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弟子

胡適最欽佩的學人竟是其弟子傅斯年 傅斯年簡介

  導讀:1917年夏,27歲的胡適從美國留學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那時北大的教授可不好當,因為學生學問不下於老師者大有人在。一次,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向胡適提問,一問一答之間,胡適的汗就下來瞭。  這位學生,就是傅斯年,字孟真,是國學大師黃侃的得意弟子。胡適後來坦白地說,他當時就發現瞭,像傅斯年這樣的學生,國學根底比他還好。  民國年間,學界群星璀璨。胡適閱人無數,但其評價最高的卻是自己的學生傅斯年。傅斯年逝世後,胡適在致傅斯年夫人俞大彩的唁函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孟真的天才,是朋友之中最傑出的,他的記憶力最強,而不妨害他的判斷力之過人,他能做第一流的學術研究,同時又最能辦事,……我每想起國內領袖人才的缺乏,想起世界人才的缺乏,不能不想起孟真的膽大心細,能做領袖……”  大約兩年後,胡適在《〈傅孟真先生遺著〉序》中又說:“孟真是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他的記憶力最強,理解力也最強。他能做最細密的繡花針工夫,他又有最大膽的大刀闊斧本領。他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他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幹的天生領袖人物。他的情感最有熱力,往往帶有爆炸性的;同時他又是最溫柔、最富於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這都是人世間最難得合並在一個人身上的才性,而我們的孟真確能一身兼有這些最難兼有的品性與才能。”“孟真離開我們已兩年瞭,但我們在這部遺集裡還可以深深地感覺到他的才氣縱橫,感覺到他的心思細密;感覺到他罵人的火氣,也感覺到他愛朋友,瞭解朋友,鼓勵朋友的趨勢親切……”  胡適在《〈傅孟真先生遺著〉序》中評價傅斯年時用“最”之多,令人咋舌。他還說過:“他這樣的人,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發揮其領袖的才幹。他有學問,有辦事能力,有人格,有思想,有膽量;敢說話,敢說老實話,這許多才性使他到處成為有力量的人。” 傅斯年  五四時期的弄潮兒  1896年3月26日,傅斯年生於山東聊城一個沒落的名門望族,其祖先傅以漸是清朝建立後的第一個狀元,曾官至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其後,傅氏傢族科考得意者不計其數,官至封疆大吏的也不乏其人。因此,傅氏有“開代文章第一傢”之美譽。但是到瞭傅斯年這一代,傅氏傢學雖然依舊淵源,但傢門早顯頹勢。傅斯年在北大期間的生活費用,還是靠別人接濟的。傅斯年的國學功底是非常深厚的,在北大就讀時,頗令一些教授頭疼。據傅斯年好友羅傢倫回憶,“在當時的北大,有一位朱蓬仙教授,也是太炎弟子,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龍》卻非所長,在教室裡不免出瞭好些錯誤……恰好有一位姓張的同學借到那部朱教授的講義全稿,交給孟真。孟真一夜看完,摘出三十幾條錯誤,由全班簽名上書校長蔡先生,請求補救,書中附列這錯誤的三十幾條。蔡先生自己對於這問題是內行,看瞭自然明白……到瞭適當的時候,這門功課重新調整瞭。”  其時,胡適在北大講授中國哲學史。有不少學生認為胡適遠不如國學大師陳漢章,想把他趕走;有的學生則認為,胡適讀的書雖然沒有陳漢章多,講課卻頗有新意。傅斯年本不是哲學系的學生,但在同室顧頡剛的鼓動下去旁聽瞭幾次胡適的課。結果聽完之後覺得很不錯,於是傅斯年對哲學系幾位要好的同學說:“這個人書雖然讀得不多,但他走的這條路是對的。你們不能鬧。”  由於傅斯年在同學中的威信,年輕的胡適才沒被學生們趕離北大講壇。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時,胡適感慨地說:“我這個二十幾歲的留學生,在北京大學教書,面對著一班思想成熟的學生,沒有引起風波;過瞭十幾年以後才曉得孟真暗地裡做瞭我的保護人。”  在北大讀書期間,傅斯年最轟動的事情就是領導瞭1919年5月4日的愛國大遊行。當天上午13間學校籌備遊行示威的會議是傅斯年主持的。下午2點半左右開始的遊行,總指揮是傅斯年。他扛著大旗走在隊伍前列,後來也是他率領隊伍沖到趙傢樓。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他就堅決退出學生運動,回到書齋。然後他就很快出國留學,一去7年,1926年秋才回國。  五四時期,傅斯年還組織新潮社和辦《新潮》雜志。胡適後來曾在《中國文藝復興運動》一文中說:“《新潮》雜志,在內容和見解方面,都比他們的先生們辦的《新青年》還成熟得多,內容也豐富得多,見解也成熟得多。”《新潮》的編輯部,就是李大釗北大圖書館的辦公室。蔡元培批準由北大經費中每月撥3000元給《新潮》,這引起瞭保守派的強烈攻擊。他們通過教育總長傅增湘向蔡元培施加壓力,要他辭退兩個教員——《新青年》的旗手陳獨秀和胡適;開除兩個學生——《新潮》的主編傅斯年與編輯羅傢倫。但蔡元培堅持不肯,保護瞭這些師生。  留學六年沒拿到一張文憑  從北大畢業後,傅斯年考取瞭官費留學。從1919年到1926年,他先後進入倫敦大學和柏林大學,攻讀實驗心理學、生理學、數學、物理,以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勃朗克的量子論等等,還對比較語言學和考據學產生瞭深厚的興趣。為瞭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傅斯年放棄瞭學位考試,留學六年沒拿到一張文憑,一心隻追求真才實學。據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在《雜憶趙傢》中記述,當時的留學生大都“不務正業”,無所事事就鼓勵大傢離婚,但這麼多留學生中,真正全副精力用來讀書、心無旁騖不理會男女的隻有陳寅恪和傅斯年,以至於有人把他倆比作“寧國府大門口的一對石獅子”。  1926年冬,傅斯年學成回國。1927年春,他被聘為廣州中山大學文科主任(文學院院長)兼國文、歷史兩系系主任。傅斯年到校後,除瞭聘請一大批具有新思想和學有所長的教授任教之外,還特別關心學生的成長,特別強調要學以致用。他曾數次懷著一顆坦誠的心,苦口婆心地對自己的學生說,如果你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你就必須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很好的個性,願意與人合作,善於溝通,懂得配合,深諳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於某些人把上大學當作求職敲門磚的行為,他很是不屑,覺得這種人目光短淺,沒有夢想,特別沒出息。  一年後,又負責創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28年11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成立,傅斯年擔任該所所長。為瞭更好地工作,他辭去瞭中山大學的所有職務。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他積極尋找品學兼優的人才,派他們去國外進修深造。此後,他擔任這個研究所的所長22年,直至離開這個世界。從1928-1937年,傅斯年領導歷史語言研究所排除阻力,對以安陽為中心的殷墟作瞭15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找到大批甲骨文和殷商文物,才為殷商史和甲骨文研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城子崖等處的發掘,對古代中國和中國文化的研究也具有裡程碑意義。  北京和臺北的故宮博物館都藏有大量明清檔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檔案在清末曾被視為無用之物,打算付之一炬;而辛亥革命後日本的一傢公司已經立約買下,打算運回日本。羅振玉、馬衡等著名學者曾為保護這一無價之寶出瞭大力,傅斯年建議時在國民政府擔任要職的蔡元培出錢買下這批檔案,最終避免瞭一大劫難,直至今天,中國史學研究仍深受其惠。但在整理這些明清檔案的過程中,傅斯年卻有一些失望。一次他在北海靜心齋對李濟說:“沒有什麼重要的發現。”李濟卻問:“什麼叫重要發現?難道說先生希望在這批檔案內找出滿清沒有入關的證據嗎?”傅斯年聽瞭大笑,一時傳為美談。相關閱讀推薦:“七七事變”發生後胡適為何仍然反對對日宣戰?胡適晚年讀書不要命:經搶救保命後坐病床上看報善於論戰的胡適一碰到誰就連回嘴的餘地都沒有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約見胡適 兩人說瞭什麼秘密?胡適與張愛玲的一段隱秘愛戀:張愛玲追求過胡適?西安事變後傅斯年罵張學良:犯上作亂的土匪種 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炮轟兩位“皇親國戚”  傅斯年有著學者的錚錚鐵骨,曾炮轟孔祥熙和宋子文兩任行政院長。這兩位權貴的背景和勢力眾所周知,一個是蔣介石的連襟,一個是蔣介石的大舅子,都是“皇親國戚”。即使在國民黨的黨國軍政高層,人們也不敢“妄議”這兩位權貴。  據嶽玉璽《國民參政會期間的兩件事》一文抄錄的兩封致蔣介石的信,他在1938年已經系統地整理瞭孔祥熙的罪狀和人證物證,並認為孔祥熙“身兼多職皆不能勝任”,要求罷免孔祥熙的職務。但信到蔣介石手中,都入泥牛入海。  後來,一件事為傅斯年的倒孔提供瞭新的材料。1942年,國民政府從美國貸款中提取1億美元為準備金,發行“同盟勝利美金儲蓄券”,規定20元購買1美元儲蓄券,抗戰勝利後憑券兌換美元。開始發行得並不好,但後來行情迅速看好,黑市價已經是110元兌1美元。在此情況下,孔祥熙下令停止出售美元儲蓄券,由其部屬利用職權將尚未售出的350萬美元儲蓄券按原價購進,歸入他的私囊;還有799.5萬美元的儲蓄券則由中央銀行其他人員購進私分。  傅斯年在參政會上向行政院院長孔祥熙發難,揭發其貪污舞弊行為。會後,蔣介石親自請他吃飯,為孔說情。席間,蔣介石問:“你信任我嗎?”傅斯年答曰:“我絕對信任。”蔣介石說:“你既然信任我,那麼就應該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立刻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於說因為信任你也就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屈萬裡《傅孟真先生軼事瑣記》)  他抓住孔祥熙貪污的劣跡窮追不舍,最後,終於把孔祥熙轟下臺。   當時,傅斯年是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知名學者,世俗的浮名和利益應有盡有,他還是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從個人利益考慮,犯不著為此得罪最高當局蔣介石。但傅斯年就這樣做瞭。他這樣做,出於一種良知,出於理性的選擇。1940年,他在給胡適的信中歷數孔祥熙的腐敗行為,接著說瞭這樣的話:“我一讀書人,既不能上陣,則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哉?我於此事,行之至今,自思無慚於前賢典型,大難不在後來在參政會中,而在最初之一人批逆鱗也。若說有無效力,誠然可慚,然絕非無影響,去年幾幾幹掉瞭,因南寧一役而停頓耳,故維持之者實倭寇也。至少可以說,他以前是個taboo(禁忌),無人敢指名,今則成一溺尿桶,人人加以觸物耳。士人之節,在中國以此維綱常者也。”(《胡適來往書信選》)  宋子文上臺之後,傅斯年在《大公報》公開為他說過好話。但是,很快發現仍然不行。打倒一個貪官,結果又來瞭一個貪官。  傅斯年發起倒宋之戰的前夕,蔣介石於1月15日請他吃飯。傅斯年毫不客氣地對蔣介石說:“宋與國人全體為敵,此為政治主要僵局之一。”2月15日,傅斯年在《世紀評論》周刊第7期發表《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文章開篇就明確指出:“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凡是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垮臺,並不由於革命的勢力,而由於他自己的崩潰!”文章從宋子文的黃金政策、工業政策、對外信用、辦事作風、文化修養和態度等五個方面對宋子文進行瞭評說,最後說:“我真憤慨極瞭,一如當年我在參政會要與孔祥熙在法院見面一樣,國傢吃不消他瞭,人民吃不消他瞭,他真該走瞭,不走一切跨瞭。”  這一次,傅斯年發的是連珠炮。緊接著,他連續發表《宋子文的失敗》、《論豪門資本之必須鏟除》兩篇文章,追問“自抗戰以後,所有發國難財者,究竟是那些人?”直言孔、宋代表的權貴勢力“斷送中國的經濟命脈”。在《論豪門資本之必須鏟除》中,他指出中國的國傢資本已被權門資本侵吞,包括鐵路、銀行、航運等在內,都被“豪門把持著,於是乎大體上在紊亂著,荒唐著,凍僵著,腐敗著。惡勢力支配,便更滋養惡勢力,豪門把持便是發展豪門。”“小官僚資本托庇於大官僚資本,大官僚資本托庇於權門資本。……無論如何是必須依靠大勢力的,尤其是豪門資本。”他認為當時的官僚資本首推孔宋二傢,而兩傢又有不同的特點:“孔氏有些土貨樣色,號稱他傢是票號‘世傢’,他也有些票號味道,尤其是胡作非為之處。……這一派是雌兒雛兒一齊下手,以政治勢力,壟斷商務,  利則歸己,害則歸國,有時簡直是扒手。”“宋氏的作風又是一樣。……他的作風是極其蠻橫,把天下人分為兩類,非奴才即敵人。這還不必多說,問題最重要的,在他的無限制的極狂蠻的支配欲,用他這支配欲,弄得天下一切物事將來都不能知道公的私的瞭。”他指出,從電廠到煤礦,說是“國營”,實為“宋營”。“古人說‘化傢為國’,現在是‘化國為傢’。”因此,他要讓宋子文走開,而且提出國傢征用孔、宋二傢財產的建議,“最客氣的辦法,征用十五年。”  1947年3月1日,宋子文被迫辭職,離《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發表不過半個月。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漢賊不兩立”  1945年日本投降後,西南聯大解散並遷回平津,傅斯年任北大代理校長。  此時北大恢復和整頓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對日本占領北平期間任用偽北大教員的錄用問題。擔任代理校長的傅斯年即派鄭天挺去北平進行籌備。在北上途中,陳雪屏又接到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命令,接受北平日偽各校的學生,辦理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傅斯年在重慶發表聲明,為保持北京大學的純潔,堅決不錄用偽北京大學的教職員。但學生經過甄別和補習,可以接受。  11月中旬,傅斯年到達北平,陳雪屏等人到機場迎接。傅斯年走下飛機的第一句話就是問陳雪屏與偽大學的教師有無交往,陳回答說僅限於一些必要的場合。傅斯年聽後十分不滿,強調說:“‘漢賊不兩立’,連握手都不應該。”陳雪屏解釋瞭自己的難處,接受的學生多,北上的教師太少,根本忙不過來,隻好錄用瞭偽校一些教授。傅斯年仍然堅持,偽校教職員要一概摒棄,堅決不予錄用。  傅斯年昔日的老師周作人看到報上傅斯年對記者的這番談話後,當天在日記中說是“又聞巷內驢鳴”。後來在審判周作人期間,周的老朋友、學生紛紛為他開脫求情,俞平伯還給遠在美國尚未歸國任職的胡適寫瞭封情詞懇切的長信,請求胡適為周說情。胡適回國後果然出具證明為周洗刷罪名。但作為學生的傅斯年卻一點不留情面,反而責怪胡適,說他“到職之後,放下北大校務盡可不管,首先第一要務,急急忙忙地替他辦證明文件”。  北平的偽教職人員,尤其是在補習班任教的偽教人員,聽說傅斯年堅決不錄用他們,便組成團體,四處活動,還聯合起來以罷課為要挾,並向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請願。還有人在報紙上發表致傅斯年的公開信,為偽教人員辯護。傅斯年毫不妥協。  傅斯年在聲明中強調,教師是教育人的,為人師表,更應該先正己再正人,真正做到禮儀廉恥,為學生做志節的表率。他承認由於長期戰亂,高校內缺乏師資,但是不能因缺乏師資而放棄最基本的原則。他申述說:“人才缺乏是事實,從別的方面考慮征用未嘗不可,但學校是陶冶培植後一代青年的地方,必須要能首先正是非,辨忠奸。否則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今天負教育責任的人,豈不都成瞭國傢的罪人?” 臺灣大學傅斯年墓園  12月下旬,傅斯年回到重慶後,北平教育界偽教人員又派代表到重慶活動,其中有一位在北大時與傅斯年交誼甚深的教授容庚,找到傅斯年欲當面理論時,傅斯年拍案而起,指著容庚的鼻子大罵:“你這個民族敗類,無恥漢奸,快滾,快滾,不用見我!”當場命人將容庚架瞭出去。第二天,《新民報》登載此事,標題曰《傅孟真拍案大罵文化漢奸,聲震屋瓦》。後來,容再度拜訪,表示要謝罪改過,重新做人,傅斯年才勉強作瞭接見,但仍不允其到北大任教。灰頭土臉的容庚隻好托要宗仁的關系準備到廣西大學任教,後未成行,轉聘於嶺南大學,終其一生,再也沒能邁進北大的門檻。  拒絕三民主義進臺大  1949年1月,傅斯年帶著歷史語言研究所遷至臺灣。告別大陸時,傅斯年心情很復雜,他曾反復吟誦陶淵明的一首詩:“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  到瞭臺灣,傅斯年兼任瞭臺灣大學校長。為維護學術自由,保證大學的獨立性,他明確拒絕三民主義進學校。此外,他還提倡簡樸的學風,鼓勵兼容並包。有些人撰文攻擊臺灣大學優容共產黨,說臺大的某些教師是“共產黨分子或親共分子”,傅斯年兩次在報上著文反駁,義正辭嚴地說:“學校不兼警察任務”,“我不是警察,也不兼辦特工。”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突發腦溢血身亡,年僅55歲。今日臺大的“傅鐘”,就是為瞭紀念臺大第四任校長傅斯年而命名的。這口鐘上下課時都會敲響,每次都響21聲。究其來源,是因為老校長傅斯年說過:“一天隻有21小時,剩下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劉繼興)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解密:孔子為何說弟子宓子賤堪比堯舜禹?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一位儒學大師。孔子一生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出色的官員。孔子的成就很大,許多弟子都擔任各國的重要職務。孔子的一位地址宓子賤也被任命為單父地區的長官,宓子賤管理單父一段時間,口碑很不錯。  孔子也聽到瞭一些宓子賤治理單父的情況,很高興,又有些擔心,於是親自來到單父,找到宓子賤,想指點下宓子賤為政的一些得失。  孔子特別把宓子賤叫來,詢問宓子賤將要如何治理單父。  宓子賤看到老師親自來考察,想到自己來到單父這段時間,許多士大夫和老百姓都誇贊自己,多少有些激動,有些驕傲。  孔子說:“你簡單談談是如何治理單父的吧。”  宓子賤一臉得意,脫口而出說:“為政之道,首先在於愛民。我會經常打開糧倉,拿出糧食,救濟那些貧困的百姓,幫助那些窮苦的人民。”宓子賤本以為老師會狠狠表揚自己,沒想到孔子竟然嘆瞭口氣,說:“還不夠啊,這樣做,隻能讓老百姓勉強歸附你。”確實,老百姓最關心的是吃穿。宓子賤打開糧倉,讓老百姓有口飯吃,不會餓死,老百姓自然感激宓子賤。可是,僅僅是有老百姓支持還不夠啊。   怎麼辦呢?宓子賤左思右想,說:“對瞭,我還重賞那些有才能的人,招聘一些有德行的人,斥退那些奸詐無行的小人。”孔子經常教育弟子,要親近賢人,遠離奸佞,這麼做肯定沒錯。果然,孔子點點頭,但隨即又搖搖頭,說:“好瞭一點。不過還不夠啊,這樣做,隻能夠讓那一部分士人歸附你。”孔子的話說的很好。歷來掌握官員前途的,就是士林的力量。要想獲得權貴們的支持,隻有利用一部分人,打擊一部分人。如果能夠讓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團結到自己的身邊,自然官場風氣會變得不錯,自然治理地方也能更加順利。  但是,有瞭百姓的支持,有瞭士林的擁護,就可以完全治理好地方嗎?  宓子賤沉思瞭好久,自己平常做的事情挺多的,可是什麼才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呢?對瞭,宓子賤想起瞭老師以前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提到這個意見肯定不錯。宓子賤靈機一動,發揮瞭一下,說:“我結交一些賢人,當成自己的父親來孝順的人有三個,當成兄長來侍奉的人有五個,當成朋友來對待的人有十二個,當成老師來學習的人也有一個。”  孔子點點頭,說:“嗯,這點確實做的不錯。你怎麼做就能夠教育百姓要孝順父親,侍奉兄長,要善待朋友,要尊敬師長。這樣的話,萬一你有什麼過錯,也有人來指正,就算事業有什麼不足,也可以有人來補充。過去堯舜禹三位聖君治理天下,首先就是能夠放下架子,不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君王,他們四處尋找賢人來幫助自己治理天下,共同參與管理,這樣的話,國傢就一定會太平啊。你宓子賤做的很不錯呢。單父的地方實在是太小瞭,你宓子賤有這樣的領悟,如果能夠管理一個國傢,估計功業也可以和堯舜禹相比吧。”  宓子賤一聽,汗流滿面。沒想到老師竟然如此高度評價自己,竟然把自己比成古代的三位聖君。  其實,宓子賤到底能不能夠和古代的三位聖君相比呢?當然不能。孔子的意思不過是誇贊自己的弟子,在治理國傢的時候,能夠領悟到穩定國傢,安定團結的真諦,那就是作為管理者要有一顆謙卑的心,讓有才能的人和自己共同來管理。後世的君王比如劉邦,就曾經評價自己和項羽的得失。項羽百戰百勝,無人可比,而劉邦呢,卻智力短淺,論起管理國傢的才能,不如蕭何;論起工程落地,管理軍隊的才能,不如韓信;論起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才能,不如張良。可是,劉邦正是知道自己的不足,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並且把江山,把責任交托給其他人,利用眾人的力量,最後才擊敗西楚霸王,建立屬於自己的大漢王朝。相關閱讀推薦:孔子學生的實戰技巧:子貢巧言聯合三國滅吳解密:聖人孔子身後的女人結局有多悲慘?歷史上孔子的三千弟子中真的有七十二賢人嗎?秦朝史上秦始皇焚書坑儒但為何孔子後裔卻沒事?傳說孔子女婿公冶長因懂得鳥語竟然被獲罪入獄

玄奘如何對待生死?囑弟子葦席裹屍置於深山老林

  導讀:子午嶺沿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之間的邊際徐徐東進,南折而行,忽然一個拐彎,遂聳成瞭玉華山。川流不息,沖出四個峽澗,都極為幽邃,它們是:芝蘭谷,鳳凰谷,野火谷,珊瑚谷。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玄奘便圓寂於斯。古者有言,生有時,死有地。玄奘居然應驗瞭。  627年,玄奘27歲,開始瞭西域之行。他是隨商隊出境的。他曾經再三上書朝廷,盼望能批準其往天竺去學習佛經,最終無音訊。遂不惜違反法律而去追求真理。見他走瞭,官方便發佈瞭通緝令,指出:“有僧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到涼州,通緝令便到涼州,到瓜州,通緝令便到瓜州,好在有仁者相助,玄奘才沒有半途而廢。玄奘是河南偃師人,慧根深長,十二歲便在洛陽凈土寺出傢。之後持缽雲遊天下,足跡遍佈今之河南、陜西、四川、湖北、河北和山西,他謙虛請教高僧大德。不過,他終於遺憾地發現,佛教流行中國幾百年,卻爭論紛紜,迷惑久存,信徒也各執其辭,遂發誓往釋迦牟尼的故鄉去澄清問題。  西域路上,玄奘九死一生。風暴、沙漠、雪山、驕陽,迭起襲身。嘗有四天不得飲食,而且常常迷失方向,隻能尋白骨和馬糞向前。胡佬之謀害,盜匪之搶劫,甚至部族之強留,也都是致命的危難。然而,玄奘發誓:寧可死,不能屈,並堅持走到瞭天竺,今之印度。數渡恒河,遍巡聖跡,尤其是在那爛陀寺跟隨戒賢大師的五年學習,使其佛經大明。遵戒賢大師之命,玄奘為眾僧設壇授業,釋義排難,從而名聲鵲起。應戒日王之邀,在曲女城參加法會,連續十八天宣揚大乘之旨,千目仰視,萬耳傾聽,竟無一聲詰責反駁,從而威望隆盛。這是641年春天的情況,玄奘41歲。   然而到佛教之源來學習,是為解決中國的問題,天竺再愜,玄奘也要歸去,遂告別瞭他的崇拜者和仰慕者,啟程返回。在抵達於闐國的時候,玄奘不忘他是偷渡出境的,便上書朝廷,承認自己私奔天竺,冒犯瞭憲章。645年,唐太宗下詔,表示歡迎其還,並願見玄奘。相關閱讀推薦:史上真實的西遊玄奘:偷渡出國 路上遭徒弟拋棄揭秘歷史上真實西遊記:玄奘靠假扮災民偷渡出關唐僧本名 唐朝三藏法師玄奘的真實名字是什麼?歷史上的今天3月7日 中國唐朝高僧玄奘逝世玄奘簡介 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玄奘生平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一個徹底追求真理的人不懼怕困難、坎坷,甚至準備犧牲,同時,也能拒絕富貴和權力。當年在赴西域的路上,便有高昌王愛敬玄奘,提出要供養他一生,並奉為國師,讓其民崇拜和仰慕,不過玄奘堅拒,因為其目標並不在地位與生活的優越;在洛陽,玄奘向唐太宗匯報瞭西域十七年的收獲,唐太宗欣悅有加,覺得其具松風水月之清華、仙露明珠之朗潤,遂建議他輔政治國,不過,玄奘也婉拒瞭,因為他所追求的不是世俗之顯赫。所以,矢志成事,就當像玄奘一樣去欲無畏。玄奘返回後,基本上就在長安翻譯佛經,先在弘福寺,後到慈恩寺,又到西明寺,凡十五年,功績豐碩。可惜京師人雜,請教者和好奇者紛至沓來,難有寧日。長期勞作,身體也病倦瞭。他便上書唐高宗李治,希望恩準往玉華寺去翻譯佛經,度其餘生。唐高宗同意瞭,並批示翻譯佛經的團隊隨之而行。  玉華寺就在玉華山。624年,唐高祖李淵在鳳凰谷建仁智宮,一來避暑、狩獵,二來可以駐兵防禦突厥對關中的進犯。周谷城認為,突厥就是秦漢時期的匈奴。到瞭647年,不足48歲的唐太宗身患風疾,特別懼熱,便改仁智宮為玉華宮,並擴大為五門十殿,巍峨至極,從而修養於斯。唐高宗登基不久,大約是651年吧,下詔廢玉華宮為玉華寺,並還土於民,其原因難測。玄奘便居這裡的肅成院,共四年,有大典翻譯成冊。  664年夏歷正月的一天,玄奘在玉華山過河,趔趄失足,損傷其脛,漸為重病。玄奘顯然有預感,遂吩咐門徒,他的生涯將盡,死瞭用葦席裹屍,置於深山老林的僻靜之處就行瞭,因為他的身體不潔,怕染天物。幾個門徒雖安慰瞭師父,但卻不禁流淚。二十六天後,玄奘便圓寂瞭。

朱元璋是明教弟子?朱元璋與明教到底是什麼關系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實際上就曾加入過明教。《倚天屠龍記》結尾寫到:由於朱元璋靠明教起傢,因而國號中不得不帶一個“明”字。明朝二百多年的歷史,均從明教而來。  朱元璋確實加入過明教登上皇位後決定取締  《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章《舉火燎天何煌煌》中寫道:楊逍案頭有一本《明教流傳中土記》,“張無忌翻開書來,但見小楷恭錄,事事旁征博引。書中載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武後延載元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三宗經’來朝,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  這段考證的確不假,中國歷史上的明教確實源自波斯的摩尼教。明教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傳入中國,明朝以後逐漸衰亡。這個可能隻有歷史學者才能註意到的宗教,卻由於武俠大師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而名聲大噪。在《倚天屠龍記》一書中,明教占瞭相當的篇幅,全書涉及明教的不僅有江湖的恩恩怨怨(如各大門派圍攻明教),還有朝廷的利誘瓦解(如趙敏郡主的拉攏),以及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如小昭與張無忌的感情),甚至還認為明朝之所以稱為“明”,也與明教有莫大的關系。那麼,真實的明教到底什麼樣呢?   公元3世紀創立,教徒全部吃素  摩尼教產生於公元3世紀中葉,由波斯人摩尼創立。摩尼教創立後,即在波斯境內廣為傳播,並迅速進入北非、歐洲、小亞細亞、中亞一帶。據說,摩尼本人在遊歷中亞時曾到過中國西北地區,但摩尼教正式傳入中國則是在唐武則天時期(公元7世紀末)。  由於摩尼教宣揚光明,在傳入中國後,逐漸被稱為“明教”。類似於佛教,明教教徒也要食素,因為他們認為素食中包含的光明較多,吃素可以凈化自身的靈魂。因而,除非是叛教者,一般都嚴格遵守素食的戒律。《倚天屠龍記》第十四章中提及,張無忌見到所謂明教徒的朱元璋、徐達一夥在吃牛肉,為之一凜。張無忌的吃驚正反映瞭明教的教義之嚴。勢力曾僅次於佛教,頻繁參與農民起義  明教在唐代的命運可謂一波三折。武則天時期,該教處於合法地位;唐玄宗開元二十年,朝廷認為該教妄稱佛教,欺騙百姓,故不準中土民眾信奉,隻許在西域人中自行流傳。在此期間,明教成為瞭回鶻國的國教。安史之亂中,唐朝屢次向回鶻借兵求援,明教借回鶻的勢力,重新風行於中土,在各地廣建寺院(稱大雲光明寺)。經過七十餘年的發展,明教在中國的勢力達到頂峰,僅次於佛教,居著名的三夷教(明教、景教、祆教)之首。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朝廷下令禁止明教在華傳播,並沒收明教的寺院財產,明教教眾遂轉入秘密活動。在組織上,中土明教也逐漸與西域的摩尼教團總部脫離聯系。相關閱讀推薦:朱元璋組建特務機構錦衣衛內幕:監視及屠殺大臣朱元璋“七十二疑塚”之謎:朱元璋墓穴在哪裡?朱元璋祭奠黃帝陵有何用意?為求“正統”身份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放走前朝皇帝元順帝?朱元璋下葬前後發生的神秘事件:朱元璋死亡時間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唐朝滅亡後,明教繼續在民間秘密流傳。一些信奉明教的知識分子,修建瞭許多明教寺院並隱居其中。如建於元代的福建泉州市晉江縣華表山麓草庵,就是中國僅存的明教寺院。而2009年在明教首領林瞪的傢鄉福建省霞浦縣的一個小山村裡更是發現瞭大量明教法囂和供奉聖女的姑婆宮。  宋代農動中,特別是在江浙和福建一帶,反抗官府的農民所參加的諸多秘密會社中,不少都吸收或滲透瞭明教的成分,如北宋末年,方臘利用明教組織群眾,舉行瞭聲勢浩大的起義,震動瞭東南半壁河山。而在《倚天屠龍記》故事所發生的元代,明教仍然以種種形式存在,並相當興盛。《倚天屠龍記》中所寫的明教來源、傳入中土以及後來在中國的傳播、被禁的情況,與史實基本相符。  波斯總教、中亞教團相繼滅亡,中土明教碩果僅存  其實,在摩尼教的誕生地波斯,它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命運還不如在中國的明教。就在摩尼創立摩尼教後不久,波斯的薩珊王朝認為摩尼教威脅到瞭自己的統治。於是在公元276年左右,波斯國王巴赫拉姆一世處死瞭摩尼,宣佈摩尼教為異教,對摩尼教信徒實行全面迫害。許多教徒不堪其苦,就向東逃亡,一部分教徒加入瞭在中亞的摩尼教團。   摩尼教團的創始人是摩尼的弟子阿莫大師,在中亞地區頗有影響,後來傳入中國的明教,實際上就是從中亞的摩尼教團傳來。由於早在公元6世紀,摩尼教團就在撒特·奧爾米茲的領導下宣佈脫離設在巴比倫的摩尼教總教會,自己組成中亞教團,總部定於撒馬爾罕。因此中土的明教與波斯總教幾乎沒有什麼瓜葛,《倚天屠龍記》中明教隸屬於波斯總教的說法純屬虛構。  在中亞摩尼教團獨立後不久,波斯的摩尼教就迅速走向瞭滅亡。當時統治波斯的薩珊王朝與拜占庭帝國進行瞭連年的戰爭,但並沒有征服後者,反而嚴重削弱瞭自己的實力,結果薩珊王朝在公元651年被阿拉伯帝國所滅。  阿拉伯帝國占領波斯全境後,全面推行伊斯蘭教,給摩尼教帶來瞭滅頂之災。中亞的摩尼教團也在穆斯林和蒙古勢力的夾擊下走向滅亡。這樣,到元朝末年,在中國秘密存在的明教反而成瞭唯一興盛的摩尼教。《倚天屠龍記》中波斯總教興師動眾地到中土尋找聖女,並最後把張無忌的女友小昭接回去當教主的故事,自然沒有歷史根據。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不過,小昭常唱的小曲“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倒是正宗的舶來品。該曲出自波斯著名哲學傢兼詩人莪默·伽亞謨的詩集《魯拜集》,隻是金庸先生多加瞭兩個“兮”字,便生出無限的意蘊。聯想到小昭的離別,更是令人不勝噓唏。金庸也自稱:在《倚天屠龍記》的幾位女性角色中,比較喜歡小昭。而小說的結局卻是把小昭發配到瞭早已滅亡的波斯,更是令人感慨不已。  明教弟子朱元璋創立明朝,登基之後取締明教  波斯總教既已滅絕,中土的明教也未能獨秀多久。元朝末年可以說是明教最後的風光時期瞭。一方面,明教的教義被其他秘密宗教如白蓮教吸納並發展;另一方面,明教自身在下層民眾和一些知識分子中不斷傳播。  因為長期處於秘密狀態,明教教名也有瞭多種別稱,除浙江稱摩尼教、福建稱明教外,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等。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實際上就曾加入過明教。《倚天屠龍記》結尾寫到:由於朱元璋靠明教起傢,因而國號中不得不帶一個“明”字。明朝二百多年的歷史,均從明教而來。這種說法,雖然有點牽強,但也有一定的歷史根據。   更有趣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實際上導致瞭明教的全面衰落。朱元璋在登上九五至尊之後,由於深知秘密教派的厲害,便下詔嚴禁白蓮教、明教等教派,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其後,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得到發展,明教卻逐漸衰落瞭。到明清之際,明教在中國完全消失瞭。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孔子最傑出的弟子應該是誰?孔子的弟子有哪些

  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其中在德行方面表現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遊、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幹出瞭一番成就,對於當時政治,尤其是對於孔子思想的傳播,對於儒傢的形成和發展,起瞭重要作用。  前幾天去瞭地方上一個頗有點名氣的孔廟裡遊覽,看到在大殿裡擺著5座塑像,正中是孔子,左邊是顏子(子淵)和子思,右邊是曾子(子輿)和孟子,大概也可以叫“五賢祠”瞭。“亞聖”孟子、孔子孫子子思(他也是孟子老師)倒還罷瞭,其地位不可搖撼;可孔子的七十二大門徒裡,放瞭兩位(子淵、子輿)而竟沒有子貢,很讓我為他鳴不平。  其實大傢都知道,子貢(前520—前456)即端木賜,才真正是孔子最傑出的弟子,他在學問、政績、理財、經商、道德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有目共睹、有耳共聞。故其在當時的名聲、地位青雲直上,甚至超過瞭他的老師孔子。可為什麼到瞭後來,直到今天,他的名聲、地位反倒不如子淵、子輿、子路、子蹇等人呢?(就像杜甫,曾經許多年裡,其地位和評價一直高過李白;但後來卻很奇怪地竟不如李白瞭。)實在蹊蹺得很。我分析不出原因來,隻籠統地稱之為歷史上的“殘缺美”吧。  在孔門七十二賢之中,子貢素來被列為最前茅的幾位之一。首先,他被列言語科優異者,孔子曾稱其“瑚璉之器”;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之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為孔門弟子中首臣。又善於經商之道,曾行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亦為孔門弟子中首富,甚至被稱為“中國古代十大富豪之一”。相傳孔子病危時他未趕回,覺得對不起老師,別人守墓3年離去,他卻守瞭6年。   子貢與孔子最得意、最著名的弟子子淵(顏回)相比,到底哪個更強一些?世人其實有目共睹。就政事而言,子淵要交白卷;子貢則貴為兩國之相。就生存能力而言,子淵連生計也幾乎維持不下去——《論語》說他“屢空”,看來斷炊的事情亦經常發生;而子貢卻是“傢累千金”——方今之世提倡發展經濟,比起“君子固窮”、“安貧樂道”、自命清高的子淵來,善於經商理財、富甲天下的子貢更值得推崇。論彰揚其師美名,子淵更沒有子貢那樣的巨大能量;且孔子去世後,別人都是為先生守墓3年,而子貢竟守瞭6年;當有人侮辱孔子時,仍是子貢在為先生美言。  當孔子遇危難、遭險惡時,總是子貢挺身而出,突顯其大智大勇。據《史記·孔子世傢》記載,孔子曾困於陳、蔡,絕糧數日,情形十分危急。眾門徒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百無一用是書生”。正是子貢一人毅然自薦,單槍匹馬沖出重圍,尋求援助,出使楚國,“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  無論從哪方面而言,子貢無疑是孔門弟子中最為傑出者。難怪司馬遷在《史記》裡,對孔子眾門徒的描述,於子貢用的筆墨最多、評價也是最高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盡管子貢如此優秀,但他在孔夫子面前卻表現得非常謙恭。據《論語·公冶長》裡記載,孔子問子貢:“汝與回也孰愈(誰更強些)?”子貢卻相當有涵養和胸懷,他說:“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叔孫武叔是魯國的一位大夫,他有一天在朝廷上對眾臣僚說:“子貢比仲尼(孔子)更賢德。”後來,大夫子服景伯把這些話告訴瞭子貢。子貢卻謙虛地說:“若拿圍墻來作比喻,我傢的圍墻隻有齊肩高,而老師傢的圍墻卻有幾仞高(古時7尺為一仞)。如果找不到門進去,就看不見裡面宗廟的富麗堂皇,及房屋的絢麗多彩。而能夠找到門進去的人,世上並不多見。叔孫武叔那麼講,不是很正常嗎?(因為他也沒找到門進去。)”  叔孫武叔又毀謗仲尼。子貢說:“這樣做是沒有用的!仲尼是毀謗不瞭的!別人的賢德好比丘陵,還可超越過去;仲尼則好比太陽和月亮,是無法超越的。雖然有人要自絕於日月,可對日月又有什麼損害呢?隻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再後來,魯國另一個大臣陳子禽也對子貢說:“您太謙虛瞭,仲尼怎麼能比您更賢良呢?”子貢說:“君子的一句話,既可以表現他的智識,也可以表現他的不智,所以說話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就像天空是不能順著梯子爬上去一樣。夫子如果得國,那就會像人們所說的那樣,教百姓立於禮,百姓就會立於禮;引導百姓,百姓就會跟著他走;安撫百姓,百姓就會歸順他;動員百姓,百姓就會齊心協力。夫子其生也榮、其死也哀,我怎麼能趕得上他呢?”   一個當老師的,若是有個對自己這樣謙恭、這樣敬重、這樣維護、而又非常優秀的學生,豈不是非常幸運、非常幸福?同樣,一個當學生的,若是在自己的老師面前如此虛心、禮讓、低調、維護,又豈不是非常高尚、非常可貴?  正以為子貢是孔子最傑出、最高尚的弟子,所以我為人們(包括孔子本人)給他的地位和評價不夠公正而鳴不平。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散文:示浙江六十七弟子

    時逢華年,吾為實現民營教育之理想,攜妻棄故鄉赴浙江,至教育之鄉東陽,尋夢金橋高復,有緣收爾六十七人為門徒。經近八十日之朝夕相處,爾等人格秉性、脾氣喜好,吾已初有解析,略知一二。內心甚是欣慰,爾等盡是“孺子可教也”!     回想當時與爾及父母洽談,一方簽名贈書,誠心表態將傾其所有教,另一方納言受勸,決心應答將竭盡全力學,雙方一拍即合,目標明確,信誓旦旦,立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創造奇跡,報效父母”之宏願。現今看來,吾履行承諾全心全意,起早貪黑,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絲毫不敢怠慢,爾多數臥薪嘗膽,秉燭苦讀,兌現誓言;總體狀況良好,已在初次月考中有所體現。然據吾細細觀察,爾少數並未竭盡全力,畏難晨跑者有之,自修閑話看野書者有之,上課走神者有之,就寢不準時者亦有之,有自食其言之嫌。長此以往,怎能兌現海誓山盟,實現考取理想大學之宏願哉!     吾今年五十有二,長爾等父母幾歲。一生坎坷,命運多舛,崢嶸歲月,不堪回首。少時想多讀書而不能,十六歲投筆從戎,遠離父母戍邊,十九歲退役,遂做鐵路扳道夫,其間歷經磨難,手指被粉碎機削掉一塊,門牙被緊急集合磕掉一顆,扳道不慎幾近被列車碾死;後發憤讀書,勤奮工作,事業有成,創作的中國第一部反映高中慢班學生生活的長篇紀實小說《慢班》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長篇科幻小說《三毛生物歷險記三部曲》被《生物報》和《中學生物報》連載轉載、《生態系統》電影劇本被中央電教館選中,撰寫的多篇學術論文被評為國傢一、二等獎並發表在國傢核心刊物上,拙文《傳奇女士陳月祖 》被億萬富翁裝裱掛於中堂、《與大海對飲》為二十多傢網站選登;被選為全國鐵路生物教研會常務理事,湖北襄樊市生物教研會副會長,湖北大型廠礦電教協會理事,民盟襄樊市市委委員、襄樊市政協委員。吾一個沒上過高中的調幹大學生尚且能取得如此成就,爾等如今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那麼高的天分,卻不知珍惜時光,苦讀成功,怎能對得起父母一番苦心,吾對你們的艱難付出,你自己的青春年華。試想,如果爾等經過一年復讀,沒有提高批次,考上理想大學,你的心情又會如何!浪費的青春向誰索還?內心的痛苦向誰訴說?悔恨的淚水向誰拋灑?嗚乎!屈指算來,離明年高考隻剩二百三十天,時不我待,是到瞭該警醒的時候瞭!爾等好自為之吧!     吾獨生兒子已定居海外,身邊無子時感寂寞,爾等就是吾之孩子,我教你們不亦樂乎!昔孔老夫子所帶七十二門徒,後來個個才華出眾,今吾所教導六十七弟子若無出息,過之在誰,吾無能也!有感而作此文,與之共勉。慚愧。慚愧。   

關於高幹弟子的經典名言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相門有相,將門出將 ●幾乎在每一個王國裡,最古老的傢族最初都是起源於王公的私生子;而最著名的戰將,最傑出的才子,最偉大的學者,以及所有載入史冊的最勇敢的、最具有偉大精神的人物都是出自於卑微的傢庭(羅·伯頓) ●老鴰窩裡郵鳳凰 ●“門第高貴”隻不過是祖先遺留的財產而已(伯利) ●祖父是誰,我不知道,我所關心的是他的孫子將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