親為,就是因為少年時已養成習慣。其間學習騎射,練就一身武藝,又讀瞭大量史書和黃老著作,增長瞭不少知識。柴榮的這一段經歷,不僅鍛煉瞭他,更使他有機會深入社會下層,瞭解民間疾苦和地方利弊,對於日後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次,他在江陵販賣茶貨時,見有一個叫王處士的卜者其術如神,便與自己生意上的一個朋友頡跌氏同往問之。才佈卦,忽有一棵蚰蜒草躍地而出,卓然而立,卜者大驚說:“我傢用筮占卦已有十餘世瞭,常記曾祖遺言,凡卜筮而蚰蜒草跌出者,其人貴不可言,況又卓立不倒,莫非天下之主乎!”急忙起來再三叩拜。柴榮雖裝作不信和生氣的樣子,但內心裡卻非常高興。於是,夜間他在旅館裡置酒,與朋友頡跌氏酣飲,並開玩笑地說:“王處士說我當為天子,若一旦到此,足下要何官,請言之。”頡跌氏說:“三十年來,凡到京洛,每見稅官坐而獲利,一日所入可以相當商賈數月,私心羨之。若大官為天子,我願作京洛稅院也就滿足瞭。”柴榮笑曰:“為何要求如此之低呀!”此後,柴榮便有瞭棄商,隨養父郭威從軍的想法。  公元939年(後晉天福四年),不滿十八歲的柴榮棄商從軍,他幹活不惜力,又粗通文墨,屬於有文化的軍人。義父郭威一直給柴榮提供著歷練的機會。在他的蔭蔽下,柴榮得以在更大的舞臺上發揮才幹。他抽出較多時間,幫助義父處理事務性工作,專註治理,通曉時弊,同時建立瞭廣泛的人脈。  公元947年(後晉天福十二年二月),郭威等幫助劉知遠在太原即皇帝位。閆七月,後漢在汴梁建都時,郭威以佐命功被任為樞密副使,加檢校太保。二十七歲的柴榮被授為左監門衛將軍。  公元949年(後漢乾佑二年),郭威任鄴都(今河北大名)留守、天雄節度使時,二十九歲的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仆射。  公元950年(後漢乾佑三年三月),郭威在任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的同時,被提升為樞密使。柴榮在鄴都協助郭威政尚清簡,治績有聲。  公元951年(後周廣順元年正月),郭威即皇帝位,改元廣順,國號周,史稱後周。同月,授三十一歲的柴榮為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的前任夫人劉氏被殺後,郭威將自己的養女符氏嫁給瞭他。符氏的祖父是符存審,曾在南唐為相,死後追封為秦王。父親是符彥卿,後周天雄軍節度使,封魏王。符氏初嫁給瞭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之子李崇訓。後李守貞叛變後漢,郭威受命征討李守貞,攻下城後遇見到瞭符氏。郭威與其父符彥卿是好朋友,就將其交還給瞭符彥卿。符氏感恩,拜郭威為養父。  柴榮為政清肅,把潭州治理的盜不犯境,一派安寧的景象。同年八月,郭威追立故夫人柴氏為皇後。十二月,柴榮被封為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相關閱讀推薦:五代十國中唯一一位最英明的皇帝:一代明君柴榮周世宗柴榮是怎麼死的?周世宗柴榮暴斃源於遭遇外星人? 周世宗暴斃之謎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 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周世宗柴榮怎麼死的?事必躬親最終英年早逝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公元953年(後周廣順三年三月),郭威將居功自傲,屢次弄權的重臣樞密使王峻黜往外地,三十三歲的柴榮從澶州節度使位上出任開封尹兼功德使,封晉王。八月,柴榮第四子柴宗訓(前三子已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所殺)生於澶州府第。十月,封柴榮為頓遞使。十二月,柴榮陪郭威郊廟行事。  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正月),郭威大赦天下,改後周廣順四年為顯德元年。加封三十四歲的晉王柴榮為開封尹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宰臣馮道加守太師,范質加上書左仆射、監修國史,李谷加左仆射、集賢殿大學士,王溥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郭威病重時,召外甥李重進入宮,令他拜見柴榮,以定君臣之分。  後周太祖郭威病逝,死前留下遺命:“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於是,柴榮在大臣們的擁戴下,在郭威的靈柩前即位,史稱後周世宗。在古代,封建帝王即位時一般都要在前一個皇帝的靈柩前進行,以示自己地位的合法性。同年三月,柴榮大赦天下,免諸道州府所欠去年夏秋租稅。四月,郭威被葬於新鄭(今河南新鄭)郭店嵩陵,廟號太祖,謚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金鱗非是池中物,風雲起時便成龍。柴榮登基的準備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從馬夫到皇帝僅僅用瞭十六年,竄升速度驚人。郭威和柴榮父子二人能坐上皇帝的位置,其機會來自一場慘劇。  公元947年(後晉開運三年),遼帝耶律德光雖然消滅瞭後晉,卻無法長期占據中原。太原留守劉知遠在郭威等人勸助下稱帝,建立瞭後漢。劉知遠很信任寵愛郭威,委其為樞密副使(後晉軍副元帥)。劉知遠福薄早亡,傳位兒子劉承佑,軍政大權托與郭威、蘇逢吉、楊彬、史弘肇等顧命之臣掌管。楊彬、史弘肇是老粗,桀驁不馴,專橫跋扈,對新君狂妄無禮。蘇逢吉是文官,擅長媚上,對皇帝還算恭敬。劉承佑不願逆來順受,撕破面皮,搶先下手,借皇族之力誅殺瞭楊彬、史弘肇,滅其九族。  郭威時任樞密使、鄴都留守,統兵在外,並未直接參與楊彬、史弘肇與新君的矛盾,卻被劃為同黨,劉承佑對其下達追殺令。郭威與劉知遠其實是通傢之誼,太後稱其為“自傢人”。但劉承佑卻不管這一套,他令自己的親舅舅李業秘密撲殺郭威,李業卻錯把殺人密詔送到郭威的手中。郭威豈能坐以待斃,就把密詔上的名單擴大到眾將校,全軍群情激憤。郭威起兵殺向汴梁,旗號是“清君側”,但對劉承佑留瞭餘地。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軍政事務,有力地支援瞭郭威的行動。可劉承佑卻殺紅瞭眼,同年十一月,將郭威留居京都汴梁的夫人張氏與兒子青哥、意哥,侄兒守筠、奉超、定哥,柴榮的妻子劉氏及宜哥等三子全部誅殺,自絕後路。戰事開始,劉承佑兵敗,途中為侍從所殺。  郭威按照事先對軍士們的允諾,縱兵屠掠汴梁城一日,久經沙場的郭威沒有通常所說的婦人之仁。其後,郭威不敢順勢做天子,宣佈迎接劉知遠的堂弟、劉崇的兒子劉贇(yun)為帝。劉崇當時是河東節度使,頗有實力。此舉一來表明自己無奪取皇位的心跡,二來是緩兵之計,暫時打消劉崇為侄兒劉承佑復仇的念頭。  大好江山拱手相讓,縱使郭威甘心,以他為中心的利益集團也不會甘心,新的陰謀正在醞釀。北部邊境急報契丹來犯,郭威率大軍迎敵,行至澶州(今河南濮陽),將士嘩變,把黃旗披在郭威身上。這次政變讓軍人們明白瞭,很多問題是可以用大腦解決的。十年後,趙匡胤想不出更好的創意,就幹脆照葫蘆畫瓢,也來個黃袍加身。兩次黃袍加身的時間和地點雖然不同,形式和結果卻如出一轍。稱帝後,郭威未忘寬厚節儉。對於奉命殺死自己妻兒的開封府尹劉銖,隻殺掉瞭本人瞭事,沒有遷怒他的妻兒,甚至還賜予他們瞭田宅。  郭威在位僅三年。他輕減刑罰,廢止苛稅,散官田給佃戶,留下愛民的好名聲。郭威是一個有顧忌的人。他的顧忌,改變瞭先前斬盡殺絕的復仇傳統,化解瞭五代積聚的一些暴戾之氣,也影響瞭宋朝至少是北宋的性格。郭威沒有兒子和侄兒在世,接班候選人隻有在義子柴榮和外甥李重進之間進行。郭威選擇瞭柴榮。後周沒有復雜的後宮,沒有權臣,也就沒有瞭圍繞權力的陰謀和殺戮,使權力過渡波瀾不驚。歷史把柴榮推到瞭前臺。  此時,年富力強的後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可他也擔心以太快的速度統一天下,會導致功敗垂成。為此,他向精通術數的左諫大夫王樸詢問:“朕當得幾年?”王樸答道:“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後非所知也。”柴榮大喜,曰:“若如卿言,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然而,柴榮在位的時間共計隻有五年零六個月,看似與王樸所言不符,可也有人說五乘以六,剛好為三十這個數。也許是精通術數的王樸心裡知道,又不便直說,隻好婉而言之。但柴榮卻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制定瞭統治進程的時間表。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瞭結束分裂,統一中國的序幕,為北宋王朝的建立和國傢的基本統一奠定瞭政治和經濟基礎。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明朝的衛所制:奠定明朝的強盛 同時毀滅瞭明朝

  設立及軍戶制度  元朝戶部尚書張昶最早提出衛所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國的各軍事要地,設立軍衛。 一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 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調發從征,無事則還歸衛所。此法的實行,須有一套能保障軍隊數目的戶籍制度配合,來維持衛所制的運行。  明代的衛所兵制,實乃吸取中國歷史屯田經驗,是一種寓兵於農, 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朱元璋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軍戶即戶籍種類屬軍籍之戶,初期的來源有二,一是元代原本的軍戶,二是現役軍人之戶,這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黃冊編造之後更加以確立。軍戶為世襲,且管理頗嚴格,除籍十分困難,大致上除非丁盡戶絕、傢中有人成為高官或是皇帝敕免,是無法除軍籍的。盡管如此,日久軍戶仍日漸減少,龐尚鵬主張:“清查隱占,均平糧額,開墾拋荒最為目前急務”,[6] 因此後來有使因犯罪而充軍者入軍籍之方法,被稱作恩軍或長生軍。  軍戶的負擔及軍人的生活  軍戶的主要的義務,便是出一丁男赴衛所當兵,稱作正軍,其他的子弟稱作馀丁或軍馀,正軍赴衛所,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隨行,以助其生活,由於軍戶負擔沉重,故多給有田地,且正軍免全部差役,而在營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並供給正軍之生活。如影響所有民間秘密宗教的羅教創始人羅思孚,本是一名戍軍,後來找人頂替之後,才離開軍伍。  軍丁的分發地點,多以距離原籍地遙遠且分散的方式,以防止逃兵,但長途的跋涉加上水土不服,給役卒帶來不少痛苦。正軍服役於衛所,必須帶妻同行,以安定生活並生兒育女,每一軍人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糧,但實際情形則常分配不足,行軍時則發給口糧,衣裝則須自備,武器則由國傢以工匠生產。軍士在營,分成守備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時輪流,屯田固定上交糧食,以供給守備軍及官吏,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傢財力,但明宣宗以後,衛所官侵占軍屯田地、私役軍士耕種之事,已經常發生,

晉文帝司馬昭簡介 滅蜀漢,為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繼承父兄的權力,弒魏帝曹髦,徹底控制瞭曹魏政權。掌權期間派鐘會、鄧艾滅蜀。其子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昭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人物簡介  司馬昭(211年-265年)即晉文帝,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字子上(《三國演義》中字子尚),河內溫人(今河南溫縣)。司馬懿次子。三國曹魏後期政治傢和戰略傢。  司馬昭隨父抗蜀,多有軍識。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走向代魏。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後,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自稱晉公。咸熙元年三月丁醜加為晉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數月,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傳記翻譯  繼其兄長  239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249年(魏嘉平元年)司馬懿殺曹爽,開始專權國政。251年司馬懿死後,他的兄長司馬師繼父丞相位,他本人繼父晉公位,廢魏帝曹芳,立曹髦。255年司馬師死後,司馬昭代替他,成為曹魏國內舉足輕重的人物,官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256年又進為大都督、高都公。   壽春之戰  256年,司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反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的反叛。司馬昭則率軍征伐諸葛誕,與此同時指揮魏軍主力包圍瞭壽春的近十八萬吳軍和叛軍,一面設計讓他們誤以為救兵將至,不再節約糧食,一面招降瓦解敵軍,諸葛誕的部下大量歸降,突圍攻擊魏軍防禦工事未成,內部矛盾激化,諸葛誕殺文欽,文欽的兒子投降司馬昭,繞城勸降,城中將士見文欽的兒子都被赦免,皆有降意,司馬昭見城上守軍都持弓而不放箭,就下令說可以攻城瞭,魏軍攻入壽春,胡烈臨陣斬諸葛誕,戰役結束。這次戰役吳軍直接投入戰鬥的高達十幾萬,和諸葛誕的十八萬軍隊相加超過三十萬,超過瞭司馬昭指揮的二十六萬人,而魏國還要在西部抵禦蜀國的進攻,最終司馬昭以少勝多,贏得戰爭。同時,東吳派文欽與全懌、全端、唐諮和王祚等領兵救援,趁王基包圍圈未完成而領兵進入壽春城。擊敗瞭孫吳營救諸葛誕的軍隊,司馬昭被晉升為晉公和相國。司馬昭不受。相關閱讀推薦:晉愍帝司馬鄴簡介 投降漢國,西晉王朝名存實亡晉惠帝司馬衷簡介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白癡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簡介 西晉開國皇帝,老婆最多的君王晉景帝司馬師簡介 控制曹魏政權的曠世梟雄晉宣帝司馬懿簡介

劉徹簡介 奠定中華疆域版圖的漢武帝劉徹生平

  漢武帝劉徹出生於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七月初七,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漢太宗劉恒的孫子、漢太祖劉邦的重孫子。他出生這年,碰巧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武帝的母親是王美人,美人是嬪妃的一種等級。  劉徹的母親王娡進宮前曾嫁作金傢婦,生有一女。劉徹的外祖母聽瞭算命的話,將她從金傢帶走,進與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後來傳說在武帝母親懷孕時夢見瞭太陽鉆入懷中,漢景帝聽說瞭,很高興,認為是個吉利的夢,預示著小孩子將來會有大作為。  在武帝4歲時,景帝封他為膠東王,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劉榮。後來,武帝的命運轉折靠瞭景帝的姐姐長公主的幫助。長公主有個女兒叫陳阿嬌,開始長公主是想把自己的女兒許給太子劉榮,將來太子一即位,女兒就是皇後瞭。但是太子的母親栗姬卻不領情,這使長公主非常生氣,從此與栗姬作對。  長公主將目光轉向瞭平時也很喜歡的武帝,但武帝的父親景帝不太支持。長公主便想辦法促成瞭此事:有一次,她在景帝的面前故意問武帝願不願意要阿嬌做他的妻子?武帝也很喜歡阿嬌,見姑姑問,便很大方地說:“以後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就要親自建造一棟金屋子送給她。”父親景帝見武帝和阿嬌也很般配,便同意瞭這門親事。  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時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傢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采取瞭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等。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皇權,設刺史、立平準均輸等。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打擊地方豪強,他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京師七郡另設司隸校尉監察,建立瞭一套系統完整的政治制度,成為此後二千年間中華帝國制度的基本范式。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借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臺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元成宗的生平 重新奠定大元為四大汗國宗主國

  元成宗鐵穆耳簡介:元成宗鐵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在世),是元朝第二位皇帝(1294年5月10日—1307年2月10日在位),在位13年。蒙語稱完澤篤可汗。元世祖孫、太子真金第三子。  至元二十二年農歷十二月十日(1286年1月5日),皇太子真金去世。至元三十年(1293年)鐵穆耳受皇太子寶,總兵鎮守漠北和林。至元三十一年農歷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2月18日),元世祖忽必烈去世,鐵穆耳與長兄晉王甘麻剌爭王位,至元三十一年農歷四月十四日(1294年5月10日),在其母闊闊真與大臣伯顏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  鐵穆耳即位後停止對外戰爭,罷征日本、安南,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減免江南部分賦稅。並推行限制諸王勢力、新編律令等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緩和。  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面,但濫增賞賜,入不敷出,國庫資財匱乏,“向之所儲,散之殆盡”,中統鈔迅速貶值。曾發兵征討八百媳婦(在今泰國北部),引起雲南、貴州地區動亂。晚年患病,委任皇後卜魯罕和色目人大臣,朝政日漸衰敗。   大德九年六月初五(1305年6月27日),元成宗冊立唯一的皇子德壽為皇太子。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306年1月3日),德壽因病去世。元成宗後繼無人,埋下瞭元朝中期皇位爭奪戰的隱患。  大德十一年正月初八日(1307年2月10日),病逝。死後廟號成宗、漢文謚號欽明廣孝皇帝、蒙古文謚號完澤篤可汗。相關閱讀推薦:元朝的建立 揭秘歷史上的元朝是怎麼建立的元朝的滅亡 歷史上導致元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揭秘元代皇帝為什麼都沒有陵墓?元朝皇帝陵墓之謎燕帖木兒是怎麼死的?元朝太平王燕帖木兒簡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四大汗國重新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大德五年(1301年)秋,元軍與窩闊臺汗國的海都和察合臺汗國的篤哇會戰於金山附近的鐵堅古山。元軍先敗海都。篤哇後至,兩軍再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受到重創。海都、篤哇在會戰中負傷,海都於1302年去世。  欽察汗國的東部藩屬術赤長子斡兒答傢族白帳汗封地,原先與大汗的直轄地相連。窩闊臺汗國的海都興起後,隔斷瞭元朝與術赤傢族領地的直接聯系。與海都接壤的白帳汗系宗王古亦魯克為爭奪汗位,投靠海都、篤哇。古亦魯克的對手伯顏汗曾遣使元朝,要求雙方聯合作戰。元朝的軍隊攻擊海都,從謙州深入欽察汗國控制下的亦必兒·失必兒之地(今俄羅斯鄂畢河中遊地區)。  大德六年(1302年),欽察汗國脫脫汗和白帳汗伯顏汗出兵2萬,與元成宗的軍隊聯合進攻篤哇和察八兒。此後欽察汗國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長期與元朝維持友好關系。  1301年的鐵堅古山之戰對於元與西北宗藩的關系有決定性的影響,1302年海都去世,到瞭大德七年(1303年),篤哇扶立察八兒為窩闊臺兀魯思汗。篤哇暗中向元朝駐守在哈剌和林邊境的安西王阿難答派出使臣,向元成宗表示臣服,請求朝廷罷兵。成宗同意約和。獲得元廷支持後,篤哇與察八兒等聚會,到會諸王一致認識到,與朝廷進行長達數十年的戰爭是“自傷祖宗之業”。   大德七年(1303年)秋,篤哇、察八兒約和使臣到達元廷。元廷與西北諸王達成和議,西北諸王承元朝的宗主地位,設驛路,開關塞,這是當時舉世矚目的一件大事。自從1260年忽必烈與阿裡不哥爭位以來,元朝西北邊境的戰火終於基本平息,元朝的宗主地位得到四大汗國的正式承認。(四大汗國中的伊兒汗國,自旭烈兀立國之日起,就一直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接著,他們又聯合遣使到伊兒汗國、欽察汗國王庭,大德八年(1304年)秋,伊兒汗完者都在木幹草原會見欽察汗脫脫的使臣,西北四大汗國彼此之間的約和也至此完成,整個蒙古帝國境內再次迎來瞭和平。(1260年忽必烈與阿裡不哥爭位,蒙古帝國分裂後,四大汗國因為利益的原因彼此之間也多次發生戰爭。)  大德七年(1303年)諸蒙古兀魯思之間的約和,有異於一般的國際間的和平條約,它是源出於同一祖先的蒙古民族所建立的幾個汗國之間互相協商的結果。自阿裡不哥之亂後,各蒙古兀魯思雖已各自立國近半個世紀,但各汗國的統治者仍然認為他們之間的紛爭是成吉思汗後裔間的內部事務,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  1303年,元成宗鐵穆耳成功與篤哇以及海都之子察八兒講和,使西北長期動亂局面有所改觀,名義上成為其它汗國的宗主,四大汗國一致承認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1305年給腓力四世(法蘭西)的信。印章為‘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其印章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和‘王府定國理民之寶’。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金主完顏亮簡介 奠定金朝的統治金主完顏亮生平

  金主完顏亮簡介:完顏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顏亮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庶長孫,完顏宗幹次子,母大氏,史稱海陵王。完顏亮在位十二年,在位期間為人殘暴,殺人無數但嚴肅吏治,能夠聽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議。遷都燕京之後,完善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和奠定瞭金王朝的統治。在金朝歷史上,完顏亮的確是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1161年九月,完顏亮在南宋境內的瓜洲渡江作戰時死於內亂,時年四十歲。  天眷三年(1140年),十八歲時以宗室子為奉國上將軍,赴梁王完顏宗弼(兀術)軍前任使,管理萬人,遷驃騎上將軍。  皇統四年(1144年),加龍虎衛上將軍,為金國中京(位於今北京一帶)留守,遷光祿大夫。皇統七年(1147)五月,召入當時的金國首都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市內)為同判大宗正事,加特進。十一月,拜尚書左丞,把持瞭權柄,安插自己的心腹擔任要職,其中蕭裕成為兵部侍郎(國防部次長)。十一月某日和熙宗談話時,談到太祖創業艱難,完顏亮痛哭流涕,熙宗認為他很忠心。後來升職加快。第二年(1148)六月,拜平章政事。十一月,拜右丞相。1149年正月,兼都元帥。三月,拜太保、領三省事,更加八面玲瓏,和有權勢傢族來往密切,結其歡心。  皇統九年(1149年),熙宗已經對完顏亮突然膨脹的勢力有所不滿。正月,熙宗派寢殿小底大興國以宋司馬光畫像及其它珍玩賜完顏亮生日禮物,悼平皇後裴滿氏也附賜禮物,結果引起熙宗不悅,罰小底大興國一百杖,追回其賜物,完顏亮知道後由此不安。四月,學士張鈞起草詔書時擅自改動,被查出處。熙宗問是誰指使的,左丞相完顏宗賢回答說是太保完顏亮。熙宗不悅,遂貶完顏亮,降為到汴京(今河南開封)領行臺尚書省事。完顏亮路過中京時,和那裡的兵部侍郎蕭裕密謀定約而去。走到良鄉,又被熙宗召還。完顏亮不知熙宗的意圖,非常恐懼。回到上京,又恢復為平章政事。但完顏亮反意已決。《金史》說完顏亮“為人僄急,多猜忌,殘忍任數。”   當熙宗以太祖的嫡孫身份嗣位時,完顏亮認為自己是太祖長子完顏宗幹的兒子,也是太祖的孫子,所以對皇位“遂懷覬覦。”早在皇統七年(1147),熙宗就開始胡亂發脾氣殺人,比如賜宴時因為一些小事濫殺無辜,引起朝臣的不滿。皇統八年(1148)七月,以駙馬尚書左丞唐括辯奉職不謹,杖之。皇統九年(1149)八月,杖平章政事完顏秉德。對熙宗不滿的人即有廢立的想法,唐括辯、秉德先和大理卿烏帶(完顏言)謀劃廢掉熙宗,而烏帶就此引入完顏亮。完顏亮與唐括辯密謀廢立,問到若廢熙宗,可以立誰繼位?唐括辯與秉德初意並不在完顏亮。唐括辯說胙王完顏常勝(完顏元)似乎可以。完顏亮再問其次是誰,唐括辯說鄧王完顏奭(shì)之子完顏阿楞可以。完顏亮反駁說阿楞不行。唐括辯反問:“公豈有意邪?”完顏亮說:“果不得已,舍我其誰!”不久完顏亮和唐括辯等旦夕密謀,引起瞭護衛將軍完顏特思的懷疑。特思告訴瞭悼平皇後裴滿氏,因此熙宗得知。熙宗發怒召唐括辯並杖之。完顏亮因此非常忌諱完顏元、完顏阿楞,並且極其討厭完顏特思。  正好當時河南有兵士孫進冒稱皇弟按察大王,而熙宗之弟隻有完顏元和完顏查剌。熙宗懷疑是完顏元,派完顏特思調查,卻什麼也沒有。完顏亮乘機誣陷,對熙宗說:“孫進反有端,不稱他人,乃稱皇弟大王。陛下弟止有常勝、查刺。特思鞫不以實,故出之矣。”熙宗以為然,派唐括辯、蕭肄拷問完顏特思,完顏特思被逼招認,完顏元於是獲罪。十月,殺完顏元,一並連完顏查刺、完顏特思、完顏阿楞以及阿楞弟完顏撻楞一起殺掉。這樣一來,熙宗殺光瞭自己的親兄弟,更加孤立。  到瞭皇統九年(1149)十二月,要廢熙宗的人已經結黨行事。從前因送禮一事被杖責一百的大興國,因為和完顏亮的心腹尚書省令史李老僧是親戚,於是和完顏亮結黨,當時正在伺候熙宗在寢殿內的起居生活,總是有意無意地乘夜從主事者那裡帶皇宮鑰匙回傢,大傢習以為常。護衛十人長仆散忽土要報答完顏亮之父完顏宗幹的舊恩,徒單阿裡出虎是完顏亮的姻親。十二月九日丁巳,此二人值班之夜,大興國用皇宮鑰匙打開所有宮門,和完顏亮、秉德、唐括辯、烏帶、徒單貞、李老僧至寢殿。熙宗本來常置佩刀於床上,這天夜裡大興國先取之放到床下,等到事發,熙宗求佩刀不得,遂遇弒。眾人拜完顏亮為皇帝,時年27歲,改皇統九年為天德元年。並假稱熙宗想要商議立後,召眾大臣入宮,殺曹國王完顏宗敏、左丞相完顏宗賢。先後誅殺女真宗室貴族以及金太宗子孫70餘人,完顏宗翰子孫30餘人。相關閱讀推薦:金熙宗完顏亶簡介 大金朝第三位皇帝完顏亶介紹歷史上的女真英雄完顏宗弼 金兀術是怎麼死的?金朝皇帝完顏亮的奇特嗜好:霸占“罪臣”妻女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簡介 建金滅遼的金朝開國皇帝金世宗完顏雍簡介及死因 金世宗是誰的兒子?金太宗完顏晟生平簡介

夏朝的科學文化:夏朝文化的發展為商周奠定基礎

  導讀:關於夏朝的文化,雖因文獻不足,還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說:“殷因子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論語》夏朝文化的發展,直接為商、周兩朝文化的繁榮奠定瞭基礎。  1)二裡頭文化  有關夏代社會發展的情況,古代文獻記載既少,又多模糊不清。關於夏代的地下考古工作,目前還在繼續探索中。經過多年的調查和發掘,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等地,發現瞭一種介於河南龍山文化和鄭州二裡崗早商文化之間的文化遺存,以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的內涵較典型,稱為“二裡頭文化”。  這一文化遺存的時間,據測定,約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屬於夏代紀年范圍內。目前,雖然還沒有足以確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證據,但所提供的豐富考古資料,有力地推動瞭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  2)幹支紀年紀日法  中國傳統的幹支紀年紀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幹為名,說明當時用天幹作為序數已較普遍。   夏代的歷法,是我國最早的歷法。當時已能依據北鬥星旋轉鬥柄所指的方位來確定月份,夏歷就是以鬥柄指在正東偏北所謂“建寅”之月為歲首。保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就是現存的有關“夏歷”的重要文獻。它按夏歷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述每個月中的星象、氣象、物象以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夏代農業生產發展水平,保存瞭我國最古的比較珍貴的科學知識。  3)原始文字  從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已經出現,並在逐步發展中。在殷墟等處發現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國現已發現的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從殷墟時代上溯到夏初,不過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獻記錄,是無可懷疑的。相關閱讀推薦:夏朝軍隊:夏代軍隊的組成及武器裝備介紹夏朝的國傢制度:從“公天下”變為“傢天下”夏朝的建立: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經濟文化:  夏代遺址出土的農業生產工具,包括數量較多的石鎌,石刀等收割工具。莊稼以「畎(音「犬」quanˇ)畝法」進行種植,就是在兩壟之間留一條溝,莊稼種於壟上。夏代的農業生產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產量迅速提高,飲酒之風從側面證明瞭這一點。  手工業的發展,在夏朝時金屬器皿已經出現。  貨幣的產生傳說產生與夏朝,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佈為下幣,稱為「三品」。此說法恐不可信。就現有數據來看,中國古代最早的貨幣為貝幣,它萌發於原始社會末期,盛於商代。  夏朝的藝術,夏朝有關於樂舞的傳說,首先是圍繞「啟」的傳說,《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一則神話,說啟將三名美女敬獻給天神,從天上得到《九辯》和《九歌》兩部樂舞作品,帶回人間,由是他又制成《九韻》。  在宗教上,夏王朝繼承瞭祖先崇拜的宗教思想。並形成瞭至上神的觀念。當時夏王朝已經建立瞭地上的統一王權,在天上再塑造一個至上神保護自己的王權。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