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後唐

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後劉玉娘:鞭打生父毒死夫君

  劉玉娘(?—926),後唐莊宗皇後。魏州成安(今河北成安)人。父劉叟,江湖遊醫。公元924年被立為皇後。謚號“神閔敬皇後”。她為瞞出生棒笞生父,為掌朝政殘害忠良。她勾結伶官,過於貪財,幹預朝政,以致民間荼毒,軍心離散。後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賜自盡。  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後劉玉娘就是這種媳婦,蛇蠍美女,禍國敗傢。  劉玉娘小時候和父親老劉頭相依為命,老劉頭含辛茹苦的拉扯她。在一次兵荒馬亂之中,劉玉娘被擄掠,和老劉頭失散,當時她才五六歲。  很多年過去瞭,劉玉娘做瞭李存勖的貴妃,並且很有希望成為皇後,老劉頭知道後,在得到瞭有力的證人證言後,大喜過望,前來認親,並且連李存勖都認為是真的,劉玉娘卻說:我記得清清楚楚,父親被亂兵打死,我還趴在他屍體上哭瞭一天一夜呢!這是從哪裡跑來的江湖盲流,居然敢冒充皇親國丈?一定是貪圖富貴的市井無賴,皇上還記得大唐德宗時冒充沈太後的老婆子嗎?和他是一丘之貉!   老劉頭沒有因為女兒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換來的是一頓暴揍。  作為皇後,劉玉娘富有天下,但是她還不知足,搜刮民脂民膏,與民爭利。她雖然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卻很有現代化的商業意識,表現在:她居然有商標觀念!  她像一般人一樣販賣商品牟利,可是怎麼能賺到超出常人的高額利潤呢?苦思冥想之後,有瞭!她把自己的東西都命名為“玉娘”牌。於是,名人效應很快帶來瞭名牌效應,名牌效應很快帶來瞭巨額利潤。後來,隻要貨物刻上“玉娘”兩個字,就能賣個好價錢,再後來,假冒偽劣的“玉娘”牌便充斥瞭市場!  李存勖當上皇帝不久,便搞的天下大亂,李存勖劉玉娘夫婦四面楚歌,所以要派遣軍對征討,可是當時的國庫早已枯竭,而皇帝夫婦的私房錢卻堆積如山,於是大臣們請求用這個錢來發軍餉,待以後有錢瞭再還上。李存勖沉默無言,劉玉娘說:我們兩口子能君臨天下,雖然是因為俺男人英明神武,可是歸根到底是天命所歸,既然是天命,那些流寇們能把我們怎麼樣?  大臣們還不死心,苦苦哀求不已。劉玉娘說:好吧,我給你們!你們給老娘等著!不一會,宮人推出瞭一個梳妝盒和兩個銀盆,裡面坐著三個小孩,劉玉娘一把把他們推到大臣們面前,說:你們都以為我們兩口子有很多錢,其實早就花光瞭!傢傢有本難念的經啊!你們不是要錢嗎?現在就這三個小兒瞭,你們拿去賣瞭當軍餉吧!相關閱讀推薦:權傾後唐的大將安重誨緣何被殺:親信的告密後唐明君李嗣源:為何他能以義子身份繼承皇位揭秘:貞觀八年後唐太宗或因病已喪失生育能力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癡:戲迷皇帝後唐李存勖後唐莊宗李存勖簡介 死於兵變的後唐開國皇帝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李存勖終於到瞭山窮水盡的地步,亂戰之中,被人一箭射中面門,伸手拔掉,鮮血如註。據說,失血過多的人,都很悶渴難耐,喝水能夠緩解一些,喝酪漿則死的更快。李存勖到處找水喝,並大聲呼叫劉玉娘要水喝。劉玉娘一看:這個滿臉鮮血的男人廢瞭,指不上瞭。“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為瞭怕這個男人連累自己,她讓人送給瞭李存勖一碗酪漿,李存勖喝完,嗚呼哀哉瞭。  李存勖死後,劉玉娘竭盡所能的拿瞭金銀細軟,和小叔子李存渥率領七百騎兵衛隊逃出宮門。逃命途中,劉玉娘春心難耐,也怕李存渥扔下自己跑瞭,使出自己的狐媚大法,勾引李存渥,李存渥哪裡經得起如此美貌婦人的誘惑?於是,逃亡之途變成瞭奸夫淫婦顛鸞倒鳳的蜜月之旅。  再後來,李存渥被殺,劉玉娘輾轉流離,她的所見所聞讓她明白瞭一個道理:在這個兵荒馬亂的世道,隻有和尚尼姑能夠過上穩定的生活。於是,她用自己剩下的錢建瞭一所尼姑庵,自己削發做瞭尼姑頭子。   她哪裡是真心做尼姑?她哪裡離得開男人?她哪裡離得開權勢?她哪裡離得開金銀財寶?於是她趁著兵荒馬亂,以建寺廟為借口,大搞“征地”和“拆遷”,巧取豪奪,不僅如此,她還大肆發放高利貸,瘋狂的斂聚財物。  有個豪強,垂涎她的美色和巨大的財富,趁機勒索她,於是,她便和此人打上瞭民事官司。這件事層層上報,終於讓繼位的李嗣源知道瞭,李嗣源大罵:你這個妖婦,終於出現瞭!派人讓她自盡。  劉玉娘向李嗣源哀求道:我塵緣已盡,都成尼姑瞭,就讓我侍奉佛祖,終瞭此生,如何?李嗣源說:佛門是清凈之地,你也不看看自己到底有多臟!怎麼能玷污佛門?正是佛祖讓我清理門戶的!劉玉娘道:我佛慈悲為懷,不殺生的,你怎麼忍心殺我呢?李嗣源不再理她,令人用毒酒喂她喝下,一代蛇蠍美女劉玉娘就此瞭賬。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後唐大將史建瑭:李克用麾下每戰當先的“史先鋒”

  史建瑭生於唐乾符二年(875年),卒於梁龍德元年(921年),字國寶,雁門郡(治今山西代縣)沙陀人,五代時後唐將領,其父為白袍將史敬思。史建瑭少以父蔭,在軍中任職,在李克用的關照下和征戰中逐漸嶄露頭角得到器重。由於史建瑭每戰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為一員屢立戰功、智勇雙全的名將。世人稱之為“史先鋒”。   本 名史建瑭字 號字國寶出生地雁門郡(治今山西代縣)沙陀人出生時間唐乾符二年(875年)去世時間梁龍德元年(921年)主要成就世人稱之為“史先鋒”其 父史敬思   唐光化年間,史建瑭率昭德軍與李嗣昭攻汾州(今山西汾陽)。他冒著如雨箭矢率先登城,擒獲叛將,並由此被授予檢校工部尚書。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後梁太祖圍攻潞州時,他又作為先鋒與總管周德威一同馳援潞州。史建瑭自引精騎,設伏擒生,夜襲梁營,斬敵千計。致使梁縣不敢離營。開平四年(910年),史建瑭為先陣,力戰朱梁於柏鄉。在開平五年(911年)的高邑之戰中,他乘黃昏視野不清之機,率精騎長趨奔襲,夜入梁營,俘斬數千梁兵。他也因功加檢校左仆射。李存勖大敗朱梁班師時,史建瑭留守趙州。生擒來犯之梁將氏延賞。

自古誰傢無忠臣之後唐:夏魯奇出師未捷身先死

  夏魯奇(882年-931年),字邦傑,曾被賜名為李紹奇,青州(今山東青州)人,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名將,古代有史記載四大百人斬之一。   夏魯奇原為後梁宣武軍校,後歸順莊宗李存勖,以驍勇著稱,曾在護衛莊宗時獨殺百餘人,獲賜姓名。又隨莊宗滅後梁,生擒鐵槍王彥章。   夏魯奇歷任磁州刺史、鄭州防禦使、河陽節度使、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後任武信軍節度使,出鎮遂州。長興二年(931年),遂州被西川將領李仁罕攻破,夏魯奇自刎而死,追贈太師、齊國公。   早期事跡   夏魯奇早年曾是後梁宣武軍軍校,因與主將不和,便到太原投奔晉王李存勖,被任命為護衛指揮使。   累立戰功

奇葩的後唐李存勖:安安靜靜做個文藝青年多好

  如果後唐的開國君主李存勖(這個字念序)生活在現代,而不是五代十國這個亂世,那麼他肯定會成為無數女青年爭搶的對象,他發的每一條微博後面的評論都是“老公今天選我”。   公元885年,李存勖出身在一個貴族傢庭,他的父親叫李克用(跟龍潭三傑之一的李克農沒什麼直接關系),在江湖上有很多綽號,比如獨眼龍啊、李鴉兒啊、飛虎子什麼的(那時候對於綽號的審美情趣跟現在有一定的出入,大傢將就看),能征善戰,曾被大唐封為晉王,享受副國級待遇。   這樣的傢庭出身,給瞭李存勖非常好的受教育的機會。當然,李存勖學得最成功的教育就是打仗——在這個波詭雲譎的紛紛亂世,不隨身修煉一點沾衣十八跌或者降龍十八掌什麼的上層武功,是肯定活不長的。   不僅如此,李存勖還從父親那裡學得瞭謀略和兵法,一生以英武善戰聞名,打下瞭大半個中國的江山,被唐昭宗稱之為“李亞子”,意思是超過他的父親李克用。他曾經打得後梁朱溫的軍隊潰不成軍,以至於朱溫說瞭這樣一句話:“生子當如李亞子,老子的兒子跟他比起來簡直就是豬狗啊!”   如果李存勖就此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武功蓋世的皇帝,那麼他是足以在成功人士的排行榜上占據屬於自己的地位的。但是他不,這麼一個赳赳武夫,偏偏要去當一個文藝青年。   那時候沒有照相機,無法真實記錄李存勖的相貌;也沒有互聯網,不能在網上查詢後唐政府的領導人介紹,所以我們無從知道李存勖長什麼樣。史書上隻說他“體貌出眾、長相出奇”,連唐昭宗都被他震懾到瞭。根據唐代的審美觀念,李存勖應該是身高在180以上,體毛充沛,滿臉大胡子。至於是不是英俊,這個真不好說,倆耳朵大得驚人的劉備是長相出奇,鞋拔子臉的朱元璋也是長相出奇,這個標準確實不好判斷。

後唐大將符存審:唯一一個被記錄本姓的賜姓名將

  符存審(862-924),原名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五代後唐名將。因被李克用收為義子並賜國姓,史冊又載為李存審,到後晉時其子符彥饒復歸本姓。符存審歷經百戰,未嘗敗績,曾經多次與後梁交戰並擊破朱溫、驅逐北漠契丹,與周德威齊名。在歐陽修所撰的《新五代史》裡,符存審是列傳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餘獲授國姓的眾人皆被記載為李姓。  出身  符存審父親符楚是陳州牙將(統率約5000兵馬),雖然在他年幼時傢道中落,但早年其傢系也出過將相,例如唐初節度使符敦敏、瑯玡郡王符令奇和輔國大將軍、義陽郡王符璘。符存審少年時性格豪邁,重俠義精神;而且機智多謀,喜歡談論兵法戰事。至唐末中和年間,河南一帶強盜四起,生逢亂世的符存審開始追隨光州刺史李罕之上沙場。後來李罕之因為不敵蔡州皇帝秦宗權的軍隊而放棄光州投奔諸葛爽,符存審也跟著到河陽擔當小校一職,屢戰蔡寇有功。諸葛爽死後李罕之逃到懷州,部下不滿其品性暴戾而紛紛四散,符存審此時再擇晉王獨眼龍李克用為君主,展開其南征北伐的將領生涯。  早年戰績  符存審自小在軍旅長大,故在沙場上識機知變、行軍法命嚴明如山,又喜歡用奇兵致勝,從來沒有預判或戰略失誤,加上其品性敦厚低調、謹言慎行,因而侍遇日隆;在陪同李克用西征討伐赫連鐸時“冒刃死戰,血流盈袖”,李克用親自為他治療傷勢並日夕慰問。乾寧初年符存審出任先鋒戰李匡儔,一舉攻下居庸關。翌年討邠州時,邠之勁屯兵於龍泉寨,其位置四面懸崖且石壁險固,符存審擊退王行瑜,又費瞭九牛二虎之力攻下龍泉寨,回師之後被授予“檢校左仆射”。後以此職輔佐李嗣昭攻打汾州李瑭時,符存審把李瑭生擒,憑這個功勞升遷“左右廂步軍都指揮使”。天祐三年(906年)出征潞州,與李嗣昭在上黨降服丁會,又合兵盧龍節度使周德威在夾城消滅流賊,故受封忻州刺史及“蕃漢馬步都指揮使”。天佑七年(910年),出任“蕃漢副總管”負責領兵鎮守太原。   計破朱溫  天祐九年(912年)梁太祖朱溫率號稱五十萬的大軍進攻鎮州、定州,他命令部將楊師厚攻入棗強後血腥屠城,連老人婦孺也不放過;而自己則親率賀德倫等人圍攻蓨縣(今河北景縣)。正在附近趙州駐紮的符存審帶部下史建瑭、李嗣肱(李克用從弟李克修之子)等800人去救。符存審深知雙方兵力有別,在抵達信都後先奪取下博橋,阻止梁軍繼續北上;又派史建瑭、李嗣肱率600騎去捉拿替梁軍牧馬的人,俘獲數百人後統統處刑,卻特意讓當中的十數人逃走。那些僥幸保命的人回寨後驚魂未定,紛紛叫嚷說晉軍主力已經壓陣,使到梁軍士卒人心惶惶。翌日,符存審用經過喬裝的600騎兵突擊梁軍大營,由於他們全部打著梁軍旗號,朱溫不虞有詐之下損失甚巨,至傍晚時份晉軍直殺到對方副將賀德倫跟前,並放火燒毀梁軍大寨後方才撤退。朱溫見己方損折無數、陣勢大亂,唯有當即拔寨後連夜遁逃,扶病返回洛陽後不久便被兒子所殺。  元城會戰  天祐十二年(915年)夏天李克用已死,年少繼位為晉王的李存勖(後唐莊宗)決定進攻河北魏博(天雄軍)並派符存審出任前鋒收服臨清。八月,存審盤踞於魏縣與僅僅相隔三十裡的後梁軍劉鄩爭持,一日數戰,互不相讓。九月中,率師五千平定貝州的張源德;又與王建及合兵,用騎兵二千突襲敵陣側翼,擊退劉鄩的援軍一萬人。翌年三月,劉鄩軍終於按捺不住全力犯境魏州,已經會合莊宗的符存審亦率大軍截斷其退路,迫使雙方在元城舊址開戰,梁軍潰敗,而符存審乘勝追擊,趁勢再收復瞭澶、衛、磁、洺州。直等到秋涼時節,邢州守將閻寶亦向符存審請降。莊宗以收服五州之功,授予符存審安國軍節度使,兼任邢洺磁等州觀察使。十月,戴思遠得知符存審兵臨滄州立刻聞風而逃,城將毛璋則開城投降。莊宗大喜,加授符存審檢校太傅、橫海節度使,兼領“魏博馬步軍都指揮使”。翌年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  棉裡裹針,擊退契丹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三十萬大軍圍困幽州(今北京)周德威,由於另一邊廂正與梁軍相持不下,莊宗非常苦惱該如何是好。想發兵救幽州,手上兵力不足,如果分兵太多則有危險;但如果不派援兵,又怕幽州全面失陷。他便問策於帳下諸將,當中隻有符存審認為幽州不可不救,更自願請纓說:“請借我五千騎兵就夠瞭!”。莊宗見符存審自告奮勇,就讓他與李嗣源、閻寶率軍七萬去救。而符存審亦不負所托,九月五日三人在易州合兵,九月十二日符存審先用鹿角陣大敗契丹的騎兵前鋒。入冬後兩軍主力開戰,符存審采用“棉裡裹針”之計殺破敵將安彥之,一舉擊潰契丹軍;契丹主軍受重創,殘軍倉皇向北山方向逃竄,餘下輜重糧餉遍野。晉軍又再追擊,俘獲敵軍上萬人,皆處刑,遂解幽州之圍。  天祐十五年(918年)二月初參與進攻楊劉城。十月,晉軍駐於麻傢渡,符存審進諫莊宗。當時的莊宗年少氣盛、勇於接戰,經常受不住敵營叫囂輕騎而出,符存審每次見到必定叩馬進諫:“王上你身系光復唐室社稷的大任,應該為瞭天下蒼生而愛惜自己的身軀。接受對方的舉旗挑戰,隻不過是放任刀劍的一時之快,對於聖上你的品德無甚益處,還請交回微臣效勞。古人遇上盜賊時,尚且不會由上司和父親去抵抗,而今我雖無將帥之才,但不敢不擔君之憂”。莊宗聽後通常也從善如流,及時回駕大營。  同年,莊宗與後梁軍於胡柳陂(今河南濮城西)開戰,戰況異常激烈。辰巳時份另一員大將周德威戰死,戰況急轉直下,莊宗的部隊稍一失神停步,梁軍就從四方八面湧出來。莊宗被敵軍所包圍,一度勢危,此時符存審與三子符彥圖出沒在敵陣沐血奮戰,直到翌晨才歸去與主軍會合重整陣勢,並於午後開始逆轉形勢,至夕陽落後,符存審麾下的銀槍部隊才終於在土山下殲滅所有敵軍。  天祐十六年(919年)春,接替周德威為“內外蕃漢馬步總管”,於德勝口分別建築南北兩座城池而據,時人稱之為“夾寨”。七月,後梁王瓚又從黎陽渡河竄擾澶州誘戰,符存審拒守不出,王瓚退到楊村渡口控制上遊,自此日夜交鋒,對壘經年,大小凡百餘戰,未見敗績。至此,昔日一起追隨李克用並與之齊名的周德威已死,使符存審在晉軍中的地位更形重要。  緩師示弱、伺隙出奇  天佑十七年(920年)後梁大軍進犯同州,符存審用緩師示弱、伺隙出奇之策,智解同州之圍。  當時後梁的朱友謙以河中同州(今陜西大荔)為條件欲向莊宗投降,後梁朝廷得悉後用劉鄩引重兵進逼同州,朱友謙馬上向莊宗求救,莊宗便托符存審與李嗣昭前赴救援。九月,符存審與李嗣昭取道河東進軍往河中。河中一帶本來兵少且弱,梁軍由於過往多次征服該地而相當輕視之,亦料不到符存審用兵神速,已抵當地。符存審便特意在自己的營中挑選200名精銳騎兵夾雜當地部隊出戰,並先以河中部隊采取佯敗的誘敵戰術;等梁兵出城追擊一段距離後即以200名精騎反擊,果然大勝而歸及俘敵甚多,當梁軍得知對手身份時皆大驚。不過當時河中一帶長期稱臣於後梁,其民眾對支持梁軍或晉軍持兩端態度,加上大軍集結河中後的軍糧消耗不菲,李嗣昭等眾將都怕情況反復或帳下起亂,故提議速戰速決。屯兵朝邑數日後,後梁軍逼向晉軍陣營。當時有懂星相觀天之士說西南方隱現一股如鬥雞之狀的黑氣,當有戰禍發生;符存審回應說:“我方正想與敵決一死戰,而今甚至從氣象中顯示出來,豈不是如有天助嗎!”。乘著士氣大振,當晚立即審閱大軍,並謹慎地揮軍向前。後梁軍接戰後節節敗退,損失二千餘人,從此便天天守在堡壘中不出來。符存審見狀即對身旁的嗣昭說:“我當初最擔憂的是被劉鄩占據渭河地利。眼下他的副軍已經大敗,若然你盡封掉他的退路,劉鄩會恐懼我要一舉殲滅他;有雲困獸以窮惡襲人,不可不當作一回事。我們不妨刻意開一個缺口給他,等他撤退時再施以伏擊這樣比較可取”。於是命令部下李建及在沙苑中牧馬,旨在令對方松懈,劉鄩、尹皓接報後暗暗竊喜,馬上計劃撤退。歐陽修《舊五代史》對此記載:“鄩以為晉軍且懈,乃夜遁去”。其實符存審此時已經派遣追兵在渭河一帶突襲劉鄩,使他落得近乎全軍覆沒,同州之圍便因此煙消雲散。由此戰役可見符存審善於造勢,以攻心為上,活用兵法,這道緩師示弱之計600多年後的清將多爾袞亦有仿效,用於藏銳師於明軍身後伏擊闖王李自成。  鎮守北疆  天佑十八年(921年),叛將張文禮謀殺節度使王鎔,在鎮州成德軍(治今河北正定)割地自立,李嗣昭、李存進先後接戰卻相繼陣亡。天佑十九年(922年)符存審率師進攻叛軍於鎮州城下,並以圍城之策使鎮州糧盡。九月,張文禮謀士李再豐暗中送款欲賄賂符存審,存審未置可否,卻於當夜暗中登城,生擒張文禮之子張處瑾、張處球一幹人等。鎮州就此火速平定,捷報獻上朝廷,符存審因功獲封侍中。  天佑二十年(923年)正月,符存審還師魏州,莊宗親自出城以宴樂迎接。未幾,契丹又進犯燕薊之地,莊宗心腹郭崇韜上奏:“後梁尚未平定,契丹就率先背叛我方,而捍衛北方的防禦重任,環顧雲雲眾將裡非存審不可”,莊宗便遣中使召諭符存審出征。不過符存審此時因為作戰經年而積勞成疾,抱恙在傢,但還是上奏曰:“臣願意前往效命,不敢托辭推諉,但老身痛癥連連不絕,隻恐未堪眼下此戰之用”。符存審於是未有領軍迎擊此役,但仍奉旨兼任幽州盧龍節度使,擔起守衛北面邊疆之重任。  同光元年(923年)後唐終於消滅後梁並立國,遷都洛陽。朝廷升遷符存審為中書令及檢校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賜食邑千戶,封當朝忠烈扶天啟運功臣。同時卻招惹朝中一些文官詆毀,認為存審並未有助於收復中原全境。其時,符存審身上的箭傷舊患復發,加上自責身為大將卻未能參與入梁戰役而鬱鬱不歡,病況日下。隻得要求入覲尋醫,並請求大臣郭崇韜協助,但郭崇韜一向自負,而且不憤功績和聲望皆在存審之下,因而存審每有奏章要求面聖都被駁回。其妻子郭氏哭著痛斥郭崇韜說:“我的夫君一直以來為國傢奔馳效命,與你又份屬鄉裡舊識,現在你竟然忍心棄他到北方荒地送死,實在是何等的無情無義!”,崇韜聽後頓感慚愧,馬上又遷怒於符存審。符存審屢上奏章,全數不許他請朝京師。  同光二年(924年)春天,符存審病情加劇,便上奏懇求最後一次面見皇上莊宗,亦不許。存審伏在床枕上嘆曰:“老夫我歷事兩位君主,至今已經四十年,有幸今天見證到天下復歸李傢,借此機會不管四方蠻夷都可以入朝覲見聖上;敵方亡國喪主之將,也無不拜倒在你的宮殿之前,但是獨獨我卻被排除在外,豈不是命運弄人!”。郭崇韜思忖符存審既然命不久矣,此時也就不怕他爭權,方肯奏請中央讓他入覲面聖。同光二年四月,朝廷本來已經擬定要授符存審宣武節度使、蕃漢馬步軍總管,可惜詔告未至,存審五月十五日便卒於幽州官舍,時年六十三,及後下葬於太原。  符存審的遺言陳述不獲聖上面覲,言詞淒惋,莊宗聞訊後悔悼良久,廢朝三日,又追贈尚書令,謚號同忠烈扶天啟運功臣,天成年間配饗莊宗廟廷,追封秦王。符存審死後,其子嗣後裔三輩裡再出瞭兩位藩王、三位皇後及諸位將軍,又多次與北宋趙氏宗室聯姻,使符氏成為當朝顯赫一時的名門豪族。相關閱讀推薦:奇葩的後唐李存勖:安安靜靜做個文藝青年多好後唐大將史建瑭:李克用麾下每戰當先的“史先鋒”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後劉玉娘:鞭打生父毒死夫君權傾後唐的大將安重誨緣何被殺:親信的告密後唐明君李嗣源:為何他能以義子身份繼承皇位

後唐重臣蓋寓:擅長勸諫李克用 李存勖的能臣幹吏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蓋寓追隨李克用入關討伐王行瑜,被特授檢校太保、開國侯,封邑1000戶,領任容管觀察經略使。唐光化元年(898年),李克用車駕還京,授蓋寓為檢校太傅,封其為成陽郡公。蓋寓為人通達黠慧,很有智謀,善於揣測李克用的意圖。李克用性格嚴厲急躁,遇到急事不容許稍有拖延,隻要有人稍有違逆,就軍法從事。隻有蓋寓能夠領會李克用的意圖,善於疏導,婉言相勸,以達到參謀輔佐的目的。李克用有時候對將吏大發雷霆,蓋寓見勢頭不妙,想要勸阻,又不便直說,就假裝站在李克用這邊斥責將吏,李克用反而很高興地免除瞭對他們的懲罰。蓋寓對李克用諍諫的時候,往往引用近代故事作為例子來加以勸導。   蔚州人。祖祚,父慶,世為州之牙將。武皇起雲中,寓與康君立等推轂佐佑之,因為腹心。武皇節制雁門,署職為都押牙,領嵐州刺史。洎移鎮太原,改左都押牙、檢校左仆射。武皇與之決事,言無不從,凡出征伐,靡不衛從   蓋寓(?-902年),唐蔚州(今張傢口蔚縣)人。《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有傳。   蓋寓的祖父蓋祚、父親蓋慶世代都是蔚州的牙將。李克用曾任蔚州刺史,從這裡開始發跡,蓋寓和另一蔚州人康君立等人盡心竭力輔佐他,也就成瞭李克用的心腹。李克用任雁門節度史的時候,蓋寓為都押牙,並任嵐州刺史。等到李克用轉任鎮守太原的時候,蓋寓為左都押牙、檢校左仆射。李克用與蓋寓商議決斷大事的時候,對蓋寓言聽計從,每次出兵征伐都讓他跟隨。   自從李克用鎮撫太原以後,最親信的就是蓋寓瞭,因此內外將吏無不依附於他,朝廷藩鄰派人往來,先到李克用那裡,然後就到蓋寓府第。蓋寓總領軍中大權,名望蓋過李克用,朱溫於是派人進行離間活動,讓人到處傳言說蓋寓已經替代李克用,別人聽到這一傳言後都替蓋寓捏著一把汗,而李克用卻沒有因此對蓋寓有所疑忌。李克用平定王行瑜之後,還師渭北,當時天降暴雨,先後持續瞭60天,諸位將領中有人進言請求入朝覲見,並且說道:“天顏近在咫尺,怎麼能夠不行覲見禮呢!”李克用猶豫不決,蓋寓說道:“大王車駕從石門還京,還沒有休整好;如今京師不安寧,奸人容易散佈謠言。如果大王移兵渡過渭水,恐怕會再次引起引起朝廷警覺。既然君臣相安無事,就不必朝覲,現在回歸籓守,做好勤王之事,才是忠臣之道。”李克用笑著說道:“蓋寓尚且勸阻我入朝覲見,更何況天下人瞭!”於是即日班師回太原。   天祐二年(905年)三月,蓋寓病危,李克用每天都要到他的府第看望,親自給他服用藥餌。當初,蓋寓傢精於菜肴飯饌,李克用的夫人非蓋寓傢的年獻不吃。每次臨幸蓋寓府第,就好像到瞭自己傢裡一樣,對他的恩寵在當時也無人能比。等到聽說蓋寓去世瞭,她哭得尤其悲傷。正在雲州的李克用聽到消息後,也悲呼著策馬趕往蓋寓府第,望著老將的遺容,追憶起20多年來蓋寓對自己的輔佐扶助,不由淚如雨下。蓋寓的遺族把他的遺書交給李克用,上面沒有一句提及自己身後之事,隻是仍諄諄勸諭李克用節約日常開支,減少賦稅,征求賢才。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後,追贈蓋寓為太師。

一世君臣?魏征死後唐太宗做好多對不起他的事

  魏征,名臣啊,大傢都認識,歷史書裡講得很清楚。名臣還要遇明主,若碰到個昏君,大概是成為瞭名臣的。因此,李世民與魏征便成瞭一對千古君臣,他們的事跡,至今還被傳頌。  記得上課時有講,一次,太宗盛怒入後宮,長孫皇後忙問何故。太宗說我一定要殺瞭那鄉巴佬,我一定要殺瞭那鄉巴佬。原來,是魏征直言沖撞瞭他。長孫皇後聽罷,整衣下跪,說道,皇上應該高興才是啊,他知道你聽得進勸諫,才敢明說啊——這是好話,也是實情,於是太宗氣便消瞭。  又有一次,魏征進宮見皇上,皇上正玩鳥呢,一見他來,馬上將鳥籠在袖中。這魏征卻故意不停地說叫說,最後,鳥被悶死瞭。  魏征死後,太宗傷心欲絕啊,留下瞭“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死瞭,我少瞭塊鏡子”的傳世名言,並畫像掛在凌煙閣,以資懷念。   以上三個故事,被用來證明太宗是好皇帝,魏征是好大臣,不出現貞觀之治,孫悟空都不同意啊。  可大傢知道魏征死後,又有些怎樣的遭遇嗎?  據《舊唐書》載,他曾經向太宗推薦侯君集和杜正倫是宰相之材,孰料,後來杜正倫因犯罪被罷黜,侯君集正是犯逆被殺。他推薦的兩人都沒好結果,太宗便懷疑他有結黨營私之嫌,昧著良心把這些無用的人推上高位。加之後來有人告訴太宗,說魏征把以前進的那些諫言都留瞭底並交給史官褚遂良——這是啥意思啊,難不成他魏征犯顏進諫並非為瞭皇上好國傢好,隻為自己忠臣之名啊——太宗更不高興瞭。  後果便來瞭,之前許婚嫁衡山公主給他長子叔玉,現在手詔停婚——皇帝無戲言,也是跟著形勢走——又據《新唐書》中說,“而仆所為碑”,把他碑都推倒瞭——就差沒把他挖出來問問他居心何在瞭——經過幾折騰,魏征傢族便衰落下去。  事到此,似乎要結束瞭。先好得粘一起又壞到分道揚鑣的事,也多得很。沒什麼好奇怪。可皇上的心思,比起天上的雲還易變啊。後來遼東戰事起,“高麗、靺鞨犯陣,李勣等力戰破之”。費瞭好大勁啊,太宗又有些惆悵,要是魏征還在,哪有這些破事咯——因此,“賜勞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復立碑,恩禮加焉”。  原來,這對君臣有這多恩恩怨怨,根本不是書上寫的那麼完美啊!相關閱讀推薦:第一錚臣魏征:魏征究竟向唐太宗提瞭哪些意見?唐朝六大名相的名言:解讀錚臣魏征說瞭什麼?唐初宰相戴胄:大唐朝堂不止魏征一個敢於勸諫唐初四相王珪:和魏征一樣從李建成舊部成為重臣後周名臣王峻:後周太祖郭威最頭疼的五代魏征

五代亂局:後唐末帝李從珂靠一哭登上後唐帝位

    李存勖滅瞭後梁後,宣稱他是唐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取消晉王稱號,改稱皇帝,被稱為後唐,定都洛陽。之前他已滅掉桀燕,之後他臣服瞭岐國,滅亡瞭前蜀。一連串輝煌的軍事勝利,使其他各國震恐,先後向後唐政府進貢,都以為新的大一統不可避免地即將實現。   然而,李存勖隻是一個驍勇的戰將,不是政治領袖,他沒有治理這個迅速膨脹國傢的能力。他喜愛戲劇,每天在宮中忙著看戲,隻信任戲劇演員和宦官。大臣和將領們必須透過這兩種人,才能使李存勖批準他們的請求。他又喜歡打獵,當時中原連年大旱,士卒民眾大批餓死。可是李存勖夫婦卻毫不在意,遊獵享樂如故,終於在同光四年(926),大將李嗣源在鄴都(今河北大名)叛變,直逼洛陽。李存勖被流箭射中,全族被屠。   李嗣源繼承瞭李存勖的帝位,他死後,由他的兒子李從厚繼承。應順二年(934),李從厚下令調他的義兄鳳翔節度使李從珂到太原當河東戰區節度使。這種職務上的調動,在當時往往是一種屠殺陷阱,被調動的將領一旦離開據點,失去自衛力量,在中途就可能被殺。李從珂拒絕接受,被逼造反。   一哭得帝位   李從珂原來姓王,出生於平山(今河北平山),小名阿三。李嗣源在跟隨李存勖出兵征討時路過平山,遇到李從珂的母親魏氏,就將她母子一起掠走瞭。後將李從珂收為義子。李從珂長大之後,才貌雄偉,驍勇善戰,李嗣源更加喜愛。跟從李嗣源出征打仗時,他勇猛善戰,名震三軍。連李存勖也說:“阿三像我一樣敢於死戰啊。”

權傾後唐的大將安重誨緣何被殺:親信的告密

  五代十國的後唐明宗李嗣源當朝期間,有個叫安重誨的,曾是明宗跟前的重臣紅人,一度權傾朝野,大事小事都由他作主。在這期間,也結交瞭不少朋友,其中有個叫朱弘昭的,對他特別熱情,經常送重禮給他,由此被他任命為鳳翔節度使,相當於軍區司令員兼省長。   政治舞臺波詭雲譎,本來親得如穿一條褲子的君臣二人,後來產生罅隙,安重誨失寵瞭。他覺察到領導對自己的感情變化,希望能夠趕快好好表現一下,好重新贏回領導的心。當時明宗正為西南戰事發愁,他就主動請纓,親自帶兵前往前線督戰,明宗同意瞭。   在他日夜兼程趕往前線的路上,他失寵的小道消息開始在整個國傢的廳局級以上領導圈裡傳播,從沿途遇到的同僚故舊接待他的態度上,他慢慢看出與往日的差 別。隻有到瞭鳳翔,待遇未變。他親自提拔的幹部朱弘昭親自出來迎接,在他的馬前下跪叩頭,當晚就將他接到傢宅下榻,並請到後堂臥房。朱弘昭的妻子兒女也出 來磕頭,端上酒菜,禮節十分恭敬。   世態炎涼啊!安重誨感慨萬千,不由得掉下眼淚。席間,他向朱弘昭掏瞭心窩,說瞭很多:“奸人一再誣告陷害我啊,我幾乎難逃一死,幸虧領導明察秋毫,我才保住全傢……”

後唐明君李嗣源:為何他能以義子身份繼承皇位

  李嗣源,生於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卒於後唐長興四年(993年)。五代時後唐皇帝,廟號明宗。出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本名邈佶烈,無姓氏。其先祖為沙陀族,其父李霓為李國昌(李克用之父)愛將,曾鎮守雁門(今山西代縣)。   李嗣源自幼隨其父長於軍中,後隸屬李克用帳下,曾於上源之難中冒死救得李克用性命,為李克用所愛重,收為養子,賜名李嗣源。李克用鎮守河東(今太原市)時,命他掌騎兵衛隊,不久即升任蕃漢副將,所向克捷。他為人厚重寡言,臨事謹慎,“英武獨斷,謙和下士,每有戰功,未嘗自伐。居常唯治兵仗,持廉處靜;晏如也。武皇(李克用)嘗試之,召平泉府(銀錢庫)命恣其所取,帝唯持束帛數緡而出。凡所賜與,分給部下。”   李嗣源先後隨從李克用征戰近30年,排難解紛,冒刃血戰,體無完膚,屢建奇功。唐昭宗乾寧三年(公元896年),他率部大敗梁軍於任城,遂解兗州之圍,獲得瞭“李橫沖”稱號,第二年又大敗梁將葛從周於青山口,曾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聞天下。李克用死後,李嗣源作為河東主將,歷任代州、相州刺史,昭德軍、天平軍節度使,一直作到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首將),又協助後唐莊宗李存勖浴血轉戰10餘年,終於打敗契丹,生俘燕王劉守恭父子,消滅瞭勁敵後梁,建立瞭後唐王朝,基本上統一瞭中原。當唐哀帝天佑二十年(923年)十月,李嗣源率晉軍主力率先攻破梁都汴京,並於路側迎接李存勖時,“莊宗大悅,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觸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戰也,當與公共立’。尋進位兼中書令。”後又受賜鐵券,進位太尉,一時榮寵無比。   然而,李嗣源畢竟是“功高震主”;李存勖真正做起皇帝時,便昏暗驕矜,很快就對他起瞭疑忌,派諸軍馬步都虞候朱守殷暗中監視他的起居,並受到群小的飛語毀謗,“頗為謠言所屬”。後唐莊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發生兵變,莊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討叛軍。不料剛到魏州城下,所部也發生嘩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嗣源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並無反意,遂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後來在女婿石敬瑭的勸誘之下,才決心謀自立。於是,他回師南下,先入汴州,繼而向洛陽進發。此時後唐莊宗眾叛親離,為亂兵所殺。李嗣源入洛陽,被群臣擁戴監國,不久即皇位,改元天成。   李嗣源不喜歡聲色淫樂,即帝位後,禁止中外諸臣進獻珍奇玩等物。後宮隻留老成宮女100人,宦官30人,鷹坊20人,禦廚50人,教坊(樂隊)100人。宮廷供應機構如此簡單,這在歷史上是十分少見的。他不喜歡臣下阿諛奉承,下令免除“諸道節度、刺史、文武將吏舊進月旦起居表”。他比較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經常“召文武百辟極言時政時失”,並能夠接納臣下的忠諫。他的這種平實簡樸的作風一直保持到晚年。   李嗣源還知過能改,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例如天成三年(公元928

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癡:戲迷皇帝後唐李存勖

  李存勖,沙陀人,唐光啟元年(公元885年)出生於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五代時期叱吒風雲的名將,後唐的開國君主。他征戰半生,於十指得天下;他文采飛揚,留下眾多傳世名詞;他又愛好戲劇,寵幸戲子,在宮中親自演出。然而,他歷經生死得來的江山,卻也因此敗在自己手中,他眾叛親離,死後還是一名戲子為他焚化屍骨。  父親李克用,力抗朱溫的大唐忠臣  據史書記載,李存勖雖然以光復唐朝為己任,卻並不是李唐王室中人,而是一位沙陀人。  沙陀屬於當時突厥的一支,源於西突厥處月部。唐朝初年,西突厥處月部聚集於今天新疆的準噶爾盆地東南、天山東部巴裡坤一帶。那裡是大片的沙漠,當時被稱為沙陀。所以這一支突厥又被稱為“沙陀突厥”。唐朝時期,沙陀突厥作戰勇猛,曾為唐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唐懿宗時期,沙陀突厥執宜部的首領之子赤心因功被封大同軍節度使,並被賜姓李,名國昌。李國昌便是李存勖的祖父。  沙陀本是突厥的一支,後歸順大唐。本是沙陀人的李存勖建立後唐,使李唐再現歷史。   後來,李國昌又因幫助唐王朝抵禦回鶻而被遷為鄜延(今陜西省富縣)、振武節度使。在被土谷渾襲擊後,李國昌率部退保神武川。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李國昌之子李克用占據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受到唐王朝的討伐。四年後,李國昌父子敗逃韃靼。黃巢義軍攻入長安之後,唐王朝又急召李克用援救。李克用率沙陀、韃靼騎兵進軍中原,於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在梁田陂大敗義軍,黃巢退出長安。因援救有功,唐王朝封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由此,李克用占據太原,成為唐末最有勢力的諸侯之一。李克用之子李存勖便出生於太原。  在唐末諸侯紛爭中,李克用因擁護唐王朝統治而深得人心,但是因為勢力較弱而在和朱溫的爭鬥中處於劣勢。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溫甚至廢掉唐哀帝,登基稱帝,建立後梁。在此形勢之下,李克用堅持沿用唐朝天佑年號,力圖光復唐朝。然而,重病之下,李克用心有餘而力不足,於第二年不幸病逝。年僅二十四歲的李存勖也因此不得不挑起光復唐朝的重擔。  李克用作戰勇猛,因為他一隻眼失明,人稱“獨眼龍”。他和他的沙陀騎兵鴉兒軍的傳奇故事流傳久遠。也正是他,為兒子李存勖定下瞭發展的道路。  “生子當如李亞子”  李克用病逝之時,他的軍隊正在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和後梁的軍隊對峙。  當時,李存勖提出要出兵為潞州解圍。但是,有兵士勸阻他,他們認為,李存勖正在為父服喪,不適合出兵。李存勖卻認為,敵人一定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們一定會松懈下來,沒有防備,正好可以攻其不備。  於是,李存勖身穿喪服親率大軍疾馳六日直撲潞州。梁軍果然毫無防備。在三垂岡作短暫休整後,次日凌晨,在漫天大霧中,李存勖大軍直搗梁軍營寨,將敵軍殺得丟盔棄甲。梁軍將官三百人被俘,死傷萬餘,僅百餘騎倉促逃亡出去。  後梁太祖朱溫聞迅,半天才說出一句話:“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  毛澤東手跡《三垂岡》(清嚴遂成作):“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隻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說過和朱溫一樣的話。當時,毛澤東讀史《通鑒紀事本末》到李存勖破釜沉舟攻汴京,便在上面批註:“生子當如李亞子”。  1964年末,毛澤東再次想起瞭李存勖。當時,他在閱讀《五代史·莊宗紀》時,突然想起一首描述李存勖三垂岡戰役的詩,但是想不起是誰寫的,便寫瞭一張條子,讓秘書查找,並在詩後註上“詩歌頌李克用父子”。當時,毛澤東憑記憶默寫出《三垂岡》,足見他對李存勖這次奇襲之戰的欣賞。  李存勖憑借此仗一戰成名。這一仗,也揭開瞭李存勖十幾年的征戰生涯。然而,以名將著稱的李存勖,其實對打仗沒什麼興趣。  “此子可亞其父”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在李克用的一生征戰中,李存勖始終隨之左右。  李存勖十一歲的時候,李克用打瞭一個大勝仗。為瞭讓兒子在朝廷中混個臉熟,在向唐王朝報捷的時候,李克用帶上瞭李存勖。  李存勖從小便心思沉穩、卓爾不群。看到他後,唐昭宗大吃一驚,誇他相貌奇特,並且親切地輕撫李存勖的背,說他長大之後一定是國傢的棟梁之材,勉勵他到時候不要忘瞭盡忠報國。當時,李克用已名滿天下,唐昭宗說李存勖“此子可亞其父”,意思是說,李存勖長大之後成就不會小於他的父親。正是唐昭宗的評價,時人開始稱李存勖為李亞子。  從小見慣瞭殺伐場面的李存勖對於征戰熟悉無比,而父親的著意培養使他更是自幼便可以“紙上談兵”。然而,李存勖對於打仗卻沒有那麼濃厚的興趣。或許,這也是因為他從小便厭倦瞭戎馬生活。  當時的沙陀軍有兩大特點,一個特點是喜歡穿黑衣服,鎧甲也用黑衣包裹起來。遠望去,疾馳而至的沙陀騎兵像烏雲襲來。因此,沙陀軍也被人稱為“鴉兒軍”。沙陀軍的另一個特點是,喜歡唱歌。在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關於軍士唱歌的記載是楚漢爭霸時期,劉邦令大軍高唱楚歌,使項羽有四面楚歌,陣地盡失之感。而另一個記載,便是沙陀軍的戰歌。據《五代史補》記載:“前後隊伍皆以新撰詞授之,使揭聲而唱,謂之禦制。至於入陣,不論勝負,馬頭才轉,則重歌齊作。故凡所鬥戰,人忘其死,斯亦用軍之一奇也。”  雖然對打仗沒什麼興趣,李存勖對藝術卻興趣十足。他精通音律,常常自己譜曲填詞,並將自己寫的戰歌教給士兵傳唱。唱著威武軍歌的鴉兒軍,首先在氣勢上便壓倒瞭敵手。  但是,沙陀軍並不是一味地喜歡氣勢磅礴的軍歌,他們喜歡各種各樣可以表達自己心情的歌曲。相關閱讀推薦:南唐重臣韓熙載:為何沉溺於聲色犬馬“天上人間”?古代思想罪中最荒唐的罪名:原來心裡有埋怨也是罪唐中宗李顯為何會心甘情願的為瞭老婆戴綠帽子?唐朝歷史上唐中宗太子李重俊為什麼要發動政變?後唐莊宗李存勖簡介 死於兵變的後唐開國皇帝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在李存勖五歲的時候,李克用大軍曾有一次經過三垂岡。在安營紮寨之後,伶人們奏起瞭淒涼悲苦的《百年歌》。李克用當時正處於和朱溫爭鬥中的劣勢,聽此悲歌,更是悲從中來。李存勖當時語出驚人:“父親不用悲傷,還有我呢!”李克用大喜,指著李存勖說:“雖然我壯志未酬,二十年後,此子必戰於此。”  不出李克用所料,在第二十年,李存勖在三垂岡大破梁軍,一戰成名。  李存勖之所以成為名將,和他的父親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也正是因為父親的安排,李存勖征戰十幾年,打下後唐江山。  在李克用去世前,他交給李存勖三支箭,每支箭代表他的一個遺願。一支箭要李存勖討伐忘恩負義的劉仁恭,一支箭要李存勖教訓背信棄義的契丹人,一支箭要李存勖消滅李傢的世仇後梁太祖朱溫。  劉仁恭在失勢的時候曾投奔李克用,並在李克用的幫助下東山再起,成為盧龍節度使。但是,在李克用需要劉仁恭協助攻敵的時候,劉仁恭卻拒絕瞭,並打敗前來興師問罪的李克用。即使如此,在劉仁恭遭到朱溫攻擊之時,李克用再次對劉仁恭施以援手。   劉仁恭的反反復復使李克用吃盡瞭苦頭。公元911年,劉仁恭被兒子劉守光囚禁。劉守光殘暴蠻橫,當時四面受敵的李存勖甚至不得不向他低頭。  公元913年末,李存勖親征幽州,攻破號稱擁有三十萬大軍的幽州,擒獲劉仁恭,不久又抓獲潛逃的劉守光。李存勖將劉仁恭在父親墓前處斬,完成瞭父親的第一個遺願。  公元905年,李克用和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結為兄弟,盟誓滅梁。但是,耶律阿保機對於中原的爭鬥更喜歡隔山觀虎鬥而不是加入其中。為瞭維護自己的利益,他甚至向後梁稱臣,稱契丹為後梁的外甥。  公元917年,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的第二年,契丹大舉進攻李存勖,以號稱百萬的兵力圍困幽州二百餘日。當時,李存勖正與後梁決戰,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分兵七萬大破契丹騎兵,解除幽州之圍。公元921年,契丹舉傾國之力再次南征。李存勖親率大軍迎敵,以五千部眾於新城北大敗契丹先鋒軍,進而於望郡擊潰契丹主力。連遭大敗,契丹數十年不敢南侵。李存勖也因此完成瞭父親的第二個遺願。  對於李克用,耶律阿保機是一名背信棄義之徒,對於契丹,他則是一名功臣。正是耶律阿保機一統契丹,建立瞭遼國。  在消滅朱溫政權的戰爭中,李存勖耗費瞭大量的精力。一方面是因為有契丹和其他割據勢力的侵擾,一方面是因為朱溫的後梁仍然是當時最大的勢力。僅在黃河一線的戰爭,李存勖便耗費瞭十餘年之久。隨著其他割據勢力被剿滅,契丹遠避中原,李存勖得以將主要力量用來對付後梁。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冀州市)稱帝,建立後唐。隨後,他奇襲後梁國都汴梁,後梁末帝死於亂軍之中,眾臣投降,後梁滅亡。第三個遺願的完成,也標志著李存勖完成瞭父親的所有遺願。  其實,後唐的建立,正是李克用謀劃的結果。他的三箭遺願,為李存勖規劃好瞭發展的路線,就是先消滅中原割據勢力,然後打垮契丹,最後集中精力擊潰後梁。正是在李克用的謀劃之下,李存勖十幾年不敢松懈,完成瞭父親的遺願。然而,父親的遺願完成之後,李存勖因為沒有瞭前進的目標,忽然有些不知所措。  戲曲之祖李天下  李存勖是一員猛將,他善於打仗,有勇有謀,雖然也存在著輕敵冒進的缺點,很多仗贏得很僥幸,甚至因此損失過重要的將領,但是最後畢竟是勝瞭。李存勖也因此稱自己是於十指得天下,即後唐是他打下來的。  縱觀李存勖十幾年的征戰,他無愧於這句話。李克用是一員虎將,李存勖毫不遜色於自己的父親,常常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在魏州,他甚至隻帶著百餘騎兵與五千敵軍廝殺半天才得以突圍。進攻楊柳城(位於今山東省東阿縣)時,因為需要用柴禾來填平敵軍防禦用的壕溝,李存勖不顧自己的主帥身份背著柴禾走在兵士之前。而且,李存勖並非隻是勇猛,他還善於揚長避短。沙陀軍的主要戰鬥力在騎兵,他常利用騎兵優勢誘敵出戰在野外作戰,很少打攻城消耗戰。對後梁的汴梁之戰便是發揮騎兵機動力強的優勢,九天之內滅兩城奔襲六百餘裡兵臨汴梁城下,這一仗成為瞭中國軍事史上長途奔襲、速戰速決的經典戰例。  這一切,卻都是李克用的安排和培養。在唐末的戰亂中,李存勖從小便是在父親的特意培養之下走上瞭名將之路。然而,他更希望自己是一名藝術傢。為軍隊譜寫軍歌隻是他偶爾之作,在完成父親的遺願之後,李存勖開始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從小喜歡詩詞歌賦,並且還喜歡演戲,掃滅後梁之後,他終於可以一展自己在藝術上的才華。  李存勖曾經寫過一首詞: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這首詞因為連用兩個“如夢”,被後世人定名為《如夢令》。這就是《如夢令》詞牌名的來歷。  傳說李存勖曾挖出一塊斷碑,上書這首小令,李存勖據此改編出《如夢令》。從此之後,《如夢令》成為後世詞人熱衷使用的一個新詞牌。  李存勖不但喜歡寫詞讓人演唱,自己也喜歡唱戲,並為自己取名“李天下”。在一次演戲中,李存勖連喊兩聲“李天下”,被旁邊一個戲子上去打瞭一個耳光。李存勖大怒,那個戲子道:“李天下隻有一人,你連叫兩聲,另外一聲叫誰呢?”周圍的戲子大笑。李存勖一聽有道理,就對這名戲子大加賞賜。這名戲子名叫敬新磨,是李存勖眾多戲子中難得的一個正義之士,他本來要提醒李存勖顧及身份,但是卻事與願違。  雖然自己是因為戲子身份而得寵,敬新磨卻不希望自己的皇帝癡迷於戲劇。身在皇帝之位,就應該做皇帝應該做的事情。敬新磨總是在尋找著勸誡李存勖的時機。  李存勖喜歡打獵,但是卻常常踩踏莊稼。在一次打獵的時候,一個當地的縣令上前進諫說,皇帝應該愛民如子,不能因為圖一時之快而踐踏農田,傷害民心。李存勖卻因此勃然大怒,想要處斬這個膽敢冒犯他的小官。敬新磨趕快和其他伶人一起扭住縣令,佯裝惱怒地斥責他:“你身為縣令,可以驅使百姓,既然知道陛下喜歡打獵,為什麼不多留出空地,反而讓百姓占去瞭陛下打獵的地方?更可恨的是,你居然知錯不改,反而敢冒犯陛下,真是該死。”  李存勖一聽便知道敬新磨是在說反話,怒氣頓消,放瞭縣令。  沒有人能勸解得住,剛好滿足李存勖的心願,他便充分釋放自己的藝術才華,親自編寫戲曲在宮中排練,他甚至把自己的皇後和嶽父的故事也編成瞭戲曲,叫做《劉山人尋女》,自己扮演自己的嶽父劉山人。  因為李存勖癡於戲劇,精於戲劇,曾經有不少戲班子奉他為戲曲之祖。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一生功績煙消雲散  在皇帝的位置上,李存勖醉迷於戲劇,明顯是不務正業。雖然他是一個孝子,為完成父親的遺願奮戰十餘年,雖然他也是一員猛將,每次戰鬥都沖在最前,雖然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傢,寫出不少傳世名詞,更以“戲曲之祖”而著稱。但是,作為後唐開國君主,他仍然隻能被人稱為昏君。他寵信戲子,冤殺功臣,致使朝綱混亂,後唐建立三年便內外嘩變。  後唐共歷四帝,僅存在瞭十四年,但卻是五代歷史中排名第二長的朝代。雖然李存勖對後唐損害巨大,後來繼位的後唐明宗勵精圖治,曾使後唐進入小康局面。  為什麼他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有不少歷史學者認為,這隻是因為他跳不出昏君的一個窠臼,就是一旦登基便忘乎所以為所欲為。但是,這種說法很難令人信服。另外一些學者認為,李存勖隻是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在自己愛玩的天性被壓抑瞭幾十年之後,一旦掃清障礙,便不管不顧,一心隻以自己的興趣為主業。他的前半生是為父親活著,而在父親的遺願完成之後,他想為自己活著。而皇帝之位,未必是他想坐的。這種說法很好的解釋瞭李存勖的“蛻變”。因為,即使在他“暴虐無度”之時,隻要有合理的諫言,他也會知道是自己錯瞭,然後加以改正,而不像是一個殘暴不仁的末代帝王。在中國歷史上,像李存勖一樣癡迷於藝術而荒蕪瞭國事的皇帝頗有幾位,在他之後不久,南唐後主李煜更是以詞聞名後世。比較他們之後,可以得到一個相近的結論,他們雖然都不是好皇帝,但是,他們也都沒做過什麼嚴重的惡事。   為瞭滿足自己的愛好,李存勖最大限度地荒廢瞭朝政。他一方面為圖省事,一方面為表示自己要復興大唐,招徠唐朝舊臣來任職。而為瞭省去對官員的考察,他大量任用和自己親近的宦官、伶人。雖然在李存勖任用的人中,也有一些精忠報國之士,但是,圖方便而效仿唐朝的施政加劇瞭後唐的衰落。畢竟,唐朝的滅亡和這兩點不無關系。  後唐成立僅三年,兵士嘩變,李存勖死於亂箭之下。還是一個戲子撿來樂器蓋在李存勖身上將他火化,使他的屍體才不致受辱。  因為愛好而三年亡國,一代名將身死亂箭之下,不由令人嘆息。歐陽修有感於此,在編撰《新五代史》時特意辟出《伶官傳》,寫下序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揭秘:史上後唐皇帝李從珂如何靠脫衣服贏得皇位

  導讀:李從珂原來姓王,出生於平山(今河北平山),小名阿三。李嗣源在跟隨李存勖出兵征討時路過平山,遇到李從珂的母親魏氏,就將她母子一起掠走瞭。後將李從珂收為義子。李從珂長大之後,才貌雄偉,驍勇善戰,李嗣源更加喜愛。跟從李嗣源出征打仗時,他勇猛善戰,名震三軍。連李存勖也說:“阿三像我一樣敢於死戰啊。”  有一次和後梁軍隊在黃河岸邊交戰,在梁軍退卻時,李從珂竟然領十幾名騎兵混在敵人當中,等抵達敵人的營寨大門時,李從珂大喊一聲,殺死幾個敵兵,然後用斧頭砍下敵人的瞭望桿從容回到自己營寨。在父親李嗣源繼位稱帝後,李從珂和朝臣安重誨發生瞭不可調和的矛盾,安重誨幾次要制裁他,加害他,幸好父親明智,極力保護,這才幸免。等安重誨被李嗣源賜死後,李從珂才放心出來,先任左衛大將軍,後又進位太尉,到鳳翔任節度使,其後封為潞王。  李嗣源死後,閔帝李從厚繼位,他本人優柔寡斷,重用朱弘昭和馮斌二人掌握朝廷大權。這兩個人一無威望,二無才幹,隻知道排擠異己,眾人敢怒不敢言。朱、馮二人將李從珂視為最大的威脅,想盡辦法要除掉他。李從珂也對他們有瞭戒備,經常稱病,不去朝廷。而閔帝也怕李從珂威脅自己的皇位,采取措施抑制李從珂。先是將李從珂在京的兒子李重吉貶出京城,到邊遠的亳州(今安徽亳縣)任團練使,又將李從珂一個當尼姑的女兒李惠明召入宮中做瞭人質。然後聽從瞭朱、馮的計謀,讓洋王李從璋做鳳翔節度使,取代李從珂,讓李從珂到河東任節度使。  當天夜裡,被逼無奈的李從珂讓人起草瞭檄文散發到各地,以清君側除奸臣為名,請求各節度使共同出兵攻打首都洛陽,殺掉朱弘昭等人。李從厚命王思同領兵來討伐,王思同集結各路兵馬圍攻鳳翔城。鳳翔城本來就不是什麼重鎮,城墻很低,外面的護城河也很窄,水也淺,無法固守。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擊下,東西關的小城先後失守,李從珂的部屬傷亡很大,再打下去,城池難保,李從珂站在城頭上,焦急萬分,恨自己沒有早點防備,以致今天要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望著城下的攻城將士們,李從珂猛然間眼前一亮,原來城下的將領竟有許多是他以前的部下。李從珂三下五除二,就將上身的衣服脫掉,露出身上的一個個傷疤,然後站到瞭城墻上放聲大哭。在生死關頭,李從珂哭得聲淚俱下,哽咽著說:“我不到二十歲就跟隨先帝出征,四處奔走,出生入死,毫無怨言,創傷遍身都是,你們大傢和我一同跟隨先帝四處征戰的也很多,也為國傢社稷的復興立下瞭功勞。而現在朝廷卻由奸臣當政,對我妄加猜測陷害,你們大傢都知道我,瞭解我,我以前對你們如何,你們心裡也清楚,為什麼還要被奸臣利用,替他們殺自己的朋友呢?朝廷聽信讒言,說我謀反,要致我於死地,你們又怎麼忍心骨肉相殘,不肯救一救我呢?我有什麼罪啊?今天竟落到這個地步。”  城下的將士被他感動瞭,有的也傷心得落下淚來。將領中有個羽林指揮使楊思權曾在李從珂的手下任職,交情也很好,他對大傢大聲說:“大相公乃我主也!”眾將士也齊聲應和。楊思權又拿出一張紙對李從珂說:“希望大王在攻克京城後最好任命我為節度使,不要給防禦使或團練使。”李從珂立即在紙上寫下讓他做節度使的字樣,楊思權於是領兵從西門進入城中,聽候李從珂調遣。聽到西門歸附的消息,指揮攻打東門的都指揮使尹暉也率軍從東門而入,歸附李從珂。歸附的將士接連不斷,外面攻城的其他部隊都被擊退瞭。為答謝眾將士救難之恩,李從珂又在城中征集財物賞賜他們。  李從珂哭計成功,馬上領兵殺出鳳翔城,王思同的兵馬不堪一擊,被李從珂打敗。李從厚聽說李從珂將要殺到,匆匆逃離京城,想去魏州,但大臣們誰也不肯同行,隻有五十名侍衛跟隨左右。半路上遇到瞭姐夫石敬瑭,石敬瑭不願意救這個大勢已去的小舅子,李從厚的一個親隨由於不滿石敬瑭的勢利行為,抽刀要殺石敬瑭,結果被石敬瑭的侍衛殺死,石敬瑭索性將李從厚的侍衛全部殺死,對李從厚還算手下留情,將他幽禁起來,後來李從珂稱帝瞭,才殺掉他。相關閱讀推薦:後唐莊宗皇後劉玉娘為何削發為尼?劉玉娘的結局李從厚簡介 五代十國後唐第三位皇帝李從厚生平後唐末帝李從珂簡介 後唐亡,末帝李從珂自焚而死後唐閔帝李從厚簡介 剛一繼位就被推翻的閔帝後唐明宗李嗣源簡介 開創明宗之治的五代明君後唐莊宗李存勖簡介

後唐莊宗李存勖簡介 死於兵變的後唐開國皇帝

  莊宗,名李存勖(公元885—926年),小名亞子。李克用長子。李克用病死,他襲晉王位,建立後唐,稱帝。在位4年,在兵變中被箭射死,終年42歲。葬於雍陵(今河南省新安縣境內)。  李存勖,自幼喜歡騎馬射箭,膽力過人,為李克用所寵愛。他少年時就跟隨父親作戰。11歲隨李克用到長安向唐報功,唐昭宗特地賜賞他翡翠盤等珍寶,撫摸著他的背說:“這孩子與眾不同,日後富貴瞭,可不要忘瞭大唐!”李克用於公元908年正月病死,他於同月襲晉王位。喪事辦完後,他就設計捕殺瞭試圖奪位的叔父李克寧,並率軍擊敗後梁軍,解瞭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上黨縣)之圍。朱溫驚嘆說:“生子當生李亞子。他襲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他相比,簡直豬狗不如!”此後,李存勖用心訓練兵士,整頓軍紀,規定騎兵不見敵人不準騎馬,違犯軍令者一律斬首,從而將散漫的沙陀兵訓練成一支精銳嚴整的勁旅。他將父親給的三支箭供奉在傢廟中,每臨出征,就派人去取來,放在一個精致的絲套裡,帶著上陣,打瞭勝仗,才送回傢廟。他喜歡冒險搏鬥,勇而少謀,將戰爭看作遊戲,常常隻身沖鋒陷陣,幾次陷入重圍,差一點被敵人生俘。部將們死戰將他救出,勸他要持重,他卻反說部將們妨礙他大殺敵兵。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今河北省高邑縣)把朱溫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打得大敗而逃。接著,攻破燕地,將劉守光活捉回太原。9年後,他又大破契丹兵,將耶律阿保機趕回北方。  經過10多年激戰,李存勖於公元923年攻滅後梁,統一北方。4月己巳日,在魏州(今河北省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為唐。不久遷都洛陽,建年號為“同光”,史稱後唐。  李存勖在戰場上是位冒死沖殺的猛將,在政治上卻是個昏暗無知的蠢人。稱帝後,他自以為父仇已報,中原已定,敵人已消滅,就不再圖進取,開始享樂。他自幼喜歡看戲、演戲。稱帝後,常常面塗粉墨,穿上戲裝,登臺表演,不理朝政。他自取藝名為“李天下”。有一次上臺演戲,他自己呼叫瞭兩聲“李天下”,一個伶人上去打瞭他幾下耳光,周圍的人都嚇出一身冷汗,李存勖也被打得莫名其妙。那伶人嬉笑著阿諛說:“理(李)天下的隻有皇帝一人,你叫瞭兩聲,還有一人是誰呢?”李存勖聽瞭反而很高興,命令厚賞瞭這個伶人。伶人受到寵幸,可以在宮中自由出入,和皇帝打打鬧鬧,侮辱戲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鎮為瞭求他們在皇帝面前說句好話,還爭著向他們送禮。李存勖還用伶人作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最受他寵幸的是伶人景進,隻要景進在他面前說誰的不是,誰就會遭殃。所以,群臣見瞭景進格外害怕。李存勖又封兩個伶人去當刺史,許多將士見自己身經百戰而做不到大官,都怨憤難忍。相關閱讀推薦:後梁末帝朱友貞簡介 殺兄自刎的後梁末帝朱友貞後梁太祖朱溫簡介 建立後梁,史上最流氓的皇帝北周靜帝宇文闡簡介 北周滅亡成為北周末代皇帝北周宣帝宇文贇簡介 史上立過五位皇後的暴君北周武帝宇文邕簡介

後唐閔帝李從厚簡介 剛一繼位就被推翻的閔帝

  後唐閔帝李從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5月24日),五代時期後唐第三位皇帝,小名菩薩奴,後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母為昭懿皇後夏氏。長興元年(930年)封宋王,長興四年(933年)十月即位,應順元年(934年)四月被廢為鄂王,不久遇害。在位一年,時年21歲,後晉天福元年(936年)追謚曰閔皇帝。  生平概述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明宗李嗣源臨死前,派人將李從 厚從天雄召回(當時任天雄節度使,封宋王)繼承帝位。他即位後,一直把潞王李從珂和石敬瑭當成眼中釘。因為李從珂是明宗李嗣源的養子,但是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因此被明宗封為潞王,任風翔節度使。閔帝李從厚一直對潞王李從珂放心不下,擔心他起來造反,奪取皇位。因此.他把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從朝中調到亳州任團練使,把李從珂一個已經削發出傢當尼姑的女兒召進宮中作人質。就是這樣,李從厚還是不放心,又將李從珂改鎮河東,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改鎮成德,將成德節度使范延光改鎮天雄,讓自己的堂兄弟李從璋調任鳳翔,接替李從珂的節度使職務。對此,李從珂心裡非常惱怒,在部下的鼓動下。於是便拒絕朝廷命令,起兵造反。閔帝李從厚急忙派兵前去鎮壓。  後唐長興五年(934)三月,朝廷軍隊兵臨風翔城下。潞王情況危急,正在這時.朝廷軍中羽林指揮使、偏將揚思權突然反戈,率眾投降潞王李從珂。李從珂於是便重整旗鼓,率領兵馬直接攻打洛陽。不久,李從珂率軍攻打並奪取瞭陜州。閔帝聽說陜州失守.便打算逃到魏州,召見盂漢瓊,讓其去魏州安置。但是,盂漢瓊不應召命,閔帝隻好隻身匹馬逃出洛陽,奔向魏州。四月一日,閔帝到達衛州(今河南汲縣)時。遇見石敬瑭.認為得救,於是沒有再去魏州。石敬瑭原來也和潞王李從珂一樣,是被閔帝不相信的將領之一。   現在看見閔帝單身逃來,便把他安置在驛館之中,自己卻率軍向洛陽進發,與李從珂會合。四月四日,李從珂進入洛陽。六日即皇帝位。是為末帝。末帝廢閔帝李從厚為鄂王。派王弘贄將驛館遷至衛州州署。九日,末帝派王弘贄的兒子王巒用藥酒去殺閔帝。閔帝知是藥酒不肯喝,王巒就用繩子將閔帝活活地勒死瞭。後晉高祖石敬瑭稱帝後,將他謚為閔皇帝。  李從厚個性仁慈,對兄弟很和睦,雖遭李從榮忌恨,卻能坦誠相待,所以當時才能逃過一劫。等到即帝位後,本來與李從珂也沒有過節,隻是因輕易地聽信周遭人的讒言,才會招來大禍。相關閱讀推薦:後唐明宗李嗣源簡介 開創明宗之治的五代明君後唐莊宗李存勖簡介 死於兵變的後唐開國皇帝後梁末帝朱友貞簡介 殺兄自刎的後梁末帝朱友貞後梁太祖朱溫簡介

後唐末帝李從珂簡介 後唐亡,末帝李從珂自焚而死

  李從珂(885年-936年),鎮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時期後唐皇帝,原為後唐明宗李嗣源義子,本姓王。934年-936年在位,死後無謚號及廟號,史傢稱之為末帝或廢帝。  末帝,李從珂(公元886~936年),明宗養子。他廢愍帝後繼位。在位3年,因無力抵擋石敬瑭的進攻而自焚,終年51歲,葬於徽陵。  後唐末帝李從珂,本姓王,鎮州平山(今河北省正定縣)人。他率軍攻入洛陽後,於公元934年4月廢愍帝,於4月乙亥日即位,改年號為“清泰”。  李從珂和石敬瑭長期不和,稱帝後,派瞭幾萬大軍去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晉陽城。石敬瑭抵禦不住,便投靠契丹,在契丹軍的幫助下,打敗瞭圍城的後唐軍,並轉而進攻洛陽。這時,李從珂的兵力還很強,但是他卻志氣消沉,不敢親自領兵去抵擋契丹軍,隻是成天地邊喝酒邊哭泣,坐待滅亡。   公元936年,後唐軍在白馬坡大敗,契丹和石敬瑭軍隊逼近洛陽。警報傳來,將領紛紛投降。李從珂仰天長嘆說:“我到瞭絕路瞭!”閏11月辛巳日,他帶著曹太後、劉皇後、次子李重美等一傢老小和親信都指揮使宋中虞一行,攜帶傳國玉璽,登上玄武門城樓,準備自焚。劉皇後回顧宮殿,對李從珂說:“我們就要葬身火海,難道留著這宮室讓敵人來享受,不如也一把火燒毀算瞭。”李重美勸阻說:“新天子入都後,總不肯露宿街頭吧,燒毀瞭皇宮,他一定又要大興土木,重建宮殿。那時,又要勞苦百姓,不如讓它去吧。”李從珂便命令兵士隻在玄武門樓下堆積柴草,點火焚燒。不一會兒,火勢上卷,李從珂一行隨著火燃樓崩,全部喪生。  後唐亡。  石敬瑭入洛陽後,有人從餘燼中揀得李從珂的臂骨和大腿骨進獻,石敬瑭命用王禮安葬。  李從珂死後,後人稱他為末帝或廢帝。相關閱讀推薦:後唐閔帝李從厚簡介 剛一繼位就被推翻的閔帝後唐明宗李嗣源簡介 開創明宗之治的五代明君後唐莊宗李存勖簡介 死於兵變的後唐開國皇帝後梁末帝朱友貞簡介 殺兄自刎的後梁末帝朱友貞後梁太祖朱溫簡介

李從厚簡介 五代十國後唐第三位皇帝李從厚生平

  李從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5月24日),小名菩薩奴,後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一作第五子),母為昭懿皇後夏氏,五代時期後唐第三位皇帝。  長興元年(930年)封宋王,長興四年(933年)十月即位,應順元年(934年)四月被廢為鄂王,不久遇害。在位一年,時年21歲,後晉天福元年(936年)追謚曰閔皇帝。  公元933年(長興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李從厚的同母兄秦王李從榮因謀反被處死。當時李嗣源病危,於十一月二十一日派宦官孟漢瓊到鄴都召李從厚回京。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嗣源去世,秘不發喪達六天之久。十二月一日,在西宮發喪,李從厚即皇帝位。  李從厚即位後,一直把潞王李從珂和石敬瑭當成眼中釘。因為李從珂是李嗣源的養子,但是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因此被李嗣源封為潞王,任風翔節度使。  李從厚一直對潞王李從珂放心不下,擔心他起來造反,奪取皇位。因此.他把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從朝中調到亳州任團練使,把李從珂一個已經削發出傢當尼姑的女兒召進宮中作人質。  就是這樣,李從厚還是不放心,又將李從珂改鎮河東,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改鎮成德,將成德節度使范延光改鎮天雄,讓自己的堂兄弟李從璋調任鳳翔,接替李從珂的節度使職務。  對此,李從珂心裡非常惱怒,在部下的鼓動下。於是便拒絕朝廷命令,起兵造反。  唐閔帝李從厚急忙派兵前去鎮壓。  後唐長興五年(934年)三月,朝廷軍隊兵臨風翔城下。  潞王情況危急,正在這時.朝廷軍中羽林指揮使、偏將揚思權突然反戈,率眾投降潞王李從珂。李從珂於是便重整旗鼓,率領兵馬直接攻打洛陽。  不久,李從珂率軍攻打並奪取瞭陜州。  唐閔帝聽說陜州失守,便打算逃到魏州,召見盂漢瓊,讓其去魏州安置。但是,盂漢瓊不應召命,閔帝隻好隻身匹馬逃出洛陽,奔向魏州。  四月一日,唐閔帝到達衛州(今河南汲縣)時。遇見石敬瑭.認為得救,於是沒有再去魏州。石敬瑭原來也和潞王李從珂一樣,是被唐閔帝不相信的將領之一。現在看見唐閔帝單身逃來,便把他安置在驛館之中,自己卻率軍向洛陽進發,與李從珂會合。  四月四日,李從珂進入洛陽。  四月六日,李從珂即皇帝位,是為唐末帝。唐末帝廢唐閔帝李從厚為鄂王,派王弘贄將驛館遷至衛州州署。  四月九日,唐末帝派王弘贄的兒子王巒用藥酒去殺唐閔帝。唐閔帝知是藥酒不肯喝,王巒就用繩子將唐閔帝活活地勒死瞭。  後晉高祖石敬瑭稱帝後,將他謚為閔皇帝(也作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