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尊為

史上輩分最低的太上皇:司馬衷被叔祖尊為太上皇

  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親,但也有例外。如,隋煬帝曾被孫子楊侑尊為太上皇,武則天曾被兒子唐中宗尊為太上皇,遼末帝曾被女婿屈出律尊為太上皇,明英宗曾被弟弟明代宗尊為太上皇。或祖孫,或母子,或翁婿,或兄弟,雖然不是傳統的父子關系,但這些太上皇至少在輩分上還算恰當。相比之下,晉惠帝司馬衷也曾當過太上皇,不過,把他稱作太上皇的下一任皇帝,既不是他的孫子、兒子,也不是他的女婿、兄弟,而是比他高出兩輩的叔祖司馬倫。司馬衷堪稱中國歷史上輩分最低的太上皇。   司馬衷(259~306年),晉武帝司馬炎次子,晉二世。司馬衷即位後,因“愚劣”且缺乏理政能力,故而先受制於權臣楊駿,後掣肘於皇後賈南風。賈南風不僅相貌極醜,權欲極強,而且生性兇狠狡詐。元康元年(291年),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圍殺太尉楊駿,廢掉太後楊芷,一舉鏟除太後一黨,並與司馬亮組成聯合政府。旋即,賈南風矯詔,先讓司馬瑋殺掉司馬亮,又借擅殺大臣之罪處死司馬瑋,進而獨攬大權。賈南風這種借刀殺人、卸磨殺驢的卑鄙做法,引起瞭宗室的不滿。   元康九年(299年)十二月,賈南風又設計將太子司馬遹廢為庶民,幽禁於金墉城。太子無罪被廢,朝野嘩然。永康元年(300年)初,一部分擁護太子的朝臣與當時握有軍權的趙王司馬倫密謀,準備“廢賈後,復太子”。司馬倫是個見利忘義的傢夥,《晉書》稱他“素庸下,無智策”,一聽說有好處,便答應下來。但是,心腹孫秀卻建議“且緩其事,賈後必害太子,然後廢後,為太子報仇”,這樣既能“立功”,又能“免禍”,司馬倫遂按兵不動。不久,孫秀派人行離間計,促使賈南風殺死瞭太子。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趙王司馬倫以為太子復仇為名,帶兵沖入宮廷,先控制瞭司馬衷,後賜死瞭賈南風。司馬倫是司馬懿第九子,司馬昭的弟弟,按輩分是司馬衷的叔祖。作為宗室,司馬倫應當為司馬衷保駕護航。但是,司馬倫卻矯詔“自為使持節、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王如故”,體制依照司馬懿、司馬昭輔佐曹魏之故事,“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參軍十人,掾屬二十人、兵萬人”。八月,司馬倫又要求“加九錫,增五萬戶”。作為傀儡,司馬衷隻能就范。   永康元年(300年)十一月,司馬倫讓司馬衷立羊獻容為皇後。羊獻容是孫旗的外孫女,而孫旗則是司馬倫心腹孫秀的本傢。司馬倫此舉,就是要通過安排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皇後,進而牢牢掌握內外大權,繼而謀篡帝位。當一切組織準備和輿論準備做好之後,司馬倫便“矯作禪讓之詔”,並發動心腹“逼奪天子璽綬”。永康二年(301年)正月,司馬倫稱帝,改元建始。為瞭掩飾篡逆行徑,司馬倫為司馬衷送上一頂“太上皇”冠冕,即《晉書·惠帝紀》中記載的“遷帝於金墉城,號曰太上皇”。   金墉城,是西晉王朝專門用來囚禁後妃宗室的冷宮。關押期間,司馬衷身邊隻剩下“鹵簿數百人”,各種供給待遇也很差。為瞭防止死灰復燃,司馬倫“使張衡衛帝,實幽之也”。司馬倫篡位後,為籠絡朝臣大肆封官晉爵,“文武官封侯者數千人”,甚至“奴卒斯役亦加以爵位”。當時規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裝飾的帽子,由於司馬倫封官太濫,一時間貂尾都不夠用,所以隻好用狗尾來代替。於是,人們就據此編瞭兩句民謠“貂不足,狗尾續”用來諷刺朝廷,成語“狗尾續貂”就出自這裡。

吳道子簡介 唐代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聖吳道子生平

  吳道子(約680~759年),唐代畫傢。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吳生,被唐玄宗賜名道玄。被後世尊稱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少孤貧。初學書後轉習繪畫,二十歲才嶄露頭角。曾任兗州瑕丘縣尉。後流落洛陽,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筆跡落落,氣勢雄峻。作壁畫三百餘間,“奇跡異狀,無一同者”。畫佛像圓光、屋宇柱梁、彎弓挺刃、皆一筆揮就。早年行筆較細,風格稠密,中年雄放,變為遒勁,線條富有運動感,粗細互變,線型圓潤似“蓴菜條”,點劃之間,時見缺落,有筆不周而意周之妙。後人把他與張僧繇並稱“疏體”,以別於顧愷之、陸探微勁緊聯綿較為古拙的“密體”。所寫衣褶,有飄舉之勢,與曹仲達所作外國佛像,衣紋緊窄。喜用焦墨勾線,略敷淡彩於墨痕中,足顯意態,又稱“吳裝”,名作有《地獄變相圖》。他兼工山水,描繪蜀道怪石崩灘很有名氣。張彥遠認為“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蘇軾認為“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吳是“畫塑兼工”,善於掌握“守其神,專其一”的藝術法則。畫作有《明皇受篆圖》、《十指鐘馗圖》入《歷代名畫記》;《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法神像》等93件入《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圖》皆為後人托名摹本。  吳道子大約生於唐高宗朝(約685年左右),卒於唐肅宗朝(約758年左右)。少孤,相傳曾學書於張旭、賀知章,未成,乃改習繪畫。曾在韋嗣立幕中當大吏,做過兗州暇丘縣尉。漫遊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官,並官至寧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開元年間,玄宗知其名,召入宮中,讓其教內宮子弟學畫,因封內教博士;後又教玄宗的哥哥寧王學畫,遂晉升為寧王友,從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為“吳道真君”、“吳真人”。蘇東坡在《書吳道子畫後》一文中說:“詩至於杜子美(杜甫),文至於韓退之(韓愈),書至於顏魯公(顏真卿),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千古流傳。  吳道子任瑕丘縣尉後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據載他曾於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制壁畫多達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於世。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蓴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於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有疏體之稱。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蘇軾曾稱贊他的藝術為“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吳道子繪畫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莫高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亦被認為是他的畫風。

宋慈因何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宋慈生平簡介

  宋慈簡介:宋慈(1186-1249),字惠父,漢族,建陽(今屬福建南平地區)人,與理學大師朱熹同鄉,祖籍河北邢臺市南和縣,唐相宋璟後人,生於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醫學傢,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瞭“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北宋時,宋慈的高祖宋世卿從浙江建德縣來建陽任建陽丞而傢居此地。父宋鞏曾任廣州節度推官(節度使幕府掌管刑獄的官員),傢境小康。宋慈從小受學於父,10歲時從學建陽縣學者、朱熹的高弟吳稚,並得到吳稚的同窗黃幹、李方子等名人指教。他重視實踐,力求真知。  南宋開禧元年(1205年),他進京入太學,深得太學博士真德秀的賞識,遂拜其為師。嘉定十年(1217年)宋慈中乙科進士,授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縣尉,遇父病未赴任。  寶慶二年(1226年)始走上仕途,任江西省信豐縣主簿(典頒文書,辦理事務)。南宋時期的贛閩地區,民貧、地狹、人稠,人民處水深火熱中,民反和兵亂頻頻發生。安撫使鄭性之慕其有撥亂反治才,延入幕府參預軍事。劉克莊餞別宋慈時寫下《滿江紅·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一詞。當時,江西南部三峒裡少數民族發生變亂,贛南數百裡地方都很混亂,劉克莊在詞中不僅希望宋慈盡快平定叛亂,好快點回傢。也勸友人不要殘酷鎮壓起義的峒民,而應采取招安的措施,需要妥善處理好這件事,宋慈聽後當場允諾。   後來宋慈參與瞭平定“三峒賊”的戰役。他先賑濟六堡饑民,又率兵三百大破石門寨,俘獲敵酋,因戰功卓著而“特授舍人”。任期屆滿,江西提點刑獄使葉宰聘宋慈為幕僚。  不久,在真德秀推薦下,宋慈又進入福建路招捕使陳韡幕府,參加平定閩中叛亂。宋慈“提孤軍從竹洲進,且行且戰三百餘裡”,就連久經鋒鏑的主帥也對他刮目相看,稱贊他“忠勇過武將矣”。在軍事謀劃方面也多咨訪於宋慈。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因得到陳賞識,紹定四年(1231年),宋慈被任命為長汀知縣。宋慈得任長汀縣令。縣境百姓苦於鹽價高昂,從海口溯閩江,鹽運至長汀,要隔年才能運到。他蒞任之初,改從潮洲沿韓江、汀江而至長汀,往返僅3月,大大節省運費。官府將鹽廉價出售,百姓無不謳歌載道。  時值宋理宗(趙昀)即位,南宋欲聯蒙古破金,結果兵敗於汴,加之賈似道擅權,理宗消極怠政,兵連禍結,境土日蹙,內政愈加腐敗。  端平三年(1236年),同知樞密使魏瞭翁聘宋慈為幕僚。  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他任職邵武軍(今屬福建)通判,僅及周年,民有餘念。次年,浙西饑荒,宋慈奉詔入境,嘆曰:”強宗巨室,始去籍以避賦,終閉糶以邀利,吾當其謀爾。”於是實行”濟糶法”,將人戶分為五等;最富有者出存糧半濟半糶;較富有者隻糶而濟助;中等不濟也不糶;次貧者半濟助;赤貧者全濟,濟米由官府撥付,停征一半租稅。富戶不敢違命,貧者得以度過荒年。  不久,他調任毗陵郡守。雖頻繁調任,但宋慈所到之處均入境問俗,惠愛子民,佳譽鵲起。嘉熙三年(1239年)升任司農丞知贛州。次年,提點廣東刑獄,發現所屬官員多不履行職責,有拘押數年的案犯,都未理清曲直。於是制訂辦案規約,責令所屬官員限期執行,僅8個月,就處理瞭200多個案犯。移任江西提點刑獄,為贛民作主,嚴辦違法的鹽販。   淳佑五年(1245年),轉任常州知州,議重修《毗陵志》,開始編輯洗冤錄資料。任滿,轉任廣西提點刑獄,巡行各部,雪冤禁暴,雖偏僻惡溺處所,亦必親往視察。宋慈廉政愛民,執法嚴明。尤其是”於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淳佑七年(1247年),任直秘閣、湖南提點刑獄使。是年冬,撰成《洗冤集錄》。  南宋淳佑八年(1248年),任寶謨閣直學士,奉命巡回四路,掌管刑獄。聽訟清明,決事果斷。翌年,升任煥章閣直學士、廣州知州與廣東經略安撫使。他忽患頭暈病,仍然參加祭孔典禮。從此委頓不起。同年三月初七逝世於廣州官寓,享年64歲。於次年七月十五日,歸葬建陽縣崇雒裡(今崇雒鄉)建陽宋氏祖居地昌茂村。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