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宮廷

海外婚禮 標準泰國宮廷婚禮套餐

  婚禮習俗是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效仿海外婚禮場景,下面就為大傢介紹標準泰國宮廷婚禮套餐,看看他們的婚禮!   曼谷Bangkok 成為充滿微笑的國度- 泰國的首都已經200多年的歷史瞭,泰國人稱它為“天使之城”。公元1782年成立的節基王朝拉瑪一世將曼谷定為首都,傳至今日已是拉瑪九世皇。 曼谷是世界大都市之一,面積達1568平方公裡,婚禮儀式在一棟傳統宮廷式建築內舉行,有當地德高望重的高僧為新人祈福征婚,場面神聖。整場婚禮的服務人員不少於20人,並且贈送新郎新娘泰國傳統服裝在婚禮中使用。   海外婚禮之標準泰國宮廷婚禮套餐:

宮廷血鬥讓宋仁宗一生無子?因何子女成活率低

  宮廷血鬥讓宋仁宗一生無子?  在宋人筆記《孫公談圃》中記載瞭這樣一句話:“(仁宗)晚年每遇真廟諱日,群臣拜慰,必聞上慟哭,其聲甚哀。”為何宋仁宗在宋真宗的忌日中,會悲慟不已,像個孩子一般流眼淚呢?  宋仁宗稱帝前後四十年,可以說是宋代甚至是漢唐以來的第一位仁德天子,在位期間宋仁宗做瞭不少好事。看兩宋名臣如雲,且大多出自仁宗朝,就可以明白。隻是,宋仁宗有一項到死也不瞑目的哀慟,就是一生無子,到最後不得不立宗室之中的趙宗實為繼承人,即後來的宋英宗。  後世筆記中,有人說宋仁宗好色,其實不然。宋仁宗從14歲即位,十五歲大婚,一生下來,過手的女人不算多,也就那麼二三十個。宋仁宗不像其他帝王,專制蠻橫,於是一生中大臣幾次破壞好事,逼迫宋仁宗趕走心愛的女人,宋仁宗也都聽從。並非宋仁宗軟弱,而是宋仁宗一生愛惜羽毛,對國傢社稷極為上心,隻要是大臣建議得對,基本上言聽計從。   宋仁宗一生有十三個女兒,三個兒子。除去四個女兒長大成人外,其餘子女全部都夭折。長子更是出生一天就死瞭。為什麼宋仁宗的子女成活率如此低下呢?一來,可能是宋仁宗的基因問題,孩子出生就比較病弱。二來,可能是後宮爭鬥,孩子能夠正常出生已經不易,要想活命,那更是千難萬難。  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後曹氏,從年輕入宮,到宋仁宗去世,前後將近三十年,竟然終生未孕,是不孕,還是被不孕?很難說。從宋仁宗和曹皇後緊張的關系看,被不孕的機會很大。而宋仁宗一生之中最寵幸的女人是張貴妃,張貴妃為宋仁宗生瞭三個女兒,大的活瞭三四歲。有不少史料說張貴妃蠻橫,看到懷孕的宮女,就強行墮胎,就算孩子勉強出生,張貴妃也會想方設法除去。張貴妃蠻橫確實不假,可除瞭張貴妃之外,曹皇後的嫌疑也不少。畢竟張貴妃還生瞭幾個女兒,可曹皇後連生都沒生呢。隻有後宮中皇子全部不能長大,曹皇後這個皇後的位置才能穩固,之後才有可能過繼宗室子弟,成為皇太後。  皇祐二年,就出瞭一個轟動朝野的宋仁宗私生子案件。一個叫做冷清的男子,跑到開封府,說自己是宋仁宗的皇子。說自己的母親姓王,本來是皇宮的宮女,後宮發生大火,王氏被迫逃離,逃離的時候已經懷有身孕。王氏出宮之後隱姓埋名,嫁給瞭一個叫做冷緒的男子,之後生下瞭冷清。冷清長大瞭,在藥鋪中跑腿。十七八歲的時候,母親告訴冷清身世,並且拿出瞭繡有龍紋的繡花抱肚作為證明。開封府府尹錢明逸不敢接受這個案子,胡亂把冷清趕走瞭。冷清到處宣揚,事情竟然傳到瞭禦史韓絳耳中,韓絳瞭解情況之後,稟告給瞭宋仁宗。宋仁宗一聽大驚,讓名臣包拯負責調查案件。最後,包拯認定冷清為冒認皇子,將冷清處死。相關閱讀推薦:宋仁宗朝郭皇後為何被廢:誤扇皇帝巴掌而被廢揭秘:宋仁宗為何能創造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時代?全民偶像宋仁宗:去世時連遼國皇帝都淚流滿面歷史上最囧的廢後:郭皇後錯搧宋仁宗嘴巴而被廢揭秘“貍貓換太子”真相 宋仁宗的生母究竟是誰?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可是,老百姓之中卻流傳,冷清確實是宋仁宗的皇子,隻是當朝宰相陳執中諂媚張貴妃,一手制造瞭冤案,整死瞭冷清。在處斬冷清的那天,京城濃霧彌漫,許多百姓也認為是天示異象,冷清怨氣沖天呢。  在宋仁宗死後,也有個別的人出來宣稱自己是宋仁宗之子,可都被誅殺,漸漸的,就沒人敢出頭瞭。  就我看來,宋仁宗畏懼曹皇後,寵愛張貴妃,曹張二人都有動機有力量做這樣的事情。隻要這個孩子沒有在皇宮出生,就不可能取得合法的地位。宋仁宗在世,曹張二人必誅之。宋仁宗去世之後,宋英宗一樣必誅之。  可是,宋仁宗年輕的時候或許還不覺得有什麼壓力,到瞭四十多快五十的時候,宋仁宗的壓力就越來越大瞭。   宋仁宗晚年多病,作為宰相,有責任有權力要求皇帝確立後嗣,以安社稷。在諸多宰相副宰相之中,態度最強硬的是首相韓琦。這個韓琦每天都來纏著宋仁宗,宋仁宗不得已,隻能點頭答應將趙宗實認作養子。韓琦緊跟不放,要求宋仁宗即刻下旨,宋仁宗無奈,隻能照辦。  車駕回到後宮之中,宋仁宗很難過,連續幾頓飯都沒吃。身邊的人很擔心,問皇帝為什麼這樣。宋仁宗說:“你們不知道我今天已經有瞭交代。”宋仁宗的心情很復雜。皇帝確立太子,從理性上講確實必須;可是從感情上講,確實在安排自己的後事,難免感傷。何況,皇帝和皇太子之間的關系很微妙,既是父子,又是對手。當年宋太宗確立宋真宗為太子,宰相告訴太宗,太子還朝,百姓夾道歡迎,稱贊太子賢德。宋太宗聽瞭竟然非常生氣,生氣之中還有濃濃的失落。百姓如此歡迎太子,置自己這個皇帝於何地?而現在的趙宗實不過是宋仁宗的養子,宋仁宗心中必然千萬個不情願。  可是再不情願也沒有辦法改變。  有人告訴宋仁宗,已經有個妃子懷孕瞭,馬上就要入閣待產,為什麼要這麼急立別人的孩子做繼承人呢?宋仁宗說:“如果老天讓朕有兒子的話,那麼豫王就不會那麼早去世瞭。”當其他人再勸的時候,宋仁宗悲嘆著說:“他韓琦都已經把事情給辦瞭!”  宋仁宗的此時流淚,一方面是對不起先帝,有些內疚。古來就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宋仁宗雖然有女,卻沒有兒子,宋仁宗一脈依然算是斷絕瞭;一方面有幾分遺憾,當初宋仁宗本來是可以有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因為種種原因,宋仁宗放棄瞭。沒想到最後竟然孤獨終老。一方面又有幾分憤怒,韓琦、富弼等宰輔動輒用江山社稷壓迫宋仁宗,逼迫宋仁宗去面對不願意面對的問題。隻是,誰讓宋仁宗忙活瞭一輩子,風光瞭一輩子,最後竟然絕後呢。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盤點宮廷劇中八大廢後 廢後真的都很惡毒嗎?

  皇後作為皇帝的妻子,天下人的聖母,要求賢良淑德,母儀天下,德配高位。但宮廷劇中,大部分都把皇後描述成反復無常、十惡不赦、刁難嬪妃,不被皇帝所喜最後被廢的可憐可恨之人。真的是這樣嗎?在歷史上,她們也是可憐人,一入皇城深似海,在帝王身邊稍有不慎,輕則被廢,重則被殺,連累傢族。  讓我們來看古裝劇裡那些廢後的歷史真相吧!  1、漢景帝廢後-薄皇後  漢景帝劉啟的第一任皇後(漢景帝第二任皇後就是漢武帝劉徹的母親王娡)。薄皇後是景帝的太子妃,能夠當上皇後全憑當時漢景帝的祖母,也就是劉邦的小妾薄太後支持。薄皇後與薄太後同族。薄皇後與漢景帝20多年夫妻,無子無寵。終於在景帝立劉徹為太子時被廢。  沒有以薄皇後為主角的宮廷劇,美人心計中,高洋飾演的薄皇後愁雲滿面,對於深居宮中不被皇後寵愛,且無子無後的女人來說,這種表情再合適不過。   2、漢武帝廢後—陳阿嬌  陳氏的小名叫“阿嬌”,阿嬌從小出身豪門,母親館陶長公主深得母後竇太後的喜愛。漢武帝母親王夫人極具慧眼,選擇讓當時的劉彘“金屋藏嬌”,使得他在爭奪太子位中拿到瞭館陶長公主傢族可貴的一票。  想必開始阿嬌也是深得漢武帝喜愛的,但是太過忌妒心重,在宮中跋扈並無所出(沒有子女),後來因“惑於巫蠱”罪名被廢入長門宮。《長門賦》就是司馬相如為阿嬌寫的,情深意切,十分感人。   《美人心計》中,貢米飾演的陳皇後嬌柔高貴。說得沒錯啊,漢武帝能順利登基,跟金屋藏嬌有很大關系。   《衛子夫》鄭媛元飾演的陳皇後端莊典雅。出身豪門的她,想來氣質修養也還不錯,這個形象有點華麗。   《大漢天子》中,何佳怡飾演的陳皇後,感覺像一介佈衣呢,漢朝物資匱乏,也可以理解。  3、漢武帝廢後—衛子夫  衛皇後本來是平陽公主傢的歌姬,後來被送給漢武帝。開始衛子夫並不受寵,但她個人應該是運氣很好,皇後無子的情況下,衛子夫順利為漢武帝生下瞭長子。阿嬌被廢後,衛子夫順利當上皇後,其子當上瞭太子。衛青、霍去病其實都是衛子夫的娘傢人。衛子夫是宮廷爾虞我詐鬥爭的犧牲品,當瞭38年皇後,後來因遭遇“巫蠱事變”(宮廷中很愛搞這一套),不能自證清白而自殺(兒子也死瞭)。   《漢武大帝》中林靜飾演的衛子夫,看起來溫婉大氣,高貴端莊,可憐她當瞭半輩子的皇後最後落得傢破人亡的下場。  衛子夫到底有沒有被廢,歷史上有爭議。因為漢武帝沒有下發正式的廢後詔書衛子夫就自殺瞭,而且後來漢武帝還給瞭她謚號“思”(廢後是沒有謚號的)。想必是到漢武帝晚年,終於明白衛子夫多年的陪伴、自殺的委屈,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相關閱讀推薦:孫權為何到死時才立皇後?孫權的皇後究竟是誰三國時期吳孫權皇後潘皇後簡介

宮廷秘聞:揭秘古代皇帝選妃侍寢的七大獨門絕活

  皇帝的後宮擁有三千佳麗,3000當然是虛數,但也形象地說明瞭皇帝個後宮裡妻妾成群的壯觀景象。那麼,皇帝做帝王怎樣與這麼多的嬌妻美妾以及無數有如“板凳隊員”的宮女們過夫妻生活呢?  一般有如下七種獨門絕活:  1、“羊車望幸”法  晉代有個皇帝,叫司馬炎,史載後宮宮女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不,司馬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出一個辦法:他老人傢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  晉武帝“好色”的歷史傳說很多,“羊車望幸”便是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唐代房玄齡等撰寫的《晉書·列傳第一·胡貴嬪傳》對此作瞭記載。“時帝多內寵,平吳之後復納孫皓宮人數千,自從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官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  這段文字講的是,晉武帝原本宮內寵幸的嬪妃很多,平定東吳之後,又將吳末帝孫皓的幾千個宮人納入後宮。這樣,他後宮中的宮人將近一萬人。然而,同時受到寵幸的宮人太多瞭,晉武帝都不知道到哪個宮去才好。為此,他竟然想出瞭這樣的辦法:乘坐一輛用羊拉的小車,隨羊拉著小車走到哪裡就在哪裡就寢。結果,宮人們也竟然想出瞭這樣的辦法:因為羊生性喜歡吃竹葉,又喜歡吃咸的東西,所以妃嬪們有的用竹葉插在門上,有的用鹽汁灑在地上,以此誘引羊車,能夠拉著晉武帝到自己的住處,以求得寵幸。 今人繪制的“羊車望幸”圖  (圖源網絡)  據《晉書》記載,其實,晉武帝的驕奢淫逸並非從平定東吳開始。晉武帝本人就是一個荒淫奢侈是君主,乃十足的貴族子弟、花花公子。關於司馬炎的好色,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故事,除瞭上面講的“羊車望幸”之外,還有“禁天下嫁娶”一則。即位之初的晉武帝是一個很怕老婆的皇帝,其皇後楊艷“姿容美麗”,才貌俱佳,但“性陜隘”,氣量很小,使得司馬炎好色空間被控制到瞭最小點。直到泰始九年,楊皇後病重,司馬炎終於被“解放”瞭,即下詔“禁天下嫁娶”,開展瞭大規模選美活動。這樣,采配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采擇未完,任何人不許嫁娶,連司徒李胤、鎮軍大將軍胡奮等高官的女兒也未能幸免。這是歷史上的一次“創舉”,皇帝選美一直都有,但是要天下老百姓先不結婚,可謂僅無絕有。泰始十年,晉武帝再次下詔,取良傢及小將吏之女五千人入宮候選。結果弄得母子號哭宮中,哭聲遠傳宮外。隨著平吳的勝利,晉武帝在太康二年下詔選孫皓姬妾後宮五千人入宮,後宮的妃妾已近萬人。  晉武帝稱帝後不久,便兩次下詔選天下美女入宮,供其淫樂。他還貪財好利,身為一國之君,卻以賣官來聚斂私財。有一次,他問司隸校尉劉毅:“你看朕可以與漢朝哪個皇帝相比?”劉毅對曰:“可以與桓帝、靈帝相比。”晉武帝很不高興。劉毅又說:“桓靈賣官,錢入宮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這個大臣竟然對晉武帝直言:陛下啊,你比桓帝靈帝都不如! 古人繪制的“羊車望幸”圖  在晉武帝的極力保護和放縱甚至“領頭”之下,門閥官僚集團的侈靡之風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世傢大族們為維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競相不擇手段地搜刮錢財,對金錢的追求達到瞭如醉如癡的地步。當時人魯褒為此寫瞭《錢神論》,入木三分地譏刺瞭嗜錢如命的門閥世族。西晉門閥制度之下的奢靡之風盛行,嚴重地敗壞瞭社會風尚,成為普遍貪賄之風賴以存在的社會溫床,其結果必然導致西晉政權的滅亡。而他們的“領頭人”晉武帝,沉湎於酒色,無心也無暇顧及政事。這時,楊皇後的父親楊駿及他的兩個弟弟楊珧、楊濟得以用事,漸漸勢傾內外,時人謂之“三楊”。恰在此時。晉朝廷又圍繞著皇位繼承人問題發生瞭沖突。晉武帝雖然采取瞭一些措施,但已無濟於事,反倒開啟瞭諸侯王專制方面重鎮的先河,割據稱雄或舉兵向闕的事情便由此而起。太熙元年(290),縱欲過度的晉武帝病死。他死後,賈後策動的宮廷政變,拉開瞭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的序幕,這八個皇族諸侯王之間的爭鬥和廝殺,把西晉朝廷和國傢攪得元氣喪盡。相關閱讀推薦:解密:唐朝後宮萬名佳麗的侍寢順序是怎麼確定的?侍寢有十大絕活!古代後妃為何過50歲就不能侍寢後宮佳麗三千:皇上是如何確定嬪妃的侍寢順序?後宮侍寢制: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那九個夜晚!皇帝真實的“夫妻”生活是怎樣的?妃子侍寢有絕活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2、“擲骰侍寢”法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一句: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形容唐玄宗李隆基的後宮美女之多。北宋陶谷《清異錄》也有記載記載:開元中,後宮繁眾,侍禦寢者難於取舍,為彩局兒以定之。集宮嬪用骰子擲,最勝一人乃得專夜。官璫私號骰子為銼角媒人。  唐朝曾制定嬪妃陪侍禦寢的順序制度,按照月圓月缺來確定。李隆基做皇帝後,卻將這個制度拋棄瞭。據說風流皇帝唐玄宗在開元、天寶年間,後宮妃妾多至四萬人,他不知道該如何臨幸她們。他另外發明瞭一個更有趣更刺激的侍寢方法:“擲骰賭寢”法:用擲骰子來確定當晚待寢的嬪妃。  由於“擲骰賭寢”法選用的是一種特制的骰子。所以,當時宮中的妃子都將這種骰子稱作“媒人”。  除瞭擲骰子來確定當晚待寢的嬪妃,唐玄宗還發明“蝶幸”法。他讓嬪妃們在頭上插滿鮮花,然後將親自捉來的蝴蝶放飛,這個蝴蝶停在誰的頭上,誰就能得到侍寢皇帝的待遇。另外,還有諸如;使嬪妃競相撲捉流螢,以先得螢蟲者受幸的“流螢得幸”法;有向嬪妃發射香囊,以中者得幸的“香囊中幸”法等……隻不過,自楊貴妃入宮後,“集三千寵愛在一身”,這些方法都派不上用場瞭,後宮女子隻得在七夕向牛郎織女訴幽情瞭。   很多人相信,玄宗時代後宮宮女有四萬人,他是一個“夜夜當新郎”的隨意皇帝,事實果真如此嗎?這要查看一下唐玄宗的生育記錄,從他兒女身上找答案。《新唐書》記載的為玄宗生兒的嬪妃中,成活的23個兒子的母親都是制內嬪妃,其中出現的高婕妤、柳婕妤應該是嬪妃制度改革前的產物。正史記載中唐玄宗唯一的“越軌”表現就是和制外的普通宮女曹野那姬生瞭壽安公主。如果推斷一下他臨幸過的宮中女子,制內的嬪妃是主流,個別的宮女隻是補充。如果真如傳說中的夜夜播撤“龍種”,按照這傢夥的生育能力,他的兒女至少得成千上萬。由此看,唐玄宗與唐代乃至歷朝歷代的正經皇帝相比,在臨幸後宮女人方面並沒有獨特的表現。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曾有“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說法,這反映瞭唐玄宗一個怪脾氣,就是專寵女人。當他對某個女人感興趣的時候,其他的粉黛立馬就會黯然失色,他的“龍種”也隻會朝一塊地裡撤。縱觀玄宗一生,他曾專寵過趙麗妃、武惠妃、楊貴妃,尤其是武惠妃和楊貴妃,分別在開元和天寶年間長期獨占玄宗的私人空間,讓玄宗對其他佳麗毫無興趣。武惠妃死後,“上悼念不已,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資治通鑒》)。這說明無論在情感還是私生活方面,玄宗十分看重這個女人。可以想像,和這樣感情至深的女人相處,他還有心思天天染指其他女人嗎?從歷史資料看,這個女人得到的“龍種”最多,為玄宗生的兒女也最多。  天寶五載以後,專寵恩澤瞭楊貴妃,後宮馬上出現“三千寵愛在一身”,此時的玄宗已六十來歲,這麼大年紀的老頭子,他需要的不是雲雨之歡,而是填補失去惠妃的感情空缺,所以,老夫少妻兩人在一起時,切磋更多的是音樂和舞蹈,活動最頻繁的是在華清沲的洗溫泉澡,從此不早朝,隻能說明天寶年間玄宗對貴妃的情感專註。白居易“雨露由來一點恩,爭能遍佈及千門。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也許就是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詮釋。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3、“風流箭中”法  唐敬宗李湛15歲當皇帝,18歲就死瞭。短短的3年,他盡享齊人之福,著實過瞭一把皇帝的癮。  唐敬宗李湛也面臨著“今晚哪裡過夜”艱難選擇。為此,他發明瞭一種“風流箭”,用來決定夜裡臨幸哪個後妃。他用竹皮做弓,用紙做箭,紙質的箭頭上蘸有龍麝香末,然後讓妃妾們聚在一起,敬宗搭箭射去,中箭者毫無痛楚,箭頭觸處,身上倒是香氣四溢。這位被射中的妃子就成為當晚皇帝寵幸的對象。宮嬪們都希望自己能被紙箭射中,隻有被射中瞭,才能得到君主的寵幸,才有出頭之日。  為此,後宮中流傳開這樣一句歇後語:“風流箭中的——人人願。”   唐敬宗李湛登基後,根本不把國傢大政放在心上,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嬉戲遊樂、荒淫無度較之其父穆宗皇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他即位後的第二個月開始,就玩起瞭他的宴樂擊球遊戲。不是今天到中和殿擊球,就是明天到飛龍院擊球,第三天又在中和殿大擺宴筵。他一味追求享樂,就連皇帝例行的早朝也不放在心上。  三月的一天,群臣來到朝堂準備入閣議事,可唐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還沒有上朝。大臣為瞭參加朝會天不亮就要起床準備,就因為皇帝遲遲不到,等的時間太久,有的大臣堅持不住以至於昏倒瞭。在大臣的催促下,唐敬宗過瞭很長時間才姍姍來遲,原來夜間他和幾個美人,作鴛鴦戲去瞭。  退朝以後,左拾遺劉棲楚對皇帝的淫樂懶政行為極力勸諫,他頭叩龍墀,血流不止。唐敬宗當時表現出很受感動的樣子,賜緋魚袋,以示褒獎。但是,事過之後,仍然不改。後來,甚至發展成一個月也難得上朝兩三次。敬宗實在是太喜歡玩瞭,他也實在是太會玩瞭。唐朝在這樣的皇帝手上不亡國已是萬幸,歷史上評價敬宗為“不君”,寶歷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醜,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還宮之後,興致昂然,又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以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敬宗酒酣耳熱,入室更衣,此時大殿上燈燭忽然熄滅,劉克明與蘇佐明等同謀將其害死,時年僅18歲。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4、“托夢自薦”法  前面是皇帝發明的方法,“托夢自薦”法卻是一位聰明的後宮妃子發明的——她就是宋真宗妃子李宸妃。  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獻太後的一個小宮女。有一次,宋真宗偶爾經過時想要洗手,李宸妃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巴結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皇上見她膚色潤美,就與她聊瞭起來。她趁機對宋真宗說,昨晚忽然夢見瞭一個羽衣之士,光著腳從天而降,對我說:給你生個兒子。而此時的真宗正為沒有兒子而犯愁,聽瞭李宸妃的話之後,挺高興地說,我來成全你吧!李宸妃因此而得幸,果然於隔年就生下瞭皇子。真宗對外聲稱是劉氏所生,取名趙受益(後來的宋仁宗趙禎),封為德妃,而李氏隻封為崇陽縣君。  仁宗生下以後就被送給劉後撫養。劉後像對待親兒子一樣把仁宗養大。真宗死後,劉後開始垂簾聽政,一直到李宸妃死去都沒讓仁宗知道真相。直到劉後也去世瞭,才有人告訴仁宗,他的親生母親乃是李宸妃,是被劉後虐待死的。宋仁宗聞聽,號啕大哭,立即派兵包圍瞭劉府,準備報復劉氏傢族,同時,親自去李宸妃的葬地祭奠。在眾人圍觀之下,棺槨打開,隻見裡面裝滿瞭水銀,用以保持屍體不壞,李宸妃面色如生,神態安詳,穿戴著皇後的服裝。此事足見劉後對李宸妃的厚待,傳言是不真實的。仁宗這才消除瞭怒氣。

血腥宮廷:努爾哈赤最寵愛的美妃為何被勒死殉葬?

  導讀:阿巴亥當然不是一位尋常的女子。小佈木佈泰進入到後金內宮後,所接觸到的最血腥的一幕,就是從她開始的。當年,努爾哈赤將幼小聰明的阿巴亥立為大妃,感觸最深的自然是皇太極瞭。後來,努爾哈赤殯天,阿巴亥站出來宣佈老汗王的臨終遺言:由兄弟中排行十四的多爾袞繼承汗位。結果多爾袞那一幫成年的貝勒哥哥們安排瞭一出阿巴亥殉葬的鬧劇,輕而易舉地打發阿巴亥跟努爾哈赤一起相伴著去瞭黃泉路上。  阿巴亥當然不是一位尋常的女子。小佈木佈泰進入到後金內宮後,所接觸到的最血腥的一幕,就是從她開始的。當年,努爾哈赤將幼小聰明的阿巴亥立為大妃,感觸最深的自然是皇太極瞭。後來,努爾哈赤殯天,阿巴亥站出來宣佈老汗王的臨終遺言:由兄弟中排行十四的多爾袞繼承汗位。結果多爾袞那一幫成年的貝勒哥哥們安排瞭一出阿巴亥殉葬的鬧劇,輕而易舉地打發阿巴亥跟努爾哈赤一起相伴著去瞭黃泉路上。  1  話說回來,像阿巴亥那樣的女子,可以獨占君恩二十年,始終都不應該是一位尋常的女子。史書上說她,“嫉妒、有機變”。由此,可窺測這女子獨特的魅力,以至於,看盡繁花萬萬千的努爾哈赤,在飽受相思的煎熬之後,甫一進占遼陽,即迫不及待地召回瞭凍結近一年的阿巴亥,立馬恢復瞭大妃的尊榮。  阿巴亥被逐出宮,努爾哈赤身邊的眾福晉們著實是興奮瞭一段時間,阿巴亥出局,大妃這一金光閃閃的位置出現瞭空缺,所有福晉均對於那一尊貴非凡的封號垂涎三尺。所以,那一段時間,努爾哈赤宮殿中的每個女人,都使出瞭嫵媚的手段,每個人都想攏住努爾哈赤那顆雄心勃然的心靈。可是,漸漸地,宮闈中一切女子,都深深地失望瞭。努爾哈赤開始對阿巴亥的過失,雖然擺出一副深惡痛絕的樣子,他蠻橫地規定,皇宮中的任何女子,都不許在他的面前再提及阿巴亥的名字。可阿巴亥住過的華屋,努爾哈赤偏偏是完好地保留瞭原狀。他甚至不許人傢移動裡面的一椅一桌,那可是努爾哈赤後宮中最是精美的一處宅第啊!   一開始,努爾哈赤表面上維持瞭自己一副榮華富貴的幸福小樣兒,你阿巴亥有什麼瞭不起嘛!不就是女人嗎,權勢無邊的努爾哈赤大汗身邊多的是!那一段時間,努爾哈赤大汗除瞭盡量把自己的軍政活動編排得滿滿的,閑下來的時光,不是去瞭姹紫嫣紅的女子檀板銀箏的舞榭歌臺,就是摟瞭蠻腰的小秋娘,鉆進紅綃羅帳,夜夜都做新郎。  可是,不久,努爾哈赤就對這人世間,應虛景兒的繁花韻事膩煩瞭,他的心終歸是空蕩蕩的。  從前,阿巴亥傢居時,她在樓上看著廊下輕捷而過的老汗王,眼睛裡流淌的是無聲的笑。她喜歡穿一身女真族女子慣用的、天青色的窄袖長袍,發髻編成瞭尺許長短的橫把式,努爾哈赤戲稱之為“把兒頭”。那樣的感覺真好。  努爾哈赤這二十來年,是眼看著一支露水猶濕春花般的阿巴亥,成瞭他的新人。又看瞭她的三春花事開過,抱瞭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幾個的小人兒,挨近瞭他的身子擠坐著。他們的一種新竹新荷式的情分,是人間尋常夫妻式的長遠姻緣。  努爾哈赤很快就關註起貶居於近郊的阿巴亥母子的消息。有消息說:阿巴亥人清瘦瞭許多,對於過去的孟浪之處,多有悔意。努爾哈赤汗王聽過後,濃密的眉毛輕輕地抽動瞭一下。下面的人再探,帶回的消息是:阿巴亥洗盡瞭鉛華,很努力地給三位小貝勒洗衣汲水、炊事做飯。阿巴亥經常在半夜時分哭泣,她很後悔從前不曉得惜福哩。聽過這樣的消息,努爾哈赤的心腸仿佛是清晨海子旁潤濕的沙土,隨便一腳踩下去,都汪出瞭一灘清水。  2  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集中全副的精力,在沈陽、遼陽的戰事上。與之對壘的敵手是袁應泰。而在戰略見識上,袁應泰似乎比努爾哈赤低著一個層次,努爾哈赤獲勝的幾率相當大。可努爾哈赤的心底,卻始終沒有真正地興奮起來。  古人有雲: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男人很多時候,在外面打江山、爭地盤,其實都是掙給自己喜歡的女人和孩子的。現在,如此盛大的一場戰事,竟然找不出一個令自己稱心的女子來激賞,努爾哈赤的心底多少有一點的意味索然。  大戰前夕的清晨,努爾哈赤很早就起床瞭。陽光靜靜地灑在東北的原野上,不遠處的沈陽城內仍然可以聽得雞的啼聲。宿營的士兵在潮濕的空氣裡做飯,藍色的炊煙低低地在地面上飄著,經久不散。這些等待著早餐的士卒們,過不瞭多久,就會有許多人橫屍於這一片郊野瞭。這使得見慣血戮的努爾哈赤仍不免有瞭幾許的迷惘。  這時,一位親信侍衛匆忙地走瞭過來,他跪在地上,朗聲報告:阿巴亥主子給大汗寄來瞭一件信物。  努爾哈赤當下心中暗自大喜。相關閱讀推薦:多爾袞生母阿巴亥賜死謎團:曾勾引努爾哈赤長子?揭清代唯一一位生殉的皇後:努爾哈赤皇後阿巴亥多爾袞生母阿巴亥為何被逼殉葬:阿巴亥被殉葬之謎努爾哈赤皇後阿巴亥怎麼死的?阿巴亥活瞭多少歲阿巴亥皇後簡介 努爾哈赤大妃、多爾袞生母阿巴亥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努爾哈赤拆封一看,是一件以鹿羔蒙絨制成的,形狀似心臟的極雅致的一個黃色小荷包,下端綴有葫蘆蔓的裝飾,這是女真族男女祈求愛情天長地久的信物。  女真族男女定情的小荷包努爾哈赤笑瞭,他頗愉快地聯想起瞭阿巴亥,從前輕唱過的一首女真族情歌:“紅線線,綠線線,偷偷給阿哥繡荷包。荷包上面繡支箭,讓他經常來見面。荷包下面繡朵花,盼望阿哥來取它。花兒旁邊繡棵草,別等秋後花兒老。”  努爾哈赤心情大好地搖瞭搖頭:這鬼女子,虧她還記掛著這些!隨即,努爾哈赤聲音激蕩地傳令三軍:全軍把早餐吃飽,下一頓就殺進沈陽城去吃瞭!  沈陽、遼陽大捷的硝煙尚未散去,努爾哈赤把善後的事宜撂給瞭自己的副手。努爾哈赤帶著隨從騎著快馬,“嘚嘚嘚”地往回趕。  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的猶豫與反思,努爾哈赤覺得自己不能再像一個傻子似的,荒廢掉自己寶貴的時光瞭。他已經進入到人生的暮靄,他的餘生中隻愛阿巴亥一人。他為什麼不把握住這難得的時光,快樂地與阿巴亥相處呢?現在他拿下瞭遼陽城,這是他人生中無上的輝煌。他一定要親自把自己心愛的女人,接進遼陽城居住,以贖回自己這一段時間對於阿巴亥的簡慢。  努爾哈赤趕到薩爾滸的郊外,已是午餐的時間。努爾哈赤很遠就下瞭馬,讓隨從遠遠地跟著,獨自走近瞭阿巴亥的居所。他要給阿巴亥一個意外的驚喜。   此時,薩爾滸郊外的草場看上去是整齊安靜的,陽光像細碎的波浪似的,在微風中起伏的草葉上跳動著。  阿巴亥在原野上的一座白墻茅屋,顯得愈發的清正。努爾哈赤悄聲地走近瞭屋子,阿巴亥起先沒有看見他。因此,努爾哈赤看見瞭他一生中難得一見的溫馨場面:洗盡瞭鉛華的阿巴亥,臉色依然是白裡透紅的,一如草原上一朵金黃的草葉幽香的金蓮花。她當時正親昵地與三個男孩一個女孩圍坐在一起。一傢人隻有桌面上一盤簡單的青菜,一大盆窩窩頭,卻依然是很認真地咀嚼著。  這樣一種天女貶下塵埃的阿巴亥,使努爾哈赤感覺到瞭一種人間女子的更美、更柔的親切感。努爾哈赤的眼角濕潤瞭,這是一個曾經母儀天下、華貴無比的女子呀。可是,在這樣簡樸的環境中,依然不可以動搖她做人的高貴。也唯其如此,這女子才能令大氣磅礴的努爾哈赤真正地體會得人生的清潤如水。  最小的男孩多鐸率先看見瞭在門口站著的努爾哈赤,他驚喜地跳瞭出去:父汗!是父汗來接我們瞭。  阿巴亥慌忙地攜瞭兩位年長的男孩與女孩跪瞭下去,她的柔媚仍然是一杯醇厚彌香的酒。可她激動得隻哽咽瞭一句:大汗,我……  努爾哈赤很快地把阿巴亥扶瞭起來,他用手輕撫瞭一下阿巴亥的後背,表示自己的撫慰與理解。  次日,努爾哈赤華車盛妝地把自己冷落瞭近一年的阿巴亥憐惜地迎回瞭久違的宮殿之中。從這以後,我們在清朝官方的編年體《滿文老檔》中就可以看見阿巴亥復出後活躍的身影瞭。  過去的一年,阿巴亥承擔瞭太多的委屈,人們向這個無妄的女子身上潑灑瞭太多的臟水,這使努爾哈赤本人也失去瞭一些原本應該與阿巴亥相處的甜美的私人時光。  烈士暮年的努爾哈赤後來強勢地把阿巴亥塑造成為一種公眾人物,就是要向那些嫉恨阿巴亥的勢力宣佈:他的有生之年,必須給粹美的阿巴亥撥亂反正!  天命六年(1621年)八月,後金政權第四次擇都。在遼陽太子河畔的北岸高地,老汗王努爾哈赤與他明媚照人的大妃阿巴亥推出瞭一臺與臣下共樂的慶賀大典,這是後金政權一次精英級的豪華盛會。參加者有諸貝勒、眾漢官以及他們的打扮得珠光寶氣、暗香盈盈的妻室們。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史冊上載:“八旗宰八牛,各設筵宴十席,大宴之。又每旗各以牛十頭賞築城之漢人。八旗八遊擊之妻,各賞金簪一杖。”  其時,草原的熹光間,四處開放瞭浪漫到毫無心機的雪絨花。大妃阿巴亥是群星燦爛的女眷中最光彩奪目的。  天命七年(1622年)二月,廣寧鏖戰的硝煙尚未散去。阿巴亥大妃率領的由眾福晉組成的前線慰問團,第一時間來到瞭對敵的前沿。  努爾哈赤的心底大為愉悅。  是役,雙方的對陣雖然談不上激烈,可女真族將士們在數尺深的雪地中,手腳凍得出現壞疽,仍踴躍作戰。環境之惡劣,確是有目共睹的。  屢戰屢敗的大明皇帝,很想在軍事的博弈上,挽回一點面子。因此,明軍擺開三萬精兵拱衛廣寧城,軍事上的佈局自是不弱的。  努爾哈赤來到瞭冰凍三尺的前沿陣地,給將士們打氣。老汗王豪氣十足地許諾:打進廣寧城,請阿巴亥大福晉領瞭眾福晉到廣寧來,給大夥兒補過一個肥年!女真族將士的士氣,給努爾哈赤這麼著一激將,每個人的眸子中都突突地往外冒著戾殺的怒氣!   這一戰也是快刀斬亂麻式的收局。大明的驍將劉渠、祁秉忠,成為瞭女真族勇士們刀下的無頭之鬼。巡撫王化貞撒腿跑瞭個無影無蹤。  阿巴亥大妃抵達前線時,漫天玉龍飛舞的廣寧城,已經沉浸於一種節日的歡快氣氛之中瞭。  前大明的巡撫衙門,被後金人裝飾得煥然一新。鼓樂喧天,紅地氈從正廳一直鋪陳到瞭阿巴亥的下轎處。  努爾哈赤喜滋滋地手捻著胡須,高高地坐在龍椅裡。  女真人的風情生活這時,史書上含蓄地說:“大福晉率眾福晉叩見汗,曰:‘汗蒙天眷,乃得廣寧城。’再,眾貝勒之妻在殿外三叩首而退。嗣後,以迎福晉之禮設大筵宴之。”  此一番君臣將士的熱鬧活潑,直把後金君臣對於未來的向往,傳送到瞭九霄雲外!  接下來的數年間,雄心勃勃的努爾哈赤未再對大明用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明皇帝請瞭一個很會看守國門的孫承宗。  如此,政治步伐驟然慢瞭下來的努爾哈赤,卻也給自己與阿巴亥的溫馨二人世界提供瞭一個絕妙的時空。  天命八年(1623年)的正月初六,春節的喜氣尚在眉心蕩漾,遊興大發的努爾哈赤就迫不及待地與阿巴亥進行瞭自己的第一次出巡。他們順著遼河的岸邊遊巡而下。白天圍獵,晚上就隨便找個大戶人傢住下。  努爾哈赤的心境十分清爽。沿途上,努爾哈赤一忽兒贊嘆阿巴亥,有如曉風中的一朵雪蓮花;一忽兒又故意地咬著阿巴亥的耳垂講,她的眼睛真的很壞,慣會嫵媚男人。惹得三十餘歲的阿巴亥像小女孩似的大撒其嬌。當然,此行,努爾哈赤也是兼帶著搞一點民生調查的。人口增長得太快,女真族從前的狩獵生活方式,已經適應不瞭社會發展的需要,他必須大力提倡農耕生活方式。因此,他“欲於北方蒙古沿邊一帶擇沃地耕田,開放邊界”。分頁:3/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其實,在白山黑水生存的民族,一年中的最愛,仍然是令人神清氣爽的八九月夏末秋初時節,那時候,原野的天空湛藍高遠,仿佛剛剛被水洗凈過的,朝陽很清美地映在掛瞭白霜的草地,仿佛一位岑寂的女子,佇立於遠方的地平線。  此際的原野,流動的是一種令人覺得分外昭明的鮮潔明靜。所以,九月的出巡,留在阿巴亥一顆愛著的心間,印象也是清揚的。  這時節,老汗王努爾哈赤顯擺瞭威風赫赫的儀仗大隊,領瞭一班子前呼後擁的文武近臣,閑適悠悠地遊走於疏朗遒麗的山水之間。  這季節的努爾哈赤似乎也是可以親近的,他不僅對於愛侶阿巴亥擺出瞭一種款款情深的姿勢,對於下面的辦事人員,也收斂瞭往常的忮刻從嚴,總是顯出一種春風和藹的樣子。  努爾哈赤此行,很少討論政事,每天隻是帶瞭風髻霧鬢的阿巴亥等女子以及少數幾個親密的隨從,狩獵、捕魚,驀然闖入瞭一些正憧憬著豐收前景的田莊,或者爬上瞭數個古趣盎然的臺堡。  隨行的漢官大抵是擅長吟詩作對的,努爾哈赤於此道興趣不大。不過,詞臣們將阿諛的詩句,用清白的語言解釋給努爾哈赤聽時,還是逗引得這位老汗王哈哈地開心笑瞭。   與蒙古貝勒的靚見以及為大貝勒代善之子精心安排的迎親活動,努爾哈赤都特意拉瞭阿巴亥一起參加。阿巴亥很會調節會見的氣氛,間或會親切和婉地插話,問一點傢常的話題,賓主雙方的心境頓感輕快愉悅不少,這對於加強蒙古、女真聯盟,收效是相當不錯的。  這樣的行程走下來,阿巴亥隻覺得秋陽若水,原野上成熟著的萬事萬物均是清潤靜正的。其時,沐浴在浩蕩君恩中的阿巴亥大概也沒有時間去細想:一俟老汗王努爾哈赤這一棵參天大樹驟然間倒瞭下來,她的人生又將會面臨瞭一個什麼樣的轉變呢?  3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隱忍數年未發的老汗王努爾哈赤,出手卻敗在瞭大明的強項漢子袁崇煥的寧遠城下。這對於天性自負的努爾哈赤而言,絕對是一個沉重的心理打擊。努爾哈赤哀憐地自覺:屬於他的時代怕是真的要過去瞭。  一代雄主努爾哈赤終於走到瞭生命的盡頭日移庭影漸晚定。七月的時候,猶自強撐著病體處理公務的努爾哈赤老汗王,忽然渾身上下都有瞭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他接受瞭二貝勒阿敏的建議,跑到大豆即將成熟、高粱正在抽穗的清河湯泉去泡溫泉療養。但這時,努爾哈赤老汗王的生命已非人力可以挽回的瞭。  努爾哈赤也感覺到瞭自己的前景不妙。一位六十八歲的垂死老者,一生經歷瞭太多的政治風雨。努爾哈赤在生命的最後時段,對於自己的一些內鬥不已的貝勒子孫們,已是深深地厭倦瞭。因此,他隻掛念著那個風姿冶麗卻又心思單純的阿巴亥大妃。他傳令阿巴亥萬分火速地趕到瞭自己的身邊。  後來有史學傢猜測:當政治經驗生澀的大福晉阿巴亥,趕到躺在病床上奄奄待死的努爾哈赤身邊時,她的反應是感性的,盈盈的粉淚從阿巴亥的臉頰上流瞭下來。  努爾哈赤是經驗老到的政治傢。此時,他的肉體雖然已經陷入瞭一種反反復復的昏迷之中,可是,他的意識卻始終是頑強的。他清晰地意識瞭隱藏於阿巴亥身旁的巨大的政治渦流,這旋渦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春半桃花的阿巴亥吞滅。其實,不管阿巴亥對於政治是否真正有興趣,但是她當時一枝獨秀的大福晉內宮地位,以及三個正在長成的小貝勒爺,就已然將她置身於瞭滾滾的政治惡浪之中。分頁:4/10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努爾哈赤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看穿瞭他的一群虎狼之心的貝勒子孫們的真實用意之後,就開始用他有力的政治推手,大力重塑阿巴亥的形象。有努爾哈赤這一支彌堅的老槍,刻意地挺舉起阿巴亥與她的三個兒子;其他的貝勒們雖感鬱悶,一時卻誰也不敢講什麼。  現在,努爾哈赤這隻老獅子很快就要從人間謝幕瞭,阿巴亥立刻就可能成為暴露在眾人視線之內的一隻小肥羊。因此,一息尚存的努爾哈赤,盡管對於眼前的阿巴亥是戀戀不舍的,可他仍然堅韌地忍住瞭從心底湧出的巨大的傷感。他喘著粗氣,艱難而又迫切地叮囑阿巴亥:快!快把他送回盛京去!他要在眾臣面前宣佈自己的臨終遺命。隻是,老汗王努爾哈赤在行舟走到離沈陽城不遠的一個叫璦雞堡的小地方之時,最終還是沒有挺住。  他還是遺憾地撒手歸西瞭,這似乎是冥冥中命運的一種機緣的選擇。  4  努爾哈赤老汗王歸天的消息迅速地對外界發佈瞭,諸貝勒大臣們心急火燎地,輪換肩抬著老汗王的棺柩,迎著一路飄著的綿綿小雨,疾步往京城的方向趕。  努爾哈赤是下午三點左右咽下瞭最後一口氣,是夜的初更時分,努爾哈赤的遺體即已安穩地躺在瞭沈陽的皇宮中。

北魏宮廷子貴母死之謎:慘無人道的子貴母死制度

  中國歷史上的專制皇朝在皇位繼承過程中,母以子貴固然多有,殺母立子的現象也曾存在過。其實此種作法濫觴於西漢之武帝,形成制度的,卻是北魏拓跋氏。  漢武帝劉徹是漢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做瞭五十四年皇帝。然而他在晚年卻疑心病很重。在佞臣江充制造的巫蠱事件中,逼得戾太子最後自殺身亡。漢武帝雖有六個兒子,但戾太子死後,因此為嗣君問題傷透瞭腦筋。最後他隻能把眼光鎖定在晚年所得的非常像自己的幼子劉弗陵身上,但其時劉弗陵還隻有五、六歲,因此他又擔心劉弗陵的母親會專權而動搖劉氏的天下,於是就萌生瞭這個殺母立子的念頭。《漢書》裡稱武帝在甘泉宮修養,隨侍的趙氏(鉤弋夫人)因犯過錯,遭到武帝斥責。《資治通鑒》記載:“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廷獄!’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賜死。”  臨終時漢武遺囑,令立劉弗陵為太子,是為昭帝。鉤弋夫人被賜死後,有人對殺其母欲立其子的做法不能理解,《資治通鑒·卷第二十二·漢紀十四》記載瞭武帝的一段解釋:“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傢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對此,早有論者指出“自古帝王遺命多矣,要未有如漢武之奇者。”(明人張燧《千百年眼》)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政權。由鮮卑人拓跋珪所建立,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北魏共享國148年。   漢武帝的偶一為之,到瞭北魏卻成瞭後庭“故事”。北魏的宮廷為瞭避免外戚幹政、母後擅權,在約120年的時間裡一直實施殘酷的子貴母死制度。後妃生瞭皇子,皇子將被立為太子或已立為太子,就會被賜死。但幼齡皇子仍需旁人撫育,因此皇子由乳母看護,將來皇子即位後,便會冊封該乳母為保太後。北魏有三種皇太後,一種是皇帝的生母(極少),另一種是皇帝的保姆,還有一種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後。  由於子貴母死制度過於殘忍,以致北魏後宮裡上自後妃、下至宮人,皆不願生下皇太子。《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皇後列傳》曰:“而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  下邊我們具體看一下北魏那些死於子貴母死“魏故事”(《魏書》中語)的後妃們。  一、道武宣穆皇後劉氏(?~409年),前秦匈奴首領劉眷之女。登國元年,劉氏被選入後宮,起初立為貴人。婚後二人感情很好,生有一女華陰公主,一子拓跋嗣。拓跋矽攻取後燕後,將慕容寶的女兒帶入宮中。天興三年,朝臣提議立後,拓跋矽猶豫不決,最後決定鑄起金人者得後位。所謂手鑄金人是魏晉以來少數民族中流行的一種用來占卜吉兇的方法,金人的具體鑄法現在已不可考。劉氏沒有鑄成,慕容氏成功鑄就,成為北魏第一位手鑄金人成功而被立為皇後的女人。天賜六年十月,拓跋嗣被立為太子,隨即其母劉氏被賜死。死後一個月,拓跋嗣即位,封其母為宣穆皇後。《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皇後列傳》:“魏故事,後宮產子將為儲貳,其母皆賜死。太祖末年,後以舊法薨。太宗即位,追尊謚號,配饗太廟。自此後宮人為帝母,皆正位配饗焉。“《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後妃上》:”道武末年,後以舊法薨。“  二、明元密皇後杜氏(?-420年),明元帝拓跋嗣的妃嬪,太武帝拓跋燾的生母。杜氏初以良傢子身份選入太子宮,得到太子拓跋嗣寵幸,408年生子拓跋燾。拓跋嗣即位後,封為貴嬪。泰常五年(420年),拓跋燾12歲的時候杜氏去世。杜氏去世三年後拓跋燾即位,追謚杜氏為密皇後(因拓跋嗣謚號為明元,故稱明元密皇後),配祭太廟。《魏書》及《北史》均沒有明確記載杜氏是否“以舊法薨”,但是,從以上時間節點上分析,我們仍舊可以得出結論,杜氏死於“魏故事”。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最著名的“出軌”皇後馮潤:北魏孝文帝之恥血腥後宮制度:北魏皇帝女人生太子後必須被除死古代嬪妃殉葬制度:後妃們殉葬都是怎麼死的?歷史上那些好色皇後的下場:北魏靈太後的一生中國古代納妾制度及妾室地位 古代男子如何納妾?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太武敬哀皇後賀氏(?-428年),出生良傢,因相貌出眾,聰穎伶俐被選入後宮,深得太武帝拓跋燾的喜愛,被封為夫人,生子拓跋晃。  後來在神?[jiā]元年(428年)去世。延和元年(432年)正月初一日,其子拓跋晃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五歲。拓跋晃在24歲因被宗愛誣陷,過度憂慮而死,後來被追遵為景穆皇帝。至文成帝拓跋濬即位,賀氏被贈封謚敬哀皇後,配饗太廟。  四、景穆恭皇後鬱久閭氏(?-450年代),景穆帝拓跋晃的妃子,文成帝拓跋浚的母親。年少選入東宮,深得拓跋晃寵愛。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生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拓跋燾末年去世,《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皇後列傳》:“真君元年,生高宗。世祖末年薨。”《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後妃上》:“生文成皇帝而薨。”拓拔浚即位,追封其母為恭皇後,配饗太廟。  文成帝乳母常氏,出身遼西,太延年間入宮為婢,被太武帝選為文成帝的乳母。常氏性仁善,對於高宗有養育之恩,因而高宗即位後尊其為保太後,後改封皇太後。  五、文成元皇後李氏(?-456年),南朝宋濟陰太守李方叔之女,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獻文帝拓跋弘的生母。   李氏出生時,有異於常人,她的父親李方叔經常說她將來會大富大貴。李氏長大以後,姿質美麗。太武帝南征時,他的侄子永昌王拓跋仁出兵到壽春,軍隊到瞭李傢,因而得到李氏。後來拓跋仁鎮守長安,因謀反被誅殺。李氏及傢人被送入平城宮。一天,文成帝登上白樓遠望看到瞭李氏,驚為天人。《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皇後列傳》:“高宗登白樓望見,美之,謂左右曰:’此婦人佳乎?’左右咸曰’然’。乃下臺,後得幸於齋庫中,遂有娠。”興光元年(454年)七月初五日,李氏生下兒子拓跋弘,隨後受封為貴人。  太安二年(456年)二月,文成帝立拓跋弘為皇太子,常太後下令依照宮中舊制,賜李氏死;讓李氏詳細列舉在南方的兄弟和所結拜的同宗哥哥李洪之,都加以托付。李氏到訣別時,每稱述一位兄弟,就捶胸痛哭,自殺而亡。《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後妃上》:“太安二年,太後令依故事。令後具條記在南兄弟,及引所結宗兄洪之,悉以付托。臨決,每一稱兄弟,拊胸慟泣,遂薨。”拓跋弘繼位後,追謚其母為元皇後,配饗太廟。  六、獻文思皇後李氏,中山安喜人。父李惠,官拜南郡王。李氏姿德婉淑,容貌美麗。年十八,選入太子拓跋弘東宮。拓跋弘(顯祖)即位,被封為夫人,生子拓跋宏(高祖)。皇興三年(469年)六月,拓跋宏(高祖)被立為太子;按“魏故事”李氏被賜死,左右侍從莫不為她惋惜。《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皇後列傳》:“皇興三年薨,上下莫不悼惜。”承明元年追謚為思皇後,配饗太廟。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七、孝文貞皇後林氏(?-483年),又稱林廢後,孝文帝元宏少年時候的妃子,廢太子元恂的母親。  林氏的叔叔本來是保太後常氏的大太監,官至尚書,她的父親林勝也因此做瞭太守。林氏容色美麗,深為高祖元宏寵愛。482年給元宏生下瞭長子元恂。由於元恂將被立為儲君,林氏於太和七年依舊制賜死。元宏性情仁厚,懇求祖母文明太後(馮太後)留她一命,文明太後未同意。林氏死後被追封為貞皇後。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元恂被立為皇太子,498年因罪被廢太子位,不久又被元宏賜死。次年十月,已經死瞭多年的林氏被追廢為庶人。  八、孝文昭皇後高氏,出生於高句麗,父親高颺,母親蓋氏。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貴人、宣武帝元恪之母。  高氏年幼時曾夢見被日照灼身,被認為是成為帝母的預兆。高傢移居至中原後,有人向馮太後進言說高氏頗具姿容與德行,適合選入後宮。馮太後親自前往面見後,感到相當驚訝,便讓她入宮,成為孝文帝的貴人,這時她十三歲。  她相繼為孝文帝生下兩子一女,即元恪(宣武帝)、廣平武穆王元懷和女兒長樂郡長公主元瑛。497年暴卒於宮中,一說是被孝文帝的妃子馮昭儀派人殺害,亡年二十九歲。其子元恪後來娶她的侄女高英為皇後。  北魏的子貴母死制度止於宣武靈皇後胡氏。   宣武靈皇後胡氏(?-528年),司徒胡國珍之女。胡氏容貌德行俱佳,宣武帝聽說後,就召進後宮。當時宮廷之中,妃嬪們相互祈求祝禱,都希望生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僅胡氏常對夫人等說:“天子怎可獨獨沒有兒子,為什麼畏懼自己的死而使皇傢不養育嫡長子呢?”510年(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胡氏生下皇子元詡,被升為充華。512年(延昌元年)十月十八日,元詡被立為皇太子。胡氏多虧朝中大臣劉騰等從中相助,不但沒有遵照舊制將她賜死,反而晉封為貴嬪。  515年(延昌四年),宣武帝去世,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尊胡氏為皇太後。由於元詡年幼即位,胡太後兩度度臨朝聽政,擅權枉法,和寵臣穢亂宮廷,致使朝政荒廢,文武官員人心渙散,各地叛逆作亂。北魏在之後分裂為東魏、西魏,蓋源起於此。  528年3月,孝明帝元詡突然去世,胡太後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天下因此震驚,認定太後害死孝明帝,大將爾朱榮遂帶兵討伐。5月17日,爾朱榮將幼主元釗和胡太後沉入黃河。  當年道武帝拓跋珪對其子拓跋嗣言:“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傢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子貴母死制度在北魏實行瞭約120年,至宣武帝元恪未賜死胡充華,反被其禍亂國傢,活生生的事例印證瞭殘酷制度在北魏的必要性,歷史就是這麼的吊詭!  《魏書》在評價這段歷史時說:“鉤弋年稚子幼,漢武所以行權,魏世遂為常制。子貴母死,矯枉之義不亦過哉!高祖終革其失,良有以也。”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中國古代宮廷慘絕人寰的殺人手段!皇宮變成屠宰場

  莫言無辜受誅戮,隻緣帝王興起時——其實沒有幾個帝王是一時興起而殺人。  一般說來,宮廷殺人有三種情況:一種是遠古時期祭祀用的人殉和人牲,一種是按照王朝法制依法處死的人,還有一種就是在宮廷鬥爭中被殺的人。遠古時期的人牲和人殉出於無知的蒙昧,宮廷按照法制處死有罪的人也無可厚非。但是,那些在宮廷鬥爭中殺人的事情就沒那麼簡單瞭,但是最令人發指、最慘無人道的殺人方式卻也往往誕生於此。巍巍皇宮,九重之地,曾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又有誰知道就是在這金碧輝煌的繁華背後到底發生瞭多少父子相殘、手足相誅的人生慘劇呢。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在宮廷爭鬥中殺人的例子實在數不勝數,遠如秦朝李斯、趙高為瞭擁立二世胡亥矯詔逼死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又如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伏兵誅殺手足謀奪皇位。與這二者相比,北齊皇帝高洋殺人的故事和西漢初年呂後處置戚夫人的手段,顯得更加的悲慘和驚心動魄。從宮廷達官貴人們的爭執到後宮萬千粉黛的算計與自相殘殺,表面上莊嚴恢弘的皇宮重地實在像一個無形的屠宰場。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在宮廷的鬥爭中喪失瞭性命。  1、玩樂皇帝的殺人手段  說起皇帝殺人的故事,就不能不提到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高洋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瘋子型的暴君,一個荒淫暴戾的人間惡魔。高洋為瞭一人的享樂,征發30萬工匠在鄴下大興宮室,為他修築瞭一座極其奢華的宮殿,此外還建起瞭大莊嚴寺等一批建築物。就在這些金碧輝煌的宮殿中,高洋肆行淫暴,不知做下瞭多少令人發指的罪孽。  高洋平日在宮中,總是裙釵環立。高洋或是飲酒擊鼓、或是謳歌舞蹈,經常通宵達旦、日以繼夜地胡混亂鬧。他興致一來,就越發出格,散亂頭發,拔刀張弓,狂歡不止。這還不夠,他又專門派人到各處征集宮女,為尋刺激,又命人砍來荊棘,紮成草馬,逼迫宮女們騎在上面,拖來拖去,看到她們被刺得鮮血灑地的痛苦模樣,便滿意地哈哈大笑,以此為樂。   高洋也念佛,還常住甘露寺中,而他一去往往關起寺門,在裡面不知幹些什麼。有次他竟忽發“慈悲”,指令宦官去尋來2600個寡婦,由他主持配給他部下軍士,寡婦數目還缺三成,宦官就抓來有夫之婦冒充,弄得民怨沸騰。當他心血來潮時,不免要騎射演武,即使是這類活動,也不忘逼迫京城婦女悉數前往觀看,誰若不到,就軍法從事,而且一次折騰就長達七天。  有一次,他出遊市井,見到一個女子,便上前問道:“你覺得當今天子為人如何?”那女子說:“癡癡癲癲,哪像天子!”他聽完這話,當即將那女子殺掉。而在宮中,凡遇到他不順眼的人,一律殺害,或是肢解軀體,再用火焚掉;或者投入河中沖走,不留屍骸,真是殘忍之極。  高洋有個寵妃姓薛,早先與清河王高嶽相好,後被高洋看中,強行將她迎入宮中。薛氏的妖媚之術,令高洋感到新鮮、刺激,他那三千宮娥頓時變得索然無味。薛氏極受寵幸,被封為薛嬪。薛嬪有個姐姐,長相也很妖艷,高洋幹脆將她也弄進宮來,高洋與薛氏姐妹,有時一連數日不離床榻。後來高洋探知薛嬪依舊與高嶽藕斷絲連,不禁大怒。便令人當著他的面,將薛嬪的姐姐活活鋸成八塊,接著又砍掉薛嬪的頭,將她的屍體亂刀剁碎;又把兩姐妹的血滲進酒裡,讓大臣共飲。他還叫樂師剔去薛嬪大腿的筋肉,用白森森的腿骨做成樂器。在每次殺人後的酒宴上,讓樂師用薛嬪腿骨做成的樂器彈奏“佳人再難得”的曲子,以示對薛嬪的“懷念”。  對於臣僚,高洋尤其喜怒無常。他看不慣大司農穆子容,就命令穆某脫去衣褲伏在地上,他則取箭來射,結果沒有射中,於是生氣地操起木棒,朝穆子容下身狠命一戳,這一戳徑直戳到下腹之內,大司農當場一命嗚呼。即便對他所倚重的大臣楊愔,興發時也會毫不顧惜地加以摧殘。楊愔肥胖,高洋給他取名楊大肚,還用馬鞭抽他背脊,抽得楊愔袍褂浸滿鮮血,接著又用小刀紮進楊愔腹中,宦官崔季舒在一旁看不過,故意用俳優的語言,像做戲一般地邊說“老小公子惡戲?”乘機將刀掣出。這樣整治以後,高洋還不甘心歇息,又叫人將楊愔活活裝進棺材,釘上鐵釘,用車運瞭出去,算作送喪遊戲。幸好楊愔命大,被人救起,才暫免一死。相關閱讀推薦:史上最毒的十大女殺人狂黑名單:用少女鮮血洗澡!唐朝武則天血腥稱帝路揭秘:殺人手段比呂後還殘忍歷史上以殺人速度和效率著稱的名將:“人屠”白起揭秘:農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靠殺人取樂?解密:明朝皇帝恐怖殺人法 五馬分屍算最文明分頁:1/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高洋殺人,有時經常半點情由都沒有。有一次在晉陽時,他手握長矛,正找地方刺,忽見都督尉子耀站在一旁,便順手朝他戳去,尉子耀當場被刺死。又一次,在太光殿上,莫名其妙地召來都督穆嵩,然後下令將他按下鋸成兩段。還有一次,在開府暴顯傢,隻因為喊得出當時在場的都督韓哲之名,便隨口一呼,當眾把他叫瞭出來,用刀砍成幾段才罷休。  高洋造下種種罪孽,典獄丞李典實在看不下去,便舍命仗義直諫,當著高洋的面指責他比桀紂還不如,要他改正。高洋哪肯聽諫,歇斯底裡地命人將李典綁起來沉入水中。李典寧死不屈,過瞭好一陣,高洋又命人將他撈起來再問,李典仍然矢志不移。高洋無奈,再次命人將他沉入水中,就這樣沉瞭撈起再問,問瞭再沉,就是不能折服李典。高洋忽將口氣一變,狂笑道:“天下真有如此的癡人,我今天才相信古時候確實有龍逢和比幹瞭。”說完,竟然下令給李典松綁,將他放瞭。眾臣正自詫異,誰知轉眼間高洋又召他上朝,裝出從諫如流的樣子,表彰李典忠心,可還沒等李典開口謝恩,就又下令將他拖出去腰斬瞭。  高洋是一個酒鬼,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殺人狂,他在金鑾殿上設有一口鍋和一把鋸,每逢喝醉瞭酒,必須殺人才能快樂;而他從早到晚都在喝醉,所以他必須從早到晚不停地殺人。宮女宦官和親信每天都有人慘死在他的盛怒之下,最後遂由司法部門把叛決死刑的囚犯,送到皇宮供高洋殺人時之用。後來殺的人太多,死囚不夠供應,就用拘留所裡正在審訊中的被告充數,稱為“供禦囚”;不但送到皇宮,即使高洋出巡時,供禦囚也跟在高洋的後面,隻要三個月不死,即作無罪釋放。   高洋兇性發作時六親不認,他曾把母親婁太後坐的小矮凳推翻,使老太婆跌傷;還有一次威脅說要把母親嫁給鮮卑傢奴。高洋到嶽母傢,一箭射中嶽母的面頰,吼叫說:“我喝醉瞭連親娘都不認識,你算什麼東西!”再把已滿臉流血的嶽母打一百皮鞭。高洋把平日經常規勸他的兩個弟弟高浚和高渙囚在地窖鐵籠之中,高洋親自去看他們,縱聲高歌,命二人相和。二人既悲又懼,唱出歌聲,聲音顫抖。高洋聽瞭,不禁流下眼淚,然後提起鐵矛,向二人猛刺,衛士群矛齊下,兩個弟弟霎時成瞭一團肉醬。高洋還把北魏帝國元姓皇族全部屠殺,嬰兒則被拋到空中,用鐵矛承接,一一刺穿。  當然歷史上的暴君可不止高洋這麼一個,像他這樣出類拔萃的暴君在魏晉南北朝實在太多,像苻生、石虎、劉駿、劉昱、蕭鸞個個都是殺人的能手。  2、呂後制造的人彘慘劇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並非隻有皇帝才能做出變態殺人的慘劇來。比如西漢時期,高祖皇後呂後所制造的人彘慘劇,絕對不亞於任何一位殘暴皇帝的作為。分頁:2/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高祖劉邦死後,惠帝軟弱,皇太後呂雉弄權。為瞭穩固自己手中的權力,維護自己兒子的帝位,呂後使出各種手段打擊宮廷對手。高祖在世之時,戚夫人受寵,呂後懷恨在心,再加上劉邦駕崩之前曾經動議立戚夫人之子趙如意為太子,則更加加劇瞭呂後對戚夫人母子的懷恨。  劉邦死後,呂後就開始四處活動起來,她偷偷地和自己的親信審食其商量要殺害功臣。她對審食其說:“朝廷中的大將,當年和高祖一樣,都是平民百姓,後來對著皇帝稱臣,現在又要他們來輔助年輕的皇帝,他們怎麼會甘心呢?我看不如把他們一個個除掉,也免得以後生些麻煩。”有人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即跑去告訴大將酈商。酈商對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經死去4天瞭,你們卻打算殺害功臣,這不是給天下制造危險嗎?陳平和灌嬰帶著10萬兵馬駐守在滎陽,樊噲和周勃率領20萬兵馬在平定燕代,如果他們聽說皇帝已經去世,朝廷又想殺害他們,那他們聯合起來造反不就壞事瞭嗎?”審食其把這話轉告呂後,呂後也覺得不能輕舉妄動,就把太子劉盈立為皇帝,這就是漢惠帝。  漢惠帝劉盈剛滿17歲,他天生軟弱無能,身體又不太好,這樣呂後就實際掌握瞭朝中的大權。待地位鞏固後,呂後就讓人將戚夫人抓起來,囚禁在宮中的長巷——永巷內,這裡原先是囚禁犯罪的宮女的地方,押解瞭許多宮內的犯人,戚夫人在這裡受盡瞭犯人們的凌辱。但呂後並不滿足,她讓人剃光戚夫人的頭發,用鐵鏈鎖住她的雙腳,又給她穿瞭一身破爛的衣服,關在一間潮濕陰暗破爛的屋子裡,讓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數量的米,就不給飯吃。這時候,戚夫人和劉邦的兒子如意在趙國做諸侯王,戚夫人想到往昔,又想起兒子,非常傷心,就一邊舂米,一邊唱著哀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裡,當使誰告汝!”呂後聽到戚夫人的哀歌後,就把戚姬的兒子趙王如意從趙國封地上召到京城裡來,準備殺害他。   惠帝劉盈心地善良,聽說母親呂後把如意召來,知道母親想要對如意下毒手,他很可憐這個年幼無辜的弟弟,決心加以保護,於是乘趙王未入長安之前,背著呂後到城外去迎接。他把趙王一直接回自己的宮室居住,起居飲食都在一起,呂後雖然痛恨如意,卻沒有機會對如意下手。一天,漢惠帝清早起來出去打獵,如意正在睡懶覺,惠帝就沒有忍心叫醒他。呂後終於找到瞭可乘之機,她立即就派人送去毒酒,把如意給毒死瞭。惠帝打獵回來一看,如意早已毒發身亡。  趙王已死,戚夫人失去瞭最後的靠山,呂後就讓人砍掉戚夫人的手和腳,挖掉眼珠,弄聾耳朵,又灌瞭啞藥,把她叫做“人彘”,放在廁所裡面。過瞭幾天,呂後又叫漢惠帝來看。惠帝從未聽說過“人彘”,覺得很新鮮,便跟著太監去看。太監打開廁門,指示惠帝說:“廁內就是‘人彘’。”惠帝向廁內一望,看見是一個人身,既無兩手,又無兩足,眼內又無眼珠,隻剩瞭兩個血肉模糊的窟窿,身子還稍能活動,一張嘴開得甚大,卻說不出一句話。惠帝又驚又怕,不由地縮轉身軀,問宮監這是什麼東西?宮監說出戚夫人三字。惠帝大哭起來,回去後大病一場,臥床歲餘不能起。他派人對太後說:“人彘之事,非人所為。戚夫人隨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慘苦?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惠帝大病一場,此後天天喝酒作樂,再也不管理國傢大事,沒過幾年,就在憂傷裡死去瞭。  像“人彘”這種令人發指的歷史慘劇,歷史上還不止出現一次。唐朝的武則天、南宋光宗的李皇後等都曾這樣殺過人。隻要存在無所限制的極權,歷史的慘劇就不會避免,從“人彘”慘劇可以管窺到宮廷歷史的黑暗。分頁:3/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3、唐朝武則天血腥稱帝路  武則天為當皇帝親殺死十位至親——武則天進宮後,將皇帝的三千寵愛集於一身,並迅速以拉攏威脅等手段,建立起由大量太監宮女組成的網絡,展開爭奪皇後寶座的激烈鬥爭。為達到目的,她不僅以親手殺死女兒為代價損壞王皇後的名譽,而且誣告王皇後行“厭勝”巫術害人,不擇手段地排擠瞭王皇後和蕭淑妃。武則天成為皇後之日,即王皇後、蕭淑妃被打入冷宮之時。武則天將她們囚禁在一個別院,封閉嚴密,隻在墻壁上開一孔以通食器,嚴防皇上見到二人。但有一天,唐高宗偶爾想起王皇後、蕭淑妃,徑自前來探視,當他見到二人的慘狀後,忍不住痛心地呼叫道:“皇後、淑妃安在?”王皇後哭泣著回答:“妾等得罪,廢為宮婢,何得更有皇後尊稱。至尊若思念昔日恩情,使妾等能再見日月,請求皇上將此院改名為‘回心院’。”唐高宗點頭,說:“朕即有處置。”打算好好地安置二人。但還沒等唐高宗有所行動,這一消息已迅速被武則天的密探獲知。武則天聽後,大怒,派人將王皇後、蕭淑妃各打一百杖,然後斷去她們的手足,投入酒甕中,聲言要讓此二嫗骨醉,令二人在極端痛苦的狀態中維持數日才死。其殘忍手段真是比漢朝的呂後還有過之。  在入主中宮的鬥爭中,武則天也開始瞭與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權臣的較量。她起初打算以和平方式籠絡長孫無忌等人,但無論如何低聲下氣,終無法得逞。武則天轉而產生濃厚的怨恨情緒。在褚遂良叩頭流血勸說唐高宗的時候,武則天在簾中大喊:“何不撲殺此獠!”可見,她已逐步邁向瞭政壇。由於皇後的爭奪戰是以皇帝、武則天為首的政治力量與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另一重要政治力量的較量,其成敗直接影響著整個唐王朝政治力量的變化。  所以,一旦長孫無忌被殺後,武則天的皇後寶座便堅如磐石。此後,武則天得到瞭唐高宗的專寵,唐高宗一共有12個子女,後面的6位都是武則天所生。可見,其他妃嬪再無法得到皇帝的幸禦。顯慶元年(656年),先前由長孫無忌提議而立為太子的皇長子李忠被廢,代之以武則天年方4歲的兒子李弘,如此一來,武則天的地位更是牢不可破。   在朝廷中掌權的政治力量是由於擁護武則天而起來的,這無形中增加瞭武則天的政治砝碼,使她不再局限於在後宮中當皇後。顯慶五年(660年)以後,唐高宗因“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將朝廷的一些事情交給武則天處理。武則天“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唐高宗對武則天的處理非常滿意,於是委以政事。唐朝世風開放,女性參政的障礙相對其他朝要小得多。有瞭這樣的土壤,武則天的政治才能得以施展,並逐步組建瞭自己的權力網。她招納許多文學之士組成自己的智囊團,稱之為北門學士,讓他們編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凡千馀卷,頒發全國,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她讓智囊團參與朝政重事,經常密令他們參決朝廷奏議及百司表疏,以分宰相之權。武則天有計劃地將自己的門生擴展到普天之下,大開科舉之門,廣選官吏,培植自己的力量。這種行為一直貫穿她的政治生涯,直至發展為她親自當主考官(即由武則天首創的殿試)。她所提出的建言十二事:勸課農桑,薄賦徭,禁浮巧,省功費力役,廣言路,杜讒口等等,都是深得人心。她還主持修撰《姓氏錄》,不僅提高瞭武氏的地位,也有效地?攏瞭中下層官吏,使在當朝擔任五品及五品以上官職者均升為士流,對這些官員們無疑是莫大的恩惠。同時,這一打破門閥制度的做法,也是合乎民心順乎歷史發展規律的。所有這些政績的建立,都極大地增強瞭武則天的高貴權威。《唐會要·皇後》中稱武則天“參預朝政幾三十年,當時畏威,稱為二聖”。  武則天的權力欲顯然不斷膨脹,她的權力網不斷擴大增強,實際上掌控瞭朝廷的實權。這並不是唐高宗的初衷,他有點後悔,圖謀收回大權,借有人告發武則天在宮內行巫蠱之術為由,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後。豈知武則天的耳目遍佈皇宮,當她得知消息後,馬上找到皇帝,軟硬兼施,訴說自己的冤屈。唐高宗見事已泄露,強行廢後反而不好,於是把上官儀當作替罪羊,讓武則天將其滿門?斬。從此,武則天權勢更加強大,“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分頁:4/9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稱天帝,武則天稱天後。上元二年(675年),年僅24歲的皇太子李弘奏請釋放蕭淑妃的女兒,得罪瞭武則天,不幾天突然去世,時人認為是武則天毒死的。唐高宗很受刺激,病情更加嚴重,打算遜位於武則天,終因朝臣的強烈反對而作罷。接著,武則天的次子李賢被立為太子。李賢很想有所作為,迅速地發展自己的勢力,並沖擊著武則天。在權力鬥爭中,武則天是不會讓任何人的,即便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所以,母子之間發生劇烈的矛盾,以致於李賢懷疑自己並非武則天的親生兒子。武則天為此大怒,隨便找瞭個借口,便把李賢貶為庶人(平民百姓)。然後,她將第三子李哲立為新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於洛陽宮。臨死前將中書令裴炎召到身邊,留下遺囑:“太子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而止。”(《資治通鑒·卷二百三》)  按照唐高宗遺囑,太子李哲即位,成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後,繼續執掌著朝政大權。唐中宗年輕氣盛,不顧法度地破格提升皇後韋氏之父韋玄貞,當裴炎提出反對意見時,唐中宗大怒:“我就是將天下交付給玄貞,又有何不可!”裴炎憂懼,趕緊報告武則天。武則天雷厲風行地召集百官,當即下達太後令,將唐中宗廢為廬陵王,轉而立幼子李旦為皇帝,即唐睿宗。武則天之所以如此,其實都是為實現自己的野心做鋪墊。隻不過,要做一個空前絕後的女皇帝,這樣的事畢竟有天大的風險,武則天膽大心細,是在一步步的試探中邁出步子的。

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後——宮廷鬥的犧牲品

  王皇後(?-655年),真名不詳,唐並州祁(今祁縣)人,唐高宗李治皇後,約卒於唐高宗永徽六年,王皇後為西魏大將王思政的玄孫女,王思政官至尚書左仆射,受命鎮守河南,朝廷寄托極重。其父王仁祐,貞觀年間歷任羅山(今河南羅山)縣令、陳州(今河南淮陽)刺史、封魏國公。王氏與唐皇室系舊親,唐高祖之妹同安大長公主為王皇後的從祖母,王皇後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孫女。因此,主皇後出身顯赫,既是北周重臣的後裔,其父母兩族又都是唐皇室的姻親,屬於關隴貴族軍事集團。  王皇後長相俊美,性格和順,經同安大長公主與唐太宗作閥,許配皇子晉王李治為妃。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冊立為太子,王氏也被冊封為太子妃。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即位,是為唐高宗,次年正氏被冊封為皇後。  王皇後一生無子,這成為王皇後一生最大的缺憾,也是唐高宗多年縈繞心頭的一塊心病。唐高宗淑圮蕭氏,生有一子雍王李素節,因此深得唐高宗寵愛,遭到王皇後極大嫉妒。當王皇後聽說唐高宗與唐太宗才人武則天在感業寺相會一事後,就秘密派人見武氏,讓她蓄發,並且勸唐高宗把武氏接回後宮,想利用武氏來離間蕭淑妃之寵。武氏為人聰明伶俐,剛入宮時,她低聲下氣,“卑辭屈體以事後”,博取瞭王皇後的歡心,王皇後在唐高宗面前極力稱贊武氏懂禮識大體。不久,武則天就深得唐高宗寵幸,被冊封為昭儀,其後,又接連為唐高宗生下四個兒子,並且暗中行動,爭當皇後,對王皇後構成瞭新的威脅。  為瞭維護皇後的地位,王皇後同她舅舅中書今柳奭商定,由柳奭出面,串連尚書右仆射禇遂良、侍中韓瑗、太尉長孫無忌、尚書左仆射於志寧等元老重臣,一起向唐高宗施加壓力。庸懦的唐高宗本沒有什麼主見,在大傢的一致請求下,於永徽三年(652年),正式冊立燕王李忠為皇太子。這就堵塞蕭淑妃和武昭儀借母以子貴的慣例覬覦皇後寶座的願望。可是,武則天決不會輕易善罷幹休,在復雜的宮闈鬥爭中,無論是王皇後,還是蕭淑妃顯然都不是武則天的對手。王皇後“性簡重,不曲事上下”,而武則天卻專門款結王皇後所不喜歡的人。於是,王皇後的所作所為,—舉一動,盡為武則天所掌握。王皇後眼看著自己在一天天地失寵,心裡非常著急,於是與已經失寵的蕭淑妃盡棄前嫌攜起手來,共同對付正在逐漸得勢的武則天。  她們采取的辦法,就是在唐高宗面前搬弄是非,說武則天的壞話。唐高宗這時正寵愛著武則天,對她們的嚼舌非常反感。王皇後見此情況,沒有瞭主意,就找來其母柳氏商議對策,最後決定使用巫術“厭勝”的辦法,即寄希望於通過念咒,畫符等方法制服武氏或令武氏死去。但是不久禍起蕭墻,王皇後與其母柳氏“厭勝”的密謀樁人告發。於是,唐高宗有瞭廢掉王皇後的心思。但在唐太宗去世時托孤的輔政火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竭力勸阻下,暫時打消瞭廢王皇後的念頭。但是,不久又發生瞭一件使王皇後處於極為尷尬境地的事情,終於動搖瞭她皇後的地位。

盤點中國史上最有名的皇室宮廷流血政變【圖】

  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秦始皇統一六國正式稱帝,終結於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經歷瞭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朝代,合計達2000餘年。按歷史學傢、社會學傢說法,朝代的更替是促使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歷史客觀規律。按軍事學傢說法,那叫“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封建皇權的延續和更替充斥著勾心鬥角,血腥風雨。一朝皇帝隻能有一個,他們往往擁有無尚的榮耀和至上的權力,因此皇帝這一職位時時刻刻被無數人所覬覦,包括皇族兄弟、外戚集團、異姓將相甚至是草芥平民。一個封建王朝是以血緣關系得以繼承與發展的,當朝皇帝的接班人選一般都由他預先確定,如皇太子、皇太弟等。在中國歷史上隻有兩個例外:一個是有血緣關系卻改朝換代的,他就是南朝梁武帝蕭衍(其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盡管他與南齊皇帝為一脈血親,卻代齊建梁;一個是沒有以血緣關系傳位的,他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因無子嗣而將身後之位交給瞭內侄柴榮。  縱覽中國帝史,盡管皇帝這一職位集榮耀和權力於一身,但並不輕松,既要防外族人、外姓人,更要防身邊人、本傢人,所以就有瞭劉邦、朱元璋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事發生,也就有瞭更多的皇帝即位之初即對兄弟侄兒輕則流放邊窮地區,重則手足相殘以消隱患,目的隻有一個:維護自己及兒孫的皇位不受侵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是為瞭奪取皇帝這一職位,那還顧得瞭這麼多呢?宮廷皇室之亂的主角當然是兩方啦,一方肯定是當朝皇帝或其指定接班人,另一方則是覬覦皇位但本來沒有繼承權的皇族成員嘍。當然,其結果遵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規律而一目瞭然,往往隻能是二選其一:要麼當上皇帝,要麼人頭落地!!  一、西漢“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的一次叛亂,以吳王劉濞為首,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統領的六個王國參與。   當時,由於天子奉行黃老之道“無為而治”,使劉姓宗室諸侯的勢力日益壯大,於是驕縱起來,處處與朝廷對抗。漢文帝時期已感到同姓藩國的威脅,便開始瞭削弱諸侯勢力的行動。到漢景帝初年,全面實行削藩政策,引來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諸侯王們的不滿,尤其是吳王劉濞。因為漢景帝還是皇太子時,因細故紛爭用棋盤擊死瞭吳王的世子。  劉濞(前216年-前154年),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侄子,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被劉邦封為吳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正月,削吳詔書一到,劉濞憑借他的實力,即在廣陵(現江蘇揚州市)招兵買馬,聯合其他不滿國傢削減他們權力的六個王國,打著“誅晁錯,發稷社”的旗號起兵反叛,欲奪景帝帝位,歷史上稱為七國之亂。景帝在眾臣的壓迫下被迫腰斬瞭晁錯,而七國之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吳王還自立為皇帝。叛軍至梁國(治今河南商丘),為景帝之弟梁王劉武所阻,景帝無奈之下隻得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率軍鎮壓,用瞭3個月的時間,終於平定瞭七國之亂。劉濞逃到東越,為東甌王所殺。其餘六王皆畏罪自殺,七國都被廢除。而且漢景帝又借機削落諸侯國領土和把諸侯任免官吏的權利收回,自此,諸侯名義上是封君,但已失去政權瞭,為後來漢武帝繼續清除地方王國的勢力奠定瞭好的基礎。相關閱讀推薦:陳橋兵變 一場改變國傢民族性格的軍事政變唐朝為何有三次政變發生在玄武門?玄武門政變辛酉政變中的恭親王 奕䜣在辛酉政變中的作用揭秘三國時期一場因“禁酒”引發的軍事政變玄武門之變最終贏傢是誰?盤點唐朝四次宮廷政變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二、西晉“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司統治階層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內部混戰,前後歷時16年(291-306年)之久,我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並引發瞭亡國和近300年的動亂。歷時16年之久的內亂。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瞭較大的破壞,也加劇瞭西晉的統治危機,中國進入“五胡亂華”時代,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而當時的癡呆皇帝司馬衷則成瞭權力爭鬥全過程一個實實在在的傀儡玩物,這可以說是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選定的接班人是其一生最大的敗筆!  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臨終時命弘農大姓出身的車騎將軍、楊皇後楊芷的父親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繼立的晉惠帝司馬衷癡呆低能,即位後,皇後賈南風為瞭讓自己的傢族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動禁衛軍政變,殺死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後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後遂執政,於元康九年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不久,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聯合齊王司馬冏起兵殺賈後。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齊王司馬冏起兵討倫,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迎惠帝復位,殺死趙王司馬倫。之後,惠帝司馬衷即成為勢力強者或捷足先登者挾持對象,以他皇帝身份和名義號令天下。而且都城也忽東忽西,一會兒洛陽,一會兒長安。直到永興三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河間王司馬顒,攫取朝綱,一場亂戰總算終結。光熙元年(306年),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但他這位傀儡皇帝在這場大亂中苦不堪言,身心打手傷害;當年十一月,司馬衷突然吃面餅中毒而死,終年48歲,據史學傢分析,乃東越王司馬越下的毒手。 八王之亂關系圖  三、唐朝“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結果李世民殺死瞭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的支持下晉陽起兵。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天下平定後,李淵寵妃怠政,產生瞭一系列不良後果。李淵想使太子、秦王、齊王各謀其位,相安無事,結果相反的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為瞭皇位明爭暗鬥,你死我活。而太子面對功名日盛的李世民,意欲盡快除之。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犯邊,李建成趁機向李淵推薦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借此把秦王府的精兵驍將掌控於自己手下。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武將尉遲恭、侯君集和謀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君綽等人的協助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設下伏兵。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細,也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最終被亂軍殺死。李世民隨即派心腹尉遲恭帶甲入宮報告李淵,說: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已將他們處決,特派我來保駕。李淵聽後驚得目瞪口呆。3天後,高祖立秦王世民為皇太子,並頒詔書將所有軍政事務交由太子處理。兩個月後,李淵被迫退位,時年29歲的李世民即帝位,尊李淵為太上皇。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四、唐朝“神龍革命”  天授元年(690年)重陽節,67歲高齡的武則天正式實現她的女皇夢,自號“聖神皇帝”,以十一月為歲首改旗幟尚赤,建立大周王朝。唐朝皇帝睿宗李旦降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降為皇太孫。武則天改唐為周後,立即啟用武氏子侄為宰相、為將軍,臣下有功者也賜姓武,又免去天下姓武的田賦,改文水縣為武興縣。顯然,她想傳為於武氏子孫。當時,武則天有意立武三思為太子,於是詢問朝臣是否可行。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敢回答。狄仁傑作為一個堅定的李氏支持者,勸說武則天迎立廬陵王李顯為繼承人,以擁戴新皇帝的功勞來為自己免禍。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武則天終於派遣徐彥伯將廬陵王秘密迎回神都洛陽,氣死一心想當皇嗣的武承嗣。  武則天晚年,得益於女兒太平公主介紹的男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悉心侍奉,授之於高官,委以國政,成為她晚年最親信的人。文武大臣深為二張幹政所惶恐,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經過一段時間的周密籌備後,宰相張柬之等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和左威衛將軍發動軍事兵變,並與太子一起斬關而入,來到瞭武則天的寢宮,殺死瞭二張兄弟。病榻上的武則天被迫遜位,唐中宗李顯復位,李唐政權再度重建。正月二十五日,武則天被迫離開她坐瞭15年帝位的皇宮,遷居到洛陽宮城西南的上陽宮。十一月初二,82歲的武則天淒冷死在上陽宮仙居殿。臨終遺言:去帝豪,稱則天大聖皇後,歸葬乾陵。  中宗復國號唐,沿用武則天“神龍”年號不改,該事件因此史稱“神龍革命”。而曾與政變的張柬之、崔玄偉、桓彥范、敬暉、袁怒己等五人,在唐朝復辟後都被封王,故歷史上把這次事件又稱作“五王政變”。   五、唐朝“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又稱“唐隆之變”,發生在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龍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當時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帝都長安城共同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以禁軍殺瞭韋後、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瞭韋氏集團。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唐少帝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唐中宗以神龍革命復辟後,對與其共患難的妻子韋後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後一族掌握。中宗七女安樂公主利用中宗墨敕納賄賣官,甚至要開創“皇太女”的先例。武三思在韋後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瞭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他們沆瀣一氣,大肆打壓張柬之等神龍革命的功臣勢力。神龍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軍倒戈,最終兵敗被殺。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韋後、安樂公主假手馬秦客、楊均在中宗最愛吃的餡餅內放入毒藥,將其毒殺。韋後意欲臨朝攝政,她扶16歲的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並將領南北衙禁衛軍交與韋傢子弟統領,密謀清除相王李旦及其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其獨攬大權之心昭然若揭。在這危急關頭,李旦三子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發動早已串通好的“萬騎兵”,突襲後宮,殺死韋後、安樂公主、武延秀等。經過這次政變,韋氏集團被全部消滅,武氏集團也剩寥寥無幾。最終,有太平公主出面收拾局面,逼少帝李重茂退位,扶持唐睿宗李旦再登皇位。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禪位於李隆基,自己當太上皇。  先天二年(713年)六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姑侄之間的矛盾陡增並出現白熱化,雙方都在聚集力量,伺機發動軍事政變。但還是李隆基先發制人,迅速撲滅瞭太平公主及其全部黨羽勢力,完全控制瞭中央政權。至此,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得以終結,由唐玄宗李隆基開啟瞭唐朝中興的“開元盛世”時代!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六、唐朝“甘露政變”  中唐時期,天子隻是宦官手中用來爭權奪利的玩物,稍不愜意,就可以廢舊立新。唐敬宗李湛隻做瞭3年皇帝就被殺掉,李湛的弟弟李昂在宦官王守澄、梁守謙的擁立下當上瞭皇帝,是為唐文宗。文宗是唐朝中後期有所作為的皇帝之一,他看不慣宦官的胡作非為,一心想鏟除宦官勢力,奪回政權,便從下層分別提拔瞭鄭註、李訓為禦史大夫和宰相作為心腹。而“甘露政變”就是由他發動的,旨在懲治宦官,奪回權力的一次政變,但可惜是安排欠周密而以失敗而告終。  大和九年(835年)11月21日,文宗上朝,李訓指使手下官員奏稱,左金吾大廳後的石榴樹上有甘露,李訓說這是祥兆,就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賀。文宗命李訓率領百官去察看,李訓回來又說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驚訝,命仇士良、魚志弘帶領眾宦官去復看。李訓事先已經在左金吾衙門埋伏瞭瞭親兵幾百人,當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訓的黨徒禁衛軍將軍韓約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門口時,韓約顯得神情很緊張,臉色都白瞭,這使仇士良產生瞭懷疑。這時,一陣風吹動瞭門邊的佈幕,仇士良等見裡面埋伏瞭許多兵士,知道不妙,退身逃回,將文宗推入軟轎抬著就走。李訓追上去拉住轎子不放,被一個宦官當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擁著轎子逃入宮內。李訓見計謀敗露,化裝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揮神禁軍大加搜捕,屠殺瞭朝官1千多人,並於終南山追殺瞭李訓。鄭註聞變,引兵退回風翔,也為監軍張仲清所殺。這就是史稱的“甘露之變”。  事變以後,文宗就被宦官軟禁,國傢政事由宦官集團專權,朝中宰相隻是行文書之職而已。宦官氣勢凌人,威脅天子,藐視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對此一籌莫展,隻是飲酒求醉,賦詩遣悉,自嘆受制於傢奴,還不如周赧王、漢獻帝兩個亡國君。不久,文宗李昂含恨而死。

中國古代宮廷奶媽的權力有多大?古代奶媽的地位

  為什麼在古代需要奶媽?古代的奶媽是專指那些受雇給別人傢奶孩子的婦女,以前皇宮中的奶媽又被稱作乳母、奶婆、奶口、乳媼或嬤嬤等。人之初,必須依賴母乳才能生存。女性乳房的原始含義是哺乳,但作為哺乳動物的人類,婦女隻有在生育之後才會產乳汁。對於舊時宮廷中的奶媽而言,自己生下的嬰兒餓得哇哇直哭,奶水卻必須滿足皇傢子女的需求,這與母性本來就是相違背的,但生活所迫,沒有辦法。對皇傢的婦女來說,雇用奶媽哺育孩子可能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但對許多低下層貧窮的婦女來說,做奶媽似乎是她們天經地義的一種謀生職業。  宮廷中的奶媽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恐怕已不可考。為瞭加強對太子、世子的教育,在西周時期就建立瞭乳保教育制度,在後宮挑選女子擔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擔保育、教導太子、世子事務的制度。據《禮記·內則》中記載,太子、世子出生後不久,即“異為孺子室於宮中,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無事不往。”子師、慈母、保母合稱“三母”,她們分別承擔母後的部分職責,其中“師,教以善道者;慈母,審其欲惡者;保母,安其寢處者。”總之,由她們共同負責太子、世子德性的培養與日常起居的料理。除“三母”外,當時的宮廷內還置有乳母,名義上是以乳汁哺育幼小的太子、世子,但實際上由於乳母與幼兒朝夕相伴,無形中其自身的道德、知識等素養對幼小的太子、世子們也具有很大的影響。故當時對乳母的選擇也非常慎重,均擇於大夫之妾或士之妻中。行於宮廷內的乳保之教,也影響到當時一般大夫的傢庭教育,《禮記·內則》中說:“大夫之子有食母。”食母,即是乳母。  此後的封建社會時期,宮廷中大都為嬰幼兒雇有乳母。戰國時,秦軍攻破魏國,魏王全傢被誅殺,而隻有未滿周歲的小公子被奶媽帶出宮去,冒著“夷三族”的代價藏匿起來。後來奶媽被人出賣,遭到秦軍的捕殺,死在亂箭之下,奶媽在氣絕之際還努力用身體擋住利箭,以庇護小公子。奶媽的表現,除瞭盡其本分外,更是出於一份樸實無私的真愛。魏公子的奶媽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但她的義行不僅救瞭魏公子的性命,也使她的事跡流芳百世。秦王聽瞭這件事後,用牛、羊、豬三牲祭她以表彰其義行。   奶媽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顯赫的地位,特別是皇傢的奶媽,一旦其哺育的皇子登基,她便成瞭極為顯耀的人物,往往會有恃無恐,無所不為。漢魏六朝時候的皇室多用奶媽為新生兒哺乳。奶媽的出身,雖有平民良傢之例,大多則為仆婢。但也有奶媽因哺乳照護、經年相處而成為主人、乳子的親信之人。有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生動地說明瞭這個問題:漢武帝的奶媽因罪需受刑,受刑前再三註視武帝,幾步一回首,作依依不舍狀。武帝見此情景,悲憫之情湧上心頭,於是當下赦免瞭奶媽的罪。漢安帝劉祜利用乳母王聖等人殺鄧氏取得政權,據《後漢書·楊震傳》載:漢安帝的奶媽在朝中有很大影響,而奶媽的女兒是個淫婦,縱情聲色,幫她收買官吏。於是著名的正統儒傢政治傢楊震上疏曰:“外交屬托,擾亂天下,損辱清朝,塵點日月。《書》誡牝雞牡鳴,《詩》刺哲婦喪國。夫女子小人,近之喜,遠之怨……言婦人不得與政事也。”但這種勸諫根本沒用,這兩個婦人和宦官江京、李閏等勾結在一起,不久便操縱瞭朝廷事務,誹謗太後,打擊太後傢族,煽動內外,任性而為,曾逼得宰相楊震服毒自殺,最後把太子也廢瞭。王聖女伯榮也被封為中使,氣焰逼人,朝廷大臣每見到伯榮的車駕駛來,都要屈身行禮。  奶媽以婢仆而受封爵賞、列登官傢,所仰賴者,初則為女性的生理特質—健康的乳汁,繼則為比擬於母親的照顧之情。從現存史料來看,漢魏六朝士人曾反對過宮廷中的奶媽制度,因為他們擔心在宮廷政爭中,將皇子皇孫交由奶媽照顧,有安全上的顧慮。據《資治通鑒》卷三十六載:王莽“立宣帝玄孫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年二歲,托以卜相最吉,立之”。王莽意識到劉嬰終非其池中之物,於是一個針對太子的惡毒養成計劃很快出籠。王莽派人把劉嬰原來的奶媽遣送回傢,另外給太子找瞭一名新奶媽。這名奶媽隻有一項任務:給孩子喂奶。奶媽不得與孺子說一句話,奶完太子後就讓他自己在屋裡睡覺。《資治通鑒》卷三十七載:“敕阿乳母不得與嬰語,常在四壁中,至於長大,不能名六畜。”這名一言不發的神秘奶媽在後來的史書中被稱為“石頭奶媽”,在王莽的淫威之下,連門口的衛士都不知道她實際上是一個啞巴!這一點令王莽非常滿意,當然石頭奶媽功勞也很大,她老公也落瞭個一官半職。相關閱讀推薦:太平公主秘史 太平公主參與的三次宮廷政變清朝宮廷後妃 皇子 皇女 太監

唐朝宮廷服飾 唐朝皇後妃子的服飾是怎樣的?

      唐代國傢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唐朝女服較之其它朝代,具有強烈的自信心與流行意識,更加追求大氣飄逸與華麗絢爛。  皇後可穿著明黃色、朱紅色服裝,可佩戴九尾鳳簪以祥雲修飾,器物顏色、質地不限。  從一品至庶三品可穿著紫色服裝、黃色、紅色服裝(註:紫色可為主色,但黃、紅兩色需為偏色,如淺黃、秋葉黃、棗紅等),可佩戴七尾鳳簪以祥雲為修飾,器物顏色不可為紅、黃色,其他顏色皆可,器物質地不限,可佩戴長流蘇(可佩戴兩邊)。  正四品至從八品可穿著紫色服裝(註:紫色需為偏色,如絳紫、黛紫),可佩戴五尾鳳簪以祥雲為修飾,器物顏色不可為黃、紅、紫色,質地不限,可佩戴長流蘇(隻可佩戴一邊)。  庶八品至庶十五品可穿著藍色服裝(註:藍色可為主色),可佩戴金步搖。器物顏色不可為黃、紅、紫色,質地不限,可佩戴垂至肩膀流蘇(可佩戴兩邊)。   正十六品至正二十一品可穿著藍色服裝(註:藍色需為偏色:如寶藍、天藍),可佩戴銀步搖。器物顏色不可為黃、紅、紫色,質地不限可佩戴垂至肩膀流蘇(隻可佩戴一邊)。  從二十品至庶二十八品可穿著綠色服裝(註:綠色可為正色),可佩戴玉步搖,器物為除黃、紅、紫、藍外的顏色,可為寶石質地可佩戴垂至耳垂流蘇(可佩戴兩邊))。  正二十八品至庶三十二品穿著除黃、紅、紫、藍、綠外顏色的服裝(註:可為主色),器物為除黃、紅、紫、藍、綠外的顏色,可為翡翠質地可佩戴垂直耳垂流蘇(隻可佩戴一邊))。  正三十三品至從三十八品穿著除黃、紅、紫、藍、綠外顏色的服裝(註:需為偏色),器物為除黃、紅、紫、藍、綠外的顏色,質地可為金銀質地。  秀女之可穿著淺青、淺粉的服裝,隻可佩戴珠花,相關閱讀推薦:唐朝仕女服飾特色 唐代女子真的鐘愛露胸嗎?唐朝皇帝服飾 唐朝皇帝的衣服主要有哪幾種?唐朝官員服飾介紹 唐朝官員服裝等級及特色標志宋朝皇後服飾種類

故宮的六大宮廷之迷:紫禁城裡“冷宮”在哪兒?

  故宮的冷宮在哪裡?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迄今已歷經560多年的滄桑歲月。這裡曾居住過24個皇帝 ,既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行使權力的場所,也是皇帝和後妃、皇子們居住、遊玩的 地方。3公裡長、10米高的宮墻,儼然是一座森嚴壁壘的城堡,留下瞭一個個不解之謎。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把皇宮稱為紫禁城,有何解釋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國古代天文學傢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它在北鬥星的東北方。“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瞭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便有紫禁城的“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故宮午門  太微垣南有三顆星被人視為三座門,即端門、左掖門、右掖門;與此相應,紫禁城前面設立端門、午門,東西兩側設立左、右掖門。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金水河蜿蜒穿過,象征著天宮中的銀河。皇帝及皇後居住的乾清宮與坤寧宮,“乾”、“坤”二字就意味著天地的意思。其東西兩側的日精門與月華門,則象征著日月爭輝。東西六宮及其他諸宮殿也都分別象征著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個星座。   故宮房間知多少  故宮的房間數不清。有人說,故宮有9999間房;有人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有999 9間半,那麼,又為何有9999間半呢?半間在哪兒?  原來,半間是指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實際上故宮所謂的半間房是根本不存在的 。文淵閣西頭這間,面積頗小,僅有一作上下用的樓梯,但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處所,為瞭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淵閣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數為間的慣例,采用瞭不講對稱的偶數——6間。但又為瞭佈局上的美觀,

盤點中國史上最有名的皇室宮廷流血政變【圖】

  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於秦始皇統一六國正式稱帝,終結於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經歷瞭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朝代,合計達2000餘年。按歷史學傢、社會學傢說法,朝代的更替是促使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歷史客觀規律。按軍事學傢說法,那叫“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封建皇權的延續和更替充斥著勾心鬥角,血腥風雨。一朝皇帝隻能有一個,他們往往擁有無尚的榮耀和至上的權力,因此皇帝這一職位時時刻刻被無數人所覬覦,包括皇族兄弟、外戚集團、異姓將相甚至是草芥平民。一個封建王朝是以血緣關系得以繼承與發展的,當朝皇帝的接班人選一般都由他預先確定,如皇太子、皇太弟等。在中國歷史上隻有兩個例外:一個是有血緣關系卻改朝換代的,他就是南朝梁武帝蕭衍(其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盡管他與南齊皇帝為一脈血親,卻代齊建梁;一個是沒有以血緣關系傳位的,他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因無子嗣而將身後之位交給瞭內侄柴榮。  縱覽中國帝史,盡管皇帝這一職位集榮耀和權力於一身,但並不輕松,既要防外族人、外姓人,更要防身邊人、本傢人,所以就有瞭劉邦、朱元璋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事發生,也就有瞭更多的皇帝即位之初即對兄弟侄兒輕則流放邊窮地區,重則手足相殘以消隱患,目的隻有一個:維護自己及兒孫的皇位不受侵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是為瞭奪取皇帝這一職位,那還顧得瞭這麼多呢?宮廷皇室之亂的主角當然是兩方啦,一方肯定是當朝皇帝或其指定接班人,另一方則是覬覦皇位但本來沒有繼承權的皇族成員嘍。當然,其結果遵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規律而一目瞭然,往往隻能是二選其一:要麼當上皇帝,要麼人頭落地!!  一、西漢“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的一次叛亂,以吳王劉濞為首,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統領的六個王國參與。   當時,由於天子奉行黃老之道“無為而治”,使劉姓宗室諸侯的勢力日益壯大,於是驕縱起來,處處與朝廷對抗。漢文帝時期已感到同姓藩國的威脅,便開始瞭削弱諸侯勢力的行動。到漢景帝初年,全面實行削藩政策,引來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諸侯王們的不滿,尤其是吳王劉濞。因為漢景帝還是皇太子時,因細故紛爭用棋盤擊死瞭吳王的世子。  劉濞(前216年-前154年),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侄子,漢高帝十二年(前195年),被劉邦封為吳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正月,削吳詔書一到,劉濞憑借他的實力,即在廣陵(現江蘇揚州市)招兵買馬,聯合其他不滿國傢削減他們權力的六個王國,打著“誅晁錯,發稷社”的旗號起兵反叛,欲奪景帝帝位,歷史上稱為七國之亂。景帝在眾臣的壓迫下被迫腰斬瞭晁錯,而七國之亂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吳王還自立為皇帝。叛軍至梁國(治今河南商丘),為景帝之弟梁王劉武所阻,景帝無奈之下隻得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率軍鎮壓,用瞭3個月的時間,終於平定瞭七國之亂。劉濞逃到東越,為東甌王所殺。其餘六王皆畏罪自殺,七國都被廢除。而且漢景帝又借機削落諸侯國領土和把諸侯任免官吏的權利收回,自此,諸侯名義上是封君,但已失去政權瞭,為後來漢武帝繼續清除地方王國的勢力奠定瞭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