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後漢

後漢高祖劉知遠的皇後:垂簾聽政一月被迫交權

  李三娘(913?——954年)榆次鳴李人。後漢高祖劉知遠的皇後。  李氏出身農傢女兒,她與劉知遠的婚姻,是充滿傳奇色彩的。劉知遠少時傢貧,充軍當馬奴,在晉陽牧馬,邂逅李氏,遂生愛慕之情。劉知遠托人向李父求親,李父嫌劉傢貧而拒絕。劉知遠請瞭幾位朋友,乘夜到李傢搶親,930年生子劉承佑(後來的隱帝),時李氏年約18歲,劉知遠年38歲。婚後,劉知遠以軍功升河東節度使,封北平王,封李氏為魏國夫人。  947年,劉知遠起兵太原,由於軍餉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稅。李氏諫道:“方今起事,號為義兵,民未知惠而先奪其財,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後宮所有,請悉出之,雖其不足,士亦不以為怨也。”(《新五代史》卷十八《皇後李氏》劉知遠納諫,果然因此贏得人心。同年二月,劉知遠稱帝,立李氏為皇後。翌年高祖死,劉承佑繼位為隱帝,尊李氏為皇太後。   950年,隱帝在寵臣郭允明、李業的慫恿下,準備殺死樞密使楊(分阝)和都指揮使史弘肇,入告李太後。太後說:“此大事也,當與宰相議之。”後弟李業在旁說:“先皇帝平生言,朝廷大事,勿問書生。”太後力勸無效,隱帝拂袖而去說:“何必謀於閨門”。楊(分阝)、史弘肇被殺後,隱帝又準備殺死樞密使鄰鄴都郭威。李太後又勸道:“郭威本吾傢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無動,以詔諭威,威必有說,則君臣之際,庶幾尚全。”(《新五代史》卷十八《皇後李氏》)隱帝不聽,終於迫使郭威反漢,攻入開封,後漢亡。  郭威入京後,不馬上稱帝,以李太後名義發佈法俞擬立湘陰公劉資為帝,在劉資本至前,請太後臨朝。及郭威出征契丹,軍士擁之以歸,郭威仍尊李太後為母。李太後自知大勢已定,遷居太平官,上尊號昭聖皇太後。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北周。李太後終因反對殺郭威,而沒有被殺,直到954年死去,時年42歲左右。  劉知遠與李氏的愛情故事,被元人劉唐卿改編成《劉知遠白兔記》南戲,京劇以及川、滇、湘、豫、漢、潮劇等地方劇種,有《磨房產子》、《井臺會》、《磨房會》、《紅袍記》等劇目,李氏在戲中稱李三娘,成為傢喻戶曉的人物相關閱讀推薦:後晉少帝亡國失妾之謎:石重貴與馮氏下落之謎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後劉玉娘:鞭打生父毒死夫君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皇後胡氏:臨朝聽政丟掉性命北魏文明太後馮氏:穩定政權 垂簾聽政二十餘年 後漢高祖劉知遠簡介 建立後漢,五代後漢開國皇帝

後漢大將史弘肇:因為性格關系而導致身死的名將

  史弘肇(?-950年),字化元,鄭州榮澤(今河南鄭州西北)人,五代時期後漢名將。   後梁末入禁軍,後晉時為小校,歸劉知遠(後漢高祖),為武節指揮,領雷州刺史。治軍有法,行兵所至,秋毫無犯。代州王暉不臣,弘肇征之,一鼓而拔,授忠武軍節度使、後漢乾佑元年 (948),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領歸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高祖臨終,與蘇逢吉、楊鄰同受顧命。隱帝劉承佑嗣位,加封弘肇檢校太師、兼侍中,後拜中書令。時河中、永興、鳳翔連橫謀叛,社會秩序大亂,弘肇都轄禁軍,殺戮過濫;與同僚相處,出言不遜;加上隱帝漸近小人,與後贊、李業等嬉遊無度,太後族頗行幹托,弘肇稍裁抑之,以致樹敵過多。乾佑三年 (950),隱帝與李業等謀殺弘肇於廣政殿,並夷其族。周太祖郭威踐位,追封弘肇為鄭王,以禮葬之。   嶄露頭角   父親史潘,農民出身。在小時候,史弘肇就和父親不同,不喜歡下地幹活,隻知道整天遊來蕩去,耍弄拳棒,據說他能日行二百裡,趕得上奔馬。由於隻知練武不肯務農,被鄉親們視為不務正業,但史弘肇喜歡這些,也不管別人怎麼說瞭。在後梁末年,朝廷下詔,命令每七戶人傢出一個人當兵,史弘肇就此參加瞭後梁的軍隊,由於他基礎較好,武藝超群,被選入瞭禁軍。後來又在石敬瑭的手下做瞭貼身的侍衛,等石敬瑭稱帝時,將他提拔為親兵的一名低級軍官。在劉知遠被調到太原駐守時,又將他要到自己的手下,把他提升都將,並兼任雷州刺史。到這時,史弘肇總算出人頭地,有瞭一些地位。

東漢章帝劉炟的皇後竇氏:開創後漢女人幹政先例

  漢章帝皇後竇氏開後漢女人幹政先例  世人將漢分為前漢、後漢,或者西漢、東漢,總之,是以王莽新朝為界。後漢由劉秀稱光武帝以來,有多名女人以皇後、皇太後位幹政,及至後期宦官當道,把個後漢攪得慘不忍睹。漢朝先後有兩個竇氏幹政,章帝皇後竇氏開瞭後漢女人幹政先例。竇氏掌權多年,後期卻被宦官與皇帝幽禁,險些剝奪名分。  (1)生於官宦之傢,對權力充滿渴望  女人幹政無非三種情況,一是年少的皇帝無法執政,在大臣和近侍的擁立下執政;二是生於名門,對權力非常敏感,曉得權力的重要,所以樂於執政;三是良傢婦女學著弄權,於是變得陰毒險惡,濫殺無辜,以執政為快。漢章帝劉炟的皇後竇氏屬於第二種情況。  竇氏是漢朝開國元勛竇融的曾孫女。當年竇融的長子竇穆娶瞭劉秀的女兒內黃公主為妻,並且接替他的叔叔竇友擔任城門校尉。竇穆的兒子竇勛又娶瞭曾經當過皇太子而又“自廢”的東海公王劉強的女兒沘陽公主為妻。自此,竇氏傢族成為後漢比較有權勢的官宦之傢。這個大戶人傢很有聲望,傢道殷實、宅第很大、妻妾成群、奴婢眾多。竇氏便出生在這個顯赫的傢族裡。  實際上,當“開戶鼻祖竇”融逝世後,竇傢已經有瞭明顯的衰弱跡象,隻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遺留些強者風范。   俗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會是傢天下,皇帝就是傢長,在他的眼裡沒有私產。竇傢的財產讓漢明帝都眼熱,於是他以竇穆不能理財為由,派人監督竇傢財產及日常開銷。  竇融是開國元老,對漢室有擁立之功,這相當於清朝的“鐵帽子王”,所以皇上監督竇傢,不免引起竇傢的反感,認為皇上忘恩負義。這種怨氣彌漫在竇傢上空,最終成為被明帝抓在手中的把柄。他以侮辱朝廷的名義將竇穆父子趕回老傢扶風平陵,但是朝廷對於竇勛夫人沘陽公主卻網開一面,許她繼續在京城留居。不多久,朝廷又以賄賂罪將竇傢長子竇穆下獄,竇勛受到牽連,在監獄中慘死。沘陽公主也就此成瞭寡婦。  竇傢短短幾年,竟有天地之別,後人評說此事,認為基本如同清朝嘉慶皇帝清算和紳。  應當說,雖然是女子,但出身優越的竇氏在小的時候就受到瞭良好的教育。她六歲就能寫很好的文章瞭。而且她的容貌異常美麗、妖嬈,幾乎女孩子應具備的優點全都擁有,所以有人說,竇氏是為朝廷、為帝王而生。竇氏還有一個年齡接近的妹妹,與竇氏相仿。  公元77年,在沘陽公主的斡旋下,竇氏姐妹在經過很多繁瑣的手續後步入皇宮,成為瞭漢章帝劉炟的妃子。在長樂宮裡,竇氏姐妹表現得知書達禮、溫文而雅,加上貌美如玉,不僅得到瞭章帝的寵愛,還得到瞭章帝母親馬皇太後的喜歡。更重要的是,她們從小學到的如何處理與嬪妃的關系等,都派上瞭大用場。嬪妃們並沒有因為她們姐妹奪瞭寵而怨恨,相反,相處還很融洽,這是後宮一般不敢奢望的。  竇氏比妹妹更加懂得男人,幾乎將章帝所愛全部集於一身,就這樣,不到一年的時間,竇氏終於坐上瞭皇後的寶座,成為母儀天下的角色,她的妹妹也被封為貴人。  章帝生性寬厚,又不善於政事,很多事情都聽母親馬太後的,在竇氏被立為皇後的第二年,馬太後便去世瞭,所以竇氏自然介入瞭章帝的政事。起初,這種介入不是深層次的,隻是提一些建議罷瞭,及至後來情況就發生瞭變化。  實際上,皇帝是很少能夠獨寵一個女子的,不管對方是皇後還是妃子,隻能說在某一段時間裡受寵。當時,雖然竇氏為皇後,但章帝還非常喜歡宋貴人和梁貴人。與竇氏同年進長樂宮的宋貴人,不浪費章帝的雨露,第二年就生瞭皇子劉慶,章帝非常高興。公元79年,已經不願顧及竇氏感覺的章帝,冊立兩歲不到的劉慶為皇太子。  當宋貴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時,竇氏的心態開始發生變化。對於一個皇後來說,皇帝立瞭嬪妃生的孩子為皇太子,而自己卻沒有生育,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會產生羞辱甚至絕望的念頭。宋貴人隻是先於竇氏生育而已。當時竇氏還非常年輕,並不是說不能生育,很多皇帝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等待一段時間,看看皇後能否生“嫡”,若生,則立;若長時間不能生育,則再立其他。章帝把事情想得簡單化瞭,他之所以急立皇儲,內心裡並沒有排擠竇氏的意思,隻是說早立皇太子有利於國傢的根本穩定罷瞭。   可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竇氏開始動心計瞭。相關閱讀推薦:漢文帝的皇後竇猗房:歷經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漢和帝的皇後鄧綏:臨朝執政16年 死後傢族蒙冤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幹政60餘載如何丟掉漢室?兇殘呂後:劉邦的皇後呂雉當政15年如何濫殺無辜漢章帝劉炟簡介 東漢史上最寬厚的皇帝漢章帝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竇氏首先串通她的母親沘陽公主,商議如何置宋貴人於死地,但是連出幾招都沒有效果。她在章帝面前旁敲側擊說宋貴人的怪話,但章帝不予理睬,竇氏是聰明人,她明白,必須運用其他手段,才能扳倒宋貴人。於是,她更加註重與章帝寵臣的關系,以便到關鍵時候有人替她說話。而在章帝面前,她的主要任務還是用女色來“溫柔”皇帝,讓章帝繼續對她感興趣。   與此同時,竇氏開始觀察宋貴人的生活,以便找出破綻,給宋貴人以打擊。  有一天,竇氏在掖庭也就是皇宮攔截到宋貴人的一封信。識文斷字的竇氏看到瞭一些怪異的話語。竇氏決定以此為根據奏請章帝裁決,說宋貴人想通過蠱道詛咒皇上早死,好讓她的兒子劉慶即位,以便她自己抓權。  在漢朝,蠱道在宮中絕對是禁止的,許多皇後和嬪妃因為爭風吃醋都用蠱道詛咒,但一經發現,基本沒有好下場,所以竇氏說宋貴人施蠱道,實際上是要將宋貴人置於死地。  一些歷史學傢猜測,所謂給宋貴人的這封信很可能是竇氏通過親屬撰寫的,因為宋貴人沒有那麼強的權力欲,同時自己的兒子又當瞭皇太子,皇帝隻會寵愛他們,即使失寵,日後皇太子登極,皇太後的鳳冠也是炙手可熱的,宋貴人沒有必要這麼做,況且她的兒子還是嬰兒。

後漢的奇葩皇親慕容彥超:節度使開當鋪還造假幣

   慕容彥超是劉知遠同母異父的弟弟,曾冒姓閻,因體黑又麻臉,號閻昆侖。早年擔任後唐明宗李嗣源的軍校,累遷至刺史。後坐法當死,因劉知遠相救,免死流放房州。   契丹滅亡後晉後,劉知遠在太原起兵,慕容彥超自房州前往投奔,被拜為鎮寧軍節度使。曾與天平軍節度使高行周討伐杜重威。二人各持己見,慕容彥超數次侮辱高行周。劉知遠得知後,遣使慰勞高行周,並命慕容彥超道歉。杜重威出降後,劉知遠以高行周為天雄軍節度使,徙封慕容彥超為泰寧軍節度使。   乾祐三年(950年),史弘肇等人被殺,郭威起兵造反,劉承祐乃召慕容彥超等將入京護衛。郭威大軍攻打京師,慕容彥超與開封尹侯益在北郊抵抗,劉承祐親出勞軍,結果侯益投降,慕容彥超敗逃兗州,劉承祐遇弒。   郭威稱帝後,賜詔書安慰慕容彥超,並呼其為弟,慕容彥超十分恐懼。不久,劉旻在太原自立為帝,建立北漢,並起兵伐周。慕容彥超趁機聯絡南唐李昪,亦起兵反周。不久,北漢、南唐盡皆敗歸。   廣順二年(952年),郭威遣侍衛步軍指揮使曹英、客省使向訓討伐慕容彥超,慕容彥超閉城自守。同年五月,郭威親征,兗州城破,慕容彥超夫妻投井而死。   奇葩節度使開當鋪

為什麼會出現北漢?後漢政權的短視造成

   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個國傢之一,劉崇便是這個國傢的開國皇帝,在位約三年多的時間。   劉崇(公元895至公元954年),原名崇彥,後改為崇,後漢並州晉陽人,即帝位後改名(上日下文),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傢世貧寒,不學無術,是一個市井無賴。他嗜酒嗜賭如命,窮愁潦倒,無以生計,遂投軍為兵卒。天福六年(公元941),其兄劉知遠為北京(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時,遂推薦他做瞭河東步軍都指揮。天福十二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後赴開封建都,以劉崇為北京(太原)留守,加同平章事。   乾佑元年(948年),劉知遠突然去世,隱帝劉承佑即位,後漢大權落入樞密使郭威之手。劉崇與郭威一向不和,便問判官鄭珙怎麼辦?鄭珙獻計說:“朝廷肯定要出事,晉陽兵強馬壯,地形險固,十州賦稅,足以自給。你是宗室,現在不作準備,將來一定會受制於郭威。”至此,劉崇停止上交賦稅,搜羅人才,招兵買馬,圖謀待舉。   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率兵突襲後漢都城開封,城破之日,隱帝被弒。以郭威之意,此舉便要奪位稱帝。但是,他很快發現隱帝雖死,後漢大臣們並沒有立即擁戴自己的意思。他害怕劉崇出兵晉陽討伐自己,遂假意與太後商量,立劉崇的兒子劉承(上斌下貝)為帝,並立即派宰相馮道迎接劉崇之子於徐州。時人對郭威的伎倆都看得非常清楚,這不過是穩住劉崇不要起兵的緩兵之計,絕非郭威本意。然而,無知昏憒利令智昏的劉崇,卻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今後還怕什麼?遂停止出兵,並派人前往開封。郭威見到劉崇的使者,得知劉崇果然中計沒有出兵,便欺騙劉崇的使者說:“我出身低賤,脖子上還黥瞭飛雀,自古那有雕青天子,請你傢將軍不要懷疑我。”       這番沒人相信的鬼話,劉崇聽後非常相信,高興異常。太原少尹李驤勸諫說道:“郭威出兵弒帝,決不會甘心屈居人下,甘為人臣,更不會立劉氏後代當皇帝。”並誠告劉崇:“我們現在立即出兵,下太行、控孟律,陳兵於汴,觀時局變化。這樣或許公子尚能坐得帝位,到那時再罷兵也不為晚。”’李驤之計,可謂萬全之策。那知糊塗的劉崇竟不知就理,大罵李驤道:“你這腐儒,竟敢離間我父子。”遂命令左右把李驤拉出去殺掉,並派人把此事告訴郭威,以示坦誠。豈知未過數月,郭威即殺掉劉崇子,稱帝開封,建立後周,劉崇至此方大夢初醒,深海沒有聽信李驤之言,然而,良機已失,兒子已死,悔又何用?遂據晉陽為都,稱帝太原,建立北漢,並諂媚於契丹,自稱侄皇帝,丟盡劉氏之顏面。

後漢高祖劉知遠簡介 建立後漢,五代後漢開國皇帝

  劉知遠(895年—948年),後漢高祖,五代後漢開國皇帝。其祖先本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沿用後晉高祖年號天福,稱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入汴京,自稱為東漢顯宗八子淮陽王昞之後,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改元乾祐,更名劉暠,同月因病崩於萬歲殿。謚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人物介紹  漢高祖劉知遠,生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卒於漢乾佑元年(948年)。他在晉朝開運四年(947年)稱帝建立後漢,改名劉暠,廟號高祖。其祖先本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劉知遠是五代大漢王朝的建立者。 劉知遠從小為人沉穩莊重,不好嬉戲。到瞭青少年時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據太原,劉知遠就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即後來的唐明宗)部下為軍卒。當時,石敬瑭為李嗣源部將,在戰鬥中,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石敬瑭感而愛之,以其護援有功,奏請將劉知遠留在自己帳下,做瞭一名牙門都校,不久升任馬步軍都指揮使。      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得助於劉知遠等人謀劃,在開封稱帝,建立瞭大晉,是為晉高祖。從此,劉知遠以其軍政才能和佐命功,歷任檢校司空、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點檢隨駕六軍諸衛事、許州節度使、朱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等職,日趨顯貴。石敬瑭當瞭七年兒皇帝,於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死去。養子石重貴即位,是為晉出帝,劉知遠也遷檢校太師,進位中書令。晉朝開運元年(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劉知遠作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在忻口大破契丹軍,累遷太原王、北平王,之後又在朔州陽武谷再破契丹。       劉知遠在這段時期的主要意圖是稱霸河東,成就王業,因此對朝廷的詔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調遣,作戰中逗留不進,另一方面也主動出擊一下,好讓朝廷與契丹不致小看自己。劉知遠認為:契丹乃遊牧部族,貪殘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斷反抗,不會久居不退;而石敬瑭對他有知遇之恩,他曾表示“予未忍忘晉”,馬上就與朝廷反目,又顯不“仁”不“義”,還需要等待時機。      當契丹入開封時,劉知遠使部將王峻表面以祝賀勝利為名,實際則到開封察看形勢;有些部將主張起兵擊遼,劉知遠則以為用兵有緩有急,當下契丹正得勢,不可輕舉妄動,契丹並無大志,重在搜刮財物,天氣漸暖,勢難久留;而晉藩鎮紛紛降遼,也是暫時的,他們當中有的拒遼投降,有的斬殺遼使,但均無通圖中原的豪強之輩;至於南唐以恢復祖業為口實,也不曾設謀取中原。當待契丹去而出兵取天下,可以萬全。這種算盤雖缺乏進取精神,總還算得是伺機而動,志在恢復。鑒於上述原因,他事先與契丹勾結,奉表稱臣,同時廣募士卒,養精蓄銳,加緊稱帝的準備。相關閱讀推薦:後晉出帝石重貴簡介 好武不好文的不稱職皇帝後晉高祖石敬瑭簡介

後漢隱帝劉承祐簡介 五代後漢的最後一位皇帝

  後漢隱帝劉承祐(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沙陀族,後漢的最後一位皇帝,高祖劉知遠和李皇後之子。948年—950年在位,後漢高祖乾祐元年(948年),劉知遠死後,他即位,沿用後漢高祖年號乾祐,在位時期大權旁落,後誅殺權臣,引發瞭郭威叛變,後漢隱帝承祐三年(950年),叛軍攻開封,劉承祐被殺,後漢亡,時年21歲。  生平概述  繼位  公元947年,劉知遠建立後漢,拜劉承祐為右衛上將軍、大內都點檢。 後漢隱帝劉承祐,父劉知遠於公元948年正月病死後,宰相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誘殺瞭杜重威。同年二月辛巳日,進封劉承祐為周王,繼而由劉承佑即位,沿用劉知遠的年號“乾祐”。  平定三藩  後漢隱帝劉承祐繼位時,李守貞占河中,趙思綰占永興,王景崇占鳳翔,先後舉兵造反,公元948年8月(18歲),後漢隱帝劉承祐令郭威領兵討伐三藩,至公元949年(19歲)夏天,郭威平定三藩。   內政紛亂  後漢隱帝劉承祐續位後,由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等大臣輔佐,三人互相攻伐,內政紛亂,楊邠、史弘肇蔑視後漢隱帝劉承祐的皇權,議政時公然禁止後漢隱帝劉承祐開口,公元950年11月(20歲),後漢隱帝劉承祐發動政變,一舉擊殺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及其傢屬。  君逼臣反  公元950年11月(20歲),後漢隱帝劉承祐密令曹威等人刺殺在外的大將郭威,郭威被逼起兵反叛,圍攻汴京,後漢隱帝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於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進,後漢隱帝劉承祐隻得帶瞭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至趙村,被郭允明所殺。相關閱讀推薦:後漢高祖劉知遠簡介 建立後漢,五代後漢開國皇帝後晉出帝石重貴簡介 好武不好文的不稱職皇帝後晉高祖石敬瑭簡介 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後唐末帝李從珂簡介

後周太祖郭威簡介 滅後漢誅隱帝 建立後周政權

  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邢州堯山(今邢臺市隆堯縣西)人,字文仲,小名“郭雀兒”,五代後周的建立者。郭威出身於貧苦人傢,讀過些書,知道民間疾苦。即位後,減輕賦稅,削減嚴刑峻法,他生性節儉、虛心納諫、他又能留心搜羅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轂、王溥、范質等人都能忠於職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漸改革瞭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郭威在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清廉勤政的好皇帝。去世後,因親生兒子全都被劉承祐殺害,由妻侄柴榮繼位。  簡介  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縣西)人。年少時孤貧,初為軍吏,後漢時拜為樞密副使。  公元948年,他奉命討平瞭李守貞的叛亂,後封為鄴都留守兼天雄軍節度使。公元950年,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殺郭威。郭威起兵反漢,下令攻進瞭京城,允許士兵大搶10天。7天後郭威進入汴京,縱軍大肆搶掠,並逼太後任他為“監國”,奪得國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又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改元“廣順”,史稱後周。 簡介:郭威生年未詳,卒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五代時後周開國皇帝,廟號“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堯山人,本姓常,幼時隨母親適郭氏,故改姓郭。父郭簡曾為順州刺史。劉文恭攻破順州,郭簡被殺,郭威年方數歲,其母不久也死去,郭威隻得依潞州姨母韓氏為生。十八歲投潞州留守李繼韜部下為軍卒。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負氣,深為李繼韜所賞識。有一次,郭威酒醉殺人,為官府拘押。李繼韜暗中將其放走,後又招至麾下。後李繼韜為唐莊宗所殺,其部眾悉為收編。郭威因略通文墨、書算,升為軍吏。及至後晉為契丹所滅,郭威歸附劉知遠部下。劉知遠起兵太原,即位稱帝,封郭威為執掌揮務的樞密副使,並在臨終時將太子劉承祐托孤於郭威和史弘肇。劉知遠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劉承祐即位,是為後漢隱帝,進封郭威為樞密使。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朝廷屢次出兵討伐,均無功而返。  隱帝劉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後立柵築壘,分兵圍困。李守貞屢次突圍,均被挫敗,相持日久,城中糧草俱盡。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舉攻進城中,李守貞自焚而死。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繼歸降,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 之後,郭威又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後漢隱帝與其寵臣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於是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詔令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以企一舉鏟除前朝舊將勢力。不料李弘義反以詔書密示於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見事情緊急,即采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隱帝令郭威誅殺諸位將領。於是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相關閱讀推薦:後漢隱帝劉承祐簡介 五代後漢的最後一位皇帝後漢高祖劉知遠簡介

劉承佑簡介 五代後漢最後一位皇帝劉承佑生平

  後漢隱帝劉承祐(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沙陀族,後漢的最後一位皇帝,高祖劉知遠和李皇後之子。948年—950年在位,後漢高祖乾祐元年(948年),劉知遠死後,他即位,沿用後漢高祖年號乾祐,在位時期大權旁落,後誅殺權臣,引發瞭郭威叛變,後漢隱帝承祐三年(950年),叛軍攻開封,劉承祐被殺,後漢亡,時年21歲。  乾祐元年(948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劉知遠病死,宰相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誘殺瞭杜重威。同年二月辛巳日,進封劉承祐為周王,繼而由劉承祐即位,沿用劉知遠的年號“乾祐”。  後漢隱帝劉承祐繼位時,李守貞占河中,趙思綰占永興,王景崇占鳳翔,先後舉兵造反,公元948年8月(18歲),後漢隱帝劉承祐令郭威領兵討伐三藩,至公元949年(19歲)夏天,郭威平定三藩。  後漢隱帝劉承祐續位後,由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等大臣輔佐,三人互相攻伐,內政紛亂,楊邠、史弘肇蔑視後漢隱帝劉承祐的皇權,議政時公然禁止後漢隱帝劉承祐開口,公元950年11月(20歲),後漢隱帝劉承祐發動政變,一舉擊殺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及其傢屬。  公元950年11月(20歲),後漢隱帝劉承祐密令曹威等人刺殺在外的大將郭威,郭威被逼起兵反叛,圍攻汴京,後漢隱帝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後漢軍大敗,於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進,後漢隱帝劉承祐隻得帶瞭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至趙村,被郭允明所殺。劉承祐即位後,內有顧命大臣楊邠、史弘肇和王章等專權,外有郭威擁有重兵,威望震主。