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平亂

歷史上一場朝廷血色平亂為何成元宵節的發端?

  導讀:每年春節過後,便迎來瞭農歷正月十五的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因為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春節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萬盞彩燈,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闔傢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瞭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為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十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瞭。清代賞燈活動雖然隻有三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京城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傢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瞭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節歷經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讓歷朝歷代的詩人詞傢為元宵節留下瞭無數千古不朽的詩篇!唐代詩人蘇道味在《正月十五夜》詩雲:“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宋朝詩人薑白石有詩曰:“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北宋一代名臣歐陽修也曾揮筆一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南宋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更是留下瞭千古絕唱:“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元代詩人元好問詩曰:“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明朝江南才子唐寅在《元宵》一詩中說:“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說到元宵節不能不說它的來由。關於元宵節的起源可是眾說紛紜。但較為可信的說法是元宵節來源於西漢時期的一場朝廷平定內亂。   公元前195年,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在長樂宮駕崩,他的兒子劉盈即位,即為漢惠帝。惠帝即位時,隻有十七歲,加上生性仁弱,加過朝中大權都被太後呂雉把持瞭。公元前188年,年僅二十三歲的惠帝病逝。於是,呂後立少帝,並由自己臨朝稱制。四年後,少帝被廢,呂後又立恒山王劉弘為帝。據《漢書·外戚傳》記載,呂後臨朝,極力培植呂傢勢力,削除劉傢勢力,乃“殺高祖子趙幽王友,共王恢,及燕靈王建。於是立侄子呂臺為呂王,臺弟產為梁王,建城侯呂釋之子祿為趙王,臺子通為燕王”。呂臺、呂產、呂祿及呂通都封瞭王,呂傢勢力不斷壯大,劉邦“非劉不王”的限制被打破。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四大名著中的“元宵節”有何不同?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古人是如何過元宵節的?揭秘古代元宵節習俗2015元宵節是幾月幾號?元宵節習俗有哪些元宵節源於一場對漢武帝的欺騙?元宵為宮女名字古代歷史上的婚姻也玩非誠勿擾:元宵節忙相親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漢高後八年,即公元前180年7月,呂後因病去世。9月,呂姓諸王欲起兵叛亂,奪取劉漢政權。齊王劉襄隨即調集軍隊,高舉“率兵消滅不應當為王的人”的旗幟發兵西進。相國呂產派遣大將軍灌嬰率兵迎戰。灌嬰本來是漢室開國元勛,是忠於劉氏王朝的重要人物,領兵到萊陽後,安營紮寨,倒戈並派人與齊王聯合,按兵不動,隻等呂氏集團反叛,以率兵擊之。在長安城裡,太尉周勃、右丞相陳平等私下密謀策劃,設計讓上將軍呂祿交出瞭兵權。周勃進入軍中號令“擁戴呂氏的袒露右肩,擁戴劉氏的袒露左肩!”軍中士卒紛紛袒露左肩,呼聲震天。周勃很順利地將北軍控制,成為反呂的一支主要部隊。接著,周勃命令朱虛侯劉章率兵千人以進宮護衛皇帝為名,伺機捕殺瞭統率南軍的相國呂產。後又捕殺呂祿,並分派人手去捕殺諸呂,不論老少全部處死。至此,呂氏集團被剿滅,統治大權又回到劉氏集團手中。  “諸呂之亂”平定後,周勃、陳平等大臣密商選立皇帝。大臣們一致認為,代王適合即帝位。代王劉恒是漢高祖的兒子,而且為人寬厚,待人仁慈,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會出現擁尊自立的現象。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代王年齡最大,全國上下無可爭議。於是,周勃、陳平等人親迎代王人長安而即帝位。閏九月,代王劉恒一行由代到長安,在群臣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太宗孝文皇帝。文帝即位後,大赦天下,積極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開創瞭西漢王朝的太平盛世。當時,平亂之後,漢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定“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每逢此日,京城裡傢傢張燈結彩,以示慶賀,漢文帝也微服出宮與民同樂。後來,他將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以示紀念。到瞭漢武帝時,司馬遷創建的瞭“太初歷”,將元宵節定為重大節日。從此,正月十五元宵節便成瞭一個張燈結彩、普天同慶的民間傳統節日。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書法傢顏真卿的另一面:曾統帥20萬大軍平亂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傢,和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傢”。其實顏真卿不僅是書法傢,還是著名的政治傢、軍事傢。唐玄宗天寶年間,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顏真卿曾統帥20萬大軍,橫掃燕趙之地。顏真卿曾任升州(今南京)刺史。在其任上,顏真卿上書唐肅宗,在全國設放生池81處,現在南京烏龍潭公園便是現存的一處。1982年,烏龍潭內的顏魯公祠(顏真卿受封魯郡公)列入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顏魯公祠  近日,記者來到廣州路走進烏龍潭公園,看到一座青磚黑瓦的中國傳統建築,掩映在一片綠樹之中。方方正正的門框上方,鑲著一塊石碑,上書“顏魯公祠”四個綠色顏體大字,書寫者是清同治年間擔任江寧知府的塗宗瀛。大門東側的墻角,立著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  祠堂共有兩進12間。大殿正中間,懸掛著中國當代畫傢王宏喜先生繪制的《顏真卿造像》,畫像之上,懸掛著中國著名書法傢趙樸初書寫的“書壇泰鬥”四個燙金大字,遒勁有力。畫像兩側的楹聯為曾任全國書法傢協會主席的沈鵬先生所書,內容為:“翰墨見精神兩間三塊帖功名垂竹帛千古一清臣”。  顏真卿曾統帥20萬大軍  《舊唐書·顏真卿傳》記載,顏真卿,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曾4次被任命為禦史。天寶八年(公元750年),顏真卿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調離出京,降為平原郡(今山東陵縣)太守。誰想到,這一調動成就瞭顏真卿的千古功績。平原郡屬於權臣安祿山管轄范圍,顏真卿到任後,眼見安祿山有謀反之意,便私下整修城池、囤積糧食。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前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果然叛亂,河北二十四郡除瞭平原郡守備很好外,其他城池均失守。唐玄宗聽聞安祿山叛亂,嘆曰:“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之後又聽聞顏真卿獨自堅守,又嘆曰:“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  僅僅33天後,安、史叛軍攻破東都洛陽,屯兵於潼關,意圖直搗長安。顏真卿趁機說服河北一十七郡歸順朝廷,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領20萬大軍,橫掃燕趙之地,使得叛軍不能急攻潼關。第二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為肅宗。顏真卿受封為河北招討使,在河北平亂。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顏真卿在鳳翔見到瞭李亨,被授予憲部(即刑部)尚書之職,後加升為禦史大夫。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升州刺史任內設置放生池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顏真卿調任浙西節度使兼升州刺史。此時安史之亂雖尚未平復,但長安、洛陽兩京也已收復,為此顏真卿上書唐肅宗,請求設置放生池,以示皇帝賢明睿智、英明神武且廣播慈愛。他在《天下放生池碑銘序》一文中稱:“始於洋州之興道,洎山南、劍南、黔中、荊南、嶺南、江西、浙西諸道,訖於升州之江寧秦淮太平橋。臨江帶郭,上下五裡,各置放生池,凡81所。”現如今,1200多年過去瞭,這81處放生池,可以考證的,也僅剩南京烏龍潭這一處。  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唐德宗派時任太子太師,已經74歲高齡的顏真卿作為使臣,前往淮西勸降李希烈。  顏真卿剛到淮西,便被李希烈囚禁。李希烈軟硬兼施,試圖勸降顏真卿,未果。唐德宗興元元年(公元785年),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朝廷處死,李希烈大為惱怒,將顏真卿縊死於龍興寺柏樹下,終年76歲。第二年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護送回京,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墳。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並為此廢朝八日。  20年後,唐憲宗李純即位,唐朝逐漸從接連戰亂所造成的破壞中恢復過來,史稱“元和中興”。為紀念顏真卿平定叛亂、設置放生池的功績,南京人民在烏龍潭內建起放生庵。放生庵歷經宋、元、明、清諸朝,歷代均有修葺。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軍攻陷南京,烏龍潭內的放生庵也毀於戰火。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曾國藩的門生塗宗瀛升任江寧知府。此時的南京城剛剛經歷一場大浩劫,可謂百廢待興。塗宗瀛為顯示自己慈仁且不忍殺生,在放生庵的舊址上建起祠堂,並親題牌匾,紀念顏真卿。因顏真卿曾被封為魯郡公,祠堂也被命名為顏魯公祠,並保留至今。1982年,顏魯公祠列入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