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宗室

盡滅前朝宗室的隋文帝仁慈一面:廢除北周的苛政

  楊堅登上帝祚不久,大殺周朝宗室文帝子孫25傢,閔帝子孫及明帝子孫6傢,武帝子孫12傢。宇文的兒子宇文衍禪位後即被殺,時年9歲;宇文另外兩個幼子還在懷抱之中,為斬草除根,也被楊堅誅殺。其餘宇文宗室疏屬,幾乎為楊堅誅殺無遺,成千上萬的鳳子龍孫均於一年多內慘遭屠戮。開皇六年,又把三個老朋友劉昉、梁士彥、宇文忻一並殺掉,殃及其子輩。這些鞏固帝祚的血腥屠殺,使得楊堅給後人留下瞭一個“沉猜陰狠”的印象。   其實,對於一個帝王來說,奪天下隻是基業常青的第一步,如何治理天下才是最為關鍵的。在治理天下上,楊堅為之獻出瞭他的餘生,可算是一位有為之君。   《屍子》曰:“德者,天地萬物得也;義者,天地萬物宜也;禮者,天地萬物體也。使天地萬物皆得其宜、當其體者,謂之大仁。”德義禮兼備,就是大仁。   楊堅對平民百姓實行寬仁的政策。即位當天,悉除北周苛政,大赦天下。長安城內萬民歡呼雀躍,新貴名流欣喜若狂。長安東西兩市一百一十坊,四面立邸,夜不閉戶,彩光繽紛,載笑載樂,共慶隋皇朝之興。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在他的直接組織下,著名的《開皇律》誕生瞭。《開皇律》是在北魏北齊的刑律基礎上,廢除瞭許多酷法,減輕、剪裁瞭一些刑律刪修而成的。律法明晰,比北朝先前的朝代寬明許多,並取消瞭梟首、車裂等酷刑(後來又被煬帝恢復)。其中有冤可以逐級上訴,直至皇帝親自處理這項規定,是以前各代所沒有的。日後著名的《唐律》,基本脫胎於《開皇律》。清初著名思想傢王夫之對此大加贊賞,“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定也。(裴)政之澤遠矣,千餘年間,非無暴君酷吏,而不能逞其淫虐者,法定故也”。隋文帝統一瞭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   楊堅特別註重獎廉懲貪。據史載,岐州刺史梁彥光治理本州“甚有惠政”。楊堅到岐州視察,對他的政績十分滿意,當即下詔予以嘉獎,並號召各地官員向他學習。汴州刺史樊叔略,由於在任內“甚有聲譽”,遂升遷為相州刺史。在相州任上,他每當考核時,又都被評為政績第一。楊堅非常高興,也對他親下璽書嘉獎,賜物300段,粟500石,頒示天下。趙軌任齊州別駕時,在職4年,“考績連最”,楊堅又嘉獎他物300段,米300石,隨後召入朝廷任職。當他離升齊州時,父老鄉親揮淚相送,紛紛說:“別駕在此任官,從不收受賄賂,猶如水火不相交,所以我們不敢以壺酒相送。您清廉若水,請飲一杯清水為您餞行。”趙軌雙手接過那杯水,一飲而盡。楊堅聞聽此事,又先後提升趙軌為硤州刺史、壽州總管長史,將他樹為全國官吏學習的榜樣。

並州總管楊諒造反事件:隋朝第一起宗室謀反事件

  楊廣當瞭皇帝,踩著他父親的屍體登上瞭皇帝的寶座。   當年楊堅是誅殺北周皇室成員,篡奪帝位成功的。如今他的兒子楊廣刺殺瞭他,堂而皇之地登上瞭皇帝的寶座。命乎?運乎?天道乎?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唯一不同的是當年楊堅當瞭皇帝後“躬節儉,平徭役,倉廩實”,為廣大老百姓創造瞭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而我們的楊廣先生當瞭皇帝後,卻像“窮人乍富”一樣,大興土木、開鑿運河、營造宮殿、巡幸江南……關於楊廣先生的這些“光榮事跡”,我們在後邊還會介紹,暫且不表。   楊廣在仁壽四年(604)七月當上皇帝後,八月就有人起兵造反,這個人就是漢王楊諒。   楊諒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五子,當時的官職是並州(太原)總管(軍區司令員)。他起兵造反是因為知道隋文帝病重的時候,楊廣假傳隋文帝的詔書,縊殺瞭故太子大哥楊勇,而自己手握重兵在外會更令楊廣猜忌,這使得楊諒異常地驚恐,生怕重蹈大哥楊勇的覆轍,所以楊諒決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起而攻之。   那就反他娘的!

賈復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賈復生平

  導讀:賈復(?—55),字君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南陽郡冠軍縣(今河南鄧縣西北)人,出身儒生。賈復雖然出身文士,但在東漢中興功臣中以勇武見稱。臨陣果敢,身先士卒;但很少獨當一面,以顯大將之才。青少年時代從舞陰(今河南泌陽縣北)李生攻讀《尚書》,以胸懷大志、勤奮好學受到師友的器重。王莽末年為縣吏,奉命與同僚十餘人到河東地區(今山西西南部運城一帶)運鹽,途中遇盜,同僚十餘人皆棄鹽而逃,唯獨他運鹽而歸,受到人們稱贊。  綠林軍起義後,賈復聚眾數百人響應,自稱將軍。更始政權建立後,他率眾歸附劉玄族兄漢中王劉嘉,被任命為校尉。後來,賈復以更始政權日趨腐敗,形勢岌岌可危,乃勸說劉嘉脫離劉玄,另樹一幟。劉嘉不願背叛劉玄,但寫書向劉秀推薦賈復。賈復持劉嘉推薦他的書信前往河北,先拜見瞭鄧禹,然後通過鄧禹謁見瞭劉秀,被委任為破虜將軍督。劉秀見賈復所乘馬羸弱,即解自己所乘良馬以賜之。大司馬督段孝等人排擠他,稟告劉秀調他為鄗縣尉。劉秀對這些人說:“賈督有折沖千裡之威,方任以職,勿得擅除。”不許他們把賈復排擠出幕府。不久,劉秀到瞭信都(今河北冀縣),擢賈復為偏將軍。  賈復感劉秀知遇之恩,在攻取河北的歷次戰役中發揮瞭重要的作用。他在扈從劉秀攻克邯鄲消滅王郎的戰役中,以戰功升任都護將軍。不久,又扈從劉秀在河內郡射犬(今河南武陟縣西北地區)鎮壓青犢這支河北起義軍。他手執旌旗,一馬當先,率領所部沖鋒陷陣,“所向皆靡,賊乃敗走,諸將咸服其勇”。後來,他率師北上與五校農民軍大戰於真定(今河北石傢市東北),也是身先士卒,奮不顧身,以致身負重傷。劉秀聞訊大驚,深表關懷,說:“我所以不令賈復別將者,為其輕敵也。果然,失吾名將。聞其婦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子耶,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傷愈後,劉秀待之更加親近。他又率軍南下攻破鄴城,打擊更始政權在河北地區的軍事力量。   賈復的文化和韜略是別的武將無法比擬的。但他的將帥之才在歷史上表現的更加突出,也正因為如此才弄得劉秀感動的要和他結為親傢。相關閱讀推薦:吳漢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吳漢生平鄧禹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生平杜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杜茂生平 雲臺二十八將排行:為何雲臺二十八將知名度很低?揭秘:東漢名將馬援為何不入雲臺二十八將?竇融簡介

耿弇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耿弇生平

  導讀:耿弇(3—58),字伯昭,挾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北)人。“雲臺二十八將”位居第四。他勇猛善戰,用兵靈活,指揮果斷,富於創造,是中國戰爭史上卓越的軍事天才。其父耿況,字俠遊,以明經為郎,與王莽堂弟王伋一起從安丘先生學習<老子>,後任上谷太守。耿弇年少好學,熟習父業。因為常看到郡尉考選騎士時建旗設鼓、肄習馳射的場面,由此喜好將帥之事。  公元23年,王莽政權滅亡,更始帝劉玄即位,派諸將攻略四方。將領們大都握有重權,擅作威福,動不動就撤換原來的郡守、縣令。耿況本是王莽任命的,因而心存疑懼,不能自安。當時耿弇僅二十一歲,見父親為難,便自告奮勇,代父親進京上書,貢獻方物,以求自固。 耿弇行到宋子縣(今河北省趙縣東北),適逢王郎假冒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在邯鄲起兵。跟耿弇一起來的郡吏孫倉、衛包途中商議,要就近投靠王郎。耿弇手按寶劍,凜然說道:“:子輿是騙人的盜賊,終成降虜呢。我到長安,為國傢陳述漁陽、上谷兵馬的用處,還出太原、代郡,反復數十天,回來時突發騎兵以攻烏合之眾,就像摧枯拉朽一樣容易,我看你們不明去就,族誅之禍就在眼前瞭。”孫倉、衛包不聽,歸順瞭王郎。  當時,劉秀為更始帝的大司馬,正在巡行河北郡縣。耿弇聽說劉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便晝夜兼行,前去拜見。劉秀任命他為門下吏。耿弇去見護軍朱祐,提出要回上谷發兵,幫助國傢平定王郎。劉秀聽到後笑著說:“你這個小夥子居然有這麼大的志向啊。”耿弇的建議沒有被采納,隻得隨劉秀繼續巡行。一行人到達冀縣,這時王郎的追兵已經迫近薊縣,劉秀召集手下將領商量方略,準備南歸。耿弇再次提出建議:“如今敵兵從南方來,我們不可以南行。漁陽太守彭寵,是您的同鄉;上谷太守,是我的父親。征發這兩郡弓箭騎兵一萬人,王郎就不難對付瞭。”但是,劉秀的心腹官員是南方人,不同意北行,都說:“即便死瞭,頭還要向著南方,為什麼要北進入人囊中呢?”劉秀指著耿弇,以信任的口吻說:“這是我北方路上的主人!”   不巧的是,這時薊縣有人作亂,響應王郎,劉秀率兵倉卒南行,手下官屬各各失散。耿弇隻身逃回昌平。他說服父親耿況派寇恂到漁陽與彭寵定約,各發突騎二千,步兵千人。而後,耿弇和景丹、寇恂以及漁陽郡將士合兵南下,沿途擊殺王郎大將、九卿、校尉以下官吏四百多人,獲得印綬一百二十五副,節杖二枚,斬殺敵軍三萬人,平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間等二十二縣,接著在廣阿見到瞭劉秀。  當時,劉秀正在進擊王郎,謠傳上谷、漁陽二郡兵馬為救王郎而來,部眾都很擔心。等到耿弇等人到劉秀營中拜見,人們才放下心來。劉秀大喜過望,說:“當與漁陽、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當即任命耿弇等人為偏將軍,加封耿況為大將軍、興義侯,允許他自置偏裨。從此,耿弇鐵瞭心追隨劉秀,櫛風沐雨,東征西討,直到打出一個東漢王朝。  耿弇作為歷史名人還有很多實際,例如“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語故事就來源於他,他跟隨劉秀後被評為“史上最年輕大將軍”建策南陽,以“三步走”戰略平齊,還有“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圍城打援’戰例”等等,總之,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他決策河北,定計南陽,收集燕卒,克拔齊疆,為東漢王朝建立瞭不朽的功業。古人言“三世為將必敗”,然耿氏卻皆以功名自終。相關閱讀推薦:賈復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賈復生平吳漢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吳漢生平鄧禹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生平杜茂簡介

寇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寇恂生平

  導讀: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屬北京市)人,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寇恂出身世傢大姓。年輕時任郡功曹。太守耿況很器重他。寇恂明習經術,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邇聞名;他一生戎馬,奮其智勇,所得俸祿,卻往往厚施親友故舊和從征將士。他常說:“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他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為國,顧全大局,當時人無不景仰他的長者之風,都認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  劉秀南定河內。想命將留守。但考慮到更始帝的大司馬朱鮪盛兵據洛陽,並州也未平定等因素,一時想不出合適的人選。於是,便去征詢鄧禹的意見。鄧禹說:“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無復西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今河內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禦觽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後漢書·寇恂列傳》)。於是,劉秀便任命寇恂為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劉秀對寇恂推心置腹,殷殷囑托:“河內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內,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後漢書·寇恂列傳》)。不久,劉秀北伐燕、代。寇恂統領屬縣,講兵肄射,砍掉淇園的竹林,造箭百萬枝,養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斛,並把這些及時轉運前線,以給軍資。  執金吾賈復駐軍汝南,其部將在潁川殺瞭人,寇恂把那將領逮捕並關押起來。當時,國傢尚在草創階段,軍隊中人犯瞭法,往往互相包容,搪塞瞭事。可寇恂卻把這個人明正典刑,斬首示眾。賈復深以此事為恥,常常嘆息,且心懷怨恨。後來,賈復回軍,經過潁川,對手下人說:“吾與寇恂並列將帥,而今為其所陷,大丈夫豈有懷侵怨而不決之者乎?今見恂,必手刺之!”寇恂瞭解瞭賈復的想法,不想與賈復相見。谷崇曰:“崇,將也,得帶劍侍側。卒有變,足以相當。”寇恂卻說:“不然。昔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於廉頗者,為國也。區區之趙,尚有此義,吾安可以忘之乎”(《後漢書·寇恂列傳》)?於是命令下屬各縣盛陳食物、供應酒肴。賈復部隊一經入界,一個人供應兩個人的飲食。寇恂本人,則先到路上迎接,旋即稱病退回。賈復想整兵追趕寇恂,無奈將士皆醉,隻好過境而去。   寇恂派谷崇向光武帝匯報,光武帝當即召寇恂入朝。寇恂入京陛見,賈復正在殿中,當下起身躲避。光武帝說:“天下未定,兩虎安得私鬥?今日朕分之”。於是三人並坐極歡,賈復與寇恂遂共車同出,結友而去。寇恂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為國,顧全大局,他治理潁川有政績,離任後隨帝再至至潁川,百姓請求再借寇恂留任一年。後就用“借寇恂、借寇”表示挽留地方官,含有對政績的稱美之意。相關閱讀推薦:耿弇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耿弇生平賈復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賈復生平吳漢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吳漢生平鄧禹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生平杜茂簡介

岑彭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岑彭生平

  導讀:岑彭(?—35年),字君然,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南)人,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排名第六位。岑彭作戰勇敢,奇計迭出,而且信義素著,以德懷人。   王莽末年,岑彭曾試署棘陽縣長。劉縯、劉秀兄弟起兵,攻克棘陽,岑彭帶傢屬投奔前隊大夫甄阜。甄阜怪他不能固守城邑,拘禁瞭他的母親和妻子,讓他立功,以便將功贖罪。岑彭隻好率領賓客努力作戰。後來,甄阜死,岑彭也受瞭傷,逃到宛城,與前隊貳嚴說共同守城。漢兵攻城,一連幾個月,城中糧盡,人民相食。岑彭跟貳嚴說獻城投降。諸將因岑彭固守,提出將其殺之。大司徒劉縯說:“彭,郡之大吏,執心堅守,是其節也。今舉大事,當表義士,不如封之,以勸其後”(《後漢書·岑彭列傳》)。更始帝遂封岑彭為歸德侯,並讓他隸屬於劉縯。劉縯被更始帝殺害後,岑彭作瞭大司馬朱鮪的校尉,跟隨他進擊王莽的楊州牧李聖,殺李聖,平定淮陽城,朱鮪推薦岑彭為淮陽都尉。更始帝讓立威王張昂、將軍徭偉二人鎮守淮陽。徭偉反叛,趕走張昂,岑彭率兵進擊徭偉,大破其軍,升任潁川太守。  此時,舂陵人劉茂起兵,攻占潁川。岑彭不能到宮上任,隻好帶領麾下數百人依附河內太守韓歆。正值劉秀巡行河內,韓歆要守城抵拒,岑彭勸阻,韓歆不聽。不久,劉秀到懷,韓歆見形勢危迫,不得已投降。劉秀得知他曾想抗拒,大怒,把他放在鼓旁,準備斬殺。劉秀又召見岑彭,岑彭分析當前形勢,說:“今赤眉入關,更始危殆,權臣放縱,矯稱詔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髃雄競逐,百姓無所歸命。竊聞大王平河北, 開王業,此誠皇天佑漢,士人之福也。彭幸蒙司徒公所見全濟,未有報德,旋被禍難,永恨於心。今復遭遇,願出身自效”(《後漢書·岑彭列傳》)。劉秀大喜,跟他深相結納。岑彭借機進言,說韓歆是南陽地區的正直君子,可以收為己用。劉秀赦免瞭韓歆,讓他當瞭鄧禹的軍師。   更始帝的大將軍呂植屯駐淇園。在岑彭勸說下,呂植投降瞭劉秀。於是,劉秀任命岑彭為刺奸大將軍,派他督察各營,隨軍平定河北。劉秀即位後,任命岑彭為廷尉,仍拜歸德侯,行大將軍事。此後,岑彭在東漢王朝建立和鞏固過程中參加過統一戰爭中的所有作戰:平定河北,攻關東、洛陽,統一關中,戰隗囂,直至滅蜀,是當時極少數能獨當一面的將領。他不但作戰勇敢,奇計迭出,而且信義素著,以德懷人。故能克成宏遠之業,建立不世之功。相關閱讀推薦:寇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寇恂生平耿弇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耿弇生平賈復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賈復生平吳漢簡介

臧宮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臧宮生平

  導讀:臧宮(?—58年),字君翁,潁川郟(今屬河南)人。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光武帝因蜀地剛剛平定,任命臧宮為廣漢太守以鎮撫之。十三年(37年),朝廷增加臧宮的封地,改封他為酂侯。十五年(39年),應征召回京師,以列侯奉朝請,定封朗陵侯。十八年(42年),被任命為太中大夫。  建武十九年(43年),妖巫維汜的弟子單臣、傅鎮等人傳播謠言,聚眾滋事。他們攻進原武城,劫持官吏百姓,自稱將軍。朝廷派臧宮率領北軍及黎陽營將士包圍原武城。當時單臣等糧草豐足,漢軍幾次攻打,都未能攻克,士卒多有死傷。光武帝召集大臣咨詢方略,公卿、諸侯王都說應該懸重賞購求敵首。東海王(即後來的明帝劉莊)提出瞭不同意見。他說:“妖巫劫持吏民,其心不會長久。他們內部一定有因後悔而想逃跑的。隻不過由於我們圍城太急,他們沒有機會出逃罷瞭!為今之計,最好是略緩城圍,讓他們得以逃出城去。一逃,有一個亭長就足可以擒獲瞭。”光武帝采納東海王的建議,命令臧宮撤出部分兵力,暫緩城圍,敵人果然分散逃出。臧宮等斬殺瞭單臣、傅鎮,平息瞭變亂。  臧宮回京,升任城門校尉,又轉任左中郎將。後又出兵到武溪平亂。敵降而歸。臧宮在戰場上智勇雙全,平日則謹信質樸,因而很受朝廷重視任用。後來,匈奴饑疫連年,內部紛爭反覆。光武帝召見臧宮,問他對匈奴問題的看法。臧宮說:“願得五千騎以立功。”光武帝笑說:“常勝之傢,難與慮敵,吾方自思之。”(《後漢書·臧宮列傳》)意思是說,你是常勝將軍,不能跟你討論敵情,因為你根本不把敵人放在眼裡。建武二十七年(51年),臧宮和楊虛侯馬武一起上書皇帝,建議北擊匈奴,刻石紀功。書中說:“匈奴貪利,無有禮信,窮則稽首,安則侵盜,緣邊被其毒痛,中國憂其抵突。虜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當中國一郡。萬裡死命, 縣在陛下。福不再來,時或易失,豈宜固守文德而墮武事乎?今命將臨塞,厚縣購賞,喻告高句驪、烏桓、鮮卑攻其左,發河西四郡、天水、隴西羌胡擊其右。如此, 北虜之滅,不過數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謀臣狐疑,令萬世刻石之功不立於聖世。”   但光武帝長年寄身軍旅,頗厭武事,並且知道天下疲耗,人心思定,隻想偃武息兵,與民休息,不想輕起邊釁,疲國困民。於是下詔書給臧宮、馬武,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封詔書,部分地表現瞭光武中興的思想基礎,對朝廷認識轉變影響至大,詔書說:“《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樂樂人;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樂人者其樂長,樂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且北狄尚強,而屯田警備傳聞之事恒多失實。誠能舉天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茍非其時,不如息人。”  由於在這封詔書中,光武帝明確地表示瞭自己的看法,所以,此後,將領們再也沒有人提起用兵黷武之事瞭。明帝永元元年(58年),臧宮去世,謚愍侯,其子臧信嗣。相關閱讀推薦: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大樹將軍馮異生平簡介岑彭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岑彭生平寇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寇恂生平耿弇簡介

杜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杜茂生平

  導讀:杜茂(?—43年),驃騎大將軍參蘧侯,字諸公,南陽冠軍人。東漢大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杜茂在劉秀征戰河北時,投靠瞭劉秀,為中堅將軍,常隨劉秀征戰。劉秀即位後,杜茂被拜為大將軍,封樂鄉侯。北擊五校農民軍於真定,並進降廣平。 建武二年(26年),更封杜茂為苦陘侯。與中郎將王梁先後在魏郡﹑清河﹑東郡擊敗瞭五校農民軍,降其持節大將三十餘人,三郡清靜,道路流通。  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遣使持節拜杜茂為驃騎大將軍,攻打沛郡,攻克芒縣。這時西防再次反叛,杜茂去迎戰其首領佼強。建武五年(29年)春,杜茂率捕虜將軍馬武進攻西防,數月攻克,佼強投奔董憲。  建武七年(31年),光武帝詔杜茂率兵北屯田晉陽﹑廣武,以防匈奴。建武九年,杜茂和雁門太守郭涼在繁畤攻打盧芳的將領尹由,盧芳的將領賈覽率領胡人騎兵一萬多人援救尹由,杜茂和敵人交戰,軍隊被打敗,領兵進入樓煩城。當時盧芳占據高柳,和匈奴聯合,屢次侵犯邊區百姓,皇上擔憂這件事。建武十二年(36年),光武帝派謁者段忠率領各郡解除刑具的犯人分配給杜茂,鎮守北部邊疆,於是便徵發邊疆士兵修築觀察敵情的哨亭,修建烽火臺,又徵發人員運送錢帛絲綿供給軍士,並賜給邊疆百姓,來往的官員駱驛不絕地行走在路上。杜茂也建屯田,用驢車運輸。使農業得以恢復。   建武十三年(37年),光武帝增杜茂食邑,更封修侯。建武十五年(39年),因截留軍隊給養,派軍官殺人被判罪,免官,削減食邑,定封參蘧鄉侯。建武十九年,去世。在傳統評書《東漢演義》裡,杜茂手使一柄五股托天烈焰叉,為二十八星宿之一,星號參水猿。杜茂從小與表哥岑彭一起隨父親杜言習武,第一次亮相是跟表哥岑彭進京辰武狀元。歸順劉秀之後成為漢軍四大先鋒之一,與姚期、馬武、岑彭合稱“姚馬岑杜”。在傳統戲曲中沒有關於杜茂為主的劇目,但在京劇《取洛陽》、《草橋關》中,杜茂是主要配角之一。相關閱讀推薦:雲臺二十八將排行:為何雲臺二十八將知名度很低?揭秘:東漢名將馬援為何不入雲臺二十八將?竇融簡介 漢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安豐侯竇融生平劉隆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劉隆生平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 解密中獎排名圖

鄧禹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生平

  導讀:鄧禹(公元2-58年),字仲華,漢族,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才識過人,少有知人之明。王莽末年農民戰爭爆發後,綠林軍將領擁立劉漢宗室劉玄為帝,建元更始。綠林豪傑們以鄧禹青年有為,通曉文韜武略,爭相薦舉;但鄧禹深知劉玄庸碌無能,不肯答應。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綠林軍攻克長安,推翻王莽統治。十月,劉玄自南陽北上,建都洛陽(第二年遷都長安),但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政令所及,僅限於洛陽、長安、南陽一帶,其他廣大地區則處於分崩離析狀態,既有起義的農民軍,又有割據的地主武裝,還有一部分王莽政權舊官吏仍在行使管轄職權;尤以同洛陽近在咫尺的河北地區形勢最為嚴重。所以更始政權建立不久,立即派遣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名義持節北渡黃河,撫慰河北各州郡。  鄧禹聽到這個消息,立即渡河北上追趕劉秀,追到鄴城才得相見,促膝談心,為之出謀畫策。他分析瞭當時的形勢,指出:更始政權腐朽無能,群臣爭權奪利,不能成大事,勸說劉秀“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劉秀對劉玄的所作所為本來不滿,又懷有帝制自為之心,所以對鄧禹的獻策深表贊同,“因令左右號禹曰鄧將軍,常止宿於中,與定計議”。從此,鄧禹成為劉秀帳下參與決策的最親信的謀士。   鄧禹不僅是一位善於運籌帷幄的謀士,而且他還是一員勇於沖鋒陷陣的將軍。由於能文能武,故能出將入相,在平定河北、河東和建立東漢政權的過程中發揮瞭重要的作用。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平定王郎的戰役中,劉秀自薊至信都,派遣鄧禹征發數千人,令自將之,別攻拔樂陽。後來,鄧禹又隨劉秀擊王郎橫野將軍劉奉,大破之。在進攻河北農民軍的戰鬥中,鄧禹奉命與蓋延等擊銅馬於清陽,延等先至,戰不利,還保城,為銅馬軍所圍。禹遂進與戰,“大破之”;又從劉秀追銅馬軍至蒲陰,“連大克獲”。  鄧禹不僅能將兵,還能發現將才,舉薦將才。當時任使諸將,多訪於鄧禹,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人”。所以在“北州略定”中,他不僅是有定策、薦賢之功,也在征戰中立下瞭汗馬功勞。劉秀在略取河北地區的過程中,采納瞭鄧禹羅致人才的建議,任用瞭不少有才能的謀臣武將,故勢力發展很快。平定瞭河北,取得瞭河內郡。劉秀以河內險要富實,欲選擇諸將中可以守河內的人才,詢問於鄧禹。鄧禹說:“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禦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於是,劉秀乃拜恂為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相關閱讀推薦:杜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杜茂生平 雲臺二十八將排行:為何雲臺二十八將知名度很低?揭秘:東漢名將馬援為何不入雲臺二十八將?竇融簡介 漢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安豐侯竇融生平劉隆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劉隆生平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

銚期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銚期生平

  導讀:銚期(?—34),字次況,漢族,潁川郡郟縣(今屬河南郟縣)人。東漢大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銚期在馮異的舉薦下投到劉秀門下,成為劉秀落難洛陽之時少數心腹之一。劉秀正在薊縣宣慰之時,王郎派人來抓捕他,聽到消息之後,劉秀命銚期騎馬走在最前面開路,自己帶上鄧禹、馮異、王霸、祭遵等人沖出府門,奪路而行,直奔薊縣南門而去。  當時,情勢極其危急,刻不容緩。劉秀一行倉惶出逃,衣冠不整,樣子非常狼狽。大街上的市民們看到後,覺得非常好笑,紛紛上來圍觀。頃刻之間,看熱鬧的人湧上大街,把道路堵的嚴嚴實實,幾乎無法通過。此時,銚期騎著戰馬走在最前面,見此情形,他怒目圓睜,厲聲大喝:“蹕!(隻有皇帝才能用)”說罷,他揮舞鐵戟,虎虎生風,市民們嚇得紛紛躲避,這才讓開瞭一條路。  此時的南門口已經戒嚴,大門緊閉並且上瞭鎖,而且還有全副武裝的守城士兵在把守,為首的守城門官正在指揮士兵們巡邏。銚期第一個縱馬趕到舞動畫戟,當場砍翻瞭幾個。其餘的人一看,嚇得驚惶失措,紛紛逃散。守城門官見銚期不好惹,也嚇得溜之大吉。銚期揮舞鐵戟,砍斷城門上的鐵鎖,放下瞭吊橋。城門終於打開瞭,劉秀等一行人等從門洞飛馳而出總算是逃離瞭薊縣。   消滅王郎之後,銚期看到劉秀的勢力壯大,就有瞭擁戴劉秀做皇帝的想法。有一天,銚期對劉秀提出瞭建議:“河北之地,地接邊塞,人習兵戰,號為雄勇。如今劉玄失政,四海無主。明公據河山之固,擁精銳之眾,以順萬人思漢之心,則天下誰敢不從?”銚期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劉秀登基稱帝。劉秀笑道:“你想讓你上次傳蹕之事成為事實嗎?”說完,哈哈大笑,再沒回答。劉秀雖然沒有正面回答銚期的建議,但從此更信任銚期瞭,因為銚期是第一個勸進他當皇帝的部下。諍諫  銚期在朝廷供職,憂國愛主,有不得不諫的事,必是犯顏諍諫。劉秀曾經輕身與期門進出,銚期在車駕前叩頭說:“臣聽說古今的警戒,事變往往生於不意之中,實在不願陛下微行數出。”劉秀聽從他的勸諫,調轉車頭回宮去瞭。後來隨劉秀平定河北,消滅瞭王郎及銅馬、青犢等流民軍,並長期鎮守魏郡,為建立東漢立下赫赫功勞。歷任偏將軍、虎牙大將軍、魏郡太守、太中大夫、衛尉。受封安成侯。相關閱讀推薦:臧宮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臧宮生平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大樹將軍馮異生平簡介岑彭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岑彭生平寇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寇恂生平耿弇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耿弇生平賈復簡介

耿純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耿純生平

  導讀:耿純(?-37)字伯山,巨鹿宋子(今石傢莊趙縣)人,是東漢著名的開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耿純年輕時在西漢都城長安學習,王莽時為納言士。  王莽政權滅亡後,更始帝立,派舞陰王李軼巡行諸郡國。耿艾歸劉秀,被任命為濟南太守。當時,李軼兄弟把持朝政,專制方面,賓客盈門,遊說者眾多。耿純屢求拜謁,過瞭好長時間才得見面。他對李軼說:“大王以龍虎之姿,遭風雲之時,奮迅拔起,期月之閑兄弟稱王,而德信不聞於士民,勞未施於百姓,寵祿暴興,此智者之所忌也。兢兢自危,猶懼不終,而況沛然自足,可以成功者乎?”(《後漢書·耿純列傳》)李軼見深以為奇,加上耿純是鉅鹿大姓子弟,於是便以皇帝的名義,任命他為騎都尉,授以符節,命他去安定緝睦趙、魏地區。  此時,劉秀渡河到邯鄲,耿純前往拜見,劉秀與他深相結納。耿純退出,發現劉秀官屬人才濟濟,率兵法度也與別的將領不同,便獻上馬匹和縑帛數百匹,願從劉秀。劉秀北進中山,把耿純留在邯鄲。邯鄲王郎起兵,劉秀被迫由薊東南下,耿純與堂兄弟耿欣、耿宿、耿植一起率領宗族賓客二千多人,到育迎接劉秀。連傢族中老邁病衰的也都用車拉著棺材一起來瞭。劉秀見其忠誠,大喜,任命他為前將軍,封耿鄉侯。他的堂兄弟,也都被任命為偏將軍。劉秀讓耿純兄弟一起為前鋒,攻降宋子,此後,又隨軍進攻下曲陽(今晉縣西)和中山(治所在今定縣)。   當時,邯鄲王郎勢力較大,好多郡國官吏望風歸附。耿純怕自己宗族中有人徘徊觀望,心存猶豫,專門派耿欣、耿宿回鄉,燒掉瞭所有房屋。劉秀問他燒房屋的緣故,他說:“竊見明公單車臨河北,非有府臧之蓄,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懷之,是故士觽樂附。今邯鄲自立,北州疑惑,純雖舉族歸命,老弱在行,猶恐宗人賓客半有不同心者,故燔燒屋室,絕其反顧之望。”劉秀嘆息不已。  到瞭鄗邑(今河北柏鄉),劉秀住在驛館之中。鄗邑大姓蘇公叛亂,打開城門,放王郎將領李惲進城。耿純最早發現這一陰謀,率兵擊敗李惲,並將其斬殺。後來,隨軍平定邯鄲王郎,並擊破銅馬農民軍。當時,赤眉、青犢、上江、大彤、鐵脛、五幡等農民軍十多萬人都在射犬附近。劉秀率兵前往征剿,耿純為前鋒,駐紮在離敵營幾裡遠的地方。敵軍乘夜偷襲,箭如雨射,死傷甚多。耿純一面約束部隊,堅守不動,一面精選敢死隊二千人,都拿硬弓,各帶三支箭,銜枚夜行,繞到敵軍背後,齊聲擂鼓吶喊,強弩並發。敵人大驚,急忙撤軍,耿純出兵追擊,大獲全勝。耿純立即派人向劉秀匯報,劉秀第二天一早,就趕到耿純營中。劉秀召耿純:“昨夜困乎?”耿純回答:“賴明公威德,幸而獲全。”劉秀說:“大兵不可夜動,故不相救耳。軍營進退無常,卿宗族不可悉居軍中。”於是,任命耿純族人耿伋為蒲吾長,讓耿純傢族留居蒲吾。劉秀即位後,封耿純為高陽侯。相關閱讀推薦:銚期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銚期生平臧宮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臧宮生平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大樹將軍馮異生平簡介岑彭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岑彭生平寇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寇恂生平耿弇簡介

吳漢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吳漢生平

  導讀:吳漢(?—44年),字子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位居第三。任偏將軍、大將軍,劉秀稱帝後,升任大司馬,封舞陽侯。吳漢少時傢貧,在縣中任亭長。王莽末年,因為手下賓客犯法,逃跑到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後來資用匱乏,便以販馬為業。往來於燕、薊之間,每到一處結交豪傑。而吳漢為人樸實、厚道,說話少有文采,常常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鄧禹和諸位將領很多人都知道這些。他們多次向劉秀舉薦吳漢,才得以被召見,之後並使得到瞭劉秀的賞識與信任,成為劉秀親近的人。  光武帝要調撥幽州的兵力,夜裡召見鄧禹,詢問可以出使的人。鄧禹說:“近來多次與吳漢交談,發現此人勇猛有智謀,將領中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光武帝立即授吳漢大將軍之職,持漢節到北方調撥十郡的精銳騎兵。更始的幽州牧苗曾聽說後,暗中約束軍隊,命令各郡不要答應。吳漢率領二十名騎兵先到瞭無終。苗曾以為吳漢沒有防備,於是在路上迎擊,吳漢指揮兵卒,逮捕並殺死瞭苗曾,奪取瞭他的軍隊。北方州郡震驚,其餘城邑沒有不聽到消息就降從的。最後,吳漢調集瞭苗曾所有的兵力,帶兵向南,和光武帝在清陽會合。眾多將領看到吳漢回來,士卒戰馬很多,都問:“是否肯分給別人一些兵馬?”等吳漢到瞭幕府,呈上兵簿,各位將領人人都想多分一些。光武帝說:“屬於自己的兵馬,害怕分給別人,現在為什麼對別人兵馬索要這麼多呢?”眾將領都感到慚愧。  建武三年(27年)春天,吳漢率領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在廣樂包圍瞭蘇茂。劉永率領周建及另外召集的十多萬人,援救廣樂。吳漢率領輕便的騎兵與他交戰,失利,從馬上掉下來摔傷瞭膝部,回到營中。周建等帶兵入城。諸位將領對吳漢說:“大敵當前,您又受傷在臥.眾人感到擔憂。”吳漢竟然精神振作,裹傷而起,殺牛搞賞將士,下令軍中:“賊人人數雖多,都是一些劫掠的強盜,‘勝利時不能互相謙讓,失敗時不能互相救助’,他們不是堅守氣節為義而死的人。現在正是封侯的時候,諸位好好努力吧!”於是軍士們激發鬥志,士氣倍增。第二天,周建、蘇茂出兵包圍吳漢挑選黃頭吳河等四部的精兵以及烏桓精銳騎兵三千多人,一同擊鼓前進。周建軍隊大敗,返回城內。吳漢率軍長驅追擊,爭門直入,打敗瞭敵軍。   公元28年,鬲縣五姓一同驅逐地方官員,占據城池造反。諸位將領爭著要攻打它,吳漢不同意,說:“使鬲縣百姓造反,是地方長官的罪。敢輕言進兵的人,殺!”於是,吳漢傳遞檄文到州郡,派他們逮捕鬲縣地方長官,並派人到城中謝罪。五姓百姓非常高興,立刻相繼出來歸降。諸位將領於是敬服,說:“不通過作戰卻攻克城池,這不是眾人比得上的。”  公元28年,賊人率領五萬多人夜裡攻打吳漢的營地,軍中驚亂,吳漢堅持躺著不動,一會兒軍中就安定下來。吳漢立即連夜派精兵出營突然攻敵,大敗敵軍。乘勝追擊,討伐餘黨,一直到瞭無鹽,進擊渤海,掃平賊寇。吳漢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兒女在後方購置田地產業。吳漢回來,責備她們說:“軍隊在外,士吏不多,為什麼買這麼多田地住宅呢?”於是把它們全部分給瞭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傢。到他死後,得到忠侯的追封。相關閱讀推薦:鄧禹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生平杜茂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杜茂生平 雲臺二十八將排行:為何雲臺二十八將知名度很低?揭秘:東漢名將馬援為何不入雲臺二十八將?竇融簡介 漢光武帝雲臺二十八將安豐侯竇融生平劉隆簡介

陳俊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陳俊生平

  導讀:陳俊(?—47年),字子昭,南陽西鄂(河南南陽)人。東漢大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陳俊年少時為郡吏。更始政權建立後,任宗室劉嘉為太常將軍,陳俊被任做長史。時劉秀平定河北,劉嘉遣書向劉秀推薦陳俊,劉秀任其為安集掾。此後,陳俊跟隨劉秀在清陽擊敗銅馬農民軍,進至蒲陽,拜為強弩將軍。並與五校農民軍戰於安次,陳俊下馬,手持短兵,所向必破,追敵二十餘裡,斬其首領而還。光武帝見到這個情況就說:“如果將軍戰士都如此英勇威武,那還有什麼需要擔憂呢。”  五校農民軍引兵退入漁陽,所過之處到處虜掠。陳俊對劉秀說:“應該命令騎兵到他們前面去,保護好百姓,不讓他們搶掠百姓的糧食,這樣就可以不戰而勝瞭”。劉秀采信瞭他的計策,派遣陳俊率輕騎兵直出農民軍陣前,百姓各自堅壁不出,農民軍所到之處毫無所得,遂敗亡。劉秀對陳俊說:“這樣的方法,是大將軍所用的計策呀!”。劉秀即位後,封陳俊為列侯。  建武二年(26年)春,陳俊攻匡地農民軍,下四縣,更封為新處侯。又引兵擊頓丘,降三城。同年秋,大司馬吳漢奉命拜陳俊為強弩大將軍,在另外一路攻擊金門、白馬農民軍於河內,皆破之。建武四年(28年),徇汝陽和項地,又攻克南武陽。當時太山豪傑多擁眾與張步連兵,吳漢對光武帝說:“除瞭陳俊以外,都不能平定此郡”。於是光武帝拜陳俊為太山太守,行大將軍事。張步聞之,派遣他的將軍擊陳俊,戰於嬴下,陳俊大破其軍,追至濟南,收得印綬九十餘,逐漸攻下諸縣,太山於是平定。建武四年(29年)十月,陳俊奉詔與建威大將軍耿弇共破張步,平定齊地。時瑯邪尚未平定,陳俊又被任命為瑯邪太守,仍行大將軍事。齊地素聞陳俊之名,陳俊入界後,盜賊全部解散。陳俊率軍在贛榆擊敗董憲,又平定瞭朐地的孫陽。   建武四年(33年),張步叛亂,陳俊還瑯邪,追討張步,將其斬殺。光武帝贊其功,命陳俊專征青、徐之敵。陳俊“撫貧弱,表有義,檢制軍吏,不得與郡縣相幹,百姓歌之”。陳俊數次上書請戰,願平定隴、蜀。光武帝回報他說:“東州新平,大將軍之功也。負海猾夏,盜賊之處,國傢以為重憂,且勉鎮撫之。”沒有同意他的請求。建武十三年(42年),增陳俊食邑,定封祝阿侯。建武二十三(52年)年,陳俊去世。相關閱讀推薦:耿純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耿純生平銚期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銚期生平臧宮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臧宮生平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大樹將軍馮異生平簡介岑彭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岑彭生平寇恂簡介

南明皇帝隆武帝:明末宗室中最具戰略眼光的皇帝

  世人說晚明歷史的時候,比較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就是明朝皇室多草包,從皇帝到藩王,混蛋白癡可謂一抓一大把。而相比起來,這位隆武帝朱聿鍵,卻是個絕對的另類。  隆武帝朱聿鍵,是明朝藩王裡一個比較苦命的皇帝,在見到鄭成功的時候,他時年四十四歲,但之前蹲監牢,就蹲瞭二十八年,先是因為自己的父親不為祖父喜愛,結果和父親一起被祖父關監牢關瞭十六年,差點餓死在裡面。到瞭崇禎即位的時候才放出來,卻很快因為得罪瞭崇禎,又被關在監牢裡過瞭十二年,直到南明弘光帝政權建立後才被釋放,之後就是弘光政權完蛋,逃難,再被鄭芝龍擁立當傀儡。縱觀他的一生,算是從一個監獄到另一個監獄。  但這個苦命的皇帝,卻是明末宗室中少有的有作為的,二十八年監牢生活裡,他一不怨天二不尤人,反而天天堅持讀書鍛煉,個人的學問和修養都非常高。後來由鄭芝龍擁立做瞭皇帝,在做皇帝的各類表現上,也是可以打高分的。他的生活很簡點,後宮隻有曾氏一個皇後,連個妃子都沒有,在行政用人上提出“用舍公明”,即消除門戶之見,改變晚明以來因黨爭而造成的政治危害,金聲,楊廷林,何騰蛟等後來的抗清名將,也都是在此時由他開始啟用。尤其重要的是,他最先提出聯合各地農民軍抗清的主張,這一點對整個南明的抗清決策影響深遠,即使在他敗亡之後,也被之後的永歷等南明小朝廷堅持下去。他的政權雖然短命,但他的行為,卻頗多中興英主的氣象。   在恪守儒傢君臣大義的鄭成功心裡,士為知己者死是一個重要信念,而這位對他榮寵有加的隆武帝,顯然就是他心目中的英主。這次覲見之後,隆武帝對鄭成功頗多器重,給瞭他“統領禦營都督”的官職,即把保衛皇帝的禦林軍的指揮權交給瞭他。雖然沒多少兵馬,但地位不一般。而且出入“儀同駙馬”,成瞭沒娶皇帝老婆的駙馬爺。這時候的鄭成功,可以說是喜事不斷,沒過幾個月,在聽說鄭芝龍已經是大明朝“太師”後,鄭成功之母所居住的日本平戶地區的諸侯,慌不迭的拍馬屁,連忙將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認為義女,以盛大的禮節隆重送到瞭福建,以圖“中日友好”,不管目的怎麼樣,這個破碎瞭二十二年的傢庭,至此終於團圓瞭。  這應該是鄭成功一生傢庭生活中,最為溫暖的一段時期,皇帝賞識,父母團聚,事業順心傢庭圓滿,深受儒傢禮儀教育長大的鄭成功,也同樣是個極其恪守孝道的人,有當地說法稱,當時田川夫人歸國時,鄭成功親自到碼頭迎接,是日天降大雨,鄭成功站在雨中,一等就是幾個鐘頭,等著田川氏的船靠岸的時候,卻已經給淋成瞭落湯雞。在田川氏歸國後,鄭成功每天回傢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請安,更怕初歸福建的母親寂寞,雖然自己繁忙,卻常和媳婦一起陪母親,碰上閑暇時候,更常帶著母親出外遊玩。後來他在隆武帝的朝廷裡官越做越大,軍情也緊急,顧不上回傢瞭,他卻時常寫奏折要求回傢探母,比如有一次田川氏生病,他給隆武帝的奏折裡說“非成功敢輕離陛下,奈七歲別母,去秋乃歸……忽爾病危,為人子者心何安?”,其情意切切,堪比流傳千古的《陳情表》。有些資料裡也常記錄,當時在鄭芝龍的各處別墅裡,經常舉辦鄭傢的傢宴,鄭成功與媳婦一道陪母親出席,對父母恭敬有禮,“賓客莫不贊之”。如果歷史到這裡就打住的話,按照小說裡大團圓的寫法,應該是“從此以後,他們一傢人其樂融融,過上瞭幸福的生活。”  可惜歷史是不會就此打住的,所以這段幸福的生活,也僅僅隻幸福瞭幾個月。在鄭成功關於傢庭生活的記憶裡,這應該是最快樂,也是唯一的一段團圓溫馨的時段。在短暫的團圓之後,就是痛苦的分裂與永別。相關閱讀推薦:南明其實隻差一點點:功敗垂成的鄭成功北伐南明魯王政權:為何建立的迅速敗亡的更迅速孫可望是何許人?南明史上最大叛徒投機的一生錢謙益:倒賣皇位的南明宰相 開價15萬兩白銀!李自成生死之謎:滿清與南明均未得其首級

劉隆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劉隆生平

  和帝在世的時候,生瞭許多皇子,皇子大都夭折。和帝以為宦官、外戚在謀害他的兒子,便將剩餘的皇子留在民間撫養。殤帝劉隆生於東漢和帝元興年(105),為和帝與鄧皇後少子。出生100多天,元興二年(106年)一月漢和帝死後,按照傳統,繼承皇位應是和帝的長子劉勝。但劉勝有病,多年不愈。將劉隆迎回皇宮做皇帝,劉勝被封為平原王。  鄧皇後也升稱鄧太後,臨朝聽政。  鄧太後臨朝聽政之後,首先針對東漢的一些弊端采取瞭有力的措施。其一,對淫祀。其二,鄧太後認為治理國傢應以教化為本,刑罰隻能作為輔助手段。元興二年(106)五月,即下詔大赦天下,犯法禁錮者一律釋放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東漢自開國至殤帝80多年的時間內,宮女入宮不絕如縷,以至宮女如雲,造成瞭“內有怨女,外有曠夫”的局面,並且加重瞭漢廷的財政開支。鄧太後自幼入宮,對此甚為瞭解,元年六月,一次詔免後庭宮人及羸弱老病即達五六百人。  鄧太後除對一些弊端進行調整、革除外,還十分註意節儉與勸農。延平元年六月,詔令減損膳饈、帷帳、珍玩等耗物費工之物。此後,還下令郡國貢奉僅為原額的一半,禦府、尚方、織室所負責的錦繡、冰紈、綺羅、金銀、珠寶、玳瑁、雕鏤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繼續造作,從而減省瞭巨大的財政開支。  但鄧太後畢竟是外戚勢力的總代表,在積極治國的同時,仍念念不忘鞏固加強自己的統治。延平元年4月,她將哥哥鄧騭由虎賁中郎將提升為車騎將軍,控制瞭擁有決策權的內朝機構。  八月辛亥(初六)日(9月21日),在鄧太後發號施令之際,僅做瞭8個月皇帝的劉隆悄然離世。因夭折而亡,故謚“孝殤皇帝”,葬於康陵。

司馬元顯簡介 東晉宗室司馬道子之子司馬元顯生平

  \司馬元顯(382—402),東晉宗室。司馬道子之子。任中書令、尚書令。搜括不已,富過帝室。性安三年(399),征調江南諸郡已免奴為客者,到建康服兵役,稱為“樂屬”。激起孫恩起義。他遣劉牢之鎮壓。又用牢之為前鋒討桓玄。後桓玄起兵東下,劉牢之倒戈,司馬元顯戰敗被殺。  司馬元顯(382年-402年),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晉朝宗室,東晉晚期權臣,會稽王司馬道子之長子,為會稽王世子。官至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自隆安三年起至元興元年的三年間曾經一度執掌東晉政權,但期間叛民孫恩連年入侵當時朝廷唯一能直接控制的三吳地區,戰事不息,而司馬元顯仍貪腐不已,國庫空虛下仍聚斂錢財之餘亦驕傲自大,信任身份奉承自己的小人,敗壞朝政。及後司馬元顯討伐桓玄,倚靠瞭北府軍將領劉牢之,然而劉牢之因擔心助司馬元顯擊敗桓玄後將不為對方所容,於是不戰而降。司馬元顯不能抵抗桓玄,終敗於桓玄並被其所殺,桓玄亦因而結束瞭晉安帝繼位以來司馬道子與司馬元顯父子掌政的局面,自掌朝政,終令其成功篡奪晉室,建立桓楚政權。

元禧簡介 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咸陽王元禧生平

  元禧(?—501年)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字永壽,孝文帝之弟。任太尉,封咸陽王。孝文帝死,受遺詔輔政。為人驕奢成性,賄賂公行,以奴仆臣吏廣營田產,開采鹽鐵,為宣武帝所惡後陰謀舉兵反叛,事泄被殺。元禧所為,史稱“世宗頗惡之”。元禧喜歡猜謎。《北史》上稱他,因謀反事敗,逃亡出走,途中還要侍從兼防閣尹龍武給他出謎解悶。

李孝恭簡介 唐初宗室名將北周八柱國李孝恭生平

  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淵從侄,曾祖父李虎(第三子李昞即高祖之父,第七子李蔚即孝恭祖父),北周八柱國之一;祖父李蔚,北周朔州總管;父親李安,隋領軍大將軍。唐初宗室名將,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二。  李淵稱帝,拜李孝恭為左光祿大夫,不久改為山南招尉大使,負責經略巴蜀,攻占三十餘州,俘獲朱粲。武德二年,授信州總管,獻平定蕭銑的策略。武德三年,封趙郡王。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總管,大造戰艦,練習水軍,得李靖之助,滅蕭銑,受封荊州大總管,成功招撫嶺南諸州。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的部將輔公祏反唐,殺王雄誕,率部占湖州。次年(624年)李孝恭俘獲輔公祐於武康,江南平定,拜揚州大都督。其後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因軍權過重受到猜忌,被召還,拜宗正卿。武德九年,賜實封一千二百戶。貞觀初,任禮部尚書,以功封河間郡王,好遊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娛。  貞觀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歲。詔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謚元,配享高祖廟庭。

李燾簡介 唐朝宗室曹王李明之後李燾生平簡介

  李燾簡介:李燾(公元1115年-1184年),仁甫,一字子真,號巽巖,眉州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人,唐朝宗室曹王李明之後。生於宋徽宗政和五年,卒於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年七十歲。  李燾(1544年-1625年)字右臨,號鬥野,河源縣城鎮上城古獅李屋人。李燾出生貧寒,其祖父景顯公世居曾田,幼年時痛喪父母,靠祖母撫育,但李燾從小聰慧過人,嗜書如命,景顯公見其孫兒自幼超群,恐莫玉成,故舉傢遷往今河源縣城。  李燾天資聰穎,四歲習句讀,明隆慶二年(1568年)中進士,先後做官十五任,50年,直至雲南巡撫(二品),人稱“槎城之槐”。李燾中進士後,授任福建泉州府推官(七品),不久,調任浙江金華任同知(五品)。明萬歷六年(1557年)。李燾升任湖廣衡州府(今湖南衡陽)知府(四品)。在這一任上,李燾的才幹和廉潔得到當地人民的充分肯定和得到皇帝的贊賞。明萬歷二十一年至四十七年(1593年至1619年)李在燾五十至七十歲間,調省級政權楊關當官。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李燾被提升為雲南巡撫都察院右都禦史。為雲南省的最高長官(二品),還監督四川、貴州兩省賓兵晌。這是李燾當官生涯的頂峰。李燾為官五十年,官至二品,卻為人儉樸,廉潔奉公,執法無私。從明天啟五年(1625年)《諭祭李燾文》中透露,李燾是在雲南巡撫任上罷官回傢。罷官的原因是“偶被浮言”所害,以後朝廷發現處理有誤,打算再起用李燾時,他卻去世瞭。   李燾一生為官清廉有建樹,名聲遠揚,先後受到過皇帝的三次嘉獎。河源縣一位名叫鄺奕垣的進士寫瞭一首五律褒揚李燾:“我愛李滇撫,為官五十年。廚無隔餐肉,囊乏用餘錢。意厭城市鬧,情鐘瀧水緣。遍觀利達者,可不謂前賢。”年邁的李燾回到河源後,倡導修葺龜峰塔,並親筆題寫“龜峰古剎”四字。河源學宮遷回上城後,李燾欣然命筆作《遷儒學記》,以壯河源學宮之勝,以勉諸生立志向學。李燾死後,天啟皇帝禦賜衣冠,族人因作“衣冠塚”。  據史載,李燾在搜集材料時,“作木廚十枚,每廚作抽屜匣二十枚,每屜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月日先後次第之,井然有條”,因卷秩龐大,前後分四次上進。今本久已亡佚,後從《永樂大典》中輯錄部份。淳熙十一年(1184年),臨終前遺言:“臣年七十,死不為夭,所恨報國缺然。”  李燾著述頗多,著有《巽巖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學》等五十多種,大多失佚。今存《續資治通鑒長編》五百二十卷、《六朝制敵得失通鑒博議》十卷、《說文解字五音韻譜》十卷,清代皆編入《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