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帝王

鮮為人知的搞笑帝王:前涼君主為玩樂找含義

  搞笑,是指有意或無意做出一些舉動或者發表一些可笑的言論來,客觀上引人發笑。古代的帝王中,也不乏搞笑者。   十六國時期前涼的末代皇帝張天錫就是這樣一位搞笑高手。前涼領土大致包括今天甘肅、寧夏西部地區、新疆東部地區及青海的一部分,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市)。當時是歷史上的民族大分裂時期,多國並存,強敵虎視。盡管前涼的綜合國力還不錯,但畢竟是個小國,還是惹不起東晉、前秦這樣的大國。張天錫非常聰明,登基不久,他就先後遣使臣奉表至東晉與前秦,表示願意稱臣,於是兩國都封冊瞭他。   外交工作到位後,張天錫遂以為天下太平無事,於是高枕無憂地做著自己的小國皇帝。外患既除,國內的那點事很好搞定,他才懶得去管呢。整日呆在後宮,不理朝政,聲犬色馬,荒淫無度。   《晉書》(房玄齡等著)記載:天錫數宴園池,政事頗廢。蕩難將軍、校書祭酒索商上疏極諫,天錫答曰:“吾非好行,行有得也。觀朝榮,則敬才秀之士;玩芝蘭,則愛德行之臣;睹松竹,則思貞操之賢;臨清流,則貴廉潔之行;覽蔓草,則賤貪穢之吏;逢飚風,則惡兇狡之徒。若引而申之,觸類而長之,庶無遺漏矣。”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張天錫常常在花園裡遊池邊大擺豪宴,縱情聲色。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就勸說他少事遊樂,多理朝政。他回答說:“你們以為我喜好玩樂嗎?其實你們不懂我的心啊!我不是單純地愛好玩樂,而是通過玩樂領悟到許多人生的哲理:我早晨看到花開,就敬重才華俊秀的高士;品玩著芝蘭,就愛慕德行高潔的大臣;目睹到松竹,就思念忠貞節操的賢才;面對著清流,就褒獎廉潔奉公的官員;但是我一看到蔓草,就鄙薄貪婪污穢的惡吏;迎著疾風,就痛恨兇狠狡詐的奸徒。如果你們能將我的玩樂引申出去,觸類旁通,那麼做人就近乎完美瞭,在為人的操守上也基本沒有遺漏的瞭。”   張天錫真是位天才,超級能扯,居然能為自己沉湎玩樂編出這麼一大套冠冕堂皇的理由來!

揭秘:一代驕後李鳳娘為何會與宋朝四代帝王結怨

  看到這個題目,有讀者可能會納悶,李鳳娘真的這麼牛?跟四個皇帝結怨,她還想不想混瞭?納悶得好!一般來說,在皇權至上的年代裡,跟帝王結怨,無異於自尋絕路。但時移勢易,歷史有的時候還真不愛跟你講“一般”,時不時蹦出個“特殊”來,叫你雲裡霧裡的找不著北。南宋光宗皇後李鳳娘,就是一個讓你找不著北的女人。  個人簡介如下:李鳳娘,安陽人,1144年生,父親李道,官居慶遠軍節度使。其姿色艷麗,面相大貴,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其面相,驚曰:“此女當母儀天下。”遂起名“鳳娘”。1189年被立為光宗趙惇的皇後,幹道四年生兒子趙擴,1200年病死。  從這個簡歷裡看出門道來沒有?趙炎看出幾條來瞭。一,她是宋高宗的孫媳婦,宋孝宗的兒媳婦,宋光宗的老婆,宋寧宗的老媽,這有點像廢話;二,她活瞭56歲,是病死的,不是因為跟皇帝結怨而被殺;三,她的成長環境有迷信做基礎,性格養成嬌寵蠻橫,有恃無恐,不怕得罪皇帝;四,如果說她跟祖公公、公公,甚至和老公結怨,都可以理解,咋還跟兒子結怨呢?母子自己能有啥怨恨?我們就來仔細說說他們是如何結怨,又是如何自保的。  長舌如槍,欺高宗廉頗老矣。  按照古代的婚姻規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子女婚配的兩個主要原則,也就是說,趙惇和李鳳娘結婚,必須孝宗點頭,再加上媒婆牽線搭橋,就可以瞭。可當時高宗還沒死呢,於是乎,爺爺插手,這兩原則就成狗屁瞭。  紹興末年,那個會相面的皇甫坦受到高宗的召見,鼎力舉薦李鳳娘,說:“臣為陛下做媒來瞭,為陛下尋得個孫媳婦。”接著把李鳳娘出生時的故事說得天花亂墜,高宗聽信其言,遂聘為恭王趙惇之妃。道士當媒妁,爺爺來拍板,一段不倫不類的包辦婚姻,就這樣走上歷史舞臺。那麼,孝宗同意不同意呢?根據史料顯示,他不同意,但沒得辦法阻止,因為高宗對他有禪位之恩、養育之情,他不能也不敢背負一個忤逆的罵名。   在做恭王妃期間,李鳳娘尚能安分守己。恭王被立為太子後,李鳳娘開始暴露出驕橫蠻悍、無事生非的本性。她不斷在高宗、孝宗、太子三宮之間搬弄是非,到高宗那裡埋怨孝宗為太子選的左右侍臣不好,在孝宗面前又訴說太子的長短。  看到李鳳娘居然是這樣的長舌婦,高宗開始後悔瞭,在與吳皇後的談話中,他認為自己受瞭皇甫坦的蒙騙而撮合瞭這門親事,當初實在是應該聽聽兒子的意見的。高宗廉頗老矣,吃不瞭幾碗飯瞭,當年一怒之下殺妃子的“英雄氣概”早被黑白無常給吸納得差不多瞭,就憑這,李鳳娘也不怕他瞭。  慢侮公婆,欺孝宗秉性仁厚。  常說婆媳關系不好相處,在宋孝宗傢裡,翁媳關系也頗為緊張,雙方的矛盾到最後基本表面化瞭。  本來孝宗對兒子的這門親事就不看好,再加上李鳳娘又無後妃之德,所以,孝宗屢屢訓斥她:“你應該學太上皇後(吳皇後)的賢德,若再插手太子事務,朕寧可廢掉你!”孝宗的嚇唬沒有起到震懾作用,反而在李鳳娘心中播下瞭怨恨的種子。  等到孝宗禪位,光宗登上大寶,李鳳娘做瞭皇後,越發肆無忌憚,這種嚇唬就更加無效。  一次傢庭聚會,婆婆謝氏好言規勸李鳳娘註意禮儀,她竟惱羞成怒:“我是官傢的結發夫妻!”言外之意是譏諷謝氏由嬪妃冊為中宮,在場的孝宗聞此勃然大怒,打算動真格的廢瞭她,就招來大臣史浩商量,但史浩不同意,他認為光宗初立,此舉會引起天下議論,不利於政局穩定,執意不從,廢後之事隻得作罷。孝宗廢後的警告對李氏來說,時時如芒刺在背,矛盾開始激化。  為瞭保住鳳冠,她想到兩招,一是必須牢牢控制住丈夫光宗,使其疏遠孝宗,一是讓自己的兒子盡快當上太子。  不讓丈夫跟人傢老子見面,這怎麼行?而且光宗還有病。孝宗不幹瞭,就親自過來看兒子,發現兒子滿口囈語,不省人事,不禁又急又氣,再次厲聲訓斥李鳳娘:“你不好好照顧皇帝,以致他病成這樣。萬一皇帝有何不測,我就滅瞭你李傢!”  李鳳娘不怕孝宗的嚇唬,是因為她洞悉瞭孝宗的性格特點,精明強幹的外表裡,藏著一顆仁孝寬厚的心,嚇唬歸嚇唬,他最終不會狠下心來。在不久以後的一次宴會上,她當面向孝宗提出立兒子嘉王為儲,孝宗沉吟不決,她竟然責問道:“我是你趙傢正式聘來的,嘉王是我親生的,為什麼不能立為太子?”孝宗大怒,卻拿她沒辦法,隻好拂袖離席。  血色控制,欺光宗生性懦弱。  皇帝怕老婆,歷史上有嗎?許多人總認為唐高宗算一個,其實不對,李治並不怕武則天,而是愛其賢能,揚其才幹而已,跟怕沒關系。真正對老婆感到恐懼的皇帝,大概隻有光宗一個。普通人怕老婆,可能還有幾分愛意在裡面,宋光宗則完全沒有。  一次,光宗洗手時見端著洗臉盆的宮女雙手細白,就色迷迷地盯著看,不料被李鳳娘瞧在眼裡。幾天後,她派人送來一具食盒,光宗打開一看,裡面裝的竟是上次那個端盆宮女的雙手。相關閱讀推薦:慈懿皇後李鳳娘子女有哪些?宋光宗慈懿皇後李鳳娘簡介 悍後李鳳娘怎麼死的歷史上有名的悍後李鳳娘 南宋光宗趙惇慈懿皇後揭秘:南宋悍後李鳳娘為何砍下宮女雙手送皇帝?揭秘宋光宗皇後李鳳娘 彪悍跋扈欺凌三代皇帝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一個宮女因為手白而得到光宗的好感,李鳳娘尚且不能容忍,對於光宗寵愛的妃嬪,她更是必欲除之而後快。光宗還在東宮時,高宗曾賜給他一名侍姬黃氏,光宗即位後晉為貴妃,倍受光宗寵愛,李後自然妒火中燒,她趁光宗出宮祭祀之機,虐殺黃貴妃,然後派人告訴光宗說黃貴妃“暴死”。光宗明知是皇後下的毒手,但驚駭傷心之餘,除瞭哭泣,連質問皇後的勇氣都沒有。  面對如此強悍很辣的老婆,生性懦弱的光宗開始崩潰瞭,精神疾病徹底發作,病情時好時壞,無法正常處理朝政,這正中李鳳娘下懷。從紹熙三年開始,“政事多決於後”,大權旁落李鳳娘之手。  倒行逆施,寧宗苦惱母子情。  李鳳娘輔政時期,沒幹啥好事。她既無興趣也無能力參決朝廷大政,權力對她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為娘傢撈好處。她封娘傢三代為王,侄子孝友、孝純官拜節度使,一次歸謁傢廟就推恩親屬26人,172人授為使臣,下至李傢門客,都奏補得官。李氏傢廟也明目張膽地僭越規制,守護的衛兵居然比太廟還多。李鳳娘外戚恩蔭之濫,是南宋建立以來所沒有的。  這時,恰好孝宗病逝,在李鳳娘的阻撓下,光宗又不肯去為老子發喪,朝廷大臣實在看不過去瞭,趙汝愚、韓侂胄等人就請示高宗遺孀吳太皇太後,逼光宗退位,擁立嘉王趙擴登基,是為寧宗。這一逼宮舉動,讓寧宗很為難。一方是自己的父母,雖然父親有病,但親生母親在掌權,這樣做瞭,不是造父母的反嗎?一方則是公義所在,祖父喪事要辦,且太祖母也出面瞭,實在不能拒絕。他在喃喃自語“使不得”中,硬是被韓侂胄拖上皇位。  盡管是自己兒子當皇帝,盡管李鳳娘潑悍的不得瞭,但她輔政的日子也到頭瞭。在當時朝野讀書人的筆記裡,李鳳娘有著許多頭銜,如長舌婦、潑婦、悍婦、妒婦、毒婦等等,凡是形容婦女的貶義詞,都給瞭她。   寧宗皇帝為瞭全孝義,同時兼顧輿論,最後選擇減少探視次數、不作秋後算賬的辦法來平衡。李鳳娘還是有幾分自知之明的,她一反常態,開始對光宗好瞭,還在大內僻靜處找瞭間精室,獨自居住,閉門思過。當然,由於她平日裡作惡多端,獨居後並未能心安理得,反而受到瞭更大的精神折磨。  多行不義,晚年結局好淒涼。  慶元六年(1200),她在精室中染病,卻沒有人來關心照顧,為嘛?因為她平時待下人太兇,沒有人願意照顧她,也沒有人去通報寧宗。七月,這位昔日潑辣刁蠻而又工於心計的皇後孤寂地死去。  李鳳娘死後,宮人到中宮為其取禮服,管理鑰匙的人拒不開啟中宮殿門,結果禮服沒有取到,宮人們隻得用席子包裹屍體,準備抬回中宮治喪。半路上忽然有人大喊:“瘋皇來啦!”宮人們一向怕遇見瘋瘋癲癲的光宗,一聽到喊聲,便丟下屍體,急忙散去。過瞭很久,他們才知道不過是旁人故意喊叫的時候,再回去尋找李氏屍體,屍體已在七月驕陽的曝曬下散發出陣陣刺鼻的惡臭。治喪時,宮人們隻得雜置鮑魚,燃起數十餅蓮香,以掩蓋難聞的氣味。  一代驕後落得如此結局,無疑是其多行不義的結果。(趙炎)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八大熱愛旅遊的帝王們

  為瞭旅遊,古代帝王也是蠻拼的:修高速、挖運河、開寶馬、建酒店,都隻是芝麻大點事兒,有的連國都都遷瞭,性命都丟瞭,絕對是骨灰級的!  一、黃帝——軒轅     黃帝打敗蚩尤,天下太平,千百年難得一見的鳳凰、黃龍都來朝拜道賀。這可是祥瑞之兆,黃帝覺得沒什麼事瞭,計劃著自己的行程。他先去泰山給老天爺請瞭假,之後跑到崆峒山觀光,和大仙廣成子侃大山,回來時還去愚公傢門前的王屋山溜達瞭一圈。  二、周穆王——姬滿     周穆王既不喜歡做行政工作,也不喜歡美女,就是愛旅遊。地方官吏送給他八匹好馬,他找瞭個叫造父的人為他駕車,一路向西遊玩去瞭。到瞭昆侖山,西王母在瑤池為他舉辦歡迎會,可把他高興壞瞭。後來,國傢發生叛亂,周穆王才匆忙趕回去。  三、秦始皇——嬴政     統一中國後,秦始皇將餘下的生命都用來旅遊瞭。為瞭方便出行,秦始皇掀起瞭中國修建高速的第一次高潮。11年中,秦始皇共出遊5次,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還在山東、浙江、河北等地留下瞭題詞。最後一次,秦始皇死在瞭旅途中,回到京城咸陽屍體早都臭瞭。  四、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有妄想癥——長生不老,為此他到處旅遊求訪仙人。他到過泰山、恒山、嵩山、碣石山、天柱山、崆峒山,並且以八遊泰山創下瞭古代帝王泰山封禪的最高紀錄。除瞭名山,漢武帝還曾渡黃河,過長江,遊鄱陽湖,眺望渤海。  五、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對旅遊的熱愛程度和秦始皇有一拼,他不僅開鑿瞭著名的大運河,還修建瞭40多座五星級酒店。隋煬帝每次去揚州遊玩,隨從人員數十萬,船隊綿延數百裡,兩側騎兵開道,比現在的領導人牛多瞭。後來,北方叛亂,隋煬帝索性就留在揚州瞭。  六、明武宗——朱厚照

隋文帝楊堅: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中國古代帝王

  我國歷史上不缺少有作為的皇帝,“千古一帝”也有幾位,但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最大的皇帝是誰呢?唐太宗?非也!成吉思汗?!非也。……他是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使中國成為盛世之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之一,被尊為“聖人可汗”。  他為什麼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呢?  一: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瞭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谷倉儲存食糧。  二:統一中國。  隋文帝楊堅的統一比秦始皇更厲害。秦始皇隻是統一華夏民族,而隋文帝楊堅的統一是中國的第一次多民族統一。   三:確立三省六部制  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瞭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瞭中央集權。  四:開創瞭科舉考試制度  開創瞭科舉考試制度。文帝統一全國後,為瞭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影響瞭文帝之後中國的一千三百多年的封建考試制度,直到清朝滅亡為止。  當時的考卷隻寫自己的名字,也不做任何的傢族統計,隻要你報名,誰都不知道你老子爹是誰,因為不統計這些東西,也不允許統計。這樣一來門閥子弟就很難接班做官瞭。這樣的考試方式是很公平的。甚至比現在的一些考試都公平公正。  隋文帝還是現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考試制度的開山鼻祖,開卷考試,不重門第。同樣,這一點也是隋朝迅速滅亡的一個原因,得罪瞭所有的貴族。  隋文帝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功績基本上就是這些,還有一些其他的就不一一列舉瞭!相關閱讀推薦:隋文帝楊堅影響千古的改革:使隋朝積累驚人財富唐代獨孤皇後性格奇妒:趁隋文帝上朝殺害其寵妃中國歷史上第二偉大的皇帝:隋文帝的歷史貢獻隋文帝立儲疑雲:楊廣是否真的好於原太子楊勇?建隋大業:隋文帝楊堅如何改朝換代成為皇帝的?

中國歷史上最矛盾的帝王:隋煬帝楊廣難言昏君

  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堅次子,母文獻獨孤皇後。楊廣,漢族。少敏慧,好學善詩文,儀容俊美。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六年,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閏八月之後,進位雍州牧、內史令(就是宰相)。八年冬,任行軍元帥統兵伐陳。滅陳後,封太尉。開皇二十年(600年),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文帝病逝於仁壽宮大寶殿,太子廣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業,拉開瞭其波瀾壯闊而又毀譽難定的一生。  西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隋軍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陳國雖不是什麼大國,也絕對不弱。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瞭人民廣泛的贊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並平定瞭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傢大室全部叛變“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楊廣學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親近江南學子,重用其中的學者來整理典籍。他親自實地在江南花瞭十年來攏絡人心,緩和瞭南方的怨恨和懷疑,在軍事占領後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礙南人成為忠於隋室臣民的許多政治和文化隔閡。自此南北朝之後和北方隔離多年的江南才始歸順中央,更使得之後唐朝在南方的統治得以順利進行。  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 的。《隋書》贊曰:”楊廣,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20歲的楊廣完成瞭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瞭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瞭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瞭和平、強盛的時代。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完成瞭“修建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發西域”“分裂突厥”、“開創科舉”等。他所做的這些事情為中國的發展奠定瞭偉大的基礎。   隋煬帝營建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瀍河、洛水縱貫其間,分外郭城、宮城、皇堀、東城、含嘉倉城、園壁城和耀儀堀,規模宏大,佈局有序。宮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獨特的佈局和整齊的劃一裡見方的裡坊佈局建制而在中國都城建設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隋煬帝修建洛陽城,具有統治國傢的戰略考慮。到五代、北宋時仍在使用,曾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促進瞭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瞭促進作用。大運河不僅加強瞭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瞭有力的加強。隋煬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瞭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隻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隻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瞭。隋朝大運河比長城對中國的歷史作用還要大。  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鬥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絕不是遊山玩水,個人玩樂的。因為西部自古大漠邊關、自然條件環境惡劣,隋煬帝還曾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此峽谷海拔三千多米,終年溫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凍死大半,隨行官員也大都失散。隋煬帝也狼狽不堪,在路上吃盡苦頭。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瞭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隻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瞭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瞭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瞭盛大的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隋煬帝此次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我國威、暢通絲路。隋煬帝為瞭開發經營西域,還是派兵做瞭一些統一工作。如打敗瞭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瞭和西域的暢通。隋臣裴矩出使突厥,分裂瞭當時還是統一的突厥,為唐朝對突厥的戰爭取得勝利奠定瞭基礎。  隋煬帝派將領打敗瞭契丹,滅瞭吐谷渾,開發瞭臺灣,三征高麗,使高麗臣服,開疆擴土幾千裡。這樣的功勛古來帝王中都是少有的。  隋煬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瞭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隻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隻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瞭。隋朝大運河比長城對中國的歷史作用還要大。  隋煬帝開創的科舉制度一直為後世所用。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間,共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為教育的發展做出瞭巨大貢獻。科舉制的創立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沖破世傢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門閥的作用;擴大瞭官吏的來源,為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參政提供瞭機會,“大者登臺閣,小者任郡縣”;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提高瞭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世族手裡集中到中央政府手裡,大大加強瞭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因此,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隋煬帝楊廣既被視為典型的亡國昏君,在一大團歪曲的歷史記載和傳奇性道聽途說之下,今人即想窺測此人的真實性格,至多也隻能瞥見其一二。”但是他所建立的功業是不朽的,大運河、科舉制度無不影響深遠,造福於中華。  後世人對他的一生給出瞭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禍在當代,功在千秋”。相關閱讀推薦:隋文帝立儲疑雲:楊廣是否真的好於原太子楊勇?歷史的詭異:楊廣和李世民兩代君王的屬性分析隋煬帝功與過:李世民強加哪四個亡國罪狀給楊廣從一代英主到亡國之君:如何評價隋煬帝楊廣功過歷史上楊廣的真實皇子生涯:隋朝第一模范皇子

解密:開創封建時代最多第一的偉大帝王是誰?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裡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傢、卓越的戰略傢和指揮傢。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傢,為人豁達大度, 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 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占沛縣等地,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爾朱英娥:侍奉過三位帝王 出傢後遭繼子殺害

  受封建倫理“從一而終”的影響,一般女性出嫁後,不管夫妻有無感情,都不敢提出離婚;即使丈夫去世,寧可守寡終身,也不能隨意再嫁。  然而,在王朝動蕩不安的時候,一些貴為後妃的女性,因為夫君被攆下臺或者遭到殺害後,為瞭生存,也迫於權臣和父兄的壓力,再嫁給普通男人為妻。  這種身份由普通到顯赫,再由高貴到低賤的後妃,在經歷瞭大起大落的折騰打擊後,又淪落為別人的妻子,其內心的屈辱痛苦,隻有親歷者方能體驗得出。  北魏孝武帝元修的皇後和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皇後高氏姐妹,北齊後主高緯的皇後斛律氏,都是這方面的例子。  高氏姐妹都是父親高歡為瞭控制皇帝,先嫁給皇帝為後,皇帝被殺後又做主再嫁他人的。北魏權臣高歡的孫子、北齊後主高緯的皇後斛律氏和妃子馮小憐,則是隨著北齊的滅亡,老大嫁作他人婦。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註: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漢化鮮卑人,小字彌羅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滅北齊時,對亡國的後妃肆意侮辱,同樣的悲劇,在他孫子、靜帝宇文衍的身上重演。宇文衍的皇後司馬令姬,在北周覆滅時,也再嫁他人。至於清太宗皇太極孝莊文皇後[註: 孝莊文皇後(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佈木佈泰,亦作本佈泰。生於明萬歷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亦孝端文皇後的侄女。]的再嫁小叔子多爾袞,則是維護兒子皇權的需要,做母親的無奈選擇。這種婚嫁,豈有幸福可言?  王朝更替,後妃的災難往往隨夫君一起降臨。覆巢之下,少有完卵。後妃群體中,有一種十分少見的現象,即面對改朝換代,少數後妃躲過瞭殺戮,得以茍延殘喘,而最終被取代她們王朝的新帝王所納,再次成為新的後妃。西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後羊獻容,出身官僚世傢,在惡貫滿盈的賈南風被廢除後位不久,立為皇後。司馬衷昏庸無能,少有主見,是有名的白癡皇帝,在別人的慫恿下,曾先後四次廢立羊獻容後位。命運坎坷的羊獻容在惠帝死後,被十六國之一的前趙末帝劉曜納為皇後。  如果說羊獻容一身兩帝的經歷十分罕見,那麼北魏孝明帝元詡的妃子爾朱英娥,一生竟做瞭三位帝王的妻子,則是絕無僅有。爾朱英娥出生於部落酋長之傢,祖父爾朱新興在孝明帝和孝莊帝時地位顯赫,父親爾朱榮更是權傾天下。胡太後毒死元詡後,作為元詡妃子的爾朱英娥出傢為尼。爾朱榮以討伐胡太後為名,發兵將胡太後和剛繼位的幼主元釗投入黃河淹死。相關閱讀推薦:北魏的傳奇傢族:楊播傢族二十年走出數十位公卿北魏朝堂有點亂:盤點北魏那些死於非命的皇帝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皇後胡氏:臨朝聽政丟掉性命北魏文明太後馮氏:穩定政權 垂簾聽政二十餘年 最窩囊的傀儡皇帝北魏孝靜帝:被高湛污蔑為謀反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爾朱榮一直覬覦皇位,但擔心眾人不服,隻好立元子攸為帝。為控制元子攸,爾朱榮讓女兒還俗,並逼迫元子攸立爾朱英娥為後。北魏被東魏和西魏取代後,控制東魏的高歡將爾朱英娥納為太妃。高歡雖未曾稱帝,但死後卻被北齊的建立者、兒子高洋追封為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洋稱帝,淫盡後宮,面對已出傢為尼的爾朱英娥,欲火中燒,想霸為己有,遭到拒絕後,遂親手將父親的太妃殺死。真是一身侍三帝,結局更可哀。  強迫活人為死人殉葬,是起源於奴隸社會的一種最慘無人道的喪葬制度。秦始皇死後,二世胡亥命後宮未生育的女子約萬人從死。《漢書》載:“武帝時,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充後宮,及棄天下,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兩漢、六朝、隋唐、宋遼金等朝,相繼以後宮活人為專制帝王殉葬,至元代達到高潮。成吉思汗[註:

何苦身處帝王傢:劉備賜死義子劉封是誰的主意?

  劉封(?—220年),東漢末年長沙(治今湖南湘陰)人  劉封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義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雲、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功,而後又統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  但是後來關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起兵相助,劉封不從。而後又侵凌孟達,迫其降魏。孟達與魏徐晃共襲劉封,並勸劉封投降,劉封不降,又遭部下叛變,敗歸成都。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劉封自裁,劉備深表痛惜。  劉封,原名寇封。如果不是遇到劉備,憑劉封的能力,在亂世之中,或許會早夭,更或許會在三大黑社會幫派中混到一個中小頭目當當,安穩渡過一生。  或許,在劉備收劉封當螟蛉之子時,劉封根本沒有想過,劉大耳有朝一日會披上龍袍,而自己會成為帝王傢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如果,劉封知道劉大耳最後會稱王稱帝,他還會認劉備為義父嗎?可能未必瞭,內心更願意認劉備為主公吧。   這一點上,不得不說,關二哥的眼光更為毒辣一些,或者說關二哥的野心更大和更瞭解劉大耳的野心。  當初,劉大耳收下劉封為義子之時,關二哥就曾說過,說劉大耳你又不是不能生兒子,何必收個義子,對以後不好。  一針見血啊。多一個義子,你以後怎麼分傢?萬一你當上皇帝,義子怎麼處理?你能確保義子沒有異心?  有人說劉封就是因為關二哥這些話才對關二哥見死不救的。其實不然。  劉大耳取得黑會社大權之後,劉封被發配到上庸,遠離瞭成都的政治中心,這對阿鬥、劉封、劉大耳等人都有好處,所以劉封也乖乖的鎮守北疆。相信,劉封是寧可一輩子都不再回成都的瞭。可關二哥突然被人端瞭窩,向劉封求救,此時,該當如何?  按照劉封當時的位置來說,應該如是想:  一,關二哥是劉大耳的結拜兄弟,天下皆知。其時蜀幫勢力如日中天,諒吳幫最多也就想取回荊州,還不至於敢冒劉大耳之怒害關二哥性命(其時後來吳幫確實是有點擔心),而那時荊州以全盤淪陷,東吳基本目的已達到。  二,關二哥之勇武,天下聞名。百萬軍中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諒小小東吳的蝦兵蟹將擋不住關二哥。  三,上庸屬邊疆要塞,萬一東吳和魏幫聯手,胃口突然大增,出兵相救有潛在危險。  四,劉封孟達武力非超群之人,計謀也一般,關二哥吃瞭大虧,料二人去也無多大效應。  五,最最重要的一點,劉封一直是蜀幫政治集團心中的一根刺,如果為瞭蜀幫的百年大計,此人是必須要除去的,帝王之傢就是如此黑暗。而劉邦一直是跟班身份,沒有犯錯機會。如果劉封去救關二哥,救出還好,救不出就大條瞭。難不保上層借機殺人,除瞭禍根。  如此算來,這樣救與不救關二哥,效果基本一樣,那就是,如果關二哥能逃出來就一定能自己逃出來;逃不出來,劉封去瞭也就是多搭上一個劉大耳的兒子而已。劉封不去,可以借鎮守邊關不能遠行為借口,這樣雖然無功,算來也無大過。以後想出相入將是不可能瞭,但當個小小富傢翁還是應該沒問題的。  可惜的是,劉封沒有認識到他所處的位置。  他不是在一幫的傢庭裡,他在帝王之傢裡,哪怕他隻是個螟蛉。他不是處在和平年代,而是處在一個政權隨時可以更替的亂世,哪怕他沒有雄心。  這就是劉封的可悲,如果在和平年代,他可以安安穩穩當個王爺。如果是在普通傢庭,他可以奮進拼搏出個將軍。在一個亂世,在一個帝王傢,他就必須淪為一個犧牲品,必須死。相關閱讀推薦:揭秘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給劉備出過哪五個餿主意?解密三國:劉備駕崩後,曹丕和孫權有什麼反應?三國屈死的劉封:一個“贗品兒子”的悲劇人生劉備賜死幹兒子劉封是誰的主意?劉封怎麼死的細說:三國史上蜀漢王劉備義子劉封的姓名之謎

健康的傢庭造就瞭完美的帝王:揭秘漢明帝劉莊

  唐代羅隱詩曰:  遁跡知安住,沾襟欲奈何。  朝廷猶禮樂,郡邑忍幹戈。  華馬憑誰問,胡塵自此多。  因思漢明帝,中夜憶廉頗。  這首詩中所提到的就是東漢明帝劉莊, 漢明帝(28年-75年9月5日)劉莊,字子麗,廟號顯宗,東漢第二位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母為陰麗華。在位十九年,死時四十八歲。明帝之世,吏治非常清明,境內安定。加以多次下詔招撫流民,以郡國公田賜貧人、貸種食,並興修水利。因此,史書記載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明帝以及隨後的章帝在位期間,史稱“明章之治”。  劉莊是一個少有的清明的皇帝。據史書記載,在漢明帝的統治下,東漢吏治清明,境內安定。光武帝末年,全國載於戶籍的人口僅為2100多萬,而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人口激增至3400多萬。從他的身上,我們再一次看到瞭,一個人格健全的帝王,對於一個封建國傢的重要性。  一個健康的封建國傢背後,一定有一個健康的國君,而一個健康的國君背後,是一個健康的帝王傢庭。劉莊的父親是中國歷代皇帝中出類拔萃的頂峰人物東漢光武帝劉秀,劉莊的母親就是劉秀從青年時代一生摯愛的陰麗華。早在劉秀沒當皇帝、還是一介草民的時候,他曾經有兩大人生目標:“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兩人的婚姻生活雖然一波三折,卻因為一生相愛而終成正果。漢明帝永平七年光烈皇後陰麗華病逝與漢光武合葬在瞭原陵。美滿的愛情婚姻在帝王中是不多見的,劉莊幸運的遇到瞭中國歷史上最恩愛和睦的一對父母。劉秀和陰麗華的性格也是帝王夫妻不多見的溫柔仁愛。  陰麗華是典型的賢妻良母,歷朝後宮最樸素也最智慧的女子之一。《後漢書 · 皇後紀 · 光烈陰皇後》載:“陰後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就是說皇後謙恭儉讓,不喜言笑,性格非常的仁孝、慈愛。

大漢朝漢高祖劉邦祭孔子:一場封建帝王的文化秀

  劉邦是歷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的帝王,正因為如此,被後世之人稱頌。但劉邦真的是想祭祀孔子嗎?其實不然,他才沒那個心,祭祀孔子隻是出於文化的改革而已。劉邦從起事之初就看不起儒生,認為儒生沒用。是張良改變瞭他的看法,他想不到刺殺秦始皇的人竟然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所以之後也起用瞭大批的儒生。最終得天下,但他骨子裡還是看不起儒生的。他始終認為馬上得天下,自然也能馬上治天下。《詩》、《書》等都沒用。陸賈說:“馬上得到天下,能馬上治天下嗎?”這句話提醒瞭劉邦,於是劉邦命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資借鑒。  後來劉邦建立規模宏大的“國傢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等。“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規摹弘遠矣。”劉邦采取的寬松無為的政策,不僅安撫瞭人民、凝聚瞭中華,也促成瞭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劉邦不僅僅統一瞭中國,還把當時已經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這一切靠的都是文化。儒生在這裡顯得尤為重要。一個有所作為的皇帝即便是內心反感,但能讓國傢昌盛的事,他一定會去做,所以劉邦決定來一場文化秀,儒傢的代表人物孔子成為瞭他的目標。  前195年十二月劉邦在回京師長安的路上,專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禮儀祭孔,自此劉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親臨孔廟祭孔的君主,開瞭帝王祭孔的先例。另一方面也說明瞭統治者掌握政權後,儒學的價值在社會的變革中得以充分體現。這場文化秀起到瞭很好的效果:   第一:獲得儒生的認同,天下儒生都一心歸附於他。  第二:改變瞭形象,劉邦的形象一直不好,粗魯、大大咧咧等等,這一拜孔子,劉邦的檔次瞬間提升瞭好幾檔。  第三:文武並治,一個國傢隻有武功不行,還要有文治,所以祭孔子能讓天下飽學之士信服。  第四:獨尊儒術,使儒傢思想成為禁錮百姓的工具,以達到封建王權的目的。  劉邦不愧為一個好皇帝,他與其他人的區別就是知錯能改,哪怕自己是皇帝,也要改。即便內心反感,也要忍。反正他又不用天天對著儒生。劉邦的這場文化秀做的好。相關閱讀推薦:漢朝禮法論:漢惠帝為何會踩在老爹劉邦頭上?劉邦的名字是誰起的?劉邦名字的由來劉邦殺掉那麼多開國功臣 為何獨獨對蕭何最放心 !張良為何能躲過劉邦發動的“剪除功臣”運動?揭秘:蕭何貪污漢高祖劉邦為何不怒反而很高興?劉邦和項羽起兵反秦 為什麼身邊重臣大多是鄰裡街坊

揭秘:誰是古代歷史上陪葬女人最多的帝王?

  據文獻記載推測,中國歷史上殉葬美女最多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的後宮是古代帝王中人數最為壯觀的,他在滅瞭六國後,將六國後宮裡的美女,也一並“接收”瞭。秦始皇後宮內可謂是真正的“美女如雲”,因為美女太多,住的地方都沒有,秦始皇還專門為這些美女建造瞭一兩百裡相連的華麗宮室,給她們居住,供自己戲樂。秦始皇一死,這些女人慘瞭。秦二世說,“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意思是,秦始皇後宮沒有生育過的嬪妃,不宜放他們出去”。這些女人最後沒有人能再活著,統統被處決殉葬。秦二世在為其老子處理後事時,是如何處決秦始皇生前眾多嬪妃的?這在史書上沒有交代,成瞭一個歷史謎團。到底有多少漂亮的女人殉葬瞭秦始皇?《史記》上也沒有確數,司馬遷用春秋筆法,以“死者甚觽”一帶而過。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死的人很多,數量巨大。近年來考古學傢對帝陵陵寢小型墓園為期五年的考古發掘結果也再次印證瞭這一點。  經過40年的勘探和發掘,目前秦始皇帝陵共發現陪葬坑188座,絕大部分並未進行發掘,兵馬俑一二三號坑是發掘較深入的幾個,但也還有大量工作沒有完成。墓坑數量最為集中的區域就是陵寢內城的小型墓園,被稱為“秦始皇陵的輔葬遺存”。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99座小墓,考古人員發掘瞭10座,種種細節不僅顯示出死者殉葬的慘狀,也印證瞭史料上關於後宮為始皇陪葬的記載和秦始皇一人獨尊等級森嚴的觀念。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張衛星介紹,在墓道填土裡發現瞭不同數量的亂葬人骨,應該和年輕女性有關系,且殘缺不全,說明陪葬者是在別的地方被處死,然後簡單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裡,而不是墓室裡,從葬行為殘酷、血腥。   相關閱讀推薦:手握三十萬大軍 秦始皇長子扶蘇為何不奪位?歷史解密:秦始皇兒子們的下場以及後世之孫解密:秦始皇為何要放棄北伐匈奴而修建長城?秦史解密: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背後真正動機?跨越歷史的大比拼:秦朝秦始皇大戰隋朝隋文帝歷史上孟薑女哭長城的真相?竟然是後人栽贓秦始皇!

中國歷史上的千古謎案:七位帝王竟然神秘失蹤

  古代帝王,包括因種種原因被廢黜而下臺的帝王,其生平起居,史書一般都有詳盡的記載。然而盤點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史,卻發現有7位帝王被廢黜後竟生死不明,好似人間蒸發,給史書留下一片空白,也給後人留下一團迷霧。  1、劉賀:當瞭27天皇帝,因荒淫無度被趕下臺。  公元前74年,22歲的漢王朝第六任帝王昭帝劉弗陵,因死時沒有兒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劉賀幸運地被權傾朝野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扶上瞭漢王朝的帝王寶座。劉賀是個典型的浪蕩公子、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劉賀:當瞭27天皇帝,因荒淫無度被趕下臺,即位後他不理朝政,終日和寵妃飲酒作樂,更荒唐的是,劉賀竟召先皇宮女淫亂。大臣的勸諫,他根本聽不進去。霍光和大司農田延年商議後,稟報太後,決定廢黜劉賀皇帝。  不久,霍光召集丞相、禦史、將軍、列侯等朝廷大官至宮中,共商廢黜皇帝劉賀之事,群臣同意瞭霍光的意見。霍光又將此事告知皇太後,皇太後聽後勉強同意,等到召見劉賀時就佈置禁兵把守宮中。待皇太後責問劉賀之時,霍光等出班奏本,指陳他即位以來僅27天,就做下瞭1127件荒唐事,皇太後當即表示同意劉賀“當廢”。霍光隨即上前解其玉璽,扶劉賀下殿。劉賀離開瞭尚未坐熱的帝位,被押送到始封地昌邑,從此便再也沒有消息。  2、曹芳:自身不爭氣,被司馬傢族趕下臺。  曹魏王朝的第三任帝王曹芳,是魏明帝曹叡的養子。公元239年,曹叡病死後,年方8歲的曹芳登上瞭魏國的帝位。曹芳即位後,由曹操的侄孫、大將軍曹爽和太傅司馬懿輔政,不過曹爽被司馬懿所殺,魏國的軍政大權也落入司馬懿之手。令人遺憾的是,曹芳也是一個太不爭氣的帝王,成人後沉溺於酒色中不能自拔。曹芳越是昏愚,司馬氏父子越是專橫。公元251年司馬懿死後,正時快20歲的皇帝曹芳,對司馬兄弟的專橫日益不滿,左右臣僚勸曹芳誅殺司馬昭,以解除司馬兄弟對朝廷的威脅。詔書都寫好瞭,可曹芳畏懼司馬兄弟的勢力,不敢下詔。事後司馬兄弟得知瞭這一情況,就合謀廢黜曹芳。司馬師假借皇太後令召集群臣,商議廢黜皇帝曹芳。眾臣懾於司馬傢族的勢力,不敢有異議。司馬師又派皇太後叔父郭芝去告知太後,當時太後正和曹芳對坐。  郭芝直截瞭當將司馬師欲廢曹芳的事告知瞭太後和曹芳,曹芳惶恐不已,太後也很不高興。太後要求見司馬兄弟,然而郭芝不答應,隻要求曹芳快點交出璽綬。曹芳迫於司馬師的威勢,遣人取來瞭璽綬。司馬師得到皇帝璽綬後,又遣使者授予曹芳齊王印綬,讓其移居宮外。曹芳此後再也沒有瞭消息。   3、元曄:做瞭5個月皇帝,從此生死不明。  公元530年,北魏王朝在野心傢爾朱榮等人的折騰下,已經到瞭崩潰的邊緣。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北魏大權旁落爾朱氏手中,於是詐稱皇太子出生,召爾朱榮入朝。爾朱榮入宮落座後,見少卿魯安、典禦李侃希等抽刀從東側門闖入,當即起身直奔禦座。孝莊帝橫刀膝下,親手殺死瞭爾朱榮。爾朱榮死後,他的侄兒汾州刺史爾朱兆為瞭替死去的叔父報仇,發兵攻入京師洛陽,俘掠瞭元子攸。後來長廣王元曄,被爾朱兆擁立登上瞭帝位。元曄即位後,即封爾朱兆為大將軍,並進爵為王。這樣北魏的大權仍為爾朱氏把持。爾朱兆自以為擁立有功,不僅殺死皇子,污辱嬪妃,還大殺宗室成員和朝廷其他官員。  後來爾朱兆滿載著掠奪的財物到瞭晉陽時,又留下叔父爾朱世隆牽制元曄。爾朱世隆也是一個心腸毒辣的野心傢,留守洛陽不久,就密謀趁元曄母親衛氏出行之際,遣數十人在街巷中將其殺死。公元531年,一直覬覦北魏王朝大權的爾朱世隆以長廣王與孝莊帝關系疏遠且無威望為由,欲廢黜長廣王另立親近。時逢元曄出行郊山,爾朱世隆擅作禪文,硬是逼迫元曄禪位於曾裝聾扮啞達8年之久的廣陵王元恭,元曄被迫交出帝位後,被降為東海王。做瞭5個月帝王的元曄,從此以後也生死不明。  4、孫亮:奪權的消息傳到敵人耳中,不戰而敗。  孫亮是吳王朝的第二任帝王,早在父親孫權在位時,就因母貴而被立為太子。公元252年,孫權病終,年僅9歲的孫亮在大將軍諸葛恪等人的扶持下,登上瞭帝位。諸葛恪大權在握,發兵20多萬攻打魏城淮南,數月餘後以失敗告終。孫亮的堂侄、侍中孫峻乘機在孫亮面前誣告諸葛恪圖謀政變,將諸葛恪一傢全部誅殺。諸葛恪被誣殺後,吳王朝的大權又落到瞭孫峻和其堂弟、時任大將軍的孫綝手中。不久孫峻因病暴死,這樣孫綝就獨攬軍政大權。一向倨傲的孫綝根本不買孫亮的賬。年齡雖小但頭腦比較清醒的孫亮與大將軍劉承、黃門侍郎錢紀密謀,決定誅殺孫綝,奪回大權。孫亮命皇後的兄弟全紀將此事通報給任衛將軍的皇後之父全尚,並再三告誡不可走漏消息,然而消息還是傳到瞭孫綝耳中。  孫綝得知後,立即發兵包圍瞭皇宮。皇帝孫亮聞訊,十分憤怒,帶箭執弓欲出,準備和孫綝拚個死活。侍中近臣、乳母等人怕孫亮敵不過孫綝,一起拖住他不讓出去。隨後,孫綝遣中書郎李崇奪瞭孫亮的皇帝璽綬,並強迫眾臣在他制造的孫亮罪過的佈告上簽名。後孫綝遣將軍孫耽將孫亮送回會稽,又派人將全尚在貶往零陵的途中殺死。16歲的孫亮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瞭下落。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誰是古代歷史上陪葬女人最多的帝王?大漢朝漢高祖劉邦祭孔子:一場封建帝王的文化秀夏朝皇帝列表及簡介:細說大夏王朝的17位帝王古代帝王的“廟號”和“謚號”是什麼意思?健康的傢庭造就瞭完美的帝王:揭秘漢明帝劉莊古代文化之避諱:古人取名字要避諱之前七代帝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5、阿速吉八:稀裡糊塗被推上帝位,在混戰中失蹤。  公元1328年,阿速吉八的父親、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病死後,阿速吉八理所當然成為帝位繼承者。然而,大權在握的僉書樞密院使燕鐵木兒,為保自己的功名富貴,卻決定擁立武宗海山之子、鎮守江陵的懷王圖帖睦爾為帝,他召集百官,當場宣佈:“立江陵懷王圖帖睦爾為帝,有敢不順者斬!”隨後燕鐵木兒與西安王入守內庭,分別派心腹到樞紐地段防守,派遣守衛軍長嚴把通往皇宮的街巷。萬無一失後,燕鐵木兒派人迎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不久圖帖睦爾便在大都稱帝。  留守上都的左丞相都爾蘇因不滿燕鐵木兒的所作所為,又立皇太子阿速吉八為皇帝。阿速吉八年方9歲,稀裡糊塗地當瞭帝王。這樣元王朝一時在大都和上都出現瞭兩個帝王。圖帖睦爾大為惱怒,命燕鐵木兒率兵攻打上都,最後上都一方戰敗。天順帝阿速吉八在這場混戰中也神秘失蹤。  6、李重茂:被太平公主扶上帝位又攆下臺。  公元710年6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後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後,太平公主與上官昭容又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後主持朝政大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李重茂即位,年僅16歲。依附韋太後的中書令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等人秘密上書韋太後說:“應該早些廢去殤帝,改朝換制,以便韋氏一統天下。並宜早些除掉圖謀不軌的太平公主,以掃清立國換制之路。”不料如此重要的機密,竟被與宗楚客關系密切的兵部侍郎崔日用獲知。  崔日用即派寶昌寺僧普潤秘密告知李旦之子、太平公主的侄兒李隆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合議後,發兵誅殺瞭韋太後、安樂公主以及親韋後的武延秀,中書令宗楚客等人。太平公主後又暗中密謀迎立曾被武則天廢黜的李旦復位。次日蒙在鼓中的李重茂照舊上朝,朝堂之上太平公主突然向大臣們宣佈說:“皇帝打算讓位於其叔父,眾臣同意嗎?”這時目瞪口呆的李重茂還不明白是咋回事!太平公主於是說道:“天下之心已歸順相王,這座位也不再屬於你瞭!”。下朝後皇帝李重茂被囚禁於內宅,李重茂的哥哥、任集州刺史的譙王李重福在一些原被貶出朝廷的官吏支持下,自立稱帝,同時封弟弟溫王為皇太弟。然而沒過幾天李重福即兵敗被殺。被姑姑太平公主等人扶上臺又攆下臺的李重茂,再也不知所終。  7、朱允炆:敵不過強勁對手,焚宮後消失。  600多年後,同樣的災難又降臨在明王朝第二任帝王、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上。朱允炆是繼太祖朱元璋之後登上帝位的。朱允炆即位時,已經20多歲,即位不久,針對“諸王擁兵自重”的現狀,他聽從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等人建議,決定削奪各地藩王的權力。建文帝考慮到燕王朱棣勢力強大,因而未對朱棣下手,他先廢周王,以此牽制燕王。不久又削除瞭湘王、齊王、代王、岷王4個親王的藩王爵位,並將他們廢為庶人。朱允炆的所作所為,當即引起瞭朱棣的警覺。就在朱允炆稱帝的第二年,朱棣以祖訓“如果朝廷內已無忠臣,而奸佞之輩滿朝,則親王可以訓兵待命,為天子清除掉周圍的奸臣”為由,舉兵發難。   朱棣曾在父皇在世時,就多次受命帶兵出塞征戰,故起兵僅一個月,就攻下瞭北平周圍許多重要的關口和州縣。建文帝和齊泰等人商議後,以朱棣謀反為由,發佈告示,要討伐燕王。但建文帝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將領,隻好派年已古稀的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北上討伐燕王朱棣,結果隻有13萬兵力的南軍被朱棣統領的北軍打得一敗塗地。消息傳到南京,建文帝和黃子澄商議對策後,又派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取代耿炳文。  李景隆調集各道兵馬,糾合耿炳文的餘眾,共計50萬兵力,紮營於河間。朱棣得知此情後,對諸將說:“李景隆是紈絝子弟,何時還學過佈兵打仗,今領50萬來犯,不過是第二個趙括罷瞭。”果然交戰不久,南軍又一次大敗。多次擊敗南軍後,燕王朱棣乘勝揮師南下,包圍瞭京師。無可奈何之中,建文帝遣人與朱棣議和,並以割地為條件。一心要奪得帝位的朱棣根本不予理睬,向京師發起瞭猛攻。建文帝的叔父、谷王朱穗,以及屢戰屢敗的李景隆,面對朱棣的威勢,開門放入燕師。建文帝聞訊,知道形勢再也扭轉不回來,遂縱火焚宮。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終未能找到建文帝。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至今仍是一團迷霧。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南北朝第一梟雄大將軍爾朱榮:四朝帝王出帳下

  420年東晉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建國號為宋。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自此形成南北各自為政,相互對峙的局面。南朝歷經宋、齊、梁、陳,北朝則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直至589年隋文帝楊堅派兵滅陳,中國才重歸一統,這段時間就是歷史上的南北朝時代。  常言道亂世出英雄,南北朝時風雲變幻,英雄人物層出不窮,縱橫五千,若摒棄民族偏見,正視歷史,南北朝第一梟雄非爾朱榮莫屬。四朝帝王出帳下,用兵如神似孫吳。爾朱榮雖然隻是曇花一現,但卻在短短的幾年間,深刻的影響瞭北朝,乃至中國的歷史走向。  1.胡族酋長,晉陽起兵  爾朱榮,字天寶,493年出生,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爾朱榮是契胡人,他的祖先因居住於爾朱川,於是以此為姓氏。後來爾朱榮的高祖爾朱羽健因跟隨北魏皇帝征戰,立下大功,得到瞭秀容川周圍三百裡的封地。此後爾朱傢族在此地繁衍生息,“傢世豪擅,財貨豐嬴”,“朝廷每有征伐,輒獻私馬,兼備資糧,助裨軍用”。  爾朱榮本人自幼聰慧機敏,“神機明決”,而且長得膚色白皙,容貌俊美,是一位遊牧民族中少見的美男子,此後爾朱榮迎娶瞭娶北魏宗室北鄉公主。後爾朱榮承襲酋長之位,此時北魏國勢傾頹,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各處農民起義不斷。於是爾朱榮見準時機,果斷地“遂散畜牧,招合義勇,給其衣馬”,發展自己的軍事勢力,組織瞭一支4000人的契胡精兵。  爾朱榮率領這支精兵,抵抗北方柔然的入侵,平定內地的叛亂胡人,勢力越來越強大。一次爾朱榮路過肆州,刺史尉慶賓因為害怕,閉城不納。不料爾朱榮大怒,率軍攻破城池,活捉尉慶賓,任命自己的叔叔為刺史。由於爾朱榮兵威漸盛,朝廷也也不敢怪罪他,隻能不斷的為他加官進爵,予以籠絡。而此時的爾朱榮已經不甘心隻做一個地方軍閥,他把目標指向瞭首都洛陽。     2.血染河陰,主政北魏  528年北魏胡太後擅權亂政,與情夫同謀,鴆殺瞭自己的親生兒子北魏孝明帝元詡,立擁立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爾朱榮以此為借口,起兵東進洛陽。一路上爾朱榮兵不血刃,順利進入洛陽。胡太後見勢不妙,到永寧寺出傢為尼,希圖躲過一劫,但已經遲瞭。  4月13日爾朱榮挾持胡太後和幼帝元釗離開洛陽,當軍隊行進到河陰時,爾朱榮下令將胡太後和元釗投入滾滾黃河之中。這還沒完,爾朱榮認為“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如果不加以鏟除,始終難以駕馭”,將宗室百官2000多人騙到河陰的陶渚,進行大屠殺,史稱河陰之變。  爾朱榮並沒有自己做皇帝,他是一個迷信的人,他采用鑄像的方式,最終決定立元子攸為帝,並把自己的大女兒爾朱英娥嫁給他,是為北魏孝莊帝,但爾朱榮萬萬也沒想到自己最終會終結在這位女婿之手。之後爾朱榮回到晉陽,但他已經獨攬北魏軍國大權。這一年他35歲。  3.北戰南征,所向無敵  剛剛掌握北魏政權的爾朱榮馬上就面臨一個巨大的威脅,528年夏天,北方軍鎮起義軍首領葛榮率領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南下洛陽,爾朱榮卻隻率領七千精騎北上迎擊。葛榮聽說爾朱榮隻有七千人,喜見於色,號令部下“此易與耳!諸人俱辦長繩,至便縛取”。葛榮出身草莽,不懂兵法,為瞭炫耀自己人馬眾多,竟在鄴城外列陣數十裡。  爾朱榮身經百戰,一眼看出瞭葛榮的破綻。他一面佈置疑兵,一面安排突擊隊,親自率軍沖擊敵陣,將葛榮各部分割開來,令其左右不能相顧。葛榮“數十萬眾,一朝散盡”,爾朱榮部將侯景奮戰中擒獲葛榮,爾朱榮所部以少勝多,大獲全勝。  爾朱榮剛剛平定完北方的起義,南方又亂瞭起來。原來河陰之變時,北魏的北海王元顥投奔南方的梁國,並且在梁武帝的支持下稱帝,準備奪回皇位。529年梁國名將陳慶之北伐,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所向無前。後攻入洛陽,元顥得以入主洛陽宮。爾朱榮調兵遣將,兵分兩路,最終大敗陳慶之,收復洛陽,爾朱榮的戰功再次威震天下。  4.梟雄殞命,天下如夢  擊敗陳慶之後,爾朱榮被封為天柱大將軍,權傾朝野,加緊瞭稱帝的步伐。而北魏孝莊帝外受爾朱榮壓制,內受爾朱皇後的欺凌,但他並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眼見得天下亡於自己之手,因此他決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一擊。  530年九月25日孝莊帝在宮內埋伏武士,然後遣使通知爾朱榮,謊稱皇後剛生下太子,皇爾朱榮本來就看不起孝莊帝,便不帶兵器徑直入宮。見到孝莊帝時,爾朱榮忽然見孝莊帝手下提刀而入,他馬上直奔禦座,想挾持孝莊帝抵抗。但孝莊帝早有準備,在膝上早已橫備一刀,將爾朱榮砍倒,隨從眾人舉刀亂砍,爾朱榮以及三十幾個隨從全部被殺。一代梟雄就此殞命,時年38歲。  爾朱榮死後,雖然他的侄子爾朱兆起兵,殺死瞭孝莊帝,但爾朱傢族從此一落千丈,最終消亡。爾朱榮雖死,但他的部將們都很給力,他們中有四個人及其後代先後成為皇帝。開創北齊的高歡,開創北周的宇文泰都曾是爾朱榮的部將,而大隋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大唐皇帝李淵的祖父李虎也曾是爾朱榮的部下。  後人對爾朱榮的評價是貶大於褒的,因為他是胡人,因為他濫殺,就如同漢末的董卓一樣。但《魏書》中對他的評價十分有意思,“茍非(爾朱)榮之致力,克夷大難,則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也”,這句話聽起來蠻熟悉的,因為曹操在《讓縣自鳴本志令》中說過“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相關閱讀推薦:爾朱英娥:侍奉過三位帝王 出傢後遭繼子殺害北魏孝莊帝手刃爾朱榮:結果卻是為高歡做嫁衣北魏河陰慘案:爾朱榮屠滅滿朝文武立威擅權名將不能不懂政治:“百勝將軍”爾朱榮的完敗人生爾朱榮是誰?爾朱榮怎麼死的?

南北朝第一明君宇文邕:悲情帝王差三年一統天下!

  中國歷史中上有一些 “悲催”的人物,他們一生勵精圖治,勤勤懇懇,成功在望之際,卻倒在瞭時間的面前。天不假年,他們距離最後的成功隻差那麼幾年,十幾年。之前小編曾介紹過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柴榮,這位被譽為“五代十國第一明君”的皇帝,曾立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而他卻僅僅在位五年零六個月,降年不永,美志不就!  與五代十國一樣,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混亂不堪,南北對峙,征戰不休。南北朝自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建立南朝宋開始,至589年隋滅陳結束,歷時169年。眾所周知,結束這場自西晉末年分裂局面的人是隋文帝楊堅,其實在他的前面同樣有一個“柴榮”式的人物,如果他能多活三年,歷史恐怕就不是今天的局面。此人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字禰羅突,543年生於同州。宇文邕是北周的奠基人、西魏權臣宇文泰的第四子,生母為宇文泰的側室叱奴氏。宇文邕自幼孝敬,聰敏而有器質,深得父親的喜愛,宇文泰常說,“成吾志者,必此兒也。”宇文邕出生在這樣的富貴之傢,註定一生與政治結緣。  554年12歲的宇文邕被封為輔城郡公。557年宇文邕的三哥、孝閔帝宇文覺即位,建立北周,封任宇文邕為大將軍,出鎮同州。同年9月宇文邕的堂兄、大塚宰宇文護廢黜孝閔帝,立宇文毓(宇文邕的大哥)為帝。12月封任宇文邕為柱國、蒲州刺史。  559年宇文邕入朝擔任大司空、治禦正等職。明帝對宇文邕這位異母弟十分友愛,朝廷凡有大事,多同他商議。宇文邕雖然隻有17歲,但他性格深沉,識見宏遠,對朝廷裡面的政治鬥爭十分清楚,如果明帝不是一再詢問,他始終不輕易發表意見。明帝時常稱贊這位兄弟,說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60年4月權臣宇文護毒死明帝宇文毓,並按長幼順序,擁立宇文邕為帝。有自己兩個哥哥的前車之鑒,宇文邕的皇帝做的可謂如履薄冰。但他生性沉穩,終日裡韜光養晦,對宇文護極為尊崇,不幹預一切政事。不得不承認宇文邕的耐性真好,這樣的生活他一直過瞭12年。  經過12年的漫長時光,宇文邕決定出手瞭。572年3月18日宇文護子同州回到長安。宇文邕在文安殿見過宇文護後,領他進入含仁殿拜見皇太後。君臣倆走到宮門口的時候,宇文邕求宇文護幫個忙,說太後年紀大瞭,但還喜歡喝酒,希望大哥用這封《酒誥》幫著勸勸。宇文護欣然領命。  入宮後,宇文護讀起瞭《酒誥》,還沒讀完,宇文邕親手用玉珽從後面對他奮起一擊,宇文護當場撲倒在地。宇文邕命宦官何泉拿禦刀砍殺宇文護。何泉驚慌失措,砍下去後沒傷著宇文護。此時預先藏在室內的衛王宇文直(宇文泰第六子,宇文邕同母弟)沖瞭出來,將宇文護殺死。隨後宇文邕下令將其黨羽抓捕,全部處死。縱橫五千年的小編甜心即可認為宇文邕以極大的膽略智慧,親手除掉奸臣,其驚險程度遠勝於康熙除鰲拜。  宇文邕親政後,勵精圖治,“克己勵精,聽覽不怠”。宇文邕是個有追求的人,各方面都想超越古人。他生活簡樸,“身衣佈袍,寢佈被,無金寶之飾,諸宮殿華綺者,皆撤毀之”,“後宮嬪禦,不過十餘人”。他一心向一統天下,親自“校兵閱武,步行山谷,履涉勤苦,皆人所不堪”。  政治上,他積極整頓內政,消除鮮卑舊俗。同時為擴充兵源,增強國傢財力,574年宇文邕斷然下詔“滅佛”,毀寺4萬所,強迫300萬僧尼還俗,此舉使得北周“民役稍希,租調年增,兵師日盛”,國力大大增強,為北周滅齊乃至北周統一北方都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北周國力日盛,宇文邕決定興兵討伐北齊。575年周武帝親派18萬大軍討伐北齊,北周軍軍紀嚴明,秋毫不犯,連戰皆捷,攻克瞭北齊30座城池。但因宇文邕患病,不得不放棄班師回朝。577年,宇文邕再次出兵,親率8萬人與北齊皇帝高緯對壘。宇文邕親率幾個隨從視察諸軍陣地,“所至輒呼主帥姓名以慰勉之,將士感見知之恩,各思自厲”。最終此戰大破北齊軍隊。  此後北齊兵敗如山倒,北周以摧枯拉朽之勢,滅北齊,統一北方。平齊之戰期間,宇文邕見到“軍士有跣行者,帝親脫靴以賜之”。每當宴會將士,他一定會親自執杯勸酒,或親自以手賞賜財物,毫無君王的架子,因此深得士卒愛戴。  578年4月突厥入侵幽州。早年間為瞭對付北齊,宇文邕曾被迫娶突厥公主為皇後。此時北齊已經滅亡,宇文邕決定趁此時,一舉解決北方的突厥的威脅,然後揮師南下,滅掉僻居江南一隅的陳國。(本文由縱橫五千年的小編甜心即可撰寫)5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親自率軍,兵分五路,北伐突厥。大軍出發四天後,宇文邕在雲陽宮突患疾病,下詔各路停止進軍。  6月初宇文邕病情加重,決定返回都城。當天夜裡,車駕返京時,北周武帝宇文邕病死,時年36歲。宇文邕死後,其子宇文贇即位,但他荒淫無道,不思進取,即位兩年便病死。581年北周武帝的親傢、同學、臣子楊堅奪取皇位,建立大隋。楊堅在鞏固政權,解決突厥問題後,於589年滅陳,完成一統。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臨終前留下遺詔,其中寫到:“將欲包舉六合,混同文軌。今遘疾大漸,氣力稍微,有志不申,以此嘆息”,後代史傢也曾感嘆:“破齊之後,遂欲窮兵極武,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間,必使天下一統,此其志也!”其實楊堅比宇文邕還大兩歲,但命運就是這樣的捉弄人,天不假年,宇文邕最終沒能實現他的願望,也沒能保住他的傢族。  題外話:當楊堅奪取皇位後,皇室宇文傢族的男性幾乎全部被殺光,對此一個小女孩憤憤的說道,“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此人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竇氏。618年李淵稱帝建唐,他追封已經去世多年的竇氏為皇後;626年竇氏的次子李世民登上皇位,是為唐太宗。相關閱讀推薦:宇文邕的妃子 揭秘北周武王宇文邕的妃子介紹北周武帝宇文邕生平簡介 南北朝時期的一代明君宇文邕怎麼死的 歷史上北周武帝宇文邕真正死因宇文邕簡介

皇帝的死法:中國歷史上自焚而死的兩位帝王是誰

  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關於帝王的死法,可謂各式各樣均有,不一而足。但是要說到自焚而死的帝王,那就比較少見瞭,歷史上僅有兩位:一位是商朝末代君主紂王;另一位就是後唐末帝李從珂。  一、商紂王  商紂王,即帝辛(?—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後一位君主,世稱殷紂王、商紂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紂王是一個典型的無能君主,其實不然。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是個有文武才能的人,才思敏捷,勇力過人,並頗有辯才。但他暴虐成性,尚武好鬥,橫征暴斂,好酒淫樂,不聽忠諫,自信上天會保佑他,致使民怨沸騰,眾叛親離,形勢逐漸江河日下,商朝江山亦開始搖搖欲墜瞭。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聯軍大舉進攻商朝,最終在商朝都城朝歌南七十裡地牧野與商軍大戰,史稱“牧野之戰”,結果商朝全軍潰敗,紂王見大勢已去,於是登上鹿臺,投火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二、後唐末帝李從珂  李從珂(公元886年—公元936年),鎮州(今河北正定)人,後唐明宗李嗣源養子。五代時期後唐最後一位皇帝,史稱後唐末帝或後唐廢帝。  李從珂未做皇帝之前,一直追隨李嗣源,並且時常隨其出征打仗,由於勇猛善戰而名震三軍,而另一個隨軍出征聞名的便是石敬瑭。當初,李從珂與這石敬瑭二人都在李嗣源手下,皆以勇力過人著稱,彼此存有競爭之心,互相看不順眼。自從李從珂做瞭皇帝後,便對石敬瑭愈發猜忌,而石敬瑭亦有謀反之意。  蓄謀已久的石敬瑭終於在清泰四年(公元9367)反叛後唐,並且聯合契丹進攻後唐。李從珂命各鎮聯合討伐,不料因聯軍各懷鬼胎,最終戰爭失利,石敬瑭與契丹大軍才能夠得以順利南下進逼京師洛陽,此時的李從珂也無計可施,身為一國之君,他做出瞭最後一次決定,誓死忠於後唐,寧可犧牲殉國,也不茍且偷生,於是自焚而死,終年51歲,葬於徽陵(今河南洛陽)。至此後唐政權煙消雲散。 相關閱讀推薦:戰死的皇帝:中國歷史上戰死沙場的兩位皇帝是誰悲情皇室:歷史上娶外甥女為妻的三位皇帝是誰?東吳後期有兩次鴻門宴 兩個皇帝各殺死一名權臣中國古代二十大帝王死因真相:這些皇帝這麼死的解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殉國而死的皇帝是誰?分頁:1/14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中國歷史上的60位皇帝都死於哪些人之手?在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職業,危險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這個職業就是皇帝!有人做瞭大致的統計,中國歷史上的皇帝被殺害率為31%,活不到40歲的高達50%,壽命超過60歲的隻有15%。如果隻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其中一共有61位被殺。而且大多數直系皇族的最後命運都非常慘,滿門抄斬的斷子絕孫的隱姓埋名的淪落奴仆的。倒是兩個少數民族的皇族得以保全性命,元順帝跑回瞭大漠,清皇室被袁世凱優待瞭。  在中國歷史上,帝王擁有近乎絕對的生殺大權。一個人犯罪不隻是一人遭殃,滿門抄斬甚至是誅連九族的如傢常便飯。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的,殺人者在殺人的同時,自身的處境亦危機四伏,時時有掉腦袋的兇險,甚至連最不會殺人的宮女,都可能能聯合起來殺皇帝。大概統計,有超過60位大大小小皇帝是這樣死掉的。這些被他殺的皇帝起因各異,式樣也是五花八門。以“兇手”為主線,死於非常命的皇帝的“殺法”有:近臣殺、宦官殺、子殺、叔殺、父殺、母殺、妻殺、兄弟殺、祖母殺、外公殺、嶽父殺、兵殺、俘殺等。  一、近臣殺  這種殺法叫犯上作亂,過去叫弒,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常見的現象之一,特別是早期王朝中,臣子不臣要弒殺皇帝的,例子多不勝舉。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還有各朝的後期,都是“臣弒君”的重災區。殺個一個皇帝比砍一個草寇還容易。  十六國時漢隱皇帝劉粲,昭武帝劉聰之子。先是以皇太子身份總攝朝政,公元318年七月正式即帝位。但當年九月,剛當瞭兩個月皇帝的劉粲,即讓掌管兵權的大將軍、錄尚書事靳準殺掉瞭。靳準的軍政大權在握,便直接領兵登上光極殿,抓住劉粲,數落瞭一通罪名之後,當即殺之。劉氏男男女女,不分老幼皆斬於東市,又挖出瞭劉聰的屍體斬為兩截,焚燒瞭劉氏宗廟,自己設百官行使皇帝權力。   十六國時期,大部分皇帝都是被手下謀殺的。所以,才有那麼多小國小朝出現。  隋煬帝楊廣(569-618),604年即位,在位15年.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殺死,時年50歲。  唐昭宗李曄和末帝李柷均為其臣子朱溫所殺。朱溫,原是黃巢部將,公元882年叛變,舉兵降唐。唐朝廷授朱溫右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賜名全忠,後授為梁王。但朱全忠並不忠,擁兵自重,權欲熏心,一直企圖篡唐自已當皇帝。天復四年(公元904年),先是逼李曄遷都洛陽,同年八月,朱全忠將李曄殺瞭。但他不敢一下就當皇帝,而是拐瞭一個彎,立李柷為帝,過渡一下。李柷當瞭三年皇帝後,朱溫等不及瞭。公元907年正月,朱溫強迫李柷禪位於他。三月,李柷正式降下禦札,辭去大唐皇帝。當瞭皇帝後,朱全忠第一件事是改名字為朱晃,改年號為開元,國號大梁。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朝代大唐王朝正式謝幕瞭,由此進入瞭很糟糕的“五代十國”時期。分頁:2/14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二、宦官殺  這也是中國帝王遭他殺中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最具傳統性的一種皇帝殺法,幾乎每朝都能找到這樣的案例,禍起太監幹政。為什麼稱“宦官弒主”是傳統殺法呢,因為從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起,就是這種殺法。  中國封建第一朝的皇帝嬴政、胡亥都是宦官給做掉的,執行人就是太監趙高。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死於巡行途中,地點在邢州平鄉縣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平鄉)。當時他在沙丘官平臺(行宮寑室)養病,但死的很突然,終年50歲。正史記載嬴政是病死,但不少學者認為,是他殺,嬴政死於宦官趙高發動的一場政變。當時太子是扶蘇,嬴始無意傳位給後來的秦二世胡亥。趙高擔心扶蘇繼位對己不利,於是利用第五次出巡,胡亥隨行之機,謀劃瞭這場政變。  嬴政死後,胡亥順利繼位。但他也沒有免掉被宦官玩弄的命運,為趙高所害。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劉邦攻下武關後,趙高恐誅罰及身,與其婿閻樂等人密謀,乘二世在望夷宮齋戒之機,詐詔發兵圍宮,逼令二世自刎。趙高企圖篡位自立,百官不從,遂立二世之子子嬰為秦王。但趙高未得好死,同年九月被子嬰誅殺,夷三族。   這之後,“宦官弒主”就多瞭起來。如唐敬宗李湛即為宦官所殺。  李湛(公元809-826年),為唐穆宗李恒長子,初封鄂王,徙卦景王,長慶二年被立為太子,公元825年即位。李湛貪圖安逸,好女色,寵信宦官而荒於國政。還迷信道士,小小年紀就企圖長生不老。曾派宦官往湖南、江南等地采藥。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發動政變,殺死毫無防備的李湛。當時,李湛夜獵還宮,入室更衣時殿上燭光忽然熄滅。燈黑殺人時,劉克明立即動手。李湛死時18歲,僅當瞭兩年皇帝。分頁:3/14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三、子殺  這在過去也叫弒。弒父與弒君一樣是天下第一罪,大逆不道。那弒當皇帝的老爸,就是罪大惡極瞭。盡管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規矩在那,違反常倫之事卻時常發生。特別是帝王傢裡,兒子把老子殺死瞭,自己當皇帝的事情並不鮮見。  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當是荒淫皇帝楊廣弒父案。楊廣是楊堅的次子,封建慣例是皇儲“立長不立幼”,當皇帝本來沒有他的份,太子本是其老大楊勇。但楊廣很有心計,在父母面前偽裝得既老實又孝順。使計稱太子希望皇帝早死,楊堅聽瞭大怒,在公元600年廢楊勇為庶人,立楊廣為太子。但後來楊堅發現上瞭楊廣的當,決定復立楊勇,結果事未成,卻要自己的命。公元604年七月,楊堅患重病,楊廣認為當皇帝的機會來瞭,欲提前奪權,不料泄密,為楊堅知曉。更讓楊堅惱火的是,楊廣竟然調戲自己寵愛的女人宣華夫人陳氏。楊堅立即決定廢楊廣,傳位於楊勇。結果此事走漏瞭風聲,當晚楊廣先下手,將楊堅毒死在仁壽行宮的病榻上,得繼皇位,史稱隋煬帝。  另一起有名的“子弒父”案主角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中國帝王中頗有作為頗有影響的一位好皇帝,但這位好皇帝承繼大位時也是不擇手段。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李世民在宮城玄武門發動兵變,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其他皇子皇孫全殺瞭,史稱“玄武門兵變”。在這種情況下,李淵隻得於六月七日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李世民,從此過著所謂的太上皇生活,實際與軟禁無異。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五月李淵死瞭,李淵的死,當時就有人懷疑是讓李世民謀殺掉的,但史學界對此一直有爭議。

由男寵到帝王:揭秘男妓皇帝慕容沖的悲慘人生路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隻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在如此多的皇帝中他們的人生經歷有個不相同,有的千古流芳,有的遺臭萬年……  中國古代有從流氓做到皇帝的,比如漢高祖劉邦;有從要飯花子做到皇帝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有從放牛娃做到皇帝的,比如宋孝宗趙昚;有從小囚犯做到皇帝的,比如漢宣帝劉詢……但要說從一個男妓做到皇帝的,可能除瞭慕容沖就沒有第二個人瞭。  慕容沖的一生真的可以用大起大落、跌宕起伏這兩個成語來形容最合適不過瞭。他本來是五胡十六國時前燕的皇子,被封為中山王,可是後來他的國傢被苻堅的前秦滅掉瞭,他成瞭俘虜,千裡迢迢,從河北被押解到陜西。但隻是因為他長得比別人漂亮些,結果他比別的俘虜遭到瞭更大的屈辱,成瞭那個戀童癖苻堅的性奴隸:文言文叫孌童,北京土話叫兔兒爺,洋話叫MB,說白瞭就是男妓。  那一年是公元370年,慕容沖12歲,占有他的男人那一年33歲, 難得的是,這個落難的小王子並沒有沉淪,而是在屈辱中學會瞭忍耐,在痛苦中學會瞭剛強。  與慕容沖一起被苻堅搶到後宮的,還有他14歲的姐姐清河公主,姐弟倆幾乎壟斷瞭苻堅的龍床,長安城裡的流行歌曲唱道:“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這件事在歷史書上雖然隻是一筆帶過,但至少產生瞭兩個直接後果,而由此間接導致的死亡人數卻是成千上萬!   結合史料記載分析,第一個直接後果是苻堅在將這兩個俊男美女收入皇宮後,很可能是愛烏及屋的原因,非常罕見地執行瞭善待前燕皇族的政策。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王朝不因為被推翻而遭到幾近滅族的災難,前燕的皇族卻運氣出奇的好,殺人如麻的苻堅不僅沒有處死他們,反而給他們好吃好喝好房子住,許多人還做瞭前秦的大小官吏,風光無限,為後來慕容傢的復興埋下瞭伏筆。  第二個直接後果是,小小的慕容沖在長安渡過瞭他人生路程中最黑暗的時期,身心受到瞭極大的摧殘和傷害,當他長大成人後,英俊的外表下不可抑制地充滿瞭難以排解的怨毒,成為冷血和嗜殺的魔頭。  慕容沖當瞭幾年性奴隸後,總算在世人的非議和大臣們的勸諫下,苻堅萬般無奈地將慕容沖放出瞭皇宮,讓他到外地當瞭一個地市級幹部:平陽太守。  如果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暴發,慕容沖恐怕一輩子也就這麼默默無聞地渡過他屈辱悲慘地一生瞭,但是八公山上的草木皆兵宣告瞭苻堅時代的結束,也拉開瞭慕容氏一波又一波復國浪潮的序幕。  先是慕容沖的叔叔慕容垂起兵造反,他後來建立瞭後燕國,接著他的親哥哥慕容泓也起兵造反。慕容沖覺得復仇的時機總算到瞭,他立刻起兵響應他的哥哥,兄弟兩人很快拉起瞭十萬大軍,打敗瞭苻堅一次又一次進攻,從潼關向長安勝利進軍!  進軍途中,可能是慕容沖的英俊外表折服瞭崇尚男色的公元四世紀人吧,慕容泓的部將發動瞭兵變,殺瞭慕容泓,理由是慕容沖的“德望”要比慕容泓高,於是擁戴慕容沖為“皇太弟”。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稱呼,是因為他的另一個哥哥,前燕的末代皇帝慕容暐還在苻堅那裡當俘虜。  有瞭 “皇太弟”新身份的慕容沖一路打到瞭距長安隻有幾百裡的阿房城。這裡也就是當年秦始皇建阿房宮的地方,慕容沖進瞭阿房城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城裡到處都種瞭竹子和梧桐樹,鬱鬱蔥蔥,景色宜人。有人告訴他,這些都是苻堅讓種的。   慕容沖很好奇:“他為什麼要在這裡種竹子和梧桐呢?”與苻堅相處幾年,慕容沖知道苻堅並不是一個喜歡附庸風雅的人。  “難道你沒有聽過那首歌嗎?”那人奇怪地問。慕容沖搖搖頭,於是那人高聲唱瞭起來:“鳳凰鳳凰止阿房。”唱完後,他說:“這可是當年長安最流行的歌曲之一瞭,苻堅聽見這首歌特別高興,於是就在阿房種瞭這麼多竹子和梧桐,他說鳳凰隻落在梧桐樹上,隻吃竹食。”  聽到這裡,慕容沖笑瞭,苻堅一定沒有想到那首歌裡唱的“鳳凰”並不是天上的百鳥之王,而就是他慕容沖,因為他的小名就是“鳳凰”。如果苻堅知道如今他這隻鳳凰終於像歌裡唱的那樣來到瞭阿房城,苻堅一定氣得嘴巴都要歪瞭吧?想到這裡,慕容沖不由得露出一絲微笑,但很快就被回憶的痛楚驅逐的無影無蹤。  慕容沖與苻堅這對昔日的床上“戰友”,如今真成瞭戰場上的廝殺對手,苻堅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慕容沖是懷著復仇的怒火,一時間雙方交戰,各有勝負。有一次,慕容沖就差點被苻堅“一鍋燴”瞭。  那次一開始還是慕容沖占上風,他先攻長安城南,沒有成功,接著又攻打城西,還是沒有成功,結果反倒被老謀深算的苻堅乘勢反攻,一路追殺到阿房城。苻堅手下諸將都請求一鼓作氣,乘勝攻城,好一舉消滅慕容沖,可是這時候苻堅卻作瞭一個奇怪的決定,不知道他是真的怕慕容沖在城內有埋伏呢?還是對這個美男子餘情未瞭?他竟然輕易放過瞭這個天賜良機,收兵回到瞭長安,給瞭慕容沖東山再起的機會。李秋雨:揭秘男妓皇帝的悲慘人生  所幸的是,慕容沖除瞭英俊的外表和復仇的火焰外,他還有智慧。他沒有讓機會溜掉。  淝水之戰中,前秦的部隊遠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當成瞭東晉的軍隊,驚慌失措。慕容沖也如法炮制,他組織瞭一個婦女拉拉隊,大概都是他的“粉絲”吧,他讓這些女人有牛的騎牛,有馬的騎馬,每個女人都一手向上高舉著旗子,一手向下拖著樹枝。這樣遠遠看去,隻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分不清他到底有多少軍馬!  苻堅是在八公山吃過虧的,他站在長安城頭上,看到慕容沖一下子搞來這麼多軍隊,很不理解,不禁嘆道:“這小子從哪搞來這麼多人?如此兵強馬壯!”  看到昔日匍匐於自己跨下的小男妓如今向自己叫起板來,苻堅實在有些心不甘,他大聲責問慕容沖:“你們這些鮮卑人都是我的奴隸,隻配去放羊放牛,何必來送死呢?”  慕容沖的回答倒不失慷慨激昂,他說:“不錯,我們是你的奴隸,可是我們慕容傢的人是不會一輩子做奴隸的,今天我就是來取代你的。”  苻堅見嚇不倒慕容沖,又來軟的,他派人送給慕容沖一件錦袍,企圖以昔日的床第之情打動慕容沖,他派人說:“你遠來長安,一定缺東少西的,我把這件袍子送給你,以表達我的情意。我過去對你怎麼樣,你心裡很清楚,為什麼一下子就變得這麼絕情呢?”也許苻堅當年對慕容沖真的動瞭感情,但到瞭這個時候,這個戀童癖還想利用他過去的淫威來感動受他凌辱的孌童,也算是不識時務,癡心妄想瞭。  慕容沖呢?不知道他見到苻堅的袍子有什麼感想,但奎峰想他一定是羞於見到這個戀童癖的,他讓他的一個手下對苻堅說“咱們皇太弟說瞭:我現在心思隻在於恢復大燕天下,不談感情,你如果投降,我自然會象當初你優待我們慕容傢一樣優待你們苻氏傢族,不會做得比你差的”。  苻堅聽瞭,氣得哇哇大叫:“恨不當初殺瞭這小子,今天倒讓這白虜在我面前如此猖狂!”可能是因為慕容傢的皮膚都比較白晢吧,前秦人罵慕容傢的人,都叫“白虜”。  惱羞成怒的苻堅殺死瞭前燕的末代皇帝以及長安城所有的鮮卑人,總共有一千多人。  聽到哥哥的死訊,慕容沖按照他哥哥生前的囑咐,在阿房城登基稱帝,國號依然是燕,改年號為更始,史稱西燕。  慕容沖將長安城團團包圍瞭。相關閱讀推薦:古代皇帝斷後的秘聞揭露 和珅和乾隆同性戀秘聞漢哀帝:史上唯一一個愛俊男不愛江山的癡情皇帝最駭人的屠殺:上至皇太後皇帝

秦始皇和漢武帝為封建帝王做出瞭哪些重要貢獻?

  中國歷史上有幾百位帝王,有的是“千古一帝”,有的是大有作為、有的是一無是處;有的皇帝為民族做出瞭極大的貢獻、有的皇帝為民族大一統做出瞭卓越的貢獻、有的皇帝開創開科取士,給全世界的專業考試做出瞭貢獻、有的皇帝為科學做出瞭卓越的貢獻……  這些都是皇帝為後世之人做出的貢獻,哪幾位皇帝為後世之君做出極大貢獻呢?那就是秦始皇嬴政和漢武帝劉徹瞭。  秦始皇嬴政:  1、最早使用皇帝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人皇最貴”,建議秦王政采用“人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隻采用一個“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國傢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皇帝的稱呼意志延續到清朝滅亡。若不是秦始皇,那中國歷史上的帝王的稱呼估計要雜亂無章。   2、長生不老  這是秦始皇為後世之君做的另一個“典范”,後來的歷朝歷代都有皇帝醉心於長生不老。當然秦始皇之前也有這種事情,但相對來說還是差一些,當然與社會文明也有關系。  西漢武帝:劉徹  最早用年號紀年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漢朝的第5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傢、戰略傢、詩人、民族英雄。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太祖劉邦的重孫子。7歲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期間擊滅匈奴、吞並朝鮮、遣使出使西域。首創年號,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  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但根據一些出土的文物來看,上面都標有建元、元光等年號,證明建元、元光等年號並非後來追命。  秦始皇和漢武帝,兩位“千古一帝”,他們身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為後世作出瞭卓越的貢獻。 劉徹相關閱讀推薦:東漢光武帝劉秀:親自參戰次數最多的封建君主我們被稱為漢人:因為漢朝制度影響整個封建時代揭秘:古代封建王朝時期的“官宦”為何不分傢?封建社會最有影響力的十位帝王:盤點十大傑出皇帝揭秘:古代封建帝王為何多短壽 漢成帝葬身溫柔鄉分頁:1/11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十大最傑出皇帝是誰?中國帝國時代歷經瞭兩千餘年,其中產生瞭三四百個皇帝,千古留名的帝王也不在少數,如果把他們做一個排名的話,你認為他們誰能夠進前十名呢?下面是一個歷史愛好者的排名,你也可以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個人以為,成吉思汗不能算的上是中國皇帝,還有清聖祖玄燁的排名有點兒低。判斷一個好皇帝的標準最重要的是他為國傢民族所做的貢獻以及給百姓所帶來的福祉。  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趙禎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後,第二個比較開放和寬容的時期。其根源就在於太祖皇帝趙匡胤的洪量寬容。宋仁宗趙楨即位後,把這個傳統弘揚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瞭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又專門建立瞭言官制度。從此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宋朝皇帝對屬下的不同意見,或任之,或貶官,或免職,而從不殺戮,也從不迫害。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因此造就瞭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寫出瞭流傳千古含沙射影的憤恨張狂之詩詞,有瞭宋詞之盛。  趙禎生於帝王世傢,12歲即位,23歲親政。宋仁宗統治時期,國傢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瞭很大的發展。宋仁宗性情寬厚,不事奢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受到歷代史學傢,政治傢的稱贊。  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問從哪裡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主幹。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兩萬八千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   一天,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饑餓沒有說出來,後來皇後知道瞭,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禦廚就好瞭,怎能忍饑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後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瞭羊肉湯,禦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不堪計算,隻因為我的一碗飲食,而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我於心不忍,因此寧願忍一時之餓。”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幾乎都出現在宋仁宗時期。包拯在擔任監察禦史和諫官期間,屢屢犯顏直諫,情急之下唾沫時常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  趙禎治國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統。有一次,使者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瞭,要求出兵。仁宗說:這隻是國王的罪過。現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百姓。所以最終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張寬容、寬厚、寬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論。四川有個秀才屢試不中,便寫詩煽動造反,成都太守將他縛送京城,交給皇帝嚴加懲治。可是仁宗卻道:“這是老秀才自覺懷才不遇,急於要做官,寫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機會,看一下他的表現吧。”於是就給瞭他個官做。  宋仁宗個人魅力的影響力在其在位之時就已跨越瞭國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圍敵國在宋朝邊境的駐軍逐漸全部撤除。仁宗臨終前留下遺詔:喪禮必須從簡。駕崩的消息傳出後,舉國上下一片悲痛,就連乞丐也都焚燒紙錢大哭。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瞭整個都城,以至天日無光,偏遠地區的人們也帶孝帽哀悼。訃告送到周圍敵國,敵國百姓竟然自發沿街痛哭悼念,就連遼國皇帝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大哭到:我們已經42年沒有兵戎相見瞭啊。  宋仁宗趙禎的仁德和氣量可謂一代明君聖主。雖然沒有實現大一統,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時期的宋朝,遠比生在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時期更幸福。宋仁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品質給後世歷代帝王做出瞭表率,成為以後歷代明君推崇的榜樣。宋仁宗的治國模式至今仍是國內外經濟學傢和歷史學傢學習和研究的重點。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將國傢的文治藝術推向瞭古代社會的巔峰,造就瞭古代中國一世繁華,被譽為千古第一仁君。分頁:2/11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九名:絕代女皇—-聖神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出身於官宦之傢,天生麗質,聰穎過人。當時皇帝唐高宗多病,武則天用計謀廢當時皇後,自立為後,並開始參與朝政。唐高宗死後,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二帝,改國號周,自立為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帝王。  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中國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來打下瞭堅實基礎。  第一個貢獻是打擊瞭保守的門閥貴族。  武則天被立為皇後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後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瞭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貴族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志著關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瞭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瞭經濟的發展。   雖然,早在貞觀年間就提出過“勸農桑”的政策,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瞭《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註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並和逃亡的農民,也采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瞭長足的發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萬戶進一步增加到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9.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唐代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瞭邊疆形勢。  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瞭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東突厥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瞭安西四鎮,打退瞭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現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民族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瞭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咸得支給”。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瞭文化的發展。  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後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後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瞭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制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註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瞭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瞭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瞭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傢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瞭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稱武則天當政時期為“貞觀遺風”。分頁:3/11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第八名:明星帝王—-清聖祖康熙  清聖祖仁皇帝康熙,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康熙自幼好學不倦,意志堅毅。他披上龍袍時還是個孩子,並且祖輩交給他的並不是一統江山。反清勢力和分裂割據的活動來自四面八方。這位少年皇帝,14歲親政,16歲就除掉瞭壓在頭上的輔政大臣,從此獨攬大權。20歲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經過多年奮戰,平定三藩,統一蒙古,收復臺灣,北拒沙俄,維護瞭統一。  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傢和軍事傢,他頭腦清醒,文武兼備,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能較好地處理民族之間的關系,促進瞭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瞭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傢的疆域。  康熙藝術形象的影響力超過其他任何帝王,是現在影視中的明星帝王。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臺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瞭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瞭《尼佈楚條約》,劃定中國東北邊界。他在承德修建瞭避暑山莊,作為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古今第一癡情人:荒唐帝王漢哀帝想讓男寵當皇帝

  漢哀帝“雅性不好聲色”,還是做定陶王的時候娶瞭王妃。他被立為太子時,王妃變成太子妃;他當上皇帝時,太子妃也就成瞭皇後。漢哀帝沒有喜新厭舊,對他的原配不離不棄。他雖然貴為天子,卻不縱情聲色。除瞭一個皇後外,隻冊立瞭一個昭儀,也就是董賢的妹妹。董昭儀是哀帝最欣賞的女子,住處叫椒風,和皇後的住處椒房相呼應。  被哀帝寵愛的董賢字聖卿,雲陽人。父董恭,為禦史,任賢為太子舍人。哀帝立,董賢隨太子官為郎。兩年多以後,董賢在殿下報時,哀帝望見,十分喜歡他的儀貌,就問是當年的舍人董賢嗎?這樣和皇上搭上話,董賢被拜為黃門郎,從此開始得到哀帝的寵幸,出則參乘在前面為皇帝趕車,在宮中則陪伴在皇帝左右,每月間得到的賞賜過萬,貴震朝廷。董賢曾經有一次和哀帝一起午睡,腦袋壓著哀帝的衣袖。哀帝醒瞭以後,看到董賢還在熟睡,不忍心驚動他,竟然叫人來把自己的衣袖剪斷!  隨著董賢的受寵,董賢的父親董恭也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妹妹被封為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後;董賢的妻子也被允許進宮。此外,董賢的嶽父出任將作大匠,董賢的妻弟為執金吾。哀帝為瞭給董賢封侯,竟然將別的大臣的功勞算到瞭董賢的頭上。當時的丞相王嘉懷疑其中有詐,幾次提出異議,竟然被哀帝打入監獄,最後死於獄中。 漢哀帝  丞相王嘉死後,大司馬丁明心裡十分同情他。哀帝本來就想重用董賢,看出丁明的心意之後,知道他不是道上的人,就下詔免去丁明的官職,讓董賢代大司馬衛將軍。甚至一次和董賢及董賢父親一起喝酒的時候,哀帝看著董賢笑說:要效法堯將帝位禪讓給舜的做法,也就是要傳皇帝位給董賢。當時在旁邊侍侯的王氏外戚、侍中王閎趕緊說:“天下是高皇帝打下來的,並不是陛下所有的。陛下繼承祖先的基業,應當傳給子孫至無窮。管理國傢和社稷是很嚴肅的事情,天子不能戲言!”哀帝不作聲,但心裡很不高興。王閎很快被遣送出宮廷,以後再也不能給哀帝侍宴。  董賢22歲時就出任三公,為大司馬衛將軍,位居各大臣之上。有一年匈奴單於來朝,哀帝設宴款待。單於內心奇怪:排在群臣之前的董賢如此年輕,是幹什麼的?哀帝讓翻譯告訴單於:“大司馬年少,以大賢居位。”  哀帝期間,王氏外戚基本上處在不得勢的階段。但是哀帝短命,不久就死去。而董賢“進不由道,位過其任,莫能有終”。平帝即位之後,王莽以太後的名義下旨要收回董賢大司馬的印綬。董賢獲悉這個消息之後,知道自己將來的日子不會好過。  哀帝如此重用董賢,甚至有同性戀的嫌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被祖母傅太後、母親丁太後控制過嚴,因此產生瞭逆反和變態心理,對於外戚統統采取排斥態度。但是,這樣一個皇帝,卻荒唐地重用瞭一個隻是因為長得漂亮的男孩,國傢的衰敗也就無法逆轉瞭。  董賢極盛時期,王氏隻有王閎作為待詔能夠呆在內宮。王閎的嶽父蕭咸,是當年名臣蕭望之的後人。董賢的父親董恭想為他的另一個兒子董寬求娶蕭咸的另一個女兒做妻子,讓王閎幫著說媒。蕭咸婉拒瞭,對王閎說:哀帝任命董賢為大司馬的詔書中有“允執其中”的字樣,這是當年堯將天下禪讓給舜時所用的話,這不是屬於三公所用的詞語,董傢怎麼能夠承受得瞭?  董恭得知被拒絕之後,慨嘆說:“我董傢究竟做瞭什麼對不起天下百姓的事情,讓大傢這樣害怕?”簫咸確實不愧為名臣之後,很有先見之明:哀帝一死,王太後和王莽這支王氏外戚重新上臺;董賢立即被免職,最後與他的妻子一同自殺。傢人害怕,連夜下葬。王莽懷疑董賢是詐死,讓人挖開董賢的墓,將屍體抬到獄中,他親自去獄中察看,最後將董賢就地埋在瞭獄中。董傢財產全部被沒收變賣,董恭、董寬及傢人被流放合浦。官員朱詡曾經得到董賢的厚遇,自己掏錢給董賢買壽衣,最後也被王莽找其他借口處決瞭。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漢哀帝為何不敢接見前來朝拜的匈奴單於?漢哀帝劉欣的風流情史:為何不愛江山獨愛美男?揭秘:被人們誤讀千年的同性戀皇帝漢哀帝劉欣漢哀帝為何禪位於外姓之臣?漢哀帝禪位董賢之謎漢哀帝劉欣簡介 漢哀帝劉欣與男寵董賢怎麼死的

中國歷史上17位屬羊的帝王是哪些?

  漢宣帝(前91—前49年),即劉詢,原名劉病已,生於西漢都城長安(今陜西西安),西漢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我國古代唯一登基前坐過牢的皇帝,並創立“昭宣之治”。   魏武帝(155-220年),即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政治傢、軍事傢、文學傢、書法傢。三國中曹魏政權締造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內消滅二袁、呂佈、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在世時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建魏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晉宣帝(179—251年),司馬懿,字仲達,河南溫縣人。出身士族傢庭,少時即被贊許為“非常之器”,曹操多次請他方出山。三國魏國重臣。文帝、明帝時任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等,並受遺詔輔政。249年控制中央禁軍,發動政變,晉王朝奠基人。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政。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其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其為宣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即拓跋珪,鮮卑族,生於參合陂北(今山西大同陽高與內蒙交界處),北魏開國皇帝。385年,15歲的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在盛樂即位為王。又在次年定國號為魏,是為北魏。398年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並自稱皇帝。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到封建社會;晚年卻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導致在409年宮廷政變中遇刺身亡,年僅39歲,在位24年。其子拓跋嗣登位後,於410年謚其為宣武皇帝,420年改謚為武皇帝。   南朝宋文帝(407—453年),即劉義隆,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第3位皇帝,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第3子,晉時封彭城公,宋時封宜都王,官至鎮西將軍、荊州刺史,受徐羨之推舉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創立“元嘉之治”,頗有政績。   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即拓跋珪,後改名元宏,鮮卑族,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北魏王朝第6位皇帝,獻文帝拓跋弘長子,傑出政治傢、改革傢。即位時僅5歲,490年親政。大力推行改革:從平城遷都洛陽,加強瞭對北方的統治;改鮮卑姓氏為漢姓,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藉以改善該族的風俗、語言、服飾、血緣;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到瞭積極作用。

古代文化之避諱:古人取名字要避諱之前七代帝王

  在李靖傳裡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李世勣為什麼不避李世民的諱?連觀世音菩薩都避李世民諱叫觀音菩薩,為什麼李世勣不用避諱?這是個好問題,今天我們說一下和避諱有關的一些事。  西方人表達對長輩的尊敬,往往取個和長輩一樣的名字,就出現瞭拿破侖三世、路易十六這樣的名字,有時候會很麻煩,祖孫一個名,不知道的容易分不清。中國人表達對長輩的尊敬,表現為不能直呼名,甚至長輩名字中的字都不能直接寫和說,要用另外的字表達,這就是避諱。這樣也很麻煩,不知道的也容易弄錯,也會讓後世的人讀書的時候產生誤會。比如李白的兒子晚上摟著媳婦就不能說:“你的皮膚真白啊”,至於他是怎麼說的,我就不知道瞭。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五代宰相馮道,馮道字可道,他的弟子讀他的名字,總是改成“不敢說”,《道德經》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於是他們讀的時候是這樣的:“不敢說不敢說,非常不敢說”不明白的還以為在說什麼軍國機密呢。  親長的名晚輩要避諱,帝王的名就要普天下都避諱瞭。漢武帝名徹,本來爵位中有個“徹侯”,那就不能用瞭,改叫“通侯”。漢宣帝本來叫劉病己,名字中兩個字都是常用字,為瞭不給天下添堵,宣帝登基後改名劉詢。宣帝這個決定很英明,不然連他爺爺的表哥霍去病都得改名,改啥名呢?估計叫霍去疾。隋唐評書裡有個好漢叫李元霸,就是這麼改的,其原型是李世民的兄弟李玄霸,在清朝的時候避康熙皇帝的諱(康熙名玄燁)叫李元霸瞭。  比較鬱悶的是東漢時期的莊子陵,他是光武帝劉秀少年時的好友,兩人關系好到什麼份上呢?劉秀當瞭皇帝,兩人半夜喝酒聊天,累瞭就一起睡覺(別想歪,說的就是你),子陵兄睡著瞭大大咧咧把腳放劉秀肚子上。就這種交情,劉秀駕崩後兒子劉莊繼位,子陵兄這個“莊”犯瞭大侄子劉莊的諱,連姓都改瞭,叫嚴子陵。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李虎,於是在唐朝很長一段時間(避帝王諱要避七代),這個“虎”是不能用瞭,不光老虎叫大蟲,虎牢關也改叫武牢關,隋朝名將韓擒虎被改成韓擒武。現在有個詞叫馬子,這個詞最初是指夜壺,而它的本名也不叫馬子,叫虎子,這自然也是避諱。以前帶兵的將軍要勘驗虎符,在唐朝被改成魚符。  回到李世勣的問題,李世民對避諱這個問題比較寬容,他規定隻要“世民”兩字不連在一起就無需避諱。比如我們上學的時候歷史課本上講過三省六部制,六部中有個戶部,其實在貞觀時期叫民部。虞世南、李世勣也不用避諱。到瞭李世民的兒子高宗李治上臺,為瞭表示對他爹的尊重,規定單獨的“世、民”都要避諱,李世勣才改叫李勣,民部也改為戶部。至於觀世音菩薩,在李世民時期當然不用避諱,在李治時期,曾有僧人翻譯佛經的時候請示過,因為佛、菩薩屬於神、聖人,高宗表態:聖人之言,就不用避諱瞭。觀世音是個外來詞,翻譯的時候就有觀世音、觀自在、觀音等多種譯法,之所以有觀世音避諱的說法,是後代民間附會之言。  趙匡胤當瞭皇帝,他弟弟趙匡義就改名趙光義,趙匡美改名光美。後來光義又當瞭皇帝,光美再次改名廷美。挺美?婷美?做廣告代言合適否?  皇帝至高無上,皇後也跟著沾光。唐玄宗的皇後號昭成皇後,玄宗的哥哥李成器就改名李憲,避弟媳婦的諱。  有些人避諱避到偏執。唐朝宰相李德裕的父親叫李吉甫,他連姓周的都不願見,避諱避到偏旁部首就有些過瞭。宋代的劉溫叟,父名嶽,他終生不登五嶽,因為“嶽”與“樂”同音,他連音樂也不聽。宋詩人徐積,父名“石”,他一生不與石沾邊,腳從來不踩石頭,遇到石橋不得不過,就讓人背過去。這樣的人生太痛苦。田登做州官,就不許說“點燈”,隻能說“放火”,於是有瞭“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  有的人很大度。文學青年唐文宗名叫李昂,有一次和大臣裴素、柳璟交流,裴素大概很喜歡初唐詩人陳子昂,說到興起,張口閉口陳子昂如何,全然忘瞭犯瞭帝諱。文宗沒生氣,很委婉地提醒裴先生:“陳子昂字伯玉,你可以稱呼陳伯玉。”  也有人會鬧笑話。宋代錢良臣的兒子每次讀書讀到“良臣”,總會改讀“爹爹”,直到有一天讀《孟子》:“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錢公子不加思索:“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也”  也有人為一個避諱釀成終生悲劇。大詩人李賀父親叫李晉肅,有人拿這個做文章,說“晉、進”同音,李賀不能考進士。韓愈很欣賞李賀,專門寫瞭《諱辯》為李賀鳴不平,但最後無濟於事。李賀二十七歲鬱鬱而終。相關閱讀推薦:一箭雙雕:將突厥帝國毀滅的人竟是李世民的嶽父!揭秘:古代皇帝為何被稱“陛下”?避諱直接稱呼黃瓜以前叫胡瓜:奴隸出身的皇帝石勒避諱改名古代最麻煩的避諱:李賀因避諱一生不得志什麼是避諱字 古時候人們是如何避諱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