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強勢

中國古代史上最牛的五名女政治傢:強勢臨朝參政

  導讀:又到一年婦女節,又是一年紀念時。多少年來,女性參政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話題。今天,在議論這一話題之前,首先表達對天下女性的敬意,天下因為你們而精彩,世界因為你們而美麗。在紀念史上的第106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回眸數千年中國婦女參與政治活動的歷程,讓人看到瞭中國女性智慧之美映耀歲月長河,而中國女性前赴後繼的參與政治活動更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清明和厚重。  中國封建社會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男性強權社會,而在以男性為中心的中國封建社會裡,政治權力自古就緊緊掌握在男性手中。但是,就是在男性牢牢控制的政治領域,仍然有一些女性掌握瞭生殺予奪的最高權力。在這方面,以西漢的呂雉、北魏的馮太後、唐代的武則天、遼代的蕭太後、清代的慈禧太後等五位女性最具代表性,她們當仁不讓強勢參政的舉動無不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瞭極為重要的影響,她們無疑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強勢參政的女政治傢的傑出代表和歷史典范。  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後:呂雉  呂雉,也就是人稱的呂後,她並不是一個天生的女政治傢。當年,不到20歲的呂雉隻是風華正茂的年輕姑娘,聽父親說劉邦有副富貴相,不禁偷看瞭一下,於是,便走進瞭簡單不能簡單的洞房。花燭之夜後,她成為瞭大自己15歲的劉邦的媳婦。婚後生兒育女,女兒名叫劉樂,兒子名叫劉盈。本來,她大可以成為相夫教子的傢庭主婦,然而,她丈夫劉邦的一次在芒碭山的不平凡舉動註定瞭她作為妻子不平凡的一生。   劉邦在泗上亭長的任上因芒碭山斬蛇起義,而走上君臨天下的皇帝寶座。在他稱帝之前,呂雉因為被楚霸王項羽俘虜而沒有多少作為。但是,在劉邦稱帝的8年間,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後的呂雉卻將一位女政治傢的素質發揮到瞭淋漓盡致的程度。她協助丈夫鎮壓反叛,打擊割據勢力,為鞏固劉氏王朝的統一西漢政權立下瞭不世之功,同時,呂後也練就成為一個堅毅果敢、善權謀的女政治傢。盡管,呂後在自己與劉邦的愛情方面,以及在兒子的婚姻方面飽受歷史詬病,但歷代的史官們卻承認,呂後是個很強大的政治傢。“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亂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她無為而治,讓老百姓過得和諧而滋潤,為之後的“文景之治”奠定瞭堅實基礎。  二、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改革傢:馮太後  在此兩百多年後,又一位女政治傢在中國的北方再次崛起,她就是北魏的馮太後。她14歲時被選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後被冊封為皇後。拓跋濬死後,馮氏掌握政權。北魏獻文帝即位後尊馮氏為皇太後。在馮太後的指導和輔佐下,北魏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馮太後無疑是中國第一位女改革傢。馮太後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公元465年,北魏的第四代皇帝文成帝去世後,其子獻文帝繼位後,不久禪位於5歲的孝文帝。其間的20多年中,馮太後兩次臨朝稱制,威攝天下,維新易度,推行漢化政策,大刀闊斧地改革朝政,不僅創造瞭北魏王朝的鼎盛時期;也促進各民族相互融合,不但消除瞭戰亂危機,也使中華民族增添瞭新的因子和勃勃生機,為隋唐大統一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馮太後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和功不可沒的卓越改革傢,但是,性別岐視給她造成不白之冤,讓她在歷史灰塵中埋沒瞭上千年。以至近代女權運動興起,有不少關於寫她的作品問世,有戲劇,有小說,也有傳記。盡管這些作品都力求宣揚她的功績,為她正名。但因資料所限,都寫瞭宮廷鬥爭,涉及改革很少,讓人感到力不從心。然而,改革讓她付出一生的心血,也成就瞭她的大業。雖然史書記載極其簡單,班祿、均田、建立三長,是史傢莫不稱贊的“太和改制”,即便是《魏書》所載的也不足千字,解除禁田文字更少,這就給她蒙上瞭歷史迷霧,任後人隨意評說。相關閱讀推薦:古代歷史上皇帝們為什麼對數字“九”情有獨鐘?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一位沒嫁給皇帝的皇後是誰?古代禦史如何反腐:10多位禦史用20年扳倒嚴嵩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房地產商和房奴的生活揭秘中國古代女官的歸宿及職責:上官婉兒最出名中國古代皇帝的後宮世界:皇帝們如何管理後宮?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因此,說到女性參政時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名字。她聰明機智,城府深厚,計謀出眾。在輔佐唐高宗李治近30年後,便親登帝位,自封“聖神皇帝”,改大唐為大周,成為中國封建史上空前絕後的正統女皇帝。她從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然史冊,成為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千古佳話。  說起來,女性在中國古代男權社會中,本來就沒有一席之地,但偏偏皇宮裡的女人卻時時處處離不開政治權力,因此,歷朝歷代的後宮鬥爭無不與政治權力相關。當然,女性要掌握政治權力,就必須參政。但是,女人們要想參政,就必須首先獲得皇帝的喜歡何寵愛。然後,才能獲得龍床革命的成功,以致兵不血刃地掌握最高權力而君臨天下。   武則天原名武曌,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被選入宮中,被封為“才人”,賜號“武媚”,人稱“媚娘”。就是這個“媚娘”,貌美如花,卻手段毒辣,以致能在殘酷的後宮爭鬥中立於不敗之地,從而登上統率六宮的皇後之位。當時,李世民日見年高老邁,年輕貌美的武則天開始與李治發生瞭曖昧關系。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不得不被發配到感業寺。按說,以後的生活隻能青燈古佛,但武則天是一個絕對不會甘心瞭此一生的女性。她抓住瞭李治進寺祭拜父皇的機會,見到李治,百般訴衷腸,終於使得李治從此留戀感業寺,然後,一步步如願以償地將自己接回大明宮,並且開始有機會輔佐身心交瘁的李治,在李治死後成為至尊紅顏的一代女皇。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四、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少數民族女政治傢:蕭燕燕  蕭太後是一位中國少數民族的女政治傢,她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在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後”,不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傢,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軍事傢。其實,說起蕭太後,人們並不陌生,她就是《楊傢將》一書中殺伐決斷的蕭太後。不過歷史上的蕭太後卻不像小說所描寫的那樣是率領虎狼之師與北宋大戰燕雲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個清正賢良、深明大義,為遼朝的發展做出瞭重大貢獻的女功臣。當時,遼景宗繼位時,面對混亂的局面,的確想勵精圖治,大幹一番事業,但自幼身體一直不好,軍國大事除瞭依靠蕃漢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後蕭燕燕。乾亨四年,即公元982年9月,遼景宗駕崩,遼聖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後。當時遼聖宗隻有12歲,蕭燕燕也不過30歲,在遼臣耶律斜軫和漢臣韓德讓的輔佐下,蕭太後和遼聖宗的地位才得以鞏固下來。第二年,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後”。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後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瞭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後攝政”時期。  蕭太後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消除蕃漢不平等待遇,勸農桑,薄賦徭,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與宋講和,坐收歲幣之力,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蕭太後的軍事閱歷十分豐富,《遼史》的編纂者認為“澶淵之役”是她軍事生涯中最光彩的一頁。在宋遼戰爭中,蕭太後能夠“親禦戎車,指麾三軍”,率領數十萬大軍攻城野戰,是歷史上少見的女中豪傑。正因為如此,蕭太後率軍把北宋部隊殺得大敗而歸。幾年後又與宋真宗確立“澶淵之盟”,開創瞭宋遼和平發展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   五、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時間最長的皇太後:慈禧太後  提起慈禧太後,雖然她沒有像武則天那樣成為一代女皇,但是,她卻和呂後、馮太後、蕭太後一樣,也是一位無冕女皇。慈禧的一生幾乎與中國近代史相始終。慈禧在咸豐皇帝在世時,就常常幫皇帝批閱奏折,她從中學到瞭不少帝國大事,也正是從那時起,她就表現出瞭不同尋常的政治才能和判斷力,她對政治有著其他女人難以理解的興趣。秀女出身的慈禧,雪明花艷,風情萬種,以致讓咸豐皇帝對她十分迷戀。結果,她在眾多的妃嬪中脫穎而出。《十葉野聞》就記載瞭咸豐皇帝迷戀年輕時慈禧的情景:“當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長恨歌》中所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咸豐皇帝留連聲色,身體漸衰,慈禧就開始協助整理奏折,繼而閱覽各省章奏,逐漸地就變成多數奏章的批閱由自己作主。當時,慈禧不僅嫵媚迷人,而且聰明伶俐,因此更博得咸豐皇帝的歡心。   咸豐皇帝看出瞭她對政治擁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在他的遺囑裡表明讓肅順等八大臣理政,再用兩宮皇太後來牽制八大臣,但他卻沒有明確皇權到底由誰來執行,這使得兩宮皇太後和八大臣的矛盾日漸加深。但是,慈禧卻明白要想和東太後慈安和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相抗衡,她必須尋找一個強有力的合作者,她看中瞭咸豐皇帝的六弟恭親王奕。這位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良好的外交能力,但因為咸豐皇帝的嫉妒心理使他被排擠在最高權力集團之外。咸豐皇帝在熱河駕崩時,奕不在熱河而在北京,慈禧通過秘密的方式聯絡瞭奕,並且通過奕獲得瞭外國使臣支持“兩宮皇太後垂簾,親王輔政”的制度。在肅順等人的忘乎所以的疏忽之下,奕悄然現身在熱河,並慈禧與商議和策劃瞭“辛酉政變”。結果扳倒瞭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正式開始她的第一次垂簾聽政。  本來,皇權鬥爭,互相利用而已。因此,後來剛愎自用的奕就變得成為如同慈安一樣的絆腳石,慈禧開始頻繁找借口來打壓奕,奕不得不臣服於慈禧,最終被排擠出最高權力集團。兒子同治帝之死成就瞭慈禧的第二次垂簾聽政,慈禧選擇瞭既是自己的侄子又是自己的外甥的光緒帝來繼承大統,因為當時光緒帝的年齡還小,慈禧又可以重新掌握至高無上的皇權瞭,從而走上大清王朝權力的巔峰,以致她垂簾聽政達近半個世紀之久。女性強勢參政,這在中國古代男權社會的演變中隻是少數特例,也就是說,不是依靠制度的推進,而是依靠雄才大略女性的出現。但是,在中國王朝更替的過程中,掌握王朝最高權力的女政治傢還是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們的專權朝政,在中國男權王朝的傳承中,給予歷史一種女性的統治方式。她們能夠上臺執政,無疑是歷史的一種進步,為社會帶來瞭發展,開創瞭一種新的政治統治格局。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十常侍得寵之謎:官員太強勢皇帝隻能信任宦官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點明亂自上起,而罪魁禍首就是十常侍,從漢桓帝時代的曹節,到勾結張角的封諝,到把持朝政的趙忠、張讓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在漢靈帝時期更加囂張跋扈,這些人互相勾結,排除異己,隻要和自己意見不合,就找機會將對方驅逐或誅殺。對一些剿滅黃巾有功的大臣,趙忠、張讓等人也毫不客氣,隻要沒有上交保護費,一律罷免官職。就算是皇甫嵩、朱雋等一方諸侯不交錢,也照樣罷他們的官。十常侍為非作歹,橫行不法,但很奇怪,漢靈帝卻對他們非常信任,視之為忠臣,更不會舍得殺掉十常侍瞭。  十常侍究竟有什麼本事,讓漢靈帝如此信任他們,就算是有人當面揭穿,靈帝也信之不疑?  當朝政日壞,百姓愁苦,長沙的區星率領民眾反叛;漁陽的張舉、張純造反,張舉還稱天子,張純也不賴,做大將軍。當下面的奏章像雪片一樣飛到朝廷,十常侍都把這些走著隱瞞起來,並不匯報給漢靈帝。於是,當漢靈帝在宮中和眾人宴飲的時候,諫議大夫劉陶跑到漢靈帝身前放聲大哭。靈帝心裡有點窩火,自己正高興,真是敗興!但還是壓住火氣,問劉陶為何大哭。劉陶就說:“天下危在旦夕,陛下怎麼還能夠和太監在一起喝酒取樂呢?”自古以來,文人都喜歡誇大其詞,一如現在網間諸多文字。作為諫議大夫,玩弄文詞是基本功,可這個劉陶還不過關。雖然說忠義可嘉,但要長期抗戰,還得先保住性命再說。開口就是天下危在旦夕,置漢靈帝於何地?不就是當面批評靈帝混蛋,就是他害的嗎?難怪靈帝生氣。  靈帝說:“天下承平日久,有何危急?”看靈帝語氣,有些質疑,有些反問,但還沒有想治劉陶的罪。靈帝知道天下紛亂嗎?應該不知道。一方面是十常侍有意隱瞞各地奏報,另一方面是作為天子的漢靈帝自己,自視甚高,根本不會覺得自己的統治會有什麼問題。   十常侍經常歌功頌德,隱瞞真相,是靈帝不殺十常侍的第一個原因。  劉陶說:“四方盜賊並起,侵掠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禍在目前矣!”劉陶雖然耿直,但是不笨,立刻意識到自己的語言可能沖撞瞭漢靈帝,急忙明確自己矛頭所刺的方向: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既然是十常侍的問題,那吾皇依舊聖明!而朝廷正人皆去,是告訴漢靈帝,有這種看法的並非一人,而是眾臣的公議。十常侍和朝中大臣關系一向很僵,從漢桓帝時期開始,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就想鏟除十常侍,而現在的皇甫嵩、朱雋等人對十常侍意見都很大。一旦漢靈帝詢問一些宰輔大臣的意見,馬上可以得到驗證。  於是十常侍不等漢靈帝詢問,首先跪下來,但並非請罪,而是倒打一耙,以攻為守:“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願乞性命歸田裡,盡將傢產以助軍資。”言罷痛哭。面對朝廷大臣的攻擊,十常侍表示這些不過是朝廷大臣和他們之間的政治鬥爭,一向強勢的十常侍,在漢靈帝的面前卻總是扮演著弱者的角色。並且官員們最看重的無非是官位和財富,既然大臣抨擊十常侍賣官害民,那我們情願辭官歸鄉,捐出所有財產!十常侍很高明,歷來天子最討厭黨爭,一旦大臣抱成團,就可能架空皇帝。而表示無意於官爵財富,更是技高一籌,讓漢靈帝心中的天平立刻傾向於十常侍。  十常侍以攻為守,表示無意官位財富,是靈帝不殺十常侍的第二個原因。  漢靈帝大怒,斥責劉陶:“你們傢也有服侍你的人,為什麼唯獨不能容忍服侍我的人呢?”  這句話體現瞭靈帝作為帝王的寂寞和無奈。雖然貴為天子,但是卻事事要以天下為重。尤其是大臣們經常打著大義和道德的旗號,約束皇帝,讓皇帝無法享受到做自己的快樂,一旦什麼都要為他人,為蒼生,確實也是件很累的事。就像乾隆帝晚年怎麼會不知道和珅貪污,隻是多年眷顧之下,和珅也能傾心討好,給瞭乾隆別人無法給予的快樂和享受。漢代的皇帝大都幼年登基,從小陪伴他的太監,就是他唯一能夠信任的人。  做皇帝時的寂寞和無助,對十常侍的依賴和信任,是靈帝不殺十常侍的第三個原因。  劉陶被士兵拖出去,遇上瞭司徒陳耽,陳耽一看火大,截下劉陶,跑去質問漢靈帝:“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無寸功,皆封列侯;況封諝等結連黃巾,欲為內亂: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見崩摧矣!”陳耽作為司徒,是三公的身份,語氣比劉陶更加強硬,用鮮明的對比,直斥靈帝昏聵!但漢靈帝也見慣風波,馬上避重就輕,抓住劉陶語句中的一個破綻進行猛烈攻擊:“封諝作亂,其事不明。十常侍中,豈無一二忠臣?”漢靈帝以為,封諝隻是有造反嫌疑,都已經被抓,大臣們還要再牽扯到其他人就實在有些過分瞭。難道要把自己身邊的人全部都抓光嗎?  這裡,漢靈帝把自己的位置已經堅定的和十常侍捆綁在一起,對陳耽等朝廷大臣已經變成瞭敵對態勢。陳耽知道再說隻能招禍,於是拼死磕頭,血濺臺階。漢靈帝大怒,吩咐將劉陶陳耽一並下獄。  靈帝以十常侍為私人財物,將朝臣反對視為對自己皇權的挑釁,是靈帝不殺十常侍的第四個原因。  當然,十常侍就命人將二位大臣在獄中殺害,同時矯詔命令孫堅擔任長沙太守,去剿滅區星;命令劉虞為幽州牧,去剿滅漁洋張舉張純。孫堅精通謀略,不出五十天就平定長沙,而劉虞得劉備幫助,數日大戰就擊潰張舉主力,漁陽盡平。十常侍代表朝廷封賞孫堅為烏程侯,拜劉虞為太尉,連逃犯劉備也被免除當日鞭打督郵的罪過,任命為平原縣令,平原縣廣有錢糧,劉備的日子舒服瞭很多,怨氣自然也淡瞭很多。  十常侍雖然貪婪,但並不昏聵,問題出現及時進行補救,當然他們這麼做是無奈之舉,隻是為瞭更長久的維系自己的權力。也因為如此,成為靈帝不殺十常侍的第五個原因。相關閱讀推薦:北宋太監童貫因何被封王?北宋六賊之童貫簡介明太祖朱元璋千防萬防為何明朝還是讓太監專權?真相!曹操並未行刺過董卓 遭其刺殺的是宦官張讓33張讓人毛骨悚然的詭異老照片 你敢進來嗎?東漢的“十常侍”分別都是哪些人?

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強勢參政的五大至尊紅顏

  導讀:多少年來,女性參政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話題。今天,在議論這一話題之前,首先表達對天下女性的敬意,天下因為你們而精彩,天下因為你們而美麗。在紀念史上的第103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回眸數千年中國婦女參與政治活動的歷程,讓人看到瞭中國女性智慧之美映耀歲月長河,而中國女性前赴後繼的參與政治活動更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清明和厚重。  中國封建社會是一個完完全全的男性強權社會,而在以男性為中心的中國封建社會裡,政治權力自古就緊緊掌握在男性手中。但是,就是在男性牢牢控制的政治領域,仍然有一些女性掌握瞭生殺予奪的最高權力。在這方面,以西漢的呂雉、北魏的馮太後、唐代的武則天、遼代的蕭太後、清代的慈禧太後等五位女性最具代表性,她們當仁不讓強勢參政的舉動無不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瞭極為重要的影響,她們無疑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強勢參政的女政治傢的典范。  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後:呂雉  呂雉,也就是人稱的呂後,她並不是一個天生的女政治傢。當年,不到20歲的呂雉隻是風華正茂的年輕姑娘,聽父親說劉邦有副富貴相,不禁偷看瞭一下,於是,便走進瞭簡單不能簡單的洞房。花燭之夜後,她成為瞭大自己15歲的劉邦的媳婦。婚後生兒育女,女兒名叫劉樂,兒子名叫劉盈。本來,她大可以成為相夫教子的傢庭主婦,然而,她丈夫劉邦的一次在芒碭山的不平凡舉動註定瞭她作為妻子不平凡的一生。   劉邦在泗上亭長的任上因芒碭山斬蛇起義,而走上君臨天下的皇帝寶座。在他稱帝之前,呂雉因為被楚霸王項羽俘虜而沒有多少作為。但是,在劉邦稱帝的8年間,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後的呂雉卻將一位女政治傢的素質發揮到瞭淋漓盡致的程度。她協助丈夫鎮壓反叛,打擊割據勢力,為鞏固劉氏王朝的統一西漢政權立下瞭不世之功,同時,呂後也練就成為一個堅毅果敢、善權謀的女政治傢。  盡管,呂後在自己與劉邦的愛情方面,以及在兒子的婚姻方面飽受歷史詬病,但歷代的史官們卻承認,呂後是個很強大的政治傢。“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亂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她無為而治,讓老百姓過得和諧而滋潤,為之後的“文景之治”奠定瞭堅實基礎。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嫦娥鮮為人知的四段艷情史古代十大神劍之幹將莫邪劍的故事傳說揭秘:中國古代那些怕老婆怕到極致的帝王將相們揭秘:古代的文人為何喜歡在妓女大腿上寫詩詞?古代下流刑法怎樣用動物處死囚犯?十大動物行刑中國古代十大神劍排行榜:解密上古十大名劍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二、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改革傢:馮太後  兩百多年後,又一位女政治傢在中國的北方再次崛起,她就是北魏的馮太後。她14歲時被選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後被冊封為皇後。拓跋濬死後,馮氏掌握政權。北魏獻文帝即位後尊馮氏為皇太後。在馮太後的指導和輔佐下,北魏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馮太後無疑是中國第一位女改革傢。  馮太後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公元465年,北魏的第四代皇帝文成帝去世後,其子獻文帝繼位後,不久禪位於5歲的孝文帝。其間的20多年中,馮太後兩次臨朝稱制,威攝天下,維新易度,推行漢化政策,大刀闊斧地改革朝政,不僅創造瞭北魏王朝的鼎盛時期;也促進各民族相互融合,不但消除瞭戰亂危機,也使中華民族增添瞭新的因子和勃勃生機,為隋唐大統一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馮太後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和功不可沒的卓越改革傢,但是,性別岐視給她造成不白之冤,讓她在歷史灰塵中埋沒瞭上千年。以至近代女權運動興起,有不少關於寫她的作品問世,有戲劇,有小說,也有傳記。盡管這些作品都力求宣揚她的功績,為她正名。但因資料所限,都寫瞭宮廷鬥爭,涉及改革很少,讓人感到力不從心。然而,改革讓她付出一生的心血,也成就瞭她的大業。雖然史書記載極其簡單,班祿、均田、建立三長,是史傢莫不稱贊的“太和改制”,即便是《魏書》所載的也不足千字,解除禁田文字更少,這就給她蒙上瞭歷史迷霧,任後人隨意評說。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三、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因此,說到女性參政時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名字。她聰明機智,城府深厚,計謀出眾。在輔佐唐高宗李治近30年後,便親登帝位,自封“聖神皇帝”,改大唐為大周,成為中國封建史上空前絕後的正統女皇帝。她從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然史冊,成為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千古佳話。  說起來,女性在中國古代男權社會中,本來就沒有一席之地,但偏偏皇宮裡的女人卻時時處處離不開政治權力,因此,歷朝歷代的後宮鬥爭無不與政治權力相關。當然,女性要掌握政治權力,就必須參政。但是,女人們要想參政,就必須首先獲得皇帝的喜歡何寵愛。然後,才能獲得龍床革命的成功,以致兵不血刃地掌握最高權力而君臨天下。   武則天原名武曌,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被選入宮中,被封為“才人”,賜號“武媚”,人稱“媚娘”。就是這個“媚娘”,貌美如花,卻手段毒辣,以致能在殘酷的後宮爭鬥中立於不敗之地,從而登上統率六宮的皇後之位。當時,李世民日見年高老邁,年輕貌美的武則天開始與李治發生瞭曖昧關系。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不得不被發配到感業寺。按說,以後的生活隻能青燈古佛,但武則天是一個絕對不會甘心瞭此一生的女性。她抓住瞭李治進寺祭拜父皇的機會,見到李治,百般訴衷腸,終於使得李治從此留戀感業寺,然後,一步步如願以償地將自己接回大明宮,並且開始有機會輔佐身心交瘁的李治,在李治死後成為至尊紅顏的一代女皇。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四、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少數民族女政治傢:蕭燕燕  蕭太後是一位中國少數民族的女政治傢,她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在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後”,不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傢,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軍事傢。其實,說起蕭太後,人們並不陌生,她就是《楊傢將》一書中殺伐決斷的蕭太後。不過歷史上的蕭太後卻不像小說所描寫的那樣是率領虎狼之師與北宋大戰燕雲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個清正賢良、深明大義,為遼朝的發展做出瞭重大貢獻的女功臣。  當時,遼景宗繼位時,面對混亂的局面,的確想勵精圖治,大幹一番事業,但自幼身體一直不好,軍國大事除瞭依靠蕃漢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後蕭燕燕。乾亨四年,即公元982年9月,遼景宗駕崩,遼聖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後。當時遼聖宗隻有12歲,蕭燕燕也不過30歲,在遼臣耶律斜軫和漢臣韓德讓的輔佐下,蕭太後和遼聖宗的地位才得以鞏固下來。第二年,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後”。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後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瞭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後攝政”時期。蕭太後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消除蕃漢不平等待遇,勸農桑,薄賦徭,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與宋講和,坐收歲幣之力,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   蕭太後的軍事閱歷十分豐富,《遼史》的編纂者認為“澶淵之役”是她軍事生涯中最光彩的一頁。在宋遼戰爭中,蕭太後能夠“親禦戎車,指麾三軍”,率領數十萬大軍攻城野戰,是歷史上少見的女中豪傑。正因為如此,蕭太後率軍把北宋部隊殺得大敗而歸。幾年後又與宋真宗確立“澶淵之盟”,開創瞭宋遼和平發展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意義重大。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五、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時間最長的皇太後:慈禧太後  提起慈禧太後,雖然她沒有像武則天那樣成為一代女皇,但是,她卻和呂後、馮太後、蕭太後一樣,也是一位無冕女皇。慈禧的一生幾乎與中國近代史相始終。慈禧在咸豐皇帝在世時,就常常幫皇帝批閱奏折,她從中學到瞭不少帝國大事,也正是從那時起,她就表現出瞭不同尋常的政治才能和判斷力,她對政治有著其他女人難以理解的興趣。秀女出身的慈禧,雪明花艷,風情萬種,以致讓咸豐皇帝對她十分迷戀。結果,她在眾多的妃嬪中脫穎而出。《十葉野聞》就記載瞭咸豐皇帝迷戀年輕時慈禧的情景:“當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頗有惑溺之象,《長恨歌》中所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咸豐皇帝留連聲色,身體漸衰,慈禧就開始協助整理奏折,繼而閱覽各省章奏,逐漸地就變成多數奏章的批閱由自己作主。當時,慈禧不僅嫵媚迷人,而且聰明伶俐,因此更博得咸豐皇帝的歡心。  咸豐皇帝看出瞭她對政治擁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在他的遺囑裡表明讓肅順等八大臣理政,再用兩宮皇太後來牽制八大臣,但他卻沒有明確皇權到底由誰來執行,這使得兩宮皇太後和八大臣的矛盾日漸加深。但是,慈禧卻明白要想和東太後慈安和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相抗衡,她必須尋找一個強有力的合作者,她看中瞭咸豐皇帝的六弟恭親王奕。這位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良好的外交能力,但因為咸豐皇帝的嫉妒心理使他被排擠在最高權力集團之外。咸豐皇帝在熱河駕崩時,奕不在熱河而在北京,慈禧通過秘密的方式聯絡瞭奕,並且通過奕獲得瞭外國使臣支持“兩宮皇太後垂簾,親王輔政”的制度。在肅順等人的忘乎所以的疏忽之下,奕悄然現身在熱河,並慈禧與商議和策劃瞭“辛酉政變”。結果扳倒瞭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正式開始她的第一次垂簾聽政。本來,皇權鬥爭,互相利用而已。因此,後來剛愎自用的奕就變得成為如同慈安一樣的絆腳石,慈禧開始頻繁找借口來打壓奕,奕不得不臣服於慈禧,最終被排擠出最高權力集團。兒子同治帝之死成就瞭慈禧的第二次垂簾聽政,慈禧選擇瞭既是自己的侄子又是自己的外甥的光緒帝來繼承大統,因為當時光緒帝的年齡還小,嗜權如命的慈禧又可以重新掌握至高無上的皇權瞭,從而走上大清王朝權力的巔峰,以致她垂簾聽政達近半個世紀之久。   女性強勢參政,這在中國古代男權社會的演變中隻是少數特例,也就是說,不是依靠制度的推進,而是依靠雄才大略女性的出現。但是,在中國王朝更替的過程中,掌握王朝最高權力的女政治傢還是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們的專權朝政,在中國男權王朝的傳承中,給予歷史一種女性的統治方式。她們能夠上臺執政,無疑是歷史的一種進步,為社會帶來瞭發展,開創瞭一種新的政治統治格局。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唐宣宗:從“智障人士”到強勢帝王的傳奇人生

  傳奇皇帝唐宣宗:在唐朝的22個皇帝中,唐宣宗李忱無疑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因為從小到大,他一直被視為“智障人士”。在整個長安城,幾乎所有認識他的人都這麼認為。從他出生的元和五年(810年)起,到他登基的會昌六年(846年),整整36年間,他幾乎從未享受過真正的親王待遇。而且當武宗皇帝病危、大明宮的各派政治勢力正在為新君人選展開激烈較量的時候,他卻一無所知地在遠離長安的某個地方雲遊和漂泊……  然而所有認識他的人做夢也不會想到,仿佛就在一夜之間,歷史老人的詭譎之手就把這位曾經的“智障人士”一舉推上瞭大唐帝國的金鑾殿,讓他搖身一變,成瞭唐朝的第十八位天子!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李忱即位之後,忽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膽識、智慧和魄力,不但一舉消滅瞭為患帝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而且極大地遏制瞭一貫囂張跋扈的藩鎮勢力和宦官勢力,最終還把淪陷於吐蕃人手裡將近百年的河湟失地全境收復,締造瞭唐朝中晚葉絕無僅有的最後一抹輝煌。從“智障人士”到流亡者,再到遊方和尚,最後又君臨天下,成為一代強勢帝王……唐宣宗李忱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完全超乎人們的想象。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李忱是唐憲宗李純的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也是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天子的皇叔。如此尊貴的一個宗室親王,怎麼會在整個前半生都被當成傻子呢?   李忱原名李怡,他雖然是憲宗的親生兒子,後也被封為光王,但卻是庶出—母親鄭氏隻不過是一名身份卑微的宮女。由於母親地位卑微,光王李怡出生後自然享受不到其他親王那樣的榮寵,隻能在一個無人註目的角落裡孤獨成長。所以他從小就顯得落落寡歡、呆滯木訥,往往與其他親王群居終日而不發一言。長大成人以後,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人們紛紛猜測,這可能和他在穆宗年間遭遇的一次驚嚇有關。當時光王入宮謁見懿安太後,不料剛好撞上宮人行刺,雖然是有驚無險—此事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但從此以後光王就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十六宅(李唐宗室親王的聚居地)的皇族宗親們於是認定,這個本來就呆頭呆腦的傢夥這回肯定是嚇傻瞭。相關閱讀推薦:解析:唐朝皇位繼承問題多 太子想去突厥當幹部揭秘:唐朝大將尉遲敬德親手幹掉李世民弟弟?囚禁皇帝屠殺朝臣:解密甘露之變與唐朝宦官歷史盤點唐朝十大怕老婆的風雲人物:唐朝怕老婆之風歷史上唯一被太監嚇死的皇帝是誰?唐朝專政宦官唐宣宗李忱簡介 評價很高晚唐人稱其“小太宗”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此後無論大小場合,光王就成瞭專門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對象。有一次,文宗皇帝在十六宅宴請諸王,席間眾人歡聲笑語,唯獨光王悶聲不響,文宗就拿他開涮,說:“誰能讓光叔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諸王一哄而上,對他百般戲謔。可這個光叔始終都像一根木頭,無論大夥如何戲弄他,他甚至連嘴角都不動一下。看著他那逆來順受的模樣,眾人越發開心,文宗在一旁笑得前仰後合,眾人也不斷哄堂大笑。  可是就在這時候,有一個年輕的親王卻忽然止住瞭笑容。這個親王就是後來的武宗李炎。雖然李炎剛才戲弄光王的時候也很起勁,可現在他忽然在想—一個人居然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不為一切外物所動,他如果不是愚不可及,那就是深不可測!李炎忽然有點兒不寒而栗,他下意識地覺得,光王很可能屬於後者。到瞭李炎登基之後,多年前那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  武宗李炎越來越覺得,光王內心深處極有可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倘若真的如此,那他這個天子就不能對此無動於衷瞭。身邊留著這麼一個“深不可測”的人,遲早是個禍害!於是,後來種種“意外事故”就頻頻降臨到光王身上。要麼是和皇帝一起玩馬球時突然從馬上墜落,要麼就是在宮中走著走著,忽然被什麼東西絆倒,一骨碌從臺階上滾瞭下去……總之沒有一次不是摔得鼻青臉腫、滿身傷痕。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午後,光王和諸親王隨同天子出遊,其間眾人又在一起聚宴暢飲,酒後回宮時天色已晚,大傢都有些醉眼蒙矓。沒有人註意到,那個倒黴的光叔又一次從馬背上“意外”跌落,昏倒在瞭冰天雪地之中。   漫天飄飛的鵝毛大雪很快就把他層層覆蓋。武宗李炎料定—“失足墜馬”的光叔這次肯定是回不來瞭。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人們就在十六宅裡看見瞭光王—一個活的光王。盡管走路的時候一瘸一拐,臉上青一塊紫一塊,可一個活生生的光王還是出人意料地站在瞭武宗李炎的面前。他好像死不瞭,無論怎麼折騰就是死不瞭!武宗李炎最後終於橫下一條心。他不想再煞費苦心地制造什麼“意外”瞭,他決定一勞永逸地翦除這個潛在的禍患。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隨後的一天,光王突然被四名內侍宦官綁架,不由分說地關進瞭永巷,幾天後又被捆得像個肉粽一樣扔進瞭宮廁。內侍宦官仇公武對武宗說,這種賤骨頭沒那麼容易死,幹脆給他一刀,一瞭百瞭。武宗點頭同意。仇公武隨後趕到宮廁,趁人不註意,偷偷把奄奄一息的光王撈瞭出來,隨即用糞土覆蓋在他身上,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他運出瞭宮。  經歷瞭九死一生的光王,從此離開長安,流落民間……後來的許多筆記史都稱光王隱姓埋名,跋山涉水,一路逃到瞭浙江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的安國寺落發為僧,法名瓊俊。二百多年後,北宋的大文豪、著名的佛教居士蘇軾途經此處,追憶唐宣宗李忱的這段傳奇人生,特地留下瞭一首詩:“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豈為龍顏更分別,隻應天眼識天人。”  會昌六年春天,唐武宗李炎病危,他的幾個兒子都還年幼,帝國沒有儲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這個微妙的時刻,早已被世人遺忘得一幹二凈的光王,忽然在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的簇擁下,出人意料地回到瞭長安。這一年暮春,光王李怡成瞭“皇太叔”,而且改名李忱。  所有人都知道,在“皇叔”的稱謂中多瞭一個“太”字,就是儲君的象征。當年的智障人士,居然馬上就要成為金鑾殿上的真龍天子!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難以置信和不可思議。可是他們很快就回過神來瞭。  因為光王是宦官仇公武等人帶回來的。而宦官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傀儡—一個可以任由他們擺佈的窩囊廢和應聲蟲!既然如此,光王當然就是不二人選。在李唐宗室的諸多親王中,還有誰比光王更適合充當這個傀儡呢?在皇太叔李忱接見文武百官的儀式上,宦官仇公武的臉上一直蕩漾著一個心花怒放的笑容。   是的,他有理由這麼笑。好幾年前他就知道,自己從臭氣熏天的宮廁中撈出的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傻子,而是一塊舉足輕重的政治籌碼!他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能夠把他拱上帝座,然後順理成章地掌控朝政!而今,一切終於如願以償,仇公武當然有理由笑得這麼燦爛。然而,接下來的日子,當李忱開始著手處理政務時,仇公武就笑不出來瞭。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因為眼前的李忱忽然變得無比陌生。他神色威嚴,目光從容,言談舉止沉著有力,決斷政務有條不紊,看上去和從前判若兩人!仇公武既震驚又困惑。難道說,這才是光王的本來面目?難道這36年來他一直在裝瘋賣傻,一直在隱藏真實的自己?直到此時,仇公武才恍然大悟,原來武宗當年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這個“傻子光叔”置於死地,是因為在他那愚癡木訥的外表之下,隱藏著常人莫及的才幹和韜略。  可現在明白已經太晚瞭,因為生米已經做成瞭熟飯,仇公武悲哀而無奈地意識到—自己處心積慮所做的這一切,到頭來隻是替李忱做瞭一回嫁衣!宣宗李忱剛一即位,就施展瞭一系列雷霆手段。隱忍瞭大半生的他,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將武宗李炎所建立的一切徹底推翻。首當其沖者,就是武宗一朝的強勢宰相李德裕及其黨人。李忱正式執政的第二天就罷免瞭李德裕,此後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宣宗李忱就把所有重要的李黨成員全部貶出瞭朝廷,用行動全盤否定瞭會昌政治,同時迅速拔擢瞭一批新人,完成瞭對中樞政治的換血,建立瞭他自己的宰執班子。  宣宗李忱在位期間,除瞭以強硬手腕消滅黨爭、在很大程度上遏制瞭宦官的囂張氣焰之外,還有一項巨大的歷史功績不可不提。那就是河湟的收復。自從安史之亂以來,河、湟地區(今甘肅及青海東部)已經被吐蕃占據瞭將近百年之久。玄宗之後的歷任天子,尤其是憲宗李純,雖然大都懷有收復河湟的志向,但始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藩鎮之亂連年不絕,朝廷不得不屢屢用兵,而且朝政又被黨爭和宦禍搞得烏煙瘴氣,使得李唐王朝自顧尚且不暇,更不用說騰出手去對付吐蕃人瞭。到瞭武宗會昌年間,形勢開始發生逆轉—吐蕃爆發瞭大規模內戰,其國內政局紊亂,人心離散。  上天似乎註定要把收復河湟的歷史功績送給宣宗李忱。因為吐蕃開始走向衰亡的時候,正是他登上歷史舞臺的前夕。李忱即位後的大中三年二月,原本在吐蕃控制之下的秦州、原州、安樂州,以及石門、驛藏、制勝、石峽、木靖、木峽、六盤等“三州七關”在一夜之間全部歸降大唐。本來三州七關的收復就已經夠讓大唐臣民出乎意料瞭,沒想到短短兩年之後,所有河湟失地竟然又被一個叫張義潮的人一一收復,全部回歸瞭大唐版圖。

唐朝貴族男子為什麼都不願做駙馬?公主太強勢

  唐朝貴族們為什麼都不願意做駙馬?唐朝有個比較獨特的現象,那就是士族貴族們都不願娶公主為妻。陳世美的案子發生在宋代,他為瞭想得到駙馬這位置,冒瞭生命危險,也果真付出生命代價。但這種事情,在唐代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唐朝人對於擔任駙馬這件事情,不但不羨慕,大多數還非常排斥。  《舊唐書》卷一四七《杜佑傳》附《杜悰傳》:“(憲宗為長女岐陽公主選駙馬)令宰臣於卿士傢選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於文學後進中選擇,皆辭疾不應”。憲宗選尚公主,士族子弟“皆辭疾不應”;白敏中奏選相門之子鄭顥尚主,結果,“不樂國婚”的鄭顥對白敏中恨之入骨,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唐代士族之傢對於尚主事的態度。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宣宗皇帝要宰相在當年的新科進士中,選拔一位當駙馬,於是便有人向宣宗推薦當年新科進士王徽。但是,王徽聽到瞭這消息後,便趕快跑到宰相劉瑑面前,哭泣哀求說:“我王徽今年已經年過四十,年老體衰,又體弱多病,實在不適合匹配公主,懇請相爺在皇上面前替我解說,千萬別招我為駙馬。”這件事情跟宋代的陳世美似乎剛好相反,陳世美是拼瞭命想當駙馬,而唐代的王徽是聽說自己會當上駙馬後,便趕快去向宰相哭泣,祈求宰相幫忙推托,就是不想當駙馬,可見唐代當時的進士大多數是不想當駙馬的,而當時很多公卿大臣都很害怕娶公主,也害怕與皇室結為親傢。   不僅新科進士不歡喜娶公主,甚至連隱士也不肯娶公主為妻,《明皇雜錄》卷下的記載:早在唐玄宗時,玄宗想把她妹妹玉真公主許配給方士張果(也就是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張果老),張果便跟他兩位朋友王迥質和蕭華說:“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意思是說:娶個公主過門,等於平白生出個官府來管你,這是多可怕的事啊?張果在說這話時,剛好皇帝派的使者也來到,說要將玉真公主許配給張果,張果便大笑不肯接受。方士,其實在唐代時社會地位並不高,但連一個區區方士都不肯娶公主,可見當時人對公主的印象實在不好。  士大夫跟世傢大族不願意娶公主,便造成唐代公主婚姻的困難。於是,公主可以下嫁的對象,便多半是集中在功勛大臣的傢族,尤其是那些不是出身於世襲門第或世傢大族的功勛大臣們,這些人因為出身沒有世傢大族那麼名貴,也因為他們的地位,都是來自於朝廷給的官名,所以為瞭保持自己的高官爵位,功勛大臣們也就不得不接納公主為妻或媳婦。一旦某個這類傢族接納瞭第一位公主以後,這個傢族往往就會陸續接納第二個、第三個公主嫁給自己傢族的其它成員,這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親上加親”之觀念。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有幾個傢族跟李唐皇室的婚姻關系是非常密切:  一、楊貴妃傢族:楊貴妃本人嫁給唐玄宗,而她堂哥楊錡也娶瞭太華公主;她另一位堂哥楊國忠,也接納萬春公主與延和郡主為自己的兒媳婦;楊貴妃又有一位堂兄弟楊鑒,也娶瞭承榮郡主。  二、中唐時幫助朝廷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傢族亦復如此:郭子儀兒子郭曖娶瞭齊國昭懿公主(即升平公主);郭曖的女兒也就是郭子儀的孫女又嫁回李唐皇室,即是唐憲宗的正妻郭皇後;郭曖的另兩位兒子郭鏦與郭銛,也分別娶瞭漢陽公主跟西河公主。  三、武則天皇後傢族:武則天是唐高宗的正妻皇後,而武後的侄兒武攸暨也娶瞭她女兒太平公主;武攸暨的親弟弟武攸止的女兒又嫁回皇室,也就是唐玄宗前半生最心愛的武惠妃;武後的另外三位侄兒武三思、武承嗣、武承業,也分別也納瞭安樂公主、永泰公主、新都公主為媳婦。  四、此外像盛唐時幹預朝政的韋皇後傢族:韋皇後是唐中宗的正妻,她妹妹也嫁給皇室的嗣虢王李邕;韋皇後堂兄弟韋濯,也娶瞭安定公主;韋濯的孫女又嫁回皇室,也就是唐德宗的韋賢妃;韋皇後的堂侄兒韋捷,則娶瞭成安公主。  這類與李唐皇室數代聯姻的傢族的特點之一就是幾乎都不是出身很有社會名望的世襲門第傢族,所以要藉官位保持權力來源,就必須不斷與皇室聯姻,來增加傢族的政治地位。相關閱讀推薦: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然而,何以唐人都畏懼娶公主為妻?  一、唐朝的公主多半品德不佳:不知道是否是李唐皇室傢教不良,多數公主表現出的品德往往不好。如唐宣宗想把永福公主嫁給於琮,後來宣宗發現永福公主品行不佳,於是婚事作罷,宣宗自己把婚約收回瞭。公主出嫁後的敗德之事甚多,譬如高祖的女兒永嘉公主嫁給瞭竇奉節,卻跟有婦之夫楊豫之淫亂私通。唐太宗女兒合浦公主嫁給瞭房遺愛,房遺愛就是太宗親信重臣房玄齡之子,雙方傢族都是當時有頭有臉的人物,但合浦公主竟偷偷和一位和尚僧辯機私通。唐中宗女兒安樂公主嫁給瞭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卻又跟武崇訓的堂兄弟武延秀淫亂,她還曾當著上官婉兒面前脫去武延秀的下裳高談闊論,荒唐行徑極其誇張。  二、公主下嫁後設有公主府,駙馬不過是府內的附庸:一般而言在唐代,普通的公主封邑是千戶,有時恩寵高的公主還可封到一千四百戶。所謂封邑的戶數,實際上就是中央政府將這些戶數的賦稅,都送給公主花費,所以公主等於是有薪俸的,她拿的是政府豐厚的津貼。此外,公主設有公主府,公主府裡面有邑臣,也就是她有下屬官吏歸她指揮。根據《唐六典》記載:“公主府有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從八品下;錄事一人,從九品下。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傢財貨出入、田園征封之事,其制度皆隸宗正焉。”此外,皇帝在公主出嫁時還會賜給奴仆,這些奴仆人數數量不受限制,所以公主下嫁有很多陪嫁的仆人與財貨。此外,公主下嫁,皇帝必定會為公主蓋一間新宅第,這些新宅第有些是覓地新建,也些則根本就將駙馬原先舊傢拆瞭重建,所以公主下嫁,嫁妝非常豐厚。也就是說,公主下嫁是帶瞭大量的財產與官吏、官署、仆人一起進門,所以做駙馬的人住的房子就住在公主府裡,公主府的一切財富,官吏、奴仆,都是屬於公主,由公主直接指揮,所以駙馬在公主府中的地位類似附庸般,完全沒有主權。而如果公主死亡,駙馬尚要為公主守三年喪,而唐代畢竟還是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駙馬在傢中似乎缺少男性的尊嚴。所以做駙馬的人心中內心感受,多半不愉快,在這情形下,哪個男人願意很熱衷地做駙馬呢?   三、當瞭駙馬反而不容易升官:唐代,一個男人娶瞭公主以後,便有瞭“駙馬都尉”的官銜,於是簡稱為駙馬。一般來說,駙馬與公主結婚後,都會立刻加上一個“三品員外官”的官銜。三品,在唐代是很高的職階,唐代的宰相,一般都是三品官,因為按唐代慣例,除非真的如郭子儀般立過天大功勞,否則一、二品的高官官階,是不會輕易頒賜給官員的,所以可說三品官已是唐代的最高官階。但是“三品員外官”則不然,唐代所謂“員外官”,是指原缺以外的官,也就是正式編制以外的官,隻是個編制外的虛銜,不是個正式的官。唐玄宗以後,員外官又改稱為“檢校官”,凡是任何一個官位,哪怕是上至宰相的大官,隻要是加上“檢校”兩字銜頭,就根本隻是一個虛銜空位而已,即令是檢校宰相,一樣沒實權、沒薪俸,也不能去任何單位上班。所以駙馬雖然有官銜,但也隻是個虛的官銜而已,根本不能算正式官吏。  當然,如果皇帝對某位駙馬有恩賞或有意提拔的話,他仍可以當正式的占缺官員。但是翻一翻唐代眾多駙馬歷史來看,唐代一共有210位公主,結過婚的130位,這中間隻嫁一次的有100人,有再婚也就是“二嫁”的有27人,至於“三嫁”的有3人,所以總共駙馬人數該有163人。但是,這163人最後能做到位極人臣的宰相,大概隻有2人;其它能做到部長級的九卿級官員,不會超過10人;剩下的駙馬,則多半是沒有正式的一官半職。所以做為一位唐代的駙馬,在政治仕途上其實並不是很順利。皇帝跟駙馬的關系是嶽父跟女婿,但是這種翁婿關系跟民間是不同的,在民間,這種翁婿關系是很密切的親戚關系,但是在皇宮中,皇帝跟駙馬的翁婿關系卻是非常淡薄的,因為這種關系,與其說是親戚關系,不如說是另一種的政治關系,所以皇帝不會特別照顧女婿當官以免平添政治是非。再加上這些肯來當公主的駙馬,幾乎都是學識才能不高的人,所以他們的政治仕途通常不是很好。於是對於當時有才幹有能力的人來說,駙馬,並不是個能在政治上能飛黃騰達的升官快捷方式,因此他們對於當駙馬也是興趣缺缺。  有瞭以上的因素,都會使唐代人對駙馬身份毫無興趣,敬而遠之。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國古代史十一位臨朝稱制的女主 盤點強勢女人

  在中國少達5000多年的歷史少河中,一個國傢政權的主宰者一般皆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古代有“女人稱制,天下大亂”的說法。但歷史上卻恰恰有女人臨朝稱制的現象出現,筆者通過史料回納為以下十一位:  1、秦國·羋八子  羋八子(?-前265)楚公族出身,是秦孝公的兒媳婦、秦惠文王的後妃、秦昭王的母親、秦始皇的玄祖母。  惠文王死後,由惠文王後所生的秦武王即位。武王在位三年薨逝無後,由武王之弟、也就是羋八子所生的令郎則即位,即秦昭襄王,羋八子因此成為王太後,從此入手下手瞭少達四十一年的臨朝稱制,即史書上說的“宣太後自治”,是中國後代歷朝歷代後妃掌權執政的鼻祖。  2、西漢·呂後  呂後,漢高祖劉邦的皇後,漢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名皇後、皇太後和太皇太後。又稱為漢高後、呂後、呂太後。同時她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把握漢朝政權少達十六年。《史記》、《漢書》等正史以“本紀”體例記載較為詳細。  3、東漢·和熹皇後  和熹皇後(81年-121年),東漢女政治傢,鄧氏,名綏,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漢和帝d的皇後,史稱鄧太後。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時年27歲。鄧皇後本人沒有兒子,但她知講後宮生有兩個兒子寄養在民間。劉勝年紀大些,但體弱多病,不克不及繼位;劉隆是新生嬰兒,剛滿百日。她就立為皇帝,即漢殤帝,尊鄧皇後為皇太後,鄧太後臨朝垂簾聽政,但事實後果年輕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鄧騭為車騎將軍,可隨招入宮議事。延仄元年(公元106年),殤帝夭折,鄧綏定立清河王劉祜為漢安帝,時年不足13歲,鄧太後繼續臨朝。她一直到永寧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簾聽政達16年之久。  4、北魏·馮太後  馮氏(442年-490年)是北魏文成帝的皇後。北魏的宮廷為瞭克制外戚幹政,實施殘暴的母死子貴制度,即後宮女性隻要生下皇子就得被賜死。文成帝的妃子李貴人生下瞭皇子拓跋弘(獻文帝),李貴人被賜死,皇子拓跋弘由馮皇後代為撫養。   年僅26歲的文成帝死後,年僅12歲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馮後被尊為皇太後。466年馮太後策動政變除掉瞭矯詔擅權的丞相太原王乙弗渾,並發佈由本人臨朝稱制,掌控朝政大權,以杜絕因皇帝年幼再發生朝廷遭奸臣憑凌的工作。  獻文帝非太後所生,欲除掉馮太後;公元476年馮太後毒死獻文帝,再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  馮太後在文成帝死後兩度攝政,將北魏的漢化推向巔峰。其孫北魏孝文帝秉承馮太後的政策,更大刀闊斧的進行瞭漢化改革。  5、北魏·胡太後  胡太後(?一528年)出生於安定臨涇(今鎮原縣),是北魏司徒胡國珍之女,母皇甫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後。因其曾被封為充華,又稱胡充華。北魏孝明帝元詡生母。  熙仄元年(516年),宣武帝亡故,年僅6歲的元詡繼位,是為孝明帝。胡充華以皇太後身份垂簾聽政,實際把握瞭北魏最高政治權力。胡太後臨朝聽政之初,頗有一番作為。她每日臨朝批閱朝臣奏章,對寬重案件親自決斷,親自考核地方官員,一時之間,朝綱肅整,百官膺伏。然胡太後一旦擁有不受約束的最大權力,其天性中追求奢靡的慘淡面很快就究竟畢露。相關閱讀推薦:劉邦的老婆呂後竟然也遭人調戲! 始皇後呂雉秘聞胡太後簡介 北魏孝明帝的生母胡太後生平介紹北魏馮太後:“千古第一後”馮太後和她的男人們馮太後簡介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後馮太後生平北魏孝明帝元詡簡介 被自己母親胡太後毒殺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6、北宋·真宗章獻劉皇後  章獻劉皇後,即劉娥(968年-1033年),她是宋真宗趙恒的皇後,宋朝第一名攝政的太後,勞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後、唐之武後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原本出身低賤,宋太宗反對趙恒和她在一起;直到真宗登基時才得以回到宮中,此時劉娥年紀已大,無法生育,真宗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辱幸劉娥侍女李氏,生下一子,是為仁宗趙禎。趙禎一出生就被抱到劉氏那裡,也因此皇子雖然是李氏所生,卻隻認劉皇後為母。真宗對外發佈劉氏生子,冊立劉氏為皇後(德妃)。  真宗患病,皇後劉氏代理處置日常政事;54歲的宋真宗趙恒病逝,11歲的太子趙楨即位,皇後劉氏為皇太後,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後處罰。後去,皇太後消滅瞭陰謀獨攬大權的丁謂一夥,入手下手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聽政。  7、北宋·宣仁太後  北宋宣仁太後,即高太後(1032年—1093年),亳州受城(今安徽)人。英宗皇後,神宗生母。實際執掌朝政9年,病死,常年62歲,葬於永裕陵(與神宗同處)。神宗時尊為皇太後。元豐八年(1085年)哲宗以年幼即位,尊為太皇太後,秉朝政,升引司馬光等為相,撤興王安石新政,充軍變法派,史稱“元沘更化”。且割地西夏,與之妥協。死後,哲宗才得以親政。  8、西遼·感天皇後  感天皇後(生卒年不詳),本名蕭塔不煙,是西遼德宗耶律大石的皇後,蕭姓,名塔不煙。耶律大石在康國十年(1143年)駕崩,享年57歲。  他的兒子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年紀較輕,沒有治國的經驗。依照西遼德宗遺詔,蕭後依遼制權國(攝政),稱制改元“咸清”,號“感天皇太後”。在位七年,曾斬殺金朝派出的使節粘割韓奴。咸清七年(1150年),感天皇後交權於其子耶律夷列,耶律夷列親政,改元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